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课文10个生字“逾、阶、抠、蹬、斩、钉、噙、骤、惫、堪”,积累词语10个,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可逾越、斩钉截铁、骤然”等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边读边思,学习提出问题。
4、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具有边读边思,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能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课外阅读资料。
课前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板书:世界第一高峰)(出示喜马拉雅山脉的地图,简介珠穆朗玛峰)。
同学们,这就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它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海拔
8848米,相当于21座金茂大厦那么高。高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地形陡峭
险峻,也是世界各国登山运动员最向往的地方,他们把能登上珠穆朗玛峰作为自
己运动生涯的最高荣誉。
2、师:1960年,正是我国最困难的时期。中国登山队的勇士们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从北路首次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一壮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同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可以战胜任何困难。(出示上述文字)
3、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重温这令人振奋的历史瞬间。补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分节读课文,并注意正音:“蹬、斩、钉、噙、骤”
3、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说说在这些时间里,登山队员在干什么?
用“(什么时间)中国登山队队员(干什么)”句式来说一说。
4、帮助学生梳理中国登山队登山的过程。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课文重点写了登山队员最后那一天一夜24小时的登山过程。四人组成的突击队由突击营地海拔8500米出发,经过5小时来到“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是在海拔8680米的地方,5个小时攀登了168米,而在剩下的19小时里他们继续向峰顶进发,爬了164.43米,从所花的时间及路程上你有什么问题提出吗?
(预设:164.43米为什么要花19小时?)
2、师:是啊!究竟他们遇到了怎样的困难险阻?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3—5小节,从中找找答案。
3、交流反馈,随机出示词句。
(1)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可攀援的地方也没有。
(2)夜幕降临了。
(3)寒风猛烈地呼啸着,气温骤然下降到许多。
(4)随身携带的氧气越来越少,困难更大了。
(5)此时他们已经疲惫不堪。
4、再次默读3、4、5小节
思考:面对这些困难,登山运动员又是任何克服,任何攀登的呢?用“”划出有关词句。
5、小组交流
6、交流反馈,重点指导。
(1)“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儿可攀援的地方也没有。他们双手抠住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气向上爬。但是,没上几步又滑落下来。”
(补充材料,理解“第二台阶,不可逾越”,体会攀登的艰辛;指导朗读句子)(第二台阶是珠峰北面8680米到8700米之间的一段岩石峭壁,几乎是直立的,就是这4米左右的峭壁是通往山顶的唯一途径。)
1960年前珠穆朗玛峰攀登大事表
北路(中国境内)
1921年,英国登山队首次攀登,到达6985米,没有越过。
1922年,英国登山队再次攀登,在到达8225米的高度时,因死亡七人而告失败。
1924年,英国登山队到达北坡“第二台阶”8680米下边,因氧气不足而被迫下山。
1933年,英国登山队登山到达8570米,又失败。
1935年,英国登山队,到北坡海拔7000米,附近而返。
1938年,英国登山队在到达海拔8290米的高度后,宣告失败。
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攀登珠峰的活动未超过海拔6400米的高度
(2)刘连满看到这个情景,立即蹲下身子,斩钉截铁地说:“快,踩到我的双肩上!”
(指导朗读句子;理解“斩钉截铁”,体会刘连满的心情)
(3)可是又没有别的办法,队员们只好眼里噙着泪花,一个接着一个,踩着他的双肩,攀上了绝壁。
(说话训练“队员们犹豫了,心想:这空气稀薄,,。体会队员们眼里噙着泪花时的心情。指导朗读句子)
(4)他们一个个咬紧牙关,屏住呼吸,一步,一步,顽强地向上爬……
(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最后两句句子,体验登顶后的心情。
8、齐读课文3-5节。
四、“活用”语言,深化领悟。
1、根据要求进行说话练习。
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或课外收集到的资料,以“向您致敬,我心中的勇士!”或“这一幕,永远铭刻我心中”为开头,说一段话。
2、总结语:
中国登山队的队员,为了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世界第一高峰,凭着顽强的毅力,历经千险万阻,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征服了世界第一高峰。他们的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们的意志和毅力将永远在我们中间传诵,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拼搏。
板书设计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登第二台阶抠蹬蹲踩攀
登顶咬紧屏住
勇敢顽强协作
本课小结教学中能通过找重要句子,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习课文,了解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这一极限运动的艰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带给我们的启示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写出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寒风猛烈地呼啸着,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
此时他们已经疲惫不堪。()
队员们只好眼里噙着泪花。()

延伸阅读

35、壶盖为什么会动


35、壶盖为什么会动

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熟练地借助拼音读准8个生字的音,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学习音序查字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查到“沸、验”。

2、能熟练地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通过阅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成为有名的科学家,是和他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分不开的。

3、看图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认识本课8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能熟练地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养成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阅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成为有名的科学家,是和他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分不开的。

教学媒体生字,课文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读读课文、圈出生字)

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放蒸汽机工作的录象)小朋友们,这是蒸汽机,是有英国科学家瓦特发明的。你们知道他是受到什么启发发明蒸汽机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2.揭示课题:壶盖为什么会动

3.指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完成口头填空。

瓦特是()国的科学家,他做了许多(),终于发明了()。

2.反馈。(个别、齐读)

3.学习生字:瓦、特、试、验。

瓦:看清笔顺,在同桌手上书空。

特:找朋友。

试验:你可以换个词来说吗?

说明:口头填空帮助学生记忆,同时,注意词语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在学生字时,要注意笔顺,可让学生同桌之间互写在手心或在桌子上书空,检查的面就广了。

4.齐读填空。

5.男、女生分读第一、第七节。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瓦特是受了什么启发才发明蒸汽机的呢?学习课文2-5小节,思考:瓦特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

2.交流。学习生字:炉、半、祖。

炉:学习“火字旁”,书空部首,想想还有哪些字也是“火字旁”的。(炒、烧、炸……)

半:书空。

祖:找朋友。看清部首。

3.出示2个问句:

“奶奶,壶盖为什么会跳动呢?”

“为什么水沸腾了壶盖就跳动呢?是什么东西在推动它呢?”

指导朗读:读出“好奇”的语气。(指名读、挑战读)

4.分角色读2-5小节。

5.瓦特心里有许多为什么?从那以后,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同桌一起自学第6节。

6.交流。学生字:冒、锅、更。

冒:注意字形。

锅:想想为什么是“金字旁”。

更:书空。

7.结合课后练习1(读句子)。(自己选择一句练一练)

8.朗读比赛:学生参与,学生担任评委。

说明:选择性地朗读可以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根据自己水平重点读好一句话,直至能够背诵。每个学生水平不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当然也要注意指导,让学生自己评价,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9.小朋友们,你喜欢瓦特吗?为什么?

(四)说话练习。

1.出示课后图片投影:瓦特看见壶盖会动,想到发明蒸汽机。那么,人们看见鸟在天上飞,鱼在水里游,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人们看见鸟在天上飞,(怎么想),(怎么做)。

人们看见鱼在水里游,(怎么想),(怎么做)。

2.瓦特在九岁时就发现了蒸汽现象,我想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许多发现,来,说说吧!

3.交流。

说明:可以现在小组里交流,有困难的同学只要完成书后练习即可。

(五)查字典,学写字。

1.学习音序查字法(以“更”为例,先在“音节索引”中找到大写字母G,在找到音节geng。再在“字典正文”中,利用提供的页码,就会找到你要查的字了。)

2.练习查到“沸、验”。(查字典比赛)

3.描一描,写一写。(看清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说明:刚开始学习音序查字法,一定要给具体的方法指导,然后是学生练习。在学查字典期间,可经常开展查字典比赛,目的是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

教学效果反馈课文的第一和第七小节向我们介绍了瓦特的一些基本情况,让孩子对瓦特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内容是较为浅显易懂的。我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就试着完成口头填空:瓦特是-------------------,他发明了------------。把这两小节的内容涵盖在里面,学生很快就熟悉了这两小节,再通过朗读来进一步加深印象。

课文重点我让学生轻声朗读,自己找找瓦特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边读边思,教会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带着问题去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课文中的说话练习也是有坡度的。先从看图说话开始,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用“人们看见鸟在天上飞,(怎么想),(怎么做)。人们看见鱼在水里游,(怎么想),(怎么做)。”的句式说一说。这既是一种说话训练,也是告诉学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高一高二英语词组大全整理:Unit4


高一高二英语词组大全整理:Unit4

Unit4

1.talkabout谈论;议论talkwithsb;talkof提到

2.hostthe2008OlympicGames举办2008年奥运会

3.takeplace=comeabout;happen发生

4.becaughtin(arain;atrafficjam;theearthquake)偶然遇上(雨,交通堵塞,地震等)

5.createadialogue=makeupadialogue编对话

6.playtennis打网球

7.forfun=asajoke开玩笑的;不是认真的;为了取乐的

8.Ihopeso.Ihopenot.

9.shout/callforhelp呼救

10.goon(a)holiday去度假goto...foraholiday

onholiday在度假

11.onfire着火catchfire着火;setfireto=set...onfire纵火makefire生火

12.Imafraidof+n.害怕

Imafraidthat...担心

Imafraidtodosth不敢做某事

Imafraidofdoingsth害怕做某事

I’mafraidso.恐怕是这样

Imafraidnot.恐怕不会。

13.anaturaldisaster自然灾害

14.hear/seesb.doingsth听见/看见某人正在做某事

hear/seesbdosth听见/看见某人做过某事(五看二听一感觉)

15.lookaround环顾;四处看

16.advancetowards朝…前进

17.before+从句还没来得及...

18.beupon逼近;临近

19.sweepsbdown把...冲到了

20.drag拖拉(重物);(比较艰难缓慢,有阻力)dragoneselfalong拖着沉重的步子走

pull拉;扯(应用范围比较广)

pullatooth拔牙pullthedooropen拉开门

pullat拉扯pullup拉起来;拉上来

draw拉(比较从容、平稳不费力)drawone’sattention吸引注意;drawaconclusion得出结论

drawback后退drawmoneyfrombank从银行取钱

drawnear就要来临;逼近

21.getonone’sfeet(艰难的)站起来getup;standup

22.holdonto抓住

23.pullup拉起来;拉上来

24.againstthewall倚着墙

25.fightfor为…而战strugglefor为…而斗争

26.lookinto往…里面看;浏览;调查

lookintoone’seyes注视着某人stareat;fixone’seyeson;

looksbinthemirror照镜子looksbupanddown上下打量某人

looksbintheeye(s)/face直视某人

27.withalookoffright害怕的;恐惧的

28.aroundthecorner即将来临,onitsway;drawnear;instore

29.cutdown砍倒;削减cutup切碎cutoff切断

cutin插嘴;加塞cutout删除;剪下来cutaway剪掉

30.threemetersdeep三米深threemetresindepth

athree-meter-deephole=aholeofthreemetersdeep

31.sweepaway(风)吹走;(浪)卷走;sweepdown吹倒;席卷;冲倒

32.workout计算出;想出(办法);制定(计划);workat从事;致力于workon继续工作;从事于

33.referto指的是;谈到;提到;查阅

34.strike,普通用词,“打一下;打几下”,不一定有意;“敲钟”。hit,“击中,打,对准”,着重敲打或打击对方的某一点beat,连续的打击;如殴打或体罚等;游戏竞赛战争中击败knock敲;打;撞击

35.advancethedeadline提前最后期限;

36.pullat/on拉一下

37.seizeanopportunity/chance抓住机会=grasp/take/grab...

chance可能性U.n.C.n

Thereisachance/nochanceofsbdoingsth

Thechances/Chancesarethat...可能...

bychance偶然

38.(区分:pay;cost;spend;take)

sbpaymoneyforsth

sthcostsbmoney

sbspendmoneyonsth;sbspendtime/moneyindoingsth

Ittakessbtimetodosth

39.intown在城里inthecountry(side)在乡下gototown进城gotothecountry(side)下乡

40.takeaphotoofsb/sbdoingsth给…照相

41.inasecond=inaveryshoretime

42.atwo-daytrip一次两天的旅行

43.thenextmorning第二天早上

44.onthemorningofApril18th,1906

45.asaresultof由于…的结果asaconsequenceof

46.A+动词/be+tentimeslargerthan+B比…大十倍

A+动词/be+tentimesaslargeas+B是…的十倍

A+动词/be+tentimesthesizeof+B是…的十倍

(number/amount/height/length/depth/width/age)

教案设计8、海底世界(第一教时)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设计8、海底世界(第一教时)”,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案设计8、海底世界(第一教时)

教案设计

一、课题

8、海底世界(第一教时)

二、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二)能按照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两个方面给课文分成两段。

(三)理解课文的第一段,会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说话,能背诵第二自然段。

三、准备:

朗读磁带,小黑板

四、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分段;理解第一段;背诵第二自然段。

五、观点:

分段中的过渡段;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

六、关键:

关于过渡段的划分,老师作适当的点拨;关于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可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语句会体会。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悬念:这篇课文写了海底世界的哪两方面内容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讲授

1、听录音读课文,用﹋﹋划出能概括全文意思的一句话。

2、指名说说:哪一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3、出示小黑板,齐读: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4、师述: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课文写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你能按照这两个方面给课文分在两段吗?请在书上用‖标出。

5、交流分段:课文哪几节写了景色奇异?哪几节写了物产丰富?其中第三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划到哪里好?为什么?

6、理解第一段:

①师述:为什么说海底的景色奇异的呢?有人曾经这样说过:闹中有静,静中有声;亮中有暗,暗中有光。(出示小黑板)这话究竟说得对不对呢?请自由朗读1、2自然段,去细细体会一下。

②谈读后感:你能体会到闹中有静,静中有声。这句话吗?请找出有关语句来。那么,你对亮中有暗,暗中有光。这句话又是怎么体会的呢?也请找出有关语句来,说一说。

③小结:从这两节课文中,我们体会到,海底世界的景色真的好奇异,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它的奇异。(男、女对读,各读一句完整句。)

7、欣赏其写作特色:这两节课文在写法上有怎样的共同特点?

8、指导背诵:这两节课文你最喜欢哪一节?想把它背下来吗?出示下面的提示小黑板,让学生自背后,再抽背,齐背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有的还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句式训练:在这段语的背诵中,你学到了哪个句式?你能模仿这个句式说一段话吗?出示小黑板,自由说后抽讲、互讲等:(任选一题讲)

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白云: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春天到了,公园百花盛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像

10、巩固字词:(出示小黑板)

①抽读后,齐读。

②提醒最容易写错的几个字:湃、窃、贼、藏、梭、藻。

③哪个词意思不懂提出来,开展互相帮助。

(三)、小结。(略)

(四)、作业:《作业本》1、2、3、4(2)题。

八、板书:(采用挂小黑板)

(一)出示过渡句小黑板。

(二)出示景色奇异的小黑板。

(三)出示背诵提示的小黑板。

(四)出示句式训练的小黑板。

(五)出示巩固词语的小黑板。

(六)出示课题的小黑板。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教学内容:《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观察、肯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弄清听诊器发明的过程。
2、通过诵读感悟,知道任何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实践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插图;实物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雷奈克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一、出示实物,诱发学习兴趣
1、出示听诊器并板书:听诊器。
2、认读“听诊(zhen)器(qi)”。讲:“听诊器”就是俗说的“听筒”。医生靠它从人的体表听取体内的声音来检查胸部和腹部的情况。
3、再板书:世界上第一个。提问:加上这几个字,又看到现在的听诊器,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估计会提出下列问题):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2)是谁发明的?(3)他是怎样发明的?
4、板书:雷奈克。教生字:“克”(kè),认读。
简介雷奈克医生:法国医师。他不仅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而且在临床诊断方面采用听诊法,描述胸部疾病的许多体征,改革了对这些疾病的研究方法。他还在肺结核病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绩。
5、让我们认真研究课文,弄懂大家刚才提出的一些问题。
二、熟悉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字音,理解词意,出示词语:
雷奈克思索紧贴仔细
肺结核分析沿着诊断
喇叭状木管效果
3.检查朗读(采用轮读的方式),根据朗读的情况适时正音、正句。
4.我的十分钟
(1)默读全文,a用刚才这些词语中横排或竖排的几个词语说一段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内容。b边读边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
(2)1860年,巴黎流行着肺结核病,雷奈克在思索及早发现体内变化的办法。一次他从偶然的发现中受启发,把空心木管做成喇叭状,诊断效果较好,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3)是谁发明的?(板书:雷奈克,指读、齐读正音)
(4)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你能否画一张简图来介绍?
①指名板画,其余学生自画。
②以书本内容为依据,讨论是否正确,并指名介绍听诊器的形状。(正形:喇叭状)
小结:能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认真阅读的结果。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默读,思:为什么要发明?怎样发明的?分别是课文哪些段落的内容?
2.交流,弄清这些内容相应的段落。
3.小结课文的先后内容。
四、当堂练习
1、用钢笔描红。
2、比一比,再组词。
诊()肺()沿()棍()
珍()柿()没()混()
效()析()状()索()
郊()折()壮()系()
3、按要求填空。
肺:共()画,第八画是()
沿:部首是(),共()画,扩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能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思索木棍分析效果形状肺结核
2、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
木()讠()月()氵()
二、精读训练
1、我的十分钟:
自由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写雷奈克医生能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留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不妨开展争论,最后教者可以用商量的口吻归纳本文最重要的一个词语是“整日思索”)
可能有下列几种情况:
(1)难过:这个词表现了雷奈克作为一个医生,把救死扶伤当做自己的天职,看到许多肺结核病人痛苦地死去时的心情。这种心情是他能发明听诊器的动力。
(2)整日思索:雷奈克所以能发明听诊器,是他不断思考的结思。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看到两个男孩在跷跷板上玩游戏,他就能留心观察;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试验;正因为他“整日思索”,所以他能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继续改进。
(3)吸引:因为有了男孩做游戏的“吸引”,他才会去听、去试验。
(4)又发现:雷奈克医生不满足现状,继续研究,继续改进,才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2、结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中,“难过”要读得低沉,“整日思索”要读重音,速度较慢。
(2)第二自然段。
出示下面两组句子,读一读,看看区别在哪里。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上句句末用的是感叹号,下一句用的是句号。读上一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读上一句,要把两个感叹号所表达的激动、兴奋的语气读出来)
3、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1)讨论:雷奈克发明听诊器分哪几个阶段?(板书:难过——思索——启示——试试——又发现)
(2)轻声读两个男孩玩跷跷板的情节,回忆并口述,同座对说。
(3)复述雷奈克试验的情况。
(4)看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雷奈克用喇叭状的空心木管靠着病人的胸腔仔细听)
(5)指名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4、读读下面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2)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
指名读句子,想一想带点的词语在什么情况下用,讨论后小结:
①“如果”是假设某种情况成为现实,“就”是产生的结果。②“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三、拓展练习
1、练习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3、搜集发明家的小故事,开个小型故事会。

板书设计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思索——启示——发现——做成

智慧瞬间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一课时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一课时教案

课时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学生)

2.准备学生快乐学习单。(教师)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一、揭示课题,解题引入。

1.谈话导入课题。

(1)春天到了,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们去春游呀?(指名回答)并谈谈春游时自己的观察、发现。

(2)师展示自己旅游时拍摄风光照片,进一步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欣赏画面,感受美。)

(3)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和老师展示给你们的图片中,你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板书:奇妙)对,我们住在这样一个奇妙的世界里:这里的温度和空气正好适合生命的需要;这里四季循环,生命周而复始;这里,每一天都有不计其数的美向我们展示出来今天我们就来从来自英国的彼得?西摩的作品中感受世界的有趣去用心体会世界的美好吧。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呢?(补全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解题:你觉得课题中哪个词最重要?(奇妙——它就是咱们这篇文章的题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学习单1.2两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读音。

(1)指名读生字词,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指名读,开火车读。巩固生词读音,指导写字。(自己在任务单中仿写生字“幻”“乘”)

三、再读课文(完成学习单第三题)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世界的奇妙的?

2.摘抄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指名回答)

3.师相机补充以下几点:

(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文章开头一段概括写世界奇妙,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4.教师配视频范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最佳的心态,放松地看的大屏幕听老师范读课文。

(2)鼓励学生配乐配视频范读。交流读后感觉。(舒服、幸福、好玩……)

(3)教师评议并小结:你用心读了,才会有这种感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天上光芒四射的太阳,浩瀚无际的星空;地上无边无际的海洋,巍峨屹立的高山;一花一草,千鸟百兽,都给这个世界增添了生机,让世界变得奇妙起来。

三、作业:

1.抄写生字词,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内容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共几课时

2

课型

讲读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观察与实践的重要性。

4.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

资源

1、雷奈克生平简介:1781出生,六岁那年,他的母亲便因肺结核去世了,他父亲是个小公务员,由于担负不了沉重的生活负担,就把小雷奈克送到他的叔叔居洛木·雷奈克医师那里寄养。14岁时进入南特大学附设医院开始学习医学。雷奈克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在学术研究上也做出了突出成就。比如他发现了一种病,后来此病也因而被命名为“雷奈克氏肝硬化”。直到现在,一些医生在提及雷奈克之名时,首先想到的是肝硬化而不是听诊器。雷奈克亲自制造出第一个听诊器之后,有人称之为“独奏器”,也有人称为“医学小喇叭”,他的叔叔建议命名为“胸腔仪”。几经考虑后,雷奈克最后决定定名为“听诊器”。

2、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所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呼吸道、消化道传染。

学生经验:许多同学有到医院就诊,医生用听诊器对其进行听诊地经验,可勾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感受第一个发明听诊器的雷奈克对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

预习

设计

1.拼读生字,去掉拼音准确朗读生字。

2.认真观察生字,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3.划词语、标小节号,并正确、流利地朗读和理解。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搜集资料,了解听诊器。

6.阅读《新补充读本》中的《起飞的翅膀》和《一课一练》中的缤纷园。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6分钟)

1.自由交流课外了解的听诊器

2.齐读课题,自主质疑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20分钟)

●预习作业1

1.展示——去拼音读生字。

2.全班站起来两两过关,过关完毕坐下。

●预习作业2

1.展示书本上的描红。

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在《习字册》上练写。

4.同桌互评。

5.展示自己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6.闭眼书空,出差错的字等书空完毕迅速看书巩固。

●预习作业3

1.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预习作业4

1.朗读展示。

2.小组内过关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4分钟)

1.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老师指点再次归纳。

2.铭记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3.交流发明者与听诊器的形状,画草图。

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第一板块:联系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1.小朋友,有没有见过医生用听诊器?

板书:听诊器

谁能结合搜集的资料,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对它的了解?

2.学生介绍,师生相机补充。

3.揭题: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4.读题,学生质疑。

教师过渡:这篇课文就是讲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发明的经过,认真读这一课,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小组内两两过关。

●预习作业2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交流。

2.点评。

(1)大多都是左窄右宽。

(2)“效”字是左右相当,且撇捺穿插的。“析”字右部容易写错,不能多一点。

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3.小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4.集体闭眼书空。

●预习作业3

1.抽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预习作业4

1.抽组号为“3”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评价、纠正。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朗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4.交流“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它是什么样子?

⑴是谁发明的?(板书:雷奈克,指读、齐读正音)

⑵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你能否画一张简图来介绍?

①指名板画,其余学生自画。

②以书本内容为依据,讨论是否正确,并指名介绍听诊器的形状。(正形:喇叭状)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剩余字。

2.完成《补充》一,《一课一练》1、2、3。

作业

设计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词语并默写。

★★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内容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共几课时

2

课型

讲读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启发学生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

资源

1.学生经验:许多同学有到医院就诊,医生用听诊器对其进行听诊地经验,可勾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感受第一个发明听诊器的雷奈克对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

2.课文插图。

预习

设计

1.在感受深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导入(5分钟)

1.回忆课文内容。

第二板块:理解课文(30分钟)

【学习单一】

①两个小孩玩的是什么游戏?

②自学时间:6分钟。

展示。

(1)弄懂小孩怎么玩游戏的。

(2)师生合作玩游戏。

(3)同桌合作演示。

(4)用“果然”说句话。

(5)了解3、4小节内容。

第四板块:总结全文。(5分钟)

1.谈谈从这件事中,自己懂得了的道理。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说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2.还记得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吗?(出示听诊器图)它是谁发明的?(板书:雷奈克)

第二板块: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1小节

1.过渡:雷奈克发明这样的一个听诊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2.出示:1816年,法国流行着可怕的肺结核病。有位名叫雷奈克的医生,看到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十分难过。

(1)读一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肺结核病很可怕)读出可怕。

(2)肺结核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呢?指名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3)雷奈克是医生,他看到这样的情况,又有什么不同感受?(更加痛苦)

是呀,作为医生找不到治疗这种病的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病人痛苦地死去,而无能为力。他是多么无奈、多么焦急、多么难过。他的内心比病人还痛苦。从这里能让你感受到雷奈克是个怎样的医生?(尽职)

(4)光难过没有用啊!此时最需要做的也是必须做的是什么?(找到治这种病的办法)。于是他——(出示:他整日思索着)板书:整日思索(理解词语意思)

(5)他整日思索什么呢?在文中用波浪线标出。理解“异常”。(不同平常,和健康人的不一样)

(6)如果能发现内脏运动出现了异常,就会怎样呢?(出示:练习说话)

①如果内脏运动出现了异常,就()。②如果能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就()。

③如果能及时诊断,就()。

④如果能治疗肺结核病,()。

(7)现在看来找到及早发现人体内脏运动变化的办法是多么重要啊!所以,他要——整日思索着。

(二)学习第2-4小节。

1.过渡:雷奈克是怎样发明第一个听诊器的呢?

2.任务驱动。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5.导学。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2)两个小孩玩的是什么游戏?(板书:贴划听到)

(3)师生合作玩游戏。(生贴在讲桌上听,师用铁钉划。)你听到了什么?(轻轻的声音,但这样听起来却非常清楚)神奇吧?

(4)同桌合作演示。你们听到了什么?

出示: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5)这么轻的声音通过木头一传,就能听得这么清楚吗?雷奈克要试一试。试的结果怎么样?(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哪个词能看出结果和事先预想的一样?(果然)你能用“果然”说句话吗?

(6)发现了这个结果后的雷奈克干什么去了?他又有了什么发现?(指名说)

这一发现可不得了!此时雷奈克是什么样的心情?(兴奋、激动)他为什么这样兴奋、激动呢?(发愁的事终于有办法了!)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这两句话:啊!呼吸声、心跳声全都听到了!

(7)显然就在一瞬间,一个卷起的纸筒使医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这个伟大的瞬间。(齐读第二自然段)

(8)教师引读第3自然段。

(9)但是,雷奈克并没有就此满足,还在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齐读第四自然段。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第四板块:总结全文

1.从孩子司空见惯的游戏中,雷奈克能够受到启示,解决医疗难题,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师总结: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正是雷奈克对医学事业不懈追求的表现。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完成《补充》二、三,《一课一练》二、三、四。

2.将课文读给父母听。

3.搜集、阅读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作业

设计

★用“如果……就……”造句。

★★完成《一课一练》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课文的语言平实、浅显、流畅,从雷奈克医生在生活中发现难题,萌发解决难题的构想,到偶然的发现,最后通过反复的试验终于获得成果,叙述得有条有理、层次清晰。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知道任何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实践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们听说过听诊器吗?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和作用。(出示实物或图片)

2、你们想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儿的吗?

3、板书课题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4、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带问题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意思。

(2)把课文读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努力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异常思索缓步沿着分析木棍研究效果听诊器肺结核克服形状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意思或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仔细听听与老师一起纠错。

注意:多音字:脏

诊、棍:前鼻音

(5)四人小组练读,说说每一小节的意思。再交流。

3、朗读全文。作到流利再讲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说说容易写错的地方。

2、指导写好“肺”、“索”、“状”。

3、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观察、肯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二、精读感悟。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看看图片,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说说。

2、雷奈克发明这样的一个听诊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1)“心里难过”能让你感受到雷奈克是个怎样的医生?(尽职)

(2)出示: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

“整日思索”什么意思?

整日思索什么呢?(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

为什么要整日思索这个问题,而不是别的问题?(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了解“如果……就……”的用法)

雷奈克为什么要整日思索?

(3)指导朗读,突出“整日思索”。

3、雷奈克是怎样发明第一个听诊器的呢?

(1)自由朗读第二段,了解发现的经过,用自己的话说说。

(2)指名说说,其余补充。

(3)四人小组来演一演事情的经过,想象一下雷奈克当时会说什么,做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表演雷奈克的同学在表演中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表现出来。

(4)指名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请同学们一起做“导演”帮助“演员”说戏。

A、“缓步”与“整日思索”相照应要表现出来。

B、雷奈克“被吸引”是因为孩子们的“贴”、“划”要表现出来。

C、孩子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雷奈克做了猜测:通过木版,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并且亲自做了实验。这里要将想到的和动作表现出来。

D、“果然”是什么意思?(事实与猜想的一样)

E、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高兴极了”、“马上”体现雷奈克的迫不及待,应该表现出来。

F、“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指导表演出来。

去掉句中的“啊”,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比较朗读,体会惊喜激动的心情。

(5)四人小组再演一次。

4、朗读第3小节。

5、从孩子司空见惯的游戏中,雷奈克能够受到启示,解决医疗难题,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只要做有心人,细致观察生活,肯动脑筋,便会有所发现。)

6、但是,雷奈克并没有就此满足,还在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齐读第四自然段。

“又发现”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又发现”说明什么?

师总结: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正是雷奈克对医学事业不懈追求的表现。

三、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雷奈克医生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与现在的听诊器有什么不一样?

3、学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四、指导造句。(如果……就…………果然……)

五、布置作业。

1、抄词。

2、造句。

课外:

复述故事的经过,要求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词句,发挥自己的想象,加入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说得具体、生动。

收集中外发明家搞创造发明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设计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能通过学习课文感悟雷奈克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表现雷奈克内心感受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趣味入新课

1、猜一猜世界上的种种第一个。如中国第一个发明锯子的是谁?第一个称量地球的是谁?等等

2、引出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老师写课题。

雷奈克读准名字

(导入新课方法很多,但最佳方法要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要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本课导入运用了趣味题竞赛的方法,既有趣又有挑战性。)

(二)、抓住课题想问题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雷奈克是怎样发明的?

(“学贵有疑”,学生在上课伊始就处于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心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愿望。)

三、自读课文解初问。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畅。

2、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3、指名串读,全班交流,说长论短。

(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熟悉教材,这是因为学生反复读书之后就有表达的愿望,这时的感受才是最真切、最自然的。因此学生在评读读书情况时才会畅所欲言。)

4、出示生字词:

听诊器思索紧贴

肺结核分析沿着

木棍改成喇叭状效果

要求:(1)学生读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用横排或竖排的几个词语说一段话。

(将识字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边识字边进行说话的练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另外,还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并且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5、交流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的问题。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读课文后找到一句话:他把小木棍改成了空心木管,两端做成喇叭状,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补充资料:因为这种听诊器样子像笛子,所以被称为“医生的笛子”。

(2)雷奈克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

(3)雷奈克是怎样发明听诊器的?(可以默读全文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自主读课文,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式,体会雷奈克的内心感受。

(课标中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A.“看到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十分难过。”

(1)从“难过”一词你读懂了什么?

(2)(可以补充资料:他的叔叔居洛木在雷奈克远行时,这样告诉他:“我的孩子,医师这个职业就像锁链一样,只要搭在了我们身上,我们日夜都不能把它卸下来!”)

(3)朗读这一句话。

B.“他想: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

(1)“思索”是什么意思?

(2)“整日思索”呢?

(3)雷奈克医生为什么要“整日思索”呢?

C.“他高兴极了,……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体会雷奈克第一次用自制的听诊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呼吸声、心跳声,太惊喜、激动了

(1)读到“他高兴极了”,你们想说什么?

(2)读到“啊!”,你们想说什么?

(3)读到“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还想说什么?

(这篇课文有出色的心理描写,一开始写雷奈克因为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而十分难过,这是他发明听诊器的动力。后来雷奈克从两个玩跷跷板的男孩子身上受到启发,第一个听诊器发明成功了,从“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两个感叹号和极其简短的句子,将雷奈克医生不可名状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学习。如:可以补充资料,可以发挥想象,可以感情朗读)

二、3年之后,雷奈克写了《论间接听诊法》一书,介绍了听诊器的发明,描述了听诊时所发现的各种不同声响,尤其是有关肺部疾患的内容更为丰富。由于听诊器的发明,使得雷奈克能诊断出许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后人尊为“胸腔医学之父”。雷奈克医生死于1826年,年仅阅读全文(18)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介绍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发明经过的科学故事,让学生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这类课文以前也学过,如《鲁班和橹板》等,孩子们也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基于以上学生的经验,我觉得重点应放在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起因和过程上。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从探究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开始,过渡到学习第一自然段,在阅读对话中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指导“如果……就……”造句时,抓住文中句子——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出示四句写有“如果……就……”的句子围绕课文内容填空,进行环环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

课文第二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在教学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时,我发现学生不由自主的在桌子上做起了试验。于是我让学生也来跟着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我让一位学生上台把耳朵紧贴讲台的一头,我则用一支笔在另一头划,这个孩子惊呼起来:“声音好大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高举小手也想上台做这个实验,于是我吩咐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如此同桌互听。同学们惊讶的说:“真的能听到!真的能听到!”实践给孩子们带来了惊喜,通过发现和体验,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兴奋和激动有了感悟。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知识点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知识点

原文
1816年,法国巴黎流行着可怕的肺结核病。有位名叫雷奈克的医生,看到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十分难过。他想: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
一天,雷奈克缓步从一个花园走过,突然被两个正在玩跷跷板的男孩吸引住了。只见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板上轻轻地划着。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他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膛,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就这样,雷奈克每天可以用它仔细听病人内脏的声音,然后分析研究,作出诊断。
以后,雷奈克又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于是,他把空心木管的两端做成喇叭状,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字词
巴黎、肺结核、痛苦、难过、疾病、内脏、异常、变化、思索、花园、跷跷板、清楚、胸膛、凑近、呼吸、心跳、诊断、喇叭
句子
他想: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
只见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板上轻轻地划着。
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他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膛,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雷奈克又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于是,他把空心木管的两端做成喇叭状,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练习题
1、比一比,再组词。
诊()肺()沿()棍()
珍()柿()没()混()
效()析()状()索()
郊()折()壮()系()
2、按要求填空。
肺:共()画,第八画是()
沿:部首是(),共()画,扩词()()
沿:部首是(),共()画,扩词()()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如果……就……一……就果然竟然
(1)()我昨天认真复习了,这次测试成绩()不会那么差。
(2)天上布满了乌云,我估计要下雨。(),没一会儿,天下起雨来。
(3)我是个小书迷,()到了图书馆,()忘了时间。
(4)这儿的污染十分严重,()连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一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海底世界》教学设计一,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一

小学语文周新玲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单元的一篇浅显的科普知识性课文,它从海底的光线、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活动、海底植物、海底矿物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神秘世界,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神秘的领域,既好奇又向往。如果我们只是“照本宣科”,那么中低年级的孩子学起来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词,理解“波涛澎湃、依然、窃窃私语”等词,学写“涛”字。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海底世界,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五、教学策略

1、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如:海面与海底的对比;动物们的声音;活动方式等)

2、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并配以音乐,使学生优美的意境中去感受海底世界的美。

六、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2、教师推荐的网页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说说大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

2、那么大海深处又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放视频录象)欣赏海底世界。

3、看完录象,你想说些什么?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神奇的海底世界吧!(板书:海底世界)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打开书第96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字词你们会认吗?谁来试一试?(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3、请大家默读课文,在书上找一找能概括海底世界的特点的词语,把它画下来。(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三)、精读课文

1、从哪儿可以看出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同学们,让我们快快潜入课文中的海底世界去仔细看看吧!(轻声自读课文)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走)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宁静”

A“依然”还可以换什么词来理解。课件理解“波涛汹涌”,学写“涛”字

B为什么会这样呢?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你还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海底的发光鱼

C(轻音乐)听老师读这一段,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这种奇异的景象。

D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却依然宁静;海底一片黑暗却又有一些星光在闪烁,真是奇妙无穷啊!潜水员们,咱们再潜入神秘的海底去看看,你还发现些什么?

(2)“――窃窃私语―――”(声音)

A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跟你的同桌窃窃私语一下。

B动物们在窃窃私语些什么呢?我们用水中听音器来听一听(播放课件)

C你们听到各种声音了吗?有的像蜜蜂一样……那是动物们在窃窃私语哪!

D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窃窃私语的语气来。指名读,评价。

E师生接读。(出示课件)

F海底里静中有声,多么奇异啊!潜水员们,你们的发现可真不少,再打开你们的慧眼去看看,你们一定会有更新的发现!

(4)动物的活动方式……

A指名读,其他学生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活动方式?请画出来。(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

B他们是怎样活动的?同桌一起读一读再演一演。(课件演示)

(5)海底的动物们多么有趣呀!还有哪些潜水员有更新的发现?齐读植物、矿物(5、6段)

3、小结

可见,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其实,海底世界并不止是这些,海底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海洋学家们也在不断地探索、研究,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还可以通过上网去了解更多的海底知识,探索更多的海底奥秘。

(四)、课外拓展(课件展示)

1、我给大家再推荐一个专门介绍海底奥秘的网站:海底探秘专题学习网

2、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上网、到图书室或书店查阅更多有关海底的知识,办一份以“海底世界”为主题的手抄报。

============================================================================================================================

从“雾里看花”到“豁然开朗”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网络”是当今时代的代名词,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看到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看到了它对语文教学产生的深刻的影响,然而,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怎样才能有机地整合呢?在此之前,我一直都是“雾里看花”,而这一次执教了《海底世界》后,我顿时“豁然开朗”了一些。

一、“整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见,创设良好的情景是学习语文的必要条件。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的阅读课文,它以生动的笔法,从光和声两方面描述了海底的景象,从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介绍海底的物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篇课文具有一般阅读课文的共性,也有其个性。海底,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神秘的领域,海底里的生物、矿物,学生更是闻所未闻。课文中所描写的漆黑的深海星光闪烁,动物们在窃窃私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学生都不清楚。因此,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就很大。如果按照传统教学,难免枯燥、抽象,学生肯定不感兴趣。而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从互联网上找到、截取并制成了具有生动、直观的视频录象,播放海底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见也没见过甚至是听也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学生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利用视频的播放创设情境,再通过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容易被调动起来。(教学时我忽视了这一点,课始利用静态的海面创设情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结束时播放视频,学生的兴趣才被激发。)

二、“整合”能有效突破知识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海底世界》一文的重难点是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就以突破这些教学难点为内容,把学生带入神秘的海底,亲耳听听奇妙的声音,亲眼看看丰富的物产,从而有效地突破难点。

1、化虚为实,启发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

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学生对海面上“波涛汹涌”,海底却依然“宁静”不太理解,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汹涌”一词,而且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黑暗的海底却有亮光这一奇异的景象,而后,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以加深理解。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通过课件中动物声音的播放,把课文中一行行独立的词句形象地连贯起来,生动再现,再通过朗读去体会“窃窃私语”一词,边读边体会语言的生动。

2、化静为动,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

学生对第四自然段中举例描写的几种动物: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的样子、特点和活动方式都不是很熟悉,于是,我借助课件演示了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使它们栩栩如生,趣味盎然。这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当然,这一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调控能力欠缺,评价方式单一,缺乏语言文字的训练等,我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努力,在课程整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之一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之一

一、导入课题。

我们一进入教室,就置身于汪洋大海之中,谁能就这幅图画面(黑板上的海底世界图)说说。

二、借助重点句,指导分段。

1、听课文录音,思:海底世界怎样?划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

2、幻灯出示: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特产丰富。

3、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海底世界的?

4、结合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的方法尝试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划出这段中你认为最能反映海底世界景色特点的两个词。

(2)创设情境。

学生当潜水员。

(3)在深海里发现什么?

出示句子朗读: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思:围绕哪一句话写?(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

(2)幻灯出示: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有的像()一样()。

有的像()一样()。

有的像()一样()。

有的还好像在()。

(3)这些句子中用上许多叠词,好好地读一读。

(4)创设情境。

听海底动物的声音(录音)

(5)延伸说话(尽量用上叠词)

有的像()一样()

有的像()一样()

有的像()一样()

(6)引读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行进的时候遇到危险。

师:海底静中有(声音)有(动)。

(7)指导背诵(出示重点词)

四、学习第二段。

1、快速阅读4、5、6自然段,想想写什么?

海底特产丰富。不但有(),有(),而且还有()。

2、再读课文,准备说话。(抓住特点)

海底特产丰富。不但有()的动物,有()的植物,而且还有()的矿藏。

3、读好第4自然段。

(1)扶: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

师:写海参什么特点?人哪几个词看出来?这几个词,我们可以读得突出一点。

(2)放: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火车还快。(学生自己练读)

(3)练习读写乌贼和章鱼的句子。

4、训练:

(1)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练习:

校园里的花朵真多,有(),有(),也有()。(花朵的色彩多种多样),有(),有(),还有()。最()的(),最()的()。

五、总结课文。

四年级教案:教案设计8、海底世界(第一教时)


教案设计

一、课题

8、海底世界(第一教时)

二、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二)能按照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两个方面给课文分成两段。

(三)理解课文的第一段,会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说话,能背诵第二自然段。

三、准备:

朗读磁带,小黑板

四、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分段;理解第一段;背诵第二自然段。

五、观点:

分段中的过渡段;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

六、关键:

关于过渡段的划分,老师作适当的点拨;关于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可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语句会体会。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悬念:这篇课文写了海底世界的哪两方面内容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讲授

1、听录音读课文,用﹋﹋划出能概括全文意思的一句话。

2、指名说说:哪一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3、出示小黑板,齐读: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4、师述: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课文写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你能按照这两个方面给课文分在两段吗?请在书上用‖标出。

5、交流分段:课文哪几节写了景色奇异?哪几节写了物产丰富?其中第三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划到哪里好?为什么?

6、理解第一段:

①师述:为什么说海底的景色奇异的呢?有人曾经这样说过:闹中有静,静中有声;亮中有暗,暗中有光。(出示小黑板)这话究竟说得对不对呢?请自由朗读1、2自然段,去细细体会一下。

②谈读后感:你能体会到闹中有静,静中有声。这句话吗?请找出有关语句来。那么,你对亮中有暗,暗中有光。这句话又是怎么体会的呢?也请找出有关语句来,说一说。

③小结:从这两节课文中,我们体会到,海底世界的景色真的好奇异,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它的奇异。(男、女对读,各读一句完整句。)

7、欣赏其写作特色:这两节课文在写法上有怎样的共同特点?

8、指导背诵:这两节课文你最喜欢哪一节?想把它背下来吗?出示下面的提示小黑板,让学生自背后,再抽背,齐背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有的还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句式训练:在这段语的背诵中,你学到了哪个句式?你能模仿这个句式说一段话吗?出示小黑板,自由说后抽讲、互讲等:(任选一题讲)

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白云: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春天到了,公园百花盛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像

10、巩固字词:(出示小黑板)

①抽读后,齐读。

②提醒最容易写错的几个字:湃、窃、贼、藏、梭、藻。

③哪个词意思不懂提出来,开展互相帮助。

(三)、小结。(略)

(四)、作业:《作业本》1、2、3、4(2)题。

八、板书:(采用挂小黑板)

(一)出示过渡句小黑板。

(二)出示景色奇异的小黑板。

(三)出示背诵提示的小黑板。

(四)出示句式训练的小黑板。

(五)出示巩固词语的小黑板。

(六)出示课题的小黑板。

《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第一朵杏花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445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