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推理》教学案例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推理》教学案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推理》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简单推理》是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也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途径。这一数学内容包括”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和“含有三个条件的”,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猜测等直观的手段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实验等活动,感受到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红、黄、蓝星星各一颗(纸星星)课件、纸条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简单推理

一、激趣引入
1、猜神秘嘉宾
2、验证——出示柯南图片
二、新知教学
1、2个条件
(1)师:现在柯南手里有两颗智慧星,一颗红的和一颗黄的。
出示:左手藏的不是红星星。
你能根据这个信息确定柯南左手和右手分别藏的是什么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尽管小朋友思路不同,但都用上了“不是……就是……”这样的词语。
教师小结推理方法:我们在进行简单推理的时候,可以根据提示排除一个确定另一个。
(2)快速抢答,猜一猜
课件出示:
小兔和小猫在玩捉迷藏,躲在房子后面的不是小猫,就是?
星期天小头爸爸带大头儿子去吃肯德基,不是在白天,就是在?
小明生日了,爸爸妈妈给他买了皮球和小汽车,皮球不是爸爸送的,就是?
2、3个条件
师:其实柯南带来的星星里还有秘密呢,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红、黄、蓝星星各是一个数:9、22、30
红:我不是22
黄:我不是22,也不是9
蓝:
师:现在你能确定吗?独立思考——同桌互相说。
(2)反馈交流:
师:你觉得这里的那条信息能够直接确定一个数?为什么第一句不能马上确定一个数?
师小结推理方法:当我们碰到一些复杂的推理时,可以先找出关键句,然后根据提示排除一些情况,使问题变得简单。
(3)如果黄星星说:我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和是3,你会从哪句开始分析。为什么?
3、送儿歌
“我是一名小侦探,根据线索猜得准,能确定的先确定,确定哪个先排除,剩下越少越好猜。
从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反思:这节课,陈老师通过两个猜测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很好地掌握了简单推理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习有趣味的数学,并让他们及时地学以致用,这正是当前的新课程理念。老师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营造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气氛活跃、和谐。有了前面最简单的推理的学习,学生学习例3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解决此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和扎实地掌握简单推理的思维方法。为了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教师巧妙地设计了多重条件的推理。练习的逐渐深入和拓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编辑推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0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梳理信息,学会简单的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目标解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课的学习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体会逻辑推理的含义,学会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一)学生游戏,猜物体验
1、随意猜。
老师两手握拳,一上一下放好。让学生猜一猜上面手中有什么礼物?下面手中有什么礼物?
2、犹豫猜。
教师提示:礼物是橡皮和转笔刀。让学生再次猜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
3、确定猜。
继续提示:下面不是橡皮。
(1)学生独自猜测。
(2)同桌交流猜测结果,并说说猜测的理由。
(二)师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三个不同层次的猜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领悟新知
(一)动态演示,呈现问题
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呈现例1:先出示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再分别出示小红、小丽说的话,最后出示问题。
(二)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1、引导审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思考:他们三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
3、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互动互议,精讲点拨
1、全班交流。
预设1:阅读思考后直接得出结论。
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预设2:连线法。
引导学生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根据每一个条件分别连线。
预设3:表格法。(如下图,只要合理都要予以肯定)
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方法,求同引思
1、思考:为什么几位同学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时都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开始?(让学生体会,由小红拿的是语文书的条件将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推理,即小丽和小刚拿的是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书,因此由三个人拿三本书转化成两个人拿两本书。所以推理首先要抓住关键的信息,层层分析,最终推导出结论。)
2、追问:你为什么能肯定小丽拿了品德与生活书,说说你的想法。
3、小结:推理时一般先找到最关键的条件,由这个条件往往能直接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下一步的推理。实际推理的时候,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从众多信息中选择关键条件推理出某个结论,重点掌握用连线法和列表法辅助推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基础练习:
完成教材第109页做一做的第1、2题。(学生读题后在书上完成,完成后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2、变式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3题。(完成后着重让学生思考你先确定谁?为什么?)
3、游戏拓展:
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每组拿出3样文具,在组内设计猜一猜的游戏,先在组内玩,然后全班表演,请其他同学猜。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了有趣的练习和游戏,思维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推理的含义,体验推理的过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训练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本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推理》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推理》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2、在观察、猜测等活动,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以及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学习关键: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有两本书语文和数学,小明拿的不是数学,小红拿的是()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109页例1,完成下面各题。(学法指导: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比一比哪一组回答的最精彩!)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分别各拿一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请先独立思考,把解决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方法,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三、自我挑战:

1、小东、小雨、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东玩。小东、小雨、小伟各是几班的?

2、有三种水果,请根据动物们说的话,猜一猜,哪种水果最重?哪种水果最轻?小猴说:“香蕉比桃重”。大象说:“苹果比桃重”。小兔说:“苹果比香蕉轻”。

3、(选做题)小鹿、小松鼠、小猴和熊猫在动物园里玩跷跷板,你能判断出谁最重,谁最轻吗?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习了______,我的收获是_______。

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教学案例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最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规律,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复印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师:同学们喜欢去公园玩吗?
生:喜欢。
师:今天黄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哪儿呢?我们今天要到“数学广角”城堡里去走一走、看一看。板书:数学广角
2、师:在参观数学广角城堡之前,老师有个小小要求:
①、想一想(怎样搭配)
②、摆一摆(试一试不同的方法)
③、记一记(用简单的符号记录)
④、说一说(让同学一听就明白)
3、师:(课件出示)去“数学广角”城堡得买门票,儿童票5角钱一张,请大家将准备好的三种分别是5角、2角和1角的钱拿出来。如果你能用这些钱币说出组成5角钱的不种付法,就可免费到数学广角城堡去玩。
4、学生小组合作后,汇报:
生①1张5角,
生②2张2角1张1角,
生③1张2角3张1角,
生④5张1角。)
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找到启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排列
①师:(课件出示)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就可以免费进入“数学广角”城堡了。不过,要进去玩,我们又得经过一个小小的密码门,密码是用数字1和2组成的不同的两位数。同学们猜猜看。
学生猜想,操作,之后汇报。
师:你是怎么想的?板书:1221交换位置
②(课件出示)密码门打开了,我们又顺利通过了一关,欢迎大家来到数字乐园。数字乐园里有个很好玩的小游戏:有1、2、3三张数字卡片,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先商量一下谁摆放,谁记数,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
学生讨论,操作,记录。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大家,你摆了哪几个两位数?
2、合作探究排列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摆的数多,而有的同学却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遗漏、又不重复呢?请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看看有什么规律或方法?再按你们的方法,一边摆,一边记下来。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生汇报,师简要板书)
生①:先摆出12,再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就是21;再摆23,交换后是32;最后摆13,交换后就是31,这样就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
生②: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12和13;接着把数字2放在十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又分别组成了21和23;最后把数字3放在十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了31和32,这样也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了。
生③:先把数字1放在个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十个位,分别组成21和31;接着把数字2放在个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十位,又分别组成了12和32;最后把数字3放在个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十位,分别组成了13和23,这样也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先定位,再交换位置。方法一、二、三。
师:同学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都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要这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
师小结规律:两个数字的排列,调换两个数字的位置;三个数字的排列,先拿这3个数字分别定位,再调换另外两个数字的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3.了解感知组合
师:同学们,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赢来了免费游玩数学广角的门票,也在数字乐园里挑战了一个有趣的摆数字游戏,老师祝贺你们(教师不自主的一边走一边伸手和同学握手)。提到握手,老师又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愿意吗?问题是:如果三个人在一起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学生猜想。小组表演,并汇报。板书:每两人组合一次
师: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刚才握手时3个人在一起一共只要握3次,而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却可以摆出6个数,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板书:简单的排列与组合
规律小结:摆数是一种排列,与位置有关。握手是一种组合,与位置无关。
摆数要交换两个数的位置,而握手交换位置就重复了。
三、应用拓展,深化探究
1、搭配衣服(应用练习)
师:在数字乐园里,我们一边玩,一边学到了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现在我们去哪里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出示课件):欢迎到时装乐园观看时装表演,这里有两件不同颜色的上衣,一条牛仔裤和一条裙子,有几种不同的搭配穿法呢?
学生在课本上连一连,画一画。之后汇报。
教师点评。
2、乒乓球馆(变式练习)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欣赏完时装表演,我们到乒乓球馆里来锻炼一下。乒乓球台旁有三个人,每两个人打一场比赛,一共要打几场比赛?
学生猜想,汇报。
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师: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该回家了!刚才,我们去哪里玩了?数学广角好玩吗,有趣吗,大家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吗?
师:课后调查,生活中哪里用到了今天学到的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7页例1相关内容及做一做、
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数学广角”是把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以生活中常见的最简单事例呈现,
并借助操作活动向学生渗透。本册书中第一次出现“数学广角”单元。教材结合生活
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方法,发现3个不同数字组
成两位数的排列数。
(二)核心能力
“简单的排列”这节课,渗透了排列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
题的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
理地思考。
(三)学习目标
1.在操作、观察、猜测的活动中,发现3个不同数字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的方
法,能有序地思考。
2.结合生活情境,能进行恰当的数学表达,逐步建立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四)学习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五)学习难点
在解决问题中,有序全面地思考。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简单的排列》名师教学课件、《简单的排列》巩固练习、《简单的排
列》课时作业等。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用1和2能组成哪些两位数,1和0呢?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课件出示数学广角的大门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数学广角中去看一看吧,进入大门需要录入密码,这个密
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你们知道密码是什么吗?
预设:12、21
师:为什么会有两种可能?谁能讲一讲你的方法?
师:但密码只有一个,我们可以试一试。
课件出示答案。
师:思考要有方法,我们解决问题会更轻松。数学广角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
一起看看,还有什么有趣的问题在等着我们。(板书课题:简单的排列)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设计趣味录入密码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设
计起点较低的问题,调动全体学生,在体验成功时,渗透方法的重要性,为本节的
学习做好铺垫。】
2.问题探究
(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题目)
用1、2、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
两位数?
师:请大家读一读,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预设1:有3个数字,选两个,和刚才的不一样。
预设2: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
师:这一次,是从3个数中先选出2个,再组成两位数,那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
一样,谁能举例说明。
师:是的,不能组成像33这样的数,因为只有1个3。另外,组好之后要数清楚
组成了几个两位数。
(2)合作探究
师:明白了这道题目的意思,有几个两位数呢?大家猜测一下。
师:到底有几个呢?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把你的方法和小组
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进行辅导,了解学生的方法。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
预设:
组1:交换位置写数:例如12、21、13、31、23、32。
组2:先固定十位法,再考虑个位:例如12、13、21、23、31、32。
组3:先固定个位,再考虑十位法:例如21、31、12、32、13、23。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方法,我们把这些方法再来梳理一下。
课件演示。
师:这样有规律的书写,有什么好处呢?
师:这样写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3)回顾反思
师:我们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我们总结一下大家排列的方法吧。
调换位置法:调换个位和十位,一次可以写出2个两位数。
固定位置法:可固定十位也可固定个位。
师:如果是1、2、0这3个数组成两位数,你能快速准确地写出所有的两位数吗?
预设1:12、21、10、20
预设2:12、10、21、20
师:同样是3个数,为什么这三个数只能组成4个两位数?
师:对,0不能放在最高位。看来,遇到特殊情况,要多思考,注意细节。
(4)巩固练习
①课本第97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师:用3种颜色,给北城和南城涂上不同的颜色,有多少种涂色方法呢?怎样
才能不重不漏?试一试吧!
学生独立涂色,教师指导,全班交流。
②课本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1题。(课件出示)
1.2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坐法?3名呢?
师:2名同学有几种坐法?如果是3名同学呢?怎样的排列又方便又全面呢?
③课本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2题。(课件出示。)
师:你用哪种方法来解决呢?可以写一写。
(可以把“人”或“书”为排列对象,共有6种方法)
【设计意图:由猜想到实践,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
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兴趣。习题中紧密联系生活,将所学的数学方法应用到生活
中,学有所用。】
3.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简单的排列,要做到不重不漏,需要有序的思考。
(三)课时作业
1.下面三张扑克牌上分别有4、7、9三个数,请你用这3个数组成两位数,要求
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都有哪些?
【答案】能组成6个,它们分别是:47、49、74、79、94、97。(顺序可调换)
【解析】考查目标1。此题考查了学生能否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列。方法多样,
可固定十位,调换个位;也可固定个位,调换十位;还可调换位置,每次写出一对数,如:47和74。但不管是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排列规律,有顺序的思考。
2.把下面三种球装入3个箱子里,有()种不同的装法。
【答案】6种。
【解析】考查目标2。此题是把3种球进行排列。可以固定好1号位置,调换2号
位和3号位。如:①足球、篮球、排球;②足球、排球、篮球;③篮球、足球、排
球;④篮球、排球、足球;⑤排球、足球、篮球;⑥排球、篮球、足球。

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学生分析:
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益智游戏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火炬小学王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3.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怎样有序的进行排列组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带大家一起去数学王国玩,你们想去吗?同学看数学王国到了,可是门是锁着的,只有输入正确的密码门才可以打开,可是密码是多少呢?提示密码是由1和2这两个数字摆成的两位数。那么这个密码是多少呢?
师:试试看。(课件出示答案。)
二、探究新知
1、感知排列
师: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数学王国的大门打开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进入数学王国,怎么进不去,同学我们又遇到了障碍,数学王国的门上还上了一把超级数码锁哦,这把锁的密码是由1、2、3这三个数字其中的两个摆成的两位数,那么这个密码可能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
师:指一名同学猜。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排列出的数字既不重复也不漏掉。
师: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摆一摆、试一试,并记录下来。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汇报?
师: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2.练习
师:同学们我玩个猜电话号码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师:明明没有参加今天的活动,老师想打个电话通知他,可是老师忘记了明明家的电话号码后三位了,只记得后三位是1、3、9的组合,你能帮老师想想看明明家的电话号码的后三位都可能是多少吗?
3.感知组合
师:你太聪明了,老师很感激你和大家分享你的好办法(教师不自主的一边走一边伸手和同学握手)。提到握手,老师又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愿意吗?问题是:如果三个人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三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师:到底几次,小组为单位,看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学生活动)
师: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3次手。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可以摆出6个数,握手时3个同学却只能握3次,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结论:摆数与顺序有关,握手与顺序无关。
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握手交换位置没用。
三、应用拓展
1、搭配衣服
师:数学王国要举行时装表演,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书上连一连,画一画。(学生操作)看看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师:如果你是模特,你最喜欢穿那套衣服,为什么?
2、猜路线
师:小敏也想通知小兵今天数学王国有活动,从小敏家到小兵家有这么多条路,你能数出来由几种走法吗?
3、买练习本
师:数学王国准备买一些练习本做奖品,每个练习本5角钱,我们现在有这么多不同面值的钱币,可以怎么付钱?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生活中的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问题。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数学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学生分析:
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益智游戏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火炬小学王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3.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怎样有序的进行排列组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带大家一起去数学王国玩,你们想去吗?同学看数学王国到了,可是门是锁着的,只有输入正确的密码门才可以打开,可是密码是多少呢?提示密码是由1和2这两个数字摆成的两位数。那么这个密码是多少呢?
师:试试看。(课件出示答案。)
二、探究新知
1、感知排列
师: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数学王国的大门打开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进入数学王国,怎么进不去,同学我们又遇到了障碍,数学王国的门上还上了一把超级数码锁哦,这把锁的密码是由1、2、3这三个数字其中的两个摆成的两位数,那么这个密码可能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
师:指一名同学猜。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排列出的数字既不重复也不漏掉。
师: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摆一摆、试一试,并记录下来。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汇报?
师: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2.练习
师:同学们我玩个猜电话号码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师:明明没有参加今天的活动,老师想打个电话通知他,可是老师忘记了明明家的电话号码后三位了,只记得后三位是1、3、9的组合,你能帮老师想想看明明家的电话号码的后三位都可能是多少吗?
3.感知组合
师:你太聪明了,老师很感激你和大家分享你的好办法(教师不自主的一边走一边伸手和同学握手)。提到握手,老师又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愿意吗?问题是:如果三个人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三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师:到底几次,小组为单位,看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学生活动)
师: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3次手。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可以摆出6个数,握手时3个同学却只能握3次,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结论:摆数与顺序有关,握手与顺序无关。
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握手交换位置没用。

三、应用拓展
1、搭配衣服
师:数学王国要举行时装表演,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书上连一连,画一画。(学生操作)看看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师:如果你是模特,你最喜欢穿那套衣服,为什么?
2、猜路线
师:小敏也想通知小兵今天数学王国有活动,从小敏家到小兵家有这么多条路,你能数出来由几种走法吗?
3、买练习本
师:数学王国准备买一些练习本做奖品,每个练习本5角钱,我们现在有这么多不同面值的钱币,可以怎么付钱?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生活中的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问题。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数学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
左右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四、教学进度
1、第一大周(8.31—9.13)长度单位两位数加两位数
2、第二大周(9.18—9.30)两位数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第三大周(10.9—10.19)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角的初步认识
4、第四大周(10.23—11.2)乘法的初步认识5的乘法口诀
5、第五大周(11.6—11.16)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
6、第六大周(11.20—11.30)6的乘法口诀观察物体
7、第七大周(12.4—12.14)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
8、第八大周(12.18—12.28)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
9、第九大周(01.2—01.11)统计数学广角
10、第十大周(01.15—01.25)总复习
11、第十一大周(01.29)复习迎考
五、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经过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5、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6、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7、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8、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10、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与千克》教学案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与千克》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01-10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趣,激思迁移
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看,小动物们正在玩跷跷板呢!
课件出示
师:小老虎和小松鼠怎么呢?
生:小老虎太重了,小松鼠又太轻了,小松鼠怎么也把小老虎翘不动!
师:那小乌龟和小刺猬呢?
生:他们差不多重,玩得可好呢
师:其实不仅小动物们有轻有重,所有的物体都有轻有重,让我们到超市看看吧
课件出示
师: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5个苹果1千克
生:玉米高钙饼干110克
生:大瓶洗衣液5千克。
师:物体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质量,这里用到了哪些质量单位
生:克与千克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质量单位吗?
生:两,斤,公斤
师:对,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用到斤、两、公斤,为了便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
教师板书克与千克
师:关于克与千克,你们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
师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整理学生的问题
1:1克与1千克分别有多重?
2、1克与1千克的关系?
3、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克做单位,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
4、称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工具,如何称物体的重量?
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出发,去展开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小动物跷跷板的活动场景很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小老虎和小松鼠跷跷板怎么也翘不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因为小老虎太重小松鼠太轻,从而它们无法玩跷跷板的游戏,而小刺猬和小乌龟重量差不多所以可以很好的玩游戏,从而揭示不仅动物有轻有重,所有的物品都有重量。以超市的场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学生观察到物体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水到渠成的揭示今天学习的内容克与千克。教师让学生说说想要研究的问题,教师整理归纳,让学生在课之始清楚明晰学习目标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从情境中激趣,在生活中找数学,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二:亲身实践,体验探究
1、认识克
(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
教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
师:要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生:看商品的标签
生:用手掂一掂
请小组内把这些物品拿在手中掂一掂,再看看标签,请生汇报,你掂的物品有多重,有什么感觉?
生:我掂的是一包菊花茶,有15克,感觉很轻(生汇报略)
师小结:对,它们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师板书克g)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克作单位的物体?
生举例
(2)掂一掂,感知1克
每两个同学手中就放一个2分硬币,请大家把它放在手掌心仔细掂一掂,感觉一下1个2分硬币有多重?同桌轮流掂一掂看。互相说说什么感觉?生:很轻
师:噢,很轻,怎样个轻法?
生(像羽毛一样,特别轻,几乎没感觉)
师:告诉大家,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板书:1克(1g)。
(3)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概念
记住1克有多重了吗?你能根据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在学具中找一找,掂一掂,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重?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生举例:一张学具盒中的纸,一块小海绵,2个图钉等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重1克,你能从这个装满黄豆的袋子里取出重1克的黄豆吗?
师:你取出了几粒黄豆,你怎么判断它重1克?
师:那到底多少粒黄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方法?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2分的硬币做标准进行掂量,那怎么准确的知道几粒黄豆就是1克呢?生:称一称
师:要知道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掂一掂,要知道具体的重量我们可以称一称,称比较轻的物体我们常用天平。
课件出示并播放声音:这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这是1克的砝码,最重的砝码有100克
课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0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课件演示利用天平乘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
师:瞧,7颗黄豆的质量是1克,下面请同学取出1克的黄豆掂一掂。
师:很好,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到1可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教师请学生完成书中的做一做,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你知道10克有多重吗?
生:10克应该有10枚2分硬币那么重
师:说得非常正确,你很善于思考,请每各小组把10枚2分硬币合起来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0克有多重?
师:现在我们采用看包装袋上标签的方法,找一找你的学具中的物品哪些以克为单位,重多少,互相掂一掂,说一说。(生活动,感知一克和几克)
指名说,一个果冻25克,一根火腿肠重50克,一袋方便面中100克,一袋牛奶重250克,一袋盐重500克。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要知道物体的重量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渗透着对学生认知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体会1克的重量时,让学生用手掂,再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它的重量,并要求学生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深度体验,在学生对1克有所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学生在学具中找1克的物体,在让学生取出1克黄豆时,学生可以用掂的方法,但为了精确,引出了称比较轻的物体的天平,秤出了1克黄豆让学生再次掂量,并感受1克的黄豆有几颗,学生在充分感受1克有多重的情况下可以信信心满满的做做一做。在对生活中以克为单位的物体的掂量中,丰富学生的认知与感性认识,为学生很好的估测物体的重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1枚2分的硬币,学具中1克的物体,1克的黄豆,学生多次掂量感受1克的重量,丰富的素材充足的时空使学生的体验深刻而丰满)
2、认识千克
(1)认识千克
出示一箱苹果,1袋洗衣液,它们有多少克?还能用天平测量吗?还能用克做单位吗?
生:不能用克做单位了,
师:为什么?
生:这两个物体太重了,而克这个单位太小了
师:是吗,你怎么知道他们很重,用眼睛看看就行了吗?
生:不行,要掂一掂,称一称
教师请学生上来拿这两样物品。
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重,很费力,苹果使劲的抬都很难抬起来。
师:那像这样很重的物体用克做单位你们觉得怎样?
生:很不方便,
师:那我们能想个好办法吗?
生: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真聪明,通常人们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师板书千克kg)
1箱苹果净含量25kg,谁知道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小结:净含量是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感知1千克
师: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它与克有什么关系呢?
生:1千克=1000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
师:很好,通过自学先人一步了解新知识,是个主动学习的好孩子!
师:出示一袋盐,看看标签,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重多少克呢
生:1000克
师:1000克我们就可以说成1千克,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教师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断句。
请同学们掂掂两袋盐的重量,有什么感觉?
生:有点重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再掂一掂2袋盐的重量,在心里记住它有多重。
师:请大家凭借刚才的感觉,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再看看上面的标签,看哪个同学找的最准。
请找的最准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找的?
师:请同学们左手拿1千克的物品,右手拿1克的物品,每个同学都来掂一掂,比一比,你有什么新感受?
生谈感受。
想一想我们刚才称量的物品,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克做单位
生:称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
师:一般情况下,我们称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称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举起一袋橘子)称这袋橘子,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一个橘子呢?
【设计意图】:出示生活中的实物,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用克做单位表示它们的重量已经不合适了,学生通过掂量发现它们很重,得出计量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那千克与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可以猜想,在猜想的基础上让学生将两袋盐进行掂量,观察标签,即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重1000克,就是1000克。顺理成章得出1千克=1000克。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1千克,在心里记住它有多重,再凭借这种感觉在老师准备的物品中找哪些物品的重量是1千克,在学生对这两个单位都有所感知的基础上,对这两个单位进行比较,清楚知道它们的适用范围,指导学生根据物体用合适的单位,学生对1千克的认识是学生自己身体亲身经历体验后逐步形成的,因此它必将沉淀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生活使然,使学生感受到千克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充分的感知体验1千克)
3、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常见秤
师:要知道一个物品的重量,我们通常要用什么方法?
生: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
师:是的,要确定某个物体的重量,我们要借助专门的称重量的工具秤那如果我们要称一袋苹果的重量,可以用天平来称一称吗?
生:不行,天平只能称很轻的物体,
师:那测量比较重的物品,你们知道用什么秤吗?
课件演示盘秤、弹簧秤、体重秤使用方法。
师:一袋洗粉的重量是多少,一袋西红柿重多少,小朋友体重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略
师:通过对这三中秤的观察,你发现它们在测量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这三种秤都是以千克为单位
生:当称物体时,指针指着几,就是多少千克
师:称比较轻的物体我们通常用天平,称比较重的物体,可以用盘秤,弹簧秤,体重秤
设想一下,我们把10颗豆子放在盘秤上称会怎样?把一袋大米放在天平上称会怎样,把一袋苹果放在弹簧秤上称一称又如何?
生讨论谈谈想法
师:那我们在称量物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答略。
师:由此可见,我们要根据具体要称量的物体,选择合适的秤来称。
【设计意图】:教师多次梳理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要了解一个物体的重量可以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方法,是教师对学生认识物体重量的方法的引领。展示以千克为单位的三种秤,课件演示,学生观看,教师针对重点提问,教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掌握及明确重点。教师请学生设想用天平称大米,用盘秤称10颗豆子,用弹簧秤称一袋苹果会怎样,使学生进行深度思维,领悟到要针对所要称的具体物体选择合适的秤来称,发展学生灵活的思维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针对具体的物体选择合适的秤来称是学生在充分体验后的感悟与内化,是学生思维的再发展)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个梨重150()、1个南瓜重4()、一个排球重450()、
一袋方便面重100()一个鸡蛋重50()一只公鸡重2()
一个西瓜重6()一桶油重5()一支铅笔约重180()
爸爸体重62()兰兰身高126()
兰兰的身高为什么不能用克与千克做单位?
(2)单位换算1千克=()克2千克=()克4千克=()克
简单计算1千克+1千克=()千克1千克+1千克=()克
(3)下面物品有多重,连一连
玉米书包牙刷小鹿
20g100kg400g3kg
2聪聪的信
姥姥: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千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教师请同学们读聪聪的信,有什么发现,什么感悟?
生:要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否则就会闹出大笑话。
3、1千克的棉花合一千克的铁,哪个重?
教师展示一千克的棉花,和一千克的铁,让学生判断
生:棉花这么多,铁这么少,棉花比铁重
生:棉花是1千克,铁也是一千克,它们是一样重的。
师:那为什么棉花看起来比铁多很多呢?
生:因为棉花很轻,铁很重,所以很多的棉花就和一小块铁一样重
师:我们能不能就这样一看就判断谁重谁轻呢?体积大的物体不一定质量就重,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眼睛骗了我们。
4(课件显示)【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重约2克。
世界上最大的鸟类:鸵鸟重约150千克。比一头普通的猪还重。仅鸵鸟蛋就约重1.2千克。
教师请学生读一读,深刻感悟一下蜂鸟之小,鸵鸟之大,鸵鸟蛋之大。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习题的设计使学生在充分对1克和1千克深刻感受的基础上,为不同的物体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把物体和相应的质量连线。在数学日记中使学生感受到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的重要性,否则会产生令人嘀笑皆非的大笑话。通过比较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哪个重,使学生领悟物体的大小不一定能决定物体的重量,有时候仅凭眼睛去判断物体的重量,往往会让眼睛欺骗我们,这里面很深奥的哲学思想,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定会有深刻的感悟与体会。世界之最让学生了解世界上的趣闻,增长学生见识的同时亦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
(使学生的学习向文本更深处拓展,向学生更广泛的生活空间拓展,向学生思维的更高层次拓展,开阔眼界,丰富知识)
四:课堂小结,反思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心情如何?对自己有什么评价?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表现。
生自由的畅谈。
【设计意图】:学生自然总结所学内容,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收获,同样十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切实提高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注知识更关注情感,让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学习,打造生命课堂)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案例”,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案例中,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掌握万以内数各个数位的十进制关系,数位顺序以及简单的数的读写。
3、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展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认识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数各个数位的十进制关系及数位顺序,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寓情境于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110、210、310、410、()()()()()
2、读出下面的数。
375309420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简单的推理(二)教案


简单的推理(二)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110页的例2及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Ht
教学难点:培养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思考的有序性和全面性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小刚说:“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吃橘子。”小林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猜一猜他们三人各吃什么水果?
二、新课。
1.出示例2在下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给学生读题思考的时间,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
师:你们首先确定哪行哪列的数?先看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A是几?怎么想的?B是几?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
2.订正答案。并说理由。
3.做一做。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4.师:在解题时同学们一定先确定哪个空格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依照这样的线索,就能逐一找出其他空格的数。
三、练习。
1.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2.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C各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们做这样的题是不是很有兴趣?

二年级上册数学需要几个轮子导学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上册数学需要几个轮子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需要几个轮子
【学习内容】教材P36—37
【学习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编制3的乘法口诀。
会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交流展示
当堂检测:
1、补充口诀。
()()十八二三得()()五十五
()()二十七()()二十四三七()()
二八()()一三()()五九()()
2、算一算
3×3=5×3=7×3=6×3=5×3=
3+3=5+3=7+3=6+3=5+3=
5×3+3=6×3+3=8×3+3=4×3+3+3=
错题改正及整理

【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能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

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案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数据,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格代表2个单位),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兴趣的事例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教学准备:统计表,方格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图.

同学们,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今天农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记得最好?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农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你们喜欢的朋友,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出示课件)你们喜欢它们吗?现在农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个动画人物里面,咱们班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少?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咱们班喜欢这几个动画人物的情况。(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究,体验统计。

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

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知道了收集、记录数据的一些方法。谁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方法呢?(可以用画圆形、正方形、打勾,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

现在我们要统计全班同学喜欢动画人物的情况,选用哪种方法最快,哪种方法最好?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种方法,统计到哪个动画人物,你喜欢你就站起来,坐着的同学数数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细心,不要多数、漏数。(全班讨论)

师:刚才记录喜欢动画人物情况的过程就叫“统计”(板书课题)我们把统计的数据填到表格中,这张表格就叫统计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画人物的人数,如果想一眼看出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少,还可以整理成什么?

生:……统计图

2.引导学生通过生成的数据,让学生动手画统计图。

①请同学们先观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几?先标上数据。

②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

3.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1格表示2个单位。

4.根据画好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从这个统计图,我们知道了什么?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③假如下次我们班要放动画片,我们应该选择放什么动画片?

四、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①从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②假如你是超市的经理,你打算怎样进货?

五、畅谈收获、自我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推理》教学案例》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940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