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三大改造》导学案分析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掌握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联系理解
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归纳分析
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唯物史观
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要求学生根据《填图册》第7页的表格回答]“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
3第21页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教师过渡讲解: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要求学生完成《填图册》第8页第1题,并在课本上作好读书标记,然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予以鼓励。
公私合营
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
3根据21页“动脑筋”: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巩固小结
1.完成课本22页“练一练”:应选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布置学生完成《填图册》第8页第2题。
根据23页“活动与探究”,鼓励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调查。
姓名___________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三大改造的形式
三大改造的实质
收集并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A级)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农业
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_________年起,实施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③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级)
(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形式有哪些?
(3)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B级)用框架形式总结本课
(1)关于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
(3)、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租赁B、借用C、赎买D、没收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大改造》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大改造》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掌握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联系理解
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归纳分析
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唯物史观
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要求学生根据《填图册》第7页的表格回答]“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
3第21页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教师过渡讲解: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要求学生完成《填图册》第8页第1题,并在课本上作好读书标记,然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予以鼓励。
公私合营
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
3根据21页“动脑筋”: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巩固小结
1.完成课本22页“练一练”:应选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布置学生完成《填图册》第8页第2题。
根据23页“活动与探究”,鼓励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调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465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