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十单元总复习

单元教学内容:课本第119~127页

第一课时表内除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页表内除法,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二.复习整理:
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小黑板)
32÷481÷915÷5
24÷642÷740÷8
24÷314÷2
2.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
3.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可挂图出示,小组讨论后学生口答)
出示挂图:教材第119页的第1题。(如果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
4.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在○填上“<”“>”“=”。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第1、2题。
巡视、评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同桌检查。
四、拓展性学习:
1.口算。
15÷5=6÷3=16÷8=9÷3=
45÷9=56÷7=49÷7=2×4=
45÷5=56÷8=63÷7=8÷2=
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8○4=221○3=7
20○5=256○9=5430○5=6

第二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
及加法、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120页第3~8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的复习,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使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二、知识整理: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119页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3、写一写,再读一读。
①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
②二千五百零六。
4、下面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120页第4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
5、复习近似数。
6、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1)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120页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开火车”订正。
(2)引导学生做教材第120页第7题。先笔算,再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板书,并展示。
(3)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4)请各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教材第121页第8题。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处理意见,并在全班汇报。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综合练习教材第123、124页第3~6题。
2、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道和对学生进行帮助。

第三课时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页第9~12题“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整理复习。
1、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1页第9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为什么要这样圈?
学生根据原来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动手圈。
(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判断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到呢?小组讨论,把没有复习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
2、复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小黑板出示)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转现象。升降机、观光缆车、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2页“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目标:
1.复习“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
2.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
2.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二.复习整理:
1.分别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3、14题的挂图。
(1)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
(2)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明:12÷3=4(次)
一共要花:6×1=6(角)8×3=24(角)6+24=30(角)
或:6×1+8×3=6+24=30(角)
2.复习统计图。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5题。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
3.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
根据自己的情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
4.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讨论一下,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编辑推荐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十单元总复习
单元教学内容:课本第119~12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括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难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表内除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页表内除法,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概括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统计。
2.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板书:表内除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亲切、自然、民主、平等的交谈中自然引入了课题。
二.复习整理:
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小黑板)
32÷481÷915÷5
24÷642÷740÷8
24÷314÷2
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
3.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可挂图出示,小组讨论后学生口答)
出示挂图:教材第119页的第1题。(如果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
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4.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在○填上“<”“>”“=”。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笔试一试复习表内除法,并同时找找学生的问题,了解学情。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除法知识来解决。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第1、2题。
巡视、评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同桌检查。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及时查漏补缺。
四、拓展性学习:
1.口算。
15÷5=6÷3=16÷8=9÷3=
45÷9=56÷7=49÷7=2×4=
45÷5=56÷8=63÷7=8÷2=
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8○4=221○3=7
20○5=256○9=5430○5=6

第二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120页第3~8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的复习,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使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呢?请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2、今天,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法、减法的复习。(板书课题)
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自然引入本节内容。
二、知识整理: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回忆学了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119页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3、写一写,再读一读。
①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
②二千五百零六。
4、下面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120页第4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
5、复习近似数。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0页第5题,找出这段文字中哪些数是近似数?并画出来。再请同学回答。
6、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1)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120页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开火车”订正。
(2)引导学生做教材第120页第7题。先笔算,再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板书,并展示。
(3)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4)请各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教材第121页第8题。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处理意见,并在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紧紧围绕万以内数的认识,开展练习。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综合练习教材第123、124页第3~6题。
2、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道和对学生进行帮助。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拓展性学习:
在下面各数的前后各写两个相邻的数。
698
3299
9998

第三课时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页第9~12题“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我们现在来做几道计算题。请大家拿出口算卡。
100+200=110-20=
620+100=120+360=
130-70=240+70=
2000+50=1000-30=
1200-40=140-40=
860-80=880+1200=
【设计意图】:口算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基础,所以要加强口算训练。
二、整理复习。
1、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1页第9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为什么要这样圈?
学生根据原来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动手圈。
(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判断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到呢?小组讨论,把没有复习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
2、复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小黑板出示)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转现象。升降机、观光缆车、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三、拓展性练习(略)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2页“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目标:
1.、复习“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
2、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减法。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2.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复习整理:
1.分别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3、14题的挂图。(如果没有,就让学生直接看书)
(1)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
叙述两幅图的意思,没有说好的请其他同学来补充完整。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明:12÷3=4(次)
一共要花:6×1=6(角)
8×3=24(角)
6+24=30(角)
或:6×1+8×3
=6+24
=30(角)
2.复习统计图。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5题。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用举手的统计方法来试试。
3.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
根据自己的情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
4.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讨论一下,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得到讨论结果后,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在复习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在这里发挥学生复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更多自我反思,有利于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6、127页第11~15题。能够填在书上的就填在书上。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
四、拓展性学习:
1.调查班上昨天的数学作业,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制成统计表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
2.二年级各班存放图书数目如下。

二年级下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本学期总复习分五课时,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
1、明确要点,分析单元知识要点,确定学生掌握措施。
2、通过回顾、反思、总结逐步领悟数学问题的规律性。
3、反复法,即通过同一情景的多次再现,让学生达到自觉领悟的目的。
4、选择典型范例进行剖析,从方法的角度用儿童可以理解的语言,描述数学现象、解释数学规律。如解决问题的教学,通过揭示条件与所求的联系,结合方法与思路分析,渗透“转化”等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
5、加强规范要求,严把过程关。许多学生错误的呈现,是源于找的过程、计算的过程不规范,不仔细造成的。例如:在针对一些图形,通过统计分别找到个数这样的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从简到难,分别做好记号,对于没有做记号的学生,哪怕答案正确,也予以批评,目的是硬性规范,提高正确率。又如:找规律,特别是数字变化规律,我要求每个学生写出规律,不能用想(说)代替写,这个过程必须落实。
6、加强方法沟通,体验方法的优化过程。统计与找规律有一定的方法,我们要充分的做好示范,更重要的是做好比较与沟通,同样是做记号,有的清楚,一目了然。有的最后一塌糊涂。还有找图形的顺序与计数的顺序,都是有着一定的学问,这里必要让学生自己比较之后,去“悟”。并最终实现能主动地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7、关注学困生。学困生不是学不好,而是由于个性的学习心理、特点、品质造成学习过程注意力集中度差,反应慢,遗忘快等现象。比如陈伏洪同学,他的乘法口诀背的不好,以至于做除法题时经常出错,于是我就采取每天一练,组成一对一的帮教措施,让她天天都能得到锻炼,另外,每天安排一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口算。
通过这几节课系统的复习及相应习题的练习,学生基本上对旧知识达到了巩固复习,同时又从复习中体验到了掌握解题方法的重要性。

2017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十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梳理本册书的知识点
教学内容课本第113页总复习内容
主备教师审核人
教学目标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
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
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3、引导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
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教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共案个案及重点补充
导入一、谈话引入
出示主题图:他们在做什么?
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从现在开始,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
新课探究二、这学期的收获
1、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②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③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理由。
(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①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②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③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
如: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
法混合运算
计量单位:克、千克
图形:图形的运动三、交流学习中最有趣的事
2、与同伴说一说
3、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个数学活动,或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等。
反馈练习
随堂测试
课堂总结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板书设计总复习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三位数的加减法
图形的运动
有余数的除法
混合运算
推理表内除法
克、千克
授课时间及班级二()()班

教学反思

第二、三课时表内除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116页第1题和第118页第12题。
主备教师审核人
教学目标1、让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呃逆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2、通过复习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明白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共案个案及重点补充
导入一、谈话引入
今天来复习相关的除法知识。板书:除法
新课探究二、复习练习
1、口算练习。
32÷481÷915÷524÷342÷740÷8
先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练习二十二第1题学生独立填写
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3、练习二十二第2题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抽两题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4、练习二十二第12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5、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出示图
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6、练习二十二第16题出示图学生读题
想:第一步要做什么?
知道每一种袜子的单价,价格低的最划算。
三、测评练习(小黑板)
1、口算
15÷56÷316÷89÷345÷9
56÷72×445÷556÷89÷7
2、在○里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8○4=221○3=7
20○5=256○9=5430○5=6
3、用竖式计算
45÷6=56÷9=63÷8=
反馈练习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随堂测试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课堂总结你有什么收获?除法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第四课时数据收集整理和图形的运动
教学内容课本第117页第9、10和第118页第11题。
主备教师审核人
教学目标1、通过对具体材料的统计,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轴对称图形,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基本现象。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学习重点:整理和分析数据。
教学重点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共案个案及重点补充
导入今天,一起来复习数据收集整理和图形的运动板书课题.
新课探究二、复习统计
(1)这学期学习了哪些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用画图形符号或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整理后的结果可以用统计表表示出来。
(2)出示练习二十二第11题,再次经历统计过程:
①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的。
②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
(3)练习二十二第10题出示图。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练习。
(4)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体验一下旋转现象。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
反馈练习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随堂测试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
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画正字
图形的运动平移轴对称图形旋转
授课时间及班级一()()班

第五时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116页第3和第117页第8题。
主备教师审核人
教学目标1、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
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
捷性。
3、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共案个案及重点补充
导入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混合运算
新课探究一、基础练习
(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小黑板)
64÷8+448+36-6655-7×5
(84-36)÷848÷(8-2)5×9+6
(2)学生小结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或只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
乘、除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独立完成。
小结:在计算领不计算的混合运算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算,等式计算要注意格式。
(2)对比练习
30÷6-300-45-256×5+3
30÷(6-3)100-(45-25)6×(5+3)
学生独立完成。比较异同之处。
问:为什么题目中的数字相同,但结果不同?
指出: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题先让学生看清题意,审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解题思路。
(4)买东西。
故事书20元/本钢笔10元/支笔记本5元/本
书包45元/个
①小东的妈妈用100元买了1个书包,剩下的钱最多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②买1本书和1支笔一共需要多少钱?
③买1个书包和4本笔记本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解题思路。
反馈练习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随堂测试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课堂总结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混合运算
30÷6-3100-45-25
6×5+330÷(6-3)
100-(45-25)6×(5+3)
授课时间及班级二()()班

第六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116页第4题和第117页第5、6题以及第118页第13题和第119页第15题。
主备教师审核人
教学目标1、让学生正确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大小比较等有
关知识。
2、经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条理化和系统
化,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热情。
教学重点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近似数的理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计数器
教学过程
共案个案及重点补充
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新课探究一、知识回顾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回忆一下,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回答: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巩固知识
1、读数、写数的复习①出示收集的一些生活中万以内的数。(小黑板)长江全长6300千米,实验学校为“希望工程”捐款6405元。一个果园有果树3994棵,一本故事书有305页。小华3分钟踢毽子294个,一台健身器的价格是2950元。
你能来读一读吗?
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
填空:读数时,从()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百位上是几就读();中间有一个O或两个O,(),末尾的0()
2、写出下列各数。(小黑板)二千七百四百六十三千零八十九六千零五二千八百零六学生独自写完后同桌校对。说说写数的方法。(从高位开始,哪一位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3、练习二十二第4题。独立练习,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4、数的组成
①在计数器上把下面各数表示出来,并说出各数的组成。
例:2700由()个千,()个百组成的。145830084060800010000
②练习二十二第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③练习二十二第13题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5、复习近似数练习二十二第6题写出红色数的近似数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6、比较数的大小复习。
练习二十二第15题同学们举行跳远比赛,每人跳3次,取最远的作为成绩。有三个同学3次的跳远情况如下,你能排出他们三人的名次吗?你是如何排出他们的名次的?
总结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反馈练习1、猜数游戏:请学生把答案写在题卡上,然后一起举起来。
(1)一个数千位上和十位上都是6,其余各位是0
(2)比3999大2的数
(3)2个千、3个百、2个一组成的数
(4)比最大的四位数少3的数。写出来后读一读。
2、请你用0、7、3、1这几个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和一个最小的四位数,再读出来。还能写出多少个四位数,写出来后再读一读,再比一比他们的大小。
随堂测试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板书设计

第七课时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和近似数
教学内容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和近似数
主备教师审核人
教学目标1、通过口算的复习,提高口算的准确性,提高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
2、通过笔算加减法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
3、估算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口算,估算。
教学难点熟练口算万以内加减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共案个案及重点补充
导入今天我们复习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和近似数
新课探究一、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口算:全班讲评,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错误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订正。让学生说说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2、独立完成P120第7题计算。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讲评,学生说说怎样算的,特别是800-260,当十位不够减时,该怎么办。提问:在计算加减法时你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保证你的计算是正确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诉给同学们。
3、复习近似数
出示第5题,让学生认真看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仔细辨别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二、复习估算
1、第8题:500元钱,可以买哪种自行车和哪种电风扇?你是怎样搭配的,把方案写出来。提醒用估算的方法完成。
学生在汇报时,提问:你是怎样得出来的,500元钱购买吗?
小结:只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反馈练习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随堂测试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授课时间及班级二()()班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复习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课本第117页第7题和第119页第17题
主备教师审核人
教学目标1、让学生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合适单位的填写,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2、经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
教学难点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具准备洗衣粉、盐
教学过程
共案个案及重点补充
导入我们今天一起来复习克和千克。
新课探究一、复习梳理
1、说一说:你进超市买东西都见到过什么?学生回答。
2、测量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克和千克
3、直观感受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重量约是1千克或者1克?出示:1块口香糖重1克,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2袋盐重1千克。
4、进率关系已经明确了克与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谁来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1千克的洗衣粉同样重?
1千克=1000克
5、测量测量物体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二、综合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枚2分硬币重1()一袋瓜子重200()
一支牙膏重150()一头牛重300()
一小瓶金龙鱼油重1000()一只鸽子重250()
一个西瓜重4()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在括号里填上“、、=”
4千克()4000克48克()2千克
5200克()6千克-200克50千克()50克
900克()1千克1000克铁()1千克棉花
600克()6克+200克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3、练习二十二第7题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好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反馈练习一只小鸡重500克,一只大鸡重2千克,几只小鸡的重量等于一只大鸡的重量?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想:2千克里有几个500克?
随堂测试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克和千克
1千克=1000克
授课时间及班级二()()班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114、115页第1、2题
主备教师审核人
教学目标1、让学生巩固提高本学期所学的各部分知识。
2、通过综合练习,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练习中,体验知识的运用,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共案个案及重点补充
导入一、谈话引入
这节课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新课探究二、数与代数的练习
1、出示第114页第1题
2、找出这些算式中的除法式题。同桌之间每人选一题说一说它所表示的含义,以及是用什么方法求商的。
3、找出这些算式中的加、减法式题。
①先独立计算。
②订正后,交流。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社么?
4、找出这些算式中的混合运算式题学生独立练习。说一说运算顺序
5、在计数器上表示2000+700+8、3000+600把结果读一读并写一写交流:如何读、写万以内的数。
6、2708接近几千?学生回答。你还能说出哪些数也接近3000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7、你能说出生活中用除法或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吗?独立思考,分组讨论集体交流。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写下来并解答。
三、图形的练习出示第115页第2题
1、照样子剪一剪。学生动手剪。
2、找出你剪的图案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用彩笔描出他的对称轴。展示学生的作品。
3、在刚才的活动中,有平移、旋转现象吗?学生回答。
4、说一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旋转现象。独立思考、分组交流。
反馈练习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随堂测试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课堂总结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什么方面还要加强?
板书设计综合练习
授课时间及班级二()()班

教学反思

第十、十一课时测试
教学内容测试期末卷
主备教师审核人
教学目标1、检测学生对本册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缺不漏。
2、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时间问题。
教学难点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时间问题。
教具准备两张期末试卷。
教学过程
共案个案及重点补充
导入今天我们进行期末模拟考,检测一下你对本册知识的掌握情况。
新课探究一、按期末考的要求模拟考。
二、阅卷。
三、讲解试卷。
四、让学生分析自己的错误,并交流。
反馈练习根据测试情况,找出错误题,反复练习。
随堂测试学困生个别辅导。
课堂总结你还有什么没掌握的?

板书设计
授课时间及班级二()()班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7)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7)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22第15、题;P126第14、题,P127第15、16、题。

二、复习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能有规律的画出图形。

三、复习要点

(一)复习统计。

1、养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教师提前二天布置学生收集本班同学跳绳的数据,填写P122第15、题。)

2、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出提出问题,自己解决。3、完成教材P127第15、题。(二)复习找规律。1、图形规律: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的找规律跟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学生说一说,

3、你觉得我们这个学期找规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数字规律从图形中找规律的方法能不能用在其他地方?(学生回顾后说)

5、完成总复习练习

四、全课总结(略)

五、学生置疑: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4)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4)

一、复习内容

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教材P121第9、10、题和P125第9、题

二、复习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复习过程

1、复习克、千克提问:(1)1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2)1000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引出:1千克=1000克

2、说出生活中有那些物体的质量是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先小组说一说然后汇报)

3、动手圈一圈(完成教材P121第9、10、题)

4、线(估一估再连一连,教材P125第9、题)

5、活动内容(每4人一组活动)(1)估一估自己带来的物品各有多重(2)再估一估老师带来的这些物品各有多重,看谁估的最接近实际重量。然后由学生掂一掂,感受一下。(老师把准备好的物品的质量贴在物品上的暗处)

6、练习作业:(1)计算:3000克+5千克=()千克9千克-2000克=()千克4千克×6=()千克81克÷9=()克7千克+500克=()克(2)在括号里填上“”、“”、“=”:4千克()4000克48克()2千克5200克()6千克50千克()50克900克()1千克600克()6克

7、思考:一只小鸡重500克,一只大鸡重2千克,几只小鸡的重量等于一只大鸡的重量?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6)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6)”,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6)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22第13、14、题,P126第11、12、13、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过程

(一)用一步计算解决问题。

1、从情境中了解信息。(教材P122第13、题)

2、把上面的信息和问题串连起来,再读一读感受一下题意。“玩碰碰车每人每次用3元,小明用12元可以玩几次?”引导学生理解12元里面有几个3元,就可以玩几次。

3、要求学生写出解答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4、学生讨论完成:(1)“小强有8个碗,18根筷子,一次可以给几位客人。为什么?”(2)教材P126第11、题。(3)比较(1)、(2)的异同点。(二)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1、二(3)班有男生22人,女生20人,每7人坐一个小组,全班同学可以分成几个小组?2、有同学在公路两边种树,每边都种8棵,如果每组种4棵,需要几个小组?3、讨论以上两题的解题思路。(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1、教材P122第14、题2、A型袜子15元可买5双,B型袜子5元可买1双,C型袜子12元可买3双,这三种袜子你认为哪一种袜子最便宜?(1)你是怎么知道那一种便宜?(2)如果是你购买,你会买哪一种?为什么(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再各别提问,只要讲出道理即可。)(四)根据各班学生情况,可以另行补充或深或浅的应用题练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1)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1)”,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1)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加强多层次多样化的练习。

三.复习过程

1.口算。(口算除数是2-9的除法算式若干题,选出其中的几道给学生说说除法式子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

2.小组活动(教师准备好除法算式卡片,分发到各小组,按规律把算式分类,然后汇报自己是按什么规律分的,举例说明自己是怎样求出商的。)……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1)二(1)班有42人玩跳绳,每7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如果每6人一组呢?(2)小清剪了8面小旗,李东剪的小旗是小清的3倍,李东剪了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大号船每条限坐6人,小号船每条限坐3人,坐大号船需要4条,如果坐小号船需要几条呢?

4.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5.试试自己的能力(印题发给学生)(1)把正确的商打钩。49÷7={7.9.8.}8÷1={7.1.8.}42÷6={7.4.6.}……(2)填空21÷7=()48÷6=()72÷()=921÷()=748÷()=672÷9=()……

6.比一比谁最棒。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2÷6=()÷84×6=()×32×()=3×()7×()8×2()×86×524÷()24÷()

7.练习作业教材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2)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2)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P119第3题和P121第4、5、题,P123、P124第3、4、5、题。

二、复习目标

正确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三、复习要点

1、复习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说一说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读出下列各数256325062056256090806……(1)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2)说出以上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3)练习:8469=()+()+()5030=()+()+()+()4106=()+()+()+()

3、动手拨一拨(教师口述万以内的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数,然后再读出来。)

4、看实物图写出多位数。然后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一排。

5、数的写法六千写作____二千九百写作____七百八十写作____五千零六写作____四千零九十三写作____七千七百零三写作____

6、写出4208后面的三个数____、____、____写出8051前面的五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

7、游戏活动说明活动要求:用学具中的数字卡片,在老师的口述下摆出多位数,比一比谁摆的又对又快

8、作业练习:教材P119第三题和P121第4、5、题,P123、P124第3、4、5、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十单元:总复习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六部分:10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元、角、分,几时几分,位置与图形,统计。本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单元教材分析:

总复习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是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分别集中复习。在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口算结合起来进行复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间前后联系,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想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提高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5课时。

课题“100以内的数”的复习。总复习1、2、3、4题练习十八1至5题。设计

教学目标教材中安排了4道题,着重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习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习,它是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复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重点复习数位表。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表。掌握计算法则和数的组成。

课前准备计数器、小棒、卡片。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些数?

今天我们来复习100以内的数。

请小朋友拿出小棒来数一数。

集体数:(先顺数,再倒数。)

1、从1数到100。

2、从100数到1。

3、从28数到36。

4、从47数到54。

5、从89数到96。

7、十个十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二个二个地数。

同桌互数,一个出题一个数。

二、引导学生完成课本1、2、3、4各题。

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检查校对。指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填?

第二、三题:出示记数器。问:你们还记得那一位是个位那一位是十位?个位上一可珠子代表几?是为上一可珠子代表几?

指名拨数:36、49、50、98、76、100、80、50。

分别说说每个数位上各是几: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00是几个十组成的。

学生独立完成和第三题。

检查校对。

第四题、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用卡片逐组出示比较大小。

指名在卡片上填好大于好或小于号。再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三、小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四、完成练习十八第一题至第四题。

第一题先读立写再叫对。

第二题排好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排?

第三题写好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规律?

第四题开展竞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五题,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列式计算。

五、完成作业本有关作业。

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总复习5、6、7题,练习十八6、7、8、9、11、12、13、14题设计

教学目标教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学期学习的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材中虽然把这些内容集中安排复习,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点。注意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求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同,学生应熟练掌握。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可以了。对于计算方法,根据《标准》的精神,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难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课前准备口算卡片。投影仪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卡片进行口算训练。

指名算。

开小火车算。

二、揭题: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呢?

三、指导完成总复习5、6、7题。

第五题:学生独立计算第5题。分组讨论。说说有几种计算方法,你是怎么想的?每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第六题:

学生各自独立计算。

讨论:说说是怎么算出来的?

第七题、出示投影片或图片。

创设情景: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公园里的花儿开了,蝴蝶和蜻蜓也飞来了,你们看,它们在花间舞蹈,玩的很高兴。你们知道来了多少只蜻蜓和蜜蜂吗?快来数一数吧!(蝴蝶8只、蜻蜓16只、一共有24只蝴蝶和蜻蜓)

出示应用题(1)、(2)。

1、读题。说一说,告诉我们什么条件和什么问题?

2、列式计算。3、读算式,说说每部分个表示什么?

3、小结。

像这样的图画,你看着它还能提什么问题?引导列出用加法算的题目。弄清这三道题目之间的关系。

四、完成练习十八6至14题。

第6题,先让学生说说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条见和问题各是什么?然后列式计算。

第7题,小组讨论: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各小组完成后交流。最后在想想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8、9题先做后检查校对

11题要求算的又对又快。比赛,算好后校对。

12、13、14、让学生按小组跟着聪聪和明明一起学习,并写出算式,然后指名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五、完成作业本上的有关作业。

课题元、角、分的认识。几时几分。总复习第八、九题,练习十八第10题、15题。设计

教学目标本学期在学习“元、角、分”时,主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在复习时没有再安排动手操作的内容,只是让学生对已学的元、角、分关系进行复习,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正确即可。复习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即看钟面时,如果一时说不出准确的时间,可以说一说大概是几时几分。多进行这样的练习,对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另外,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实际多向学生渗透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渗透时间的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渗透时间的观念。

课前准备人民币教具和钟面。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元角分的认识

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助学生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第八题。校对。

二、几时几分。

1、是师生出示钟面。

师拨生说。

生说生说。

生生互拨互说。

师说生拨。

2、揭示总复习第九题。

学生独立看着钟面填写时间。

校对。

3、补充:我们已经认识了几时几分,整时、半时,那么,分针在12不到一点或12超过一点该怎么读呢?

复习大约几时。

老师拨学生说:大约8时、三时、5时等。

第五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再指导列式计算

三、完成练习十八15题。第10题引导学生说一说,再试着提出另外的问题进行计算。提的好的给于鼓励。

四、完成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题位置与图形总复习10、11、题。设计

教学目标100页第10题是本学期所学有关位置的“上、下、左、右”等概念的综合复习。题目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提供一个楼房住家的情境,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出自己所住的位置,同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复习时,一方面,要结合教材图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每个学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时,要特别注意有关“左”、“右”相对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创设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

教学重点复习时,一方面,要结合教材图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每个学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小黑板上画有方格子,让学辨别上下左右。

小正方体若干。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位置与图形。

1、出示小黑板。看图。图上的小格子,指名说说上下左右,把小格子当做座位,说说第几排第几个在哪里?老师说,学生找。学生说学生找。达到熟练,人人过关。

二、揭示100页总复习第十题。

引导学生看图。

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他们个住在几门几层?

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书上填一填。

检查校对。

三、揭示总复习11题。

数一数。图上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各自数一数,填一填。

有困难的同学提出来问一问,为什么这样填?

按小组拿出小正方体随意摆一摆,说一说,各有几个?你们摆的有几块挡住了?以后,还会弄错吗?

四、完成作业本有关作业。

课题统计总复习12题。练习十八十六题。设计

教学目标本学期统计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第101页第12题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星期日同学们喜欢做的事”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图找出所需数据,并根据数据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图找出所需数据,并根据数据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练习十八16题的放大图。总复习12题的放大图。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我们以前学过了统计知识,你们还记得吗?统计过那些东西?今天我们来复习统计知识。

二、出示12题。

指导看图。

同学们星期天做了哪些事?

各有多少人呢?

那些活动最受欢迎?

那些活动人数最少?

喜欢看电视的比喜欢看书的多几人呢?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讨论后完成书上的填空。

三、思考题。101页。

小猪出了个题目考考我们,看我们能不能算出来。

指导看图。

书上的小正方形的数目是怎么排列的?

1个、4个、9个,再后面应该几个呢?

学生各自填写交流讲评。

四指导完成练习十八16题。出示16题。引导看图:

1、读题,说说意思。

2、看懂右边的表格。

3、表格中列出了哪几种水果?

4、各自调查我们班的每一位小朋友各爱吃那种水果?

5、把表格填好。

6、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7、说说爱吃那种水果的人最多

8、?爱吃那种水果的人最少?

9、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总结: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很大,在我们的生活有很多事物需要作统计。例如统计天气,一个月有几个晴天,有几个阴天,有几个雨天。又如我们学校每个年级各有多少人,也要作统计。我们回家后,自己去找一些事物统计一下,统计好后我们在班上交流好吗?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八、总复习
第1课时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131~139页。
【教学目标】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2?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板书课题)
二、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想一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
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1)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2)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3)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如:全册内容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有余数的除法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千米、毫米
时间单位:时、分、秒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统计
三、整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1)出示数5555,从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吗?
(2)填空: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1页第1题,然后交流。
2?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一十二。
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千九百八十数到二千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七百数到三千。
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写出3408后面的三个数和3001前面的三个数。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5页第3题,并交流填的结果。
3?读写方法
(1)读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1题。指名读,然后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特别强调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2)写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4?大小比较
(1)写出下列各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千零二三百零二二千三百三千二百三千零二十
(2)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做教科书第136页第5题。
5?较大数的估计
一个数比400大得多,比2000少一些,这个数可能是:(在正确的数下打?)999138019005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第2课时数的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1~13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整理和复习中初步感悟整理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3?在合作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接着复习有关数的运算。(板书课题:数的运算)让同学想一想,在本册中学习了哪些数的运算。
学生经过回忆答出: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
(2)加、减法的估算。
(3)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
(4)有余数的除法。
二、整理与复习数的运算
1?复习口算
以卡片的形式出示教科书136页第8题。学生抢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复习估算
出示教科书131页第2题。375+287526-339
教师:如果我们想知道它们的结果大约是多少,有办法吗?(估算)指名两人说出估算的结果,集体订正时,说估算过程。
指出:估算时,要把每个数看成跟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口算,这是估算的方法。
3?复习加、减法的笔算
教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精确的结果,又该怎么办?(笔算)
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教师:看着黑板上的竖式,小朋友想一想,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当学生有了想法后,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时应留出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经过讨论,小组统一认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估计会有以下说法:
(1)首先要书写认真,相同数位对齐。
(2)计算时应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3)计算三位数加法时,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下一位相加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1”。
(4)计算三位数减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上借“1”当“10”,和这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经过讨论交流,全班统一认识。
4?巩固练习
教师: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现在请大家计算下面的题目,完成教科书136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小朋友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了,下面有两道填空题,会填吗?
出示教科书132页第5题。
学生纷纷举手,指名回答。
教师:有不同意见吗?你能根据这两句话列出算式吗?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时,指出列出的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强调: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可结合两道填空题加深理解。
三、综合练习
1?教科书137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科书139页第16、1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略)
第3课时计量单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2~13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时间单位:时、分、秒和长度单位千米、毫米的认识和理解,会运用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利用所学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能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2?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计量单位)想一想,本学期的计量单位包括了哪些内容?(出示全册知识结构图),在这些知识中你还有什么疑惑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二、整理与复习时、分、秒
(1)出示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看能联想起哪些数学知识。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交流想法,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内容包括:
①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
②1时、1分、1秒在钟表上怎样规定的;
③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做练习,出示课本132页第3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全班汇报交流。汇报时,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整理与复习长度单位
(1)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汇报交流,老师并板书:
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
(2)做练习,出示第132页第4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形,说说每个图形各呈现了什么。
学生根据课本给出的信息,找出合适的长度单位。窗户宽120(),三峡大坝高185(),飞机每分飞行13(),小朋友每时步行3()。学生独立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后,在班内汇报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3)做练习第138页的第13题。让学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四、解决问题
我们前面整理复习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下面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呈现课本第138页第15题。
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思考,梅花鹿、长颈鹿的高各是多少?
C?班内反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列式和答案,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D?学生解决第15题的第(2)小题,并全班交流。五、全课小结回忆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第4课时认识图形、统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3~13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通过对具体材料的统计,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整理和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
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认识图形和统计。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统计。
二、复习认识图形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过哪些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电脑出示每种图形各两个,杂乱地排列。
教师:根据你学过的有关图形的知识,能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1?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教师:结合刚才的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整理汇报。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2)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2?复习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1)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每一条边都叫做正方形的边。
(2)正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3?复习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一说平行四边形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不做过高要求。
4?巩固练习,加深提高
出示第133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区分辨别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
三、复习统计
教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1)用画“?”或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
(2)整理后的结果要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出来。
出示第133页第10题,再次经历统计过程:
①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数据。
②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
③完成统计图。
④学生完成后,全班评价。
⑤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如: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哪种最少?参加科技小组的比参加数学小组的多多少人?
四、综合练习
1?第133页第7、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135页第4题
(1)引导学生分析,这个统计表共有几行?每行各表示什么意思?
(2)怎样比较跳高的成绩?
(3)怎样比较100m跑的成绩?是用的时间短的跑得快还是用的时间长的跑得快?
(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138页第14题
先分析统计表,再提出数学问题。
五、全课小结
谈收获和体会。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九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九单元总复习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5个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
5□75754□
+□6-3□-3□+25
7□4□3□6□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完成107页第10题。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绳:
小明小红小东小丁
45下36下53下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初步学会了一些估算的方法。

第二课时“表内乘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6、10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
3、教师抽查。
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六九()()四十二
……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先复习倍数的含义,然后完成102页的第3题。
2、交流反馈。
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13题然后校对。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独立完成107页第12题。
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2、109页地16题:设计游乐计划。
(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同桌合作设计游乐计划。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对单元知识的复习与梳理,学生对表内乘法的口诀更加熟练了,计算速度有明显提高,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课时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103、10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设计意图]: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计与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两次估计并测量黑板的长度,强化对米的长度表象。
二、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发现的角。
2、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
(3)、请你画一个角。
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出示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三、综合练习
1、组织完成106页第7、8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完成第9题。
3、随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观察物体”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103、104、109页。
教学目标:
1、复习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区别。
2、进一步培养学生准确辨认从不同位置(尤其是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复习
1、回顾观察物体知识
(1)、出示玩具汽车: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老师手里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观察玩具汽车,介绍样子。
(2)、出示3张汽车图片(前面、后面、侧面)
请你想一想,这3张图片分别画的是哪个位置?是站在哪个位置画的?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2、说一说
(1)、请小组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文具盒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位同学从自己的所在位置介绍看到的情况。
学生小组活动,组内交流,说一说评一评。
3、完成103页第7题。
学生先独立练习,再全班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借助小汽车和图片全面回顾所学的观察物体的知识。通过小组交流、互评,培养学生讲解的技能和倾听的习惯。
二、复习对称图形
1、回顾反思
什么是对称图形?
学生回顾反思,回忆,交流,全班补充,形成较准确的表达。
2、画对称图形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教师巡视。
3、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交流、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理解掌握。
三、拓展练习
1、教师补充出示各种不同位置看到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
2、随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统计”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104、10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
1、观察讨论
(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
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
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
(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
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十)

教学内容:课本P26、2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结合练习回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读法、写法。

2、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提高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棒、教材、易错练习题、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

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单元知识回顾整理

1、加深除法含义的认识

(1)举例说明“平均分”的含义。

(2)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一说。

(4)动手平均分小棒,并说出分的过程。

(3)根据自己说的例子写出除法算式。写出算式后说说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引导和肯定,不对的地方及时订正。

2、整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算式。

(1)出示课件复习2~6的乘法口诀,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2)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根据乘法口诀说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同桌互说,师说口诀、生说乘除法算式)

(3)你有什么发现?(有些乘法口诀 只能说出一个乘法算式 和一个除法算式!)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能列出算式吗?

(3)、为什么用除法算?怎样算的?

生说出除法的意义,强调均分问题和包含问题。

(4)、 解答正确吗?(解决完问题记得检验)

三、回顾本章易错题并探究 。

课件出示本章易错题,进行纠正、讲解,加深理解,以防再出错。

1、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在正确的分法的括号里画“√”。(师生分析出出错原因。)

2、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注意仔细看图)

3、看图列算式,并写算式。(注意理解图意,说出图意再列算式)

4、应用口诀求商看谁算得都对。

应注意:

(1)计算时注意运算符号。

(2)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

(3)除数是1时,商同被除数相等。

课件出示本章练习错误较多的题,进行纠正、讲解,加深理解,以防再出错。

四、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7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1)根据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平均分

认识除法算式

用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以反思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动手分一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除法的意义。通过比较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除法。通过回顾本章易错题探究 ,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加深对平均分、除法的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是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拓展练习中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多项思维有助于促使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十)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 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 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表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问题:师:同学们,这周五我们要去动物园春游,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原来有这么多的同学喜欢大熊猫啊!熊猫馆的饲养员叔叔每天都要给可爱的熊猫宝宝准备新鲜的竹笋。

教师课件出示4只熊猫和12个竹笋图。

师:如果把这12个竹笋平均分给这4只可爱的熊猫,怎么用算式表示呢?谁能提醒大家注意,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词语是什么呢?

预设:平均。

问题: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每个盘子里放的同样多。

问题:请你拿出12根小棒,赶快动手分一分吧。

预设:学生动手分小棒。

问题:你是怎么分的?每个盘子分到几个竹笋呢?

预设: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帮助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饲养员叔叔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课件出示动画: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问题: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叫什么呢?想必大家一猜就能猜到吧。对了,它就是除号,除号该怎样写呢,伸出手来和老师写一写吧。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解决算式写法。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问题: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你能试着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吗?

预设:同桌互相说一说。

问题: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板书)。和这个新朋友打打招呼吧!

全班齐读。

问题:谁能向老师这样大声地读一读?

预设:学生个别读。

课件介绍“÷”的由来。

(课件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除法的探索过程,感受学习除法的意义,明确算式中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加强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问题:如果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 )个。该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预设:12÷2=6。

问题:这个算式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个。

预设:这个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个。

同桌互相读一读这个算式,并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问题:如果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 )个。

预设:12÷3=4。

问题: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呢?

预设:这个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个。

同桌互相读一读这个算式,并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总结:看来只要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我们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继续分竹笋,加深学生对除法算式的理解。

4. 微课讲解。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整体分析和梳理,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5. 除法的应用。

课件出示动画:

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并用除法解决。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动画,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条。

答案:3

设计意图:本题巩固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可以用除法计算。

2. 分一分,填一填。

(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10÷( ) =( )

(2)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

10÷( )=( )

答案:(1)5,2,5

(2)2,5,2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除法的认识。

3.

10块砖,每次搬2块,( )次能搬完。

10÷( )=(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答案:10÷2=5(次)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感受除法的意义,明确算式中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

4.

9个南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筐放( )个。

9÷( )=(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答案:3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认识了除法,知道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用符号除号“÷”来连接。“÷”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回忆本节课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资料整理(西师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一、目的
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1、巩固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
2、弥补弥补所学知识与技能的不足(教学的不足,学习的不足)
3、提高对本期所学的提高,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复习策略
1、认真研究教育局试题思路,把握教材、课标。
2、精讲多练。
3、注重学习过程,更重视复习效果。
4、不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把做题与考试能力作为期末复习的重点能力训练。
三、各单元及各节目录一览表
单元小节
数与代数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写数、读数;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整理与复习。
三、三位数加、减法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加法;三位数减法;探索规律;聪明的高斯(数学文化);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五、有余数的除法
六、时、分、秒认识钟表;解决问题
空间与图形二、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拼组图形;七巧板(数学文化)
四、千米毫米计量的发展(数学文化)
统计与概率七、统计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总复习各单元整理与复习;总复习。
实践活动学习“当家”;人身上的小秘密;每天锻炼1小时。
四、教材重难点
1、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2、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
3、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加法计算中连续进位与减法计算中连续退位是难点
4、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是难点
5、能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选择长度单位、计量单位,会进行长度单位或计量单位间简单的换算。
6、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8、能用象形统计图,画“正”字,画“√”等方法进行统计,并能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
五、复习重、难点
1、数数、三位数的加减、有余数的除法。
2、每次检测,学生在填空题上丢分多,可专项对填空题进行训练,这也是提高成绩的重要措施。
3、解决问题是难点(特别是合理选择型的题)。
4、操作题的训练要。
六、复习建议
1、根据本班实际制定措施,注重复习的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制定提高措施(找准突破提升点)。
3、复习时应有针对性,综合性。
4、复习时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如:复习统计可在即将进入复习时,可对班级的作业情况或其他可进行统计的情况,制作成统计表(象形统计图,画“正”字,画“√”等形式)进行统计,由学生统计(专人指导,学生人人参与)并进行整理与分析。
5、分解重难点。对于计算及正确选择单位的练习,可分解安排在每一天(因为计算及正确选择单位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坚持训练的过程。)。
6、复习注重规范,计算练习时,格式及书写要规范;作图时一定要用作图工具。
7、培养学生做试题的能力。可针对不同类型的题专项训练。
8、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做题、做事认真且仔细的好习惯。
9、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乐于学习,感受数学的乐趣,愿学乐学。
10、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书写姿势正确,养成良好习惯。
11、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多想敢说,大胆学习。
12、学校、家长、社会三方面密切配合,加强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归类复习练习题(仅供参考)
一、填空(一)。
1、
(1)一万里有()个千,一千里有()个百。
(2)3个千,4个十组成的数是(),6028是由()个千,()个十,()个一组成的。
(3)千位右边是()位,左边是()位。
(4)3805是()位数,最高位是()位;806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5)一个数千位上的数字是4,十位上的数是8,其余各个数位上的数是0,这个数是()。
(6)6200千位上的数字是(),表示()个(),百位上的数字
是(),表示()个().
(7)读数和写数,都要从()位起.
(8)一个数千位上是1,个位上是6,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
(9)在9989和9991中间的数是().
(10)与10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1)最大的三位数是(),比最小的四位数少()
2、读出下面的数。
3090读作()4502读作()
6528读作()7000读作()
5002读作()5010读作()
3、写出下面的数。
五千零六()五千零六十()五千六百()
三千一百零四()九百七十一()二千零八十()
4、□里最大能填几。
58□2<5891□59<3624763>□5638□0<870
45>5×□9×□<5650>7×□3×□<26
5、下面数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
109810991103

60006001

50805090

21002200

69006800

570580

3、6、12、□、48、□.
1、2、3、5、8、□、□.
20、22、24、□、□、30、□、34、□、□.
80、75、□、□、60、□、50、□、□、35.
10、□、30、□、□、60、□、□、□、100.
6、在○里填上>,<或=
6090○9060999○1002899○9005241○5239
628○62807865○78644010○40013105○3111
7、按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9101910090019110
()<()<()<()
8、下面是每个数的组成,把这些数写出来。
(1)5个千和2个百______________。
(2)3个千、4个百、6个十和3个一__________________。
(3)8个千和一个1。
(4)4个百、9个十和7个一_________________。
9、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在括号里.
(1)3685中的6表示()
①6个②6个一③6个百④6个十
(2)由5个千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①5005②5050③5500④50005
(3)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①8280②3400③6008
(4)九千零九接着数下去的一个数是()
①九千十九②九千一十③九千零一④九千零一十
(5)6在百位上的数是()
①6827②6466③6915④7683
10、用4,0,0,8组成不同的四位数中
(1)最小的四位数是();
(2)最大的四位数是();
(3)两个“0”都不读出来的数是()和();
(4)只读一个“0”的()()和()()。
11、用0、2、4、6组成三位数(能写几个写几个)

用0,1,2,3四个数字,写出五个不同的三位数,再从小到大排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在○里填上“>”或“<”.
91○1935○40100○99
301○298498○8941010○1000
13、排列下面各数。
696、969、996、669、90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45□<453570>□7052□>526
862>□798□6<861100<10□
15、读出下面各数,找出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339258306360393
106600933930601
(1)最大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小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8乘以4的积是(),再加50得().
被除数是36,除数是4,商是(),再乘以3得().
35加21的和是(),再减去40得().
100减去60的差是(),再加上30得().
长方形()相等正方形()相等
一个长20㎝,宽12㎝的长方形,剪成一个最大边长为()的正方形。
17、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8千米=()米7000米+8000米=()千米
6000米=()千米3千米-1000米=()米
18、一个长20㎝,宽12㎝的长方形,剪成一个最大边长为()的正方形。
二、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6000里面有60个十。()
(2)个位上的8、十位上的8、百位上的8、千位上的8,意思相同都表示8.()
(3)从990起,一十一十地数,数到第三个数是1020.()
(4)7个一、3个十、6个百、4个千组成的数是7364。()
(5)一个数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6)一个数末尾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7)6785是一个四位数。()
(8)3个一,5个十,7个百和4个千组成的数是3574。()
(9)一个数的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10)与1019相邻的两个数是1030、1031。()
(1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二位是十位,第四位是千位。()
(12)8009读作八千零零九。()
(13)一个数的千位上是6,十位和百位上都是0,个位上是4,这个数是604。()
(14)7085这个数中的8表示8个十。()
(15)一条裤子长9分米。()
(16)一张床长5分米。………………………………()
(17)小明高14分米。…………………………………()
(18)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19)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0)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是长方形。………()
(21)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22)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3)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4)一个长20㎝,宽12㎝的长方形,能剪成一个最大边长为20㎝的正方形。()
(25)长方形比正方形大。………………………………()
三、填空(二):
1、小明从上午8:00到12:00在学校,共经过了()。
2、妈妈从上午11:00开始做饭,12:10做好,共用了()。
3、老师下午从2:30上班,到5:30分下班,共上了()。
4、小丽从晚上6:20到晚上8:00做作业,共做了()。
5、体育课从2:30到3:10,共上了()。
6、妈妈乘车去上班,早上7:25从家出发,路上用了35分,妈妈是()时()分开始上班的。
7、一天有()小时,两天有()小时,四天有()小时。
8、笔算减法要记住三条:
(1)()数位对齐;
(2)从()减起;
(3)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位退1,在本位加()再减.
9、用下面的口诀写出四道算式。
四七二十八六九五十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加数18005002700
加数7006001600
和14003000

被减数23001000
减数15001900900
差1800605600

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第三个加数和
362509128
57864372787

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第三个加数和
900080070
5000920580
四、口算题
7647=200057=10009=10056=2000+1500=
800+1600=46+30=60+70=52060=51+28=
10090=690+170=30067=100090=850500=
4315=400+4300=10001=24+39=270+160=
9×5=6×7=10×5=0×5=4×7=
21÷3=16÷4=42÷6=32÷7=14÷3=
48+35=50÷7=90+26=72÷8—5=
400+360=4000+3000=480+300=6000+4000=
4×6+8=1000400=42÷8=7200+40=
400+270=76+18=3000+6000=80+48=
24+45=9624=540+60=52080=
48+36=90+370=4×98=600+800=
9×8+5=760-300=7×930=1200400=
52÷8=300+520=1800+700=100009000=
五、计算题(笔算并验算)
476+837=764427=
1001116=1010996=
438+1793=1000
竖式计算
15÷3=40÷8=
16÷7=51÷9=
六、文字题(列式计算)
1.、800比哪个数多120?
2、哪个数比240多620?
3、甲数是1001,比乙数多26,乙数是多少?
4、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差多少?
5、200比1000少多少?
6、5000和9000相差多少?
7、456比200多多少?
8、比340少80的数是多少?
9、一个数是356,另一个数和它同样多,和是多少?
10、一个数减去128得96,这个数是多少?
11、一个加数是243,另一个加数是412,和是多少?
12、被减数是758,减数是314,差是多少?
13、甲数是125,乙数比甲数多434,乙数是多少?
14、比432多343的数是多少?
15、甲数是576,乙数是142,甲数比乙数多多少?
16、甲数是465,乙数是323,它们的和是多少?它们的差是多少?
17、被除数是49,除数是7,商是多少?
18、除数是3,被除数是24,商是多少?
19、除数是5,被除数是30,商是多少?
20、被除数是32,除数7,商是多少?余多少?
21、被除数是57,商是9,除数是多少?余多少?
22、被除数是16,商是4,除数是多少?
23、商是8,除数是5,被除数是多少?
23、商是6,除数是7,被除数是多少?
24、9的7倍是多少?
25、7个4是多少?
26、25里面有几个5?
27、40减去6个5,还剩多少?
28、500加上9个8是多少?
七、操作题。
1、画一个长5㎝,宽3㎝的长方形。
2、画一个边长5㎝,的正方形。
八、解决问题:
1、爸爸、妈妈和我分别掰了9个玉米,小弟弟掰了6个。问我们全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2、操场上原有16个同学,又来了14个。这些同学每5个一组做游戏,可以分成多少组?
3、一本故事书,小明每天看5页,看了9天,还剩2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4、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
5、红领巾养鸡场有公鸡44只,公鸡比母鸡少16只。母鸡有多少只?
6、小明的妈妈买回来一根16米长的绳子,截去一些做跳绳,还剩6米,做跳绳用去多少米?
7、一本应用题练习册,有应用题50道,红红每天做5道,几天做完?
8、二年级一班有5个红皮球,黄皮球的个数是红皮球的3倍,黄皮球比红皮球多几个?
9、同学们参加劳动。二(1)班去了26人,二(2)班去了38人,每8人编成一组,可以编几组?
10、妈妈买来9个桃,爸爸买来15个桃,把这些桃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桃?
11、海印电器商场有彩电550台,又运来240台,卖了一些后还剩320台,卖了多少台?
12、有两群猴子,每群9只,现把它们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几只猴子?
13、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16筐,下午卖出18筐,还剩12筐.运来多少筐?
14、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12棵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15、男孩:5枝铅笔15元,女孩:我的笔每枝4元,谁买的便宜,每枝便宜多少元?
16、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23人,在第一站下去8人,上来1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17、停车场有卡车35辆,有轿车24辆。开走了17辆,现在有多少辆车?
18、果园里有73棵树,苹果树有26棵,杏树有38棵。其余的是桃树,桃树有多少棵?
19、小明今年8岁,小红今年12岁。15年后,小红比小明大几岁?
20、本书有680页,小晨第一天看了328页,第二天看了285页。这本书还有多少页没看?
21、爸爸带了980元钱。买一辆自行车用去276元,买一台电风扇用去189元。爸爸还剩多少元?
22、农场养了348只公鸡,295只母鸡。养鸭的只数比鸡的只数多68只。农场养了多少只鸭?
23、同学们去植树,一年级栽了47棵,二年级栽了54棵,三年级栽的比一、二年级栽的总棵数少17棵。三年级栽了多少棵树?
24、会议室里,单人椅有30把,双人椅有8把,一共能坐多少人
25、?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168朵,第二组做了204朵,第三组做的和第二组同样多。
(1)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
26、二年级三个班的同学去看演出,一班有45人,二班有49人,三班的人数喝一班同样多,看演出的座有140个,够坐吗?
27、小明的爸爸带1000元钱去商店买东西,买了一台复读机机和一台饮水机,复读机426元/台,饮水机580元/台,小明的爸爸带的钱够吗?

分单元复习
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2、使学生加深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数位、数位顺序和大小比较等知识,能正确地说出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和一个数的组成,能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三、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地读数和写数。
难点:提高正确率。
四、主要知识点
1、认识万以内的数,知道计数单位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知道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根据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含义正确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以及整千数家整百数与相应的减法;能合理灵活的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数位进率(十进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4、计数单位:我们已认识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
5、读数、写数。
6、数的组成:
2764是由2个千,7个百,6个十和4个一组成(或2764=2000+700+60+4)
五、练习题:
1.读写出下面各数.
4753()6009()6090()
二千零六写作:()五千八百七十二写作:()
5个百和8个十是()读作:()
1个千、2个百、3个十和4个一是()读作:()
6个一、8个千是()读作:()
1个万是()读作:()
2.填空.
(1)375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从996往后接着数5个数是()、()、()、()、().
(3)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多().
(4)80里面有()个十.190里面有()个十.
(5)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十万里面有()个一万,一千里面有()个十.
(6)从右边起百位是第()位,右边起的第五位是()位,千位是第()位.
(7)8008这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上的8表示8个(),第四位上的8表示8个().
(8)892是()位数,最高位是()位,10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例如:5431=5000+400+30+1
286=()+()+()7560=()+()+()
2048=()+()+()8009=()+()
3070=()+()6430=()+()+()
4.用三张数字卡片,可以排出()个不同的三位数,把它们写出来是___
______.其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_.
用5、0、3、9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5.生活中的估算.
(1)五年级有385名学生,今年又转来17名,今年大约有()学生。
(2)玩具狗167元,裙子130元,买一个玩具狗和一条裙子,大约要()元钱。
(3)学校到家1198米,大约是()米;一台电脑3890元,大约()元。
6.按顺序,找规律填数.
102、____、100、____、____97、____.
190、____、____、160、____、____、____、120、____、____
5000、____、6000、____、7000、____、____、____、____、9500
8.在()里填上“>”、“<”或“=”.
1000()99999()1011111()9999999()1001
1010()999+199()100-11001-1()999+1
9.在()里填上“+”、“-”、“×”或“÷”.
45()5=3()36()7=40()227()3=17()13
27()9=24()848()6=27()1954()6=31()22
10.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1090100911001909
(2)999989009990890910000
11.应用题.
(1)水果店原有35筐桔子,又运进65筐,后来卖出了48筐,水果店现有桔子多少筐?
(2)妈妈买了73个巧克力,第一周奖励给我23个,第二周奖励给我18个,还剩多少个?(2种方法)
(3)二(1)班有24名男生和18名女生,每7名同学分成一组,可以分几组?
(4)一双布鞋8元钱,3双布鞋的价钱正好可以买4双凉鞋.一双凉鞋多少钱?
二单元:认识图形
一、本单元知识点: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能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感悟平行四边形稳定的特点。
3、用学过的图形拼组图形,并能在拼组图形中找出图形,能正确数出个数。
4、能在方格纸中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二、本单元典型例题:
1、()里填几?(单位:厘米)
2、教材习题;
1、31页7题。参考使用
2、31页8题。参考使用
3、31页思考题。参考使用
三、本单元练习题:

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
复习重难点.关键:
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及估算,笔算加减法中的进位问题,退位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关键在于结合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迁移。
一.填空
1,计算1500+600时,想:()加上()是(),也就是()。
2,比800多300的数是();40比340少()。
3,估算729+106时,把729看作(),106看作(),和约等于()。
4,估算961-249时,把961看作(),249看作(),差约等于()。
5,最大三位数天上()是最小的四位数。
6,笔算减法算式时,相同数位要();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退一,在这一位上加()再减。
7,一个数加200是654,这个数是()。
8,498减去一个数等于300,这个数是()。
9,计算420+270-180时,先算()得(),后算()得()。
10,1090,1080,——,1060,——。
二.判断,(在正确的后面打"V",错误的后面打“X”。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高位算起。()
2,1050比276多784.()
3,笔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在本位上加1再减。()
4,在减法算式中,检验被减数是否正确,用减数减差即可。()
5,最小的五位数笔最大的四位数多1.()
6,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那么交换被减数,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7,口算180-150=30时,想15个十加上3个十是18个十,也就是180.()
8,在27的后面添上一个0,这个数和原来数的和是2727.(,)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内)
1,.笔算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算起。
A.任何一位B.个位C.高位
2.口算670-400时,应想()。
A.600-200=200200+70=270
B.67个十减去40个十是27个十,也就是270.
3.被减数和减数都减少100,差()。
A.不变B.减少100C.减少200
4.420比80多()。
A.500B.400C.340
5检验减法的方法是()。
A.被减数+差B.减数+差C.被减数+减数
6甲数是180,甲数比乙数多30,乙数是()。
A.210B.150C.200
7.889-506~()。
A.300B.200C.400
8.一个加数增加100,另一个加数减少100,和()。
A.增加100B.不变C.减少100
9.比最小的四位数少369的数是()。
A.731B.631C.741
10.在加法中,和()任意一个加数。
A.大于B.小于C.等于
11.比529多371的数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529+371B.529-371
12.450+160=610,610-110=500,这两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A.450+160-110B.450+160+110C.450-160+110
四.我是计算小能手。
1.列式计算。
673+256=594+237=806-780=
700-237=48+788=741-548=
943+259=1001-843=
检验:检验:
2.估算。
637+198780-590807+149
588-198147+203809-757
3.计算。
423+247-560891-237+456474+193+256
900-145+79970-180+4605*9+250
五.列式计算。
1.比370多218的数是多少?
2.减数是235,被减数是405,差是多少?
3.806比1000少多少?
4.一个数减去898的差是103,这个数是多少?
六.生活中的数学。
1.某小学为四川灾区捐款,一年级捐了496元,二年级捐了608元,二年级比一年级大约多捐多少钱?
2.小红十月份节约零花钱9元4角,卖废品1元5角,购买学习用品用去3元6角,小红还剩下多少钱?
3.粮店原来有大米860千克,第一天卖出247千克,第二天卖出353千克,还剩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4.李老师买了68个乒乓球,每个大袋子装8个,每个小袋子装4个,怎样可以装完?(举三种)
四单元千米毫米

一、单元知识点。
1、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
2、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的换算。
二、典型例题。
1、概念。
①1000米主是1千米,也叫1公里,用字母km表示。
②直尺上最小的一格的长度是1毫米,1cm=10mm。
③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或()作单位。1km=()m
④除了()和()的进率是1000,其余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2、长度单位的进率。
3、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床长约2()牙膏长约16()作业本厚度约3()
课桌高约8()轮船每时约行20()小明身高约125()
一枚硬币厚约1()橡皮擦厚约9()凳子高约4()
衣柜高约2()办公桌长约120()牙刷长约15()
窗户宽约120()三峡大坝高约185()小明每时约步行3()
4、长度单位的换算。
①在○里填上﹥,﹤或=。
8km○7900m7000m○7km5km○5400m5m○49dm
200dm○3m80dm○800mm9km○248m2900m○3km
②算一算。
2000m+5000m=()m=()km9km-4km=()km
34mm+26mm=()mm=()cm100cm+200cm=()cm=()m
3000m+4000m=()km6000m-2000m=()km
5、长度单位的测量。
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本章节的内容较少,也较简单,只是教师在复习时注意以下题型;
一.填空。
1.说出下面各部分的名称。
47÷6=7……5
()()()()
2.有余数的除法中,()必须小于(0,也可以说成()必须大于()。
3.有18面小旗,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面;如果平均每人2面,可以分给()个小朋友;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面,还剩()面。
4.有3套书,每套8本,共有()本书;把这些书平均分给4个班,每班()本书;分给5个班,每班()本,还剩()本。
5.直接写出商和余数。
24÷7=()……()37÷7=()……()62÷9=()……()
27÷6=()…()50÷8=()……()49÷9=()……()
6.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是几?
()÷5=9……()()÷8=8……()
二.解决问题。
1.打雨伞的单价是9元,小雨伞的单价是7元,小明有49元。
(1).全部买小伞,可以买多少把?
(2).全部买大伞,可以买几把?还剩多少把?
2.二年级有45人去春游,每个帐篷最多住6人,至少要几个帐篷?
3.一筐桃2个2个的数剩1个,3个3个的数,也剩1个,这筐桃可能有几个?
六单元:时分秒
一、复习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单位:1时、1分、1秒,能认识、会写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
2、能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能计算简单的进过时间。
3、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有关时间的实际问题。
4、知道珍惜时间,会对时间进行简单的、合理的安排。
二、复习内容
第一部分认识钟表。
第二部分解决问题。
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整理所学知识。沟通有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学的时、分、秒的知识,提高认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三、复习重点难点
认识钟表;会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四、复习措施
1、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针对性地组织复习。
2、重视基本的计算练习,重视算法交流,重视计算错误原因分析,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避免机械重复的练习,练习设计形式多样,注重从学生生活中选取素材。
4、注重学生的思考、分析和交流,多读、多想、多说,提高学生说理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注重分层教学,精心设计一些难、易题让学生去思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6、加强个别辅导。
7、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强调读题——要多读几遍要读明白,强调细心抄写数字,细心计算。
8、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班级的学习氛围,适当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得到形成和提高,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数学学习。
五、复习题
时分秒练习题
一、在()里填上时间单位。
1.一节数学课上了40()。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2.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课间休息10()。
3.小明吃饭用了20()。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4.爸爸每天工作约8()。王艳跑50米用了10()。
5.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6.看一场电影用了90()。做一次深呼吸大约7()。
7.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夏天午睡大约1()。
8.脉搏跳10次用了8()。小强跑100米需要13()。
9.小红下午在学校的时间是2()。一集电视剧的播放时间是50()。
10.小惠每天晚上睡觉9()。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约用了5()。
11.学生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7()。运动会上,小明跑60米用了12()。爷爷每天晨练1()。
二、填空
12.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13.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14.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小格,分针走了()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小格,是()分。
15.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16.8:30:25是()时()分()秒。
17.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一小时。
18.分针走一小格,秒针正好走()小格,是()秒。
19.3:15:28是()时()分()秒;
20.11:02:35是()时()分()秒。
21.秒针从12走到3,走了()秒;分针从12走到3,走了()分;时针从12走到3,走了()时。
22.()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23.分针从12走到5,走过了()分,从12走到9,走过了()分。
24.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时;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分,等于()时;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秒,等于()分。
25.分针走半圈是()分,时针走半圈是()时,秒针走半圈是()秒。
26.时针从12走到1,分钟走了()小格,是()分;秒针走60小格,分钟走了()小格,是()分。时针从()走到6,走了5小时。
三、比较大小
27.1时=()分1分=()秒60秒=()分
60分=()时1小时=()分
28.1时()100分60分○1时60秒○1时
1分○10秒2时○120分300分○3时5分○500秒
240秒○4分
1时○60分1分○100秒10分○1时4时○4分
四、判断(正确的在()里打“√”,错的打“×”)
1.2小时=20分.()
2.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3.时针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9,是6:45.()
4.时针和分钟都指着12时是12时整.()
5.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小时.()
7.秒针从钟面上的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5秒.()
8.分针从钟面上的2走到7,中间经过了35分.()
9.分针和时针在6时正成一直线.()
10.2时30分也可以说2点半.()
11.妈妈上午7:30上班,11:3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4小时.()
12.小云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走到六楼要用54秒.()
五、在钟表盘上画时针和分针
1、5:559:3512:009:003:00
2、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钝角的是:
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形成锐角的是:
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形成直角的是:
六、解决问题
1、小雨的学校8:10开始上课,每节课40分,课间休息10分。
(1)第一节课什么时候下课?
(2)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
2、足球比赛分上下两个场,上半场是45分,下半场跟上半场用同样的时间,中间休息15分。全场比赛需要多少时间?

七单元:统计
一、复习目标
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复习要求:
a、了解统计的过程和意义。
b、会看、填简单的条形统计表和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简单分析数据。
c、利用统计解决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例2的几种统计方法,特别是用“正”字的方法,既清楚有方便,让学生一定掌握。
难点:例4,不仅让学生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特别是要会完成统计图后的问题,还会自己提问题并解决。
四、复习措施
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组复习内容,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习。如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习题,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2、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
五、相应的练习题
根据下面某商店一天的销售情况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种类纯净水鲜橙汁矿泉水绿茶
销售量(瓶)35151025
纯净水鲜橙汁矿泉水绿茶
(1)每一小格表示()瓶。
(2)销售量最大的是(),销售量最小的是()。
(3)销售纯净水比绿茶多()瓶。
(4)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你是商店的经理,根据今天的统计你会怎样想?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决?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953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