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学案浙教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学案浙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学案浙教版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1.①生物的___________能力很强,能产生___________;
②通过___________而淘汰一部分个体;
③生物即能保持亲本的___________,又会出现___________;
④通过___________,积累____________,而产生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
2.“自然选择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对于___________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
①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种群的特点:a.种群个体彼此可以交配,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b.都有自己的___________,可以保持和发展。
③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
④基因频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⑤进化的实质: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的___________改变。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可遗传的变异;在现代进化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突变。
②生物自发突变频率低、害多利少,为什么能够做为进化的原材料?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决定进化的方向。
说明:自然选择使_________发生着___________的改变,从而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4)___________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物种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隔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
③物种的形成:
现代生物进化论的理论基础(核心):是_______________(而不是否定达尔文的学说),其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1.据研究,现代的长颈鹿是由古代的一种颈和前肢较短的古鹿进化来的,对长颈鹿的进化过程解释正确的是
A.长颈鹿的长颈和长的前肢是由于长期伸长和使用的结果
B.由于食物缺乏,导致古鹿发生变异的结果
C.变异、选择、遗传、隔离的结果D.变异、选择、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
2、达尔文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A、生存斗争B、遗传、变异C、适着生存D、过度繁殖
3.用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A.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
B.抗菌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C.抗菌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
4.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A.鸟类和青蛙B.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
C.东北虎和华南虎D.山羊和绵羊杂交后杂种不活
5、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4%,Aa的个体占72%,那么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24%、72%B、36%、64%C、57%、43%D、60%、40%
6.某一人群中每10000人中有一白化病(aa),问该人群中带有a基因的杂合体概率是多少?

7.20世纪初,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一种月见草的遗传,发现一株月见草的染色体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24条(2n)变为48条(4n)成了四倍体植株。
(1)将4n的月见草与2n的月见草杂交,产生的3n后代可不可育?为什么?

(2)该4n的植株与原来的2n植株是否同一品种?它们之间有没有地理隔离?

8.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

9.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据图回答:
(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因素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迁到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展阅读

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6.3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
教案
课标要求:
1、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出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了解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公海等概念;
2、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明建设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4、树立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的意识,为今后开发海洋,保护海洋,促进人类与海洋的共生与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1、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海洋国土”,它不仅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它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EEZ)、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形象总称,是一个集合概念。
1.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世界性的海洋开发利用热潮,使得国与国之间的海洋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国际社会经20多年努力,于1994年通过并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解决矛盾与冲突提供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行为准则。该“公约”规定:沿海国家在享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范围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我国的专属经济区面积有300万平方千米。
2.我国的海洋国情
(1)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岛屿6000多个,岛岸线超过14000千米,中国的领海面积37万平方公里,可主张管辖的海域面为300万平方公里。
(2)我国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海水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3)存在海洋划界等问题:
①中国的专属经济区中有1/3是周边国家也声称拥有“主权”的水域。
②我国海上相邻或相向的八个国家,都与我国有海洋争端。
③与我国相邻或相向国家片面划定涉及我国管辖的海域范围共约150万平方公里之多。
④就目前而言,存在“重复水域”、大陆架和岛礁争议的重区域是在东海和南海。
3.关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①主权意识:海洋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内水及领海主权、海域管辖主权和主权权利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②资源意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地,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能源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③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意义:现代海洋资源的开发,属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海洋资源讲课带动和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经典例题4]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A.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B.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C.领海范围为a=12海里
D.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200海里
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领海权,其管辖海域范围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由此可推断正确选项为B、C。
B、C

2012届高考生物知识整合复习:第五章~第六章


第五章~第六章
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中没有标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B.图中生物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
C.种群b数量的增长会导致种群a的增长,而种群a数量的增长又会抑制种群b数量的增加,这是负反馈调节机制
D.若该系统中种群c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种群d含有的能量1.3×108kJ,则种群a至少约含5.5×106kJ的量
解析:a传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最少为6.8×109kJ×10%=6.8×108kJ。b和e获得的能量为6.8×108kJ-1.3×108kJ=5.5×108kJ,传到a,a获得的能量至少为5.5×108kJ×10%=5.5×107kJ。
答案:D
二、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1)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资源减少。
(2)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业、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了环境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微山湖是山东境内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二十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湖、野鸭成群,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二十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剧增,因而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垃圾涌入该湖。湖水变得不仅很浑浊,而且腥臭难闻。据有关专家说,近几年来,微山湖中已消失了一些物种,例如,四鼻孔鲤鱼、野鸭、水螅等。上述的现象说明的道理主要是()
A.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B.掠夺式的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C.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D.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解析:微山湖原来生物种类繁多,景色优美,而今却是湖水浑浊,腥臭难闻,原因是城市居民剧增,大量的工业污水、生活垃圾涌入该湖,这说明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答案:C
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归纳图
图示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选项是()
A.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是主要利用细菌和藻类的寄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B.图中A、B分别表示的物质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矿质等
C.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它们的异化作用类型的变化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D.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分解
解析:从题图中看出流入的污水中,一些大的固体颗粒通过物理沉降下沉到水底,在水底污泥中的微生物将这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在上层水域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水中的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可被藻类吸收,B代表被藻类吸收的CO2、矿质元素,A代表藻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及释放的氧气。在水体中随深度增加,水中溶氧减少,微生物依次为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和厌氧型,氧化塘净化污水主要依靠了物理沉降和生物分解,非常有效。
答案:A

,第六章 第三节 硫酸


第三节硫酸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硫酸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两部分。硫酸是在初中学过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讨论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硫酸的用途。浓硫酸的特性主要介绍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教学中特别强调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的不同,通过实验对浓硫酸的还原产物进行有效检验。在介绍硫酸的用途时,教给学生读图方法,认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关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在已有的离子反应、稀硫酸检验及氯离子检验知识为基础,学会硫酸根离子检验的一般原理及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性质;
2.使学生了解硫酸的用途;
3.使学生掌握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性质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氧化性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例举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
课型:新课
课时:2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复习稀硫酸的性质,指出具有硫酸的一切通性。引出课题。
新课进行:
第三节硫酸
一、硫酸
比较:纯硫酸、浓硫酸、稀硫酸
发现:纯硫酸中只有硫酸分子,浓硫酸中为水合硫酸分子,稀硫酸中有氢离子及硫酸根离子。(重点学习浓硫酸)
1、纯硫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说明: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
⑴硫酸的吸水性
三种形式:①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溶于水剧烈放热;②吸收气体中水蒸气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③与结晶水合物反应。
【实验】浓硫酸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红色说明吸水性。
⑵硫酸的脱水性——炭化(变黑)
【实验6-3】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
【实验6-4】蔗糖(加几滴水)中加入浓硫酸。
结论:这几种有机物均变黑,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强调:①C12H22O1112C+11H2O;
②吸水性与脱水性的根本区别;
③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沾上皮肤如何处理?
⑶硫酸的强氧化性
说明:稀硫酸与铜、木炭均不反应,与浓硫酸反应不反应呢?
【实验6-5】浓硫酸与铜反应,要求学生注意反应现象,分析反应产物存在的依据。
化学方程式:Cu+2H2SO4=CuSO4+SO2↑+2H2O
强调:硫酸所起的作用(氧化剂与酸的作用)。
叙述:浓硫酸也与木炭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2H2SO4=CO2+2SO2↑+2H2O
强调:钝化现象及有关应用(分别举Al、Fe、Pt、Au,说明不同)。
3、浓硫酸的用途,指导学生读135页图示,说明硫酸的用途。
新课的延伸:
1、足量的铜与50ml18mol/L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反应停止后,被还原的硫酸为
(A)0.45mol(B)o.45~0.9mol(C)0.9mol(D)<0.45mol
2、设计一个实验,检验碳与硫酸反应的气体产物的方法。
教学小结:
浓硫酸具有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作业:P137二、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新课的准备:
1、回答:浓硫酸的特性: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比较吸水性与脱水性的不同?
2、浓硫酸与铜反应时,起氧化剂与酸作用的硫酸物质的量比为多少?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
3、浓硫酸与碳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
4、提问:检验Cl-方法。
新课进行:
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设问:硫酸与硫酸盐溶于水时都会产生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可以发生反应,能否利用这个反应来检验硫酸根离子呢?
【实验6-6】要求学生注意比较实验现象?
稀硫酸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三支试管Na2SO4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Na2CO3白色沉淀沉淀溶解
按课本要求,填写表6-2
加入BaCl2溶液
加入盐酸或稀硝酸
稀硫酸
现象
化学方程式
Na2SO4
现象
化学方程式
Na2CO3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强调:①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检验SO42-的方法,可溶性钡盐+稀盐酸或稀硫酸。
化学反应方程式:
H2SO4+BaCl2=BaSO4↓+2HCl
Na2SO4+BaCl2=BaSO4↓+2NaCl
Naa2CO3+BaCl2=BaCO3↓+2NaCl
BaCO3+2HCl=BaCl2+CO2↑+H2O
说明:实验室通常用先酸化再加入可溶性钡盐的方法来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讨论题: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Na2SO4、NaNO3与Na2CO3溶液?
介绍选学内容:
硫酸钙CaSO42H2O2CaSO4H2O,石膏绷带、调节水泥凝固时间;
硫酸钡不溶于水、不溶于酸、不被X射线穿透,“钡餐”、白色颜料。
新课的延伸:
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有以下多种选择,哪些是可行的?
①稀硝酸+硝酸钡溶液②稀盐酸+硝酸钡溶液
③稀硝酸+氯化钡溶液④稀盐酸+氯化钡溶液
⑤硝酸钡溶液+稀硝酸⑥氯化钡溶液+稀硝酸
⑦硝酸钡溶液+稀盐酸⑧氯化钡溶液+稀盐酸
教学小结:
①硫酸根离子检验的一般方法;
②硫酸根离子检验的化学原理。
作业:P137一、课堂巩固
三、四作业
课后小结:

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新课导入

《全球通史》一书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中说:“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在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发挥了火车头的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国家通过改革或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或通过革命进一步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列强的对外扩张,把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彻底形成。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又对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知识结构

原因:

时间:

成就:

特点:

影响:

三、高考试题

1、(2000全国)

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促使许多国家优先发展教育B、西方国家普遍加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缩小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D、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调整

2、(2003春季上海)

世界大国普遍重视发展航天技术,下表反映了20世纪50—70年代这一领域的重大成果:

年份国家成果

1957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

1969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等上月球

1970中国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1苏联第一个空间站

上述成果表明了当时

(1)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2)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状态(3)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急起直追(4)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力大增

A、(1)(2)(3)(4)B、(1)(2)(3)C、(1)(2)(4)D、(1)(3)(4)

3、(2000春季高考)

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它是原子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直接结果

B、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C、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D、科学技术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

4、(2002全国文综)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表现在(B)

A、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开始形成

B、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C、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D、社会分裂为两大阶级

5、(2004天津)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

A、学科被划分得越来越少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C、各学科间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D、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

四、情景新设

(一)数字解读

(二)隐性挖掘

(三)概念阐析

(四)思维发散

1、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不包括

A、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B、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

C、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D、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

2、第三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

A、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B、各学科分工越来越细

C、在各领域出现一批新技术成果D、科学和技术互相促进互相渗透

3、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最突出地表现在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以产生和发展B、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

C、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D、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不包括

A、许多科技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C、各学科间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D、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

5、下表是科技发明到生产应用所需时间表,它最能说明的是

二战前二战后

成果时间成果时间

照相112年电视5年

电话56年激光2年

原子能15年

A、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起巨大推动作用B、战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C、战后科技领域不断扩大D、科技发展丰富了人们生活

6、第三次科技革命初期,苏联领先于美国的新兴科学技术成就是

A、原子弹B、人造地球卫星C、电子计算机D、激光器

7、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科技成就是

(1)第一座核电站建成(2)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3)激光器出现(4)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问世(5)世界首次合成蛋白质(6)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首创成功

A、(1)(2)(3)(4)B、(3)(4)(5)(6)C、(1)(3)(6)D、(3)(4)(5)

8、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产生的高新技术有

(1)电力的广泛应用(2)原子能技术(3)航天技术(4)电子计算机(5)人工合成材料(6)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

A、(1)(2)(3)(4)(5)B、(1)(2)(3)(4)(6)

C、(1)(3)(4)(5)(6)D、(2)(3)(4)(5)(6)

9、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最重要原因是

A、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B、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各国对科技的需要

C、一定物质和技术基础的具备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0、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这儿的“差距”主要是指

A、经济水平B、科教水平C、技术水平D、军事水平

1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B、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C、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2、下列科学技术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1)原子弹爆炸成功(2)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3)电子计算机诞生(4)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A、(1)(2)(3)(4)B、(1)(3)(2)(4)

C、(3)(1)(2)(4)D、(3)(2)(4)(1)

13、最先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的是

A、中国B、美国C、英国D、苏联

14、“我在月球上迈出的一小步,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这位迈出“一小步”的宇航员来自

A、苏联B、英国C、法国D、美国

15、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进行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这说明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B、科技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已得到解决

D、科技的发展成为成为资本主义利润的源泉

16、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表现

A、航天技术的应用B、原子能技术的应用

C、电子计算机的应用D、内燃机的应用和精密仪器制造

17、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使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C、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D、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18、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

A、19世纪末B、20世纪初C、20世纪四五十年代D、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下列哪一领域内取得突破

A、原子能技术B、航天技术C、遗传工程D、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

20、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第三世界来说

A、经济得到繁荣与发展B、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得到改变

C、与发达国家差距扩大D、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1、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下列哪一产业比重上升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高新技术产业

22、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出现的国家是

A、日本B、英国C、美国D、德国

23、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莉”成功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苏联D、日本

24、第三产业是指

A、农林牧渔B、采矿、制造、建筑业

C、直接物质生产部门D、非物质生产领域的一切部门

2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是什么?(参见教材)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57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