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总第13课时)
一、活动目标
1.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活动开阔文化视野,增加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
3.培养资料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锻炼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说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针对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二、教师准备
1.教师向学生介绍几本关于战争的图书或提供有关网址,让学生阅读或查阅。
2.教师要按兴趣和条件,给学生划分活动小组,确定小组负责人,做出安排,提出要求。
3.设计一张活动记录表格,发给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填写。表格内容包括活动项目、内容、方式、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
三、活动指导
本次综合性学习包括四项活动内容,每项活动又包含若干小项,并非要求每项必做,可让学生自由结成学习小组,自主选择活动项目。
(一)关于“古今战争知多少”。这一活动主题有三项具体内容。第一项是在一般意义上了解战争,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重点考察对象,认识战争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第二项活动是对战争的性质作较为深入的分析、思考,并以抗日战争为重点考察对象,这不仅可以借此让学生进一步审视战争,而且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和人类责任感。第三项活动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要求学生放眼世界,审视当今的国际社会,从世界动荡的现实中、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思考战争。这项活动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如上网等,让学生目睹战争情景,特别是现代战争以及现代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从中获得一定的感悟。
(二)关于“记住历史,珍惜和平”。这一活动主题包含三个小活动,都是对革命传统的调查和回顾,但活动形式有所区别。第一项着重于调查和考察;第二项着重于拜访和访谈;第三项着重于讲演。第一、二两项要求学生多动笔,多看,多听,多记,并尽可能地及时整理;第三项要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达上多下工夫。选择哪一项活动,要视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当地的资源条件而定。
(三)关于“文艺作品与战争”。这项活动包括两项小活动,都旨在倡导交流。第一项活动是就战争话题进行文学交流,第二项活动是关于战争的文化交流。这两项活动可以合二为一,让全班同学围绕战争主题开展富有文学、文化色彩的交流活动,可以朗诵名篇名段,可以背诵古今诗词,可以讲故事,可以研讨、交谈……总之,围绕战争主题让同学们有所涉猎,有所积累,有所感悟,有自己的见解。
(四)关于“铸剑为犁应有日”。这一活动主题包含四个小问题,这四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因此,对学生的讨论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发言即可。要充分讨论第一个问题,首先要对战争的根源和战争的历史有所了解;要回答第二个问题,就要较为全面、深入地考察战争对科技、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理解第三个问题,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来思考:我们热爱和平,向往和平,反对战争;但必要时我们又必须勇敢地迎接战争,保卫和平。开展这项活动,最好利用一些抗辱御侵的史料,结合历史事件来谈。第四个问题是对未来的畅想,当然也要融注理性的思考。回答“是”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
(五)关于写作与口语交际。1.口语交际。前面四项活动都有进行口语交际的机会,要指导学生随时大胆发言,以此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言语应对能力。2.写作。这次作文有三个主题:(1)记叙这次开展某一活动的经过。这是写记叙文,但记叙要突出重点,可以夹叙夹议,有一定的评述,要真实具体。(2)分析、评论某一大事或某一个问题。这是写议论文,写这一类作文,最好是把“大事”或“问题”分解成几个方面,从不同侧面、不同层面来认识、思考,同时可对某一侧面或层面重点分析。可以先列个提纲,好好想一想应从哪些方面展开,为此还可以相应地查阅一些资料。(3)想像未来的尖端武器和战争。这是写想像作文,其中也有说明的成分,当然应在对现代武器和战争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像。也可以写成科幻作品。
四、活动建议
1.战争是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在开展本次综合性学习之前,可以组织观看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以激发学生开展活动的兴趣。
2.可以举办一次战争题材的文学讲座;也可以与历史老师联系,讲述历史上著名的战例等。
3.本次活动内容较多,形式多样,应要求每位学生做好活动记录,作为活动评价的一项依据。
五、活动评价
1.本次综合性学习有四项活动,对各项活动的评价方法应各有差异,评价内容也各有侧重。如第一项活动“古今战争知多少”,其评价侧重于学生对古今战争的知识面和了解这些知识的途径;第二项“记住历史,珍惜和平”,其评价侧重于学生的情感投入和态度表现;第三项“文艺作品与战争”,其评价侧重于学生对有关战争文艺作品的涉猎和理解;第四项活动“铸剑为犁应有日”,其评价侧重于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和思考。评价的重点和方法,教师可事前告诉学生,让评价在活动中起到引导和督促作用。
2.教师评价要紧紧扣住“口语交际”和“写作”来进行,即要时时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口语表达如何,文字表达如何。四项活动的开展都落实到“说”和“写”上来。
3.教师跟踪评价,即教师要参与活动过程,对学生的活动予以督导和评价。教师不可能对每项活动都自始至终参与,可以巡回指导并及时予以评价。
4.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是相互评价,亦可以采取自我小结、自我反思来进行评价,还可以采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进行评价等。
5.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再评价,亦可通过调阅小组长和每位学生的活动记录实施评价,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作文情况给予全面评价等。
六、参考资料
1.十八般武艺
“十八般武艺”指的是什么?据明代朱国桢写的《涌幢小说兵器》说,十八般武艺指的是以下十八种:弓、弩、枪、刃、剑、矛、盾、斧、钺、戟、鞭、锏、挝、殳、叉、耙头、绵绳、白打。
2.三十六计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颠、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3.三十六计之二计解析(赵立、王世英)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
敌方的情况已经明确,友军的意向却不稳定,这就要想方设法诱导友军前去杀敌,以避免过分消耗我方的战斗力。这就是根据《损》卦“损下益上”的道理推演而形成的谋略。
【评点】
“借刀杀人”其义谓:自己不出面,利用或挑拨别人去害人。语出明代汪廷纳的《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范)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赵)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可见,其原意是用于人事关系方面。此语用于战争计谋方面,则指的是为了保存实力,而利用矛盾,借助别国力量去击破敌方的谋略。古代兵家认为,从军事观点来看,当敌我双方势均力敌之时,突然有一支新的强大部队,以第三者的态势出现,这必将是一个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想方设法加以利用。同样,当一个国家容许他的邻国无限制地扩张势力,而不加以阻止时,那么,它的衰落将相随而至。《兵法圆机》下卷《借》篇谓:“古之言借者,外援四裔,内约与国,乞师以救助耳。惟对垒设谋,彼此互角而有借法,借法乃巧。盖艰于力,则借敌之力;不能诛,则借敌之刃;甚至无财,而借敌之财;无物,而借敌之物;鲜军将,而借敌之军将;不可智谋,而借敌之智谋。吾欲为者诱敌役,则敌力借矣;兵欲毙者诡敌歼,则敌刃借矣。抚其所有,则为借敌之财物;令彼自斗,则为借敌之军将;翻彼着为我着,因其计成吾计,则为借敌之智谋。不必亲行,坐有其事。己所难措,假手于人。敌为我资,而不见德。我驱之役,法令俱泯。甚且以敌借敌,借敌之借,使敌不知而终为我借,使敌既知而不得不为我借,则借法巧也。”所借于敌的,可谓多矣,“借刀”总其说而已。行借之时,要突显“智”“巧”二字。
春秋末年,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率军前去攻伐鲁国。鲁国势弱,不堪一击,形势非常严峻。子贡分析形势之后,认为只有吴国的实力可以同齐国抗衡,可以借助吴国兵力打败齐军。于是子贡便前去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理相劝,劝他不要让异己在攻伐鲁国的战争中轻易得手而取得主动;而应让他们去攻打吴国,借以铲除异己的势力。田常为之心动,但苦于齐国已作好伐鲁的部署,如在此时转而攻吴,怕是出师无名。子贡说:“这事不难,我前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听了非常高兴。子贡便来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它的势力必定得以强大,接着必将伐吴。大王不如先动手,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以借此与强晋分庭抗礼、成就霸业了吗?”子贡又去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以解除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这次穿梭游说,实现了预期的目的。他又想到吴国胜齐之后,必然要挟鲁国,而使鲁国不能真正解除困境。于是,他又暗自来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伐齐成功之后,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有所准备,以防吴国的进犯。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统率精兵103000人(其中有越国兵3000人),北上攻打齐国,鲁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了吴军的诱敌之计,深陷重围之中,结果齐军大败,主帅国书及其他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此战以齐国请罪求和而告终。夫差大获全胜之后,便立即率军转而攻晋。因为晋国早就有所准备,故顺利击退吴军的进攻。这样,子贡充分利用了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智于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使鲁国从弱势而危难之中,得以彻底的解脱。
还有,春秋末年,吴国在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大败越王勾践后,吴王夫差的重要谋臣伍子胥多次建议乘势消灭越国。越王勾践便用借刀杀人之计,离间吴王与伍子胥的关系。越王派大夫文种携带厚礼,前去买通吴王的宠臣伯。伯受贿后,千方百计替越国说话,多次在吴王面前诋毁伍子胥。吴王听信了伯的谗言,以伍子胥阴谋通齐叛吴之罪将其杀害。
在中国古代,这方面事例很多,如曹操借刀杀祢衡等。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
当敌方发生严重危机的时候,就要乘势发兵战而胜之。这正是强者战胜处于困境之敌而采取的重要决策。
【评点】
“趁火打劫”一语,其原意谓:趁别人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此计用于军事方面是指:当敌方发生危机的时候,就要果断出击,以争取迅速取胜。《十一家注孙子计篇》有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杜牧注曰:“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互相攻伐,战事不断。经过长年征战,越国终因不敌吴国,而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押在吴国,失去了人身自由。但是,勾践决不屈服,他立志复国雪耻,立下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宏图大志。他表面上顺从吴王夫差,终于骗取了他的信任,被放回越国。
勾践回国之后,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宝,以麻痹夫差。在国内,勾践则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经过数年的发奋图强,越国的实力大大加强了,人丁兴旺,物丰给足,人心稳定。而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践的假象所迷惑,从没把越国放在眼里。他骄横跋扈,拒纳谏言,杀死了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闭目塞听;他生活淫乱,奢侈无度;他加紧搜刮,大兴土木,搞得民穷财空。
公元前473年,吴国几乎颗粒无收,弄得民怨沸腾。而正在此时,吴王夫差又北上会盟,以谋取霸主地位。越王勾践认为时机已到,便举兵伐吴。吴国内部空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打败。
勾践的这次取胜,正是乘敌方内部的危机,而就势取胜的典型战例。
(选自《三十六计》,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
4.几首军歌
大刀进行曲(麦新作词)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八路军军歌(公木作词)
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嗨!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钢刀插在敌胸膛,/钢刀插在敌胸膛。/巍巍长白山,/滔滔鸭绿江,/誓复失地逐强梁。/争民族独立,/求人类解放,/这神圣的重大责任,/都担在我们双肩。
新四军军歌(陈毅作词)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获得丰富的战争经验,/锻炼艰苦的牺牲精神,/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要英勇冲锋,/歼灭敌寇;/要大声呐喊,/唤起人民。/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创造现代的革命新军,/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巩固团结坚决的斗争!/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公木作词)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么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
5.战争数据(沙路)
古今战争次数统计
从古到今,世界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次战争,大致有以下几种统计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560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从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年1.6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包括现在仍在进行着的,就有87次之多,平均每年2.3次。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
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灾难,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折合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
据前苏联学者统计,从公元前1496年到公元1861年这3357年间,人类有3130年在打仗,只有227年是和平的。
据匈牙利一位教授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里,世界上爆发470余起局部战争。在世界范围内,无任何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
据美联社调查报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爆发了大约300场局部战争,大约有1000万人死于战火。
中国历史上发生战争次数
我国是战争频繁之国。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近代,人民起义、人民革命战争频繁;历史上统治阶级内部以及诸侯之间争城掠地的战争更是难以计数。见诸史籍,有些眉目和头尾的战争,从夏朝至明代大约有3300余次,清代有400余次,近代也有数百次之多。我国历史上大约发生战争4000~5000次之多,约占世界历史上战争总数的1/3左右。
两次世界大战有关数据
项目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参战国数目3361
中立国数目176
持续时间1564天(4年3个半月)2194天(6年)
参战国总人数10.5亿人(占世界人口62%)17亿人(占世界人口80%)
战争中被打死的人数1000万人3200万人
受伤人数2000万人3500万人
领土上进行过军事行动的国家14个40个
军事行动区域的面积400万平方公里2200万平方公里
动员入伍人数7000万人11000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统计数据
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卷入33国15亿人口。军事行动涉及的领土达400万平方公里,战线长度有2500~4000公里。1914年,英、法、俄三国(含殖民地)总人口7.045亿,动员完毕时陆军兵力达977.7万人;德奥两国(含德国殖民地)总人口为1.3亿人,动员完毕时陆军兵力为634万人。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218万余人,损失2210万余人,其中死亡515万余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人,损失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38万余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余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损耗统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历时4年又3个半月。参加战争的有6个大洲的33个国家,卷入人口达15亿多人,交战双方动员的兵力达6000多万人,其中伤亡3000多万人,因战争而死于饥饿和其他灾害的达1000万人左右,各交战国经济损失约为2700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军队伤亡人数统计
国别死亡(万人)负伤(万人)失踪被俘(万人)合计(万人)占动员总兵力(%)死伤比例
德国177.4421.6115.3714.364.91∶2.4
奥匈120362220702901∶3
土耳其32.5402597.534.21∶1.2
保加利亚8.715.22.726.622.21∶1.7
同盟国合计338.6838.83631540.467.41∶2.5
俄国17049525091576.31∶2.9
法国135.8426.653.7616.173.31∶3.1
英国90.820919.231935.81∶2.3
美国5.3420.40.526.25.51∶3.8
意大利6594.760219.739.11∶1.5
其他国家4134.328.8104.2
协约国合计507.91280412.22200.251.71∶2.5
总计846.52118.8775.23740.557.21∶2.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统计
国别死亡(人)负伤(人)被俘(人)失踪(人)合计(人)占总动员兵力(%)死伤比例
苏联700000034500005750000──16200000602∶1
美国2920006710001190002900011110006.81∶2.3
英国39800048000033100098000130700022.21∶1.2
法国211000400000140000(包括失踪)──75100017.91∶1.8
德国285000072500001600000(包括失踪)──1170000068.81∶2.5
日本1553000305000303000(包括失踪)──216100022.35.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参战兵力及减员率
美国:参战兵力1400万人,减员(指阵亡、伤员、失踪,以下同)人数1070364人,减员率7.6%。其中阵亡占25%,伤员占61%,失踪占14%。
英国:参战兵力1200万人,减员人数1233796人,减员率10.3%。其中阵亡占28%,伤员占38%,失踪占34%。
前苏联:参战兵力2200万人,减员人数12000000人,减员率52.2%。
德国:参战兵力1700万人,减员人数9900000人,减员率58.2%。其中阵亡占21%,伤员占50%,失踪占29%。
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
第二次世界大战共有5700多万人死亡。其中:
前苏联:死亡2060万人,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被纳粹军队俘虏的前苏联士兵575万人中有330万人死于战俘营。
波兰:死亡600万人,是受纳粹摧残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仅奥斯威辛等三个集中营被杀害的就有290万犹太人。
德国:死亡730万人,其中有士兵370万人。
法国:死亡81万人;南斯拉夫:死亡170万人;美国:死亡38万人;匈牙利:死亡42万人;意大利:死亡33万人,罗马尼亚:死亡37万人;荷兰:死亡21万人;希腊:死亡16万人;芬兰:死亡8.4万人;保加利亚:死亡2万人;挪威:死亡1万人。此外,欧洲各国被希特勒分子杀害的犹太人和其他人种有500万~600万人;吉卜赛人被杀害50万人。
在亚洲战场,中国:死亡1200万人;日本:死亡180万人。
(摘自《军事数据辞典》,黄河出版社1992年版)m.Jab88.cOm

相关推荐

世界气候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世界气候》,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四节世界气候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能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了解气候类型及分布。通过综合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得出影响气候的因素。
快乐点击
1.气候的地区差异
(1)概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组成要素:气温和降水。
(3)气候的地区差异
①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寒带气带
图3.4-1热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图3.4-2温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图3.4-3寒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②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组成气候的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就是分析这些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1)纬度位置: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各地气候都有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2)海陆因素: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3)地形因素:在高山、高原地区表现最明显。
3.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例如,生活在热带的人们,一年四季只穿单衣;生活在寒带的人们,一年四季都穿厚厚的衣服;生活在温带的人们,穿衣服的多少要随季节变化。
(2)气候也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条件不同,所以,同一种农作物,在有的地区生长良好,在有的地区却不能生长。
(3)有时候,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例如,气温异常升高或降低,降水异常增多或减少,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
热点考点聚焦
命题方向
世界任意一点的气候类型名称及影响的主导因素,一般以读图题考查为主。给出降水量柱状图、气温变化曲线,判断气候名称及特点和影响因素,此类题以读图题考查为主。给出某地气候特点,说出影响因素,以选择题考查为主。
读图3.4-4,完成下列要求:
(1)A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
A.热带B.北温带
C.南温带D.寒带
(2)此图反映的气候特征是()。
图3.4-4
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少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3)此气候类型是气候。
分析:从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来分析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从气温曲线图上分析温度带。若最低气温在15℃以上则为热带气候,最高气温在10℃以下则为寒带气候,最低气温在0℃上下,则为温带气候。另外从高低温的月份可判断南、北半球,本题最高温在7月,各月气温均在20℃以上,属热带。②从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看,各月降水都很少。③从气温和降水综合分析。
答案:(1)A(2)B(3)热带沙漠气候
金钥匙:温度带的判断要通过气温曲线图中的最低温和大致的年较差;气候类型主要从气温和降水来分析。
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人类活动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新疆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燥,影响因素为海陆位置。
答案:B
典型例题剖析
北回归线自大西洋东岸到太平洋西岸,依次穿越的气候类型有:气候,气候和气候。
剖析:此题考查的是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从世界气候的分布图上可先找到北回归线,然后确定好起点——大西洋东岸,沿着北回归线走到止点——太平洋西岸,可确定答案。
答案:热带沙漠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金钥匙:地理事物的分布离不开分布图,据图解答万无一失。
“山前桃花山后雪”主要反映了()。
A.纬度因素的影响B.地形因素的影响
C.海陆因素的影响D.洋流因素的影响
剖析:主要考查的是影响气候的因素。“山前桃花山后雪”反映的是气候的差异:山前春意盎然,桃花盛开;山后积雪不融,寸草不生。山前为向阳坡,山后为背阳坡,所以景色差异显著。
答案:B
金钥匙:从地理的角度来分析古诗词时,必须以选项定范围。
创新例题点拨
下列语句不是反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的是()。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
D.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点拨:此题将文学语言、地理术语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结合在一起,立意新颖。是一道跨学科综合题,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西岭为何有千年不化的积雪?人间(平原地区)为何四月时花已开尽,而山上寺庙中的桃花才刚开放?一座高山为何有四个季节?这些都是由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我国南方春天来临,春色正浓,而此时北方梅花盛开,正值冬季,这里由于受纬度因素影响,北方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较低。
答案:C
学用方法指导
1.如何分析某种气候的特点
图3.4-5
(1)先根据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判定。此图各月气温都在20℃以上,可以用“全年高温”四个字描述。
(2)再根据降水柱状图判定。该图所示的降水特点,各月降水均在100毫米以上,所以可用“全年多雨”来概括。
(3)结合气温和降水这两方面特点,得出结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2.如何分析气候的成因
(1)首先,分析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纬度位置的影响(全球各地气候都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2)其次,世界大多数地方的气候,除受纬度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①受海陆因素影响较显著的地区为温带大陆。
②受地形因素影响较明显的地区为海拔较高的山地、高原。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区
气候类型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南美洲、非洲和亚洲东南部的赤道两侧,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两侧,大致在南北纬10°至回归线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亚洲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大致在南纬10°到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澳大利亚中部,大致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气候类型分布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大陆东部,北回归线以北至北纬32°附近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广,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中纬度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如亚欧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最广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内的高纬度地区
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的高原、山地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
学习效果评估
一、选择题
1.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旱,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
2.影响气候的因素中最基本的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
3.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亚洲的是()。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高山高原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4.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高山高原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5..非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高山高原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6.下列叙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A.四季如春B.狂风暴雨C.阴雨绵绵D.电闪雷鸣
7.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的主要原因是()。
A.受纬度位置的影响B.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C.受地形因素的影响D.受洋流因素的影响
8.我国东北某地区一到冬季,树叶都落光了,这里的气候属()。
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9.造成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原因是()。
A.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不同B.各地区风俗习惯不同
C.各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不同D.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
10.亚洲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高山高原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二、填空题
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状况,一般变化。
2.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区,气候都具有特点,这种气候叫。
3.气候的基本要素是和。
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5.热带气候共分、、、四种类型。
6.赤道自本初子午线向东,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有气候、气候、气候和气候。
三、读图题
1.读亚欧大陆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3.4-6
(1)从A—→B—→C—→D的气候类型,正确的组合是()。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③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影响C地降水的主要因素是()。
①纬度因素②海陆因素③洋流因素④地形因素
(3)亚欧大陆上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与哪个地点相同()。
①A点②B点③C点④D点
(4)这四个点都位于()。
①热带②北温带③南温带④寒带
2.下图是A、B两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和各月降水分配图,读图回答:
图3.4-7
(1)两地都位于(南、北)半球。
(2)两地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地。
(3)A地的气候特点是,。
(4)B地的气候特点是,。
四、探究题
图3.4-8
1.A图和B图,分别表示赤道地区和南极地区某地气温和降水量的月份分配。比较两地气候的特点,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2.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以亚欧大陆温带地区为例,说明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3.图3.4-9中,山地A坡降水多还是B坡降水多?
图3.4-9
4.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参考答案
一、1.B2.A3.B4.C5.C6.A7.A8.A9.D10.D
二、1.天气平均不大2.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3.气温降水4.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5.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6.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雨林高山热带雨林
三、1.(1)②(2)②(3)③(4)②
2.(1)北(2)A(3)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4)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四、1.A地的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B地则是终年低温少雨,且温差大。导致AB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2.亚欧大陆东岸每年夏季受来自太平洋湿润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为湿润的亚热带子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为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受来自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也多,为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3.A坡降水多。因为A坡是迎风坡,气流被迫抬升,容易形成降水;B坡是背风坡,气流下沉,不易成云致雨。
4.(1)地形因素(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

世界地形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情感目标: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比如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有很多高低起伏。

讲授新课:
一.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
引出高度,并比较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

二.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

总结作业情况

利用身边常识引入,帮助学生理解

利用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出疑问,启发学生

绘制简单示意图,表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意义及不同

列举熟悉的地形——五种陆地常见地形
通过读图分析巩固

积极思考

尝试用以有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

通过举例、板图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区分它们的差别,熟练巩固

利用身边知识举例

三.五种陆地基本地形
绘制地形剖面示意图让学生判断
海拔高度(米)
1.平原:〈200
2.高原:〉500
3.山地:〉500坡度较陡
4.丘陵:〈500相对高度〈200
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
了解海底地形

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总结知识点,强调读书、学习的方法。

课后作业;布置阅读“世界地形图”从中找出世界著名的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熟读名称,记清位置。利用简单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启发学生辨别五种陆地基本地形

总结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点

通过书上活动,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世界之最,并强调“世界之最”的重要性

可与陆地地形进行对比分析
海底地形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部分内容,可适当将一些海底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读图思考判断,提高兴趣

积极思考

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总结盆地的特点。
定性定量描述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
注意:
本课可让学生找世界之最,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理解相对高度、绝对高度、海拔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板书设计:
陆地地形
海拔、相对高度
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海底地形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
能力目标:1、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2、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
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难点: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地形剖面示意图、各种教具使学生保持了较高的兴趣,有利于这节课的学习。地形图是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气温图、降水量图的基础,必须扎实。山地的各个部分较抽象,需要下工夫理解记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1.海拔2、相对高度、3、五种陆地基本地形4、世界之最
引入新课:
要了解地形,就要有工具,立体的地球仪不常见,沙盘模型更少见,而且都不便于携带。
所以人们就研究出一种把地形表现在平面当中的方法——地形图

讲授新课:
一.地形图
1.等高线;在陆地上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就叫等高线

2.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绘制成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高低起伏,一目了然)

二.海底地形
1.等深线
2.大陆架
3.大陆坡
4.海沟
5.大洋中脊

过渡:在“世界地形图”当中就是利用分层设色表现了世界陆地、海洋的高度和深度总结作业情况

创设情境
提出假设
启发学生思考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地形图中的基本要素。

比较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读图,简单介绍
等深线的定义通过类比达到知识的迁移
通过读图复习巩固

积极思考

依次比较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到地形图与普通地图的差别
理解等高线的定义及绘制方法。
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海底地形示意图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世界两大山脉带
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1)东岸:北美洲—落基山脉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最长山脉)
合称:科第勒拉山系(最长山系)
(2)西岸: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
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
(1)喜马拉雅山脉(亚洲)(最高山脉)
珠穆朗玛峰(最高山峰)
(2)阿尔卑斯山脉(欧洲)
(3)阿特拉斯山脉(非洲)
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总结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布置反复看图
指导读图,分析山脉的位置。

通过读图复习世界之最

分别从图中找到这些山脉岛屿的名称,加强记忆。

板书设计:
1、学看地形图
2、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制作原理、着色规律、优点、缺点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教学难点: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3.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学情分析:学生自小学以来的学习习惯根深蒂固,只知道记忆、背诵老师教的、抄写的。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的掌握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读图的方法,在地理课的学习中必须掌握。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等高线、世界两大山脉带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八.学看地形图
1.看图名
通过图名了解地图的类型、位置、范围
2.看方向
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3.看比例尺
进行实际量算
4.看图例
(1)等高线的读数——颜色的深浅
陆地上随着海拔的升高,颜色由绿色系过渡到黄色系在过渡到红褐色系。绿色越深,海拔越低,越趋向于黄色、红色,颜色越深海拔越高。
海洋用蓝色表示,蓝色越深,海底越深
(1)等高线的分布(疏密)——颜色的多少
等高线越密集,地面起伏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地面越平坦
(3)等高线的走向
判断当等高线圈闭,出现的地形区
山脉的走向等
山地的各组成部分
(1)山峰:(山顶)山的最高处
(2)山坡:陡坡——等高线密集处
缓坡——等高线稀疏处
(3)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
(4)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
(5)鞍部:两山峰之间的地方
(6)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布置作业:
等高线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必须加强学生对图的理解和掌握。

充分理解、掌握,并运用到实际当中
板书设计:
学看地形图
山地的各组成部分

材料世界


材料世界

(一)导体、绝缘体、半导体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铅笔芯、人体、大地等是导体。

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纯净的水、空气、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是绝缘体。

3.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如锗、硅、硒以及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等都是半导体。

辨析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由于内部的导电机制不同。导体内部有大量的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例如金属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有大量的正、负离子。当导体两端加有电压时,这些热运动的电荷就在电压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绝缘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很少,一般情况下,绝缘体两端加上电压也不能形成电流。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可以成为导体,例如玻璃在温度升高时,其导电的能力也逐渐增强。

(二)磁性材料

1.硬磁材料:又称永磁材料。它适用于制作永磁铁,可制造磁电式仪表、扬声器、录音机中的永磁铁芯。

2.软磁材料:容易磁化也容易去磁,可用作变压器、电动机、发电机的铁芯材料,电子产品中的各种磁性元件。

3.磁记录材料:用于录音、录像等方面。

嘲物质属性有:颜色、气味、状态、形状、弹性、硬度、延展性、磁性、导电性、金属非金属等,进行物质分类时,可把某一属性相同的物质作为一类。物质常用分类方法:按固态、液态、气态分类;按导电性分类;按是否有磁性分类;按是否属于金属分类,按是否属于纯净物分类。

(三)新材料

1.纳米材料:纳米是长度单位,一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当材料的微粒小到纳米尺寸时,材料的性能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一类材料称为纳米材料。如纳米电子器件尺寸更小、运算速度更快、耗能更少。

2.超导材料:某些导体在温度降低到一定值时,其电阻会突然变为零。材料的这种特性称为超导性,具有超导性的材料叫做超导材料。利用超导体的零电阻特性,可以大大降低导线输电过程中电能的损耗;电动机、发电机中的线圈用超导材料,可以大幅提高其功率和效率。

例1现有六种物品:铁钉、玻璃、铅笔芯、水银、橡胶棒、陶瓷片。小明将它们分成两类,如下表所示。则小明是按照物质的哪种物理属性进行分类的()

1第一类

第二类

1铁钉铅笔芯水银

玻璃橡胶棒陶瓷片

A.密度B.磁性

C.硬度D.导电性

变式题汞、橡胶、金刚石这些物质中,常温下呈液态的是_________,适宜用做冲击钻钻头的是_______。汞的温度降低到一269℃时会出现超导现象,在超导情况下用汞作为大电流的传输导线时,汞导线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消耗电能。

例2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时的首选材料。这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的是()

A.较小的密度8.较大的硬度

c.良好的导电性D.较好的延展性

变式题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不同条件和环境,对材料的物理性质要求不同。消防队员们所穿的消防服就应具备某些特殊性质。若让你设计消防服装,请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对制造消防服装的材料应具备的物理性质提出要求。(至少提三项)

例3下列材料属于半导体

材料的是()

A.铜8.石墨

c.橡胶D.硅

变式题有一种“隐形飞

机”,可以有效避开雷达的探测,秘密之一在于它的表面有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能够——(填“增强”或“减弱”)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秘密之二在于它的表面制成特殊形状,这种形状能够——(填“增强”或“减弱”)电磁波反射回雷达设备。

例4下表列出了常见几种合金的成分及主要性质。

名称

高速合金钢

武德合金

镍铬合金成分含铬3.8%一

4.4%,钨11%

~19%,钒等

含铋50%,铅

25%,锡、铬各

12.5%

含镍80%,铬20%

1生质耐磨,硬度大熔点很低(70℃)熔点高,电阻大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你认为电炉丝应选用_____丝绕制而成,加工零件用的刀具、钻头应选用

____制成(本题选填合金名称)。

变式题钢筋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两类材料,考虑到桥墩的坚韧性,应选用_______,而考虑到桥梁桥面的抗疲劳性,应选用______。

例5磁悬浮列车——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磁悬浮列车是运用磁铁的性质,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而悬浮行驶的“无轮”列车,时速高达几百公里。磁悬浮列车稳定性高,维修简便,能源消耗低,噪音小,当磁悬浮列车时速达300公里以上时,噪声还只有65分贝,比汽车驶过时的声音还小,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交通工具。

我国和一些欧美国家正在研究开发新型磁悬浮列车。如图2—5—1所示是我国2002年在上海下线营运的磁悬浮列车。

图2—5—1.

1987年,日本完成了超导体磁悬浮列车的原型车,最高时速为420公里。车上装备的超导体电磁铁与地面槽形导轨上的线圈相互作用,使车体上槽形导轨两侧的线圈与车上电磁铁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牵引力使车体一边悬浮一边前进。

目前,美国正在研制地下真空磁悬浮超音速列车。这项计划要求首先在地下挖出隧道,铺设管道,然后抽出管道中的空气,让超导磁悬浮列车在接近真空状态下行驶。这种神奇的“行星列车”若以设计的最高时速横穿美国大陆行驶7500公里的距离,只需20分钟时间,而喷气式客机则需5小时。

展望未来,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高速、平稳、安全、无污染的磁悬浮列车,将成为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阅读上面的资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1)让磁悬浮列车悬浮,是利用了磁铁的异名磁极相吸引,同名磁极相排斥性质。

(2)磁悬浮列车要用到电磁铁,这是因为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较,电磁铁具有电磁铁能控制磁性的有无、强弱、极性的优点。电磁铁的线圈一般用超导体材料(电阻小到可以忽略)绕制,原因是:超导体电阻很小,能产生很大的电流,能使电磁铁产生很强的磁场。

(3)下列关于磁悬浮列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D)

A.列车悬浮是为了大大减小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摩擦

B.让列车在真空中行驶是为了减小列车的重力

c.让列车在地下挖出的隧道中行驶的目的是减小列车的重力

D.让神奇的“行星列车”在接近真空状态下行驶是为了减小空气对列车的阻力

(4)磁悬浮列车与普通内燃机列车相比较,主要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案优点:速度快、无污染、噪声小等;缺点:造价昂贵,制造难度大,遇到障碍时有安全隐患等。

(5)美国正在研制的“行星列车”,它的最高设计速度为每小时多少公里?它的速度是喷气式客机的多少倍?

答案22500公里;15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211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