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北师大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北师大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小资料
班级姓名
乘法:
1、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例:(1)
图中表示3个4相加,乘法算式是:3×4=12或4×3=12
(2)1把的单价是6元,买3把需要多少元?
算式是:3×6=18(元)或6×3=18(元)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例:(1)小明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算式是:5×7=35(岁)或7×5=35(岁)
(2)香蕉有多少个?
苹果:
香蕉:
算式是:5×3=15(个)或3×5=15(个)
除法:
1、平均分就是要分得一样多。
2、平均分有两种情况:
①平均分成几份。
例:平均每袋装()个篮球。
算式:12÷3=4(个)
②每几个分一份。
例:把下面的苹果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算式:12÷2=6(个)
3、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
例:
3元12元
的单价是的几倍?算式是:12÷3=4
测量:
1、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cm)、米(m)作单位。
2、测量较短物体长度时,用厘米做单位比较合适;测量较长物体长度时,用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3、1米=100厘米1m=100cm
人民币: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jaB88.CoM>

编辑推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北师大版)
下面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作一些具体分析和说明。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
本单元主要包括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加减法估算。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加减法估算,并培养估算的意识。
2、第二单元购物(元、角、分的认识)
通过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学生能充分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一些与人民币有关的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第五单元“乘法口诀(一)”,第八单元“乘法口诀(二)”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从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性打好基础。
2、第六单元“测量”(厘米和米的认识)
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二、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下面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阐述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1.关于乘除法的含义
第三单元的标题为“数一数与乘法”,第七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教材要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体验乘除法含义的设计思路。在学习乘法之前,教材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3个3个地数、4个4个地数、5个5个地数……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可以用乘法表示的问题。而学生只学过用加法,将感受到用相同数连加的方法进行计算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通过“儿童乐园”“有几块积木”“动物聚会”等情境,由几个几个地数,抽象出用乘法算式表示的模型,使学生具体地体验乘法的含义,而不是背诵乘法的结论。在学习除法之前,教材安排了三个“分一分”活动――“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数目由小到大,突出除法的本质是“平均分”。在大量的“平均分”活动中,抽象概括出除法算式。学生在活动中逐步体验除法的含义。教材不要求学生背诵除法的结论,也不分“等分除”“包含除”。
2.关于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是我国小学生提高基本计算能力的有趣工具。本册教材分两段进行,“乘法口诀(一)”是2~5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二)”是6~9的乘法口诀,共81句。教材采用“大九九”的形式(即,1~9中的每个数的乘法口诀都是9句),并分成两段展开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分散记忆的难度,由于2~5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小,相对好记一些,所以教材先安排熟记2~5的乘法口诀,然后再进行6~9乘法口诀的教学;6~9乘法口诀的数目虽然比较大,但是新学的口诀越来越少,而旧的口诀又得到相应的巩固。除此之外,教材在乘法口诀的设计上还有以下特点。
(1)每一部分口诀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引入的
例如,第30页,通过数松果数,引入编5的乘法口诀;第14页一双筷子2根,通过就餐摆筷子的情境引入编2的乘法口诀。这样安排,便于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用连加算出得数,为编口诀做准备。
(2)以5的乘法口诀作为起始内容进行编排
因为每只手有5个手指,这是人人都有的学具;数数时,经常5个5个地数。这些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探索规律,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口诀编制的方法。
(3)在编制乘法口诀的设计上,逐步扩大学生探索的空间
在编制2~5的乘法口诀时,一般都安排实物情境图,填写相同数连加的得数,并先给出2~3句编制过程的范例。6~9的乘法口诀则要求学生独立编制。这样安排,逐步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口诀编排设计上注意体现一定的规律性,启发学生找联系、找规律,以便于学生来记忆口诀。教材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
例如,第36页学习3的乘法口诀时,教材安排了“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引导学生找规律。第78页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安排了“圈一圈”的小栏目,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6×9=6×□+6×□,帮助学生找相邻的口诀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熟记口诀。
另外,教材设计了新颖的富有童趣的练习,除了一般的题目和“对口令”等形式外,还安排了“对口令”“找朋友”“找座位”等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表内乘除法,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能力
“整理与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本阶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这部分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你学到了什么”,这是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总结与反思。二是“我的成长足迹”,这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情感与态度的总结与反思。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举措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以下举措。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四、本册教材的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适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二年级语文下册9—15单元复习资料(北师大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9—15单元复习资料(北师大版)

15单元:夏天。一、比一比组词。嚷(叫嚷)(大嚷)暑(暑天)(暑假)摘(摘瓜)(摘桃)偷(小偷)(偷书)

瓤(红瓤)(瓜瓤)著(著名)(著作)滴(雨滴)(水滴)喻(比喻)(明喻)买(买书)(买卖)喝(喝水)(喝酒)

买(卖瓜)(卖书)渴(口渴)(渴求)

二、给下面的偏旁加部首组成新字。

桶:勇、涌、俑、痛、通、蛹畅:场、肠、场、杨、扬、汤

凉:晾、谅、就、景、鲸笼:拢、聋、珑、陇、胧、咙

者:著、赌、都、猪、暑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扛)着鱼竿(提)着水桶(拿)着救生圈(望)着星空(捉)知了

(斗)蛐蛐(学)游泳(下)象棋(弹)钢琴

四、词语搭配

(盛开)的鲜花(碧绿)的草地(红瓤)的西瓜

(浓浓)的树荫(火辣辣)的太阳(悠长)的鸣叫

蟋蟀、知了(弹琴、唱歌)萤火虫(打灯笼、跳舞)青蛙(唱歌、敲鼓)

五、照样子写句子。

A、夏天到了,知了叫了。夏天到了,草更绿了。夏天到了,白天变长了。

B、夏天到了,树更绿了。夏天到了,花儿更艳了。夏天到了,天更热了。

C、青蛙在田里举行盛大的赛歌会。知了在树上欢快的鸣叫。

蟋蟀在草丛中悠闲地歌唱。萤火虫在林间打着灯笼。

六、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夏天是迷人的?

答:因为夏天是炎热的,夏天是多彩的,夏天是有趣的,夏天是悠闲的。

2、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答:我喜欢夏天。因为在夏天我可以去游泳,可以捉昆虫,可以看到各种美丽的花,品尝各种新鲜的水果。

14、单元:立志

一、比一比组词。

祸(大祸)(闯祸)锅(大锅)(铁锅)娲(女娲)(娲后)

炼(炼钢)(炼铁)练(练习)(练字)结(结果)(结论)洁(洁白)(光洁)

遭(遭受)(遭灾)糟(糟糕)(糟害)补(补习)(补天)扑(扑虫)(扑空)

末(末日)(末用)未(未来)(未知)溶(溶化)(溶洞)熔(熔点)(熔化)

二、表示看的词语。

1、向上看(仰望)2、向下看(俯视)3、向四周看(环视)(环顾)

4、向远处看(远望)5、注意力集中的看(注视)6、上上下下的看(打量)

三、照样子写句子。

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祖国强大,而努力读书。

2、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她从不停歇。虽然丁丁个子高,但他的胆子小。

3、女娲发誓要修补好残破的天空。警察叔叔发誓要抓住那个逃犯。

4、他下决心改掉自己身上的坏毛病。小红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100分。

5、周恩来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丁丁立志要做一名科学家。

四、回答问题。

1、你还知道那些传说故事?

答: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女娲造人、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说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

答:“中华”即中国,“崛起”就是强大的意思。周恩来小的时候中国很落后,他认为自己读书是为了中国的强大。

3、女娲的志向是什么?她是怎样做的?

答:女娲的志向是修不好残破的天空。她把挑选的五色石子熔化成糊状的液体填补在天空中,为了结实,又用巨大的龟脚代替天柱,竖在大地的四方。

13单元:快乐的生活

一、比一比组词

踩(踩水)(踩上)彩(彩虹)(彩色)粗(粗壮)(粗心)祖(祖国)(祖父)

较(较量)(比较)跤(摔跤)(跤王)喊(大喊)(喊叫)感(感动)(感恩)

骄(骄兵)(骄子)娇(娇小)(娇气)系(干系)(关系)紧(松紧)(紧张)

二、反义词和近义词。

1、反义词。

瘦——胖松——紧粗——细高——矮骄傲——谦虚兴奋——平静

2、近义词。

兴奋——振奋、高兴、激动、激昂立即——立刻、马上、立马

三、词语积累

1、气喘吁吁、助人为乐、欢天喜地、哭笑不得、兴高采烈、深入浅出、蛇入鼠出

2、表达快乐的词语:快乐、兴奋、痛快、开心、愉快、喜洋洋、兴冲冲、甜丝丝、

乐不可支、欢天喜地、眉飞色舞、心花怒放、喜出望外、沾沾自喜、乐在其中、

喜形于色、满面春风、手舞足蹈、笑了起来、好像神仙一样、高兴地跳了起来、

好像吃了蜜一样

四、回答问题。

1、爸爸为什么摇头?为什么又笑了?

答:我们把爸爸的新鞋子送给了别人,所以爸爸摇头。但是爸爸因我们的善良而感动,所以又笑了。

2、说说什么时候感到快乐?

答:我读课外书时很快乐。我跑步时很快乐。我被老师表扬时很快乐。我会洗衣服时很快乐。

我画画的时候很快乐,我和小伙伴玩耍时很快乐。

12单元:小英雄

一、比一比组词。

耍(玩耍)(戏耍)要(要求)(要强)埋(埋下)(活埋)理(理由)(理发)

敌(敌人)(敌对)故(故乡)(故土)辛(辛苦)(辛劳)幸(幸福)(幸运)

继(继续)(后继有人)断(断桥)(断绝)跟(跟上)(脚跟)根(树根)(草根)

中(中间)(中国)终(终于)(终点)

二、词语积累

1、AABB:隐隐约约、高高兴兴、开开心心、上上下下、男男女女、平平安安、老老少少

2、象声词:扑通、滴答、哗啦、啾啾、喳喳、叮当

3、反义词:绝望——希望镇定——慌乱冷静——紧张

4、近义词:冷静—沉着迅速—马上忽然—突然绝望—失望镇定—冷静

3、词语搭配:(动听)的歌声(美妙)的歌声(美丽)的姑娘(勇敢)的姑娘

三、想一想,说一说。

1、敌人来到山口,却迷失了方向,抓住了王二小叫他带路。怎么办?

二小说:“好吧,我给你们带路。”

2、船沉了,裸睡的人们拼命挣扎。过了很长时间,救生船还是没有来,人们都感到筋疲力尽了,怎么办?

小姑娘说:“大家放心,船一定会来的,我们一定要坚持住。”

3、大家正在看电影,忽然通知半小时后台风要来了,人们纷纷向大门拥去,堵在门口,怎么办?

我对大家说:“不要慌,自觉排队,老人和小孩先走。”

四、回答问题。

1、王二小给敌人带路时想到了什么?

答:他会想:“我一定要把敌人带进埋伏圈,保证大家的安全。”

2、小姑娘为什么能够救大家?

答:因为绝望中的人们听到了小姑娘的歌声,获得了生存的勇气和力量,而且歌声换来了救生船。小姑娘给予大家一种勇敢、乐观的精神,所以说是小姑娘救了大家。

3、江凡为什么能把奶奶和邻居从火中就出来?

答:因为江凡的爸爸一直教江凡遇事要冷静,而且学校也多次演习火灾自救,除此之外江凡还是一个遇事沉着、机智勇敢的孩子。

11单元:清清的水

一、比一比组词。

留(留言)(留下)流(流动)(流水)站(车站)(站立)战(战士)(战争)

带(带子)(带上)代(古代)(代表)阵(敌阵)(一阵)陈(陈列)(姓陈)

般(一般)(这般)船(大船)(小船)坐(坐下)(坐车)座(一座)(几座)

衬(衬衫)(衬衣)村(山村)(村子)喻(比喻)(明喻)愉(愉快)(欢愉)

尘(尘土)(灰尘)尖(笔尖)(舌尖)

二、词语搭配

(清清)的井水(浑浊)的积水(甘甜)的泉水亲自(动手)高兴的(说)

争先恐后地(喝水)

三、带“水”的成语:水火无情、滴水穿石、如鱼得水、山穷水尽、万水千山、山清水秀、细水长流、车水马龙、水落石出

四、造句。

1、甘甜:这里有甘甜的泉水。

2、洁净:我们教室的窗户玻璃非常洁净。

3、想念:我想念在老家的弟弟。

4、讨厌:我讨厌毛毛虫。

5、喜欢:我喜欢画画。

6、寻找:我在寻找一片树叶。

7、固执己见:他总是固执己见的坚持自己的意见。

8、恼羞成怒:他被我说的了痛处,恼羞成怒的走开了。

9、争先恐后: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10、筋疲力尽:跑完400米,丁丁筋疲力尽的坐在了地上。

11、仰望:我仰望着星空。

12、景象:这里的景象非常美丽。

13、亲自:我亲自去打水。

14、参观:我参观了博物馆。

15:打算:我打算早点回家。

四、回答问题。

1、说一说家乡的水。

答:我的家乡雨水少,每一次下雨就像过节一样。我家旁边有一个池塘,经常有人钓鱼。我家住在大海边,海水很蓝。我家住在南湖边,那里景色很美。

2、结合科文说说“吃水不忘挖惊人”的意思。

答:这句话比喻幸福时不要忘记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奋斗的先人。在这里表达了人们对毛主席的爱戴和怀念之情。

10单元:动脑筋

一、比一比组词。

气(空气)(力气)汽(汽水)(汽车)题(问题)(题目)提(提问)(提水)

像(好像)(肖像)象(大象)(象牙)怪(奇怪)(妖怪)经(经过)(经常)

你(你们)(你的)称(称象)(称量)秤(大秤)(秤杆)

二、量词填空

一(杆)称一(头)大象一(位)官员

一(堵)墙一(条)船一(根)柱子

三、照样子写一写。

1、他跑起步来快得(像风一样)。

2、红蚂蚁把狮子咬得(直打滚)。

3、狮子跳起来、吼着、翻滚着、累的(筋疲力尽)。

4、小明的腿摔骨折了,疼得(直哭)。

四、造句。

1、他们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丁丁通过动脑筋,果然算对了这道题。

2、如果狮子跳进水里,河水就会把身上的蚂蚁冲走。

如果丁丁好好学习,就会考一个好分数。

五、照样子改变句子的说法,意思不变。

1、谁有这样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那杆大秤。

2、白云在天上飘,不是风吹的吗?白云在天上飘,是风吹的。

3、更多的水汽,不是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吗?更多的水汽,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

4、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5、八路军消灭了敌人。八路军把敌人消灭了。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

6、我洗干净了红领巾。红领巾被我洗干净了。我把红领巾洗干净了。

六、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后面的部分。

1、有人说:“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他说:“这样是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但是大象却会死掉。”

2、兔子在岸上说:“这回你明白了吧,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动脑筋想办法。”

3、兔子蹲在岸上哧哧的笑。小兔子在笑狮子只会发脾气,它想让狮子明白遇事要动脑子。

七、回答问题。

1、兔子在笑什么?它想让狮子明白什么?

答:兔子的笑是为了让狮子明白,遇到困难不能光凭力气,要动脑筋想办法,可以说兔子的笑没有恶意。

9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二)

一、比一比组词。

需(需要)(需求)须(必须)(胡须)距(相距)(距今)拒(拒收)(拒绝)

同(共同)(相同)铜(青铜)(红铜)酒(白酒)(喝酒)洒(洒水)(洒脱)

著(著名)(著作)都(都市)(都有)迷(迷人)(迷路)谜(谜语)(字谜)

汗(汗水)(出汗)汉(汉代)(汉字)摇(摇头)(摇摆)遥(遥远)(遥望)

相(互相)(相信)想(想念)(思想)

二、词语积累。

1、反义词

善—恶愚—智古—今著名—普通落后—发达热闹—寂静高兴—难过

2、近义词

盛行—流行演化——演变

3、含反义词的成语

大同小异、黑白分明、死里逃生、眼高手低、生死离别、一无所有、出生入死、喜新厌旧

4、带“马”的成语

一马当先、龙马精神、车水马龙、马到成功、走马观花、指鹿为马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读读记记。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在一个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数位顺序表

……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10个一是十

10个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4、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步行每时约走3千米,骑自行每时约行15千米,汽车每时约行60千米。

5、笔算多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笔算多位数的减法时,要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6、验算加法,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验算减法,用结果(差)加上减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

7、一个角有一个顶点,有两条边。角的两边张口小,角就小,角的两边张口大,角就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钝角都比直角大。

8、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9、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2013年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课题谁的得分高(第1课时)总课时1
教学目标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汇总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口算练习
50+70=30+600=30+300=
90+20=40+50=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样列竖式计算?
(2)得数十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5”?
(3)你觉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回忆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是什么.
二、导学释疑
1.自学: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研究:小组讨论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3.展示。
针对研讨内容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交流算法。
三、巩固提升、检测反馈
(1)25+17+3146+19+12
37+29+1926+19+41
请4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人两题。
(2)三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四、小结。
板书设计谁的得分高
百以内数的连加
24+30+41=()
课题谁的得分高(第2课时)总课时2
教学目标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汇总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计算:(6生板演)
37+29+1742+19+2536+18+3529+50+1132+27+4339+27+33
二、导学释疑
1.新知:投飞镖比赛。
2.研究:
(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3)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
3.展示:针对研讨内容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三、巩固提升
(1)24+16+2749+17+32
15+26+4433+29+25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银牌铜牌
2000年281615
2004年321714
2008年512128
2012年382723
2000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2008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小结。
板书设计谁的得分高
百以内数的连加
24+30+41=()
课题秋游总课时3
教学目标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出示。
去年秋游我们去了森林动物园。瞧,这些同学们来到了我们学校附近的老虎滩海洋公园。他们马上要乘船到海上游览一圈了。
(一)观图,获取信息。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观图,获取信息。
汇报:1.船上可以坐90人。2.有两队学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二)出示并解决问题1。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请您帮工作人员算一算,这样才能知道还可以上多少游客。)
二、问题研究。
1.生读问题,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在练习本上边列式边说明。
3.学生汇报
思路一:
(1)方法分析:要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用可乘人数依次减去两队的人数,列式为90-45-25.
(2)探究90-45-25的计算方法。
二生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学生练习本上试算。
借板演题统一订正:
生1:
.
9045
—45—25
4520
生2:
.
90
—45
45
—25
20
思路二:
(1)方法分析:
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先求出两队的总人数,再用可乘人数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还有多少空座位。
45+25=70
90—70=20
三、综合实践。
1.出示并解决问题2(书本第4页)。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师提示: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思考解题思路。最后列式计算。
2.鱼18元,胡萝卜15元,张阿姨带了50元,够吗?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张阿姨还剩下多少元?
3.笑笑拿着100元去购物,《故事丛书》18元,《手工丛书》32元。
(1)从购物小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应找回笑笑多少元?
4.计算
77-33-2596-39-45100-91-8
请3个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5.机灵狗不小心把订报刊的统计表弄脏了。
(书本第5页,统计表略)
(1)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
(2)二班订了多少份《儿童报》?
(3)三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4)四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多少份《小故事》?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1题第一幅图;第3题;第4题。
板书设计秋游
.
904545+25=7090—70=20
—45—25
4520
.
90
—45
45
—25
20
教学反思
课题星星合唱队(第1课时)总课时4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喜欢)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就是没有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生1: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
生2: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
二、自主探索。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15-9=6(人)52+6=58(人)
52-9=43(人)43+15=58(人)
52-9+15
在学生列出52-9+15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原来有52人,毕业离开了9人,就是少了9人,所以是52-9,,又加入了15人,就是又多了15人,应该再加上15,所以就是52-9+15。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师:把你的算法喝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是:先算52减9,再加15,结果等于58.如果出现先算52加15再减9的算法,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师: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谁愿意把你用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就主动介绍。
师: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2.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师:同学们,这道习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的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关键弄清:叔叔比淘气大29岁,就是8+29=37(岁),说明叔叔37岁;阿姨比叔叔小5岁,就是叔叔年龄减去5岁,所以写成一个算是就是8+29-5,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
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板书设计星星合唱队
52-9+15=58(人)
52
5243—9
—9+1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或43
4358+15
_____________
58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

课题星星合唱队(第2课时)总课时5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怎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二、深入练习。
1.车上原有56人,下来27人,上了19人。
(1)和同伴说一说,现在车上的人数多了还是少了?
(2)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填一填。(接力比赛,书本第7页第2题。)
3.美术课上,同学们一共带来了75个易拉罐灯笼和向日葵。做灯笼用了35个,做向日葵用了28个,还剩下多少个易拉罐?
4.淘气有45张画片,笑笑比淘气少16张。机灵狗比笑笑多27张。机灵狗有多少张画片?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板书设计星星合唱队
52-9+15=58(人)
52
5243—9
—9+1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或43
4358+15
_____________
58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一(第1课时)总课时6
教学目标1.能真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说一说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整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以及计算方法。
二、练习。
1.笑笑做了一只彩色的蝴蝶,用了46个红笔帽,34个黄笔帽,16个蓝笔帽。笑笑一共用了多少个彩笔帽?
2.淘气用瓜子做了一只猫头鹰,一共用了80粒葵花子,西瓜子比葵花子少25粒,南瓜子比西瓜子少39粒。淘气用了多少粒南瓜子?
3.计算。
56+21+1848+32-1639-13+4796-34-3557+22-45100-69+25
师:请6生板演,其余学生选作其中的2题。
4.买玩具。
机器人:45元;飞机:32元;汽车:23元;轮船:85元;娃娃,40元;魔方:15元。
(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给你100元,你想买哪两种玩具?还剩多少元?
(3)买哪两种玩具剩下的钱最多?剩下多少元?
(4)买哪几种玩具正好需要花100元?请你给出一个答案。
5.填一填,算一算。(书本第8页第4题)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板书设计练习一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56+21+1848+32-1639-13+4796-34-3557+22-45100-69+25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一(第2课时)总课时7
教学目标1.能真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收玉米。
信息:猴子:36根;松鼠:18根;小熊:45根;小羊:?根。
(1)猴子、松鼠和小熊一共收了多少根玉米?
(2)小羊收的玉米比猴子和松鼠的总数少10根,小羊收了多少根玉米?
2.二(1)班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下面是三个小队上周末收集废电池的情况。
小队第一小队第二小队第三小队合计
数量/节323695
(1)第三小队收集了多少节废电池?
(2)第四小队收集废电池的节数比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的总和少23节。第四小队收集了多少节?
3.
姓名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总成绩
淘气243090
笑笑292994
奇思2630
(1)淘气第三次跳了多少下?笑笑呢?
(2)奇思获得第二名,他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4.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
10
13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板书设计练习一(2)
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
10
13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期末复习资料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期末复习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期末复习资料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数一数与乘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非常重要。这里包括要使学生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方法,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弄清楚这些,就便于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乘法口诀,正确解答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学情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两个月的暑假可能让学生在很多时候都不能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学这个单元的时候,老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让孩子以一个良好的状态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在生活还没有乘法这一概念,所以我们要加强建立这个数学模型。可能个别孩子在暑假的时候已经在家长的指导下有了一些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进行整体和个别共同关注相结合的原则。

单元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经历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的过程,加深学生的数学意识。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3、初步体验用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义。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使学和知道乘法的含义,难点是通过直观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对学困生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1、利用直观的图像为他们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

2、采取优带差的方式,建立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学习模式。

单元课时计划:

4~5课时

教学课题数一数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生学习打下基础。

2、在数一数过程中,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在具体环境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感受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产生学习乘法的愿望。教学重点通过数一数,抽象出“几个几”,体会“几个几”的含义。教学难点明确从不同角度观察,数物体的个数时,所表示的“几个几”的含义不同。教学(具)准备熊猫图片、圆片、方格图、苹果图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情景

创设

认真倾听猜谜语:“熊猫”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我就给大家出一个谜语,“叫猫不是猫,象熊没熊高,人人喜爱他,是咱中国宝”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探究1.一个5,2个5,3个5,5+5+5=152.1个3,2个3,3个3,4个3,5个33+3+3+3+3=153.6+6+6+6=244.4+4+4+4+4+4=241.谈话:今天有许多可爱的熊猫跟我们一起来上课,大家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2.组织小组汇报的方法和所列出的加法算式,注意给予评价。3.谈话:同学们表现真出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许多漂亮的图片4.一共有多少?列出加法算式

了解学生数数的方法和计算的能力

体验

感悟

1.独立数一数方格,然后列式2.汇报思考过程及数的方法和算式3.组内交流⑴列出的都是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⑵不同数法可以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1.刚才我们数了熊猫和圆片,下面我们来数一数方格。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3.从刚才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反馈学生数数的方法和观察算式的特征,为下节课做铺垫

实践

应用

1.3+3+3+3+3+=152.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麻烦1.谈话:秋天到了,苹果成熟了。看这里有许多又红又大的苹果,一共多少个呢?列出加法算式2.5盘苹果是5个3相加,那么6盘,10盘,15盘呢?你能列式吗?1.求50盘苹果有多少,你会算吗?能列式吗?2.总结谈话:这时候用乘法会比较简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求知欲望

小结

学生尽情畅谈你对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数一数

熊猫图方格图5+5+5=15(个)10+10+10=303+3+3+3+3=15(个)3+3+3+3+3+3+3+3+3+3=30…………圆片图苹果图6+6+6+6=24(个)3+3+3+3+3=154+4+4+4+4+4=24(个)……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儿童乐园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使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通过加法与乘法关系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部分数学知识的联

系与区别,发展与转化。教学重点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体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具)准备儿童乐园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景创设

1.观察、数一数并且能列式灯管:2+2+2+2=8同学:7+7+7+7+7=35

2.认真倾听

1、谈话:上节课,我们通过数熊猫、圆片、方格、苹果列出了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现在我们就来数一数身边的物体,列出相同加数的算式。2、说明:像这样的加法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但我们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会感到很麻烦,今天我们就来一同学习简便的运算方法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同时提示课题

问题探究

1.独立观察画面,在小组内说一说观察到的内容

2.根据观察到内容列算式

3.认真倾听,读乘法算式,了解各部分名称

4.独立解决后3个问题5.汇报思考过程以及所列出的乘法算式1.(出示儿童乐园图)谈话:儿童乐园里可热闹了,谁能说一说,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2.提问:你能根据画面内容提出哪些问题?怎样列式?小组说一说

3.谈话:我们首先了;看2+2+2+2=8这个算式,也可以用乘法来计算4×2=8乘数乘号乘数积或2×4=8介绍乘法算式的读法、各部分名称

4.说明:一个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可以写成2个乘法算式,但我们只写一个就可以了5.组织学生解决另外3个问题,列出算式,组内交流6.组织学生汇报,并板书评价

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讲解新知识

体验感悟

1.列出乘法算式

2.独立思考列式

1.刚才我们学习了用乘法解决相同加数的加法问题,那么上节课关于50个苹果的问题怎样列式呢?2.完成教材5页“试一试”集体订正3.引导学生汇报:3×4中的4和7×2中的7的意思检测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实践应用

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1.谈话,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既可以用加法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谁能提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2.拓展延伸:回家后观察家中的事物,看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儿童乐园

有多少人乘坐飞机?有多少人乘坐火车?2+2+2+2人)4+4+4+4+4+4=24(人)2×4=8(人)6×4=24(人)有多少人划船?3×3=9(人)乘数乘号乘数积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有几块积木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图写出乘法算式。

2、熟记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情景和加法算式准确列出乘法算式。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教学(具)准备积木图、练一练第三题的房子和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景创设认真倾听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积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问题探究

1.独立观察、思考应该怎样计算,然后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结果

1.(出示积木图片)提问:一共有多少块积木?先仔细观察,再仔细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2.组织学生汇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体验感悟

⑴小组内说一说图意,独立列式⑵集体订正时说出思考过程和所列出的算式⑶拿到卡片的同学,根据卡片上的算式分别贴在相应的小房子的下面1.完成练一练1,2,3⑴第一题:看图说出图意,然后列式计算集体订正⑵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⑶游戏:小狗送信把写有算式的信按照要求发给学生,要去送到相应的小房子里平出优秀邮递员体验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同时也体会我现在比以前长大多了,能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实践应用

1.打开书2.看图列式说得数3.根据画面提问题1.谈话:看书7页4题2.提问:一共有多少人?3.提问:还能提出哪些问题?4.组织学生汇报,及时给予评价反馈信息

小结

这节课马上就要下了,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有几块积木

小鸭

房子图2×6

小猫

房子图3×5

小鸡

房子图4×2

积木图

7×5=35(块)

3+3+3+3+3

2+2+2+2+2+2

2×4

5×7=35(块)

5+5+5

5×3

6+6

2×6

2+2+2+2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动物聚会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图写出乘法算式。

2、熟记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理解乘法算式在不同情景中所表示的意义。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景提出问题,在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学(具)准备动聚会图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仔细观察,积极发言谈话:大森林里住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一天,他们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聚会。谁能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问题探究

1.小组交流2.讨论后,列式解答3×3=9(只)1、提问:根据画面提出问题,能不能列式计算?2、小组汇报3、板书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体验感悟

1.独立连线,交流想法,汇报连线结果,理解6个3和3个6所表示意义的不同2.汇报交流结果,在教师引导下理解2×3有时表示2个3,有时表示3个23.观察图画,说图意,列算式4.根据图中给出的乘法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摆一摆

1.连一连:看图,把相应的卡片连起来2.说一说:根据4幅图片想一想2×3表示什么?3.“练一练”1,2题第一题:组织学生集体订正第二题:摆一摆,说一说4.摆学具反馈信息适当指导

实践应用

1.看图提问,小组交流。独立列式2.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1.“练一练”第三题。每样东西各买多少?2.实践活动。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培养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结

这节课我们是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数学是来自于生活的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3=9(只)课后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导学案(北师大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导学案(北师大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铅笔有多长课型学案导学课
年级二年级主备人周军萍审核人杜秀玲、焦艳菊
学习
内容教师提供米尺或卷尺
学生提供铅笔、1枚一分硬币、彩带、纸条、绳子
学习
目标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1、体验1dm和1mm的长度。
2、1m=10dm1dm=10cm1cm=10mm
教学难点:学习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学案导案
情境导入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测量铅笔有多长。
合作探究一、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1、估计一下你手里拿的铅笔有多长?
2、想知道铅笔到底有多长,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然后量一量,并把结果填到书里的表格中。
3、说一说10厘米是多长?
4、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请大家继续观察直尺,1毫米到底有多长?
5、观察一下,分米与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小组展示
小组内推荐组员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你能找出淘气日记中的错误吗?
3月18日星期四晴
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拿起13毫米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洗脸吃饭。学校离我家很近,只有90厘米。在上学的路上,我看见一棵3分米高的树倒了,我拿出1厘米长的绳子把小树绑好。到了学校,我坐在5米高的凳子上,开始读7厘米厚的语文书。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以后我会在_______方面更加努力。



试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比比看,谁估测的最接近?
2、完成练一练1中的第2题
可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检。在做前,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画线段时勿忘记画出两个端点。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作业设计A、B组:练一练第二题
C组:练一练第三题

课题一千米有多长课型学案导学课
年级二年级主备人周军萍审核人杜秀玲、焦艳菊
学习
内容教师提供米尺
学生提供表、记录单
学习
目标1.学会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2.知道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概念的建立。
学习过程
学案导案
情境导入
激趣导入
一个小朋友手伸开大约是一米,那么需要几个人才能站成大约10米长?
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
多少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够100米?
1000米需要多少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
合作探究一、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1、到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要用多少时间,并做好记录。
2、走一走,数一数100米要走多少步,要用多少时间,做好记录。将两次记录填在表格里。
3、比较两次记录的结果,估计一下走1000米大约需要多少步?大约用多长时间?
4、进一步体验1000米有多长?
5、体会米与千米之间的关系
1千米=1000米听着不太容易区分,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二、小组展示
通过刚才的体验,让学生说一说米和千米有什么关系?并用比较熟悉的环境来体会1千米有多长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1、完成课本59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想一想1千米、1米各有多长,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的填写合适的单位。
组织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完成课本59页“练一练”第3题。
出示机灵狗送信情景图,让学生说说,从两幅图中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中的时间和路程变化,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知识拓展(把学的知识应用与生活)
(1)你会从网上或书上调查:世界上最长的三条河流是哪三条?它们各长多少千米?填好后贴到教室里的数学角里。
河流名称
长度(km)
(2)小调查:自己从学校到家有几千米?放学回家时体验。(可由父母帮助调查)
让学生体验1000米大约有多长时有一定的难度,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不仅练习了本课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习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教育和美育教育。
先提出问题,给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还要求学生将了解的知识进行交流,极大调动了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并且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再次感受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以后我会在_______方面更加努力。



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电线高6千米。()2、汽车每小时行40米。()
3、小丽身高135厘米。()4、教室黑板长3分米。()
5、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米。()
在()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沈阳到北京的铁路长8000()。
2、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最高的铁路,全长1943(),平均海拔4000()。
3、我国的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的总长约6700()。
4、月亮绕地球每秒运行8()。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作业设计练一练第一、二题
课后反思

课题练习六课型学案导学课
年级二年级主备人周军萍审核人杜秀玲、焦艳菊
学习
内容教师提供小黑板
学生提供每人准备一件最喜欢的物体。
学习
目标进一步感受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熟练掌握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重点
难点学会各种单位的简单换算。
学习过程
学案导案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合作探究玩中学
1、用手势表示:1米、1分米、10厘米、1毫米、10毫米……
2、量一量:一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毫米。
3、填空:
(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是,可以用()作单位。
(2)38米+54米=()米
1米-6分米=()分米
570分米-170分米=()分米=()米
1米-85厘米=()厘米
(3)小明身高94厘米,在长()厘米,正好身高1米。
(4)用一根长70厘米的铁丝,做了一个每边长都是15厘米的正方形框架,还剩()厘米。
(5)3只苹果+4只香蕉+1只梨=1090克
3只苹果+4只香蕉+4只梨=1690克
1只梨重()克
(6)先数出5毫米厚度的纸的张数,再算一算。
5厘米厚度的纸约有()张。
20厘米厚度的纸约有()张。先想一想1厘米、1分米、1米和1千米各有多长,然后在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以后,请各组选派代表回答问题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以后我会在_______方面更加努力。



试1、完成练习6的第1题。
2、完成练习6的第2题。
3、完成练习6的第3题。
作业设计A组:第三题
B组:第二题
C组:第一题
课后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一课型学案导学课
年级二年级主备人李尽晖审核人杜秀玲、焦艳菊
学习
内容教师提供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8到50页
学生提供自制图表
学习
目标1、我能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把知识条理化。
2、我能通过练习增强我学好数学的信心。
3、我可以理解生活中的大数。
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会看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预习
设计
学习过程
学案导案
情境导入

谈话导入
学完一个单元,你一定获益匪浅。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一次梳理,用自己的所学解决书上的问题,看谁最棒,大家赶快行动吧。

出示课前预习内容
合作探究
交流自学
看图总结我能行
通过看图我能说出学过的数学知识()
分层练习
我能完成练一练
(1)我能自己读题并完成第一题
(2)我能自己读题并完成第二题
(3)我能自己读题并完成第三题
(4)我能自己读题并完成第四题
(5)我能自己读题并完成第五题
(6)我能自己读题并完成第六题
知识拓展
通过练习我学会了()可以解决下面几个类型的问题()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惑(1)我可以在同学的帮助下读懂第七题并能完成
(2)我可以在同学的帮助下读懂第八题并能完成
(3)我可以在老师帮助下完成第九题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总复习第一题、第八题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作业设计练一练第二题、第三题(可选做第七题)
课后反思

课题走进乡村课型学案导学案
年级二年级主备人李尽晖审核人杜秀玲、焦艳菊
学习
内容教师提供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1到52页
学生提供地图
学习
目标1、我能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能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2、我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预习
设计
学习过程
学案导案
情境导入
我们都生活在乡村里,我们的乡村里都有什么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到乡村里去转一转,看看都有什么。

出示课前

预习内容
合作探究
交流自学
1、我能说出图上都有什么
图上有()
2、我能通过看图提出下面问题()
小组展示
1、我能和小朋友一起合作说出各地的方向()
2、我可以说出我上学的路线()
分层练习
1、我能自己看懂养鸡场那幅图并能提出下面的问题
()
2、和小朋友一起阅读最后一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知识拓展
通过学习我能解决以下几类问题()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惑我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数一数填一填,我有信心完成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湖南省大致在湖北省的()方向,四川大致在湖北省的()方向。
陕西大致在湖北省的()方向。河南省在湖北省的()方向。湖北省的东南方向的省份有()等。

五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北师大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五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北师大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北师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二单元1、听写一、二单元的生字词
2、注音:冶yě炼鞍镫āndèng凌líng空裹挟xié罕hǎn见杜甫fǔ骁xīao勇牦máo牛浙zhè江
3、形近字
凌(凌空)倘(倘若)冶(冶金)御(抵御)惯(习惯)伦(天伦)
陵(山陵)淌(流淌)治(治理)卸(装卸)贯(一贯)轮(轮流)
棱(棱角)躺(躺下)峻(险峻)楞(楞角)栅(栅栏)牦(牦牛)
宛(宛如)堪(不堪)俊(英俊)愣(发愣)珊(珊瑚)耗(消耗)
碗(饭碗)湛(湛蓝)骁(骁勇)魄(气魄)撼(震撼)
稞(青稞)棵(一棵树)饶(富饶)魂(灵魂)憾(遗憾)
4、多音字:
载zǎi(三年五载)zài(载重)踏tā(踏实)tà(踏步)。燕yān(燕山)yàn(燕子)似sì(似乎)shì(似的)。
涨zhǎng(涨潮)zhàng(头昏脑涨)栅zhà(栅栏)shān(栅极)秘bì(秘鲁)mì(秘密)
5、有关“马”成语
马到成功马不停蹄马马虎虎老马识途万马奔腾一马当先一马平川伯乐相马
蛛丝马迹人欢马叫车水马龙指鹿为马千军万马单枪匹马当牛做马
6、有关“马”的俗语马后炮马大哈牛头不对马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8、成语接龙举世闻(名)副其(实)事求(是)非分明(明)目张(胆)战心惊
课文内容我知道
1《天马》1983年,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2、用这个中外驰名的古代艺术品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是颇有象征意义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3、“不敢肯定”“至少”“在当时”这些词语的表达都相当准确,同时也传达给读者一种细致负责的态度。4、“天马”的外形特征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
2《古诗二首》比较它们都有什么不同?《房兵曹胡马》(唐)杜甫。作者刻画了雄健之马。前四句都在描写马的形态雄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马的精神。有这样的好马,当然可以横行万里为国立功,表现出诗人的志向。
2、《马诗》(唐)李贺描写的是清冷大气的场面,写出了静态中的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表达了诗人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3《巩乃斯的马》
1、描绘夏日暴雨下巩乃斯草原上马群奔跑的壮观场面,感受到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的融洽。
2、课文第二自然的比喻句主要是第三句话,把奔驰的骏马比做尖兵;比做大将;把大喊大叫的声音比做小石片跌进奔腾喧嚣的大的河的声音。
4《雅鲁藏布大峡谷》“最”的含义极限,没有可超越的。说明程度极深。“非常”也是程度深,但不是极限。课文连用7个“最”,反复强调极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景观的神奇之处。
5《浙江潮》
1、开头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总领全文,点示题旨。最后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概括上文,首尾呼应。
2、描写形与色运用比喻手法“仅如银线”“玉城雪岭”。描写声势则在比喻之外,又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际天而来”“如雷霆”“吞天沃日”。形、色、声、势四方面由远及近。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出钱塘潮奇特壮观。
2、写的有序:潮来时从远“一条白线”到近“万马奔腾”,声音由弱“闷雷滚动”到强“山崩地裂”。
7《红树林》介绍海南琼山的海上奇观:远观:海上奇观(雄伟壮丽),近赏:海上世外桃源(幽静神秘),繁殖:“胎生”(随处生长),精神:奉献精神的卫士
2、“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支撑着硕大的树冠”。
第三、四单元
1.2.读音、形近字:灶zào旁面庞páng挫cuò折静憩qì翕xī动草莓méi
炫xuàn耀凤fèng凰huáng摇曳yè
焕(焕发)灶(灶台)难(困难)庞(庞大)澈(清澈)遂(遂意)
换(交换)肚(肚子)稚(幼稚)宠(宠爱)撤(撤离)逐(追逐)
唤(呼唤)杜(杜鹃)椎(脊椎)惮(忌惮)寞(寂寞)峦(山峦)
涣(涣散)砾(砂砾)胳(胳膊)蝉(蝉鸣)漠(沙漠)恋(留恋)、
噪(噪音)烁(闪烁)骼(骨骼)挫(挫折)旷(空旷)栎(栎树)
燥(干燥)莉(茉莉)俐(伶俐)锉(锉刀)矿(矿山)砾(砾石)
4.变化的词: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焕然一新
6.有关思考的词:锤炼推敲斟酌琢磨切磋
7.有韵味的词:陶醉心旷神怡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万籁俱寂赏心悦目
8、仿写句:枫树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风中垂头无语。
我喜欢花,喜欢清瘦的秋菊,浓郁的玫瑰,孤洁的百合,悠闲的素馨。
9、《推敲》千古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10、《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绿)字是千锤百炼得来的。
11.对对子:(杨柳岸杏花村),(山间明月江上青峰)(鸟归沙有迹,帆过水无痕)(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黄菊倚风村酒熟柴门临水稻花香)
课文内容我知道
1、《春天的故事》中的“老人”指邓小平,他圈出来的地方是深圳。“春天”指改革开放的开始,“一座村庄”指深圳特区。2、“昨天”说明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比喻、拟人、夸张如: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美好春光。
2《我喜欢》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我喜欢(每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作者(先写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
复习第五、六单元1.听写五六单元的生字词语。
2.形近字:
溶(溶解)没(出没)审(审问)街(街道)泄(排泄)剂(剂量)
熔(熔化)疫(防疫)伸(伸展)衙(衙门)屉(抽屉)济(经济)
榕(榕树)役(兵役)唾(唾液)惕(警惕)拭(擦拭)
吭(吭气)杭(杭州)捶(捶打)踢(踢球)试(测试)
3.有关典故成语:围魏救赵破釜沉舟隔岸观火调虎离山空城计
偷梁换柱打草惊蛇调虎离山浑水摸鱼欲擒故纵
4.写“水”的诗词名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带“水”的成语
水落石出水中捞月水到渠成水火无情水涨船高水深火热
细水长流饮水思源浑水摸鱼车水马龙万水千山滴水穿石
山清水秀山穷水尽山高水低金沙水拍镜花水月高山水长
如鱼得水高山流水落花流水跋山涉水蜻蜓点水拖泥带水
9.《一个苹果》传递顺序。第一次传递的顺序是:火线运输员---连长---步话机员小李——伤员小蓝——司号员——卫生员——连长。结果是谁也没有吃,苹果又回到了连长的手里。
2、第二次传递的顺序是:连长——步话机员小李——小胡——小张……结果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4、是什么堵住了我的喉咙?(是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感动了我)
10.《古诗二首》《过分水岭》(唐)温庭筠,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描写西湖的风采神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1《水就是生命》,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水的常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喝水的意义,说明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道理。作者分别把水比作高超的化学师、优秀的运输兵、体温的调节器、良好的润滑剂、人体的卫士。
2、科学饮水要以多喝水,少喝饮料,喝自然冷却的新鲜白开水。自然冷却的新鲜白开水有特异的生物活性,不但能促进吐故纳新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每天早起喝一杯淡盐水,既补充了盐分又有助于防止便秘。
3、水占体重的五分之四,可见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12《雨港基隆》的雨美丽壮观、令人惊奇:变化莫测、瞬息万变、千变万化。第3和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赞美水:碧绿的水清澈的水清凉的水甘甜的水滴滴水珠涓涓细流滚滚浪花滔滔江河……
复习第七、八单元1.听写七八单元的生字词语
2.读音:剖pōu开半裸luǒ岗gǎng位肇zhào祸须臾yú机械xiè
裸(裸露)敖(敖德萨)葬(埋葬)殴(殴斗)岗(岗位)虑(考虑)
稞(青稞)熬(煎熬)毙(击毙)欧(欧洲)钢(钢铁)虚(谦虚)
颗(颗粒)傲(骄傲)剖(剖开)鸥(海鸥)舶(船舶)遗(遗忘)
棵(一棵)遨(遨游)陪(陪同)纫(缝纫)泊(漂泊)遣(调遣)
盟(盟军)挡(挡车)揉(揉皱)芯(烛芯)械(机械)惠(惠顾)
萌(萌芽)档(横档)柔(柔软)蕊(花蕊)戒(戒烟)慧(智慧)矣(由来久矣)唉(唉声叹气)
4、多音字藏:埋藏cáng西藏zàng盛:茂盛shèng盛chéng饭盛
尽:尽jǐn管尽jìn情打:打dǎ仗一打dá便:方便biàn便pián宜缝:缝féng纫缝fèng隙
5、有关危急时刻的词:生死攸关千钧一发一触即发
6、品质的词: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忘我勇敢团结协作先人后己舍己救人
7、含反义词的成语:
争先恐后出生入死转危为安南腔北调惊天动地生离死别左顾右盼
柳暗花明热潮冷风大呼小叫东倒西歪前赴后继藕断丝连顶天立地
8.《“诺曼底”号遇难记》【法国】雨果,“四次大雾”描写的句子,说明(天气的恶劣,为写海难埋下了伏笔,暗示后文的“诺曼底”号遇难并不是船长的责任。)
2.危急时刻:乘客——惊恐万状、失魂落魄船长——镇定自若、舍己救人
9.《生死攸关的烛光》,讲述的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精神。
2、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伯瑙德夫人一家在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伯瑙德夫人:取出油灯,吹熄蜡烛。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蜡台。女儿杰奎琳:推说睡觉,拿走蜡烛。
点燃——吹熄;端走——夺回;重新点燃——端上楼。
3、全文围绕一根小小的蜡烛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故事,在一波三折的故事中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机智。
10.《鸡毛信》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击队并配合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赞扬他是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小标题:一、接受任务二、巧妙藏信三、深夜逃走四、丢信找信五、诱敌负伤六、完成任务。重点写藏信夜逃诱敌
11.《他发明了什么》,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惠特尼)发明了标准化。标准化做法的三个好处之间运用了(分号)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用两个分号表明有三个好处。标准化的意义: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惠特尼的发明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3、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贝尔发明了电话,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13.《寓言两则》,《刻舟求剑》——(战国)《吕氏春秋》讲了一个人在过江时剑掉入水中,在船上刻记号等船停下才去捞。讽刺了办事愚蠢,不知变通的人。告诉我们要跟着事情的变化而改变方法。
2、《郑人买履》——(战国)《韩非子》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量的尺寸,而不相信自己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复习第九、十单元1.听写九十单元的生字词语
锡(锡纸)耻(耻笑)狩(狩猎)腕(手腕)蔼(和蔼)毁(毁坏)胚(胚胎)
惕(警惕)址(地址)守(防守)婉(婉转)揭(揭开)设(设问)杯(水杯)
踢(踢球)袱(包袱)拧(拧断)畏(畏缩)稠(粘稠)囱(烟囱)杭(杭州)
撩(撩起)伏(埋伏)宁(宁愿)胃(胃液)绸(丝绸)窗(窗户)抗(对抗)
嘹(嘹亮)梧(魁梧)津(天津)谓(所谓)鲤(鲤鱼)庶(富庶)巅(山巅)
潦(潦草)悟(感悟)律(纪律)偎(依偎)理(理发)蔗(甘蔗)巅(巅倒)
3.多音字
当:当dang时上当dang夹:夹jiá层文件夹jiā禁:禁jīn受禁jìn令
撩:撩liāo起撩liáo拨抡:抡lūn拳抡lún材汗:可汗hán出汗hàn
曲:曲qū折歌曲qǔ扁:扁piān舟扁biǎn担供:供gōng给口供gòng
逮:逮dǎi住逮dài捕落:落luò叶落là下粘:粘nián液粘zhān贴
担:担dān心重担dàn传:传chuán播水浒传zhuàn
塞;阻塞sè瓶塞sāi塞sài北血:鲜血xuè流血xiě
4.有关心情词语:反思抱歉后悔惭愧内疚自责忐忑不安如释重负冰释前嫌
5.有“和”字成语:和睦相处和好如初家和万事兴和蔼可亲
6、按要求写:1(骄傲).含有褒义的句子——含有贬义的句子——
2.ABB:胖乎乎——3.AABC:姗姗来迟——
4.ABAB:商量商量——5.AABB:高高兴兴——6.ABB:胖乎乎——
7.面对错误名言: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
最大的失败是失败了不觉悟。——卡莱尔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会犯错误。——列宁
8.保护家园从身边小事做起,随手关灯,节约用电,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用水。节约粮食和蔬菜。双面使用纸张。
9.《迟到》林海音《迟到》一文用(回忆)的方式写了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故事。后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2)学习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父亲的严与爱我,再分述回忆部分写父亲打我,又给我送夹袄,最后总写我的转变。体会文章插叙的写法及作用:是突出父亲的严与爱。
10.《成吉思汗和鹰》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君王和勇士。鹰四次打翻杯子。成吉思汗四次接水时都被鹰撞翻了的心情变化在升级,恼羞成怒。成吉思汗从这件事情中吸取了教训: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11.《我们的错误》【坦桑尼亚】沙班.罗伯特,诗歌告诉我们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这应该是本文的一句经典。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
12.《负荆请罪》,廉颇有勇于认错、改错的精神。
13.《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可爱”从人类遥望地球看到的景象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破碎”从人类“不加节制”、“随意破坏”、“不顾后果地滥用”等方面考虑。)
2、“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地球面临自然资源的枯竭,科学家研究成果证明,人类不可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地球上可供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但人类可开发新的活动领域,新的能源。
3、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4.《鸟儿的侦察报告》,课文写了鸟儿发回了四份侦察报告内容(野鸡妈妈吃了含农药的草种子孵不出小野鸡、燕子中毒死亡、海鸥被石油粘住翅膀飞不起来了、鸟儿因为空气污染迷失方向)多以对话的形式展开——鸟类痛苦——作者的感受。倡导我们保护鸟儿、保护大自然。
15.《绿色千岛湖》,介绍了人类成功改造自热的案例——创造了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人工湖——“绿色千岛湖”。
2、题目称作“绿色千岛湖”,是因为“水绿、岛翠、山青”,还因为“生态平衡和谐发展令人神往”,3、“大自然造福于人类,人类要与自然保持和谐。千岛湖是一首人与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总结全文,揭示中心),第一句点明“绿色千岛湖”给人们的启示,第二句赞美“绿色千岛湖”的价值。
16.《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课文围绕“你为什么不生气”具体写了乱丢垃圾、乱排污水、不遵守交通规则等违反社会公德的事,提醒人们管一管,批评胆小怕事,倡导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
二、用“√”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冶炼(yězhì)奔放(bēnbèn)踏实(tātà)记载(zǎizài)杜甫(fǔpǔ)宛如(wānwǎn)骁勇(xiāoráo)裹挟(xiéxiá)罕见(hānhǎn)恐吓(hèxià)苍劲(jìnɡjìn)悲怆(chuànɡcānɡ)俨然(yānyǎn)提供(ɡōnɡɡònɡ)载歌载舞(zàizǎi)处女(chǔchù)浙江(zhèzhé)横贯(hénɡhènɡ)卷起(juànjuǎn)薄雾(bóbáo)浸没(mòméi)树冠(ɡuànɡuān)降生(jiànɡxiánɡ)浮荡(fúfǔ)贫瘠(jíjǐ)刹那(chàshà)长堤(dītí)模样(mómú)咫尺(zhǐzhī)立即(jíjì)涨潮(zhǎnɡzhànɡ)纵横(hénɡhènɡ)漂流(piāopiào)粗糙(cāozào)边陲(chuíchún)乐曲(lèyuè)床铺(pùpū)朝(zhāocháo)着朝(zhāocháo)阳蒿草(hāoɡāo)动弹(tándàn)挣扎(zhēnɡzhènɡ)浣净(huànwán)炫耀(xuánxuàn)翠岚(lánfēnɡ)炽热(chìzhī)蕴含(yùnwēn)尽管(jìnjǐn)称职(chènchēnɡ)畜生(chùxù)摇曳(yèzhuài)汗流浃背(jiājiá)血肉横飞(hénɡhènɡ)侦查(zhēnzhēnɡ)
三通鼓(tōnɡtònɡ)烟熏火燎(liáoliǎo)挨个儿(áiāi)迸出(bènɡbìnɡ)应接不暇(yīnɡyìnɡ)笼罩(lónɡlǒnɡ)嘈杂(cáozāo)船舷(xiánxuán)扁舟(piānbiǎn)猝然而至(cùzú横档(dànɡdǎnɡ)盛饭(chénɡshènɡ)仰脸(yǎnɡyánɡ)损坏(sǔnshǔn)机械(xièxià)夹袄(jiājiá)哭号(háohào)撩起(liāoliáo)狩猎(shǒushòu)拧断(nǐnɡnínɡ)宠爱(chǒnɡpánɡ)撞翻(zhuànɡchuànɡ)曲折(zhézhē)

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期末复习资料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期末复习资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期末复习资料
知识要点归纳: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4×3=12或3×4=12

︰:::::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和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因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

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9×5=50—5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

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

10、“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11、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5,就是5的3倍。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北师大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北师大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二单元奇观
一生字词:
1、峡谷雪峰掩映向导隔开提供一番呼啸秘境
博物馆鬼斧神工无与伦比鬼斧神工近在咫尺载歌载舞金碧辉煌荒山秃岭奇花异草雷霆震撼浙江潮
吞天沃日县城古塔亭子雷声隆隆闷雷坦克领略
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猝不及防惊心动魄风号浪吼若隐若现漫天卷地
2、偶然梦幻浸没浮荡陶醉奉献贫瘠庞大抵御芳馨划船支撑龙宫扎根土质密密麻麻东扯西拉
绚丽多姿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
二多音字
藏划降蒙(mēng)(méng)(měng)
三短语
飘逸的云彩雄伟的雪峰漂亮的大拐弯丰富的宝库茂密的森林纯净的天空精美的水彩画山崩地裂的响声
坚固的海塘大堤漫天卷地地涌浩浩荡荡地飞奔
梦幻般的森林偶然的机会清翠的树冠芳馨的枝条婀娜的身躯绚丽多姿的世界硕大的树冠淡淡的幽香神奇的仙境
肥沃的土质庞大的根系贫瘠不毛的海岸默默奉献的卫士
三理解课文填空
1、《雅鲁藏布大峡谷》从雅鲁藏布大峡谷拐弯的形成,与它有关的世界之最,它是一个自然博物馆,它是地球上最后一块秘境等方面,介绍了世界奇观——雅鲁藏布大峡谷,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之情,也表达了作者无比自豪和喜悦的心情。
a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我国的西藏,它最终流到印度洋。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最窄处近21米,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大峡谷。
b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最后一块秘境”,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块处女地,它的激流至今没有一人敢于漂流,它的谷底至今没有一人能全程穿行,这里有世上最纯净的天空,最飘逸的云彩,最雄伟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弯,最丰富的宝库,这里的确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这一段中用了七个“最”字。这些“最”字充分表达了作者无比自豪和喜悦的心情)
c一位美国总统曾说,没有到过科罗拉多大峡谷,等于没有到过美国,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不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丽的山河!
2、《浙江之潮》从(形、色、声、势)四方面,由远及近,写出了浙江潮的雄伟壮观。《观潮》作者主要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a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b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令人惊心动魄。(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从声音和景象两个方面来写浪潮。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红树林》: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赞美了红树林不求索取,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赞美了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
红树林生长在大海中,它的作用是抵御狂风恶浪,减少自然灾害。
4、《海市》:
本文描写了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和丝路花雨四种奇景。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海市。表达了作者建设沙漠绿洲的美好愿望。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除法

第一课时:除法(一)认识竖式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b.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20÷5=4

竖式:4

5丿20

20

0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4……商:“4”表示分4盘。

除数……5丿20……被除数:“20”表示有20个苹果。

“5”表示每盘20……商和除数的乘积:“20”表示需20个苹果。

放5个苹果。0……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表示横式中的“÷”。

(5)练习:第2页“试一试”的四道小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2.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课件再次显示20个苹果画面。

(2)组织小组讨论:有20个苹果,如果每盘放6个呢?

请每个同学用代表苹果的圆片实际分一分,再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3)进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投影显示学生的圆片图,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6=3(盘)……2(个)

3

6丿20

18

2

答:可以放3盘,还剩2个。

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20”表示把20个苹果拿去分,“6”表示每盘放6个,“3”表示放了3盘(强调单位“盘”),“18”表示3盘共18个(6×3=18)。“2”表示放了3盘后还剩下2个(强调单位:“个”),说明“2”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

3.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第3题试一试中的第(1)题”。

(2)学生讨论:淘气的列式对不对,为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6还可以接着分”,正确的式子应是笑笑做的。

(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题。

四、总结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五、反思:

第二课时:除法(二)试商方法

教学内容:P4~5“分草莓”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0÷516÷518÷520÷5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P4“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P5“练一练”的第1~5题。

四、总结

五、反思:

第三课时:除法(三)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P6~8“租船”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6<258×()<387×()<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36÷6=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1÷4=5(条)……1(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1人。4×5+1=21。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2人,一条3人。4×4+5=21。

(3)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3×4+9=21。

4.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5.练习:P6“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3元。问题:1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10÷3=3(时)……1(元)

答:1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1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三、巩固练习:P7“练一练”的第1~4题。

1.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5壶茶而不是4壶茶。

4.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四、总结

五、反思: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P8~9练习一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板书:除法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开火车对答案。

2.第2、3题

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4题

先提问:画面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集体订正。

4.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巡视学生的书写格式,特别检查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5.第6题

此题使被除数数目较小,可要求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后分类。

6.第7题

(1)帮助学生理解图意: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2)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派车的可能性有5种,只要求学生说出一种。至于怎样派车比较合理,只要说得出道理即可。

7.第8题

本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此题实际上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先观察图,让学生找出规律。第(1)、(2)题学生可通过看图和接着画确定颜色。第(3)题通过规律:5个圆为一组,第25颗正好是第5组的最后一颗,因此是蓝色的。

五、反思:二.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P10~11“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4×8=7×6=36-17=80-43=

9×3=8×5=37-15=8+15=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如: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瓶饮料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瓶饮料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3×4+6解法二:6+3×4(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6+12

=18(元)=18(元)答:该付18元。

4.尝试独立解决

(1)提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几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3×4=12(元)20-12=8(元)答:应找回8元。

b.20-3×4(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答: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小结

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P11“试一试”

1.第(1)、(2)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第(2)题齐3学生板演并订正。

3.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也可自己创设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四、总结: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五、反思:

第二课时:除加、除减

教学内容:P12~13“花店买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28÷736÷624÷881÷915÷3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40-6×4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2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24÷8=3(元),5-3=2(元)答:(略)

b.5-24÷8

=5-3

=2(元)答:(略)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5-24÷8表示上意思。

算式“5-24÷8”中的“24”表示8枝康乃馨(即1束)24元,“24÷8”表示1枝康乃馨多少元。所以“5-24÷8”表示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也可以表示1枝玫瑰花比1枝康乃馨贵多少元?

因此计算“5-24÷8”的时候,应先算24÷8=3,再算5-3=2,用脱式计算式:

5-24÷8

=5-3

=2(元)答:(略)

(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P13“试一试”。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2.P13“练一练”。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

四、总结

五、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P14~16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重点难点:通过练习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熟练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板书: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练习。

2.第2、3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明确问题,然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第4题。

注意图中“5个人”也是解决问题的一条信息。

4.第5题

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12÷6=2(元)解法二:3×6=18(元)解法三:12÷3=4(听)

3>218>12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听便宜多少元?3-12÷6

=3-3

=1(元)答:每听便宜1元。

5.第6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并独立思考有什么规律,然后小组讨论,订正。

6.第7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练习。

7.第8题

先审题,指名说说错在哪里,再让学生改错。可指名板演。

三、介绍“数学万花筒”中的内容

四、总结

1.评价自我及同学的表现。

2.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五、反思:

第四课时: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P17“过河”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32-8÷820+16÷4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7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答:(略)

5.练习

(1)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结果不一样。

(1)独立完成P17“做一做”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6-8×2(6-8)×2

2.P18“练习三”的第1题。

四、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五、反思:

第五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P18~19练习三

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投影仪、学生每四人准备1副扑克牌,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第2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上?(小括号)

2.第3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3)指导提问。

根据这个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

3.第4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要求每个班多少人,必须知道什么?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分步列式:24+29+28=81(人)81÷9=9(人)

综合算式:(24+29+28)÷9

=81÷9

=9(人)答:(略)

4.第5题

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让6学生板演,全班齐练。

5.第6题

对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6.第7题

可用列表的方式表示结果。

7.数学游戏:“24点”

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

1.评价自我及同学的表现。

2.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五、反思:

三、方向与路线

第一课时: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P20~21“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期于的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1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2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1、引入。

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学生讨论后回答:少年宫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东面的中间。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

学生讨论后得出:图书馆在学校得西北面。少年宫在学校得西南面。电影院在学校得东南面,动物园在学校的东北面。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3.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

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三.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借助中国地图,对学生进行识别方向的训练,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教师让学生懂得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并在图中指出北京的位置。再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中找出家乡的位置,并说一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家乡的什么方向。

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书中的几个问题,并将答案填在书上,学生做,教师巡视。

最后,还可以利用中国地图,问问学生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请其他学生回答。

四.实践活动

让学生带上表格及方向板到校园中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观察地点面朝方向西北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五.你知道吗?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五、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路线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2能结合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对学生进行保护大自然,爱护庄稼、树木的教育,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嫩个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难点:

根据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我们要去什么地方春游吗?我们将要沿着一条什么样的路线走呢?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春游的路线。板书:认识路线。

二探索新知。

(一)示春游路线图。

教师由简单介绍图中要进行的军事活动开始,直至讲到营地进行野炊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谁想按照这条路线图向大家介绍我们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介绍路线图。

(2)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3)你喜欢哪一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在倾听中交流、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二)接龙游戏。

1游戏规则:每人说出从起点到某一地点的方向,前一位同学的终点就是后一位同学的起点。

2指名表演接龙游戏。师某某同学把我们带到了营地,这里的风景怎样呢?

三、练一练。

1辨认营地周围环境的方位。出示营地方位图:

(1)二年级和三年纪的营地分别在指挥中心的什么地方?

(2)三年级的同学要到小山坡上放风筝,他们可以怎么走?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认识返回路线。

(1)小组内介绍返回路线。

(2)指名介绍返回路线。

3认识学生的回家路线。

出示本班四位同学从学校回家的路线图:

(1)想一想,他们四人回家分别可以怎么走?

(2)小飞同学回有几条路可以走?哪条路最近?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五、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P24--25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进一步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

教学重难点: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相对应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顾: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会了什么?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

第(1)小题

先让学生观察这副情景图,可以先小组讨论,然后独立完成。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这副图充分交流,说出图书馆在小军家的东南方,在商场的北面,在电影院的西北方,在公园的东北方……对于某一建筑物的具体位置,鼓励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坚信叙述。

第(2)小题

指导练习时,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交.......路口,怎样找交.......路口才能找到邮局所在的位置。

第(3)小题

这题的答案不惟一,有很多条路线可以到达。练习时引导学生可以先讨论一下怎样走最近。

第(4)小题

这是道开放题,应该让学生自己确定起点和重点,说一说在小组中交流。

第2题。

通过设计希望小区各建筑物的位置这样一个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组织这一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将书后附页中的图片剪下来,然后按所给的信息将医院、健身房和商店贴在希望小区中,最后鼓励学生将剩余的图按自己的设计贴在希望小区中,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小区图。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各建筑物的位置。如1号楼的东南、东北等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谁在商店的东、西、西北方向等等。

三、总结

1.评价自我及同学的表现。

2.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四、反思:

四生活中的大数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重点: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难点: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1.投影仪和相对应的图片

2.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天津最高的建筑物是什么吗?

生:天津广播电视塔。

师:那你知道天津广播电视塔有多高吗?

(出图)师:谁能读给大家听?生略。

师:天津广播电视塔在刚建好时,它的高度位居亚洲第一。

2.师:你们知道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吗?

生:珠穆朗玛峰。

师:那你知道它的高度吗?

(出图)师:谁能读给大家听?生略。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两个之最。老师这还有两幅图(出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3.⑴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三千颗。

⑵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一千一百六十六种。

师:在这几幅图中都有一些数字,以前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那这些数字和100以内的数比较,怎么样?

生:这些数字比100以内的数大很多。

(板书:大)

师:那到底有多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数一数生活中的大数。

(板书:生活中的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大正方体)

⑴师:老师有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出示小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这么多,怎么数呀?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不仅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数的?

学生数。

师:汇报要求“先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数的”,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组1:我们组数有6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6个面,所以是600个。

组2: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100×10=1000。

组3: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一个面有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10个层,就是1000个。

师:一共有两种意见,一种数的结果是600个,另一种数的结果是1000个,同一个正方体怎么会出现两种意见呢?究竟谁的是正确的?

生1:我们数的方法不同,所以数的结果也不同。

生2:他们数的是6个面,我们数的是10层。

生3:他们没数正方体的芯。

师:结果是600个的同学只数了6个表面,忽略了正方体里面的小正方体。下面我们看看数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学是怎样数的。

⑵计算机演示

第一步: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

第二步: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第三步:一百个一百个地数,一百、二百、三百……九百,数到一千。

(同学跟着计算机数)

师:谁能把同学们说的进行整理,先怎么数,再怎么数,最后怎么数。

生: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最后一百个一百个地数,数到一千。

⑶师:先一个一个地数(出示

),数到10个;

再十个十个地数(出示

),数到100;

最后一百个一百个数

(出示),

2个一百是多少?3个一百呢?5个一百?9个一百?数到10个一百就是多少?(出示)。

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2.

师:接下来可以怎样数?

生:一千一千地数。

计算机演示: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二千、三千……九千,数到一万。(学生一起数)

师:一千一千地数,有几个一千就是几千,数到10个一千就是多少?

生:10个一千就是一万。

(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师:以前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今天我们又可以怎样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和一万一万地数。

3师:老师有几幅图,你能不能很快说出图中有多少个小木块?

师:介绍一下你怎么数地这么快?

生1:第一幅图有100个小木块,第二幅图有20个小木块,第三幅图有5个小木块,一共是125个小木块。

生2:先看1个一百,再看2个十,最后有5个一,一共是125个小木块。

师:我只看到3个十?

生:最后的12个小木块里有1个十,就是4个十,所以是142个小木块。

师:一百在哪了?

生:10个十就是100,所以是105个小木块。

(三)应用新知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幅图都是按照千、百、十、个摆好的,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有多少个小木块。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盆豆子,你能不能很快说出有多少粒豆子?

生:不能。

师:你们数一数,再摆一摆,不仅你们知道有多少个,还要让大家也能很快看出一共有多少粒豆子。活动要求: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两种塑料袋,大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小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发挥两种塑料袋的作用数一数、摆一摆。

小组活动(略)

小组汇报

师:汇报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个豆子,怎么摆的?

组1:我们组有963个豆子。有9个百,6个十,3个一。

组2:我们组有972个豆子。有9个百,7个十,2个一。

组3:我们组有954个豆子。有9个百,5个十,4个一。

组4:我们组有990个豆子。有9个百,9个十。

组5:我们组有1012个豆子。有10个百,1个十,2个一。

组6:我们组有988个豆子。有9个百,6个十,8个一。

组7:我们组有995个豆子。有9个百,9个十,6个一。

组8:我们组有933个豆子。有9个百,3个十,3个一。

组9:我们组有910个豆子。有9个百,1个十。

组10:我们组有989个豆子。有9个百,8个十,9个一。

师:哪个组比一千多,请把多的送到前面;哪个组比一千少,差几个就到前面拿几个。

师: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组1:我们组有963个,还差37个,我们拿了3个十,7个一。

组2:我们组有972个,还差28个,我们拿了2个十,8个一。

组3:我们组有954个,还差46个,我们拿了4个十,6个一。

组4:我们组有990个,还差10个,我们拿了1个十。

组5:我们组有1012个,多了12个,拿走1个十,2个一。

组6:我们组有988个,还差12个,我们拿了1个十,2个一。

组7:我们组有995个,还差5个,我们拿了5个一。

组8:我们组有933个,还差67个,我们拿了6个十,7个一。

组9:我们组有910个,还差90个,我们拿了9个十。

组10:我们组有989个,还差11个,我们拿了1个十,1个一。

师:老师这有几个数,请你看数摆豆子。

①一百二十三

②五百四十六

③八百七十

④九百零七

师:我们班一共有10个组,如果把10个组的塑料袋凑在一起就是多少了?

生:一万

师:请组长带着你们组的豆子站到前面来。

师生惊叹:哇!一万粒豆子是这么多呀!

师: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会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和一万一万地数数了。

生2:我会用好办法数豆子了。

(四)反思:

第二课时拨一拨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激发读、写数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重点: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难点: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计数器正方体学具袋

教学过程:

活动一:拨一拨

(一)出示信息(投影)

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2、民族小学共有1706个学生。

3、陈老师在广场路买了一套每平方米3080元的房子。

4、我们学校有880人。

5、买一台洗衣机要1008元。

6、发明造纸术距今有1900年。

学生试着读读划线的数。然后将这些数进行分类。

(二)分四组,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这4种数的读法,并将自己讨论的一类数各摆出5个。

1、第一类:不带0的数。

(1)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出示在计数器上。

(2)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

3)每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然后抽几桌汇报。

2、第二类:中间带0的数

(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

3、第三类:只有末尾带0的数

(1)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法,老师归纳。

(2)出示你所写的数,让其他学生读。

4、第四类: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

(1)读一读、说说方法,老师小结。

(2)出示一个代表所写的数,看谁读得快,学生自己读后,抽生读。

(三)你拨我写

(四)总结读、写数的方法。

活动二:练一练

1、说一说商品的价钱

2、写出横线上的数

3、填一填

(五)反思:

第三课时比一比

教学目标

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重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活动一:比一比

创设情境:小鸟认数

1、学生扮演小鸟认数:

108498237564184

2、比大小

出示108498237564184

3、讨论:

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4、交流:

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5、明确:

(1)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2)位数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活动二练一练

在里填上“”或“”

107484638998251025184

(1)学生独立练习

(2)交流想法,着重说一说最后一题。

活动三:试一试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独立思考

(2)讨论:

这么多的数,怎样能很快地从小到大排列呢?

(3)交流解决问题的步骤

(4)独立完成

(5)想一想:

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

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

活动四:猜数游戏

活动五:估一估

1、大约有多少粒豆子?

2、估一估,填一填

树上大约有一()个桃子,大约有三()片叶子,河里大约有五()只鸭子。

反思: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具体感受大数的意义,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数学活动,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数位的意义

难点:几个数的排列

教学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一看,读一读

(1)看图写数:20032040

(2)读数:二千零三二千零四十

(3)你拨我写

同桌合作,一人拨珠,一人写数

活动二:找规律

出示题目

(1)388,389,,,392,393

(2)3260,6370,,3290,,3310

(3)5725,5825,,,6125

1、找规律

2、独立填写

3、交流,评议

活动三说一说

1、在小组内先读数

3077543717594

2、说一说,“7”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多少?

3、汇报,交流

4、猜一猜

淘气的书可能有多少本?

活动四:小兔吃萝卜

1、故事引入

2、连一连

3、在小组内读一读,写一写

4、交流读写数的方法

5、小结易错的地方。

活动五:数学游戏

转一转,比一比

活动六:实践活动

有多少片树叶?

1、先估计50或100片树叶占多大面积,再估计所有树叶有多少片,在小组内交流。

2、实际数一数有多少片

想一想:怎样数得又快又对,设法表示出来。

反思:

第五组测量

第一课时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活动一:目标——通过估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教师要善于捕捉“创新资源”,如发现不从尺子0刻度开始量的学生要加以表扬或奖励,如没有发现学生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进行启发引导,体现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写作“1d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1分米是几厘米?

(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

(教师板书:1m=100cm1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估计学生会说:手掌长大约是1分米,半支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尺子的一半长是1分米等。]

活动二:目标——通过测量、观察与联想,产生探究的欲望,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6.3厘米的黄色纸条。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长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估计学生会疑问,纸条长“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三格”怎么记?]

2、教师自问自答“是啊,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然后介绍,1厘米中的1小格长是1毫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毫米”写作“1m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0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10毫米),板书:1cm=10mm。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毫米?

[估计学生会说:纸皮、硬币、小圆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

反思:

第二课时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体验1千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米尺、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二.玩中学

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

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中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文化大楼道光陆电影院、商业城、新玛特、沃尔玛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

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板演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

完成数中42页填一填。

(2)(课件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学校到中街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i.公路边的里程碑

ii.摩拖车的速度表

iii.限速标志

iv.指路标志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三.学中做

1.完成43页的第1题。

2.完成43页的第2题。

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熟练掌握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运用知识的技能。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逐渐养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形成能主动研究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运用知识的技能。

教学准备:1投影片。

2每人准备一件最喜欢的物体。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用手势表示:1米、1分米、10厘米、1毫米、10毫米……

2.量一量:一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毫米。

3.填空:(投影显示)

(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是,可以用()作单位。

(2)38米+54米=()米

1米-6分米=()分米

570分米-170分米=()分米=()米

1米-85厘米=()厘米

(3)小明身高94厘米,在长()厘米,正好身高1米。

(4)用一根长70厘米的铁丝,做了一个每边长都是15厘米的正方形框架,还剩()厘米。

(5)3只苹果+4只香蕉+1只梨=1090克

3只苹果+4只香蕉+4只梨=1690克

1只梨重()克

(6)先数出5毫米厚度的纸的张数,再算一算。

5厘米厚度的纸约有()张。

20厘米厚度的纸约有()张。

学中做

1.完成练习6的第1题。

2.完成练习6的第2题。

3.完成练习6的第3题。

做中得

完成练习六的实践活动。

反思:

第四课时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3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投影片、挂图。

优秀的作业、作品……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一个单元学完了,你一定受益匪浅吧。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你将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你学到了什么?

(1)出示图1,看图说一说。

读出每所学校的人数。

说一说那所学校的人数最少,那所学校人数最多,哪两所学校的人数比较接近。

你能把它们的人数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吗?

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2)出示图2,看图说一说。

仔细看图,说一说个动物馆在池塘的什么方向?

说一说狮子馆到猴山的行走路线。

看图,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同桌交流,采取你问我答的形式。

集体汇报。

(3)出示图3。

看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你能根据图重的条件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看谁提出的问题多,更有价值。

全班交流,学生讨论评价。

2.我的成长足迹:与同伴说一说。

(1)组内展示个人的学习资料。

(2)说一说。

a.请同学们勇敢地展示最满意的数学作业展示给同学看。

b.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展示内容。

3.评一评。

a.自我评价。

b.小组成员互评或好朋友互相评价。

c.教师评价。

4.忆一忆。

a.回忆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节数学活动,或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等。

b.在老师或同学面前讲一讲。

c.说说自己取得的进步。

5.写一写。

a.教师可以为学生纪录成长纪实。

b.学生完成纪录卡片。

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学习技能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个复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各种情境挂图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二、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玩中学

凳上智慧梯。完成46页的第2题。

你知道吗?完成46页的第3题。

完成46页的第4题。

完成46页的第5题。

完成46页的第6题。

完成46页的第7题。

完成46页的第8题。

反思:

第六课时走进乡村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2.通过“走进乡村”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从中能提出有趣的问题,并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3.对所提出的数学问题加以讨论,学生间要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看图提出问题,并运用自己以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绿草茵茵的小村庄。潺潺的河水从那流过,一片片麦田在微风的吹拂下不停地翻滚着,几只欢快的小鸟在树林上空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那真实人间仙境。你们想去看看吗?

玩中学

看一看。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整体感知画面。

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在小组内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2.说一说。

分布引导,循序渐进。

(1)出示书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看图,说一说方向和路线,要求小组内交流。

(2)每组派代表汇报。

3.算一算。

解决发现的问题,体现数学的使用价值。

对于学生发现的数学问题,教师鼓励他们运用学过的知识尝试进行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放在问题银行里,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学中做

看图,出了课本中的问题外,你还能提出有关方向和路线的问题吗?并试着解答出来。

做中得

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园走一走,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并根据所看到的内容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再回到教室进行交流。

反思:

六加与减(一)

第一课时买电器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计数器、人民币学具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买家电

1、师:谁能告诉大家,你家都有哪些电器?

2、师:看来小朋友们对电器都很熟悉,那张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我去买电器,帮我参考一下价钱,好吗?

(课件显示:四幅电器图)

3、师: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图上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4、师: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5、看来小朋友们提的问题可真不少,张老师想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呢?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500+800=1300(元)

你们是怎样算出1300元的?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学具,请你们利用学具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师:谁能先说说本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算法,再说自己的?

课件演示两种算法的计算过程。

7、师:看来呀,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正确,现在,老师还想知道一台电视机比一台洗衣机贵多少钱?你们能解决吗?试一试。

8、师:谢谢小朋友们刚才帮了我一个大忙,真棒!现在你能帮自己家也添置一些电器吗?在练习本上算一算,你需要花多少钱?

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算式。

很好,大家都有这么多种不同的买法,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9、师小结。

活动二:练一练

1、师:小朋友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但是要想算得又对又快,还得进行一定的练习,你们敢不敢试试?

(1)做练习卡上的第一题“我会做”。

(2)做练习卡上的第二题“我能行”。

(3)做练习卡上的第三题“我真棒”。

活动三:说一说

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反思:

第二课时回收废电池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法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废旧电池的危害吗?指名回答。

教师讲解:废电池中含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会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一颗钮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你们快想想办法,用过的废电池应该怎么处理呢?

对,我们应该集中回收,不随便丢弃。这节数学课我们就围绕回收废电池这一主题学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看一看。

借助情境图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1)出示图表。同学们,童星小学从本学期起开展了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环保教育活动。这是该校二年级各班在开展活动以来回收废电池的情况。

(2)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先自己想一想,在与小伙伴们说一说。

(3)那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发现的数学问题汇报出来?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能会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关于加法或减法的问题,只要问题提的合理,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肯定。最后,教师在交待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加法的有关问题。

2、算一算。

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解决“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试。

教师板书:102+97=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的数大约是多少。

指生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进行计算。102+97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各小组展示算法并进行汇报。

强调: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完成第52页的试一试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计算,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指正,予以辅导。

(2)解决“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方法同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解决。

学生要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即“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的算理。

还可以采用凑整十、整百的方法进行计算。

完成第53页的试一试的题目。

(3)解决“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结合本班的数学情况,让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完成第54页的试一试的题目。

3.想一想。

师生共同总结出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三位数得比算加法,大家想一想,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和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谁能对照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说说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做?

学中做

完成教材第55页的第1、2题。

做中得

完成第55页的第3题。

反思:

第三课时小小图书馆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三位数减法中的“退位”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

课外小组的同学非常喜欢读书,他们经常在午饭后到小小图书馆里汲取新鲜的养分,看,它们正聚精会神地学知识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一看。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你们知道“小小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吗?(出示统计表。)谁能说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

先独立思考,再与小伙伴们说一说。

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36-118=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

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进行计算。236-118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

提一提。

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求“两种书的差”的问题。

根据藏书情况表,你能提出哪些求差的数学问题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出来。

指名汇报的数,并说出计算过程。

3、试一试。

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

出示前两幅图,说出图意。

结合实际讨论:找回32元对不对?

总结减法验算的两种方法。

完成教材第57页的试一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4、议一议。

探索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讨论300-97怎么算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看那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最简便。?

各小组间交流、汇报。

要求学生汇报时说出计算过程。

强调:笔算减法时,尤其是计算被减数末尾连续有几个0的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减。

看黑板,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再来说一说。

5、想一想。

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笔算减法的法则。

自己结合学过的百以内数得比算减法法则,试着总结出万以内数的笔算减法法则。

在小组内交流,完善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

班内汇报:在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在下面记一记。

运用笔算法则和应注意的问题独立完成第58页的试一试中的题目,并互相交流计算方法。

6、议一议。

讨论加法算式验算方法。

出示747+87=?独立计算出来。

可以用什么方法验算呢?与同伴互相交流。

汇报验算方法。

7、学中做

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1题。

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2题。

通过动物卡片游戏,练习三位数的减法。

还利用这四个动物卡片,练习列出三位数的加法。

8、做中得

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判断这三道题的对错,然后再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反思:

第四课时练习七

教学目标:

1.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练习,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道具。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1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2题。

教师启发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找到最大数与最小数,怎样确定哪两个数的和最大,哪两个数的和最小,哪两个数的差最小。

2、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3、6题。

让学生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自觉的进行验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4题。

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4、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5题。

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7题。

6、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并比较出得数的大小后,再交流各自的解答过程。

7、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9题。

第(1)小题要帮助学生会看火车里程表。

第(2)小题可利用北京到上海的铁路路线图或线段图帮助理解。

第(3)小题在学生能够能够看懂题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反思:

七、认识图形

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从直观上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教具三角尺一套

实物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在图形王国中认识一位新朋友,(教师板书单元题目:七、认识图形)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

生找出图形后,指名回答。(有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等)

师:在有些图形中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它也是一种图形,它叫“角”。(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你能在图中找出“角”吗?

学生独立观察找“角”,教师请同学到电脑前指“角”。学生指出后,教师利用电脑演示从图中抽出“角”。

(创设小房子的情境找“角”,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角”,利用电脑课件演示,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象出“角”的过程,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角”的样子。)

(二)指一指:初步认识“角”

1.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角”。

学生试着指出“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教师示范指,注意动作强调从顶点开始。

(引导学生正确指出“角”,为学生独立画“角”做好准备。)

(三)画一画:了解“角”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1.学生试画

师:你能把三角板上的一个“角”,画在纸上吗?

学生自己试着画“角”,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方法。

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吗?

生1:我把三角板放在纸上,沿着它的两条边描。

师:你是利用三角板把“角”描在纸上,还有谁也是这样描的。

学生大多数都是借助三角板描出一个“角”。

生2:我看着三角板上的“角”,自己画出来的。

2.教师示范

(1)描“角”

师:有同学用三角板描了一个“角”,请你仔细看老师描,从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个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下面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把这个“角”描下来了。

师:请同学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1:“角”是尖尖的。

生2:“角”的样子像小于号。

生3:“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生4:“角”有两条边,比三角形少一条边。

生5:我们只描了一个“角”,比三角形少两个“角”。

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大家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会儿看看谁会用。

(借助三角板引导学生描出一个“角”,可以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出“角”的过程,同时体会到三角形与“角”之间的内在联系。)

(2)画“角”

师:请同学仔细看,老师画一个“角”。(教师指着黑板说)我把“角”画在这儿,就先点上一个点,(教师边说边点)它就是“角”的——顶点。(教师故意停顿,请同学回答,强化学生对名称的记忆。)再从顶点开始,用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边,(教师仍然停顿,请同学回忆并说出名称)还从顶点开始再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另一条边。(在学生说出“角”各部分名称的同时,教师板书)

师:请同学观察,“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由一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就组成一个“角”。(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出“角”,使同学通过观察教师的手势,再次感悟出什么是“角”。)

(3)表示方法

师:怎样表示呢?从“角”上面的这条边到“角”下面的这条边画一条弯弯的线,它就表示由这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这个“角”。现在有两个“角”,为了清楚的表示是哪个“角”,我们可以给“角”编编号。(教师边说边给一个“角”编上1号,学生自觉想出另一个“角”要编2号。教师再介绍“角”的符号,并板书)

师:请同学观察“角”的符号像什么?

生1:它像一个小小的角。

生2:它像我们美术课上画的鼻子。

生3:它像写4的第一笔。

生4:它像钟表的时针和分针。

(教师请同学观察并想象,帮助同学记忆“角”的符号。)

师:注意“角”的符号下面的线是平平的。

3.学生再次画“角”

请同学对比自己画的“角”,再次画“角”,画好后要边指“角”边介绍,讲给小组同学听。

(四)摆一摆:感受影响“角”大小的因素

1.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开的大小有关

师:请同学用两根小棒做一个会活动的“角”。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制作情况,等学生做好,要求都把做的“角”举起来,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你能把“角”变得大一些吗?

学生听到老师的要求后,兴致很高,很多同学马上就把“角”变大了。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生1:我拿着“角”的两条边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我和他不同,我只动了“角”的一条边。

师:你能把“角”变得小一些吗?

学生操作后,请同学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小的?

生:把“角”的两条边往里推,“角”就变小了。

师:通过玩活动“角”,你有哪些发现?

生1:我发现“角”有大有小。

生2:我发现把“角”的两条边往外一拉,“角”就变大,把“角”的两条边往里一推,“角”就变小。

听了生2的回答,大部分同学都满意的点点头,看起来很多同学都同意生2的说法,同学们已经悟出“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只是在用语言叙述时还有困难。

教师利用电脑演示,“角”的一条边慢慢展开使“角”变大,再逐步变小的过程,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说:同学的意思是说,“角”的两边.......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2.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的长短无关

师: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把活动角捏紧,(教师用活动角摆好一个“角”,请一位同学固定“角”的两条边.......开的角度,教师把“角”的两条边分别延长)大家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1:“角”的两条边都变长了,两边.......开的大小没有变。

生2:“角”的两条边都变长了,“角”的大小没有变。

教师利用电脑演示,请同学再次观察、体验“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五)比一比

师:我们已经知道“角”有大有小,有一组“角”朋友为了比出大小,争论不休,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师:请每位同学把5个“角”摆好,仔细观察。你认为哪个“角”最大,(教师请同学选出最大的“角”并举起来)互相看一看是几号“角”。

生:4号“角”。

师:为什么4号“角”最大?

生:4号“角”的两条边.......开的最大。

师:你能找出几号“角”最小吗?

学生自己观察,找出最小的“角”,教师请同学说说为什么2号“角”最小?

师:剩下的1号、3号、5号“角”,你能看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2号“角”、4号“角”的大小很明显,1号、3号、5号“角”的大小很接近,看不出它们的大小了。

师:请同学自己想办法,比一比1号、3号、5号的大小。

学生自己动手比较,教师请同学汇报。

生1:我比1号“角”和5号“角”,我把它们的顶点对齐,5号“角”的两条边在外边,所以5号“角”大。

生2:我比1号“角”和5号“角”,也是5号“角”大,我还把一条边对齐了,看另外一条边就可以了。

师:生1比较方法是把顶点重合,生2比较方法是把顶点和一条边重合。

生3:我是用直尺量的,我用直尺量1号“角”的开口是21mm,5号角的开口是22mm,所以5号“角”大。

教师征求同学的意见,显然同学都认同生3的方法,于是我用活动角进行演示,帮助同学理解。

师:请同学看,这个角的开口,(教师由“角”的顶点处指起,请同学观察“角”的开口越来越大)都是一个“角”的开口,它们一样大吗?请同学思考,1号“角”和5号“角”的边不一样长,我们量它们的开口比大小,你们认为公平吗?

生:不公平。

生3:我把1号“角”和5号“角”的两条边都延长到3cm,再量它的开口就可以比大小了。

生4:我用三角板量,都用三角板的一个角,它比1号“角”大一些,比5号“角”小一些,所以5号“角”大。

师:生4是借助另一个角帮助比大小。

师:还有3号“角”,它的大小怎样?

生1:我比1号“角”和3号“角”,它们一样大,我是把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来比的。

师:请同学都比比看。

同学自己把1号“角”和3号“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比大小,这时许多同学露出惊奇的神情,“它们真是一样大”。此时,再一次使同学认识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六)找一找:使同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今天我们身边的许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出它吗?并请你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全班汇报。

生:桌子上有角,这是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习后学生再找“角”,已经能很清晰的找到一个面上的“角”了,更加接近数学中所说的“角”,不再是随意的立面上的“角”。

(七)全课小结: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角”。

生2:我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生3:我知道怎样比“角”的大小。

(八)反思:

第二课时练习八

教学目标:

1对角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

2能借助三角尺辨认三种角。

3让学生了解“角的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到处可以找到角。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教学重难点:准确的数角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挂图。

学具:三角尺、学具钟、放大镜。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关于角的知识,同学们都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完成练习八。

对话平台

玩中学

再玩中学的过程中,以“去角国做客”为线索,完成书本上的基本练习部分。

1.继续展示课件1。

它们就是陪同我们玩的向导,我们来向他们打个招呼,认识一下吧!记住,一定要把角的名称说的准确呀!

完成教材第68页的第1题。

2.展示课减2(一列小火车、6节车厢,车厢上面分别画着教材第2、3题中的6个图形)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节车厢,就请你们标出这节车厢上的图形的各个角,注意直角用符号“┐”表示。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都找到了什么角,有多少个?

(1)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答案。

完成教材第68页的第2、3题。

3.展示教材第69页的第6题。

让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下角的王国吧!请你一边看,一边认,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角?

(1)自己找,自己认。

(2)全班交流,角的名称叙述要准确。

学中做

在角的王国里,到处充满了新奇有趣的关于角的知识。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1.展示课件4。

(1)你们看到了什么?

(2)(显示教材第69页的第5图)你能说出钟面上显示的是什么时间吗?

(3)仔细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你发现了什么?

(4)分组活动:用学具钟拨一拨,说一说,还有哪两个时刻,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同样大,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角?

(5)拿起手中的放大镜看看手中的钟面,你又发现了什么?

(6)指针长了,角的大小变了吗?

做中得

1.又一个角很顽皮。(出示68页第4题第1个角图)数一数它有几个角。

2.它在自己身上填了一条线(出示68页第4题第2个角图)。数一数它现在又有几个角。

3.哎呀,它又给自己添了一条线!(出示68页第4题第3个角图)同学们快数数,现在又有几个角?

反思:

第三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能够按要求在之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回用正方形、长方形设图案,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

学具:①附页2上的长方形、正方形;②放一张长方形彩纸的信封;③三角尺、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面上放一些几何图形,请你认一认,它们都是谁?

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认得这么准确的?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活动一。

学生分组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教师出示若干图形,请同学们说出几号图是正方形,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2)利用学具在小组内探索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先研究用什么方法,再进行操作。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小组的研究结果。

(4)完成“填一填”。拿着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活动二。

通过小游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1)猜一猜。

信封里装一张长方行纸,露出一部分。请同学们猜一猜:信封里装的彩纸是什么形状的?

(2)拉一拉。

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拉一拉,(拉动要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彩纸露出部分的变化,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

(3)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一会是长方形,一会是正方形,一会又变成长方形呢?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反思:

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2在观察与比较中,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成长方形与四边形间的区别与联系。

3体会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教具:活动长方形框架点子图。

学具:七巧板。

教学过程:

课件引入。

请同学们找一找,你在这幅图上找到了什么你认识的图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做一做。

引出平行四边形,同时渗透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师示“活动长方形框架”。

老师要拉动框架两角,猜猜会是什么结果。用你的小手比一比,和同桌说一说。

谁愿意来试一试?

请学生到前面来拉动长方形框架两角,将其变成平行四边形。

这个图形的名字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说一说。

2.说一说。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

(1)先对你的好朋友说说。

(2)谁愿意告诉老师?

学中做

1.画一画。

教师出示点子图。

书上附页3有点子图,请同学们是这在上面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吧!

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你觉得自己画得棒不棒?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2.拼一拼。

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1)每个同学都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我们的七巧板着急了,它也想和平行四边形做朋友,请你帮帮它,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快动手试一试!

(2)拼完的同学可以将你的平行四边形展示在前面。

(3)看一看,评一评,你最喜欢谁的平行四边形?

反思:

第五课时欣赏与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电视、电脑、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经过调查我发现咱们班有许多同学的家买了新房子,装修得特别漂亮,谁愿意把自己的家介绍给大家,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2、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家,想一想这里复习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学生说,教师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复习学过的基本图形)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让我们一起再欣赏几幅图,(看书上的图片)

2、你喜欢这些图案吗?为什么喜欢?

3、每个同学说说第一个图案里有哪些我们学习过的图形?

(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

4、汇报基本图形(学生边汇报,教师边用彩色笔勾出图形的轮廓)

5、小组2个人互说第2幅图的基本图形,说完后汇报。

(学生能够从各种图案中分析出基本图形,并能借助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

6、要是你画,你怎么画?(举例子说明,并用电脑演示)

(感受旋转、平移、对称的现象)

7、你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设计图案吗?一会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设计,设计之前先想一想你打算用哪些图形去画,然后选自己最喜欢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也可以自己进行创作。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涂色,鼓励学生设计独特的图案)

8、学生自己设计

9、下面我们进行分组评价,大家先说说怎样去评选呢?(让学生说出评选的条件再进行评选)

10、展示作品并分析图形。(按照得星的先少后多评选,把优秀作品放到投影仪)

11、评选最佳设计奖、最佳创作奖、色彩鲜艳奖、态度认真奖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谈谈学习收获

四、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颁发奖状

五、板书设计:

欣赏与设计

反思:

八加与减(二)

第一课时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1.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甚至巧妙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重点: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直尺和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巩固旧知):

师: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很多的爱心活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吧(展示照片)这是我们学校的什么活动?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捐书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出示统计表)这里就是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来说说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生搜集信息)

师:你们能提出哪些和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呢?回忆一下,用竖式计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今天就来用以前的计算经验来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我们学校低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独立列式

2、估算:你是怎么估计的?

3、计算{教师巡视、指导,请个别孩子板演}

4、交流算法,互相评价

5、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自己探索出了这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其实啊,无论用怎样的计算方法,最重要的是要确保计算准确,有没有同学计算出现了失误的?大胆说说你错在哪?

(肯定、表扬:诚实、勇敢!感谢:正因为有了你的问题,同学们计算时才会更加注意)

6、试一试:

“我们学校高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先估算,然后独立练习,小组交流算法(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计算,做完了的同学把你的计算方法跟你的同座说一说)

(2)小组汇报

三、我能行

计算比赛p751.用竖式计算

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加计算时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根据你的经验,用这种方法计算时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想提醒大家的?(两至三人谈)

四、联系生活、发散延伸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你们想不想收到爸爸妈妈送的礼物呢?商店里有很多儿童商品,如果这次爸爸妈妈让你自己去挑选购买,只能买三件,你想买些什么?该付多少钱?

如果你买的商品限制在100元以内,钱够用吗?如果不够,你打算怎么办?

五、小调查:

调查我们学校一至三年级学生人数,填写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

建设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

118+104+95=317(本)

1.估算100+100+100=300,大约300本。

110+100+100=310,大约310本。

2竖式计算:118118

+104104

————+95

222————

+95317

——

317

3凑整简算

(1)118+104+95=100+100+100+18+4-5=317

(2)118+104+95=110+100+100+8+4-5=317

答:建设小学一共捐书317本。

反思:

第二课时运白菜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3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

2连减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

教学准备:相对应的主题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农民伯伯种的大白菜又获得了大丰收,他们正忙着收白菜、运白菜呢!

出示主题情境图。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第一运走288棵,第二运走256棵,原有850棵。

二问题探索。

1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1)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2)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

问题(1)(2),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出来。然后重点研究问题(3)。

2思路探究。

(1)教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3)交流想法。

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1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

2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

(4)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

3算法探究。

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以下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1)从总数里面连减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

=594—288

=306(棵)

(2)从总数里面减去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

=850—544

=306(棵)

三应用练习。

1计算方法的练习。

完成试一试的习题和练一练中的第1、3题。

2解决问题的练习。

(1)第2题。

a出示问题情境及第(1)问。

b学生独立解答。

c交流算法与想法。

d出示第(2)问。

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学生提出与第(1)问类似的连减问题,并试着解答出来,再与小伙伴交流。

(2)第4题。

a出示题目内容,带领学生读懂所提供的信息。

b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从整体上看,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里程表上的读数是逐渐增大的,但有一天很特殊,星期三和星期四里程表上的读数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c学生讨论。

可能性1:如果小军是每天晚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四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可能性2:如果小军是每天早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三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d引导学生继续自己提出问题,可以以“晚上统计”为例,完成第(2)问。(思考)

e第(3)问。

〈1〉一般方法:把第(2)问中所求出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数相加。

〈2〉简便方法:将星期日与星期一在表上显示的数相减,即1830—301=1529(千米)

四课堂总结。

围绕“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中心目标展开讨论,师生共同结课。

板书设计:

运白菜

两车运走后,还剩多少棵?

850-256-288850-(256+288)

=594-288=850-544

=306(棵)=306(棵)

答:还剩306棵。

反思:

第三课时买洗衣机

教学目标:

1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渐渐混合运算的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买洗衣机”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观察讲述。

1教师谈话:星期天到了,小刚一家都在忙什么呢?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后讲述:

(1)这副图画的是什么事情?

(3)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活动(一):自主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1)小刚的爸爸妈妈一共收入多少元?

(2)小刚的爸爸比妈妈每月收入多少元?

。。。。。。

2活动(二):解决问题(1)。

(1)出示问题:小刚家每月生活费需要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钱?

读读问题,理解“生活费”“节余”的意思。

(2)列出算式“786+632—980”或“632+786—980”。

讲述列式的理由:把爸爸妈妈的月收入合起来,去掉生活费,就是节余。

(3)独立估算。

(4)实际计算。

a学生独立探索计算。

b小组内交流算法,共同订正答案。

c集体展示计算过程与结果。

3活动(三):解决问题(2)。

(1)出示问题: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需要积攒几个月?

(2)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

(3)在小组内讨论。

(4)集体交流。

路径1:估算法。

1个月节余438元,不足450元;2个月不足900元,不够960元;3个月的节余足够960元,需要积攒3个月。

路径2:先加后比较法。

438+438=876(元)

876元比960元少不到100元,2个月的节余不够,得积攒一个月。需要积攒3个月。

路径3:960—438=522(元)522—438=84猿(元)

用洗衣机的价钱连续减去两个月的节余,还差84元,需要积攒3个月。

……

三试算练习。

完成试一试中的两道题,要求学生细心计算,注意进位与退位的方法,争取全算对。

四课堂总结。

学生交流课堂学习的收获和体会,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总结:

1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怎样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题。

3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灵活。

板书设计:

买洗衣机

(1)小刚家每月生活费需要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钱?

786+632-980

=1418-980

=438(元)

答:每月可以节余438元。

(2)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需要攒几个月?

〈1〉估算法2个月不够,3个月足够。

〈2〉连加法438+438=876(元)2个月不够,3个月足够。

〈3〉连减法960-438-438=84(元)2个月不够,3个月足够。

答:需要攒3个月。

反思:

第四课时练习九

教学目标:

1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甚至巧妙地进行计算

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渐渐混合运算的方法,

4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草稿纸和主题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回顾一下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说说你都学会了什么?

二完成练习:

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

此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在第(3)小题是思考题,在计算上有一定的难度,不做检测要求,可以让学生利用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4题

表格中是小乐家点表的数据,教师要先让学生理解电表读数的意思,再解答教材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可以与前面里程表相联系。

第5题

这是一道思考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各自的想法。

最后一题的答案不唯一的,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看能填是哪些数。

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

第7题

在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独立解决,再交流算法。

方法1

2米=200厘米

200-50=150(厘米)

200-75=125(厘米)

150-125=25(厘米)

答:第一条剩下的长,比第二条长25厘米。

方法2

第一问可以不经过计算,直接回答出第一条比第二条剩下的长。因为两条彩带原来同样长,用去的多,剩的就少;用去的少,剩下的多。第一条比第二条少用去25厘米,所以就剩下的就比第二条长25厘米。

第8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选择合适的数据,独立解答后,再进行交流。

三小结。

这节课,和同桌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第五课时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运用连加和连减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运用估算,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可以顺利运算。

教学重难点:

1灵活运用连加连减等有关知识,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教学准备: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这两副画是对学生学过知识的一个提示,左图是有关认识图形的知识,右表可以利用呈现的数据练习加减法。教师可以通过这幅图,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我的成长足迹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生成长记录的方法,是学生自我评估的一种方式。教科书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比整理与复习(一)提高了一步。学生可以展示最满意的一次作品,可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并适当加以指导。

三.练一练

1.第1题

练习万以内的加减法。学生可以列竖式计算,要求学生计算正确,在速度上不要提过高的要求。

2.第2题

教材通过“五一”旅游的情境,提出了三个问题,不仅复习了万以内数的感受和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第3题

复习认识图形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反思:

第六课时美丽的植物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2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渗透了对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准备:主题图片

教学过程:

教材创设了美丽的植物园这一有趣的情境,综合复习了前一阶段所学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渗透了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教育。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编成一个小故事,并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课文中提出的三个问题都是开放性的,经过比较后,才能找出最近的路线,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大胆尝试。

一、植物园导游图。

1创设情境,导入题目。

2出示主题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说你所看到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3解决问题:

(1)从盆景园到树林有几条路?至少要走多少米?

(2)从牡丹园到树林有几条路?至少要走多少米?

(3)从月季园到菊花园有几条路?至少要走多少米?

4老师分析,小结。

二、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1根据笑笑的身高来估计模型的高度,培养他们的估测能力。

2通过各展区植物数量的统计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1)哪个展区展示的植物数量最多?哪个展区展示的植物树立最少?相差多少?

(2)牡丹园、菊花园和桃花园共有多少盆植物?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以先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提出来,全班交流。

三你知道吗?

结合教材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说一说有什么感想。

四小结。

同桌互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反思:

九统计

第一课时读统计图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中和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中1格代表1个单位。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难点:

1根据实例,读懂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读懂纵向统计图。

1.会看统计图。

师:这是育才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统计图和你们以前接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会发现:

(1)现在的统计图中有很多的直条.

(2)在统计图的左边还有许多数。

师:你知道统计图中的直条和左边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说明:图中的直条表示喜欢各种电视节目的人数;图中左边的数的意义是:1格代表1个单位,在这里1格代表1个人,2格代表2个人……

2.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师:这个统计图告诉了你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

(2)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最后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可能会从图中看出:喜欢卡通片的人数最多,有12热;喜欢看歌舞片的人数最少,才4人;喜欢看新闻和喜欢看电视剧的人数同样多……从图中还能计算出一共统计了39个人。

3.延伸。

师:根据统计图表中的信息,你又想到了什么?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给统计图起名字。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统计图,你认为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1)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名字。

(2)教师指出:因为这种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数量的多少,所以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条形统计图”。

5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1)学生说一说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有哪些优点。

(2)教师总结: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只管得看出数量的多少,一目了然。

二读懂横向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可以是横向的。

师:这是育才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这副统计图和第一副比较,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第一副统计图是直条是竖着的,第二副的直条是横着的……

教师肯定:条形统计图也可以是横向的。

2会看横向统计图。

鼓励学生自己说一说横着看、竖着看各表示什么。

3从图中获取信息。

让学生与同伴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4讨论。

师:如果我们班要组织单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最受欢迎?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当他们的意见不一致时,使学生体会到通过统计有助于做出决策。

三读懂统计表。

1会看统计表。

师:这是某地安装电话情况的统计表。你们知道这个统计表中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各表示什么吗?

(1)学生自由发言。

(2)引导学生说出: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年份,每隔5年统计一次,而第二行表示这个地区安装电话的部数。

2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分析。

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分析,学生会感到比较捆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作出简单的分析:如1985年安装的电话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五年统计一次,电话数量逐年增加:1985到1990年增加142部;1990—1995年增加190部;1995—2000年增加950部,远远高于前些年的增长速度。

3估计。在学生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简单分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表中组数的变化情况估计一下现在可能有多少部电话。

四课堂总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教师给予评价。

反思:

第二课时小调查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调查生活中的睡眠时间,让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同时对学生进行“充足睡眠”的健康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调查过程中遇到的“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每人1份统计表、统计图。

2每人1份记录单。

3教师准备“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引导:老师知道,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呢?

学生围绕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讲究卫生与预防疾病等多方面展开交流、讨论。

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睡眠时间”的问题。

二正确计算睡眠时间。

1讨论:你每天睡眠几小时?是怎样算出来的?

2交流:

(1)以某某同学晚上9时睡觉,早上6时起床,午休1小时为例。

从晚上9时到12时是3时,从晚上12时到早上6时是6时。3+6+1=10(时)

(2)以某某同学晚上8:30开始睡觉,早上5:30起床,午休30分为例。

从晚上8:30到12:00是3十30分,从晚上12:00到早上5:30分是5时30分。3时30分+5时30分+30分=9时30分。

……

3计算。

请学生按正确的方法重新计算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并写下来。

三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1数学“分段时间记录法”。

(1)时间段的规定可以是这样的:11时以上,含11时;10—11时,含10时,不含11时;9—10时,含9时,不含10时。以此类推。

(2)可以自主选择句路方法,即在相应时段内记.......喜欢的符号。

2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调查,收集本组成员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记录好。小组长把结果填入本组的“睡眠时间记录单”。

3全班汇总。

教师出示“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随着各小组的汇报,依次记录出相应时间段的人数,然后共同计算汇总出各时间段的总人数。

四呈现数据。

1填写统计表。

每位同学把统计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并提示学生注意把班级和填表时间写完整,然后集体展示交流。

2绘制统计图。

(1)出示空白统计图,看清每格表示几人。

(2)学生自主选择涂色或阴影的形式绘图。

(3)集体展示、交流。

五分析数据。

1观察统计表和条件图,你发现了什么?

例如,可能会有以下发现。

(1)睡眠10—11时的人数最多。

(2)睡眠8时以下的人数最少。

(3)大部分同学每天睡眠时间是10时左右,全班共36人,有28人集中在10—11时和9—10时这两个阶段。

2小组展开讨论:你还有什么发现?或是有什么想法大胆提出来小组内交流交流?

六小结。

板书设计

小调查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每天睡眠保证10小时

呈现数据

分析数据

反思:

第三课时小讨论

教学目标:

1能看懂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表。

2学会分析统计图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进行简单预测的能力。

3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看懂统计图表,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分析、预测能力。

教学准备:两副相对应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活动(一):话说身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身高一词,让学生用其说一句话。例如:

我的身高是110厘米。

杨树是身高是是我身高的3倍。

爸爸与妈妈的身高相差10厘米。

两个同学的身高可能不一样。

和去年的今天相比,我的身高增长了5厘米。

……

2活动(二):话说年龄。

教师再在黑板上写出“年龄”一词,学生再由此产生联想并说一句话。例如:

我们家爷爷的年龄最大。

年龄相差12岁的人,属相一样。

一年级的同学比我们年龄小。

动物和植物都有年龄。

人到了一定的南岭,就不再长高了。

……

3活动(三):话说身高和年龄。

教师用“和”字把身高与年龄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联想、表达。

学生会感觉此时遇到了困难,并对某些说法产生了怀疑,相互争论。

教师适时导入:身高和年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不能用一句话说清楚。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的人,身高和年龄的变化情况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二讨论活动。

1.读表。

教师出示小军1—7岁身高增长情况统计表,组织学生观察,看懂表意,说说自己从中获取的信息。

学生读懂表的内容后,进行表达:这张表说的是小军1—7岁身高的变化情况。第一行表示的是年龄;第二行表示的是小军每个年龄时的身高,单位是厘米。

2.议表。

出示讨论(1)、(2)、(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A身高和年龄有什么关系?

1岁到7岁,是小军的儿童时期。总的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也不断长高。即年龄越大,身高越高。

B什么年龄长得最快,什么年龄长得最慢?

经过计算可以知道:小军1—2岁长高了12厘米;2—3岁长高了8厘米;3—4岁长高了8厘米;4—5岁长高了6厘米;5—6岁长高了6厘米;6—7岁长高了5厘米。

由此可以看出:小军1—2岁身高长得最快,6—7岁增长得最慢。

C预测8岁时,小军可能有多高?

小军的身高在7—8岁这一年中应增长5厘米左右为宜,所以8岁时,小军可能有122厘米。

另外,应当明确:人的身高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因此,学生回答“117+4=121(厘米)”或“117+6=123(厘米)”等也是较合理的,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3.问答。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信息和刚才的分析讨论活动,自己提出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一练”的内容,让学生先读懂统计图:这是某商店10天中电脑销售情况统计图。图中时间没有从周一开始,而是从周三开始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统计图下面的三个问题。

3.集体汇报。

(1)哪天卖的多?哪天卖的少?

学生应根据前面7天的情况,分析出星期一、二、三电脑的销售很少,星期五的销售量明显增加,星期六、日的销售量最高。

(2)一周内大约卖了多少台?

学生看前7天或后7天的均可以,估计出30台左右的数均可以。

(3)预测接下来的周六、周日、周一可能卖出多少台?

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预测的依据,并能说出较合理的数就可以了,不必强求一致。

4.同桌二人看统计图相互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小讨论

身体和年龄

反思:

第四课时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分析、预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图表呈现出来,并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看懂统计图表,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草稿纸

这次实践活动安排的是一个小实验,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一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用统计的方法表示出豆芽生长的规律。可以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做这个小实验,并提出实验的要求,如温度、湿度适当,坚持每天同一时间测量记录等。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同时在教室布置一处实验角,由专人负责。没有黄豆用绿豆代替也可以的。实验7天后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这里应该注意,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去请教家长、老师,也可以自己查阅书本。让学生从小就体验实验的过程,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二、出示要求:

(1)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一天后将水倒掉,盖上一块湿布。

(2)待黄豆发芽后,选择一颗豆芽测量长度并记录。

(3)填入下表,并制成统计图。

三、布置任务。

1自己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有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或家长请教。

2我们一周后,看看你的统计图。

可以与同伴说一说,从这个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变化?

四、小结。

反思:

总复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的意识。

3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4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5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运用知识的技能。

6能看懂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表。学会分析统计图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进行简单预测的能力。

7直观地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能正确地数出角的个数。

8通过练习,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并能正确辨认各个方向。

4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熟练地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草稿纸、三角板、主题图片和投影仪。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要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混合运算,多位数加减法等知识。

1、复习万以内的写法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四百六十八米。

(2)黄河的通航河道长约三千七百九十四千米。

(3)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六千七百千米。

先请学生独立填写然校对。

2、找规律,填一填。

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说说找到的规律

按照规律填一填

校对

3、填一填,使横行、竖行几个数的和相等。

看懂题意

明确算法

生填

汇报

4、怎样租车

明确题意

独立设计两种方案

在小组内交流

5、说说上学路线

独立完成第(1)、(2)两小题。

小组内交流

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6、课堂作业

竖式计算并验算。

7、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要点:加减混合运算,角的知识等。

1、复习角的知识:

回忆学过哪些角?

什么是锐角、直角、钝角?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独立完成第八题

校对

2、怎样买袋子合适?

弄清题意

独立填写

组织交流

3、复习加法完成第10题

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交流

4、独立作业

复习三位数加减法,完成第7题。

5、反思:

第三课时

复习要点:

1、完成第11题

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成第12、13、14题

说说从每题中各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题中问题

汇报交流

3、复习方向知识

在地图上复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

看图说说相对应的位置。

在小组内说一说完成第15题第(1)小题

每人设计出几条路线,求出长度,并在小组内交流,并进行比较哪条路最短。

4、反思:

第四课时

复习要点:平面图形和统计图表

1、数角填表

锐角()个直角()钝角()

独立完成

交流数的方法

2、折一折并剪一剪回答问题

把一张正方形纸沿直线剪掉一个角后,剩下的部分是几边形,它有几个角,说说各是什么角?

让学生实际操作,由于有不同的剪法,就有不同的答案:

(1)三条边,三个角,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2)四条边,四个角,两个直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3)五条边,五个角,三个直角,两个钝角。

3、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再回答问题。

让学生按要求在方格里涂色,绘制条形统计图。

独立想想打算怎样组织小小运动会。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4、小结

说一说本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最感兴趣,哪些内容感到还有困难,提出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5、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复习重点内容(新北师大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复习重点内容(新北师大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重点内容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运算。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书P2—P6)
(1)运算:
连加、连减、混合(含加减)的三种运算,计算过程中建议分两次计算:先计算出前两个数的结果,再将这个结果与第三个数进行运算。为避免出错,在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也建议用两个竖式计算。计算过程中: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错误典型:被减数是100,在连续退位的时候学生容易出错;
和是100,在连续进位的时候学生容易出错。

(2)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A、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借助用笔标注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分析,准确判断是用加法算式还是减法算式来解决问题;
B、正确计算并且带上正确的单位,最后写出答。

错误典型:
a、题意理解不清:如“书第9页第5题的第(2)小题”
b、表格分析不够仔细:如“书第5页第3题”

2、认识和乘法口诀
(1)认识乘法算式并理解乘法的意义:
认识:乘数╳乘数=积
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
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如3╳4=12写成加法算式是:3+3+3+3=12或4+4+4=12;
3+3+3+3=12写成乘法算式是:3╳4=12或4╳3=12。
(2)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熟记表内乘法口诀: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会根据一个乘法口诀推出另外的乘法口诀,如根据“三七二十一”可以推出“五七三十五”(5个7比3个7多2个7,也就是在21上再加14,即21+14=35。)

错误典型:
a、“口诀”与“读作”混淆:
如:3╳7=21,读作:3乘7等于21。口诀:三七二十一(其中的“十”字容易漏掉)
b、算式与图形结合:
(书79页第5题)
(书23页第4题)
(书21页第1题)
3、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
(1)除法的意义
能够结合算是说出除法的意义,如算式21÷3=7可以表示:
a、把2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7;
b、把21拿来分,每份是3,可以分成7份;
c、21是3的7倍。
d、21里面有()个3.
体会除法与乘法的“互逆”。
(2)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被除数÷除数=商(了解: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3)会用乘法口口诀求出除法的商:
同样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写出四个算式,两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如:三九二十七:3╳9=279╳3=2727÷3=927÷9=3
(4)理解“倍”和“倍数”的意义:
倍: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学生的话来理解——“大数里边有几个小数那么多”。
倍数:学生的话——“一个数的倍数就是这个数一个那么多、两个那么多、三个那么多……的数”,比如3的倍数是3、6、9、12、15……
(5)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认真读题,仔细分析。

错误典型:
a、求“每份有多少”和“有多少份”的单位容易混淆:
(书66页第1题)
纽扣题:求的是有多少份;苹果题:求得是每份有多少个。
b、和“倍”相关的问题:
学生容易在选择用“乘法”还是“除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混淆。
c、提一个生活中有关除法的问题。
2、元、角、分的认识。
元、角、分的认识
根据材质不一样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类。
人民币面额:1分、2分、五分
1角、2角、五角
1元、2元、五元
10元、20元、50元、100元
(学生会从人民币的大小、颜色、文字等方面去判断面额)
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
3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a、人民币兑换:
(书11页第1题)
b、算一算有多少钱:
(书11页第2题)c、怎样付钱:
(书13页第1题)

二【图形与几何】

1、测量。
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厘米、米的认识。
(1)厘米的认识;
a、会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通过估计用手比划出1厘米、10厘米的长度
b、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表示,读作“厘米”。
(2)米的认识;
掌握米与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1米=100厘米。
(3)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a、能够估计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以及在测量的时候能够选择正确的单位。

错误典型:
体育老师的身高是1米8,也就是身高1米8厘米。(正确的意思是1米80厘米)

b、在测量的时候注意观察是否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如果是从“0”刻度开始测量,则可以直接读出物体的长度;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通过数格子(即一个大格子就是一厘米)或是用物体末端对准的数减去起点对准的数,如:

2、图形的运动。
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折一折,做一做:了解剪一个简单对称图形的操作步骤:对折——画得像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a、在游戏中感受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变化。

b、能够去别出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平移物体在运动中自身的方向不会变化。

c、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物体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现象。

欣赏
欣赏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北师大版)


小学语文4年级教学大纲

课会写会读

1、1恩兄扮境仍培恭设圣配描娓姥

恍窍

1、2施及谨谦虚慎肃优裕资择贡既

2、1鸣桂暮残铺怜涧吟瑟

2、2盘柔牵俗兔银淘洼灌蚕穗毯

2、3芒茫驰析研究径舱素络缘悬

陆减岩

3、1族弟汇健伐设姿

3、2碧丘际既舒肯墨勾勒腐拘翁

3、3雅艺杰夺祥折弃围宠饰侨韵憧憬

4、1辟获尝吩咐辨亩茅贱榴缩

4、2麦妇腰埋描绘臂餐搜辈落统

5、1键击胆杀革余渡防妄抛链泻

5、2延致叉伟享构筑基都繁魏峨魅

6、1邮册览俊秀匠灿烂煌朽皇勃颂

6、2统避免益证抵偿携揭间据稿

7、1史港忠赵迁锦曼屯巷阁

8、1允哀诱惑骄傲抑柴空逆属晰

8、2喂栏横搁序抢

9、1豪占词振弹尤奴隶剧谱迫概

9、2芬激卷乌仿佛详钢罢纯涛薄涌

9、3奏脆猫异竟扣咳嗽嗡婉哼枯

10、1币懒惰俭挣筋枚炉晓疯差

10、2列歪疾战拒奖旗钞攒挪昧

10、3撕肠捏欠慈霜纳烘剥愣皱崭脊

11、1垃圾网污浊皱眉散暄蜘蛛肮禁

11、2耀跃杆适移增减倦窟窿倚迈涝

瞠渺

11、3纽钉漆雷膝震拳啪待谋仆鞠躬

呻臣

12、1即亚阴降稳幅瑞骤籁俱寂眺

妆砌

12、2赤竿抛滑

二、近反义词

课近义词反义词

1、1茂盛—繁茂喜爱—喜欢娓娓动听—绘声绘色茂盛—枯萎发达—衰败身临其境—置身事外

情趣—情调培育—培养恭恭敬敬—毕恭毕敬难忘—忘却丰富—贫乏引人入胜—兴味索然

打扮—装扮

恭恭敬敬—傲慢无礼

1、2贫穷—穷困包罗—包括敬重—敬佩贫穷—富裕敬重—蔑视因材施教—一视同仁

严谨—谨慎庄重—郑重宽厚—仁厚严肃—和蔼庄重—轻浮和颜悦色—冷若冰霜

勇敢—果敢驰名—闻名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迷惑—醒悟谨慎—马虎

2、2明亮—敞亮柔和—温柔喜欢—喜爱明亮—昏暗柔和—刚硬喜欢—讨厌

洒满—布满满意—满足新鲜—陈旧满意—失望

2、3紧张—紧迫仔细—细心联络—联系径直—迂回紧张—轻松漂浮—下沉

耀眼—刺眼光芒—光彩特别—特殊呈现—消失特别—普通小心翼翼—粗心大意

呈现—出现奇异—奇怪耸立—矗立接近—远离

3、1汇成—汇集奋起—奋进步调—步伐汇成—分散雄姿英发—萎靡不振

雄姿—英姿

3、2清鲜—清新愉快—畅快渲染—烘托清鲜—陈腐明朗—阴暗愉快—烦恼

奇丽—绮丽洒脱—潇洒静寂—沉寂洒脱—拘谨迂回—平直团结—分裂

勾勒—勾画惊叹—赞叹拘束—约束舒服—难受低吟—高唱拘束—放纵

羞涩—害羞羞涩—大方

3、3典雅—优雅活跃—活泼装点—点缀典雅—粗俗活跃—呆滞巧夺天工—粗制滥造

憧憬—向往曲折—弯曲浸透—渗透巧妙—笨拙

烘托—衬托祥和—吉祥巧夺天工—鬼斧神工

4、1荒芜—荒凉居然—竟然收获—收成荒芜—繁盛居然—果然收获—播种

羡慕—倾慕偶然—偶尔伟大—崇高答应—拒绝羡慕—憎恶

吩咐—嘱咐固然—当然希望—期望

4、2结实—健壮承担—担负重担—重任混合—分离承担—摆脱增加—减少

增加—增添辛劳—辛苦麻利—缓慢艰苦—舒适

5、1挺进—前进增援—支援高山峻岭—崇山峻岭挺进—撤退湍急—平缓疑心—相信

妄想—妄图阻拦—阻挡心惊胆战—提心吊胆密集—稀疏

诡计—阴谋震耳欲聋—惊天动地

5、2连接—衔接延伸—延长别致—新颖连接—断开延伸—收缩别致—平常

繁华—繁荣优美—美好谅解—原谅繁华—冷清谅解—计较普通—特殊

普遍—广泛

6、1壮丽—壮美俊秀—俊美巍峨—魏然俊秀—丑陋生动—呆板精美—粗糙

精美—精致灿烂—绚烂朝气蓬勃—生机勃勃辽阔—狭窄灿烂—暗淡朝气蓬勃—萎靡不振

歌颂—颂扬辽阔—广阔

6、2收集—收藏非常—特别繁忙—忙碌非常—一般繁忙—轻闲重要—次要

陈列—陈设捐献—捐赠避免—防止积极—消极间断—连续误解—理解

劳累—劳碌误解—误会普及—推广劳累—安逸捐赠—索取业余—专业

抵偿—赔偿欢乐—悲伤

8、1镇静—冷静赞许—称赞压抑—抑制镇静—慌张赞许—谴责压抑—放纵

悲哀—忧伤经常—常常骄傲—自豪抗议—赞同商量—独断悲哀—愉快

抗议—反抗教诲—教导诱惑—引诱清晰—模糊经常—偶尔

课近义词反义词

82方便—便利快捷—快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方便—麻烦明明白白—糊里糊涂

9、1自豪—骄傲激动—兴奋振奋—振作自豪—自卑激动—冷静居安思危—高枕无忧

迅速—快速简陋—简单倾注—投入迅速—缓慢热情—冷淡一往无前—畏缩不前

鼓舞—鼓励热情—热诚一往无前—勇往直前振奋—颓丧简陋—豪华

9、2著名—有名幽静—寂静清秀—秀丽著名—无名幽静—喧闹难过—高兴

陌生—生疏恬静—安静陶醉—沉寂随便—郑重苏醒—昏迷纯熟—生疏

纯熟—熟练难过—难受断断续续—时断时续微弱—强烈陌生—熟悉断断续续—连续不断

9、3奇怪—奇异清脆—清亮婉转—委婉奇怪—平常清脆—沙哑响亮—嘶哑

喧嚣—喧闹选择—抉择异想天开—想入非非纯净—浑浊喧嚣—安静异想天开—脚踏实地

顶好—极好纯净—纯洁

10、1懒惰—懒散辛勤—勤劳筋疲力尽—筋疲力竭懒惰—辩护坚决—犹豫省吃俭用—挥霍无度

辩解—辩护坚决—坚定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相信—怀疑

难受—难过容易—简单

10、2奋力—奋勇追逐—追赶手疾眼快—眼明手快奋力—泄劲拒绝—接受喜气洋洋—愁眉苦脸

拒绝—推辞尴尬—难堪尴尬—自然

10、3难过—难受体谅—谅解栉风沐雨—风餐露宿难过—愉快体谅—苟求栉风沐雨—养尊处优

感激—感谢感激—怨恨崭新—破旧

11、1懒散—懒惰随意—随便满不在乎—漫不经心随意—拘谨肮脏—洁净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理直气壮—义正词严轰轰烈烈—平平淡淡

11、2夸耀—炫耀疲倦—疲劳环顾—环视夸耀—贬低疲倦—精神快活—苦恼

快活—高兴舒适—舒服瞠目结舌—目瞪口呆渺小—伟大快乐—悲伤瞠目结舌—对答如流

辽阔—广阔

11、3漆黑—乌黑可怜—怜悯接二连三—络绎不绝漆黑—雪白轻松—紧张欢天喜地—愁眉苦脸

吩咐—嘱咐堵塞—阻塞兴高采烈—欢天喜地接二连三—断断续续

轻松—轻快

12、1强大—强盛暖和—温暖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强大—弱小万籁俱寂—人声鼎沸

骤然—突然笼罩—覆盖万籁俱寂—鸦雀无声

12、2洁白—雪白浓密—茂密或许—也许洁白—污秽浓密—稀疏

三、听写

单元词语成语

1、2叩拜茂盛念叨打扮情趣培育庄重变通起承转合身临其境戛然而止

感念乐意贫穷富裕天资聪明谦虚宽厚引人入胜年近古稀有教无类

忍让谨慎严肃亲近培养恭敬柔和淘洗因材施教和颜悦色闪闪烁烁

洒满布满运载浇灌低垂径直失重联络训练有素心驰神往句式嶙峋

缘故漂浮觅食奇异耀眼分析研究

3、4星座名族健儿步伐建设柔美渲染小丘兄弟姐们雄姿英发高歌一曲

云际低吟回味典雅风韵活跃视野饱含静立不动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装点杰作巧妙象征图腾烘托祥和憧憬襟飘带舞白发苍苍巧夺天工

围绕曲折神韵渗透传递隙地荒芜可惜变化无穷叹为观止不离不弃

既然居然答应吩咐固然可贵羡慕偶然埋头苦干手脚麻利

混合弥散麦垛收割收拾结实承担搜寻

艰苦遵循描绘切身欣赏

5、6妄想诡计关键击溃泥泞索性瓢泼宿营水流湍急高山峻岭倾盆大雨

奔赴延伸沟通交流幽静坦荡装点享受摇摇晃晃千钧一发浩浩荡荡

珍视谅解神圣浏览玲珑俊秀壮丽巍峨各种各样回旋别致能工巧匠

杰作惊叹雄伟辽阔智慧结晶硕果繁忙朝气蓬勃不依不饶出人意料

昂贵措施示范捐献避免误解益处

8船坞高手时机熟练映照波纹意识镇静闪闪发光小心翼翼据为己有

欣赏赞许压抑紧张激动对视扇动允许明明白白满不在乎一声不响

抗议余地使劲空白悲哀道德教诲实施

诱惑清晰骄傲规则翻越方便快捷顺序

插队抢座沉甸甸战利品不好意思

9、10倾注鼓舞驻足倾听陌生激动纯熟温馨油然而生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祝福奏乐清脆呻吟婉转懒惰辛勤辩解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警钟长鸣

坚决挣钱珍惜风霜辛苦体谅浮现谦卑异想天开不折不扣筋疲力尽

黑漆漆亮晶晶空落落香喷喷热烘烘手疾眼快省吃俭用拾金不昧

佝偻栉风沐雨众目睽睽

11、12寒暄沉思拜访夸耀疲倦安然舒适漆黑满不在乎轰轰烈烈瞠目结舌

膝盖震动吩咐痛苦骤然凛冽即将寒流接二连三理直气壮来者不拒

降落笼罩震落白茫茫毛茸茸亮晶晶纷纷扬扬彤云密布万籁俱寂

蓬松松沉甸甸赤着脚抛雪球咯吱咯吱极目远眺粉妆玉砌五光十色

瑞雪丰年

四、填空。

单元填填动词填填修饰语

1—2(叩拜)孔子(做)午饭(冒)炊烟幼小的心田丰富的想象力

(戴)耳环(培养)人才(听)故事深远的影响清澈的水塘

(拄)拐杖(守)信用产生影响香甜的果子奇异的色彩

眨眼睛(升)起来洒满月光古老的传说耀眼的光芒

流着月光走月光运载花瓣娓娓动听地讲小心翼翼地行进

修补村道拍打翅膀跃出水面

3—4绣大花勾勒中国画流入云际清鲜的空气古老的传统明朗的填空

吟小诗种花生埋地下柔美的线条切身的感受典雅的造型

挖出来欠起身增添机会古老的文明贫苦的家庭曲折地缠绕

描绘内容落下毛病遵循传统有用的人丰富的联想收获的季节

5—6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红褐色的河水千钧一发的时刻

奔赴前线装点城市构造桥梁幽静的公园繁华的街道

震动山谷击溃敌人忘记疲劳巍峨雄壮的立交桥疯狂地喊叫

浇灭火把抽掉木板展开搏斗美丽的集邮册伟大的祖国

歌颂祖国放射光彩瀑布飞腾神圣的时刻迷人的月色

云海扬波携带邮册收集邮票动人的传说智慧的结晶

参加会议采取措施付出代价不朽的杰作灿烂的文化

8放过机会挂上蠕虫爬出来银色的水面用力的翻动

泛起波纹扭过脸露出水面静静的波纹壮丽的山川

照手表翻动身体闭上眼睛深深地吸气慢慢地收钩

喂食物捧起大鱼面对诱惑暗绿色的草地不停地扇动

钓鲈鱼扔饼干穿过街沉甸甸的大鱼仔细地观看

观看战利品摘下鱼钩渐渐地爬出来小心翼翼的摘下

9—10听见歌声激起热情振奋精神简陋的住房激动地说微驼的脊背

保卫祖国传遍世界谱写乐曲幽静的小路深深地打动慢慢地剥开

弹曲子拉提琴盖房子低矮的房屋嗡嗡地响着静静地听着

收割庄稼逛书店拎礼品高昂的战歌热情地唱起呱呱呱地叫

捧鲜花抱孩子扶老人微弱的烛光黑漆漆的手轻轻地走

挪开脚捡起来踢毽子清幽的月光崭新的铜钱慈和的声音

恬静的脸谦卑的笑容佝偻的背景

焦急地跑来愣愣地望着香喷喷的味道

11—12扫一室盯着看安轮子得意的神情飘飞的雪花尽情的蹦跳

攀缘栏杆做家具躲风雨隆隆的雷声凛冽的寒风轻轻地摇晃

装车把敲门降落下来铅色的阴云呼呼地刮浓密的树叶

掠过天空布满阴云压断枯枝彤云密布的天空清翠的大草地

堆雪人掷雪球提东西粉妆玉砌的世界五光十色的彩虹

鹅毛般的大雪蓬松松的雪球儿

满不在乎的说纷纷扬扬地降落

小心地退回来亮晶晶的银条儿

沉重的云块

五、课文复习

1—2

1、《师恩难忘》一文记述了田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教孩子学古典诗词、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的往事,体现出他巧妙的教学方法,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2、《孔子和老师》一文概括叙述了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接着叙述了一段孔子和他的学生子夏的对话,表明了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需要向别人学习的道理。

3、《鸟鸣涧》这首诗以桂花落来衬托春山夜间的寂静,以月出、鸟鸣映衬春涧的幽静,表达了作者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暮江吟》这首诗描绘了暮江落日和露伴新月的情景,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描绘,展现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5、《走月亮》描绘了“我”和阿妈在月明之夜手牵手走月亮的情景。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石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6、《飞向月球》按“升空—途中—在月亮上”的顺序介绍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经历。文章选取了几个登月环节,用浅显、生动的语言报道了登月事件,介绍了探月过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突破。

3—4

1、《爱我中华》以“爱”字提示主题,“一”字贯穿始终。一家人,一句话表达了共同心声:爱我中华!

2、《草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按时间先后顺序,从白天到傍晚,由远而近依次写草原人们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话别的情形,突出浓浓的民族情谊,最后以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整篇文章。

3、《中国结》通过介绍近几年流行受宠的饰物—中国结,表达了中华儿女“同生根”与“心连心”凝聚的浓情。

4、《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5、《拾穗》是一片看图写文,内容是对法国画家米勒同名油画的赏析。课文按照由总到分、由远及近的顺序描绘了在收获的季节,三个妇女在田野上拾穗的情景,表现了在19世纪的法国,在收获的季节,劳动人民的辛劳,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理解和同情。

5—6

1、《飞夺泸定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介绍事情发展的背景;然后围绕“飞”“夺”两字展开,叙述红军飞速赶到泸定桥、攻占泸定桥的过程;最后从长征和抗日的全局评价了飞夺泸定桥的意义。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2、《桥之思》以散文诗的形式描述了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桥。从桥的基本要素写到桥与人的关系,介绍了“路桥”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心桥”的和谐美好,寄托了作者希望世界更加和谐、美好的愿望。

3、《美丽的集邮册》以诗歌的形式呈现,描述了伟大祖国壮丽秀美的山川、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作者借用小小的邮票和集邮册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情。

4、《罗斯福集邮》通过平实朴素的语言,讲述了罗斯福先生一生爱好集邮、关心集邮的故事,体现了集邮的价值—拓展视野、陶冶性情、积累知识、增长才干,说明了罗斯福是个有平常心、有恒心、有爱心的人。

7-8

1、《钓鱼的启示》一文讲了“我”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三四十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受益的启示。告诉我们要严格自觉按照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2、《谁说没有规则》是一首现代诗歌,共有四小节,结构相同。诗中列举了四个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例子:乱给动物喂食、翻越栏杆或横穿马路、随地乱扔垃圾和不按顺序排队的现象,告诉我们生活中是有规则的,教育我们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树立起人人遵守社会规则、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意识。

9—10

1、《中华民族的最强音》通过对《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传唱、定为国歌过程的介绍,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表现出作者唤醒人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2、《月光曲》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钢琴名曲,具有清新激越的意境和优美和谐的曲调。

3、《林中乐队》通过介绍森林里各种声音的演唱者及演奏者和乐器,启发人们要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也反映出作者酷爱森林、动物、大自然的情怀。

4、《一枚金币》讲述了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两次识破儿子对自己的蒙骗,最后使儿子自己劳动挣钱的故事,告诉人们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是宝贵的。

5、《散落的钞票》记叙了在车站服务员的组织下,以“我”和立明为代表的众人捡拾散落的钞票,最后全数归还原主的故事,赞扬了人们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

6、《毽子里的铜钱》记叙了一个卖烤山薯的老人和一个小女孩之间普通却感人的故事,刻画了一个慈祥、谦卑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10—11

1、《“扫一室”与“扫天下”》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2、《井底之蛙》讲的是生活在浅井底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把自己看到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当他知道鳖生活的东海无限辽阔之后无地自容的故事。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见识短浅有盲目自大的人。

3、《“三颗纽扣”的房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记叙了一个穷木匠用自己做的小房子帮助了许多前来避风雨的人,国王受到启发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只要心里装着他人,就能为他人送去温暖。

4、《瑞雪图》通过写胶东半岛入冬以来下的第一场雪,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收的大雪的喜爱之情。

5、《下雪的早晨》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我”的思绪随着雪花飘飞地很远:想起了夏天树林里天真活泼的小孩,表达了“我”的喜悦和惦念之情。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北师大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037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