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一、复习导入
板书:哄 骗
你们还认识吗?(齐读)
指导书写:陈彦如欺骗老师说,他把一匹马压扁了,同学们一听,哄堂大笑。(送入田字格,带读词语:哄骗、哄堂大笑、欺骗)
回顾课文:
①课文中还有一位小朋友也被哄骗了,她的名字叫“伊琳娜’。(板书),是谁哄骗了她呢?朗志万(板书),他是法国著名科学家。
②谁能用黑板上的词概括一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科学家朗志万哄骗了伊琳娜。)
二、学习课文
(1)围绕“哄骗”展开讨论:
①读课文,思考:朗志万是怎样哄骗伊琳娜等小朋友的?
讨论:屏幕出示朗志万的话:请生读—理解—齐读
重点理解“漫”
讨论:对于朗志万的问题,小朋友是如何回答的?
同学们,人们一般会怀疑科学家的话吗?(不会怀疑)
那么,对于科学家朗志万的话,小朋友们有没有怀疑?(没有)
所以一位小朋友毫不怀疑地说: “因为金鱼身上有鳞。”(读出毫不怀疑)
所以另一个小朋友十分肯定地说: “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读出不假思索)
(2)围绕伊琳娜的实验揭示文意——“动手做做看”。
a 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对了没?(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b体会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
出示: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用这句话随时提醒自己 ②读好妈妈的话。
C 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伊琳娜动手做了吗?
她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交流:①结果是:“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②你们能用朗读把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吗?注意读出质问的样子。一起读读。(读第六自然段)
③体会她当时的心情。(伊琳娜看到这样的结果是怎么想的?)
(3)释题:不是真的哄骗,升华主题:敢于质疑。
①看到这样的结果,她是怎么做的?(生气、质问)
②朗志万听到伊琳娜生气的质问会有什么反应?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讨论:①朗志万是不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呢? (板书:哄骗加上引号)
②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
读了朗志万说的话,我知道了不要随便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去试一下才知道
③你能把你的理解用这样的方式总结一下吗?〈课件显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
④讨论: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
三、总结:
老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亲自试一下才知道。
爸爸妈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认真想一想。
电视里做的实验结果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⑤。那科学家的话是不是不要信?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说说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中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a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b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c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d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4)、分角色读课文,想想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分角色读全文
讨论小结:伊琳娜是位敢于质疑的孩子。
介绍伊琳娜: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也是一位科学家。
四、拓展
读《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做实验: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五、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科学家 敢于质疑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课件、一个玻璃杯、一张纸。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关注“”公众号
回复“期末试题”即可获得word版本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动手做做看》复习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下册《动手做做看》复习学案
【原文】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字词学习】
字:提、漫、鳞、喝、漫、懂
词:金鱼、道理、哄骗
【重点句子】
1.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3.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练习题】
一、读下面的句子,在划线的字的正确读音下画线。
1.一只杯子装(zhuāngzhuāng)满水,再(zàizhài)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
2.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hōnghǒng)骗我们小朋友(pénpéng)友呢?
二、照样子填空,看谁填得多,填得合适。
例:越(想)越(生气)
越()越()越()越()
【参考答案】
一、读下面的句子,在划线的字的正确读音下画线。
1.一只杯子装(zhuānzhuāng)满水,再(zàizhài)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
2.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hōnghǒng)骗我们小朋友(pénpéng)友呢?
二、照样子填空,看谁填得多,填得合适。
例:越(想)越(生气)
越(来)越(好)越(飞)越(高)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下册动手做(一)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育才二小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班级一(3)班姓名课题:动手做(一)(教材40~41页)
课型:新授课时数:2课时上课时间:
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折一折、剪一剪,把一个图形分成几个相同的部分
(1)(教材附页1中图1)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
(2)你们想出了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1.
2.
3.
(3)你掌握了什么规律?
我们发现了只要沿着正方形的()对折就可以折成()个一样的图形。
(4)如何换成圆形呢?怎么做?
活动二:把剪下来的图形拼成不同的图形。
(1)利用活动一剪出的图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够拼出什么图形?
(2)你的图形是什么?还有其他拼法吗?
活动三:综合
(1)一个正方形有4个角,剪去1个角,还剩几个角?
(2)动手剪,想想有几种不同的剪法?
(3)还剩几个角?
活动四:
(1)观察图形,有()个长方形。
(2)观察图形,有()个长方形。
(3)说出你的数法。
活动五:
(1)把三张正方形的纸分别剪一刀,使它变成三个角、四个角、五个角,你能办到吗?
(2)组内讨论。
(3)制订方案,开始操作。
(4)总结规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加深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图形的拼组,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预习、质疑,看书数豆子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五,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五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
2.
3.
4.
完善导学案2分钟。
教学反思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4、写“哄”“喝”两个字
教学重点: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内容?
预设: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个奇怪的问题。
(“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那好,让我们来找一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3.教师引读: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另一个小朋友说:
“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4.从这两个小朋友的回答中,我们能够看出他们当时怎么样?
(没有动脑筋,想都没想就说出了这样的话。)
二、体味感悟,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这时,小女孩伊琳娜和其他人的想法就不一样了,她是怎么想的呢?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2.同学们,如果是你,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你会怎样做呢?
(学生自由说)
师总结:是的,查资料、向别人请教都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伊琳娜和你们一样,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是怎样启发她的?
生:“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3.“光”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三、研读课文,学习第5-7自然段
1.伊琳娜受到妈妈的启发和鼓励决定自己亲自动手做做,我们来重复一下她的实验经过好吗?
(学生动手做实验)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2.当伊琳娜发现实验结果与大科学家说的不一样时,
她会是什么心情?(生气、气愤)
谁来做这个生气时的伊琳娜?
出示教学插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觉得自己被哄骗了,非常生气。
3.“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
道放进—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引导学生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4.那么朗志万真的是说谎哄骗孩子们吗?请你带者这个问题自由读一读第
七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朗志万的话,并想一想。(指名读)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5.假设你是伊琳娜,你听了朗志万的话,你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请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说!
6.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一共认识了三个小朋友,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
7.看来同学们都十分喜欢这个善于动脑,还会亲自动手做做看的伊琳娜,
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伊琳娜一样做一个善于动脑,动手的好学生?
四、书写指导
“喝”、“哄”:口要写得高,小一点
生练习书写,师巡视。
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其他小朋友相信
文本框:奇怪的问题伊琳娜想、做《动手做做看》教案及评课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动手做(一)》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图。
2、在观察、想象、 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学会欣赏他人,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 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教学难点:
拼出有趣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展示作品,发挥想象,激发兴趣。
(1) 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三幅图。
逐一展示三幅图画。让学生充分说一说,每一幅图像什么。出 示最后一幅 图,让学生说说这幅图是由我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同学们折好的精美的手工制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猜一猜它们像什么。
揭示课题。
这 些同学的手可真巧啊!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也同样能做出这 么精美的手工制品。请同学们也来 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看看哪些同学在这我们节课上可以做到又动手、又动口、又动脑。
折一折,剪一 剪,比一比。
拿出1号图形(等边三角形)。
你会把这个三角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试折)
你是怎样折的呢?(请学生陈述)
这两部分一样大吗?请动手剪一剪、比一比。(请一些学生展示操作过程)
(2)拿出2号图形。
这是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圆)
你能动手把这个圆折成一样的两部 分吗?请你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学生展示、汇报)
(3)刚才,我们是分哪几步把1号、2号图形分成一样的两个部分的?生答。(师板书:一折,二剪,三比)
请拿出3号、4号图形,说出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正方形)
你能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把正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比比谁的方法多。学生折,然后汇报结果(可以横折,还可以把相对的两个角对折。)
(5)请同学们按上面的步骤把5号、6号图形(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面二部分。
二、展示不同的折法。
请一名学生 上来剪一剪、比一比。
三、拼一拼。
(1)你能用刚才剪出来的图形拼一拼吗?(学生拼图)
请你动手拼出你最喜欢的两个图形来。展示学生作品。请你说一说。
你是用什么图形来拼的?它像什么?喜欢折纸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会折什么?
请一位同学边折边说你是怎么折飞机(或表蛙)的。请同学们评价这位同学折得怎么样。
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教其他三位同学折一件物品,折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评 价一下。
四、自由创作。
(1)你会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正方形吗?请学生折好后汇报一下自 己的折法。
(2)你能把这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一样大的部分吗?你有几种方法?
(四个三角形,四个正方形,四个长方形)
你用这四个一样大的图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你还能剪、拼出什么有趣的图形吗?
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二)》教案北师大版
学习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
拼图
学习难点:
按图拼
学习准备:
每位学生一副七巧板
学习过程:
一、七巧板的历史
你们听说过七巧板吗?玩过七巧板吗?那知道七巧板的历史吗?
教师进入搜狐网站,搜索七巧板,进入历史七巧板的电脑绘画——七巧板,向学生介绍历史和故事。
二、认识七巧板
1、师出示彩图七巧板,仔细观察,说说七巧板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
2、拿出学具,把散乱的七巧板照图编上号,再拼成一个正方形,在小组内说说:
⑴其中由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
⑵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
⑶哪几个图形一样大?
3、交流。
三、拼一拼
1、你能用七巧板中的图形拼出正方形、三角形吗?
2、拼一拼,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拼出正方形和三角形。
四、拼图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说说图形像什么。
2、指名一生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三人小组拼一拼这个故事。
3、拼图创造。
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并展示给同学。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一)》教案北师大版
一、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0至41页的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体现了从“空间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教材设计了将简单几何体的底面画下来的活动,并安排了三个“动手做”活动,为学生创设了操作、探索和思考的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又让学生折正方形纸,直观认识三角形;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这样安排,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对于这些知识,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地认识几种最常见的平面图形,没有深入研究这些图形的特征。教材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能折出不同的图形。把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多种图形。这些问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力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提供空间。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动手做(一)》主要是在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后,通过折、剪、拼的活动,让学生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在前面学习的《认识图形》中,学生已经在操作观察中认识和了解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动手做(一)》。这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节课。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在课前会用纸折出好几种作品;也有的学生能折一种作品;还有一些学生什么也不会折。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在教学设计中各有侧重。
设计思路
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主,创设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初步形成自觉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折、剪、比、拼、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探索、观察的活动中学习知识,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自我想像力的空间。
在课中从学生的感知入手,设计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同时注重把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以操作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三、学习目标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2.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学会欣赏他人,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3.初步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想像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每人准备8张不同形状的彩色纸。
教师准备3幅简笔画,彩色纸若干张以及磁性黑板、视频展示台。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作品,发挥想像,激发兴趣。(4分钟)
1.教师:同学们,老师自己画了几幅画,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
教师逐一展示三幅图画,请同学们充分说一说,每一幅图像什么?出示最后一幅图,让学生说说这幅图是由我们学过的那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在展示简笔画作品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充分说“像什么”时,发展学生的想像力。通过简笔画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
2.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同学们折好的精美的手工制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猜一猜他们像什么。【展示学生的折纸作品,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3.教师:同学们的手可真巧啊。今天就来上一节《动手做》(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也来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看看哪些同学在这节课上能做到又动手、又动口、又动脑。
(二)、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共20分钟)
1.请学生拿出1号图形(等边三角形)。
教师:你会把这个三角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试折。)
教师:你是怎样折的呢?(请学生陈述。)
教师:这两部分一样大吗?请动手剪一剪、比一比。(请一些同学展示操作过程。)(5分钟)
2.接下来拿出2号图形。
教师:这是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圆形。)你能动手把这个圆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学生展示、汇报。)(5分钟)
【把两个比较简单的、只有一种折法的图形放在教学之初,便于学生探索掌握折的方法,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3.教师:刚才,我们是分哪几步把1号、2号图形分成一样的两个部分的?(生答,师板:1折,2剪,3比。)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总结学法,以利于后面的内容用这种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4.教师:请拿出你的3号、4号图形,说出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正方形。)您能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把正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折,然后汇报结果:一种横折,一种竖折,还有一种把相对的两个角对折。)(5分钟)
5.教师:请同学们按上面的步骤把5号、6号图形(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
(展示不同的折法,并请一名同学上来剪、比。)(5分钟)
【把正方形、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有很多种折法。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出不同的折法,在小组中展示、交流、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三)、拼一拼。(6分钟)
1.教师:你能用刚才剪出来的图形拼一拼吗?(学生拼图。)
2.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0页,给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些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拼成的?拼成的图形像什么?
【在同桌说的过程中,让每一个人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接纳别人的观点,分享成功的体验。】
3.教师:请你动手拼出你最喜欢的两个图形来。
4.教师:这里有六幅图,分别请六位同学上来拼。
请上来拼的同学说一说,你用什么图形来拼的?它像什么。
5.教师: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拼好后,粘在大白纸上。
选择有创意的能构成一幅情境的图形粘在黑板上。请同学们说说像什么,再请作者介绍一下。
【让学生先模仿拼,再进行自由创意,既有助于学生想像力的发展,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四)、折一件自己喜爱的物品。(6分钟)
1.教师:喜欢折纸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会折什么?
2.教师:请一位同学边折边说你是怎么折飞机(或青蛙或纸鹤)的?
【请一位同学折纸,起示范作用。】
3.教师:请同学们评价这位同学折得怎么样。
【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评价要有一定的标准,学会评价自己,同时也能客观地评价他人。】
4.教师: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教其他三位同学折一件物品,折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评价一下。
(五)、自由创作。(4分钟)
1.教师:你会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正方形吗?请学生折好后汇报一下自己的折法。
【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教师:你能把这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一样大的部分吗?你有几种方法?(四个三角形,四个正方形。)
3.教师:你用这四个一样大的图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发挥想像,自由创作,展示学生们的作品。】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动手做(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 分解和组合。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教学难点:
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七巧板、制作七巧板。
1、教 师出示一张完整的七巧板的挂图。
2、说一说七巧板是 由那几种 图形组成的?有 几个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那些图形比较大?那些图形比较小?有没有一样大的图形?
3、每一位 同学都有一张空白的七 巧板,请你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剪下来。
活动二: 利用做好的七巧板拼图。
1、拼出一个正方形可以怎样拼?拼出一个三角形可以怎样拼?
2、拼出美丽的图案:学生自己动手拼
3、听“守株待兔”的故事。
4、下面的图说的就是“守株待兔”的故事,请你拼一拼。
5、发挥你自己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 你喜欢的图形,并展示给同学们!
活动三: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今天这节课你上的高兴吗?怎么高兴?
2、回家后继续用七巧板拼图,并搜集有关七巧板的资料。
动手做(一)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的第二节课,学生在第一节已经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本节课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它无论从内容的选材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给人全新的体验。针对新教材,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体现《标准》的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当中,整堂课都以学生喜爱的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去感悟,去体验。
引入部分我首先让孩子们欣赏几幅漂亮的折纸作品,问孩子们喜欢折纸么?今天我们就到纸工乐园去玩一玩!这么多的折纸作品,其中还有一架小飞机,瞧,它飞来了。这时我拿着一架纸飞机演示,提出问题:鈥溔绾稳谜饧芊苫傻糜指哂制轿饶兀库€澓⒆用腔嵯氲饺梅苫牧奖叨猿疲簿褪峭耆谎0迨殁€溚耆谎€潯=幼盼夷靡徽懦し叫蔚闹剑菔救绾伟岩徽胖秸鄢赏耆谎牧讲糠郑涫翟谏钪校岩桓鐾夹伪涑赏耆谎牧讲糠质欠浅S杏玫模裉煳颐蔷鸵黄鹄赐ü肿龅幕疃煤醚芯恳幌隆0迨殁€湺肿觯ㄒ唬┾€潯U鲆氩糠智擅畹募し⒘撕⒆用堑难叭惹椋杂诘湍昙兜暮⒆永此担巳な亲钪匾模窘诳蔚囊胝獠糠治冶冉下狻?/p>
新授部分我设计了两个大的环节,图形大挑战和创意大比拼。图形大挑战第一个活动是把正方形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孩子们拿两个正方形独自完成,他们想到了两种方法,这时我演示最难的分成两个梯形的方法。但是在上课中我折偏了,分成的两个梯形没有完全重合,这时我马上想到让孩子们尝试一下,能否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有的孩子很快就成功了,然后我提出问题鈥溤跹鄄拍芊殖闪礁鐾耆谎奶菪文兀库€澯肞PT演示,横着折与竖着折折痕的共同点,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这四条线都经过正方形中心点。总结出来只要经过这一点的直线都可以把正方形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教材中对于梯形的方法没有要求,鉴于我们学校的高度,在这里我设计了梯形的这部分,效果很好。图形大挑战第二个活动是把三角形、圆、长方形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要求每个孩子先独立折,再和小组同学交流,最先完成的小组优先汇报。这部分孩子们兴趣浓厚,长方形想出了分成两个小长方形的方法,有了刚才正方形折成梯形的经验,孩子们又想到了把长方形折成两个梯形的方法。把长方形折成两个三角形孩子们没想到,我演示后孩子们都能接受。学生汇报完后,我用PPT总结四种图形的方法,直观简洁明了。
创意大比拼这一环节我首先演示了笑笑拼成的一个大三角形,让孩子们猜是由哪一个图形变的,孩子们想到是正方形,然后我让孩子自己演示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再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接着再拼回正方形。淘气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让孩子们动手拼。淘气和笑笑一起拼出了长方形,两个人合作用四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更多的图形,还有更多的惊喜。孩子们非常兴奋,也很想挑战,两个人一组,尝试更多的图形。教材中只要求两个三角形,这部分我加大了难度,要求用四个三角形拼,孩子们在尝试的时候遇到很大的挑战,经历了很多次失败的尝试,但是经过孩子们的努力,拼出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梯形,很好的达到了目的。我让孩子们把这些图形在黑板上拼出来,给大家展示,但是没有让孩子们讲一讲自己是怎么拼的。最好还是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今后我会注意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多表达。创意大比拼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在一张彩纸上用不同的图形拼出一副美丽的图画!孩子们兴趣高涨,开动脑筋,进行大胆的设计,在公开课前的试课中,每个班都有几组能完成一副美丽的图画,本节公开课,九个小组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出了精彩的作品,全部都展示在了黑板上。这部分比我预想的还要好!看来孩子们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好好的引导,能让孩子们感兴趣,孩子们都能学到很多知识!给我们很多的惊喜!
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自主的思考。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拼一拼的活动,充分的发挥了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每个学生在有了自己的独特的创意后又去观察、吸收他人的智慧结晶。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这也是我第一次公开课尝试活动课,收获了很多,也有很多方面需要自己继续努力!我会继续加油,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三)》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设计图案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欣赏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设计图案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理解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创作图案。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一些美丽的图案。
看了这几幅图,从中你发现了哪些学过的图形?同时你有什么感受?它们像什么?
二、想一想,涂一涂
1.作品欣赏,小组讨论每幅作品都用了什么图形。
风车:看看由哪种图形组成,用了几个这样的图形。
兔子:看看用了哪几种图形,这几种图形是怎样组合的。
金鱼:看看用了哪几种图形,这几种图形是怎样组合的。
万花筒:看看用了哪几种图形,这几种图形是怎样组合的。
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图形来编织美丽的图案。
2.这几个图形在和大家玩捉迷藏游戏呢,你能从下面这些图中找出它们吗?(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1题)
出示第一幅图。
请你按要求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并涂上颜色,看谁找得快,涂得漂亮。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
出示第二幅图。
认识六边形:六边形的特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
在图形中找出六边形,并涂上颜色。
展示学生作品。
3.出示第三、四幅图。
放手让学生用认识六边形的方法自主认识梯形和菱形。
学生交流,全班归纳。
4.我们今天学习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找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
三、自主创作。
1.在点子图上利用所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个图案,互相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并比一比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完成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2题)
2.摆一摆。
用三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摆两个△,最少用几根小棒?摆三个呢?
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小组合作完成。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动手做(三)》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
1、通过欣赏和 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 形和三角形。
2、初步学习一些设计图案的方法。
3、发展学 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发展学生 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创作图案。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美 丽的图案。
1、利用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组合可以创造出美丽的兔 图案,你们看:教师出示图:
2、看看每一幅图像什么?和他们的名字一致吗?
3、说一说,每一幅图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4、教师可以在补充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活动二:自己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
1、想一想、涂一涂。
(教师先让学生自己仔细的观 察,然后自己独立的完成。 全班交流、展示。)
2、小小设计师。
(1) 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横竖对折后分成四个小正方形,找到四条公共边的中心点,连成一个小的正方形,再把小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和原正方形的四个顶点连接。多做几个,拼一拼,并在相应的位置是图上颜色。
(2)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按照 下面的方法做一做。
(3)自己设计 一个图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动手做”,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动手做(一)
(教材40~41页)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折一折、剪一剪,把一个图形分成几个相同的部分
(1)(教材附页1中图1)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
(2)你们想出了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1.
2.
3.
(3)你掌握了什么规律?
我们发现了只要沿着正方形的()对折就可以折成()个一样的图形。
(4)如何换成圆形呢?怎么做?
活动二:把剪下来的图形拼成不同的图形。
(1)利用活动一剪出的图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够拼出什么图形?
(2)你的图形是什么?还有其他拼法吗?
活动三:综合
(1)一个正方形有4个角,剪去1个角,还剩几个角?
(2)动手剪,想想有几种不同的剪法?
(3)还剩几个角?
活动四:
(1)观察图形,有()个长方形。
(2)观察图形,有()个长方形。
(3)说出你的数法。
活动五:
(1)把三张正方形的纸分别剪一刀,使它变成三个角、四个角、五个角,你能办到吗?
(2)组内讨论。
(3)制订方案,开始操作。
(4)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加深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图形的拼组,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预习、质疑,看书数豆子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五,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五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
2.
3.
4.
完善导学案2分钟。
课题:动手做(二)(教材42~43页)
一、小组交流对七巧板的认识并且思考下列问题:
1、认真观察,回答问题:七巧板中有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
2、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
3、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4、几号图是平行四边形?
二、独立完成42页拼一拼后小组交流。
三、独立完成43页练一练的第一题后小组交流。
四、小组合作完成43页练一练的第二题。
五、独立完成43页练一练的第三题。小组内充分交流。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纵能力。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教具准备:七巧板
一、板书课题后指名简介七巧板,如果学生不会则由教师完成。
二指名汇报小组交流的成果。
三、指名汇报各种拼法并且小结每种图案
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拼出的。
四、指名汇报交流成果,只要合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五、可以先让学生介绍守株待兔的故事在完成学案第四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展示成果。
七、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课题:动手做(三)(教材44--45页)
四、自学导航
课前,请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图形,你最喜欢和印象深刻的图形有哪些。
二、探讨交流
活动一:
1、小组内交流介绍准备的有关知识。
2、选择2-3名同学全班介绍。
活动二:
欣赏美丽的图案,找出图案中所包含的各种平面图形。
活动三:找一找、涂一涂
先小组内讨论,后学生独立完成。在各幅图中分别找出若干个给定的图形(见图的左上角给出的三角形、六边形、梯形、菱形),并把它们涂上不同的颜色,以组成图案。
活动四:想一想、画一画
用各种图形拼成美丽的图案。
活动五:
拼一拼、摆一摆
学生用小棒摆一摆。
三、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能力目标:
能从图案中找出图形,培养从复杂图形中辨认简单图形的能力。通过拼、摆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和一定的创造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点:
1、认识各种平面图形。
2、利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组合图形。
3、创新拼图。
教学过程
1.欣赏图案,激发兴趣。
2.动手操作,快乐学习。
3.创新思维,开拓进取。
教学准备:课件
第四单元反思:
4.1认识图形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第一个活动:认图形,对平面图形有一个基本了解;第二个活动:找图形,比较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第三个活动:摆图形,挖掘平面图形之间的本质区别;第四个活动:说图形,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
4.2动手做(一)
我在设计本课时,按照递进的层次安排“折一折”“拼一拼”“说一说”“猜一猜”“叠一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过程、从设想到实际创作的过程、由个人创作到观赏以及描述他人作品的过程、由拼组平面图形到折叠立体图形的过程,使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切感悟到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过渡,我采用激发兴趣、启发诱导、悬念引领等方式,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创新思维。
问题:本节课中有些地方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不足。如:“拼一拼”这一环节,为了便于展示和欣赏,我事先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16开白纸,并且在教室里拉上线绳,要求学生先拼好一幅图,再粘到白纸上,最后用彩笔装扮好,挂在绳子上。可是在课堂中我发现这“粘——画——挂”的过程缩小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因为把拼好的图案粘在白纸上挂起来,使还想拼一拼的学生没有拼图材料了,这等于告诉学生:“你只能创作一幅图”。如果不是这样,学生利用这些材料还可以拼出一些更精彩的图案。所以,在课后,我想:如果这里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既能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充分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
4.2动手做(二)
1.如何寓教于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司空见惯的玩具中发现、探索新的知识,从而使得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活动活而不乱,是我在上课之前一直思考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上给七巧板——这个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朋友“说话”的机会,大大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兴趣,使得他们重新认识七巧板,发现七巧板与所学图形的关系,并通过独立思考及与人合作,完成各种图形的拼、摆,教师只是在其中起了协调、引导的作用。当学生个人的拼、摆活动无法独立完成时,他们自然会主动去与人合作,自然能体会到不是每一件事都是可以独立完成的,从而自动放弃或改掉封闭、固执、不善合作等性格上的弱点。2.注重学科间的渗透,关注学生的发展。新的学科理念是:学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内容,它们只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本节课中学生对于七巧板组成的叙述、问题的解答、各自想法的交流、说故事拼图形,以及对于个人或小组作品意义的阐述讲解等等,都是在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这已经完全突破了数学学科的范畴。3.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教材上简单的模仿拼图:鱼、蜡烛、小船,设计为“出题拼图”,因为这些东西对学生来说太熟悉了,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拼出来。结果正是如此,学生所拼出的图形比教材上所列出的还要形象、生动,并且种类很多。在最后的自由拼图活动中,学生的思路完全打开了,各种各样的设计令人惊叹。于是,这节课便像学生想像的翅膀,无限地伸展……
4.3动手做(三)
本节课我联系“美丽的图案”这一生活中的实例展开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通过开展欣赏、找图形、摆图形、设计图案等多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兴趣最浓的是最后一个环节,用所学的图形拼出美丽的图案,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出许多用几何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觉得不足之处是面向全体做得不够好,由于时间的原因,没能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展示的机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每一位学生,给他们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间。
整理与复习(一)
通过创设去世纪欢乐园放风筝的情境,将所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有机地串联起来。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热情比较高,积极主动地帮助(1)班的同学,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在解决购票的问题中,有学生想到比一比的方法,找一个身高1米10厘米的同学,比他低的就不用买票;再找一个身高1米40厘米的同学,比他高的就得买全票;身高在他们中间的就买半票。这些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回顾。从学生的回顾中发现,学生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有:数豆子、观察物体、七巧板、猜数游戏、测量等,稍一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喜欢的是那种动手、动口,寓教于乐、于活动的数学课,这样的课也应是自己今后教学的设计方向、努力方向。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荷叶圆圆》教案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教版
年级语文下册《荷叶圆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文。背诵
文。
前准备:
件、字词卡片、贴图。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导入
。1.亲爱的小朋友们,出示
件1:荷叶看,这是什么?板书:荷叶。我们刚学过南宋诗人杨万里的
首诗,就写到了荷叶。
起来背背吧。(学生背诵:《小池》)2、小朋友们,观察
下,看看荷叶长什么样子?(板书:圆圆的,什么颜色的?绿绿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
位朋友,荷叶姐姐。(师:嗨,荷叶姐姐你好!亲爱的同学们,来,跟荷叶姐姐打个招呼吧!再热情
些!荷叶姐姐可惹人喜爱了!不信,我们到荷花池去看看吧!出示
件2:荷花池2。这里的景色美吗?(美)师:这么美的景色不仅吸引了我们,还吸引了
位大作家,他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文《荷叶圆圆》,小朋友们齐读
题。二、初读
文,感知内容1.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
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音符……所以有好多小伙伴都喜欢荷叶姐姐,我们来听
听,都有谁喜欢荷叶姐姐,来和荷叶姐姐玩呢?2.出示:《荷叶圆圆》视频3.都有哪些小伙伴喜欢荷叶姐姐呢?生回答,师贴图。4.多有意思的小故事啊!你们想不想也来读读呀!赶紧打开书读
读吧。出示
件3:朗读要求1)把
文读正确了、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宝宝多读几遍。2)给
文
上自然段序号。三、检查生字词1、我会认生字(出示
件4:生字)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
文有几个自然段?(5个)
文中的生字宝宝你都认识了吗?1)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分读。2)识记生字怎样才能记住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同学们用加
加,合
合,还有换
换等方法,老师还有
种方法记住这些字,就是猜字谜:老师要考考你了出示
件5:猜谜语
天
天又
天,每天都有红太阳。(晶)月亮在旁边。(膀)人在小亭边。(停)土地真平整。(坪)刚才你们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记住这些生字,荷叶姐姐说:你们真了不起,下面我来考考你们出示
件6:生字2、词语:生字宝宝找到了朋友,你能认出他们吗?(开火车读)火车火车谁来开?四、学习
文1、研读2-5自然段。刚才,我们认识了生字词,下面我们来学习
文吧师: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把荷叶姐姐当做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读读2-5自然段吧好,请四名学生读
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老师提出的问题?生读理解
文出示
件9:
二自然段:小水珠说:…………摇篮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谁能说说什么是摇篮?(出示
件7:摇篮图片)(你能给“篮”再组个词吗?与“蓝”区别。)出示
件10:比
比,蓝,篮组词。小水珠是怎样在荷叶上(躺,板书),还眨着……出示
件11:
三自然段:小蜻蜓说:……停机坪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同学们停机坪是干什么的?它是什么样子呢?出示
件12:停机坪同学看图片,这就是停机坪。小蜻蜓是怎么样在荷叶上(立,板书),然后(生接,展开透明的翅膀,谁能表演
下?(指学生表演)出示
件13:
四自然段:小青蛙说:……歌台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小青蛙是怎么样在荷叶上(蹲,板书),谁来表演
下?出示
件14:
五自然段:小鱼儿说:……凉伞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小鱼儿在荷叶干什么呢?(游来游去,板书捧起)2、美读,表演。这四个小伙伴,你最喜欢谁?好好读读写它的
段,读的时候可以做做动作,能够背下来最好,待会请同学上台表演。3、抽学生上台表演。(佩带上相应的头饰)五、拓展思维,启迪联想,练习说话,升华情感。1、同学们表演的不错,那除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鱼儿外,还有谁喜欢荷叶呢?它们又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2、
件出示:15除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鱼儿外,还有谁喜欢荷叶呢?它们又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蚂蚁说:“荷叶是我的小船。”它能把我带到我想去的地方。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我在荷叶上跳舞。”小鸟说:荷叶是我的大床,可以躺在床上睡大觉。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跳跳床,在上面跳来跳去。小虫子说:荷叶是我的大软床,可以让我舒舒服服的躺在上面晒太阳。)2、那荷叶是小朋友的什么呢?你们想对荷叶说些什么?荷叶是小朋友的凉伞,荷叶是小朋友的凉帽,荷叶是小朋友的风景。3、小结:这神奇的大自然造就了这么美的荷塘景色,这美妙的景色需要我们人类精心地呵护。请同学们用你们手中的彩笔,画下这美丽的景色,然后在
旁写上你想说的话。板书设计 荷叶圆圆 小水珠摇篮躺 小蜻蜓停机坪 立 小青蛙歌台蹲 小鱼儿凉伞游来游去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