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点拨”,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1届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学案:古诗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点拨
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
(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
1.看背景
孤桐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
2.看体裁
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再看下面这首诗: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从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请看下面这首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3.看技法
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诗歌的主题。例如: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采用的写法,一为用典,“朱雀桥”“乌衣巷”为东晋的繁华之地,“王谢”为东晋权贵豪门。一为借景抒情,“野草花”“夕阳斜”,这些景物让人联想到萧条衰败;旧时的堂前燕,目睹了王谢家族的富贵荣华,现在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技法入手,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昔盛今衰的王朝悲歌。在这首诗中,诗人很可能就在感叹唐王朝的衰败。
4.看意象
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够迅速地把握主题。例如: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⑵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阅读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扶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我们知道,与杜鹃鸟相关的有一神话故事: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人们从杜鹃嘴角的红色联想到“杜鹃啼血”,从杜鹃的叫声联想到“何不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往往与凄凉、哀伤、思归联系在一起。那么,诗人想回到哪里去呢?联系诗人的生平与提供的背景,可以联想到,诗人希望回到抗战前线,报效国家,但主和派当权,诗人于是发出报国无门的悲叹。
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学生在古诗鉴赏备考中,应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5.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请看下面几首诗: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从标题中的“秋思”和诗句中的“家书”,即可得知该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从本诗的结句,即可得知诗人在此诗中表达的爱情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鹧鸪天西都⑴作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⑵,天教懒慢带⑶疏狂。曾批给露支风敕⑷,累奏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⑤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释]①西都:指洛阳。宋时称洛阳为西京。②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处。山水郎:词中指为天帝管理山水的郎官。③懒慢带:一作“支付与”。④曾批给露支风敕:一作“曾批给雨支风券”。⑤玉楼金阙:指汴京的宫殿。
从词中“几曾着眼看侯王”,即可迅速把握该词的主题:蔑视权贵。
(二)诗歌技法的快速把握
1.要牢固、准确地掌握古代诗歌常用的技法。比如,词法,句法,修辞手段,表现手法。
下面,侧重谈谈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⑴托物言志
托,寄托,借助;物,客观事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思想,情感,哲理,等等。简单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例如:
瀑布联句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此诗借写瀑布,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应志存高远,不畏艰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⑵用典
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来表达思想情感,这就叫作用典。例如:
咏怀古迹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中借用王昭君的典故——王昭君因君王昏庸(画图省识春风面),尽管国色天香,也只能演出“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的人生悲剧——抒发了怨恨之情:如君王昏庸,杰出人才往往只能演出人生悲剧。
⑶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重要标志。借景抒情,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比如马致远的《秋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再如: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其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无边落木萧萧下”,让人联想到一年将尽,韶华易逝,平添乡愁。“不尽长江滚滚来”,让人联想到不尽的愁绪、飞逝的时光、历朝历代的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杜甫此处明为写景,实为抒发人生的感慨。
⑷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例如: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其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通过用典来抒发情感:这就是间接抒情。“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直接抒情。
⑸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例如: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中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景象,来衬托“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所营造的的冷寂、孤独艺术氛围。
⑹虚写和实写
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实写,恰好与之相反。例如: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写,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⑺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2.通过强化训练,提高把握诗歌技法的准确性与熟练程度。
3.鉴赏技法时,如果没有规定角度,应选择作品最为突出的、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切入。
采取此项解题策略,既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又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先看下面一道高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高考试卷)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⑴制毒龙。
[注释]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结合全诗赏析时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请看下面的答卷:
例一: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喧闹的泉声遇“危石”而哽咽,温暖的日色因树林的幽深而变冷。这“咽”和“冷”充分点明和突出了深山的特点,烘托出幽静、悠远的冷清气氛。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愿意远离世俗欲念的隐士情怀。
【此答案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例二: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因为“咽”用拟人的手法写泉流之声,以动写静,突出禅寺之静,生动而传神地写出泉流过高石时,水声急变,形象而生动;“冷”字不仅写出日色下青松的色调,更突出了香积寺环境的清幽、静谧,这一禅院寂静空灵之感由这一“冷”字表现出来。
【此答案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二、古代诗歌的规范答题
(一)答题的要求
1.符合题目的要求
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就2003年全国高考古诗鉴赏题,有一考生这样作答:
我认为“咽”和“冷”,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写出了泉水从石头上流过的声音,给人一种清幽恬静的感觉,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路过香积寺所领悟到的这股自然美景的喜悦的心情。
解题的要求是:“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但是,此答案只分析了“咽”,将“冷”置于不顾,又没有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这一解答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2.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
诗歌鉴赏虽说是开放型试题,但也要求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请看下面的答案:
答案一:分别是“危”和“青”字。“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说明了香积寺的偏僻,无人知,快没人继承这所寺庙,突出了“危”字。而“薄暮空潭曲,安禅制屠龙”体现了“青”字,在此环境下,来制“毒龙”,突出了“青”字。
此答案与文本不符。诗眼错,分析错,无意境。
答案二:分别是“咽”和“冷”。作者经过香积寺写了所看到的一派景象,尤其突出第三联中的描写景物的凄惨、阴凉,从中写出了当时一种对世俗欲念的不满情绪,突出世态阴凉、冷漠与无情。
分析欠准确,意境不准确。
答案三:分别是“咽”和“冷”。本诗写出了诗人经过香积寺的所见、所闻、所感,“泉声咽危石”,一个“咽”字,突出了香积寺的静,泉声动听;“月色冷青松”,“冷”字用得精妙,显得青松的苍劲、挺拔,从而更突出寺的冷峻。
无意境,分析欠准确。
答案四: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作为山水田园诗派,其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本诗则向世人描绘一幅幽静恬然过香积寺的游景,全诗突出一个静字,而咽冷将泉声月色动静结合,同时照应前后联。
诗歌鉴赏,应结合原诗的语言,不能架空分析。此答案没有结合原诗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五:分别是“咽”和“冷”。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咽和冷字,深深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凉心境,作者厌恶世俗的繁杂,渴望一种清净、安宁的生活。
没有诗眼的分析,只有分析的结果,没有分析的过程。
(二)答题的角度
1.题目开口面小的,按规定的角度切入。
请看下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2年高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此题的开口面很小,只要从“折柳”切入作答即可。请看所给的参考答案:
“折柳”这首曲子寓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题目开口面大,可自选角度切入。
请看下题:
阅读下文,试从一个角度切人,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2002年上海试题)
虞美人听雨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解答此题,不要面面俱到,围绕一点写即可。例如从内容、形象、线索、语言风格等等方面均可。
参考答案:
①从谋篇行文的角度看,这首词是从旧日之我写到今日之我,在时间上为顺叙;但它的写作触发点却是从今日之我想到旧日之我,在时间上是逆推上去的。词中居主要地位的应当是今我,而非旧我。因此,词中的三幅画,是紧密相连的,当我们读到第三幅画时,只会感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这样一个极其单调的画面,正表现出画中人处境的极端孤寂和心境的极端萧索。他在尝遍悲欢离合的滋味,又经历江山易主的巨大变故后,不但埋葬了少年的欢乐,也埋葬了壮年的愁恨,一切皆空,万念俱灰,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虽然感到雨声的无情,而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词的结尾,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样两句无可奈何的话,总结了他“听雨”的一生。
②从线索的角度看,这首词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词的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是慨叹目前的境况,它按时间顺序,由少年写到壮年,再写到老年,写了三个不同时期的不同环境、不同生活和不同心情,而以“听雨”作为一条贯串始终的线索。
③从组材的角度看,作者非常高明。作者的一生是在战乱年代中度过的。这首词正是他的忧患余生的自述。其写作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没有用抽象的叙述来进行概括,而是从自己漫长的一生和曲折的经历中,截取了三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画面,通过它们,形象地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其概括本领是极其高明的。
(三)答题的格式
1.先观点后理由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请看2004年高考浙江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A.游子思归乡。【前为观点,后为理由】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B.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C.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2.先分后总式
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例如,解答200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一考生这样作答: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字的妙处。先分说】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再总说】。【此答案从用词之妙分析其效果】
3.先总后分式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参考答案: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先总说】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
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典例精析
【例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高考全国卷一)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此题选择的是比较常见的一首七言绝句——张籍的《秋思》,并且举出了王安石的评价,也算是一种提示。6分共两问,设问指向明确。第一问“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有些考生可能对“细节”有点陌生,实际上就是指后两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所体现出的思想活动和行动表现中的“行动”——“又开封”;“析”至少应该解释一下含义。第二问“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问得平常朴实,学生容易回答出来:作者开封,显然是查看这封因时间“匆匆”、托行人捎转的书信中是否有遗漏的内容,以便再补写上,千言万语,惟恐漏掉了一句,从而显示出了作者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深切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寻常的)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例二】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高考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析】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
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第一问2分。只要说出所选择的字的好处即可,不要求说另一个字的不好。如有学生比较了高下,或认为两字都好,且言之成理,也应给分。但只说哪个字好,或两个字都好,没有回答为什么,不给分。第二问4分。解释意思2分。把晨光说成夜景扣1分。舟次镇江是看不见海的。古人用“海”字与今人不同,此处不要求落实,故“海”字不设扣分点。分析情景关系2分。
训练平台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葛天民
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作者在这首诗中“扑”和“护”字用得很巧妙。你认为巧妙在哪里?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其一)春望
杜甫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无赖春色到江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即遣花开深造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便教莺语太丁宁。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以上两首主题相同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和《绝句(其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
便教莺语太丁宁”句都写到了“花鸟”。两句诗的表现手法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①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②并具体分析写风的活动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答:①。
②。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①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②欢:指的是酒。《易林》“酒来欢伯,除忧来乐。”
问: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答: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答:
参考答案
1.在诗中作者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注重炼字寄寓感情。一个“扑”字和一个“护”字,把“风”和“柳绵”写得很有人意。花落时,让风去扑救它,表现出了诗人对春色的挽留;让柳棉去护春寒,而柳绵又无力,寄寓了诗人怅惘而无可奈何的感情。(这首诗一开始就紧扣春雨的特点写出了一个苍茫的空间,暗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下文通过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的惜春之情。本诗构思新颖,用语精当,借景抒情)
2.(1)表达了诗人因饱受离乱之苦而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愁思。
(2)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都应给分。如说相同,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或说不同,《春》诗中“花鸟”与诗人情感已一同“溅泪”、“惊心”,情景融为一体,而《绝》诗中以“花鸟”无情反衬诗人的“客愁”,以景衬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醒”;或说出同中有异。
3。①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托物言其“青
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②写风的活动,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4.答:第二句描绘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最后一句写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散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5.①“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②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对比(或“对照”、“呼应”)。
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意思对即可)
古诗词鉴赏
一、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韵律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确定诗词写了什么内容;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设想:多结合例句加强感悟,尽量把补充练习中的例句对位到知识点中
教学时间:
二、考点解析
2002高考语文试题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主要特点是加大了主观题在整张试卷中的比重,其中诗词鉴赏题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根据新颁布的2002年的高考《考试说明》,今年高考语文学科,有关诗歌鉴赏题的题型和内容已做了重大的调整。诗歌鉴赏原来包括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两方面的内容,今年,现代诗歌鉴赏不考了。原来题型为选择题,今年,古代诗歌鉴赏将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试。但考点仍体现在对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和对作品思想内容进行评价等方面。我们认为高考不会因为命题形式的变化而加大试题考查的深度或广度,但会增加考生解题的难度,因此,这种变化对具体教学过程中训练思路和方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面对高考古诗鉴赏题型的变化,考生必须进行针对性的适应训练,这将直接有助于考生解答古诗鉴赏题正确率的提高。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知识点讲解
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为E级。它是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参与才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
(2)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鉴赏时,必须先明确,作者是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的。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时,领会意境是必要的,而领会意境又必须具备对意象审美特点的把握。
例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诗,但也是一幅画。这幅画的近处是“江枫”(二桥名,即江村桥、枫桥)的“渔火”和夜泊的客船,远处则是霜满和向“乌啼”(地名)那个方向落下去的残月,透过树丛还可隐隐约
1
约的看到寺庙。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枫桥夜泊”图啊!诗人很善于设色,霜天是透明的,渔火是鲜艳的,二者遥相辉映。近处的渔船和远处的山寺,又通过钟声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远景和近景交织成章,联成一片,使得整个画面色泽浓艳,生机盎然。除了色彩以外,还有声音,夜空的钟声,一声一声地传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这怎能不引起旅客无限的遐想和带着愁思进入梦境呢?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浓烈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
这首诗有情意,有境界。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会很自然地呈现出一幅情影交融、形神结合的立体图画,我们就象坐在电影院里看立体电影一样。难怪这首诗很早就广泛流传,并且传到国外。确实是一首难得的有意境的好诗啊!
又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仅二十个字的短诗,其所以能够成为千古绝唱,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鹳雀楼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已被河水冲没),共三层,由于楼址的地势高,所以登楼远望,周围景物尽收眼底:远处是中条山,近处是滔滔奔流的黄河,极目远望,还可隐约地看到晋南和渭河两岸的奇景。因此,鹳雀楼在唐代就成为登临的胜地了。
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诗中,用粗线条勾画了落日、晚山、黄河、大海等景物,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同时通过“依”、“流”等几个动词使自然景物活了起来,赋予自然景物以活泼的生命和神态。“依”字且得很好,勾画出了落日近山的奇异风光。“流”字也用得很好,象是注入这幅图画的一条动脉,使读者看到了千里黄河归大海的壮丽景象,甚至使读者仿佛听到了滔滔黄河水的声响。加上“白日”、“黄河”等不同色调的对比,使人们想象中的“山”、“河”也染上了不同的颜色。诗的后两句,貌似说明一种哲理,实则显示出:如果要看到更广阔更奇丽的情景,那就得“更上一层楼”。由于前两句作了很好的铺垫,所以后两句一点也不干枯,相反地与前面的景象衔接得很好,气脉一贯,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新颖而又完整的登楼远眺图。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也表现得很好,仅从登高望远的情景,就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情绪是积极向上的情绪。这首诗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再如:孟浩然和杜甫写的两首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月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这两首诗都是名篇,都达到了情影交融、形神结合。从“境”来说,二者都是气魄宏大,把洞庭湖那种浩瀚的气势、雄浑的景象有力地显示出来了。但就“意”来说,二都又颇有差异。孟浩然所抒发的情,只是个人之情,只是想到“欲济无舟楫”——想当官无人推荐。而杜甫所抒发的情,虽然也有个人之情,但主要的却是忧国之情,想的是“戎马关山北”——关山北的战事。因此,孟浩然诗就显得“境”大“意”小,而杜甫诗却是“境”大、“意”也大,二者铢两悉称。
(3)抒情方式
一切文艺作品都需要表现感情,诗尤其需要表现感情。对于这一点我国古代作家、评论家普遍认识到了。比如《毛诗序》的作者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是有名的“诗言志”的主张。这里所说的“志”就是“情”或“情意”
例如:杜甫《蜀相》
杜甫对诸葛亮十分景仰,他写了好几首专门颂扬诸葛亮的诗。这首诗是公元760诗人初到成都时写的。诗的前两句看来是写景,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思慕之情。第一句中的“寻”
2
字,说明诗人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怀着对诸葛亮的无限思慕之情特地来瞻仰武侯祠的。三、四句看来是写景,实际上也是抒情。其中的“自”字和“空”字用得极好,表明尽管祠堂的阶下碧绿的花草,树上有黄鹂叫,然而“人去楼空”,人不在了,自然景色也是自生自灭,没有人欣赏了。五、六句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伟大功绩。最后两句流露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极度惋惜和悲痛。全诗感情深沉。诗的结尾所说的“泪满襟”的“英雄”,首先是诗人自己。正因为诗人自己对诸葛亮的景仰和怀念如此深切,感情如此真挚,所以,就使得诗的艺术形象饱含了高度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成为千古绝唱。
又如:我们学过的王维的《渭城曲》
这也是一首被人们交口称赞的名作。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送别友人的地点和景色,后两句劝他的朋友在分手前“更尽一怀酒”,因为分手后就见不到“故人”了。这两句,语言是朴素的,然而它不仅出色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对友人的深情,也表达了人们离别时的一种普遍的心情。难怪这首诗在当时就谱入乐府,成为有名的“阳关三叠”,在各处广泛传唱,在后世也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
抒情的方式有:
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托在此景此物中。2000年春季高考。
寓情于景(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2001年高考(9)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古代诗歌中绝大多数是间接抒情。2001年第8题
(4)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5)烘托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粗线条白描,也可以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以借助想象、联想来塑造形象。
衬托分为反衬和正衬。正衬又称为烘托。
(6)用典(也是表现方法)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5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这些典故就因为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和这首词的思想情紧密联系的,所以,辛弃疾来北固亭就很容易想起这些典故,并借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7)表现方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如烘托、虚实(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用典等,有助于披文入情。
其他如“比兴”“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8)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比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洒脱,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如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样写友情,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却说:“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氵预堆。”欣赏两人的诗,要反复诵读,仔细体味它们风格的差异。
3
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婉约派,豪放派
(9)语言特色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欣赏诗歌,要注意诗歌作者的炼字、炼句,物象描写中的动与静,声与寂,情与理等方面的相互映衬、烘托,语序倒置的修辞色彩等。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作品的语言表现力作具体的、深入的开掘,有助于准确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倾向,进入作品美的意境。又如王维之《山居秋暝》一诗中照、流、归、下等动词的妙用,这些动词或长或短的持续情,使我们似乎感观月光的倾泻不尽,清泉的长流不绝,浣女的由远而近,莲舟的由近而远。?
五、诗歌鉴赏方法
(一)厚积博发,注重平时积累
1.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2.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
(二)审读作品
1.知人论诗以察诗情
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当然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 风格。对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应充分重视作品朝代文和文下注(诸如写作大、小背景 ,心情等)
例如:同为盛唐诗人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
2.把握特色重点突破
3.推敲诗题以明意旨
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 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类型等)
例如:《枫桥夜泊》可推知诗歌所描绘的为枫桥的夜间景象,“泊”字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
4品位语言披文入境
养成逐字逐句品位语言,分析形象,反复诵读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作品的意境的阅读习惯。
艺术创作往往是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作品时,由于没有选项这个阶梯可借助,
(三)方法点拨
可概括为: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使学生明确高考要求,了解诗词鉴赏的角度。
先弄清写了什么?
1.写了什么内容?
这里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2.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地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题李凝幽居》思考:从这个诗题中可以看出什么内容?
4
【提示】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如“知否?知否?就是是绿肥红瘦”。思考:一句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零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提示:作者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
(4)调动知识积累。
例: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提示:诗中有画和精忠报国
(二)弄清是怎样写的?
1.典型细节的理解
在细节描写中往往透露着诗歌主人公的感悟、情感等内容,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如2000年高考题中“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这一细节,表达了诗歌主人公因约客不来夜过半的烦躁。在分析细节时要注意前后联系。如果不注意上文的“有约不来过夜半”和下文的“落灯花”,很可能把“闲敲”理解为表现诗歌主人公闲适恬淡的心情。
2.注意全诗的结构
结构的安排总是为了突出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结构有总式、层进式、对照式待。如1996年的高考题整首元曲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呼应。
3.注意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如1998年的高考题,这首的前三联都是对李凝居住环境的描写,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居处的幽静,这是部分。这里的核心是李凝居处的幽静,也就是整体。在理解上面三联时如果忘了这个整体,就很可能把这三联理解成“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另外还要注意诗歌中的典故、神话传说也是部分,是为整体服务的。
4.注意表达的角度
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感悟、情感,往往从多个角度表达,以渲染环境气氛,加深读者的印象。如2001年高考题,作者从微雨、帆重、鸟迟、海门深、浦树远,从远景、近景等角度反复地表达诗人的送别之情。
5.注意分析诗歌的意境
要特别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弄清作者是通过哪一些景物来构成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如1997年的高考题,作者用“湖光秋月两相和”、“白银盘里一青螺”来勾画出秋夜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6.注意环境的渲染
在诗歌中作者往往通过环境描写来调动读者的情绪,使读者在情不自禁中受到作者的影响,接受作者的观点或情绪。如1998年高考题,作者用了草径、荒园、动云根等物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李凝幽居图,使我们情不自禁地赞美李凝居处的僻静。
7注意用曲的特点
诗词用曲,曲有反常,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月明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是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渭城朝雨邑yi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是乐人之景,可它却引出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心之情;而“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伤人之景,引出的却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之情。这都是反常用曲的例子。
7.注意语句表达
5
语言表达可从三个角度讲。
(1)从整体上说我们要分析作者是直抒胸臆还是一波三折,其他如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等都要注意。
思考:如1995年的高考题是何手法?2001年春季高考题突出特点是什么?
提示:一波三折,动静结合。
(2)从句子的角度我们要注意一些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总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主题,强化情感表达,常见的如比喻(“白银盘里一青螺”)、象征、衬托(2001春季卷以动衬静)、双关(1994年高考卷表面上讲自己为什么偏爱菊,其实是对菊的品质的赞美,而赞美菊,其实又是赞美人)。其他还有比拟、夸张、通感等都要注意。
思考:2000年春季卷用的何种修辞手法。
提示:表面上讲“蝉”,其实是讲人。
(3)从词语的角度分析,要注意欣赏用词的明确、精当。
常见问题有词性开拓,如“应是绿肥红瘦”,绿不能肥,红也不能瘦,肥、瘦本无茂盛、凋零之意,但用在这里别具新意,形象、贴切;谓语迷失,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分析:“浮云”、“落日”后本还有谓语,但如果加上“像”一类的动词,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就太紧密了,原诗本要表达一种飘荡的感觉,一加动词就失去了这样的感觉;
倒错的因果关系,如“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易水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不是从过去一直到现在,而是作者心中郁结的情感,换句话说,是因为作者心中的情感,才有一种“水寒”的感觉。
(三)表达
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
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如”请分析《鸟鸣涧》(2001年春季高考题)一诗春山月夜图”这样的一个题目,我们就要在月出前的“人闲”、“花落”,到月出后“鸟鸣”这一过程中来分析。
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叙”即概括地引述原句;“析”就是作过程的简析;“评”就是旗帜鲜明的亮出观点。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
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
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
课堂训练题集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整体鉴赏:抓住诗眼知人论世推己及人
(一)把握内容(写什么内容):写登山观海的宽阔雄伟的景象
(二)把握感情(抒什么感情)表现了曹操壮阔的胸襟、叱咤风云的气概和宏远的政治抱负。
(三)把握技巧(用什么方法)
修辞手法:互文、夸张
表达方式: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现手法:照应、正衬、反衬
教师引导整体鉴赏诗歌
建安十二年曹操出征乌桓,九月胜利回师,经过碣石登山观海,写下了这篇不朽著作。毛泽
6
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指的就是这首诗。前四句交代了观沧海的位置和放眼观海初得的印象。曹操居高临海,视野辽阔,壮美之景尽收眼底。突兀耸立的岛屿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粗线条地勾勒了沧海神奇壮观之远景。接着细写山上树木到了秋天仍旧繁茂,百草丰美。海水汹涌澎湃。中国的古代文学中大多有悲秋的基调,文人骚客因秋风而临风落泪,见落叶而触景生情。而曹操笔下的秋天秋意盎然,辽阔壮美,毫无萧瑟凄凉的意绪。曹操由眼前之景联系到广阔无垠的宇宙,把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给读者。沧海茫茫与天相接,日月星辰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都由大海吐纳。眼前的景是心中情之所触,既描写眼前的美景,又融入自己的想象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
《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最后两句是配合音乐的时候加上去的,跟正文没有关系。这首是诗是魏晋南北朝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所以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绪,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情趣都是密切相关的。
2.品诗把脉
定风波(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评改依据:“五准”原则①定准题点②找准诗眼③抓准主旨④踩准分点⑤用准词句
1、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闲适、轻松、自如)
2、“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3、“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晴”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处境的好坏;官职的升降;地位的得失等。
4、这首词与《念奴娇》“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同。前者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积极的心境;后者则反映其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①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设计4道评改题,依据“五准”原则,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
②简介:此词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由生活中的小事感触而作。词中因景生情,借自然景观谈人生哲理,语带双关,有一种迭宕不平之气隐在字里行间。
3.学以致用
把班上的学生分两半,分别做其中一首诗。
提醒学生注意近体诗“起——承——转——合”的结构。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故乡水;诗人自己)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怀念故乡,热爱故乡。“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2、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个字中。
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7
①简介
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26岁的李白离开四川老家,沿长江东下,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长途游历。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驶去。目的是到湖南、湖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②简介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西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宣尉,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注:燕然:本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过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一“燕然勒石“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虞美人(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把握内容(写什么内容)写作者面对美景怀念往昔帝王生活。
把握感情(抒什么感情)抒发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
把握技巧(用什么方法)用了设问、比喻手法。
1、请分析词中“春花秋月”、“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改”的含义。
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景物,但作为失国之君的李煜无心欣赏,讨厌它的无尽无休。
往事:是指昔日尊贵的帝王生活。
故国:“故国”是指已灭亡的南唐。
雕栏玉砌:“雕栏玉砌”指代旧日的宫殿,用宫殿概括一切繁华美富的东西。
朱颜改:语含双关,概括一切过往的人事,兼喻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2、为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人称道?
答: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简介:作者李煜曾经是显赫的南唐后主,而作此词时已是北宋的阶下囚,因而词中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尤其是最后两句以春水喻愁思广为传颂,此词也因此被喻为“词中之帝”。李煜在他41岁生日那天命人演奏《虞美人》,因为词中明言“故国”、“雕栏玉砌”,宋太宗闻知后,觉得它有故国之思,赐牵机药毒死他。因此,这词便成了李煜的绝笔。结尾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形象性的概括收束全篇,言有尽而意无穷。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填空:诗的起句中用一“__愁__”字,奠定全诗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⑵简答: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现在多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⑶简答: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
⑷简答: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渭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恨的感慨。
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8
1、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和第三中的_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的气氛。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2、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100字左右。
[解题指导]此题主要也是考查对诗歌形象及思想情感的认识
1、第二句与第三句中“扣”住诗题“夏意”的应当是“石榴开遍”和“树阴满地”(一定要写进“开遍”和“满地”,因为这两个词才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气氛”,单写进“石榴”、“树阴”不能给全分。什么气氛?“石榴开遍”,明丽、清新;“树阴满地”,幽静;故填“清幽”最为妥贴。
2、要把握准诗人的心境,必须体察作者笔下物境的特点,前文已作了分析,还要结合“注”了解诗作的背景:“削籍为民”、“隐居不仕”。据此,作者的心境既可以答排遣痛苦,宠辱偕志,忘怀得失,也可以答反衬出内心的痛苦,但必须结合对原诗的手法和意境的分析作答。
答案示例:这首诗取题“夏意”,展现的是清幽之境,表现的是内心压抑着痛苦的闲适宁静。(2分)“别院”、“深深”、“清”,诗一开始即构成清幽凉爽的气氛,继之以“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流莺”时一声“渲梁”,无不给人清凉宁谧之感。削籍隐居的诗人内心当是痛苦的,但诗人没有牢骚,对得失荣辱显得很淡泊,但没有牢骚又不等于没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衬着诗人内心压抑着的刺痛,“夏意”“之意”,是值得读者细细揣度的。(2分)
三、阅读下列诗歌,完成1-2各题。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绉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毂绉:即皱纱,喻水的波纹。②棹(zho):船浆。③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1、对这首词的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的前两句,先点明地点和景物特点,接着用比喻和拟人写水,用“棹”代船。“渐觉”是春渐深、景更好的意思。
B上片后两句,先写远景,说绿杨在晓雾弥漫之中,如烟萦绕,略呈寒意,后写近景,以杏花的盛开托出春意之浓。
C下片前两句意思是说,浮生若梦,苦多乐少,岂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呢?“肯爱”是“宁可喜爱”的意思。
D下片后两句意思是说,为了使这次春游尽兴,我要为你举杯敬劝斜阳,请它暂且在花间留下夕阳晚景。
2、“红杏枝头春意闹”是传诵千古的佳句,一个“闹”字用得极其精妙,请用100左右的文字谈谈你的理解。(4分)
[解题指导]此题主要考查对诗歌语言的理解与赏析
第3题的答案为C。“肯”“岂肯”的省略,爱,吝惜之意。设计此题的用意在于帮助考生进一步理解诗意。第4题的解答,关键在准确理解“闹”的含义及人格化的手法。
答案示例。闹,安静、萧寂的反义词,即热烈之意。(1分)写红杏怒放盛开,如火如荼,不说春意“浓”、春意“盛”等而说“春意闹”,精妙在于将红杏人格化了,将无生命的杏花化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写出了红杏竟相开放、争妍斗艳的景象与情趣,写尽了那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3分)王国维言“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确实见得精当。
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100字左右。
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
9
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解题指导]此题侧重考查对诗歌整体意境的把握
据诗题可知,此诗为诗人听了张立本之女吟诗后作,要理解诗的意境,关键在于把握住张立本女“独步”“自敲”“清歌”的形象和“凉”“月如霜”这此透露气氛特征的词语,在此基础上归纳并作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示例: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扩展语句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扩展语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11届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学案:扩展语句
一、考试说明
高考《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点的要求是:能够根据要求,“扩展语句”,“能力层级D”。着重考查的是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考查方式
扩展语句题从扩展的文体看,叙事、描写、议论、说明都有;从扩展的语体看,有书面语体、口头语体,文学用语,公文用语;从扩展的性质看,有严式限制性扩展和宽式限制性扩展两类;从护展对象的情境看,给定的情景一般是考生熟悉且容易对其进行扩展的。从试题难度看,该题属于中难度题。
三、应考方略
扩展语句首先要判断试题类型,是直接扩展型,还是添加扩展型、连缀扩展型;需要补充的是概括性语句还是具体描述、说明、支撑型的语句。针对不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扩展方法。其次,要弄清原文或明示或暗示出的范围和限制,认真分析所给的语句的表达方式、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句意蕴等,在此基础上认真审读题干要求,然后将所给语句分类处理。第三,要进行广泛的联想和想象,努力寻找最好的内容,以最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扩展。
须注意的问题:
(1)不可将扩展语句理解为字面上的简单解释或改头换面。
(2)先确定扩展中心再扩展,不可主次不分,乱扩一气。
(3)扩展中的遣词造句要注意简明、连贯、得体,保持文气一致。
(4)运用修辞格来扩展语句,要注意修辞格的规则,考虑到它的修辞效果。
(5)议论性语段的扩展要注意思维合乎逻辑。
四、备考知识记忆
扩展语句
扩展既可以考查把握理解现有语句的能力,也可以考查运用语言的能力;既要求学生能够从原有的语句中悟出所暗示的范围和方向,又要求学生在原句(或段)所限制的范围内尽量地发挥。扩展语句从类型角度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枝繁叶茂型
枝繁叶茂型扩展就是在句子的主干上添加修饰、限制成分,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准确、更生动。
例如:把“李登辉下台了”扩展成50个字以内的一句话,要交待出李登辉的本质、身份、下台的背景、原因及情态。
参考答案:处心积虑地想把宝岛分裂出去的卖国贼台湾“总统”李登辉,在台湾广大民众的抗议与斥骂声中灰溜溜地下台了。
再如:扩展下面的句子,使其具体形象。
我散步回来。
参考答案:傍晚,收获满心喜悦的我,披着满天火红的晚霞,从海边散步回来。
2.改造完美型
这是对已有的(或是已给出的)句子进行改造,从而使句子完美起来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基本上不需要去发挥想象,只需要进行合理的组装。这种类型相对于其他类型,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找准句子的中心和句与句的关系,安排好句与句的位置就行了。
例如:利用提供的材料使“车队在公路上呼啸而过”这句话丰富起来。
公路:一边是大海,一边是稻田。大海:白浪滔天。稻田:碧波万顷。车队:几十辆“奥迪”。
参考答案:几十辆“奥迪”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车队,在一边是白浪滔天的大海,一边是碧波万顷的稻田的公路上,呼啸而过。
3.想象创造型
想象创造型扩展就是原句段只给设定一个比较笼统的情境,在这个设定的情境中可以任意地想象创造,进行扩展。
例如: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几句话(不超过80个字),突出“复杂”一词。
周朴园并不简单地是一个冷血的野兽,而对鲁侍萍,他表现出了十分复杂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他面对侍萍感到恐慌,保住自己的身份地位的思想压倒了一切,这表现了他的冷酷,但他对侍萍的怀念却也并不一定完全是假的,只不过他的温情是浸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中的。
这种形式的扩展,限制最少,可发挥的余地最大,但不便于阅卷操作。
4.逻辑推理型
就是根据一定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逻辑思维,从而合理地推导出一定结论的类型。这种类型的题限制性较大,跑不出一定圈子,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得出较固定的一种结论,难度较大。其中,这种题型又有两种具体形式。
第一种是续写式(或结论式)。
例如:完成下面的一句话。
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几千年来,汉字对保存、传播和发展祖国的优秀文化起了巨大作用。现在和今后一个长时期里,汉字仍是
参考答案:我们记录汉语、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工具。
在解答这个题目时,要想很好地续写后句,就要找准上文可允许我们在下文中升华的根据点。根据“汉字仍是”,“仍是”是一个主要的提示,它代表了一种延续,于是再上溯原文,看看“汉字”的哪些具体作用是要“延续”的,我们可以找出“记录汉语”“传播文化”。
第二种是填补式。
例如: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提醒人们在交朋友时,不要
,而要。
参考答案:朋友之间彼此交流思想着眼于物质的交流着眼于思想等精神方面的交流
在做这个题目时,我们可作这样的考虑,“交换苹果”的比方,是把抽象道理形象化的一种手段,由苹果到思想,道理不断深化,最后得出结论。
方法技巧
扩展语句
(1)具体描写法
就是根据题干的要求和所给的扩展对象,通过生动形象、细致入微的描写使扩展的内容更具体、更真切、更形象、更丰富。
(2)联想想象法
就是根据题中已提供的情景进行具体展现,对提示性情景进行合理扩展。明确扩展的方向之后,要运用想象和创造想象,进行扩展,或列举、或补充,使得内容充实丰盈。
(3)插入添加法
即在指定的句子前或后直接插入或添加一些语句,使原语句得以扩展并使语意丰富起来。
(4)综合运用法
在实际扩展的操作中,并不是独立运用某一种方法,往往要多管齐下、综合运用,这样才能使得分率大大提高。
五、高考原题详析
1.穆家寨中学高三(1)班将于下周举行以“读书乐”为主题的读书心得交流会。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50个字左右。(08辽宁)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召开一个读书心得交流会,主
题是“读书乐”。
50
希望各位踊跃发言,
让大家分享你的阅读心得。
答案:示例:读书可以与李白相约天姥,可以与易安驻足舴艋,可以与秋雨相约道士塔,可以与铁生相遇地坛间。品读书之乐,叙人生感言。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扩展语句,兼考衔接与过渡。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通顺有文采,符合字数要求很重要。
2.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08天津)
答案:示例:小溪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活泼可爱;潭水似一位贤淑的少女,柔美沉静;大海若一位沧桑的老者,深沉开阔。
解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尤其是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围绕“溪”“海”和“潭”,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展开联想和想象,答案多种多样。
注意:表意完整、修辞手法、某种感悟、有文采。
六、扩展语句专项训练
1.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③不少于80字。
2.有人说:“有时候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请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续写一段文字。要求:续写的话与引文衔接自然,语言通顺。字数在70至90之间。
3.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两句话。
兰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兰的幽美,才多了些温煦,少了些清寒;荷因夏而存在,而夏也因有了荷的淡雅,才多了些凉爽,少了些燥热;
4.北京、广州等城市最近兴起了一种名为“图书漂流”的读书活动。一些公共场所书架上的图书贴着纸条,纸条上写着“您可以随时取阅,读完后,请把它放回‘漂流书架’;您如果有想‘放漂’的图书,也可随时上架”。请你也“放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写一段话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提醒他继续参与“图书漂流”活动。要求字数在90字以内(含标点符号)。
5.请将“海上生明月”“千里共婵娟”“月是故乡明”三句古诗串联成一段文字,表达一个明确而又集中的主题。(三句古诗的次序可以调整,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100字左右)
6.部分家长对推行素质教育心存疑虑。他们认为,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减少在校学习时间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请你写一段文字进行解释,以消除父母的疑虑。要求恰当引用一句名言,不超过80字。
7.就生活、学习中的某一问题,按要求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
泰戈尔有句名言:“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卵石臻于完美。”
[甲]。[乙]
(1)在甲处补写一句过渡性的话。
(2)在乙处仿照泰戈尔名言的句式写一句话,谈自己的看法。
8.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以“水”为对象,分别从不同角度立意,写出三个富有哲理的句子。
例句:污身垢体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划横线的句子中添加一二句,使人物形象更生动形象。
夕阳下,伙伴们都快乐地离开了,只有他还在寻找着属于他的贝壳。
11.揣摩上下文意,在①处填入四句话,在②处填上合适的话收束这个语段。
其实人生也如四季: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②_________。
12.扩展下面两个关于爱心的句子,扩展时可以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
(1)爱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暖。(限30字以内)
(2)爱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限30字以内)
1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后按文意补写结尾,不超过10个字。(不得使用否定句)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的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会沾沾自喜,他们坐井观天,妨碍了他们的见识。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会浮在表面,他们浅尝辄止,缺乏深厚的内涵。
因此,,这将使,这将使,这将使我们。
14.根据下面这段话的内容和句式,在横线上补出恰当的语句。
思考,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思考,_____________;思考,___________;一个人如果不进行思考,就不可能启迪智慧,求索真知,获得成功。
15.依题后要求,在留空处填上适当的文字,使文意显豁、贯通。
(1)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人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前面横线上填入有关“幸运”之类的文字;在后面横线上填入有关“价值”之类的文字)
(2)一本书就像一根绳子,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它才有意义。(在横线上填上与上文语意相衔接的文字。不超过15个字)
参考答案扩展语句
1.答案:这个冬季很冷,好像人一出门就会被冻得僵硬;但,我们的心却是生活在春天里,来自各地朋友的关怀为我们送来了春日暖暖的阳光,这阳光使我们微笑着面对屋外的寒冷。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扩展能力,同时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本题综合性比较大。
2.答案:示例:不是每个人都能时时拥有真理,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善良。因为真理总是处在高山之巅,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到达山顶;而善良是开在身边的花朵,几乎每个人都探手可取。
解析:这是一个续写题,相当于一个小作文。提供的内容涉及“善良”与“真理”的关系,显然重点是“善良比真理更重要”,一定要表达出“更重要”这个意思。
3.答案:菊因秋而存在,而秋也因有了菊的冷艳,才多了些成熟,少了些青涩;梅因冬而存在,而冬也因有了梅的坚韧,才多了些静谧,少了些喧嚣。
解析:此题将扩展与仿写结合起来考查,做题时应先仔细察看原句的意境和句子结构,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续写的两句话要与原句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4.答案:“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熟悉这旋律吗?轻轻告诉您:书的魅力远大于电视。来吧,走进“三国”,走近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您有礼物带来吗?我可以在您的书香里驰骋想象。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D。解答本题时,一定弄清本题要求的两个内容,一个是你“放漂”中国在代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另一个是请读者也参与图书漂流活动。要注意抓住“放漂”一词最鲜明最突出的特点。如内容的、主题的、语言的、手法的等。为能有效吸引读者兴趣,语言上要注意简洁、生动、有感染力。可考虑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除了简要评价图书外,还应有提醒读者继续参与该活动的内容。注意按要求控制字数。
5.答案:三五之夜,海上生明月,我却人在天涯,望着这一轮皎洁的圆月,感受着秋风的吹拂,心神不禁回到了故乡。月是故乡明啊!此时此刻,我的亲人也一定在月下思念着我,举目遥望,唯愿千里共婵娟。
6.答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减少在校时间,增加实践活动,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发展特长,提高素质,这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会加倍努力适应这种新形势。(恰当引用名言1分;针对题干中家长的疑虑阐明素质教育的好处2分,能够表明要严格要求自己1分,共4分,字数超过要求酌情扣分)
7.(1)教育孩子不也正是这样吗;(2)不是狂风暴雨的训斥,而是春风化雨般的教导,使孩子健康成长。
8.(1)早晨,微风习习,暖融融的太阳发出金灿灿的光茫,树上的鸟儿迎着金色的阳光欢快的鸣叫着,树下的流水轻快地流向远方。(2)早晨,太阳发出凄清而冷寂的光芒,鸟儿在光秃秃的树上鸣叫,似乎在讲述一个无奈的故事,树下的流水在凄冷的早晨显得十分寒瘦,疲惫苍凉地流向远方。
9.(1)放任自流,才能勇往直前;(2)总是把比自己贵重的油举到上面;(3)安于潭中的宁静,就永远流不进海洋。
10.夕阳西下,伙伴们都快乐地离开了,只有他还在[拖着孤独的长长的影子,在海滩上茫然地]寻找着属于他的[最完美的]贝壳。
11.①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重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蹒跚佝偻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②但只要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
12.(1)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它使贫困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2)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它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
13.我们(或“我们的民族”)要学会(或“善于”)聆听;我们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
14.是穿破未知障碍的利箭;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
15.(1)未必就是不幸,往往并无价值;(2)它与维系着的东西发生联系。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压缩语段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压缩语段”,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11届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学案:压缩语段
一、考试说明
高考《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点的要求是:能够根据要求压缩语段,能力层级D。
二、考查方式
压缩语段试题对象一般是具有积极意义或含有科技信息的语段,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专业性越来越淡化,所选题料不囿于新闻性文字的压缩,议论说理、说明、描写性语段都在考。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涉及这一考点的主要题型有拟写一句话新闻、归纳过程、提炼观点、给概念下定义等等。但不管具体形式如何,基本的能力要求是明确的;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组织文字。
三、应考方略
压缩语段的临场操作主要有下列四种方法:
1.摘录法(或要点式压缩法)
不少压缩对象的主要内容往往比较概括,有的甚至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现。如果遇上这种情况,只要把其中概括性的词语摘录出来,并适当加以组织就能得到其答案。
例如: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法对粤剧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90字(含标点符号)。(2007年高考广东卷)
粤剧起源于明代,深受昆曲、南戏的影响,清朝顺治之后,以梆子、皮黄为基础,融合弋阳腔、昆曲之长,吸收了南音等广东民间曲调,逐渐发展成为南方的一大剧种。它的唱腔丰富,以梆子、二黄为主,兼用民间说唱音乐。唱有大喉、平喉、子喉之分,调有正线、反线和乙反线之别。伴奏乐器原只有二弦、高胡等民族乐器,后来加进了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对增强戏剧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粤剧的行当,原只有生、旦、丑、末、净等十个,后来生角又演变为文武生、武生、小武等。粤剧是最能体现广东特色的剧种。
参考答案:
(1)粤剧是吸收梆子、南戏等元素而形成的最具广东特色的剧种。唱腔以梆子、二黄为主,唱腔还有细分,伴奏用二弦等乐器;行当分生旦丑末净等十余种。
(2)粤剧是以梆子、二黄为基础,融合民曲、南音等形成的最具广东特色的剧种。唱有大喉、平喉、子喉之分,调有正线、反线、乙反线之别,伴奏用二弦等乐器;行当分生旦丑末净等。
分析:本题考查语段的压缩,能力层级为D,属于要点式压缩。要点式压缩通常的失误是遗漏。为了保证不遗漏,解题时首先要对原文段作层次的分析,找出要点。本题所用文段,层次比较清晰,要点比较明确,要筛选出要点并不困难。其中,①“起源”、②“发展成为”、③“剧种”、④“唱腔”、⑤“伴奏乐器”、⑥“行当”等,就是各要点的关键词语,只要把握这些关键词语,并加以恰如其分地具体说明,文段的主要内容便可压缩成功。比如抓住①②③,就可以组织成:“粤剧起源于明代,形成于清初,是一种最能体现广东特色的剧种”;抓住④,则可以组织成:“唱腔以梆子、二黄为主,唱分大、平、子喉,调有正、反、乙反三线”;抓住⑤,可以组织成:“用二弦等作伴奏乐器”;抓住⑥,则组织成:“行当有生、旦、丑、末、净等”。最后,将各语句按字数要求,通顺连贯地组合成语段。
2.删除法
删除法即删除与语段的中心关系不大或比较具体的内容。它需要对语段的信息进行辨别、筛选、提取并整合,最后确定该删除的内容。
例如:请在保留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将下面一则手机短信压缩到15字以内。(2006年高考安徽卷)
我正在车上,环境嘈杂,通话不方便。9点到达目的地。等我到了目的地,会给你打电话,你也可以给我打电话。
答:
参考答案:车上不便通话,9点后联系。
解析:这则短信的信息有时间(9点)、地点(车上)、人物(我、你)、发短信原因(环境嘈杂,通话不方便)等,根据具体语境可知,虽说人物必不可少,但作为彼此熟悉的两个人,显然没有必要相互交代,故省掉“我”“你”,其他的主要信息有“地点”、不通电话的“原因”及到达目的地之后的“活动”,短信的首句只保留地点,二、三两句,前因后果,删掉原因,保留结果,到达目的地,通话才方便,故保留“9点”,最后两句,你我相互通话替换为“联系”一词。
3.复取法
复取法又叫合并法,有的压缩对象所提供的信息比较零散,用“摘录法”和“删除法”都不易得到其答案,这就需要运用“合并法”,即在不影响原文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把最能体现语段意思的信息进行合并调整,从而作出该题的答案。
例如:概括下面一项研究的结论。(不超过35个字)(2006年高考安徽卷)
对哥斯达黎加4000余人的一项研究发现,大约一半人具有让“咖啡因”在体内停留的遗传特点,被认为是“‘咖啡因’代谢缓慢者”。这些人喝咖啡容易导致心脏病的发作。另一半人则有相反的遗传特点,这种特点使他们的身体能迅速对“咖啡因”进行代谢,喝咖啡反倒能帮助他们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危险。一位参与研究的人说,此项发现能解释为什么早先那些检验“咖啡因”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答:
参考答案:“咖啡因”导致或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取决于两种相反的遗传特点。
解析:该语段共有四句话,分别表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二两句话是说约一半人有让“咖啡因”在体内停留的遗传特点且容易导致心脏病的发作;第三句交代另一半人的相反的遗传特点及对心脏的相反的结果,这两个内容可作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进一步压缩与最后一句话概括组合即可。
4.替换法
有些压缩对象只提供具体的内容,用摘录法、删除法和合并法都不能做出理想的答案,这就需要用“替换法”,即在读懂语段之后,设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语段内容,如果觉得这个概括恰当,就把它作为备选答案。
例如: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的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2006年高考北京卷)
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四、高考原题详析
1.用“……使……”这种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不超过25个字)(08江西)
19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0.7摄氏度。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在低纬度地区,气温即使升高1-2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如果气温升高3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量。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作用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
答案:示例:气温升高、普遍缺水、臭氧增加都会使作物减产。
解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选用句式的能力。“使”前面的内容是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使”后面的内容是这些因素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具体内容原文中都有,把关键词语提取出来加以排列组合即可。
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6个字。(08四川)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能为北京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将为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吸引更多的游客。据调查,有74%的游客考虑在观看完北京奥运会后去日本、新加坡、泰国和中国香港旅游。
答案:北京奥运会将惠及亚洲的旅游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需要抓住关键词,题目接近生活,比较容易。
五、压缩语段专项训练
1.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不超过15个字)
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
2.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淮河、巢湖一直是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流域。安徽省根据今年年初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组提出的评仨意见,采取措施进一步开展淮河、巢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据了解,今年,安徽将加快重点环保工程建设,要求已列入淮河、巢湖流域“十一五”计划而未开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4月底以前必须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前实现两流域所有市、县全部建成管网配套的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同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境监察、监测和统计能力,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鼓励环保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技术研发和信贷倾斜。
3.下面是一段关于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图书畅销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阅读方面出现的某种值得注意的价值取向。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短、平、快”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文化快餐”,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在某类读书人群中,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对于雄浑壮丽的大历史却缺乏兴趣。一些出版部门受利益的驱使,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戏说”满足读者的猎奇窥秘心理。也有人满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玩,只强调回归传统,忘记了在“返本”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开新”,忘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功利主义的阅读价值取向忽略了人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误导着年轻一代。
(1)第一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2)第二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3)第三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4.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学校拟制作“奥运史话系列展板”。请依据下面资料写一段话,并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作为其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第23届奥运会这块展板的文字说明。
第23届奥运会于1984年7月28日~8月12日在美国洛杉矾举办。7月29日首枚金牌诞生——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决赛中以566环的成绩获得冠军,成为中国首位奥运会金牌得主。140个国家和地区派团参加本届比赛。参加的单位、运动员人数和比赛单项数目,均超过以往各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团共有225名运动员参加了16个大项的比赛。本届奥运会破11项世界纪录。获得金牌10枚以上的国家,依次是美国(83枚)、罗马尼亚(20枚)、联邦德国(17枚)、中国(15枚)、意大利(14枚)、加拿大(10枚)、日本(10枚)。就参加夏季奥运会而言,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只在1952年派团参加过芬兰赫尔辛基第15届奥运会,未获奖牌。
要求:根据需要提取信息,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80字。
答:
5.从下面这则关于四川大地震的新闻材料中提炼一个论点,并概括出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听到乐刘会的呼救声,救援人员闻讯赶到。此时乐刘会压在废墟中已近70个小时,援救过程中她断断续续告诉记者:
“被困时,我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我等着你们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
“我听到外面有人在说话,我就不停地喊救命……”
“没有(你们的)声音,我就不喊了。我要节省力气。”
“我坚持着,我现在还活着,我很高兴。”
“我希望大家不要为我担心,我在里面会自己保护自己的。”
在废墟中,她告诉其他被埋的同事:“一定要坚持,肯定会有人来救我们。”正是靠着坚定的信心,她熬过了漫长的时间。5月15日下午4点,被埋72个小时后,乐刘会终于获救。当在担架上的乐刘会看到妈妈时,她再也忍不住了,放声痛哭。
论点:(不超过10个字)
论据:
6.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按要求答题。
英国卡地夫大学的科学家近日起程,前往调查大西洋深处地壳失踪之谜。
通常情况下,地幔由数公里厚的地壳所覆盖,但科学家发现,在大西洋中部约有数千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壳似乎大面积失踪,地幔直接暴露在水下3000米左右的海底。卡地夫大学地球、海洋与行星科学学院的海洋地质学家克里斯认为,这有如发现了地球表面的伤口。他表示,该处虽不是地壳失踪的唯一之处,但可能是最有意义的一处。一般来说,当板块撕裂后,地幔将涌出,形成岩浆。而这种通常的情况没有发生,说明一定存在某种原因。科学家希望了解该处的地壳是否从来就不存在,还是因为发生大规模地层断裂所致。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科学家希望搞清楚,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克里斯将参加由特勒姆大学海洋地球物理系教授罗杰塞尔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搭乘库克号科学考察船,前往佛得角群岛和加勒比之间的区域进行考察。科学家将利用声纳技术形成海底声纳图像,并利用海下机器人钻取岩芯样本。科学家认为,这次考察将为深入研究和了解地幔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并可能加深对板块构造的理解。
(1)从上面文字材料中提取三个关键词、、。
7.根据提供的材料,分别阐述以下两个观点。
1/5<中国人口世界人口<1/41/16<中国耕地面积世界耕地面积<1/15
(1)阐述“我国农业是成功的”这一观点(不超过4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阐述“我国必须限制人口增长”这一观点(不超过4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拟一条不超过50字的导语。
专家介绍,国际人类基因组定于2000年春末完成全部30亿个碱基对的“工作框架图”,在此基础上,再对测定的基因序列进行仔细核实,在2003年绘制出最后的精确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科学家通过每一个基因的测定,可以找到它的准确位置,从而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提供准确依据。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英、德、法、日和我国的科学家共同承担这项工作。我国科学家于1999年7月,向国际人类基因组申请做1%的测序任务,当年9月得到批准。从那时起,我国科学家开始进行人体3号染色体序列测定。这项工程由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南方研究中心和中科院遗传所共同实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以下文字给“知识经济”下一定义。(40字以内)
以前的经济,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而“知识经济”则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是一种新型的经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下面文字的信息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再拟一个标题。(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标题不超过11个字)
最近,国家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了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标准,改变了过去单一采用企业利润、产值与上一年纵向比较的评价方式,把单一指标变为综合指标,主要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核心。具体方法是以国有资产年报统计为依据,进行统一测算。按行业、地区、企业规模、效益水平的不同划分,确立出一个标准值。然后通过在全国同行业、同等规模企业间的比较,判断出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
(1)一句话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按要求为下面的报道拟“引题”和“主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题,由两个短语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标题,不超过12个字)
本报讯园林绿化一直走在内蒙古前列的包头市,日前宣布退出今年举行的第四次全国卫生大检查和卫生城市的评比活动。此项活动许多城市都很看重且积极参加。包头市曾连续两次参加并被评为“全国卫生模范城市”。此次市政府的决定确乎出人意料。
该市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包头的卫生工作不以迎接大检查为目的,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共识。他还对记者说,包头地震后,城市建设有目共睹,但我们认为与“卫生模范城市”的标准还有差距,与其搞形式主义的“突击行动”,不如多做些实事。与争荣誉相比,让老百姓满意更为重要。
12.根据下面的材料,拟一份电报稿,电文和署名不超过15字。
长风中学学生孙娟参加高考以后,父母让她到南京亲戚孙欣家去玩一段时间。孙娟到南京后7天,家中收到孙娟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入学通知书,专业是中文系。为了让孙娟做好上大学前的准备,母亲林英给她发了一份电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下面的消息报道,写一条简讯。(不超过30个字)
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检测中心对京、沪、穗三地502位居民进行专项调查透露:42.7%的家庭,教育消费已成为家庭开支的重要一项,超过60%的家庭1—3年内要把钱花在教育上,而且是大额支出,然而对重金消费中的教育质量是否感觉物有所值呢?在调查中,只有45%的居民给予肯定,另有26.5%给予否定,有26.5%认为无法判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简要回答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宝山遗址中建筑遗迹的情况。
宝山遗址位于陕西省城固县宝山镇宝山村西北一块较平坦的台地上,发掘后发现商时期建筑遗迹10处以上,有地面式和半地穴式等形式。地面式建筑墓址平面为长方形或长条形。面积一般为10—20平方米,墙体多采用木骨泥墙或加立柱的作法,不少墙基保护完好,结构与修筑技法清楚可辨。半地穴式的墓址平面为近椭圆形或圆形,面积大小不一,深度多在1—1.5米之间。
这段文字介绍了宝山遗址中建筑遗迹的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情况。(不超过14个字)
15.给下面一种大型仪器命名,不超过8个字。
有一种大型仪器装置在塔形建筑内,塔上有定天镜,将日光反射到物镜并成像至塔底,通过各种附属设备,例如磁像仪、光谱仪等,可研究太阳面的磁场、光谱和其他特征,将仪器装在塔内,是为了减少地面空气扰动对太阳像质量的影响。
这种大型仪器应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依据下段文字的统计数据,为这段文字添一结句,不超过25个字。
最近,记者考察了本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对这条商业街上的商业用字进行了调查。发现,整个路段的746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多达178个,占总数的23.9%;在178个不规范的招牌中的426个不规范字中,繁体字有373个,占总数的87.7%;乱简化字21个,占4.9%;异体字25个,占5.0%;错别字7个,占1.5%,由此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
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的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字叫做“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唐元和十至十三年(公元815年—818年)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
18.读下面一段文字,以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一著名公式的含义。
美国社会学家Gw奥尔波特和L波斯特曼总结出一个谣传的公式:R=1×A
其中R是Rumour,谣传;I是Important,重要;A是Ambiguous,含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有位心理学家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将接受实验的
小白鼠分成3组,其中一组不受电击,另两组分别电击
它们的前爪和后爪,然后让3组小白鼠同时沿着一条小
道奔向前方食物处。心理学家用图表记录下3组小白鼠
的不同表现。请根据图表,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小白鼠的
不同表现,并据它们的不同表现归纳出结论。
答:小白鼠表现为:。
可以归纳出结论:。
参考答案压缩语段
1.答案: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应用于决策(或“应用”“应用于决策之中”)
2.答案:示例:①淮河、巢湖治污步伐加快 ②淮河、巢湖治污提速 ③安徽强化淮河、巢湖水污染防治
3.答案:第一方面: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第二方面: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或具有很强猎奇心理,对历史缺乏兴趣。)第三方面:满足于传统,忘记了开新。(或阅读过于功利,影响年轻一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的归纳总结能力,也是考查对文段的压缩能力。
4.答案:中国首枚奥运金牌诞生
第23届奥运会是中国奥运史上的里程碑。在这届奥运会中,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为中国夺得首枚奥运金牌。中国在这次奥运会上获得15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四位。
5.答案:示例:论点:信心能创造奇迹。
6.答案:(1)地壳失踪考察(调查)
7.(1)以不足世界耕地面积1/15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大约1/4的人口。可见我国的农业是成功的。(2)我国人口超过了世界人口的1/5,而耕面积不足世界耕地面积的1/15,地少人多,必须控制人口增长。
8.我国承担人类基因组1%序列测定工作,将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同步于2002年春末完成工作框架图。
9.知识经济是以高技术产业的第一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
10.(1)国企业绩确立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标准;(2)国企业绩评价标准出台。
11.引题:与其搞形式,不如多做实事;主标题:包头退出卫生城市评比。
12.娟考取北京大学速归英。
13.教育经费已成为部分家庭的重要开支,教育质量不能尽如人意。
14.时代:形式、基址平面、墙体、墙基。
15.塔式太阳观测镜。
16.商业用字有繁体化倾向,商业用字极不规范。
17.此亭建在“周瑜点将台”故址,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常在此饮酒、赋诗、会友,其诗《琵琶行》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故此亭名为“浸月亭”。
18.答:如果一个谣言所针对的内容,完全不重要或完全不含糊,即任何一个方是零,其结果也是零,完全成不了谣言;如果有足够的重要性又有一点含糊暧昧,或者稍稍有点重要却又具有很大的含糊性和暧昧性,都传得起来,如果两头都很充分,谣传就更强大了。
19.电击前爪的白鼠速度变慢,电击后爪的白鼠速度变快。动物受外界刺激后,其运动速度会发生变化;刺激的部位不同,其变化不同。2017届高考数学三轮复习考点归纳:函数与导数1
2017届高考数学三轮复习考点归纳:函数与导数1
1.理解函数定义时,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映射,作为一个映射,就必须满足映射的条件,只能一对一或者多对一,不能一对多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是决定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法则确定值域也就确定注意对应法则相同定义域不同的函数不是同一函数求函数的定义域,关键是依据含自变量x的代数式有意义来列出相应的不等式(组)求解,如开偶次方根,被开方数一定是非负数;对数式中的真数是正数;列不等式时,应列出所有的不等式,不应遗漏.对抽象函数,只要对应关系相同,括号里整体的取值范围就完全相同.用换元法求解析式时,要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即函数的定义域问题.分段函数是在其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分别用不同的式子来表示对应关系的函数,它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分段函数的值域是各段函数值域的并集.
5.求函数最值(值域)常用的方法:
(1)单调性法:适合已知或能判断单调性的函数.
(2)图象法:适合已知或易作出图象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最值.
(3)基本不等式法:特别适合分式结构或两元的函数.
(4)导数法:适合可导函数.
(5)换元法适应复合函数即先由定义域求出内函数的值域作为外函数的定义域再利用外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求出外函数的值域特别注意新元的范围.
(6)分离常数法:适合于一次分式.
(7)有界函数法:适用于含有指、对函数或正、余弦函数的式子.无论用什么方法求最值,都要考查“等号”是否成立,特别是基本不等式法,并且要优先考虑定义域.是奇函数对定义域内任意,都有对定义域内任意,都有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2)是偶函数对定义域内任意,都有对定义域内任意,都有图像关于轴对称;
(3)是偶函数对定义域内任意都有=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4)是奇函数对定义域内任意都有=-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要注意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有时还要对函数式化简整理,但必须注意使定义域不受影响.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1)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完全相同;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恰恰相反.
(2)若f(x)为偶函数,则f(-x)f(x)=f(|x|).
(3)若奇函数f(x)的定义域中含有0,则必有f(0)=0.
故“f(0)=0”是“f(x)为奇函数”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已知函数奇偶性求参数常用特值法,那么设,那么在
若,那么设,那么上是减函数.
②求导法: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则为增函数;如果,则为减函数.
③性质法:如果函数和在相同区间上是单调函数,则
(i)增函数+增函数是增函数;(ii)减函数+减函数是减函数;
(iii)增函数-减函数是增函数;(iv)减函数-增函数是减函数;
④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
(2)已知含参数的可导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单调递增(减)求参数范围,利用函数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转化为在该区间上()恒成立(且不恒为0)问题,通过参变分离或分类讨论求出参数的范围,再验证参数取等号时是否符合题意.
(3)求函数单调区间时,多个单调区间之间不能用符号“∪”和“或”连接,可用“及”连接,或用“,”隔开.单调区间必须是“区间”,而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代替.的图象的对称性结论
①若函数关于对称对定义域内任意都有=对定义域内任意都有=;
②函数关于点(,0)对定义域内任意都有=-=-;
③若函数对定义域内任意都有,则函数的对称轴是;
④若函数对定义域内任意都有,则函数的对称轴中心为;
⑤函数关于对称.
10.两个函数对称的结论
①两个函数与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②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即轴)对称.
③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即轴)对称。
④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点(0,0)(即原点)对称。
11.函数的图象变换
①将函数图像的图象;
②将函数图像的图象;
③将函数图像的图象;
④将函数图像的图象;
⑤将函数图上的图象;
⑥将函数图上的图象.
在平移变换中要掌握“左加右减,加上减下”的平移法则,平移单位是加在x上而不是加在ax上.
12.函数周期常见结论(约定0)
(1)对定义域内任意都有,则的周期T=;
(2)对定义域内任意都有,或,
或,则的周期T=2;
(3)若函数关于=,=对称,则的周期为;
(4)若函数关于(,0),(,0)对称,则的周期为;
(5)若函数关于=,(,0)对称,则的周期为.
13.二次函数
(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f(x)=ax2+bx+c(a≠0);
②顶点式:f(x)=a(x-h)2+k(a≠0);
③零点式:f(x)=a(x-x1)(x-x2)(a≠0).
(3)一元二次方程实根分布:先观察二次系数,Δ与0的关系,对称轴与区间关系及有穷区间端点函数值符号,再根据上述特征画出草图.
尤其注意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函数或不等式,要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零的情形.
.
(2)指数函数定义域为R,值域为(0,+∞),恒过(0,1),当0<a<1时,是减函数;当a>1时.是增函数
15.对数函数
(1)会将对数式与指数式互化,掌握对数的运算法则和换底公式,熟记以下对数恒等式:
①,②
(2)对数函数定义域为(0,+∞),值域为R,恒过(1,0),当0<a<1时,是减函数;当a>1时.是增函数
16.幂函数
形如y=xα(α∈R)的函数为幂函数.
①若α=1,则y=x,图象是直线.
②当α=0时,y=x0=1(x≠0)图象是除点(0,1)外的直线.
③当0α1时,图象过(0,0)与(1,1)两点,在第一象限内是上凸的.
④当α1时,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是下凸的.
:
①当α0时,函数y=xα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②当α0时,函数y=xα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
函数与方程
(1)对于函数y=f(x),使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的零点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实数根.
(2)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曲线,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内有零点,即存在,使得f(c)=0,此时这个c就是方程f(x)=0的根.反之不成立.
化成,化为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则为增函数;若,则为减函数.
(2)用导数函数求单调区间方法
求单调区间问题,先求函数的定义域,再求导函数,解导数大于0的不等式,得到区间为增区间,解导数小于0得到的区间为减区间,注意单调区间一定要写出区间形式,且增(减)区间有多个,一定要分开写,用逗号分开,不能写成并集形式,要说明增(减)区间是谁,若题中含参数注意分类讨论;
(3)已知在某个区间上的单调性求参数问题
先求导函数,将其转化为导函数在这个区间上大于(增函数)(小于(减函数))0恒成立问题,通过函数方法或参变分离求出参数范围,注意要验证参数取等号时,函数是否满足题中条件,若满足把取等号的情况加上,否则不加.
(4)注意区分函数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减)函数与函数的增(减)区间是某各区间的区别,函数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减)函数中的区间可以是该函数增(减)区间的子集.
21.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1)函数极值的概念
设函数在附近有定义,若对附近的所有点,都有,则称是函数的一个极大值,记作=;
设函数在附近有定义,若对附近的所有点,都有,则称是函数的一个极小值,记作=.
注意:极值是研究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性质,是局部性质;极值可有多个值,且极大值不定大于极小值;极值点不能在函数端点处取得.
(2)函数极值与导数的关系
当函数在处连续时,若在附近的左侧,右侧,那么是极大值;若在附近的左侧,右侧,那么是极小值.
注意:①导数为0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如函数,导数为,在处导数为0,但不是极值点;
②极值点处的导数不一定为0,如函数在的左侧是减函数,右侧是增函数,在处取极小值,但在处的左导数=-1,有导数=1,在处的导数不存在.
(3)函数的极值问题
①求函数的极值,先求导函数,令导函数为0,求出导函数为零点,,再用导数判定这些点两侧的函数的单调性,若左增由减,则在这一点取值极大值,若左减右增,则在这一点取极小值,要说明在哪一点取得极大(小)值;
②已知极值求参数,先求导,则利用可导函数在极值点处的导数为0,列出关于参数方程,求出参数,注意可导函数在某一点去极值是导函数在这一点为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需将参数代入检验在给定点处是否取极值;
③已知三次多项式函数有极值求参数范围问题,求导数,导函数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有解,判别式大于0,求出参数的范围.
22.函数的最值
(1)最值的概念
对函数有函数值使对定义域内任意,都有()则称是函数的最大(小)值.
注意:①若函数存在最大(小)值,则最值唯一;最值可以在端点处取得;若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都存在,则最大值一定大于最小值.
②最大值不一定是极大值,若函数是单峰函数,则极大(小)值就是最大(小)值.
(2)函数的最值求法:
①对求函数在某一闭区间上,先用导数求出极值和区间端点函数值,最大者为最大值,最小者为最小值;
②对已知最值或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范围问题,通过参变分离转化为不等式≤(≥)(是自变量,是参数)恒成立问题,再利用≥(≤)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
23.导数的综合问题
(1)对不等式的证明问题,先根据题意构造函数,再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2)对含参数的恒成立问题、存在成立问题,常通过参变分离,转化为含参数部分大于另(小于)一端不含参数部分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再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若参变分离后不易求解,就要从分类讨论和放缩方面入手解决,注意恒成立与存在成立问题的区别.
26.定积分(文科学生不要)
(1)在理解定积分的概念时,注意定积分是一个实数,可以为正,可以为负数,也可以为0,注意定积分与曲边梯形的面积的关系,当≥0时,定积分是=,=,轴及曲线=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2)计算定积分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1:利用被积函数的几何意义用几何法计算,注意定积分是整个曲线围成的区域还是其中的某一部分;
方法2:利用微积分基本定理计算,先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逆向求出,再微积分基本定理和积分运算性质求出定积分.
(3)利用定积分计算曲线围成的区域的面积的步骤:
①先画图形;
②确定积分区间和上、下边界表示的函数解析式:通过解方程求出交点的横坐标,从而确定积分区间,观察图形上、下边界是不是同一函数的图像,确定边界表示的函数解析式;
③面积表示:在每一个积分区间上,被积函数是图形上边界与下边界表示函数解析式的差,从而写出平面图形的定积分的表达式;
④求面积:求定积分进而求得图形的面积.
注意:若图形上、下边界是不是同一函数的图像,则需要分成若干个积分区间.
1.【2017山东枣庄期末,3】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则函数的定义域为()
A.B.C.D.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得,解得,故选A.
【要点回扣】函数的定义域.
2.【2017广东郴州二模,7】已知函数是奇函数,当时,(且),且,则的值为()
A.B.C.3D.9
【答案】B
【解析】因为,所以,,又,所以,故选B.
【要点回扣】1.函数的奇偶性;2.函数的表示方法与求值
3.【2017广西柳州模拟,6】设,,均为正数,且,,,则,,的大小关系为()
A.B.C.D.
【答案】C
【解析】画图可得,选C.
【要点回扣】利用函数的性质比较大小.
4.【2017广西柳州模拟,12】设定义域为的函数若关于的方程有7个不同的实数解,则()
A.6B.4或6C.6或2D.2
【答案】D
【要点回扣】函数与方程
5.设函数是R上的单调递减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B.C.D.
【答案】B
【解析】函数是上的单调递减函数的充要条件是解得:故选B.
分段函数的单调性.
的图象关于轴对称,且对任意都有,若当时,,则()
A.B.C.D.4
【答案】A
【解析】因为函数对任意都有,所以,函数是周期为的函数,,由可得,因为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所以函数是偶函数,,所以,故选A.
【要点回扣】1、函数的解析式;2、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7.【2017湖北荆州一模,10】已知函数,用表示中最小值,设,则函数的零点个数为()
A.1B.2C.3D.4
【答案】C
【解析】作出函数和的图象如图,两个图象的下面部分图象,由,得,或,由,得或,
∵,当时,函数的零点个数为个,故选:C.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C.D.
【答案】C
【解析】因为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所以在区间上恒成立,所以,当且仅当时,,所以.
【要点回扣】导数在函数单调性中的应用
9.若曲线与曲线在它们的公共点处具有公共切线,则实数()
A.-2B.C.1D.2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由两曲线在点处有公共的切线知,即:,代入解得:,所以答案为C.
【要点回扣】函数的切线
10.【2017河南名校联盟对抗赛,10】设函数,若函数在处取得极值,则下列图象不可能为的图象是()
A.B.C.D.
【答案】D
【要点回扣】1.导数与函数的极值;2.函数与方程.
11.【2017山西大学附属中学诊断,12】已知函数,若,且,则的取值范围是()
A.B.C.D.
【答案】A
记(),.
所以当时,,函数单调递减;当时,,函数单调递增.
所以函数的最小值为;
而,.所以.
【要点回扣】分段函数与方程的解,导数与函数最值
12.【2017湖北荆州一模,6】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C.D.
【答案】C
【解析】因为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所以在区间上恒成立,所以,当且仅当时,,所以.
【要点回扣】导数在函数单调性中应用
13.【2017安徽“皖南八校”联考,12】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个数是()
①;②;③;④
A.1B.2C.3D.4
【答案】D
【要点回扣】利用导数比较大小
14.【2017广东期阶段测评(一),15】定义在上的奇函数满足,当时,,则等于.
【答案】
【解析】∵,∴且,时,,
∴.
【要点回扣】函数的奇偶性.
15.【2017山东潍坊期中联考,15】设函数,若函数有三个零点,,,则等于.
【答案】
【解析】由图可得关于的方程的解有两个或三个(时有三个,时有两个),所以关于的方程只能有一个根(若有两个根,则关于的方程有四个或五个根),由,可得,,的值分别为,,故答案为.
【要点回扣】1、分段函数的图象和解析式;2、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关系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16.定义在实数集R上的函数满足,且,现有以下三种叙述:
①8是函数的一个周期;
②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③是偶函数.
其中正确的序号是.
【答案】①②③
【要点回扣】1.函数的奇偶性;2.函数的对称性;3.函数的周期性
17.【2017广西柳州市高三10月模拟,13】曲线在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解析】因为,所以在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要点回扣】导数的几何意义.
18.(文科同学不作)【2017河北唐山期末,13】曲线与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其中为常数.
(Ⅰ)当,且时,判断函数是否存在极值,若存在,求出极值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Ⅱ)若,对任意的正整数,当时,求证:.
【答案】(Ⅰ)时,存在极值,极小值点为.(Ⅱ)见解析.
【解析】(Ⅰ)由已知得函数的定义域为,
当时,,所以,
当时,由得,此时
当时,单调递减;当时,单调递增.
当时,在处取得极小值,极小值点为.
(Ⅱ)证:因为,所以.
当为偶数时,令,则
∴所以当时,单调递增,的最小值为.因此
所以成立.
当为奇数时,要证,由于,所以只需证.
令,则,
当时,单调递增,又,
所以当时,恒有,命题成立.
综上所述,结论成立.
【要点回扣】1.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极值;2.函数与不等式
20.【2017河南豫北名校联盟对抗赛,21】已知函数.
(1)若曲线在点处与直线相切,求的值;
(2)若函数有两个零点,试判断的符号,并证明.
【答案】(1);(2)当时,;当时,.
【解析】(1),又∵.所以.
(2)函数的定义域是.若,则.
令,则.又据题设分析知,∴,.
又有两个零点,且都大于0,∴,不成立.
据题设知
不妨设,,.所以.
所以.又,
所以
.
引入,则.
所以在上单调递减.而,所以当时,.
易知,,所以当时,;当时,.
【要点回扣】1.导数的几何意义;2.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3.函数与不等式.
21.【2017广东郴州二模,22】已知函数,.
(1)求函数在上的最小值;
(2)对一切,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探讨函数是否存在零点?若存在,求出函数的零点;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Ⅱ)原问题可化为,设,
,当时,在上单调递减;
当时,在上单调递增;,故的取值范围为.
【要点回扣】1.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2.函数与不等式;3.函数与方程.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106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