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两次执教课文《司马光》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两次执教课文《司马光》”,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几年前,教学《司马光》一课,我正大讲特讲司马光如何聪明时,一个孩子突然举手问:“老师,如果掉进水缸的是司马光,结果会是什么呢?”我一听,就感到有点不高兴,因为他提的问题打断我的思路。为了避免尴尬,我灵机一动,反问道:“如果掉进缸里的是司马光,想一想,还会有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吗?”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当然没有!”这样,那位同学没话可说,灰溜溜地坐下了,而我则继续我的填鸭式的教学,心里为自己刚才的机智暗暗得意.

几年以后,实施新课程今天,我又一次教学这篇课文,想不到又有一个孩子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如果掉进缸里的是司马光,他会被淹死吗?”面对这个孩子们比较关注的同一话题,我采取了与上次完全不一样的处理。我肯定这个孩子会读书,会提问,然后对全班孩子说:“是呀,这个问题老师从未思考过,如果掉进缸里的是司马光,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自己,让他们分小组讨论讨论,然后交流汇报。

有的孩子说:“我们认为司马光会被淹死,因为其他小朋友根本想不出砸缸的办法,等他们叫来了大人,司马光早就淹死了。”

“我们认为

司马光不会死的,掉进缸里以后,他一定会在水中挣扎,并大声喊:‘砸缸!砸缸!’其他小朋友一听,就会抱起石头把水缸砸破,救出司马光。”

“不可能,他只会喊‘救命’,怎么会喊‘砸缸’?”

“司马光那么聪明,肯定会想到这个办法。”

“司马光是不会死的,因为其他小朋友中也可能有人想出砸缸或其他办法。”

“对,聪明的不一定只有司马光。”

我和其他同学都笑了。

我说:“同学们刚才的发言精彩极了,如果司马光掉进缸里,每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不过,大家的发言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就是,一个人要学会自救自护,而且遇到任何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善于动脑,有效解决问题。让我们再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司马光的沉着冷静。”

同学们都专心致志地继续读课文去了。

延伸阅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司马光为什么砸缸,其道理是什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课题,司马是姓,叫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让学生打开书,看本课的内容,除课文以外,有一幅插图,课后有3个作业题。

2.范读:边听边想,这一课写的是谁的一件什么事?

(1)范读。

(2)看插图上画的都有什么?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本课写的是司马光砸缸,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玩:音w2n但是读课文时一般带有儿化音。

读词语卡片:

古时候孩子朋友跑去叫有一回

5.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学习。

(2)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交流情况。

同学们,老师现在指名来汇报学习情况,老师叫到的同学,你不仅是代表你自己,而且是代表你同桌,因为刚才是你们两人讨论的,一个说完后,同桌还可以补充。

利用熟字记字形的有以下几个:

古:上边“十”,下面“口”,

时:左边“日”,右边“寸”,

回:大口套小口,笔顺:回。

朋:左边“月”,右边“月”,

玩:左边王字旁,右边“元”。

跑:左边足字旁,右边书包的包字,笔顺是包。利用偏旁加部分记字:

候:左边单人旁,中间一竖,右边是:。

孩:左边“子”,右边笔顺:丶亠。

友:一横加一撇,带上一个“又”。

让学生理解词语和一字组多词帮助理解字义:

古时候:很早很早以前称古时候,昨天,前天叫古时候吗?不叫。

古(古代)(仿古)(蒙古)

时(时代)(时间)(小时)

候(气候)(等候)。

朋友:关系不错的人称朋友,本课小朋友,指关系好的小孩。

友(友谊)(友好)(亲朋好友)

玩(玩耍)(玩艺儿)(贪玩)

跑(跑步)(跑来跑去)

(四)在学习生字、生词的同时,把课文读通顺。

1.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得”的音。

请同学读词语:长得又大又圆。

这里的“得”读de轻声;本课“得救”了,这里的“得”读二声d6,是得到的意思。比如:我得到妈妈的宠爱。我得到同学们的帮助。

2.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小声读课文,一是注意生字词在句中的读音和字义,二是把课文读通顺。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让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格中的位置,包括每一笔的位置。

2.重点指导下列字:候、孩、跑。

3.学生在本上描一遍田格中的生字。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二)进行句子训练,体会词的作用。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遇事不慌,动脑筋想办法,在紧急情况下,做事果断的教育。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指名读。

古时候小孩朋友跑回去

(二)谁能告诉老师,司马光姓什么?叫什么?

(三)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

2.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四)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古时候”是指很早很早以前,从图上可以看出,小朋友全是古代人的着装。

2.学习第2自然段。

(1)小声读这一段,数一数共有几句话,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每一句话,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找重点词理解。

①第一句话中“他”指的是谁?(司马光)

②学习第二句话时,让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插图,思考:

a.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几个孩子,哪个是司马光?

b.从图上假山和水缸的位置,再看这口水缸怎么样?从句子中哪儿看出来的?

“假山”是用石头人工堆砌成的,大树下面有假山,假山脚下有口大水缸。

让学生观察水缸到底有多大,和几个小孩子的个头比。里面装满了水。

(3)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句要突出“他”的音,第二句话要突出“大”,“装满”,让大家能够通过你的读听出来这口水缸怎么样,里面装的水是怎么样。

通过看图,指名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也为理解后面的课文打下基础。最后说一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4)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课文的时候,是先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接着找重点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学习第3自然段。

小朋友们和司马光在花园里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边读课文,边看插图,想象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里的。

司马光和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的。

(2)用“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再读这段,想一想,缸这么大,里面又装满了水,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一方面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理解下段课文奠定基础。

4.学习第四段课文,小组学习。

(1)小声读课文,自己想一想掉进水缸里小朋友的处境,再想一想别的小朋友的心情会怎样,他们都是怎么做的?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谈自己的理解:

从“别的小朋友”看出是除司马光之外的小朋友。“都慌了”和后面句子中的“有的……有的”,“叫”、“喊”、“跑”、“找”是相对应的。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被水淹死的危险,小朋友们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叫喊”目的是叫大人们听到呼救的声音,来救小朋友;“跑去找大人”,也是这样。再让同学们想象,时间就是生命,这样做能来得及吗?为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果断打下基础。

(4)指名朗读:要读出小朋友们那种心里焦急的紧张气氛。读“有的”“有的”时和逗号前面的句子接得紧一点。

5.学习第五自然段。自己学习。

同学们,小朋友们都慌了,因为他们知道,时间长了,那个小朋友有生命危险。想通过叫喊,跑去找大人来救小朋友。这时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1)按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这一段。

①提醒同学们自学时,抓表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去理解句子。

②看图,哪个是司马光,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司马光没有慌,从表情上看出来的,其他小朋友惊慌地咧着嘴,而司马光的神情表现很镇静,不慌张。

③指名读自己理解。

“举”、“使劲砸”、“几下子”说明什么?遇事不慌,认真动脑筋,想办法,聪明、果断。缸破了,水从破洞里流出来,落水的小朋友就不会被水淹死了。④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6.学习最后一段。

同学们,司马光遇事不慌,他机智勇敢地举石头砸破了缸,救出小朋友,这时大家的心情如何?带着轻松自豪的语气读最后一段。“得救”重读。

总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句子训练。课后作业第2题。

1.投影出示句子。

2.让学生自己填空。

3.填空后,自己读一读每一组的两个句子,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4.指名说一说。

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意思更具体,更明白。“在花园里玩”限制了玩的地点。“石头”说明司马光用“石头”砸缸,不是用别的,意思比第一句更明确,更完整。

(六)作业。

1.巩固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字词。

(二)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内容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且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边读课文边注意生字在句子中组成的词的写法。

2.听写。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且同桌听写完后,互相看是否正确。这也是进一步强化记忆的一种好方法。

有一回,古时候,小朋友,跑去,孩子,叫。

(二)小声读全文,想一想每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大家。提醒按上节课告诉同学们的句式来说。段意:

1.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2.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有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4.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哭着,喊着,去叫大人。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破大水缸。

6.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组织语言,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能看着插图,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1.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2.同桌互相讲一讲,强调不是背课文。按自己的理解,照课文内容讲故事。

3.出示投影插图,指名让同学讲故事。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向他学习什么?

(五)你学习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谈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1.字词方面:学会了哪些字词,或者是在识记生字过程中,学会了哪种识字方法。

2.本课语文知识方面:比如按句式说话,学习课文的四步方法。

3.受到的思想教育方面:这是最重要的,要学会做人。

教师根据学生谈的,进行总结、深化,表扬好的,使大家都有所启发。

【板书设计】

(4)“我”字第一笔是撇,“找”字左边是提手旁。

同学们,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有很多字,音相同,还有很多字字形很相近。所以,我们学习要认真、仔细,区别它们的不同之处,不要弄混了。

(四)学习第3题:这四幅图,每一幅图是独立的,看每一幅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教学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2、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指导学习两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听说过司马光的故事吗?司马光小时候很聪明,有一次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读准“司、光”。

二、整体感知

1、放课文录音。学生看课文中的字。

2、自由练习读,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3、学生质疑。

4、初识生字。

三、再读课文。

1、自由练读,比一比哪些同学能把课文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评议中多功能指出学生的优点。,再评不足。

3、全班齐读。

四、认记生字

1、抽生字卡开火车认读。

2、交流。

五、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掉进水缸前的情景。

2、观察画面,想一想:花园里除了几个小朋友在玩,还有些什么?

3、课文是怎么写的呢?画的旁边出示名子: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一只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4、自由读读这一句,试试能不能背下来。

5、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6、学生评读。

六、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教师巡回检查,纠正写字姿势。

七、教学后记:学生会将园和圆混淆。

一年级课文《司马光》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课文《司马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知道司马光吗?你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⑶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

⑴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⑵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⑶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⑴引读第一小节。

⑵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⑶“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⑴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⑵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⑶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⑷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⑸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⑹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在?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⑴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⑵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⑶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⑴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⑵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⑶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⑷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⑴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⑵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⑶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⑷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⑴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⑵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使劲砸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问答对唱:学生分两小队,他站两边,老师进行指挥。先由师唱“什么字竖心旁?谁猜对了谁就走”。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慌字是个竖心旁,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2、说一说反义词:师说,生举卡片。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

3、展示、评议。

三、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实践活动

1、积累词汇:

⑴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再说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⑵读读说说,看谁说的多?如:司—司机公司司仪……给“慌、假、别、吓、块”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词最多。

2、创新故事会:学生交流有关司马光的故事。

教学案例(二)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司马光》。(生齐读)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⑶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

⑴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⑵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⑶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

3、展示、评议。

四、积累词汇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再说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2、读读说说,看谁说的多?如:司──司机公司司仪……

给“慌、假、别、吓、块”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词最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走迷宫:出示课件,学生分组依次认读生字,全部读完方可走出迷宫。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⑴引读第一小节。

⑵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⑶“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⑴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⑵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⑶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⑷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⑸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⑹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大?缸里的水多不多?

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⑴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⑵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⑶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⑴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⑵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⑶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⑷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⑴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自由读)

⑵出示句子: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⑶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⑷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⑴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⑵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三、读中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2、背诵课文。

⑴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⑵同桌合作背诵。

⑶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⑷指名背诵全文。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救人?

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课文原文


司马光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司马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5)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缸里的水多不多?从课文中措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学习课文第三、四段。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指导用着急的语气读第四段。)

(学生练读、评读)

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4.学习课文第五段。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5.学习课文第六段。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使劲砸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问答对唱:学生分两小队,老师进行指挥。先由师唱“什么字竖心旁?谁猜对了谁就走”。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慌字是个竖心旁,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2.读一读数量词:一座假山、一口水缸、一块石头、一个小朋友。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要写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横排两个字都有相同的偏旁。)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重点指导写好双耳旁。

3.展示、评议。

三、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实践活动

1.积累词汇:

(1)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2)口头扩展词语,如:司—司机、公司……用“慌、假、别、吓、块、救”口头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的词最多。

2.创新故事会:学生交流有关司马光的故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教学设计二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教学设计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二、巩固生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2.自己描生字,记字形,相互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候:不要漏写第三笔”竖“。

孩:第三笔是”提“,右边要写紧凑。

都: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不要误写成2笔。

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三、课后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

先读读”块、快“,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读音相同,右边字形相同,左边偏旁不同。了解”块“常指”土块、石块“,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时间短,也有”快要、将要“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3.补充练习。

妈妈()下班了。

这辆汽车开得真()呀!

我有一()橡皮。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0.司马光

没有慌—→搬石砸缸—→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司马光

2.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a.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检查字形。

a.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试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讲读第三段。

(1)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指名读课文。

(3)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比较句子。

a.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司马光杂那口缸。

b.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总结课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四.作业

填空:

别的()()()都慌了,()()哭,()()喊,()()()跑去()()()。()()()没有慌,他搬起一块()()()使劲砸()()()。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

2.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shi)找(zhaozao)座(zhuozuo)砸(zazha)

二.练词说话

1.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用词练习说话。

(1)不小心

(2)有的……有的……有的……

三.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Gushihouyihoujindoulailezhaodaren

2.组词区别。

古()时()候()

石()村()后()

那()缸()找()

都()红()我()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教学设计2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释疑

司马光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小学语文一年级:《司马光》教案一(1)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


《司马光》这一课,讲述了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教学方法】

看图读懂课文法合作探究法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小朋友。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发明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同学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小朋友。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同学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小朋友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同学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同学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⑴自身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做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⑸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小朋友吓哭没有假山慌了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古时候司马光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电脑出示插图;让同学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习第二段:

⑴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教师提问:

①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教师鼓励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

④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和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同学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③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身的体会读出来。

④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同学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同学自身练习朗读。

⑥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习第三段:

⑴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身练习朗读这段。

⑸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⑺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同学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假如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同学自身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他人来帮助,我这么小,没有方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为了让同学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假如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扮演当时的局面。

⑤教师指导同学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自身读读第五自然段,考虑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同学在扮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教师指导同学读后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示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组织同学讨论交流。

⑵自身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学讨论后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方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方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方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方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司马光用的方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和。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6、学习第六段:

⑴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请同学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发明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6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和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正确地书写“那、都、到”这几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1、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⑴自身认读生字。

⑵同桌互读生字、词。

⑶抢读生字词卡片。

2、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⑴让同学自身动脑、选择自身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⑵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⑶请小组汇报或让同学当小老师讲解。例如:

吓:同学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同学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

⑷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身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2、在书上独立书写6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4、同学提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到、那、都”这3个字。

5、同学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同学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6、同学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同学作业,大家相互评改!

四、巩固练习

1、同学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小学一年级《司马光》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20课。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

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

1、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2、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3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课件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

(3)再读课文4—6自然段,解疑第二个问题。以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1经过自读,学生了解到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么办?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样想的?

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该怎么办,束手无策,而司马光是怎样做的?

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再次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经过反馈得出当时司马光想如何尽快让水离开孩子。做法:拿起石头使劲砸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水流出来,小朋友得救了。从司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他是个敢想敢干、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为了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方法,结尾设计了一个情景,“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

(2)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果:

有人认为可以既不打破缸又可以救出人是最好的办法。如团结起来把缸推倒;用桶往外舀水;这些小朋友都跳到缸里,因为缸里的水是有限的,水一流出来。小朋友就得救了,缸也保住了;用网子捞……

(3)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再与司马光的办法比较,发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能既快又保险地救出孩子。所以在求异中求佳,同时肯定同学们的想法。

五、说板书。

板书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拿砸缸得救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人教版一年级下)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人教版一年级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司马光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教案


《司马光》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课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0.司马光

没有慌—→搬石砸缸—→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司马光

2.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a.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检查字形。

a.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试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讲读第三段。

(1)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指名读课文。

(3)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比较句子。

a.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司马光杂那口缸。

b.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总结课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四.作业

填空:

别的()()()都慌了,()()哭,()()喊,()()()跑去()()()。()()()没有慌,他搬起一块()()()使劲砸()()()。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

2.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shi)找(zhaozao)座(zhuozuo)砸(zazha)

二.练词说话

1.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用词练习说话。

(1)不小心

(2)有的……有的……有的……

三.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gushihouyihoujindoulailezhaodaren

2.组词区别。

古()时()候()

石()村()后()

那()缸()找()

都()红()我()

小学一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范读课文,把握要义,补充课题

1、你们喜欢故事吗?喜欢听,还是喜欢演,或者是喜欢讲?

2、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板书课题,你们认真听,想想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3、读课题,谁来说说“司马光做什么”?谁再来说说“司马光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指导分小组学习,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

(1)、标出自然段番号。

(2)、勾画字词。

(3)、交流认识这些字的好办法。

(4)、组长检查。

(5)、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检查巩固行字,理解词语,读喜欢的段落。

1、开火车读字卡。

2、说说你们小组用了哪些识字的好办法。

3、(投影或小黑板)出示课后练习“读读说说”,男女同学比赛组词语。可板书部分词语。

4、用“缸、块、劲、砸、救”做猜字游戏。

5、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站起来读。

(四)、读读贴贴看看想想

1、出示挂图(或多媒体演示):上面是一个大花园,但是去掉了假山、大水缸。

(1)、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是什么地方?这人地方有什么?谁能用书上的话告诉大家?

(2)、出示假山、大水缸图,请小朋友来贴,并能用自己的话再说一说。

2、这时发生什么事了?你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3、出示图画:别的孩子惊慌的样子。观察:别的孩子怎么做的?他们的表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4、继续出示图画:司马光。观察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谁来读一读?

5、结果怎样?这时,你的心情怎样?全班一齐读书告诉老师。

(五)、写字

1、读一读今天要写的字,说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提示:我们学的哪些字有双耳旁?左双耳和右双耳的字分开板书。2、记住哪些字有困难?哪些字容易出错?说说你的好办法。

3、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

4、示范“那”、“都”的写法。

5、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六)、自由练习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我该怎样读、怎样讲、怎样演这个故事。

(七)、教学效果测评

1、轻声读音节,看看拼出了什么词,再写下来,想想对不对。

2、想一想,再填空。想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再说说类似的词。3、读给同桌听。

(八)、拓展性学习

把自己当成司马光,想想自己会怎样做。

第二课时

(一)、复习:贴词语游戏

1、贴词语游戏。

(1)、出示词语卡片,请小朋友读一读。

(2)、将卡片分发给学生。再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贴词语。

2、这节课你想怎样学课文?

(二)、学重点段:勾画词句,读读演演,细心体会

你觉得课文最精彩的是哪些自然段?

1、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给“慌了”打上点。

(1)、从哪些表现看出他们“都慌了”?用横线勾出。

(2)、你想怎样读、怎样演或怎样讲才能表现小朋友的“慌”?试一试。个别范例指导。

2、司马光表现怎样?给“没有慌”打上勾。

(1)、从哪些表现看出他“没有慌”用波浪线勾出。

(2)、你想怎样表现他“没有慌”?试一试。

(3)、司马光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3、领读“别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没有慌――”

4、你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怎样?你想怎样夸一夸他?

5、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进一步思考:如果没有举得起的石头怎么办?如果司马光一个人砸不破大水缸怎么办?如果……你还想设想当时的情境,多问几个怎么办吗?

(三)、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课文:朗读、表演、讲故事

愿意怎样来表现这个故事?

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读故事、演故事、讲故事的三部分,第部分学生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共同学习。

为每部分学生提出要求。

板书:读:心情语气快慢轻重

演:读想演

讲:读圈讲

(四)、背诵:有情有味,熟读成诵

1、喜欢朗读故事的小朋友,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读读,让大家欣赏,好吗?

大家觉得怎样?像他们这样读读。

2、这个故事多么生动啊!谁能把它背下来呢?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背一背吧。

3、谁背得快?来领着大家背。说说你为什么背得这样快的。

4、互相背一背。

(五)、教学效果测评

1、读第一句,想想该填上什么词,再读读,看看填对没有。

读第二句,看看和第一句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然后说一说。

2、比一比,“那里”和“哪里”有什么不一样。你怎样分清它们。读句子,想想句子的意思,再填空。检查一下,写对没有。

(六)、拓展性学习

1、可以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怎样查到资料,再动手查。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问一问。

2、回忆跟小朋友在一起玩时发生的事,有顺序地讲出来,如果能讲得生动一点更好。

七、作业设计

想想看,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缸里的小朋友?

八、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没有慌

(举起、使劲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有的……有的……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两次执教课文《司马光》》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案一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375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