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4 古诗二首(敕勒歌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4 古诗二首(敕勒歌 饮湖上初晴后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敕勒歌》和《饮湖上初晴后雨》。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豁达的思想感情。
5.对比学习两首古诗,初步感受“豪放”与“优美”两种不同的审美类型。
教学重点:
1.会认2个生字,学习多音字“笼”,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对比学习两首古诗,初步感受“豪放”与“优美”两种不同的审美类型。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古典乐曲。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古诗情境。
1.谈话引入: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有数不清的美丽景色,既有雄伟壮观的北国风光,也有秀丽奇妙的南方美景,让我们一起来参观。
2.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中所展现的不同风光。
(一处是辽阔壮美的草原,一处是秀美动人的西湖。)
3.古代的诗人们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来描写和赞美这些各有特色的美丽景色。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首古诗是怎样描写的呢?
4.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教师板书诗题:敕勒歌饮湖上初晴后雨)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注意文中多音字“笼”的读音,与“lnɡ”做比较。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都是写景的古诗。两首诗所描写的景色都很美,都表现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5.两首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敕勒歌》是北朝民歌,《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朝苏轼写的。诗的形式不一样。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不一样。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意。
学习第一首古诗《敕勒歌》。
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当日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引导学生读注释,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见”(同“现”),露出的意思。
学生质疑,讨论诗意。
苍苍、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指名说说怎样理解这首诗。
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毡帐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在诗中,我们不但感受了大自然的壮阔,而更重要的,是感受了牧人们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性格。)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对于敕勒川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4.感情诵读古诗。
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军情因之一振。
想想,我们应该怎样朗诵这首诗。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宏大的气势。
齐读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背诵《敕勒歌》。
2.指名说说诗意,引入第二首诗的学习。
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1.板书诗题,介绍背景,解题。
这首诗是苏轼与友人在西湖边饮酒遇到“初晴后雨”时所写。诗把西湖写得美丽动人,成为咏西湖诗中的名篇,西湖也因此诗赢得了“西子湖”的美称。
2.西湖的美景跟敕勒川相比,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试着理解诗意。
讨论交流。
读注释了解“潋滟”“空濛”“西子”的意思。方好:正好。亦奇:也很奇妙。淡妆浓抹:或者淡雅或者浓艳地打扮。
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的画面: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以美丽而著名的西施姑娘,不管什么时候都那么美。
3.画一画,体会诗境。
请同学们任选自己喜欢的一句,把诗中的景象画下来。
4.配乐吟诵,表达诗情。
你从对古诗的朗读中,体会到诗人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想象你就是苏轼,和着音乐,来朗诵这首诗吧!
三、对比参读,体察诗情。
1.回顾两首诗《敕勒歌》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他们描写的景物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出示两幅插图,对比观察,体会北国的雄浑壮阔和西湖的秀丽柔美。
如果要给《敕勒歌》配上音乐来朗诵,你觉得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音乐?是优美柔和的,还是雄壮的?
2.这两首诗虽然写了不同的景色,但却蕴藏了诗人共同的思想感情,你能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吗?(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3.背诵两首古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川似盖饮晴浓
2.自学观察本课会写字的结构特点,小组内说说应注意什么。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引申拓展。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中的第二首,同学们想读一读第一首吗?
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学生选择学习: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编辑推荐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课前准备:

谁唱歌最好?唱唱。还有谁给大家唱首歌?(唱歌)还有谁给大家猜个谜语或者说个笑话?(学生讲笑话)有趣吗?同学们笑了是吗?想怎么做什么做,可以和小伙伴说一说。

一、导入

今天你们这么早来到会场,老师很感动,师生互相问好,下面,老师对你们说什么你就说什么。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声音洪亮些,同学们真精神。

生:老师真精神。

师:同学们真可爱。

生:老师真可爱。

师:指导换个词语

生:和蔼可亲

师:我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是一种缘分上课。

二、

1,你们已经预习了,今天我们就学习描写西湖美景的诗,齐读诗题,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诗题(指导书写)介绍作者,范读诗题,齐读诗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简单说了题目中词语的意思。

学生:饮是饮酒的意思,是苏轼在西湖上饮酒的时候看到下雨了,(简单说明了初晴后雨的意思)

老师:谁再把题目的意思说一下?

学生:说题目的意思。

老师:学习古诗,理解诗题很重要,去过西湖吗?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西湖的出示西湖美景图,师做简单介绍。

学生看课件

老师:看完了西湖的美景,你想说什么?

学生:真美啊/真想去西湖玩个痛快

老师:西湖在每个人心里都是不一样的,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西湖,诗人苏轼眼中的西湖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诗。

学生:读诗。

老师:老师还想再听听你们读书,同桌互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学生:读诗。

老师:小组内读诗,由小组长负责,每个人读一次,一个一个地读,看谁读得最好,为什么?

学生:组内读诗。师巡视指导。

老师: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读得有滋有味,真投入阿,谁来读一下,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

学生:指名读,

老师:同学们说一下吧,他读得怎么样?

学生:有韵味

老师:噢,他读出了韵味。

学生:他读得有感情

老师:有感情

学生:他把该空的地方空出来了

老师:噢,读出了节奏感

学生:他读得有轻重缓急

老师:噢,真会听

学生:他读得很美

老师:那你能这样美美地读一读吗?

学生:我试试

学生读

老师:真有古诗的韵味阿,谁还想读?

生读诗

老师:一位柔情的苏轼)。

老师:还想读吗?请你。

生读

老师:读得又正确又流利,还想读吗?这么多人想读,好,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大家一齐读。

学生齐读。

老师:太好了。你们只读了几遍就读得这么好,你们太了不起了,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学习古诗,读通古诗,仅仅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那么如何理解诗意呢?诗人如何描写西湖时晴时雨的变化的呢?咱们再读前两句(生起读),

指几名学生读第一句

师:读第一句诗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学生: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闪闪的

老师:你从哪儿看出来这是描写的晴天的西湖阿?继续说一下吧

学生:晴方好

师:板书(晴放好)师读水光潋艳晴方好。还明白了什么?

学生:晴天的水光,粼粼的波光,作者写的是晴天

老师:你还解释了潋滟,给大家说一下潋滟是什么意思

学生:就是水波光闪动的样子

老师:学古诗看注释是一种好方法,请同学们记在脑子里,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波光闪动的样子吧

(播放课件)结合课件理解潋滟。

师:同学们这就是水光潋滟啊,你能用其他的词表现水光潋滟吗?

学生:波光闪闪

学生:银光闪闪

学生:亮亮晶晶

师:亮晶晶的湖面,你觉得就好像

学生:像星星掉进了湖里一样

师:噢,像星星一闪一闪的

生:波光粼粼

师:多好的词啊

生:银光闪烁

生:晶莹剔透

师: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钻石对吗?

生:对

师:你们积累的词可真不少了。晴天的西湖还有很多美景,同学们,你能想象吗假如你就是大诗人苏轼,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在这万里无云的天空下,在碧空万里的晴空下,你还会看见哪些美景哪些好景?

学生:我会看见小鱼在水里嬉戏

学生:湖水很清澈

师:是啊,蓝天绿水,多么清澈啊

学生:我看见了青山秀水

师:这个词用得好啊,还有吗

学生:我看见船在湖面上开来开去

师:是啊,湖面上还有小船划过呢

学生:湖面上碧水连天

学生:一个乌龟壳在水面浮着

师:湖面清得让你都能看见乌龟壳啦。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啊,所以作者说,读

生:水光潋滟请方好。

师:一个好字就道出了西湖的美景,真是一字千金阿,这就是古诗的魅力,忽而天空漂过了一片雨,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雨中西湖。

过渡到雨中西湖(放课件)

师:让我们静静地去想,并做诗意浪漫的介绍。

《饮湖上初晴后雨》导学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懂诗句。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温旧导入,了解诗人

1、回忆白居易的《忆江南》第二首导入新课。

2、了解诗人。

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读出节奏。

2、读懂诗意。

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讨论: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怎样的景象?西湖的美使诗人联想到什么?西湖与西子有什么相同之处,让诗人产生如此的联想?

诗中有没有写到人的活动?你从哪里知道?

1071年至1074年,这三年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他不是很忙,除了审案,便有很多时间在西湖中游玩。

三、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

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诗人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听了这些,你觉得苏轼对于杭州,对于西湖的感情单单用一个“喜爱”能概括得了吗?可以用什么词来描述苏轼对杭州,对西湖的深情?

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

过渡:诗之美,美在音律动听,美在语言优美,诗之美,美在诗情画意,精练的28个字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请听老师朗诵,闭上眼睛想象,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1、配乐朗诵,学生听后讨论。

请用你最美的语言把你的所想表达出来。

晴天时诗人只写水,你还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吗,请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让我们欣赏一下阳光明媚中的西湖是不是有你想象中如此美丽。

2、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带着你的想象再一次朗诵这首诗。

3、学到这里,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老师有个疑问一直想不明白现在请你帮我解答。西湖美景甚多,为何诗人独写山色,独写水光?

诗之美,在于诗人独具匠心的描写,在于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有苏轼才能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因之这两句诗,西湖也叫西子湖,从这足见诗之伟大。一首诗让一个地方名扬四海,这最是文化的魅力。

五、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

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六、总结:

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方好

雨亦奇

比西子

总相宜

教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札记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札记”,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诗词类文章,体会诗(词)的意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领会诗歌的意境呢?一般要透过诗歌语言,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把握诗歌的画面和气氛,感受此时此景中作者的感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所抒之情,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可以共鸣,即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热爱之情,但在此诗中,这种赞美之情又被提升到一个极不同寻常的高度总相宜!这是一种很辩证的审美!怎样感悟到这种极高的境界?青改组庄奇琦老师尝试在诗境与文章外显的语境之间找到巧妙的融通点。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这景不正是感悟情的基础吗?所以,我们看到庄老师带着孩子们走入晴日雨天丰姿不同而形神俱佳的西湖,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方好、亦奇中挖掘西湖的在不同天气下的不同的美,将这两幅图铺展开来,将西湖的美读得富有层次和厚度。然后从诗人善用的比喻中寻找西湖和西子的共通之处,再回文西湖晴雨图,读出西湖的自然出众,最后进入诗人由触动心灵的感官之美内化为理性赞美的诗境。诗歌语境和诗境紧密融通,的确生成了诗歌课堂的和美之境。

苏轼的诗我觉得是雅俗共赏的,不过,今天的课堂还是以雅见长。正如盛新凤老师在和美语文研究中所提到的那样,首先,教师语言文雅。教师的导语分为提示语、过渡语、引导语、总结语等。庄老师的这句总结语晴天的西湖能不能少这一抹阳光?能不能少西湖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这晴日里的西湖让诗人从心底说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既言简意赅,又起到了巧妙提升的作用。其次,课堂情意古雅。庄老师就是一个性情中人,善于抒情,并且将自己情感的原点建立在文本之中,有一种淡淡的、真实的、自然的美。还有,课堂一唱三叹的回环往复,一锤三击的反复捶打,细节重点处的多次照应等等,也使课堂的结构呈现一种雅致之美。

所谓俗中生味,这堂课,庄老师也与学生一起咬文嚼字,沉潜品味,一起情境对话,悟用结合,语文味是很足,那儿童味能不能更浓一点呢?童真,童趣啊!真的,有好多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取名时就出自于这首诗。课结尾时,能不能不横向拓展《望湖楼醉书》,而是纵伸,让孩子们用诗中的词来给自己取名呢?方好也好,亦奇也罢,若能能取个相宜岂不就是最高境界了?这样,诗与心融通了,与生活也融通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首诗是描写西湖的众多诗歌当中最为脍炙人口诗歌之一,有人说此诗一出,人人传诵,从此名湖佳人相映成趣。西子是古代美女西施,苏轼的妙喻,让美丽的西湖和这位美女从此结缘,西湖又称西子湖。西湖之美如此传神,无论是水光潋滟的晴天还是山色空蒙的雨天都美得恰到好处,这缘于西湖自然之景美不胜收,也是作者与西湖独有的缘分。

体会诗歌的意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首诗歌的教学,要在诗境与文章外显的语境之间找到巧妙的融通点。要读出西湖的美,走入晴日雨天丰姿不同而形神俱佳的西湖,从而感受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境,可以抓住西湖晴雨两幅图中的语境。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方好、亦奇中挖掘西湖的在不同天气下的不同的美,将这两幅图铺展开来,将西湖的美读得富有层次和厚度。从诗人信手拈来的比喻淡妆浓抹总相宜中寻找西湖和西子的共通之处,回文西湖晴雨图,读出西湖的自然出众,走入诗文中作者由触动心灵的感官之美内化为理性赞美的诗境。由此,诗歌语境和诗境紧密融通,生成诗歌课堂和美之境。

根据三年级学生学习诗歌的要求,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重视读诗的方法,通过美读和趣读激发阅读的主动性,同时通过有方法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学会读诗、品味诗歌语言,逐渐感悟出诗的意境,也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积累和进行课外阅读延伸。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师准备:课件(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同学们,听说大家特别喜欢玩,尤其喜欢游山玩水,是吗?咱们湖州就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老师最喜欢湖州的莲花庄,尤其喜欢荷塘里挨挨挤挤的荷叶。谁能像老师一样向大家介绍你的最爱?

2.就是这迷人的江南风景,让中国古代许多文人一边走走看看停停,一边与朋友一起饮酒作诗。仿佛这江南水乡就是他们的故乡。

一、趣说东坡与西湖,导入诗文。

(一)激趣

1.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西湖吗?谁能用一些词语说说杭州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风景如画、山清水秀、游人如织、杨柳依依、山明水秀、湖水清澈)

2.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有一位大诗人,他特别喜欢西湖,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几乎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杭州,西湖在当时也会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景观。

3.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苏轼)杭州西湖究竟是怎样的美呢,今天我们跟随一位最爱西湖的大诗人一起去看看他眼中的西湖。

(二)揭题,导入诗文

1.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

①透过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②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③小结:了解了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二、初读诗题

1.大诗人眼中的西湖是怎样的,大家快读一读诗歌,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

2.检查反馈。

①一人读一句,其余学生读课题、作者。(潋滟linyn亦y宜y)

②请生读古诗(学生评价)

③齐读。

3.古诗方法渗透

①了解了诗题和作者,读准了古诗还不能算读好了,还得读懂古诗,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学习古诗的时候有什么读懂古诗的好办法?(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

②有这么多好办法大家一定要用起来。现在,请大家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

三、细读诗句

(一)感受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光山色。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

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

1.读诗句你读懂了什么?(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

2.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

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

1.水光潋滟

(1)借助注释说说第一句的意思。(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闪闪,是多么美好!)

(2)你从诗句中那个词知道西湖水面波光闪闪?(潋滟)

(3)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我们一起来积累这些词语。

(4)是什么让西湖水面波光闪动?(太阳)想像一下,假如你现在就在西湖的游船上,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就在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

①引入诗歌《晓初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净慈寺:在杭州南屏山中峰慧日峰下。林子方:诗人杨万里的朋友。无穷:望不到边。别样:特别的。

a.我们一起来看看,同样在六月,诗人杨万里在西湖看到晴天下的西湖景色又是怎样的。请大家自由地读读古诗。

b.谁来说说读过古诗,你读懂了西湖在晴天丽日下又有怎样特别的景致?(荷叶在阳光下更加绿,荷花在太阳的照耀下更红了。)

c.小结:是啊!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如果你就是苏轼,你会怎样吟诵这句诗?(评价:你的心情是愉快的!你的心情就如同这明媚的阳光!我听出来了,你的吟诵是发自内心的!)面对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我们一起来陶醉地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

2.方好

(1)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请你用一个字来赞叹。(好!美!妙!奇!)诗人怎么表达?(方好)

(2)老师用了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这个方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字典上关于方的解释。①正直;②正当,恰好;③一种形状。请大家选择一下,赞同的小朋友举手。

(3)是怎样的景致让西湖的晴天美得恰到好处?(水光潋滟的精致,山青水秀的景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

(4)晴天的西湖能不能少这一抹阳光?能不能少西湖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这晴日里的西湖让世人从心底说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齐)

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

1.山色空蒙

(1)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突然,天气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谁借助注释来说一说?(雨天,西湖云雾迷茫,也是那么奇妙!)

(2)在晴天里西湖的山是什么样的景象?(苍翠欲滴)现在呢?(朦朦胧胧、山色蒙蒙、云雾弥漫、云雾迷茫、云雾茫茫、迷雾浓云)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这朦胧迷茫的景象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就是(山色空蒙)。

2.亦奇

(1)闭眼想象一下这西湖雨天的美景,看见这样的西湖雨景你有什么感受?(奇妙)把你的感受带入诗句当中读一读。

(2)晴空万里下水波粼粼的西湖十分奇妙!雨天里这朦朦胧胧的西湖奇妙吗?(也奇妙)

(3)从哪个字当中你读出了也?(亦)亦就是也的意思,在古诗文当中常常用到。

(4)西湖的美景是这样的出神入化,带着你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情境对话:

苏轼在杭州做官的时候他自己办公的地方就是在西湖边,西湖在夏日里时晴时雨的景象也常常看见。此时,苏轼和朋友看到不同天气下的西湖,苏轼和他的朋友边喝酒边聊天,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选择刚才我们学过的词语用一用,比较一下晴天西湖和雨天西湖的不同,同桌互相演一演。(晴天: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雨天:朦朦胧胧、山色蒙蒙、云雾弥漫、云雾迷茫、云雾茫茫、迷雾浓云)

预设:朋友:苏兄啊!这晴天的西湖湖面波光粼粼,真是美丽啊!

苏轼:是啊,这雨天的西湖山水朦胧,也是别有一番奇妙之处啊!

朗读:

让我们像老朋友聊天似的说说这变化万千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让我们沉醉在这变幻的美景中,闭上眼赞美一下这奇妙的景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领略西施之美

(1)一天之中,诗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两种美,真是高兴。这时他由西湖想到了什么(谁)?(西子)

(2)西子是谁?(西施)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春秋时期越国美女)

(3)插入图片和资料,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老师补充的有关西施的小材料。

(材料补充: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位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

(4)通过材料,西施你读到了西施是怎样的美丽?(生答)所以我们夸赞一位美丽的女子常常说她有沉鱼落雁之美。

2.淡妆浓抹总相宜

(1)从古诗当中找一找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哪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2)淡妆浓抹是几种装扮,有什么特点?(淡妆素雅,浓抹鲜明艳丽)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的妆扮是(浓抹)生活中女孩子淡雅的妆扮叫做(淡妆)。(看图说一说)

(3)总相宜

A.那西施是着淡妆好呢还是浓抹好,看看诗人的怎么赞美的?(都好)你如何知道?(总相宜)

B.淡妆适合西施,浓抹也适合西施,西施天生就美,所以不论淡妆还是浓抹都适合。男生,我们来夸一夸西施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

(4)这句话仅仅在赞美西子么?(还在赞美西湖)谁读懂了这句话,说一说这句话什么意思?(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都适合西湖)

(5)引读:女生,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美丽的西湖,看似说西子,实际上比喻的是西湖,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恰似西子的(浓抹);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恰似西子的(淡妆)一天之中,诗人看到了西湖浓抹的美,领略到西湖淡妆的奇妙,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四、朗读拓展

1.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到杭州时所作的,当他第一次见到这人间天堂的奇景的时候,你们猜猜,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苏轼喜欢西湖,更喜欢用诗来写西湖,这里流下了他许多的诗、墨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望湖楼醉书》。

(1)出示诗歌,生自由读

(2)这是什么样的天气,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风大雨急的西湖骤雨图)

小结:

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美丽的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中尽显风姿,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画卷,也让我们跟随者这位最爱西湖的诗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西湖之行,现在我们要和它说再见了,让我们把这幅画映在脑海中,悄悄地带走吧!(生伴乐齐诵)

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方好

亦奇

总相宜

浓抹

淡妆

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黄寨联校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
主备人吴彩萍第几课时第1、2课时
课题21《古诗两首》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关键借助画面边观察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通过朗读,感知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导自学;自读自悟。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收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黄寨联校教学设计续页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补充设计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
a.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集体交流: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3、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

图文结合,试说诗意。

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

练写生字。

默写课文。

自由说说。
黄寨联校教学设计续页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补充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第二课时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2、教师重点指导:潋空蒙淡妆浓抹相宜
3、读通诗句。
1、朗读交流。。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集体交流: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4、学生自由背诵。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读诗题,试想题意。

初读,读通顺。
同桌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试说诗意。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交流资料。
黄寨联校教学设计尾页
达标检测:
一、理解句子: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填空。
1、《望天门山》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表现了。其中“,。”是千古名句。
2、《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代大诗人的佳作。其中描写西湖晴天的诗句是,描写西湖阴天的句子是。
作业设计
1、背诵两首古诗。
2、课后继续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板书设计:
21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灵秀晴方好
水矫健西湖美妙神奇
帆潇洒雨亦好
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①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②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

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linyn

空蒙kōngmng

淡妆浓抹dnzhuāngnngmǒ

相宜xiāngy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4、古诗二首


4、古诗二首
文本细读:
《游园不值》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形象而又富有情趣。前两句交代了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后两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绚丽的春光,总算不虚此行了。这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了:“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春日》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寻春的所见所感:在一个煦暖的春日里,诗人来到泗水河边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因为和煦的东风催得百花齐放,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也被传为名句。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
2.能结合语言环境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值”、“应”、“屐齿”、“小扣”、“柴扉”、“胜日”、“泗水滨”、“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入情入境地品读古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借助诗句激励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景像,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策略与方法:
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
教师准备: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春回大地,我们读了春的诗歌,春的散文,今天我们来看看春的古诗,在以前你读过的诗中,还记得哪一首诗描写春天的景色?给大家背一背。
(学生背诵)
师: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春日》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1、读诗。
2、解诗题。诗题“游园不值”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想到朋友的花园去游玩,但没有遇上他。
3、解诗句。
(1)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学生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3)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4)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5)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体会“一枝”的妙处。游园心切的叶绍翁只看到了一枝红杏,这枝红杏给他带来了什么?一枝红杏就说带来了满园春色,那么数枝、百枝、千枝不是更能代表满园春色吗?
2、展示满园春色。诗人善于发现春天、欣赏春天,能从一枝红杏就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想像到春色满园,谈谈你想象的满园春色。
3、读好后两句。这枝红杏还带给了吃闭门羹的叶绍翁什么?找到表现他惊喜心情的诗句,读出他的这份惊喜。
指名学生对比读,从语调、语速、表情角度进行指导。
4、读全诗。读出从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5、学习《春日》:
1)、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今天咱们再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我们上学期曾经学过朱熹的哪首古诗?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
6、朗读品位两首古诗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齿”字,下半部应该是不封口的。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古代诗人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整理。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①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②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②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①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②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③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④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⑤练习背诵。
练写生字,抄写古诗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抄写《望天门山》。
自主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①回顾上一首诗的学习过程,自学《饮湖上初晴后雨》。
②交流展示。
a.展示朗读或背诵。
b.说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c.背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①指名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默写《望天门山》。
②配乐情境朗诵。
想象画面
①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诗,想象它所描述的画面,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想象。
可用简笔画画出来,也可用几句话描述。
③交流各人想象的画面。
拓展活动
①交流搜集的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诗句。
②召开“祖国山河美”古诗朗诵会。资料提供者:

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设计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背诵、默写全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晴雨西湖变化的美。
3.联系生活,发现晴雨生态城不同的美。
三、教学重点
1.朗诵古诗,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2.能够背诵诗句,体会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
感受西湖晴雨浓淡相宜的变化之美。
五、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读中求悟法。
六、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安排学生预习,上网查找与西湖有关的诗句和资料。
七、教学环节
1.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一二年级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风景的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谁来为我们背一背?(生背诵)
我们的祖国江山秀丽,风景优美,有奇丽的庐山瀑布,有壮观的黄河落日,有塞北的辽阔,也有江南的秀美。今天,老师邀请大家随我一起泛舟西湖,去看看西湖有着怎样令人心动的美景。我们来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2.解读标题
读诗先读题,从题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作者在西湖饮酒,开始是晴天,后来下起了雨。)
苏轼与友人西湖小聚,饮酒正尽兴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然后,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读诗吧!
3.诵读节奏
读诗首先要读通诗句,读准字音,谁愿意第一个为大家朗读?
(点名朗读,教师做点评)
读诗不但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节奏,大家认真听老师朗读,看看能不能听出来老师读的节奏。
(示范朗读)
谁来说说老师读的是什么节奏?
(2-2-1-2)
你们也来读一读,读出这种节奏感。
(点名读)
大家一起读一读,看看咱们有没有默契,都能读出这种节奏感。
(齐读)
读通了诗句,读准了节奏,我们还要把诗歌读出感情,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句,去领悟苏轼对西湖的情感吧!
4.解读诗句
同学们先结合注释解读诗的前两句,思考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把你不懂的词语圈出来。
(1)谁来说一说诗句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晴天的时候,湖面上波光闪动,十分美丽;雨天的时候,山色蒙眬,也很奇妙。)
(2)借助注释我们知道了“潋滟”是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生活中你见过“水光潋滟”的情景吗?水光潋滟的样子像什么呢?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水光潋滟的美景吧!(欣赏图片)
(3)那么水光潋滟还能换一个词来表达吗?
(波光粼粼、水波荡漾、水波相连)
(4)水光潋滟的西湖,晴方好,这个“方”字你理解吗?
(晴刚好、晴正好、晴恰好)
晴时西湖的美,美得刚刚好,增之一分则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这就是“晴方好”啊!我们把这种刚刚好的美读出来。
(齐读)
(5)晴天的西湖美得刚刚好,那么雨天的西湖,你通过哪个词感受到了雨西湖的美?
(空蒙、奇)
(6)通过“空蒙”这个词你看到了怎样的西湖景象?谁能为我们描绘一下?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迷离梦幻的雨西湖(欣赏图片),看,这就是山色空蒙的雨西湖,咱们一起把这种迷蒙的感觉读出来。
(齐读)
一天之内,西湖之景不同,晴时明媚,雨时蒙眬,而无论晴雨,西湖都是这样美好、奇妙,西湖之美,就美在这种动态、变化的美,大家请看(欣赏晴雨西湖图片):
(师读)晴空朗日,苏轼与友人泛舟西湖,西湖山美水美,于是诗人感叹——(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读)远处青山葱茏,近处荷花满池,晴时的西湖那样多姿,诗人不禁感叹——(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读)阵阵微风吹来,只见湖水泛起一圈圈涟漪,诗人不禁再一次感叹——(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读)忽然一阵骤雨,打湿了诗人的衣裳,青山隐隐,绿水悠悠,诗人又禁不住赞叹——(生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读)下雨了,雨却没有惊扰诗人的兴致,远处的青山笼罩在蒙蒙烟雨之中,是那样美妙、奇丽,于是诗人惊叹道——(生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读)苏轼与友人荡舟湖中,在雨中赏景、作诗、饮酒,这真是人生最诗意最快乐的事啊,所以,苏轼提笔写下这句——(生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7)西湖的晴天那样明媚,西湖的雨天那样柔美,西湖美得像谁呢?
(西子)
千古美人西施,惹得历代诗人纷纷为其写诗作画,西施的美,无论浓妆淡妆,都那么动人。而会化妆的西湖,晴也美,雨也美,冬也美,夏也美,这种美就像西施,浓妆也美,淡妆也美,难怪诗人会说——
(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的美,不分季节,不分天气,这就是“总相宜”。我们一起再把这首诗读一遍。
(8)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背诵。
5.课堂练笔
同学们,西湖纵然美丽却离我们太遥远,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生态城,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生态城。
(欣赏生态城图片)
蓝天碧水,美丽的彩虹桥,造型独特的动漫大厦。
迷人的秋,层林尽染,黄叶如蝶。
印象海堤,一个与海有关的故事。
水光潋滟的故道河。
烟水迷蒙的惠风溪。
你发现它的美了吗?生态城是不是也和西湖一样,不同时节有着不同的美呢?请同学们拿出笔,描画你心中生态城晴雨变化的美吧!
我爱生态城
晴时,
雨时,。
无论晴雨,生态城都是这么美,这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呀!
(课堂练笔展示)
西湖的美,晴雨皆好,浓淡相宜,美得令人心动而神往,我们的生态城也一样。但是美景也需要我们去发现它、欣赏它,更要去保护它,希望同学们都能做那个发现美、欣赏美、保护美,甚至是创造美的人。
6.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导学案

1、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西湖无处不在的秀美风光。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学习流程:

自研自探环节

互动合作环节

展示提示 质量评价环节

随堂笔记

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略

内容形式

展示方案

内容形式时间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

初读课文

·

了解背景

知诗人,解诗题。

1.能认真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完成以下问题:

2.快速了解作者,理解题目的意思。(注意查找资料书)

预时:3分钟

请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组内合作交流:

两人小对子:

小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研成果,根据书写、内容等用红笔相互给出等级评价。并交流独学中有质疑的问题。

预时:3分钟

三人互助组:

小组长主持探讨以下问题:

a.重点词语的意思

b.理解诗句的意思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预时:5分钟

六人共同体:

1、抽签:教师给出抽签顺序,确定本组展示方案。

2、预展:大组长带领本组组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确定展示代表呈现成果,进行板书设计

预时:5分钟

展示单元一:

带领全班同学了解诗人苏轼及题意,并能发动全班同学说说作者的相关资料(包括有关苏轼的其他诗)。

展示单元二:

用喜欢的方式,展示诗歌朗诵,掀起全班诵读诗歌的高潮,并评出冠亚季军。

要求:朗读有抑扬顿挫,入情入境。

展示单元三:

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示你对诗的理解与感悟。

建议:1.结合资料注释及插图,译读全诗。

2.绘画。3.站在导游的角度介绍。4.有关“水”的词语或古诗句等。

预时:20分钟

随堂笔记1

1、理解字、词义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潋滟():

欲:

空濛():

相宜:

淡妆浓抹:

2、理解句意: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导学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导学案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导学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导学案

随堂笔记2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这首诗描写了()表达了作者()之情。

对子间等级平定:____

★(五星评定)

熟读古诗

·

整体感知

熟读诗,明诗意。

1、轻声读诗,边读边用“/”画出古诗的节奏,并能根据节奏反复朗读。

(学法:根据资料注释和课文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在理解重点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串讲诗意,能将《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句意连成一段完整的话。

【完成随堂笔记1】

预时:5分钟

深入探究

悟诗情,入诗境。

1、作者通过对西湖风采神韵的描绘,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你是从诗中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完成随堂笔记2】

2、这两首诗都写了水,比较一下它们各自是怎样描写的。

预时:4分钟

当堂反馈:谈谈你的收获。

教师评价:小队长检查:家长签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设计

《敕勒歌》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茂盛牛羊怎么样?肥壮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

(茂盛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歌曲欣赏中结束本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理解古诗的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3、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一引

1、今天老师要带去游览西湖。(边介绍边出示课件,带领学生领略西湖的美丽风光)

西湖美吗?从你们专注的眼神,惊异的表情,老师已经感受到了。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只感到语言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回忆学习这首古诗的方法。

课件出示:知诗人---读诗句----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背诗篇

4、那么,这节课我们利用这种学习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理解古诗的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3、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三、自我探究,感知古诗的内容。

1、请同学们参考出示的学习方法,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跟小伙伴一起学古诗。

2、遇到有困难的地方请做好记号,还要准备派代表发言。

3、给学生充分时间自学。

四、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知诗人:

(1)请两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汇报自己小组了解到的诗人资料。比一比哪个组说的更详细,资料更有价值。

(2)课件出示: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行书、楷书,能画竹和枯木怪石。

2、读诗句:

(1)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很有名的。要读好诗,首先要把生字给读对,请两位同学来辨认这两个字:“亦”、“妆”。把音读准,再说说自己怎么记住它的。

“亦”:yi整体认读音节,独体字,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妆”:后鼻音ang要读准音,左右结构,部首是“女字旁”。

(2)接下来我们来读诗句,找好节奏,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大家评一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解诗题:

(1)要想把诗读得有感情,就要理解这首诗,首先,从诗的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雨。)

(3)课件出示:

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和朋友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饮酒,天开始晴朗朗的,倏忽间,又飘起了绵绵细雨。(看到的景色)

4、明诗意:

(1)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

(2)说说每一行诗写了什么?

a、抓字眼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4古诗二首(春晓 村居)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4古诗二首(春晓 村居)”,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字,在认读、书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了解古诗意思,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字。
2.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兴趣。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感受春天的美好。
2.正确、端正书写本课的6个生字。
四、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把两首诗抄在小黑板上。有条件的把诗中描绘的画面做成投影片或课件,配上鸟叫的声音。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美丽的春天吗?你最喜欢春天的什么景色?你怎样把自己喜欢春天的心情表达出来呢?你们知道吗?在古代,很多有名的大诗人写出很美的诗来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诗就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题目。
(二)学习第一古诗《春晓》
1.初读古诗。
(1)指导学生读诗题——春晓。
(2)课题质疑:知道什么是春晓吗?(春天的早晨)
(3)播放第一首古诗配的画面,教师配乐诵读古诗,感染学生。
(4)你有什么感受?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多方面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会说:我知道了古诗读起来很美,有的同学结合画面知道了诗歌大概的意思。)
(5)学生看拼音读古诗,圈出本课会认字。
(6)教师出示识字卡片,学生多种形式读,再分别组成词语。
(7)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诗,听、评。
2.诵读、感悟古诗。
(1)投影出示古诗,随老师跟读古诗,体会诗的节奏韵律。
(2)请同学们自己练读,力争读出韵律。
(3)配乐,请学生自由读,比一比谁读得最美。
(4)学生自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5)请同学们提出:你哪不理解?大家讨论。
为什么不知不觉就到了早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在春天时睡觉特别香甜的感受理解。)
“闻”和“啼”是什么意思?
(6)如果你就是作者,在这美好的早晨你会做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7)引导:当你早晨醒来,到处听到鸟儿鸣唱的动听歌声,多高兴呀!你能读出高兴吗?可
是当你看到许多美丽的鲜花被昨夜的风雨吹落时,你又会怎样呢?带着你自己的感受,再来放声诵读。
(8)朗读、背诵这首古诗,读出诗的意境和自己的感情。
①自己背。
②同桌背。
③小组比赛背。
(三)作业。
背诵古诗。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和朗读。
1.同桌互查,背诵《春晓》这首古诗。
2.指名读《村居》。
3.读本课识字卡片,口头组词。
(二)初读古诗,教师指导。
1.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学习了《春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村居》。
2.电脑播放村居的相关画面,教师范读诗,情绪感染学生。
3.学生自己读诗,学生看拼音读古诗,圈出本课会认字。
4.教师出示识字卡片,学生多种形式读,再分别组成词语。
5.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诗,听、评。
6.学生自读,提出不懂问题。
村居:农村或野外。
拂:轻轻抚摸。
堤:(出示图片理解)拦挡河水的堤坝。
春烟:春天的美好景色。
纸鸳:风筝。
(三)小组交流。
小组学习提示:
1.用自己的话讲讲古诗的意思。
2.有不理解的组员之间交流。
3.假如你就是诗人,看到这样一幅画面,是怎样的心情?
4.每个同学都带着自己的感情在小组内读读这首诗。
(四)各组汇报学习情况。
1.可以分小组用读的形式汇报。
2.也可以读完后,派代表说说诗的意思。
3.还可以边诵读,边表演。
(五)诵读、想象。
1.进入角色,引发想象:假如你是诗人,假如你是放风筝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什么心情?
2.带着自己独特的体会,诵读《村居》。
3.可以为这首诗配上插图。
4.比赛诵读,展示自配画。
(六)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描红,体会笔画、间架结构。
2.学生提出:我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哪笔。
3.教师顺学情指导书写。
4.学生抄写字头,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姿势。
5.展示学生写的生字,利用实物投影反馈。
6.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总结、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听写生字。

《4 古诗二首(敕勒歌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579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