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人教新课标二下)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人教新课标二下)》,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91、92、9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与独立性。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突出多样性算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的算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口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清新的早晨,沉睡了一夜的小岛醒了,清清的水,绿绿的树,小岛多美呀!听!是谁在唱?(小鸟)你想去这座鸟岛看看吗,(想)巧极了,苗苗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正要去呐,我们看看去,好吗?

二.教师引导主题图数学信息

1.码头上的人真多呀,你看到苗苗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了吗?

2.二年级有几个班?(四个)你怎么知道的?(看班牌)

3.每个班有多少人?(23,31,32,39)

4.所有的同学坐一条船坐的下吗?(坐不下)为什么?(因为一条船最多能坐68人)

5.你怎么知道的?(船上写着限乘68人)

6.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68人以下可以,68人以上不行。)

7.四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大约120人,因为120比68大的多,所以四个班同坐一条船坐不下)

8.不能一起乘坐一条船,他们会乘坐几条船,小朋友们能猜一猜吗?(2条?3条?…)

9.他们究竟要乘几条船呢?小朋友们,你想知道苗苗小学的老师是怎样让小朋友们乘船的吗?(想)

那就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三.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一)不进位加法

1.二(2)班的小朋友先上了船,二(1)班的小朋友正在上船,站在岸上的老师问: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2.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引出算式:23+31=(课件出示)

3.你是怎么算的?(预见)

23+31=(1)1+3=420+30=5050+4=54

(2)23+30=5353+1=54

……

(二)进位加法

1.小朋友们,小精灵想知道:二(3)班和二(4)班合乘一艘船坐的下吗?谁来告诉他?

引出算式:32+39=(课件出示)

2.你是怎么算的?

32+39=(1)2+9=1130+30=6060+11=71(课件出示)

(2)32+30=6262+9=71(课件出示)

因为71人超过了68人,所以不能同乘一条船。

四.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一)不退位减法

1.一条船最多可以上68人,二(1)、二(2)班一共上了(?)人,这条船还可以上人吗?*(可以)

2.还能上几人?

引出算式:68-54=(课件出示)

3.你是怎么算的?

68-54=(1)8-4=460-50=1010=4=14(课件出示)

(2)68-50=1818-4=14(课件出示)

(二)退位减法

1.小精灵还想知道:二(3)班上了14人后,还能上多少人?

引出算式:32-14(课件出示)

2.你是怎么算的?

32-14=

(1)心里列竖式

(2)32-14=32-10=2222-4=18……

3.口算练习

在不知不觉中,小朋友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点出本课时知识课题)的知识了,还找到了不少好算法。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参加一个摘星星活动:给你一分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口算,当音乐响起时开始口算,音乐停止时,停下手中的笔。(课件出示做一做6道口算题,随之响起一分钟的轻柔音乐)

(关注所有的孩子,尤其要关注没有摘得6颗星的孩子,真诚的评价鼓励他们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帮助其树立信心。)

五.选择乘船的优化方案

小朋友们,要想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让我们继续关注苗苗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

1.二(3)班(14)人上了船,还剩(18)人,剩下的人和

二(4)班的同学还要坐几条船?(1条船)

2.为什么?

引出算式:18+39=57剩下的人只要坐一条船。

3.原来,苗苗小学的小朋友们是这样乘船的:一共需要两条船。

第一条船坐68个小朋友,第二条船坐57个小朋友。你猜对了吗?

4.第一条船还能上老师吗?(不能)老师们只能上(第二)条船了。你觉得这样乘船合理吗?(引起小朋友的争论)

5.小朋友们,现在离开船的时刻还有一段时间,不如我们来和苗苗小学的老师换换角色。如果让你来当小老师,你能想出更合理一些的办法吗?(学生讨论)

(学生们可能会从安全、师生感情、同学友谊、乘船限乘条件等因素出发,考虑出比苗苗小学老师们更加合理的方案)

预见方案:(1)、(4)两班合乘一条。

(2)、(3)两班合乘一条。

让学生说一说。

六.结束

小朋友们的办法真不错,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让我们和苗苗小学的小朋友们一起去鸟岛吧!(课件出示鸟岛美丽的风光。)

扩展阅读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91-P92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准确口算(和在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初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在任务驱动下,提高个人的策略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构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
这节课以生活情景图着手,以游览鸟岛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主要解决“两个班合乘一条船是否能坐得下?”“怎样坐?”“还剩几人?”展开的一连串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两位数加、减法的不同口算方法,重点解决“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的变化,并通过交流后了解到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不退位和退位减法的不同之处,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我们先来热热身,开小火车,看谁算得对又快。
3+9=50+8=50-30=53+9=30+59=43-30=
问:43-30=13,你是怎样想的?
2、数的组成。
31=()+()23=()+()39=()+()68=()+()
【设计意图: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与100以内数的组成是在一年级的下册学过的,本节课的学习是以上这些内容延续,做好铺垫作用。】
二、新授。(自主探索方法)
(1)出示生活情境图。
介绍鸟岛,跟着光明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一起去鸟岛!
问: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百鸟争鸣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听声音猜一猜,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2)观察课本91页情景图,教师提问思考: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二年级有4个班,二(1)班23人,二(2)班31人,二(3)班32人,二(4)班39人,限乘68人。}
【设计意图:这幅图为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供了现实背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乘船的经历不多,这种情景能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船头写着的限乘68人什么意思?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不能超过68人、可以正好是68人、还能比68人要少}
师:67人能坐得下吗?69人呢?(在68人以内)
4个班一起上船能坐得下吗?(不安全)
有没有更好的方案?{预设:两个班合乘一条船}
二(1)班和二(2)班合乘一条船能坐得下吗?(能)
(3)教学“不进位加”。
1)学生列式,你是怎样算的?
23+31=54
{预设:甲:23+30=53,53+1=54(板书)
乙:23+1=24,24+30=54
丙:20+30=50,3+1=4,50+4=54
丁:3+31=34,34+20=54}
师:你发现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都是把数拆开来,再分别相加)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二(1)班和二(2)班合乘一条船能坐得下吗?(能)
答:二(1)班和二(2)班合乘一条船能坐得下。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都会有脑中想竖式口算的习惯,所以第一、第三种想法对于学生有点困难,用分一分的图展示给学生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为学生以后口算时建立表象。】
(4)教学“进位加”
师:那二(3)班、二(4)班能坐下吗?怎样列式计算?(随学生汇报老师板书:32+39=)怎么算呢?
{预设:甲:30+30=60,2+9=11,60+11=71,7168,坐不下
乙:32+9=41,41+30=71,7168,坐不下
丙:32+30=62,62+9=717168,坐不下}
(5)小结:对比23+31和32+39两道题,注意些什么?
(当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设计意图:进位加比不进位加难一点,教师要抓住第一个数十位上的3和第2个数十位上的3加起来为什么不是60进行提问,让学生清楚明白这道题目的各位上满十就要向十位进一,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的方法】
(6)练一练:
53+3632+4637+5415+6537+54
学生计算,教师巡逻,然后汇报,校对。
(7)教学“不退位减法”
1)二(3)班和二(4)班坐不下,这个方案行不通,我们让二(1)班和二(2)班先上,还有位置剩吗?还能上几人呢?怎么算?
2)列式计算,小组汇报。
{预设:甲:60-50=10,8-4=4,10+4=14
乙:60-54=6,8+6-14
丙:68-50=18,18-4=14}
(8)教学“退位减法”
1)二(3)班上了一些人,还剩下几人呢?
2)列式:32-14=18怎么算?
3)小组交流,汇报。
{预设:甲:32-10=22,22-4=18(板书)
乙:30-14=16,2+16=18
丙:32
-14
18(板书)}
师:同学们真棒,口算的方法很多,你觉得哪一种最适合你,计算时就选那一种。
(9)小结:观察黑板上这几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口算时,各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一)
(10)练一练:
67-1546-2490-4534-26
追问:90-45你是怎样算?
【设计意图:由于两位数加、减算理基本相同,通过例1,学生已了解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思路,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索解题思路,对于不同的方法,教师要给予鼓励,也不要强学生一定用某一种方法,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练习中关于两位数减两数退位减的口算题,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口算步骤。】
(11)鸟图欣赏。
小朋友,大家来到了鸟岛,都没看过鸟,想不想看一看?
漂亮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注意时间短、好胜心强,这时插入一个欣赏鸟图的过程,让学生心情轻松,有利于保持他们的注意力集中。】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连一连。(每只小鸟各应飞到哪棵树上?)
15+4546+5345-2496-45

21519960

2、帮小鸟找家。
23+2287-6458-3590-4531+23

2345

问:31+23的家在哪?你能帮它安个家?(54)
31+23好孤单哦!能帮它找个伙伴吗?
{预设:甲:61-4=54
乙:71-15=54……}
它的伙伴真多!
3、解决问题:导游阿姨告诉我们,在湖中有28种鸟,在岛上有65种鸟,鸟岛上一共有多少种鸟?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校对)
4、买纪念品。
VCD光盘26元项链58元耳环22元

小明有90元钱,他想给爸爸妈妈每人带一件礼物,可以怎样选?
我觉得他可以选()和()。
(1)一共要花多少元?
(2)应找回多少元?
【设计意图:这道解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把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再练习一下;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经常用在我们的生活中。】
5、猜一猜,十位上的数是多少?
94-52=□280-66=□434+53=□7
47+38=□574-58=□445+29=□4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这样想的?
【设计意图:这道题有拓展性,再一次巩固学生对进位、退位的口算方法的熟练性,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时,注意些什么地方?
(口算加法时,当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口算加法时,各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一)
五、布置作业:
书上94页的第2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P94-95第4-8题。
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过程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地应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和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
通过创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的兴趣,例如从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是计算小能手的情境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如小小运动会、开火车、(接力赛、篮球比赛)、收集汽水瓶等活动,使学生更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而这些生活情境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在练习中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广泛运用,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学习兴趣更加浓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当然更加强了。练习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巩固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口算练习
刘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是二年级中最棒的,我还想知道是男生更厉害,还是女生更棒一点,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好吗?第一场比赛“口算大比拼”马上开始。
多媒体课件上出示以下计算题,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算一算。
算一算
76+13=54+27=97─43=
34+56=44─19=82─48=
(让学生说出答案,全班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出34+56=和82─48=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课前的谈话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接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通过课前的口算练习,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的计算内容的掌握程度,并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口算的技巧,提高口算速度,为进一步的练习作准备。
二、练习讲解
(一)变式练习,熟练方法。(接力赛——练习十九第6题)
小动物们看看你们的运动会开的热火朝天的,他们也想来跟你们比一比,看看谁的“接力赛”跑的最快。
1、出示接力赛算式

(1)请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做完的可以站起来。
(2)请一排的同学说出答案,并选其中两道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3)评价小结: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对的就是接力比赛的冠军。
【设计意图】这道题的本意是接力比赛,但是考虑到如果这样开展,学生只能完成其中的一道题,练习的量是明显不够的,而且前面同学的错误直接影响了会做的同学,也会造成学生对其他人有埋怨的情绪。而自己在练习时同样要注意,接力赛环节中只要前面一个地方做错,下面的答案就会在此基础上连环错下去,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提醒学生个人完成这些题目的时候,每一步都必须很小心,一步错,后面的全部都出错,养成认真计算和检查的习惯。比赛的设计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二)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环保小卫士——练习十九第7题)
在生活中,口算也很用。请看运动会后的情景:
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让学生说一说)

1、学生说知道的信息,并出示。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一个问题吗?
3、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算一算。
4、学生回答解答方法,并小结:我们要爱护环境,同时这些回收物品卖了还可以帮助一些人,一举多得,鼓励学生做个环保小卫士。
【设计意图】让学生去看图自由获取信息,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回答认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差异。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逆向练习,提高能力。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想接受更高的挑战吗?请看: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3=6734+()=52
27─()=7()─46=38
(1)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2)做完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3)学生说出答案,重点是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这道题的练习形式有了较大的改变,与以后学习的代数知识相联系,可以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但在低年级这种类型也经常出现,学生不但要会口算,更要有一种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把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作为突破口来讲解,还可以通过验算来检验是否正确,这样的练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篮球赛——练习十九第8题)
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很好。学习好还要身体好,你们喜欢运动吗?介绍一下你们喜欢的运动。篮球比赛也是很好的运动项目。
下面我们来看看篮球场上的情境:

1、有几个队在打篮球比赛?打了几场比赛?
2、上半场的比赛结束了,1队得了多少分?2队得了多少分?
3、让学生理解“领先”的含义(2队比1队多多少分。)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将球赛变成了一个动态的比赛过程,帮助学生理清了图意。通过有序地理解这几个问题,最后领悟图中问题“领先”的含义。学生清晰地把上半场和下半场的时间差和先后顺序分清楚了,才能为下一个问题的理解打好基础。
4、列式计算,为什么要用减法?理解减法的算理。
5、下半场2队得了几分?下半场2队不是得了67吗?学生会对这两个问题感到困惑:“这不是同一个问题吗?”(让学生交流说,理解上下半场的分累积算在一起的)而老师设计这两个问题就是在
帮助学生理解:67分其实是2队全场的总分,下半场的得分还要用总分减去上半场的得分。
6、下半场1队得了几分?(让学生自主解答,并说出想法)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兴趣。而第二个问题由于学生还不太具有这样的比赛算分的经验,部分学生不理解,通过交流,让学生说自己的看法,更好地理解问题,从而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数学思想得到延伸,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自主构建,提高速度。(变化的魔术带——练习十九第5题)
恭喜同学顺利通过了比赛。下面让我们见识一条神奇的魔术带,请看这个变化的魔术带将两个数带给我们,请读一读红色框里的两个数字。

1、请学生用框里的两个数做个加法算式,并讲清楚算理
例如57+36=93,先算57+30=87,再算87+6=93
2、请学生用框里的两个数做个减法算式,并讲清楚算理(学生开火车形式直接说出答案)
【设计意图】上面两个环节让学生知道用框里出现的两个数可以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也就是两个数的和与差,学生在思考两个数的算式时对于和与差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3、我想把框里面的数字变一变,谁会变魔术?(电脑演示拉数过程)
变动框里的两个数,出现新的组合。让学生先看一看,思考一下。
4、根据新变出来的两个数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并报答案。
(继续开火车进行,直接说出答案,其他同学注意订正)
5、老师再变拉一下,继续开火车,好吗?(可以多次拉动再计算,让全班学生都有参与机会,大面积地进行口算的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拉动卡片,能够出现不同的组合,在此过程中渗透了组的思想,也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而在练习中,先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要求学生直接说出算式和得数,让学生真正意义上进行了口算的练习,学生要更加熟练地掌握口算的方法,更加准确地进行口算,对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了一次考验,也是锻炼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过程。当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不要只是成为个人的表现舞台,要让每道题都成为每一位学生口算的练习,不但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全面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五、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今天你们都表现得很好!今天的这节课你们快乐吗?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二年下册96-97例3、例4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整理信息,经历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探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并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设计理念:根据《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本课教学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高兴的学习,注意学生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进位退位)
教学难点:探究加法进位和减法退位的过程,理解算理。
解决策略:本课教师尝试改变传统的计算教学方式,把获取新知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并注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本节课练习形式尝试多样化,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能集中精神进行计算,在练习的过程中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卡片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师:孩子们,上两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减法,还会算吗?(会)咱们来比一比,哪列火车算的又对又快。
师:火车、火车谁来开
生:我来开
师:火车从这里开(出示课件)
1、直接说得数
43+32=20+40=76-33=50﹣20=30-12=22+39=
【设计意图】在新授课前先复习旧知,能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开小火车的游戏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师:同学们的口算真好,上节课学得真不错,我们在口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法则)这节课我们要运用这个法则来解决新问题。
2、填空
(1)120是由()个百和()个十组成的。
(2)5个十加2个十是()个十,5个十减2个十是()个十。
(3)54个十加15个十是()个十,就是()。
【设计意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1、收集信息
师:我们的学校既干净,又美观,孩子们都养成了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瞧,(课件出示图片)二年级的同学已经行动起来了。他们在做什么?生回答,教师及时做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课件出示书中的主题图)

提问: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2、学习例3.
生:知道第一周收集180个,第二周收集340个。
生:还知道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
师:根据第一周、第二周收集的数,你能提出一个关于加法的数学问题吗?
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细心观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探究180+340的计算方法
师:你能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吗?(能)
学生汇报时板书:180+340=
(1)师:那180+340=可以怎样计算呢?
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与同桌交流并汇报。
(2)汇报算法
师提问“你有什么经验要介绍给大家吗?”
生1:180+340,我先从个位算起,个位0+0=0,十位4+8=12,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1+3+1=5,所以180+340=520
生2:180+340,先算18+34=52,所以180+340=520
生3:竖式计算
师:板书180
+340
520
生:个位0+0=0
十位8+4=12,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师: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
生:因为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一,所以180+340=520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思考、讨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说出多种算法,老师再归纳竖式计算的方法。
(3)教师小结:“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提问:“在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列竖式时,你有什么想提醒其他同学的?”(点出重点并板书——“满十进一”)
(4)、比较算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
⑥解决问题
师:现在环保小卫士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500个送一次够吗?(出示课件)
⑥做一做(P97“做一做”加法竖式)
过渡:笔算加法孩子们都记住了,请大家做一做这两题(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做几百几十的加法练习,让学生巩固加法计算的方法。
4、学习例4
(1)提问:你能根据主题图提一个关于减法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自主提问题,然后教师出示问题: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多少个?
(2)那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40-180=
那340-180你认为应该怎样算呢?(先独立思考,再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做,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算法)
师:“为什么百位上是2减1?”
(3)教师小结:“不够减,退一加十再减”
提问:“在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列竖式时,你有什么重要提醒吗?”(点出重点——并板书退1加10再减)
4、做一做(课件出示课本97页的做一做第一题)
(1)学生独立在课本上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并指名上黑板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能归纳出做几百几十减法竖式计算要注意的事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对比、找出规律,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通过观察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两道算式分别是什么法算式?
生:一道是加法算式,一道是减法算式。
师:这些数都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几百几十的数相加或相减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几百几十加、减法。(师板书课题)
师: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
师出示课件
笔算法则:
l、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做加法时,哪位满10就向前一位进1。
做减法时,哪位不够减从上位退1,加10再减。
【设计意图】:通过细心观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巩固练习
1、

2、我会算。
3、

4、列竖式计算。
410+250=280-160=
340+370=450–260=
5、
【设计意图】:整个练习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让学生掌握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竖式计算的方法,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拓展延伸
3860+2720=4920-2760=
【设计意图】:拓展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验证计算时进位、退位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几千几百加、减法计算。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在笔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在课的最后,老师把发言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对整节课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万以内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加减法估算(教材第98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难点: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解决策略: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回顾近似数,比较估算与计算准确数的区别,然后自然而然地了解和掌握两种估算的方法,知道那种方法最接近准确数,在具体的环境中应怎样选择估算的方法。并知道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好处。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1、近似数(同学们我们学习过近似数,还记得怎样找一个数的近似数吗?看谁能很快地说出下面数的近似数)
325()()504()582()()
246()()492()()319()()
2、口算下面各题(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老师想再考考你们的口算,有信心吗?)
(1)280+320=(2)200+300=
(3)192+219=
【设计意图】: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相关内容的复习梳理对新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通过对近似数的复习是为了引导学生把旧知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讨论中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二、探究新知
师:(1)引入。同学们在做口算时,有什么感觉?第(1)、第(2)小题很快就想到了答案,第(3)小题却感觉难些。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估算)怎样把它们换成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或整百数加整百数来进行计算,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同学们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看看“小精灵”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新的问题,你们能帮他解答吗?
(2)出示问题
出示例5情景图
收集矿泉水瓶
第一周180个
第二周340个
第三周192个
第四周219个
学生观察后思考:“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3)讨论、探究估算的方法
师:表中告诉我们什么已知条件,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大约”是什么意思?(“大约“一词告诉我们,不需要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可以了。)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用加法计算
生:我是这样想的,192接近200,219接近200,
200+200=400(板书)
生: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400个。
师: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
生:不够,大约再收集100个又可以送一次。
师:真棒。你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这样想的,192接近190,219接近220。
190+220=410(个)(板书)500-410=90(个)
生: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410个。再收集90个又可以送一次。
师:你们能用四舍五入方法来进行估算,老师非常高兴。
师:“你们喜欢哪种算法?”
生:我喜欢第一种算法,因为它把192和219都变成了与它接近的整百的数,用整百数来计算比较简便。
生:我喜欢第二种算法。因为它把192和219都变成了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的数,结果更接近准确数。
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计算他们第三、四周实际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出示问题2:
生:解答:219+192=411(个)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习这一新知有比较近似数的基础,完全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完成新知的学习,因此,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地进行追问和点拨,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加减法估算的过程,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只起“穿针引线”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延伸拓展。
师:同学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
【设计意图:】分散学生的思维,不受教材内容的局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性。
四、总结:
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1.分别找出它们的近似数。
2.计算时把它们的近似数相加或相减。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估算的方法。
师:同学们都学会了估算的方法。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谁算得又快又准,有信心吗?)书本100页做一做
生:1、估算
382+246504+198
693-381486-315
师:同学们,掌握得真好。现在我们来玩小猫钓鱼的游戏,看看谁是钓鱼高手。
生:2、游戏(小猫钓鱼)书本100页第5题找出结果比500大和比400小连一连
师:同学们旅游能增长人的见识,小东要去旅游,现在请同学们帮他算一算,乘火车比乘飞机大约便宜多少元?
生:书本100页第6题北京到大连,飞机票620元,火车票147元。乘火车比乘飞机大约便宜多少元?
师:同学们,小东是个孝顺的孩子,他想买两件电器送给妈妈,你们能帮他算一算,他带的钱够不够?
课件演示:小东有400元,一台风扇246元,一个电饭锅187元,他带的钱够吗?
生:列式解答。
师:同学们真棒,小东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他买了一本书,看了142页,你知道他大约还有多少也没看吗?
生:5.书本100页第8题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学习的重点设计了5个层次的练习。第1、第2题突出估算的关键:如何根据四舍五入法确定估算值,进一步巩固了算法;第3题、第4题.第5题把所学的新知识及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了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也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以上层次的练习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提高,真正实现了练习的作用。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全课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再次进行梳理,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记忆。
板书设计:
万以内加、减法估算
方法1192+219方法2192+219
200+200=400200+220=410

图形和变换(人教新课标二下)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形和变换(人教新课标二下)”,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以智慧爷爷送礼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认识锐角和钝角以及他们的判断方法,然后通过做角、找角、分角、画角、拼角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具准备:每组一盒画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智慧爷爷托老师带给大家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就在你们桌上的盒子里,赶快打开来看一看。不过在看之前智慧爷爷还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看过之后各组要把盒子里的东西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行吗?好,开始行动。

1.各小组倒出来后发现是相同的卡片上画着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组试分。

2.小组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一般会分成两类:直角和其他的角)

3.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皇宫,来研究有关角的问题。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

1.引导学生用刚才分出的第二类角与直角比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点?

2.小组合作比较大小,然后交流比较方法和结果。

3.根据比较结果再次对盒子中的角进行分类,并且展示分的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即锐角与钝角)以及判断标准。

5.鼓励学生说说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还有锐角或钝角。

三、组织活动,巩固认角

1.做角: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做出不同的角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如:采用折角、拼角或做活动角的方式进行练习。)

2.找角: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并分类放入相应的房子里。

师:直角、锐角、钝角都玩累想回家了,可找不到路,于是便找了一些地方藏起来休息,同学们,你愿意帮他们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事物图P391题图以及标有三种角的三所房子。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然后利用动态效果从实物中抽取出学生说的角,分类把角送回家。)

四、画角

1.大家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这些角为了感谢大家想为自己画一些像送给大家,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画像呢?能试着把你希望得到的画像画出来吗?

2.学生独立尝试画出自己喜欢的角,并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是哪一类角。

3.展示自己画的角并交流画角的方法。(教师对学生想出的多种合理方法要予以肯定和鼓励。)

五、拓展活动

同学们在研究角的过程中,三角板帮了我们的大忙,为了感谢三角板,我们来一起陪它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好吗?

1.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做拼摆图形的游戏。

2.各组交流拼出的是什么图形,在此图形中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是由三角板上的哪些角组成?

六、总结。

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具的准备:录像、P133的学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村正在为咱们学校修建一所新校园,你高兴吗?想不想去看看?播放录像:工地上工人们正在乘着升降机在上楼,楼房里有几位工人正在安装推拉窗,并不时的推一推、拉一拉。

二、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1.引导学生说说片中的工人在干什么?升降机和推拉窗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2.告诉学生像这样的现象就是平移现象。

3.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判断平移现象的标准,并在全班交流,教师要及时点拨。

4.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象?

三、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

1.组织学生做游戏:小组合作利用P133的学具“拉一拉”开展游戏,体会平移现象,同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案?

2.引导交流,对找出多种搭配方案的小组要予以肯定和鼓励。

四、利用方格纸巩固认识

动态课件呈现:方格纸上的小船行使图。

1.引导学生说说小船是在平移吗?为什么?

2.引导学生感知平移的方向与距离所表示的含义:

(1)小组讨论:小船正在向哪边平移?(右边)移了几格?(八格)

(2)各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然后教师利用动态课件慢速展示平移过程,学生一起跟着数小格,真切的体会平移的距离。

3.设疑,对学生初步渗透两次平移的思想。

如果小船向左平移三格将会在什么位置?(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交流,最后动态演示验证);再向下平移三格呢?(小组再次讨论交流。)

五、扩展活动

课件出示P444题图,配上淡色方格。

1.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哪些小鱼平移后可以与红色小鱼重合?

2.交流讨论结果,并说说白色小鱼怎样平移后,可以到达红色小鱼的位置?

3.独立给可以经平移后重合的白色小鱼涂上红色。

4.引导观察这些红色小鱼有什么共同特点?

六、总结。

第三课时平移和旋转(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观察、操作,从而感知旋转现象,然后通过观察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场情景和做游戏的形式进一步巩固认识。

教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纸风车、每人一枚硬币、P131、P135的学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课前要求大家做的纸风车做好了吗?会玩吗?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不过有个小要求,就是要边玩边注意观察。

二、感知旋转现象。

1.认识旋转现象。

(1)刚才大家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吗?引导学生说说纸风车是怎样运动的?

(2)你能给这种运动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揭示数学上的名称──旋转。

(3)鼓励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

2.观察感知

引导学生做(P44下面做一做)游戏:

(1)引导学生观察圆片是什么颜色的?

(2)小组合作旋转圆片,观察旋转时圆片的颜色变化,感受旋转带来的神奇效果。

3.操作感知

引导学生独立做转硬币的游戏,来进一步体会旋转的现象。

三、体会区别,巩固认识。

1.动态效果出示游乐场的主题图。

(1)说说画面上都有哪些活动?

(2)先在小组内说说哪些活动是平移现象,哪些活动是旋转现象?再在全班交流。

2.游戏:鼓励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示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先在小组内自由尝试,再派代表在全班表演。)

四、拓展练习。

1.引导学生将P131的学具剪下来,小组合作拼一拼,看可以拼出什么?有多少种拼法?(要注意对学生求异思维的肯定和鼓励。)

2.游戏:将P135的学具剪下来转一转,小组讨论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其中哪些方法比较合适?

五、总结。

万以内数的认识(新人教二下)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万以内数的认识(新人教二下)》,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万以内数的认识(新人教二下)

第一课时千以内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P68、P69。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拐弯数。

教学过程:

一、信息汇报

汇报收集到的有关1000以内数的资料。

二、探究新知

1、数的认识。

1000有多大?(估计说不清)

大的数往往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咱们看看电脑演示。

动态演示P68例题1。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2)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3)如果要数更大的数,你想怎么数?为什么?

边演示边数。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

2、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

10个一百是1000。(板书)

观察后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学习

任务:

[1]数数(100——1000以内)

[2]找出你认为最难数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3]汇报

小结

4、数数练习。

[1]集体数,P68做一做

[2]数数接龙游戏

5、猜数游戏

三、生活中的数

说说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

第二课时三位数的读、写法

教学内容

教材P69、P71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组成,学会正确地按照数位顺序读写三位数.为以后理解四则计算做准备.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习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读写法.

(1)让学生口头各举出一个一位数和两个两位数.(要求两位数应包括末尾是0和末尾不是0这两种情况)

(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上面列举的数.

(3)引导学生说出列举的数的组成.

(4)提问式小结.

读数、写数都从什么位开始,末尾的0读不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P69例2

(1)出示计数器

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1000以内的数。

教师出示计数器并进行如下提问:

①从右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各表示什么数位?

②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③10个一是()、10个()是一百、()个一百是一千.

(2)教师分别在计数器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拨上两个珠子.

提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2个珠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2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

(3)三位数的读写法.

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1000以内的数。

[1]不带0的三位数.在计数器上表示235.

[2]中间带0的三位数.

[3]末尾带0的三位数.

学生边演示边汇报。

总结

2、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2345208067219109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六十二四百零四六百五十七百

(3)P69“做一做”1、2

三、发展练习

(1)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三位数呢?

(2)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个位上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是0,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3)用0、1和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四、作业P711、2、3

第三课时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教材P70—7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0个十是(),10个百是()

(2)读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1098002893301000

(3)写数

999345870106

(4)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61○5645○47100○98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P70图

小组讨论:怎么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学生汇报

小结: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时,从高位比起,百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百位相同,看十位。。。。。。

2.练习

(1)P70“做一做”

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题,同桌互相说说

第三题,先说说你是概括什么来判断的。

3.数学游戏

(1)每人请写出3个比230大,比250小的数。然后四人小组中找出所写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

(2)每人请写出3个比970大的数,汇报后全班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

三、课堂练习

P724、5、6

第四课时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内容:

教材P73--7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贴在黑板上。

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板上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类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些数的特点,并给这些数分分类。

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

三.读法

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谁能来读一读?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书: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2.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

学生小组讨论。

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将黑板上的数移位。

师: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出示: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你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

师: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出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数的读写的方法。你能写一个中间和末尾都有零的数,让大家来读一读吗?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现在请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四.写法

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现在我就请这些同学来报一报,看你们能不能记下来。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

出示板书:几万就万位上写几,几千就千位上写几,几百就百位上写几……

师:谁还能来报一报。(有0的数)

学生试写。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出示板书: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五.练习与巩固

1、P75“做一做”1、2

2、P76“做一做”1、2

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到了什么?

第五课时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教材P7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做事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大于、小于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昨天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家用电器的价格,谁能给我们说说你的调查结果。(指名汇报)

电冰箱2413元;洗衣机825元;彩电4593元;电脑4998元。。。。。。

同学们真能干,看得很清楚。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价格信息来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二、新授:

1、师:你们可以从中任意选择两样商品比一比,看看谁贵谁便宜?能不能用“□○□”这样的形式写下来?

2、学生活动。

3、师:谁能汇报一下,你们选择哪两样商品,谁贵谁便宜?并用□○□式子表示出来了。

4、式子都整理在下面并编上号,你们给它们分分类,好吗?(自由分类。)

①8252413②24134593③49982413④8254593

⑤8254998⑥49984593

你认为可以怎么分?(指名回答,分类情况。)

5、老师出示:第一类①④⑤第二类②③⑥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位数相同怎么来比较大小,位数不同又怎么比较呢?(小组讨论)

(1)问:谁能结合例子来说说?(指名学生回答。)

问:如果二位数和三位数比、三位数和四位数比,四位数和五位数比呢?

(2)谁能说说位数相同的数怎么比较呢?千位、百位、十位都相同,比哪一位呢?千位、百位、十位、个位都相同,又怎么比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自己能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发现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找到和自己收集一样商品的好朋友,两人将价格比一比。

2、在○里填上“或、=”。(看屏幕回答)

299○3024780○39871010○999568○570

6029○60313248○32491456○1456

3、有三个小朋友,他们为三个数排了队请你看看他们排得对不对。

小羽:1010>936>963

小舟:1010>963>936

小健:936>963>1010

4、游戏:找座位

请四位同学上台来,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请这四位同学互相帮忙、合作,按老师要求组成数字。

5、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四、作业:

79页第4、5题

第六课时近似数

教学内容:教材P77—P80

教学目的: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

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比较1500和1506两数

指出: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出示主题图2“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

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2、生活中的数学

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学生举例

3、练习

P794、5、6

三、课堂作业P808、9

四、课后任务P807

第七课时整百、整千的加减法(1)

教学内容:P81—82

教学目的: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

将部分数据板书。

2、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9

(1)刚才大家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整百、整千的数,小强也收集了两个数据。张爷爷家新买了一台彩电1000元和一台电冰箱2000元,请同学们帮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

(3)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学例10

(1)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问题。

文艺书籍:50种

科学书籍:80种

学习参考书籍:130种

(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

(4)进一步口算:900+6001500—600

三、联系实际应用

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

2、挑战赛“做一做”1

3、捉鼠比赛。练习十七第一题。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

四、作业

“做一做”2

第八课时整百、整千的加减法(2)

教学内容:教材P83—84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练习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

3.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口算,其中几道题请学生说说做法。

900-300500+4002000+50008000—3000

300+504000+3003500—500600+7000

800+9004500+7003300—800

2.口算计时比赛

二、数学游戏

1、猜价格

例:提示:彩电大约3000元

学生根据所给的近似数,猜测准确数,猜中为止。

出示准确数。

2、送信

P84第4题

三、练习

P832

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P843、5

锐角和钝角(人教新课标二下)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锐角和钝角(人教新课标二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正确的表象,本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摆、分、折、画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会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的直角判断角。

教具、学具准备:自制CAI课件,小棒、纸若干,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1.忆一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老朋友,你们想见见它吗?(长方形图片)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它有几个角都是什么角?(板书:直角)你能把这四个直角找出来吗?指名上来摸一摸四个角。

[评析: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回忆长方形的特点,数长方形上的直角,为后面的锐角和钝角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

2.剪一剪

师:你们猜猜看,一个长方形剪一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指名在实物投影上演示。

CAI显示:

师:这样看来,一个长方形剪掉了一个角以后,真的会还剩3个角、4个角和5个角,现在你们再看看这些角还都是直角吗?

[评析: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在本节课引入环节中创设了让学生“剪一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猜一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了迫切的学习愿望,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知道了剩下的角的个数后,学生的第二个需求随即产生,即剩下来的角是不是还都是直角呢?这样,学生是在具体的学习材料中感受到角的产生和变化的。]

二、自主探究,尝试分类

1.分一分

师:这么多角放在一起,你们能把这些角分分类吗?

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评析:低年级概念课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作为形成概念物质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材料、研究材料都是来自于活动的结果,从学生那获得情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智力开发的价值。这样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锐角和钝角的含义。

师:像这样根据角的大小我们就把角分成了三类:直角为一类,比直角小的角为一类,我们把它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3.排一排

师:你能给角的三兄弟排排对吗?

板书:锐角直角钝角

三、活动体验,内化概念

1.玩一玩

师:我们认识了锐角和钝角,现在我们就拿出和活动角来玩一玩,变一变让同桌说说你变的什么角,再比一比谁变的角大。

学生分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比的方法。

师:你们玩得这么开心,我也想玩一玩,你们能知道我变的是什么角吗?(老师拿出活动角先变一个锐角、再变一个钝角、最后变一个很接近直角的钝角。)

学生不能直接判断,引发问题,引起了争论。

2.辩一辩

完成书第39面第2题。(印在纸上面,增加了两个不是能用肉眼判断的锐角和钝角。)

学生想办法完成后,指名上台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边说边在实物投影上演示。

师引导学生小结判断角的方法。

[评析:在这个环节里,我让学生玩一玩活动角,在玩的时候变一变、比一比,这两个小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再一次感受什么样的角是锐角和什么样的角是钝角,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锐角和钝角的更深刻的印象,再次内化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在学生玩的过程中老师也作为学生的一员参与进来,让学生猜猜老师变的角,有锐角和钝角,还有一个近似直角的钝角,学生不能用肉眼很快看出来,这时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我变的这个角是什么角,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测量。]

3.说一说

A:说说下列物品中有哪些角。

CAI显示:书第39面的第1题。(增加夷陵大桥的图片)

B:你在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看见锐角和钝角。

[评析:生活中的直角很好找,但要很快找到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有一点难度,因此,在此环节里我分两层来教学,先是用CAI课件出示一些有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图片,让学生在上面找角,打开学生的思路后,再让学生自己在生活里找角。通过这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也让学生体验到使用数学的乐趣。]

4.画一画

师:老师给你们两分钟时间,画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并把写上它们的名称。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智力大比拼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收获,我想检验一下你们的收获,我们来一场知识大比拼,看看是男生收获大还是女生收获大。游戏规则是:男女生给对方选题,如果对方按时按要求答对了一道题就加十分,错了就扣十分。

CAI课件出示题目,学生答题。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男、女生的得分,**取得了今天的胜利,祝贺你们!**不要恢心,下次再努力,老师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

统计(人教新课标二下)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统计(人教新课标二下)》,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统计(人教新课标二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唱过一首儿歌《小白兔》,今天咱们再唱一次怎么样?(师生拍手齐唱儿歌)今天,不但可爱的小白兔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可爱的小灰兔也要来呢!大家高兴吗?

一、认识简单的复合统计表。

(一)创设情境,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和复合统计表的形成过程。

1.师:这一天,小白兔们和小灰兔们要进行一场劳动大比武,比比看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一队拔的萝卜、采得蘑菇多。他们正为找裁判发愁呢,我们给他们当一回裁判怎么样?要当好裁判必须注意力集中,把他们每一队拔了几个萝卜、采了几个蘑菇数准确,你能做到吗?

2.播放动画。(动画中,一只小白兔抱着一个大筐、一只小灰兔抱着一个大筐各自收集本队的劳动成果,一会儿一个萝卜“飞”到白兔队的筐里,一会儿一个萝卜一个蘑菇一块“飞”到灰兔队的筐里,接着又两个蘑菇一起“飞”到白兔队的筐里……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想数出它们的个数根本不可能。)

3.师:哪位小裁判说说你数的结果?(此时的学生肯定是一肚子苦水)

4.师:我们这个裁判怎么当?谁出个主意?

5.学生自由发言。

6.再次播放动画,学生用自己的办法尝试统计。

7.学生交流哪种办法合适。(一般统一在小组分工合作数上。)

8.再次播放动画,学生用可行办法进行统计。

9.交流统计结果,发放如下统计表,填写后各小组商议哪个队获胜。

小白兔队:

菜名

萝卜

蘑菇

数量

小灰兔队:

菜名

萝卜

蘑菇

数量

10.小组间交流比赛结果。

11.师:比赛结果已经出来了,你对这两个统计表有什么看法吗?(引导使学生看到两个表格有重复之处,可以合并成一个。)

12.指名说自己的合并方法。

13.微机演示合并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学生巩固对简单复合统计表的认识。

1.出示以下统计表。

请你统计一下本班男、女同学喜欢看的动画片情况。

人名

性别

《机器猫》

《猫和老鼠》

《海尔兄弟》

《哪吒传奇》

2.师:谁说一说要求统计什么?统计表的内容都有哪些?

3.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统计呢?哪位同学愿意带领大家统计一下?(学生边统计边记录结果。)

4.指名展示统计表。

5.师:假如你是电视台的节目编导的话,为了使看你们台节目的人多,你选择哪部动画片播放?为什么?但我们不能总放一部片子,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不喜欢了,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大家为什么喜欢《×××》,咱们现在做一个现场采访。

二、进一步认识统计图。

(一)放手探索,让学生认识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

1.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动画片可看,真让老师羡慕。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条件不行,电视机很少,没有动画片看。刚刚一、二十年的时间,不但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而且电视机的档次越来越高。从这里看,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得还是很快的。不仅如此,老师小时候家在农村,看到辆汽车都是件稀罕事,而现在满大街什么车都有。(微机出示老师带领同学统计汽车的情境图)为了了解各类车的情况,老师带领四位同学在公路边对经过的车辆进行了20分钟的统计,结果如下:

种类

轿车

面包车

客车

货车

辆数

50

30

25

10

2.指名说出以上统计结果。

3.师:这里有一张方格纸(没有标出数据),老师打算让大家用涂方格的形式记录这个结果,仔细看有问题吗?

4.学生发现没有标出数据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一般会出现两种可行方案:一格代表5辆;一格代表10辆。学生自由选择其一进行记录,然后各自展示,使学生看到,后者虽然比前者省劲一点,但不如前者美观。

5.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学生观察图表进行回答。

①面包车比货车多几辆?你是怎样知道的?

②哪种车最少?哪种车最多?它们相差几辆?

③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是哪一种?可能性最大的是哪一种?

(二)联系实际,让学生利用统计图观察身边的事情。

1.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好动画片看着,有这么多种车坐着,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哪个同学想说说自己在学习上哪些方面表现得好,哪些方面表现得还不是特别好?

2.微机出示下图。

师:这是三位同学四个学期的数学考试成绩统计图,我们分别看一下每位同学每个学期的成绩是多少?能不能预测一下他们下一学期可能会得多少分?我们再试着分析一下,他们三人在学习上有什么特点,为使他们今后在学习上有更好的表现,送他们每人一句话。

三、课外延伸,应用统计。

学生课后,把自己各学期的考试成绩做成一张统计图,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考虑怎样调整学习状况。

【评析】

本课处处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具体分析如下:

1.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①在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时,创设了“劳动大比武”和“统计喜欢的动画片”两个情境,使学生通过动画与实际组织经历了收集、整理的过程。

②在认识条形统计图时,创设了“数汽车”的情境,此时,学生已有了1格表示1个单位、1格表示2个单位的知识经验,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没有出现统计图左侧数据,不把一格表示5个单位直接转达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裁决,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学生在争辩中达成共识,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知识在否定与肯定中产生的过程。

2.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生活中,善于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作为教师,就应通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形成良好品质,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课开始时设计的“劳动大比武”很巧妙,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数出小兔子们的劳动成果的,这就逼着学生们进行合作,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

3.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的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个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才能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节课在设计各环节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统计的必要性:为给小兔子们当裁判而统计、为了解各种车的数量结构而统计、统计同学们喜欢的动画片可以给电视台的节目编导出谋划策、统计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做出指导。每个情境决不是“信手拈来”,而是处处体现了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二)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二)》,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二)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第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1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并说出算法。(老师提问,学生齐答)

27-6= 32-9=

35-20= 50-30=

师:真棒!大家对已学的减法计算掌握得都很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1页例2。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如果去参观“世博会”,你会选择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选择之前,先来看看三类交通工具的票价: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是48元,然后一起来做做下面两道口算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①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②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问题①和②应该如何列式?(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算式:65-54,问题②算式:65-48。

师:我们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计算,相减时可以这样算吗,如果可以,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继续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计算过程:先算65-50=15,再算15-4=11。(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②计算过程:先算65-40=25,再算25-8=17。(板书)

师:除了用口算,我们还学过笔算,哪位同学能演示下笔算过程吗?(点名学生上台板演)

师:不错,我们还可以通过列竖式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当我们口算能力还不足够时,可以用列竖式计算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3)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Ⅰ根据情境图中的已知条件,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吗?

Ⅱ问题①和②中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有什么区别?

Ⅲ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8 32 83 9 45 49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大家都掌握了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具象化教学,引导学生认识退位减法。

对于不退位的减法学生都会做,而退位减法有小部分学生容易出错,当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往前一位借位,相当于给这位数加上10,再进行计算。对于那些始终不明白计算方法的学生,可采用小棒图帮助他们理解。

2.注意巩固已学知识和方法,为未来教学做铺垫。

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列竖式笔算的相关内容,虽然教材讲解中主要涉及口算,但后面章节的教学中列竖式笔算会继续使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巩固已学知识和方法,还能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小明看一本书,已经看了一部分,今天从70页开始看,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分析:“从70页开始看”说明第70页还没有看,即看了69页,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计算。

解答:70-1=69(页)

90-69=21(页)

答:还有21页没有看。

解法归纳:从哪一页开始看,通过上一页的页码就能知道已经看完的页数,由总页数减去已看完的页数,就能求得还未看的页数。

相关知识阅读

世博会

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综合性世博会,另一种是专业性世博会。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对各种生活范畴有正面影响的成果。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整理和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整理和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2.7.6整理和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型复习使用人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2页练习二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重点、难点:
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及大屏幕出示相关的主题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整理
1.导入复习。
明明在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中荣获第一,爸妈买了以下物品作为对他的鼓励,出示如下信息:
书包59元文具盒16元篮球78元学习桌350元椅子170元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本单元学到的本领,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并口头列式,师板书算式)这节课我们就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比比看谁学得牢,用的好。
2.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组内交流。
先独立看书,整理本单元主要学了哪些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归纳。交流时要求说清计算的步骤,注意什么。
(2)集体交流,展示反馈:
小组代表展示本组整理的知识点,也可让学生举例说说本单元主要学了什么?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展示的同时完善板书。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口算:
(1)出示口算卡(教材102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并个别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
(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完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两人互相评价。
2.笔算
(1)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让学生独自完成。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汇报并谈谈是怎样计算的。
老师根据汇报和计算的整体情况,强调: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可以用各种方法,可以把两个几百几十数堪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但要注意的书后面别忘了写“0”。用竖式进行计算时,一定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在加百位上的数字时不要忘了十位上进上来的数1。(边说边板书)
(4)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仿照第2题的形式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然后2个同学一组,相互出数,相互计算。
3.估算:
(1)说说下面各数分别接近几百
407608892786
(2)师: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一同去看木偶戏,剧院里一共有400个座位。一年级、二年级学生情况是这样的。(课件出示整理复习第3题)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聪聪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最后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
针对汇报,老师强调: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符。
(3)练习二十一第3题
先独自估算出结果,然后集体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同时结合这一学习内容使学生了解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1.口算
42+36=89-35=63+28=23+69=
82—58=90—26=45+37=72-38=
2.笔算:
810-390=290+460=510+180=840-240=
3.估算
406+394393-269989-308
521+289374—181563—178
4.
上衣240元毛衣160元裤子190元
(1)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

(2)妈妈带500元买这三件衣服够吗?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四、复习总结
本单元学习的有关计算是今后我们进一步学习较复杂计算的基础,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同学们要认真掌握方法,细心计算,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五、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口算笔算估算
59+16=350+170=
78-59=350-170=

作业设计
基础:
1.看谁算的对又快。
28+58=80-28=900+500=
1700-800=70-26=35-27=
630-600=590-90=900-600=
2.笔算下列各题
860-320=650+140=760-580=490+240=
综合: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8+()=60()+27=81
74-()=6587-()=65
500+()=570680-()=80
4.解决实际问题。
电话:180元电风扇:290元电饭锅:310元
(1)妈妈准备买一部电话和一个电饭锅,需要多少钱?
(2)一个电饭锅比一台电风扇贵多少钱?
(3)爸爸有700元钱,买一台电风扇和一个电饭锅够吗?
5.实验小学有男生489人,有女生204人,男生比女生大约多多少人?
教学反思: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六)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六)”,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六)

4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的运用练习。(教材第16~18页练习三第1,5,7,13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难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合适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1题。(点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师:注意笔算时,先从个位算起,加法进位时不要忘记进位的数字,减法退位时,借出的数位一定要先减掉,然后计算。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5题。

师:(1)中是找接近整百数的数,(2)中是找接近几百几十的数,我们求近似数都是根据“四舍五入”来取得的,那么,要找接近这些数的数,我们应该分别近似到哪一位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回答正确,找接近整百数的数,就需要我们把数字四舍五入到百位,找接近几百几十的数,就要四舍五入到十位,明白了这点,大家就可以把上面的数字分别填入对应的椭圆中了。(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7题。

师:问题中有“大约”两字,因此,提示我们只需要估算,那么估算“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应该如何列式呢?(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估算700-218的值,其中700是整百数,因此我们只需要将218看成近似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你准备把218近似成哪个数呢?(点名学生继续回答)

师:因此,你的估算结果是多少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时,通常我们把三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计算,这样估算值与准确值更接近。

3.教学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3题。

师:说说图片中给出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师:要求今天大约卖出多少根雪糕,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数据?(学生回答)

师:如何列式计算呢?需要计算准确值吗?(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说说你是如何估算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根据图片中给出的数据,你还能掌握这个冷饮店的哪些信息呢?(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6~17页练习三第3,4,6,8题。(学生独立完成3,4题,集体订正,点名学生上台板演6,8题)

第3题:850 690 970 520

第4题:150

第6题:比500大:720-112 106+438 864-243 349+226

比400小:525-239 119+201

第8题:245>240 187>180 240+180=420 420>400 答:买这两件商品不够。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大家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掌握了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还有疑问吗?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的运用练习

7.列式:700-218

把218看成200,700-200=500(元)

答: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500元。

13.列式:392+219

把392看成390,把219看成220,390+220=610(根)

还剩大约多少瓶矿泉水?

列式:528-184

把528看成530,184看成180,

530-180=350(瓶)

答:今天大约剩下350瓶矿泉水。

教学反思

1.重视对估算的认识及应用。

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题目中“大约”表示不要求得到准确值,只要估算出大致结果就可以了。另外对于有关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比较大小问题,也可以考虑用估算解决。

2.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各种估算方法。

估算的方法很多,既可以看成整百数,也可以看成几百几十数;有时看成较大数估计,而有时看成较小数估计。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应引导学生理解前者影响估算值与真实值的差值,后者影响估算值与真实值的大小方向,就不难掌握。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学校组织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学生人数如下表)去参观博物馆,已知博物馆每时段限制参观人数为500人,如何进行安排最合适?

分析:将六个年级的人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如下223,239,241,246,254,265,将最大数与最小数相加,223+265

解答:应该安排一年级和五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一起去参观博物馆。

解法归纳:解决这类问题时,将需要组合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首尾两个数依次相加,判断是否满足条件,若不满足,将大的数舍去,选择较小数继续尝试。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五)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五)》,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五)

4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第1课时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材第15页例4)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3.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另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有几十朵花?

师: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5页例4。

(1)创设学习情境。

师: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去电影院看巨幕电影,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4人,可是巨幕影院只有441个座位,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出示教材第15页例4情境图)

师:怎样才能知道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能否坐得下呢?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正确。要判断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能否坐得下,首先要知道六个年级的总人数,即223+234得多少,再与巨幕影院座位数441比较。不过,三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运算我们还没有学过,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呢?学完这节课的内容,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板书课题: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要比较六个年级的总人数和巨幕影院座位数的大小,其实并不需要准确计算223+234的大小,我们可以进行估算。还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的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吗?我们可以把这两个三位数估算成几百几十数,然后相加,比较它们的和与441的大小,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大家先自己尝试做一做。(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估算一:把223看成200,把234看成200,因为223>200,234>200,200+200=400,所以223+234>400,但是400

学生给出估算二:把223看成220,把234看成230,因为223>220,234>230,220+230=450,450>441,所以223+234>441,座位不够。

(3)提出新的问题并用估算解决。

师: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估算一:把196看成190,把226看成220,因为196>190,226>220,190+220=410,所以196+226>410,但是410

学生给出估算二:把196看成200,把226看成230,因为196

(4)交流总结,理解估算方法。

①三位数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是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应将三位数估算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

③如何选择正确且合适的估算方法?(学生交流讨论,老师点评总结)

三、巩固反馈

小张看一本书,他第一个星期看了287页,第二个星期看了349页,他两个星期看的页数超过615了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把287看作280,把349看作340,280+340=620(页),620>615,两个星期看的页数超过615。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会做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了吗?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例4:六个年级的总人数:223+234

巨幕影院的座位数:441

估算一:把223看成200,把234看成200,

因为223>200,234>200,200+200=400,

所以223+234>400,但是400

无法判断223+234和441的大小。

估算二:把223看成220,把234看成230,

因为223>220,234>230,220+230=450,450>441,

所以223+234>441,座位不够。

两个旅行团的总人数:196+226

巨幕影院的座位数:441

估算一:把196看成190,把226看成220,

因为196>190,226>220,190+220=410,

所以196+226>410,但是410

估算二:把196看成200,把226看成230,

因为196

所以196+226

教学反思

1.估算是一种简算,不能本末倒置失去估算的意义。

估算使计算更为方便,而有些学生将估算复杂化,先算出计算结果,再估算,这样失去估算本身的意义。

2.估算的方法有多种,如何择优选择是难点。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生喜欢把算式的各数看成整百数来估算,有的同学喜欢把它们看成几百几十数来估算,所以就导致了估算结果有一些出入,这都是在正常合理的范围之内的。难就难在当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对比策略优劣的时候出现了迷茫的情况。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打印机每台647元,扫描仪每台335元。购买前,王叔叔要估计一下至少要带多少钱,下面的估算方法最合适的是()

A.647≈600,335≈300,估计要900元

B.647≈1000,335≈500,估计要1500元

C.647≈650,335≈300,估计要950元

D.647≈650,335≈340,估计要990元

分析:打印机每台647元,扫描仪每台335元,估计一下至少要带多少钱,就是两样的价格加起来大约是多少,因为是买东西,所以估算时要把数估大。

A中,647≈600,335≈300,估计要900元,把数估小了,带的钱少了,不合适;

B中,647≈1000,335≈500,估计要1500元,把数估太大了,带的钱太多,不合适;

C中,647≈650,335≈300,估计要950元,把数估小了,带的钱少了,不合适;

D中,647≈650,335≈340,估计要990元,把数估大了,带的钱多一些,合适。

解答:D

解法归纳:这类问题中,应将三位数估算成大于它且最接近它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三)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三)》,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三)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运用练习。(教材第12~13页练习二第3,7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口算。(学生齐答,集体订正)

24+13= 35+57=

45-14= 61-25=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3题。

师:姐姐去文具店买东西,她看中了一个地球仪和闹钟,它们的价格分别是58元和25元,同学们能告诉我,姐姐一共要付多少钱吗?

师:求姐姐一共要付多少钱,应该用加法还是减法计算?(学生齐答)

师:姐姐一共要付多少钱,你是怎么计算的?(点名学生回答)

师:如果去这个文具店购买一个收音机和一个闹钟,算一算你需要花多少钱?(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两位数的加法运算都已经熟练掌握了。那么根据图中的已知信息,大家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进行解答吗?(小组交流讨论,由小组代表回答,老师板书)

2.教学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7题。

师:学校运动会的篮球比赛中,上半场比赛结束时,两队比分为28∶43,2队领先,请问2队领先多少分呢?

师:求2队领先多少分是一个加法问题还是减法问题呢?(学生齐答)

师:计算2队领先的分数,应该用1队的分数还是2队的分数做被减数呢?(学生齐答)

师:那么,2队领先多少分呢?(学生齐答)

师:经过下半场的较量,最终全场比分定格在45∶67,2队获胜,下半场2队得了多少分?

师:计算下半场2队得分,应该如何列式?(学生齐答)

师:下半场2队得了多少分?(学生齐答)

师:下半场1队得了多少分?(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2~13页练习二第2,4,8题。(学生齐答第2题,点名学生板演第4,8题)

第2题:82 99 77 87 90 89

58 51

第4题:36+25=61(个)

第8题:46-38=8(元) 46+38=84(元)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同学们是否已经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进位加法以及退位减法是否能正确计算?

板书设计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运用练习

3.购买收音机和闹钟:72+25=97(元) 7.下半场1队得分:45-28=17(分)

收音机价格比地球仪贵:72-58=14(元) 4.36+25=61(个)

地球仪价格比闹钟贵:58-25=33(元) 8.46-38=8(元) 46+38=84(元)

闹钟价格比书包便宜:37-25=12(元)

……

教学反思

1.注意联系生活,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内容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课,通过给出实际情境,先列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式,再进行计算。因为贴近生活,相比简单数字组成的加、减法计算题,更有吸引力和趣味性,因此也更受学生的喜爱,同时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小马虎做一道加法题,把第二个加数33前面的“+”号写成了“-”,结果算出来的结果是26,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分析:根据减法运算的结果倒推求出第一个加数,再通过加法运算求出正确的结果。

解答:33+26=59 59+33=92

答:正确的结果是92。

解法归纳:求解类似问题时,可以利用倒推法,利用错误结果求出算式中的未知值,再进行计算。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一)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一)

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0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并说出算法。(老师提问,学生齐答)

54+5=  26+9=

20+40= 15+30=

47+42=

师:前面4个加法算式利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就能够进行口算,那最后一个如何口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类似47+42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0页例1。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学校组织全校学生乘车去参观“世博会”,客车马上就要来了,可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呢?大家能帮他们算一算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情境图)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计算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首先要知道一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已知一(1)班有35人,一(2)班有34人,也就是求35和34的和,那同学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进行汇报。(板书学生的汇报)

方法一:35+30=65 65+4=69

方法二:30+30=60 5+4=9 60+9=69

师:同学们都很棒,已经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方法求解。方法一中通过将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使问题转化为求两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和;方法二中通过将两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使问题转化为求整十数和整十数、一位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而这些都是我们利用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的。

师: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个问题,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4人,那么二年级的小朋友们要买多少张车票呢?联系前一个问题中的两种方法,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方法一:39+40=79 79+4=83

方法二:30+40=70 9+4=13

70+13=83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都掌握得不错。39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你还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吗?

方法三:39+1=40 40+43=83

(3)引导学生比较并总结两位数加法的口算方法。

师:问题(2)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的十位上为什么是8而不是7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点名学生回答)

(1)35+36=71(张)

(2)36+38=74(张)

(3)(答案不唯一)五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1+42=83(张)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例1:  35+34=69

方法一:35+30=65 65+4=69

方法二:30+30=60 5+4=9 60+9=69

39+44=83

方法一:39+40=79 79+4=83

方法二:30+40=70 9+4=13 70+13=83

方法三:39+1=40 40+43=83

教学反思

1.注重规范表达,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都会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然而要他们说出计算方法,大多数学生不会表达。如35+34=?学生有的会说成是3+3=6,5+4=9,所以35+34=69。正确的表达是30+30=60,5+4=9,60+9=69,所以35+34=69。要让学生清楚十位上的3表示的是3个十,应该说成是30。

2.注重知识梳理,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

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计算方法比较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转换到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上。小部分学生似乎对口算并不感兴趣,仍然使用笔算,老师可以加以引导。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计算:49+45。

分析:直接计算比较麻烦,观察算式发现49+1就是50了,用50加45计算比较简便,再把所得的结果减1就是49+45的答案。

解答: 49+45

=(50-1)+45

=50+45-1

=95-1

=94

解法归纳: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如果其中一个数接近并小于某个整十数,可以先计算这个整十数和另一个两位数的和,再减去整十数和这个两位数的差值。

相关知识阅读

加号的由来

运算符号并不是随着运算的产生而立即出现的。我国在商代就已经有加法、减法运算,但同埃及、希腊和印度等文明古国一样,都还没有加法符号,只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来表示相加。公元6世纪,印度人开始把单词的缩写当成运算符号。后来欧洲人承袭印度人的做法,如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N·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先使用“+”当加号,“+”是在横线上加一竖来表示增加的意思。1514年,荷兰数学家V·赫克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之一,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F·韦达的宣传和提倡,“+”开始普及,但直到1630年才得到公认。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十)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十)”,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十)

第3课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口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中进位和减法中退位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出示世博园内游客在纪念物商店购物的场景图。

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

2.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的问题,并根据图画信息列出算式。(板书:380+550=)

3.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是几百几十)(板书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二、新知探究

1.教学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

(1)怎样计算380+550?

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

(2)指名说算法。教师板书口算和笔算方法。

口算: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

笔算:列竖式计算,个位、十位、百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加起。

(3)百位上为什么不是8呢?

指名回答后强调:十位相加满了10就向百位进1,并且百位上的数相加时要把进位的1一起加上。

2.教学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

(1)那550-380又该怎样计算呢?能不能口算?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指名说口算方法。

(2)除了口算,还可以怎样算?

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同时指名学生板演。

(3)指名板演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大家都是这样算的吗?

(4)课件出示550-380的笔算过程。

(5)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呢?小组或同桌之间可以说一说,议一议。(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1,百位上的5要减1。)

(6)你认为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十位不够减,要从百位退1当10再减)

3.巩固练习,做一做。

第14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4页“做一做”。

全班分成四个组,每组做一列,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对?

2.练习三第3题。

这是一道连算计算题,教师先讲明题目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图画的信息,教师根据图画内容对学生进行保护眼睛、注意用眼卫生的教育,再让学生列出算式,算一算明明的眼睛度数减少了多少度。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计算课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之一。要达到这个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理解算法、构建方法、完善思路、升华想法的过程,真正掌握算法,消化算理。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八)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八)”,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八)

《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笔算》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将学习过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迁移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上来,并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复习导入

1.出示学情检测卡的检测内容。

2.全班交流并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3.各组选代表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要把另一个加数或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依次相加或相减)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旅游情境来复习旧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进入情境,放松心情,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时间是从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旅游途中同学们来到世博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商店老板说只要答对他提出的两个问题,就会免费赠送大家一人一个“海宝”,究竟是什么问题呢?请看课件。(出示教材14页例3)

2.指名说出题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思考:如果你是商店老板,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3.学生讨论,汇报能提出的问题。

问题一 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

问题二 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或上午比下午少卖出多少个“海宝”?

4.指导学生列式,师板书。

学生汇报:(1)380+550;(2)550-380。

5.探究380+550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能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吗?与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组织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适时板书。

方法一 380可以看成38个十,550可以看成55个十,合在一起是93个十,也就是930。

方法二 先把两个加数0前面的部分相加,38+55=93,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930。

方法三 用竖式计算。

(3)请用竖式计算的同学到前面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师提问:你有哪些经验要分享给大家?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

教师小结: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6.探究550-380的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算法。

(2)反馈算法。

①口算:55-38=17,550-380=170。

②笔算:

思考:十位上5减8不够减,怎么办?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请把你的想法说一说。

(十位上5减8不够减,从百位上退1当10,与十位上的5合起来是15,表示15个十,减去8个十得7个十,在差的十位上写7。百位上的5退1后剩4,4减3得1,写在差的百位上,最后结果是170)

7.组织学生讨论。

(1)今天我们学习的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计算,都可以用哪些方法?

(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2)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计算加法时,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计算减法时,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1)

8.师归纳总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后再减。

设计意图: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情境构建、数形结合、合作交流等形式,运用迁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4页“做一做”。

2.连一连。(课件出示)

520-370 320+190 250-180

51070150

3.完成教材16页4题。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参观了上海世博会,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6页1、2、3题。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人教新课标二下)》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减法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177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