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与千克》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01-10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趣,激思迁移
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看,小动物们正在玩跷跷板呢!
课件出示
师:小老虎和小松鼠怎么呢?
生:小老虎太重了,小松鼠又太轻了,小松鼠怎么也把小老虎翘不动!
师:那小乌龟和小刺猬呢?
生:他们差不多重,玩得可好呢
师:其实不仅小动物们有轻有重,所有的物体都有轻有重,让我们到超市看看吧
课件出示
师: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5个苹果1千克
生:玉米高钙饼干110克
生:大瓶洗衣液5千克。
师:物体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质量,这里用到了哪些质量单位
生:克与千克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质量单位吗?
生:两,斤,公斤
师:对,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用到斤、两、公斤,为了便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
教师板书克与千克
师:关于克与千克,你们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
师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整理学生的问题
1:1克与1千克分别有多重?
2、1克与1千克的关系?
3、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克做单位,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
4、称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工具,如何称物体的重量?
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出发,去展开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小动物跷跷板的活动场景很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小老虎和小松鼠跷跷板怎么也翘不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因为小老虎太重小松鼠太轻,从而它们无法玩跷跷板的游戏,而小刺猬和小乌龟重量差不多所以可以很好的玩游戏,从而揭示不仅动物有轻有重,所有的物品都有重量。以超市的场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学生观察到物体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水到渠成的揭示今天学习的内容克与千克。教师让学生说说想要研究的问题,教师整理归纳,让学生在课之始清楚明晰学习目标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从情境中激趣,在生活中找数学,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二:亲身实践,体验探究
1、认识克
(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
教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
师:要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生:看商品的标签
生:用手掂一掂
请小组内把这些物品拿在手中掂一掂,再看看标签,请生汇报,你掂的物品有多重,有什么感觉?
生:我掂的是一包菊花茶,有15克,感觉很轻(生汇报略)
师小结:对,它们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师板书克g)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克作单位的物体?
生举例
(2)掂一掂,感知1克
每两个同学手中就放一个2分硬币,请大家把它放在手掌心仔细掂一掂,感觉一下1个2分硬币有多重?同桌轮流掂一掂看。互相说说什么感觉?生:很轻
师:噢,很轻,怎样个轻法?
生(像羽毛一样,特别轻,几乎没感觉)
师:告诉大家,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板书:1克(1g)。
(3)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概念
记住1克有多重了吗?你能根据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在学具中找一找,掂一掂,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重?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生举例:一张学具盒中的纸,一块小海绵,2个图钉等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重1克,你能从这个装满黄豆的袋子里取出重1克的黄豆吗?
师:你取出了几粒黄豆,你怎么判断它重1克?
师:那到底多少粒黄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方法?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2分的硬币做标准进行掂量,那怎么准确的知道几粒黄豆就是1克呢?生:称一称
师:要知道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掂一掂,要知道具体的重量我们可以称一称,称比较轻的物体我们常用天平。
课件出示并播放声音:这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这是1克的砝码,最重的砝码有100克
课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0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课件演示利用天平乘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
师:瞧,7颗黄豆的质量是1克,下面请同学取出1克的黄豆掂一掂。
师:很好,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到1可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教师请学生完成书中的做一做,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你知道10克有多重吗?
生:10克应该有10枚2分硬币那么重
师:说得非常正确,你很善于思考,请每各小组把10枚2分硬币合起来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0克有多重?
师:现在我们采用看包装袋上标签的方法,找一找你的学具中的物品哪些以克为单位,重多少,互相掂一掂,说一说。(生活动,感知一克和几克)
指名说,一个果冻25克,一根火腿肠重50克,一袋方便面中100克,一袋牛奶重250克,一袋盐重500克。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要知道物体的重量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渗透着对学生认知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体会1克的重量时,让学生用手掂,再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它的重量,并要求学生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深度体验,在学生对1克有所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学生在学具中找1克的物体,在让学生取出1克黄豆时,学生可以用掂的方法,但为了精确,引出了称比较轻的物体的天平,秤出了1克黄豆让学生再次掂量,并感受1克的黄豆有几颗,学生在充分感受1克有多重的情况下可以信信心满满的做做一做。在对生活中以克为单位的物体的掂量中,丰富学生的认知与感性认识,为学生很好的估测物体的重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1枚2分的硬币,学具中1克的物体,1克的黄豆,学生多次掂量感受1克的重量,丰富的素材充足的时空使学生的体验深刻而丰满)
2、认识千克
(1)认识千克
出示一箱苹果,1袋洗衣液,它们有多少克?还能用天平测量吗?还能用克做单位吗?
生:不能用克做单位了,
师:为什么?
生:这两个物体太重了,而克这个单位太小了
师:是吗,你怎么知道他们很重,用眼睛看看就行了吗?
生:不行,要掂一掂,称一称
教师请学生上来拿这两样物品。
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重,很费力,苹果使劲的抬都很难抬起来。
师:那像这样很重的物体用克做单位你们觉得怎样?
生:很不方便,
师:那我们能想个好办法吗?
生: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真聪明,通常人们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师板书千克kg)
1箱苹果净含量25kg,谁知道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小结:净含量是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感知1千克
师: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它与克有什么关系呢?
生:1千克=1000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
师:很好,通过自学先人一步了解新知识,是个主动学习的好孩子!
师:出示一袋盐,看看标签,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重多少克呢
生:1000克
师:1000克我们就可以说成1千克,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教师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断句。
请同学们掂掂两袋盐的重量,有什么感觉?
生:有点重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再掂一掂2袋盐的重量,在心里记住它有多重。
师:请大家凭借刚才的感觉,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再看看上面的标签,看哪个同学找的最准。
请找的最准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找的?
师:请同学们左手拿1千克的物品,右手拿1克的物品,每个同学都来掂一掂,比一比,你有什么新感受?
生谈感受。
想一想我们刚才称量的物品,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克做单位
生:称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
师:一般情况下,我们称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称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举起一袋橘子)称这袋橘子,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一个橘子呢?
【设计意图】:出示生活中的实物,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用克做单位表示它们的重量已经不合适了,学生通过掂量发现它们很重,得出计量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那千克与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可以猜想,在猜想的基础上让学生将两袋盐进行掂量,观察标签,即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重1000克,就是1000克。顺理成章得出1千克=1000克。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1千克,在心里记住它有多重,再凭借这种感觉在老师准备的物品中找哪些物品的重量是1千克,在学生对这两个单位都有所感知的基础上,对这两个单位进行比较,清楚知道它们的适用范围,指导学生根据物体用合适的单位,学生对1千克的认识是学生自己身体亲身经历体验后逐步形成的,因此它必将沉淀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生活使然,使学生感受到千克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充分的感知体验1千克)
3、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常见秤
师:要知道一个物品的重量,我们通常要用什么方法?
生: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
师:是的,要确定某个物体的重量,我们要借助专门的称重量的工具秤那如果我们要称一袋苹果的重量,可以用天平来称一称吗?
生:不行,天平只能称很轻的物体,
师:那测量比较重的物品,你们知道用什么秤吗?
课件演示盘秤、弹簧秤、体重秤使用方法。
师:一袋洗粉的重量是多少,一袋西红柿重多少,小朋友体重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略
师:通过对这三中秤的观察,你发现它们在测量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这三种秤都是以千克为单位
生:当称物体时,指针指着几,就是多少千克
师:称比较轻的物体我们通常用天平,称比较重的物体,可以用盘秤,弹簧秤,体重秤
设想一下,我们把10颗豆子放在盘秤上称会怎样?把一袋大米放在天平上称会怎样,把一袋苹果放在弹簧秤上称一称又如何?
生讨论谈谈想法
师:那我们在称量物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答略。
师:由此可见,我们要根据具体要称量的物体,选择合适的秤来称。
【设计意图】:教师多次梳理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要了解一个物体的重量可以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方法,是教师对学生认识物体重量的方法的引领。展示以千克为单位的三种秤,课件演示,学生观看,教师针对重点提问,教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掌握及明确重点。教师请学生设想用天平称大米,用盘秤称10颗豆子,用弹簧秤称一袋苹果会怎样,使学生进行深度思维,领悟到要针对所要称的具体物体选择合适的秤来称,发展学生灵活的思维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针对具体的物体选择合适的秤来称是学生在充分体验后的感悟与内化,是学生思维的再发展)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个梨重150()、1个南瓜重4()、一个排球重450()、
一袋方便面重100()一个鸡蛋重50()一只公鸡重2()
一个西瓜重6()一桶油重5()一支铅笔约重180()
爸爸体重62()兰兰身高126()
兰兰的身高为什么不能用克与千克做单位?
(2)单位换算1千克=()克2千克=()克4千克=()克
简单计算1千克+1千克=()千克1千克+1千克=()克
(3)下面物品有多重,连一连
玉米书包牙刷小鹿
20g100kg400g3kg
2聪聪的信
姥姥: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千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教师请同学们读聪聪的信,有什么发现,什么感悟?
生:要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否则就会闹出大笑话。
3、1千克的棉花合一千克的铁,哪个重?
教师展示一千克的棉花,和一千克的铁,让学生判断
生:棉花这么多,铁这么少,棉花比铁重
生:棉花是1千克,铁也是一千克,它们是一样重的。
师:那为什么棉花看起来比铁多很多呢?
生:因为棉花很轻,铁很重,所以很多的棉花就和一小块铁一样重
师:我们能不能就这样一看就判断谁重谁轻呢?体积大的物体不一定质量就重,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眼睛骗了我们。
4(课件显示)【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重约2克。
世界上最大的鸟类:鸵鸟重约150千克。比一头普通的猪还重。仅鸵鸟蛋就约重1.2千克。
教师请学生读一读,深刻感悟一下蜂鸟之小,鸵鸟之大,鸵鸟蛋之大。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习题的设计使学生在充分对1克和1千克深刻感受的基础上,为不同的物体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把物体和相应的质量连线。在数学日记中使学生感受到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的重要性,否则会产生令人嘀笑皆非的大笑话。通过比较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哪个重,使学生领悟物体的大小不一定能决定物体的重量,有时候仅凭眼睛去判断物体的重量,往往会让眼睛欺骗我们,这里面很深奥的哲学思想,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定会有深刻的感悟与体会。世界之最让学生了解世界上的趣闻,增长学生见识的同时亦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
(使学生的学习向文本更深处拓展,向学生更广泛的生活空间拓展,向学生思维的更高层次拓展,开阔眼界,丰富知识)
四:课堂小结,反思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心情如何?对自己有什么评价?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表现。
生自由的畅谈。
【设计意图】:学生自然总结所学内容,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收获,同样十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切实提高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注知识更关注情感,让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学习,打造生命课堂)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千克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低年级己经认识了克的纂础上进一步认识和学习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要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估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千克”这个重量单位并不陌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也容易掌握。只是由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的重录单位一般用斤”表示。因此课上如果出现这个问题。应首先向学生说明。
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分组活动。小组内的成员要分工合作。
密切配合。最终达到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会知识。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可采用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多种方式来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变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认识质录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建立起1千克的质录概念。
2.在实际运用中掌握称物体的各种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物体重量的过程。掌握称物体的方法。并能估计物体的重量。
2.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意识。
3.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
发展合情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1.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激发起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活动过程中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善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4.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课件。
2.学生准备:
(1)课前布置同学们到商店里看一看有哪些重录单位。到菜市场亲自体验一下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小组准备各种秤、物品若干(苹果、梨、熟鸡蛋等等)。
(3)小组准备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豆四袋。
(4)每人都称一下自己的体重。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知识
让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知识,知道比较轻的物品重录用“克”作单位来计量,然后检查老师布置的任务。并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
有的同学在报体重时可能会说自己多少斤。这时。教师就告诉学生,“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重量单位。“千克”才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为了便于和国际交流。我们国家也把千克作为法定的计最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千克”这个重录单位。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一)感知1千克有多重1.“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食盐的质量。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先掂一掂1千克的食盐。彼此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称一称”,通过称录具体感知1千克表示的质录。
如何知道某种物品是1千克。需要用秤称一称。秤有很多种。教师首先在电脑上出示各种秤。让学生说出名称。其次。让学生观察。认识台秤的使用方法。教师用课件演示称出1千克苹果,2千克苹果的方法。第三步是分组实验操作。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物品随便称出 1千克,然后每个同学都掂一掂。看看有多少(苹果、梨、鸡蛋、大豆……)。
3.“看一肴,比一比”,同样1千克的物品个数有什么不同。
4.“试一试,拿一拿”,让学生试着拿出接近1千克的物品。
要求:每个小组试着拿出1千克物品,最后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拿的物品最接近1千克。并评选出感觉最好的小组。
5.自由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任意称录不同质录的物品。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充分感知一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过程。体验建立重量单位“千克”的观念。】
(二)探索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每个桌上放有4袋不同的大豆。分别重1克、10克、100克、1000克。让同学分别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然后。让每个小组报告1千克重的人豆是由多少个1克重的大豆合起来的。或者说多少个I克大豆合在一起就是1千克大豆。
板书:1千克二1000克【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推断等数学活动,得出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巩固练习。拓宽视野
(一)基本练习教科书第44页第5题、第6题。
(二)游戏1.比一比。谁是我班的‘。铁杆秤”?
教师准备不同的水果放在一个箱子里。推选4个学生代表到前边来。让他们每人搭配一个2千克的兜。谁最接近2千克谁就获胜。
2.猜体重(看谁估计的最准)。
在班里找一个同学上来。再选几个人上来分别背一背这个同学。感觉一下他的重录。然后让学生把估计的重录记录下来。最后验证。看谁估计的最准。
(三)动脑筋1.电脑出示:想一想。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比较。哪个重?
2.电脑出示:
1只鹅=2只鸭2只鸭=3只鸡1只鹅=6千克1只鸭=?千克一只鸡=?千克(四)实践活动1.学校里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安装了饮水机。并每人发了一个折叠杯子,让学生思考如何称出一杯水的重录(方法越多越好)。
教师告诉大家。水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东西。科学证明,我们每人每天大约需要喝8杯水。才能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行。因此。建议大家每天多喝水(一杯水大约210克)。
2.学生知道了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又知道1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让他们估计一下。1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练习题的设计。满足学生不同学习要求。让不同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充分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对于低年级比较抽象的内容的教学。必须依靠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快乐中掌握知识。在亲身经历的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教学难点:克和千克的建立。
教学准备:两分硬币(13枚)、若干黄豆、食盐500克(两袋)、洗衣液1Kg(4袋)、天平称、盘秤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动画图片)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让生感受物体有轻有重。
2.说一说:看图判断谁轻谁重。
3.掂一掂:比较一本数学教科书和一支铅笔的轻重。
引入:物体是有轻重之分的,本节课就一起来认识计量物体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新课讲授
(一)认识“克”
1.(出示书例1)通过生活中物品认识质量单位“克”,介绍生活中计量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来作单位。
2.认识1克:师介绍一枚2分的硬币重约1克,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感受1克,并让生记住1克在手中的感觉。
3.认识“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4.小组活动:让学生先估一估、再掂一掂、再猜一猜1克黄豆约有几粒,最后称1“克”黄豆,再次让学生拿起称好的一克黄豆来感受一克很轻很轻。
5.举例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重约1克物品。
6.想一想:在生活中见过用“克”作单位的物品吗?再出示图片读一读物品的质量。
(二)认识“千克”
1.问:一枚2分的硬币重约1克,那1000枚的2分硬币重约()克。由此引入“千克”。
2.老师拿出一袋重500克的食盐,先让学生猜一猜其质量,再请学生读一读包装上面的质量(500克),算一算这样的两袋盐有(1000)克。(板书:1000克)
3.认识盘秤,称一称这两袋盐(1)千克(板书:1千克)
4.掂一掂:让生感受1千克的物品究竟有多重,千克是用来计量比较重的物品。
5.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三)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1000克=1千克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说出物品各有多重,再次强调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2.根据图片选择合适的单位。
3.连一连,正确判断物品的轻重。
4.判断对错
5.趣味小知识,让生进一步加深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你高兴吗?
作业:练习二十第6、8、11、12题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gkg
1000克=1千克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请三名学生上讲台演示跷跷板游戏,一名同学手撑开当跷跷板,其他两名同学在两端玩游戏。
2、掂一掂:书包和一支铅笔,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二、教授新课
1、认识”千克”
出示用报纸包好的两包物品,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这两包物品哪一个轻?哪一个重?
教师:有的同学说体积大的这包重,有的同学说两包一样重,那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称一称。要知道物品质量,我们可以用秤来称,这些秤你见过吗?在哪里见过的?
拿出盘秤,用这个盘秤称一下这两包物品的质量到底是多少?这包物品的质量在秤上是几?(刻度1)那么这包物品的质量就表示一千克。(板书:1千克)再看一看这包物品的质量是多少?称一称,(还是一千克)这两包物品的质量是怎么样?(一样重)那刚才谁猜对了?通过刚才猜一猜这个小游戏你有什么发现?(物品体积大的不一定比体积小的重,有些物品看起来体积很大,其实它并
不比看起来体积小的物品重,比如一袋爆米花的质量大约是50克。这块铁的质量跟它是一样重,你们说是多少?你们想知道一千克有多重吗?拿出你们带的食盐,看一看一包食盐的质量是多少?(500克)两包呢?(1千克)拿起两包食盐托在手上掂量一下,感受一下一千克有多重。
拿出一枚两份的硬币,这枚硬币跟这两包食盐比较哪个轻哪个重?如果要知道这一枚硬币的质量用什么秤来称最合适呢?(天平)为什么要用天平来称呢?(因为一枚硬币的质量很小)称不同物品的质量我们用的秤也不一样。那表示这枚硬币的质量,我们还用千克做单位合适吗?(不适合)那我们就要用到一个较小的质量单位(克)一枚两分的硬币大约重一克,(板书:1克)一克有多重?一千克有多重?拿起两袋食盐和一枚硬币分别掂量一下感觉怎么样?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在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用千克做单位?哪些物品的质量用克做单位?指名读出图片上物品的质量。
做一做:练习通过刚才的练习,讨论一下在生活中,我们表示什么样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做单位,表示什么样的物品的质量用克做单位呢?谁能够总结一下?指名回答。(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我们用克做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做单位。)
3、学习”一千克=1000克”
这一袋味精的质量是多少?请一个同学读一读。(100克)那么两袋呢?三袋呢?四袋呢?五袋呢?。。。。..十袋味精重多少克?(1000克)。(板书:1000克)两包食盐的质量是多少?(板书:一千克)这两包食盐和这十袋味精
的质量相等吗?(相等)那我们就可以说一千克等于1000克(板书:一千克=1000克)出示(课件8)那么2千克苹果等于多少克呢?3千克等于多少克呢?……。
做一做:练习
4、知道用””表示千克,用””表示克
(板书:千克克)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字母吗?这两个字母就是国际通用表示千克和克的符号。
请三名学生上黑板练习2000克=()千克3千克=()克7=()三、知识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看图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3、老师课前带来的两袋东西,哪袋用克作单位,哪袋用千克做单位比较合适?你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判断物体轻重不能简单地根据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4、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谁重?为什么?
让学生在争辩中明确: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高兴)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质量单位在我们的生活应用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买菜,买米,买水果等等时时刻刻都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要学好数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教学反思: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千克”这两个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战性。一是因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克”、“千克”的接触比较少,二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重量关注和经历轻重的体验比较少。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复习学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知识是静态,如何使静态知识生动化、情境化,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设计理念】
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学情的分析,教学致力于搭建一座生活与数学有效的桥梁。如课前布置去超市调查物品质量的实践活动,在调查过程中会发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很自然认识了各式各样的秤,学习了怎样看秤,各种资源被充分挖掘,这样学生学得扎实、主动、并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体验1千克和1克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应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约重1克、一千克的物品,这时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越来越清晰,逐步发展到估测物品的质量。
【学情简介】
学生虽然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因此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是具有挑战性的。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2分硬币、盐(500克)两袋、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2分硬币、实物投影。弹簧秤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去过菜市场吗,有没有买过蔬菜的,说说你是怎样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除了“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师小结:“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物品,也有的在换物品)
在1000克右边(板书:1千克)1.认识感知1克
师: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1枚2分硬币)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
生:天平。
(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纷纷下位围观)
师:瞧~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
生:l。
师:对~1枚2分硬币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然后猜一猜1枚图钉有多重,(学生兴趣很高,纷纷掂量、猜测)
师: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称一称,看看谁估量的最准。学生操作活动,稍后,就有同学“耶~我们猜对了~重1克”。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轻哟~
师:1克真的是好轻。大自然中象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
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
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数学书、文具)
2.认识感知1千克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学生掂量)师:如果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生:不行~重了。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弹簧秤,看这儿,这个弹簧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用千克作单位的)
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体有多重,(重1千克)
那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
师:你能从你的材料里称出1千克重的大米吗,请各小组同学互相合作。
(有的称,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换物品)
在1000克右边(板书:1千克)
师:大家真棒~请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组称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别的重1
千克的物品。(学生相互传递,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师: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1千克有点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
生3:他们大小不一样,都是一样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师:为什么呀,
生4:轻的东西就多一些,重的东西就少一些。
师:你分析的很有道理,(竖大拇指)。
师: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1千克呢,
学生交流所知。
师:请各小组同学拿出自己的书包,你能估计一下你的书包有多重吗,称一称试一试吧~
小组活动,并记录下估计的重量和称出的重量。
小组汇报。
3.认识1000克=1千克
师:1千克大米和刚才称的1000克的盐比较,谁来猜一猜,谁重,(学生猜)
师:我们用弹簧秤来称一下这两袋盐的质量。
生:1千克大米和1000克盐同样重
师:也就是说1000克=1千克(补充“=”注意读法)
也可以说1000个1克是1千克。
4.认识秤
师: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来见称量)你过哪些秤,
生答。
师:秤是一个大家族,老师这里也找到了一些秤图片,谁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投影出示,学生介绍。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与反思
2.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书88页练习十八第2题
3、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与反思
150()4()450()100()
4、先估计,再称一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填入下表。
物品名称估计质量实测质量
5、解决问题。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与反思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千克和克的认识”,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知识点复习》,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
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计量较重的物品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1000克、(了解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
1斤=10两、1两=50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练习题
1、填上适合的单位(克和千克)
一个书包重约3()
一串葡萄重约800()
一个足球重约498()
一个菠萝重约2()
2、填空
2000克=()千克
8000克=()千克
6千克=()克
4千克500克=()克
参考答案
1、填上适合的单位(克和千克)
一个书包重约3(千克)
一串葡萄重约800(克)
一个足球重约498(克)
一个菠萝重约2(千克)
2、填空
2000克=(2)千克
8000克=(8)千克
6千克=(6000)克
4千克500克=(4500)克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克和千克的认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
课时
班级
编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曾经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并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所以要让学生建立起较准确的表象,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中,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台秤、苹果、棉花。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
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千克的初步认识 ,,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说教材第二单元:克千克吨
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重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重要,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3、知道吨、千克、克的实际意义及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重量单位。
4、培养学生操作实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1、3。
教具准备:天平称、台称、电子称,一些实物和实物图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2—P24,例1、例2、例3、例4,P23—课堂活动1、2。P25—课堂活动1、2。
教学目标:1、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重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2、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
3、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同时培养克服困难、用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具准备:各种称,2分币1枚,橡皮擦一个,一支铅笔,一个苹果,一本学生字典;两袋碘盐,一把干面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轻重。
1、师出示P22情景图,问: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有很多动物在玩,大象在和老牛坐跷跷板,大象很重,老牛比大象轻。
2、联系生活实际,掂一掂,想一想。
请学生在自己的桌子上拿出数学书、作业本、文具盒,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它们的轻重,互相说一说。
3、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一本数学书的重量,为什么说法不样呢?看来还是需要一个统一的重量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识物体重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动手实践,感受并认识克和千克。
(一)教学例2
1、认识称。
要想知道某个物体到底有多重,怎么办呢?
课前,小朋友观察调查了生活中常用的称,指名汇报见过什么称?
学生汇报:磅称、杆称、盘称、天平、电子称、人体称。
2、认识克
⑴称一称。用天平称出1枚2分币。调好天平,拿1枚2分币放在左盘,再拿1颗最小的砝码,这上面标着1克,放在右盘看指针摆动,停下来指向中央,这就说明什么?
学生观察天平的使用方法后回答:“1枚2分币重1克。”
学生掂一掂1枚2分币的重量,感知1克。
⑵再称一称一个橡皮檫的重量。
⑶找一找,看看哪样物品约重1克。
学生汇报:1枚药片,2颗图钉,4、5粒黄豆……
⑷刚才我们称的这些物体的重量是用的什么单位?
生:都是用的克作单位。
师:我们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
⑸做P23—第2题,先估一估,再称一称。(四人小组合作称一称)
(二)认识千克
1、师:小朋友都进行过体检,你们还记得医生告诉你们体重的单位吗?(用千克作单位)
2、用人体称称出自己的体重,并填出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千克。
3、教学例4
⑴先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再掂一掂,感受1千克。
分小组称出2袋盐、一把干面的重量,得出都是1千克。每个小友再掂一掂1千克的这些物品,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
⑵师再把两袋盐放在天平上称,从而得出重1000克。进而观察得出:1千克=1000克
并介绍用字母表示克和千克。
⑶刚才称自己的体重,2袋盐的重量,一把干面的重量用的是什么单位?(千克)
师:也就是计量较重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
(三)师小结:我们计量物品有多重的单位是克和千克;通常轻的物品有多重,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物品重,用千克作单位。
三、课堂活动
1、P25—第2题,估一估,称一称。
2、P25—第2题,找一找,估一估。
四、独立练习
练习四第2题,在书上连线。再读一读。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认识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六、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25——P26例5,例6,P26课堂活动1、2,练习四1、4。
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继续感知、建立千克的概念。
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重要,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3、知道吨、千克、克的实际意义及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重量单位。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具准备:实物卡片,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
师:我们昨天学习认识了重量单位,小朋友知道重量单位有哪些?1克大约有多重?1千克大约有多重?
指名说一说。
二、谈话引入新课:
小朋友都知道了自己的体重(指名几个说出自己的体重),你们的体重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千克)森林动物园里有一头牛,它也称了体重,你们想知道它的体重吗?
三、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
1、师出示一头牛的实物图片,并告诉小朋友这头牛的重量是600多千克,这时来了一头大象,小朋友猜一猜谁重,谁轻?(大象重,牛轻一些。)
⑴师:边说边贴纸片。(大象说:我的体重相当于10多头牛的体重。)你们猜一猜一头大象大约有多重?(6000多千克)
⑵活泼顽皮的鲸也游来了,它说:我的体重相当于100多头牛的体重。师边说边贴纸片。
⑶你们能猜出一头鲸大约有多重吗?(比大象重很多,大约有60000多千克。)
2、认识“吨”这个重量单位
⑴大象和鲸都很重,用千克作单位都不方便,不容易计量。因此们计量很重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所以大象和鲸的体重都用吨作单位。
⑵吨这个单位比千克还要大一些。那么,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哪些呢?(从大到小:吨、千克、克,从小到大:克、千克、吨)
(二)教学例6
1、师:我到市场去买了一箱苹果,这一箱苹果重10千克。如果要买10箱同样的苹果,,你们能帮老师算一算,这10箱苹果重多少千克?(100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0个10是100,所以10箱苹果重100千克。
2、那么50箱同样的苹果重多少千克呢?(500千克)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5个100是500,所以50箱重500千克。
3、100箱同样的苹果重多少千克?为什么?
生:重1000千克。(10个100是1000;或100里面有2个50,1个50箱是500千克,2个50箱就是500+500=1000,所以100箱重1000千克)
4、认识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现在有一辆载重量为1吨的汽车,理解载重量的意思就是装东西的重量。车上装有100箱10千克重的苹果,也就是这100箱苹果的重量是1吨,刚才我们计算了这100箱苹果重1000千克,说明吨和千克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全班齐读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三)小结:吨这个单位比千克大,计量很重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1吨=1000千克。
四、课堂活动:
1、P26—1,生自己先读一读,再全班读一读,说一说。
2、P26—2,学生先独立填写,再全班订正。然后再全班读一读。
五、课堂作业:练习四第1题、第4题。
六、课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P27—例7,例8,P28—课堂活动1、2、3,练习四3、5、6、7、9。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千克、吨这两个重量单位。
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体验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计量重量的单位有哪些?按一定的顺序是怎样排列的?
生:有克、千克、吨;(吨、千克、克)
师:克、千克、吨它们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生: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7
1、师出示例7的挂图,让学生独立看图,比一比哪种动物最重,哪重动物最轻?
2、学生先独立比较,填写在书上,再同桌说一说,最后全班交流。
3、指名回答,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比较方法:我们在比较轻、重时,都要先换算成相同的单位,然后再比较。
(二)教学例8
1、学生看图自学,先自己说一说图意,再同桌说一说,最后全说。
2、学生再计算还剩多少?
3、指名说出是怎样想的。
甲生:5吨就是5000千克,5000—2000=3000千克,所以还剩3000千克,也就是3吨。
乙生:2000千克就是2吨,5吨—2吨=3吨,所以还剩3吨。
三、课堂活动:
1、P28—1题,对口令。(生和师对,生和生对)
2、P28—2题,把重量相同的用线连起来。(生先独立连,再全班订正。)
四、课堂作业:
1、P30—3题,生先独立填写,再订正。指名说出是怎样想的。
2、P30—5题,生填写在书上,再全班订正。
3、P30—6题,生独立算一算,填在书上,再集体评讲。
4、P31—7、8题,同桌互相讨论,再说一说,填写在书上。
五、课后记:
实践活动:小当家
教学目标:1、通过围绕食品采购,市场调查、分析、当家理财、编制计划,从而了解自己,了解家庭,了解社会。
2、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锻炼和考察。
教学重点: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合理编制采购计划。
教学准备:食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1、师:小朋友在家里与爸爸妈妈商量了这个月你们家准备采购哪些商品?准备用多少钱?分别买多少数量?
2、生在小组里说一说。
3、师:小朋友在菜场、商场、超市里看见的同一种商品的价钱一样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4、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5、师小结:我们在买商品时,先要确定采购物品的数量和需要的钱,还要调查每种商品的价钱,才能合理的编制采购计划。
二、师生共同探讨采购计划。
1、师先示范画出采购计划表,填写要买的一种商品所需要的价钱。
2、学生独立把采购计划表填写完整。(师边巡视边指导)
3、学生填完后,再全班交流,指名向全班介绍自己编制采购计划的经过,展示自己的采购计划。
三、通过展示后,评选合理的采购计划。
四、课后记: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克的初步认识”,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课题二:千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认识案秤,了解案秤称物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并体验到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一台案秤、一些苹果、2袋精盐(每袋500克)、一些鸡蛋、一些沙土、2捆挂面(每捆500克);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米,分别装在塑料袋中(每组10袋),10袋大米(每袋1千克)、天平.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教师:前面我们学了重量单位“克”,你们都会用了吗?可有一位小朋友因为上课没听讲,不会做下面的题目,正在打电话求助呢,你们能帮帮他吗?(演示课件“千克的初步认识”下载)
一只乒乓球约重3()一杯牛奶重300()
一个西红柿重250()一个鸭蛋约重60()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那位小朋友在大家的帮助下已经学会了怎么用“克”这个单位,可他又遇到了一些问题(出示下面的题目)
一袋大米重25()一个大冬瓜重10()
一头牛重420()小明体重28()
2.教师: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做单位.可是称一些像牛、人这样比较重的东西,用“克”做单位就太小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克大的重量单位——千克(板书: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把课题板书完整:千克的初步认识)
(二)千克的初步认识:
1.感知1千克有多重.
讲述: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每组有一袋大米,每袋都是1千克,同学们亲自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
2.使学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师出示1克重的大米,每组中的1号同学拿出1克重的大米给本组同学看一看,掂一掂.
(1)提问:10个1克是多少克?100个1克是多少克?1000个1克是多少克?
引导学生明白:10个1克是10克,100个1克是100克,1000个1克是1000克
(2)教师重述:1000个1克也就是1000克,可以称为1千克.(板书:1千克、1000克)
(3)指板书,提问:1千克和1000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用天平称一称(左边托盘中放1千克,右边托盘中放1000克)
引导学生明白:1000克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
(4)体会1千克的实际重量
引导学生左手拿1克的大米,右手拿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两只手的感觉有何不同?进一步认识1千克=1000克.
同学们拿出1袋精盐(每袋标有500克)、两袋精盐,亲自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看看每袋标明重量,两袋重量是多少?
教师说明: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也是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出示图片“法定计量单位”).
3.进一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1)认识案秤,了解案秤称物体的方法
①出示图片“台秤”,师简单介绍构造.
②教师介绍使用方法:案秤也叫做台秤,使用时先把案秤刻度盘上的指针(或游标)定在“0”位,然后将所称物品放到托盘上,观察秤指针所指的数字,指几就是几千克,教师称1千克的苹果演示给同学们看.
(2)实际操作,具体感知1千克有多重.
①称出1千克的沙子,装在塑料袋里,用手掂一掂有多重.
②将1大袋洗衣粉放在托盘里让学生称一称有多重(正好1千克),顺次传递让学生掂一掂.
③把称过的和课前准备好的物品拿出来,再次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说明它们的重量相等都是1千克.
4.完成43页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分别称出1千克的苹果,同学们一起数一数有多少个?思考为什么都是1千克,而苹果的数量却不一样?如果苹果的数量相同,重量一定相等吗?
引导学生明白:重量相同物体的个数不一定一样多;数量相同,物体的重量不一定相等.
(2)学生举例说明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3)在下面表里填上合适的数目.
教师重点指导______个鸡蛋重1千克.提问:9个鸡蛋一定重1千克吗?为什么?(因为鸡蛋的大小不一样,所以同样个数的鸡蛋重量不一定相等,同样重量的鸡蛋个数不一定一样).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个重量单位——千克.1千克也叫做什么?千克和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四)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__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__单位,1千克也叫().
2.1千克=()克1000克=()千克
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千克克
4.手势判断对错:
2千克<2000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题中两边单位不同,判断前提醒学生注意
5.填空:
(1)小明体重25千克,小青体重21千克,小明比小青重______千克.列式为______.
(2)一筐水果重30千克,6个人合买一筐后平均分,________?(先口头提出问题,再口头列式,注意问题的单位)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到现在你共学习了几个重量单位?分别是什么?克与千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第44页第4题.
板书设计
千克的初步认识
探究活动
实验:制作简单天平
实验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的原理.
2.使学生学会自己制作、使用天平.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所需材料
两只塑料杯子、粗线、硬纸板、直尺、毡头笔、衣架、吸管、黏性胶带
实验步骤
1.请成年人在每个塑料杯上戳两个孔——杯口边各一个孔.将粗线系在两个孔上,形成环状.
2.用毡头笔和直尺在纸板上画上刻度,把中线画得突出一些.
3.用胶带将吸管贴在衣架的下边,让吸管指着下方.
4.在衣架的两个臂上各挂一个塑料杯,并检查一下,衣架挂在钩子上的时候两只杯子是否保持平衡.把刻度盘贴到衣架的后面,当杯子空着的时候让中线对着吸管.
5.把不同的物体逐个放进杯子里,比较它们的重量.看看你需要多少东西才能使它们保持平衡.
整体图如下:
千克的初步认识
克和千克
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第85—88页,克和千克的认识。
学习目标:
㈠知识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㈡能力目标
1、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㈢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弹簧秤、电子秤、盘秤、杆秤、地秤
(学生用)六人一组:一个2分硬币约1克、一个钮扣1克、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一袋苹果1050克、一瓶椰汁300克、一个果冻25克、一个固体胶30克、一本字典250克、弹簧秤
学习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预设流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显示(超市内部场景)
师: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你看到了什么就一起说出来!
(生自由说出看到的商品名称、质量)
2、仔细观察,你们在这些商品包装上发现了什么?(生思考)
(商品上标有它的质量;有数字;有克和千克…)
师引导得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㈠感知1克的质量
1、设疑想想:你知道1克大约有多重吗?
(生:其实我们用的一个2分硬币就大约重1克。)
2、动手掂掂: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
(学生动手掂量硬币,感觉一克很轻)
3、合作找找:在各组的商品中,有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4、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强调:用手掂的方法)
㈡感知1千克的质量
找:现在谁还能从中挑出重1千克的物品呢?(举起来)
1、例:盐
①说一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盐重1千克?
(外包装上标有质量1千克)
②掂一掂:体会它的质量。
③比一比:一手放2分硬币,一手放一袋盐,感觉有什么不同?
(1千克比1克重的多)
在这些商品中还有重1千克的物品吗?
2、认识1千克=1000克
例:(生查找,两袋糖掂出1千克)
①你为什么要挑两袋糖呢?(外包装上标有质量500克)
(说出理由,并把两袋糖和一袋盐一起掂掂,实际感觉一下)
(板书:一袋盐1千克,两袋糖各500克)
②现在我们可以在一袋盐和两袋糖之间加上一个什么符号呢?(等号)
③观察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单位不同)
读的时候要怎样区分呢?(指名读和互读相结合)
④现在你知道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了吗?(1千克里有1000个1克)
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找一找还有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吗?
3、例:苹果
你是怎么找到的?(掂出来的)
怎么掂的?(一手拿苹果,一手那一袋盐,感觉他们一样重)
大家都同意他的看法吗?(部分学生持反对意见)
这时用手掂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呢?
三、学习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1、你见过哪些秤?(学生根据以往生活经验回答)
2、你会用这些秤吗?
刚才同学们用手掂的方法估量出苹果约重1千克,现在谁会用秤准确的称一下?(生回答后上讲台前实际操作,并报出所称物品的质量)
3、实践发现:一袋苹果的质量比1千克多一点。
(引导得出:要想准确的知道物品有多重,还要用秤称)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熊猫伯伯很想请大家去他的超市帮忙,你愿意吗?但去之前可要经过熊猫老板的考验哦。你们有信心吗?
1、第一关:抢答。
练习十八第一题。你想帮谁?
练习十八第二题。你想告诉谁?
2、第二关:实验报告
请小组合作按照实验报告中的要求填写,先估一估,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
(汇报一件你最喜欢的商品的质量)。
物品名称
估计的轻重
称出轻重
一袋苹果
两包饼干
一个果冻
一瓶椰汁
3、游戏:看谁估得准
游戏规则:先听小组提问题,再合作掂一掂,每组只有三次机会,看谁估量的最准确。
如:掂一掂一本字典有多重?(100克)轻了!再掂一掂。(300克)重了一点,最后一次机会!(…)
五、结课。
师:现在我代表熊猫森林超市热烈欢迎大家的加入。(掌声响起,全课结束)
《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千克”及常见秤》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129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