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21《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空蒙淡妆浓抹相宜
③读通诗句。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设计
碧水:开、回
1、望天门山青山:中断、出
孤帆:日边来
晴水光、
2、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
雨山色
2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电教法、欣赏教学法、阅读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②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激趣导入
①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②多媒体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初读课文
①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
a.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b.学生自由读课文。
③检查自读情况。
a.检查生字新词。
b.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重点探究
①凸现重点。
a.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板书:海水(面)、海底、海滩、海岛)
b.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
c.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d.请给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指名评价。
四、写字指导。
指导书写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
五、布置作业
①练习朗读课文。
②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②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复习回顾。
课文是围绕那句话写的?指名读。
二、精读理解。
1、上节课同学们都读了自己喜欢的段落,这节课要来给大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第2段,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面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1、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2、海水真美呀!说说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用自己的话说说。
3、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教师指板书)风景优美的地方。
●第3段,说说这段话中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
1、课件出示填空:海底有()、()、()、()。
2、这些物产有什么特点呢?再读课文。
3、引读第3段:下面根据老师的问题,请大家一起把在海底见到的物产说一说。
4、明确并列段式。
课文第3段分别介绍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和鱼,可不可以把它们的次序调换一下来介绍呢?像这样把几个不分先后,主次的内容写在一起的段落就叫并列段式。
5、说话训练:介绍海底的物产。
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到了西沙群岛,游览了奇妙美丽的海底世界,坐在下面的老师都没去过西沙群岛,现在我想请你把在海底所看到的向老师们介绍一下。
(生上台说、师生评议)
●第4段,你为什么喜欢这段话?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底珊瑚各种各样海参到处都是大龙虾样子威武鱼多得数不清)
教师小结: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请举手……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学生朗读体验。重点理解“蠕动”“威武”;
重点体会“有的……有的……有的”句式。仿说。
●第5段,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怎样呢?
a.喜欢这些美丽的贝壳吗?想一想,贝壳有哪些颜色,形状到底怎样奇,怎样怪?
b.这些贝壳真是美丽,真是奇特,让我们把它的“美”和“奇”读出来吧!
c.有谁能把海龟的“趣”读出来?
d.西沙群岛的海滩真是神奇有趣,让我们再回头深情地看一眼吧!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第6段,海岛上又是怎样的呢?
a.读完后,西沙群岛的鸟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呢?学生从“鸟的天下”“各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到“鸟多”。谁能把鸟的多“读”出来?
b.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吗?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三、背诵课文。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②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四、小结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老师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五、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②课后搜集描绘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
七、板书设计: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学习作者抓景物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自学指导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媒体
网络课件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自学;
2、初步理解,总体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过它的秀丽与险峻;我们曾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过它的坚固和美观。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
1、看地图,介绍小兴安岭;
2、读题,抓重点词“美丽”。
二、指导预习
1、出示“一读二画三想四讨论”,指导自学。
2、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
(2)课文哪些自然段总写?哪些自然段是分写?
3、预习反馈:
(1)分段抽读课文,说说这段主要说什么?
(2)认读识记生字词。重点分析“膝”、“临”等。
(3)问题反馈,质疑问难。
三、学习1、6自然段
1、抽读首段;“你觉得小兴安岭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看出?”
(1)“数不清”、“几百里”、“绿色的海洋”(树多、树绿)
(2)导读。(夸张、惊喜)
2、抽读、默读第6自然段: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景色诱人”、“大花园”、“巨大宝库”等)
(2)导读。(赞美、热爱)自读,抽读,赛读。
四、课堂作业
1、完成生字词语的书写:
“献”字的左边的“南”字里边是两个短横,不要少一笔。
比较记忆:“刮”——“乱”“挡”——“档”
2、熟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通过假想旅行,我们曾到过美丽的日月潭,到过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感受到祖国南方的风光美如画。那祖国的北方又是怎么样呢?在祖国的东北有许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兴安岭”,那里可美了,像个大花园。课本上称它是:“美丽的小兴安岭”。(点击打开课件主页)。
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乘坐飞机,到东北去,继续我的假想旅行。好吗?
要想坐上飞往小兴安岭的飞机,同学们必须先会读这些词语才能获得飞机票,你们有信心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乘坐我们这飞往小兴安岭的航班。你们到小兴安岭去旅行,心情一定很愉快吧!那你们是在明媚的春天去,还是枝叶繁茂的夏天去?是在在金黄的秋天去,还是在白雪皑皑的冬天去呢?看!小兴安岭已经张开她美丽的怀抱,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播放小兴安岭的风景图片。)
1、欣赏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四季,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①小兴安岭非常美丽,动人;②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③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④小兴安岭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⑤小兴安岭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2、小兴安岭确实景色优美、特产丰富,那么在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呢?作者是通过抓住什么景物的描写来展现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的呢?让我们赶快到课文中看看吧!
三、抓住重点句段,品读体会。
(一)、学习“春天”一段。
1、指名读。
2、谁来说说作者春天来到小兴安岭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3、作者又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呢?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好?
过渡: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语读懂了这一自然段的每一句话。谁来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景色。)
4.小结读书方法:一读二画三想四讨论
5、怎样通过朗读来体现这种生机勃勃的美呢?(边读边想象画面)大家在朗读时就要注意突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语。
(1)、自己体会语气来读一读。
(2)、指名试读。
小结过渡:听着大家的朗读,可以看出,大家好像还沉浸在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天里。小兴安岭的其它季节也同样的美丽迷人!请同学们按照刚才“一读二画三想四讨论”的方法分组学习“夏、秋、冬”三个自然段
(二)按上述方法,学生分组自学“夏、秋、冬”三自然段。随时进入讨论区把自己的学习收获与大家交流。
1、学生按上述学习方法,阅读理解课文“夏天”一段。
2、检查自学
(1)、这一段有几句话?
(2)、这四句话都像我们介绍了那些景物?
(3)、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概括本段段意。(谁来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4、朗读训练:这么美的景物,我们来读读好吗?喜欢哪一句的就来读哪一句。
5、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发表的见解。
过渡:春天的芬芳、夏天的葱绿、秋天的金黄、冬天的洁白,构成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啊!
难怪作者欣赏完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大声感慨——
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过渡:刚才一组有声有色的镜头,已经在我们的头脑的“银幕”上放映出来,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来体现小兴安岭的美呢?
朗读提示:春天,语调要轻而缓,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的勃勃生机,读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美丽春天的赞美之情。夏天,描写树木部分要读得热烈;描写晨雾部分要读得深沉有力;后两句要读出美的快感。秋天是收获季节,对小兴安岭的“献出”更应该读出赞赏的激情。冬天应该注意作者句中拟人化的描写,因此应读得生动,富有情趣。
6、学生有选择地朗读课文。
7、指名朗读。
四、说话训练
小兴安岭真美啊!同学们,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按“总—分—总”的写作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第1自然段先概括写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的特点,然后第2至5自然段分别具体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最后总写小兴安岭像“大花园”、“宝库”,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六、小练笔: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总“绿色的海洋”
春: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
秋:白桦、栎树、松柏、落叶、山葡榛子
冬: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富饶
总“大花园”、“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语文课主要学习作者为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学习语言“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来教学。我先是创设一个全班集体坐飞机去小兴安岭旅游的情境引入,在让学生观看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象后,鼓励学生主动走入文本,却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和结构美。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品词品句、有感情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感悟文本,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不同的美。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本质特点。通过教学,我们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给学生学生语文的方法,通过引导点拨,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为今后自己动手写作做好准备。
朗读是培养学生形成语感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和段落进行品味,让学生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充分、有层次地朗读感悟文章的语文美,培养语感。
这节课,大多数学生都能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学习,学生发言积极主动,但有些学生还不会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开始随意松懈了,有些随意性乱说话的现象,影响了学习的深入。出现这种现象,我想跟老师激励的方式太单一,在学生出现学习疲劳的情况下没有能有效地进行激励,加上平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不够有关。今后我要在工作中,多加强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注意激励多样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地,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教学难点:
课文时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同学的讨论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自学法、合作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彭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同学们,你们最喜欢、最向往的是哪个城市?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2、师:确实我们的祖国以地域辽阔、风景迷人矗立于世界的东方。而香港这座城市却是中国这条巨龙头上璀璨的明珠。有“东方之珠”的美誉。(欣赏歌曲)伴着悠扬的歌曲,让我们一同走近香港。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对香港这座举世瞩目的城市你一定充满好奇。你想知道些什么?
2、带着你的疑问,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香港的?
3、在读了课文之后,同学们你喜欢香港这座城市吗?为什么喜欢?
三、选择学习主题,上网合作学习
1、香港有着繁荣的经济,美丽的景色,各地美食云集……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点击进入,去开始你的香港之旅吧
2、完成了你的单人旅程了吗?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的旅行体会。
3、谁愿意告诉我们大家你旅行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4、谁能担任导游的重任带领所有的同学及在座的老师,再去领略一下香港的繁荣和美丽
四、诵读体验、加深理解
1、经过香港之旅,相信大家进一步认识了香港。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同样让你印象深刻吧!同学们把你最喜欢的语句画下来,那可是作者的心声啊,字字句句中都包藏着作者对“东方之珠”的喜爱之情。
2、我想请同学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总结: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下,让我不由的感受到香港无愧于“东方之珠”这个美誉。
五、拓展研读
1、香港的今天是繁荣而美丽的,你可能无法想象它曾经历经百年沧桑,它曾经一度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了这是一个载入香港历史的重要日子,一个中华民族的盛事,一个体现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胜利的历史时刻。同学们关注今日香港的同时也让我们再去目睹一下97回归时的盛况。大家可以在网上进一步了解香港。
2、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之珠,它还是世界航运中心、世界金融中心、世界贸易中心它映射出的光芒不是几段文字能概括清的,不是小小的网站可包罗下的,但是互联网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学习平台,希望同学们在网络中尽情遨游,享受网络学习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旅游胜地
夜景迷人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一、口语交际
①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到“东方明珠”香港逛了一圈。你还去过哪些地方?你还想去那些地方?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④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⑤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⑥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二、习作
①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②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③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④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⑤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⑥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三、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封——密闭。
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四、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2、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来来往往舒舒服服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五、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办一期“可爱的中国”手抄小报。

延伸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有三篇课文:18《“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19《狼和鹿》和20《放飞蜻蜓》。从内容和体裁看,它们都是记叙文,文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可读性强。值得注意的是,三篇课文都是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以此为视角反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从全册的角度看,本组课文带有较强的思辩性、科学性,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不仅可以带来快乐、舒畅的情感体验,还能启迪我们去理性地思考某个问题,明白道理,获得真知。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这个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4、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发出合理的倡议。
三、教学重、难点:
同教学目标
四、教学措施及策略:
1、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以“读悟”为主线,加强说写等训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2、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积极交流。
3、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提高学生的认识,感受课文内容的内涵。注重复述,因课设练。
五、课时安排
共计12课时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2)《狼和鹿》(3)
《放飞蜻蜓》(2)习作6(2)练习6(3)
18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事课文,主要讲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到湖里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道理。课文语言浅显,层次分明,叙事清楚。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
学情分析
通过学生反复的读书,要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要用心体会,读出感情,读出味道,在朗读中让人感受到那种喜出望外的神态和心情。同时要认识到:虽然汤姆感到很遗憾,但他并不后悔,爸爸坚定的话语给他以深刻的教育。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难点:1、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准备:幻灯片、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63】
一、揭题质疑
1、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2、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正确、流利。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讨论: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四、读课文,提出问题。
五、巩固生字,描红书写。
第二课时【64】
(一)围绕课题设疑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指名朗读课题
讨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结果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围绕以上问题,学生自学课文
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自学情况
1、交流第一个问题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
“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板书“汤姆”“惊喜”
(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爸爸”“赞赏”
(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
(4)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
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2交流第二个问题
(1)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
(2)比较句子
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
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
(3)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不情愿
理解词语“允许、必须”,练习造句。
指导读好这句话
3交流第三个问题
(1)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
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的,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
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提示
汤姆:a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
b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
c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
爸爸:a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
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
c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
(3)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
板书:斩钉截铁
(4)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
(6)再读课文5-12自然段
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2)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五)作业
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惊喜→不情愿
爸爸:赞赏→斩钉截铁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18、狼和鹿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引号的作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4、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65】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问:当你们刚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2、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标上小节号,一边读一边想想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繁殖捕杀枯黄生机勃勃
惨灾难葱绿传染病生儿育女
*指名读一读
*讨论“怎样抓住它的关键部件记忆字形?
*说说你不能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三、课堂作业
1、练习读课文,准备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词语
繁殖捕杀枯黄生机勃勃
惨灾难葱绿传染病生儿育女
3、描红
第二课时【66】
一、听写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幅画来描绘。
想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不太好画的部分用直线标出。
交流自己的画。
2、讨论:
(1)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
(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结果,凯巴伯森林变成了什么样子?
*理解: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
*体会森林里闹饥荒的情景。
3、板书:
三、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第三课时【67】
一、复习
1、从一百多年前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是什么意思?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2、讨论:
(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坏蛋”什么意思?鹿怎么成了“大坏蛋”呢?
3、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感悟一种道理,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之后,让学生置身于这种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组块式的阅读历程之中,利于三年级的学生充分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以及文章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语段咀嚼推敲,把玩回味,从而感悟大自然中客观存在的事物之间的生态平衡的概念。)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指导复述
指导:恰当引用文中例句,有利于复述。
同桌练习复述。
指名当众复述。
六、作业
总结: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赋诸于行动。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
七、生活小水滴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小水滴”,去调查,了解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动;去行动,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地球的美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
板书设计
大约四千只
↓狼和鹿
超过了十万只
八千只病鹿
19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3课时(包括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68】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3、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第二课时【69】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
(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4、练习分角色朗读。
(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2、学生整体默读全文,从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
3、指名谈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相关段落。
课后研究性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板书设计
19放飞蜻蜓
陶行知:中国著名教育家
散步----看见孩子们捉蜻蜓
讲蜻蜓的结构、特点、功能
商量说:“放了它,好不好?”
习作6
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发出合理的倡议。
3、在练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
教学重点: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写下来。
教学难点:努力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有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前准备: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70】
一师生谈话,引出话题
1、(CAI:青蛙捉害虫的情景。)师: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谁在干什么?看谁说的准确、可爱。
2、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说话。
二情境启思,例文引路
1、让学生观察图画(几个小朋友在捉蜻蜓,蜻蜓在他们的网兜里扑扇着翅膀挣扎着)师:同学们,快看,灾难忽然就降临在正在忙碌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只被捉住的小蜻蜓怎样了?
2、引导学生想象:蜻蜓会说什么?
提供提示语:蜻蜓有的绝望地说:
有的愤怒地说:
有的不解地说:
有的痛苦地说:
3、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说给小组里的同伴听。
(2)指名发表看法。
4、读例文,再交流。
(1)学生自由读。
(2)指明朗读。
(3)师生交流:夏志成同学发表了怎样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还想在他的基础上补充或修改什么?三看图,指导表达自己的看法。
1、CAI:一个老头叫卖青蛙。
2、请学生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1)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构思,形成观点。
(2)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看法。(或谴责或倡议)
3、将话题拓展:除了例文和图上的这两件事,在我们身边,你还想对什么现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
4、师:如果把刚才你们谈的看法整理一下,写出来,就是一篇你的小评论文章了。大家快试试吧,争取让你的看法被大家接受,为社会新风做一份努力。
5、学生再次整理思路,准备成文。
第二课时【71】
一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指名读自己的习作,集体评议:
1、观点是否鲜明、正确。
2、把自己的见解说清楚没有,有没有凭据。
3、有没有独到的见解。
三学生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初稿。
1、好朋友之间互改。
2、自己修改。
第三课时
一教师评讲习作初稿,结合学生习作提出共性问题。
二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定稿。
三誊写习作。
练习6
教学目标:1、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2、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
3、背诵八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4、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5、学写毛笔字——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72】
一学用字词句——第一题。
1、审题。
(1)学生自由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师生明确题意。
2、让学生默读小故事,并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生试着读读没有加标点的短文,然后交流读没有标点文章的感受。
4、出示一首标点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5、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儿歌,回顾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
6、师生小结加标点的方法:先给文章断句,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停顿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7、学生按照方法逐段给短文加上标点。
8、学生自由读读加上了标点的故事,感受语气,集体交流如何加标点。
9、练习读出感情,齐读小故事。
10、学生谈读了故事的启发、收获。
二学用字词句——第二题。
1、出示三个字:未、允、夹。学生读字,观察字型。
2、学生说说三个字的共同之处。(独体子,外形上呈三角形。)
3、观察例字,发现这类汉字的书写要点——上紧下松。
4、教师范写:夹。
5、学生描红、临帖,感受书写的技巧。教师巡视指导。
6、反馈:同座互相欣赏书写成果。互评和自评相结合。
7、再找找这种字型的其它字,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73】
一读读背背——成语。
1、学生自由认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检查成语的读音。重点指导读准:妄、蠢、厉
3、集体交流,弄懂成语的含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或查词典谈自己的理解。)
(1)坐观成败:指对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的态度。
(2)按兵不动:是军队暂时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3)轻举妄动:妄,盲目。指不经过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4)操之过急:办事过于急躁。
4、学生再次认真读成语歌,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每排两个成语意思相近,可以连用;每行后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动”;成语的意思都和打仗有关;有些成语出自历史典故。)
5、练习背诵。
(1)根据以上发现,自己练习背诵。(边记边想)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集体背。
6、拓展练习:让学生说说其他关于战争的成语,扩充积累。
二读读背背——古今贤文。
1、回忆已经背诵过的古今贤文,集体背诵。
2、学生自由读古今贤文,扫清字词障碍。
3、逐句交流、理解,获得启示。
(1)小组学习:在小组里,每人读一句,说说理解,互相补充。
(2)指名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说感受,再齐读。
(3)反复读,加深理解。
(4)说说这些句子都是写什么的。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练习背诵——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课时【74】
一想想做做。
1、复习古今贤文《环保篇》,学生齐背。
2、由环保的话题引入新课:学生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及其重要性。
3、了解表格要求。
(1学生认真看看所需填写的表格,弄清要填的内容。
(2)根据内容讨论: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查工作。
(3)分小组,明确分工及注意事项,合作完成调查任务。
4、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进行调查,作好记录。
5、集体交流,各自汇报调查结果。(汇报时,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是落叶树及落叶树的种类;什么是常青树及其种类。)
6、讨论:结合调查结果,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从花草树木的种类及种植的位置等方面考虑。)
7、将建议可行化:小组合作,会画的,会写的,分工合作,完成一份可行的校园绿化建议。8、评选最佳建议。(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第四课时【75】
(学写毛笔字)
一明确学习内容。
1、教师出示要学写的两个笔画——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2、学生书空笔画。
二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读帖,观察、分析两个笔画的书写要点。
(1)横折斜钩: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下做横画渐轻,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再转势向下作弯后回锋向上轻快挑出。
(2)横折弯钩: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下做横画,渐细,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转势向下行笔,略粗,作弧形弯后向右行笔,至钩处缩笔回左稍驻蓄势,再提笔向上挑出。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两个笔画。
3、学生自己练习书写,体会。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反馈笔画的书写情况,学生再练写。
5、练习书写带有笔画的汉字。
(1)读帖,分析字在格子中的位置,观察笔画在字中的写法。
(2)教师范写。
(3)学生临帖,练写字:风、九。
(4)指名书写字,集体评议。
(5)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课题:石头书(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与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激趣导入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石头书

⒉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回答:一般书都是纸做的,这本书怎么会是石头的呢/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和价值呢?揭题质疑二、初读课文1、请学生打开书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2、提出自学要求:①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②会读生字。交流:1、出示词语:勘探、叔叔奇怪、一册、足迹、矿物刨根问底、煤炭、地壳、好奇、不禁2、指名逐个读,指名理解词语。1、齐读生字词。2、指导书写生字,说说怎么记住这些生字。3、指导朗读课文。2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读准字音。2、解释词语,勘探:测定矿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等情况。足迹:脚印。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寻根究底。3、齐读生字词。4、重点练习写好左右结构的字。5、读通顺课文。1、各自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语:好奇、奇怪高兴2、回答:他看到一位叔叔在聚精会神地看一块石头。

朗读课文,理解词语。三、学习第1、2小节1、文章主要写了谁?让学生画出他们在整个事情过程中感情变化的词语。2、“好奇”是什么意思?川川为什么好奇呢?3、指导朗读。4、小结:好奇的川川和磊磊一连串提出了哪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在朗读中读出这种好奇的心情。在朗读中读出好奇的心情。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石头书(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重点与难点: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1、两个好奇的孩子向叔叔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是哪些?请学生把它们画出来。2、根据学生提出的四个问题,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圈画画。提出了四个问题哪里有书哇?这书上有字吗?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2、用“刨根问底”来形容。

把向叔叔提出的一连串问题画出来。二、细读课文1、书、字、画分别是什么呢?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⒊朗读第14段。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1、边听边思考回答。

2、书是指那一块的石头。

书上的字是指各种痕迹和矿物,书上的画是植物和动物的矿物。

3、读出勘探队员的自豪感。

4、思考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方面理解石头书上的书、字、画。三、练习说话1、请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结构连起来说一说石头哪儿像书。

2、能不能用“因为------

所以--------”说一说为什么说石头像书?

3、出示句子: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4、让学生比较一下,上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1、把了解的内容结合起来,练习说话。2、同桌互说。3、全班交流,因为石头一层一层的,上面还有“字”有“画”所以像一本书朗读比较。

把了解的内容结合起来,练习说话。作业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18、小稻秧脱险记(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知道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新词,读准音,认清形,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知道除草剂、喷雾器的作用。(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重点与难点: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揭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小稻秧脱险记。

2、领读,“险”是什么意思?那“脱险”呢?

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

3、读课题,质疑

1、读课题

2、质疑:

(1)、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

(2)、小稻秧是怎么脱险?……

揭题质疑二、指导初读课文

1、提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脱险、争吵、杂草、一拥而上、拼命、除草剂、欺负、喘气、纷纷、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按自然段逐段指名朗读

可分为遇险——脱险——脱险以后三部分,自己试试。

哪一部分着墨较对,重点在写?

(3)、指导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读课文

理解字词

2、汇报自读情况

(1)、认读、理解生字词

拼读(开火车读、齐读)

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语

(2)、读课文

个别分自然段读课文,理清脉络。

(3)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三、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

险、吵、杂、拥、拼、剂、欺、负、喘、纷

1、读生字、组词

2、观察生字字形及在书上田字格中的位置

3、用钢笔描红

正确书写。四、布置作业

1、读课文

书写生字各两遍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18、小稻秧脱险记(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对课文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知道除草剂、喷雾器能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培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重点与难点: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志趣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吗?

一、复习

1、认读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指导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过渡: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1、请大家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画出写小稻秧和杂草的词语,体会它们的意思。

2、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指导表演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一部分(遇险)

1、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画出“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脸色蜡黄”等词语,反复读课文,理解这几个词在文中的意思。

2、朗读、表演(1)、个别读课文

(2)、练习表演“遇险”

画出写小稻秧和杂草的词语,体会它们的意思。三、指导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要求: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对话提示语中的某些词语,读出相应的语气来。

2、指导朗读

3、指导理解课文

出示图片,认识“喷雾器”,资料介绍“除草剂”

小稻秧这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找出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向上挺了挺身子实际上是指什么?

4、指导分角色读、演

三、学习第三部分(脱险)

1、自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读课文

同桌互读,个别读

3、说说各自读懂了什么

4、读、演

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体会人物对话提示语中的某些词语,读出相应的语气来。四、复述课文

1、朗读课文

2、演一演课文内容

演一演课文内容五、

布置作业1、默读课文,回忆故事情节。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

1、默读课文,回忆故事情节。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

默读课文,回忆故事情节。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19、航天飞机(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读懂语言,拓展知识。(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重点与难点: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激趣导入1、激趣:谁知道我国的第一位航天英雄是谁?他乘坐的是哪一艘航天飞船?2、介绍“神州五号”了解有关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情况。交流收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激趣导入二、初读指导1、谈话导入:在国际上,只有美国,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发射航天飞机,那么航天飞机是怎样的呢?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想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航天飞机的?画出有关词句。3、归纳总结:课文从三方面介绍了航天飞机。交流: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有关词句。2、小组交流讨论。3、各组上台交流讨论情况。1、朗读词语,读出对词语的解释。2、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呼啸庞然大物抖擞智慧老人无影无踪帕米尔高原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三、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纠正读音。一架番盘头翅膀智慧老人手臂抖擞捞回舱中,帕米尔高原无影无踪。2、指导识记词语并加以解释。3、指导书写。说说自己识记字形字叉的方法。1、描红。抄写生字2个。

正确书写。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19航天飞机(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航天飞机和飞机的区别,知道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与难点: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旧知出示词语

1、认读词语。

2、课文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哪些特点。

说说航天飞机的特点。二、理解课文内容第一节:1、默读第1节2、第二小节:思考航天飞机是什么样的?飞机看了它是怎么想的?用笔画出有关的词语。

自由朗读智慧老人说的话,画出航天飞机比普通飞机飞得更高,更快,作用更大的词语,填写表格。

画出老人离开普通飞机的句子。

讨论:(1)“替代不了”是什么意思?(2)这里指谁不能代替谁?

引导想象,普通飞机向着高高的蓝天飞去,去干什么呢?

指导朗读全文。1、默读课文,思考:一架普通飞机在没有见到航天飞机前是什么样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1、默读思考航天飞机是什么样的?飞机看了它是怎么想的?

2、从哪些词语可看出飞机一定要把他弄明白?

3、用“究竟”练习说话。

4、完成填空:

航天飞机翅膀是(),脑袋()机尾()

自由朗读,完成填空:

飞行高度:普通飞机()

航天飞机()

从车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

行时:普通飞机()

航天飞机()

作用:普通飞机()

航天飞机()

默读并理解相关词语

练习朗读,读出语气。

朗读全文,理解词语,想象普通飞机向着高高的蓝天飞去,去干什么呢?三、指导自人介绍。假如你是航天飞机该怎样介绍自己呢?可从三方面来介绍同桌练说。个别上台介绍。

介绍航天飞机。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习作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按习作要求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弄清它的特点和用途,写下来。(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

2、培养学生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足以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重点与难点:按顺序,写得生动逼真。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练习说话,激发兴趣。1、要求:夸一夸自己的一种学习用品。

2、出示说话句式:我的------

真棒,因为它--------。

3、小结过渡:老师真想不到同学们的文具那么美,用途那么广,真是各有所长,难分高下呀!这样吧,我们来把它写成文章再比一比。怎么写呢?

1、自由练习。2、集体交流。3、产生写的兴趣,并思考应该怎样去写。练习说话,激发兴趣二、学习例文,感知写法。1、导读例文,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怎样写。

2、请学生继续读文,说说读后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3、小结例文的写法:例文用第一人称“我”的语气来介绍铅笔刨刀,抓住质地、形状、颜色、用途写。

写得很有条理。

4、出示图画:指导观察方法:观察要仔细,要有顺序,你想按什么顺序观察铅笔刨刀。

5、让学生口头交流观察的方法。

1、轻读例文,想想:作者描写了铅笔刨刀的哪些方面?

2、读后交流:质地、形状、颜色、用途。

3、读后感到很亲切,因为文章中的我就是铅笔刨刀。

4、按顺序观察。

5、口头交流自己观察的方法。

小结例文的写法,让学生口头交流观察的方法。三、运用写法,集体口述1、出示轿车文具盒。2、提问:你想先介绍文具盒的哪些方面?3、指导描述内部特征及用途。1、观察轿车。2、练习口头表述并交流。3、个别口述。练习口头表述轿车文具盒的内部特征及用途。四、个人说写,运用写法。1、提出话题要求: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文具,用第一人称介绍。介绍时注意要有条理。2、个别说。1、各自按顺序,抓特点练说。2、同桌交流,集体交流。有条理地介绍一种文具。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练习6(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读好有关多音字,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读准多音字。

重点与难点:积累成语,理解成语意思。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学会字词句。

1、指明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指导多音字在句子中的读音规律。

3、巡视、纠正。

4、分组读句子。

5、让学生练习读“称”和“兴”的另外读音。并组词。

1、同桌交流:你是怎么读的?

2、小组合作查字典,看读得对不对,并大体了解这个字在词语的意思。

3、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读好多音字的。

4、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句子,特别注意加点字的字音。

5、说说“称”和“兴”另外的读音并组词。

读准字音,并能组词。二、写好钢笔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写,提出明确的要求。

3、巡视,个别辅导。

1、说一说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

2、小组讨论:仔细观察比较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描红,仿影。正确书写三、读读背背。

1、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出示八条成语。

3、小结:八个成语都带有“风、雨”其中有些是描写天气的,但有些我们主要理解它的引申意。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吗?

给予适时讲解。

4、指导理解意思。

“和风细雨、斜风细雨、暴风骤雨”主要写天气。

5、出示《竹石》

6、质疑1、自由读,想想学会了哪个成语?

2、个别读,领读。

交流:

3、说说知道的成语意思。

4、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3、自由读,提出不懂的词。

会读会背并理解成语。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练习6(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意见与人商讨。)

重点与难点:有次序地讲清小制作的制作过程。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学好毛笔字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折”的写法。

2、指导:折有“横折”和“竖折”。

3、书写横折,指导运笔方法。

4、书写竖折,指导运笔方法。

5、练习描红。

1、练习书写横折。

2、写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3、练习书写竖折。

4、定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5、练习描红。

二、介绍小制作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2、提供一些表示先后次序的词语:先--------然后---------

接着------最后--------

3、巡回指导,个别辅导练说。

-

4、总结全班练说情况,共同评选“最佳制作奖”和“最佳介绍奖”。

1、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介绍自己的作品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设想等等。要说具体,有条理。

2、制作展示:

分组练说,组员间互相评议、指正。

3、产品推销会: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说,本组可以纠正、补充。

4、听老师总结。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使其有话可说。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分析

24*说话算数
设计思路:
[本文记叙了圆圆收到表哥林林捎来的龙眼,想起了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后来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山里红送给表哥,兑现自己诺言的事,表现了两位小朋友说话算话、诚实守信的好品质。故事生动有趣,充满了儿童的纯真感情。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注意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教学过程宜粗不宜细。给足时间,自主读悟。抓住重点,读读议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读能力的生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圆圆和小表哥林林都是说话算数的孩子,懂得从小要养成说话算数、守信用的良好品质。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舅、剥、尝、泛、酸、营、寄、羞、存。要求掌握的词语有:不安、鲜嫩、忸怩、诚心诚意、一本正经。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要养成说话算数、守信用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运用“边读边想、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要有说话算话、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展示课件第三屏)
(一)1、同学们吃过什么水果?学生说自己吃过的水果。龙眼和山里红也是两种水果,谁能介绍一下这两种水果的样子。2、这两种水果之间还发生了一段令人深思的小故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好,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板书课题:说话算数,齐读课题。
(二)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希望大家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读通课文
[(一)通过预习课文,同学们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引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二)通过预习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
[(四)出示生字词(展示课件第四至五屏),检查掌握生字词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正音,引导字形辨析、识记,加以巩固。]
(五)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一)以指导默读为重点。
1.让学生回顾一下第四单元“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第五单元“一边读,一边想”和本单元“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的读书方法,然后运用这些方法去默读课文,利于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展示课件第六屏)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展示课件第七屏)
[(1)开始圆圆为什么说“我说话不算数”?画出当时表现的句子
(2)后来她为什么说“我说话也是要算数的”?你觉得圆圆是个怎样的孩子?
(3)记录自己不懂的问题。]
(二)围绕思考题,组织讨论交流。讨论中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三)就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启发引导。
[(四)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抓住“笑成了一朵花”“忸怩不安”“惊喜”等词语,读出人物的不同情感。)]
四、深入分析,理解感悟(展示课件第八屏)
(一)圆圆是本课所写的主要人物,找出课文中描写圆圆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词句。
[如,当圆圆看到舅舅捎来的龙眼时,圆圆的神态是“小脸笑成了一朵花”,动作是“猛地扑到舅舅怀里”,语言是“我做梦都想吃龙眼呢”;当圆圆知道了龙眼是表哥林林让捎来的时候,神态是“脸色微微泛红”“有点忸怩不安”,动作是“突然停下手不吃了”,语言是“妈妈,我不好,我说话不算数”;当圆圆想到去年和表哥的约定时,神态是“脸羞得通红,真的像山里红一样红了”,动作是跑到房间,拿出存钱罐,倒出硬币,语言是“妈妈??我说话也要算数的”。]
思考:这些描写反映了圆圆怎样的心理历程和情感变化?
(二)在课文的插叙部分,也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如用小手指拉钩这种小朋友间表示守诺的方式,去体会感悟圆圆和表哥间友谊的纯真与诚信的品质。
(三)要让学生在体会感悟圆圆的情感变化中,在体会圆圆和表哥相约的认真中,感悟到应该从小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观念,受到诚实守信的思想教育。
五、谈体会
[1、想象一下10月份到了,北京的山里红熟了,圆圆给表哥寄山里红时,她会在给表哥的信里写些什么?]
2、学习了这篇课文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今后你会怎么做?
小结:圆圆的表哥能说到做到,是个讲信用的好孩子。圆圆把说话算数还是不算数看得极为重要,从这里说明圆圆也是一个好孩子。老师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一定会是一个讲信用,说话算数的人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注意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教学过程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读悟。抓住重点,读读议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读能力的生成。尤其是引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要有说话算话、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语文百花园六
设计思路:
[本次语文百花园的五个栏目共安排了六项语文实践活动,内容有连接词语、给句子加标点、读背成语、阅读短文、口语交际、习作练习等。本教案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养成准确使用词语的习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初步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读书方法阅读短文,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加强自主练习,凸显阅读训练重点,注意说与写的结合,着眼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搭配词语,培养准确用词的习惯。
2.初步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
3.通过读背、采集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进一步丰富语言积累,渗透诚实守信的思想教育。
4.通过阅读短文,强化默读思考、质疑问难的阅读能力训练。
[5.通过指导学生说说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并选择其中一个年龄段写下来,促进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本单元学习的部分词语、句子,扩大阅读实践,强化本单元的思想教育,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1.“能说会道”情境图。
[2.学生自己小时候和不久前拍的照片(没有近期照片,可带一面小镜子)。]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和“语文百花园”见面了。希望大家在这次语文实践活动中,又有丰厚的收获。
二、学习“语海畅游”
(一)我会连
[1.提出要求:“我会连”有两组词语,请大家先读一读,想一想,左边的词语应该和右边的哪个词语交朋友,然后动笔连一连。]
2.出示两组词语,请两位同学连一连,其他同学在书上动笔做一做。(展示课件第三屏)
3.请两位同学分别把自己连起来的词语读一读。如有差错,及时纠正。
4.全班齐读。
5、学生自己例举这样的词语搭配。
(二)加标点
1.教师介绍冒号和引号的一般用法。(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一)
[冒号属于点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停顿以提起下文,表明后面引号里的话是句前的人说的。这是冒号最常见的用法。引号属于标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标出句子中的引用部分,标明引用的是说话人的原话。这是引号的常见用法。]
2.出示两句话,指名读句子,并说说哪些是说话人的原话。(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二)
3.动笔加标点,提醒除冒号、引号外,还要加上其他标点。
4.讲评。
[5、介绍冒号和引号的其他用法。]
三、学习“积少成多”(读读背背)
(一)出示成语,指导把字音读准确。(展示课件第五屏)
(二)借助词典,说说成语的大意。
(三)同桌互背。
[(四)说说哪些成语是关于诚实守信的,把他们摘抄在“采集本”里。]
四、学习“阅读平台”
(一)阅读和感知《周处除三害》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1.自由读短文,遇到生字,可以查字典或向同学请教。
[2.指名分段朗读读短文,老师注意正音。
3.齐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4.默读短文,简要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和讨论
1.出示文后思考题,让同学边读边想,并写出不懂的问题。(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一)
[2.围绕文后思考题讨论交流。
(周处除了两害后,人们没有为他的安全担心,相反却奔走相告,说明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4.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二)
5.摘记自己喜欢的词句。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一、揭示话题,明确要求
[(一)出示“能说会道”情境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展示课件第七屏)
(二)弄清要求,把握重点。请同学们读课本的具体内容,看看这次“能说会道”有什么具体要求。(展示课件第八屏)]
1.说的对象是自己,内容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重点是自己的“样子”。
2.要仔细观察自己的照片,注意外貌、姿态和表情。
3.想象十年后的样子要合乎情理。
二、观察照片,介绍交流
[(一)各自拿出小时候和不久前拍的照片,仔细观察,想想怎么介绍自己的样子,说话前可以把介绍的顺序和介绍时要用上哪些词语记在卡片上。]
(二)分小组互相介绍交流,教师了解交流情况。
(三)指名介绍。
(四)说后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1.抓住外貌、姿态和表情的特点;
2.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
三、展开想象,说说“将来”
(一)看照片或镜子中的自己,想象十年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也可以想象那时你在做什么事。
(二)指名介绍,并进行评价。
[(三)全班交流,看看大家眼中各自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第3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选择一个年龄段
[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和想象,描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己,不知大家对哪一段最感兴趣呢?
选择其中的一个年龄段,写下那个时候的自己吧。]
二、观察和思考(展示课件第十屏步骤二)
(一)明确观察重点(外貌、姿态和表情;在做什么事)。
[(二)注意叙述的顺序和方法。
(三)从十年后在干什么进行想象。]
三、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
(一)写小时候或现在,更多地要依据观察,并借助想象,重点是描写外貌、姿态、表情、做什么事,把事情写清楚。
[(二)写十年后,主要依据想象写事,写清干什么事的过程应该是其重点。虽然也可以有外貌等的描写。要注意充分发挥想象,但也要合乎情理。]
四、动笔练习(展示课件第十屏步骤三)
(一)依据自己的仔细观察和充分想象,动笔写下过去、现在或未来的自己。
(二)全班交流,看谁写得最好。
[教学反思]
通过本百花园的学习,学生复习巩固了本单元学习的部分词语、句子,扩大了阅读实践,强化本单元的思想教育,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养成准确使用词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读书方法阅读短文,在教学中,加强自主练习,凸显阅读训练重点,注意说与写的结合,着眼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第六组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紧紧追随科技发展的步伐,强调科学探秘和科技应用。涉及到太空探索和互联网络、机器人的想象等热点内容,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其中《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这种安排既可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又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组四篇课文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在写法上各有特色《太阳》是采用举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讲出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通过叙述“我”的一次上网经历来介绍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果园机器人》中机器人的特性则是随果园生产的需要一步步体现出来。语文园地六"中,"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想发明的机器人",这个话题可以从《果园机器人》这课的学习自然引起;"习作"内容的范围非常广泛,衣、食、住、行无所不有,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我的发现"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多义词.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汉语中一字多音的现象;"日积月累"包括"读读认认"和"读读背背"两项内容","读读认认"的内容和调味有关,采用了韵语的形式编排,"读读背背"选的是和气象有关的农谚,这些农谚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宽带网"是本组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主要培养学生围绕专题、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信息的能力.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资料的收集和利用非常重要,拥有一定的相关资料不仅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为学生的习作发挥想象提供科学依据.如何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和利用资料,将成为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本组课文有以下几个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42个字;强调默读课文,背诵相关部分。
2、了解有关宇宙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和兴趣。
3、了解有关科技发展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的
兴趣。
4、了解本单元的各类说明方法。
5、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动手设计发明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得到有关的宇宙知识
难点是:学会收集资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巩固识字量成为识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最主要的方法是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同时要继续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2、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拥有一定数量的资料不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收集资料.
3、教学中,教师要从课文的学习到完成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意识.
4、继续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把读书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本组课文语言生动,有很强的趣味性,学习时应以读为主,读的形式要多元化,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充分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训练过程.
5、本组课文科学性强,可以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鼓励其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明白科学道理,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本单元时还要注意联系当前最新的科技动态补充到教学中,如载人航天、火星探索等;提醒学生注意网络的负面影响。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大约用12—14课时。
21太阳
一、教材分析
《太阳》是本单元的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从太阳和动、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及太阳光可以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现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二、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时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课前让学生阅读与太阳有关的传说故事,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或者引导学生读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这样不仅增添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第一部分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的能力。第二部分说明太阳与地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两部分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联系课后选读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来理解。这两部分内容通过“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句子自然连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句子所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本课时还要注意本文所采用的许多说明方法,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利用文中的“泡泡”提示,理解作比较这一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并让学生从文中找一找用不同方法描写太阳的句子,试着说说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试着运用。在此基础上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太阳》这篇课文是教会学生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时,可设计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迁移到“写”中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写的训练和提高。
22月球之谜
一、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它先用优美的文字渲染了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接着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荒凉月面,然后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最后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遥相呼应,阐述了迄今为止人类对月球作出的研究、探索,从而引导同学们初步认识神秘的月球,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和兴趣。文章感性与理性相结合,是一篇十分独特的科普文。
编者在最后提供了一个资料袋,不但介绍了月球上的引力,还介绍了月球上环形山的命名,以及有哪四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给这些山命了名,意在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与此同时,课后还收录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赋予了教材诗意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二、教学建议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可以让学生先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第二个习题中提出的问题,然后以讨论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文中所写的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它有哪些没解开的谜。
初知课文大意之后,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想象、交流资料、质疑等各种方法,强化学生对月球魅力的感受。第一自然段中“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是个很重要的句子,要充分利用这个句子及相关泡泡,引导学生展开更多的遐想,感受月球的魅力。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想象夜幕降临,皓月当空的景象,最后交流各自对月亮的感受和遐想。第三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是具体列举月球的不解之谜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理清这些不解之谜提出的思路。比如:从把细菌洒在月球尘土上,细菌全死了的事实,提出了一个疑问:月球尘土是否有杀菌的本领?从月球岩石和地球岩石年龄的比较,提出了两个星球年龄大小的疑问和对两个星球火山活动的猜测等等。第七自然段只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理解省略号的作用并充分利用这个省略号把交流资料和引导学生深化对文章的理解结合起来,以充分了解月球的情况,进一步感受月球的神秘,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词句。
课后提供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教学时让学生熟读诗句,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做到熟读成诵。最后还可以交流各自搜集到的描写月亮的诗句。还要充分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醒学生在以后的阅读实践中要注意把自己觉得好的诗文摘抄下来。
本课还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通过让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及用“没有……没有”说一句话等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学完了本课让学生课后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办成一张月球专题小报。通过课后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积累资料及动手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良好地锻炼及提高。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一、教材分析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写了我上网的亲身经历,使人真切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文章按上网前、上网时、上网后的顺序先写了爸爸告诉我网络的作用,再写了我访问了卡通网站以及和其它一些网站,以及我向国外的表姐发了一份电子邮件,最后写了我盼望再次进入奇妙的网络世界。课文内容有趣,角度新颖,名为讲述上网经历,实为介绍网络知识,中间穿插爸妈的讲解,叙述的过程中还渗透了人物的新奇、好奇、赞叹、依恋等内心感受,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章语言亲切自然,采用了比喻、设问等手法,这使得深奥、专业的网络知识变得浅近、生动、有趣。可以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接触这些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和运用语言。
二、教学建议
1、?课前可让学生搜集和网络有关的资料,如果有条件,还可布置学生上网,亲身感受网络。
2、?课文内容有趣,角度新颖。名为讲述上网经历,实为介绍网络知识,中间穿插“我”爸爸妈妈的讲解,使得深奥专业的网络知识介绍变得浅近且富趣味。文中主要讲了两个问题:网络是什么和网络有什么用处。第一个问题是借爸爸的口说出来的,这个问题比较抽象,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由讨论,根据课文的描述和自己搜集的材料尝试回答,然后老师作适度引导。让学生根据各种具体的事例和感受来形成对网络的印象。网络的作用其实和网络的特点有内在联系,因为“互联”,网络上的信息才这么丰富,因为“互联”,网络中的联系才非常便捷。文中是通过“我”的上网体验来介绍网络的好处的,其中两句话相当重要:“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我感到地球一下子变小了,知识的大门向我敞开了。”教学时要重视文中泡泡,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到网络的作用,可让学生结合课文描写、自己搜集的信息,甚至自己上网的亲身体验理解。
3、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课文讲了三点:一是电脑网络可以查阅信息,迅速而便捷地了解周围的世界;二是可以跟世界各地的人随时进行交流,并建立联系;三是可以参加网络购物、拍卖等活动。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要求上过网的同学,说说自己上网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然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网络对“我”来说也是新生事物,在和网络的接触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有明显的不同。可以引导学生留意相关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情不自禁”“欢呼”“迫不及待”“目不转睛”“赞叹”等词语不单能看出“我”当时的内心状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可感,而且还折射出网络的魅力以及“我”对网络的喜爱之情。
5、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或各自上网的收获可以强化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可以直接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或是自己对网络的认识,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在电脑上种蔬菜》,以完成课后的选做题。
24果园机器人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中的机器人服务于丰收的果园中,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箱,运到指定的地方。有趣的是,这些机器人只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自我充电,不停地工作。
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水果丰收,果农忙不过来了,于是需要机器人帮忙;果园很大,机器人不好拖着电线工作,用电池也不方便,于是又想让果园机器人“吃”园中掉在地上的水果,自我充电。这样的叙述一方面使得果园机器人特点的介绍有层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生产需求是科技的发展动力,学生读后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继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搜集与机器人有关的资料,可以是文字类,也可以是图片类。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简单,富有趣味,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根据连接语中的阅读要求,自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说说文中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自己认为哪些特点最有趣。在对果园机器人特点有大体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叙述层次。要注意体会“你会想,可以让机器人来帮忙呀。”“你会想,可以用电池呀!”“能不能让机器人自己充电呢?”等句子在叙述中的作用,从而感受到生活和生产的实际要求是发明创造的动力。
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放飞想象翅膀。引导交流各自搜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也可以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果园机器人应该是怎样的;可以用图画的形式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果园机器人,还可以围绕某一用途,尽可能考虑实际中各种需要,构思机器人的特点,为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作铺垫。
语文园地六
教学建议
1、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我想发明的机器人”。这个话题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有铺垫,可以从《果园机器人》这课的学习自然引起。教学中可以借助口语交际中的示例和学习《果园机器人》时搜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说一说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本领。如果有可能还可以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画出来,对照图画向大家介绍。听的同学可以根据所介绍的机器人提出问题,供发言的同学修正和补充自己的设计。评价的标准有两个:想象是不是奇特合理;是不是把机器人的本领说得清楚明白。交际时可以分小组进行,互相问答,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评价,共享想象和创造的乐趣。
2、习作这次习作内容的范围非常广泛,衣、食、住、行无所不允,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奇思妙想。教学时,可以利用习作中的种种示例和《同步阅读》中《神桥》等篇目的阅读,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选择到各自最感兴趣和最想写的事物。选定要描写的事物后,还要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展开想象,想一想这件事物具有些什么样的新特性,给人们提供哪些便利。学生想好以后,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交流,彼此受到启发,然后写下来。写完后,自己多读几遍,然后改掉自己觉得不满意的地方。在习作完成后,可以以“未来的世界”为主题出一期墙报。
3、我的发现本次“我的发现”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多义词。六个多音字出现在六组词语中。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汉语中一字多音的现象,积累文中列举的六个多音字和相关的十二个词语,还可以做些拓展练习,找找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字是多音字。
4、日积月累这部分包括“读读认认”和“读读背背”两项内容。“读读认认”是低年级归类识字的继续,内容和调味品有关,采用了韵语的形式编排。要求认识的8个生字中,“蒜、醋”是平舌音,“蒜、盐、咸”是前鼻音,“姜、酱”是后鼻音,要提醒学生读准字音。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读读短文,教师指名朗读,以检查学生认字情况。句子的意思可以不作过多的讲解,但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在家长的协助下,分辨这些调味品。
“读读背背”选的是和气象有关的农谚。这些农谚句式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时,教师可采用范读、指名读、师生对读和自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读,最后背下来。这些农谚只是人们对气候现象所做的观察总结,不像科学定律那样严密、准确。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并试着用韵语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5、宽带网“宽带网”是本组学习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培养学生围绕专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的能力,这个项目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本次宽带网的教学有三个要点:资料搜集、资料整理、成果展示。
教学设计
21太阳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繁殖、蔬菜、杀菌”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在说明太阳特点时所用的方法。
教具准备
(1)反映太阳特点的课件。
(2)生字词的课件。
(3)收集与太阳、月亮有关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猜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上工。哪天不上工,准是下雨或刮风。猜一物。板书:太阳。
2、同学们,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我们在太阳下生活、生长,那么,你们对太阳有了哪些了解呢?
3、同学们对太阳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太阳的课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太阳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有更多的了解。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勾画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3)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二、合作交流
1、指名读课文,其他生认真听,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2、出示本课生字词认读。
3、说说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品读体验
(一)探究:学习1、2、3自然段,领悟表达方法,练习朗读。
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愿望:同学们,现在我就是太阳公公,知道大家都想了解我。我呀,离你们很远、很远,我的身体很大、很大,我的温度特别高。这样说,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生回答)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把重点说明句子用线画出来。
3、合作学习
你们对太阳哪个特点感兴趣,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
4、汇报交流
a.学习“远”的小组汇报,教师适当引导、播放课件。
如:做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间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说明方法列数字
b.学习“大”的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播放课件。
c.学习“热”的小组汇报
要求这一段学生在听完前两组汇报后,说明要有条理,适当引导说出列数字和用举例子来说明的方法。
d、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
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e、教师小结: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出示关联词练习:
(1)、()太阳离我们很远,()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2)、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3)、(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分析:第一句中可以什么关联词,为什么?
第二句呢?这是什么句?(指名读句子)
第三句有几层意思,谁能正确填写?
齐读练习
(二)、探究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1、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2、学生读有关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
3、归纳,集体解答
4、学生表演:
谁愿意来扮演太阳,回答同学们的几个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引导
太阳,有人用箭射你,能射到吗?
为什么我每次看你总感到很刺眼?
书上说,埋在地层底下的煤炭与水的循环、风的形成你有关,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出来,你能告诉我吗?(观看有关的影片)
妈妈很喜欢晒被子,她说有好处,这是真的吗?
老师说,刮风下雨,也和你有关,这是什么道理?
出示关联词练习:()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
5、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四、巩固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几个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有了答案,有些还没有答案。因为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正等待人们去揭开。希望在将来,人们能揭开这些奥秘。
2、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坐飞机要200天,49个月亮等于1个地球。
让学生自由说出课前查阅的有关月亮的资料。再说出资料上月亮有几个特点(远、小)。
学生进行练笔。要求:选取月亮的两三个特点写一写,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争取把月亮的两个特点说清楚。
板书设计:
21、太阳

大热远地球

关系密切
11300000
22月球之谜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具
1、《月球之谜》的课件。
2、学生收集月亮的有关资料
3、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师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
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的美好,课前大家针对自己不同的特长和兴趣分小组展开的对月球的探索,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分别展示概念图、诗词网站、幻想画和神话传说)我真为大家的聪明智慧所叹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月球,去美丽的月球探险,对她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好吗?读课题:月球之谜。
2、自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二、合作交流
1、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3、现在你了解月球的有关的知识了吗?小组活动:写出人类探索月球未解之谜。教师准备红、黄、绿、蓝、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别写有1、2、3、4、5、6。由学生随机抽取,按照数字相同的规律做在一组,每组发给1张白纸,然后按照顺时针依次传给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尽量多的问题,最后一名同学汇报,比赛哪个小组获胜。
4、总结表达,读懂了什么,讲述疑惑,
三、品读体验
1、各位宇航员,请大家作好准备,我们的月球之旅就要出发了!(师激情导语)
2、课件出示飞船图片,跨上神秘的月球之旅。
3、因为路途遥远,月球离我们有38.4千万公里,所以我们得用四天的时间到达月球,为了能让大家顺利完成这次探险,请大家利用路上的时间,仔细阅读一下手里的资料,翻到课后资料袋,读一读,了解月球的特点。
4、课件出示:
(1)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地球上6公斤重的东西,到月球上只有1公斤了。在月球上,人只要稍微用力一蹬,就能蹿起很高,如果在那儿跳远或跳高,可以取得比在地球上好得多的成绩。
(2)月球表面布满了无数大大小小的环形山,一些杰出的科学家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大的环形山,其中有四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他们是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
(3)因为没有空气,月球上温度变化非常大。长夜里,温度下降到-180℃;白昼时,温度又上升到120℃。
(4)因为没有空气,宇航员来到月球后,感到自己好像成了“聋子”。两个人即使面对面大声喊叫,也听不到一言半语。这是因为声音要在空气中才能传播,没有空气的传播作用,怎么能听到声音呢?所以,月球上是一个万籁俱寂的世界。
5、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请大家用心观察,告诉地球上的朋友,你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学生自学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6、课件出示句子:
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朗读体会月球表面奇异的景色。)(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散射太阳光,因此也就出现了地球上看不到的奇妙景象:太阳比在地球上看到的要明亮一百倍,白天尽管太阳高悬于天空,可天空仍然一片漆黑,星星就像一颗颗夜明珠和太阳一起镶嵌在黑丝绒般的天幕上……)
7、你们真了不起,这就是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景色。(欣赏一下他们拍的照片。)
8、这些宇航员们不仅拍了照片,还做了些什么?自学课文后面部分,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月球之谜?
9、交流汇报:
(1)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2)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
(3)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
……
10、出示句子: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读读句子,理解“费解”的意思。)
11、这些谜底等着我们来揭开,带上你的资料,约上你的好朋友,一起去猜测、探索一下,看看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新的不解之谜,比比哪一组收获最大。(学生学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的样子,找好朋友合作学习、交流。)
12、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不适合我们久留,所以我们只能依依不舍与它告别。(再见了,美丽的月球!再见了,奇妙的月球!)
13、欢迎你们的归来,我是“天文报”的记者,今天很荣幸有机会进行独家采访。谁愿意第一个接受我的采访,说说这次月球之旅的收获。
老师扮演记者采访学生,汇报刚才合作学习的成果。
感谢你们接受我的采访,这次太空之旅,收获真不小,相信你们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希望你们能够去查阅更多的资料,让大家对月球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下节课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接受更多记者的采访,好吗?
四、巩固延伸
出示未来月球的图片,遐想30年后的月球探险,你会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尘土是否能杀菌?
22、月球之谜水藻为何鲜嫩青绿
(十分奇异)
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信息、网络、遍布、信箱、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赞叹、恋恋不舍、新奇、功能”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激发学生对网络和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教学难点增长学生见识,体会网络的神奇,以及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板书课题)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题,说一说你最想知道什么?(如,什么是“信息”?“信息高速公路”指的是什么?“信息高速公路”通往哪里?“我家”是怎样跨上“信息高速公路”等问题)
2、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激起学生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兴趣。
3、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生字词,可以查字典,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
4、自己想办法练习将课文读通顺,如同桌互读、请人听读、自我练习等。
5、思考同学们上课时所提出的问题,在文中进行勾画批注。
二、合作交流
自选方式来汇报自己的自学情况,如,当小老师教认生字词;请好朋友一起轮读课文;解答课前别人或自己提出的问题。
三、品读体验
(一)小组合作,深入学习
1.组员搭配上体现互补,每组保证有一名略懂电脑的同学。
2.下发表格,要求各小组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将讨论结果填入表格,同时,组内人员要分工明确。
我们小组读懂的网络功能我们还知道的网络功能不懂的问题
(二)全班交流
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学习成果,向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如:
1.可由中心发言人将表格放在实物投影上,介绍本组读懂的和课外了解的网络功能,并就不懂的问题请教其他小组。(教师亦可适时参与解答)
2.可由组员配合,一人读相关段落,一人概括课文所介绍的网络功能;一人详细介绍自己如何了解的网络其他功能,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3.可由操作计算机较熟练的同学上机,边演示边介绍网络功能,并随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
4.教师在各组汇报中发现问题,进行总结指正或进行演示。
(三)交流体会
1.出示:进入网络,就好像跨入了信息高速路。找出文中类似这样打比方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2.交流体会,深入认识网络的神奇及作者兴奋的心情。
“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把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了一起”──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信息。
“进入网络,就好像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网络为人们便捷高效地提供信息。
“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网络使世界各地的人没有了距离,身在家中却可广泛联系。
“我感到地球一下子变小了,知识的大门向我敞开了”──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将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
“我听了更加喜欢这个新朋友了”──网络功能的神奇、信息的丰富赢得“我”的青睐。
四、巩固延伸
1、请上过网的同学交流一下收获。
2、有感情朗读课文
(1)任选一段能够表现网络功能神奇和作者兴奋心情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
(2)以挑战赛的形式让更多同学展示朗读水平。
3、有条件的同学课后请亲自跨上“信息高速路”,查一查有关机器人的资料,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板书设计: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奇妙)查阅信息建立联系网络购物
其他用途
24果园机器人
课型阅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具
1.上网查找有关机器人的资料,了解机器人在哪些领域起了哪些作用。
2.准备一个电动智能小狗玩具。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一)导入新课,阅读猜想
1.(板书:机器人)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大家都来说一说自己对机器人有哪些了解?
2.让我们来大胆地猜想一下果园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会干哪些活?
(二)师指名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出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
(3)想象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内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组内成员共同讨论文中果园机器人新奇有趣的地方。
三、品读体验
1、(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小组认为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
2、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来表现果园机器人的神奇有趣。
3、抄写三句文中加有引号的句子,同桌间说说自己的体会。
4、给大家读一句你感到最有趣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如:“让果农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饿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本来人才知道饿,饿了没有力气就干不动活,那么机器人没电也干不了活,作者说它们被“饿倒”了,让我感觉到它们就像一群饥肠辘辘的工人,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躺在果树林里向果农抗议,感到非常生动有趣)
四、巩固延伸
1、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说说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2、展开想象,想一想将来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它有哪些本领,先说给爸爸妈妈听,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24果园机器人
聪明能干──果园机器人──自己充电
语文园地六
课型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读音。
4、能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课前准备:
1、介绍“智能机器人”的课件。画一画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的样子,并简单标注它的功能。
2、多音字注音卡片。
3、引导学生平时关心科技发展,做科技新闻剪报和科技知识卡片。
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吧。(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二、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1、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的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
2、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要想获得好成绩,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3、通过讨论明确: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三、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怎样才能说清楚说生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2、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四、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经的样子和本领。
2、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最佳创意奖”。
4、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
5、全班学生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进行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第一,想象奇特合理;第二,说得清楚明白;第三,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五、总结拓展。
1、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自1997年起,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而我们国家的机器人足球竞赛水平还相对落后,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诞生。
2、展出优胜者设计的图纸。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地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2、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三、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
2、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自主习作。
1、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六、引导互评。
1、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七、拓展活动。办一期“美好的未来”板报,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注意带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一字多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读音不同)
2、教师用卡片或游戏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多音字的准确情况。
3、指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4、拓展认识。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自读韵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小组内指认生字,说一说记字的小窍门。
4、教师出示字卡,以“开火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这5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三、宽带网
(一)、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在课外关注着科技的发展,收集了很多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科技新闻及知识发布会”。
(二)、整理资料,准备发布。
1、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翻看并加以整理,确定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试着练一练怎样发布这些重要信息。
(三)、组内练习,进行评选。
(四)、全班交流展示资料。
1、各组优胜者轮流上台进行新闻发布,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接受小记者的采访,主要说清收集资料的途径及筛选、保存办法。使大家明白可以通过收看(收听)新闻、查阅报刊、询问、上网途径获取信息,在多方获取信息后要进行筛选,用记录、剪报或知识卡片等形式保存下来,便于查找。
3、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老师发现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吧!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2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验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望天门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每繁华的都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这节课我们学习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二、读题,简介:(多媒体课件)

天门山:安徽省当涂县城西南15公里的长江东岸,有博望山,亦称东梁山。和县城东南30公里的长江西岸,有西梁山。两山夹据,长江西来,至此折向北流,形势险要。南陈《舆地志》云:“博望梁山,东西隔江相对如门,相去数里,谓之天门。”这大约是天门山最早的文字描述。天门山景观独异,李白写了这首诗后,又有很多名家描述。如李白同时代稍后的吴筠、宋代的王安石、明代的胡松,然而没有一个有李白的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恢宏壮观。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望天门山》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三、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熟古诗。

2、与同学共同研读,结合注释,想一想诗句的意思,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或想法。

3、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诗意: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碧绿的江水流到这里突然折向北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意: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驰来。

四、指导朗读,感悟诗景诗情。

1、朗读提示;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要突出“开”“回”“出”“来”等词语。

2、学生自由读或与同学一起读,边读边感悟诗情诗意。

3、背一背。

五、练习巩固。

1、正确书写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学生背一背古诗《望天门山》。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1、读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多媒体课件: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也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的《东坡乐府》,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贴》《祭黄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贴》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汉时称圣湖。唐时因湖在城西,始称西湖。原是与杭州湾相通的浅海湾,后由于泥沙堰塞,海面被隔断,在沙嘴内侧的海水,成为一个湖。古来人们一直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景色做出了不同概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首推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曲院风荷、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2、学生自由读熟古诗。

3、读读注释与同学交流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奇:奇妙。诗意: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诗意: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淡装还是浓装,都是一样的合适。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进一步体会诗情诗意。

朗读提示: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要突出“晴”“雨”“西子”“总”等词语。

三、背一背古诗。

四、写一写。

1、正确书写“潋、滟、亦、妆”。

2、默写古诗。

五、课后阅读

搜集一些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在会上交流。

2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本文,让学生感悟写作上的二个特点:一是首尾相呼应。二是用词准确。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教学重难点】

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感悟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并学习课文首尾呼应的定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一课,我们从古诗里感受到了我们祖国山河十分壮丽,今天我们到祖国南海的西沙群岛去看看——那里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板书课题:22、富饶的西沙群岛。

读题,理解:富饶——物产多;财富多。

群岛——海洋中彼此相距很近的一群岛屿。

二、导读——理解课文内容。

1、与同学一起阅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同学帮助多读几遍。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了什么?能找出中心句的请画出来。

3、你喜欢课文中的那些段落,与同学交流一下为什么喜欢。

4、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学习课文的写作上的特点。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对比一下有什么联系。

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最后一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这样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2、读一读,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的句子,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确定自己想背下来的部分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课文写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二、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情况。

1、让学生把自己能写的生字词语,在黑板上写出来,并读出生字词在课文中的句子。(一人写一个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2、让学生判断他们写的是否正确,不正确的纠正过来。

3、开火车读一读生字词。

4、说一说这些生字与我们学过的熟字有什么区别。

三、积累词语。

课文中的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优美,让我们找出来再抄写下来,如: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千奇百怪成群结队

飘飘摇摇五光十色祖祖辈辈各种各样

高低不平渔业工人四脚朝天懒洋洋

披甲威武颜色形状茂密

肥料深蓝杏黄交错

四、积累句子。

1、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让我们抄下来。

2、读一读课文后的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并抄写下来。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述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第六自然段做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准备】

小兴安岭有关图片,文字资料等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了解了我国南海明珠——西沙群岛美丽富饶,今天我们到北疆去看看那里的小兴安岭,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板书课题,读题: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阅读课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

1、听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国的生字词语。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3、分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4、说说课文各段写了什么内容,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每段所讲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概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四个季节不同的景色;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小兴安岭是宝库也是大花园。

5、想想这篇课文与《富饶的西沙群岛》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课文写法上也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同时描写各季节景色用词十分准确。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与同伴一起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练习正确书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一读本课中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写法,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课文用准确的词句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十分形象、生动,我们找出来读一读。如: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

“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侧着脑袋”,写小鹿欣赏水中影子的神态。“欣赏”是讲小鹿一边喝水,一边看着溪里流水的样子,好像在欣赏自己的影子。引导学生想象小鹿的可爱神态。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一个“封”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了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水气很大,范围跟森林一样广,使整个森林都浸染在雾中。用“浸”字来形容雾中的森林,使人感到森林就像一幅水墨画,画面有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从“升”和“浸”两个字,想象小兴安岭早晨的雾景,体会小兴安岭雾多、雾浓的景象。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作者为什么用“飞舞”而不用“飘落”。“飘落”只表示树叶往下落的动态。“飞舞”,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看到树叶飘落,作者联想到彩蝶飞舞的情景,既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刮”,用刀等贴着物体的表面移动。用“刮”而不用“吹”说明了小兴安岭的冬天很冷,风很大。

“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只好”就是只能这样,冬天,遍地是雪,黑熊无法出来活动,无法外出觅食,只能舔自己脚掌上分泌出的养分过冬。

“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这是用“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来形容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物产丰富,说它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这里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野花盛开,即使是冬天,雪花飞舞,银花满地,也无比的美丽;说是巨大的宝库,是由于它盛产木材,还有山葡萄、蘑菇、木耳以及人参等名贵药材及珍贵动物。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课文就是按“美丽、物产丰富”这条线索来写的。

三、书写本课生字词。

1、读一读本课中的生字,用熟字与生字比一比。

汇——江欣——欢赏——党映——英

挡——档视——祝线——钱浸——侵

献——楠药——约材——财软——轮

刮——乱舌——古

2、写一写本课生字。

四、课文中很多优美的词语,把它们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如: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嫩绿、汇成、欣赏、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

24*、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为了纪念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教材选编了这篇课文。

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与同学的讨论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丽和繁华。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有关香港的文字、图片资料或多媒体。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我们欣赏了北国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再去游览南海边的香港。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抖落掉历史的尘埃,翩然回归祖国。香港回归是祖国经济强大、国力增强的表现。为了纪念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

1、独立阅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2、多媒体展示有关香港的图片、文字资料。

香港的历史: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根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归还中国,开设特别行政区,它是中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内不变。

香港简介:

★香港地处中国的南大门,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它的地名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人说是因岛上曾有一条香江而得名,也有人说古时此地因运销内地生产的香料才有其称。它由香港岛、大屿山岛、九龙半岛和周围230余个岛屿组成。面积1092平方千米,人口六百三十多万。

★香港经济以制造业、金融业、旅游、房地产业为四大支柱,形成了以纺织制衣、电子、钟表、塑料、电器等为主的出口加工工业体系,产品出口值居世界首位的有制衣、玩具、钟表等。香港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海空交通中心,自由贸易港,也是功能齐全的国际金融的中心。

★回归后的香港,保持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势头。截至2001年6月1日,共有3237家海外企业在香港设立地区办事处,创下11年来最高记录。其中944家在港设立亚洲区总部,2293家设立驻港办事处。

★至2001年,香港外汇资产为全球第三,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内地,达到1112亿美元。

★2001年,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为世界第一,达1800万标准箱,比1996年增加400多万标准箱。

★从2001年4月至2002年4月,进出香港国际机场的旅客人数达3300万人次,货运量为215.5万吨,均居世界前列。

★20世纪90年代初,因担心“一国两制”而移民海外的港人,已从世界各地返回香港,至2002年5月已达40多万人。

★截至2002年5月,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的港人,已获得112个国家和地区免签证入境待遇;同时,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也可免签证进入香港。共有100多个国家在香港设立了包括领事馆在内的官方和半官方机构。

3、学生交流: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说说知道的香港。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从地理位置、贸易、金融、商业、服务等方面简要介绍香港;

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分别从香港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具体介绍香港的繁华和美丽;板书:

万国市场

香港美食天堂

旅游用地——海洋公园

美丽的夜景

第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题,赞颂了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三)积累。

1、把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读给同学听。(2人一组)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写下来。

3、背一背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内容安排有:以本组课文的学习、宽带网的活动内容相结合的口语交际;以口语交际内容为题材的习作练习;让学生感受词的多个义项,识识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读读背背写景的古诗名句;积累熟记词语;拓展学生的阅读,养成平时收集有用资料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向别人完整地介绍自己喜欢的地方,语言表达明白、清楚,口语流利。

2、积累好词好句,熟记一些优美的写景的古诗句和一些好词语,了解字词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是不同的。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收集有用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习作是本次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3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第六组课文中我们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古诗中感受到了天门山恢宏壮观的景象;从宋代文学才子苏轼的诗中体会到了西湖优美的景色;我们还去过南海的西沙群岛,到过美丽的小兴岭,游览了繁华的香港……我们的祖国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同学们也随爸爸妈妈到过不少美丽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请你把看到过的优美的让你难忘的地方介绍给同学们。

二、分组交流:

1、分组:以小组为交流单位。

2、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看到过的优美的让你难忘的地方的景色,先想一想怎样说,说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发言,口语表达要不得做到准确、流利,把要说的表达清楚。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说话,你能从他的说话中感受到什么,听后发表一下你的感想。

三、全班交流:

各组推荐一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别的小组可以对他的介绍提出自己的评价。

教师对这次口语交际作小结。

四、课外延伸:

习作准备:把我们今天的交流内容,认真的组织一下材料,搜集更多的材料,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想想怎样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要求。

1、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想去的地方。

2、这次习作要达到“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关键是要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

3、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二、如何写好“这个地方怎样吸引人”。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用叠词写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使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有的……有的……”、“像”用并联关系与比喻的方法,形象动力地表现“各种各样”的特点。

2、小结:

要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写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我们在习作中要恰当的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借用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来增加文字的表现力,描写中还要展开想象,文章才能感染读者,才能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使别人读了你的文章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

三、组织材料。

回忆一下我们的口语交际活动,确定自己习作写什么,怎样写,也可以跟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让别人给你提提建议,然后写下来。

四、学生习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让学生发现:有些词有多个义项,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语义是不同的,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读句子,查查字典,说说你的发现。

第一组:海水有深有浅。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第一个句子里,“深”是“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的意思。

在第二个句子里的意思是指“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此外,“深”还有多个意思,(1)深度,如,河水有三尺深;(2)深奥,这本书内容很深,初学者不容易看懂;(3)深刻,这件事影响很深;(4)感情厚,他们的感情很深;(5)(颜色)浓,如,这件衣服是深红的。

第二组: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第一句里,“封”是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

第二句里“封”是封闭的意思,表现枝叶繁多,好像把森林都包起来了。

二、“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古诗句。

l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选自唐朝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一句描写了如画的景色。浩月当空,照耀在郁郁葱葱的青松上,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这是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呀!]

l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选自杜甫《绝句》,全诗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句的意思是说微风徐来,碧波荡漾,在碧波的映衬下,水鸟显得更加洁白,它们正在欢快地徜徉;青山上的草木繁茂、青翠欲滴,山花怒放,在阳光映照下火红一片。寥寥十个字,就勾画出一幅色彩绚丽、意境优美的图画。]

l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选自杜牧的《江南春》。全诗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千里莺啼、绿树红花,有声有色;水乡、村庄、青山、城郭、酒旗,有静有动。作者用十四个字就概括了江南的美景。]

l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选自陆游的《游山西村》,全诗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教材中所选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而且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寻味。]

l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选自王安石的《庚申正月游齐安》,全诗是“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未即此身随物化,年年长趁此时来。”诗人运用词语的重叠,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图画。]

三、“读读记记”

严严实实又松又软不慌不忙

来来往往又香又脆不紧不慢

舒舒服服又唱又跳不知不觉

确确实实又说又笑不闻不问

引导学生发现这三组词语的特点,第一组是“AABB”的形式,第二组是“又……又……”形式,第三组是“不……不……”的形式。

口头的扩展练习,如,“明明白白”“葱葱茏茏”“又肥又厚”“不言不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运用这些词语。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练习六教案


教学内容:《练习6》
教学目标
1、学用字词句,辨析多音字,从而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2、练习写好钢笔字。
3、读读背背,增加积累。
4、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5、学写毛笔字,练习写折。
学习重难点:辨析多音字;指导说清楚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准备好小制作的材料。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辨析多音字,练习写好钢笔字。
一、学用字词句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1。
(2)说说本题的要求。
2、我的十分钟
(1)出示黑板,学生自由认读“发人深省、丢三落四、亲密无间、参差不齐”。
(2)查字典对照自己有无读错音的,并了解这些字的另外读音与意思。
(3)给多音字组词:
省shěng()落lu()间jiān()
xǐng()là()jiàn()

cān()cī()
参cēn()差chà()
shēn()chāi()
3、练习2
(1)自由读读这句话。
(2)指名读,试一试。
(3)正音,齐读。
(4)各人想想“称、兴”的另外读音并试着组词。不知道的可以查字典。
(5)指名说一说读音、组词。
4、练习3
(1)自由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2)同桌互相读读。
(3)指名读一读。
二、写好钢笔字
1、出示“印、即、郎”
(1)指名读读这三个字。
(2)观察一下它们的结构,写字时的共同点。
(3)指名说一说。
(4)教师小结并范写。
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在写得时候要注意左高右低。
(5)学生描红临写。
(6)展示、评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读读背背,增加积累,了解大概意思;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尤其要指导能运用恰当的语言叙述清楚自己的制作过程。
一、读读背背
(一)成语:
1、学生借助字典自由读读。
2、指名读。
3、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了吗?(—风—雨)
4、再自由读读,体会体会。
5、我的十分钟
6、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认读成语,把成语读正确
2)小组合作,组长主持,依次说说成语的意思。
3)由组长记下组内经过自主学习仍没有理解的成语。
4)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汇报。
5)、师相机指导,小结并简述成语的大概意思
栉风沐雨:形容在外奔波,不避风雨,历尽艰辛。
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也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呼风唤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和社会的力量。
见风是雨: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未风先雨:比喻事情还未进行就对结果乱加猜测议论。
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6)自由练读,同桌互背
7)展示背诵
(二)古诗《竹石》
1、出示图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竹、石)
你觉得这幅画画得怎样?
2、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郑夔,也就是郑板桥看到这幅画后喜爱至极,当即题诗一首,(出示诗《竹石》)因此我们通常把这类诗称为“题画诗”。
3、生借助字典读读这首诗。
4、指名读读。
5、图文对照,再读诗句,初步体会诗意。
6、师生讨论对诗的理解。
7、指导朗读。
8、自由练习背诵。
9、指名背诵、齐背。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能流利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学写毛笔字,写好笔画“折”。
一、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1审题
指名学生读题
分析题中的要求:一要动手制作,二要说说制作过程。
2指导
(1)学生开始动手制作。教师巡视。
(2)制作完,在小组内举行“小制作展示会”。
(3)我的十分钟:
a组内介绍自己作品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的设想。其他学生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b小组内评选出优秀作品。
(4)每组选一件作品上台交流,并介绍制作过程。
(5)在班级评出“最佳作品”和“最佳解说员”。
3、教师小结。
二、书法指导
1、交代本次练习任务:学写笔画“折”。
2、指导
(1)出示本次要练习的笔画:横折、竖折
(2)练写“横折”
A、学生观察笔画,并说说注意点。
B、教师范写,讲清运笔:这是横竖连写的复合笔画,宜用左尖横起笔,行笔至折处,稍停,向右上微提笔锋,然后向右下顿按,再向下中锋行笔,略向内收
C、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注意提醒:折锋缓行,节节加力。
(3)练写“竖折”。
A、学生观察笔画,并说说注意点。
B、教师范写,讲清运笔:这是竖横连写的复合笔画,起笔方法同“竖”,下行时略向右收,至“折”处微微提笔向左,旋即蹲锋右行,右靠笔画时,即提起收笔。
C、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注意提醒:折锋缓行,节节加力。
3、学生练习写“口、巨”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简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赞颂了长江的雄伟气势和西湖的旖旎多姿;《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香港,璀璨的明珠》则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单元目标:
1、认识22生字,会写、会用3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古诗两首》,会背诵《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以及《语文园地六》中要求读读背背的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继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学习写一个地方,要求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写具体。
6、通过《语文园地六》“我的发现”一题的练习,使学生懂得有的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会有不同的意思,认识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新词,会背诵教材要求背诵的内容,丰富语言积累,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难点:抓住一个地方的景物特点,有条理地介绍。
四、教学建议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觉得在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宏观地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去思考,去把握,才能使各部分有机地融合,让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首先应着眼篇章结构的教学。其次要注重特色段落的学习,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三还要注重积累,夯实语言基础。
21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①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②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课前预习:
1、读古诗,画出生字词,借助音节或工具书读准字音。
2、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读古诗,想一想,通过古诗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预习作业:
一、选字填空。
孤狐
()单()狸()独一意()行
段断
()落折()一()话一刀两()
(如果你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请在你的“月光宝盒”里给自己画一颗红★)
二、比一比,再组词。
开()饮()淡()禁()此()
井()饭()谈()楚()些()
(如果你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请在你的“月光宝盒”里给自己画一颗红★)
三、填空。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代诗人,他被人们称为。
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文学家,他有叫。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用了的修辞手法,将
比作,写出了西湖。

(如果你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请在你的“月光宝盒”里给自己画一颗红★)

四、同桌交流:预习了课文后,你知道两首古诗讲的是什么呢?
第一课时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
B、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C、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导诵读。须注意把握好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例如,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要突出“开”“回”“出”“来”等词语。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相宜xiāngyí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桌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拓展阅读。
1、你还知道的一些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2、组内交流,再请同学在全班交流。
3、拓展指导。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写海面主要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它的美丽;海底主要写水产资源,突出其富饶。西沙群岛的海里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鱼的品种多、数量也多。写海滩则突出贝壳的“千奇百怪”和海龟的“庞大”、“有趣”。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进一步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是首尾相呼应。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第七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第二个特点是用词准确,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教学时间:三课时
预习作业:
预习提示:
1、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音节或工具书读准字音。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段落,多读几次。
3、读课文,想一想,从哪些方面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预习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fùráoshānhúduījībǎoguì
()()()()
xíngzhuàngwēiwǔhǎifángqiánshào
()()()
(如果你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请在你的“月光宝盒”里给自己画一颗红★)
二、照样子,写词语。
一块块
懒洋洋
端端正正
(如果你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请在你的“月光宝盒”里给自己画一颗红★)
三、仿写句子。
1、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是,是
2、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因为,所以。
3、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有的像,有的像。
(如果你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请在你的“月光宝盒”里给自己画一颗红★)

四、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鱼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
有的头上长着红缨;有的,激动的时候;有的眼睛的,身上长满了,鼓起气来。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这一段共有()句话。第二句话是围绕第一句中的哪个词语写的?用方框把它标出来。
3、第二句话是从、和动态三个方面来写的。
4、海里还会有什么鱼?仿照第二句话的写法写一写。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如果你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请在你的“月光宝盒”里给自己画一颗红★)
▲请把你的学习疑惑以问题的形式概括出来,相信在课堂中,通过我们大家的智慧,一定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知道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对课文有个总体印象。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这是
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2、多媒体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美吗?
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预习检查
1、检查自读情况,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现在考考你们的生字能否过关。
A、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教师帮助正音。齐读、开火读。
B、同学们的生字已经过关了,让我们再来进入下一关,朗读课文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自然段。)
三、教学课文1--3自然段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的?(反馈,板: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具体描写这两方面的?
(一)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西沙群岛这么美,老师先带你们去看看海水吧!(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并出找出你认为最能说明海水美丽的词语。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说明海水美丽的词语。
——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解释)*随机板书
2、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写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呢?
生: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
——投影海水色彩图,直观认识海水的不同色彩。
3、海水为什么会这样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呢?
——投影海水示意图,以图示法解释原因。
4、海水这么美,我们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赞美欣赏)
齐读配乐。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过渡:西沙群岛的海水五光十色,让我们尽情地潜入海底,欣赏一下海底丰富多彩的世界吧。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西沙群岛的海底里有什么?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投影海底有什么——————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
1、指名回答:珊瑚,各种各样,有的像……有的像………(解释;绽开)
海参,到处都是,懒洋洋的蠕动……(解释:蠕动,生表演)
大龙虾,披甲,划过来,划过去,威武……(解释:威武,生表演)
2、投影图片
3、海底的世界多么神奇美丽啊?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来。

板书设计:

风景优美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物产丰富海滩:贝壳海龟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感情朗读课文。
2、学习2~7自然段,了解内容。
3、读句子,理解意思,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的。
4、鼓励学生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1、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课后第2题,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1、挂图2、小黑板(课后第2题)3、布置学生查找图片、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见上节课板书)
二、提出本节课内容、要求:学习后几个自然段,感情朗读课文,知道每段写的什么,理解句意,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的。
三、学生自读3~6自然段
1、自渎自了解;
2、小组交流:说说西沙群岛物产怎样丰富?
四、讨论回答:西沙群岛怎样丰富?(同时板书)
1、重点指导3、4段(出示挂图,指指海底有些什么)
(1)指4人分句分段朗读评议指导
(2)齐读
(3)出示小黑板句子:(第4段的最后一句)
a、说说对句子的理解(是说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很多);
b、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的,在文中将“有的……有的……”打点,再读一读、说一说。(形状各异)
2、感情朗读5、6段
(1)指导感情朗读
(2)出示句3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说说句子的意思(西沙群岛的鸟多)
课文是怎样写具体的?(用鸟蛋多、鸟粪多说明鸟多。)
3、齐读第7段
(1)说主要内容,把与第1段相似的句子找出画“~~~”
(2)知道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的作用)
4、小结:(见板书)
全文用总述——分述——总结的方法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物产丰富。齐读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二、资料、图片交流
1、方法:课前结合课文查找有关资料、图片;
2、课上鼓励介绍资料、图片;
3、小组交流;
4、学生结合课文质疑,集体讨论解疑。
七、你是说一说、写一写还是画一画“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小黑板挂图
总述: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分述: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非常多)
海滩:贝壳海龟鸟(多)
总述: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初步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宝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具准备:
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自渎课文说说西沙群岛怎样美丽富饶。全文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总述——分述——总述)
二、学生质疑,讨论解疑
重点:海水为什么会五光十色?
引导朗读第2段的第3句原因。知道因果关系的句子。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你最喜欢西沙群岛的什么,请你选择读一读,能读出喜爱的感情吗?
2、重点指导朗读第3段: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惊奇赞美的语气
海参…….语气要低粗、稍慢
大龙虾……要读出威武的语气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自背
2、指名背
3、说说你是怎样背出你喜欢的段落?
4、互背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边读边看偏旁;
2、自记字小组讨论易错字;
3、质疑指导书写难字:
威:“戈”字旁,“女”上一横不能少。
武:最后不能多一撇,不是“戈”字旁。
插:右边的笔顺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5、评议表扬书写认真的学生。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作者把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作为描述重点。春天,抓住“树木”“积雪”“小溪”“小鹿”“木排”等景物来描写;夏天,抓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等景物来描写;秋天,抓住“树叶”“松柏”“山葡萄”“榛子”等景物来描写;冬天,抓住“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等反映小兴安岭冬季的特点。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时,不仅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而且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特点——树木来写,和第一部分的总述相呼应。
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述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第六自然段做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理清层次,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第三课时:学习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学写生字。
预习提示:
1、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段落,多读几次。
3、读课文,想一想,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选择哪个季节去?
通过预习,你们一定能很好的完成下面的作业。
预习作业:
1、照样子,加偏旁,再组词。
舌()()斤()()
才()()车
(如果你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请在你的“月光宝盒”里给自己画一颗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树木()的影子()的天空
()的浓雾()的野花()的草地
()地刮着()地走着()地看着
(如果你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请在你的“月光宝盒”里给自己画一颗红★)

3、填一填。
课文按顺序介绍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春天的画面里,有;夏天的画面里,有;秋天的画面里,我们看到;冬天的画面里,我们看到

(如果你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请在你的“月光宝盒”里给自己画一颗红★)

4.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请写下来。

第一课时
一、展示交流
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互相交流,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向往的情感。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抽读。重点指导:“涨”是翘舌音,“葱”是平舌音,“融、涨、葱、挡”是后鼻音,“浸、剑、舔”是前鼻音。
3、用多种方法识字字形。
二、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齐读1自然段。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自读2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春天的景色的?
树木——积雪——春水——小鹿
3、出示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这个词可以用换词法来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嫩绿”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通过实物展示来理解。
“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侧着脑袋”,写小鹿欣赏水中影子的神态。“欣赏”是讲小鹿一边喝水,一边看着溪里流水的样子,好像在欣赏自己的影子。可引导学生想像小鹿的可爱神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用“读懂一段写景文章”的方法,学习了这一课“春天”的部分,让我们欣赏到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天。可是,我们还没有看够春天的美景,夏天又来了,让我们迎着夏天灿烂的阳光,再次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录像
2、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用学习“春天”的方法理解课文,自学后,同位可交换意见,解决疑难问题。
学习方法:①边读边想,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②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和词语。
③感情朗读课文。
3、据学法导读
⑴这一段描写了夏天小兴安岭什么景物?
(板书:树木、浓雾、阳光、野花)
⑵夏天的树木是怎样,读有关句子
①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找出最能突出夏天小兴安岭树木特点的词,理解“葱葱茏茏”。
②用换词方式,体会“密密层层”、“封”的准确性
③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你从哪儿可以具体看出来?(“挡”、“遮”)
④教师范读,再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过渡:刚才这个句子是老师最喜欢的句子,你又喜欢哪句?
(3)第二句:“浓雾”
①出示这句子,让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词
②看图,帮助学生理解“浸”
③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雾在山谷里飘起,由于森林被叶子封得严严实实的,雾不易散去,整个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你要是置身其中,你感觉怎样?能读出你的感觉吗?
(4)第三句:“太阳”
①出示句子,让学生质疑
②看图理解“缕”、“像利剑”
③朗读这个句子
(5)第四句:“野花”
①出示句子,说说这句好在哪儿?
②齐读句子
(6)小结:
这一段,作者抓住了夏天花木繁茂的特点。先从夏天的早晨写起,写出了小兴安岭早晨特有的朦胧美,再写太阳渐渐升高,阳光驱散浓雾,出现了利箭一样的金光,大花坛似的草地。从这段描写中,我们看出作者很注意突出季节特点。
三、默读课文,自学第四、第五自然段
我们知道小兴安岭的春天、夏天都很美,那秋天、冬天又怎样呢?你们想知道吗?现在,老师让你们自己去走一走,看一看。
(学生继续用上述方法,默读课文,自学四、五自然段,看看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读懂一段写景文章”的方法)
1、检查自学情况
①第四、第五自然段各写了什么景物?
②在“秋天”、“冬天”一段,哪个句子写得好?
③出示句子:a.落叶在林间飞舞
b、西北风呼呼地刮着
(词语替换法,让学生理解“飞舞”更能表现秋天的欢快、活泼;“刮”突出西北风非常猛烈)
2、小结:
秋天果实累累,遍地是名贵药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这多么令人惊喜!
冬天,小兴安岭雪花纷飞,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给文章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这两段,作者也是抓住景物的特点,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刻写出来的。
3、指导学生读出丰收的喜悦及动物的不同表现。
四、总结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只短短的几分钟,我们大家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那里景色诱人,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地方?(大花园、宝库)
齐读最后一段
五、师生配合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3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的海洋)
春抽出新枝长出嫩叶
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
秋落叶飞舞果实累累
冬树上积雪动物过冬
(大花园宝库)

第三课时
一、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兴安岭的季节。
二、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是用“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来形容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物产丰富,说它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这里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野花盛开,即使是冬天,雪花飞舞,银花满地,也无比的美丽;说是巨大的宝库,是由于它盛产木材,还有山葡萄、蘑菇、木耳以及人参等名贵药材及珍贵动物。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
三、学生字。
1、给生字归类。
左右结构:11个
同偏旁:汇和浸,欣和软,刮和舌(舌做部首和独立成字时写法不同)。
比较生字的比例:如“挡”和“刮”一个是左窄右宽,一个是左宽右窄。
“赏”师范写。
四、生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24“东方之珠”
教材分析: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抖落掉历史的尘埃,翩然回归祖国。香港回归是祖国经济强大、国力增强的表现。为了纪念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教材选编了这篇课文。
课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丽和繁华。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体介绍香港被人们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分别从香港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具体介绍香港的繁华和美丽,第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题,赞颂了香港真是“一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与课文的开头相呼应,使文章浑然成为一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琳浪满目、物美价廉、一应俱全、璀璨”能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学会围绕中心句写几句话。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前预习:
学习预习提示:
4、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5、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段落,多读几次。
6、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通过预习,你们一定能很快的完成下面的作业。
预习作业:

1.我知道。
年月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正式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了!
(如果你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请在你的“月光宝盒”里给自己画一颗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车灯()的商品()的美食
()的池水()的灯光()的焰火
3.把一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a香港是著名的港口。
b香港是旅游胜地。(不但……而且……)
a世界各地的商人都愿意来这里做生意。
b香港的市场是个“万国市场”。(……因此……)
(如果你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请在你的“月光宝盒”里给自己画一颗红★)

4、请把你的学习疑惑以问题的形式概括出来,相信在课堂中,通过我们大家的智慧,一定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请在你的“月光宝盒”里给自己画一颗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题。
1.板书:齐读课题一遍:东方之珠。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一遍,,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东方之珠”的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遇到生字多几遍。
2.检查预习生字词,多音字词组情况。
香港(gǎng)贸(mào)易琳浪(láng)满目物美价廉(lián)粤(yuè)菜佳肴(yáo)一应(yìng)俱全海豚(tún)清澈(chè)闪耀(yào)霓(ní)红灯璀璨(càn)
应(yīng)该

答应(yìng)
3.理解不懂的词语。
(1)提出不懂的词。
(2)指名理解不懂的单词说说侈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师归纳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理解。②查词典。③问父母。上网。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1)让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2)保说说你知道哪段主要写的什么。(学生想说哪段就说哪段
5.了解本文主要内容。
6.再读课文了解香港的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感知。
1.师生共同写课题“东方之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东方之珠”的哪里?美吗?
2.请你用“东方之珠”一词说一句话。
(“东方之珠”是我同的香港。“东方之珠”是“美食天堂”。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
二、细读课文。
1.看录相,看后说说你的感受。
2.课文是怎样写出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先默读第一片自然段。
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我知道了“东方之珠”的是香港。香港在祖国的南端……)
3.细读2.3.4.5自然段。结合录相说说你最喜欢哪些?为什么?读后交流。
4.认真再读2—5自然段,喜欢的段落多读读,体会你喜欢它什么?
5.细读第二自然段。
(1)第一段写的什么?用一个来形容。(繁华:师板书)哪些同时写出了香港的繁华?(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2)认我们去看看她的繁华吧。(看录相)
(3)多么繁华的香港啊,你看了后心情怎样?(高兴、激动)请你怀着此刻的齐把第二自然段读一遍全班齐读。
6.细读第3自然段。
师:香港我们领略了香港的繁华,认我们去看看香港有什么好吃的。
(1)看录相,看了后侈想怎么样?
(2)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3)人们为什么把香港称作“美食天堂”?读后交流。
7.细读第4自然段。
(1)喜欢海洋公园的同学请你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2)师生引读。
(3)你觉得香港的海洋公园好玩吗?为什么?
(因为公园里有海豚和海狮出色的表演,一会儿……有时……有时……)
(4)既然海洋公园这么好玩,海豚海狮多么可爱,你愿意把这段背下来,以后讲给你的小伙伴、爸爸、妈妈听吗?
8.细读第5自然段。
(1)每当夜幕降临,整个香港流光溢彩,显得更加美丽繁华。
(2)自由朗读看看书上怎样写灯的。(灯的海洋)
b.“灯的海洋”从何看出来。读好比喻句。
c.你得香港怎么样?(用了一个描绘、美丽、漂亮、繁华都可,师相书:美丽。)
(3)结合录相,指导有感情的的朗读。
9.香港的海洋公园是那样的迷人,街市是那样的繁华,每一个人都禁不住由衷地赞叹。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0.师小结:这颗“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年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是回来了,我们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三、我来香港的小导游。
四、作业。
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任选其中一句写一段话。(注意带点的词)
课外时,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
妈妈事非常细致。
小明很爱学习。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学习一字多义
2、会背优美的古诗名句,培养学生对古诗句的欣赏能力
3、会照样子写词语
4、了解我国的物产和风光资料,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
5、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较好地将其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目标1、5
教学设计: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最喜欢或最想去哪里旅游呢?(多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那我们就到这几个地方去玩玩吧。
2.按景点数分组,组成“旅游团”,选一个“导游”,其他的“游客”可以向导游提问,导游要介绍景点和回答游客的问题。
3.生展示,评出“最佳导游”、“最佳游客”等。
二、习作
1.刚才同学们的介绍真精彩,我们玩得真开心,见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景色,那你愿意把你最喜欢的景色写下来让更多的人喜欢它吗?
2.选出较优秀的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

三年级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教材研讨


三年级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教材研讨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

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

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内容的习作,

“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

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

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

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

识与习惯。

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

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

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

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

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9~10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

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课时。17长城

例如:长城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

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

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

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

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

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

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感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

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

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②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

“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

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2)对词语的理解。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

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

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

2.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下面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

一是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组织学生阅读,即紧扣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和第4自然段,让学生

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体会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先让学生充分朗读、勾画、批注

,再全班交流。学生每谈到一处,都可以回到这两句话让学生再读一读,谈一谈新的感受和体

会,不断加深情感体验,使学生口里读出感受,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

一是以图为主线组织学生阅读。如,初次读图,描述图意,围绕“长城”提出疑问,以学定教

;再次读图,图文结合,读文与画示意图结合,感悟文本,解决疑问,了解长城的特点与构造

;三读插图,课内外结合,启发想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激发情感;四借

图画,学生依序讲解、介绍长城,迁移运用语言。

一是以语言的感悟、积累、运用为主线组织学生阅读。老师创设小导游介绍长城的情境,在充

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大胆上台当“小导游”,向“游客”(全班同学)介绍长城,

师生合作,随机出示相关图片、课件。也可以自由组成“导游小组”上台介绍,以一名学生为

主,其余学生补充。学生能介绍多少就介绍多少,可以介绍书上了解到的,也可以介绍课外搜

集的传说、故事、资料,台下的“游客”可以提问,形成互动氛围。如果采用这种思路进行教

学,教师要注意发挥引导作用,避免在学生还没有充分阅读课文、充分交流感受时就直接进入

当小导游的教学环节。

3.引导学生体会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要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是使学生

感受到“长”而“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二是感

受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

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关于长城的特点,可以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借助图画或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领会

,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如,“有一万三千多里”,可以让学生在地图上指一指哪些省市有长

城(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算一算日夜不

停地走要走多长时间,谈一谈登长城或登山的感受,从而真切地体会出长城的万里雄姿之美。

在读、议长城特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了解“垛子”“瞭望口”“

射口”“城台”的位置、样子及其作用,并根据课文文字,参考文中的图片,试着画出长城的

结构示意图,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在交流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1)联系前一句话进

行理解。如,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大概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

,从而体会出修筑长城的的确确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2)联系第1、2

自然段进行体会。课文先写长城的长,从侧面反映出工程的艰巨:在“崇山峻岭”之中修筑长

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而劳动人民利用山势让长城“蜿蜒盘旋”,还

设计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结构,这正是“智慧”的体现。

4.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语言激情、文本感悟激情、学生朗读激情、相关资料渗透激情

等多种策略,把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文本的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读之中。有条件的话,可以播

放有关长城的纪录影片,展现如织的中外游人游览长城的情景,或出示游客特别是名人、伟人

的留言或题词,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下面是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

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

5.本课的生字较多,教学时应以学生已有水平为起点,在学生自己认读、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相

机进行指点。要提醒学生注意,“隔”字的里面不要多写一横。“蜿蜒盘旋、气魄雄伟”等词

语可以通过查字词典、观察插图理解。

6.课后安排了选做题,建议学生多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教师可以提示

搜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建议有条件的学生进一步搜集,不必做统一的要求。

7.本课后面的“资料袋”中,列出了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单,展示了8幅精美的图片,

目的在于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文字,看一看图片

,查一查地图,谈一谈感受;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或录像资料,激发学生继续了解中国的

“世界遗产”的愿望;或是引导学生继续阅读一些有关世界遗产的文章,如选读课文中的《迷

人的张家界》,《同步阅读》中的《碧水丹山话武夷》《庐山落霞》《黄山记》《仰望布达拉

》等,从作品中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造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难点:

1、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2、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正确、流利。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学生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有什么问题写在书上。

2、学生提问,教师小结归纳。

2、着重讨论: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四、作业

1、巩固生字,描红书写。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来学习20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指名朗读课题

讨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结果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

学生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问题,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自学情况

1交流第一个问题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

“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板书“汤姆”“惊喜”

(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爸爸”“赞赏”

(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

(4)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

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2交流第二个问题

(1)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

(2)比较句子

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

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

(3)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不情愿

理解词语“允许、必须”,练习造句。

指导读好这句话

3交流第三个问题

(1)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

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的,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

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

提示

汤姆:a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

b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

c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

爸爸:a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

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

c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

(3)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

板书:斩钉截铁

(4)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

(6)再读课文5-12自然段

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2)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五、作业

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惊喜→不情愿

爸爸:赞赏→斩钉截铁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18、狼和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引号的作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4、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从“狼和鹿”的故事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狼为什么是“功臣”?而鹿是“祸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问:当你们刚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2、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标上小节号,一边读一边想想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繁殖捕杀枯黄生机勃勃惨灾难葱绿传染病生儿育女

指名读一读

讨论“怎样抓住它的关键部件记忆字形?

说说你不能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3、课文告诉我们了狼和鹿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根据学生回答,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课堂作业

1、练习读课文,准备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词语

3、描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继续学习课文,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幅画来描绘。

想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不太好画的部分用直线标出。

交流自己的画。

2、讨论:

(1)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

(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结果,凯巴伯森林变成了什么样子?

理解: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

体会森林里闹饥荒的情景。

3、板书:

4、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5、过渡

从一百多年前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是什么意思?

6、学习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7、讨论:

(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坏蛋”什么意思?鹿怎么成了“大坏蛋”呢?

8、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指导复述

指导:恰当引用文中例句,有利于复述。

同桌练习复述。

指名当众复述。

六、作业

1、总结: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赋诸于行动。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

2、现在有人想在凯巴伯森林入口处竖一块警示牌,你认为该在上面写些什么?

七、生活小水滴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小水滴”,去调查,了解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动;去行动,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地球的美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

板书设计:

18狼和鹿

功臣狼暗算鹿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鹿只有四千只鹿活泼美丽嬉戏

祸首狼被捕杀森林绿色消退枯黄蔓延

鹿超过十万只鹿疾病象….游荡只剩下八千只病鹿

19、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3、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

(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4、练习分角色朗读。

(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2、学生整体默读全文,从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

3、指名谈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相关段落。

4、课后研究性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板书设计

19放飞蜻蜓

捉蜻蜓

识蜻蜓

放蜻蜓

习作6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发出合理的倡议。

3、在练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写下来。

努力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有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青蛙的资料、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引出话题

1、(播放光盘:青蛙捉害虫的情景。)师: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谁在干什么?看谁说的准确、生动。

2、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说话。

二、情境启思,例文引路

1、让学生观察图画(几个小朋友在捉蜻蜓,蜻蜓在他们的网兜里扑扇着翅膀挣扎着)师:同学们,快看,灾难忽然就降临在正在忙碌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只被捉住的小蜻蜓怎样了?

2、引导学生想象:蜻蜓会说什么?

提供提示语:

蜻蜓有的绝望地说:

有的愤怒地说:

有的不解地说:

有的痛苦地说:

3、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说给小组里的同伴听。

(2)指名发表看法。

4、读例文,再交流。

(1)学生自由读。

(2)指明朗读。

(3)师生交流:夏志成同学发表了怎样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还想在他的基础上补充或修改什么?(引导学生辨证地读例文。)

三、看图,指导表达自己的看法。

1、CAI:一个老头叫卖青蛙。

2、请学生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1)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构思,形成观点。

(2)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看法。(或谴责或倡议)

3、将话题拓展:除了例文和图上的这两件事,在我们身边,你还想对什么现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学生交流、评议:是否说清了观点,是否有凭有据,能不能被大家认同。)

4、师:如果把刚才你们谈的看法整理一下,写出来,就是一篇你的小评论文章了。大家快试试吧,争取让你的看法被大家接受,为社会新风做一份努力。

5、学生再次整理思路,准备成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指名读自己的习作,集体评议:

1、观点是否鲜明、正确。

2、把自己的见解说清楚没有,有没有凭据。

3、有没有独到的见解。

三、学生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初稿。

1、好朋友之间互改。

2、自己修改。

练习6

教学目标:

1、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2、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

3、背诵八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4、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5、学写毛笔字——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教学重点:

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教学难点:

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题——处处留心。

1、审题。

(1)学生自由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师生明确题意。

2、让学生默读小故事,并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生试着读读没有加标点的短文,然后交流读没有标点文章的感受。

4、出示一首标点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5、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儿歌,回顾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

6、师生小结加标点的方法:先给文章断句,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停顿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7、学生按照方法逐段给短文加上标点。

8、学生自由读读加上了标点的故事,感受语气,集体交流如何加标点。

9、练习读出感情,齐读小故事。

10、学生谈读了故事的启发、收获。

二、第二题学——写好钢笔字。

1、出示三个字:未、允、夹。学生读字,观察字型。

2、学生说说三个字的共同之处。(独体子,外形上呈三角形。)

3、观察例字,发现这类汉字的书写要点——上紧下松。

4、教师范写:夹。

5、学生描红、临帖,感受书写的技巧。教师巡视指导。

6、反馈:同座互相欣赏书写成果。互评和自评相结合。

7、再找找这种字型的其它字,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成语。

1、学生自由认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检查成语的读音。重点指导读准:妄、蠢、厉

3、集体交流,弄懂成语的含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或查词典谈自己的理解。)

(1)坐观成败:指对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的态度。

(2)按兵不动:是军队暂时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3)轻举妄动:妄,盲目。指不经过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4)操之过急:办事过于急躁。

4、学生再次认真读成语歌,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每排两个成语意思相近,可以连用;每行后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动”;成语的意思都和打仗有关;有些成语出自历史典故。)

5、练习背诵。

(1)根据以上发现,自己练习背诵。(边记边想)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集体背。

6、拓展练习:让学生说说其他关于战争的成语,扩充积累。

二、读读背背——古今贤文。

1、回忆已经背诵过的古今贤文,集体背诵。

2、学生自由读古今贤文,扫清字词障碍。

3、逐句交流、理解,获得启示。

(1)小组学习:在小组里,每人读一句,说说理解,互相补充。

(2)指名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说感受,再齐读。

(3)反复读,加深理解。

(4)说说这些句子都是写什么的。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练习背诵——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课时(想想做做)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古今贤文《环保篇》,学生齐背。

2、由环保的话题引入新课:学生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及其重要性。

二、想想做做

1、了解表格要求。

(1)学生认真看看所需填写的表格,弄清要填的内容。

(2)根据内容讨论: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查工作。

(3)分小组,明确分工及注意事项,合作完成调查任务。

2、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进行调查,作好记录。

3、集体交流,各自汇报调查结果。(汇报时,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是落叶树及落叶树的种类;什么是常青树及其种类。)

4、讨论:结合调查结果,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从花草树木的种类及种植的位置等方面考虑。)

5、将建议可行化:小组合作,会画的,会写的,分工合作,完成一份可行的校园绿化建议。

6、评选最佳建议。(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内容简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的。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象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地阅读过程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
4、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6、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四、教学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3课时

21《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空蒙淡妆浓抹相宜
③读通诗句。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设计
碧水:开、回
1、望天门山青山:中断、出
孤帆:日边来
晴水光、
2、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
雨山色
2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电教法、欣赏教学法、阅读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②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激趣导入
①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②多媒体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初读课文
①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
a.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b.学生自由读课文。
③检查自读情况。
a.检查生字新词。
b.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重点探究
①凸现重点。
a.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板书:海水(面)、海底、海滩、海岛)
b.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
c.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d.请给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指名评价。
四、写字指导。
指导书写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
五、布置作业
①练习朗读课文。
②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②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复习回顾。
课文是围绕那句话写的?指名读。
二、精读理解。
1、上节课同学们都读了自己喜欢的段落,这节课要来给大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第2段,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面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1、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2、海水真美呀!说说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用自己的话说说。
3、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教师指板书)风景优美的地方。
●第3段,说说这段话中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
1、课件出示填空:海底有()、()、()、()。
2、这些物产有什么特点呢?再读课文。
3、引读第3段:下面根据老师的问题,请大家一起把在海底见到的物产说一说。
4、明确并列段式。
课文第3段分别介绍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和鱼,可不可以把它们的次序调换一下来介绍呢?像这样把几个不分先后,主次的内容写在一起的段落就叫并列段式。
5、说话训练:介绍海底的物产。
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到了西沙群岛,游览了奇妙美丽的海底世界,坐在下面的老师都没去过西沙群岛,现在我想请你把在海底所看到的向老师们介绍一下。
(生上台说、师生评议)
●第4段,你为什么喜欢这段话?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底珊瑚各种各样海参到处都是大龙虾样子威武鱼多得数不清)
教师小结: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请举手……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学生朗读体验。重点理解“蠕动”“威武”;
重点体会“有的……有的……有的”句式。仿说。
●第5段,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怎样呢?
a.喜欢这些美丽的贝壳吗?想一想,贝壳有哪些颜色,形状到底怎样奇,怎样怪?
b.这些贝壳真是美丽,真是奇特,让我们把它的“美”和“奇”读出来吧!
c.有谁能把海龟的“趣”读出来?
d.西沙群岛的海滩真是神奇有趣,让我们再回头深情地看一眼吧!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第6段,海岛上又是怎样的呢?
a.读完后,西沙群岛的鸟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呢?学生从“鸟的天下”“各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到“鸟多”。谁能把鸟的多“读”出来?
b.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吗?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三、背诵课文。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②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四、小结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老师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五、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②课后搜集描绘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
七、板书设计: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学习作者抓景物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自学指导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媒体
网络课件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自学;
2、初步理解,总体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过它的秀丽与险峻;我们曾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过它的坚固和美观。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
1、看地图,介绍小兴安岭;
2、读题,抓重点词“美丽”。
二、指导预习
1、出示“一读二画三想四讨论”,指导自学。
2、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
(2)课文哪些自然段总写?哪些自然段是分写?
3、预习反馈:
(1)分段抽读课文,说说这段主要说什么?
(2)认读识记生字词。重点分析“膝”、“临”等。
(3)问题反馈,质疑问难。
三、学习1、6自然段
1、抽读首段;“你觉得小兴安岭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看出?”
(1)“数不清”、“几百里”、“绿色的海洋”(树多、树绿)
(2)导读。(夸张、惊喜)
2、抽读、默读第6自然段: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景色诱人”、“大花园”、“巨大宝库”等)
(2)导读。(赞美、热爱)自读,抽读,赛读。
四、课堂作业
1、完成生字词语的书写:
“献”字的左边的“南”字里边是两个短横,不要少一笔。
比较记忆:“刮”——“乱”“挡”——“档”
2、熟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通过假想旅行,我们曾到过美丽的日月潭,到过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感受到祖国南方的风光美如画。那祖国的北方又是怎么样呢?在祖国的东北有许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兴安岭”,那里可美了,像个大花园。课本上称它是:“美丽的小兴安岭”。(点击打开课件主页)。
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乘坐飞机,到东北去,继续我的假想旅行。好吗?
要想坐上飞往小兴安岭的飞机,同学们必须先会读这些词语才能获得飞机票,你们有信心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乘坐我们这飞往小兴安岭的航班。你们到小兴安岭去旅行,心情一定很愉快吧!那你们是在明媚的春天去,还是枝叶繁茂的夏天去?是在在金黄的秋天去,还是在白雪皑皑的冬天去呢?看!小兴安岭已经张开她美丽的怀抱,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播放小兴安岭的风景图片。)
1、欣赏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四季,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①小兴安岭非常美丽,动人;②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③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④小兴安岭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⑤小兴安岭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2、小兴安岭确实景色优美、特产丰富,那么在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呢?作者是通过抓住什么景物的描写来展现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的呢?让我们赶快到课文中看看吧!
三、抓住重点句段,品读体会。
(一)、学习“春天”一段。
1、指名读。
2、谁来说说作者春天来到小兴安岭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3、作者又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呢?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好?
过渡: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语读懂了这一自然段的每一句话。谁来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景色。)
4.小结读书方法:一读二画三想四讨论
5、怎样通过朗读来体现这种生机勃勃的美呢?(边读边想象画面)大家在朗读时就要注意突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语。
(1)、自己体会语气来读一读。
(2)、指名试读。
小结过渡:听着大家的朗读,可以看出,大家好像还沉浸在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天里。小兴安岭的其它季节也同样的美丽迷人!请同学们按照刚才“一读二画三想四讨论”的方法分组学习“夏、秋、冬”三个自然段
(二)按上述方法,学生分组自学“夏、秋、冬”三自然段。随时进入讨论区把自己的学习收获与大家交流。
1、学生按上述学习方法,阅读理解课文“夏天”一段。
2、检查自学
(1)、这一段有几句话?
(2)、这四句话都像我们介绍了那些景物?
(3)、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概括本段段意。(谁来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4、朗读训练:这么美的景物,我们来读读好吗?喜欢哪一句的就来读哪一句。
5、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发表的见解。
过渡:春天的芬芳、夏天的葱绿、秋天的金黄、冬天的洁白,构成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啊!
难怪作者欣赏完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大声感慨——
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过渡:刚才一组有声有色的镜头,已经在我们的头脑的“银幕”上放映出来,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来体现小兴安岭的美呢?
朗读提示:春天,语调要轻而缓,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的勃勃生机,读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美丽春天的赞美之情。夏天,描写树木部分要读得热烈;描写晨雾部分要读得深沉有力;后两句要读出美的快感。秋天是收获季节,对小兴安岭的“献出”更应该读出赞赏的激情。冬天应该注意作者句中拟人化的描写,因此应读得生动,富有情趣。
6、学生有选择地朗读课文。
7、指名朗读。
四、说话训练
小兴安岭真美啊!同学们,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按“总—分—总”的写作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第1自然段先概括写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的特点,然后第2至5自然段分别具体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最后总写小兴安岭像“大花园”、“宝库”,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六、小练笔: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总“绿色的海洋”
春: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
秋:白桦、栎树、松柏、落叶、山葡榛子
冬: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富饶
总“大花园”、“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语文课主要学习作者为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学习语言“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来教学。我先是创设一个全班集体坐飞机去小兴安岭旅游的情境引入,在让学生观看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象后,鼓励学生主动走入文本,却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和结构美。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品词品句、有感情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感悟文本,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不同的美。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本质特点。通过教学,我们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给学生学生语文的方法,通过引导点拨,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为今后自己动手写作做好准备。
朗读是培养学生形成语感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和段落进行品味,让学生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充分、有层次地朗读感悟文章的语文美,培养语感。
这节课,大多数学生都能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学习,学生发言积极主动,但有些学生还不会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开始随意松懈了,有些随意性乱说话的现象,影响了学习的深入。出现这种现象,我想跟老师激励的方式太单一,在学生出现学习疲劳的情况下没有能有效地进行激励,加上平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不够有关。今后我要在工作中,多加强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注意激励多样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地,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教学难点:
课文时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同学的讨论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自学法、合作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彭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同学们,你们最喜欢、最向往的是哪个城市?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2、师:确实我们的祖国以地域辽阔、风景迷人矗立于世界的东方。而香港这座城市却是中国这条巨龙头上璀璨的明珠。有“东方之珠”的美誉。(欣赏歌曲)伴着悠扬的歌曲,让我们一同走近香港。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对香港这座举世瞩目的城市你一定充满好奇。你想知道些什么?
2、带着你的疑问,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香港的?
3、在读了课文之后,同学们你喜欢香港这座城市吗?为什么喜欢?
三、选择学习主题,上网合作学习
1、香港有着繁荣的经济,美丽的景色,各地美食云集……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点击进入,去开始你的香港之旅吧
2、完成了你的单人旅程了吗?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的旅行体会。
3、谁愿意告诉我们大家你旅行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4、谁能担任导游的重任带领所有的同学及在座的老师,再去领略一下香港的繁荣和美丽
四、诵读体验、加深理解
1、经过香港之旅,相信大家进一步认识了香港。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同样让你印象深刻吧!同学们把你最喜欢的语句画下来,那可是作者的心声啊,字字句句中都包藏着作者对“东方之珠”的喜爱之情。
2、我想请同学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总结: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下,让我不由的感受到香港无愧于“东方之珠”这个美誉。
五、拓展研读
1、香港的今天是繁荣而美丽的,你可能无法想象它曾经历经百年沧桑,它曾经一度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了这是一个载入香港历史的重要日子,一个中华民族的盛事,一个体现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胜利的历史时刻。同学们关注今日香港的同时也让我们再去目睹一下97回归时的盛况。大家可以在网上进一步了解香港。
2、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之珠,它还是世界航运中心、世界金融中心、世界贸易中心它映射出的光芒不是几段文字能概括清的,不是小小的网站可包罗下的,但是互联网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学习平台,希望同学们在网络中尽情遨游,享受网络学习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旅游胜地
夜景迷人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一、口语交际
①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到“东方明珠”香港逛了一圈。你还去过哪些地方?你还想去那些地方?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④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⑤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⑥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二、习作
①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②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③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④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⑤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⑥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三、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封——密闭。
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四、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2、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来来往往舒舒服服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五、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办一期“可爱的中国”手抄小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重要词句汇总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重要词句汇总”,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重要词句汇总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mínɡɡuìmàomìféiliàowēiwúfùráo
()()()()()
jiāocuòwùchǎnfēnɡfùchénqúnjiéduìlányángyáng
()()()()
二比一比,再组词。
状()乱()肤()抖()
壮()刮()肌()料()
三我会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
深:①深奥②颜色深③深度④感情厚
姐姐今天围了一条深蓝色的围巾。()
这些题目太深了,你不用做了。()
我的皮球掉进了5米深的井里,拿不出来了。()
我和小红的感情太深了。()
四填一填。
()的蘑菇()地欢迎
()的宝库()地散步
()的海龟()地蠕动
()的贝壳()地刮风
五默写《望天门山》。
六我会品味好词好句。
1“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我喜欢的词语有(),它让我感受到了
2“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这句话中写树木长得非常茂密的词语有:
七我会读一读,完成练习。
(一)
春天,桃花盛开。蜜蜂习到花丛里,忙碌地采蜜授粉。所有的桃花都张开笑脸,并且把自己最好的花蜜送给蜜蜂,作为对它授粉的酬谢。
其中只有一朵桃花□非常自私□它舍不得给蜜蜂一点儿花蜜□当蜜蜂飞到它的花蕊中□它便大叫大骂□去□去□去□这些讨厌的家伙□别想从我这儿得到一点好处□并且拼命摇动花枝把蜜蜂赶跑了□
后来,所有的桃花都结出了硕大的桃子,只有这朵桃花可怜地凋谢了,没有结果。
1给短文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2文中能概括一朵桃花的品质的词是()。
3短文讲了一朵桃花因为(),所以()。
4从短文中我明白了
(二)
聂耳学习非常刻苦。因为家里穷,他上不起音乐学校,就把冬衣卖了,买了一把小提琴自己练习,聂耳拉小提琴的时候常常入了神,忘了周围发生的事情。有一天,他在河边练琴,天阴沉沉的,快下雨了。聂耳全神贯注地拉小提琴,一点也没有觉察。悠扬的琴声飘荡在林间小路上。许多行人被吸引住了,都站在附近静静地听他拉琴。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努力()发现()动听()
旁边()专心致志()
2“悠扬”的“悠”,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画。“悠”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久,远②闲适,轻松③摇摆。这里应取第种。
3这段话围绕第句话写的。
4说聂耳学习非常刻苦,从两方面写的:一是家里穷,;二是拉小提琴时。
5全文共句话。写“聂耳拉小提琴的时候常常入了神”,文中用一件具体事来说明。这件事是从第句至第句。
八我会写一写。
祖国处处有美景,你去过什么地方,看到些什么?把印象最深的一个景点写下来告诉同学。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6教案


教学内容:习作6
教学目标
1、懂例文《铅笔刨刀》,知道这篇例文写了有关铅笔刨刀哪几方面的内容。初步感知状物文章的写法。
2、能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对照例文,懂得写一种文具的要领。
3、按习作的要求观察自己的铅笔刨刀或其他文具,弄清它是什么做的,形状怎样,上面有什么图案,它有什么用途,先说再写。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按习作要求观察自己的铅笔刨刀或其他文具,弄清它是什么做的,形状怎样,上面有什么图案,它有什么用途,先说在写。
难点:懂得如何抓住文具的特点进行有顺序的描写,如何写出文具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准备:一件文具及其介绍的范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仔细观察图画,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景物进行描述。简单地写一些图中的景物,写一些图中的动物。
一、观察图片
1、出示图画
2、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你们很熟悉的朋友,认识他吗?
3、仔细地看一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4、指名说
5、对,他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铅笔刨刀,能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这个刨刀吗?
6、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说
二、用简单的语言大致描述图片
1、同座位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
3、指名完整地按顺序描述图片
三、写作指导
1、指名描述一下所看到的铅笔刨刀
2、相机板书:
外表、形状、颜色、特点、用途
3、你们说得真好,现在我们看看有一位同学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下他所看到的这个可爱的小刨刀,先来一起看一看吧
4、出示例文指名读一读
5、和学生一起评析例文(他写了小刨刀的什么,是怎么写的)
外表:
形状小房子
颜色
特点刨刀在烟囱里一扇小门是用来倒铅笔屑的
用途用来刨铅笔的
6、现自己想一想,学着这个同学的样子,选一个你所熟悉的文具,把他说给同座位的小朋友听听,过会儿再说给大家听
7、指名说话
8、教师相机评析
四、我的十分钟
1、有一位同学也写出了他喜欢的文具,想不想听一听?
2、出示例文
3、评价:文具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学习伙伴,他们毫无怨言地为大家服务,这次得习作课,我们就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看看谁能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
4、同座位互相说一说
5、指名说
五、当堂完成草稿
1、同学们说得真好,把你们说得写下来就是一片非常精彩的文章,想试试吗?
2、当堂进行草稿写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修改习作
一、我的十分钟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的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二、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座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三、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四、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五、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六、誊写作文
要求:1、抄写认真,书写工整。
2、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完成作文稿,在作文本上进行誊写,教师相机指导。

板书设计
外表
形状
颜色
特点
用途

智慧瞬间: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分析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分析”,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分析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发对他们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清条理
教学过程:
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
泥丸:泥团子,小泥球。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
作业设计: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再读课文,感受长征的艰难。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对他们的敬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
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
(2)交流。
(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
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欣赏歌曲《长征》。
七、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作业设计:
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对老一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板书课题
2、简介彭德怀。
3、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二、自读课文:
1、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思考揭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2)指名回答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设计:
1、练渎课文。
2、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感受课文的意境。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对老一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思考: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把它杀掉?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归纳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土,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他才杀了牲口。
二、再读课文:
1、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战士的语句。
2、同座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学生读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2)彭德怀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深情,让我们再好好地体会体会。
(3)投影映示其中的几个句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①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觉?
②彭德怀为什么这样爱大黑骡子呢?
③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①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你认为可以补充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彭德怀的内心活动、神情,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
②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①彭德怀为什么吃不下肉汤?你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吗?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去将心比心,体会彭德怀内心的痛。
②指导朗读。
(4)学生读能表现彭德怀更爱战士的语句。
①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②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理解“燃眉之急”)
③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
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4.分角色朗读2-20自然段。
(1)同座练读。
(2)指名读,评价(要读出彭德怀爱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心理)
三、谈谈你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作业设计: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
杀爱
更爱战士
大江保卫战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感受课文中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述: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请听——《为了谁》。
2、过渡: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
3、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
4、教师简介背景
5、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归纳整理出几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嶙峋、肆虐、惊心动魄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简述段意
第一段(1):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学习第一段
1、范读,思考: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
概括归纳:一、灾情危急,二、奔赴战场
2、.圈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词语、标点,读一读并体会。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以及三个“!”。
3、指导朗读。
4、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一读。“日夜兼程”、“挺进”
5、指导朗读,体会子弟兵们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
6、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内容。
四:指导写字
指导按结构分析字形。
区分形近字:魄、魅;崩——蹦——绷
重点指导:魄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大堤抢险(面)英雄
大江保卫战铁汉本色(点)↓
勇救群众(面)铭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段(媒体播放灾情,渲染气氛),说说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1)默读。
(2)交流概括。大堤抢险
(3)板书小标题铁汉本色
勇救群众
2、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
(1)听录音、看插图、画句子,“——”画战士们是怎样做的,“~~”画战士们是怎样想的。①交流所画的句子②逐句交流、体会、朗读。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
(2)看媒体播放战士们抢险的场面,身临其境地体会战士们的心情。
(3)把你想到的用笔写下来,在交流。
(4)指导朗读,面对险情,战士们的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事例之二:铁汉本色
师过渡:如果第一层写的是子弟兵的群体形象,那么第二层就是特写个体形象,黄晓文的事迹。(媒体播放黄晓文的人物形象)
(1)自由读,说说这一层主要讲了什么?
(2)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准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黄晓文的事迹,先同桌说,再集体交流。
(4)体会“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动人的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5)课前搜集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事迹?
(6)再次朗读这句话。
(7)齐读第四节。
4、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们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1)轻声读第五节,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
①同桌先交流,交流你感动的原因。
②再集体交流。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2)体会了这么多,那么在你们心目中,子弟兵们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用笔把他们写下来。再交流。
(3)朗读,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4)齐读这一节。
铭记
5、总结,引读第六节,板书↓
英雄
6、有一首歌《为了谁》,唱的就是这群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让我们一起再来聆听,永远记住这群英雄,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作业设计:
完成《同步》
板书设计:
大江保卫战
习作6
教学目标:
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学会欣赏别人。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典型作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人:父母、同学、老师……通过书刊、电视等也了解了很多人:革命前辈、英雄模范、时代精英…在这些人中,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他(她)吧。只要大家好好听,用心想,认真写,说不定你写的作文还能上报呢。
2、指名若干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听得出来,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他(她)们不仅仅是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亲人……还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体育健将、影视名人等。
二、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一)提出说的要求:
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他(她)长什么样?说话有趣吗?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等等。
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欢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么?
(二)练习说。
1、先想后说。
2、先四人小组练习说,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班内比赛。
3、师出示标准:a:能抓住特点介绍人物外貌,给人印象深刻。b:能把人物的事例介绍具体,从动作、语言、神态几方面来展示人物特点。c:事例较典型,能有力突出自己的喜欢或崇拜。
三、根据所说,打草成文。
把我们喜欢或崇拜的人介绍给大家是一件多么让人愉悦和满足的事情啊!大家拿起笔来,把你心中最喜欢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写下来吧!请大家对照评分标准写好本文。
四、交流评议
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⑴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⑵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⑶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继续习作,并进行修改和誊写。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习作。
二、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1、老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获益。
2、学生自查自改。
3、学生誊写。
板书设计:
人物
佩服是谁?
佩服得原因(事件):动作、心理、语言、神态
练习六
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长征,激发学生对长征故事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历史文化知识。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评说影视剧。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重点。
教学准备:电脑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创举,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激动人心、可歌可泣的故事。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篇这样的诗文,今天我们继续关注长征。
(2)播放《四度赤水出奇兵》,要求对照题中的歌词来听。
(3)简介《四度赤水出奇兵》的故事背景。
(4)学生再认真看歌词,了解大意。质疑、点拨。
(5)学生再细读这段话,同学之间交流。
(6)布置学生课后找相关故事读读。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题并带着问题再次读歌词,重点看看两个看看两个“重”字在歌词中的不同读音和意思。(引导、培养学生细读的习惯)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师生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再次听录音,边听边体会其中的感情。
(2)引导体会歌词特点:写得雄壮,音韵很和谐。
(3)在弄懂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诵读。
(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并背诵《清平乐六盘山》。
(1)指名试读
(2)教师范读。
(3)集体练读,同座练背。
(4)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毛泽东的这首词意境雄浑,满怀着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必然胜利的信心”这个结论。
(2)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读后的感受。
(3)学生讲讲这首词中的故事,师生评议。
作业设计:
1、背诵并抄写《清平乐六盘山》。
2、布置学生课后找长征故事读读
板书设计:
练习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写毛笔字、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明确练习要求
(2)这段话选自哪篇课文?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重点指导“彭德怀、黑骡子、辛苦、塞”等字词的书写和整体布局的安排。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不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回忆出一部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影视剧。
(2)明确交际要求:评评剧中的人物,说说剧情和故事,模仿剧中人的精彩台词;留心别的同学的发言。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思考:印象最深刻的那部影视剧究竟是什么使你感兴趣?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提建议。
(3)分组练说。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上台评说。
(2)师生评议
4、反馈小结。
五、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这两个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写这两个字。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练习六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218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