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2020风铃草”,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课文。

2、使学生初步认识风铃草,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3、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八个。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录音机、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风铃草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片,现在咱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师:通过刚才听同学们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谈感受。

教师结合学生感受,引入新课9、《风铃草》。

二、自主合作,读文识字

1、师:同学们快快打开书,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识字能力较差,接受较慢的学生)

2、 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互读课文,教师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力求做到组内所有的人认识所有要求认识的字,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5、 游戏巩固识字效果。

⑴我说你猜。

⑵过独木桥。桥上有一个词语,谁能读准这个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就可以安全走过独木桥。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 师:刚才大家读得可真好!下面,自己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谈为什么这里给你印象最深?

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想象课文情境。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

4、随机指导朗读。配乐读。

5、指导背诵课文。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生自由谈感受

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若遇到学生难认的字可从汉字的起源去指导。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并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五、拓展延伸。

学完课文后,你想对风铃草说些什么,在小本本上写下来。

学生细心观察,认真书写

从汉字的起源去指导,既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精选阅读

冀教版二上《风铃草》教案


教材分析

本篇诗歌通过儿童的眼睛观察自然,以一颗童心去感受自然,字里行间流泻着对自然美丽的赞叹。文章从风铃草写起,逐步把眼光放到广阔的大自然,写到了风、鸟、松、云、小溪,意境优美,仿佛是大自然的一切都在共同营造着美。整首诗歌充满活泼、热烈、欢乐的格调,朗朗上口。拟人手法使之诗趣盎然,灵气生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课文。

2、使学生初步认识风铃草,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3、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难点分析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深入到读文、识字。落实每一个层次的阅读要求,水到渠成地达到背诵课文的目标。

展开想像,小姑娘是如何变成风铃草的。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识字导入,开篇激趣

1.(出示风铃的视频,有图片,有声音)提问,这是什么?(风铃)

2.学习生字“铃”。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组词。

3、引导学生想一想铃是怎么样响的,模仿一下声音(初步感受铃声之美,为学文奠定情感基调)。

4.出示风铃草图片,教师导入: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对,这就是奇妙自然中平凡、常见的植物,今天课文的主角——风铃草。(课件出示课题,教师板书)(从了解事物入手,增长学生见闻,为阅读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

(一)1.(出示风铃草的图片)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风铃草吗?(样子像风铃,似乎有风铃发出的声音)

2.是啊,自然界的小花竟和人类制作的风铃一模一样,真是奇妙的事。作者就专门为这可爱的植物写了一首诗歌。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课件展示

(二)认知生字(课件出示)

看,秋天到了,果园里收了许多桃子,每个桃子里都藏有一些字、词,课前老师布置了生字预习,谁想试试看,能否顺利地摘到桃子。

教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极大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竞争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后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使学习成为一件乐事。)

(三)感知课文

生字大家读的很好,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能不能读得更流畅。

1.自己先练习一下,看看能不能摘到三个大苹果。(课件出示读书要求:正确流利、声音洪亮、同学爱听)

2.指读全文,结合所出示读书要求互相评价。教师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3.范读。

4.再指名读。

5.教师引导:大家读得真起劲,下面咱们分小节读读。

第一小节:

(1)指读。

(2)你知道风铃草是什么样的了吗?(做动作读)

课件出示:林边长着风铃草,

尖尖的嫩叶细细的腰,

紫色小铃挂满身,

对着鸟儿点头笑。

(3)学生朗读。

(4)除了嫩叶,还有什么是尖尖的?细细的什么?叶子什么时候是嫩嫩的?(学生发挥想象力,畅所欲言。教师相机引导,有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

(5)全体学生一起朗读,并试着背诵。

(6)有风吹过的时候,风铃草随风摆动,发出了像风铃一样清脆的响声。你听,丁零零,丁零零。。。。。。

(课件出示)

丁零零,丁零零,

清脆的铃声阵阵飘。

丁零零,丁零零,

那是鸟儿叫,

还是风儿把铃轻轻摇?

(7)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读,通过读,发挥想象力感悟和理解风铃草发出的声音。

第二小节:

(1)是啊,这美妙的声音是鸟儿的鸣叫,还是铃儿在向大家问好?老师也在这里打了个问号。谁能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2)教师按照下面得方式导读。

师:我问风

生:风在快活的舞蹈。(做动作)

师:我问鸟

生:鸟飞上高高的树梢。(做动作)(通过加动作朗读,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机会,通过师生间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师:我问松、问云、问小溪……

谁能模仿书上的句子回答?

(3)我还会问谁?为什么问它们?

(4)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问问?

我问,在。

我问,。

(5)既然都说不知道,那就猜猜吧:(齐读后面的句子。)

(6)“这里”是哪里?你就是那风铃草,愿意把你在自然中的感受讲一讲吗?

三、小结。

是啊,好好爱护自然吧,希望每一株植物,每一种动物都快乐地生活。也希望可爱的孩子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无论你是参天的大树,还是平凡的小草,都会觉的很快乐!

四、拓展延伸

学完课文后,你想对风铃草说些什么?在小本子上写下来。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学生自由表达,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让学生敢于写,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写作已经起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再齐读。

2.检查朗读,先指名读,再齐读。

二、指导背诵

可以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带动作表演。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生试说笔画笔顺。

2.认真描红、试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4.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进行修改。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5.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6.练习:边读边写。

五、积累与扩展

课件出示:

的风铃草

的嫩叶

的腰

的铃声

的树梢

地舞蹈

指名填空后齐读。请同学们在课外读书时把这样美的词语摘抄下来。

二年级语文上册《风铃草》教案冀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风铃草》教案冀教版

前端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篇诗歌通过儿童的眼睛观察自然,以一颗童心去感受自然,字里行间流泻着对自然美丽的赞叹。文章从风铃草写起,逐步把眼光放到广阔的大自然,写到了风、鸟、松、云、小溪,意境优美,仿佛是大自然的一切都在共同营造着美。整首诗歌充满活泼、热烈、欢乐的格调,朗朗上口。拟人手法使之诗趣盎然,灵气生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课文。

2、使学生初步认识风铃草,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3、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深入到读文、识字。落实每一个层次的阅读要求,水到渠成地达到背诵课文的目标。

难点

展开想像,小姑娘是如何变成风铃草的。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你知道风铃草是什么样的了吗?(做动作读)

课件出示:林边长着风铃草,

尖尖的嫩叶细细的腰,

紫色小铃挂满身,

对着鸟儿点头笑。

(3)学生朗读。

(4)除了嫩叶,还有什么是尖尖的?细细的什么?叶子什么时候是嫩嫩的?(学生发挥想象力,畅所欲言。教师相机引导,有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

(5)全体学生一起朗读,并试着背诵。

(6)有风吹过的时候,风铃草随风摆动,发出了像风铃一样清脆的响声。你听,丁零零,丁零零。。。。。。

(课件出示)

丁零零,丁零零,

清脆的铃声阵阵飘。

丁零零,丁零零,

那是鸟儿叫,

还是风儿把铃轻轻摇?

(7)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读,通过读,发挥想象力感悟和理解风铃草发出的声音。

第二小节:

(1)是啊,这美妙的声音是鸟儿的鸣叫,还是铃儿在向大家问好?老师也在这里打了个问号。谁能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2)教师按照下面得方式导读。

师:我问风

生:风在快活的舞蹈。(做动作)

师:我问鸟

生:鸟飞上高高的树梢。(做动作)(通过加动作朗读,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机会,通过师生间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师:我问松、问云、问小溪……

谁能模仿书上的句子回答?

(3)我还会问谁?为什么问它们?

(4)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问问?

我问,在。

我问,。

(5)既然都说不知道,那就猜猜吧:(齐读后面的句子。)

(6)“这里”是哪里?你就是那风铃草,愿意把你在自然中的感受讲一讲吗?

三、小结。

是啊,好好爱护自然吧,希望每一株植物,每一种动物都快乐地生活。也希望可爱的孩子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无论你是参天的大树,还是平凡的小草,都会觉的很快乐!

四、拓展延伸。

学完课文后,你想对风铃草说些什么?在小本子上写下来。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学生自由表达,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让学生敢于写,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写作已经起步。

画出风铃草的样子

边画边说风铃草的特点加深印象

作业

风铃草

的嫩叶

的腰

的铃声

的树梢

地舞蹈

指名填空后齐读。请同学们在课外读书时把这样美的词语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风铃草

我问(),

()。

二年级语文上10风铃草教案作业题(冀教版)


10风铃草

【教学目标】

1.会读“铃、嫩、零、脆、蹈、梢、啊”7个字,会写“着、细、阵、高、松、知、道、群”8个字。

2.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深入到读文、识字。

【教学难点】

展开想像,小姑娘是如何变成风铃草的。

【教学素材】

1.有关风铃草的知识

2.有关风铃草的阅读

3.教学课件

4.教学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课文。

2.使学生初步认识风铃草,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3.正确认读本课“铃、嫩、零、脆、蹈、梢、啊”7个生字,会写“着、细、阵、高、松、知、道、群”8个生字。

教具准备

有关风铃草图片资料、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导入,开篇激趣。

1.(课件出示2)(出示风铃的视频,有图片,有声音)提问,这是什么?(风铃)

2.学习生字“铃”。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组词。

生:我把“冷”的偏旁换成“钅”就是“铃”了。

生:风铃、铃铛、电铃、铃声。

3.引导学生想一想铃是怎么样响的,模仿一下声音,初步感受铃声之美,为学文奠定情感基调。

4.(课件出示3)出示风铃草图片,教师导入: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对,这就是奇妙自然中平凡、常见的植物,今天课文的主角——风铃草。(板书:《风铃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风铃草的图片)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风铃草吗?(样子像风铃,似乎有风铃发出的声音)

2.是啊,自然界的小花竟和人类制作的风铃一模一样,真是奇妙的事。作者就专门为这可爱的植物写了一首诗歌。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3.指导背诵课文。

(1)学生讨论背诵快的好办法,自由背。

观察图片,想象着风铃草的样子,记忆背诵。

(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结合图片背诵。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一)记忆字形

1.小组识字。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不会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请教老师。汇报识字。选出小组的代表,带领大家认读生字。

2.分层次检查识字。(课件出示:4)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风铃草、清脆、丁零零、嫩叶、舞蹈、树梢、啊”认读,再去掉拼音认读。

3.多种方式认读:开火车读、男女分读、打乱顺序齐读。

(二)指导书写(课件出示5)(着细阵高松知道群)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生试说笔画笔顺。

“道”是半包围结构,走之旁要舒展。

2.认真描红、试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4.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进行修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5.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6.练习:边读边写。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连一连。

零脆蹈嫩梢

dǎolíngcuìshāonèn

二、比一比,再组词。

边()阵()清()

话()这()陈()

三、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钅——()——()

木——()——()

月——()——()

答案:

一、零脆蹈嫩梢

dǎolíngcuìshāonèn

二、边(边际)阵(一阵)清(清脆)

话(说话)这(这里)陈(陈旧)

三、钅——(铃)——(铜)

木——(树)——(栏)

月——(胖)——(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并背诵课文。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体验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再齐读。(课件出示7)

2.检查朗读,先指名读,再齐读。

二、精读课文,再次感知。

生字大家读的很好,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能不能读得更流畅。

1.自己先练习一下,看看能不能摘到三个大苹果。(课件出示8)(课件出示读书要求:正确流利、声音洪亮、同学爱听)

2.指读全文,结合所出示读书要求互相评价。教师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3.范读。

4.再指名读。

5.教师引导:大家读得真起劲,下面咱们分小节读读。

板块一:学习第一小节

(1)指读。

(2)你知道风铃草是什么样的了吗?(做动作读)(课件出示9)

生:林边长着风铃草,尖尖的嫩叶细细的腰,紫色小铃挂满身,对着鸟儿点头笑。

生:紫色的花像小铃铛一样。

(3)学生朗读。指导朗读,读出对风铃草的喜爱之情。

(4)全体学生一起朗读,并试着背诵。

(5)有风吹过的时候,风铃草随风摆动,发出了像风铃一样清脆的响声。你听,丁零零,丁零零。。。。。。(板书:丁零零)

(课件出示10)

丁零零,丁零零,

清脆的铃声阵阵飘。

丁零零,丁零零,

那是鸟儿叫,

还是风儿把铃轻轻摇?

(6)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读,通过读,发挥想象力感悟和理解风铃草发出的声音。

板块二:学习第二小节

(1)是啊,这美妙的声音是鸟儿的鸣叫,还是铃儿在向大家问好?(课件出示11)老师也在这里打了个问号。谁能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2)教师按照下面得方式导读。(课件出示12)

师:我问风(板书:问风)

生:风在快活的舞蹈。(做动作)(板书:风舞蹈)

师:我问鸟(板书:问鸟)

生:鸟飞上高高的树梢。(做动作)(板书:飞树梢)

师:我问松、问云、问小溪……(板书:问松、云、小溪)

生:……(板书:不知道)

谁能模仿书上的句子回答?

(3)(课件出示13)我还会问谁?为什么问它们?(板书:小姑娘变风铃草)

(4)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问问?

我问——

板块三:配乐读

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加以动作朗读。

三、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是啊,好好爱护自然吧,希望每一株植物,每一种动物都快乐地生活。也希望可爱的孩子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无论你是参天的大树,还是平凡的小草,都会觉的很快乐!

四、当堂作业,反馈检查。

学完课文后,你想对风铃草说些什么?在小本子上写下来。(课件出示14)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填一填,读一读。

()的风铃草()的嫩叶

()的腰()的铃声

()的树梢()地舞蹈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

(1)林边长着风铃草,()嫩叶()的腰,紫色的(),对着鸟儿点头笑。

(2)丁零零,丁零零,她们摇着铃儿(),()!

三、学完课文后,你想对风铃草说些什么?

答案:

一、美丽尖尖细细清脆高高快活

二、(1)尖尖的细细的小铃挂满身

(2)轻轻唱生活在这里多美好

三、你虽没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也没有芍药那千娇百媚的绝代风华,君子兰的潇洒俊逸,但你却用那默默无闻的精神打动了我。

板书设计:

风铃草

问风——风舞蹈

风铃草——丁零零问鸟——飞树梢

问松、云、小溪——不知道

想象:小姑娘变风铃草

【教学反思】

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表演读,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觉得语文课堂,有必要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表演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练与演等有机结合起来,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课堂的内容也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

《风铃草》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觉得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性格特点,再结合现行课本,激发儿童学字的愿望,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学习效果。在识字教学好时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小组评价,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风铃草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片,现在咱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师:通过刚才听同学们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谈感受。

教师结合学生感受,引入新课10《风铃草》。

二、自主合作,读文识字

1.师:同学们快快打开书,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识字能力较差,接受较慢的学生)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互读课文,教师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力求做到“组内所有的人认识所有要求认识的字”,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5.游戏巩固识字效果。

(1)“我说你猜”。

(2)“过独木桥”。桥上有一个词语,谁能读准这个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就可以安全走过“独木桥”。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师:刚才大家读得可真好!下面,自己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谈为什么这里给你印象最深?

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想象课文情境。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

4.随机指导朗读。配乐读。

5.指导背诵课文。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生自由谈感受

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若遇到学生难认的字可从汉字的起源去指导。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并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精彩片段

说课案

课件

资料暂存

备课资料

1.风铃草的主要特征

生活环境

①形态特征

株高约1米,毛莲座叶卵形至倒卵形,叶缘圆齿状波形,粗糙叶柄具翅茎叶柄总状花序,花1朵或2朵茎花冠钟状,5浅裂,基部略膨

②环境

要求冬暖夏凉、光照充足、通风良环境耐干热耐寒性强喜深厚肥沃、排水良性土壤微碱性土壤能

③布范围

全属二百种几乎全北温带数种类产于欧亚陆北部少数北美我近20种主产西南山区少数种类产北别种产广东、广西湖北西部

2.蒲公英

蒲公英做了一个梦,

梦见她变成一朵云,

飘到梦的故乡

故乡,是白白的....

漫天漫地的白

草是白的

点缀着绿色的露珠

树是白的

藏着绿色小松鼠

蒲公英,蒲公英

她有了疑惑

飘啊飘,

她又飘到夜空中

变成一颗星

闪闪的...

像太阳的眼睛

闪闪的...

闪的蒲公英睁开眼

梦醒时分

是漫山的蒲公英

蒲公英笑了......

练习:

1.读拼音,写汉字。

zhedàosōnggāo

看()()理()树()兴

zhīxìqúnzhèn

()识()心一()一()

2.词语找家。

美好美丽

(1)我猜那是一群小姑娘,变成了()的风铃草。

(2)她们摇着铃儿轻轻唱:生活在这里多()!

快活快乐

(3)我问风,风在()地舞蹈。

(4)这群孩子真()!

3.我能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墙上有四幅画()你喜欢哪一幅()

(2)我多么希望我表演的节目得一等奖啊()

4.我也能学着课文的样子写一写。我还能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呢。

我问风,风在快活地舞蹈;

我问鸟,鸟飞上高高的树梢;

我问松,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问云,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问小溪,___________________;

好像都说不知道。

参考答案:

1.看着道理松树高兴知识细心一群一阵

2.(1)美丽(2)美好(3)快活(4)快乐

3.(1),?(2)!

4.松在站排检阅云在飘向远方快乐地歌唱

花瓣飘香--风铃叮当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花瓣飘香--风铃叮当”,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花瓣飘香--风铃叮当

黄静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情节简单,但情真意切。在备课时,当我读到课文中描写晨雾中的女孩带着心灵的清香,款款步入月季花丛,俯下身子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时,我不由陶醉了,多美的情境呀,多美的人和花呀。课文涤荡着人性的美,人情的美,如花瓣沁人心脾。这样的课文我喜欢。于是,我想“美文美教”!

一、感悟“懂事”

在充分朗读对话的基础上,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让学生再自读课文,找出认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我们已经明确课堂应该属于学生,而不应以教师的告知代替学生自己的思想。此时我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下,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果然,有的学生觉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是非常体贴妈妈的;有的学生认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学生认为她没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可见学生透过课文所呈现的语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感叹shy;——“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二解读课题

在课文结束之前,学生已被小女孩美好品质而感动。于是我就提出课文为什么要以“花瓣飘香”为题,这时,同学们都楞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就鼓励他们说:“同学们可以想想课文的内容,主要讲谁?反正你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这时,有个同说:“我读了这个课题很美,美美的,很好听。”我马上肯定,接着有的同学说:“课文中的小女孩心地善良。”“对,月季花很香,很美。”“小女孩的心灵像花一样美,一样香。”另一个同学说。看来我们的小朋友还是很会动脑筋的,只要教师一点拨就明白了。

当然,课堂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朗读得不够入情,还未深入体会感受人与人,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等等。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随笔--风铃叮当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随笔--风铃叮当》,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随笔--风铃叮当

小学有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的任务。科学知识的传递也许可以以一种更为感性的方式来进行。科学童话就是把生动的形象与科学的知识结合起来的好的范例。

“卫星”与“台风”是本文中出现的两个人物,它们很有个性,它们有思想,有性格,有情感,把课文中几个对应词放在一起引领学生阅读,也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认识卫星。一是从“风猛然看见——朝他眨着眼睛的小星星——大声嚷道:‘你是谁?竟敢盯着我!’”——“小星星笑了笑——跟踪你、监视你”首次认识;从“台风狂怒地嚷着……——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台风狂暴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离地面三百公里”再次认识;从“哼,我要把你甩掉——想甩掉我我?没门儿!”第三次认识;从“台风暴跳如雷,向城市扑去——人们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惊慌——气象卫星自豪地说……”第四次认识;从“台风一听泄气了——懒洋洋地朝另一个方向奔去——情事地转过来,又紧紧地跟踪着,监视着……”第五次认识。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借助这五次关键词句,可以让学生理解第三代卫星的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跟踪”,这是前几代卫星不具备的特点。具体怎么跟踪的?我想这是我们应该给学生的疑问,这也许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即让学生借助这一工具大胆地去研究,到图书馆、网络中研究,相信孩子能够完成这一任务。

教学中,我抓住两条线索——卫星是如何跟踪台风的?台风被卫星跟踪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关键词句,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

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去找,去划,再着手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读好提示语和对话,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分角色朗读,体会卫星和台风的不同特点。

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是自主学习了,可是这样的设计,感觉把课文分割得太厉害了,加上让学生自己从全文中去找答案,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无从下手,显得茫然,课堂的收获可想而知了。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1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离原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枯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火烧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又(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笔顺是

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

1.指导: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

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

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

草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1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离原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枯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火烧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又(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笔顺是

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

1.指导: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

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

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

《草》教学札记


常言道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诵。可见,自古诗对一个人的文学修养就起着重要的作用。现行语文九年义务制教材中,低年级段就选编了《鹅》、《画》、《静夜思》等七首古诗,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诗的本身。这时小学生的古诗启蒙教学,就低年级的古诗教学来说,要注意发挥多方面的作用。下面就援引九年义务制第三册语文教材第19课《草》的课堂实例加以阐述。

一.教学法,养能力

低年级学生初涉古诗教学,未谙古诗学习之道,必须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授以学法,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古诗《草》的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弄清字意、读懂句意、明白诗意,逐步深入。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学习顺序。教学中对每一步都要提出详细要求:比如弄清字意,因为古诗中有的字义与现代文的字义大相径庭,因而,古诗文的字意教学有其独特的教法。比如,教离字,首先请学生用现在的字义组词:离开、离别、分离等,随后,老师出示离字在古诗中的意思:草木茂盛的样子,让学生正确认识、好好区分、牢牢掌握。又如读懂句意和明白诗意,要注意在理解意思时不必遵循字序,字字现义,只要抓住重点字意、主要意思即可,追求意会。

像一岁一枯荣。一行,让学生了解到:一年中,草在春天发芽,夏天长得非常茂盛,秋天开始发黄,到了冬天便枯萎了。

二.打基础,作铺垫

古诗教学一直贯穿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从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只是一个起步阶段,因而,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会学生诗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以此为依托,积累古诗知识,规范对古诗一些基本常识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作铺垫。

古诗的字义教学一方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诗文排除障碍,一方面为有朝一日学生能自学古诗打好基础。因此,古诗的字义教学有其独特的教法。比如《草》的教学是以字义教学导入的,先理解离、原、岁、枯、荣、尽、生等字,然后再进行诗句理解。字义教学前,先出示诗文,字义教学时,引导学生将意思与相关的字联系起来,老师随手标上序码,如:

①草木茂盛的样子

②草原

③年

离①原②上

草,

④干枯、枯萎

岁③一

枯④荣⑤。

⑤茂盛

尽⑥,

⑥完

生。

一来,加深了学生对字义的理解,更重要的这还是学生将来看注释的启蒙教育。为今后学生借助注释自学古诗打下了基础。

再如朗读教学,首先要避免习惯的唱读,引导学生学会深入理解,悟中生情,以情导读。如离离一词的朗读,首先让学生理解是茂盛的意思,再借助录像帮助学生展开草原茂盛的想象,然后通过读来表达茂盛的意境。这样,学生就能恰当地处理离离一词,朗读必然有情。

三.多手段,激兴趣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古诗是一个新生事物,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古诗学习效果,这在学生初涉古诗教学阶段要特别注意,其中老师所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手段尤为重要。

如《草》的教学,在讲解离离原上草,一行时,借助录像,把一片无边无际、郁郁葱葱的草原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声有色,学生就像身临其境,由感而发:多么茂盛啊,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草原上的草长得多么茂盛啊!感情真挚,抒发自然,表达多样。在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辅以简笔画,(如图),简洁明了,学生兴致盎然,脱口而出:野火只烧掉了草的茎和叶,草保住了根,就保住了自己的生命。来年春风一吹,春雨一下,草又能长出新叶来。学生抒情而发,摆脱了机械的翻译,冲破了固定的句式。

四.赏名句,明诗意

名人、名诗、名句是一个整体,赏析名句,能明白诗意,能领悟作者寄予的深刻含义,从中受到教益。白居易是名诗人,写了不少名诗,出了很多名句。《草》只是其中的一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也只是其中的一句。

他虽然写的是草,但教育的是人,诗句通俗,寓意却深刻。

教学中,三幅简笔画使学生深深感到草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啊!朗读时,个个声情并茂,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此刻,老师顺水推舟:如果人又了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更为可贵,更加值得我们敬佩了。进而激励学生向草学习,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做一个顽强不屈的人,把学生的思维、激情推想高潮。自此,学生想到白居易,就会想到古诗《草》,想到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陶醉于深深的意境之中。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学生顽强的品格,不屈的精神自然养成。

赏析名句要情由心生,深入意境要顺其自然,道理启迪要逐步渗透。

总之,低年级古诗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都成为学习古诗的内行。

《草》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3.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4.理解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教学重点: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的生活是幸福的,也是多姿多彩的,但是,请同学们记住的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在这些先烈中,你最熟悉的是哪一位,能否给大家介绍他的故事呢?(学生讲故事)今天我们再跟随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去结识一些为我们取得幸福生活而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的人们今天,我们学习王愿坚的《草》,看这篇小说里作者是怎样把红军战士过草地的艰难,又是怎样把周副主席和草联系在一起,从而表现周副主席的伟大人格的(教师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焦灼()薄雾()愠怒()惶惑()湿漉漉()

蔫巴()飒飒()抽噎()一霎()踉踉跄跄()

2.作者简介

王愿坚,现代作家1944年参加革命,1953年深入老根据地,采访了许多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从而激发了创作热情,丰富了创作题材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王愿坚连续写了10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本文就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他从1954年开始,陆续发表了十多篇短篇小说,其中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等反映苏区人民斗争生活的;也有《七根火柴》、《三人行》、《赶队》等反映长征路上战斗生活片断的;还有《普通劳动者》、《妈妈》、《休息》等表现革命前辈在新中国建设时期精神风貌的

3.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高原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四.自主活动,指导自学(学生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

2.请按照概括故事情节的脉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概括这篇文章的结构

【明确】开端—战士误食毒野草班长摸黑去报告(误食毒草)

发展—撇开毒草忙救人引出担架设悬念(持草求救)

高潮—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毒草(尝草辩识)

结局—平易近人议吃草启迪战士悟真理(议草救人)

小结:由此来看,本文所展示的野草已不再是我们以前所读到的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草,也不是所看到的滚着晶莹的露珠的朝气蓬勃的草,而是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者一样要争夺红军战士生命的毒草,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还要以“草”为题呢?

线索是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常见的有: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某一事件、某一事物、某一人物、感情发展变化、所见所闻等

3.结合引文的内容,理解全文以“草”为题的作用

【明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暗示了文章的主题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4.这篇小说描写了哪些人,作者想要刻画的人物是谁(主人公)?

【明确】周副主席(主人公)战士杨光(线索人物)

以他的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又以他的眼睛及他的所感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从普通人的角度来反映红军长征中感人肺腑的事迹,更令人信服,更显得亲切感人同时,杨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也正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身上所共有的优点,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战士、这样的队伍,我们的革命事业才会成功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毒草而中毒的险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野草,而且亲口咀嚼野草,果断做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正确对待困难的故事,突出展现了周副主席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屋建瓴的领袖风范,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敬仰之情

五.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杨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应?

【明确】立刻惊住(因突然来的刺激而精神紧张)、惶惑(疑惑而不知所措)、不安(心神不定而深感内疚)、大吃一惊、心头像刀在绞

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的描绘了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复杂的心情变化过程,充分地表现了杨光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明确】动作: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闭住、抖动、吐掉、还给

神态: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眉头

这些词语,充分地表现了作为红军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事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贵品质和伟人的气度

3.请你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一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周副主席有着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着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4.说说你以前对周副主席的有哪些了解,结合本文提供的材料,谈谈你的副主席的认识

六.拓展延伸鉴赏文本

大家读完文本,周副主席的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屋建瓴的领袖风范不禁令人肃然起敬,语言虽平淡无奇,却使人感受到巨大的力量请大家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

1.革命斗争需要我们吃草,我们就去吃它而且我们还要好好总结经验,把草吃得好一些!

【理解】周副主席指引红军战士要承认困难,更要能面对困难

2.(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理解】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3.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理解】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惟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七.课时小结布置作业

1.“总理的惊人之处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无怨,六是去不留言周恩来的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城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梁衡《大有大无周恩来》

2.以“吃草”为话题,联系今天的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

(1)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2)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3)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4)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5)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草》教学实录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按语】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草》,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大道无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是我经常仰望的星空。下面是《草》的课堂实录和华东师大著名教授李伯棠先生的点评,我作为晚辈也妄加了一些评论,求教于方家。

顺便提一句,前不久我邀请特级教师费蔚来我校展示《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人文、灵动、大气。同样是古诗教学,但教学风格迥然不同,真可谓古诗教学百花园,万紫千红总是春!(费蔚《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及评析见本人记录教育的博客)

师:上一年级的时候,小朋友学过三首古诗。一首是《锄禾》,一首是《鹅》,一首是《画》。还记得吗?谁能把三首诗背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学生背)

●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小学徐如松评(以下简称徐评):学习古诗从古诗导入,言简意赅,单刀直入,温故而知新,唤醒记忆,增加积累,水到渠成。

师:学了这么长时间了,还背得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感情。小朋友们,我国古代出了很多很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很多诗。这些诗写得可美了。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出示)

●徐评:课始让学生齐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背诵做出恰当的评价,即流利,又有感情,达到了朗读要求的高级阶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伯棠评(以下简称李评):教师用亲切、鼓励的口吻,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领读题目和作者)。这首诗有3

个生字,大家看拼音,读一读。(学生拼读生字,师指名读,领读了读得不准确的尽字。)

师:生字都读准音了。请小朋友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哪些地方看不懂?(学生自由读课文)

●徐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前提下,由学生确定学习起点。写了什么是基本要求,有什么不懂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感受。

生:这首诗是写草的,我是从题上看出来的。

师:你很聪明!读文章,首先要好好读题目;有些文章,一看题目就能看出是写什么的。哪儿看不懂?

◆李评:审题,是教学新课的重要一环。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通过审题,可以窥见文章主要写什么。

生1:离离我不懂。

生2:原上我不懂。

生3:一岁一枯荣我不懂。

生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不懂。

师:干脆一句话:都不懂!(笑声)没关系,于老师帮助你们读懂。这首诗是写哪儿的草呢?请看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字。谁能用原这个字组个词语?

●徐评:学生对教师的问题难于把握,所以一位学生回答了字词不懂以后,其他学生如法炮制。于老师的幽默的评语不仅善意地批评了学生的思维定势,也及时地调整了提问的指向性,写哪儿的草,找准了切入点。于老师并不急于解释词语,而是从组词入手,为释义打好基础。

◆李评:通过自读课文,让学生提出疑难之词和句子,然后在讲读课文里分散地结合上下文一一予以解释。这是十分高明的教法,因为这样教,不仅可以分散难点,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上下文中自己得到正确的解释。

生1:原因。

生2:原来。

生3:高原。

生4:校原。

师5:校园的园不是空虚原,以后老师告诉你。

●徐评:对于学生的知识性错误,于教师直截了当予以指正,不在此花费时间。

生6:草原。

生7:原子弹。

生8:原始人。

师:嗬!小朋友知道的还真不少!(老师指着刚刚板书在黑板上的上述词语)小朋友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是指的黑板上的哪一个词语?

生:草原!

◆李评:教师巧妙地先让学生用原组词,然后在这些词汇中找上正确的解释。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发展了学生思维,而且对原字在本文中的理解更深刻了。

●徐评:先积累词语,再结合语境选择词义,这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策略。

师:大家同意吗?是的。这里的原就是指的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于老师顺手在黑板上画了一幅草原图。)

◆李评:老师用图画的形式解释离离,使得教学更具形象性了。

师:小朋友,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

生1: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2: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生3: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生4:草原上的草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李评:这不是看图说话吗?这不是语言训练吗?老师要有训练意识。

●徐评:词语教学形式多样,于老师发挥自身善于绘画的特长,采用直观法教学离离。不仅解释了词义,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是什么意思了。谁说说?

生1:离离就是茂盛的意思。

生2: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李评:学生看了老师的图以后,很快就领悟了,说明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是不可少的。

师:说得完全正确!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离离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谁能看着图,说得再具体一点?

生:就是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绿油油的,一眼望不一边。

◆李评:教师很有训练意识。在学生懂得了离离的含义后,要求学生把离离结合上下文说得具体一些,进行说话练习,这样就把读和说结合起来了。

●徐评:学生的语文能力要在语文实践中才能提高。词义的教学不能就词解词,必须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相结合,运用多种感官,有所创造。以上是第一句的教学。

师:很好!再看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

生1:我今年8岁了。

生2:我奶奶今年80岁了,还能做饭。

师3:不简单!祝她健康长寿!

生4:祝老师岁岁平安!(掌声)

生5:祖国万岁!

◆李评:这样教学,显得极为风趣,表现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的融洽。

●徐评:岁的教学,不仅体现了情感的交融,而且极为生活化,融德育于其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师:小朋友刚才说的句子中都有岁字。这一个小朋友说,他今年8岁了,也就是说,他从生下来到现在几年了?

生:(齐声)8年了!

师:8岁是8年,1岁呢?

生:(齐声)1岁就是一年!

◆李评:岁字的教学设计极为高明,融理解、训练于一体。

师:1岁就是一年,这不懂了吗?哎,一年有几个季节呀?

生: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师:一年四季草有哪些变化呢?(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刚发芽的小草。)

师:这是春天的小草。春天的小草怎么样?谁能看图说一说?

生1: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

生2: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草发芽了。

生3: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伯棠评:这又是一次观察、说话训练。

●徐评:除了观察力的训练外,更是想象力的培养。

师:说得太漂亮了!夏天呢?(老师又画了一棵长得茂盛的草。)

生:夏天到了,天气很热,雨水很多,小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怎么样了呢?(在黑板上画了一棵老叶发黄的草。)

生: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慢慢变黄了。

师:慢慢一词用得好,小草变黄有个过程。冬天呢(接着又画了一棵枯黄的草。)

◆李评:教师用图画画出了草在一年四季中生长变化的过程,形象鲜明地描绘了一一岁一枯荣的情境,使学生对此有深刻的理解。

生1:冬天,小草都冻死了,叶子变黄了。

生2:到了冬天,小草叶子黄了,耷拉脑袋了。

师:(指着黑板上的四季的草)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

生:一年当中,草绿一次,黄一次。

师:多聪明!

生:草春天夏天长得茂盛,到了秋天和冬天,就枯黄了。

●徐评:围绕岁字拓展成为一个四季板块,融观察训练、生活感悟和语言培养为一体。

师:小朋友这么聪明,我想一定知道枯和荣是什么意思了(学生纷纷举手)。不过我不想让你们说,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边来,看看枯该写在哪一幅图的下面,荣该写在哪幅图的下面,能写对,说说明他懂了。(一位小朋友把荣写在夏天草的下面,把枯写在冬天草的下面。众赞叹。)

师:写对了!请你说说枯、荣的意思。

生: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就是黄了,干了的意思。

师:一岁一枯荣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众赞叹)

◆李评:利用图画来让学生解释枯和荣的含义,这样便把含义深奥的枯和荣,变得浅显易懂了。

师:再看野火烧不尽这一句。烧不尽就是烧不

生:(齐声)就是烧不完!

师:尽就是完的意思。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子都冻死了,枯黄了(边说边将草原图上的草涂成黄色),大火一烧(说着又用红笔在草上画上火苗),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学生看图疑思。)

●徐评:于老师不满足于尽的字面意思,进一步提出为什么让学生刨根究底,为下文引导学生感悟顽强生命力作铺垫。

生1:大火有烧不到的地方。

生2:河边上的草烧不完。(笑声)

师:白居易说的烧不尽肯定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生: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李评:学生很能动脑筋,说虽然烧着了地上的草,但草根没有烧着,这是老师循循善诱的结果。这叫会教。

师:对呀!草根没烧着,所以说没烧尽!(说完画了下面的图。)学到这儿,我想,小朋友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许多小朋友举手)谁能到前边来,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师画的画上画出来?(小朋友看图思考。于老师请一位举手最高的小朋友到黑板上画。这位小朋友用绿粉笔在地平面上画上了草叶)

◆李评:教师教学第四句春风吹又生,教学时是利用图画让学生自己画春风吹又生的情况,这是一个独特的、意想不到的设计。

师:请你把画的意思讲给大家听一听。

●徐评:因为解决了第三句中尽的深刻内涵,所以第四句的教学变得水到渠成。不用教师多少辅导,学生自己也能全面领会。

生:(指着图)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小草又长出来了。

师:意思你理解了。不过,大家对这位小朋友的画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他画的草太高了。春天来了,草不能一下子长那么高。(众笑)

师:请你来改一改,好吗?(该生将草叶擦掉,改为草芽)

师:说说你画的意思。

生: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发芽了。

师:改得有道理。

生:于老师,还有一样东西没画上去。

师:你能把春风画下来吗?

生:能!(走到黑板前,用白粉笔在草的上方画上了几条斜线。)

师:噢,这就是风!(众笑)可是风看不见呀!想一想,怎样画,能使人感到在刮风。

◆李评:这就叫循循善诱。

(该生把线条和草擦掉,作了修改。听课老师赞叹不已,并为之鼓掌。)

◆李评:这位小朋友真聪明,风是看不见的,风从左边吹来,草向右边倾斜,这就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

师:(抚摸着该生的头)你是位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从你的画中,我看出了,春风是从这刮向那边的,而且风很轻很轻,像一只温暖的大手,抚摸着小草的脑袋。现在请小朋友跟于老师朗读这首诗。(于老师抑扬顿挫、有感情地领读全诗。)小朋友,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小草怎么样?

生1:小草不怕烧,很勇敢。

生2:小草像刘胡兰一样坚强。

师:(板书强)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

生:是顽强!

师:对!是顽强!(将顽写在强前边,并在顽上加上拼音wn)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了不起呀!正因为这样,白居易才写诗赞美它。请小朋友朗读这首诗,看谁能背诵出来。(学生认真朗读,老师指名背诵。)

◆李评:对小草生命力的评价,其实是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巧妙结合。

●徐评:巧妙地点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果让学生朗读或背诵时也明确这一点,有感情也能更到位。

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背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请一名小朋友到讲台前)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想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

◆李评:最后教师和学生扮演角色背诵这篇古诗,在背诵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寓教于嬉,寓庄于谐,把教学过程推向了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于老师把课堂教学戏剧化了,把检查跟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了。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

师:我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众笑)

◆李评:教师带着风趣的口吻,表扬这位学生,给这位学生极大的鼓励。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今天我学了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

生:《草》。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李评:教师故意把作者白居易说成是李白,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记忆。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春春哎,最后一句是什么来着?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的记性好!(众笑)

◆李评:教师故意把诗句背得结结巴巴,让学生背出来,这又是一种检查和鼓励方式。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奶奶。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的花不写,干嘛写草啊?

生:(一楞)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李评:教师故意反问那么多花不写,干嘛写草啊,引导学生回答草很顽强,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李评:教师故意把枯荣说成窟窿,两个词音相近、义不同,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辨间能力,一方面又丰富了学生词汇。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众大笑)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小朋友,放学回家后请把《草》这首古诗背给家里的人听。(下课)

◆李评:教师故意说,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这是又一次进行了今昔对比的思想教育。

●徐评:于老师的这个背诵指导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从妈妈、哥哥、奶奶三种身份入手,突出了多个方面的重点、难点,巧妙巩固提高,收获的岂止背诵而已,个中价值不可估量,甚称板块设计的一个里程碑!

《草》教案3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教案3”,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草》

一、背景分析

《草》是八年级第一学期的一篇精读课文,是王愿坚的短篇代表作。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让人们爱戴、敬仰的周恩来副主席的高大形象。教授本课要在合理运用多媒体系统及远程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其情节,感受以杨光为代表的红军战士形象和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对周副主席的爱戴之情。

二、整合思路

本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有关草的图片、地图以及文体介绍,拉近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感觉,给他们思维一个跳跃的支点。既而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质疑讨论,合作探究讨论作品内容,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其情节。然后通过学习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拓展延伸,从多方面结合生思考,唤起学生对现在生活的珍惜,让语文真正与生活融合。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⑴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在文中的表现手法。

⑵体会语言、动作、肖像和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品评文章中的关键词语,讨论交流文章句段的含义。

⑵学习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感悟周恩来副主席对红军战士的深切关怀和高尚的人格,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爱戴周副主席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难点】

⑴学习课文通过记叙周副主席关心战士的动人事迹,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⑵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对周副主席的爱戴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多媒体应用及分析

一、创设情景

导语: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标题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应用—

1出示草的图片及课题

2出示长征路线图

分析:此环节通过出示草的图片及长征路线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2.整体感知

⑴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学生复述故事)

⑵自读课文,思考:

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3.梳理结构

划分文章的段落,了解全文的结构特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

应用—

1出示作者画像及简介

2出示文本问题

3出示文章内容的框架

分析:通过整体感知的学习,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文本简要的提示有助于学生对情节的把握,感知。

三、解读探究

1.讨论作品内容

思考问题:

⑴小说的题目是“草”,作者是怎样安排故事情节的?找出语言标志。

⑵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⑶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正文开头写到:“一位藏族同志指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说:‘就在这里,在奶粉厂旁边,我们要建一座糖厂,这里是最甜的地方。’”其中“最甜”指的是什么意思?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2.熟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赏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3.体会多种描写方法的应用

出示问题、小组讨论

⑴请指出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⑵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的周副主席的时候,有哪些复杂的感情变化?为什么?

⑶找出描写周副主席最精彩的语段,并说明表现人物用了哪些手段?突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4.细节探究

⑴周副主席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谈谈你的体会。

⑵“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两个“伟大”各指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⑶文章的最后一段写“周副主席那浓浓的胡须绽开来,宽慰地笑了。他笑的那么爽朗,那么开心。自从患病以来,他还是头一次笑的这么痛快”。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谈谈周副主席为什么笑的这么开心?

5.品味语言

⑴让学生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和同桌交谈。

⑵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比赛,师生点评。

应用—

1出示文本问题

2出示问题答案

3出示问题答案

分析:文本的出示有助于学生理清思绪,发挥学生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应用—

1出示文本问题

2出示问题答案

3出示问题答案

分析:采用讨论法,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体交叉方式传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气氛更浓,有利于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应用—

1出示文本问题

2出示问题答案

分析:细节的探究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及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情感的理解。学生通过探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应用—

1出示文本问题

2出示问题答案

分析:通过课文拓展,能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使学生学会从多方面思考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做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应用—

1出示课文小结

分析:通过课文小结的出示可以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情感及写作目的。

六、作业布置

阅读王愿坚的《七根火柴》。

七、板书设计《草》

(开端)战士误食野草班长摸黑报告

(发展)撇开毒草忙救人引出担架设悬念(高潮)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

毒草平易近人

(结局)议吃草启迪战士悟真理

《草》片断赏析


教师在教学的巩固阶段,创设了学生背诗给家人听的情境。教师先后扮演了妈妈、哥哥、奶奶。

下面是一个给奶奶听的片断。

师: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文化,耳朵有点聋,请注意。

生:奶奶,我背古诗给您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吗写草哇

生:(一愣)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

(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离离就是很茂盛的样子。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众笑)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你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唐诗。

(众笑)

[评析]

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通过师生表演练背古诗,让学生去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寓知识教学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之中。

这是一种较好的寓教于乐的方法。在游戏性的小品表演中,检测了形义较难的字词(离离、枯荣),加深了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干吗那么多花不写要写草哇),情境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草》教学设计


导练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导练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导练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录音带

导练过程:

一、初读阶段。

1、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课,就由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领略一下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现在,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老师到大草原去。

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又会茂盛地生长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烧不完这些顽强的小草,来年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出来了。

师: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出示草原图)

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大草原美吗?我国唐朝的伟大

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草。

板书:21、草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先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教师读一次。)

(1)

课文是怎样写草的?想想每句写什么?

(2)

联系课文内容,想想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3)

文中哪两句诗点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交流初读情况

a

、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次,看看怎么样?(出示课文内容)

b

、学生评议,教师正音后听课文录音。

c

、现在,我们再来学着录音朗读。

师:《草》这首古诗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同桌互相讨论,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二、深读阶段

1、做练习题

a

、师:那好,现在请大家拿出练习题,完成第一题。(软件出示后,教师明确要求)

b

、评讲(逐句评讲,统一答案)

c

、评讲后学生自由朗读一次。

师:现在,我们再来细心分析诗中每句话写什么?

2、具体分析诗意和字词义。

a

、齐读离离原上草(软件出示)

b

、问:(1)

课文写的是哪里的草?你从诗中哪一个词知道的?

(2)

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引导学生看图)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

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野草茂盛的样子?

(对,离离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样子。)

(4)

让一两位同学说出诗意。

(5)

指导朗读。

师:第一句诗主要写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样子,读的时候,离离两字读重一点。

c

、师:谁来告诉老师,这些野草有什么生长常规呢?

(对极了,那你们看看诗中又是怎样写的?)

(不知道也没关系,相信你们学习了下一句诗后一定会知道的。)

(1)

指导朗读:一岁一枯荣

问:一岁是什么意思呢?(一年)

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

师:请你们告诉我,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一样吗?

是的,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是不一样的,先看春天的草。

(软件出示:春、夏、秋、冬图)

(2)

看图后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四季的野草的生长情况。

(多几位同学说说)

(3)

看了图片,我们知道,野草长得最茂盛的是哪一个季节?在哪一个季节野草会枯萎呢?

(4)

师:现在,谁愿意帮老师一个忙,把枯、荣两个字摆在相应的季节下面,并请他说说枯、荣的意思。

(5)

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一岁一枯荣是什么意思吗?

(让一两位同学说说)。

d

、(1)

师:熊熊的野火燃烧起来了,草原上的野草会怎样呢?

(软件:出示燃烧图,观察。)

(2)

让学生说说

(野火烧去了野草的茎和叶,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烧不掉的)

(3)

教师画简笔画

(4)

诗中是怎样写的呢?请读出有关的诗句。(强调尽的意思。)

(5)

由于草根没有烧掉,所以草会怎样呢?(出示软件)并说出诗句意思。

(6)

指名到黑板上把最后一句的意思画出来,并告诉大家所画的意思。

(7)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求用高扬的语气朗读)。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所以读的时候要高扬的语气去读。)

e

、师:小朋友,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板书:非常顽强)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

(很好,我相信你以后遇到困难,一定会像小草一样勇敢、顽强拼搏。)

f

、朗读最后的两句诗

(现在,我们一齐来用高扬的、令人振奋的语气朗读最后两句。)

三、复读阶段

1、朗读全诗(分男、女同学)

(读后很好,那全诗你们也能读得这么好吗?请试试看)

2、问:学习这首诗,你最欢那一句呢?

(对啊!我也最喜欢这一句。因为这句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意志。)

3、背诵全诗

(拉火车背、小组背(

站起来)

、指名背)

4、做练习题2.

评讲

(诗我们都会背了,那诗中的词意我们理解了没有呢?现在我要来考一考大家,请大家一起做练习2.

5、两、三位同学背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欣赏(播录音)

《草》我们学过了,现在我要和大家一起听着音乐,听着诗歌,再次到大草原去领略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课文的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

◆[2003年5月12日]

《2020风铃草》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幼儿园草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15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