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2、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2、实验方案的设计

三、教学准备

小球、斜面、钟表、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活动目的: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活动器材:斜面、小球、钟表、刻度尺

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A。提出问题:本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制定的计划:本小组探究计划的要点是______________。

强调:1、实验成功的关键:会测时间。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所以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2、(1)为了使实验操作方便,斜坡的坡度不宜太大,即坡度要适中。用木块将带槽的斜面支成坡面,测出斜面的长度s,使小球从斜面的顶部滑下,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的时间t,把测得的结果填入表中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s-s1

t2=t-t1

v2=

S=

t=

V全=(2)测出小球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所用时间t1,算出小球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

(3)求出斜面后半段路程s2,及后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算出后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将结果填入表中,比较v1、v2得结论。

C.实施计划。

D.探究结论;

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半段路程小球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课本28页1或2选做一题。

思考

思考

听讲

操作实验填写数据

学生动手操作

交流、讨论

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诱导,防止秩序混乱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同时可减少课堂中出现的不必要的麻烦,节约时间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得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记录表格(略)

探究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阅读

6.4 速度的变化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4 速度的变化”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6.4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进一步经历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能分析出变量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现实中变量的变化关系,判断变化的可能图象.
准备活动:
如图是某地区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在这一天中,
(1)t=_______时,气温最高,最高气温T=_______℃;
(2)t=_______时,气温最低,最低气温T=_______℃;
(3)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段中,气温保持不变;
(4)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段中,气温持续下降;
(5)t=_______时,气温达6℃;
(6)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某种作业必须在0℃以下才能进行操作,选择____________时间段比较合适.

教学过程:
一、新课:
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速度往往是变化的,下面的图象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
(2)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
(3)出发后8分到10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
(4)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
二、巩固练习:
1、柿子熟了,从树上落下来.下面的哪一幅图可以大致刻画出柿子下落过程中(即落地前)的速度变化情况?
(A)(B)(C)(D)
2、一辆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加速行驶一段后开始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汽车到达下一个车站.乘客上下车后汽车开始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匀速行驶.下面的哪一幅图可以近似地刻画出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情况?
(A)(B)(C)(D)
3、一辆在高速公路上以15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下列哪一张图象能大致刻画汽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A)(B)(C)(D)
4、某同学从第一中学走回家,在路上他碰到两个同学,于是在文化宫玩了一会儿,然后再回家,图中哪一幅图能较好地刻画出这位同学所剩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
(A)(B)(C)(D)
5、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点A,B分别表示什么?
(3)说一说速度是怎样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4)你能找到一个实际情境,大致符合上图所刻画的关系吗?
小结:
要学会分析图象,用图象解析现实变化着的量的关系,并要从图象中获得信息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出来.
作业:课本P112习题:1,2.
教学后记:
大部分同学能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能分析出变量之间关系.但从图象中获得信息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探究物质变化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探究物质变化”,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专题4探究物质变化

一、选择题

1.(荆州市)对于化学反应:2KClO3+I2=2KIO3+Cl2,其反应类型属于(D)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

2.(荆州市)在金属铂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氨气和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4NH3+5O2=4X+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C)

A.N2B.N2OC.NOD.NO2

3.(永州市)如下图所示,硅芯片是各种计算机、微电子产品的核心,工业上通过以下反应将自然界的二氧化硅(SiO2)转化为硅(SiO2+2CSi+2C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

A.二氧化硅发生了氧化反应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永州市)北京市为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有害气体CO、N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O+2NON2+2X,则X的化学式为(D)

A.O2B.H2OC.NO2D.CO2

5.(鄂州市)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XYZQ

反应前质量/g410125

反应后质量/g未测2110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X中未测值为零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6.(沈阳)在食盐中加入KIO3有益于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酸钾,可利用化学反应:,其中X的化学式为(B)

A.HIB.KIC.D.

二、填空题

1.(十堰市)阅读下列内容,解答与净化水有关的问题:

(1)用纱网捞起水面上的菜叶、塑料等,该操作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

(2)二氧化氯(ClO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3)我国最近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表示氯原子,表示钠原子,表示氧原子)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过滤(2)+4价(或+4)(3)Cl2+2NaClO2=2ClO2+2NaCl

2.(沈阳)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___________作用,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催化分解反应

3.(沈阳)下图中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表示氮原子,表示氢原子。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

(2)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氮(或N,或一种)(2)C(或氨气,或)(3)

4.(哈尔滨)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不利用相对原子质量):

(1)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

(2)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

(3)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

(1)分子的构成不同(2)都含有氧原子(3)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

三、计算题

1.(重庆市)电解水时,常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使反应容易进行。现将加有氢氧化钠的水通电一段时间后,产生lg氢气,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也由4.8%变为5%。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2)电解后剩余水的质量。

(1)8g(2)205.2g

2.(鄂州市)消化药片所含的物质能中和胃里过多的胃酸。某种消化药品的标签如图4所示。医生给某胃酸过多的患者开出服用此药的处方为:每日3次,每次2片。试计算,患者按此处方服用该药一天,理论上可中和HCl多少毫克?(计算结果取整数)

解:设理论上可中和HCl的质量为X

Mg(OH)2+2HCl==MgCl2+2H2O(1分)

5873

2×3×250mgX(3分)

58:73=2×3×250mg:X(1分)

X=1880mg(1分)

答:理论上可中和1880mg的HCl

3.(长沙)2005年5月22日上午11时08分,中国登山测量队成功登上珠峰顶,这是继1975年后我国再次对珠穆朗玛峰高度进行精确测量。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队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用它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CaH2+2H2O==Ca(OH)2+2H2↑

氢气供燃烧之需。现有84g氢化钙与足量水反应,可生成多少克氢气?

解:设84g氢化钙与足量水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1分)

CaH2+2H2O==Ca(OH)2+2H2↑

424

84gx(1分)

(2分)

x=8g(1分)

答:84g氢化钙与足量水反应可生成氢气8g。(1分)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⒉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进一步加强变量控制法思维能力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和演示实验探究,总结出液体压强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实验猜想。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教材在通过课本图8-18的演示导入之后,把新课教学重点放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上。采用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以加深印象和培养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中要用U形管压强计测量液体的压强,所以教材中先用图8-20简单说明了它的原理。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以水作为对象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并辅以演示实验探究密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
教学用具
演示用:压强计、水、盐水、酒精、大烧杯、透明盛液筒、水槽、刻度尺等
学生分组用:压强计、大烧杯、水槽、刻度尺、水、盐水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探究出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四、教学内容主要内容与过程

复习
1什么是压力?
1、什么是压强?压强跟什么因素有关?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㈠引入新课
演示P139图8-18迷你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液体也存在着压强,而且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那么都有哪些因素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探究的内容。
㈡新课教学
⒈先介绍压强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边介绍边演示)。
⒉让每一组提出一个猜想,然后选择3-4个进行验证。
⒊学生分组实验,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并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点评。
⒋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附)。
分析实验数据:
⒌学生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6.教师在学生参与下演示酒精和盐水在同一深度的压强,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7.液体压强的规律总结: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8.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拦河坝上窄下宽、深水潜水服。
五、小结
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能不能从理论上证明液体压强的规律呢?
七、板书设计

§8—2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一、复习
1、压力
2、压强:
二、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⒈猜想:
⒉实验探究:
⒊得出结论: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三、应用:
八、课后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533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