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张贴画》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张贴画》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张贴画》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6的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独立整理6的乘法口诀,并与同伴交流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整理和应用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图,你发现了有多少张贴画?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体验感悟

1、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

2、组织学生记忆6的乘法口诀。

3、用二种方法计算6乘7的结果。

四、实践应用

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P79的第1题到第5题。

2、找朋友游戏,设计成卡片,分发给学生,是朋友的两人走到前台。

3、灵活应用,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算出用几个圈,再组织交流。如学生没想出方法,师可适当引导。

五、小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想一想,6的乘法口诀还可以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六、布置作业

小编推荐

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块糖》教案新北师大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块糖》教案新北师大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块糖》教案新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有多少块糖》

(教材第16、17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三、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

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难点: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学具课件、糖块

五、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如果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块糖哦!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

1、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尤其是学生说出根据数目的多少选择不同的数法的时候,更应该给予表扬。【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经具备的跳着数数的方法和技能引入新课,既为新课的教学做了铺垫,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师:自由数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数一数,填一填,能做到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填空后,汇报交流。

生1: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

生2: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糖块按行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1:第一幅图中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2列,一共是

14块。生2:第二幅图中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是12块。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生:第一幅是2+2+2+2+2+2+2=14(块),第二幅是3+3+3+3=12(块)。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咋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说: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算式是:5+5+5=15(块)。·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算式是:3+3+3+3+3=15(块)。横着看时,有3行就是3个5相加。竖着看时,有5列就是5个3相加。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并相应地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为学习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奠定基础。】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5+5+5=15(块)

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3+3+3+3+3=15(块)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桌有多长》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桌有多长》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桌有多长》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同桌互评。)

(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第14页量一量,第15页1,2,3题。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师: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花园》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花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花园》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看图收集信息、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引导学生看图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花园去玩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图画上是花园的一角,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发现的多。

二、问题探究

1.理解图意

出示挂图让学生自己看图,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懂图意了吗?根据图一提问题适时鼓励

3.解决问题

三、体验感悟

出示试一试1题:让学生理解图意,自己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订正结果:16÷4=4

出示2题:笑脸是哭脸的2倍

请画出笑脸

订正结果:

4×2=8(个)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2,3题

1题:让学生自己估计,测量,让后填写

2题:先数一数在提问

3题:让学生收集正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五、小结

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花园

小鸟是蝴蝶的几倍?24÷4=6

蜜蜂有多少只?4×2=8(只)

红花是白花的几倍?8÷2=4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糖果》教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糖果》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一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一、参加生日聚会,唤起“主角”的意识。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

然后,我很神秘的告诉他们:“今天呀,是老师的生日!”接着说:“我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我的生日Party,好不好?”

等他们稍微安静,我就为难地说:“可是老师今天太忙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老师想摆六桌,你们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同时在电视上出现这些小吃的数量:柑桔42个、果冻34个、花生95颗、糖果100颗、板栗49个、饼干72块)都平均分成6份?”出示课题“分食品”。接着,我让他们小组自由选择想帮老师分的东西,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要分的物品。

二、问题探究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将手中的物品平均分成6份,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分,小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一组分得又好,又快。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分一分。分完后,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各个小组长汇报小组分的情况,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要鼓励学生分法的多样化,并评价哪个小组做的较好。

三、体验感悟

讲述:大家都留意到了每张桌子上都摆了黄豆,是不是有点奇怪吧?我们老家有个习俗是:要在生日那天吃黄豆。所以我为大家准备了黄豆。在吃黄豆之前,我拿黄豆来跟大家玩个游戏,好吗?

玩游戏之前,跟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小组内派个小朋友抓一把黄豆,然后拿这一把黄豆来分,如果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还能分成3份,再得3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4份,再得4分;一直分下去,能分成几份,就再得几分;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学生开始活动。完成后将他们的分数打在准备好的表格里,在电视机里呈现出来。都做完后,让学生根据打出来的分数,判断哪一组获胜,然后给获胜组奖励。

四、实践应用

五、小结

讲述:在老师的生日Party上,玩的开心吗?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糖果

第一组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1次

2次

3次

4次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球》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球》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球》教案

教学目标:

1、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2、经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应用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小淘气和小明都是体育爱好者,他们来到体育用品商店。

看:(投影P82的插图)“你会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帮他们算算吗?”

二、问题探究

1、你能编出8和9的乘法口诀吗?

2、如何记忆这些口诀呢?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口诀记忆,根据乘法意义记忆;根据相邻两句间联系记忆。

3、引导学生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看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吗?”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对口令;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

2、第4题,让学生理解图意,独立解答(1)(2)题,第3题在小组中提出问题,并解答。

3、第5题,要求学生先看算式有什么特点,再利用口诀计算,体验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四、实践应用

1、小组玩“对口令”游戏(1题)

2、手指游戏(2题)

3、“口算游戏车”(3题)

4、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5、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比一比,看谁能用8和9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买球

8×8=64八八六十四

8×9=72八九七十二

9×9=81九九八十一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小熊开店》教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小熊开店》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世纪的密切关系.

2、学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3、体会乘法,除法的互逆关系.

4、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鞭炮的声音。

师:对了,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的特别早,原来阿!小熊开的店今天开张了,它的好朋友小猴和小虎也来为他的新店开张来祝贺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板书:小熊开店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那位小朋友跟大家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小猴想买4辆坦克送给它的表姐、表哥、好朋友和它自己,可是小猴总也算不出他要付多少钱。这下可把小熊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1、算一算: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4×5=20(元)或5×4=20

2、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20÷5=4

3、深入探讨:20÷5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独立思考,个人汇报

小猴,小狗都买到了坦克,他们可高兴了,你们高兴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在4*5=?20/4=5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体验感悟

1、老师的问题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靠靠大家,我有12元钱,如果要买铅笔盒,可以买多少个?买皮球呢?

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2)学生反馈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的问题

互动活动:小组内提问、解答,说说所用的口诀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提醒大家边想口诀边计算)

1)独立尝试2)交流,说说所用的口诀

2、练一连

1)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

2)蚂蚁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说说所用的口诀

3)动物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比比看,那个队做得快!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苹果》教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苹果》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

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老师巡视,指导。

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12个苹果,每个盘放()个,需要()个盘子。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1题

你还发现了什么?
基本练习
试一试第2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4题
1.出示做操图

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动物聚会》教案分析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动物聚会》教案分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动物聚会》教案分析

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从情境图中提出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从而

进一步地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2、在具体地情境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学准备:“动物聚会”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边叙述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出示主题图:秋天到了,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庆祝共同的丰收

,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一起。(板书:动物聚会)

二、问题探究

1、教师启发: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

要求:A、独立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

B、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解释算式的意义。

2、小组汇报:

A、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3=9(只)

表示: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3根树枝上有3个3只。

要求: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2、活动(二):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4×6=24(人)或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3、活动(三):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3×3=9(人)或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4、活动(四):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3+3=6(人)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人]

②2+2+2=6(人)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

算式的读写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一、作业

1、完成《自主学习天地》中本课的练习。

2、生活中哪些情况能用乘法表示?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快乐的动物》教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快乐的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2、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学生说完,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猴子,鸭子,松鼠,小鸡的图像,然后出示只数:3、6、2、8)

师: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

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3),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边说边圈)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边说边板书)

生:6是3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2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加3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3个围棋子),谁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板书9),9里面有几个3呢?9里面有3个3,我们就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9是3的几倍,谁会?(把6÷3=2改成9÷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

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实践应用

1、课件演示:其实今天来参加这个快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呢,看看还来了谁吧!书上P47练习题。(小猫,小老鼠)

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3、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的图)

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碰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打开书P47,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填好。

集体订正,教师重点讲解(电脑上操作课件)。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农家小院》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农家小院》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农家小院》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利用6-9的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体会乘法之间的关系。

2、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不同学生都能学到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让思维敏捷的学生能拓展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轻松运用关于6、7、8、9的乘除法综合知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运用6、7、8、9的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谈话:同学们现在人们过惯了城市生活,周末时大家喜欢去农家乐去玩玩,呼吸农村的新鲜空气,你们去过吗?

和谁一块儿去的?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了农村里的小院,你看到什么数学信息呢?

二、问题探究

1、观察主图,明白图意。

学生说出图中的一个个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2、你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墙上挂了多少个玉米?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小兔?

需要几个盒子?需要装几筐?

3.让学生同桌互动解答。

4.反馈

三、实践应用

练一练:

1、第1题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第2题提出问题,独立完成,老师指导。

3、第3、4题:小组同学一起完成。

四、小结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P

六、板书设计

农家小院

提问:回答

墙上挂了多少个玉米?

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小兔?

需要几个盒子?

需要装几筐?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

第二单元购物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3、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使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教学过程

1、教科书呈现了小面额的各种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进行换算的十进制关系。

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这个问题主要目的是在解决如何付钱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元与角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根据“1元=10角”这一关系,体会1元可以用不同的角币来组合,进而体会购物时付钱方法的多样化。

3、用1元买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探究买尺子的活动研究如何找钱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进一步体会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换算,同时,体会“1元=10角”也是找钱的根据,并体会减法在购物中的应用。

4、和同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主要巩固“1元=10角”,使学生体会1元的使用价值。上面这些活动都仅仅围绕“认识人民币”而展开,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认一认,填一填

教学时,教师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教师可以利用附页1中的人民币模型或提供一些真实的小面额的人民币,请学生认一认,把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里介绍一下,然后认真观察人民币上都有什么,说一说自己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辨别这些人民币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民币的材料,大小,颜色,图案及文字,使学生能准确、迅速地辨认各种小面额人民币。

学生对小面额的人民币比较熟悉,说出币值并不难,但是对上面的一些字和图案可能不认识,如贰、国徽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适当讲解。教师可以指出:“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小朋友要爱护它们,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要损坏人民币。”

(2)认识元、角、分

在学生认识了小面额人民币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对人民币进行分类。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按照材质分为硬币和纸币,第二种是根据面值把5元、2元、和1元分为一类,5角、2角和1角分为一类,5分、2分和1分为一类。

结合第二种分类的方法,教师可以讲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兑换活动,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再利用真实的人民币进行兑换,教师拿出1元,学生拿出10张1角。也可以同桌的两个人开展这样的兑换活动,使学生直观地看到1元=10角,1角=10分。

6、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买东西找钱是日常购物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类问题基本的思路是:付出的钱-物品的价钱=找回的钱。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上的问题独立思考,寻找结局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买衣服

教学目标

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

2、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

3、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认一认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2、妈妈买1件衣服,可以怎样付钱?

在讨论买T恤衫怎样付钱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付钱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思维能力。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启发学生根据上面的学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学生可以提出计算几件衣服总价的问题,也可以提购买1件衣服怎样付钱的问题。只要合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小小商店

一、教学内容

《小小商店》(教材第14、15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

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9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5元。

·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交流各自的发现,为信科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

1、师:现在咋们注意看第一幅情境图,笑笑买了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生:1架玩具飞机12元,1辆玩具坦克9元,一共就是

12+9=21(元)

师:回答得非常准确,真棒!

2、师:看第二幅情境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

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生:1盒水彩笔15元,那么20-15=5(元),应该找回5元。

3、师:说得真好!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在组织汇报。学生所选物品只要是两样且总价没有超过30元都可以,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4、师: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和2

张2元,他可以怎么付钱?先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即使知道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有两种:

3张1元和1张2元,正好是花皮球的价钱5元。

·我可以付1张1元和2张2元,也正好是5元。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说得很好。

5、师: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生: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就是计算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用减法计算,72-68=4(元)。

师:思路很清楚,说得非常正确,真棒!继续努力哦!

6、师: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后,请小组代表汇报提出的不同问题,请其他同学解答,并组织交流想法及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提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共需要多少钱?用加法

应找回多少钱?用减法

如何付钱?凑钱数

有多少块糖

一、教学内容《有多少块糖》

(教材第16、17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三、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

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难点: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学具课件、糖块

五、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如果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块糖哦!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

1、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尤其是学生说出根据数目的多少选择不同的数法的时候,更应该给予表扬。【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经具备的跳着数数的方法和技能引入新课,既为新课的教学做了铺垫,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师:自由数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数一数,填一填,能做到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填空后,汇报交流。

生1: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

生2: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糖块按行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1:第一幅图中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2列,一共是

14块。生2:第二幅图中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是12块。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生:第一幅是2+2+2+2+2+2+2=14(块),第二幅是3+3+3+3=12(块)。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咋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说: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算式是:5+5+5=15(块)。·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算式是:3+3+3+3+3=15(块)。横着看时,有3行就是3个5相加。竖着看时,有5列就是5个3相加。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并相应地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为学习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奠定基础。】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5+5+5=15(块)

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3+3+3+3+3=15(块)

儿童乐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乘法的具体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让学生对具体情境进行观察、理解和思考,进而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用乘法表示的简便性,从而喜欢数学的运算符号和表示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乘法的含义,学会用乘法算式解答问题。

难点: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一、激趣引入。

1、质疑。

幻灯片出示果子图,问5盘果子你会算吗?学生口答出示加法算式。10盘呢?15盘呢?让学生在列加法算式的过程中感到麻烦,引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用乘法计算。

2、激趣。

教师由“星期天儿童乐园里的小朋友真多”这一话题引入情境,然后出示主题图中的各部分内容。

3、发问:引导学生就以上画面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我们可以以这几个问题为重点:有多少人乘坐飞机?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划船的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幻灯片出示主题情境图。

1、活动一。

展示学生所提问题“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各自列出算式向教师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2+2+2+2=8(人)。

(3)教师指出: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随后板书:2×4=8(人)。

(4)同桌商量:上面的乘法算式中的“2、4、8”各表示什么?(2表示每架飞机上坐了2人,4表示有4架飞机,8表示一共坐了8人,算式的意思是4个2相加得8。)

(5)由学生发现或教师点拨第二种列式方法,引导学生说说该算式的含义。(也表示4个2相加得8。)

(6)依次出示乘法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各称。

2×4=8(人)

┋┋┋┋

乘数乘号乘数积

(7)让学生说第2个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各称,并自由举例。

(8)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猜读、练读。)

2、活动二。

展示学生所提问题二: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3)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情况。

(4)伴随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相应的加法,乘法算式。

4+4+4+4+4+4=24(人)4×6=24(人)或6×4=24(人)

(5)师生质疑、互动研究。6是从哪来的?(有6节车厢,有6个4人。)4×6表示什么意思?6×4呢?(都表示6个4相加)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表示6个4相加,结果都是24;乘法比较简便。)

(6)在小组内说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活动三。

展示学生所提出问题之三:划船的有多少人?

(1)学生尝试独立列式,由于初次学写乘法算式,教师应注意巡视指导。

(2)学生展示算式并说明列式理由。

(3)教师应引导学生并全面讲解:算式的意义、两个“3”的不同意义、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算式的读写法等。

4、活动四。

出示“连椅画面”。

(1)提出挑战性问题:连椅上坐着多少人?能用乘法解答吗?

(2)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内展开讨论。

(3)统一认识:连椅上的人数只能用加法求出,而不能用乘法求出。因为每个连椅的人数不一样多。

(4)课件动态演示:前面连椅上的小男孩走到后面,与右边连椅上的小女孩坐在一起。让学生列式解答。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独立读题,列式计算,交流汇报,订正答案。)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谈收获或体会。

五、完成其他练习题。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

有多少点子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教学过程

1、摆一摆,数一数

教科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展示了可能出现的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等数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几个几个地数。

2、数一数,填一填

把糖块摆成方阵形状,通过“横着数”和“竖着数”,使学生感受不同的观察角度。

3、说一说,算一算

用相同加数连加算式表示出数数的过程,并算出得数。通过“横着数”和“竖着数”两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其最后得数是一样的,为学习乘法做孕状。

4、摆一摆,数一数

教学时,教师可以发给每组学生20块糖,(也可以就地取材,用其他东西来代替),让学生先估计大约有多少块,再自己动手数一数。学生可能出现教科书中的三种数法:1块1块地数,2块2块地数,5块5块地数。数完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如果教科书中给出的方法没有出现,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或者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学生,最后让全体学生按照“2个2个”和“5个5个”再数一遍,体会物体可以几个几个数,结果是一样的。

在数后学生可能会发现:每次数的个数少,数的次数就多,每次数的各数多,数的次数就少。虽然有不同的数法,但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

练一练:第1题

这里画了25个熊猫,25个熊猫基本上是均匀分布。可以组织学生圈一圈,数一数。学生可能会想出不同的数法,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5个5个地数。

通过这道题使学生明白,要快速数出物体的各数,可先把这些物体分组,然后用加法计算。

第2题

从图中很容易看出,每盘有4块蛋糕,有5盘,4块4块地数,一共有20块。当物体1堆1堆地放着,且每堆物体同样多时,学生自然会想到1堆1堆地数。

小结

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从情境图中提出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从而进一步地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2、在具体地情境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学准备:“动物聚会”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边叙述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出示主题图:秋天到了,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庆祝共同的丰收,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一起。(板书:动物聚会)

二、问题探究

1、教师启发: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

要求:A、独立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

B、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解释算式的意义。

2、小组汇报:

A、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3=9(只)

表示: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3根树枝上有3个3只。

要求: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2、活动(二):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4×6=24(人)或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3、活动(三):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3×3=9(人)或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4、活动(四):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3+3=6(人)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人]

②2+2+2=6(人)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一、作业

1、完成《自主学习天地》中本课的练习。

2、生活中哪些情况能用乘法表示?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物游戏》教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物游戏》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挂图、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3题师问:

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
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几只。

2.下课后,请同学们

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桃子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1.8个桃子分给2个猴子,每个猴子分(4)个桃子

2.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每只小狗分到(6)根骨头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张贴画》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817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