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3课)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3课)”,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诗文多指陈讽喻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他的诗在当时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亦能文,《阿房宫赋》颇有名,著有《樊川文集》。
黄叔灿《唐诗笺注》云:“‘霜叶红于二月花’真名句。”为什么呢?首先是这一诗句脱俗。在古诗中吟诵红叶的诗句并不少见,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等。惟有杜牧专赏枫叶颜色的鲜艳,说它胜于春花。当风劲霜严之际,除了枫叶独绚秋光,红黄绀紫,诸色咸备,笼山络野之外,春花无此大观的。所以,杜牧专赏枫叶颜色的诗句与情怀,道骨仙风,超凡脱俗;
其次是情景交融写法非同一般。笼山络野的枫林红叶的确是美艳绝伦,但它却常常被一般文人的“悲秋意识”笼罩。而诗人在这里却以一个大大的“爱”字领起,满心欢喜地去赞美枫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写,不仅写出了如画的秋景,更加突出了身世坎坷的杜牧那高朗、俊逸的气质与胸怀。再从写作的技巧来看,全诗四句,以第四句为重点,前三句都从不同角度为突出第四句起着唤起、烘托、铺垫的作用。第一句中的“寒”字是唤起第四句“霜叶”的铺垫;第二句的“白云”是从色彩对比的角度来反衬第四句的“霜叶”的红艳;更为有力的铺垫是第三句的“停车”和由此突显的“爱”字,及随后出现的“枫林晚”中的那个“晚”字。停车何故?是出于对“枫林晚”的“爱”;“枫林晚”何以这样可爱?是因为,在夕阳之中,满山遍野的枫林红叶红得快要燃烧起来了,这色彩的艳丽,这场面的壮观绝非春花能比。说到此处,全诗的重点句“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能千古传诵也就不奇怪了。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诗人。他敢于正视时代的苦难,关心人民生活。其诗多为登临纪行之作,风格清远,不事雕琢。有《张祠部诗集》。
《枫桥夜泊》题目值得用心琢磨。所谓题目,即是文章的额头,它通常富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所以,认真地推敲诗题常可收到明意旨的效果。从《枫桥夜泊》题目看,我们可推知:这诗所描绘的是枫桥的夜景。“泊”字我们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人们常说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有一定道理的。

小编推荐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4课)


金波:1935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冀县。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近四十年来,结集出版的有诗歌、童话、散文、幼儿文学、文学评论以及诗词歌曲集四十余种,选集有《金波儿童诗选》《金波儿童诗集》《金波童话》《金波儿歌》《金波作品精选》等。作品多次获奖。1992年被推荐为国际安徒生奖候选人。

树对人类的价值有多少?地球上没有树将会怎样?
一棵50年的树,以累计计算,产生的氧气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约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总计价值196000美元。
一棵树可以生产200公斤纸浆,。一年可以贮存一辆汽车行驶16公里排放的污染物。1公顷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当城市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时,大气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气湿度,一株成年树一天可蒸发400公斤水。城市林带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宽30米的林带可降低噪音6—8分贝。城市防护林具有减缓风速的作用,其有效范围在树高40倍以内。
1公顷林地与裸(luo)地,至少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一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蓄水量达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约有450万个生物物种将不复存在,陆地上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人类面临严重水荒。森林的丧失使许多地区风速增加60﹪——80﹪,因风灾而丧生的人就会有上亿……

美文赏析

《春天的绿叶》谭旭东
我喜欢春天每一片绿叶,
喜欢它就像喜欢一个孩子。
我喜欢春天每一片绿叶,
喜欢它就因为它像个孩子。
绿叶在春风里摇头晃脑,
绿叶在春风里快乐地拍着小手,
绿叶穿着绿绿的衣裳,
浑身晃动着生命的光芒,
我喜欢春天的每一片绿叶,
喜欢它就因为它蕴藏着太阳的热情。
它陪着花朵微笑,
它陪着蝴蝶舞蹈,
都报以默默的祝福。
我喜欢春天的每一片绿叶,
喜欢它就像喜欢一个真心的朋友。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2课)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2课)”,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大自然是一本书

大自然是一本书,大自然是一本书,大自然是一本书,

人生也是一本书。人生也是一本书。人生也是一本书。

有时候山青水秀,不问境遇如何,只要认真地读,

有时候雨暴风凄;道路如何,总是“开卷有益”。

有时候阳光明媚,前景如何,

有时候雾压云低;只要认真地读,

有时候明快欢乐,总是“开卷有益”。

有时候遍布荆棘;

有时候平野千里,大自然是一本书,

有时候寸步难移;人生也是一本书。

是学问,都是学问,一本伟大的书,

不论坎坷一世,一本深邃的书,

还是云山万里。一本读不完的书,

只要认真地读,

总是“开卷有益”。

弄懂字义,理解词义

学习语文,我最苦恼的是记不住词的含义。每当快要考试的时候,我整天背呀背呀,可是,一拿到试卷,又几乎忘光了。

一天,爸爸对我说:“学解词不能死记硬背,词是由字组成的,要弄懂每个字的字义,整个词义也就容易明白了。”爸爸举了例子问我:“‘致密’的‘致’是什么意思?‘密’是什么意思?”我回答说:“‘致’是细致的意思,‘密’是精密的意思。”爸爸点了点头,接着又问我:“那么‘致密’是什么意思呢?”我想了一下,回答说:“‘致密’是细致精密的意思。”爸爸高兴地说:“对啦!”

过后,我自己试着找来一个词——僵直。仔细一想:僵是僵硬,直是不弯曲,那么僵直就是僵硬得不能弯曲的意思。我翻开词典一看,哈,果然对啦!

我明白了:只有弄懂词里的每个字的含义,才能理解这个词的词义。当然也有例外,有些专用词和外来词,从字义上看不出来,我就查阅词典弄明白。

记词义,别死背

每年考试,都有“解释字词”的考题。为了考得好,我常常一个词一个词地背词义,背得头昏脑涨。

今年复习字词,我抛掉了这个笨方法,压力变轻了,效果也好啦!我的做法是:

一、找关键字。比如“情不自禁”这个词关键字是“禁”,知道“禁”是“抑制”的意思,这个词就会解释啦!

二、引申词义。像“张冠李戴”这样的成语,原指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但在课文中用它引申来比喻读书不认真。这样的成语不能按字面解释,必须知道它的引申义。

三、分辨词语。有些词看上去相似,实际上有差别。例如“简朴”和“俭朴”。前一个是简单朴素,后一个是节俭朴素。词义区别清了,解词也就不出错啦。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3教案


教学内容:习作3
教学目标:
⒈观察插图,按照一定顺序说说图上景物。
2、在图上添上几种动物,或者画,或者贴。
3、根据自己的经验上色。
⒉读懂例文,了解写一种动物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品位,明确写景物要有顺序,要抓住特点。
教学准备:课文教学演示文稿。学生的自画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例文,明确学习目标,完成自作初稿。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作画、说话和写作,高兴吗?
二、观察插图练说
1.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自由练说)
(1)指名说。(2)评议:我们可以按照从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顺序来说。
2.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
(1)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你把耳朵贴上去听一听,除了风吹树梢的沙沙声,小河里淙淙的流水声,再没有其他声音了,一切都是静谧的,安静得有点寂寞。小朋友,拿起我们的画笔,再画点什么呢?(小动物)
(2)学生自由作画。
(3)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
3.学习例文,学说话
(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
有位小朋友简单地写了天空、树林、小河等景物,然后写了他画在河里的小鱼。他是怎样写小鱼的,请小朋友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例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可爱,为什么。
①小组讨论。②指名大组交流。
(3)教师朗读三段写小动物的精彩片段。
模仿练说,要求学着例文,可以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把它们写得很生动、很有趣,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很美好,很有生气。
①说给同桌听。②指名说。
4.我的十分钟
给画面填色,练习说话。
(1)我们已经把把自己画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了,如果我们要把这幅图的景色写下来,是不是仅写一下小动物就够了呢?
我们还要把天上的云呀、地上的草呀、树呀、花儿呀简单地写一写。不过没有颜色,太单调了,我们来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学生自由填色。
(2)展出填好色的画。
(3)学生自由练说。
5.出示好词语花篮,好句子筐。
★天高云淡白云悠悠五彩缤纷点缀
★生机勃勃一碧如洗生机盎然涟漪
★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地低语,像是大树妈妈给小鸟唱的摇篮曲。
★白云悠悠,不时地和小鸟说着甜蜜的话儿,多美呀!
★路边的小花涨红着脸,害羞地躲在叶子中间,绿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着摇摆舞,
有趣极了!
6.学生有选择地引用上面的词语和句子,或者模仿,再进行说话练习。
三、练习写作。
1.讨论讨论怎样写。(从顺序、主次、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2.学生写草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继续习作;2、作后指导评改;3、工整誊抄。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习作,教师巡视。
(发现共性问题,发现优秀习作,解疑释惑。无特殊情况,尽量不打断习作思路,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一气呵成地真实表达)。
二、作后评议,完善提高
1、大声朗读,昌其气,明不足,自主修改。
(投影)修改什么……
△有无错别字?△景物描写的顺序是否恰当?
△景物有没有色彩、声音?△小动物们在快乐地活动吗?
我的十分钟
2、同桌互读、互改,推荐佳作。
3、“小荷尖尖”——佳作欣赏,评议。
4、“现场直播”——选择一两篇中等习作,生读师训,师生现场共改。
5、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为自己的习作起个名字,汇报、评议。
(投影)“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代作家赵树理。
三、工整誊抄,及时鼓励。
板书设计:发现
1、发现了什么?
2、是什么样子的?
3、想到了什么?
智慧瞬间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3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3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练习3

教学目标:

1.学用字词句,能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2.写好钢笔字,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3.读读背背,积累带有动物的成语,并学习一篇美丽的诗歌。

4.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学会正确的求救方式。

思维发展目标: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区分“漂流”和“漂浮”

2、说和写植物种子的传播。

3、读、背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和小诗《晨牧》。

4、口语交际:遇到意外情况如何自救和求救。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积累运用。2、练习写好钢笔字。

一、学用字词句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1。

(1)学生自由读读这些词。

(2)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漂流”“漂浮”。

(3)指名读读这些词语,齐读。

(4)讨论讨论,并互相说说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5)指名说说自己熟悉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3、练习连一连。

4、反馈。

5、指导2

(1)选择一种植物,读一读,想一想,并和同桌说一说。

(1)指名说一说,有不完整的地方师生共同补充。

(2)自己练习填一填。

6、我的十分钟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谈一谈。把你熟悉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写下来。

7、指名读一读。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

(1)出示:“素、晃、荒”。读一读

(2)注意观察: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3)集体交流,总结:写这一类型的字注意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4)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6)反馈、点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够背诵“读读背背“中的8个成语和诗歌,结合插图形象理解。学写毛笔字。

一、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

2、我的十分钟: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的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要熟读这些成语。

(2)指名读成语。

(3)边读成语,边看图,要求能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读,练背。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动物的词语?说一说。齐读这些词语。

3、指导第二部分

自由读读这首诗歌。

指名读读。

讨论这首诗歌的大概意思:早晨的时候,晨雾浓密,一个孩子干这鸭子往河沿里走,他吹着牧歌,鸭子刮刮的叫,构成了一幅非常优美动人的乡村图景。

同桌练习熟读并背诵。

指名背诵、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师:板书“点”,它是汉字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可别小看它哟,它是非常重要而且变化最多的一个笔画,传说东晋王献之小时侯练书法很勤奋,练完了三缸水。有一次,他写一个字忘记写点了,父亲王羲之见了就顺手在上面补了一个点。后来王献之的母亲见了这个字后说:“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

2、指导学生观察“方”字中的点——露锋点

(1)向右下直下起笔;(2)逐渐按笔;(3)提笔,笔锋至中心处;(4)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3、教师执毛笔范写点(这叫露锋点)

4、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5、指导观察“小”中的第一点——藏锋点:将点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它步骤与露锋点相同。

6、学生临贴描红。

7、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点,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程度高的学生还可以练习写含有点画的字。)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变的能力,规范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2、习得一种在“危难之中”能够成功地自救或求救的本领。

一、口语交际学会求救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练习。

(1)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录像。

(2)教师讲述注意点:当发生失火、落水、中毒等意外事件时,我们应该学会求救,生活中会有哪些意外呢?如果遇到了,应该怎样自救或者求救。

(3)教师示范火警求救。

(4)学生说火警求救。

3、我的十分钟

(1)同学间自由交流不同的求救语言和发生不同意外时怎样自救。

(2)以小组为单位,各选出一名选手参加大赛。

(3)请一同学当主持人,开始比赛。

(4)评选最佳救助天使。

教师小结本次比赛并给予热情的鼓励。

智慧瞬间

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复习课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复习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1、掌握阅读短文中体现的知识点,并能按题目要求正确答题。
2、能掌握读懂句子的基本方法,利用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以及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3、通过学生自主复习,归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积累阅读方法。

复习重点:
利用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以及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复习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
复习准备
课件

复习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复习引入: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想必大家掌握了不少阅读文章的好方法,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读懂一篇文章要具备哪些要素呢?(出示:掌握词句意思、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情感、把握文章结构。)
这几部分都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突破其中的一项——句子的理解。(出示题目)
2、创设情境: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封来自森林的求救信,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出示课件:创设闯关救小老虎的情境。)大家愿意帮帮虎妈妈吗?

二、第一关:温故知新说方法(10分)
1.现在就来秀一秀我们的本领吧。请说说自己掌握了哪些理解句子的方法。
2.小组讨论,汇报(师相机出示方法)
3.小结。
三、第二关:精彩句子大回放(20分)
1、出示课文句子,请分小组读。
2、请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和理解的方法。
3、同位互说,选题抢答,其他补充。
4、小结

四、第三关:实战训练大比拼(20、30、50)
1.出示阅读短文,让学生练习,小组讨论
2.选题回答,请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
3、过渡:看来,前面几关都难不到同学们,现在要提高难度,有信心吗?4、请大家从短文里找出一句你认为是最重要或最难懂的话并说出选句的理由?
4、讨论: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五、第五关:七嘴八舌谈收获
这场比赛真是既紧张,又激烈,不知不觉就要接近尾声了。大家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呢?

六、宣布结果、总结
同学们这次表现都很棒,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孔子说得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希望我们日后能把学到的阅读方法多加以练习,达到灵活运用,这样,我们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得更快,在下次的挑战中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板书:
抓关键词
读懂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实际
发挥想象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复习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复习”,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执教者设计者
学习内容课内阅读3课时
学习目标知识性1.熟读24篇课文,并按要求朗读或背诵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的大意。
能力性1.结合课文,掌握读懂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方法。
2.能按要求复述课文和故事,学会默读,能按要求边思考,读懂内容,完成习题。
情感性引导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培养学生自己复习的能力和主动复习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重点: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难点:通过复习对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辅助资料课内阅读相关习题
学习内容教学程序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一、谈话导入

第一课时
1.在将近一个学期语文学习中,随着大量的课内外阅读,你认为你在阅读能力方面有哪些收获吗?

2.在预习新课文时,你是怎么阅读文章的呢?在复习学过的内容时,你的阅读方法和预习时又有什么不同呢?

3.阅读时,讲究方法才会读有所获,在复习中我们要将平时掌握的读书方法应用起来,下面就让我们整装待发,一起走进“阅读训练营”。有信心吗?
生自由谈,如概括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感情,了解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材料等。

生自由谈自己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二、熟悉课文内容

三、文章结构层次

四、概括层次内容

一、复习导入
二、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含义
一、导入
二、过渡句

三、写作方法

四、积累1.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四首古诗,以及语文园地中出现的古诗名句,这些都是要求大家识记积累的,别忘了诗人和他们所处的朝代。比一比,看谁回忆得多。
小练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中的“异客”的名字叫(),“佳节”是指每年农历()月()日的()节。

2.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了解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小练习:
《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歌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思念()的思想感情。前者是()代诗人()所作。后者是一首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代著名诗人(),诗中写了诗人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佳节,诗人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诗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书本还告诉我们许多大自然的奥秘,如《花钟》
小练习:
我发现早上草地是()色的,中午是()色的,到了傍晚,又变成()色了。
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和蒲公英有关。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当()草地();当(),草地()。

一篇文章大多数都是若干段落组成的。每一段落都是围绕全文的中心思想,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读懂文章的时候。每读完一段,就了解了一层意思。一段一段地读完全篇,领会了每一段的意思,再把每一段的意思综合起来,就领会了全文的意思。因此,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必须读懂每一段,并理解它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会给文章分段,掌握提炼段落大意的方法与技巧。
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
1.总分如我们这学期学过的《秋天的雨》和《富饶的西沙群岛》就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时间顺序思考《美丽的小兴安岭》2——5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作的。(从春到冬的时间推移的顺序)
3.事情发展顺序能从学过的课文中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总结:《风筝》: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科里亚的木匣》:埋木匣——挖木匣。

1.概括段意的步骤:
⑴初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⑵细读各段,对自然段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与中心有关的内容,运用归纳段意的方法归纳段意。
⑶再读全文,整体思考,进行修改使之准确、通顺
2.概括段意的注意点:
⑴要从内容角度概括,而不要从思想角度概括。即不能写成这一段说明了什么。
⑵不要写成提纲式。如“原因、经过、结果”。
⑶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不能是词组或疑问句。

试概括《香港,璀璨的明珠》2至5段的内容,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概括?
师总结:找中心句。

课后思考:怎样才能准确地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第二课时

1.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概括文段主要内容的方法,其中一个方法是直接从这段中找出一个句子作为段意,这个句子是中心句,那么怎样准确地找出文章中的中心句呢?

师总结:中心句往往是总起句、关键句、警句、结束句等,一般说,从段首摘总起句,从段中摘关键句、警句,从段末摘结束句。

2.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对层次主要内容的概括,这节课我们要过渡到对整篇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

1.复习提示: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具体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等。如果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

2.文章的思想感情与文章体裁、类别、表现形态的联系:
思考《爬天都峰》给你什么启示?《奇怪的大石头》里的李四光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师小结:写人或记事的文章一般都是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或事的情理;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都是表达一种喜爱或热爱的情感;寓言、童话一般都是说明一个道理等等。

小练习:
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互相道谢,是因为我们互相(),都从对方身上()。

3.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⑴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通过《赵州桥》的三个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⑵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如《秋天的雨》,从丰收的歌,欢乐的歌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⑶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如《玩出了名堂》,思考:作者告诉我们怎样才能玩出名堂呢?(玩耍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思考:
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不同,要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可以运用什么办法呢?
对了,借助工具书体会词语的不同含义。
假如在不允许使用工具书的情况下,还可以运用什么方法呢?
对了,不管是词还是句,在一篇文章中并不是孤立的,总是与前后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假如把它们独立出来,表达的意思就不同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小练习:
请说出“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可以有几种理解?

假如我们把这句话放到一个语言环境中,再看看它所表达的意思: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我爬得上去吗?”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请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1)我能爬上去。(2)我不能爬上去。
(3)我不一定爬得上去。说明自己没有信心。
第三课时

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写作特点,阅读一篇文章,除理解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外,还要领悟是怎样表达的,这样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复习提示过渡是文章的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表示连接的方式。文章常用过渡句式过渡段来过渡。过渡好,文章各层次之间就衔接自然而紧密。
如课文《赵州桥》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思考这句话的作用
1.比喻
理解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小练习: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笼,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1.用~~~~~划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这个比喻句是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拟人
小练习: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他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
1.我发现文章用()方法写小鹿的。
2.我也学着写一写,写出金鱼的可爱。
鱼缸里的三尾金鱼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在语文园地和课后选做题中也学到了许多谚语、诗歌、名人名言、字谜等等,现在来考考你们

名人名言:
1.()在于学习,天才在于()。
2.世上(),只要()。
3.为()之崛起而()。
4.任何成就都是()的结果。
5.书籍是()进步的().
我还积累了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子
()对地,
()对风,
大陆对().
山花对(),
()对苍穹。

谚语
上有天堂,______________
峨眉天下秀,______________
正月()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五月()大街卖,六月葫芦();七月()头朝下,八月辣椒();九月(),十月()上秤称;(),腊月蒜苗正泛青。

八字成语

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金无足赤
生回忆所学诗句以及文学常识

生复习相关课文的层次结构

生思考,回忆,如《风筝》《科里亚的木匣》

生概括段意,讨论归纳办法。

生讨论:如中心句常常是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生思考发言:

借助字典

联系上下文

生思考:
1.反问句,我爬不上去
2.疑问句,对我爬得上去爬不上去不肯定。
生发言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我这时是在山脚下犹豫,对自己究竟爬得上去还是爬不上去没有信心。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复习


学习内容阅读(课外)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性
学生能够了解段与段之间,段与篇章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根据段落与中心或者一段话的内容,把顺序混乱的句子理成通顺的一段话。
能力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阅读程度适中的课外短文,理解文章中的含义深刻的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句。
情感性
对于一些富于感情色彩的文章,学生通过认真阅读,仔细体会,能够寓情于文,品味出感情。

学习重、难点
理解文章中的含义深刻的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学具
课外阅读资料。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修改、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一、谈话导入。一、了解本学期的阅读要求。
1、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
2、学会正确用词。
3、明确段落中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有中心句的能正确找出)
4、本段围绕哪句话写的。

学生回忆本学期的阅读要求,并进行表述。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修改、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二、出示乱句重组。6、能够根据文章后面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回答。

()我的好朋友小静排在买鱼队伍的最前面。
()她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
()有一天,我去买鱼,买鱼的人很多,排成长队。
()我非常生气,还是好朋友呢?()我走到她跟前,悄悄地说:“让我排在你前面吗?

()不几天,水仙头中抽出一片嫩绿的扁扁的小叶子。
()爸爸买回一颗水仙。
()接着又抽出了两片三片……它茁壮成长起来,生机勃勃,绿得可爱。
()我喜爱水仙,天天给它换水。
()我别提多高兴了,心里说:“小水仙呀,快快长出花骨朵吧!”.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乱句重组的练习。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修改、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三、教师总结。

四、片段练习。三
()可是,苍蝇却嗡嗡地飞走了。
()忽然从外面飞来一只苍蝇,把小卫叮得烦死了。()一天,小卫在窗前看一本有趣的书。
()小卫对着一堆玻璃,呆住了
()小卫想了想,抡起拳头,朝苍蝇砸去,玻璃碎了。
()苍蝇飞累了,停在玻璃窗上。

总结:在乱句重组的练习中,我们应该注意找到短文中的写作顺序,联句成篇。
1、时间顺序
2、方位顺序
3、事情的发展顺序
4、其它:
文章的叙述方法:总、分、总;总、分;分、总;
先因后果;先果后因;

(一)
此时,红霞满天,菜园里铺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绿的韭菜,墨绿的青葱……绿色是菜园的主宰。留种的老韭菜,顶端开着一朵朵小小的白花。淡红的是蕃茄,一只只挂在人字棚上,像一盏盏彩灯。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

1、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短文的大意。
2、寻找短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修改、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你看它一眼,牙齿都是酸溜溜的。大红的是辣椒,小小的,弯弯的,好像羊角。紫茄子,一条条,亮闪闪的,真诱人!

1.这篇短文共有()句话。
2.短文写了菜园中几种蔬菜?
3.写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4.用“”划出课文中的比喻句。

(二)
紫竹是竹类的一种。它的叶子又宽又长,中间深深地凹下去,像一叶即将出发的小舟。它的茎一节一节的,花就长在茎的顶端节上。每朵花有3个花瓣,是淡红色的,中间有6棵黄色的花蕊(ruǐ)儿。一朵朵小花散发着阵阵幽香。
1、这段话是按照、、的顺序介绍紫竹的。
2、这段话介绍了。
3、找出这段话中打比方的句子,用“”画出来。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并注意让学生尽量能够独立完成。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修改、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五、补充练习。

六、课后作业。
结合《每课一练》进行练习,评讲。

完成提纲练习。

附:课外阅读练习
短文一:

大自然是一个五彩缤(bin)纷的世界。生活在大自然里的动物,看到的这个大千世界的色彩是不是和人类一样呢?

正常人的眼睛,能看到红、橙、黄、绿、青、蓝、紫色,还能看到它们之间各种过渡的颜色,共约有60多种。动物虽然也生活在多彩的世界里,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却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这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

1.正常人能看到哪些种颜色?在短文中画出来。

2.动物的眼睛里有哪几种颜色?请你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二:

会变色的花很多。例(li)如,喇叭花初开的时候是红色,开败的时候就变成紫色了。杏花含苞(bao)的时候是红色,开放以后逐渐变淡,最后几乎变成白色了。最有趣的要数木芙(fu)蓉(rong)。它的花初开是白色,第二天变成浅红色,后来变成深红色,到花落的时候又变成紫色了。

1.用画出能概括这段话意思的一个句子。

2.为了说明画线的那个句子,这段话举了、和三种花做例子。

短文三:

在南美洲(zhou),长着一种很大很粗的树。树干要十几个人手拉手才能围起来,茂密的枝叶就像一顶大伞。奇怪的是,风吹动枝叶时,它能像笛子一样吹奏出不同的乐曲。微风时,乐曲低沉;狂(kuang)风时,乐曲高昂;大风大雨时,在热烈的乐曲声中还加上有力的鼓点。夏天的傍晚,人们喜欢带着食品,到树林里,坐在树底下,欣赏那美妙的音乐。

1.如果要给这种树起个名字,你会叫它。

2.这种树能吹奏出不同的乐曲。微风时,;狂风时,;大风大雨时,。

短文四:

维吾尔族是一个十分热情好客的民族,每当客人来家里做客时,主人都会热情招待。

客人来到后,主人在门口热情迎接并互相问候。待客的第一个程序(xu)是请客人喝茶。在喝茶时,要送上馕(náng)、方糖、葡萄干、杏干、瓜果以及各种点心。
喝过茶后,就该吃饭了。用什么样的饭菜招待客人,根据不同的客人而定。如果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常做“玉古勒(le)”来招待,饭里有面有汤,吃了好解除疲劳;如果是要好的朋友来做客,常做的有包子抓饭、油炸包子、拉条子和各种炒菜。

吃过饭后,最后一道程序是喝茶或用水果。维吾尔族人民待客真是又热情又周到。

1.维吾尔族招待客人,第一个程序是_______________,喝过茶后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个程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两句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五:

为了使少年儿童从小接触一些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从浩(hao)瀚(han)的诗歌海洋中,选取了内容健康、艺术性强、通俗(su)易懂的绝句118首,编就《儿童学诗》,供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自读。

本书为了便于阅读,编有“读一读,想一想”,供(gong)儿童自学时思考;为了帮助阅读,做到一首诗配(pei)一幅画,以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和欣赏力。

1.上面这段文字是介绍一本书的,这本书的名字叫。

2.这本书有以下两个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花
我们校园里有一座花坛。花坛里种了十几种花,虽说不上百花争艳,也可算上五彩缤纷了。
每到秋天,各种各样的菊花,有黄的,白的,还有红的,朵朵盛开,真叫人喜爱。在这许多菊花中,我最喜欢一种红菊花。它的茎是墨绿的,挺得笔直,看上去很神气。叶子也是墨绿的,像张开的手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朵朵红花,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弯弯曲曲,像是蛟龙的爪子。整个花朵像个火红绒球。从远处看,花盘微微低垂着,又像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低头不语,美丽的红菊花,你多么惹人喜爱呀!
望着这千姿百态的花朵,我想:“要是没有园丁叔叔的辛勤劳动,哪有这美丽的花朵啊!
1、把词语补充完整:百花()()
五彩()()千()百()低头()()
2、第二自然段有句话,这个自然段主要写

3、第二自然段中划横线部分,作者是抓住红菊花的、
、三部分来具体描写的,每个部分先写
,再写。

春天的郊外
一个星期天,李四光爷爷带着女儿玲玲,来到郊外游玩。春天的郊外美极了,柳条在微风中飘舞,麦苗在阳光下微笑,小鸟在叽叽喳喳唱歌,还有那满山坡的鲜花,像给山冈铺上了一床彩色的绒毯。他们采了一会儿花,就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来。他们一个藏,一个找,玩得真高兴。又轮到玲玲藏了。她不见爸爸来找,只好从大石头后面出来找爸爸。
1文中从哪些方面写出春天的郊外很美的?

2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3用横线划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


练习2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领悟这些词语的作用。

2、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清明》。

3、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4、练习钢笔字

教学内容

分析

这课的学习重点、难点是帮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领悟这些词语的作用,积累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成语和古诗都很适合学生熟读成诵。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教学第一题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关于春游的建议)

1、审题
(1)学生各自尝试读懂题目要求。
(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3)教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1)在学生明白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各自认真地读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想这两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并找出文中表示色彩的词,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指点、评议。
(3)读一读这些表示色彩的词,试着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教师进行指点。
3、练习
(1)同桌相互讨论,试着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读第二篇短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一段话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在印象中这个季节有什么特点?
②这一段话写了哪些景物?在这个季节里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呢?
③在括号里填上表示色彩的词,并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
4、反馈
(1)教师巡视学生,对个别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
(2)发现好的练习,放在屏幕上让大家观摩学习。
(3)请同学完整地读一读短文,体会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给文章带来的美。

1、熟记成语
(1)审题
①指名读题。
②讨论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
②老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大体上能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①集体背诵。
②指名背诵。
2、背诵古诗《清明》
(1)审题。
①指名读题目要求。
②师生谈话: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在清明时节人们一般会做什么呢?
(2)指导。
①学生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或问问同学。
②读诗的前两句,讨论:在清明节人们都要凭吊死去的亲友。诗人此时走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诗人哀伤苦闷的心情。
④于是诗人想到用酒来排解此时的忧愁,可是,找了半天没找到。恰巧遇到一位放牛归来的小牧童。诗人会问他什么,他又会怎么回答呢?读诗的后两句,结合插图说一说。
⑤看到远处飘扬的杏花村酒家的招牌,诗人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你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3)练习
①学生自读、自背。
②指名背诵。

1、审题
(1)指名读读题目要求。
(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3)师生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分组讨论题目中的三个问题:这次春游去哪里?可以安排哪些活动?春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每人在小组里要谈自己的建议。
(3)小组里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3、练习
①小组里选出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②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对说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说得有问题的同学给予纠正与指导。

7、菩萨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9/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内容

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受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一样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重点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问题导入,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交流中初步了解菩萨。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你们想了解这个故事吗?请大家先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中的生字不多,你掌握了吗?有没有不理解的?

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菩萨糟蹋藏族一段同胞反动朱德翻译糊涂

不饶人哪怨不得春耕挨饿播种干干净净

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了解故事,生字词的教学也要扎实有效。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学习第一自然段,为学习下文铺垫。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我们知道,菩萨是传说中善良、慈悲、救苦救难而又无所不能的神。那么,请同学们猜猜看,“菩萨兵”是什么意思?

2.“菩萨兵”是一个了不起的美称。让我们带着称赞、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课题。

3.那么,什么样的兵能称之为“菩萨兵”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志是能否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一环节就是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猜测和满含感情地读课题,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

二、复习

1.检查字词读音。

出示:藏民春耕糊涂怨不得糟蹋挨饿露面不饶人

热火朝天尽心尽力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2.指导写“藏”。

3.检查长句子朗读。

出示:

(1)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2)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4.两句话都是讲谁的?是啊,都是讲藏胞的,但一句是说他们“躲进”深山,一句是说他们“返回”家园。(点击鼠标,“躲进”、“返回”两个词红色显示)同学们,看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5.根据预设,将学生的提问提炼为以下两个:

(1)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此环节一方面是复习词、句的朗读情况,一方面也为引出下面的教学而服务。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学文感悟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跟老师先来研究一下第一个问题呢?

(一)探讨: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相机出示:

(1)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①“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换个说法怎么说?

②藏胞在山里为什么会受不了?

③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感情,你能试着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吗?

(2)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①了解“节气”。

②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课文的2到5自然段,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在写,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二)探讨: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1.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

①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②想象说话: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一下,从你看过的电视电影作品中,想想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哪些苦头?

2.后来为什么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①引出: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②在这么多耕种者中,你仿佛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红军战士,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③学生想象说话。引出“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⑤同学们,这不仅是红军战士的心声,同时也是朱总司令的真情号召呀,听!(课件播放“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朗读。)

⑦引导学生理解浅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⑧想象说话: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怎么做呢?

⑨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还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激朱德和红军战士呢?

⑩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引导学生读好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三)探讨:为什么称朱德和红军为“菩萨兵”?

引导学生分两层体会:

1.从朱德和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及打扫院子、整治土地体会。

2.出示“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通过此句体会。

①抓住“休整”一词,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朱德和红军战士本该做些什么?现在却在做些什么?

②朱德和他带领的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做到这一切呢?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歌,课件播放,歌词如下: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人民好比土地。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

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人民好比土地。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

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③歌词中,把共产党人比作什么?把人民比作什么?由此理解深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④师总结:这“种子”,指红军的形象、红军的精神。那么,红军的形象和精神到底有没有在藏民心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呢?

⑤出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师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故事中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

⑥藏民们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的,这是他们的由衷之言,让我们好好地再读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阅读要学生如同亲临其境,就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激活相似见闻,展开类比联想。因此,我在此处的教学中,让学生回忆看过的电视电影作品,说说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苦头。相信在他们已有知识的引导下,能真切感受到反动军队的可怕,由此能把藏胞的害怕也体会的很到位。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表演,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的资源。维果茨基说过“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意识。”在此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藏胞激动的心情。

目的是由“长征”这一背景和朱德、红军战士本该休整一段时间这一特定的时间,让学生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菩萨似的心肠。

电教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得当,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情感与情景相伴,触景自然生情。在画面、声音的渲染下,读好课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对藏族人民的习俗,学生基本没有了解,因此,通过展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进一步感受藏民对朱德、对红军战士的崇敬只情。

四、拓展写话

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请你们代藏胞们给朱德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

这一环节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用写信的形式体会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军民鱼水之情。

板书设计

7、菩萨兵

藏民吃尽苦,见兵面不露。藏胞见真心,都夸菩萨兵。

反思重建

8、李广射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9/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知道《塞下曲》是赞美西汉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教学内容

分析

课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重点难点

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板书课题。

2、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学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读正确,读通顺每句话,并画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读课文,纠正读音。

2)卡片出示,读准生字的音。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反应。

巡逻:巡查警戒。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让学生读课文,触摸语言,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读正确、读流利。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

报默词语

巩固积累

精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3)指导朗读。

(4)齐读《塞下曲》。

2、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他是怎样的将军?

(2)指名说,齐读第2段。

过渡:(3)轻声读,思考: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想: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此时此景,将军为什么以为这儿有虎呢?

(2)指名回答。从这儿可以看出李广将军有什么特点?

(3)李广将军还有什么特点?从哪儿看出来?

(4)指导朗读。

(5)解释:暗、草、惊、风。并说说前两句的意思。

4、第4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解释:平明、寻、没,并说说后两句的意思。

(2)指名回答。

(3)从课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将军的什么特点?

出示: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让学生在感悟文本语言基础上,用心地品位、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自我感悟、讨论中自主学习,感悟课文内容。

三、总结课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你从这课中明白了什么?

知道《塞下曲》是赞美西汉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板书设计

8李广射虎
胆量过人
“飞将军”箭法超人神勇无比

反思重建

9、少年王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

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重点难点

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藤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生字卡、有关王勃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长江发源于青海,沿途经过十多个省市后流入东海,其中有个省简称为“赣”,谁能说出它的全名?聪明的同学们可以猜想江西境内的长江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赣江)2、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显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板书课题,显示王勃图片)

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疑问吗?2、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王勃。

3、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4、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5、检查自读情况:

A、读一读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文章野鸭披着灿烂读《藤王阁序》才气秋景庆贺胸有成竹文思如泉千古传诵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说说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读全文。

6、尝试分段,理清课文层次:

一(1)主要讲了藤王阁整修一新,王勃应邀参加宴会。

二(2—4)主要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

三(5)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7、朗读全文。

加强字词教学,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脉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学会字词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整体感知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勃》,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有才气)

2、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有才气的人,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奇才?

整体着手,自主思考,培养阅读能力

二、相机精读全文

(一)交流以上问题: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很有才气?

1、学习第一节:

出示: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说明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

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节:

出示: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A、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场合,都督会请些什么样的人?

B、这么多有才学的人为什么都不敢答应呢?这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节:

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写的文章令都督都拍案叫绝,认为是难得的一个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才智过人。从都督惊讶的语气中也可体会到他是一个奇才。

指导朗读。

4、学习第五节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千古传诵”说明王勃写的文章影响广泛深远,不愧为是一个奇才。

指导朗读。

(二)王勃胸有成竹的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他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

1、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的是怎样的情景?

王勃用那一句诗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

2、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谁愿意读一读?

3、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么?文章有一节描述的就是这句诗的景色,谁能找出来读一读?(出示第三节)

4、你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描写的什么样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

5、老师读诗句,学生读意思。

6、王勃看到的景象很美,写得更美,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师范读,教读书方法,边读边想,生个别读,注意情感)

7、然后再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注意断句和节奏)

8、指导背诵。

能找出关键语句理解课文。

通过反复朗读,熟悉并理解课文。

给孩子想象空间,培养想象力。

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方法。

图文结合,想象说话,理解诗意。

三、出示王勃的其他佳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对王勃有更多了解

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有才气)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反思重建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内容

分析

《大作家的小老师》是小学语文国标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讲了著名作家萧伯那和苏联小姑娘的故事,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记叙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萧伯纳谦逊的形象。故事以写人物的对话为主,简短的对话传神地表现出小姑娘的天真可爱和萧伯纳的严于律己。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能力,训练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人物形象并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

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肖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格言。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由题设疑,引发思考:

(1)出示课题:10、大作家的小老师

(2)提问:

①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作家?什么是大作家?

②课文中大作家是指谁?

③小老师又是谁?

由题设疑,引发思考,激发兴趣。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指名说说对有关词语的理解。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通过自学整体感知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三、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贯穿全文

教师取出道具话筒,扮演记者,学生扮演萧伯纳。

教师发表谈话: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名记者,我现在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向大家作现场报导。我有幸采访到了著名作家萧伯纳,我们来听一听,他在这里访问期间有没有遇到什么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呢?

2、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思考,答问:

萧伯纳先生,你为什么会与这么一个小姑娘“玩了好久”呢?

(2)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孩子?

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外貌描写,小黑板出示:“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3、小节过渡:大作家萧伯纳与可爱的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相遇了,在一起玩了很久。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别着急,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对小姑娘有初步了解,让孩子喜欢上可爱的小姑娘,为下节课的学习铺垫。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3、这几个该怎么写呢?先在自练本上试写两到三遍,在告诉大家书写的秘诀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4、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范写生字。

学会字词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巩固复习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第二部分(情境采访)

1、思考、答问:

(1)临别时,你(萧伯纳)对这个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

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2)你(萧伯纳)称自己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想法?

——得意。自以为了不起,有点瞧不起别人,希望别人崇敬他。

(3)你是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4)小姑娘听了萧伯纳的话后,是怎样的反应?她是怎么说的?

①出示句子——出乎意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②讨论回答:

A、“出乎意料”是什么意思?

B、出于谁的意料之外?

C、萧伯纳意料之中应该是什么样的?

D、小姑娘有没有“惊喜万分”?

E、小姑娘话中用了一个“请”字,这个字你觉得好在什么地方?

F、小姑娘的话表现了她的什么思想?为什么?

G、小姑娘在自己的名字前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加上“苏联小姑娘”?

(5)你听了小姑娘的话后有什么反应?

A、“震”是什么意思?“为之一震”究竟是为什么而“震”?

B、“意识”是什么意思?

C、意识到了什么?

小结:正因为这件事情是产生了震动,意识到在小姑娘面前太自夸了,所以才有后来的反思,才会意识到小姑娘娜塔莎是他的老师。

(三)抓住“感触”,明白由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感触”是什么意思?“深有感触”呢?

(2)具体说说萧伯纳究竟有哪些“感触”?

(3)萧伯纳“感触”中最后一点——“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除了给上文所写的事情作总结外,在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点题)

3、就是这么一件小事,给萧伯纳很多思考,那他从这件小事中感受到了什么?再读读萧伯纳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通过情景表演,再现课文内容,既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又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层层追问,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向纵深推进,理解大作家的严于律己和小姑娘的可爱天真。

抓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三、总结升华

1、课文我们已经读完,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对这“大”“小”两字有没有新的发现?

2、如果萧伯纳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

如果小姑娘就在你面前,你会对她说:()。

3、让我们再读课题,把感受读出来。

由课题入手,结尾回到课题,前后呼应,统领全文。

板书设计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永远谦虚

平等相待

反思重建

练习3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
2、练习用钢笔写字。
3、读读背背成语和儿歌。
4、口语交际——学会商量。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斜钩、卧钩”。

教学内容

分析

本练习的重点是处处留心、积累语言、口语交际、写字。其中口语交际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双向互动的过程,所以,“交际”成为口语交际的核心。人的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规范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提高学生待人处世以及应变的能力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三)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第一部分。
本题选用的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族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歌词。这是一段抒情性很强的歌词,赞扬了解放军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坚守在祖国边疆的豪情。在教学中,我觉得要鼓励学生凭借字典认识生字,反复朗读,读通歌词,通过想象、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大致理解歌词意思,并引导学生进入歌词所描绘的境界,充满情感的吟诵、高歌。

附实录;

师:同学们,“荡漾”就是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那么“桃园荡漾着孩子们的笑声”里的“荡漾”该怎么理解呢?

师:好,你体会得很好!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师:好,现在大家真正地体会了“荡漾”,让我们再来用试着用“荡漾”说说话,好吗?

师:对呀,优美的音乐可以增进我们的食欲,还有助于我们文明用餐。

师:用得多好!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又听到了这动听的旋律。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老师被你们说得心都“荡漾”起来!

从歌曲入手,孩子学习兴致浓厚。

如果细细剖析这一教学片断,我们会看到,这个教学细节中,蕴含着“荡漾”教学的“五步曲”:

首先,理解词语的本义,即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其次,引导感知引申义,形容声音的回荡;接着,指导学生在运用中体会辨析,意会“一般形容优美声音回荡”;然后,让学生实现正确运用词语;最后老师运用评价语言巧妙地通过通感提升“荡漾”的运用层次,引领学生一个更高的境界,悟性高的孩子自然能够意会,对于一般的学生则只是一种暗示、一种趋势而已,似懂非懂,似是而非也无妨。

教学:读读背背

3、第三部分

1、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2、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1)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到:这些词语表现少年王勃才气横溢、风华正茂、出类拔萃。当滕王阁整修一新时,王勃应邀参加都督在滕王阁举行的宴会,在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却无人敢答应的情况下,王勃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边看边想,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力透纸背,一气呵成地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文《滕王阁序》。真可谓后生可畏!

(2)在学习中不能孤立地解释每个词语的意思,而要整体地诵读理解,并结合课文《少年王勃》一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出类拔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形容很杰出,超出同类之上。

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

3、练习读背:

4、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5、说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6、读背儿歌
读儿歌并理解

积累成语并学会运用知道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口语交际:学会商量

3、第三部分。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能会碰到做事拿不定主意,可能会碰到做事时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那么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呢?我想,最好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去跟别人商量。会不会商量可是一种本领教学中可以这样做

1、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2、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3、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每幅图中所遇到的事情的原因。

在生活中学会与人商量

学写毛笔字

认识笔画:斜钩、卧钩

讲解

学习写毛笔字

板书设计

反思重建

习作3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2、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教学内容

分析

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因此教材在安排每次习作练习时,都有一篇学生优秀习作,是通过范文引路,让学生学会模仿,学到方法,学会习作。本次习作,有意安排两次范文引路,一次安排在习作指导前,通过阅读优秀习作,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如何把观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一次安排在习作修改时,通过教师下水习作或学生优秀习作,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如何把新发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学会修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例文引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现象。

2、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述出来,做到文通句顺。这是三年级最起始年级的习作教学的一大难点。

教学准备

1、提前一周,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新的发现。

2、在黑板报上专辟一个角,为“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每天写下自己的发现,做到每日更新。

3、除习作3的例文外,教师下水习作一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师说发现。

1、谈话。小朋友,春天来了,你们有没有新发现呢?你们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2、师说“发现”。

最近几天,老师也在留心我们的生活,我也发现了许多新情况。我发现柳条在发芽、长叶了,嫩绿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轻飘呀飘,真像小姑娘的长发;我发现一场绵绵的春雨过后,小草长得更快了,花儿开得更欢了;我还发现春天来了,阳光更暖和了,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越来越少了,人呢,越来越精神了。

从学生的生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在其基础上,教师抛砖引玉,示范引路,一是给学生提供发现信息;二是初知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新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范文引路,学会“发现”

1、导入:老师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刘常宁小朋友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

2、学生自读。思考:他发现了哪些令他喜欢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怎样的?

3、讨论交流。重点讨论发现了什么?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会发现的?

4、教师小结:小作者不仅看到蚂蚁和甲虫,还发现蚂蚁洞口是一堆“新土”,“那土一粒一粒的”,甲虫头上有“长长的须不停地动着”。你看,小作者多么会发现,他不仅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们也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吗?老师给你一周的时间去寻找,去发现,把每天的新发现记录在本子上,把“最得意”的发现写在黑板的左下角“我的发现”栏里,好吗?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因此在每次习作时,都必须重视例文的作用,不仅引导学生读懂例文,还要重视学生领悟方法。在此习作教学中,更多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要观察时,不仅要观察到什么,还要观察这样东西是怎样的。提前一周学习例文,给足时间让学生尝试学会观察,记录观察,交流观察,这样相对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三、走进生活,寻找“发现”

1、走出课堂,走向校园,寻找“发现”。

2、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去草丛,去树林,去池塘,去田野,寻找“发现”。

在学习例文的基础上,运用所领悟的观察方法,尝试让学生先在校园里寻找“发现”,继而放手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发现”,这样就拓宽了观察的领域,丰富了学生习作的素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各抒己见,细说“发现”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要求:力求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地方发现的;发现了什么;发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先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教师相对进行评价。再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3、同桌再次互相交流,相互评价修改。

从说到写,先说历来被视为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安排这一环节,通过三个回合的说话交流,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评价互动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白怎样把自己的发现清楚明白地说出来,另一方面使学生互相开阔思路,丰富题材,为下笔成文打下基础。

二、起草成段,描写“发现”

1、学生练习写稿,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学。

2、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习作,看看是否写明白。

先欣赏佳作,再修改习作,在共同修改的基础上,学生各自修改。这样通过示范引路,学生就能渐渐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的,使修改习作落实到实处。

三、师生评价,修改“发现”

1、欣赏习作。

(1)、教师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让学生进行评价。

(2)、指名学生朗读一篇优秀习作,说说好在哪里?

2、修改习作。

(1)、挑选一篇没有写清楚发现的习作,师生共同修改。

(修改时着重落实在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做到文通句顺。)

(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四、誊写“发现”,配画插图

1、学生誊写习作,要求誊写规范,书写端正。

2、自由选择作业,可以在习作旁配画插图。

鼓励学生在誊写好习作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给习作配画,习作与图画相得益彰,有利于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板书设计

附:教师下水作文

小河边的发现

星期天,我来到小河边。河岸上长满了小草,开满了小花,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唱着歌,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十分开心。看,小蜜蜂头上有二对触角,很像电视机上的天线。小蜜蜂的身子是有条纹的,看起来很漂亮。瞧,它又落在这朵小花上,我想,它可能与花儿还没说完悄悄话呢!再看地上,勤劳的小蚂蚁们,它们手拉着手,排着长长的队伍正急急忙忙地望前爬呢!我顺着它们的前进望去,原来它们正扛着一块骨头望回赶呢!望着这些小蚂蚁,我想:它们也知道团结友爱呢!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合集(苏教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合集(苏教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

让我们荡起双桨

学会查“无字词典”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做一片美的叶子

习作一练习一

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

北大荒的秋天

西湖

拉萨的天空习作二

练习二

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

蒲公英三袋麦子

哪吒闹海习作三

练习三

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

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习作四

练习四

第十四课第十五课第十六课

“东方之珠”小露珠石榴习作五

练习五

第十七课第十八课第十九课

石头书小稻秧脱险记航天飞机习作六

练习六

第二十课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

军神掌声金子习作七

习作七

第二十三课第二十四课

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习作八练习八

1、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二、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课时: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乔羽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小船…………

四周…………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作业:

1口头扩词:

荡()()()推()()()

课()()()墙()()()

2区别助词:

谁()狼()消()西()

推()浪()悄()洒()

3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愉快的()

凉爽的()尽情的()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作业:

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环绕(欣赏)自然

迎、洒、望、听(歌唱)热爱党

问谁安排(感情)祖国

2、学会查无字词典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山崩地裂旅游解释烈日当空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岩石理解意味深长聪明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讨论:

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看图1

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无字词典指什么?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

2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整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一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知道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正确的方法,逐步养成乐于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了解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
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过去两年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学习伙伴,两年中我们有一个伙伴,它总是伴随我们,它就是铅笔。今年我们要结识一个新的伙伴,它将取代铅笔,时刻伴随我们经历小学、初中、大学……,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钢笔”。大家拿出自己的这个伙伴,我们来看看它。(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二、引导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
1.观察第一页插图。小学生上课时是怎样写钢笔字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学生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观察。以插图为范本指导纠正。
教师过渡:大家姿势都很端正,有信心写好钢笔字吗?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写的钢笔字。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写得好?
学生学着自己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我们这个小伙伴,大家喜欢吗?怎样照顾它呢?
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三、总结: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
四、练习
1、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舒缓音乐播放)2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了解写毛笔字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二教学难点:培养习惯
三教学过程:
指导看图
1.上图: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左下图: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
3.右下图:小朋友在写毛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在把纸铺平开始些毛笔?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识字。
欣赏作品
1欣赏第6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2.你平时都在什么地方看到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
2、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过渡:我们班也有小书法家,展示作品。
3、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1、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二、教学重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课时: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小船…………
四周…………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1.描红:2、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1指名背诵第一段: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作业:
1口头扩词:
荡()()()推()()()
课()()()墙()()()
2区别助词:
谁()狼()消()西()
推()浪()悄()洒()
3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愉快的()
凉爽的()尽情的()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作业:
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环绕(欣赏)自然
迎、洒、望、听(歌唱)热爱党
问谁安排(感情)祖国

2、学会查无字词典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学会查无字词典4.设疑:无字词典指什么?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山崩地裂旅游解释烈日当空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岩石理解意味深长聪明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5.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读后讨论: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讨论: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看图1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无字词典指什么?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3.讨论: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2、完成书后三、四题;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
2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⒉介绍作者。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⒋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⑵指名读题。⑶解题。⑷介绍作者。
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⑵指名读课文。⑶质疑。
⒋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指名读三、四句。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②到是什么意思?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⒌总结全诗,体会情感。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⒍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练习背诵。
⒎指导书写。
三、作业。⒈用钢笔描红。⒉背诵课文。⒊抄写词语。

4做一片美的叶子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科文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展示自己收集的树叶,告诉大家你在那里收集到的,当时的情景如何,是否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2、作者也去采树叶,为什么不忍心摘一片叶子呢?
二、精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他看到什么样的树和树叶?为什么他没有摘树叶?
(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树美,树叶美。
(4)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为了,做一个的吧!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体、置、输、茁、间指名读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4.学生描红练习。
四、拓展练习: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会想些什么?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树美
树叶美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练习一
教学目的: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数: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用字词句
第一部分教学
1、学生自己试读每个词语,不认识的字协作查字典。2、理解词意
a、根据词语中个别熟字的意思来推想整个词语所描绘的情境
b、结合下一题中的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描摹词语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2、朗读词语,多办法、多形式朗读(可由学生自主选择)
第二部分教学
1、学生在上一题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观察图画,自己试连线。
2、交流连线的结果,说说连线的原因。
第三部分教学
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教师指导观察图画要有顺序,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2、分小组合作,收集描写这些景物的词语,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俗语。
3、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说。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词语丰富、用词准确。并加以鼓励。
第二课时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a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b出示:秧、塔、愉,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各是什么结构。在写的时候,左右的比例怎样,哪些笔画要收,哪些笔画要放。c出示“秧”,指导书写
d说说“秧”是什么结构,书空。e教师范写,注意左部收右部宽,撇要缩,捺要伸。
f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秧”,并临写。g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塔、愉”两个字。
读读背背
审题,明确题意指导学习词语生自读成语指名领读,正音
小组合作,看图理解词语大意指名说说词语意思
5)练习背诵指名读,自由练读,同座互背
学习古诗:师范读古诗生看图,说说图意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小组内互读,指名读。说说古诗大意,指导有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读题,明确题意指名读题,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三、指导
四、分组介绍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说清楚是本什么书,书的作者是谁,主要写的什么事。
每人在小组里介绍。小组里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做介绍。
小组里选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全班同学评议。
每个人把丛书上摘抄下来的精彩语句写在字条上,贴到黑板上,供全班同学欣赏。
第四课时
学写毛笔字
介绍握笔姿势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学习横画
1、一个笔画的书写都有以下几个步骤:起笔、行笔、收笔。横画也不例外。它的书写方法如下
1)向右上逆锋起笔;2)提笔圆转;3)中锋向右行笔;4)提笔圆转;5)回锋收笔。
2)a师范写b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c交流展示写得好的作业。
5、北大荒的秋天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h绛紫透明波纹燃烧山岭荡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见底几缕
自由读。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读。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四、理清课文脉络: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1.读词语;2.指名读课文;3.提问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天空的的陆云是什么样儿?
指名读第二句。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五彩斑斓什么意思?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练习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填空: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一全小鱼(游过去,()水面上顿时漾起了().
理解清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4、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指名回答。(原野热闹非凡)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练习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甸甸
练读第5自然段。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5、齐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4.背诵全文。

6、西湖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挂图、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⒈配乐范读课文。⒉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⒋感知全文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⒉学生提问。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⒈描红;⒉抄写词语;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⒈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⑴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⑵检查反馈,要求:①字形正确;②间架合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⒉以读代讲,读中作答⒊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⒌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⒍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㈢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㈣学习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习。⑴自由读课文。⑵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⒉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
6西湖
山峦湖水(远眺)
湖堤小岛(近赏)
华灯琴声(夜游)

7拉萨的天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四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优美的词汇。
教具准备:投影片、录音机、词卡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投影导入,激发兴趣:教师边放投影边在柔美的音乐中,介绍拉萨及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划出自己认为较美的词。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和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采用多种办法弄懂词语意思。3]将课文读通顺,对自己可以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开火车读字卡词卡,正音。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略微指导。
3.指名朗读课文,正音。4.说说你觉得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音乐中各自读课文,加强正音效果,增加朗读机会。
五、学习生字。
1〕出示妙、纯、线、忍四字,生读2〕教师请同学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这些字吗?
3〕比较“纱、沙、妙”“纯、线”4〕学生自学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观看投影片,学生说说你看到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划出词语细细品位,展开想像。
2〕教师配乐读,余生边听边想像。
3〕生自练读,将想像到的景象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2学习2-4段
1〕学生自己读2-4段,边读边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细细品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
2〕分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点评。
3〕指生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学生读的词句,落实重点语基内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角度,积累写作技巧。
4〕配乐读2-4段,欣赏读。
过渡谈话,这样美的拉萨天空,你想说什么?作者也有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齐读第五自然段。
4、理解第五自然段这个比喻句。学着用比喻句。
5、自由朗读全文,整体回味拉萨的美景。
三、学习生字
1、出示晶、建。指导写“晶”字。2、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一、指生配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
(1)教师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播放投影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记忆。
(2)同座位之间互背检查。(3)指名试背,奖励。(4)全班齐背。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圣、窗、帘。2重点指导“窗”字。自学其他生字。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四、练习
1在课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近的词语。蔚蓝()纯洁()
2摘抄你欣赏的好词句。
板书设计
7拉萨的天空
湛蓝透亮清水洗过
纯净明洁
神往紧紧久久
蓝晶晶
圣地的窗帘

练习2
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能联系上下文正确字词的意思。
2.写好钢笔字,注意带撇和竖笔画的字怎样写才好看。
3.读读背背,积累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联系特定语境,在字典中选择正确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读读背背中的成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用字词句
1.在《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大家细细读一读,想想这句话里的“漾”是什么意思?
2.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字?(查字典)
3.通过查字典知道“漾”字有两种解释,是哪两种?(生言:水面轻微动荡;液体太满而向外流。)
4.那你们想一想这句话里的“漾”字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5.方法小结:一个字词的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应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个字词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含义。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
6.小猴在读童话书时遇到了几个不认识的字,你能帮他查查字典找到确切的解释吗?
7.出示句子,查出带点字的读音,指导生将语句读通顺。
8.小组讨论带点字应该字典中的哪种解释。
9.集体交流——蔫:在这里比喻小象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这里是说小白兔胳膊上挂着的。蹑:在这里是指小彼得掂着脚尖动作很轻。
10.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请试着用这种方法预习新课文中的字词(师出示例句,供学生练习。)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荷花》教学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荷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3荷花
教学目标:
1.认识蓬、胀、翩等5个生字,学写瓣、露、蓬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蹈、佛,写的时候注意笔顺,蹈的第十五笔是?,佛的第四笔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挨挨挤挤、冒、一大幅活的画中的活等词语。
教学难点:1.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感受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读通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花字。生活中见过什么花呢?
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万紫千红的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快乐。有一种花,诗人杨万里这样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文人周敦颐更是赞美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这节课我们学习荷花。
2.板书课题。指导荷字书写。
3.生活中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观看图片,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巧攻字词
想知道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吗?打开书本,到书本中去看看荷花。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莲蓬衣裳蜻蜓花骨朵儿挨挨挤挤
饱胀仿佛舞蹈花瓣儿翩翩起舞
(1)指导读音:花骨朵儿花瓣儿莲蓬衣裳
(2)指导书写:蹈,注意笔画顺序,第十五笔是横折,师范写;
(3)理解词语:翩翩起舞。想象画面。似乎看见了什么?
(4)连词成句
____挨挨挤挤______的荷叶上,荷花___仿佛___在__翩翩起舞____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1至3自然段,分别画出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
2.再读课文1至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认为描写的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旁边。
3.交流反馈
第二课时
一、品读姿态
1.学习荷叶
(1)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你觉得荷叶长得怎么样?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
荷叶长得多、茂盛。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挨挨挤挤)
荷叶长得绿。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碧绿)
荷叶长得大又圆。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大圆盘)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
(2)理解冒。出示冒在字典中的几种意思,你觉得这里应该哪种意思呢?如果把冒字换成别的字可以吗?说出理由。
比较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2.描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三种)
3.用一个词概括这种姿态的荷花。(半开、全开、未开)
4.小组交流
(1)你最喜欢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喜爱。通过学生交流随机教学。教师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通过充分的诵读,激活学生的语感。】
(2)想象:还有哪些姿势的荷花?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设计意图:既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又对第二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
二、感悟画美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面对这么美的荷花,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齐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问题:为什么说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任何人站在这一大幅活的画面前都一定会有许多奇妙的感受,那作者呢?他开始想了,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
(2)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在荷花池中听听会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师配乐范读)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想象: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4)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的美令我们陶醉,荷花实在是太美丽了,作者在欣赏荷花的时候,被这幅美丽的景色深深陶醉,所以才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品味出不同的思想内涵。想象荷花翩翩起舞的美丽姿态以及荷花、蜻蜓、小鱼、蜜蜂等聚会时欢快的情景,达到语言内容,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有机融合。】
三、赏花写文
1.正因为如此,历代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荷花的古诗,你能说说有哪些诗人写过赞美荷花的诗句吗?指名交流。
(出示:《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大家都用文字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相机板书:喜爱)再来回顾一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结合板书总结,并相机板书:色、味、形)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花。
板书设计
3荷花
荷叶冒挨挨挤挤颜色美
荷花半开全开未开姿态美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3单元复习资料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生字词
píngbàyóuxìzhāoyǐnhuānchàngzhāohūjìnglǐ
(坪坝)(游戏)(招引)(欢唱)(招呼)(敬礼)
piāoyánghúdiéhàoqfèngwěizhúchuāndàidǎbàn
(飘扬)(蝴蝶)(好奇)(凤尾竹)(穿戴)(打扮)
yáohuàngtóngzhōngcūzhuàngkǒngquèwǚjiébáirènào
(摇晃)(铜钟)(粗壮)(孔雀舞)(洁白)(热闹)
jiǎzhuāngzhèxiēshèngkāiróngmáowánshuǎhélǒng
(假装)(这些)(盛开)(绒毛)(玩耍)(合拢)
yìběnzhèngjīngyǐnrénzhùmùshǐjìnyǒuqùshǒuzhǎng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使劲)(有趣)(手掌)
huābàndiàoyúguānchábáifàcāngcāngsìhūzánmèn
(花瓣)(钓鱼)(观察)(白发苍苍)(似乎)(咱们)
juéxīnjūránbiànziyǒngqìfēngdǐngfènlìlìliàng
(决心)(居然)(辫子)(勇气)(峰顶)(奋力)(力量)
zhōngyúpáshānyángqǐ
(终于)(爬山)(仰起)
二、复习课文:
1、《我们的民族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金色的草地》课文感情: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给我的们生活带来了乐趣。
a)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第一件: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件: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b)草地为什么会变色?
(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会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3、《爬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a)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
b)天都峰有什么特点?
一是高,高的如上青天。二是陡,陡得似直上直下。
4、《槐乡的孩子》课文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
a)槐乡的孩子可爱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三、背诵、背写:
1、第一课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这时候,窗外,树枝,鸟儿,蝴蝶,好像都在。最有趣的是,跑来了。这些山林里的,是那样听着同学们。
2、第二课第三自然段
原来,蒲公英的花,可以、。花朵时,它是的,草地也是的;花朵时,被包住,草地就。
3、背诵第三课第二自然段。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啊,峰顶,在上面哩!我吗?再看看的石级,石级边上的,是从天上的,真叫人。
4、背写《小儿垂钓》
四、比较组词:
评(评价)粗(粗壮)招(招呼)湖(湖水)要(要求)仰(仰头)
坪(坪坝)组(组织)召(号召)蝴(蝴蝶)耍(玩耍)迎(欢迎)
钓(钓鱼)袋(口袋)些(这些)带(皮带)包(书包)辫(辫子)
钩(钩子)装(假装)此(此处)戴(穿戴)苞(花苞)瓣(花瓣)
峰(山峰)锋(雷锋)拢(合拢)陡(笔陡)连(连长)似(似乎)
蜂(蜜蜂)逢(相逢)龙(龙宫)徒(徒弟)链(铁链)以(以后)
六、反义词:
仔细——马虎;可爱——可恨(讨厌);散发——收集;
清香——恶臭;勤劳——懒惰;满载而归——空手而回;
同义词:
汲取——吸取;鼓励——鼓舞;纪念——怀念;
假装——伪装;观察——察看(视察)
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一、看拼音,写词语。
jiāowàisànbùxiōnɡpúyǎnɡwànɡhuānkuài
(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
miànbāozhāhuòzhěyánhánzìyánzìyǔkěxī
(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
kěndìnɡɡuǒránhuānbènɡluàntiàowánzhuǎndītóu
(肯定)(果然)(欢蹦乱跳)(婉转)(低头)
chénɡshíyónɡɡǎntūránlìkèrénxínɡdàodǎliɑnɡ
(诚实)(勇敢)(突然)(立刻)(人行道)(打量)
zhàoxiànɡjībǎinònɡzhǔnbèijiāojuǎnmìshū
(照相机)(摆弄)(准备)(胶卷)(秘书)
zázhìshèjìzhězhuǎnɡàoɡāoěrjīànzhào
(杂志社)(记者)(转告)(高尔基)(按照)
cèɡuòliǎnyíliànɡqíɡuàizhùmínɡdìzhìxuéjiā
(侧过脸)(一辆)(奇怪)(著名)(地质学家)
zhuōmícánɡqiāoqiāoduóshǎnyányánshishí
(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
zhuǎnláizhuǎnqùxìnɡqùlìshǐpínɡzhěnɡtuīdònɡ
(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
lǚxínɡzhuānménkǎocháqínlǐnɡyíjì
(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
chénɡɡuǒzhènjīnɡdàkēnɡwòjìnjìniàn
(成果)(震惊)(大坑)(卧进)(纪念)
二、四字词语
来回跳动惹人喜爱自言自语欢蹦乱跳阳光明媚
严严实实转来转去闻鸡起舞
三、复习课文
1、第五课《灰雀》中,列宁是怎样对待小男孩儿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小男孩是一个诚实天真的人)
2、列宁对灰雀的爱和小男孩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列宁的爱是给灰雀自由,小男孩的爱是夺去灰雀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3、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男是一个怎样的人?(高尔基关心爱护小男孩,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4、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什么?(一,说明小男孩很认真给高尔基拍照;二,说明高尔基很有耐心地等小男孩)
5、高尔基的代表作,自传体小说三步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6、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坑,可它为什么没得卧进去呢?)
7、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李四光有着善于发问、勤于思考、不断探索的好品质)
8、宋庆龄有着怎样的好品质?(诚实守信)
9、我知道描写守信用的成语有:
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
10、我还知道的名人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11、闻鸡起舞是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意思是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四、背诵
1、有一年冬天,列宁。他每天。公园里有一棵
,树上有:两只胸脯是列宁走到下,停下来,这三只,还给它们带来。,一只胸脯是。它们在树枝间,地歌唱,非常。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可它?
3、课文32页读读背背里的名人名言。
五、多音字
sàn(散步)xiànɡ(照相机)juǎn(胶卷)
散相卷
sǎn(松散)xiānɡ(相信)juàn(试卷)
dànɡ(停当)jiào(教师)yāo(要求)
当教要
dānɡ(当时)jiāo(教书)yào(不要)
六、容易写错的字
郊外胸脯仰望或者婉转
勇敢低头突然胶卷旅行
考察遗迹纪念卧进
第三单元复习要点姓名:
一、生词
jīnɡxīnxīwànɡyīránfēiwǔpīnmìnɡbēnpǎodǒudònɡ
(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抖动)
dàjīnɡshīsèqiānhūwànhuànxúnzhǎochuítóusànɡqì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
mòfánɡjìxùqīnɡliánɡliúyìshànziyánrèyóupiào
(磨坊)(继续)(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
liánɡshuǎnɡshìzixiānzǐbōluóqìwèixiānɡtián
(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
liánɡshijiājǐnyóuliànɡliànɡyánɡshùfēnɡshōu
(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
二、二会字词语
quècūnzhuānɡchōnɡjǐnɡxiēxīyìméilízǐyàoshi
(却)(村庄)(憧憬)(歇息)(一枚)(梨子)(钥匙)
chènzhelǎbɑwúcǎibīnfēnxiánláiyīshɑnɡ
(趁着)(喇叭)(五彩缤纷)(衔来)(衣裳)
三、多音字组词
mò(磨坊)fánɡ(磨坊)shān(扇风)
磨坊扇
mó(磨刀)fānɡ(牌坊)shàn(扇子)
四、课文理解
《9古诗两首》
1、默写两首古诗。
《夜书所见》:萧萧,。知有儿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遥知,遍插。
2、词语解释
萧萧:指风声。挑:捉。篱落:篱笆。九月九日:重阳节。
山东:华山以东,指王维的家乡。独:单独。异乡:他乡
逢:遇到,碰到。倍:加倍。遥:遥远。
3、古诗意思
《夜书所见》: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那应该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这时候,诗人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他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诗人一个人。
《10风筝》
1、背诵全文
2、课文里的“风筝”代表着什么,为什么孩子们要寻找飞走了的风筝?
(因为风筝寄托着孩子们的快乐,寄托着他们的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3、课文的写作顺序(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4、学了本文,我感受到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做风筝时的憧憬和希望→放风筝时的快活→找风筝时的伤心和失望)
5、找出课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快乐精心快活大惊失色哭了垂头丧气)
6、抄写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兴冲冲乐呵呵怒气冲天伤心失望……)
《11秋天的雨》
1、背诵全文
2、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写作,每段都是(先总写,后分说)。
3、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秋雨的?(秋雨的色彩、气味、告诉小动物们冬天快要来了)
4、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因为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告诉小动物们冬天快要来了)
《12听听,秋的声音》
1、我会读:手臂振动歌韵叮咛掠过歌吟辽阔音乐厅绽开匆匆
2、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大树抖动手臂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的声音、大雁暖暖的叮咛、秋风掠过田野的歌吟,还有每一片叶子、每一朵小花、每一滴汗水、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的声音)
《语文园地三》
1、习作:要学会用“总分总”和“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来写作文。例文:《秋天的果园》。
2、我的发现:会写表示颜色的词语(课文49页)
ABB格式表示颜色的词语:红通通白茫茫白花花黑乎乎黑漆漆绿油油黄澄澄
3、“的”和“地”的不同:“的”后面跟名词或者人物,“地”后面跟动作。比如,美丽的花朵,快活地唱歌。
4、背诵“读读背背”和《花鸭和彩霞》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词语复习(词语拓展)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词语复习(词语拓展)”,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词语复习(词语拓展)

词语拓展

小巧玲珑、长途跋涉、饥寒交迫、铺张浪费、沉默不语、不约而同、孤单失群、

与其。。不如

生机勃勃、生机无限、生机盎然、

飘忽不定、飘飘欲仙、风雨飘摇、

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心平气和、和盘托出、

风度翩翩

表示看的词语:

凝视、仰望、仰视、眺望、巡视、环视、张望、打量、注视、凝望、怒视、浏览、

表示白的词语:

洁白、雪白、纯白、乳白、

ABB式:

轰隆隆、沉甸甸、白花花、胖乎乎、红彤彤、火辣辣、甜津津、甜丝丝、孤零零、

AABB式:

郁郁葱葱、认认真真、马马虎虎、端端正正、明明白白、密密麻麻、时时刻刻、稀稀拉拉、挨挨挤挤、清清楚楚、三三两两、零零星星、匆匆忙忙、欢欢喜喜、日日夜夜、形形色色、趔趔趄趄、拉拉扯扯、顺顺当当、星星点点、高高兴兴、松松垮垮、结结实实、

AABC式:

翩翩起舞、翩翩飞鸟、炯炯有神、依依不舍、津津有味、洋洋得意、比比皆是、步步为营、亭亭玉立、飘飘欲仙、头头是道、井井有条、彬彬有礼、依依惜别、栩栩如生、源源不绝、息息相关、滔滔不绝、恋恋不舍、历历在目、面面俱到、蒸蒸日上、

ABAC式:

各式各样、多才多艺、百发百中、活灵活现、绘声绘色、人山人海、蹑手蹑脚、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无影无踪、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缘无故、无声无息、无忧无虑、惟妙惟肖、诚心诚意

ABCB式:

应有尽有、将心比心、人云亦云、得过且过、心服口服、以毒攻毒、以牙还牙、见怪不怪、似懂非懂、

ABCC式:

小心翼翼、生机勃勃、神采奕奕、风尘仆仆、白发苍苍、硕果累累、喜气洋洋、

三字成语:

想当然、出风头、闭门羹、大手笔、东道主

七字成语:

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年之计在于春、醉翁之意不在酒、

英雄无用武之地、一失足成千古恨、此地无银三百两、

赞美父母的成语:

含辛茹苦、任劳任怨、饱经风霜、孟母三迁、舐犊情深、恩重如山、呕心沥血、无怨无悔、

形容着急的成语:

迫不及待、迫在眉睫、心急如焚、如坐针毡、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和颜悦色、没精打采、垂头丧气、笑逐颜开

形容突然明白的成语:

恍然大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幡然悔悟、如梦初醒、

形容时间匆匆的成语: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弹指之间、白驹过隙、时光如水、光阴荏苒、

形容讲话的词语:

语无伦次、言简意赅、伶牙俐齿、妙语连珠、胡言乱语、谈笑风生、

形容害怕的成语:

提心吊胆、面如土色、胆战心惊、心惊肉跳、

形容时间极短的词语:

一眨眼、一瞬间、一刹那、顷刻间、转眼间、弹指间、眨眼间、

形容艺术品精美的词语:

匠心独运、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神来之笔、出神入化、传世之作、精妙绝伦、栩栩如生、精雕细刻、惟妙惟肖、玲珑剔透、价值连城、无价之宝、别具一格、小巧玲珑、

含有两种动物的成语:

鸦雀无声、鸡犬不宁、牛头马面、指鹿为马、虎头蛇尾、虎背熊腰

含有反义词的词语:

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异口同声、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天经地义、大惊小怪、南辕北辙、冰天雪地、

含有“千、万”的成语:

成千上万、千军万马、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真万确、千头万绪、

含有“*心*意”的成语:

诚心诚意、一心一意、实心实意、三心二意

含有“异”的成语:

异口同声、异曲同工、日新月异、同床异梦、奇花异草、因人而异、异想天开、

含有“七、八”的成语:

七嘴八舌、七上八下、七手八脚、横七竖八、七零八落、

含有“别”的词语:

久别重逢、别开生面、生离死别、依依惜别、

含有“无*无*”的词语:

无怨无悔、无影无踪、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缘无故、无声无息、无忧无虑、

含有“一*一*”的词语:

一模一样、一五一十、一草一木、一言一行、一生一世、

含有“口”的词语:

交口称赞、出口成章、出口伤人、张口结舌、虎口余生、祸从口出、目瞪口呆、苦口婆心、

含有器官的成语:

迫在眉睫、提心吊胆、得心应手、肝胆相照、扬眉吐气、掩人耳目、怒发冲冠、耳聪目明、面如土色、胆战心惊、心惊肉跳、首屈一指、撕心裂肺、目瞪口呆、眉清目秀、不足挂齿、眉飞色舞、唇枪舌剑、

数字成语:

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嘴八舌、九牛一毛、十全十美、四面八方、一目十行、举一反三、成千上万、九霄云外、

表示哭的词语:

啜泣、悲泣、哭号、抽噎、抽泣、哭泣、呜咽、

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声泪俱下、泪流满面、以泪洗面、

出自“三十六计”的成语: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

出自“神话”的成语:

水漫金山、女娲补天、云雨巫山、乔松之寿、含沙射影、兴风作浪、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海市蜃楼、开天辟地、

歇后语:

十五的月亮——完美无缺

月亮跟着太阳转——借光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词语搭配:

朴素的花环、朴素的衣着、朴素的语言、朴素的情感、

快乐的孩子、快乐的微笑、快乐的生活、快乐的节日、

一支歌曲、一阵微风、一身羽毛、一眼清泉、一对翅膀、一束金光、一幅画面、一串珍珠、

锐利的眼睛、锐利的刺刀、锐利的笔锋、

陡峭的石壁、陡峭的山路、陡峭的悬崖、

舒适的空调列车、舒适的生活、舒适的环境、

特殊的客人、特殊的待遇、特殊的地位、

锋利的斧头、锋利的目光、锋利的匕首、锋利的文笔、

满意的神情、满意的笑容、满意的答复、满意的效果、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

弯弯曲曲地伸展流向远方、和颜悦色地看着我(点点头)、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时间过得真慢(很快)、

红彤彤的晚霞、红彤彤的苹果、红彤彤的火苗、

欢乐的浪花、欢乐的歌声、欢乐的海洋、

鲜艳的五星红旗、鲜艳的色彩、鲜艳的红领巾、

仔细观赏、仔细寻找、仔细辨别、仔细观察、

精美的工艺品、精美的画册、精美的包装、精美的图案、

坚持战斗、坚持原则、坚持工作、坚持己见、

紧张的援救、紧张的劳动、紧张的局势、紧张的心情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3课)》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三年级阅读课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311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