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考诗词鉴赏专用术语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考诗词鉴赏专用术语》,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高考诗词鉴赏专用术语
一、语言层面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孔尚任《哀江南》)
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王勃《郊兴》)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①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其一》)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②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③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4)整体评估:对语言整体评估的重点是会用一些术语。在诗词的风格上,词有豪放婉约之别,诗曲又何尝不是。但专用鉴赏术语有:
激越高亢。
清婉秀丽。
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用语平易,含义隽永。
语言结构上,倒装一般表强调,例如: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
意象罗列是使描写更具镜头感,是电影语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一骑红尘妃子笑(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二、内容层面
内容层面主要指从内容上把握鉴赏诗词,高考大纲要求同学能把握诗文的大体意思和艺术手法,这说明在这道题上并不会出一些艰涩难懂的作品。所以,在内容上我们还是要“会抓点”“会术语”。
(1)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专用术语:①借景抒情(王维《山居秋暝》);②托物言志(王勃《咏风》);③感物伤怀(李商隐《蝉》);④情景交融;⑤以情驭景;⑥以景显情。
(2)注意诗词体裁上古今关系:专用术语:①借古伤今;②借古讽今(李白《越中览古》);③今昔对比;④怀古伤己(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特殊意象:有些事物本身具有特定象征意义,诗词中出现这些事物,我们要把这些特殊象征意义作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例如: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
(4)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这方面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例如:《扬州慢》(姜夔)中杜牧的诗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中拓跋焘的故事都是耳熟能详。像《长亭送别》(王实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中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
(5)蕴含理趣: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里所蕴含的道理只要求学生稍微点出而已。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
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是无私心的道理。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杜甫《江亭》)
看到水的缓缓流动,云的停着不动,竞争的心思,飞驰的意念都停滞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这诗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另外较有名的说理诗句如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等。
三、扩展层面
扩展层面主要指从整体对诗的把握,使自己的鉴赏提高一个层次的内容。
(1)意境及思想感情:主要术语有压抑、沉郁、欢快、雄阔、委婉、含蓄、空灵、直率、自然、风趣、平淡等。此外思想感情有时还有层次,主要术语有“层层拓展、深入”“感情渐起波澜”。
(2)抒情方式:主要术语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3)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呼告是为了表达感情更直接等等。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4)多角度欣赏:有些诗词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方面渲染气氛,丰富了诗文的内容。

相关阅读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套路及解题歌诀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套路及解题歌诀”,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套路及解题歌诀
一.高考(论坛)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地疾苦
4.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
1.羁旅思乡之情
2.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边塞思乡之情
4.闺中怀人之情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盛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感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二.五种种答题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答题步骤:
①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①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②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
2.答题步骤:
①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
①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②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③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三)分析语言型:
1.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
2.答题步骤:
①从以下六个词中选一个或几个。
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朴实简练;运用口语;叠词互用。
②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③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
3.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①此诗特点是清新自然,运用口语。
(四)炼字型:
1.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是否同意。
2.答题步骤:
①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
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①同意。“看”在诗中是指回望。
②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然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五)诗眼型:
1.提问方式: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答题步骤:
①解释词义。
②点名中心。
③是全诗的关键。(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①“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②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承上启下。
③是全诗的关键。
三、古诗鉴赏歌诀
古诗鉴赏不畏难,考纲要求烂心间。表达技巧和形象,思想内容加语言。
素质修养固根本,神游于古想联翩。诵读咏叹兴会至,语言突破发先端。
平仄对仗适格律,押韵也使语序缠。语言风格有特质,术语种类要记全。
质朴清新别绮丽,简练隽永意味先。
诗中意象无限广,主客相融滋味长。离愁别绪托折柳,望月怀远尽思乡。
竹菊梅兰君子范,春草无涯友情芳。燕飞世迁夫妻苦,杜鹃啼血寄凄凉。
蝉鸣高洁虫悲误,鱼传尺素鸿雁忙。凡此种种难尽举,骚人寓意话衷肠。
分门别类条理化,意境初解识诗章。
抒情方式要记清,直抒胸臆显爱憎。更兼触景生情意,融情入景风雨惊。
托物言志诗魂寄,尽吐块垒见真情。侧陪正面静衬动,乐景哀情反相成。
烘云托月手法老,虚实结合更鲜明。双关互文兼对仗,铺陈排比并比兴。
跨过表达技巧隘,评价顺水有乘风。
思想内容怎评价?胸存类型不驳杂。写景寄旨表不群,咏物抒怀写高雅。
羁旅行役寻常见,思亲怀乡拟不差。故道长亭别情重,多言不忍少旷达。
怀才不遇思明主,舒啸山水访道家。咏史写人堪自比,借古讽今漫叹嗟。
边塞风火燃诗意,或欲建功或挞伐。对号入座须谨慎,莫让定式缚自家。
古诗浩淼如烟海,读品思评四步法。如今识尽个中味,居高临下六分抓。

诗词鉴赏详解及经典考题分析


诗词鉴赏详解及经典考题分析

1、诗词特点

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节奏性。

2、诗歌内容

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也属于写景诗,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注意。如于谦的《石灰吟》等。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王维、王昌龄等。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如盛唐、中唐、晚唐的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

④、咏怀诗:因身世遭遇所感,多抒发一些抑郁之情。如杜甫、李商隐等。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3、诗人风格

关于诗人的创作风格很有必要了解并掌握,因为它有助于学生迅速弄清熟悉的诗人所写的这首自己不熟悉的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这里列举一些诗人的创作风格。

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注意诗人总体创作风格之外的“变格”。

4、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1)清新。(2)平淡,也称质朴。(个人认为最好称质朴)(3)绚丽。(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6)简洁。

5、诗歌意象诠释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梧桐:凄苦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

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

草:荒凉偏僻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

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

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云:游子飘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

器物类

玉:高洁地重游脱俗珍珠:美丽无瑕簪缨(冠):官位名望

颜色类

白:纯洁无暇丧事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

黄:温暖平和紫:高贵神秘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古人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破晓:初现希望

时段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6、表现手法

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7、描写

(1)动、静(2)点、面(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4)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的描写(5)颜色,包括明暗、冷暖等色调;形态(6)各种感觉:视、听、触、嗅等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三、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2、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3、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4、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5、议论类

富有哲理淋漓尽致

6、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7、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8、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9、其它

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跃然纸上、曲折、层次分明

注意:

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人物形象包括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自然形象包括诗中描写的景和物,如雁、梅、菊等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事物。就具体诗歌而言,其形象是各有侧重的。
鉴赏诗歌形象的前提也是要首先判定诗歌题材类型,因为诗歌题材决定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而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又体现了形象的特点。如阅读辛弃疾词《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简要说明诗中人物形象。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此词题材为战争类,词中人物英勇作战,欲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却无从实现。所以词中塑造了一个怀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的英雄(或将士)形象。
对于自然景物意象的赏析,需要平时加强积累,了解古代习俗,如“折柳”代表思乡怀远等;熟知常见意象的特定含义,如梅花象征不怕挫折打击,高洁傲岸的品质,梧桐象征凄凉悲伤,鹧鸪象征离愁别绪等。

5.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鉴赏语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住关键词语,一般以动词、形容词为主,有时数词、名词也要注意。这主要涉及到炼字(或诗眼)。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冷”,“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的“一”等。叠词也应注意,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中“萧萧”营造的意境。

2、注意语序倒装和省略现象。如“七八个星天外”为“天外七八个星”的倒装。“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省略了关联词“如果……那么……”。

3、整体把握语言的风格特点:

①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②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筚篥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③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

④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知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亮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⑥雄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⑦沉郁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⑧洗练: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表达技巧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夸张、衬托(烘托和反衬)、对比、双关、互文、反复等。

2.抒情方式,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3.表现方法,如:用典、象征、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等。

例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注]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分析】这是一首怀古凭吊的词作,开头三句点出了词人所在之地为六朝古都,从大处落墨展现了日暮时分金陵城外大江东去的景色,营造出空旷而寂寥、绚丽而苍茫的气氛,这就牵动了人们对于今昔兴亡的感触。第四句以后,写六朝帝王荒淫豪奢的生活全都“暗逐逝波声”,一去不复返。尽管历史上早已有吴王夫差的前车之鉴,可是六朝君臣却仍然重蹈覆辙,以致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只剩下姑苏台上的圆月还照临在城头。“水无情”一句从内容上说是全篇的主旨,它在一定程度上点明了腐败侈糜的王朝必将被历史所淘汰;从写作上说是全篇的枢纽,它不但承接前两句的景色描写,而且启导了以下诗句的怀古抒情。“空有”一句则不但喻指六朝,而且暗示:眼前的封建王朝是否会重演相似的一幕呢?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请分析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诗人将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写之中。前两句“暮”“乱”和“萧条”等词语透露着诗人的伤感;后两句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无知花树偏在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之景象,极为含蓄地表达了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1、首句中的“白玉条”一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并与下文的字前后呼应。
2、从全诗看,“梅”的开放是在什么时候?简述推断的根据。
3、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比喻;雪
2.答:早春。根据尾句中“经冬”一词可推断
3.答:对梅的早早开放的惊喜和赞叹

附:09高考题:

【2009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答案】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
【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考点】(1)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2)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
【解析】这首诗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在高中语文第二册《说“木叶”》中出现过。学生如果熟悉课文,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感情。
译诗:居住在荒僻的地方,周围没有邻居,夜晚特别安静。原来的家业丧失殆尽,家徒四壁。在雨中,枯黄的树叶飘零,灯下有我白发老人。因我长久地孤独沉沦,有愧于君的多次看望。平素就有情分,何况还有表亲呢?
【翻译】
宁静的夜晚四周没有近邻,我荒居旧屋家道早就赤贫。
枯黄的老树在风雨中落叶,昏暗的灯光映照白发老人。
因为我长期以来孤寂沉沦,你频来探望令我自愧难忍。
平生情谊可见是自由缘分,更何况本身就是姑表亲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司空曙和卢纶都在“大历十才子”之列,诗歌工力相匹,又是表兄弟。从这首诗,尤其是末联“平生自有分(情谊),况是蔡家亲(羊祜为蔡邕外孙,因称表亲为蔡家亲)”,可以看见他俩的亲密关系和真挚情谊;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活境遇的悲凉。据《唐才子传》卷四载,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为“性耿介,不干权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这首诗正是作者这种境遇的写照。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说,这首诗“前半首写独处之悲,后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为律诗一格”。从章法上看,确是如此。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总的倾向是统一于悲。后四句虽然写“喜”,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因之,题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使所要表现的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了。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艺术效果。
比兴兼用,也是这首诗重要的艺术手法。“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类似起兴。自从宋玉《九辩》提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落叶,常常被用以塑造悲的气氛,“黄叶树”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绪。比兴兼用,所以特别富有艺术感染力。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云: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其实,三诗之妙,不只是善于状景物,而且还善于设喻。司空曙此诗颔联之所以为优,在于比韦应物、白居易诗多了雨景和昏灯这两层意思,虽然这两层并无“比”的作用,却大大加强了悲凉的气氛。“雨中”、“灯下”两句之妙,就在于运用了兴而兼比的艺术手法。
【2009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10、【答案】(1)全诗以名曰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2)①“万里”极言空间之寥廓,烘托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绪之绵长②“夜久”极言时间之久远,烘托了诗人因忧虑时局动荡、国事艰难以及思念亲人而老泪纵横、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
【考点】第(1)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的鉴赏。第(2)题:考查诗歌的情感的评价。
【解析】第(1)题:“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第(2)题:结合注释①作答。
【思路分析】考生不要放过有助于作答的任何线索,如注释、标题甚至问题。通读全诗,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出发。
【2009天津卷】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案】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考点】鉴赏诗的内容,理解主旨。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
“色侵书帙晚”一句描绘竹子的形象,注意描写的是竹影,结合全句加以描绘。注意鉴赏具有刻画效果的词语,即要锤炼的字“侵”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
理解诗的主旨要紧扣住诗的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因为咏物诗往往寄寓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判断。这种题的答案不求一致,但求合理。就像对诗经中“窈窕淑女”的理解一样,她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借喻理想,这里也不求一致。
但是,出题人在设置考点时似乎对内容的考查拟题重复,前两个小题都是对形象的鉴赏,虽然一概括一具体,但我本人觉得这一点有些欠缺。
【思路分析】咏物诗往往扣住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阅读鉴赏时要注意抓住咏物诗的这些特征就可以读懂了。解题时注意考题的考点,注意筛选答案要点。
【2009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早兴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⒕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1分)
【参考答案】香山居士
【考点】文学常识。
【解析】没有任何技巧,完全是考察考生的识记能力,这也是最基本的文学常识。
⒖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参考答案】B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解析】颔联告诉我们的是“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⒗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4分)
【参考答案】“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1分,语言1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鉴赏】
这首诗当是长庆三年(823),诗人到杭州第二年的早春所作。杭州本是他幼时立志去做官的地方,如今宿愿已偿,心中自然快慰。这首小诗,反映了诗人在杭州的第一个春天即将来临时内心的喜悦激动之情。
从诗的结构看,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闻所见,后四句则是抒发诗人对早春气象的感受。也许是因为诗人对春天特有的敏感,他一大早就醒来了。此时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大概是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的缘故吧,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催促着人们早早起床。这四句通过晨光、鼓声以及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犬、鸟的传神刻画,在紧扣“早”字主旨的同时,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诗歌的后半部分表现了诗人在这样春天气息越来越浓郁的环境下,产生的轻松愉快之感。“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以致诗人忘了自身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新脱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气候,脱去冬衣会令人焕然一新,轻松爽快,所以说“体乍轻”。“体乍轻”而“头仍重”,值此酒意未竟消之际,当有头重脚轻、飘飘无定之感。这既是实写酒意未消时身体真实的感觉,同时又何尝不是美好的春色令诗人陶醉了呢?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在这样的境界中,他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以致于“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这两句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
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节奏也是流畅、欢快的,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2009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考点】(1)本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变化
【解析】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但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
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思路分析】(1)“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应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悠悠”写出了什么内容,二是对抒情起什么作用。
(2)首先找到导致感情变化的因素“红袖凭江楼”,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鉴赏】

这二十八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过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可以想象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这正像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在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天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答案】⑴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⑵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考点】第一问:考查诗歌的形象的分析第二问: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个性解读

【解析】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鉴赏】

这二十八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过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可以想象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这正像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在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天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答案】⑴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⑵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考点】第一问:考查诗歌的形象的分析第二问: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个性解读

【解析】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王勃《滕王阁序》诗词鉴赏


《滕王阁序》鉴赏滕王阁序

【简介】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一名《滕王阁诗序》。骈文篇名。唐王勃作。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译文】

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象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样的活跃。城池坐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刀光剑影,如紫电、如清霜。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阳的水边。

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象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象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展美景,尝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兴衰贵贱都由命中注定。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的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羡慕宗懿那种乘长风破万里粮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饶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写作背景】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少有才名,以诗赋居长。《滕王阁赋》是其力作,也是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写此文,正是王勃流放越南途中,路经南昌,恰逢洪都府知府阎公重修滕王阁,莅临其宴,一气呵成此赋,王子安之才气当时技惊四座,使阎公目瞪口呆,惊为绝世奇才。

【结构】

第一节点题第二节近境第三节远近结合第四节远境感悟第五节抒怀励志第六节自我介绍兼回收题意第七节收篇致谢。

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先通过点题,让读者明了当时所处的境况。接下去描写近境,以人的眼目为支点,由近至远,第二、三、四节也就顺理成章的现形出来了,这是一个层次感的问题。这样的处理,条理清楚,而且让人觉得自然。同样,抒怀也是如此,从第四节下半截浅述至第五节加深到第六节先深又转浅,到第七节不着痕迹的收篇。都是充满着层次感。

【评价】

此赋描写滕王阁四周景物和宴会盛况,意境开阔,大气悠远。结尾更是抒写羁旅之情,寓怀才不遇的感恨。其文始志存高远至结尾意气消沉,可以说是王勃短短人生的实际境况,但消沉而不萎痱,至末句时虽有避世之感却又存希望,也许这就是王子安当时的真实心态吧。

文由心生,读此赋抚揣王子安的人生,我们会有很多不同的感悟。此是赋外之言,然读此赋不知王子安心路,当逊色多多也。在我们读此赋时惊羡王勃的文词绚丽,对仗工整,气势奔放自然时。我们更应该触摸作者的灵魂深处,感受他写此赋时的心态,在其精美的表像下寻找那一颗孤独的灵魂,及他灵魂深处发出的无望呐喊,也许会更增加此赋的个性魅力,此是很多读此赋者未知之美感矣。嗟呼,读其文尝不知其心态,实文之悲哀呼?还是读者之悲哀?

综上所述,实是王子安作此文时之大环境也。赏古文,如要知其中精髓,必先深了解作者之人生。因古文在我国历朝都是借物抒怀之作,或言怀才不遇,或无力回天而愤世嫉俗,或避世以求自保吟诗作文抒胸臆,个中情结,各人心态异而呈文之不同。但一脉相承的都或是借物抒怀,在或华丽,或凝重的文采下,隐藏着的是一颗不甘寂寞的灵魂。他们的思想在文采的表像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华丽的笔风很多,至所以他们的诗赋能传之于后世,就是因为他们的文字具有了实质的灵魂与他们在当时大环境下呈现出的理性思想。一篇小小的古文,能让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才是他们文字历久弥新的原因所在吧?

【写作技巧】

通读全文,我们可以用以下四方面来解读王勃的写作技巧。

第一:精

精有二种解释,一种是用词简练,

通观王勃全文,说实话确实是用语简练。这一点在文中处处可以见到。如描写地理位置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了了数字,就将洪都(南昌)的地理位置说的一清二楚。由大及小,大气而不遥远。而且在这几字中将洪都的险要位置中心地位说的一清二楚,此等用笔老到之举,岂是一个精字了得。描写节气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又是一目了然。描写人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也是数字。像此种字简意深之例,通文比比皆是,看我等动辄洋洋数万言,才知其贵重也。此为我等后学当学之一也。

第二:点睛妙用

〈滕王阁赋〉系属名篇,名句佳言当不谓小。世人常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自是不待言下。此为写景之最也。其它如写地势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写励志如东隅已逝,桑榆百晚。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写虚境如渔舟唱晚,响穷鼓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那一句不是惊世骇俗之佳句,此等妙笔,全文俯首拾来皆是,处处设疑,处处点睛,有此等点睛妙笔,怎不让其赋妙不可言呢?所以呀,我们现在写作,也要注意用词之精,一篇文字如有一二句点睛妙笔,全文皆活也。写散文者应记之。

第三:博

中国有句古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写作的知识面一定要广。熟读唐诗三百首,只要我们用心的熟读了,那么对其中的意境、技法、格律、也会有自然而然的熟悉,在此种情况下,无疑对于我们自身的写作是有好处的。

博览群书,也就是说肚子里有墨水,俯首拾来皆成句,是我们写作者必须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厚积薄发,看多了,识多了,写起文来自然也是轻车熟路,事半功倍也。看看我们现在的什么少年作家,还有那些看了几句摘撷的名句或是翻了几本哲学就动辄大言不惭的主儿,也敢在那里叫嚣自己学富五车,实让人殆笑大方耳。

我们看王勃的〈滕王阁赋〉,就可见王勃所学之博。如地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对于南昌的历史了如指掌)。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远景、在南昌的四周地理)。响穷鼓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中景,南昌周边)。如节气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节令)。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节气)。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孟尝高洁。。。阮籍猖狂等等。可见王勃引用之泛,而且入情入理,浑然不着痕迹,这样的引用如胸中无万千书卷,又如何能信手拈来呢?所以,写作者博览群书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必须要做的。否则,临时抱佛脚,拉一些似是而非的典故来引用只能是东施效颦,徒画蛇添足罢了。而且知识面不广,创作面就会受到限制,这是写文时的大忌,愿文学爱好者明之。

第四:收放自如

位成功的文字作者,比喻他的功底最佳用词就是收放自如。该收时候收,该放时候放,也就是在一篇文里,始终抓住中心,在引申面上,又抓住诠释之重,这样层次感分明,中心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而又能将作者的中心思想毫无保留的灌输给读者,这样的作家,才是成功的作者,因为读者的思想已跟着他的思想互动。

〈滕王阁赋〉在很多人的思想里是一部写景之作,没错,此赋写景是古文中难得一见的妙作。但就实而论,此文据我认为应该是抒怀之作,只是为了应景,融抒怀于景,兼得益壮。王勃之笔力自不待言,但在写景的表像下要表达自己的思想,作者就必须具备对文字熟练的驾驭能力,也就是说要能做到收放自如。〈滕王阁赋〉的如何收放我在赏析中已有详尽的禅述,现在读者可以反过来仔细体会。当然对于一般的文字工作者,是很难做到收入自如的,那就存在一个循序渐进的问题,那就是由简如难,慢慢进步。同样我们以〈滕王阁赋〉为例,我们可以从他的技巧里找到我们循序渐进渐进的路子。

【赏鉴】

王子安开篇极俗,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这样的陈词烂调来点题,虽不失风雅,但落于其时文人之俗套,未见新意,谈不上出色之举而泛泛起笔罢了。但王子安何等样人也,俗中起妙笔,笔锋一转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给人以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时又一村之感。此句接连上句,又为下句定位,可谓妙笔。区区数十字,将南昌的地理位置描写的清清楚楚中,个中的大气,实非常人所能及,此为王勃此赋第一次佳句高潮。

此节从此而下,是王勃描述宴会盛况之笔,也对阎公极尽赞美之能事,更有自嫌。结尾句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自喻童子,王子安自谦也。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这二句引用得当,也可以说切中当时宴会文人墨客佳朋之盛,虽有过誉之嫌,但为行文,却也失于当时境况之佳引。作为客人,王子安合赞诸客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节以节气入篇,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可谓与开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地名开篇相得益彰,而且遥相对仗,点题明确。此节大部份描写近景,写出了滕王阁周边的近境。名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节气中的山水之色,可见作者用心之细。文采飞扬,让固定的文字而他的妙笔而充满动感。如尽、清、凝、紫四字用的极妙,也让静态的山水变的动感十足。鹤舞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罔恋之体势。此结尾是准确的定位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写出了滕王阁的地势极佳,通过凫渚、岛屿的实景点出了滕王阁身处鄱阳湖畔。桂殿兰宫,是对应节内文字说滕王阁的气势非凡,罔恋之体势,即指滕王阁依山临水。了了几句,滕王阁的具体位置与雄伟气像尽展无遗。

由第二节入篇写景,至第三节由近及远,是为远景描写矣。其第三节开首远近结合,先是说身处滕王阁之高,点出了滕王阁的高度,因为站在滕王阁上,可以轻易的俯视别人的屋背,也为以后的极目远望留下了伏笔。写近而不近,文字的运用王子安收入自如也。从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远景),钟鸣鼎食之家(近);至舸舰迷津,青龙黄雀之舳(近远结合,意会),云销雨雾,彩彻区明(远近结合,意会)。这种远近结合,远近意会的写法,让人在景色中迷离,赏其美感而存意会,实写作之妙法也。接下去的绝世名句落霞与孤婺齐飞,秋水共秋天一色,可谓写景之作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妙笔。落霞(静)、孤骛(动)、秋水(近)、长天(远)。四个简单的景物,通过王子安的齐飞、一色点晴,整个都活了起来,可谓动静结合,远近相宜,将这四种物事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并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这在绘画技巧上,就叫活灵活现,将整个静态的画面整个的盘活了。阎公当时有一感叹全篇有此一句,足胜佳作数千矣,可见一句妙句对全文的影响力是如何的巨大。王勃的灵光乍现,也会我们留下了百思不觉乏味的好句也。

就此引入,渔舟唱晚,响穷鼓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看似是画蛇添足,是上句的引申,实是助力之作,为上句增添饱满。更是用二个地名,点出了滕王阁的中心地位,这种始终围绕滕王阁这个中心引申的写作方式,是散文写作的必备技巧,否则有离题之嫌。

第四节王勃开始借景抒怀,但未深入,主要是借远景而怀远,抒其时境况与当时心态。全节全部用对比句,以加深自己的感触。如写景: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写实: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四美具,二难并。景情相融: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样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借景抒怀: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心态实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这样的对比句,目的就是加深王子安自己的感悟。通过一个个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王勃触景生情,由此深入怀悲,在感叹人生失意的同时,也对王室奉召以还抱有希望,这种失望与希望并存的心境,在全节的对比句中我们加深了印象,并为下文王勃的抒怀打下了很多的心理基础。

写景王勃由近及远近结合及远,层次分明。写情同样也如此,由浅入深,先在第四节借景点情,逐渐深入,至尾句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而起高潮却戛然而止,实为第五节留下伏笔也。第五节一开篇嗟呼!时运不齐,命运多舛。直接点入主题,好像突兀,但有第四节辅垫,回味一瞬,亦觉自然,此中的视觉冲击感,让我们又不得不感叹王勃的善于制造高潮,往往转折的笔锋,能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接下去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鸿梁于海曲,岂乏明时?。借古时名人鼓励自己,虽极尽无奈,却又存希望于圣主。相信自己终究会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天。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更是写出了他那种既存希望却又失望的无奈心态。至此刻,王勃当时的迷惘心态可谓是一览无余。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弥益,不坠青云之志。此两句是王勃铭志之语,短短二十字,将他的高傲风骨,积极向上在危难之时不坠志向的心衷描写的极其到位。凡后世怀才不遇者常以此两句作为励志之名言,就可见此心的高洁了。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以上这些文字是上句的进一步诠释,也可以说是注释,他引用典故,表明了自己不因失意而失志,在逆境中奋起的高远志向。犹其是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之句。更是说明了自己不因暂时的失意而失望,而是卧薪尝胆,以图他日东山再起。从其对孟尝君与阮籍的怒其不争来看,王勃此次流放确实心存不甘,时时牵念复返长安,展自己凌云之志的良好愿望。

勃,三尽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第六节王勃以自我介绍开篇,说明了自己的境遇与志向。一句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点明了自己的怀才不遇。然后他并未就此深入,而是笔锋徒转,接以自嫌,再捧阎公等与坐长者,以明自己奉宴之心。结尾更是以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赞阎公等人,与上句的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的失望到钟期既遇,奏流水何以惭的知音之语相慰,足见王勃处世之老成。这种对比句,无疑加深了赞誉的力度。从景写情至抒怀再牵回近境宴会场面,王勃收入自如,处处不着痕迹,如此笔力,名列初唐四杰之首也就不足为怪了。畅远而不忘中心本意,写散文者当注意也。

第七节是结篇,也是王勃全文的总结。他以一声呜呼的叹息起笔,给人以一种又要大发失意之志的感觉。谁知王勃岂是常人所能把握,他用字合情理,岂能作无谓之笔呢?接下去胜地不常,筵席难再。犹如生花之笔,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可众人犹未回神,王勃却又转折笔锋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自感叹而伤神,浑然一体,不着痕迹的将悬念折了又折,虽心意相同,然一愉一悲,更添其时宴、人之牵念。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至此,王勃之意陡然明了。非王子安不尽欢也,实是盛宴难离,知音难弃也,如此谦卑之语,当博其时宴上人之欢也。可王勃一题二意,既拍了宴会上的人的马屁,也应了此赋是应景之作的原意。更抒怀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即好景不常,虽有意于好景,然天下又有几人能常留好景呢?此深深的感叹,应是王勃当时的实际心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最后的收尾,王勃有点自得,因为其作实名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也即其时的引子。他的意思是说,既然有了好的引子,相信其后的赋定是佳作。然其序已冠绝古人,何人在此序下还敢献丑呢?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王勃让宴会上的人作其赋,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金玉在前,非佳材何敢跟其赋,实多言矣。吾不知其时宴上人等是否还作其赋,但世之留存,唯王子安之序也,常引之为憾,然莫可奈何也。王勃以此语结句,像似歉逊,但傲然文人之气,跃然纸上。以此收篇,并无不妥,只是苦了宴上诸人,不知其时何以为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集锦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集锦》,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歌鉴赏集锦
1、(200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2007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
3、(20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答: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答:
4、(2007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清宫过华清宫
吴融李约
四郎飞雪暗云端,君王游乐万机轻,
惟此宫中落便干。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玉辇升天人已尽,
无人知道外边寒。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答: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5、(2007江西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金陵晚望金陵图
高蟾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谁谓伤心画不成?
犹陪落日泛秋声。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君看六幅南朝事,
一片伤心画不成。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6、(2007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体说明。(4分)
答: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答:

7、(200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炼字类)
答: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形象意境类)
答:

8、(2007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开放题型类)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表达技巧类)

9、(2007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校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崇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三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

10、(20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

11、(2006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炼字类)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表达技巧类)

12、(2006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13、(2006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注,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炼字类)

⑵“满林残照见旧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表达技巧类)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语言、描写技巧即虚实结合)

14、(2006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15、(200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200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2007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③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ù)辱:羞辱,侮辱。②哓(xiāo)哓:吵嚷。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遗:赠送
B.示周、秦、汉、魏以上人示:告诉
C.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效:模仿
D.是以好之而不厌厌:满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C.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
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
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
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译文:
(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译文:
二、(20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1分)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沈:弄脏。②狃:因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友好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记载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心恚愤而无如何何前是而今非也
B.会王生者,以故至山以是益疑狐妄
C.郭具言所苦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D.不自选择,但决于狐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于是渐不信孤
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译文: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译文:
三、(2007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22分)
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①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间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②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呼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③,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
【注】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窜名:冒领空名。③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石勒侄。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其职之不举举:称
B.再四皆不然然:这样
C.烛之则狗也烛:照
D.且数十武武:步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以柳枝横扫之然以其猛也
B.旦若遇之于市卒灭于虎
C.过冉氏门而东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
D.主人疑狗之不吠也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
11.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
①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②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
③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
④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
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
⑥县人冉氏,有狗而猛
A.①②③B.③④⑥C.①②⑤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
B.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防盗”而欲劝其勿杀。
C.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抨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
D.石勒听从母亲的劝告未杀石虎,结果石氏反受其害。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
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冉氏以是颇患苦狗。(2分)
译文:
(2)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4分)
译文:

2007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集锦答案
1、(2007安徽卷)
(1)①主要运用衬托的手法。
②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打大地、澄碧的求空等场景,来衬托(“烘托”也可)鹰的形象。
(2)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2、(2007福建卷)(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3、(2007广东卷)(1)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2)诗人于清秋日暮的溪亭散步,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多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孤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4、(2007湖北卷)
(1)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5、(2007江西卷)
(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
6、(2007辽宁卷)
(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7、(2007全国卷Ⅱ)
(1)分别是“明”和“出”。
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8、(2007山东卷)
(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9、(2007重庆卷)(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花,白诗惜花之将谢。
10、(2006安徽卷)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回答⑴⑵两小题,要紧紧扣住题干的要求来回答,即⑴题从内容上、结构上,⑵题从手法上、内容上。不可没有针对性地乱写一气,造成写得辛苦,效果不佳。
要做好⑴⑵题,首先要弄懂这首宋词的意思,这是根本。
这是一首送别词。它描写了送别时,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上片写送别时的情景。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
下片写别后之思。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
11、(2006福建卷)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12、(2006广东卷)(1)晚:归艘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13、(2006江苏卷)⑴表达了作者飘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⑵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⑶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真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14、(2006江西卷)(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15、(2006天津卷)(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200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答案
一、(2007安徽卷)
8.B9.B10.D
11.(1)不能有能辨识古物的人说:“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把它当作珍宝来小心地收藏,不要使它毁坏”(句中“宝藏”译成“珍藏”也可)
(2)这不是真能爱好鼓舞,只不过和庸俗人趣味相同罢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家有方古砚,是过去因友人的赠送所得到的,接受了后就一直放在那里,当作一方(普通)的砚台使用着,不知道它是一方(珍贵)的古砚。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让它受损和毁坏了。”我听到了这样的劝告后,也就依从了他的话把(这方砚)当作了宝贝。但没时间来辨识它是否真的是五代、宋代是的物件。
虽然这样,这器物如果真的是五代、宋时的东西,当初的人也只仅仅把它当作一个砚台来使用罢了,哪里知道一定不能毁坏、还一定要把它传到现在而成为一件古物呢?传到现在,然后才知道它是五代、宋时(的宝物),不知道它在五代、宋时,那些把周、秦、汉、魏以上时期的器物当作珍宝的人,对这块(五代、宋时的)砚台又如何(看待)呢?但又不知道那些把周、秦、汉、魏以上时期的器物,拿来给周、秦、汉、魏以上时期的人看,那时期的人看这些器物有怎样呢?
人们看到世上那些和和乐乐的人,沉醉于奢华艳丽的享乐中,在权贵和地位显赫的人的门前来回奔跑,卑躬屈膝的样子,遭受羞辱却不知道羞耻。这时,有一个人站出来改变这种风气,高高直立守道自重,凭淡泊的心态守住自己的操守,拿古代先人琴书图画、器物爱好来娱乐自己,并且美其名叫“好古”。所以大凡能名之曰“好古”的人,一定不是平庸世俗的人。因为那不是平庸世俗的人所喜欢的,那么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也就追随并模仿着他们。于是读书人中那些追求财利求得上进的人,一定想竭尽办法拿出权贵们没有的东西,来巴结侍奉那些权贵要人;权贵要人也时时拿出自己的器物的在读书人中夸耀。可是那些羡慕“好古”却不知追求什么的读书人,也每每与世人竞争角逐,一定要仿效他们所拥有的器物而后快。
唉!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与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罢了。既然与平庸世俗的人爱好相同,可是还要吵嚷着要拥有好古的名声,来显示与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不一样。不知道他们的名声是这样,而他们真实想法却不是这样的。
我所说的好古的人,想学习(先人或前辈)的道义,写他们那样的文章,思念他们的人却不能相见,上下徘徊,期望只能得到他们的遗墨、遗物来保存把玩,就好像恍然见到他们真人一样,因此喜好而从不满足。所以古代的那些“好古”的人,不是因为他们留下的器物,而是他们的为人。
我看当今诗人所爱好的,大都像这样。不能详尽阐述,只能表述相近似的,就写了一篇《古砚说》。

二、(2007广东卷)
5、D6、D7、B8、C
9、(1)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2)①(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终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但:只是,仅仅)
②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德:感激,感恩)
文言文参考译文:
郭生是淄博东山人,他从小特别喜欢读书,但山村没有地方可以请教。二十多岁时,他的字画还有很多错误。以前,他家中狐狸作难,衣服、食品、器物,总是丢失,他深深地为狐狸的祸害而苦恼。一天晚上,他阅读自己的诗文,读完后,随手把诗卷放在案头。第二天一看,他惊呆了:自己精心写出的诗文竟被狐狸涂得乌黑,以至于连字行都分辨不清。于是,他只好选择稍稍干净的编辑起来读。他心里十分愤恨,但又无可奈何。后来,他又收集了新写的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早上起来,见诗卷被狐狸翻开摊在案几上,墨汁几乎把它全部涂满了,他更加愤恨。
刚好王生因事到东山,他与郭生是好友,登门拜访郭生时,见到被墨汁污染的诗卷,问是怎么回事。郭生详细诉说了他的苦恼,并拿出残剩的诗给王生看。王生仔细地看了看,发现狐狸的涂抹,好像有章法,被它污染的地方好像可以删去。他惊讶地说:“狐狸好像懂诗,它不仅不是你的祸害,而且你应该马上拜它为师。”过了几个月,郭生回头看自己的旧作,忽然感到狐狸涂得很对。于是修改了两篇放在案上,以观察有什么怪异。到天亮时,又被狐狸涂了。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只是用浓墨洒洒点点,弄得满卷都是。郭生感到奇怪,拿去告诉王生。王生看了看说:“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这好文章可以入试了。”这一年,郭生果然考上了秀才。他从此感激狐狸,常常买些鸡肉黍米,备给狐狸吃。他买了别人名稿,自己不选择,而是让狐狸选择。因此,他在县、府两级考试中都名列前茅。
当时,叶公的文章,风格典雅,文词华美,家传户诵。郭生有一个抄本,爱惜备至,不料被狐狸倒了约一碗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有剩余的字;第二天,郭生又仿照叶公的题目创作,自己感到很得意,没想到,狐狸又把它涂得漆黑。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但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文章内容不当被囚禁,郭生又不得不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但自己每次惨淡经营地写一篇文章,总是被狐狸涂坏。他还是怀疑狐狸妄为,就拿了从前被狐狸圈点很多的文章来试狐狸,狐狸又全部涂污。郭生笑着说:“这真是胡闹了!为什么以前肯定而现在否定呢?”于是,他就不再为狐狸安排饮食,并把读过的书锁在箱子里。第二天清晨看箱子分明锁着,打开一看,卷面却涂了手指粗的四道印,第一章涂了五道印,第二章也涂了五道印,后面就没有涂了。此后狐狸没有再来打扰。以后郭生在科举考试中得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才知道那征兆已寄寓在狐狸的涂划中。
异史氏说:自满必招致损伤,谦虚方可得到益处,这是客观规律。刚有点小名气就自以为是,偏执于叶公的不良恶习,因袭而不改变,不到一败涂地而不停止,骄傲自满真害人就是这样的啊!

三、(2007辽宁卷)
9.B10.D11.C12.A
13.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断句共4处,每处1分。错1处扣1分。
14.(1)冉氏因此很厌恶这条狗。译出大意给1分;“患苦”译为“厌恶”“不满”一类的意思给1分,译为“以……为忧”“以……为苦”也可。
(2)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译出大意给2分;“向”译为“从前”一类的意思给1分,“不之杀”译为“不杀它”一类的意思给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本县有家姓冉的人家,养了一只很凶猛的狗。它碰到路过的人,就要追上去咬,常有过路人被它咬伤。遇到有人被它咬伤,狗主人就亲自上门去向被咬伤的人道歉,拿出钱来给人家治伤,这样的事已经发生了好多次了。那姓冉的为此而很讨厌那只狗,但是因为狗凶猛,不忍杀它,就还是养着它。
刘位东告诉我说:“有一次我夜里走回家,离家门还有一里多路,许多狗围着我汪汪地叫,冉家的狗也叫着迎上前来,我用折下的柳枝向它们横扫过去,许多狗都退回去远远立着,只有冉家那狗竟奔上来要和我搏斗。它冲了好几次,我几乎被它咬伤。我边斗边走,走过冉家门口往东,过了几寸步,那狗才停止了追咬。当时我巳很疲惫,幸而离狗已远了,我才在路旁休息,歇了好久才离开,那只狗还远远望着我汪汪叫。回家以后,我想:这只狗倒是奸狗,假如有盗贼仇人夜里去他家抢劫,狗一定守住家门咬人,就有几个人也进不了他家门一步啊!听说姓冉的很讨厌这只狗,早上如果在市集上遇到他,一定劝他不要杀掉这只狗。这样的狗,是千金也难买到的!
“过了几天,冉家的邻居到我家来,我问起那只狗。他说‘已经杀掉烧来吃了。’我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那一夜,盗贼进了冉家。主人发觉了,叫醒两个儿子,一起拿了棍棒去追赶,盗贼害怕了逃跑了。主人心里疑惑:怎么狗不叫呢?呼狗,狗不应;到处找,找不到。回房要上床,听到床下象有喘息的声音,用烛一照,见正是那只狗。它蜷屈了身子蹲伏着,一动也不敢动,低了头,闭了眼,好象唯恐有人听到它的声声的样子。主人说:咳!我过去忍住而不杀它,是因为想它有一天紧急中可以有用处,哪知它追咬过路人是勇敢的,见了盗贼却这样胆小畏缩!就为了这样,第二天把它杀掉烧来吃了。’”
唉!天下与人勇敢搏斗而对盗贼胆小害怕的,难道只是这只狗吗!现在街市上的流氓无赖,平日到处闹事,在本乡本地横行不法。有的在衙门里挂个差役的名,有的在兵营里吃一口粮,他们专欺侮文弱而善良的人,他们走在路上,人们都要远远避开;他们一恕,就叫来一大群同党,手拿凶器围拢来砍人,什么人都不敢惹他们,样子真象个壮士一样。一旦地方上有小批强盗,叫他们拿了兵器,编进宫府,防守地方,人数不下一百几十;马房里的马夜里有点惊扰叫起来,他们就以为强盗来到,两手抖抖索索,拔刀出不了刀鞘,总算跑了出来,身子还在抖,身上的东西碰击出声音来。点燃火器,一而再,再而三都点不着。听说要出发到防守的地方去,离贼军还有几百里,离家乡仅仅几十里,那就哭哭啼啼和父母妻子告别,象以后永远见不到的样子,他们的激动和惊慌到如此地步!所以我说:为私而斗很勇敢,为公而战就胆怯的人也有的是,又何必责怪那只狗而杀了它呢?咳,这不太过分吗?
话虽是这样说,可是养猫的,是要猫捕鼠;养狗的,是要狗防盗。假如它不能完成它的职守,这已经是没有用了,何况加上它还要咬人?种狗,岂可以留下来?石勒要杀掉石虎,他母亲说:“跑得快的牛小时候,总会弄破车子,你还是稍稍容忍他吧。”到后来石勒的后代,到底灭绝在石虎之手。只贪图牛能跑得快,不管车子会撞破,尚且不对;何况只撞破车子的牛实际跑不快呢?然而那种女人的仁慈心肠,古今都一样;从此说来,那姓冉的所有的才智,超过了一般人多得多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980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