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化学实验设计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实验的探究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化学实验设计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实验的探究”,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化学实验设计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实验的探究

当今我国有多套中学化学新教材引入了用注射器来做“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如全国发行的苏教版“实验化学”选修教材(P59)就以问题探究模式设置了这一实验内容。在该教材中“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的编写是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出发,让他们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思考,结合所学理论对实验条件与现象的关系作出科学的解释。特别是当用注射器推压或抽拉NO2气体时,产生的颜色变化会受到平衡移动、观察角度以及热效应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这会使得学生对于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产生惊讶、疑惑、猜测等,并会在寻觅正确答案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认识。jab88.COm

事实上,对于苏教版“实验化学”教材P59的图4-10中所绘的注射器中的NO2颜色深浅之变化,常存在争议。教材图示中左侧注射器和右侧注射器中的气体颜色较接近,从文字叙述来讲,NO2气体在压缩后(其他条件不变),颜色会先变深再变浅,这点没有疑问。但实验时若按教材上第59页的画法来观察NO2颜色的话(即通过注射器弧形外壁直接观察),则不仅很难如意看到NO2气体分子总数量有所减少,相反,到完全平衡时(内部温度恢复原状),NO2颜色反而会变得比压缩前略深些。这主要与观察方向有关,因为注射器在压缩气体时,压强增大,使平衡朝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故NO2的分子数减少,而同时随着注射器内气体的压缩,观察面积也在减少,导致单位面积上观察到的NO2分子数比压缩前反而要多,所以颜色略深。

现以一个对照实验来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该对照实验的三组实物照片,三组照片是同一对注射器在一起推或拉时拍下的对照照片,每组中的上一支注射器装有NO2,下一支装有Br2。第一组两注射器中气体颜色深度相近,从理论上推算,压缩后两者体积相同时,NO2颜色应比Br2要浅,压缩后NO2颜色也比压缩前NO2颜色浅。但从实物照片上可看出压缩后的气体(包括NO2)比没压缩时都要深。照片上第三组为两支注射器抽拉减压到相同体积,可以看出Br2的颜色是最浅的,NO2减压后颜色比Br2深些,但比前两次NO2颜色都浅。理论上,当抽拉时压强减少,NO2—N2O4平衡体系往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NO2的分子数增多,颜色应该最深,但是由于抽拉时,观察面积增大,单位观察面积上的分子数反而减少,所以颜色反而变得最淡。

因此通过注射器弧形外壁直接观察的方法本身存在着缺陷。对此教师演示时可以用Br2作对比来校证实验现象的“异常”。

“实验化学”教材P59的图可以说是有意引伸出一些问题和相关的“异常现象”,接着该教材在P60的学生作业栏中,出了一道关于该实验观察方法的探讨题,题目为:“当进行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时,请设想如果在改变压强的过程中,从注射器的顶端(见下图)观察针筒内气体颜色的变化,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与其他的观察方法比较,那种观察方法更科学、更合理?为什么?”该探讨题与P59的实验图前后呼应,出得很有意义。

在该题讨论中,学生一定要考虑到气体体积、压强、温度等因素与化学平衡的关系,还要考虑到气体体积变化导致的颜色变化与观察角度之间的关系,其间还涉及到圆柱体体积及其面积等的计算。

当然教师通过图2的对照实物进行探讨和验证,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之作用。

该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用P60图示的方法(即从注射器顶端,朝活塞方向观察)是更科学、更合理的。因为注射器内如果装入的是Br2(不存在平衡移动),那么压缩也好,抽拉也好,体积再变,其中的溴分子总数也不变,这些分子通过同一面积(注射器顶端圆形面积不会变)来观察、比较,显然颜色也不会有深浅差异,因此通过注射器做压强对NO2—N2O4平衡体系的影响实验时,也应选择观察面积不变的观察方式,即从注射器顶端进行观察,这样才能明显地观察到由于NO2分子总数的变化而引起的颜色变化,即压缩颜色变浅,抽拉减压颜色变深,从而使理论和实际相一致。

当然,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上述问题前,可建议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并仔细分析上述实验过程,然后再结合实验时遇到的问题及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引导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和看法。包括由于加压而产生的热效应对该平衡造成的影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综合分析、探究、验证,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延伸阅读

高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1)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2)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3.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A)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B)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D)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E)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阴凉处。

(P)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易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4.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1)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3)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紧靠;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靠;漏斗颈的下端出口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紧靠。

5.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体或使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析出晶体。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外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6.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1)液体混合物蒸馏时,应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使之与被冷却物质形成逆流冷却效果才好。

(5)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7.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可以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解I2和SiO2的混合物。

8.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1)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2)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同时要注意不时地打开活旋塞放气。

(3)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9.渗析

利用半透膜(如膀胱膜、羊皮纸、玻璃纸等)使胶体跟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分离的方法。常用渗析的方法来提纯、精制胶体。

实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巩固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基本知识,加深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等基础知识的理解。

(2)通过实验,体会用定量方法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规律基本程序,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规范。

(3)掌握“Na2S2O3+H2SO4=Na2SO4+S+H2O、FeCl3+3KSCNFe(SCN)3+3KCl”等反应,体会用化学实验研究某个化学反应的一般程序。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定量实验中数据采集、记录和处理方法。

(2)通过从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推测理论规律,提高推理分析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本实验中的实验现象生动有趣、实验操作简便、推理和分析过程引人入胜,所以可以通过本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规律、研究自然现象的乐趣。

[实验内容和实验要点]

本学生实验共包含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5个内容,实验过程中既有定性研究要求、又有定量研究要求,要求学生用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综合思维来分析和研究。实验中应要求带着研究的观点、在探究的层面上去思考。本实验的各个内容中所涉及的实验技能、实验注意事项等列表如下:

实验

内容

应巩固的知识

涉及的实验技能

注意事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硫代硫酸钠跟稀硫酸溶液的反应原理、单质硫的颜色、溶解性等。

(1)量筒、烧杯的使用

(2)溶液浓度的估算

记录时间这一步中,要注意三支试管中溶液达到同样的混浊度,以免造成误差。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同上

(1)水浴加热

(2)温度计使用、温度的测量

注意在烧杯底部放一白纸作背景,以便观察。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过氧化氢分解;

氧气的检验。

(1)粉末状固状加入试管中

(2)液体倾倒入试管中

注意伸入带火星木条的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要太迟。

注意不要加入太多的二氧化锰或过氧化氢。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氧化氮跟四氧化二氮的相互转化;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胶头滴管的使用;

配制原混合溶液时,氯化铁、硫氰化钾的浓度宜低一点,后加的氯化铁、硫氰化钾溶液的浓度宜大点。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铁离子跟硫氰根离子反应;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注意对比。

教师在学生做实验前,应把以上各要点向学生交待清楚。使学生有所准备。

实验过程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N/N(A)

2.物质的量n(mol)=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学好高中化学的技巧

1、化学主要首先理解原理,然后结合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勤动手勤记忆,再结合一些典型习题,强化理解和记忆,然后注意知识点的对比、归纳和整理。其实题目都是挺有共性的,抓住方程式和各种计算公式,记住各种物质的性质。

2、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做错题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会,都要习惯性的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因此你既然错过一次,保不准会错第二次,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失分。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高二化学学案第7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一)
[目标]
1.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理解平衡移动原理。
[重点]
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
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过程]
[思考]
1.能否实现图象(1)到(2)的变化?如果能,你认为如何实现?

3.化学平衡如何保持?如何改变?

[阅读] P42第1、2自然段。回答:
什么是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观察[实验2-3],思考:
(1)反应的现象是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离子方程式是
(3)实验说明,增大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促使化学平
衡向移动。其它实验也可证明,在达到平衡的反应里,减小任何一种生成物的浓度,平衡会向移动;减小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平衡会向移动。
[总结]: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

(4)在红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KCl固体,颜色如何变化?
加入20mlKCl(aq)呢?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阅读课本P43并观察表2-3,可以得出
[结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
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
的方向移动。
[注意]
(1)对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没有变化的可逆反应,增大或减小压强都。
(2)物质或物质的的体积,受压强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3)向平衡体系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时,平衡是否移动,可分下列两种情况。
①当温度、体积不变时,如充入惰性气体,由于没有改变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则对正逆反应速率没有影响,平衡不会发生移动。②当温度、压强不变时,如充入惰性气体,由于充入后,为保持压强不变而使总体积变大,各组分浓度都减小,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方向移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219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