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案

【学习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8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图,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算式。

【教学重点】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的区分。

【学习过程】

一、铺垫孕伏,复习引入:

1.竖式计算

36+28+17=65-25-21=

2.小猴运桃子

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第一次运走17个,第二次运走23个。

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学生列式后,互相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生:52-17-23=12(个)

师:还有别的做法吗?

生:52-(17+23)=12(个)

师:这是个什么算式呢?

生:加减混合算式。

小结: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不仅有连加、连减的问题,更多的是既要加又要减的问题,也就是加减混合的问题(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出示情境图,讲授例3。

(1)出示主题图: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又25人下车,还有28人上车,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学生说图意。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

想一想:现在既有人下车,又有人上车,那现在车上到底有多少人?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算式?

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学情预测:67-25+28=67+28-25

(3)比一比: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个算式,它和我们前面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这个算式既有加,也有减)

(4)归纳:这算式是加减混合,那么这样的算式又该如何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试着自己在本子上写一写,算一算。

学情预测:1)分着列竖式;2)简便写法。

(5)汇报:

投影出示:67-25+28=

方法1.方法2.

在用简便写法时要注意: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10,要进位。

(6)小结:看来,我们在计算加减混合时,也可以像连加、连减一样,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这种写法很方便。而且哪一步能直接口算就直接口算,不用写出竖式。

2.讲授例4。

(1)出示例4算式:72-(47+16)

(2)比较:仔细观察这个算式,看看它有什么特点,然后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3)在本子上独立计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4)汇报,板书规范的格式,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计算方法

72-(47+16)=9

4772

+16-63

639

(5)师小结:加减混合计算时,没有小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算起;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三、拓展运用

1.笔算下面各题。

54+18-4168-47+7663+35-17+1978-39+5553+27-9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学校合唱队原有65人,有27人今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25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加减混合计算,希望我们的小朋友们可以用它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六、板书设计:

精选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十)

课题:加减混合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逐步形成运算能力。

2.让学生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思想、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熟练正确用连写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正确区分加、减法计算中的进位与退位。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先指导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完成练习五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并请个别学生说说有小括号两题的运算顺序。

3.笔算。

(1)回顾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完成练习五第7题。(分三组每组完成两小题,3人板演,其余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评判这两个同学做的好在哪里?错在哪里?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加数变大(或变小),和也随着变大(或变小);减数不变,被减数变大(或变小),差也随着变大(或变小)。

2. 完成练习五第11题。引导学生观察,指名说题意:运算符号和数据都写在箭头的上面,结果要写在方框内。(提醒:只要前面一个得数错,后面的都要跟着错。)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3. 完成练习五第12题。学生读题说题意,教师引导完成一个斜行的3个数相加,其余的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归纳:每行、每列和每一斜行的3个数加起来,得数都相等,这就是神奇的九宫格。

4.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五第9题。

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搜集信息,把搜集的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讲清楚是怎样找到的。独立解答。

②交流解答的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别人的解答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13题。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集体交流,对提问和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

【设计意图】

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既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又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运算能力。

三、拓展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4题,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法”解决。

(1)观察给出的4个数可以发现,它们十位上的数字相同,要把它们填入□中,使等式两边相等,可以只考虑它们个位上的数字。

(2)通过计算,学生可以发现:6+9-8=7,6+9-7=8,8+7-9=6或8+7-6=9。根据这一发现,可以把这4个两位数写在相应的□中。

(3)如果把题目中的数字变成26、27、28和29,你们会填吗?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给出的数的特点,化繁为简,再通过“组合、试算,组合成算式”这一系列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2.小组探索,共同完成练习五的思考题,指名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教后思考: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七)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2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本第26页、27页、28页。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学过,这里着重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任务。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1、口算。每道题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口算出得数。

谁能总结一下像这样的连加连减式题在计算的时候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依次请学生回答)

2、竖式计算。每道题说一说计算过程。

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活动2【讲授】探究新知

(一)出示摘南瓜情境图

1、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28个34个22个

师:从画面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提取有代表性的问题。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尝试列式计算。

师:如何列算式解决问题?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口述后教师板书: 28+34+23=

3、学生尝试解答。

师:你能很快计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你打算怎样计算这道题?(列竖式)

4、交流算法。

请学生板书。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你怎么想到这样算的?

第一种方法:列两个竖式。

第二种方法: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少些一个62。

第三种方法:直接将3个数写成竖式连加。

师:比较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认为哪种方法最适合你,为什么?

6、师:看来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计算。接下来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题。

7、出示练习题:求出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的和。你有什么发现?

245115213039451936

(二)出示运西瓜情境

同学们一共摘了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85-40-26=

1、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课件演示85-40-26

2、你们能用刚才计算连加的这种竖式计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学生尝试计算。

3、请几名学生演板,组织学生交流。

方法一:将两个减法竖式连写。

方法二:第一步84-40可以口算,不写竖式,只写第二步的竖式。

4、交流另外一种算法:除了用连减的方法计算这道题,我们还可以怎样列式呢?

85-(40+26)=18虽然两种算法不一样,但计算结果一样,都是剩下18个。

活动3【练习】知识运用

1、由于大家表现出色,农民伯伯邀请小朋友们帮忙销售南瓜(出示三个小组销售南瓜统计表)三个小组三天的销售情况统计表:

一组二组三组第一天(个)232730第二天(个)2228第三天(个)3427合计(个)7986

(1)从表格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合计是什么意思?怎样求?

(3)第二组第三天卖出多少个西瓜,怎样求?

(4)同学们在演草本上计算后,汇报结果。

2、为小马虎诊断病情。(竖式纠错)

3、九宫格填数游戏。

在下面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的和都等于60。

82812

活动4【活动】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习的高兴吗?那么你有哪些收获呢?

计算连加连减题时,计算方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五)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五)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2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创设情境: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生自由发挥。

2.出示教材挂图

(1)观察挂图,说说自己的发现,口述图意(提醒学生看清图中的信息)

(2)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并与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算式比较,发现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这个这个算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板书算式

67-25+28= (67+28-25= )

2.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3.说一说,这两道题与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的连加和连减的两步式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上节课学习的题目不是连加就是连减,题目中的运算符号都相同。

联系:①今天学习的题目跟上节课学习的题目都要写竖式计算。②我们能像上节课一样,想出不同的竖式的写法。

4.学生独立试做(教师行间巡视,随时请不同做法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67 42 67

- 25 + 28 - 25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2 70 42

+ 28

_______

70

5.在学生们试做的两种方法中,对比,择优.引导学生选择省时省力的算法.

6.师:谁来说一说,做像今天这样的题目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①抄数的时候要仔细,不要因为把数抄错出现计算错误;

②在竖式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看清运算符号;

③在计算之前要先想一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运算顺序错了,题目就该算错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笔算下面各题。

45+35-48 24+15-29 65-43+19 54-28+19

2.第28页,做一做。(两生板演,集体纠正)

3.练习五第4题,开火车式逐个回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三)

第3课时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课)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巩固。(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笔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能正确地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算式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

23+7+40= 57-7+20=

47-34-8= 36+15-51=

2.笔算下面各题。(指名4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75-38+39= 36+54-27=

92-(26+45)= 87+(56-42)=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9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第9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此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同桌交流讨论,指名汇报)

提示:买一个书包和一个笔袋,书包要25元,笔袋要8元。妈妈给售货员阿姨50元。售货员阿姨找给妈妈多少元不知道。

(2)根据图中的信息口述一道合适的应用题。(小组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提示:妈妈给小朋友买了一个25元的书包,一个8元的笔袋,付给售货员阿姨50元,要找回多少元?

师:请同学们自主解答。(学生独立完成)

2.教学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4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第14题)

(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

提示:是一个加减混合算式。

(2)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变形。

师:若将前两个数看作一个整体,则根据“被减数-减数=差”可以得到被减数=()+()。(指名学生回答)

师:现在将算式变形为()+()=()+(),大家自己填一填。(同桌交流填写,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第10、11、12题及“思考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第10题:

第11题:61 14 72 49 68

第12题:24+51+15=90 21+30+39=90

45+9+36=90 24+21+45=90

51+30+9=90 15+39+36=90

24+30+36=90 15+30+45=90

发现:每行、每列和每一斜行的3个数加起来都得90。

思考题:(填法不唯一)

四、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觉得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说一说你的体会。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课)

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到右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1.悟,应当是一个过程。我国传统文化中是很讲究“悟”的。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自己领悟数学,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充满灵性,对学习数学将心怀向往。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更体现在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二 )

第2课时 加减混合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教材第28页例3、例4)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方法。

难点:能正确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讲故事。现在,谁能看着情境图讲故事?(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情境图)

学生讲故事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指名学生回答)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如果学生提出来“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数学信息,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28页例3。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3情境图)

师: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得出:车上原来有67人,到南山站下来了25人,就是少了25人,就应该减去25,用67-25表示;又上去了28人,就是又多了28人,就应该加上28人。

学生汇报:分步列式:67-25=42(人),42+28=70(人),教师也应给予肯定。

师生探讨:列综合算式:师生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67-25+28,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们会计算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应用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列两个竖式计算。(教师板演)

提示: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设计意图】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是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教师要重点指导。

2.教学教材第28页例4。

师:同学们看这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题,和例3有什么不一样?(同桌讨论,集体订正)

明确:这道题有小括号。

引导学生得出: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做完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注意:这道题不能将两个竖式简写成一个竖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形成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28页下面“做一做”。(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70 93

第2题:41 31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教学反思

1.让学生自主地讨论、思索,这样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

2.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不必做过多的铺垫,不用多余的提问引导。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公交礼仪

一、候车时的文明礼仪。

1.候车时要在站点或指定点等候车辆。

2.排队候车,先下后上,不要拥挤。

二、上、下车的文明礼仪。

1.等车辆停稳后,依次上下车,不要争先恐后。

2.上车时,先下后上,不要争抢;由前门上车,后门下车。

3.上下车要礼让,不乱跑,不乱跳。

4.扶助老弱妇孺、残障者先上车。

5.下车后,不要从车前或车后穿越道路,等车开走后,才可通过。

三、车内文明。

1.上车后尽量往里走,不要站在车门口。

2.乘客乘车应文明礼貌,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及抱婴儿者让座。

3.上车后应当注意乘车安全和妥善保管好所带财务,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窗外。

4.乘客应遵守公共道德,不要在车辆内嬉戏、大声喧哗,车厢内禁止吸烟,不得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杂物,不得兜售商品和散发广告。

5.在车厢内不要和驾驶员闲谈及妨碍驾驶员正常操作。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六)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六)

1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28页例3、例4.

2教材分析

《加减混合运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例3、例4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它是接下来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微复杂问题的必备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知道了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上节课连加连减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注重知识迁移,通过类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尝试计算,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简便写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计算,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5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和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使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6教法学法

注重利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尝试计算,主动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7教学过程

7.1教学流程

7.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复习连加连减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好朋友,请看他们来了。(课件“+、-”卡通符号)

师:如果把它们放到数字宝宝之间就组成了连加、连减。

课件出示: 60-24-16= 18+27+39=

师:连加、连减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生: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请看这是红红和亮亮列的竖式,我们来看看,对吗?

课件展示,学生纠错改正。

师:同学们想一想,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

师:请看+号宝宝和-号宝宝手拉手,组成了这样的算式?

56+34-20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生:这是加减混合

师:像这样有加、有减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混合。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活动2【讲授】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师生交流数学信息。

师:请看,这是哪里?(情境图)

生:公交车站

师:谁来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车上原来有67人,到南山站下来25人,又上去了28人。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师:谁还能完整的说一说。

师:谁能把所有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列出算式。

教师巡视,随机选学生板演。

生1::67-25+28 生2:67+28-25

3、交流汇报

(1)师:67-25+28请这位小老师给我们讲一讲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减去25,再加上28呢?

生:先算到南山站下来25人,车上有多少人,再加上又上去的28人,就是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师:你们觉得他讲得好不好?听明白了吗?说说你的竖式吧!

师:你们觉得他的竖式写的怎么样?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有没有要提醒大家的。

师:(黑板另一种竖式写法)请看这位同学是这样写的竖式,我们一起来帮他检查一下,对吗?

课件展示竖式的两种写法

师:请看!第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竖式……..(课件)分步写法中第一个竖式的差,也是第二个竖式的第一个加数,都是42,可以合成一个竖式。

师:笔算时可以这样写成两个竖式,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你喜欢哪一种呢?

师:这是简便写法,我们用简便写法时更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还要注意运算符号的变化。

(2)师: 67+28-25,这是哪位同学写的,我们也请这位小老师来给我们讲一讲,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是先加28,再减25呢?

生:先加上上车的28人,再减去下车的25人也可以求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师:这样,可以吗?谁听明白了?

师:这位同学写的竖式结果也是70人。

师:你的这个方法也很棒!

(3)师:刚才我发现有个同学是这样列式的 28-25+67。

师:请看,你能看懂吗?28-25求的是什么?

生:上车的比下车多几人?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理解:

师:下去25人,上来28人,上来的比下去的多3人?实际上车上比原来多了3人。

4、对比总结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67-25+28 67+28-25 28-25+67

师:我们所列的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加减混合

师:加减混合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生: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师小结: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相同,都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课件)

5、学习有括号的加减混合

师:在我们数学王国里,符号宝宝可多了,请看又来了一个。板书:72-(47+16)

师:这个算式该怎么计算呢?

师: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小括号里的减法。

师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课件)

师: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独立计算,一生板演

师:这个有简便写法吗?

师:结合竖式讲解,没有简便写法。

师:看来有的竖式可以用简便写法,有的不可以。我们一定要看清运算顺序。

活动3【练习】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完成书上P28页做一做

56+34-20= 86-(13+42)=

78-24+39= 32+(55-46)=

学生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2、书上P30页第9题解决问题

活动4【活动】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儿歌:加减计算在一题,从左往右按顺序;遇到括号来参与,牢记先算括号里。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四)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运算。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的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

3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运算。

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

1、填空

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 ),从个位算起,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如果个位不够减,就向十位借( )当十。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8+25+18= 90-25-11=

学生独立完成,并找两名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师:连加、连减的题按什么顺序计算?

生:连加、连减的题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活动2【讲授】创设情境,新知探究

1、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乘过公交车吗?你平时乘车都去过哪里?

2、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出示例3)。

师:你们瞧,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它停在了南山站。

(1)仔细观察,你从图上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车上原来有67人、从后门下车25人、从前门上车28人。

(多找几名学生说67、25、28分别表示什么)

(2)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3、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1)师提问引导 67-25+28这道题与前面所学的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是什么?能不能直接口算?如果不能口算,那该怎么办?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3)分小组讨论如何笔算67-25+28。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计算方法。最后在练习本上试做。

4、汇报成果,比较评价。

(1)指名两位学生(板书各种算法)

(2)引导观察,对比上述两种计算方法,师提问: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小结:加减混合的运算式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

师:你们可真棒,看下面这道题你会做吗?

出示例4 :72 -(47+16)=

启发性提问:

(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这道题有简便的书写格式吗?大家试试看.

由学生在小黑板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做法,教师先出示正确做法.

重点讨论有没有简便写法,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下面情况。有没有错误,错在哪里?

第一步是正确的,第二步的被减数和减数填倒了,63减去72是不够减的。因此,像这样的题,只能列两个竖式,没有简便写法。

活动3【活动】巩固练习

一、用竖式计算

1、52+29-38= 65-28+17=

2、32+(55-46)= 86-(13+42)=

二、解决问题

学校合唱队原来有65位同学,27位同学毕业了,又加入了25位新同学,现在有多少位同学?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一)

第1课时 连加、连减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连加、连减。(教材第27页例1~2)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会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进位和退位,口算和笔算相结合的试题。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劳动吗?(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师:大家都应该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你瞧,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干得多带劲啊!(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主题图)

【设计意图】用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1--连加。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主题图与表格)

师:观察这张表格,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引导学生得出:第一组同学摘了28个,第二组同学摘了34个,第三组同学摘了22个。

师:一共摘了多少个?同学们能试着算一算吗?(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提示: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由于数据的特点,第2种计算思路简单,教师要给予特别评价,以引导学生的学习。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学生以前没有遇到过,如果交流过程中没有出现,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教学教材第27页例2--连减。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2)

(1)分析题意。

引导学生得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

问题:求还剩多少个。

(2)探讨解题思路。

可以用总数依次减去两次运走的,也可以先求出两次运走的和,再用总数减去运走的总数。

(3)算法展示。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解答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提示:重点让学生说说第1种和第3种算法是怎样想的。如果学生交流时,没有出现第3种方法,教师就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南瓜,再算剩下多少个南瓜。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求的愿望和兴趣应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的机会,连减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南瓜,再算还剩多少个南瓜,既是让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又为下一节课“加减混合”的教学做准备,一举两得。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28页上面“做一做”。(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第1题:90 88 86

第2题:2 28 22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教学反思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原教学计算的本来面目。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

2.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作出优化选择,而是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实现算法的优化。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被骗的小兔子

狡猾的狐狸用100元面值的钞票买9元的胡萝卜,售货员小兔子找了它91元。这时狐狸说自己有零钱,给了9元后要回了自己原来的100元面值的钞票。狐狸骗了小兔子多少钱?

开始狐狸用100元面值的钞票买9元的胡萝卜,小兔子找了它91元是公平的交易,没骗到小兔子的钱。狐狸称自己有零钱,用9元零钱换回了原来的100元,而此时狐狸应将小兔子找给它的91元也还回来,但狐狸没还,所以小兔子被狐狸骗去了91元。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八)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八)

课题: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掌握连加、连减的简便写法。

2.使学生感受连加、连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连加、连减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用连写竖式的方法,会正确应用列竖式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正确计算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连加连减的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口算。

36+8= 45-6= 9+3+5= 16-6-8=

9+8+4= 20-2-6= 7+59+20= 72-6-40=

2.笔算。

57+38= 60-42=

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都要注意什么呢?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研究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问题。(学生分了三个组,不辞劳苦的帮助农民收获了很多大西瓜。)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片信息,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

①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收了多少个南瓜?(第二组比第一组多收了多少个南瓜?)

②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收了多少个西瓜?

③一共收了多少个西瓜?

问题①和②学生已经比较容易解决,可以让学生举手回答。

对于提出问题③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以鼓励:感谢你,给大家提出了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大家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吗?

(3)请大家认真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学生自愿上台来投影汇报自己的算式。教师板书:28+34+22=

同学们,你能发现这个算式与以往的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回答,师引导总结算式的不同。

(4)这道题怎样列竖式计算呢?请大家先独立试算28+34+23,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5)学生汇报,展示算法。

(6)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7)检查并口答。

小结:让我们再来一起总结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好吗?

[设计意图]

在进行连加计算时,学生很容易想到分别用两个竖式来算第一步和第二步。于是,就让学生亲自算一算,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两个竖式之间的联系,发现后一个竖式的第一个加数就是前一个竖式的得数。有了这个发现,善于“取巧”的学生自然就会把后一个竖式“嫁接”与前一个竖式之后,于“无意”之中得到了连加竖式的一种简便写法。看似无意,实则是学生智慧的“火花”。

2.完成教材2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上台扮演,集体校对。

3.教学例2。

出示: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1)同桌讨论: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思考解题方法。先独立列式,再用竖式计算。

(3)在练习本上尝试写出连减的算式。

(4)学生汇报,板演不同的竖式计算方法。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连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5)对用“口算与竖式相结合”和“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的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共同交流掌握连减用竖式写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构建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台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1、2题。(让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进行计算)

3.完成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并请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注意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更简便?

教后思考: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九)

课题: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的顺序。能运用加减混合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类推掌握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类推掌握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

2.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含有小括号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笔算。

36+28+17= 65-25-21=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引导学生说一说要注意什么?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加减混合运算(教学例3)

(1)出示例3主题图。

①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②引导学生梳理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车上原有67人,下来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

③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小组交流、汇报板演。

67-25+28

(2)写竖式计算过程。

①引导:这道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一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②讨论:用竖式怎样计算?你能尝试用简便写法完成这道题的笔算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3)思考:这道题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

67+28-25 28-25+67

2.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例4)

(1)出示例4 72-(47+16)=

这道题与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异同?(这是一道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算式中出现了一个符号--小括号。)

(2)复习小括号的作用,明确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探究计算方法。

提问:应该怎样列竖式呢?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指名学生汇报,得出结论:在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提问:这道题有简便的写法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呢?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体会因为有了小括号,改变了原有的运算顺序,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加减混合算式都能简写成一个竖式的形式。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找出这道题与以前学习有什么异同,加深对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

3.及时练习。

完成课本28页做一做第1、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

4.小结。

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书写、竖式的简便书写、计算时的进位和退位)

三、运用新知,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强调看清运算符号,注意进、退位。

2.完成练习五第6题。下面的计算对吗?指出错误的原因并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6+(86-59)= 64-(17+28)=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运用加减混合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教后思考: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第2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 3 - 4 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45 + 28 + 16 92 - 44 - 23

2、9 + 4 - 6 16 - 7 + 8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探索新知

男生一共折了 38 只,女生一共折了42 只,送给幼儿园 33 只,还剩多少只?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60-38+40=

把你的算法和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的什么,又算的什么,结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是:先算38加42,再减33,结果等于47。如果出现先算42-33,再加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谁愿意把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主动介绍。

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 教学试一试。

同学们看这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题,请你自己算一算,检查一下加减混合运算知识学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试一试”。

教师巡视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集体评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38+42-33=47(只)

60-38+40=62

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教师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重新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不必做过多的铺垫,不用多余的提问引导。

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理解算理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口算37+10-5=56-3+9=

2.笔算38+18+25=90-16-68=

二.探索新知

1.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车25人,上车28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67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25

67-25+28=70-----

674242

-25+28+28

——————-----

427070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这道题在课本第28页,指导学习数学课本第28页内容。

想一想,如果我想知道车上有多少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进行计算?

67+28-25=70

2.做一做。

56+34-20=78-24+39=

三、巩固练习

1、42与18的和,减去27,差是多少?

42+18-27=

2.二(1)班共31人,下课了,走出教室15人,又进来7人,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人?

31-15+7=

3.帮帮小马虎。(改正下面各题)

55+19-38=2647-18+19=5843-27+18=8876+15-34=48

55474376

+19-18+27+15

-----------------------

64397091

-38+19+18-43

------------------------

26588848

改完这几道练习,你想对小马虎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七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材安排逐层递进,目的让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好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而本节课教学例1在学习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这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重点在于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初步认识并使用脱式计算。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在学习之前学生一般分布计算两步式题,或者以直等的方式写出得数。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脱式计算第一次接触,所以教学脱式计算作为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学习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能够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问题意识,同时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3.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混合算式中的运算关系,能够看出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孩子们我们以前学过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你们还记得它们的运算顺序吗?好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习题,请你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师:孩子们你们的运算顺序掌握的很好。老师还知道你们很爱看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老师建议你们有时间去一下大的图书馆,去感受一下那里的读书氛围。图书馆里有好多好多的书,这不有的小朋友正在聚精会神的在看书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多媒体出示例1)
设计意图:教师从孩子熟悉的读书生活出发,以谈话方式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学习,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又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教师大屏幕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认真阅读。说一说你了解到的信息。(说完整)
生1:上午总共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找两个同学
师:根据这些已知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完整)
生:阅览室上午总共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一共有多少人?
谁和他提的问题一样?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试着解答。
(教师巡视,在学生中寻找找两位书写格式不同的学生(分步计算和综合列式)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如果学生不能列出两种方法的可以引导完成)
生1:53-24=29
29+38=67
生2::5324+38=67
师:交流分步计算。我们来看这种书写方法,找孩子说一说53-24求的是什么?再加上38呢表示的又是什么?
谁和他做法一样,谁再来说一说53-24求的是什么?在加上38呢?
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在这道题中要想计算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我们可以先算出阅览室中午走了之后有多少人,然后再加上下午来的人数就是阅览室里下午的人数了。
设计意图:教学例1以现实情境为载体更好地让学生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在例1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没有直接呈现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提问,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通过表述锻炼孩子的解题思路。
(二)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师:我们来看这个算式5324+38=67,谁是这样做的,你们做对了,像这样的算式就是综合算式。(板书)
师:你在计算53-24+38的时候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计算的?(从左往右计算)
师:但是从5324+38=67算式中我只能看到它计算的结果,不能看出运算顺序。如果我还想看出它的运算顺序怎么办?这就要写出每次的运算结果。
师:我们看算式5324+38,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第一次先算谁?
生:我们先算53-24=29
师:在53-24下划横线,第一次的计算结果29写在哪呢?就写在这个算式的下面(提示等号的位置)
师:我们第二次要算什么?
生:29+38=67(教师随即板书+38)
师:我们把第二次结果67写在哪?教师自问自答,写在最下面。
师反问67是什么?
师:这样我们把每次运算的结果都写出来了,也就可以看出运算顺序了。这种方法就是脱式计算。以后我们在计算综合算式时就用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刚才谁列的是综合算式?请你按脱式计算的方法改写一下,没列综合算式的同学自己也试着写一下。改写完用你的坐姿来告诉我。
同学们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在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生:从左到右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好,孩子们你们能不能用新学的脱式计算的方法来完成23+6-11的计算?
课件出示练习,先观察算式,想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23+6-11
=□○□
=□
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学中脱式计算时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进而去突破难点,同时规范孩子的书写,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让在让学生独立用脱式计算时,让孩子经历先观察算式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有序计算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三)尝试乘除法的计算
师:对于只含有加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掌握了它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方法,那么对于只含有乘除法的综合算式又应该怎样计算呢?请你试一试。做完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出示1535
学生试算后集体讲评。
1535
=55
=25
师: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自主的解决了含有乘除法的计算。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乘、除法,我们按照()的顺序进行计算(从左往右计算)。
小结: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我们都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师: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掌握了运算顺序,那你们能不能根据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呢?
好老师看一下谁能大显身手
设计意图:对于乘除混合运算教材直接呈现,所以我让孩子利用知识迁移自主试算。在试算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大显身手
1.先观察算式,想运算顺序,然后在再计算。
2847283
=□○□=□○□
=□=□
2.我是小医生:先找出他们的错误,然后把它改正过来,1-3组做第一个,4-7组做第二个
3寻找好朋友
每人手中有一个综合算式,用今天学的脱式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结果相同的就是好朋友。先计算,课下寻找好朋友,在找好朋友的时候要认真检查,以便有算错的来冒充。
设计意图:对于习题的处理我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加设一个小医生改错,巩固孩子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最后加设一个找朋友环节提高孩子的计算兴趣,同时培养孩子检验习惯,在课下找朋友是还可以和我们学习的统计知识联系起来。用什么样的方式统计出所有好朋友的数目,培养合作意识。一个一个问肯定不行,这是一道综合性的数学实践题目。
四、课后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习的特别棒,我们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我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那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我们又该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附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综合算式53-24+381535
=29+38=55
=67=2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反思
教学例1以现实情境为载体更好地让学生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我在例1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没有直接呈现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提问,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进而去突破难点,同时规范孩子的书写,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让在让学生独立用脱式计算时,让孩子经历先观察算式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有序计算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对于乘除混合运算教材直接呈现,所以我让孩子利用知识迁移自主试算。在试算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于习题的处理我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加设一个小医生改错,巩固孩子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最后加设一个找朋友环节提高孩子的计算兴趣,同时培养孩子检验习惯,在课下找朋友是还可以和我们学习的统计知识联系起来。用什么样的方式统计出好朋友的数目,培养合作意识。一个一个问肯定不行,我认为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不足有的地方教师处理过急,在讲解脱式运算时结合情境效果应更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874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