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导学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我思我学】
议一议:研究化学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

化学在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哪些较突出的贡献?

想一想:为什么说材料是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举例说明。

查一查:仔细观察课本第8-9页上的8张图,结合相关资料,谈谈他们的主要用途。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知道:中国古代化学工艺著名成就:青铜器、钢铁冶炼、火药、瓷器。
2.知道:碳酸氢铵具有受热易分解的性质。
3.知道:钢铁年产量的1/10因锈蚀而损失掉。
4.理解:探究铁生锈消耗氧气实验的原理。
5.了解:验证含硫火柴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实验方法。
6.知道:佛莱明发现青霉素、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我国首先研制出结晶牛胰岛素、门捷列夫创制周期表、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诺贝尔研究炸药、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导电塑料。
二、方法指引
1.我国在化学工艺方面的显著成就有哪些?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对人类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像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公斤,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青铜器、春秋时期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比欧洲早1900年,战国时期,掌握了炼钢工艺,大大提高了铁器的实用的性能,为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大量应用于军事和农业生产创造了技术条件。
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和制火药这两大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项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另外瓷器制造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化学科学与化学工业上的成就保证了我国原子弹研制中有关化学材料的部分。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
2.简述研究化学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
纵观历史,从使用火到水、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人类能源的来源全部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其中的大多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仅仅注重资源开发是远远不够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合理开发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还要保护好环境。而化学不仅在资源开发上能发挥重要作用,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同样大有用武之地。
3.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和造福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当今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随堂检学】
1.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对人类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像制作青铜器、冶铁、炼钢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化工工艺,它们最早出现的朝代依次是()
A.商代,宋代,春秋B.商代,春秋,战国
C.春秋,战国,商代D.宋代,商代,战国
2.下列说法没有科学尤其是化学依据的是()
A.点石成金B.变废为宝C.塑料回收D.资源再生
3.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D.防治环境污染
4.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加热时尤其容易分解(见课本第三页——“观察与思考”),为保存该化肥,通常应采取的措施是()
A.储存仓库要注意通风B.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
C.要经常翻动包装袋,防止结块D.如果受潮要放在太阳下晒干
5.从课本图1-9实验中可知,和铁生锈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空气和水B.太阳光C.盐酸D.红墨水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B.学习化学会使你生活得更健康、更文明
C.用化学方法可以合成“长生不老”药D.使用无硫火柴可减少大气污染
7.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其最主要原因是()
A.价格便宜B.烹饪的食物中留有人体必需的铁元素
C.保温性能好D.生铁导热性能最好
8.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化学与相结合,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发展,产生了技术;科学家佛莱明发现了,进而进行合成和应用,挽救了许多垂危的病人;材料是、的物质基础。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材料。
【活用所学】
9.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会对人体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将造成损害,建议限制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的各种应用。如在生活中尽量少用铝锅,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些受限制的应用还可能包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列举三项当代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我思我学】
想一想:在初二物理中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物质的熔点、密度、沸点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请举例加以说明。

初二生物中我们在研究呼吸作用时用到了澄清石灰水,你知道用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什么?JaB88.cOM

查一查: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例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事例加以说明。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制法。
2.知道:金刚石的有关组成和性质(硬度、可燃性、元素组成)。
3.了解: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制法等要素之间的决定关系。
4.学会:对蜡烛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分析。
5.学会:探究面粉等有机物是否含碳元素的实验方法(烧焦)
6.学会:判断常见变化的属性。
7.学会:对物质常见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描述。
8.知道:“烟”和“雾”的区别。
9.学会:能举例说明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二、方法指引
1.如何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镰刀、斧头、铁锤、铁锅等是形状和用途各不相同的物体,但是构成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铁这种物质;冰、雪、露、水蒸气是不同的物体,但是它们都是水的不同形态。构成物体的铁、水等即为物质。同一种物质可以构成不同的物体,一个物体也可以由几种物质构成,可见“物质”与“物体”不是同一概念。物质是宏观概念,而物体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世界上所有的物体,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以及人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所以说世界是物质的。
2.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与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着出现发光、吸热或发热(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通过这种方法获取能量)、变色、气体的放出或吸收、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是,发生上述某些现象的变化,并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白炽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发光、发热就是物理变化;同样,没有明显伴随上述现象的变化,不一定不是化学变化。判断某一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归根结底在于是否生成了其它物质;而发生物理变化时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外形状态等发生了改变。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例如,在发生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这一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发生了石蜡的熔化、气化等物理变化。但是,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将石蜡放在试管中慢慢加热,石蜡熔化,然后再冷却,石蜡又凝固,在这个变化的全过程中,就只有物理变化而没有化学变化。
4.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是什么?
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例如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等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即能表现出来。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传热性等。
【随堂检学】
1.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有颜色变化B.生成其它物质
C.有发光发热现象D.有气、液、固三态变化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易燃烧B.钢铁生锈C.木材燃烧D.水结成冰
3.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磨杵成针B.死灰复燃C.木已成舟D.积土成山
4.有关物质性质的下列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1
B.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绿色粉末会变成黑色
D.液氧降温加压能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态氧
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镁带能在氧气中燃烧,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B.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
D.面粉在燃烧匙中点燃时也会燃烧
6.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
A.先熔化B.再发出黄光
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7.葡萄糖和面粉在燃烧匙中烧焦后都得到一种黑色的残渣——碳,由此说明()
A.两者的组成有相似之处B.两者的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C.两者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D.两者的用途相同
8.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④铁矿石被粉碎;⑤胆矾是蓝色的固体。其中,描述物理性质的是,描述物理变化的是,描述化学变化的是,描述化学性质的是(用序号填写)。
【活用所学】
9.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0.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来防蛀的卫生球消失B.生米煮成熟饭
C.敞口久置的白酒没有酒味D.自行车胎炸裂
11.下列社会问题,与化学有关的是()
①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②无氟冰箱与臭氧空洞③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④汽车新能源─燃料电池的开发
A.①②B.①②④C.①D.①②③④
12.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其它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食盐由什么成分组成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
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
1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用木柴燃烧取暖,就是把能转化为能和能。
14.如何鉴别下列物质(写出利用的具体性质)
(1)酒精和水________,(2)厨房中的白糖和食盐______(3)酱油和醋__________,(4)铜丝和铝丝__________(5)铁块和铝块(同体积的)__________(6)晴纶衣服与纯羊毛衣服_________其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不同加以区分开的一组是____(填序号)。
15.2001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苯的化学式为C6H6,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苯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
16.观察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点燃一支蜡烛,观察蜡烛(主要成分石蜡)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刚点燃时的现象;点燃一分钟时的现象;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以观察到;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熄灭一分钟后的现象;根据以上实验现象,通过分析与判断,你的结论是:;依据是

相关阅读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6章溶解现象全章学案(沪教版)


第六章溶解现象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复习目标】
1、加深认识溶解现象;溶液的特征;乳化现象及巩固掌握几种常见的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2、重点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和部分有关计算。
3、巩固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4、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相互转化。以及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知识梳理】物质以分散,形成悬浊液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物质在水中分散的三种典型情况物质以分散,形成乳浊液
(在水油混合物中加,振荡,会发生乳化)
物质以分散,形成溶液
(溶液的特征是、)
温度升高,如:在水中的溶解

2.物质溶解时温度变化的三种典型情况温度不变,如:在水中的溶解

温度降低,如:在水中的溶解
凝固点降低,如:在汽车的水箱中加物质,可以防冻
3.水溶液的性质与水相比
会发生三方面的改变沸点升高,如:高原上想要煮熟鸡蛋可在水中加

有些能导电,如: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可以增加导电性
二、溶液组成的表示
溶质:A
1.溶液组成的定性表示溶液名称
溶剂:B

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物质的溶解性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①②③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①理解概念,②具体情况下,会分析判断③知道转化的方法

2.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1)固体的溶解度的定义:
(2)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含义: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②③
(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③压强)

3.溶解度曲线
①t3℃时A的溶解度为。
②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③N点为A物质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现有C的饱和溶液,要转化为不饱和,方法有
⑤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的方法获取晶体。
⑥从B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的方法获取晶体。
⑦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无晶体析出的有,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⑧除去A中的泥沙用;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4.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法:①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②分离可溶固体与难溶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法:①分离溶质与溶剂,可以蒸发结晶;也可以降温结晶
②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巩固练习
1、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
溶质碘
溶剂水酒精汽油苯(有毒)
溶解性微溶可溶易溶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A.水B.酒精C.汽油D.苯

2、将含有少量泥砂的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热水加速粗盐的溶解B.蒸发滤液时,要不断用玻璃棒搅动蒸发皿中的液体
C.配制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操作步骤
D.这个实验过程中,必备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试管、玻璃棒、漏斗等
3、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NaCl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时,50g水中最多溶5g甲,
20℃时,100g水中最多溶10g乙。则15℃时,甲、乙溶解度的关系是:()
A.甲大于乙B.乙大于甲C.相等D.无法确定
5、炎热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还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A,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B。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时,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室温下,B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晶体析出,其原因是()
A.溶质的溶解度变小B.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C.溶剂的质量减小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7、在25℃时,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恢复到25℃。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减少B.溶剂的质量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8、下列曲线图与实验事实相一致的是()

9、现有四个常见名词:①乳化、②结晶、③洗气、④过滤,将上述各名词的序号填在与之相对应的空格中:
(1)由饱和食盐水得到食盐晶体;(2)用添加洗洁精的热水洗去碗筷上的油污;
(2)除去食盐中的泥沙,先溶解,再;(4)用澄清石灰水除去CO中的CO2。
10、t3℃时,取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再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将温度降到t2℃,烧杯中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仔细观察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烧杯甲里是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物质的溶液。
②t3℃时,烧杯里溶液中水的质量最小。
③采用的操作方法可以将t3℃时三个烧杯中的饱和溶液都变成不饱和溶液。
④状态2中,三种物质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⑤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

12、生产上要用10%的硫酸来清洗钢材。配制5000mL10%的硫酸,需要98%的硫酸多少毫升?需水多少毫升?(10%的硫酸密度为1.07g/cm3,98%的硫酸密度为1.84g/cm3)
13、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10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试计算:
(1)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反应所消耗的硫酸溶液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全章学案(沪教版)


课题: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1课时)
班级姓名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通过探究学习认识物质燃烧的条件,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学会面对火灾的逃生方法,加强防火意识。
【课前预习】
1、你知道哪些燃烧的事例?请填写课本p92表4-1。
2、试着点燃一支蜡烛,体验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3、生活生产中有哪些灭火事例?用了哪些灭火方法?请填写下表:
灭火事例灭火方法
熄灭酒精灯用酒精灯灯帽盖灭
4、查阅资料,了解常见的灭火器和适用范围。

【学习过程】
【观察与思考】化学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交流与讨论】燃烧有哪些特征?什么是燃烧?
【小结】燃烧是。
【讨论】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
一、燃烧的条件
【交流与讨论】课本p93交流与讨论
【活动与探究】课本P109学生实验
【交流与讨论】
1、称为着火点。
点燃在引发燃烧中的作用是。
2、上述实验得出的燃烧条件是要同时具备还是只要有其一就可以?
【观察与思考】如右图
实验现象

【小结】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的条件(火三角):

【交流与讨论】
1、如何让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2、你能解释化学魔术“烧不坏的手帕”的原理吗?
【观察与思考】火灾的图片
二、防火与灭火
【活动与探究】点燃一支蜡烛并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
【交流与讨论】
1、灭火的原理有哪些?
2、生活生产中有哪些灭火事例?用了哪些灭火方法?
【小结】灭火的原理有、
、。
【交流与讨论】如果你不幸身处火场,如何自救?

【知识链接】常用的灭火器:
灭火器的种类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火灾及油、气引起的火灾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电器等引起的火灾

【小结】
【复习互查】

【当堂训练】
1.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2.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C.伏低身子逃出D.淋湿衣服爬出
3.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2014南宁)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
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2.最近“纸火锅”(如右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3.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
4.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A.设法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隔绝空气
C.隔离可燃物D.开辟运水道路
5.(2014抚州)发生火灾时,下列自救方法中①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②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以就地打滚使火熄灭;③人在高层时,迅速跳楼逃离;④撤离时,可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快速离开。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7.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火柴梗潮湿
8.打开一个装有液态氧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与容器口上方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A.燃着的木条熄灭B.木条燃烧得更旺
C.木条先燃烧更旺,后熄灭D.无明显变化
9.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这是因为()
A.舱内氧气不够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舱内温度过低D.没有达到着火点
10.生活中的下列情况处理得当的是()
A.室内物品着火时,首先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B.发现家中煤气泄漏时,先关闭气阀,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C.烹饪时,油锅着火,先关闭煤气的气阀
D.家用电器在使用时突然起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二、填空题
11.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取什么方法灭火?
①家用电器线路短路而发生火灾先后,千万不能用
②炒菜锅中食油起火
③在实验室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起火
④农村田埂中,稻草堆起火
⑤夏天熄灭燃着的蚊香
【中考链接】
*1.(2014莱芜)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2.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B.跳楼逃生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全章学案(沪教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九年级化学全册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全章学案(沪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物质构成的奥秘
班级姓名备课组长
【知识回顾】
一.物质的构成
1.自然界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2.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原子离子

别化学变
化中是
否可分在化学变化中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单原子离子一般不可分,
但原子团构成的离子可能分割成其它离子、原子或分子。
构成分子由同种或不同种构成。且纯净物中仅含有一种分子。一般由、和核外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原子得电子带电荷成为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电荷,成为离子。
所显电
性情况电性电性阴离子:带电荷
阳离子:带电荷
表示
方法用(分子式)表示用或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分别以阴、阳离子符号或离子结构示
意图表示。

系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在化学反应中原分子破裂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
分子原子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
表达方法均为微观粒子,既可讲个数,又可论种类。
基本属性体积,质量,都是在不断的,微粒之间有。
同种微粒相同,不同种微粒不同。
3.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单质分子

元素物质原子

化合物离子

4、物质分类

5、原子的结构
①决定种类。
质子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原子核中子电荷。

①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子核外电子②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性质
原子中:核电荷数=数=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
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
b、几种数字的含义
Ca2表示
2Fe2+:前方2表示,右上方2
2H2O前方2表示,右下方2表示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
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分别表示为。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
3.计算:
a、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课后练习】
1.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BCD
2.用铁酸钠(Na2FeO4)处理来自江河的水,以成为饮用水,是一项新技术。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7B+6C+3D+2
3.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C.H2S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两个硫原子
D.Al2(SO4)3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实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原子也改变
B、在化学反应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成形成新的分子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不变,原子变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个数、原子个数都会发生分与合的运动
5.下列物质中,属纯净物的是()
A.液态空气B.液态氮C.大理石D.6%的过氧化氢溶液
6.下列是四位学生分别对化学式H2O所表示意义的回答,其中错误的是()
A表示水这种物质B表示一个水分子
C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D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7.分析HCl、X、HClO、KClO3、KClO4中的Cl排列顺序规律,可知X代表的是()
A.NaClB.Ca(ClO)2C.Cl2D.Cl2O
8.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60B2HCODAl
9.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形好似“鸟巢”,有一类物质也好似鸟巢,如化学式是B5H9的五硼烷。下列有关五硼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硼烷属于化合物
B.五硼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
C.五硼烷中硼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9
D.1个五硼烷分子由5个硼原子和9个氢原子构成
10.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铕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63B.铕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63
C.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2D.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
11.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B.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单质D.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12.写出下列离子的符号:
①钠离子___________②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③镁离子___________
④铵根离子___________⑤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⑥氧离子___________
13.用化学用语表示
+2价的钙元素;铜原子;氧化亚铁中铁元素为+2价两个氮分子___;铝离子;硝酸根离子;n个镁离子;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水分子
16.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对人体皮肤的健康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经研究表明,青少年每天都需要摄入60mg的维生素C,若其中的12mg由水果补充。请计算回答:
⑴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⑵若食用的水果每100g中含维生素C的质量为4mg,则每天需吃水果g。
17.公共场所有如下广告:请通过计算判断此广告是真实广告,还是虚假广告。

18.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化学式为C4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l)蛋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其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C:H:O:N:S=___________________
(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0.1%)?

(3)合格奶粉每100g中含蛋白质约18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100g合格奶粉中,氮元素质量为多少克?

(4)(1分)现测定某奶粉每100g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0.5g。则这种奶粉属于__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奶粉。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390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