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4)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4)”,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4)

一、复习内容

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教材P121第9、10、题和P125第9、题

二、复习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复习过程

1、复习克、千克提问:(1)1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2)1000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引出:1千克=1000克

2、说出生活中有那些物体的质量是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先小组说一说然后汇报)

3、动手圈一圈(完成教材P121第9、10、题)

4、线(估一估再连一连,教材P125第9、题)

5、活动内容(每4人一组活动)(1)估一估自己带来的物品各有多重(2)再估一估老师带来的这些物品各有多重,看谁估的最接近实际重量。然后由学生掂一掂,感受一下。(老师把准备好的物品的质量贴在物品上的暗处)

6、练习作业:(1)计算:3000克+5千克=()千克9千克-2000克=()千克4千克×6=()千克81克÷9=()克7千克+500克=()克(2)在括号里填上“”、“”、“=”:4千克()4000克48克()2千克5200克()6千克50千克()50克900克()1千克600克()6克

7、思考:一只小鸡重500克,一只大鸡重2千克,几只小鸡的重量等于一只大鸡的重量?

精选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6)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6)”,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6)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22第13、14、题,P126第11、12、13、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过程

(一)用一步计算解决问题。

1、从情境中了解信息。(教材P122第13、题)

2、把上面的信息和问题串连起来,再读一读感受一下题意。“玩碰碰车每人每次用3元,小明用12元可以玩几次?”引导学生理解12元里面有几个3元,就可以玩几次。

3、要求学生写出解答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4、学生讨论完成:(1)“小强有8个碗,18根筷子,一次可以给几位客人。为什么?”(2)教材P126第11、题。(3)比较(1)、(2)的异同点。(二)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1、二(3)班有男生22人,女生20人,每7人坐一个小组,全班同学可以分成几个小组?2、有同学在公路两边种树,每边都种8棵,如果每组种4棵,需要几个小组?3、讨论以上两题的解题思路。(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1、教材P122第14、题2、A型袜子15元可买5双,B型袜子5元可买1双,C型袜子12元可买3双,这三种袜子你认为哪一种袜子最便宜?(1)你是怎么知道那一种便宜?(2)如果是你购买,你会买哪一种?为什么(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再各别提问,只要讲出道理即可。)(四)根据各班学生情况,可以另行补充或深或浅的应用题练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1)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1)”,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1)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加强多层次多样化的练习。

三.复习过程

1.口算。(口算除数是2-9的除法算式若干题,选出其中的几道给学生说说除法式子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

2.小组活动(教师准备好除法算式卡片,分发到各小组,按规律把算式分类,然后汇报自己是按什么规律分的,举例说明自己是怎样求出商的。)……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1)二(1)班有42人玩跳绳,每7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如果每6人一组呢?(2)小清剪了8面小旗,李东剪的小旗是小清的3倍,李东剪了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大号船每条限坐6人,小号船每条限坐3人,坐大号船需要4条,如果坐小号船需要几条呢?

4.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5.试试自己的能力(印题发给学生)(1)把正确的商打钩。49÷7={7.9.8.}8÷1={7.1.8.}42÷6={7.4.6.}……(2)填空21÷7=()48÷6=()72÷()=921÷()=748÷()=672÷9=()……

6.比一比谁最棒。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2÷6=()÷84×6=()×32×()=3×()7×()8×2()×86×524÷()24÷()

7.练习作业教材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2)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2)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P119第3题和P121第4、5、题,P123、P124第3、4、5、题。

二、复习目标

正确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三、复习要点

1、复习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说一说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读出下列各数256325062056256090806……(1)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2)说出以上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3)练习:8469=()+()+()5030=()+()+()+()4106=()+()+()+()

3、动手拨一拨(教师口述万以内的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数,然后再读出来。)

4、看实物图写出多位数。然后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一排。

5、数的写法六千写作____二千九百写作____七百八十写作____五千零六写作____四千零九十三写作____七千七百零三写作____

6、写出4208后面的三个数____、____、____写出8051前面的五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

7、游戏活动说明活动要求:用学具中的数字卡片,在老师的口述下摆出多位数,比一比谁摆的又对又快

8、作业练习:教材P119第三题和P121第4、5、题,P123、P124第3、4、5、题。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八、总复习
第1课时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131~139页。
【教学目标】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2?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板书课题)
二、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想一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
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1)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2)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3)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如:全册内容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有余数的除法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千米、毫米
时间单位:时、分、秒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统计
三、整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1)出示数5555,从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吗?
(2)填空: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1页第1题,然后交流。
2?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一十二。
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千九百八十数到二千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七百数到三千。
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写出3408后面的三个数和3001前面的三个数。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5页第3题,并交流填的结果。
3?读写方法
(1)读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1题。指名读,然后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特别强调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2)写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4?大小比较
(1)写出下列各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千零二三百零二二千三百三千二百三千零二十
(2)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做教科书第136页第5题。
5?较大数的估计
一个数比400大得多,比2000少一些,这个数可能是:(在正确的数下打?)999138019005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第2课时数的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1~13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整理和复习中初步感悟整理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3?在合作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接着复习有关数的运算。(板书课题:数的运算)让同学想一想,在本册中学习了哪些数的运算。
学生经过回忆答出: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
(2)加、减法的估算。
(3)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
(4)有余数的除法。
二、整理与复习数的运算
1?复习口算
以卡片的形式出示教科书136页第8题。学生抢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复习估算
出示教科书131页第2题。375+287526-339
教师:如果我们想知道它们的结果大约是多少,有办法吗?(估算)指名两人说出估算的结果,集体订正时,说估算过程。
指出:估算时,要把每个数看成跟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口算,这是估算的方法。
3?复习加、减法的笔算
教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精确的结果,又该怎么办?(笔算)
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教师:看着黑板上的竖式,小朋友想一想,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当学生有了想法后,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时应留出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经过讨论,小组统一认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估计会有以下说法:
(1)首先要书写认真,相同数位对齐。
(2)计算时应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3)计算三位数加法时,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下一位相加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1”。
(4)计算三位数减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上借“1”当“10”,和这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经过讨论交流,全班统一认识。
4?巩固练习
教师: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现在请大家计算下面的题目,完成教科书136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小朋友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了,下面有两道填空题,会填吗?
出示教科书132页第5题。
学生纷纷举手,指名回答。
教师:有不同意见吗?你能根据这两句话列出算式吗?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时,指出列出的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强调: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可结合两道填空题加深理解。
三、综合练习
1?教科书137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科书139页第16、1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略)
第3课时计量单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2~13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时间单位:时、分、秒和长度单位千米、毫米的认识和理解,会运用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利用所学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能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2?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计量单位)想一想,本学期的计量单位包括了哪些内容?(出示全册知识结构图),在这些知识中你还有什么疑惑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二、整理与复习时、分、秒
(1)出示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看能联想起哪些数学知识。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交流想法,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内容包括:
①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
②1时、1分、1秒在钟表上怎样规定的;
③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做练习,出示课本132页第3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全班汇报交流。汇报时,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整理与复习长度单位
(1)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汇报交流,老师并板书:
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
(2)做练习,出示第132页第4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形,说说每个图形各呈现了什么。
学生根据课本给出的信息,找出合适的长度单位。窗户宽120(),三峡大坝高185(),飞机每分飞行13(),小朋友每时步行3()。学生独立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后,在班内汇报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3)做练习第138页的第13题。让学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四、解决问题
我们前面整理复习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下面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呈现课本第138页第15题。
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思考,梅花鹿、长颈鹿的高各是多少?
C?班内反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列式和答案,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D?学生解决第15题的第(2)小题,并全班交流。五、全课小结回忆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第4课时认识图形、统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3~13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通过对具体材料的统计,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整理和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
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认识图形和统计。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统计。
二、复习认识图形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过哪些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电脑出示每种图形各两个,杂乱地排列。
教师:根据你学过的有关图形的知识,能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1?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教师:结合刚才的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整理汇报。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2)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2?复习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1)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每一条边都叫做正方形的边。
(2)正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3?复习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一说平行四边形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不做过高要求。
4?巩固练习,加深提高
出示第133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区分辨别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
三、复习统计
教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1)用画“?”或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
(2)整理后的结果要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出来。
出示第133页第10题,再次经历统计过程:
①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数据。
②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
③完成统计图。
④学生完成后,全班评价。
⑤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如: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哪种最少?参加科技小组的比参加数学小组的多多少人?
四、综合练习
1?第133页第7、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135页第4题
(1)引导学生分析,这个统计表共有几行?每行各表示什么意思?
(2)怎样比较跳高的成绩?
(3)怎样比较100m跑的成绩?是用的时间短的跑得快还是用的时间长的跑得快?
(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138页第14题
先分析统计表,再提出数学问题。
五、全课小结
谈收获和体会。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十单元总复习

单元教学内容:课本第119~127页

第一课时表内除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页表内除法,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二.复习整理:
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小黑板)
32÷481÷915÷5
24÷642÷740÷8
24÷314÷2
2.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
3.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可挂图出示,小组讨论后学生口答)
出示挂图:教材第119页的第1题。(如果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
4.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在○填上“<”“>”“=”。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第1、2题。
巡视、评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同桌检查。
四、拓展性学习:
1.口算。
15÷5=6÷3=16÷8=9÷3=
45÷9=56÷7=49÷7=2×4=
45÷5=56÷8=63÷7=8÷2=
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8○4=221○3=7
20○5=256○9=5430○5=6

第二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
及加法、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120页第3~8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的复习,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使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二、知识整理: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119页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3、写一写,再读一读。
①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
②二千五百零六。
4、下面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120页第4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
5、复习近似数。
6、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1)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120页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开火车”订正。
(2)引导学生做教材第120页第7题。先笔算,再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板书,并展示。
(3)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4)请各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教材第121页第8题。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处理意见,并在全班汇报。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综合练习教材第123、124页第3~6题。
2、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道和对学生进行帮助。

第三课时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页第9~12题“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整理复习。
1、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1页第9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为什么要这样圈?
学生根据原来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动手圈。
(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判断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到呢?小组讨论,把没有复习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
2、复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小黑板出示)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转现象。升降机、观光缆车、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2页“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目标:
1.复习“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
2.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
2.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二.复习整理:
1.分别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3、14题的挂图。
(1)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
(2)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明:12÷3=4(次)
一共要花:6×1=6(角)8×3=24(角)6+24=30(角)
或:6×1+8×3=6+24=30(角)
2.复习统计图。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5题。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
3.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
根据自己的情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
4.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讨论一下,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资料整理(西师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一、目的
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1、巩固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
2、弥补弥补所学知识与技能的不足(教学的不足,学习的不足)
3、提高对本期所学的提高,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复习策略
1、认真研究教育局试题思路,把握教材、课标。
2、精讲多练。
3、注重学习过程,更重视复习效果。
4、不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把做题与考试能力作为期末复习的重点能力训练。
三、各单元及各节目录一览表
单元小节
数与代数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写数、读数;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整理与复习。
三、三位数加、减法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加法;三位数减法;探索规律;聪明的高斯(数学文化);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五、有余数的除法
六、时、分、秒认识钟表;解决问题
空间与图形二、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拼组图形;七巧板(数学文化)
四、千米毫米计量的发展(数学文化)
统计与概率七、统计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总复习各单元整理与复习;总复习。
实践活动学习“当家”;人身上的小秘密;每天锻炼1小时。
四、教材重难点
1、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2、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
3、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加法计算中连续进位与减法计算中连续退位是难点
4、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是难点
5、能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选择长度单位、计量单位,会进行长度单位或计量单位间简单的换算。
6、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8、能用象形统计图,画“正”字,画“√”等方法进行统计,并能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
五、复习重、难点
1、数数、三位数的加减、有余数的除法。
2、每次检测,学生在填空题上丢分多,可专项对填空题进行训练,这也是提高成绩的重要措施。
3、解决问题是难点(特别是合理选择型的题)。
4、操作题的训练要。
六、复习建议
1、根据本班实际制定措施,注重复习的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制定提高措施(找准突破提升点)。
3、复习时应有针对性,综合性。
4、复习时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如:复习统计可在即将进入复习时,可对班级的作业情况或其他可进行统计的情况,制作成统计表(象形统计图,画“正”字,画“√”等形式)进行统计,由学生统计(专人指导,学生人人参与)并进行整理与分析。
5、分解重难点。对于计算及正确选择单位的练习,可分解安排在每一天(因为计算及正确选择单位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坚持训练的过程。)。
6、复习注重规范,计算练习时,格式及书写要规范;作图时一定要用作图工具。
7、培养学生做试题的能力。可针对不同类型的题专项训练。
8、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做题、做事认真且仔细的好习惯。
9、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乐于学习,感受数学的乐趣,愿学乐学。
10、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书写姿势正确,养成良好习惯。
11、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多想敢说,大胆学习。
12、学校、家长、社会三方面密切配合,加强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归类复习练习题(仅供参考)
一、填空(一)。
1、
(1)一万里有()个千,一千里有()个百。
(2)3个千,4个十组成的数是(),6028是由()个千,()个十,()个一组成的。
(3)千位右边是()位,左边是()位。
(4)3805是()位数,最高位是()位;806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5)一个数千位上的数字是4,十位上的数是8,其余各个数位上的数是0,这个数是()。
(6)6200千位上的数字是(),表示()个(),百位上的数字
是(),表示()个().
(7)读数和写数,都要从()位起.
(8)一个数千位上是1,个位上是6,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
(9)在9989和9991中间的数是().
(10)与10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1)最大的三位数是(),比最小的四位数少()
2、读出下面的数。
3090读作()4502读作()
6528读作()7000读作()
5002读作()5010读作()
3、写出下面的数。
五千零六()五千零六十()五千六百()
三千一百零四()九百七十一()二千零八十()
4、□里最大能填几。
58□2<5891□59<3624763>□5638□0<870
45>5×□9×□<5650>7×□3×□<26
5、下面数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
109810991103

60006001

50805090

21002200

69006800

570580

3、6、12、□、48、□.
1、2、3、5、8、□、□.
20、22、24、□、□、30、□、34、□、□.
80、75、□、□、60、□、50、□、□、35.
10、□、30、□、□、60、□、□、□、100.
6、在○里填上>,<或=
6090○9060999○1002899○9005241○5239
628○62807865○78644010○40013105○3111
7、按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9101910090019110
()<()<()<()
8、下面是每个数的组成,把这些数写出来。
(1)5个千和2个百______________。
(2)3个千、4个百、6个十和3个一__________________。
(3)8个千和一个1。
(4)4个百、9个十和7个一_________________。
9、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在括号里.
(1)3685中的6表示()
①6个②6个一③6个百④6个十
(2)由5个千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①5005②5050③5500④50005
(3)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①8280②3400③6008
(4)九千零九接着数下去的一个数是()
①九千十九②九千一十③九千零一④九千零一十
(5)6在百位上的数是()
①6827②6466③6915④7683
10、用4,0,0,8组成不同的四位数中
(1)最小的四位数是();
(2)最大的四位数是();
(3)两个“0”都不读出来的数是()和();
(4)只读一个“0”的()()和()()。
11、用0、2、4、6组成三位数(能写几个写几个)

用0,1,2,3四个数字,写出五个不同的三位数,再从小到大排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在○里填上“>”或“<”.
91○1935○40100○99
301○298498○8941010○1000
13、排列下面各数。
696、969、996、669、90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45□<453570>□7052□>526
862>□798□6<861100<10□
15、读出下面各数,找出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339258306360393
106600933930601
(1)最大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小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8乘以4的积是(),再加50得().
被除数是36,除数是4,商是(),再乘以3得().
35加21的和是(),再减去40得().
100减去60的差是(),再加上30得().
长方形()相等正方形()相等
一个长20㎝,宽12㎝的长方形,剪成一个最大边长为()的正方形。
17、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8千米=()米7000米+8000米=()千米
6000米=()千米3千米-1000米=()米
18、一个长20㎝,宽12㎝的长方形,剪成一个最大边长为()的正方形。
二、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6000里面有60个十。()
(2)个位上的8、十位上的8、百位上的8、千位上的8,意思相同都表示8.()
(3)从990起,一十一十地数,数到第三个数是1020.()
(4)7个一、3个十、6个百、4个千组成的数是7364。()
(5)一个数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6)一个数末尾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7)6785是一个四位数。()
(8)3个一,5个十,7个百和4个千组成的数是3574。()
(9)一个数的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10)与1019相邻的两个数是1030、1031。()
(1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二位是十位,第四位是千位。()
(12)8009读作八千零零九。()
(13)一个数的千位上是6,十位和百位上都是0,个位上是4,这个数是604。()
(14)7085这个数中的8表示8个十。()
(15)一条裤子长9分米。()
(16)一张床长5分米。………………………………()
(17)小明高14分米。…………………………………()
(18)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19)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0)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是长方形。………()
(21)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22)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3)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4)一个长20㎝,宽12㎝的长方形,能剪成一个最大边长为20㎝的正方形。()
(25)长方形比正方形大。………………………………()
三、填空(二):
1、小明从上午8:00到12:00在学校,共经过了()。
2、妈妈从上午11:00开始做饭,12:10做好,共用了()。
3、老师下午从2:30上班,到5:30分下班,共上了()。
4、小丽从晚上6:20到晚上8:00做作业,共做了()。
5、体育课从2:30到3:10,共上了()。
6、妈妈乘车去上班,早上7:25从家出发,路上用了35分,妈妈是()时()分开始上班的。
7、一天有()小时,两天有()小时,四天有()小时。
8、笔算减法要记住三条:
(1)()数位对齐;
(2)从()减起;
(3)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位退1,在本位加()再减.
9、用下面的口诀写出四道算式。
四七二十八六九五十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加数18005002700
加数7006001600
和14003000

被减数23001000
减数15001900900
差1800605600

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第三个加数和
362509128
57864372787

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第三个加数和
900080070
5000920580
四、口算题
7647=200057=10009=10056=2000+1500=
800+1600=46+30=60+70=52060=51+28=
10090=690+170=30067=100090=850500=
4315=400+4300=10001=24+39=270+160=
9×5=6×7=10×5=0×5=4×7=
21÷3=16÷4=42÷6=32÷7=14÷3=
48+35=50÷7=90+26=72÷8—5=
400+360=4000+3000=480+300=6000+4000=
4×6+8=1000400=42÷8=7200+40=
400+270=76+18=3000+6000=80+48=
24+45=9624=540+60=52080=
48+36=90+370=4×98=600+800=
9×8+5=760-300=7×930=1200400=
52÷8=300+520=1800+700=100009000=
五、计算题(笔算并验算)
476+837=764427=
1001116=1010996=
438+1793=1000
竖式计算
15÷3=40÷8=
16÷7=51÷9=
六、文字题(列式计算)
1.、800比哪个数多120?
2、哪个数比240多620?
3、甲数是1001,比乙数多26,乙数是多少?
4、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差多少?
5、200比1000少多少?
6、5000和9000相差多少?
7、456比200多多少?
8、比340少80的数是多少?
9、一个数是356,另一个数和它同样多,和是多少?
10、一个数减去128得96,这个数是多少?
11、一个加数是243,另一个加数是412,和是多少?
12、被减数是758,减数是314,差是多少?
13、甲数是125,乙数比甲数多434,乙数是多少?
14、比432多343的数是多少?
15、甲数是576,乙数是142,甲数比乙数多多少?
16、甲数是465,乙数是323,它们的和是多少?它们的差是多少?
17、被除数是49,除数是7,商是多少?
18、除数是3,被除数是24,商是多少?
19、除数是5,被除数是30,商是多少?
20、被除数是32,除数7,商是多少?余多少?
21、被除数是57,商是9,除数是多少?余多少?
22、被除数是16,商是4,除数是多少?
23、商是8,除数是5,被除数是多少?
23、商是6,除数是7,被除数是多少?
24、9的7倍是多少?
25、7个4是多少?
26、25里面有几个5?
27、40减去6个5,还剩多少?
28、500加上9个8是多少?
七、操作题。
1、画一个长5㎝,宽3㎝的长方形。
2、画一个边长5㎝,的正方形。
八、解决问题:
1、爸爸、妈妈和我分别掰了9个玉米,小弟弟掰了6个。问我们全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2、操场上原有16个同学,又来了14个。这些同学每5个一组做游戏,可以分成多少组?
3、一本故事书,小明每天看5页,看了9天,还剩2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4、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
5、红领巾养鸡场有公鸡44只,公鸡比母鸡少16只。母鸡有多少只?
6、小明的妈妈买回来一根16米长的绳子,截去一些做跳绳,还剩6米,做跳绳用去多少米?
7、一本应用题练习册,有应用题50道,红红每天做5道,几天做完?
8、二年级一班有5个红皮球,黄皮球的个数是红皮球的3倍,黄皮球比红皮球多几个?
9、同学们参加劳动。二(1)班去了26人,二(2)班去了38人,每8人编成一组,可以编几组?
10、妈妈买来9个桃,爸爸买来15个桃,把这些桃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桃?
11、海印电器商场有彩电550台,又运来240台,卖了一些后还剩320台,卖了多少台?
12、有两群猴子,每群9只,现把它们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几只猴子?
13、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16筐,下午卖出18筐,还剩12筐.运来多少筐?
14、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12棵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15、男孩:5枝铅笔15元,女孩:我的笔每枝4元,谁买的便宜,每枝便宜多少元?
16、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23人,在第一站下去8人,上来1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17、停车场有卡车35辆,有轿车24辆。开走了17辆,现在有多少辆车?
18、果园里有73棵树,苹果树有26棵,杏树有38棵。其余的是桃树,桃树有多少棵?
19、小明今年8岁,小红今年12岁。15年后,小红比小明大几岁?
20、本书有680页,小晨第一天看了328页,第二天看了285页。这本书还有多少页没看?
21、爸爸带了980元钱。买一辆自行车用去276元,买一台电风扇用去189元。爸爸还剩多少元?
22、农场养了348只公鸡,295只母鸡。养鸭的只数比鸡的只数多68只。农场养了多少只鸭?
23、同学们去植树,一年级栽了47棵,二年级栽了54棵,三年级栽的比一、二年级栽的总棵数少17棵。三年级栽了多少棵树?
24、会议室里,单人椅有30把,双人椅有8把,一共能坐多少人
25、?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168朵,第二组做了204朵,第三组做的和第二组同样多。
(1)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
26、二年级三个班的同学去看演出,一班有45人,二班有49人,三班的人数喝一班同样多,看演出的座有140个,够坐吗?
27、小明的爸爸带1000元钱去商店买东西,买了一台复读机机和一台饮水机,复读机426元/台,饮水机580元/台,小明的爸爸带的钱够吗?

分单元复习
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2、使学生加深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数位、数位顺序和大小比较等知识,能正确地说出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和一个数的组成,能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三、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地读数和写数。
难点:提高正确率。
四、主要知识点
1、认识万以内的数,知道计数单位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知道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根据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含义正确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以及整千数家整百数与相应的减法;能合理灵活的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数位进率(十进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4、计数单位:我们已认识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
5、读数、写数。
6、数的组成:
2764是由2个千,7个百,6个十和4个一组成(或2764=2000+700+60+4)
五、练习题:
1.读写出下面各数.
4753()6009()6090()
二千零六写作:()五千八百七十二写作:()
5个百和8个十是()读作:()
1个千、2个百、3个十和4个一是()读作:()
6个一、8个千是()读作:()
1个万是()读作:()
2.填空.
(1)375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从996往后接着数5个数是()、()、()、()、().
(3)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多().
(4)80里面有()个十.190里面有()个十.
(5)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十万里面有()个一万,一千里面有()个十.
(6)从右边起百位是第()位,右边起的第五位是()位,千位是第()位.
(7)8008这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上的8表示8个(),第四位上的8表示8个().
(8)892是()位数,最高位是()位,10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例如:5431=5000+400+30+1
286=()+()+()7560=()+()+()
2048=()+()+()8009=()+()
3070=()+()6430=()+()+()
4.用三张数字卡片,可以排出()个不同的三位数,把它们写出来是___
______.其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_.
用5、0、3、9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5.生活中的估算.
(1)五年级有385名学生,今年又转来17名,今年大约有()学生。
(2)玩具狗167元,裙子130元,买一个玩具狗和一条裙子,大约要()元钱。
(3)学校到家1198米,大约是()米;一台电脑3890元,大约()元。
6.按顺序,找规律填数.
102、____、100、____、____97、____.
190、____、____、160、____、____、____、120、____、____
5000、____、6000、____、7000、____、____、____、____、9500
8.在()里填上“>”、“<”或“=”.
1000()99999()1011111()9999999()1001
1010()999+199()100-11001-1()999+1
9.在()里填上“+”、“-”、“×”或“÷”.
45()5=3()36()7=40()227()3=17()13
27()9=24()848()6=27()1954()6=31()22
10.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1090100911001909
(2)999989009990890910000
11.应用题.
(1)水果店原有35筐桔子,又运进65筐,后来卖出了48筐,水果店现有桔子多少筐?
(2)妈妈买了73个巧克力,第一周奖励给我23个,第二周奖励给我18个,还剩多少个?(2种方法)
(3)二(1)班有24名男生和18名女生,每7名同学分成一组,可以分几组?
(4)一双布鞋8元钱,3双布鞋的价钱正好可以买4双凉鞋.一双凉鞋多少钱?
二单元:认识图形
一、本单元知识点: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能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感悟平行四边形稳定的特点。
3、用学过的图形拼组图形,并能在拼组图形中找出图形,能正确数出个数。
4、能在方格纸中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二、本单元典型例题:
1、()里填几?(单位:厘米)
2、教材习题;
1、31页7题。参考使用
2、31页8题。参考使用
3、31页思考题。参考使用
三、本单元练习题:

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
复习重难点.关键:
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及估算,笔算加减法中的进位问题,退位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关键在于结合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迁移。
一.填空
1,计算1500+600时,想:()加上()是(),也就是()。
2,比800多300的数是();40比340少()。
3,估算729+106时,把729看作(),106看作(),和约等于()。
4,估算961-249时,把961看作(),249看作(),差约等于()。
5,最大三位数天上()是最小的四位数。
6,笔算减法算式时,相同数位要();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退一,在这一位上加()再减。
7,一个数加200是654,这个数是()。
8,498减去一个数等于300,这个数是()。
9,计算420+270-180时,先算()得(),后算()得()。
10,1090,1080,——,1060,——。
二.判断,(在正确的后面打"V",错误的后面打“X”。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高位算起。()
2,1050比276多784.()
3,笔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在本位上加1再减。()
4,在减法算式中,检验被减数是否正确,用减数减差即可。()
5,最小的五位数笔最大的四位数多1.()
6,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那么交换被减数,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7,口算180-150=30时,想15个十加上3个十是18个十,也就是180.()
8,在27的后面添上一个0,这个数和原来数的和是2727.(,)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内)
1,.笔算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算起。
A.任何一位B.个位C.高位
2.口算670-400时,应想()。
A.600-200=200200+70=270
B.67个十减去40个十是27个十,也就是270.
3.被减数和减数都减少100,差()。
A.不变B.减少100C.减少200
4.420比80多()。
A.500B.400C.340
5检验减法的方法是()。
A.被减数+差B.减数+差C.被减数+减数
6甲数是180,甲数比乙数多30,乙数是()。
A.210B.150C.200
7.889-506~()。
A.300B.200C.400
8.一个加数增加100,另一个加数减少100,和()。
A.增加100B.不变C.减少100
9.比最小的四位数少369的数是()。
A.731B.631C.741
10.在加法中,和()任意一个加数。
A.大于B.小于C.等于
11.比529多371的数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529+371B.529-371
12.450+160=610,610-110=500,这两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A.450+160-110B.450+160+110C.450-160+110
四.我是计算小能手。
1.列式计算。
673+256=594+237=806-780=
700-237=48+788=741-548=
943+259=1001-843=
检验:检验:
2.估算。
637+198780-590807+149
588-198147+203809-757
3.计算。
423+247-560891-237+456474+193+256
900-145+79970-180+4605*9+250
五.列式计算。
1.比370多218的数是多少?
2.减数是235,被减数是405,差是多少?
3.806比1000少多少?
4.一个数减去898的差是103,这个数是多少?
六.生活中的数学。
1.某小学为四川灾区捐款,一年级捐了496元,二年级捐了608元,二年级比一年级大约多捐多少钱?
2.小红十月份节约零花钱9元4角,卖废品1元5角,购买学习用品用去3元6角,小红还剩下多少钱?
3.粮店原来有大米860千克,第一天卖出247千克,第二天卖出353千克,还剩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4.李老师买了68个乒乓球,每个大袋子装8个,每个小袋子装4个,怎样可以装完?(举三种)
四单元千米毫米

一、单元知识点。
1、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
2、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的换算。
二、典型例题。
1、概念。
①1000米主是1千米,也叫1公里,用字母km表示。
②直尺上最小的一格的长度是1毫米,1cm=10mm。
③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或()作单位。1km=()m
④除了()和()的进率是1000,其余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2、长度单位的进率。
3、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床长约2()牙膏长约16()作业本厚度约3()
课桌高约8()轮船每时约行20()小明身高约125()
一枚硬币厚约1()橡皮擦厚约9()凳子高约4()
衣柜高约2()办公桌长约120()牙刷长约15()
窗户宽约120()三峡大坝高约185()小明每时约步行3()
4、长度单位的换算。
①在○里填上﹥,﹤或=。
8km○7900m7000m○7km5km○5400m5m○49dm
200dm○3m80dm○800mm9km○248m2900m○3km
②算一算。
2000m+5000m=()m=()km9km-4km=()km
34mm+26mm=()mm=()cm100cm+200cm=()cm=()m
3000m+4000m=()km6000m-2000m=()km
5、长度单位的测量。
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本章节的内容较少,也较简单,只是教师在复习时注意以下题型;
一.填空。
1.说出下面各部分的名称。
47÷6=7……5
()()()()
2.有余数的除法中,()必须小于(0,也可以说成()必须大于()。
3.有18面小旗,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面;如果平均每人2面,可以分给()个小朋友;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面,还剩()面。
4.有3套书,每套8本,共有()本书;把这些书平均分给4个班,每班()本书;分给5个班,每班()本,还剩()本。
5.直接写出商和余数。
24÷7=()……()37÷7=()……()62÷9=()……()
27÷6=()…()50÷8=()……()49÷9=()……()
6.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是几?
()÷5=9……()()÷8=8……()
二.解决问题。
1.打雨伞的单价是9元,小雨伞的单价是7元,小明有49元。
(1).全部买小伞,可以买多少把?
(2).全部买大伞,可以买几把?还剩多少把?
2.二年级有45人去春游,每个帐篷最多住6人,至少要几个帐篷?
3.一筐桃2个2个的数剩1个,3个3个的数,也剩1个,这筐桃可能有几个?
六单元:时分秒
一、复习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单位:1时、1分、1秒,能认识、会写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
2、能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能计算简单的进过时间。
3、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有关时间的实际问题。
4、知道珍惜时间,会对时间进行简单的、合理的安排。
二、复习内容
第一部分认识钟表。
第二部分解决问题。
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整理所学知识。沟通有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学的时、分、秒的知识,提高认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三、复习重点难点
认识钟表;会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四、复习措施
1、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针对性地组织复习。
2、重视基本的计算练习,重视算法交流,重视计算错误原因分析,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避免机械重复的练习,练习设计形式多样,注重从学生生活中选取素材。
4、注重学生的思考、分析和交流,多读、多想、多说,提高学生说理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注重分层教学,精心设计一些难、易题让学生去思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6、加强个别辅导。
7、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强调读题——要多读几遍要读明白,强调细心抄写数字,细心计算。
8、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班级的学习氛围,适当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得到形成和提高,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数学学习。
五、复习题
时分秒练习题
一、在()里填上时间单位。
1.一节数学课上了40()。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2.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课间休息10()。
3.小明吃饭用了20()。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4.爸爸每天工作约8()。王艳跑50米用了10()。
5.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6.看一场电影用了90()。做一次深呼吸大约7()。
7.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夏天午睡大约1()。
8.脉搏跳10次用了8()。小强跑100米需要13()。
9.小红下午在学校的时间是2()。一集电视剧的播放时间是50()。
10.小惠每天晚上睡觉9()。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约用了5()。
11.学生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7()。运动会上,小明跑60米用了12()。爷爷每天晨练1()。
二、填空
12.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13.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14.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小格,分针走了()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小格,是()分。
15.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16.8:30:25是()时()分()秒。
17.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一小时。
18.分针走一小格,秒针正好走()小格,是()秒。
19.3:15:28是()时()分()秒;
20.11:02:35是()时()分()秒。
21.秒针从12走到3,走了()秒;分针从12走到3,走了()分;时针从12走到3,走了()时。
22.()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23.分针从12走到5,走过了()分,从12走到9,走过了()分。
24.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时;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分,等于()时;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秒,等于()分。
25.分针走半圈是()分,时针走半圈是()时,秒针走半圈是()秒。
26.时针从12走到1,分钟走了()小格,是()分;秒针走60小格,分钟走了()小格,是()分。时针从()走到6,走了5小时。
三、比较大小
27.1时=()分1分=()秒60秒=()分
60分=()时1小时=()分
28.1时()100分60分○1时60秒○1时
1分○10秒2时○120分300分○3时5分○500秒
240秒○4分
1时○60分1分○100秒10分○1时4时○4分
四、判断(正确的在()里打“√”,错的打“×”)
1.2小时=20分.()
2.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3.时针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9,是6:45.()
4.时针和分钟都指着12时是12时整.()
5.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小时.()
7.秒针从钟面上的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5秒.()
8.分针从钟面上的2走到7,中间经过了35分.()
9.分针和时针在6时正成一直线.()
10.2时30分也可以说2点半.()
11.妈妈上午7:30上班,11:3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4小时.()
12.小云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走到六楼要用54秒.()
五、在钟表盘上画时针和分针
1、5:559:3512:009:003:00
2、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钝角的是:
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形成锐角的是:
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形成直角的是:
六、解决问题
1、小雨的学校8:10开始上课,每节课40分,课间休息10分。
(1)第一节课什么时候下课?
(2)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
2、足球比赛分上下两个场,上半场是45分,下半场跟上半场用同样的时间,中间休息15分。全场比赛需要多少时间?

七单元:统计
一、复习目标
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复习要求:
a、了解统计的过程和意义。
b、会看、填简单的条形统计表和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简单分析数据。
c、利用统计解决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例2的几种统计方法,特别是用“正”字的方法,既清楚有方便,让学生一定掌握。
难点:例4,不仅让学生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特别是要会完成统计图后的问题,还会自己提问题并解决。
四、复习措施
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组复习内容,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习。如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习题,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2、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
五、相应的练习题
根据下面某商店一天的销售情况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种类纯净水鲜橙汁矿泉水绿茶
销售量(瓶)35151025
纯净水鲜橙汁矿泉水绿茶
(1)每一小格表示()瓶。
(2)销售量最大的是(),销售量最小的是()。
(3)销售纯净水比绿茶多()瓶。
(4)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你是商店的经理,根据今天的统计你会怎样想?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决?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总复习资料(人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一、解决问题
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2、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如:54-8-22=54-(8+22)
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二、表内除法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
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几倍”。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8、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9、一件物品的价格叫单价,买几件叫数量,买几件共需要的钱叫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三、图形与变换
1、角:锐角、直角、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自身方向不发生改变。如:推拉窗。
3、旋转:当物体围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时,自身方向会发生改变。如:方向盘。
4、平移的方法:①先确定平移方向和格子数(也就是距离)。②找到原图形的各个顶点。③把各个点按相同方向平移相同的格子数。④把新顶点按原图形的顺序连接。
五、克和千克
1、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1公斤。1kg=1000g.进率是1000.
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6、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单位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再立式计算,一般是把"千克"换成"克".

四、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万千百十个
2、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4、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5、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6、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①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7、最大的一位数:9,最小的一位数:1
最大的两位数:99,最小的两位数:10两位数最高位是十位。
最大的三位数:999,最小的三位数:100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
最大的四位数:9999,最小的四位数:1000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
最大的五位数:99999,最小的五位数:10000.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
他们的最低位都是个位。
7、近似数: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大约”“可能”“大概”出现就是近似数。
方法:两位数的看个位上的数估算,三位数及三位数以上的看十位上的数估算。(四舍五入)
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注意在笔算加法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如果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再减.
2、估算方法:估算是整百数:看十位,①十位小于五的(4、3、2、1、0)就少看,直接把个位、十位舍去写作“0”。(四舍)如:532≈500
②十位大于五或者等于五的(5、6、7、8、9)就多看,把个位、十位写作“0”的的同时还要在百位上加上1.(五入)如:567≈600
估算成几百几十数(整十数):看个位,①个位小于五的(4、3、2、1、0)就少看,直接把个位舍去写作“0”。(四舍)如:532≈530
②个位大于五或者等于五的(5、6、7、8、9)就多看,把个位写作“0”的的同时还要在十位上加上1.(五入)如:567≈570
出现“大约”“可能”“大概”时,就需要估算,要用“≈”符号。
七、统计
1、复式统计表:就是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便于更好、更清晰地观察、比较和分析数据。
2、条形统计图:一格可以代表5个单位,也可以根据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一格代表多少。数很大时有的一格可以代表10个单位。
八、找规律
1、一组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①把最后的放在最前,其余的往后移。②把最前的放在最后,其余的往前移。
2、数列的变化规律:①等差数列;②前两个数的和相加等于后一个;③倍数关系;④每个数都是两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积。……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在一个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数位顺序表
……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10个一是十
10个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4、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步行每时约走3千米,骑自行每时约行15千米,汽车每时约行60千米。
5、笔算多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笔算多位数的减法时,要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6、验算加法,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验算减法,用结果(差)加上减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
7、一个角有一个顶点,有两条边。角的两边张口小,角就小,角的两边张口大,角就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钝角都比直角大。
8、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9、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要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要点
(一)基础知识部分:
1、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知道测量较大的物体用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
例:一块橡皮长约6(厘米)学校旗杆高约12(米)
2、知道刻度尺上1厘米有多长。
例:刻度尺上从0-5是(5)厘米;从2-9是(7)厘米。
3、明确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熟练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例:700厘米=(7)米2米=(200)厘米
30厘米+70厘米=(1)米1米-40厘米=(60)厘米
4、知道角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
例:角是由(1)个顶点,(2)条直的边组成的。
5、能正确读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例:2×9=18读作:(二乘九等于十八)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出来。
在2×9=18中,(2)和(9)是因数,积是(18)。
它表示(2个9相加的和是18),还表示(9个2相加得18)
提示:把意义写完整。两种说法都可以。
例: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20)。
例: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36)
6、熟练掌握将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方法:相同加数×个数
例:3+3+3+3+3=3×57+7+7+7=7×4
7+8+9=8×3(有难度,不要求都掌握)
7、知道几种常见图形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例: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圆形上有图案,按图案的内容确定对称轴。例如圆形笑脸只有一条对称轴。
8、掌握排列组合的规律先确定一个数放在最前面,再用这个数和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提示:不能把0放在最前面)。
用1、2、3可以摆成(6)个两位数。分别是(12、13、21、23、31、32)。
用4、8、0可以摆成(4)个两位数。分别是:(48、40、84、80)。
9、简单推理运用关键线索正确判断。
例:跳绳比赛结束后,小芳、小华、小明3人的成绩分别是95下、87下、100下,小华说:“我跳的不是最多的”,小芳说:“我比小华跳的少”。小芳跳了()下,小华跳了()下,小明跳了()下
10、估算的应用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大约”。
例:一本书有89页,已经看了42页,大约还有(50)页没看完?
9040
估算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按统一标准算的题都算对。高年级用四舍五入法,低年级把它看做相近的好算的数,便于计算就行。例如4+12+18≈35
51020
(二)计算部分
1、口算(直接写得数)
提示:(1)看清运算符号“+、-、×”,正确计算。
(2)如果是两步的算式要先算出第一步的结果,再算第二步。
注意:乘加、乘减的算式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例:41-5+10=469×3+6=3314+8-7=159-4×2=1
3627228
(3)口算全部做完之后马上检查一遍,并看是否有漏题没做。

2、笔算(列竖式计算)
提示:(1)看清运算符号“+、-”,正确计算。
(2)写竖式时先核对竖式中抄的数与横式上的数是否一样,避免抄错数。
(3)必须用尺子打横线,书写整齐,规范。
(4)不要漏写横式上的得数。
注意:每做完一道题之后都要马上检查一遍,再做下一道题。
两步计算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度选择一种最拿手的方法计算。-(分步、综合都可以;除非题目有特别要求)。
易错题型:加减混合、连减题
36+24-53=93-47-18=82-15+23=89-19-42=
55+27=96-48=39+24=80-56=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十 总复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统计,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本学期所学的"数学广角--推理"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出现。编排时,应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的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计算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应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认识万以内的数并进行比较和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克与千克,能掌握统计方法,通过分析统计表提出并解决问题,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比较被动,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复习阶段要进行系统性的复习,积极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及时反馈,使复习体现实效性,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数学思考: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习题,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问题解决: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组复习内容,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习。

情感态度: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复习统计,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

课时安排:4课时

1.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1课时

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1课时

3.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1课时

4.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1课时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九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九单元总复习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5个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
5□75754□
+□6-3□-3□+25
7□4□3□6□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完成107页第10题。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绳:
小明小红小东小丁
45下36下53下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初步学会了一些估算的方法。

第二课时“表内乘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6、10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
3、教师抽查。
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六九()()四十二
……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先复习倍数的含义,然后完成102页的第3题。
2、交流反馈。
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13题然后校对。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独立完成107页第12题。
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2、109页地16题:设计游乐计划。
(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同桌合作设计游乐计划。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对单元知识的复习与梳理,学生对表内乘法的口诀更加熟练了,计算速度有明显提高,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课时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103、10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设计意图]: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计与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两次估计并测量黑板的长度,强化对米的长度表象。
二、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发现的角。
2、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
(3)、请你画一个角。
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出示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三、综合练习
1、组织完成106页第7、8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完成第9题。
3、随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观察物体”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103、104、109页。
教学目标:
1、复习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区别。
2、进一步培养学生准确辨认从不同位置(尤其是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复习
1、回顾观察物体知识
(1)、出示玩具汽车: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老师手里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观察玩具汽车,介绍样子。
(2)、出示3张汽车图片(前面、后面、侧面)
请你想一想,这3张图片分别画的是哪个位置?是站在哪个位置画的?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2、说一说
(1)、请小组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文具盒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位同学从自己的所在位置介绍看到的情况。
学生小组活动,组内交流,说一说评一评。
3、完成103页第7题。
学生先独立练习,再全班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借助小汽车和图片全面回顾所学的观察物体的知识。通过小组交流、互评,培养学生讲解的技能和倾听的习惯。
二、复习对称图形
1、回顾反思
什么是对称图形?
学生回顾反思,回忆,交流,全班补充,形成较准确的表达。
2、画对称图形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教师巡视。
3、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交流、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理解掌握。
三、拓展练习
1、教师补充出示各种不同位置看到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
2、随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统计”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104、10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
1、观察讨论
(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
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
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
(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
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混合运算》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混合运算》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混合运算》教案

10.2复习混合运算

复习目标:

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重点:

1、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1、读出下面的综合算式,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36-30)=72-5×8=30÷6+29=

4×6÷8=48-18+32=(14+21)÷7=
2、你能出一些像这样的综合算式吗?

出示要求:
(1)每人出两道综合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2)请同桌把结果算出来,然后你来检查。

(老师便巡视边把个别同学的算式抄在卡纸上,并写上编号①②③④⑤⑥)

{前两名的同学出来展示自己出的题目,下面的同学判断他是否做对。}

同桌做对的把大拇指送给他,表扬你!

3、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些算式,这些算式都是你们刚才出的,你能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吗?

出示小组讨论要求:

(1)看一看,想一想。这些算式可以怎样分类。

(2)说一说(与小组同学交流,为什么这样分?)

(3)写一写(小组长把分类的结果写在练习本上)

现在4人小组进行讨论。哪个小组最快有结果的上来分一分。

4、汇报板书:

混合运算:
1)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没有括号,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巩固练习

课本P114第1题的第(2)~(6)题

先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交流时说一说运算顺序,并且说一说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闯关练习

1、第一关:我会判(对的打“√”,错的打“×”)

18-9÷936-8+12

=9÷9=36-20

=1()=16()

18+27÷9(18+27)÷9

=45÷9=45÷9

=5()=5()

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题目18+27÷9(18+27)÷9你发现什么?把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告诉同桌。

小结:大家讲得很好,这两道题虽然数字和符号都一样,但是这里的小括号起着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因为运算顺序不同,所以结果就不同。

2、第二关:我会列(先填空再列出综合算式)

24÷62+5

50+3×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小结:做这些题目的时候,第一步:先把数字和符号抄下来。第二步:再看先算什么。第三步:想一想,需要加小括号吗?

3、第三关:我会解

(1)二(1)班有男生17人,女生19人。每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个学习小组?

答:一共可以分成()个学习小组。

(2)学校图书馆一共进了80本新书,第一次借出25本,第二次借出38本。还剩多少本?

答:还剩()本。

(3)只列式,不用计算

①3加4乘2的积,求和是多少?

②16减8的差再除以4,求商是多少?

四、总结提升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复习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复习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主题图、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
6÷3×2=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
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追问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追问2:为什么先算4×3?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问题:
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问题:
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7×5-34+4×6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四、课堂作业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十单元总复习
单元教学内容:课本第119~12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括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难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表内除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页表内除法,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概括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统计。
2.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板书:表内除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亲切、自然、民主、平等的交谈中自然引入了课题。
二.复习整理:
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小黑板)
32÷481÷915÷5
24÷642÷740÷8
24÷314÷2
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
3.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可挂图出示,小组讨论后学生口答)
出示挂图:教材第119页的第1题。(如果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
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4.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在○填上“<”“>”“=”。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笔试一试复习表内除法,并同时找找学生的问题,了解学情。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除法知识来解决。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第1、2题。
巡视、评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同桌检查。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及时查漏补缺。
四、拓展性学习:
1.口算。
15÷5=6÷3=16÷8=9÷3=
45÷9=56÷7=49÷7=2×4=
45÷5=56÷8=63÷7=8÷2=
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8○4=221○3=7
20○5=256○9=5430○5=6

第二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120页第3~8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的复习,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使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呢?请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2、今天,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法、减法的复习。(板书课题)
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自然引入本节内容。
二、知识整理: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回忆学了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119页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3、写一写,再读一读。
①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
②二千五百零六。
4、下面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120页第4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
5、复习近似数。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0页第5题,找出这段文字中哪些数是近似数?并画出来。再请同学回答。
6、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1)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120页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开火车”订正。
(2)引导学生做教材第120页第7题。先笔算,再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板书,并展示。
(3)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4)请各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教材第121页第8题。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处理意见,并在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紧紧围绕万以内数的认识,开展练习。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综合练习教材第123、124页第3~6题。
2、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道和对学生进行帮助。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拓展性学习:
在下面各数的前后各写两个相邻的数。
698
3299
9998

第三课时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页第9~12题“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我们现在来做几道计算题。请大家拿出口算卡。
100+200=110-20=
620+100=120+360=
130-70=240+70=
2000+50=1000-30=
1200-40=140-40=
860-80=880+1200=
【设计意图】:口算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基础,所以要加强口算训练。
二、整理复习。
1、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1页第9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为什么要这样圈?
学生根据原来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动手圈。
(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判断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到呢?小组讨论,把没有复习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
2、复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小黑板出示)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转现象。升降机、观光缆车、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三、拓展性练习(略)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2页“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目标:
1.、复习“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
2、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减法。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2.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复习整理:
1.分别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3、14题的挂图。(如果没有,就让学生直接看书)
(1)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
叙述两幅图的意思,没有说好的请其他同学来补充完整。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明:12÷3=4(次)
一共要花:6×1=6(角)
8×3=24(角)
6+24=30(角)
或:6×1+8×3
=6+24
=30(角)
2.复习统计图。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5题。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用举手的统计方法来试试。
3.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
根据自己的情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
4.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讨论一下,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得到讨论结果后,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在复习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在这里发挥学生复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更多自我反思,有利于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6、127页第11~15题。能够填在书上的就填在书上。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
四、拓展性学习:
1.调查班上昨天的数学作业,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制成统计表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
2.二年级各班存放图书数目如下。

二年级下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本学期总复习分五课时,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
1、明确要点,分析单元知识要点,确定学生掌握措施。
2、通过回顾、反思、总结逐步领悟数学问题的规律性。
3、反复法,即通过同一情景的多次再现,让学生达到自觉领悟的目的。
4、选择典型范例进行剖析,从方法的角度用儿童可以理解的语言,描述数学现象、解释数学规律。如解决问题的教学,通过揭示条件与所求的联系,结合方法与思路分析,渗透“转化”等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
5、加强规范要求,严把过程关。许多学生错误的呈现,是源于找的过程、计算的过程不规范,不仔细造成的。例如:在针对一些图形,通过统计分别找到个数这样的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从简到难,分别做好记号,对于没有做记号的学生,哪怕答案正确,也予以批评,目的是硬性规范,提高正确率。又如:找规律,特别是数字变化规律,我要求每个学生写出规律,不能用想(说)代替写,这个过程必须落实。
6、加强方法沟通,体验方法的优化过程。统计与找规律有一定的方法,我们要充分的做好示范,更重要的是做好比较与沟通,同样是做记号,有的清楚,一目了然。有的最后一塌糊涂。还有找图形的顺序与计数的顺序,都是有着一定的学问,这里必要让学生自己比较之后,去“悟”。并最终实现能主动地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7、关注学困生。学困生不是学不好,而是由于个性的学习心理、特点、品质造成学习过程注意力集中度差,反应慢,遗忘快等现象。比如陈伏洪同学,他的乘法口诀背的不好,以至于做除法题时经常出错,于是我就采取每天一练,组成一对一的帮教措施,让她天天都能得到锻炼,另外,每天安排一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口算。
通过这几节课系统的复习及相应习题的练习,学生基本上对旧知识达到了巩固复习,同时又从复习中体验到了掌握解题方法的重要性。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4)》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875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