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二年级数学下册《推理》学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推理》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二年级数学下册《推理》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2、在观察、猜测等活动,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以及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学习关键: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有两本书语文和数学,小明拿的不是数学,小红拿的是()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109页例1,完成下面各题。(学法指导: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比一比哪一组回答的最精彩!)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分别各拿一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请先独立思考,把解决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方法,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三、自我挑战:

1、小东、小雨、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东玩。小东、小雨、小伟各是几班的?

2、有三种水果,请根据动物们说的话,猜一猜,哪种水果最重?哪种水果最轻?小猴说:“香蕉比桃重”。大象说:“苹果比桃重”。小兔说:“苹果比香蕉轻”。

3、(选做题)小鹿、小松鼠、小猴和熊猫在动物园里玩跷跷板,你能判断出谁最重,谁最轻吗?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习了______,我的收获是_______。

精选阅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教案

九 数学广角--推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对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单元时,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数学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1.猜一猜(一)……………………………1课时

2.猜一猜(二)……………………………1课时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推理》教学案例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推理》教学案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推理》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简单推理》是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也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途径。这一数学内容包括”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和“含有三个条件的”,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猜测等直观的手段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实验等活动,感受到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红、黄、蓝星星各一颗(纸星星)课件、纸条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简单推理

一、激趣引入
1、猜神秘嘉宾
2、验证——出示柯南图片
二、新知教学
1、2个条件
(1)师:现在柯南手里有两颗智慧星,一颗红的和一颗黄的。
出示:左手藏的不是红星星。
你能根据这个信息确定柯南左手和右手分别藏的是什么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尽管小朋友思路不同,但都用上了“不是……就是……”这样的词语。
教师小结推理方法:我们在进行简单推理的时候,可以根据提示排除一个确定另一个。
(2)快速抢答,猜一猜
课件出示:
小兔和小猫在玩捉迷藏,躲在房子后面的不是小猫,就是?
星期天小头爸爸带大头儿子去吃肯德基,不是在白天,就是在?
小明生日了,爸爸妈妈给他买了皮球和小汽车,皮球不是爸爸送的,就是?
2、3个条件
师:其实柯南带来的星星里还有秘密呢,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红、黄、蓝星星各是一个数:9、22、30
红:我不是22
黄:我不是22,也不是9
蓝:
师:现在你能确定吗?独立思考——同桌互相说。
(2)反馈交流:
师:你觉得这里的那条信息能够直接确定一个数?为什么第一句不能马上确定一个数?
师小结推理方法:当我们碰到一些复杂的推理时,可以先找出关键句,然后根据提示排除一些情况,使问题变得简单。
(3)如果黄星星说:我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和是3,你会从哪句开始分析。为什么?
3、送儿歌
“我是一名小侦探,根据线索猜得准,能确定的先确定,确定哪个先排除,剩下越少越好猜。
从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反思:这节课,陈老师通过两个猜测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很好地掌握了简单推理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习有趣味的数学,并让他们及时地学以致用,这正是当前的新课程理念。老师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营造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气氛活跃、和谐。有了前面最简单的推理的学习,学生学习例3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解决此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和扎实地掌握简单推理的思维方法。为了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教师巧妙地设计了多重条件的推理。练习的逐渐深入和拓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经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规律的探索过程;
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马上就是新年了,你们打算怎么过年这?
学生自由回答。
师:老师决定今天这节课带大家去游乐园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课件出示场景,学生兴趣盎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
师:瞧!有这么多好玩的,我们先到数字宫去一玩。
课件显示:
学生同桌讨论,指名回答:12和21。
2.合作探究。
师:(课件在原基础上加一个3)如果是1、2、3三个数字呢?能编出几个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请大家拿出数字卡片动手摆一摆,组长把大家的讨论结果记录在答题卡上。比比看,哪个组找的最多。
(活动开始,教师巡视。)
以组为单位派代表上台汇报,将答题纸展示在投影仪上。
师:有的组摆出了4个不同的两位数,有的组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你们是怎么摆的?有什么好办法?
(鼓励方法的多样化,对各组的不同方法进行肯定和表扬。)
结合发言,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选出优胜组。
师生共同归纳:用数字排列组成数,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确定十位上的数,然后考虑个位上有哪些数可以与其搭配。
板书:不重复、不遗漏、有顺序
3.握一握。
师:刚才各组同学都合作得非常好,大家真了不起!(走到优胜组旁边,伸手和优胜组的4名同学握手)向你们表示祝贺!
师:握手是我们见面时表示礼貌的一种方式,提到握手啊,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如果组内的4名同学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呢?猜猜看!
(指名回答,学生进行猜测。)
师:究竟是几次呢?请大家互相握握看吧!
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同学一起数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乒乓球赛。
师:这里在干什么?
(课件播放录像片段:乒乓球比赛。)
师:三个运动员每两位只打一场,他们要决出冠军需要进行几场比赛?
如果老师也参加进去呢?
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2.搭配服装。
师:激烈的比赛结束了,马上就要进行颁奖典礼了,这里有两件衣服和两条裤子,同学们,获奖选手可以怎样搭配衣服呢?
(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拿出学具卡片,独立解决问题。
汇报交流,投影展示,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设计。
师:你想让他们穿哪套呢?你是怎么想的?
3.付钱问题。
师:为了奖励获奖运动员,组委会决定给他们买一份特别的奖品。
(课件出示奖品盒以及标价:5元。)
现在有一张5元,2张2元、5张一元,可以有几种拿法?
学生摆学具,上台汇报,教师及时进行表扬。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大家玩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学习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0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梳理信息,学会简单的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目标解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课的学习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体会逻辑推理的含义,学会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一)学生游戏,猜物体验
1、随意猜。
老师两手握拳,一上一下放好。让学生猜一猜上面手中有什么礼物?下面手中有什么礼物?
2、犹豫猜。
教师提示:礼物是橡皮和转笔刀。让学生再次猜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
3、确定猜。
继续提示:下面不是橡皮。
(1)学生独自猜测。
(2)同桌交流猜测结果,并说说猜测的理由。
(二)师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三个不同层次的猜物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领悟新知
(一)动态演示,呈现问题
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呈现例1:先出示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再分别出示小红、小丽说的话,最后出示问题。
(二)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1、引导审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思考:他们三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
3、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互动互议,精讲点拨
1、全班交流。
预设1:阅读思考后直接得出结论。
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预设2:连线法。
引导学生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根据每一个条件分别连线。
预设3:表格法。(如下图,只要合理都要予以肯定)
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方法,求同引思
1、思考:为什么几位同学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时都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开始?(让学生体会,由小红拿的是语文书的条件将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推理,即小丽和小刚拿的是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书,因此由三个人拿三本书转化成两个人拿两本书。所以推理首先要抓住关键的信息,层层分析,最终推导出结论。)
2、追问:你为什么能肯定小丽拿了品德与生活书,说说你的想法。
3、小结:推理时一般先找到最关键的条件,由这个条件往往能直接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下一步的推理。实际推理的时候,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从众多信息中选择关键条件推理出某个结论,重点掌握用连线法和列表法辅助推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基础练习:
完成教材第109页做一做的第1、2题。(学生读题后在书上完成,完成后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2、变式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3题。(完成后着重让学生思考你先确定谁?为什么?)
3、游戏拓展:
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每组拿出3样文具,在组内设计猜一猜的游戏,先在组内玩,然后全班表演,请其他同学猜。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了有趣的练习和游戏,思维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推理的含义,体验推理的过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训练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本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案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案设计

推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能借助连线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的推理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的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初步培养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游戏: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师: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同学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的两只手拿着两个物品,猜一猜老师左手拿的是什么?右手拿的又是什么?看谁猜的准?学生乱猜,并指明三位学生猜一猜。师:大家猜什么的都有,那到底是什么?请听老师一个提示:老师的一只手拿的是一块橡皮擦。另一只手拿的是一枚硬币,我们再来猜一猜。生1:左手拿的是橡皮擦,右手拿的是硬币。生2:左手拿的是硬币,右手拿的是橡皮擦。师:这两种情况,到底是哪一种?你们能确定吗?生:不能师:请再听老师一个提示:老师右手拿的不是硬币,同学们,你们现在能再确定地猜一猜吗?(请两位学生猜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猜的呢?)生:右手拿的是橡皮擦,左手拿的是硬币。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猜的呢?生:右手拿的不是硬币,我们可以肯定右手拿的是橡皮擦,左手就是硬币了。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见证一下。教师揭晓答案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猜对了左右手拿的物品,非常棒!对于刚才的游戏,你们明白了什么呢?(请三位学生说说感想)生:我们在猜东西的时候不能乱猜,应该要根据已知的信息,然后动动脑筋,再猜。师:对,同学们回答的真好,这就说明在猜的时候,我们不能漫无目的的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的条件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知信息和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我们称作推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板书:推理(并带领学生朗读两遍)
二、探究与解决
(一)分析问题
师:在熊出没中,还有哪个主角呢?(光头强)光头强现在也改邪归正了,不再破坏森林了,和熊大熊二一起结伴而行,来到森林学校,准备学习知识来充实自己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例题。
1、理解题意
师:仔细读文字信息,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读题并口答)“各拿一本”是什么意思?(每个人都拿了一本书)猜猜看,他们各拿了什么书?(学生不同的猜测,可以多让几个人说一说)
师:你能确定他们分别拿的是什么书吗?(不能)
师:看来要推理正确的结果,咱得有凭有据啊!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锦囊妙计,(出示两个条件)现在你有想法了吗?(学生争相回答)我们不仅要想明白,还要把所想的说明白,先独立想一想,再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录在纸上吧!
2、学生独立思考,并记录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活动,师巡视指导。
(二)展示交流
师:他们三人拿的是什么书呢?谁先来汇报。
预设一、语言描述法(因为熊二拿的是语文书,那熊大和光头强拿的就是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熊大又说它没拿数学书,他肯定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书,剩下的光头强拿的就是数学书了。
预设二、连线法(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根据每一个条件分别连线:熊二拿的是语文书,就直接把熊二和语文书连上线;剩下的熊大和光头强就只能连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了,熊大又说她没拿数学书,那光头强拿的就是数学书了,再连上线,最后把品德与生活连上线。)
(三)求同引思
师:通过分析熊二和熊大的话,推导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推理。(红色板书:推理。)推理就是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
师:为什么我们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都是从“熊二拿的是语文书”开始?从熊二说我拿的是语文书这句话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熊二拿的是语文书。
师: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熊大和光头强拿的是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
师:从熊二的话中我们能确定熊二拿的是语文书。那么熊大和光头强拿的就不是语文书,只能是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这样就将复杂的推理变成了最简单的推理。再从熊大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熊大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他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只能是品德与生活书了。
师:刚才我们在分析时先确定熊二拿的是语文书,再确定熊大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最后确定光头强拿的是数学书。这样按照一定的
顺序进行思考在数学上叫作有序思考。(板书:有序思考。)
师:如果我们只分析熊二说的话,不看熊大说的话,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不看熊大的画就不能判断熊大和光头强拿的什么书。
师:所以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还应该做到全面思考。(板书:全面思考。)
推理时一般先找到最关键的条件,把推理问题转化为最简单的推理,经过有序全面的思考分析,我们才能最终推出结论。(板书:结论)实际推理的时候,方法也很多,语言描述法是推理的好方法,连线法和列表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简洁、直观。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推理方法。
三、训练与应用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推理的技巧,数学乐园的小动物们邀请我们去它们那里做客呢!你们想去吗?但是得经过重重难关的考验数学乐园的门才能打开,你们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森林运动会
1、学生分析题意。
2、同桌相互交流。
3、集体汇报。
第一名:兔子第二名:小狗第三名:小羊
第二关:帮小动物找家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先确定熊猫的家,再确定兔子的家,最后确定小狗的家。
第三关:神探出击
1、指明读题,分析题意。(菲菲:我比小毛重;小甜:我比小毛轻;小灰:我是最轻的。)
2、小组讨论解题方法
3、汇报交流(因为小灰说我是最轻的,所以先排除小灰;小甜说我比小毛轻再排除小甜;只剩下菲菲和小毛,而菲菲又比小毛重,所以小偷是菲菲。)
四、小结与提升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总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打开了推理的大门。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老师希望孩子们在遇到学习或生活中的难题时,也能简单推理下,当你排除一切不可能之后,剩下来的,那就是答案。
五、游戏巩固
师生一起玩拍手游戏
师:举起你的手,不是左手,那是那只手?
生:那是右手(学生一边说一边举起右手)
师:跺跺你的脚,不是右脚,那是哪只脚?
生:那是左脚。
......
师:快要下课了,老师再来考一考大家。大家用实际行动告诉老师你这节课的收获。下课时,老师是最后一个走的,男同学不是第一个走的,那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走?先思考,第一个走的准备好东西站起来然后离开教室(女生站起来离开教室);接着呢?(男同学站起来,走出教室)。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推理
分析
推理有序思考全面思考
结论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移》学案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移》学案分析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图形与变换第二课时,教科书第41-42例一和做一做。
活动目标:
1.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2.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人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的41页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想一想,三幅图中分别画的是什么?他们是怎么活动的?
在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互相说一说。
(2)教师用课件演示它们运动过程,让学生直观的观察这些平移现象。
二、分队发牌并介绍活动规则
1.按班级人数分5队,发五种颜色的牌并由牌的颜色给每队命名。
2.活动规则:在记分统计表上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队的成绩。没进行答题的学生都可做裁判,老师是主裁。
三、活动内容
活动1:感知平移和旋转---举例比赛
1.各队以开火车形式进行比赛,每人各举一个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的例子。要求不能重复,语言叙述要严密、准确,说对一个得1分。
2.各队选一名代表,做出一个平移和一个旋转的动作。要求只能利用现场的实物,边做边说介绍。(如:我把窗户向左推是平移)做对一个得1分。
活动2:体会平移和旋转---玩学具回答问题
(1).拿出作好的教科书上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队内合作,拉一拉,转一转。并思考共有几种搭配方案。把答案写在纸上。限时一起亮答案,按接近准确数的程度给5~1分。
(2).各队选一名代表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个组合?是怎样得到的?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根据说的情况评5~1分。本节课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体验了图形变换的奇妙,领略了数学的美。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显露出了你们的智慧和才华。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你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
3.在方格纸上平移。
(1)教师出示教材第41页的方格图。
把房子向右平移7格,就是把房子向右沿直线方向移动7格。教师演示后,在组织学生自己操做。
(2)组织学生将房子向上平移五格,并说一说画法。
三:巩固练习。
(1)例二上面的做一做。
教师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利用学具画一画。
(2)练习十第一题。
先让学生选一选,再说一说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学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综合算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3.养成认真细心、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综合算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学习关键:能进行混合运算的正确计算。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23+6-112×8÷472÷8÷3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48页例2,独立完成以下问题。(不会的同桌交流)

1.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所求的问题是什么?(生汇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独立列出算式解答。

2.学生展示不同算法,比较相同点、不同点。小组讨论后汇报。3.观察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明确脱式计算的格式。

4.归纳总结:。

三、自我挑战:

1.脱式计算

20-8÷22×8-472-8×332÷4-8

2.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13-4×33+8÷418÷6-3

=9×3=3+2=18÷3

=27=5=6

3.成人票8元,儿童票4元
(1)有50元,买8张儿童票,应找回多少钱?

(2)买1张成人票和6张儿童票,共花多少元?

4.把下面每一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选做)

3×3=99-9=0

18÷3=66+9=15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习了______,我的收获是_______。

五、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学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学案

学习目标:

1.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深化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3.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会选择有效信息用除法解决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理解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填出()里的数,并说出自己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21()×4=362×()=16

8×()=24()×6=425×()=40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42页例3,思考: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样的数学信息?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做标记)

2.你会列式计算吗?为什么这样做?(小组讨论,组长汇报)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三、自我挑战:

1.有15条金鱼,如果每个鱼缸放的一样多,需要几个这样的鱼缸?

2.30根香蕉平均分给下面这小猴,每只小猴分几根?

3.有24名同学乘车去公园,如果有4辆车,平均每辆坐几人?如果每辆只准坐4人,需要几辆车?

4.(选做题)把16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再各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习了______________,我的收获是_______。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的认识》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的认识》学案

学习目标:

1.联系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

学习关键: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

出示课本主题图,超市中水果区域的情境,呈现价签上的钱数和500克等。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101页例1,完成下面各题。(学法指导: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比一比哪一组回答的最精彩!)

1.掂一掂1枚2分硬币,初步感受1克有多重。

2.2.用天平称1克黄豆,数一数有几颗?

3、说一说哪些物品比1克轻,哪些物品比1克重。

归纳总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

比较轻的物品常用称。

三、自我挑战: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2、一包口香糖大约重3()一个苹果大约重200()

一包瓜子大约重100()一袋盐大约重500()

3、判断对错。

(1)小明身高130克。()

(2)一个西瓜重3克。()

(3)一个足球重450克。()

4、下面的物品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圈一圈。

二数下册《克的认识》学案

300(克、千克)4(克、千克)450(克、千克)500(克、千克)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习了______,我的收获是_______。

五、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路线》复习学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路线》复习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路线》复习学案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八个方向,不知道同学们还记得吗?(生回答教师板书)
嗯,说明同学们还没有忘记。假如说我们学校明天要来一批外地的小朋友,学校想在我们班选几名同学当小导游带着这批小客人乘坐1路车去动物园。如果你是小导游,你能向客人介绍一下1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认识路线》。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课件——例题探索。
师:瞧!这里是一张1路车的行车路线图。

(介绍方向标)
师:1路车是从广场开往哪里的呢?
(要求叙述时应从方向和路程/距离两个方面进行叙述)
生:动物园。
师:谁能说说1路公交车从广场到动物园的行车路线呢?
(1)请你在小组中说一说。
(2)全班交流。
(3)指明学生回答。(予以表扬鼓励)
(4)课件演示。
①对“1站路”的概念加以讲解习惯性的将两点之间的这一段叫做——1站路。
②改变方向后不能准确判断此时的方向时用画小坐标+的方法来判断。
然后完成“试一试”的填空题:从广场出发向行驶站到电影院,再向行驶站到商场,再向行驶站到少年宫,在向行驶站到动物园。
2.师:当我们逛完动物园了需要回去的时候要怎么乘车呢?这时起点是哪里终点又是哪里呢?
(指明学生回答)
(1)小组内说一说回去的路线。
(2)全班交流。
(3)课件演示。
师:同学们观察去的路线和回来的路线你发现了什么?
生:是相反的,去和回来的路线方向是相反的。
师:(表扬鼓励)对,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出示课件1路车的路线图,我们就可以说这是1路车的往返路线。(解释“往返”的概念)
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简单的路线图了,相信你们会是一个优秀的小导游,带领我们的小客人玩转动物园啦!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24页说一说中的3道题。
(1)淘气从商场出发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
(2)笑笑坐了3站在少年宫下车,她可能是从哪站上车的?
(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通过这样的说一说,使学生对认识方向与路线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解决与方向路线相关的问题,使知识生活化。(全班交流,课件演示)
1.练一练。
课本25页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出示课件:说一说小红上学放学路线。
小红从家出发向走米到打谷场,再向走米到小树林,再向走米到小商店,最后向走米到学校。
放学回家的路线又是怎么走的?讨论后进行小组汇报,在全班达到共识。
2.综合练习。
接着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出示中心公园游玩图,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个别学生回答:
(1)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气象站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2)居民区的居民怎样走可以到达山洞?
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时,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四、总结
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同时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和我们平时生活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
回家和父母说一说你上学和放学的往返路线。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学案

1.知道对称轴,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

学习关键:识别轴对称图形。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同学们,我昨天到眼镜店看到了一副眼镜,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我要不要买呢?(道具)大家都说眼镜不对称,到底怎样才是对称的呢?可以用手比划一下。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29页例1,独立完成以下问题。(不会的同桌交流)

1.剪T恤衫、松树、心形、葫芦共同点是什么?

2.将这4副图形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3.你能分别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结果,组长汇报)

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三、自我挑战:

1.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里画“√”

二数《轴对称图形》学案

2.

二数《轴对称图形》学案

3.想一想生活中的数字、汉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的,试着画几个。(选做题)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习了______________,我的收获是_______。

五、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第1课时
目的目标: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成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7×8=56
56÷8=(7)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口诀:七(八)五十六
教学反思: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作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效果不错。
第2课时
目的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重点: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视算
6×312÷435÷74×45÷51×714÷21×16÷342÷62×68÷23×36×47×41×230÷549÷76÷121÷34÷24÷47×73×1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42÷6=?15÷5=?
二、练习:做练习十一5~12题
第5题:说说可以怎样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先算出结果,再把除法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7题: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第9、11题:(1)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找出并分析关键句,
(3)列式计算。
第8、10、12题:计算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三、总结。
教学反思:注重数学说理的训练,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正确运用。
第3课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6=21÷7=18÷6=42÷6=4×6=
4×7=49÷7=5×5=6×6=35÷5=
2、口述算式并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3、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教学例2
1、指导学生摆小棒,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学们的小棒是老师的6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个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板书,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1)摆好两行三角形。
2)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3)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三角形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一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二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18是3的几倍?18÷3=6
15是5的几倍?15÷5=3
教学反思: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第4课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教师强调书写格式,特别是等号的位置。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三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6×24(人)(2)6×4÷3
24÷3=8(人)=24÷3
=8(人)
教学反思: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能在熟记口诀的基础上,准确计算
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小组为单位,最内选适当的题目列出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教学反思:通过整理与复习,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能在熟记口诀的基础上,准确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学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学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的读法,认识乘号。
2、在探索乘法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改写成乘法算式,体验乘法的简便。
三、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走向本质。
师:(出示主题图,如下图)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开心吗?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在这块草地上,你发现了几种动物?
师:这些鸡和兔分别是怎样排列的?
(生:兔子总是2只2只在一起,鸡总是3只围一块儿。)
师:要知道兔子和鸡分别有多少只,你准备怎么办?
(生1:我是一个一个地数的。
生2:我数兔子是2个2个数的,2、4、6,一共6只兔子。)
师:为什么可以这么数呢?
生答后老师引导,2只一起还可以这样数----1个2,2个2,3个2。
那么鸡可以怎样数?
(生:3个3个地数,1个3,2个3,3个3,4个3。)
教师可引导学生可以不用数,用加法计算。数一数各是几个几相加。板书:2+2+2=63个2
3+3+3+3=124个3
(二)潜移默化,理解知识。
师:我们再去参观动物学校的电脑教室。(出示2台一块,共8台德电脑图片,如下图)
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1台1台地数的,一共有8台;
生2:我是2台2台地数的,2、4、6、8,一共有8台;
生3:我是用加法算的,2+2+2+2=8.)
师:求4个2是多少,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计算。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一样,也有表示乘法的符号,乘法算式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请大家看课本后互相说一说,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学生自学课本,讨论交流)
师:(电脑图变化为8个2)这间电脑教室有多少台电脑呢?是几个几?用加法和乘法你会列式吗?
(生:8个2,加法是2+2+2+2+2+2+2+2=16。
乘法是2×8=16或8×2=16.)
师:(出示电脑图变成100个2)现在有多少个2?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渐渐不说时,教师适时发问,你们感觉求100个2用加法算,算式写起来怎样?
(生:太麻烦了,可以用刚学过的乘法,写成100×2或2×100,快多了。)
(三)循序渐进,掌握方法。
(1)观察对比。
(出示一幅花片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花片有几个几?你是怎样看图的?
(生1:我是横着看的,每排有5个花片,5+5+5=15,是3个5.
生2:我是竖着看的,每列有3个花片,3+3+3+3+3=15,是5个3。)
师:这两道加法的算式的得数相同吗?为什么?
(生:得数相同,因为还是这么多的花片,没有拿来也没有拿走。)
(2)动手操作。
请大家拿出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圆片,摆4堆。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几个圆片,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摆并回答)
再请每堆摆4个圆片,摆2堆。看一看,摆了几个几,求摆了几个圆片怎样列式?
(生:摆了2个4,列式4+4=8)
请大家任意摆出几个几,说给同桌听。
(3)拍手游戏。
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其余学生说一说。
最后同桌进行游戏。
(4)生活应用。
先指导看跳绳图,再让学生独立列式。
汇报之后讨论:求4个5是多少,列加法算式和列乘法算式,那种写法简便?
(四)全课小结,初建模型。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那你知道乘法是怎么产生的吗?学了乘法之后,我们每个人都会多一双特殊的眼睛,那就是乘法的眼光。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想一想乘法是什么,然后睁开眼睛,带着乘法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你能否发现乘法现象。

《二年级数学下册《推理》学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041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