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考英语代考点全解析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考英语代考点全解析”,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三十年高考试题替代考点全解析

[高考真题回放]
1.Hehasonebluepenandtwored.(80卷)
A.oneB.onceC.one’sD.ones
2.MrZhanggavethetextbookstoallthepupilsexcept__whohadalreadytakenthem.(92全国卷)
A.theonesB.onesC.someD.theothers
3.Ihopethereareenoughglassesforeachguesttohave______.(95全国卷)
A.itB.thoseC.themD.one
4.---Whydon’twetakealittlebreak? ---Didn’twejusthave_____?(2000全国卷)
A.itB.thatC.oneD.this
5.Meetingmyuncleafteralltheseyearswasanunforgettablemoment,________Iwillalwaystreasure.
(02全国卷)
A.thatB.oneC.itD.what
6.--Youhaven’tlosttheticket,haveyou?
--_____.Iknowit’snoteasytogetanotheroneatthemoment.(04江苏卷)
A.IhopenotB.Yes,IhaveC.IhopesoD.Yes,I’mafraidso
7.IpreferaflatinInvernessto_____inPerth,becauseIwanttolivenearmyMom’s.(05天津卷)
A.oneB.thatC.itD.this
8.I’mmovingtothecountrysidebecausetheairthereismuchfresherthan____inthecity.(05江苏卷)
A.onesB.oneC.thatD.those
9.Carsdocauseussomehealthproblems—infactfarmoreserious____thanmobilephonesdo.(05江西卷)
A.oneB.onesC.itD.those
10.We’vebeenlookingathousesbuthaven’tfound_____welikeyet.(05浙江卷)
A.oneB.onesC.itD.them
11.–Willyoubeabletofinishyourreporttoday?–_______.(06全国卷II)
A.IlikeitB.IhopesoC.I’lldosoD.I’dloveit
12.Don’ttaketoomuchofthemedicine;itdoesyoumoreharmthangoodifyou_______.(07江西卷)
A.doB.takeC.likeD.have
13.---Hegothisfirstbookpublished.Itturnedouttobeabest-seller.
---Whenwas_____?
---_____wasin2000whenhewasstillincollege.(07浙江卷)
A.that;ThisB.this;ItC.it;ThisD.that;It
14.–DoyouknowAnna’stelephonenumber?
--____.Asamatteroffact,Idon’tknowanyAnna,either.(08全国卷II)
A.IthinksoB.I’mafraidnot C.IhopesoD.I’drathernot
15.Oneofthemostimportantquestionstheyhadtoconsiderwasofpublichealth.(09全国卷I)
A.whatB.thisC.thatD.which
16.TheCDsareonsale!Buyoneandyougetcompletelyfree.(09全国卷II)ks5uks5u
A.otherB.othersC.oneD.onesks5uks5u
17.Ilikethishousewithabeautifulgardeninfront,butIdon’thaveenoughmoneytobuy.(09四川卷)
A.oneB.itC.thisD.that
18.---What’sthematterwithDella?
---Well,herparentswouldn’tallowhertogototheparty,butshestill__(09江苏卷)
A.hopestoB.hopessoC.hopesnotD.hopesfor
Key:1—18:DADCBAACBABADBCCBA

替代是英语中为了避免重复而采用的一种词汇手段。用于表示代替的词除了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关系代词、疑问代词、连接代词、不定代词外,还有替代词one,ones,theone,theones,that,those和so以及not,另外还有动词型替代词do,does,did。下面结合各年高考试题中的对应考点对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
一、同名同物类替代词。这类替代词所指代的是上文的事物本身,属于特指,其单数形式用
it代替,复数形式用they或them代替。如:

Ilikethishousewithabeautifulgardeninfront,butIdon’thaveenoughmoneytobuy.
A.oneB.itC.thisD.that
本题答案B。下文所指没有钱购买的就是前半句说的thishousewithabeautifulgardeninfront.,要用it代替。又如:
Lookatthebooksonthedesk!They(=Thebooks)areveryinstructive.
HereisanotebookandIboughtit(=thenotebook)lastweek.
二、同名异物不可数类替代词。这类替代词在下文所代替的事物是与上文中出现的事物名称相同,类别相同,但属于另外的同类事物。常用that代替,它相当于“the+所替代的不可数名词”。如:

I’mmovingtothecountrysidebecausetheairthereismuchfresherthan____inthecity.
A.onesB.oneC.thatD.those
本题答案C。空白处所指的是与乡村里的air相对应的城市里的air,air是不可数名词,要用that替代,that=theair。
三、同名异物单数泛指类替代词。此类替代词所代替的是与上文的单数可数名词相同名称、相同类别但属于另外的一个人或事物。常用one(=a/an+所代替的单数名词)或a/an+adj.+one(=a/an+adj.+所代替的单数名词)。如:

IpreferaflatinInvernessto_____inPerth,becauseIwanttolivenearmyMom’s.
A.oneB.thatC.itD.this
本题答案A。题中对应于prefer…to…的是aflatinInverness和aflatinPerth,所以空白处应填的答案是aflat或one。
上述高考试题3中one=aglass,试题4中one=abreak,试题5中one=amoment,试题10中one=ahouse,试题16中one=aCD。
四、同名异物复数泛指类替代词。此类替代词所代替的是与上文的复数名词相同名称、相同类别但属于另外的一些人或事物。常用ones(=所代替的复数名词)。如:

Carsdocauseussomehealthproblems—infactfarmoreserious____thanmobilephonesdo.
A.oneB.onesC.itD.those
本题答案B。题干中后半句指的是seriousproblems表示泛指,空白处可以填problems或ones。又如:

Hehasonebluepenandtwored.
A.oneB.onceC.one’sD.ones
答案D。空白处指两支红钢笔,与蓝色钢笔同类不是同一事物,且是复数。空白处可以填pens或ones。
五、同名异物可数特指类替代词。这类替代词所替代的是与上文的可数名词同名、同类但属于另外一个或一些人或事物,且在下文替代时属于特指含义。其单数形式用theone或the+adj.+one(=the+所替代的单数名词或the+adj.+所替代的单数名词);复数形式用theones或the+adj.+ones(=the+所替代的复数名词或the+adj.+所替代的复数名词),theones接后置定语时还可以用those表示。如:

MrZhanggavethetextbookstoallthepupilsexcept_____whohadalreadytakenthem.
A.theonesB.onesC.someD.theothers
答案A。空白处是指“除了已经领走书的那些学生”,与上半句中的thepupils同类但不是相同的人,故空白处可以是thepupils或theones或those。
六、指代上文情况或情节类替代词。这类替代词主要是that或it。它们都可以用于代替上文情况。如:

---Hegothisfirstbookpublished.Itturnedouttobeabest-seller.
---Whenwas_____?
---_____wasin2000whenhewasstillincollege.
A.that;ThisB.this;ItC.it;ThisD.that;It
本题答案D。该题第一空所指代的是第一个人说话的内容,用that替代。第二空是属于强调结构,用it。又如:
Don’treadinthesun.Itisbadforyoureyes.此处it指代上句情况。
七、从句类替代词。这类替代词主要用于代替上文中的信息且在下文以从句形式出现,常用so替代肯定从句和not或not…so代替否定从句。常常能够这样替代的结构有Ithink/believe/consider/suppose/guess/hope/amafraid…so和Idon’tthink/believe/supposeso和Ithink/believe/supposenot.但Ihopenot/Iguessnot/Iamafraidnot不能换成not…so形式。如:

–DoyouknowAnna’stelephonenumber?
--____.Asamatteroffact,Idon’tknowanyAnna,either.
A.IthinksoB.I’mafraidnot C.IhopesoD.I’drathernot
本题答案B。由对话可知,答话者对对方的问题持否定且委婉回答的语气。即:I’mafraidthatIdon’tknowhertelephonenumber.又如:

–Willyoubeabletofinishyourreporttoday?–_______.
A.IlikeitB.IhopesoC.I’lldosoD.I’dloveit
本题答案B。Ihopeso=IhopethatIwillbeabletofinishmyreporttoday.
八、动词类替代词。此类替代词主要是do,does,did和be。用于代替上文中出现的动词及动词短语,避免重复。如:

12.Don’ttaketoomuchofthemedicine;itdoesyoumoreharmthangoodifyou_______.
A.doB.takeC.likeD.have
答案A。ifyoudo=ifyoutaketoomuchofthemedicine。又如:
Ifyouwanttostaywithus,pleasedo(=pleasestaywithus).
九、不定式类替代词。此类替代结构主要用于替代被省略的不定式结构。常见的有wantto,hopeto,wishto,expectto,preferto,usedto,wouldlike(love,prefer)to,meanto,intendto,planto,desireto等。如:

---What’sthematterwithDella?
---Well,herparentswouldn’tallowhertogototheparty,butshestill_____
A.hopestoB.hopessoC.hopesnotD.hopesfor
答案A。shestillhopesto=shestillhopestogototheparty.又如:
IfailedtopassthefinalexamthoughIdesiredto(passtheexam).

扩展阅读

高考物理考点全面归纳,分类解析


高考物理考点全面归纳,分类解析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二、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
(3)方向:与速度变化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6.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
7.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s=v0t+at2
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平均速度V=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8.重要结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S=Sn+lSn=aT2=恒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9.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10.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三、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3)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4.★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
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
6.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当a=g时FN=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
①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②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
③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6、处理连接题问题----通常是用整体法求加速度,用隔离法求力。
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曲线运动
(1)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2)曲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质点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曲线运动的轨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如平抛运动的轨迹向下弯曲,圆周运动的轨迹总向圆心弯曲等.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①等时性;②独立性;③等效性.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3)分解原则: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分解,物体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
3.★★★平抛运动
(1)特点: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②只受重力作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2)运动规律: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①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以初速度vo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
②由两个分运动规律来处理(如右图).
4.圆周运动
(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①线速度:描述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大小v=s/t(s是t时间内通过弧长),方向为质点在圆弧某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圆弧该点的切线方向
②角速度: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大小=/t(单位rad/s),是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t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其方向在中学阶段不研究.
③周期T,频率f---------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叫做频率.
⑥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产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大小[注意]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分析做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力情况时,千万不可在物体受力之外再添加一个向心力.
(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频率都是恒定不变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也都是恒定不变的,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在变的变速曲线运动.
(3)变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方向都发生变化,不仅存在着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且还存在着切向加速度(方向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用来改变速度的大小).一般而言,合加速度方向不指向圆心,合力不一定等于向心力.合外力在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充当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在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①如右上图情景中,小球恰能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v临v临由重力提供向心力得v临②如右下图情景中,小球恰能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0。
5★.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
①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F引=F向得:
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或计算.②天体质量M、密度的估算

高考物理考点分类解析:稳恒电流


高考物理考点分类解析:稳恒电流
1.电流---(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在电源的内部电流由低电势点流向高电势点(由负极流向正极).
2.电流强度:------(1)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I=q/t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1mA=10-3A,1A=10-6A
(3)电流强度的定义式中,如果是正、负离子同时定向移动,q应为正负离子的电荷量和.
2.电阻--(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的比值叫导体的电阻.(2)定义式:R=U/I,单位: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电流无关.
3★★.电阻定律
(1)内容: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
(2)公式:R=L/S.(3)适用条件:①粗细均匀的导线;②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4.电阻率:反映了材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金属);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半导体和绝缘体);有些材料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如锰铜和康铜).
(2)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且电阻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这种材料称为半导体,半导体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掺入微量杂质特性.
(3)超导现象: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处于这种状态的物体叫超导体.
5.电功和电热
(1)电功和电功率:
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少,电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此电功W=qU=UIt,这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
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率,P=W/t=UI,这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公式.
(2)★焦耳定律:Q=I2Rt,式中Q表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单位是J.焦耳定律无论是对纯电阻电路还是对非纯电阻电路都是适用的.
(3)电功和电热的关系
①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电功和电热是相等的.所以有W=Q,UIt=I2Rt,U=IR(欧姆定律成立),②非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所以有WQ,UItI2Rt,UIR(欧姆定律不成立).
★6.串并联电路
电路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7.电动势--(1)物理意义: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本领大小的物理量.例如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15V,物理意义是指:电路闭合后,电流通过电源,每通过1C的电荷,干电池就把15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大小:等于电路中通过1C电荷量时电源所提供的电能的数值,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在闭合电路中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E=U外+U内.
★★8.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内容:闭合电路的电流强度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闭合电路总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E/(R+r)
(3)总电流I和路端电压U随外电阻R的变化规律
当R增大时,I变小,又据U=E-Ir知,U变大.当R增大到时,I=0,U=E(断路).
当R减小时,I变大,又据U=E-Ir知,U变小.当R减小到零时,I=Er,U=0(短路).
9.路端电压随电流变化关系图像
U端=E-Ir.上式的函数图像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纵坐标轴上的截距等于电动势的大小;横坐标轴上的截距等于短路电流I短;图线的斜率值等于电源内阻的大小.
10.闭合电路中的三个功率
(1)电源的总功率:就是电源提供的总功率,即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功率,也叫电源消耗的功率P总=EI.
(2)电源输出功率:整个外电路上消耗的电功率.对于纯电阻电路,电源的输出功率.
P出=I2R=[E/(R+r)]2R,当R=r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其最大输出功率为Pmax=E2/4r
(3)电源内耗功率:内电路上消耗的电功率P内=U内I=I2r
(4)电源的效率:指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源的功率之比,即=P出/P总=IU/IE=U/E.
11.电阻的测量
原理是欧姆定律.因此只要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安培表测出通过电流,用R=U/I即可得到阻值.
①内、外接的判断方法:若Rx大大大于RA,采用内接法;Rx小小小于RV,采用外接法.②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分压法的优势是电压变化范围大;限流接法的优势在于电路连接简便,附加功率损耗小.当两种接法均能满足实验要求时,一般选限流接法.当负载RL较小、变阻器总阻值较大时(RL的几倍),一般用限流接法.但以下三种情况必须采用分压式接法:
a.要使某部分电路的电压或电流从零开始连接调节,只有分压电路才能满足.b.如果实验所提供的电压表、电流表量程或电阻元件允许最大电流较小,采用限流接法时,无论怎样调节,电路中实际电流(压)都会超过电表量程或电阻元件允许的最大电流(压),为了保护电表或电阻元件免受损坏,必须要采用分压接法电路.
c.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若所用的变阻器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阻值,采用限流接法时,即使变阻器触头从一端滑至另一端,待测电阻上的电流(压)变化也很小,这不利于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为了在变阻器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阻值的情况下能大范围地调节待测电阻上的电流(压),应选择变阻器的分压接法.

高考化学考点解析离子反应复习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考点解析离子反应复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四讲:离子反应

【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是两个基本概念:电解质、非电解质与强弱电解质。以及离子共存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就是指给出的物质体系中能得出哪些是电解质、非电解质与强弱电解质能区别,离子在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可以共存其它的不能大量存在。离子方程的书写要要记住四个步骤写、改、删、查。而复习的思路是:利用学生自主复习得出对这一讲大体的印象,再利用热点典例突破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在此基础上再总结下方法规律技巧让学生得出出学习离子反应的具体手段与方法。

【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4.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2.目标解析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就是指:酸碱盐金属氧化物与水是电解质强酸碱绝大多数盐与金属氧化物是强电解质。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就是指:酸碱能阻止水的电离,有些盐能促进水的电离。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是由于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

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就是指:与复分解的反应条件对照。

4.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就是指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的四个步骤:写、改、删、查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离子共存问题与离子反应方程式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离子共存问题设计到和知识很多,很多学生只知道生成沉淀与气体与水不能存在的外其它的就不知道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到把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的现象与形成络合物的情形再就是双水解的情况分开,其中关键是在记住特殊情况下不能共存的离子外其它的记住共性就行了。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学生课前预习

一、电解质

1.电解质、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熔融以及溶液中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盐类等。

(2)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主要包括弱酸、弱碱、水等。

3.熔融电解质或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实质

熔融状态下电解质导电或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实质是电解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金属导电发生物理变化。

4.电离及电离方程式

(1)电离: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或在水中产生离解的过程。(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用“===”号连接,弱电解质(包括弱酸的酸式酸根)的电离方程式用“→”号连接,多元酸分步电离。

Na2SO4:Na2SO4===2Na++SO2-4。

H2CO3:H2CO3??H++HCO-3,HCO-3??H++CO2-3。

二、离子反应的条件及离子共存问题

1.离子反应

(1)概念: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的条件

在稀H2SO4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能发生反应的请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A.加入BaCl2溶液:Ba2++SO2-4===BaSO4↓。

B.加入CH3COONa溶液:CH3COO-+H+===CH3COOH。

C.加入Na2CO3溶液:CO2-3+2H+===CO2↑+H2O。

D.加入Zn粒:Zn+2H+===H2↑+Zn2+。E.加入NaNO3溶液:不反应。

从A~E可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生成难溶的物质;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③生成易挥发物质;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反应的本质

从A~E中,混合后溶液中SO2-4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少的是A(填序号);H+物质的量减少的是B、C、D;H+、SO2-4物质的量不变的是E,因此离子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的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2.离子共存

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应用。

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①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②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③生成难电离物质,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中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三、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实质及书写

1.意义

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型的所有的离子反应。如Ba2++CO2-3===BaCO3↓,表示可溶性钡盐和可溶性碳酸盐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2.实质

离子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沉淀、难电离的物质、挥发性气体,或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小,反应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CaCO3和HCl反应为例)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CaCO3+2HCl===CaCl2+CO2↑+H2O

(2)拆:把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CaCO3+2H++2Cl-===Ca2++2Cl-+CO2↑+H2O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CaCO3+2H+===Ca2++CO2↑+H2O

(4)查: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网络构建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离子反应

问题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

定义相同点不同点实例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都是化合物一定条件下能电离产生离子NaCl、H2SO4、NaOH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不能电离,不能导电蔗糖、酒精

2.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定义的理解,应注意如下几点: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因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溶液才能导电。

(3)某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与溶解性无关。如蔗糖溶于水,但是蔗糖是非电解质;难溶或不溶于水的盐,由于溶解度很小,很难测出其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于水的那部分,却完全电离成离子,在熔融状态下也完全电离,所以它们是电解质,如BaSO4、CaCO3等。

(4)有些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还需要分析其导电原因。如CO2、SO2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并不是CO2、SO2分子电离所致,而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所以只能说H2CO3、H2SO3是电解质,不能说CO2、SO2是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概念在水溶液里分子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

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水分子不计)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电解质分子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代表物绝大多数的盐(包括难溶性盐):NaCl、NH4Cl等;强酸:HCl、HNO3等;强碱:KOH、NaOH等弱酸:H2CO3、CH3COOH等;弱碱:NH3H2O等;水也是弱电解质

4.电离方程式

(1)概念: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

(2)书写: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表示,如NaCl===Na++Cl-,H2SO4===2H++SO2-4。

②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表示,如CH3COOH??CH3COO-+H+,NH3H2O??NH+4+OH-。

【例1】 下列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其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碳酸钙是弱电解质

B.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虽小,但被溶解的碳酸钙全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

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D.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非电解质

[解析] 判断强弱电解质的依据是电离程度的大小,与溶解性无关,强电解质不一定有强的导电性。强电解质主要指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类。弱酸、弱碱则为弱电解质,其中,水是一种常见的弱电解质。CaCO3等一些难溶性物质,虽然溶解度很小,但已溶解的部分全部电离,CaCO3为强电解质。Cl2和NH3不是电解质,因为Cl2是单质,NH3与水反应生成的NH3H2O才是电解质。

[答案] B

变式1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均填序号);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①氨气 ②氨水 ③盐酸 ④醋酸(CH3COOH) ⑤硫酸钡 ⑥氯化银 ⑦氯化钠溶液 ⑧二氧化碳 ⑨醋酸铵 ⑩氢气

解析: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在于其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指的是化合物。氨气(NH3)、二氧化碳(CO2)本身不电离,又是化合物,所以是非电解质;氢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氯化钠溶液、氨水、盐酸都是混合物,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所以醋酸(CH3COOH)、硫酸钡、氯化银、醋酸铵都是电解质,硫酸钡(BaSO4)、氯化银(AgCl)由于溶解度小,所以离子浓度小,虽然溶液导电性弱,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所以BaSO4、AgCl不仅是电解质,而且是强电解质;CH3COOH、NH3H2O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但两者反应的产物醋酸铵(CH3COONH4)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

答案:⑤⑥⑨ ④ ①⑧

点评: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NH3与水反应生成的NH3H2O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阴、阳离子使溶液导电,并非NH3本身电离而导电,NH3是非电解质。难溶性物质不一定是弱电解质。盐酸和氨水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问题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1)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均拆成离子形式,如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的盐。

(2)单质、氧化物、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非电解质及难溶性盐用化学式表示。

(3)微溶物的写法。一般来说,微溶物的澄清溶液写成离子形式;浑浊或沉淀时写成化学式,如澄清石灰水表示为“Ca2++2OH-”,而石灰乳则表示为“Ca(OH)2”。

(4)可溶性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酸式根一律保留酸式根的形式,如NaHCO3溶液中应拆成“Na++HCO-3”而不能拆成“Na++H++CO2-3”(NaHSO4溶液中应拆为“Na++H++SO2-4”)。

(5)固体之间的反应(如消石灰与氯化铵)或固体与特殊溶液(如铜和浓硫酸)的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进行的离子反应,才能写离子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违背客观事实:2Fe+6H+===2Fe3++3H2↑

(2)违背质量守恒定律:2Na+H2O===2Na++2OH-+H2↑。

(3)违背电荷守恒定律:Na+2H2O===Na++2OH-+H2↑。

(4)违背定组成定律:Ba2++SO2-4+H++OH-===BaSO4↓+H2O。

(5)违背得失电子守恒定律:2MnO-4+3H2O2+6H+===2Mn2++4O2↑+6H2O。

(6)掌握离子符号和化学式的准确应用:

其原则是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溶液中的自由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其余均以原来的化学式表示。所出错的情况就是该拆的不拆,不该拆的拆了。

(7)注意连接符号和状态符号的准确使用:“===”“↑”“↓”,错例不再列举。

(8)物质以气体、固体参加反应或电离程度较小的应写化学式不写离子式,未处于自由移动离子状态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2H2SO4(浓)=====△CO2↑+2SO2↑+2H2O

2NaCl(s)+H2SO4(浓)=====△Na2SO4+2HCl↑

2NH4Cl(s)+Ca(OH)2(s)=====△CaCl2+2NH3↑+2H2O。

(9)多元弱酸的酸式根应整体写出不能拆写。

如NaHS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S-+OH-===S2-+H2O;

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HCO-3+H+===H2O+CO2↑。

(10)易溶气体、易分解物质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条件(浓稀及加热与否)。

如:NH+4+OH-(稀、冷)===NH3H2O;NH+4+OH-(浓、热)===NH3↑+H2O。

(11)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应写出化学式,如:2Ag++SO2-4===Ag2SO4↓;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时(稀溶液),应写离子形式,如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Ca2++2OH-+CO2===CaCO3↓+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向石灰乳中加入碳酸钠溶液:Ca(OH)2+CO2-3===CaCO3↓+2OH-。

(12)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与沉淀反应的竞争:具有强氧化性的微粒与强还原性的微粒相遇时,首先要考虑氧化还原反应。

如:H2S+2Fe3+===2Fe2++S↓+2H+(√)3H2S+2Fe3+===Fe2S3↓+6H+(×)

(13)注意双水解反应与沉淀反应的竞争:

如:2Fe3++3CO2-3===Fe2(CO3)3(×)2Fe3++3CO2-3+3H2O===2Fe(OH)3↓+3CO2↑(√)

【例2】 (2010新课标全国理综)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

AFe3O4与稀硝酸反应:

2Fe3O4+18H+===6Fe3++H2↑+8H2O正确

B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

CO2-3+2H+===CO2↑+H2O

错误,碳酸镁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C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SO2-4===BaSO4↓

正确

D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

2Fe2++2Br-+2Cl2===2Fe3++4Cl-+Br2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

[解析]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评价能力。A项Fe3O4中的Fe2+能够被硝酸氧化,但应生成NO气体;C项应同时生成NH3H2O;D项氯气先氧化Fe2+为Fe3+,然后再氧化Br-,离子方程式正确,评价不正确。

[答案] B

变式2 (2010江苏卷)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2Cl-+2H2O=====通电 Cl2↑+H2↑+2OH-

B.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Al2O3+2OH-===2AlO-2+H2O

C.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氮:2OH-+2NO2===NO-3+NO↑+H2O

D.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CO2-3+2CH3COOH===2CH3COO-+CO2↑+H2O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意在考查考生书写和判断正确的离子方程式的能力;A项,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方程式为2Na++2Cl-=====通电2Na+Cl2↑;B项,正确;C项,氢氧化钠溶液吸收NO2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NO-3+NO-2+H2O;D项,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离子方程式中应写它的化学式,即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答案:B

问题3、离子共存

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一色、二性、三特、四反应。

1.一色。即溶液颜色。若限定无色溶液,则Cu2+、Fe3+、Fe2+、MnO-4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

2.二性。即溶液的酸性和碱性。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如CO2-3、SO2-3、S2-、CH3COO-等)均不能大量存在;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如NH+4、Al3+、Mg2+、Fe3+等)均不能大量存在;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O-3、HS-、H2PO-4、HPO2-4等)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

3.三特殊。指三种特殊情况:

(1)AlO-2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AlO-2+HCO-3+H2O===Al(OH)3↓+CO2-3;

(2)“NO-3+H+”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S2-、Fe2+、I-等发生反应,而这一种组合常常较为隐蔽,不易被察觉;

(3)NH+4与CH3COO-、CO2-3,Mg2+与HCO-3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们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热就不同了)。

4.四反应。指离子间通常能发生的四种类型的反应,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大量共存。

(1)复分解反应,如Ba2+与SO2-4、NH+4与OH-、H+与CH3COO-等;

(2)氧化还原反应,如Fe3+与I-,NO-3(H+)与Fe2+,MnO-4(H+)与Br-,H+与S2O2-3等;

(3)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如Al3+与HCO-3、Al3+与AlO-2等;

(4)络合反应,如Fe3+与SCN-等。

判断离子共存问题,应先看清试题的前置条件,如“在强酸性溶液中……”“在无色透明溶液中……”“在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等等,再分析离子间的相互反应情况。

【例3】 (2010江苏)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中:Fe2+、NO-3、SO2-4、Na+

B.由水电离的c(H+)=1×10-14molL-1的溶液中:Ca2+、K+、Cl-、HCO-3

C.c(H+)/c(OH-)=1012的溶液中:NH+4、Al3+、NO-3、Cl-

D.c(Fe3+)=0.1molL-1的溶液中:K+、ClO-、SO2-4、SCN-

[解析]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是否熟练掌握离子反应的条件。A项,酸性条件下,Fe2+会被NO-3氧化,故不可以大量共存;B项,水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是酸的溶液,也可能是碱的溶液,两种条件下HCO-3均不可以大量共存;C项,c(H+)/c(OH-)=1012的溶液呈酸性,题中离子可以大量共存;D项,Fe3+与SCN-发生络合,不可以大量共存。

[答案] C

变式3 (2010安徽理综)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Mg2+、Na+、ClO-、NO-3

B.Al3+、NH+4、Br-、Cl-

C.K+、Cr2O2-7、CH3CHO、SO2-4

D.Na+、K+、SiO2-3、Cl-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大量共存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酸性条件下,A项ClO-会形成弱酸HClO;C项Cr2O2-7能够氧化CH3CHO;D项形成H2SiO3沉淀。

答案:B

方法规律技巧

一、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试剂的滴加顺序涉及到的“量”

例如:AlCl3与NaOH、NaAlO2与盐酸、Na2CO3与盐酸、氨水与AgNO3、氯水与FeBr2、氯水与FeI2、CO2和石灰水等。

向AlCl3溶液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碱不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

向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AlCl3溶液(碱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2+2H2O。

2.若是复分解反应,可用“少定多变法”来书写

所谓“少定”即量少的反应物,其离子的计量数按化学式确定,所谓“多变”即过量的反应物,其计量数根据反应的需要量确定,不受化学式中的比例制约,是可变的。如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先确定Ca2+、HCO-3的比例为1:2,再取用OH-,中和2个HCO-3需2个OH-,则可写出:Ca2++2HCO-3+2OH-===CaCO3↓+CO2-3+2H2O,若是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则反应为OH-+Ca2++HCO-3===CaCO3↓+H2O(只中和1个HCO-3,Ca2+、HCO-3不是1:2了)。

此外,NaHSO4与Ba(HCO3)2、Ca(OH)2与NaHCO3、NaH2PO4与Ba(OH)2等反应均与“量”有关。

3.氧化还原反应中涉及到的“量”

氧化性:Cl2Br2Fe3+I2还原性:Cl-Br-Fe2+I-

所以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

4.较特殊的反应涉及的“量”

如Mg(HCO3)2溶液与过量的NaOH反应,不可忽视Mg(OH)2比MgCO3更难溶、更稳定;明矾与足量的Ba(OH)2溶液反应,不可忽视Al(OH)3的两性;NH4HSO4溶液与足量的Ba(OH)2反应,不可忽视NH3H2O也是弱电解质。

5.从知识角度看,除掌握好前面概括的基础知识外,对氧化还原反应问题、限量问题(过量与少量)、有机反应问题、水解问题应特别关注。

如苯酚与碳酸钠反应的产物为苯酚钠与碳酸氢钠,苯酚钠中通入少量或过量的CO2,均生成苯酚与碳酸氢钠。

【例1】 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将一小片铜片加入稀硫酸中没有反应,再加入适量KNO3晶体,则铜片逐渐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呈中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明矾溶液至Ba2+完全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加入明矾溶液,又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

(4)已知Br2水与FeCl2(aq)发生如下反应:3Br2+6FeCl2===4FeCl3+2FeBr3

现将112mL(标准状况)Cl2通入10.0mL1.0mol/L的FeBr2(aq)中,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NO-3在酸性环境中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氧化铜。

(2)NaHSO4溶液中H+恰好完全反应,设H+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加入Ba(OH)2应为0.5mol,所以有:

H++OH-+12Ba2++12SO2-4===H2O+12BaSO4↓,整理得:2H++2OH-+Ba2++SO2-4===2H2O+BaSO4↓。

(3)Ba(OH)2溶液中Ba2+恰好完全反应,取Ba(OH)2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n(Ba2+)=1mol,n(OH-)=2mol,由n(Ba2+)=1mol知Ba2+恰好完全反应时应加入12molKAl(SO4)2,此时加入n(Al3+)=12mol,即n(OH-):n(Al3+)=2mol:12mol=4:1,Al3+与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lO-2。再加入明矾溶液,AlO-2与Al3+发生双水解反应。

(4)通过题给反应可比较出Fe3+与Br2的氧化性强弱(Br2强),从而明确Cl2通入FeBr2(aq)中先与Fe2+反应,若Cl2还有剩余,再与Br-发生反应。

n(Cl2)=0.112L22.4L/mol=5.00×10-3mol,

n(FeBr2)=10.0×10-3L×1.0mol/L

=1.0×10-2mol。

Fe2+可失去1.0×10-2mol的电子,而Cl2最多得1.0×10-2mol的电子,由得失电子的守恒,故Br-不失电子。

[答案] (1)3Cu+2NO-3+8H+===3Cu2++2NO↑+4H2O

(2)2H++SO2-4+Ba2++2OH-===BaSO4↓+2H2O

(3)2Ba2++4OH-+Al3++2SO2-4===2BaSO4↓+AlO-2+2H2OAl3++3AlO-2+6H2O===4Al(OH)3↓

(4)2Fe2++Cl2===2Fe3++2Cl-

变式1 (2010四川理综)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Al3++2SO2-4+2Ba2++4OH-===2BaSO4↓+AlO-2+2H2O

B.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2H+===Fe2++2H2O

C.向磷酸二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NH+4+OH-===NH3H2O

D.向CH2BrCOOH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CH2BrCOOH+OH-――→△CH2BrCOO-+H2O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离子方程式,意在考查考生对离子反应的理解。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B错;磷酸二氢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中,H2PO-4也参与了离子反应,因此选项C中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2PO-4+3OH-===NH3↑+PO3-4+3H2O;CH2BrCOOH中的两个官能团都能与热碱反应,生成物是CH2OHCOO-,故D错误。

答案:A

二、离子推断与检验

1.离子的检验与推断是离子反应的重要应用,是对离子反应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在考试中,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本类题目要求根据离子的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或者根据有关的实验现象,对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解题思路与技巧

(1)解题思路:依据溶液的性质推出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或一定不含有的离子),然后依据离子共存,推出一定不含的离子。

(2)解题技巧:

①先看题干:如溶液颜色、pH、酸碱性等。②再根据溶液的性质或实验现象推断。

③注意加入的试剂对某些离子的干扰(如加入氯水、BaCl2溶液对原溶液有无Cl-的干扰)。

【例2】 (2010浙江理综)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NO-2、SO2-4、SO2-3、CO2-3、Cl-、I-等阴离子。

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pH计测得溶液的pH大于7②加入盐酸,产生有色刺激性气体

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

④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

⑤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

该同学最终确定在上述六种离子中仅含NO-2、CO2-3、Cl-三种阴离子。

请分析,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哪几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

A.①②④⑤ B.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化学方面的离子检验,意在考查考生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实验③在酸性条件下生成了NO2,说明溶液中有NO-2存在,则I-不能存在;同时生成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含有Cl-。实验④生成的白色沉淀能够溶解且生成的气体不能使品红褪色,则溶液中有CO2-3,无SO2-4、SO2-3。

[答案] B

变式2 现有一瓶由Na+、NH+4、Cl-、NO-3、CO2-3、SO2-4、SO2-3、OH-等离子中的某几种组成的混合物。用A、B、C三支试管,各取少量该混合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1)向试管A中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

(2)向试管B中加入稀HNO3至溶液呈酸性,有无色气体冒出。继续加入AgNO3溶液或Ba(NO3)2溶液,均无沉淀生成。

(3)取试管C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再加入Cu片和浓H2SO4共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口冒出红棕色的气体。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溶液中可能含有Na+,OH-,CO2-3,NO-3;②一定不可能含有Cl-,NH+4,SO2-4,SO2-3;③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l-,CO2-3,SO2-4;④一定不可能含有NH+4,SO2-4,CO2-3。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首先应该分析题中给出的离子是否能大量共存,其中NH+4和OH-之间能发生反应:NH+4+OH-??NH3H2O,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根据(3)酚酞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即含有OH-而不应含有NH+4,故溶液中含有Na+。又据(3)中加浓H2SO4和Cu共热,生成红棕色NO2气体,因此推知含有NO-3。根据(2)加HNO3生成气体,说明可能有CO2和SO2。当HNO3过量时,加AgNO3或Ba(NO3)2溶液无沉淀,说明无Cl-和SO2-4,也可推知不含SO2-3(因SO2-3与HNO3反应生成SO2-4)。最后由(1)推知原混合物中还有CO2-3,因Ba2+和CO2-3生成BaCO3沉淀。

答案:A

备选习题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A.MgCl2晶体B.NaCl溶液C.液态氯化氢D.熔融的KOH

解析:MgCl2晶体是电解质,但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NaCl溶液是混合物,称电解质溶液;液态HCl是共价化合物,不导电。

答案:D

点评:判断物质是否是电解质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物质的分类,酸、碱、盐、水及离子型氧化物均属于电解质。同时要注意排除混合物,如硫酸溶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不溶于水的盐(CaCO3、BaSO4等)都是弱电解质;②可溶于水的盐都是强电解质;

③0.5molL-1所有一元酸中氢离子浓度都是0.5molL-1;

④强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⑤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⑥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

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⑥C.只有⑤D.只有⑥

解析:判定强、弱电解质的依据是电解质能否全部电离,不溶于水的盐熔融时能全部电离,可溶于水的盐不一定全部电离,如醋酸铅就属于易溶难电离的盐。对于弱的一元酸,氢离子浓度小于酸的浓度;对于很稀的强酸溶液,氢离子浓度可能要小于浓的弱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熔融的共价化合物电解质不电离不导电,如:液态氯化氢等。

答案:C

点评:区别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化合物的分类:(1)强酸、强碱、中学内遇到的大多数盐都是强电解质;(2)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部分共价化合物也属于强电解质。

3.(2010广东理综)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4、Ag+、PO3-4、Cl-B.Fe3+、H+、I-、HCO-3

C.K+、Na+、NO-3、MnO-4D.Al3+、Mg2+、SO2-4、CO2-3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对常见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Ag+和PO3-4、Cl-能发生沉淀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Fe3+和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2I-===2Fe2++I2而不能大量共存,Fe3+、H+均可与HCO-3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Mg2+和CO2-3能发生沉淀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答案:C

4.(2010威海调研)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将SiO2与NaOH溶液混合:SiO2+OH-===SiO2-3+H+

B.Na2S固体加入稀硝酸溶液中:S2-+2H+===H2S↑

C.等物质的量的KHCO3和Ba(OH)2的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D.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2O3+6H+===2Fe3++3H2O

解析: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SiO2与NaOH溶液混合,生成SiO2-3和H2O,A错;Na2S固体加入稀硝酸溶液中,得不到H2S,S2-被氧化为单质,B错;C正确,但要注意量的关系;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3+把I-氧化为I2,D错。

答案:C

5.(1)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溶液至刚好完全沉淀,此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向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此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

①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加入过量的NaHC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溶液时,由于开始时NaHSO4不足量,H+和SO2-4按组成比例1:1参加反应,而Ba(OH)2溶液中的Ba2+和OH-的组成比例为1:2,相当于OH-过量。离子方程式应表示为:H++SO2-4+Ba2++OH-===BaSO4↓+H2O。当沉淀恰好完全时,即当Ba2+与加入的SO2-4物质的量相等时,溶液仍显碱性,如果再加入NaHSO4时,只发生中和反应:H++OH-===H2O。

(2)澄清石灰水的成分为Ca(OH)2,与(1)中Ba(OH)2相似,但NaHCO3溶液与NaHSO4溶液不相似。NaHCO3电离的方程式为NaHCO3===Na++HCO-3,即HCO-3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写。

答案:(1)H++SO2-4+Ba2++OH-===BaSO4↓+H2O H++OH-===H2O

(2)①Ca2++2OH-+2HCO-3===CaCO3↓+CO2-3+2H2O②HCO-3+Ca2++OH-===CaCO3↓+H2O

6.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Mg2+、Ba2+、Al3+、Fe3+、SO2-4、CO2-3、NO-3、I-,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用pH试纸测得该溶液呈酸性;

②取部分溶液,加入数滴新制的氯水及少量CCl4,经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紫红色;

③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整个滴加过程中无沉淀生成;

④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⑤将③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

(1)写出②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为离子型推断题,试题是结合元素化合物的特殊反应以及物质某些特征现象来形成问题情境。试题难度中等。解决问题最好是结合试题信息来选择离子。根据澄清的溶液和条件①知道溶液中无CO2-3;由②知道有I-,则无Fe3+和NO-3(硝酸氧化性);由③知无Mg2+、Al3+;根据④知道有Ba2+,则原溶液无SO2-4、CO2-3;由⑤知道有NH+4,但是K+不能肯定。

答案:(1)Cl2+2I-===I2+2Cl-

(2)NH+4、Ba2+、I-

(3)Mg2+、Al3+、Fe3+、SO2-4、CO2-3、NO-3

高考化学考点解析物质的量复习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考点解析物质的量复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与气体摩尔体积指的是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以及相关的计算,其核心是物质的量的概念与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摩尔质量的单位,化学中的7个运算公式。本节课是堂复习课,所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完成自主复习得出学生对这一讲的一些印象,通过主要例题的讲解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有关计算。

2.目标解析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就是指这里出现的几个物理量,以及它们的相关公式也就是他们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有关计算。就是指微粒数、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间的关系。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公式的灵活运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有些思考难度的问题就不去理解它,也就不知道如何思考。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记住公式的基础上再去更多的训练运用这些公式,其中关键是通过做一些典型的例题与变式练习来让学生形成对这类问题的解题方式。

【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预习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1)符号:n。

(2)单位:摩尔,简称摩,用mol表示。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概念: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mol,6.02×1023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2)符号:NA。

(3)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微粒数(N)间的关系为:n=NNA。

3.摩尔质量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符号:M。

(3)单位:gmol-1或kgmol-1。

(4)当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5)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间的关系为:n=mM。

二、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

1.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2)符号:Vm

(3)单位:Lmol-1或m3mol-1

(4)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要点

①物质的聚集状态必须是气态,不适用于固体、液体。②物质的量必须为1_mol。

③必须指明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即温度、压强。

2.气体摩尔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

决定气体摩尔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强。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剖析:

(1)四条件温度:273K压强:1.01×105Pa基准:1mol物质对象:气体(任何一种单一组分的气,体或不相互反应的混合气体)

(2)结论:约22.4_Lmol-1。(3)单位:Lmol-1。

3.阿伏加德罗定律

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一定,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一定。所以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就是阿伏加德罗定律。

三、网络构建

问题1、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

注意:①突出物质的量这一核心,它是其他物理量之间换算的纽带和桥梁,通常模式是:一个物理量物质的量另一个物理量。

②注意换算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要对应准确。

③n、Vm、V(g)之间换算时,气体摩尔体积务必明确是何种状况下的,不可一律取22.4Lmol-1(除非标准状况)。

④不同状况下,相同物质,状态可能不同。

【例1】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如果ag某气态双原子分子的分子数为p,则b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L)是()

A.22.4apbNA B.22.4abpNAC.22.4NAbbNAD.22.4pbaNA

[解析] ag该气态双原子分子的分子数为p,则bg该气态双原子分子的分子数为bpa,bg该气态双原子分子的物质的量为bpaNA(mol),则b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pbaNA(L)。

[答案] D

[点评] 本类计算题往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展开,而且一般涉及到两个或三个基本公式联合应用才能解答出来,故一定要熟知n=NNA=mM=c×V,并能够熟练使用其变式。

变式1 下列选项中所涉及的两个量一定相等的是()

A.11.2LCl2与4.25gNH3所含有的原子数B.18.0g重水(D2O)与20gNe所含有的电子数

C.标准状况下36gH2O与1.204×1024个O2分子所占的体积

D.等物质的量的Al分别与足量的盐酸、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解析:A项中11.2LCl2是什么条件下的体积并未说明,所以无法确定Cl2的物质的量;B项中D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18.0gD2O的物质的量为18.0g20.0gmol-1=0.9mol,所含电子数为0.9×10NA=9NA,而20gNe中所含电子数为10NA;C项中两物质的物质的量虽然相等,但在标准状况下状态不同。

答案:D

问题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注意:对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要明确三点:①使用范围:气体;②三个“同”条件下,才能分子数相同;③气体摩尔体积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特例。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重要推论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气态方程,限定不同的条件,便可得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多种形式,熟练掌握它们,在解答有关问题时,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数与其体积成正比:T、p相同,n1n2=V1V2。

(2)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分子数成正比:T、V相同,p1p2=n1n2。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T、p相同,ρ1ρ2=M1M2。

【例2】 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B.p(O2)p(Ne)p(H2)C.p(H2)p(O2)p(Ne)D.p(H2)p(Ne)p(O2)

[解析] 解法一: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当气体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气体的压强和摩尔质量成反比,因摩尔质量M(H2)M(Ne)M(O2),故有p(H2)p(Ne)p(O2)。

解法二:根据气体定律pV=nRT=mRT/M,变形为pM=ρRT。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压强(p)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已知Ne、H2、O2的摩尔质量依次是20g/mol、2g/mol、32g/mol,故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p(H2)p(Ne)p(O2)。

[答案] D

[点评]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由气体状态方程和相关概念推导,不必死记。

变式2 (2010江苏口岸中学月考)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B.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C.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少D.甲中所含的原子数比乙中所含的原子数少

答案:C

备选习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B.1mol水的质量是18gmol-1

C.氯化氢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D.22g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0.5mol

解析: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质量的单位是g,故选项A、B都是错误的;氯化氢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才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选项C也是错误的。

答案:D

2.(2010江西师大附中)如图所示,两个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各充入一定量NO和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使NO与O2充分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

A.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相同B.反应前后NO室压强相同

C.最终容器内密度与原来相同D.最终容器内无O2存在

解析:由左右两室体积相同,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可知,两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一定相等,而NO和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故其物质的量不相等,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不相同,故A错误。由于反应前后NO室的气体物质的量要减小,故压强要减小,B错误。由于NO与O2反应,O2过量,故最终容器内有O2存在,D错误。

答案:C

3.(2010长春市调研)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数目为NA

C.将0.1molFeCl3水解制成胶体,所得胶体粒子数为0.1NA

D.1L0.1molL-1乙酸中H+数为0.1NA

解析:1mol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A对;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22.4L水的物质的量不为1mol,B错;由0.1molFeCl3制得的胶体所含胶体粒子数小于0.1NA,C错;乙酸为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1L0.1mol/L乙酸中H+数小于0.1NA,D错。

答案:A

4.1gN2中含有x个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A.x/28mol-1 B.x/14mol-1C.14xmol-1D.28xmol-1

解析: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1gN2的物质的量为n(N2)=1g28g/mol=1/28mol,N的物质的量为:n(N)=2n(N2)=2×128mol=1/14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N(N)n(N)=x÷114mol=14xmol-1。

答案:C

5.只给出下列甲中和乙中对应的量,可以组成一个求物质的量的公式的是()

①②③④⑤

甲物质粒

子数标准状况下气

体摩尔体积固体

体积非标准状况下

物质的质量溶质质

量分数

乙阿伏加德

罗常数标准状况下

气体体积固体

密度物质的摩

尔质量溶液

体积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⑤

解析:①中n=NNA正确;②n=VVm也正确;③中由固体的ρ和V只能求得固体的质量;④中n=mM正确;⑤由w和V(aq)无法求n,因为n=cV(aq)。

答案:C

6.(1)0.3molNH3分子中所含氢原子数与________个H2O分子中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2)含0.4mol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2-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3)已知16gA和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molC和31.76g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4)2.3gNa中含________mole-,在跟足量水反应中失去________mole-。

(5)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________。

解析:(1)0.3molNH3含氢原子0.9mol,与0.45molH2O分子所含氢原子数相同,其个数为0.45×6.02×1023=2.709×1023。(2)含0.4molAl3+的Al2(SO4)3的物质的量为0.2mol,含SO2-40.6mol。(3)0.04molC的质量为16g+20g-31.76g=4.24g,故C的摩尔质量为4.24g0.04mol=106g/mol。(4)2.3gNa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1.1mole-,与足量水反应失去0.1mole-。

(5)ag气体所占的体积为bNA×22.4L,则cg该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bcaNAL。

答案:(1)2.709×1023 (2)0.6mol(3)106g/mol (4)1.1 0.1 (5)22.4bcaNAL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380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