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扫兴、挖苦、夸耀、讥讽、轻蔑、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教师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摆出对阵形势图并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以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
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探究。用简笔画图片摆对阵形势图,弄清马的出场顺序及其根据,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二)难点
孙膑认为田忌可以取胜的根据是什么。
(三)疑点
使田忌转败为胜的办法看起来十分简单,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办法?
(四)解决办法
重点可结合课件演示和学生动手摆出两次赛马时的对阵图来解决。
难点可结合看课件的演示以及对“思考练习”第二题的句子的分析、比较来解决。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操作、表演、讨论、集体议答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由表达,小组间相互补充,以求最佳理解。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同学们,你了解我国古代的赛马吗?你知道赛马不仅体现了马的实力,还体现了人的智慧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田忌赛马》。(板书课题)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学生可能提出:田忌为什么赛马?田忌跟谁赛马?田忌赛马的结果怎样?)
2.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听录音并思考:①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②田忌和齐威王赛了几次马?结果怎样?
3.交流回答并板书:
第一次失败第二次胜利
田忌:
齐威王:
4.简介赛马的原因及规则。
(三)熟读课文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教师指导。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结果怎样?
(二)深入探究课文
1.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们每人用自己的简笔画图片摆出田忌和齐威王两次赛马的对阵形势图,教师巡视,请一名同学板演讲解一下两次赛马的情况,根据演示让学生自己板书:
第一次失败
田忌:上中下
齐威王:上中下
第二次胜利
田忌:下上中
齐威王:上中下
2.小结:同样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田忌就转败为胜。这么好的办法,田忌想不出,孙膑为什么能想出?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出示句子:“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分析这个句子的意思,得出这个结果是孙膑经过认真观察,分析比较而得出的。)
5.总结板书:认真观察,仔细分析
6.假如“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强很多,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田忌能反败为胜吗?为什么?
(l)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3)小结: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可以转败为胜的根据是“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如果快得多,田忌就没有取胜的可能了。
7.通过以上分析,你看出孙膑是怎样一个人?
(三)角色表演
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一下课文内容,老师可以选出一组表演好的给全班同学表演。
教师提示学生:要揣摸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等,要表现出每个人物的特点。表演时,可依据课本,进行合理的想像设计。
(四)指导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后,分角色朗读。
(五)拓展创新
小组讨论完成:除了文中出现的两种对阵方式外,还可以有哪些对阵形势?田忌还有取胜的可能吗?将其他对阵简图画出来。
(将学生设计的对阵简图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同学)
(六)总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八、布置作业
课后围绕“怎样成为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写一篇读后感。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田忌赛马》,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15田忌赛马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从孙膑献计中,领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机。多媒体课件。纸马。
课型:阅读探究课。
第一课时安排:
1、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两次赛马的经过。
2、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部分学生有更多启发)
3、有感情朗读课文312自然段。能积累一些词语。
第二课时安排: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本文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3、动脑筋故事交流会。
[课前激趣]玩纸牌
出示两组牌,红心10、8、4,草花9、7、3。上来的同学当然挑红心。同学先出结果老师总以2比1获胜。由此得出在战争中,在比赛中,有时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关键看弱的一方能否掌握主动权。
一、引入、揭示目标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特别喜欢赛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
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生字忌上面是自己的己。
齐读课题。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场?怎么赛的?结果怎样?)
2、揭示学习目标(出示,指名读):
①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田忌赛马的经过。
②从田忌赛马这件事中得到一些启发。
③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积累一些词语。
二、学习两次赛马部分
(一)找出两次赛马的段落。
1、有谁知道本文写了田忌几次赛马?每次赛了几场?
(两次,每次三场)
2、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一下全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次赛马?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二次赛马?
学生快速浏览交流:一(12)二(1317)
(二)自学这两部分
★这两部分内容,老师不讲,相信大家通过自学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能搞懂。能不能完成任务?(能!)
1、出示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①各人大声朗读12自然段、1317自然段。
②各人按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田忌两次赛马的经过。
第_次赛马的时候,田忌先用__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_,接着用__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_,最后用__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_。由于__________,所以田忌__________。
③四人小组中,选一人说,另选一人用纸马演示两次比赛过程。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
①老师要检查大家自学的情况了。先请人来读12自然段。认真听,读完了,我要请人到台上来讲一讲第一次是怎么赛的。
指名读。读一读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②一生上台讲说第一次赛马过程,教师演示课件。
③指名读1317自然段。
④另一生上台讲说第二次赛马过程,教师演示课件。
★表扬:说得真有条理,我们今后说话写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表达。
三、质疑,推理
1、启发质疑:
看了两次赛马,你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板书: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2、顺势设问:
(出示问题1)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3、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齐读这一句。板书:调换顺序
这个计策谁想出来的?板书:孙膑献计
4、这个顺序可以随便调吗?
我们来做个实验。请四人小组长拿出信封里的纸,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假如我们不按孙膑的计策,换一种方法安排出场顺序,结果会怎样呢?用笔在纸上照样子写一写,推算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
5、学生推算。教师巡视,找出一两张推算结果多的纸。
6、(展示台)展示学生推算结果最多的代表作品。
★小结:实验证明,孙膑安排的这个顺序不是乱调的。孙膑真是__________。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神机妙算、计算精密)
四、学习孙膑献计部分。
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出示问题2: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主意?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按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语气。
比较:夸耀夸奖
2、四人小组练读指名四人读(先说说你给同学出了什么主意)评价全班齐读。
3、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在文中找一找有关句子,用笔划出来,想一想。
(出示)
①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善于观察)
②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善于思考)
③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知己知彼)
4、小结:
谁连起来说一说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
(①善于观察②善于思考③知己知彼)
五、总结、积累
1、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初赛失败,孙膑献计(板书),再赛转败为胜的故事。
2、(出示学习目标2)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①善于观察②善于思考③知己知彼④从全局出发,不怕牺牲局部利益⑤遇到困难,不灰心⑥骄兵必败)
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3、(出示学习目标3)学了这篇文章,我们认识了三个历史人物。现在请你来评价一下这三个历史人物,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案: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孙膑:神机妙算、智勇双全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田忌:有勇无谋、屡败屡战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齐威王:夜郎自大、盲目乐观、骄兵必败
你想对孙膑说一句什么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田忌说一句什么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齐威王说一句什么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节课大家学会的词语可真不少。老师准备了一张词语卡片,大家齐读一遍。
(课件出示)词语卡片:
神机妙算、胸有成竹、知己知彼、智勇双全
有勇无谋、垂头丧气、屡败屡战、胜不骄、败不馁、
得意洋洋、目瞪口呆、夜郎自大、盲目乐观、骄兵必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课外作业:(课件出示)
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动脑筋的故事读一读,准备参加班级故事会。
(预案: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你有哪些故事,回去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
15、田忌赛马
调换顺序
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孙膑献计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21课《田忌赛马》,谁能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哪一件事?
师(多媒体出示转败为胜)。
师:你学的真认真,田忌和齐威王进行赛马,第一次田忌失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场比赛的场面,仔细看,哪些是田忌的马,他为什么会失败呢?
师:哦,你观察得很仔细,知道了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一些,所以田忌输了,那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第一场比赛的呢?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读。
师:田忌的马在第一次比赛中失败了,他是那么扫兴,那么还是原来的马。怎么会在第二场比赛中转败为胜呢?让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场比赛的场面。
1、(多媒体出示第一场,文字,田忌下等马,齐威王上等马)
师配合画面读: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
2、(多媒体出示第二场,文字,上等马,中等马)
师配读:第15节,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此时的齐威王有点心慌了,你说他会怎么想呢?
3、师:就在齐威王心慌意乱的时候,第三场比赛又开始了。
师: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的齐威王
师:怎么会这样呢?
师:你看,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多媒体演示句子)。
只、一下表示调换顺序这个方法很简单,这么简单的方法,齐国大将又很喜欢赛马的田忌为什么没想到,而在旁观看的孙膑却想到了呢?你们在学习小组内学学课文的312小节。找找有关语句读读并说说。
师:那么我们起来分角色读读312小节和读旁白,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读。
你看,孙膑就是抓住了这些有利条件让田忌转败为胜,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多媒体出示: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师:那么学了课文,你能对田忌赛马这件事谈谈你的一些看法吗?你先说给自己听听。
师:愿意把你的看法说给大家听听吗?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琥珀》其它杂项”,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课例类别:部分探究
学习科目:语文
学段/年级:小学六年级
探究时间:2课时
一、探究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到《琥珀》一文中关于这块特殊的琥珀里怎样裹着两只小虫这一部分的想象不合理。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琥珀进行探究,展开合理的想象,并改写这一部分内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创新的意识和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探究方法及形式
琥珀一文中的挂图1、2两张。蜘蛛、苍蝇(其中之一也可)、胶水。
引导学生说、看、议、做、想、写。
三、探究过程
1、说说课文作者怎样想象两只小虫被裹进松脂里
师:述说
师:(出示挂图1)。边指挂图边归纳边板书。
归纳:一只蜘蛛正要捕食一只苍蝇,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两只小虫在松脂里前俯后仰地挣扎着,后来松脂不断滴下,形成了松脂球,这就是后来的这块特殊的琥珀。
板书:蜘蛛捕食苍蝇一大滴刚好落包前俯后仰
2、观察图画,引导探究
(1)出示主图(琥珀挂图)。
(2)引言:课文中作者的想象是根据琥珀来的。也就是说,图上的琥珀是作者想象的依据,先有琥珀,再有课文中的想象。同学们,认真地看图思考,看有没有疑问,认为课文作者的想象不合理。如果有,请大胆提出来。
生:我觉得这件事太巧合了。
生:蚊子是精灵的,一大滴松脂滴下时,蚊子肯定早就跑了。怎能那么巧,就被粘住了。
(注:我们这里,都把苍蝇叫做蚊子)
师:说得好!这一点我也想到过,我们打苍蝇的时候,手一扬,苍蝇就跑了。打苍蝇的速度就够快了。
生:蜘蛛的腿很长,捕苍蝇时离很远一跳就捕到了,怎么两只小虫中间还有一点距离。
生:松脂本来是软的,即使有一滴滴住,它们也应该逃得出来。
师:还有疑问吗?
生:沉默。
(3)进一步提示引导。
刚才几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的想法。下面根据我的提示进一步观察思考。我从图中琥珀的整体特点、两只小虫的体形特点和腿脚四周的圆环三个方面设了几个疑问,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边观察边思考,然后说出来。
出示小黑板(文字见下):
①看琥珀的整体有什么特点?
②想一想琥珀中的两只小虫的样子是前俯后仰地挣扎过的样子吗?
③挣扎后能像图上琥珀中那样,两只小虫身上的毫毛都是张开的,清晰可见的吗?
④两只小虫在松脂里挣扎,为什么只是腿脚四周有圆环,而身体的四周没有圆环呢?
问题:琥珀中两只小虫从一万多年前完好地保存到现在,没有腐烂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说需要什么条件?
(4)学生根据上面的疑问和问题观察思考。
(5)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逐一讨论、交流、发言。
①师:我们先看琥珀的整体有什么特点?
生:上面是平的,下边一个包。
师:说得好!上平下凸。还有什么?
生:沉默。
小结:除了上平下凸以外,整个琥珀呈不规则的长方形。
②回答小黑板上第二个疑问。
引言:课文的作者说两只小虫前俯后仰地挣扎。同学们根据平时生活中的实际观察:比如苍蝇在水中、在唾液、鼻液、稀粥等一些粘稠的东西里挣扎是什么样子?
生:我看过,不是图上的样子,是爬着走,翅膀没张开,成了一个黑疙瘩了。
生:我看过,不是这样的。我也看过。
生:图上琥珀里的两只小虫没有前俯后仰地挣扎过。
小结:图中琥珀里的两只小虫明显的特点是落下是什么样,最后仍然是什么样,没有前俯后仰地挣扎过。课文作者的想象和实际不符,不合理。
③回答小黑板上第三个疑问。(见上)
生:不能。(都说不能)
④回答小黑板上的第四个问题。(见上)
生:它挣扎过,拔过腿。
生:我看过大人用脚和泥巴,小虫也跟人一样,和过松脂。
师:课文的作者说两只小虫在松脂里前俯后仰地挣扎过,为什么身体的四周没有圆环?
生:身体没有陷进去。否则,不可能只有脚那儿有圆环。
小结:脚陷身未陷,所以腿脚的四周有圆环,身体的四周没有圆环。课文作者的想象不合理。
⑤回答小黑板上的问题。(见上)
生:封起来了,松脂里面没有空气。
师:大家说对吗?
生:(意见一样。)
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严密地封闭在里面,与外界隔绝,没有细菌侵入,所以不会腐烂变质。
3、做实验,说结果,证明课文作者想象不合理
(1)做实验
①老师说明实验方法:苍蝇和蜘蛛像图上那样放也行,只有苍蝇或蜘蛛也行。用手捏住它的一支翅膀或者腿,注意要轻,把它放在桌子上。从胶水瓶里倒出一大滴胶水盖住它,松开手,观察结果。
②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苍蝇、蜘蛛和胶水做实验。
(这时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兴趣十足,积极投入实验和观察。)
(2)让学生说说实验观察的结果。(先随意说,不拘形式和内容,自由发言,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
生:A有胶水上爬B蜘蛛爬得快,蚊子不行
(3)老师有针对性地提问,引导、总结。
①将实验结果与课文中的想象对照提出问题。
A、小虫在粘稠的东西里挣扎是向什么方向爬?
B、能向上爬吗?
C、能像文中所说前俯后仰地挣扎吗?
生:他们头在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爬,没有前俯后仰。
生:不能向上爬。
师:大家看的都是这样吗?
生:(齐答是)
小结:实验证明,小虫在粘稠的东西中挣扎只能沿着物体的表面向外的某一方向爬,不会向上爬被封闭起来,挣扎的动作不是前俯后仰。作者的想象与事实不符,不合理。
②将实验结果与图中琥珀对照提问。
A、实验证明能保持图上琥珀中的落下是什么样?挣扎后仍然是什么样吗?
B、能像图上那样两只小虫身上的毫毛都是张开的,清晰可见的吗?
生:我看到苍蝇的翅膀没有张开。
师:没有张开,翅膀怎样了?
生:贴在身子上,跟身体贴在一起,腿还在爬。
生:不是原来的样子,成个疙瘩了。
师:大家看到的都是这样吗?
生:是。
小结:实验证明,小虫在粘稠的东西里挣扎,翅膀、腿贴在身上,毫毛也贴在主体上。作者的想象和实际不符,不合理。
4、分析松脂的粘稠度,证明作者的想象不合理
(1)分析松脂的粘稠度。
引言:我们的实验是用胶水,那么松脂到底比胶水稠还是稀呢?我们看看图上的琥珀里两只小虫腿脚四周的圆环就知道了。
生:(马上说)松脂稠些。
师:为什么?
生:我看过桃树脂很稠,粘手。
生:松脂稠些。胶水粘住蚊子,蚊子活动,但在松脂里不能动。
生:不是不能动,它的腿就动了的,就是拔不出来,那圆环就是它拔腿时留下的。很稠,稠得起波圈,波圈散不去。
师:很好。会分析,大家说是不是呀?
生:(回答)是。
小结:我们可以从琥珀中两只小虫腿脚四周的波圈(圆环)得知,那是一种很稠的松脂,稠到小虫使劲动弹后腿脚四周隆起波圈,而波圈不能散平的程度。如果像胶水一样,波圈就散平了。如果像作者的想象,两只小虫在这样稠的松脂里挣扎,四周应该有圆环。可见作者的想象与实际不符,不合理。
(2)进一步引导思考。
我们已经知道松脂很稠。这样稠的松脂压住两只小虫,小虫能挣扎到松脂中间去吗?
生:不能。
师:不能到中间,两只小虫将会怎样?
生:会爬到边上去。
师:要注意,是松脂压住它们,不是胶水,如果是胶水,小虫会爬到边上去。好稠的松脂,小虫的脚陷进去,拔都拔不动。
生:不会到边上,会压在松脂下面。
小结:会压在松脂和树体之间。这样不与空气隔绝,树皮和木质中有空气,小虫会腐烂或者留下残骸,松脂和松树分离,有万年的经历,残骸也没有了。可见作者的想象不合理。
5、引导观察图上琥珀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
方法:看、议、想、结。
(1)启发学生敢于挑战和创新的精神。
现在我们明白了,同学们说说德国作家柏吉尔的想象合理吗?(生:不合理)我们敢不敢和柏吉尔挑战?(生:敢)能不能让我们来想象,使这块琥珀里如何裹着两只小虫的想象科学合理。(生:能)
(2)引导观察,展开想象。
①看琥珀的整体形状特点。
师:从整体上看,琥珀的形状上平下凸,呈不规则长方形,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这块琥珀是从树上一个窝里出来的。不然怎么会下面一个包。
师:想得好!合理。谁还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蚂蚁把树啃了个窝。
师:有想像力。
生:我想那地方有虫,啄木鸟啄木虫给那儿啄了个窝。
师:好,真会想!
生:我想是什么东西上到树上弄了个窝。
师:行。管它什么东西,都可以想。
生:我想树皮掉了,松脂流到窝里去。
师:想得很好!不受伤。松脂是不会流出来的,就像人身上破了,会流血一样。我想啊,这个树干肯定是平着的,不然琥珀为什么会上平下凸。
小结。凸从凹出,可知松脂是从松树的凹处脱离出来;可知松树受伤了,一块树皮没了,松脂淌进凹处。
②看两只小虫的形态特点想象。
师:我们再来看两只小虫的形态特点,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蜘蛛要吃蚊子。
师:是要吃苍蝇。可怎么没吃到?怎么被粘住了?
生:那地方有松脂,把它们粘住了。
师:可见两只小虫没来之前就有松脂,是吗?
生:是。
师:那么,这两只小虫是一起来的吗?
生:有说是,有说不是。
师:请说是的谈谈你的理由。
生:我想它们一起跳进了松脂里。
师:请说不是的谈谈你的理由。
生:我想不会那么巧,一起跳进松脂里。肯定是苍蝇先落进去,它当是水了,想喝水。后来被蜘蛛看到了,去吃蚊子。
师:有道理,想得好!想喝也好,想吃也好,无意中落在那里也行,随大家想去。那么后来呢?
生:后来松脂不断地流出,盖住了它们。
小结:可知松树上凹下去的受伤处,有一片松脂,再有苍蝇落在松脂上,又有蜘蛛捕食苍蝇。后来松脂连续不断地淌出,裹住了它们。
③看腿腿四周的圆环,想象。
师:我们再来看两只小虫腿脚四周的圆环,想象两只小虫当时陷进松脂里怎样?
生:当时它们陷进松脂里,拔不出来,多焦急呀,使劲地拔呀拔呀,还是拔不出来。
师:很好!它们肯定焦急,肯定使劲地拔呀。
生:我想那个蚊子肯定后悔,不该来。
生:我想那蜘蛛肯定想吃,吃不到,想退,退不了。
生:那蜘蛛肯定骂那蚊子
师:好!任大家想去。
小结:它们落入松脂后,都使劲地拔动腿脚,留下圆环,最后筋疲力尽停了下来。后来松脂不断淌出,裹住了它们。这样才能保持落下去什么样,后来仍然是什么样。并不是课文的作者想的那样巧,对不对?
生:对。
6、改写。
要求:
(1)不要条件:故事发生在炎热的夏天,这个条件不能变。因为炎热的夏天才会有松脂流出,昆虫更活跃。
(2)重点改写两只小虫如何被裹在松脂里这一部分。其顺序是:树受伤,松脂淌入伤处苍蝇落入松脂里蜘蛛捕食苍蝇松脂不断淌出,形成了松脂球。
(大家兴趣很浓,都写出了自己的想象段落。这里选择其一,修改如下:)
一个夏天,正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海边的树林。树林里一棵大松树受伤了,一小块树皮凹了下去,松脂从上部和两边淌进了凹处,已经是一小片了。这一小片松脂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黄色的光彩,散发出一股香味。
一只饥锇的小苍蝇大概闻到了香味,或许把这闪光的松脂看成是什么可吸食的东西。它毫不犹豫地扑到松脂上吸食起来,可是一点儿也没吃到。它想飞走,抬抬脚,糟糕!脚被这东西紧紧地粘住了。它拼命地挣扎,使劲地扇翅膀拔腿,想赶快逃走,可是没用。最后连翅膀也被粘住了。
这一有趣的事被一只贪吃的小蜘蛛看见了。它心中暗喜,飞快地向小苍蝇爬去,从小苍蝇的背后扑上去。它要用两只长长的手把小苍蝇紧紧抱住美餐一顿,可是没想到还没抱着小苍蝇,它的长手就被松脂粘住了。它拼命地挣扎,使劲地拔着手和脚,看着眼前的美食吃不着,想逃走也不能。
多可怜的两只小虫!连动一动的力气也被松脂夺去了。松脂继续慢慢地流出来,两只小虫都淹没在大松树黄色的泪珠里,最后积成了一个凝固的松脂球,把两只小虫紧紧包裹在里面。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养花》其它杂项”,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今天,我终于读了著名作家老舍爷爷的文章《养花》,因为我对老舍爷爷的作品已经慕名很久了,所以我读得格外认真,仔细。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老舍爷爷通过对自己养花的介绍,表达了自己所认识到的养花的乐趣。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收获也很大。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对于文章的这句话,我有很深的见解.这句话说明了做任何事都要付出努力,想不劳动就获得劳动果实,那只是空想,只会一事无成.就拿学习来说吧,如果你平时上课不专心听讲,做作业十分虎回家后,又不认真复习,考试的时候,便会临时抱佛脚,看看这个不懂,做做那个又不会,考完了,成绩就会不理想,这就是没有付出劳动的缘故,今后如果你改掉了以前的坏习惯,在学习上多付出些努力,稳扎稳打。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
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对于这一句话,我的感受就更深了。我现在是毕业班,学习十分紧张,作业也非常多。每天头昏脑胀的回到家里,又要打开作业本,马不停蹄地继续写着,如此争分夺秒,做了一大回儿,就会觉得直冒金星,还想睡觉,于是,我做了一会儿作业,就到下面活动一下筋骨,然后再回到家里,这样反复循环,使大脑得到休息,自然也觉得好多了,也使作业质量得到了提高。
读了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既懂得了真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真是一举两得啊!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从孙膑献计中,领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机。多媒体课件。纸马。
课型:阅读探究课。
第一课时安排:
1、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两次赛马的经过。
2、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部分学生有更多启发)
3、有感情朗读课文312自然段。能积累一些词语。
第二课时安排: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本文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3、动脑筋故事交流会。
[课前激趣]玩纸牌
出示两组牌,红心10、8、4,草花9、7、3。上来的同学当然挑红心。同学先出结果老师总以2比1获胜。由此得出在战争中,在比赛中,有时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关键看弱的一方能否掌握主动权。
一、引入、揭示目标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特别喜欢赛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
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生字忌上面是自己的己。
齐读课题。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场?怎么赛的?结果怎样?)
2、揭示学习目标(出示,指名读):
①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田忌赛马的经过。
②从田忌赛马这件事中得到一些启发。
③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积累一些词语。
二、学习两次赛马部分
(一)找出两次赛马的段落。
1、有谁知道本文写了田忌几次赛马?每次赛了几场?
(两次,每次三场)
2、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一下全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次赛马?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二次赛马?
学生快速浏览交流:一(12)二(1317)
(二)自学这两部分
★这两部分内容,孔老师不讲,相信大家通过自学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能搞懂。能不能完成任务?(能!)
1、出示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①各人大声朗读12自然段、1317自然段。
②各人按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田忌两次赛马的经过。
第_次赛马的时候,田忌先用___对齐威王的___,接着用___对齐威王的___,最后用___对齐威王的___。由于______,所以田忌_____。[
③四人小组中,选一人说,另选一人用纸马演示两次比赛过程。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
①老师要检查大家自学的情况了。先请人来读12自然段。认真听,读完了,我要请人到台上来讲一讲第一次是怎么赛的。
指名读。读一读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②一生上台讲说第一次赛马过程,教师演示课件。
③指名读1317自然段。
④另一生上台讲说第二次赛马过程,教师演示课件。
★表扬:说得真有条理,我们今后说话写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表达。
三、质疑,推理
1、启发质疑:
看了两次赛马,你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板书: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2、顺势设问:
(出示问题1)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3、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齐读这一句。板书:调换顺序
这个计策谁想出来的?板书:孙膑献计
4、这个顺序可以随便调吗?
我们来做个实验。请四人小组长拿出信封里的纸,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假如我们不按孙膑的计策,换一种方法安排出场顺序,结果会怎样呢?用笔在纸上照样子写一写,推算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
5、学生推算。教师巡视,找出一两张推算结果多的纸。
6、(展示台)展示学生推算结果最多的代表作品。
★小结:实验证明,孙膑安排的这个顺序不是乱调的。孙膑真是____。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神机妙算、计算精密)
四、学习孙膑献计部分。
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出示问题2: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主意?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按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语气。
比较:夸耀夸奖
2、四人小组练读指名四人读(先说说你给同学出了什么主意)评价全班齐读。
3、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在文中找一找有关句子,用笔划出来,想一想。
(出示)
①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善于观察)
②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善于思考)
③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知己知彼)
4、小结:
谁连起来说一说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
(①善于观察②善于思考③知己知彼)
五、总结、积累
1、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5、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初赛失败,孙膑献计(板书),再赛转败为胜的故事。[
2、(出示学习目标2)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①善于观察②善于思考③知己知彼④从全局出发,不怕牺牲局部利益⑤遇到困难,不灰心⑥骄兵必败)
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3、(出示学习目标3)学了这篇文章,我们认识了三个历史人物。现在请你来评价一下这三个历史人物,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案: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孙膑:神机妙算、智勇双全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田忌:有勇无谋、屡败屡战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齐威王:夜郎自大、盲目乐观、骄兵必败
你想对孙膑说一句什么话: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田忌说一句什么话: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齐威王说一句什么话:_________________
★这节课大家学会的词语可真不少。老师准备了一张词语卡片,大家齐读一遍。
(课件出示)词语卡片:
神机妙算、胸有成竹、知己知彼、智勇双全
有勇无谋、垂头丧气、屡败屡战、胜不骄、败不馁、
得意洋洋、目瞪口呆、夜郎自大、盲目乐观、骄兵必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课外作业:(课件出示)
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动脑筋的故事读一读,准备参加班级故事会。
(预案: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你有哪些故事,回去收集资料。)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田忌赛马》教学思考》,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语文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主要任务,而思维能力在语文素质各个构成因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凭借课文来进行,下面我就在《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谈两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田忌赛马》是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孙膑帮助大将田忌在赛马时以智胜了齐威王的故事。课文的文字浅显,情节简单,但读起来很有情趣,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好材料。
这篇课文思维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弄清楚田忌、齐威王和孙膑三人的思路,其中孙膑的思维推理是难点。我在教学时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首先,以赛统领全篇,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所谓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善于全面地看问题,能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问题的本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往往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就要培养学生较全面的思考问题,就要指导学生学会全面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从多方面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基于此,我没有让学生按自然段的顺序逐段学习课文,而是紧扣题眼赛字,从整篇课文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第一次赛马是怎样赛的,田忌为什么输给了齐威王;第二次赛马又是怎样赛的,结果怎样,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弄清楚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通过充分地思考和讨论,学生不仅知道两次赛马是谁胜谁负,而且明白了第一次赛马齐威王胜了是因为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一点,再次赛马田忌取胜的原因是因为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进而我又引导学生联系全篇,理清了课文的条理。这样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多方面地思考问题,不但有利于学生较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的发展。
其次,抓住重点词句,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所谓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就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正确地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我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指导学生根据课后问题,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我让学生思考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来赢得比赛胜利的好办法,而田忌却想不到,齐威王也始料不及呢?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深究课文的兴趣。此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第二部份,要求学生细读,划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和词语,抓住这些语言文字进行默读思考和朗读体味。我又用幻灯片出示了课后思考练习2提出的三个句子,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再联系课文内容,知道这三个别句子体现了孙膑分析问题的思路。学生学到这里,就能较顺利地通过人物的外部形象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一步步探明人物的思索过程,明白孙膑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乃是仔细观察、周密分析,认真推断的结果;而田忌失败后只是一味的懊恼,不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找出挽救之方法,自然是无回天之术;齐威王得意洋洋夸耀自己的马,根本没发现对手与自己的力量并不悬殊,所以再次比赛时斗力不斗智,仍按原来的顺序出场,当然只有输得目瞪口呆了。
最后,我让学生看板书思考课文内容,谈自己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发。学生贯通全文的思考,必然是见仁见智、有话可说。至此,学生对课文蕴含着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肯定有所领悟,而学生思的能力也得到拓展,做到了学有所得。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6 田忌赛马”,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田忌赛马的经过,懂得做事要多动脑筋才能成功的道理。
2.学会6个生字,理解垂头丧气挖苦夸耀讥讽目瞪口呆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再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不同,体会孙膑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懂得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
课前准备
投影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有一名大将叫田忌(板)读准忌(j),他特别喜欢赛马。(板:赛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6田忌赛马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层次。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书,检查阅读情况,师生共同正音。
3.检查生字读音,出示生字词。
丧、讽、蔑、赢、序指点笔顺
扫兴肩膀挖苦疑惑垂头丧气胸有成竹
夸耀讥讽轻蔑顺序得意洋洋目瞪口呆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了几次赛马?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讨论:课文写了田忌和齐威王两次赛马,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四段。
一段(1~2)田忌和齐威王第一次赛马,三场都输了。
二段(3~12)孙膑看了这次赛马,认为田忌可以取胜,田忌决定和齐威王再赛一次。
三段(13~17)田忌照孙膑的话去做,第二次赛马,果然赢了齐威王。
四段(18)总结了第二次赛马田忌取胜的原因。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第一次赛马是怎样比赛的?指名学生到黑板前面用齐威王和田忌的三组不同等级的马分别演示比赛情况。
3.田忌失败原因是什么?出示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指导读,注意每个等级都比。
4.联系上下文理解扫兴垂头丧气的意思。
5.齐读第一段。
6.小结: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田忌失败了,比赛输了,田忌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就在这时,他发现了他的好朋友孙膑,孙膑给他想了个取胜的计策。我们下节课再学。
四、随堂练习。
1.抄写生字:忌、丧、讽、蔑、赢、序师指导:忌、丧、蔑、赢写法。五、课外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田忌垂头丧气轻蔑讥讽赢了顺序写法。
2.指名读第一段。
3.指名上黑板画第一场赛马规则、结果。
4.过渡:田忌正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忽然看见了他的好朋友孙膑,结果怎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2.讨论应该用什么语气读,田忌的话开始是气愤,后来是将信将疑,再后来是自信。孙膑的话应该读得胸有成竹。
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一匹也不用换可以看出孙膑是经过观察分析双方的实力后,找到了取胜的可行办法。
⑵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说明了孙膑对自己的办法很有信心。
⑶联系上下文理解得意洋洋、夸耀讥讽轻蔑等词意,体会齐威王初赛取胜骄傲自满的态度。
三、讲读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
2.指名读课文,演示第二次赛马的情况。
3.每场比赛,齐威王有哪些表现?心慌目瞪口呆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齐威王根本没想到田忌会赢。)
四、讲读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讨论:只就说明了什么?(说明没费多少力气,就使结果完全改变。)
3.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因为齐威王的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4.孙膑看到了这个情况,所以想出取胜的办法,说明孙膑足智多谋。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五、总结全文。
1.填空:(出示)
本文记叙了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与齐威王赛马时转为的事,说明了,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2.围绕这一中心,课文是怎样一步步表达的。
出示思考练习2的三句话总结。
(课文先讲了初赛中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田忌只凭马力,不用智谋,赛法不当,失败了。接着又讲孙膑观看这次比赛时,经过观察分析后,得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的结论。积极动脑,想出了取胜的办法。最后讲了孙膑的办法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使田忌转败为胜。)
六、随堂练习。
说说书后带点词语的意思。
作业设计:
1.填字成词。
()头()气()有成竹得意()()目()口()
2.辨字组词。
塞()输()慌()瞪()
赛()愉()谎()蹬()
3.根据带点字,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扫兴(x塶gx宯g)垂头丧气(s刵gsh刵g)转败为胜(w卛w唅)
目瞪口呆(d乮d刬)得意洋洋(dd噄)约定(yuy刼)
4.写近义词。
扫兴()讥讽()轻蔑()次序()
夸耀()挖苦()疑惑()约定()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本文通过写和赛马的故事,赞扬了战国时军事家足智多谋。
⑵孙膑使田忌取得赛马的胜利的方法是。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败第一次胜
田齐
胜第二次败
胜败上等马上等马胜胜
胜败中等马中等马胜败
败败下等马下等马胜败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田忌赛马》片断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田忌、齐威王、孙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田忌、齐威王、孙膑三个人中,你喜欢谁?
生:我喜欢孙膑,因为他足智多谋。
生:我也喜欢孙膑,因为他不仅足智多谋,还乐于助人。
生:我喜欢孙膑,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遇事不乱。
师:不愧是一个军师。
生:我喜欢田忌。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生:我也喜欢田忌,因为现在有些人很会讨好当官的,而他为人正直,不拍马屁,没有因为齐威王是国王而让他。
师:很好,有个性!
生:我喜欢齐威王,因为他不专制,没有因为手下的臣子田忌赢了他的马,而把他杀掉。
一阵短暂的沉默之后,全场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师:对,他们各有优点,但是更主要的是竞赛双方都要注意策略,策略高低才是胜败的关键。你们能不能也当一回军师,助齐威王一臂之力。
多媒体出示:如果有第三次比赛,你能用什么办法让齐威王取胜?
生:说的说、辩的辩,有的干脆动手再次摆弄手中的战马
评析:《课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同时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由释放各自阅读体验,然后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撞击中达成较正确的一元理解。如课文涉及到三个人物,赛马的启示势必产生对人物的感情评判,多数同学喜欢孙膑,因为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但也有同学说喜欢田忌和齐威王。教师赞赏他们的独立见解,保留他们的合理的多元理解,但不做统一结论,只是引导同学们共同认识:竞赛双方都要注意策略,策略高低才是胜败的关键。我相机诱导,提出如果有第三次比赛,你能用什么办法让齐威王取胜呢?大家都很兴奋,认为有办法助齐威王一把力,于是又摆弄起道具马来,课堂学习得到延伸。让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又能够贴附在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上。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晓》其它杂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在春天里,我睡得好香哇!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到处都可以听到鸟的啼鸣,到夜幕来临时,春风伴着春雨滋润着万物,也不知道有多少花儿在风雨中飘落。
玩耍了一天的我,十分疲倦,我倒在床上,很快进入梦乡,在梦乡,我做许多的梦,有白天里我和妈妈在绿油油的田野里放风筝,有警惕性极高的小狗,有憨厚可爱的大熊猫,还有傻头傻脑的苯狗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展开巨大翅膀飞翔的老鹰。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我揉了揉眼睛,仔细聆听,窗外传来一阵阵动听的鸟叫声,有画眉在歌唱,有黄鹂在谈笑,这时小麻雀也来凑热闹,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勤劳的人们起得很早,有的已经下地干活了,只见一个农民伯伯正赶着牛在梨地,还有一位大娘正在匆忙地播种,夕阳西下,当夜幕快要降临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才漫漫朝家赶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不成腔调的短笛,那笛声传出去很远很远,这时候村子里已经飘出来缕缕炊烟。
夜深人静的时候,外面刮起了春风,春雨伴着春风悄然来到人间,滋润着大地,无声无息,在田野中和房前屋后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都被春雨打得七淋八落,那花瓣上还带着晶莹的水珠,也不知道有多少朵花儿就这样飘落了,但我希望秋天里能结出好多成熟的果实来。
◆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翠鸟》其它杂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认知活动,往往忽视学生内在的情趣体验,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某些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形式不仅仅包括认知,还包括感受、体验、内省等多种形式。这就提醒我们,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反映生活,更要注意从学生的思想、感情、愿望的角度来理解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活泼泼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求。语文情趣的培养,还要让学生懂得一篇文章的情在哪里,趣在何处。于永正老师教学的《翠鸟》一课在这些方面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于老师非常重视小学生的朗读训练,其训练技巧颇有独到之处。
第一,善于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师:同学们,《翠鸟》一课预习了吗?谁知道翠是什么意思?
生:翠,就是绿色的。
师:为什么叫翠鸟呢?预习时,你把书读了几遍?(三遍、四遍、五遍)
师:生字都认识了吧?
生:认识了。
师:把生字解决了,了不起!谁愿意把课文读给我听听?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大家一些时间练习读读好吗?
生:好!
把生字解决了,了不起是对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的肯定;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大家一些时间练习读读好吗则提出了更高的练读要求。同学们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自然积极地认真地练习读书。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一自然段。(生读略)
师:读得非常好!你把翠鸟的特点读出来了,可以看出你非常喜欢翠鸟。还有比他读得更好的吗?比一比。都愿意比。哎,你为什么不举手?
生:读得不好。
师:谦虚。大胆地试一试。
(生读: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师:听你读第一句,就把我惊呆了,看来,我差点上了你的当。你对翠鸟的感情多丰富!
褒奖加激励,双管齐下,又给学生积极读书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善于扣读导悟。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师:哪位同学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师: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生读: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师: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同学们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
师:谁来读一读老渔翁说的话?
(生读: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这它很不容易呀!)
师:我听你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于老师读读,猜猜我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
生:您这个老渔翁有九十多岁了。
师:同学们都当一回九十岁的老渔翁。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同学们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听你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于老师读读,猜猜我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于老师用戏剧的语言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然后引导学生读书感悟。学生初读不但做到正确、流利,还做到了有感情,这得益于于老师的点拨艺术激情、激趣、导读、导悟。
二、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语文情趣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有所依托方能显现出来。于是,于老师设计了师生画翠鸟的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喜爱翠鸟吗?喜欢画翠鸟吗?
生:喜欢。
(老师与两名学生在黑板上作画,其余同学在本子上画翠鸟)
师:我们三人谁画得像?
生:老师画得像。
师:这两位同学画得也不错,是属于想象中的翠鸟。
师:谁愿意把翠鸟的样子介绍给大家?要想介绍好应把第一自然段记好。同学们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朗读一遍,看书上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翠鸟的外形的?
生:书上先写了翠鸟的爪子,接着写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然后写翠鸟的眼睛,最后写翠鸟的嘴。
生:这是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写的。
师:看书练读,要读进去,要静心读,不要浮躁;读熟后同桌同学练说,相互纠错。
师: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到前面介绍翠鸟,一位主讲,一位当场外指导。
生:(用教鞭指图)同学们,这是一只美丽的翠鸟。一双小爪子红红的。它的羽毛非常漂亮,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上面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衣。(师插话:一连用两个衣,不好听,衬衣还是按书上写的说,改为衬衫。)一双眼睛非常明亮,红色的嘴巴又细又长。
师:说得真漂亮!谁再来说一下?
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画翠鸟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让学生画翠鸟、描述翠鸟的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
三、虚拟情境,说出情趣
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我们看看于老师别出心裁的移情设计。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爱翠鸟,想不想当翠鸟?
生:想。
师:我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想采访你们,写一篇关于翠鸟的报道,让全世界的人民保护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生:愿意。
师:你们的声音那么好听,怎么回事?书上怎么说的?
生:我们鸣声清脆。
师:大家叫叫我听听。(学生高兴地学着鸟叫)
师:你们的嗓子那么好,给我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好吗?哪个翠鸟愿意唱?
(生唱:天晴朗,兰花朵朵绽放;闻花香,想起我年幼时光)
师:果然名不虚传。听说你们有个外号叫叼鱼郎,捉鱼的本领很强,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捕鱼的?
生: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等待小鱼露出头,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
师:为什么一动不动?
生:怕惊动小鱼。
师:有什么证据说明你们飞得快?
生: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师:各位翠鸟,我想到你们家做客,树上找不到,草丛中也找不到,你们的家在哪里?
生: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
实践表明,这种采访调动并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统一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
四、含英咀华,诵出情趣
读文章,善于含英咀华,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神韵和精髓,赏阅文章的美感所在,同时,也才能不断陶冶自身的语文情趣。
师:通过采访,我打算把你们写一写,介绍给全世界的人们,有现成的文章吗?
生:有。
师:谁能声情并茂地读给我听听?请同学们再认真练习诵读。
此次读书训练属于积累层面的诵读训练。这样假戏真唱,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内化课文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不难看出,于老师训练学生积累语言是有所为的积累,更是情感化的积累。
一滴水可以折射七彩阳光,一堂课可以看出教学中的精彩艺术。透过于老师教学艺术的七色光环,我们发现支撑教学艺术的基石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冷静地反思我们的教学,导致学生厌学的致命伤是老师以成人之心度儿童之腹,以成人的心理需求代替儿童的心理需求。于老师则不然,他蹲下来看学生,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儿童的心去体验世界,自觉地与自己的教育对象相似。他引导学生学翠鸟叫,学老渔翁说话,画翠鸟;他让翠鸟们学唱人类的歌曲,读他们写出的文章所有这些万变不离其读,以读为本,以画、说、演等促读,走读书内化之路。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于老师是成人派往儿童精神世界的友好使者!
◆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田忌赛马》探究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探究
1、课文哪一段点出了赛马胜利的原因?
课文最后一段画龙点睛地揭示出赛马取胜的原因。只就让我们再次为孙膑的智慧折服。赛马的胜利不是马速的胜利,而是运用智慧的胜利。
感悟
1、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捕食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几匹马?孙膑摇摇头,说:一匹也不用换。田忌没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这里是故事的精彩部分。孙膑的出场使这个故事出现波澜。通过对刚才赛场上赛马情形的仔细观察,他已发现端倪好朋友田忌是有希望获胜的,只不过不是用马的速度,而是改变马出场的顺序。这既是帮好友出谋划策,又是展示自己才能的一个机会,岂能随便放过?孙膑不但了解了马的实力,还通过对话摸清人物性格,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这一部分通过人物的神态、对话,表现了人物的特点。
2、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
齐威王正在洋洋得意地夸耀自己的马,还讥讽田忌,从这里可以看出齐威王根本就没有把田忌放在眼里,表现得非常骄傲自满。)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齐威王自信能再次取得胜利,没有失败的思想准备。孙膑正是抓住了齐威王骄傲自满的弱点,才决定安排田忌与齐威王再赛一次,使仍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齐威王毫无失败的思想准备。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2.田忌赛马”,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12.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积累描写人物心情和神态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一件事的方法。
3.懂得田忌赛马取胜的原因是因为孙膑能仔细观察,进行巧妙安排的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合理分析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一件事的方法。
教学难点:
懂得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根本道理。
教学媒体课件、纸马
课前学生准备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重视——()赞扬——()
教学流程(一)兴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都特别喜欢赛马,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尤其喜欢,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
1.板书课题,生跟着书空。
提示:注意“忌”上半部分上自己的“己”。
2.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提问(1)田忌与谁赛马?结果怎样?
(2)谁能课文中的一个词来介绍比赛的结果?
2.指名回答
(三)抓关键词,理清课文脉络
1.从“转败为胜”这个词可以看出田忌与齐威王赛了几次?结果分别是什么?
板书:初赛失败转败为胜
2.读读课文,找找两次赛马的相关段落
3.指名分节朗读
(四)学习两次赛马过程
1.一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2.出示:第()次比赛时,田忌用()对齐威王的(),接着用()对齐威王的(),最后用()对齐威王的()。由于(),所以()。
3.试着自己说说两次赛马的过程,小组交流
4.指名上台介绍,另请一位同学用纸马来摆一摆。
5.总结:说的很有条理,我们今后说话写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表达。
(五)质疑推理
1.看了两次赛马,你有什么疑问的吗?
同样的马,两次的比赛却完全不同,原因在那里?
2.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语句
出示: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板书:调换顺序孙膑献计
3.这样的顺序还可以有其他方法吗?小组为单位,用纸马摆一摆
4.实验证明,孙膑安排的这个顺序不是乱调的,可见孙膑真是一个()的人。
(六)理会孙膑的聪明
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齐威王也想不出,而孙膑却想出来了?
2.读读课文,找找相关语句,体会一下。
(1)从刚才的情形看------(善于观察)
(2)大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合理分析)
(3)一匹也不用换----你就照我的意思办吧-----(知己知彼)
3.用一举话连起来说一说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
。
(六)总结积拓展
1.总结课文,体会孙膑献计取得胜利是因为善于观察、合理分析。
2.你想对课文中的三个人物说说什么?
板书设计田忌赛马
齐威王:上中下(第一次)
田忌:上中下失败
齐威王:上中下(第二次)
田忌:下上中赢
本课小结在课上我运用了学具马让学生摆弄,学生很兴奋,兴趣极高。又提问:还是原来的马,田忌如果要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还会有哪些方式?结果又会怎样?学生又摆弄起学具马来,课堂学习得到延伸。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读完这个故事的收获,做到了“语思融合,文道统一”懂得田忌赛马取胜的原因是因为孙膑能仔细观察,进行巧妙安排的结果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将直接引述改为间接转述:
1.日本人对齐白石说:“齐先生,欢迎你加入日本国籍,到日本定居。”
2.阿瓜高兴地举手说:“我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
世上只有妈妈好。我们的生命中已经融入了妈妈的血液、妈妈无私而伟大的爱,失去妈妈,该是多么不幸啊!《爱的教育》卡罗纳的故事一文中的主人公卡罗纳小小年纪就失去了妈妈,那份伤心、那份痛彻是可想而知的,但我又可以说他是幸运的,不是吗?
在卡罗纳失去母亲要来上学的前一天,细心的老师就已经提前嘱咐孩子们要庄重严肃、要热情地对待卡罗纳;当面容憔悴的卡罗纳走进学校时,同学们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当卡罗纳回忆起以前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情景放声大哭时,老师拥抱他、安慰他、鼓励他;当卡罗纳看到书中的母子插图号啕大哭时,老师用正常上课来缓解他的情绪,同桌的我也伸出了热情的手,低声地劝慰他。放学时,同学们都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就连来接我的母亲,因担心勾起卡罗纳的回忆而将狠心地将我推开,目不转睛地望着他。看着悲哀的卡罗纳,我恍然大悟,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卡罗纳的老师、同学选择了爱,因为他们早已懂得给予是一件非常快乐、开心的事情。在爱的抚慰下,卡罗纳渐渐地坚强了起来、快乐了起来,与此同时,相信卡罗纳的老师、同学在用爱为他点燃快乐之灯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快乐。面对遭遇不幸的人,我们应该选择给予、选择爱,我想这也许就是《卡罗纳》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田忌赛马》其它杂项》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微课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343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