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代谢(非选择题曲线类)名师讲义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代谢(非选择题曲线类)名师讲义”,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细胞的代谢---坐标曲线类
1.解读:此题型以坐标为载体,以曲线并配以一定的文字描述的形式呈现,通过曲线变化借助数学方法揭示生命活动规律。此题型情景新、重能力、区分度高,在高考中常见且形式多样。
2.特点:直观性、规律性。
3.考查能力:考查观察、分析、理解、信息转换能力。
4.类型:单曲线、双曲线、多曲线。
(2013北京高考)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d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
图1图2
(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______,在________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_______。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_______。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_______________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____________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
(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____________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上述推测。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根据图1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速率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图1中的去除棉铃的百分率为“0”时是空白对照,植株的CO2固定速率的相对值是28。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的有机物蔗糖和淀粉的含量增加,原因是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输出量降低。
(4)根据图1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速率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图2则说明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增加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叶片中积累,所以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
(5)题中棉花去除棉铃后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此为实验组,只去除棉铃的植株为对照组,两组的区别为有无遮光叶片,因遮光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需要物质输入。光照一段时间后,检测非遮光叶片物质含量和光合速率,如果实验组相对对照组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则说明此现象是由遮光叶片物质输入导致的,从而支持了(4)推测。
 (1)[H] 叶绿体基质
(2)下降 28
(3)淀粉和蔗糖的含量 输出量
(4)抑制
(5)非遮光 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
审题 四步法
一、识标
1.解读:“识标明变量”。明确图中横坐标(自变量)和纵坐标(因变量)含义。
2.应用:
(1)图1中:
横坐标(自变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
纵坐标(因变量):CO2固定速率相对值。
(2)图2中:
横坐标:去除棉铃的百分率;
纵坐标:蔗糖和淀粉的含量(占叶片干重百分率)。
二、析线
1.解读:“析线理关系”。分析曲线走势,明确因变量怎样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上升”“下降”“先升后降”“先升后稳”“先降后升”“水平”“波动”等。
2.应用:
(1)图1中:曲线呈下降趋势,说明CO2固定速率相对值随着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提高而降低。
(2)图2中:每条曲线都上升,说明蔗糖和淀粉的含量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提高而升高。
三、明点(特殊点)
1.解读:“抓点求突破”。明确曲线中起点、终点、顶点、拐点、交叉点、特殊条件下的交点等表示的生物学含义。
2.应用:
(1)图1中:曲线起点为去除棉铃的百分率为0时的CO2固定速率相对值(即空白对照)。
(2)图2中:曲线起点为去除棉铃的百分率为0时蔗糖和淀粉含量占叶片干重百分率。
四、判断
1.解读:“先分后合巧辨析”。对多条曲线图,根据曲线上不同标示物识别曲线所代表的意义(有的曲线直接标出),首先对每一条曲线单独分析,进行比较,判断曲线间有无联系或找出相互关系,然后综合分析。
2.应用:
(1)图1中:CO2固定速率的相对值随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而降低,由此可推理去除棉铃会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2)联系图2曲线变化:可以推测是由于光合产物的积累而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答题 避免答非所问
一、解读
高考题设问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应明确出题者的设问意图和问题指向,选定答案的关键词,组织简洁、严谨、正确的答案。
二、应用
1.第(3)小题中“进而在叶片中积累”是问题的指向性语句,蔗糖和淀粉在叶片中含量升高的直接原因就是“输出量降低”。而不是根据“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推出“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光合作用强度降低不会导致淀粉和蔗糖在叶片中的积累。
2.第(5)小题中部分叶片被遮光,只能检测非遮光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中非遮光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减少、光合速率上升。

相关推荐

高考生物二轮细胞的代谢(非选择题实验信息分析类)名师讲义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细胞的代谢(非选择题实验信息分析类)

实验信息分析类

1.解读:此题型是高考中实验题的必考题型,应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考查实验目的或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相关变量、结果或结论等。常结合坐标图、表格或装置图进行考查,有时还要求绘制图或表。

2.特点:信息量大、区分度高。

3.考查能力:此题型考查处理信息、分析现象、完善实验和初步探究能力。

4.类型:结果给予类和探究结果类。

(2011江苏高考)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蛋白酶活性

(U/mg)脂肪酶活性

(U/mg)淀粉酶活性

(U/mg)

对照组1.090.080.12

实验组1.710.100.13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 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

(2)温度不能过高 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3)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

(4)添加植酸酶的饲料能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5)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

审题 四看法

一、看目的或原理——明确性

1.解读: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的具体内容,它是设计实验步骤、分析结果结论的基础。

2.应用:如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这为实验取材提供了依据,鱼苗生长快,实验效果明显。

二、看选材或器具——合理性、等量性

1.解读:无论实验前还是实验中,所选材料的数量、生活环境和生理状况等方面要尽量合理和相同。所用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处理方法要相同。

2.应用:

(1)步骤②中烘干饲料时温度太高会不合理,因为加酶饲料中含植酸酶,温度太高会使酶变性失活,失去作用。

(2)步骤③④中的“60尾/箱”“等量”“8周”“20尾”“平均”等体现取材的等量性和无关变量的一致性。

三、看操作或步骤——对照、变量——严密性

1.解读:操作或步骤中要设置对照。明确自变量、因变量和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2.应用:

(1)如步骤③中用不同饲料喂养鱼苗,设置了对照实验。

(2)步骤③中应控制好无关变量:水温、盐度、溶解氧等。

四、看结果或结论——科学性

1.解读:分析状态、现象、数据、数量、颜色等,得出结果,利用生物学原理,推导出科学性结论。

2.应用:如分析步骤④中数据大小知: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大,说明添加植酸酶的饲料能促进鱼苗更快地生长。

答题 采准“得分点”

一、解读

高考非选择题中常有用较多文字组织答案的小题,分数在2分以上,高考阅卷时一般会划分“得分点”,根据所填写答案中“得分点”的情况打分,因此答题时不仅要规范组织语言,还要采准“得分点”,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得分点”取得的基础:准确把握题中信息和问题角度。

二、应用如(5)问题角度两个:“食性”和“理由”,2分。正确答案为“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两个得分点:“肉食性”(类似语言也得1分),“XXX高于XXX”或“XXX大于XXX”等类似语言得1分。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结果预测类名师讲义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实验结果预测类
实验结果预测类
1.解读:该类题目实际上是遗传学实验的完善。在新背景材料下,要求对未知个体的遗传物质组成进行探究。
(1)思路方法:通过杂交、自交或测交等方法进行研究。其中测交是最为常用的遗传学方法。
(2)解题技巧:根据可能的结论逆推可能的实验结果。
2.特点:材料新颖、思考容量大、区分度高。
3.考查能力:遗传实验设计能力、实验结果预测能力、推理能力、文字表述能力。
(2011山东高考节选)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P 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

F1三角形果实
 ↓
F2 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
 (301株) (20株)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莱中的比例为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Ⅰ.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Ⅱ.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Ⅲ.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1)AABB、aabb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三角形∶卵圆形=3∶1 AAbb、aaBB
(2)7/15 AaBb、Aabb、aaBb
(3)实验步骤:①分别将3包荠菜种子和卵圆形果实种子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将待测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和卵圆形果实种子发育成的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②将得到的F1种子分别种下,植株成熟后进行自交,得到F2种子
③将F2种子种下,植株成熟后分别观察统计F2所有果实性状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15∶1
Ⅱ.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27∶5
Ⅲ.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3∶1
审题 新信息的迁移
一、新信息与遗传学基础知识的联系
1.解读:
题目的新信息是在遗传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变化衍生而来。应把新信息与相关知识联系起来。
2.应用:
根据图中F2比例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规律。在性状表现上,只要具有一个显性基因即表现为三角形果实,双隐性纯合子表现为卵圆形果实。
二、应用遗传学基本方法分析新问题
1.解读:
应熟练掌握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和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各种结果,并能对各种遗传结果的亲子代基因型进行相互推导。在此基础上,对各种遗传结果的变形进行分析。
2.应用:
(1)第(1)小题中F1测交后代应有四种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比例为1∶1∶1∶1。根据新信息,只要具有一个显性基因即表现为三角形果实,双隐性纯合子表现为卵圆形果实,则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三角形∶卵圆形=3∶1。
(2)第(3)小题中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首先考虑测交方法。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和aabb的种子进行测交,后代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aaBb,均表现为三角形,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再分别进行自交,后代会表现不同类型,从而区分3包种子。
答题 逆推法
一、解读
此类题目多为探究性实验,实验结果可能有多种。实验结论比较容易写出,但一般很难直接写出实验结果。若实验结论已给出,可以从所给实验结论入手,逆推可能的实验结果。在没有给出实验结论时,应注意思路上是先设想可能的结论,然后逆推实验结果,但在书写答案时仍应把结果写在前,结论写在后,不能把结论写在前,结果写在后。
二、应用
第(3)小题中结果预测已给出了结论,可以根据结论逆推实验结果。若实验结论没有给出,不能表述为“若包内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则……”。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与变异-遗传图解类名师讲义


遗传与变异--遗传图解类
1.解读:
(1)考查载体:遗传图解或遗传系谱。在高考中遗传系谱的考查形式较为常见。
(2)考查要点:考查显隐性状的判断、基因型的推断、概率分析等常规遗传学问题。
(3)基本思路:在掌握基本遗传规律的基础上依据亲子代的表现型进行推理、计算。
2.特点:信息简洁,考查内容逻辑性强,思考量大,区分度高。
3.考查能力:观察、分析、推理、计算能力。
(2012江苏高考)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①HhXTXt HHXTY或HhXTY
②1/36 ③1/60000 ④3/5
审题 三明
一、明确基因符号
1.解读:
题目一般给出代表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的字母,应区分代表不同性状的字母,不能混用或另用其他字母。
2.应用:
题干文字叙述部分给出了控制正常与甲遗传病的基因为H、h,控制正常与乙遗传病的基因为T、t。注意该信息不能说明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相对性状的显隐性需要在遗传系谱中进行判断。
二、明确图例
1.解读:
在遗传系谱右侧,有用文字说明的正常男女和患病男女的图例。在涉及两种遗传病的系谱中,应分清患甲病、患乙病和两病兼患的图例。
2.应用:
根据系谱右侧的图例可知:横阴影代表甲病患者,竖阴影代表乙病患者,方格代表两病兼患者。
三、明确系谱中特殊个体的文字信息
1.解读:
遗传系谱中的特殊个体信息往往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这些信息对于遗传方式的确定、基因型的推断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遗传系谱时,应结合这些文字信息综合考虑。
2.应用:
根据系谱分析只能推测乙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题(2)中“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是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关键。题中“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说明在正常人群中h基因携带者的比例为10-4,该信息是对Ⅱ-8信息的重要补充。
答题 先分后合
一、解读
遗传系谱题经常涉及两种遗传病,此时应看清每一问涉及一种遗传病还是两种遗传病。在同时考虑两种遗传病的问题中,也应分别对两种遗传病单独分析,然后用乘法原理或加法原理进行综合。
二、应用
1.典例中第(1)小题可分别单独对系谱中甲、乙遗传病的特征进行分析。
2.典例中第(2)小题中①②需要同时考虑甲、乙两种遗传病,但在解题时应对两种遗传病分别进行分析,然后用乘法原理综合。Ⅱ-5的基因型有2种可能,Ⅱ-6的基因型有4种可能,如果不对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分析,Ⅱ-5与Ⅱ-6婚配,可能的基因型组合有8种,思维过程比较复杂,且容易出错。
3.典例中第(2)小题中③④只考虑甲病即可。此时如果同时考虑两种遗传病,会增加问题的复杂程度,浪费宝贵的解题时间。
s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种群增长模型类名师讲义


生物与环境---种群增长模型类
1.解读:
(1)呈现形式:主要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S”型和“J”型)或变形呈现,形象直观。
(2)考查要点:往往以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为切入点,联系种群的基本特征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联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等基本内容,联系人口数量变化等热点问题,进行综合考查。
2.特点:直观性、综合性、新颖性。
3.考查能力:识图、迁移、分析、判断、综合能力。
(2012山东高考)下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中曲线________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Ⅲ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________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______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
(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______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________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
 (1)Ⅰ 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基因频率
(2)增加 (种间)竞争
(3)信息传递 (4)λ
审题 明确模型原理
一、明确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类型及其出现条件
1.解读:
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包括“J”型和“S”型两种类型,其中前者出现的条件是食物、空间均充足的理想条件,而后者是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出现的。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类型还包括种群数量在环境容纳量附近的波动和种群数量的下降。
2.应用:
坐标中已经标出“J”型曲线,不难看出其他曲线代表的类型:
Ⅰ曲线: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后期表现为种群数量在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
Ⅱ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在较低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
Ⅲ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直至灭绝。
二、知识点的联系
1.解读: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常联系的考查点:
(1)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增长时的出生率应大于死亡率,年龄组成上应属于增长型,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J”型种群增长曲线分析:计算种群达到一定数量时的繁殖代数,分析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变化。
(3)“S”型种群增长曲线分析:有害生物的控制,捕鱼时期与捕鱼量的确定,确定合理载牧量。
(4)进化理论:“S”型曲线代表的是实际存活的个体,“J”型和“S”型曲线之间的差值即为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
(5)生态系统的功能:由种群数量变化联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分析与之具有捕食或竞争关系的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
2.应用:
(1)第(1)小题中阴影部分为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联系进化理论,自然选择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从而使物种进化。
(2)第(2)小题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不变,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与之具有竞争关系,则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生物的能量会增加,数量也会增加。
答题 明确“J”型增长数学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
一、解读
“J”型增长数学模型为Nt=N0λt,其中N0为起始数量,t为时间,Nt为最终数量,λ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二、应用
分析“J”型增长数学模型不难发现,其中针对λ可以通过降低出生率直接进行控制。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340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