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实用类】能力训练,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实用类】
一.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基本前提,但人类社会的活动由于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而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甚至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因而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这种不公正性,首先表现为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在物种数量上比自然生态系统中要少得多;其次表现为不同物种受到的待遇也互有区别,而且无视其原生特性;再次表现为相互间的关系得依照人类的意志加以调控。这些特征体现了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这样的偏离积累扩大后,最终都会影响到地球生命体系的生物多样性。
不同文化对生物物种的价值定位,完全屈从于相关民族文化稳态运行的需要,而这样的需要又具有多重性,因而不同民族文化对生物的价值定位并不具有通约性。比较不同民族文化对生物物种的价值定位,其间也无规律可言。目前愈演愈烈的农田化进程和作物种植、牲畜饲养的单一化,恰好是全球范围内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自然结果。要消除这些威胁,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的食品结构必须尽可能多样化,尽可能从更多的生物物种中获取食物来源。而做到这一点的根本保证,也只能是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
在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背景下,人类生产食品的办法也会日趋单一化。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最为通行的作物保护措施就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但任何化学农药都会不加区别的消灭一切除作物和动物以外的物种,这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然而,随着文化的辐合趋同,人类无法找到一种更好的化学农药的替代品,以至于生物多样的保护成了一纸空文。
生物多样性维护的另一个重要的威胁是化肥的滥用。人类在使用化肥时关注的仅是作物本身,对使用化肥的负面效应即使了解,也往往是不加理会。化肥的使用对于土壤微生物的存活是一个重大威胁,而这又会导致其它众多生物生存压力。加上过量化肥对水体的污染,还会威胁到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然而,在文化辐合趋同的背景下,这些对生物多样性的明显威胁却无法得到缓解与消除。工业文明的食物生物模式在这一背景下,被不加区别地大范围推广,这同样会使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更加艰难。
为了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社会应当拥有尽可能多的食物来源渠道和食物生产办法,以便分散对不同生物物种的生存压力。要使食物生产的多样化成为可能,同样需要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因此,文化的辐合趋同本身就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负面效应,维护生物多样性永远只能是一个理想,而无法落到实处。
1.对体现“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物种不公正是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
B.在物种数量上,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远远少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C.人类社会对待不同物种或厌恶、或漠视、或偏爱,且无视其原生特性。
D.人类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调节控制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2.对文化辐合趋同造成的结果,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食物来源集中对于较少的生物物种,食品结构相对单一。
B.农田化进程愈演愈烈,作物种植、牲畜饲养单一化。
C.人类生产食品的办法日趋单一化,如作物保护措施单一。
D.工业文明的食物生产模式使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更加艰难。
3.根据全文内容,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A.文化辐合趋同对人类生态安全的威胁
B.文化辐合趋同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
C.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与合理利用地球资源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生命体系的延续与民族文化的辐合趋同之间存在冲突。
B.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之所以成为一纸空文,是因为客观上存在的困难以及人类的漠视。
C.文化的辐合趋同意味着对地球生命体系的破坏,它对人类弊大于利。
D.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保证,也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客观要求。
二.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牟宗三
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培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勉仁”是梁先生的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
他是个了不起人物,从性情、智慧、个人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
“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30岁。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出来的,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
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的?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梁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
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了三百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源始于十七、八、九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
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保存文化是对的,那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其及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是有问题的。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
梁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
但是,在文革之时,他却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他被批斗时,家具和所有的藏书也都被摧残烧燬,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他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他的朋友。虽然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的忠厚的一面。
梁先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复兴者,不但身体力行地宣掦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可以说是接续了清代断绝了300年的中国文化。这是他的一生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正是梁漱溟先生象征“文化中国”的意义所在。(文章有删改)
1、文章第二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
2、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3、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三.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
长达一千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与绵延的万里长城,作为举世闻名的古代中国人创造的伟大工程,都是华夏民族的历史丰碑和永远的骄傲。长城早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大运河的文物保护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大运河在广开海运之前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交通命脉,开凿运河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沟通交流。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利用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开通的沟,在隋炀帝时最终完成,唐宋繁盛一时,元代截住夺取直,明清屡加疏通。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大运河一直是一条南粮北运、商旅交运、水利灌溉的生命线。
大运河涉及黄河与长江这两个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燕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其沿岸是古代中国人口集中、文化遗址密集的地区。各个时代,大运河贯穿之地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其文物价值与意义非同寻常。不仅如此,大运河在开凿的长度、年代上还创下了傲视环宇的纪录,特别是沿岸几十座城市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保存了极其特色的内河文化。
但是,作为华夏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结晶的大运河,今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无偏见肯定和保障它的历史地位。
大运河的保护现状确定令人忧虑。除千百年来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水量匮乏等自然因外,更有乱开支渠、截住流用水、客理不善等人为因素。由于不少河段利用了天然湖泊和自然河流,很多人认识不到大运河也是文化遗产或文物古迹三岁时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大运河的保护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
大运河虽然历尽沧桑,却衰而未亡,江南河段仍然泽被今人;已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涉及到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因此,亟需通过文物调查与文化保护研究。提交完整的大运河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大运河及其沿岸相关古迹不仅应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也应作为一个整体来中援世界文化遗产。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原因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河堤决口,泥沙淤窝,河段缺水,大运河已经是衰败不堪。
B.乱开支流,截流用水,管理不善,大运河的保护现状令人忧虑。
C.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大运河沿岸的文物古迹常被随意改拆。
D.分省分段的管理,使大运河的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无法提交。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运河实际上下连结中国古代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桥梁和纽带
B.从开凿时间和规模上看,大运河是世界同类工程所无法企及的。
C.部分河段借用湖泊和河流,影响到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地。
D.大运河的文物价值不能超过今没有得到专门的法律法无偏见的肯定和保护。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有利于提升沿岸文物古迹的文化价值,传扬其“古代文化长廊”的美誉。
B.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大运河将更有利于沟通交流,昔日南粮北运、商旅交通的胜景将得以恢复。
C.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大运河沿岸文物古迹的保护,从而加速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
D.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后,历史上极具内河文化特色的大运河将会呈现出新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
四.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到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1.下面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2.根据原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
A、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疾病流行。
B、肆虐的冬季风暴光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C.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D.台风频频袭击,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3.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
B.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
C.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见使用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D.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
五.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傅聪,钢琴演奏家,生于1934年,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195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他以“钢琴诗人”的称号闻名于世。
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了吗?
我的父亲钟情于法国文学,还把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他是罗曼罗兰和其他许多法国艺术家的密友。在我只有5岁的时候,他就影响乃至强迫我学习钢琴。不过,到我17岁去波兰学习钢琴的时候,我已经真正爱上弹奏钢琴了。
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
喔,太多了:像肖邦、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流传后世的杰作。我们永远不能用“完美”来形容音乐上的造诣,每种探索都是阶段性的,每个新的时期对杰作都有新的定义。
我觉得,肖邦呢,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的气质,就好像肖邦就是我。我弹他的音乐,我就觉得好像我自己很自然地在说我自己的话。莫扎特是什么呢?那是我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世界在说话,他是我追求的理想。舒伯特像陶渊明,舒伯特的境界里头有一些我觉得就像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传统上特有的那种对人生的感慨。
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
假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假如他所追求的就是这些的话,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为的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而是世俗观念里面的价值,那是一种很危险的价值。假如不具备对音乐那种“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那还是不要学音乐,学电子、学医、学法律成功的机会都要大得多!学艺术一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有“大爱之心”,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假如有这样一个出发点,即使孩子不能够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可是他有了一个精神世界让他可以在那儿神游,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幸福!
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我在各国讲学时经常举个例子,那就是黄宾虹说的“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他拿庄生化蝶做一个比喻,说“师今人”就好像是做“虫”的那个阶段,“师古人”就是变成“蛹”那个阶段,“师造化”就是“飞了”,也就是“化”了……伟大的作曲家写的作品完成后还会不断地发展,它会越来越伟大越深刻越无穷越无尽,所以“造化”跟自然一样生生不息,不断复活、再生、演变:真正的“造化”是在作品本身。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天分?勤奋?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还是思想?
可能这些都需要……但是现在我觉得,也许最重要的是勇气,能够坚持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永远表里如一:这在音乐上也很难做到。
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
是呀,如果你的琴声很纯洁地发自内心,就会天然有一种感染力=我父亲经常说,真诚第一。感人的音乐一定是真诚的,有的人可以弹得很华丽很漂亮,你也会欣赏,但被感动是另外一件事。科尔托就是这样,他有很多毛病,但是他真实感人。
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
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道理的,是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学问。
(节选自[法国]多米尼克夏代尔《音乐与人生》)
1.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2.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
3.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六.(12分,每小题3分)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子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剌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当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选自《科技导报》2008年第2期,有删改)
1.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A.人类大脑的特征 B.对称性
C.分辨左右的意义D.不对称性
2.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对称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千草之间也诀不会饿死,因为它会凭借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
4.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七.梦碎雅典杨明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路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
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写作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四部分写作
【知识梳理】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考生作文能符合题目中所列的各项要求。这就要求考生一定要对作文试题上展示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准确、全面地理解其含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考生不仅要善于从关键词句中提取重要信息,准确把握命题意图,还要仔细阅读分析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包括写作要求中的每一项内容,无一遗漏,确保对命题意图要求的理解没有偏差。审题没有偏差,才能紧扣题意行文,才能符合命题的限制要求。基本要求有两项:一是准确,二是全面。
怎样做到符合题意呢?
一是吃透内涵,依题行文。
①依照词典的认定或社会习惯形成的意义解读试题。
每道题总是由一个或几个词语构成的,对这些关键词语,必须仔细琢磨,把握其正确的含义。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气”可以指空气、气体,也指某些素养或特征,更多的是指人的精神状态或品格。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岳飞抗金,“气吞山河”。俗话说“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口气”。这句俗语中的“气”,仅仅是指空气吗?请根据以上提示或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写一篇作文。要求:自拟题目,题目中必须包含“气”字。
这道题的引题说:“气”可以指空气、气体,也指某些素养或特征,更多的是指精神状态或品格。由此可见,命题者是将“气”的含义严格限定在“人的精神状态或品格”上的。为了强化这一命题要求,下面又举《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和岳飞抗金中的“气吞山河”为例来说明。最后用“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口气”这一俗语进一步作出解释,还用反问句“这句俗语中的‘气仅仅指空气吗”来收结。命题者对关键词义的限定是非常明确的。据此,我们完全可以从与“气”相关的诸如骨气、气节、意气、义气、正气、志气、勇气等词语中任选一个加以发挥。
②重视试题中的修饰语。
例如有一道命题作文题:请以“在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这道题里有三个关键词: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这三个关键词里,作为修饰语的“飘雪的季节”尤值得注意。它可以是实指,可写雪花是春的使者,雪花来了,明年的花期就近了。也可以是虚指,“飘雪的季节”指的是恶劣的环境,人生所遇到的困难、挫折等一切逆境。当然,比之实指,虚指更有含蕴。修饰语的含义确定了之后,与此相应,“花开”的含义也当是虚指,指人生的顺境、美好的生活。这样把这两种虚指的意义结合起来,文章要表现的主题就很清楚:人在逆境中仍然要以乐观、豁达、不屈、积极向上等心态,去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
③比喻性的试题要准确理解试题的比喻义。
如2008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春来草自青。这是蕴含颇为丰富的隐喻性话题作文,写好这类作文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准确把握写作的范围与方向。我们可以采用联想的方法理解话题的含义:一表层意义,春天来了,驱赶严冬,万物复苏,花草繁茂,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二深层意义,“春来”比喻人生或社会生活的良好境遇,“草青”比喻的是美好的前景,这样,我们可以确定:作文的重点应该是对生活的感悟,重心应该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多一份自信,迎接生命的春天;笑对风雨,明天会更美好;困境中要坚强,阳光总在风雨后;多一些从容,欣赏春天的美丽。
二是读懂材料,明白喻意。
这主要是针对给材料类话题作文而言。在审查这一类题目时,必须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根据材料,明确题意、范围、重点及要求,思考一定要全面准确。有时试题所给的情境内容比较含蓄,像寓言、漫画等材料,我们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善于发现隐含信息。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所给的材料是:
一次,许广平写了一篇题为“罗素的话”的论文,呈给鲁迅先生批阅。鲁迅读完后写了如下评语:“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工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都给罗素。”(注:鲁迅当时在北京女师大任教,许广平是该校学生。罗素是外国著名学者。《罗素的话》是许广平评论罗素的一篇论文。)
题目是: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联系自己或周围人的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定。
做这道题,首先要领会材料的含义。材料中鲁迅的评语很值得玩味。当时许广平虽然还不是是鲁迅先生的配偶,但已是鲁迅先生的爱徒。依据这样的关系,许广平的文章纵使有诸多的不足,鲁迅先生也应该给予包涵和宽容。可鲁迅先生却一点情面也不讲,相反以极端幽默的讽刺笔调,在批语中调侃道:“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工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都给罗素。”这个批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许广平论文中绝大部分的内容(85﹪)都是罗素的话,只有极小部分的内容(5﹪)才是她自己的。鲁迅先生指出了许广平文章的最大毛病就是缺乏自己的见解。把材料中这个含义读懂搞清了,下面行文就比较方便了。
三是理清关系,辩证说理。
所谓“理清关系”,就是要把题目中至少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清楚。例如2005年全国卷(黑、吉、桂)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的作文,就不能只谈“位置”的重要性,而不关联到“价值”这一要求,作为话题主旨应围绕“位置和价值”的相互关系作思辨分析,展开论述。所谓“辩证说理”意思是指命题如果像上述话题“位置和价值”涉及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那就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来审察。毋庸置疑,位置不一定与价值成正比。一般来说,一个人位置高、权力大,就容易创造更多的价值;但也不尽然,有些人在很普通的位置上,也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比如在位置低下的平民百姓里,就曾涌现出了鲁班、李时珍、毕升、黄道婆、曹雪芹等知名人物,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至于当今社会,在平凡的位置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创造出不平凡价值的英雄、劳模,更是举不胜举。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审题是高考作文的第一步骤,也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作文的立意、选材和构思的优劣,一点也马虎不得。
审题的内容要点有:①审清题型特点;②审清立意角度;③审清选材范围;④审清文体要求;⑤确定写作中心。而其重中之重则是审清题目对写作的内容、题材、体裁、字数作出了什么限制,试题规定写什么就写什么,规定怎么写就怎么写,决不可一瞥题目就匆匆落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2)符合文体要求
文体,即文章的体裁。我们常把文章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应用文这几类。这几类文体,都是每一个考生必须掌握的。
各类文体均有各自的特征。
“文体”的特征,首先表现在文章的内容和作用上。比如说,你要写记叙文,就要侧重写人写事,写景写物,要动人以情;你要写议论文,就要注重阐述主张,分析思想,评论是非,要示人以理;你要写说明文,就要着重介绍事物特征、事理规律、操作规范,启人以知;你要写夹叙夹议的文章,就要加重叙中有议,议中有叙,叙议结合,要授人以法。
“文体”的特征,还表现在行文款式、表达方式上。记叙文要记叙,要描写,讲究记叙的顺序、记叙的线索等等;说明文要说得明白,讲究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议论文要有论点,有论据,要能进行合乎逻辑的论证;应用文重在具体问题的解决,所以特别讲究格式,而且这种格式是约定俗成的,不可随心所欲地“创造”。
“文体”的特征,还表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记叙文追求生动形象,特别注重语言的情感化;议论文讲究逻辑性,概念、判断、推理要十分严谨,举例叙事要概括简洁;说明文讲究准确性、科学性、不夸张,少形容;应用文的语言更有特色,有些是习惯用语,有的甚至是“行业”用语,要求作者真正做到“当行出色”。
总之,文章要素,文章规格,文章功用,文章语言,都是“文体”的属性。要写出好文章,就不能不增强文体意识,不能不把握文体特点。这种把握,不仅是要区分出什么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还得再深入一步探究各类内部分支文体的差异,比如同是记叙文,写新闻稿与写一般记叙文不同;同是议论文,写评论和写读后感不同;同是说明文,写科普文章与写一般产品说明书不同。它们各有特点,写作时是不能加以忽视的。
所谓“符合文体要求”,是指考生可以根据命题要求选择适当的文体,但要注意选定文体的文体规范。这实际上是说“符合文体要求”包含了两层意思:
一是符合作文题本身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这四大类文体。具体到每一年的试题,或是指定写某一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写一封信”;或是排除某种文体,例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上海卷、湖北卷、北京卷、天津卷,明确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诗歌便不符合文体要求。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便更改。2005年重庆卷小作文明确要求以“筷子”为对象写一篇说明文,湖南卷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二是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的要求。近几年高考采用了话题作文,逐步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使考生摆脱了文体的羁绊,可以根据话题的实际和自己的特长,选取一种更适合自己的文体去写,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但是,这丝毫也不意味着“文体不限”就不要文体了。就考生来说,在具体的写作中,要适当强化“文体感”,你一旦选择了一种文体,就必须按这种文体的要求来写,要努力做到写什么就要像什么,千万不要写出那种非驴非马的“四不像”的东西来。
最后,再强调一下,怎样做到符合文体要求?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平时积累文体知识,对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小说、寓言等考场常用文体的基本体式了如指掌。②要有较强的文体意识。一是试题本身要求写某种文体就按这种文体来写,二是试题允许“自选文体”,要写出自己选定文体的特征。③要学会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有素材的、能够张扬个性的文体来写。
(3)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什么是“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是指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继承民族传统中优秀的精神遗产;作文的内容应反映当代社会的本质和主流,体现符合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进步思想,排除不健康、不积极、消极颓废的思想内容,更不能有违法乱纪的思想观点和腐朽堕落的感情倾向。凡表现出高尚的理想、良好的道德、勤奋的态度、刻苦的作风、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都可以看作是健康的、积极的。
“感情真挚”是作者在情感表达、展示的过程中做到:具体而不空泛,真实而不虚假,自然而不做作。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喜怒哀乐,真情表露,写实事,讲实话,抒实情,明实理,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展开联想、想象要合情合理,抒发感情要恰如其分。不要为了迎合阅卷老师而矫揉造作,夸大感情,更不能胡编滥造。
目下学生作文在这方面存在的误区有:
(1)无限拔高,描写失真。
不少同学对作文的思想性作狭隘的庸俗的理解,往往不顾材料本身的内涵,或胡乱引申,或乱加比附,或生搬硬套,或大肆发挥,或无限上纲。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思想政治的高度。有些考生不顾题意,一个劲在那里表决心,谈志愿,用假话、大话、空话替代“真情实感”;有的调侃一切,玩世不恭,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和对社会的冷漠;还有的胡编乱造、随意拼凑一些离奇古怪的东西,以博取阅卷人的好感。文章中要么“无情”,要么是一些“不精不诚”之情,引起阅读者心理的拒绝与排斥。
(2)矫揉造作,虚情假意。
言不由衷、无病呻吟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有的文中并无一丁点能引起“触动”的因由,却“为赋新词强说愁”,满纸苦闷、彷徨、伤感,十足的恨男怨女的派头,十分矫情。1998年高考作文《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和《战胜脆弱》,出现这样的现象:父母在考场外辛辛苦苦等着考试结束接孩子回家,孩子却早已在考场内判决了父母的离婚,查出了父母的重病甚至把父母送进了天堂。为了得高分而如此不择手段,令人惊讶。
(3)自以为“真”,格调不高。
不少考生抒发的看起来确乎是“真情实感”了,但其流露出来的思想意识却是灰色的、反社会主流思想的,“真””则“真”矣,却既不“善”也不“美”。有的在作文中流露出了不少自以为真实,而实则应该摒弃的悲观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崇洋媚外、追星思想和封建迷信思想等错误观点,还自以为是“个性化”“创造性”的表现。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写作中,有考生作起了白日梦,说记忆如果真的可以移植,我就不用学习了,可以如何如何享受等等。写“心灵的选择”则写自己在几个靓丽“美眉”间艰难选择,莫衷一是的矛盾和痛苦。有些学生甚至虚拟了许多缺德的经历:如1994年命题作文“尝试”,有考生以欣赏的口吻津津乐道自己怎样在作弊、打群架和第一次偷自行车等方面的尝试。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写出来,固然应该肯定,但他们的想法却是不妥的,甚至是严重变形、扭曲的,格调太低。
(4)认识怪异,立意错误。
鼓励考生多向思维,决非失去价值评判的尺度。有的考生为了论证“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写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照我看,只要对自己有利就都有理。”这样的观点起码是庸俗的。有的考生对敏感的政治问题持有错误的观点,如一篇题为“论特殊”的文章竟这样写道:中国有中国的特殊性,中国人有中国人思维的多样性,“不管台湾独立也好,统一也好,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答案岂容丰富多彩?有一篇题为《有弃有取,有失有得》的作文,对“诚信”的认识却是“诚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诚信的取舍之道,丢弃诚信不见得会失去什么,保留诚信也不见得会得到什么。对诚信有弃有取,有失有得,才是至关重要的。”作者以实用主义观点看待“诚信”,需要时我就“拿来”,不需要时就抛弃,作文的价值取向错误。有的考生甚至出语如斯:“守诚必败,失信必胜,这是为中国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规律。”简直是胡说八道。
(5)情绪偏激,看法偏颇。
有什么样的境界格调,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有的考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阳光下的一角阴影就全盘否定太阳的存在,对有些社会问题或现象(如农村生活、城市下岗现象等)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对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或不法行为(如腐败现象、污染问题等)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观点去评论,反映到作文中便是一腔愤世嫉俗的宣泄。有位考生在题名为“四个儿子”的文中写道:“龙生九子,个个不同。张老汉的四个儿子的秉性就是这样,有的耿直、有的刚烈、有的阴险、有的圆滑!只有那个像鹅卵石般圆滑的老三最适合于在政府部门工作。”这位考生情绪偏激,认识偏颇,有违客观实际。有一名考生写信给正在准备高考报名却拿不定主意的同学,竟这样谈自己的看法:“不要听老师的,老师就知道升学率,多考上一人,就可以多拿奖金;也不要听家长的,他们只要自己的面子,根本不顾你的死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种“鼓励”别人“我行我素”的话,只能表现出作者的狭隘心理。
然则,如何做到思想健康?有四点要注意:①守住人性伦理底线;②守住社会公德底线;③守住民族尊严底线;④守住时代主旋律底线。
又怎样做到感情真挚?也有三点要注意:
①生活写真。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曾给自己心灵震撼的生活事件;
②细节传神。描写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生活细节,追求“一瞬传情,一日传神”的艺术境界。
③渲染氛围。撮取生活琐事、文史人物而成篇,对其进行情感化的处理,在叙事、写景中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以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4)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内容充实就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据。用足够的高质量的材料显示文章的主题。写记叙文,人物和事件具体实在;写议论文,论据典型充足。与充实对立的则是假大空,捏造事实,无病呻吟,夸大其辞,无的放矢。
中心明确是指文章的观点鲜明而准确。中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含蓄的;可以是理性的概括,也可以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它必须是鲜明的。
选取怎样的材料,才显得内容充实?
内容充实的文章必须具有高质量的材料,其标准有三点:
(1)丰富性。就是材料本身有丰富的意蕴。意蕴就是材料的内在含义。意蕴丰富才能引发读者的情思,给读者以某些启示。一则材料有无意蕴,要先从读者的眼光来看,要用心去感受它,你果真动了情,那就是有意蕴。这种鉴别方法很有效,不妨一试。
(2)现实感。这是针对材料陈旧而言的,高考作文要求考生立足于现实,从现实中取材。考生要在平时养成关心社会的习惯,积累丰富的素材,一旦需要就能源源不断的拿出来。当然,不是说写文章不能用历史材料,即使是写记叙文也可以写历史故事,关键是历史材料中要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文章才能有新意。
(3)新颖度。这是针对人云亦云而言的。读者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其强度往往与材料的新颖度成正比,所以考生必须在平时积累一些新的材料,随时记下来备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新鲜的可写的人、事、物,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感受,就能找到内涵丰富,具有现实感、新颖度的材料。
作文怎样做到中心明确呢?
(1)首先中心论点本身应该明确的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决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论点一般由简洁的判断来表达,例如《做一个快乐的付出者》。
(2)一篇文章中心论点应该始终不变,作者不能提出与中心论点相对立或矛盾的观点。
(3)整篇文章论证要紧扣一个中心论点,防止论证过程中,转移论题、偏离题意。
(4)要善于点明中心,在考场作文中,这一点更为重要。
作文中要做到中心明确,一定要适当注意有关点题的技巧。
拿点明题意的方法来说,有:
①叙事点题。如朱自清《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借叙述直接点题,引出回忆吸引读者。
②议论点题。如唐弢《同志的信任》结尾:“鲁迅先生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可是在所有共产党员的心目中,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以评价作结,点明中心。
③描写点题。如茹志鹃《百合花》结尾:“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凡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脸。”这诗意浓郁的点题描写,把作品推向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百合花——纯洁与感情的花,伴随着主人公的身体,映衬着他高尚的灵魂,永远留在读者心里。
④抒情点题。如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在描述夜走灵官峡的见闻后,直抒胸臆:“我猜想:即使在这风雪迷茫的黑夜,工人、工人的妻子、孩子,谁也看不清楚,可是他们一定能感觉到相互间深切的鼓舞和期待。”作者将一家三口的骨肉之情同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崇高感情联系在一起,借抒情之笔突出文章的主题。
拿点明题意的位置来说,有:
①标题点明题意。话题作文要求自拟标题,我们就用标题来点明中心,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例如,2001年高考优作《诚信,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人生需要诚信》等。
②开头点明题意。例如一位考生写的《敢为天下先》一文的开头:“老子说:‘我恒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虽然这古训倍受推崇,但实际上不过是一张“护身符”。“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敢勇挑大梁,不敢锐意创新。我以为,在这腾飞的新时代里,人人要敢为天下先。”这个开头破中立论,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在新时代,人人要敢为天下先
③结尾点明题意。例如2001年高考优作《诚信不可抛》一文的结尾:“看看吧,诚信何其可贵,何其重要。诚信不可抛,唯有诚信,才能让你的生命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永不枯竭!”这则结尾,收束全文,点明主旨,要言不烦,干净利落。
④段中点明中心。写记叙文可以描写几个场景,在场景描写之前或之后点明文章中心;写议论文可以把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小观点,放于每段醒目位置,强化阅卷老师对文章中心的印象。
(5)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结构完整”系指文章的结构不是单纯的“形式”问题,文章的结构安排,应该与文章的内容有机的统一,成为水乳交融的一体。所以,文章的结构要服从于表现主题的需要,要能反映出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要适应不同的文体特点。
要做到结构完整,以下几方面是必须注意的:
①思路与层次
思路清晰是结构完整的前提。不管选择哪种文体,写之前都要对所写话题有一个整体“规划”,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什么内在的思路去结构全文,这些问题清楚了,结构完整是自然而然的事。更多情况下,文章结构不完整,主要是思路不清晰造成的。思路清晰,文章才会有很强的层次感。层次是文章内容的表述次序,或者说是文章内容展开的步骤,它体现文章各部分的次第关系,显示文章的条理。可以说,如何安排层次,是整个行文结构安排的核心问题。
一般情况下,议论文应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行文,记叙文的行文思路则比较复杂,时间、空间、材料的性质、作者认识的发展等等,都可成为结构文章的“脉”。
②开头与结尾
开头,是文章的开端,要为文章的主体----“中篇”服务。文章的“头”开得好,对于全篇有很大的作用。“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有个好的开头,全文皆振作,有精神,有活力。写开头时要注意以下两点:开头要尽快接触文章的本题,不要故意兜圈子,考场作文尤应如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东拉西扯,往往会使人不知所云。开头要精美,即古人所说的“凤头”。美丽而又精致的开头,才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开头几法:
直起法:就是直接点出文章的本题,接触文章的实质内容。其长处是开门见山,便于读者抓住要领。
原起法:即原其所以然,也就是先叙述作文的原委,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这样的开端平和,易于让人知道文章写作背景和由来。
突起法:就是从最“抓人”的地方写起,给人一种磅礴逼人、突兀横出之感。比如:“我从来没想过,我竟会做出这样的事来”,这个开头让会让读者产生很多疑问,会急着读下去。
逆起法:就是从与文章本意相反的角度说起,这样的开头,起笔曲折,出人意外,前后形成鲜明的对照。如《荔枝蜜》的开头即是。
喻起法:就是从其他事物兴起(即联想),然后归结到本题,这样的开端,文章活泼,富有意境,有利于文章立意的表达。
结尾,担负着进一步表现中心内容和扩大文章内涵、增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作用。结尾的要求是:要有力,即古人所言之“豹尾”。写文章要善始善终,如果草草收尾,有可能“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要有韵味;要与开头相呼应,文章的内容只有前后呼应联系,才能血脉贯通,融为一体;要自然,不能生截硬断,画蛇添足。
结尾几法:
留余法,即言有尽而意无穷;点睛法,即以富有警策风格的语句点明文章本意,升华文章的意境;括应法,即总括大意,照应前文;推广法,即推而广之,由此及彼,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地。
③套路与程式
文章有法而又文无定法。有法,强调的是写文章应该遵循不同文体的基本特点;无定法,强调的则是文章在符合文体要求的基础上要做到新颖、鲜活、生动,力避呆板,摆脱模式化。有的同学比较迷信套路和程式,比如写议论文常常是“三阶十二步”,一篇文章有多少句话,每句话是用单句还是复句,用比喻还是用排比,用例证还是用说理,都规定得很具体。应该说,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作文基础较差的考生,让他们“依葫芦画瓢”,好歹得个分数;要想写出比较理想的、有自己思想认识、有自己个性的作文,还得“文从心出”,千万别往套子里钻。
“语言通顺”系指作文中的语言,一要规范,即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特点、语法规则、表达习惯。二要准确,即在规范的前提下,遣词造句恰当,表达无偏差。三要连贯,即句子的组合遵循一定的语法和逻辑规律,保持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清晰通畅。四要得体 即符合于特定的表达方式特点,适合于特定的表达对象及场合。
下面几点应该注意:
一、避免矫揉造作,力戒生涩怪异
用词规范,没有病句,是语言通顺的基本条件,这人人都懂。但有一种情况往往不被人注意,甚至还被误以为语言富有时代气息,那就是矫揉造作,生涩怪异。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台港的话语被引进,有些话语是有助于丰富汉语表现力的,但也有一些是生硬凑合不合乎汉语习惯的。还有些现代派的文学作品,为了追求“陌生化”的效果,故意破坏汉语构成规则。比如一句风行一时的歌词,“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一位评论家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讲清。
二、句子不要太长,结构尽量简单
有的同学觉得写长句子好玩,但又把握不好,出现句子不够通顺现象。句子过长,结构过于复杂,很容易出现语病,而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常常也容易让人搞不清楚。
三、语言简洁,以少胜多
简洁的意思是“简明扼要”,解释得再具体些,就是用最少量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意思。“简洁”是通顺的最高形式。
四、人物语言要符合身份
“学生腔”是指人物的的语言不符合人物身份特点,都是学生一样的腔调,句子结构完整,用词具有很浓的书面语色彩,显得不自然、做作。
五、注意接受对象,统一语体风格
写文章的目的是给人看的,要收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考虑接受对象。接受对象不同,写文章的的语言也应该有所不同。只有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语言,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另外文章的语体风格也要前后一致,除追求特殊效果,一般不用半文半白的语言,也不能出现前半篇大多书面语后半篇大多口语之类的情况。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标点正确主要指使用标点符号规范、准确。规范指标点应单独占一格或两格;有些标点不宜在行首使用,如句中、句末的点号;有的标点不能在一行之尾使用,如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有些标点不能兼跨两行,如省略号、破折号等。准确使用标点是要求按标点符号自身的功能使用。
不写错别字,这是200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文字书写的具体、明确要求,应该引起同学们足够的重视。
评分标准规定错别字每错1个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5分为止。实际上,那些错字连篇、字迹难辨、标点错乱的作文,往往得不到原本应该得到的分数,考生不可不注意。
2.发展等级
(1)深刻
关于“深刻”,《考试大纲》有三点具体要求:
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能透过现象的迷雾,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就能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记叙文应该着眼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发掘,必须通过对人物或事件的描述,找出最动人、最深刻的那一点,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事情的典型意义。议论文应在纷纭复杂的问题表象中,拨开层层掩盖的现象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确立自己的观点。如《稳中求胜》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按三个分论点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文章透过纷纭的历史事件、传世的名言警句,一气呵成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深刻而有文采,自然获得发展等级分。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任何问题的出现都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而是有其必然的、普遍的联系,要善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追根溯源,用全面的、相互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注重对事物的正反、纵横等诸因素的综合考察,看清问题的实质,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高考议论文的写作中,常常会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如《祭弟文》写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好逆向思维,创新求异;善栽花养蚕,喜爱自然;却得不到家庭的理解与支持,乃至“抑郁而死”。文章从反面取例,意在给“家庭教育”敲起警钟:绝不能扼杀孩子“创新立异”的能力,发展“个性”、培养“素质”不应流于空谈。本文所述事例虽然并不陌生,但作者揭示了导致表弟悲剧产生的原因,使我们对中国的家庭教育引起更多的思考,也引起人们对中国的教育现状投入更多的关注。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所持观点富含哲理,具有思辨性,有时代感、前瞻性,并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产生心灵共鸣,灵魂震撼,思想境界升华。要多向思维,能对论述对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审视。文章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能由已然推知未然,从现实推知未来,从发展推知结果,由求同再到求异。文章中阐述的观点能够拓展读者的思路,提高读者的认识层次。倘能做到这一些,想他人所未想,或言他人所未言,必能给人以启发,并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是一篇满分作文。作者能充分激活自己的诸多文化积淀,借秦岭和长江的对话谈古论今。哲理与诗情,历史与现实、未来,都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脱离了泛泛而论的虚浮和正反统一的俗套,文章充实而又灵动,观点亦具启发性。文章中所引用的诸多史事与诗词,都为作者所驱使,显示了一种堪称宏大的气魄,和从“战略”上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发读者对诸多问题的思考。
1.记叙文如何写得深刻?
①选材宜小。小处落笔,学会写小事情,悟大道理;写小人物,显大精神,现大气度;从撼动过自己灵魂的小事人手,显示人间大爱,提纯理性精华。
②感悟宜深。“沙里见世界,花中说人情”,学会从日常生活琐事中悟人生真理,传真挚情感。
③细节要精。细节的写法有三种:一是道具式细节描写。以设置道具的方式,将一件蕴满人物情感的物(丝巾、贺卡、硬币等)与人物动作、语言相结合,构成抒情性细节。二是特写镜头式细节描写。以特写镜头的方式,锁定人物具有震撼力、个性化的动作,揭示人物内心深层的感情波动。三是镜头慢放式细节描写。以慢镜头的方式,将系列的动作分解、慢放,以蕴蓄丰富情感的慢动作触动渎者的心灵。
2.议论文如何写得深刻?
①见解独到。就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者从新的视点看传统事物,得到新的发现和认识。
②理性烛照。能以理性的眼光,透视材料,让情感性材料闪烁理性之光。
③分层剖析。文章分成几个小的层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证中心论点。
④融入哲理。一是引入富有哲学思想的名言警句;二是对论述的事物进行升华提纯,结晶哲学思想;三是辩证地分析问题。
(2)丰富
材料丰富。文章使用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内容丰赡,血肉丰满。就议论文而言,指行文中的理论引证、事实例子、类比事例、数字资料等等充分而有力,避免了空洞的分析,不泛泛而谈,人云亦云。对记叙文而言,材料丰富指文章有血有肉,事例具体感人。人们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比喻记叙类文章开头、主体和结尾的要求,“猪肚”就是比喻文章的主体部分要材料充实,内容丰富。如《那时花开》是一篇在构思立意和布局谋篇上都有独到之处的考场作文。作者紧紧抓住“那时”,即“挫折降临时”来作文章。从挫折降临时人们惯有的心态和此后的醒悟展开分析,列举古今中外名人的成功事例,材料丰富而典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一条永恒的真理:真正的智者会把痛苦当作前进的动力,幸福的花永远为勇士而开。由于材料丰富,所以全文开口虽小,但挖掘较深,分析入情入理。
形象丰满。形象丰满主要是就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和故事等)而言,即文章中的人物、景物描写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要达到这一点,在记叙文中要尽量避免平板的叙述,多用生动细致的描写:状其形、仿其声、描其色、传其神,或写景抒情,或寄情于物。当然,这一切都应该服从主题的需要。
如《看着我的眼睛》,用生动简洁流畅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感人的画面,而这一幅幅画面又紧紧围绕着感情与认知这个话题主旨,且层层推进,不断拓展深化,显示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全文形象丰满,情理交融。在表达上,作者把生动细致的描写与恰切的议论紧密结合起来,收到既以形象感人又以事理晓人的效果。
意境深远。意境深远,即深刻的立意与生动的人、事、物、景有机结合,意蕴其中。这一点多就散文或诗歌等文学体裁而言。意境,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意境深远,就是指文章的内蕴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或者景物与抒情结合,情景交融;或者是象征隐喻,意蕴深远;或者诗情画意,耐人寻味。如《山水的挫折》使用了拟人、象征和隐喻等手法,赋予山和水理性的思维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山的博大、包容和坚韧,水的自由、任性和张扬在文中都得到充分展现。山用宽容化解痛苦,让万物在希望中自由生长;水用放纵放大痛苦,让人们在幻灭中去寻觅做人的真谛。它们不同的理解和态度,启示读者多角度地认识和思考,不管是化解痛苦还是放大痛苦,目的都只有一个:丰富自己的人生,坚定地勇往直前!全文语言蕴藉深厚,文采飞扬,经得起细细品读。
怎样做到材料丰富? 不外乎以下三点:①用排比句,铺排材料;②引用诗文名言,充实材料;③标题引领,组合材料。
怎样做到“形象丰满”?
①叙事中融入真挚情感。叙事类文章要善于在生活琐事的叙述中,融入真挚的情感。有了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人物便有了灵性,便富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
②描写中突出人物个性。一是语言、行动描写中突出人物个性。作文时,要善于使自己笔下的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充满鲜明的个性,展示其独特的内心世界。二是细节描写中突出人物个性。从细微之处着墨,表现人物最本质的性格特点。三是对比描写中突出人物个性。或通过一个人的前后反应,表现他对同一事物认识的变化;或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来突出他们各自的精神境界。
③议论中升华人物思想境界。这种议论可以借人物之口阐述事理或事件的感悟,也可以是作者对文中人物、事件的评论等。
(3)有文采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文采的文章,能够使作文提高一个等级。
用词贴切。要求文章措词恰当、准确,切合所表现事物的本质特点。如《独上高楼》一文主题集中,不枝不蔓,充满想像,吟咏文学史上李白、苏东坡、辛弃疾三位伟人抛开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了历史的期许”。文章用词生动,语言畅达,一唱三叹,诗意浓郁,形象含蓄,寓哲理于其中,真是文采斐然。
句式灵活。句式要富于变化,或对偶,或排比,或整散结合,或反复,或设问等。如《闲读山水》一文句式灵活,表现在长句和短句的结合,整句和散句的结合,常式句和变式句的结合。本文在这些方面处理得恰到好处。作者在考场上驾驭文句是如此的得心应手,这是平时积累的结果。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如《列车茶春花》中写到了列车、茶、春花,它们与挫折,痛苦有什么关联呢?高考像呼啸而驰的列车,“我”紧紧抓住列车的边缘,车在奔驰,“我”赶上了列车;人生如茶,在沸水中沉浮,但却那样“从容”,宛如生命;一朵春花虽会枯萎,但春天会永恒地留在你的心里。三个部分,三个比喻,散文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适时的议论,隐约中的哲理,看似松散,但却一丝串连,即“用最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倾轧,绝不放大痛苦,夸大挫折”。文章具有很强的整体感。
文句有意蕴。一是丰富性,文句含义深刻、哲理丰富、韵味悠长;二是形象性,即能够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句表现事物的性质、状态等。如《诗人明月黄花》一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功底深厚。全文行文流畅,极富神采意蕴,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能在很短的考试时间内自填两首词作为每部分的开头,文采斐然,不同凡响。所填之词虽不完全符合格律要求,但也算出类拔萃,足见该考生读书多,文学修养高,语文素质优。
怎样打造靓词丽句?
绘色。①颜色词绘色。使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原色词,或使用银白、金黄、海蓝、桃红、梨花等有色彩感的词。②比喻绘色。用比喻手法绘色,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绘声。①象声词绘声。即用摹拟声音的词语准确地摹拟出事物的声音。②比喻绘声。用比喻手法绘声,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绘形。①形容词绘形。用形容词突出事物的外形特点,一是使用胖、瘦、高、矮、涩、滑,粗、细、扁、平等一般形容词;二是使用萋萋、淡淡、溶溶、蓊蓊郁郁、薄薄、袅袅、青青等叠音词。②比喻绘形。用比喻手法突出事物的外形特点,如“万条垂下绿丝绦”。
怎样选用句式?
句式的安排要追求参差错落、自然灵动之美,注意不同特色句式的交替与搭配使用。一是长句与短句的交错,二是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三是肯定句与否定句的相间。
怎样追求文句的表现力?
一是融入哲思。“文采”有时体现为一种思想的张力,精练的词句蕴含丰富的哲思、闪耀理性的光华,才会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二是镶嵌名句。①以名句为题,画龙点睛;②以名句开篇,先声夺人;③以名句过渡,巧妙衔接;④用名句对比,突出中心;⑤用名句议论,形象深刻;⑥用名句写景,境界优美。
三是形象描绘。“表现力”与形象性密不可分,因此,必须学会用生动、细致的描写句表现事物的性质、状态,在生动的描述句中融入浓郁的情感色彩,以此增强文句的表现力。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化抽象为形象。有的同学写事性的文章,往往用一些概述性的抽象文句,这样的文句就缺乏表现力,应学会将抽象的介绍说明性文句转化为形象的描写性文句。
②化静态为动态。我们要善于“化静为动”,使之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
③绘形绘声绘色。就是能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具体地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④用比喻和拟人。比喻和拟人是使语句具有形象感和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4)有创新
观点新颖:指对问题和事物有独到的看法和认识。思维立意高、新;联想悟思有特色,善于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独辟蹊径,出奇制胜。如《没有翅膀的飞翔》一文立意新颖,极具想像力,富有哲理性。文章选取飞蛾、鸡、天鹅作为陈述主体,分别面对他人(“朋友”“妈妈”“爸爸”)的期望审视自我,形象地阐明了“自我意识和他人期望”的关系,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材料新鲜:指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虽旧而有新意、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的材料等。写作时,应努力避免使用那些陈旧的、平淡的材料,多选用有新鲜感、时代感、现实感的材料。如面对《沉稳与灵动》这样一个看上去似乎有点难度的试题,他(她)知道,这样一道试题,不会叫你就山说山,就水说水的。突然之间,他(她)灵光一现,想起了“昨天忙里偷闲地观看了日本相扑在中国北京的公演比赛”一事,难得的是他(她)在相扑力士身上看到了沉稳与灵动。于是,他撷取了现实生活中的一则极为新鲜的材料,不慌不忙,夹叙夹议,一路从从容容地写来,一篇优秀作文便诞生了。
构思精巧:是指文章的结构层次。要求故事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文章结构自然合理,衔接过渡巧妙。这是作文创新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点,应该充分展开想像,凭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选择新的角度、新的形式,构思出独具慧眼、极富个性、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来。如《画》一文中的主人公是市长夫人。作者在市长夫人身上着墨并不多,只是在开头简略地介绍她“办事沉稳,胖胖的身材给人以敦厚的感觉”,只是写了她在听了孙老板要买画的事后说了一句话:“你前几天在市里参赛的《百竹图》在一千多幅参赛作品中只排了六百多名”。然而,就这寥寥几笔,一位贤内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了。这就是构思的巧妙之处。仔细想想,在市长的家里,市长夫人一般也是不会跑到“前台”来的,然而,在许多事情上,她们却往往在“幕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此看来,作者这般来布置人物,也是有生活依据的。
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这是从思维角度设立的标准。要求故事情节的发展既要可信,又要出奇制胜,充分显示“独到”之处。推理能突破思维定势,推导出与一般人不同的原因或结果。想像奇特、独到,或新颖别致,或含意深长,耐人寻味。如《孔雀东南飞新传》一文属于故事新编。作者别出心裁,根据作文题的要求,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从名著《孔雀东南飞》中寻找“空隙”,扩展为富于想像性的空间,对原作进行大胆改造,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给出了一种新的“诠解”。这不仅需要有对原作的深入理解,而且需要“大胆假设”、合理虚构的精神。这样的“故事新编”,妙在“似是而非”,难在“似非而是”,想像富有创造性。
有个性特征:要求写自己感受的生活,表现自己的特长、个性特色,能表现自己独特的人性感悟,能抒发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而不是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东西。如《吊屈原赋》一文立意切题,熟悉中国历史,把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结合起来对比,提升了主题;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自然结合进文章,生动感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优点。但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分析政治与感情的关系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全篇用文言文写就,文笔流畅,标点准确,显示语言表达方面的特长,这一切,都很好地展示了作者的个性特点,
叙事类作文如何创新?
一是旧瓶新酒,立意创新。以文学名著或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为基础,冷静发挥,大胆构思,创造性地编写富有新生活、新情节、新思想的故事。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原作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精神实质等要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依照熟悉的情节推演出新的故事。
②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展开新奇的想象,在想象中植入创新火花,点燃创新火炬,编写富有创新精神的故事。
③编写的新故事要有时代气息,要善于把生活中鲜活的事物和作者真挚的情感、新奇的思想融入到新编故事中。
二是心游万仞,想象创新。勇于展开想象的双翅,突破现实的时间和空间,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大胆地创造性地编写新故事,描写新环境,塑造新形象,表达新思维。
三是艺术剪辑,结构创新。从自己经历过的日常生活中、阅读过的书刊杂志中、体味过的点滴感悟中,机智地“抓拍”几个特定镜头,加以横向的剪辑,就能够创造出全新的主旨和丰富的内涵,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构思效果。
四是视点转换,手法创新。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表达效果总会有所不同。因此,考生要善于离弃旧视点,占据新角度,从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五是生动描述,语言创新。高考选择写记叙文,必须进行语言的创新,必须抛弃枯燥乏味的单一叙述,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人叙事绘景状物。写人则栩栩如生,写景则历历在目。
说理类作文如何创新?
一是标新立异,思想创新。如果我们看问题、用材料的时候,能够换一个视点,从新的角度去认知事物,就能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二是务去陈言,材料创新。写议论义,确立了有新意的正确观点之后.还要选用真实、典型、新鲜的论据来证明,使文章新鲜、亲切,有说服力。
三是比喻说理,手法创新。形象的比喻能将抽象的事理说得生动具体,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有时作者论述不清的东西便可以由读者通过想象加以补充,辅助理解,从而清晰起来。
四是艺术组合,结构创新。可以将那些时间或空间跨度大而内涵一致的材料组合到一篇文章中,共同诠释话题;也可以用精美的语言描写几个艺术性的画面,再用富有哲思的警句揭示其内涵;还可以化整为零,用几个富有震撼力的小标题引领各层内容,使之成为文章的有机体。
五是奇思妙想,构思创新。在材料选用上“点石成金”,在结构安排上别出心裁,在情节处理上尺水兴波,通过材料的奇妙组合收到奇特的艺术效果。
六是形象有力,语言创新。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句、气势磅礴的排比句、内涵丰厚的哲理句、参差错落的长短句,追求说理的形象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从而获得高分。
【考题借镜】
【例1】(2008湖南卷)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语的名句,诗句的意思师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和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思路点拨】
这个作文题型在考试中经常遇见,是以古典诗句作为小的切入口,根据诗句内涵作文。写这种作文,首先,按照题目中的要求,把这个诗句所蕴含的内容分析透彻,再选取其中你认为最切合命题者意图同时也是你认为最有把握的内涵构思作文,这样行文,就不会走题,再好好用笔润色,得高分自然就不难了。
具体到这道作文题目而言,我们可以这样分析:这个诗句出自韩愈的一首小诗,也是全诗写得最为微妙的一句。根据作文题目中的要求,我们就应该把题目审准,而后才下笔构思,否则,难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在题目中,命题者着重指出,要根据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展开。
首先领会此诗句中的意境,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草芽儿略显了春的印迹,显然是一种平淡、朦胧的意境。鉴于此,我们可以以“朦胧美”和“平淡美”等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同时,也可以记叙自己经历过的一段平淡、朦胧的美好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情感一定要质朴、平淡。
其次,就是看看诗中蕴含的哲理,“遥看近却无”中蕴含了“远和近”“物以稀为贵”等哲理,可以任选一个哲理立意,自设一个切合题意的论点,写一篇具有思辨性的议论文!
总之,今年的作文题目相比2007年以“诗意地生活”为话题开口小,但是同是比较注重意境和哲理取向,只要把题审好,应该还是一个比较能写出优美文章的作文题目。
【立意角度】
1.距离产生美;保持距离;亲密有间。
2.远观与近看。
3.远观有假象,近看揭示本质。
4.当局者迷,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5.整体与局部(一片与一棵)。
【满分作文】
让我走远看看你
我是你生命的延续。命运的精灵在我出生之日起便用血缘的长绳将我和你绑在一起,挣不脱,扯不断。我们紧紧相伴十八年,却因置身太近,使我在这十八年的晨光与黑夜里感受不到我们之间真实存在的温暖厚重的那个字。(点题)
以后啊,让我走远看看你。
很小的时候,别的孩子还被全家捧在手心的时候,别的父母还小心翼翼地牵着孩子过马路的时候,你把我带到游泳池边,用命令的口吻说:“下水。”几岁的孩子,即便在浅水区也不及水深的高度,怎么敢走向那未知的恐惧?你没法向我说明求生技能的重要,狠心把我扔入水中,且拦住急欲下水救援的哥哥半分钟,任那么小的小孩子在水中挣扎,叫喊,哭泣。那是如死亡般恐怖的记忆。让我在那么近的距离里深深怨恨着你。然而,当十岁的我被教练一眼相中,加入县游泳队的时候,当我独自去海南潜水却中途弄掉氧气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一技之长竟如此有用,而此时,我已经远离了你。(点评:对比点题)
小学的时候,别的孩子还举着棉花糖坐在单车后座的时候,别的父母还做好可口的饭菜为孩子端上桌子的时候,你配了一把亮闪闪的钥匙挂在我胸前,随口叮咛:“靠着右边走。”于是,长长的20分钟的路程,一个刚上一年级的丫头片子,便这样一点一点学着自己走了。因为步行,每天要早起10多分钟;因为步行,每天要晚回家10多分钟。回家后,没有炊烟,没有人声,先做作业,等父母回来。你永远不会觉得一个人呆在家里是多么恐怖的事,自强如你,只会觉得那是天经地义。那是如粗布般灰暗无光的记忆,让我在那么近的距离里深深怨恨着你,然而,当四年级的我便能独自骑车去上学的时候,当12岁的我便一个人走南闯北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自立竟如此超人,而此时,我已经远离了你。(点评:自身经历很有感染力,情真意切)
初中的时候,高中的时候,你调去外地,留我一人在家读书。妈妈尚且每周回来一次,而你,即使我过去,也未必能找到时间陪我。好强如你,只是在偶尔见面时责备我的功课,那是如羽毛般苍白无力的忘记,让我在那么近的距离里深深怨恨着你。然而,当我顺利考入重点中学的时候,当我在高中亦能平平稳稳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严厉竟能如此激励一个人的成长,而此时,我已经远离了你。(点评:与上两段一起,三个同样的句式形成排比,很耐读)
今天早上,你又骂骂咧咧地责怪我不会买圆规,硬是自己上街重新买回一个最好用的,亲自送到教室,然后转身离开。我站在远处看着你,和近距离的相处不同,我突然觉得你已苍老一个世纪。
父亲,我亲爱的父亲,过去的十八年,我们相离得太近,因而感受不到爱的存在,那么以后,让我走远看看你。看看你是如何用自己坚实的臂膀为自己的女儿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归纳点题,深化主题)
【阅卷评点】
用套路作文的外表,写出个性作文的内容。四个故事,因为情真,所以感人,且故事中时时记得点题,不失为一篇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考场作文,故能在54万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特等卷。
彼岸,灯火阑珊
彼岸,秦桑低绿枝,燕草碧如丝。或可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看那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闭上眼睛,便可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意境如此之美)
昌黎先生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以,朋友们,就让这一切在脑海中联翩,请不要试图去登上彼岸,因为:
美啊,是距离成就了你。(用神来之笔入题的同时并点题,可谓妙也!)
美国阿拉斯加州有一个叫杰普的小镇,旅游业十分繁荣,该镇只有一个景点,就是一个湖心小岛。它的参观方式十分奇特:“游人只准站在岸边眺望,而不可以登岛旅游。”远远望去,小岛笼罩在一片紫霞中,风吹过,舞蹈起千万藤萝,美极了,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其实,那只是一座荒芜的小岛,上面长满了野生植物。美国人用距离造就了它的美丽。(点评:故事继续点题,耐人寻味!)
其实美国人如此,我们中国人又何尝不知晓此理呢?(过渡)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那张先亦知晓落花须有月色的距离方显隐约之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林和靖亦明白透着黄昏才可欣赏到朦胧之美。
“合掌白莲花未开,隔岸杨柳月如霜”,便是那含蓄之美亦须隔着婵娟才越婉约。(排比让语言如此优美,更使话题中心出彩!)
彼岸,永远灯火阑珊。
可如果我们试图登上彼岸呢?
两只相爱的刺猬,想要走得更近去欣赏对方,结果却被彼此身上的刺扎得伤痕累累。当距离消减的时候,美也随之消减了。(反面论证)
耶稣得道以后,回乡布道。许多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成为他忠实的信徒。人们都把他当作高高在上的神之子。可后来有人认出他是木匠的儿子后,众门徒一哄而散。因为失去了距离屏障,人们对美的敬畏也就荡然无存了。(继续反面论证,更具说服力!)
现今有不少人在考据蒙娜丽莎的原型。可我想问,如果人们知道了原型,那蒙娜丽莎的微笑还那么迷人吗?如果人们知道了断臂之因,维纳斯还那么流行吗?如果人们知道了一切,楼兰古国还那么美妙吗?(系列反问引起思考,加深主题)
美啊,是距离造就了你。彼岸,灯火阑珊。(归纳,意到境存!)
【阅卷评点】
作者能在高考有限的时间内能将一篇文章写得如此的完美和优秀:入题、点题、论证、举例、文字流畅、情景交融……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语文功底。这样的作文让阅卷教师几乎找不到扣分的理由,得满分也是必然的事。
【例2】(2008福建卷)
三个人进商店,分别买饮料。一个人说,我喜欢喝果汁,味道是甜的;另一个人说,我喜欢喝咖啡,苦中带甜;还有一个人说,我喜欢矿泉水,味道是淡的。根据此情景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2008年高考福建卷的作文试题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三个人买饮料其实代表着三种不同的生活态度:甜的饮料代表一种物质丰富、享受型的生活,苦中带甜的饮料代表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生活,淡的饮料代表一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考生可以对三种生活进行比较分析,谈自己的看法,论述自己更愿意过哪一种生活。也可选择其中一种生活,结合自身经历或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或褒或贬,或记叙或议论,充分张扬个性,抒写情思,展示才华
【立意角度】
1.生活的滋味;享受生活;经历风雨见彩虹,是一种生活态度;甘于平凡,平平淡淡才是真。(人生观)
2.人,各有所好;生活的多样性、丰富性。
3.多味是人生的特点;每个人的人生都有酸甜苦辣。
4.要学会体验多种味道的生活;培养多种喜好。
【满分作文】
缤纷成就和谐
三人进商店寻解渴之物,喜甜者偏爱果汁,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欢又苦又甜者买下咖啡,三种味道不同,但却因不同而和谐———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若这世上只一种饮料,则不免单调而索然无味。
缤纷成就和谐,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出墙红杏的艳红,卷云时舒的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不同的是表象,和谐的是本质,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丰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
轻叩红楼之门,寻那桩百年来曼远悠长的梦,你说《红楼梦》里众相纷芸、钟灵秀丽的女儿如此之多,谁是读者的最爱?从来是众口难调,然而亦从来是雅俗共赏,轻抚着略微卷起的书页,我们仿佛听到,那“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张扬,那“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忧伤,那“这个妹妹,好像哪里见过”的惊喜,那“爱哥哥,爱哥哥”的叫唤,汇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不绝于耳,味之不尽……
和谐不是一把尺子,硬生生地丈量万物,用同一个标准命令世间万物达成量的一致;和谐是一位总揽全局的决策者,抑或说是指挥家,让万事万物各就其位,让它们演泽真实的自己,成就真正的和谐。
千年之前,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国人,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感佩。
所以,请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请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各个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请给予保护;各个地区的不同生活习性,请给予宽容;尊重商店里买不同饮料的人;尊重音像店里买古典音乐或是流行摇滚音乐的顾客……正是每个人的不同特性构成这变幻的多彩的大千世界,没有不同就没有真正的和谐。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缤纷的色彩。
———为何?
———缤纷成就和谐!
【阅卷评点】
就这道作文试题,不少考生只满足于演绎试题材料中的某种“滋味”,未能对材料进行深一步的开掘、拓展,立意显得一般化,缺乏深刻,缺少思辨。本文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体“味”且辨“味”,在不同之中看到相同之处,“和而不同方为和谐”的观点掷地有声。在作文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见他人之所未见,言他人之所未言,积极思考,善于思辨,是该文脱颖而出的秘诀。
“一蓑烟草任江平”
时间的流逝,淡涤旧迹,仅留下微漠的平淡与悲哀。濮水之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
或喜甜甘之味,或爱亦苦亦甜的刺激,谁人如你———庄子,淡泊一切,与道合而为一,只偏执着那淡淡的清白。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鸟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
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
我以为你是孤独的,你却告诉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嗥啕此类,原来你早已看透了生死,望穿了红尘。何以赞美你的平淡,我早已词穷。
念往昔,繁华竞逐。你依旧逍遥游于世外,参透大自然的无穷。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甚至你了解了河鱼之乐,蝶舞之愉,螳螂之负,摇曳而去,穿梭于泥潭之中,何必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氤氲之间,明月可掇,你在清风夜唳之中独自守望那明月,以至于在人们高枕无忧之时那皓白之月不会迷失———只因你这颗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疯癫,你淡漠的眼神却摄人无语,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却早已悠然飘远。
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
教我如何追寻你的步伐,那美至于无所适从的精髓;教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那平淡而超然的态度。
这便是你吧,淡淡如泉水,你偏执的追逐,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而起的飘渺之歌。
【阅卷评点】
这篇作文让我们对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和文字把玩能力刮目相看。庄子的境界其实一般人难以企及,但是作者对此却有较深的感悟,否则,通过一个人的人生境界来阐释一个“淡泊”的哲理,很容易落入俗套,或成为人物事迹的介绍而难见新意。作者借大量的庄子寓言和经过提炼的语言,萃取精华,缀合成文,显得富有文采和大气,很好地展现了一个高中生的语言素养。文中一些句子,如“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而起的飘渺之歌”,语句灵活,富有弹性,是作者创造性的运用。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写作三”,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例11】(2008山东卷)
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自命题作文,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思路点拨】
此题需先弄清题目的含义。“春来草自青”出自佛语,有“静坐无所为,春来草自青”之意蕴,也有“秋来黄叶落,春来草自青”之内涵。佛语中,此句有崇尚自然,领悟自然,而后豁然开朗的意思。由题可以看出,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有了解自然,利用其规律。这和高中政治中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述是相配合的。具备了以上认识,这篇话题作文就明朗起来,考生可以将话题发散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时事,谈自然之力的不可抗拒,例如汶川大地震的突然而致。但不可只停留在此点上,通过全国人民对汶川地震的关注,各种英雄人物事迹的介绍,来说明在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下,我们必定能战胜灾害,这也是一种“春来草自青”的意义。
2.结合自身谈感悟,例如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对童年的怀念。那些迷茫和伤感都是暂时的。通过各种事例来展现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憧憬。毕竟人的成长是不可抗拒的。此类文切忌空洞乏味的抒情,需以事件切入。
3.通过某些自然景色来抒发积极向上,崇尚自然的感悟,转化写景文,以物言志。
4.如果有阅读积累较多的考生,还可以就“春来草自青”的意义写一篇议论文,直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总之,本话题的发散空间很大,但务必注意挖掘其内在的含义,并结合自身实际渗透进作文的内容之中。
【立意角度】
1.功到自然成。
2.尊重成长规律,不苛求。
3.坚持,不放弃。
4.事物发展总要经历磨难
5.信心。
6.心中有希望。
7.好的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0.爱的回报。
【高分作文】
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我要抬头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注)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的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吧!
编者注:《世说新语文学》云:“魏朝封晋文王(司马昭)为公,备礼九锡,文王固让不受。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文题中的“对”应作“劝”。
【阅卷评点】
本文的立意可以说是在众多考生之上,并且富有哲学意味,很有些高屋建瓴、洞若观火的意味,同时该考生又紧紧切合材料,谈论的论点完全是由材料引申而出,并且文章中不仅分析了二者的关系,还进一步谈到了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更为难得的是,该考生选取的事例,古今中外,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堆砌,完全是不着痕迹的分析,特别是选取的阮籍和嵇康的例子是非常贴切的,可以看出该考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很丰富。这篇作文行文颇具文采,用语言简意赅,而且卷面整洁,写作基本功很扎实。
【例12】(2008上海卷)
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思路点拨】
在每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中,我认为上海卷命题是最好的(2004年的“忙”、2005年的“当今文化生活对自己的影响”、2006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2007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生活化味道浓厚,又符合上海的地域特色。2008年的上海卷高考作文试题也是一道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试题,同时又与2008年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有关--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等,这些事件都是一个群体性的事件,需要全体国人的共同参与。这些事件也牵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将平凡与不平凡的“他们”,凝聚在一个焦点上。在这些灾难面前,所有的中国人,组成了一个强大而不可战胜的--“你”(他们)。正是在这一系列不期而遇的自然灾害面前,“他们”,用各自的光芒贡献着温暖、坚强、感动。所以,与这些灾难有关的表现“他们”奉献、感动的素材都可以运用。在写作时,因为本试题有一个简短的导引(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所以,写作此文时,除了可以考虑前面提到的一系列事件及素材外,还可以就我们这一代如何学会关注、关心他人为切入点进行写作,而这样思考就涉及到我们成长中如何处世、如何与人为善等方面的主题了。只要根据提示理解文章,确定主题,应该说,本试题极易写好。
【立意角度】
“他人”必须是一个群体,具有某种共性。
【满分作文】
他们
当我看到“他们”二字时,我的心中确实有些感慨。是啊!作为80、90后的我们,通常以“自我的个性追求”作为我们这代人的代名词。在我们发扬个性的同时,却让“我们”与“他们”逐渐远去。当我们张扬个性的同时,是否能去看前辈们身上的闪光点呢?这不仅是“我们”与“他们”,更是“我们这一代”与“他们这一代”。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当80、90后的我们在网上不负责任地随意留帖,当我们不顾他人目光,在发型上大做文章,当我们无拘无束随心所欲之时,“集体”的概念正在我们脑海中缺失。而这些缺失的部分却能让我们从他们60、50甚至更早一辈的人身上发掘。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换来的是让集体少流一点血;邱少云甘忍被火烧,为的是不让集体被暴露;黄继光舍身堵枪眼为的是让五星红旗插在上甘岭……一个个沉重的事例在给我们上着生动的一课。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勇敢无畏的品质,当我们在学农之际大发牢骚之时,确实应为我们感到可笑。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从小衣食无忧,在父母眼中我们是至宝。我们这代人也是不幸的,在蜜罐中泡大却让我们经不起世事。回看“他们”,在一贫如洗的新中国,用自己的双手硬生生地开创出一片新天地。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过:“在我最困难之时,我想到过死。但我不能死,因为死等于失败。我不知怎么给成功下定义。但我可以给失败作注解:放弃就是失败。”是啊!如今的我们在遇到挫折之际,父母总成为我们诉苦的对象,我们缺少的便是“他们”坚持不懈勇敢无畏的精神。
当然在他们身上也有不如我们的地方,在思维上他们较为保守,在活力上他们不如我们精力充沛。在社会的大舞台上迟早会被我们的地位所取代。
社会的完善需要健全的思考而不是某一偏激的思路。个性的张扬是我们的优点也可能成为我们的缺点。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与他们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继承与发扬的交融。
当如今我面临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时,对我的品质也需要审视。作为年轻一辈的我们要虚心纳言,继承传扬前辈身上的人格亮点,成为自我完善的一枚砝码。
【阅卷评点】
作文的本质是“我有话要说”。作文的首要技巧是“借题目讲自己要说的话”。
作者开首“是啊”既顺应了题目,又引出主旨:如何去看看前辈身上的闪光点。因是久积心中的思考,故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用两段揭示前辈身上的两个优秀品质,阐述了两代人所以有差异的原因。
作文是要讲些技巧的,既不能在比照后简单肯定和否定,要辩证说理,注意分析“80后”的优点,让青年一代更自信也更清醒;也要明确写作目的的体现:激励青年一代自我完善后去取代历史舞台上的前辈,画龙点睛。
【例13】(2008辽宁卷)
最近有一则调查青年人的价值观:调查在车上让坐的行为,有26%的青年人表示难以评定;对于在公共场合上大声喧哗的事情,有28%的考生表示难以评定;对于随地吐痰的问题,有25%青年人人不发表评价;对于闯红灯的行为,有19%的表示难以评定。对此,有的人认为青少年现在价值观模糊甚至错误,有的人认为青少年的价值观还很健康很阳光,有的人认为青年人之所以不发表评价是因为他们思想多元化,个性化。
请围绕材料自选角度写作,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立意角度】
1.青年人应有正确的价值观。
2.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
3.道德观与价值观。
【满分作文】
难以评价,还是不明是非
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显示,针对“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过马路闯红灯”、“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诚实意味着吃亏”等五种明显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相当一部分人表示“难以评价”。其比例高者达33.8%,低者也占15.2%,真令人大跌眼镜。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部分年轻人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价值观上出了什么问题?说什么“难以评价”?分明是对错不分、是非不明、美丑不辨!五种现象,明显失德失范,一目了然,怎么就“难以评价”?不排除极少数受调查者不太严肃或故意显酷,但这至少说明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价值判断存在谬误甚至扭曲。
可以说,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公共汽车上占座、抢座、不让座,过马路闯红灯,这些都是国人饱受诟病的“恶习”,据说在国际上影响都很是恶劣。比如说,一个很大的法式餐厅,非常安静,放着优美的音乐,很多人在进餐,都在轻声细语地交谈。但只要有中国游客一进去,立即就会产生爆炸性效果——肆意喧哗,吵声震天,很快成为众人怒目的焦点。他们每到一处不排队,乱拍照,上车抢座,下车抢路……让外国人满脸鄙夷。前段时间国家旅游局还专门为此颁布文件,意图减少和杜绝此类有辱人格国格的言行,重塑中国人泱泱大国文明公民的国际形象。
这种种恶习真的难以评价么?也许他们从来就没有觉得有什么过错吧?不正是错误的道德认知和价值观念使然么?
至于“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诚实则意味着吃亏”,现成的例子太多了!考场作弊,花样翻新;商业欺诈,屡见不鲜;其根源不仍是人们内心深处错误甚至阴暗的观念么?
更有甚者。一对自称“90后贱女孩包包与阿紫”的双胞胎姐妹日前开博,撰文撒泼、轻贱父母、辱骂师长、言行出位,以赤裸挑逗的语言炫耀她们周旋酒场征服男人的战果,颠覆传统,挑战着人们的承受神经和道德底线。结果竟是二贱女俨然成了网络红星,其博客不足半月即荣升“中国第一博”。其第一篇博文《写给我爹的一封信》,两天点击超200万,五天内总点击量超千万,赚足了眼球,也丢尽了人格和脸面。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心虚气短,反理直气壮;孽根何在?病源在哪?还不是俩“贱女孩”是非不明、妍媸不辨,价值观出了问题?
我听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又听说,要毁一个国家,先毁它的青年;要毁它的青年,先毁他的观念!迷途者、年轻人,醒醒吧!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啊!
【阅卷评点】
这是一篇标准的给材料作文,通篇按照“引、提、联、议、结”五步要诀构思成文,实用有效,操作性强。开头概括性地援引材料,以作为立论的依据或评论的对象。次段接着用一连串的设问、反问来提炼观点,明确主旨。第三段开始围绕中心论点,联系生活实际,另举实例,展开议论;每例后均佐以适当评析,使之充分地证明观点。结尾收束全文,发出劝诫,可谓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全文言之有物,言而有序,观点恰切,材料丰富,论证翔实,结构严谨,语言朴素有力,文体特征鲜明。“90后贱女孩包包与阿紫”一例,新鲜“时尚”,可获发展层级加分。
坚守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
某杂志刊登了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报告,其中的一些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过马路闯红灯”,“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诚实意味着吃亏”等明显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表示“难以评价”。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这正是我们当中一部分同龄人对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的认识模糊甚至错误所致,正说明他们没能坚守住心中的道德律。
不得不承认,有些青少年,在花花绿绿、充满诱惑的现实生活中,丧失了心灵的纯洁、放弃了道德的底线,最终迷失自我、走向罪恶。原因虽然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他们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没有守住心中的道德律。比如网上那对最近迅速窜红的“90后贱女孩”孪生姊妹——包包与阿紫,不就是以恶俗博出位、靠犯贱换成名的典范么?
要知道,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并非取决于其容貌、衣着、金钱、地位等外在的东西,而取决于他的头脑、观念、精神、品格、爱心、气度等综合素质和内在修养,取决于他的躯壳里到底装了一副怎样的灵魂,取决于他是否坚守住了心中的道德律!
197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兰修女说:“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将你所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哪怕你会被踢掉牙齿。”德兰修女用自己的一生,将爱心撒向世界,用善良普渡众生,用微笑去抚平人们心中的伤痛。她的善行,她的义举,使她被誉为穷人的圣母,善良的天使,并成为世界人民心中的女神、天主的化身。这都是因为她始终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次汶川大地震中那么多年轻而伟大的老师和同学,灾难猝临,生死瞬间,不约而同,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舍己救人!他们心中那崇高伟大的道德力量,感天动地、惊鬼泣神,高山仰止,日月同辉!
“不论是黄昏将临,还是晨曦初露,茉莉花,总是洁白的”。正如希腊诗人乔治赛福斯的这首小诗所说,我们青少年要想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坚守住自己的洁白,坚守住自己的芳香,坚守住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阅卷评点】
这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议论文。开头即用康德名言以先声夺人,巧加阐释并引出观点,兼呼应标题,收“凤头”之效。二段紧扣材料,重申主旨,中规中矩。三~六段,联系现实,正反对比,例证、引证交叉并用,“90后贱女孩”双胞胎姊妹包包与阿紫,跟德兰修女、震区英雄师生群像对比鲜明,构成饱满充实的“猪肚”。且每段尾句均紧扣主旨和标题,令全文一线串珠,丝丝入扣,结构分外严谨。结尾巧引希腊诗人乔治赛福斯之《茉莉花》一诗,借以重申观点,发出号召,语言生动有力,意味悠远,可谓“豹尾”。通篇中心突出,思想健康,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富有文采,材料丰富而新鲜,文体特征鲜明突出。
【例14】(2008宁夏海南卷)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看小鸟飞翔,听小鸟唱歌,他们第一次养鸟,妈妈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俩要好好的养小鸟,养了一个月小鸟长的很好,可朋友说你们残忍的剥夺了小鸟的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力,母女很不舍地将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既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彩烈的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活动的有好几百人,一声鸣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虔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到花鸟市场老板兴奋的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小鸟的需求量大增,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捉小鸟。”
要求:选项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法国作家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写到:西西弗斯被罚推大圆石头上山,推到山上后石头滚下去,因此西西弗斯又得继续推石头上山,这样周而复始,永无止境,从而形成了乖谬的悖论。这里放鸟的前提是大肆捕捉鸟,放鸟是让鸟回归自然,而放鸟之前的大肆捕捉却恰恰违背了这一心愿,因此形成又一悖论。题目虽故事简单,但寓意明显且深刻,着重考察考生思考其中的悖论,观察和分析出其中的问题所在--贪心商人借机发财?慈善行为有待改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处?让这一黑色幽默式的循环机器停止运转,更好地让鸟儿真正回归自然。同时告诉我们,我们的慈善需要用对地方。
【立意角度】
1.母女的角度:有爱心;爱护动物。
2.放生者角度:被利用的善良;可悲的放生;徒劳的爱;给爱一个真正的出口。
3.花鸟市场老板角度:唯利是图。
4.社会角度:社会资源的浪费;人们在社会中做的无用功;呼吁社会法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满分作文】
思维解读幸福(海南)
生命犹如海洋,生活恰是轻舟,扬起思维的风帆,穿梭于人生的海洋。白帆迎接的是狂风和浪花,而思维碰撞出的是或幸福,或忧伤,或积极,或消沉……
从亚当和夏娃的叛逆开始,上帝就创造了人类,赋予人类的不仅仅是血肉的身躯,更是那思维的方式。思维是最敏感,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我们就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同流合污而投身汩罗江,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幸福。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高尚清晰的思维就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流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维的解读。
快乐幸福就是改变思维的结晶。可怜的葛朗台,幸福与快乐在他的眼中就是金子,夺走了女儿的梳妆盒,夺走了女儿的幸福,而金子满足了他的占有欲,而幸福也就离他而去。改变思维吧,幸福就在生活的空气里,需要用心去感悟,快乐并不是被踩到脚后跟的破口大骂。因为踩你的人是看重了你的脚,脚被看重,那是多么快乐幸福的事。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让我们为远方的亲人朋友担心着急,然而我们为什么就不想想,或许他在远方生活得很好,快乐着,幸福着,这不是更好吗?
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并不是意味着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占有幸福与快乐。难道你能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再去官场上混一混,转换转换思维方式同流合污,不,那绝非陶君所愿。思维方式的有的放矢,更是快乐与幸福的主判长。
我们生活,因为我们有思维;我们快乐,更因为我们有思维。正如生活中本没有快乐与幸福,只不过是思维变换的人多了,也就充满了幸福与快乐。
把握我们独有的思维方式吧,因为思维可以解读幸福。
思维方式……快乐幸福……思维方式……
思维解读幸福!
【阅卷评点】
本文除了语言流畅、材料典型等优点外,最难能可贵的是,考生在思辨性上所做出的尝试和努力。
“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并不是意味着用阿Q的胜利法来占有幸福与快乐”、“思维方式的有的放矢,更是快乐与幸福的主判长。”等是不多见的精辟之语,否定了阿Q式的愚人之乐,并以“有的放矢”作为自己的一些见解,虽尚显稚嫩,但也足可见该考生思辨能力高人一筹,较好地理解了材料中D网友的存在价值,体现了“幸人之幸,不幸的人是没有幸福”的观念。
有创意才够味 (宁夏)
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发明创造者、文学创作者、政治思想者,无不是以非凡的创造力誉满全球,由此可见,为人为事为文为官,有创意才够味!
曾记得,一位小孩在火车上做实验点燃了车厢,结果被列车长痛打了一顿,但他在任何环境中,仍然坚持不懈地探寻科学;曾记得,一位青年为了人类能从无边的黑暗中走出来,他进行了千百次实验,终于获得成功,并将人类带入了光明的世界。他就是爱迪生,被全世界誉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
我们不难从他身上寻找到那股驱使他走到成功殿堂的动力,那便是创新的精神,他不满足于人类的现状,勇于创新发明,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像他这样有创意的人生才够味啊!
有两位鞋商同时到一座岛上去找生意,一位商人到岛上后,发现岛上的人不穿鞋,在这里不会有生意的,于是他走了,而另一位商人却留下来研究,他为这里的人不穿鞋而感到奇怪,但不久他便发现,原来这岛上的人脚形与其他人不同,根本没有合穿的鞋。于是他开始设计适合这种脚形的鞋,不久以后,他便赚大钱了。其实,机遇无处不在,成功也随手可及,只是看你能否创新发现而已。善于创新,你会发现遥不可及的东西,便近在咫尺。
于今,当我在学校看见同学们齐心协力制作科技作品时;当我在校外看见能工巧匠的精妙作品时;当我从电视中看见高科技创造的遨游太空中的产品时,我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了人们都已继承了先祖们的创新精神,且已发明光大,硕果累累,这使我无比欣慰和自豪。
“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否,关键在于本国的人才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在生活中,我读懂了这句话的含义,它使我深刻地领悟到:若把国家建设的成功,比作一座大楼,那么,垒成这座大楼的一砖一瓦便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们;若把国家发展的成功比作一条大海,那么汇成这条大海的一点一滴便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们。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我们要加强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集体、个人,只有创新精神才够味!
真的,我们要记住——
有创意才够味!
【阅卷评点】
立意新颖:作者提出“有创意才够味”,并认为“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是不够味的人”,用“味”来组织文章,新颖现代。
层次有序:从科学家爱迪生谈起,再联系当今社会需要创新,需要人才等角度,进行有条不紊的阐发和议论,最后结合个人实际反思人生,层次井然有序。
语言流畅:文章语言流畅清新,不雕饰,不做作,显示出自然的姿态,更具说服力。
【例15】(2008四川卷)
命题作文“坚强”
【思路点拨】
在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大背景下,四川省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应该是在人们的意料之中,考生们写起来应该是有话可说,难度不大。但面对这样一道题目,大多数考生都会把其与汶川大地震联系起来写,所以要写得出彩、写出新意也并非易事。如果以个人或者家庭为切入点写坚强,切忌空谈、喊口号,要多运用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鲜活感人的素材,以情动人。更高明一点的写法可以将坚强上升到整个国家民族的高度,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中国民众的表现都让世界称道。“中国加油、汶川挺住”是一种更大意义上的坚强。
【立意角度】
1.坚强面对灾难。
2.个人要坚强面对,靠自己是关键。
【满分作文】
一步与一生
路的两旁氤氲着乳白色的雾气,前面是一条悠长悠长的古道,迷离神奇。(形象化的描写,把人带入迷离神奇的氛围中。)
我预备沿着这条布满神秘的古道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人生,一束极细的光线从遥远的天际投射过来,抚摩着那历经悠悠岁月的古道刻痕,它闪耀着夺目的光线。
一串串脚印散落在岁月的路途中,我要去寻找那决定人一生的那一步,专心去发现一个刻满幸福的出口。(“我要去寻找那决定人一生的那一步”,点题。)
我渐行渐远,我渐进渐远……
终于,我发现路在此时分成了两个岔口,两扇高大的门摆在面前,它们的上面镌刻着“一步与一生”,苍劲的字体中流淌着布满理性的溪流。
我打开其中一扇门,发现上面雕刻着许许多多的小字,我仔细注视,仿佛时光在这里轮回翻转……
“曾经的庄子从这里走过,为了摆脱一个屈从权势的社会,他推开了这扇门,然后决绝地跨了过去,做了一棵在夜里独自守望月亮的树。”(活用课本《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例子,给人以亲切感。)
“曾经的五柳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摒弃官场的丑恶,他驾着破旧的马车从这扇门驶过,然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用课本中陶渊明《饮酒》诗) “曾经的东坡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遗忘痛苦的失意,他穿粗衣淡定地走了过去,在荒凉的黄州‘倚杖听江声’,任凭人生的失意而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
(三段均用“曾经的……从这里走过”,引出三个历史人物,句式整洁,富有文采)
我品读着这曾经的故事,路旁的竹林也在歌唱,我要把它谱写成一曲沧桑而漂亮的歌谣。
我又走到另外一个路口仰望另一扇门,它上面同样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西楚霸王项羽面对刘邦的追兵从这里逃走,忆起昔日的鸿门宴,不禁哀叹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残忍阴险的秦桧从这里步入罪恶的深渊,杀岳飞,贬忠良,他的一生必定是一个让人唾弃的一生,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居心叵测的陈水扁从这里走上了分裂国家的道路,嘴角邪恶的笑脸干枯了他丑恶的灵魂。”
(再用三个事例,从反面阐述,与前面的三个事例构成对比)
我不想再读下去,抚摩眼前的这扇门,沧桑而厚重。历史本没有错!错的是他们洞开了本不应该洞开的大门,跨出了他们本不应该跨出的一步!(小结上文)
枫竹林飘荡着幸福的歌谣,我回眸最初的那扇门,它闪着幽蓝幽蓝的光,我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迎接我期待的黄金般的人生!
【阅卷评点】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首先,语言美丽,富于变化。作者善用比喻,把人生喻为两扇不同的门,这就把人生这一抽象的概念,化为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又如文章前4段,运用描写性语言,把读者带入了幽美的意境之中,起到了开篇即吸引人的作用。在主体部分,作者引入了六个历史人物为材料,但并不嫌繁琐,因为作者将这六个人物的事例分为两组,构成对比,既突出了中心,又有变化。前一组事例,用“曾经的……从这里走过”这一句式引出,具有整饬之美。后一组事例,则用“……从这里……”引出,既整洁,又与前面的一组句式不同,加上内容的区别,使文章整饬中有变化,不显得板滞沉闷,而是富于灵动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善于使用从课本中积累的材料,《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第五册)、《饮酒》(第三册)信手拈来,巧妙运用,显示出积累运用语言材料的良好功底。
【考题预测】
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一心只想喝水信以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办法。狐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我倒有一个方法。你用前脚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他的后脚,跳到他背上,然后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逃离。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以下为切合题意
①做事要先考虑清楚事情的结果,然后再去做。
②不要盲目信任他人,要善于思考。以下为符合题意
③要信守诺言(讲诚信要看对象)。
④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⑤不要被甜言蜜语所蒙骗。
⑥山羊为什么会上当受骗?
以下为基本符合题意
⑦为人要诚实,不要过河拆桥。
⑧不要被利欲驱使。
⑨遇到困难,不要慌张,要等待机会。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没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材料二:澳洲的一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扫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扬起。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却如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没有一点点惬意的笑容。
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类的材料作文题,并且材料中没有主旨句,审题难度比有主旨句或提示语的单则材料更大一些。完成此类作文题目审题的基本方法是找到多则材料的聚焦点,然后据此将多则材料作文转换成话题作文,进入我们所熟悉的步调。
题干要求我们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材料的含意是什么呢?
材料一叙述的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清晨的公共汽车里人们没有笑容,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笑容缺失现象的一个缩影;材料二是转述澳洲一位记者对中国笑容缺失现象的大惑不解;材料三是说笑容缺失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探讨。由此可见,三则材料的聚焦点是我国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简单的说,就是笑容缺失,并且,这里的笑容专指微笑。转换成话题,可以是笑容缺失或微笑.作文中可能存在着如下几种偏题错误:
一是以表情为话题,范围过大。
表情有喜悦,有悲伤,有愤怒,有惊讶,有恐惧,有严肃,有轻松……三则材料显然只说了代表乐观、喜悦、轻松的笑容;
二是以笑为话题,范围照样过大。
笑有大笑、微笑、苦笑、傻笑、憨笑、假笑、赔笑、冷笑、暗笑、狂笑、奸笑、狞笑、皮笑肉不笑……三则材料中第一则说微笑;第二则说要有惬意的笑,惬意的笑应指微笑,因为其它如大笑都不切合;第三则表述为醉人的笑那也是指微笑,所以三则材料都只说了微笑。
三是以职业微笑为话题,则是明显偏题。
也许有人说微笑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可以抨击干部、售票员、护士、教师等对群众、对乘客、对病人、对学生冷若冰霜、缺少热情的现象。其实三则材料不是从职业的角度来说笑容缺失的,而是说公共场合人们缺少微笑让人感到压抑,折射了公众普遍存在的在公共交往中对自己封闭和对他人冷漠的心态。所以与原有材料不切合。
当材料作文被转化成话题作文后,相信大家写起来就轻车熟路了。
写记叙文,可以写公共交往中一个微笑的故事,写出生动细节,再现现场情景,刻画人物形象,传递出人物真实细腻的情感或作者的感悟;也可以写几个微笑的片断,夹叙夹议,表达一个鲜明的主题。
写成议论文,可以围绕话题通过发问开拓思路:微笑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微笑缺失有什么危害?微笑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绽开如花的笑容?任意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来展开,都可以写成一篇紧扣材料含意的作文。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除诗歌外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②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工整。
「审题立意」材料用排比句的形式告诉我们不同的声音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有这样一种声音,在诉说着爱、责任、良知……而你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会丰富你的情感,净化你的心灵,提升你的境界……
看话题,注意话题中每一个词语。
文体自选,不是不要求文体,而是在表达方式上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如果写散文,可以叙述自己聆听某种声音的经历,细致地描写这种声音,然后写出聆听之后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边叙述描写边抒情,感情要真实。如果写议论文,首先要确立论证思路如何展开,能够鲜明地亮出观点,正文部分围绕这种声音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论证,切忌空发议论。
四、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南京市2008届高三质量检测)
「审题立意」
①审题的关键词是听和美二字,听引入文章要表达的对象,听也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美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美可以是自然的美,可以是社会的关,也可以是生活美的或艺术的美等等。文章重在表达审美享受的过程:即为什么美,美在何处。你显示了文章所要使用的人称,可以具体有所指,也可以泛指,表示了一种共享。整篇文章应表达对所听对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②文章可以实写,比如可写由听到书声、故事、教诲、音乐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比如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
③对美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美的感受是有感染力的,震撼力的;表现的美不应该是低俗的,不健康的。
五、阅读下面材料,以心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赌徒拿着瓦砾去赌时,几乎是逢赌必赢,而当他拿着万两黄金去赌时,却输得一败涂地。
太想打好球的手在颤抖,太想走好钢丝的脚在颤抖,太想赢的心在颤抖。人都有这么一个弱点:当对某一件事过于重视时,心里就会紧张,而一紧张,就会出现心跳加速、焦虑、精力分散等不良反应。这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会使我们的才能无法正常发挥,最终导致我们的失败。在科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即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
「审题立意」许多的失败,看似偶然失手,其实是必然的。一个不能控制自己心态和情绪的人,纵极富才华,在人生的关口处,却注定也是要失败的。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应将心放宽些,不要惧怕失败,不要总觉得自己输不起。始终保持一颗平和、淡定之心,竭尽全力追求成功,但不要将成功看作自己唯一的归宿,要敢于为失败做一份心理准备。
把心台筑高些,目光放远一些吧。不要过分地看重一次的成败,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不要让目的颤抖断送了我们的成功,以一颗平常心冷静、沉着的迎接挑战,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样,我们才能不带一丝遗憾,斗志昂扬地继续我们的人生之路。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广东省惠来一中月考试卷)
人生其实需要不断地储蓄。储蓄金钱,储蓄学问,储蓄感情……储蓄人生,就要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的东西。
请以储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生命银行广告本银行自创办以来,经营顺利。现为了壮大规模,扩大客户面,新增业务如下:
(1)亲情储蓄本业务为长期永久性储蓄,储蓄项目为父母对子女所倾注的心血。
该项目的收入来源为每个人的父母,且自客户出生日起,即每时每刻拥有此项收入。其表现形式极其多样,如盖被子,喂饭,辅导功课甚至唠叨,打耳光等等。由于内容琐碎,很容易为人所忽视。但是积少成多,这笔收入无疑是每个人最大的一项收入细水长流且源源不断,最为珍贵。
银行新增该项储蓄项目,正是本着积少成多的精神。将这一项最容易被人忽视却最为珍贵的收入存入本银行。到老时每个客户将会发现:原来自己如此富有。
(2)爱情储蓄:本储蓄项目的收益性接近于亲情储蓄,前期多为试验性投资,二十岁左右正式储蓄。
该项目的收入来源要求为每个人的配偶对其所倾注的感情,该收入的表现形式亦极为琐碎,如做饭,洗衣服,铺床养家糊口甚至吵架,回娘家等等,但收入亦极为可观将这笔收入存入本银行,可作为养老金使用,且年岁越长,安全性越大。
注:由于特殊原因,本项目对未成年人有极大风险,二十岁以下请务必三思而后行之。
(3)友情储蓄:与前两项同为本银行新增三大项目之一,该项目亦为长久性储蓄项目,一般情况下利润低于前两种,但关键时刻则收益极高。
该项目的储蓄收入要求为来源于每个人一生中所结交的各种朋友,从穿开裆裤时的一粒糖果到急难之时的一笔资助,都可存入其中。由于该项目的收入来源多种多样且良莠不齐,正直慷慨者有之,居心叵测各怀鬼胎者亦有之。由于本项目亦存在风险,储蓄中的不良成分将直接对客户造成伤害。所以请客户务必慎重梳理其中收入。
除此三大项目外,银行另有知识储蓄,经验教训储蓄等等。请留意其他广告。
银行地址(总行):左肩下三寸胸前直走,肺部旁边心脏左心房最柔软处即是。
(分行):各记忆神经。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冯友兰在他的《人生的境界》一文中写到: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夫地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我们多数人都生活在功利境界中,这是一个客观现实。同时我们又在宣传道德模范。你是如何认识功利境界
请根据上面的文字材料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可以发表自己的真实见解,也可以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怀,还可以记叙自己身边的故事;选一个角度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审题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论:
(1)我们生活在功利境界中,就应该做到利己但不损人,最好把功利的考虑与他人的利益结合起来,做一个生活中的一般好人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2)我们生活在功利境界中,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努力向道德模范学习,加强我们自己的道德修养,向道德境界靠拢。
(3)分析功利境界的是与非。
八、作文(江西省南昌二中第二次阶段性考试)
有位极具智慧的心理学家,在她的小女儿第一天上学之前,教给她一项诀窍,这项诀窍令她在学习生活中无往不利。他告诉女儿在学校里要多举手,想上厕所时,更是要举手。
小女孩遵照父亲的叮咛,不只在想上厕所时记得举手,老师发问时,她也总是第一个举手,不论老师所说的、所问的她是否了解,或是否能够回答,她总是举手。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师对这个不断举手的小女孩,印象自然极为深刻。不论是发问还是回答问题,老师总是优先让她开口。因为积累了许多优先发言的机会,小女孩在学习上、自我肯定的表现上,以及许多其他方面的成长,大大超越了其他同学。
读完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以举手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审读话题要以举手的内涵为要。具体如下:
举手是一种动作,一种自信的动作,一种对生活充满自信的姿态;举手还是一种方式,是一种主动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是向外界展露自己的方式;举手还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心态。举手更是一种行胜于言的主动行动,是一种积极实践的自主活动。举手是向世界举起的敲门砖.选取任何一点,都非常容易成文。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他的做法充满了智慧,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剂良药。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
立意方面: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②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这两种为最佳立意。
十、以我就是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审题立意」
一、命题思路本命题侧重学生表达青春个性的独立与张扬,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时代的气息,是一个学生愿意谈论的话题,更为关键的是本命题贴近新课改关注人的个体的发展要求,与教材方向具有一致性,如与必修一向青春举杯板块(张扬青春、体悟人生)、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培养伟大人格)板块内容都有相关性,符合新教材编写三个向度(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中的人与自我向度。
二、审题要求
(1)应从独立个性、人格方面入手。
(2)写自己更好,如果评论他人的独立个性、人格,反映他人的与众不同,只要较为明确表述出主题意思,也是合乎题意的。
(3)所写个性、人格等,内容应是正面的、积极的,要体现出较高境界。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考英语第二轮写作专题复习”,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东省惠民二中高三英语复习之写作学案(十)
高三英语山东惠民县第二中学高三英语备课组
强化专练
动词+宾语+宾补(n./adj./adv./-ing/-ed/todo)
一填空
1.Wethepopsinger.我们希望这位歌手成功。
2.Hemehimafter10o’clock.他叫我十点后别给他打电话。
3.Herfatherherdrawingafterschool.他父亲让他放学后学画画。
4.WhenIcamein,Ihimaletter.我进来时,发现他正在写信。
5.HespokesimpleEnglishinordertohimself.为了让他自己被理解他说简单的英语。
6.Mybikeisbroken,I’llittomorrow.我的自行车坏了,我明天去修。
7.Weworkhardtoourcountry.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使我们国家更强。
二翻译句子
1这个消息使她高兴。
2她叫我把窗户打开。
3我们选这位年轻人当我们经理。
4我们认为数学不容易学。
5我认为本月内完成这项工作有困难。
6。我的自行车坏了,我要请人修。
7我发觉有许多人站在学校大门口。
8我的朋友鼓励我学好英语。
9.老板让工人们一天工作12小时。
10.我们进去时发现他被绑在椅子上。(find)
11.做游戏时,有些孩子闭上眼睛。(keep)
12.我们选刘雷当主席。
13.他昨天理了发。
高级句子结构
利用以下各招可给句子添色,让句子靓起来。
1.使用强调句。
用do,does,did强调一般时态的谓语动词;用itis...that...强调谓语之外的各种句子成分。
2.使用倒装句。
OnlyinthiswaycanwelearnEnglishwell.只有用这种方法我们才可以学好英语。
3.使用with的复合结构。如:
Withthenoisegoingon,Icouldn’tgoonstudying.由于那噪音的持续,我无法继续学习。
4.使用非谓语动词。
Locatedatthesouthwestcornerofourschool,thebotanicalgardenhasanareaof1000squaremetres.校园西南角/面积1000平方米。
5.恰当使用被动句。
Aboveall,somethingmustbedonetostoppolluting.最重要的是,必须釆取某些措施来阻止污染。
6.使用各类从句,如使用“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There’remanykindsofteainChina,ofwhichLongjingTeaisfamousallovertheworld.中国的茶叶有很多种,其中龙井茶是世界著名的。
7.“数词+名词”改用“asmanyas+数词+名词”。
Agreatnumberofbuildingsweredestroyed,leavingasmanyas10,000,000peoplehomeless.请多房屋被摧毁,使多达千万的人失去家园。
8.使用what引导的主语从句。
Whatsurprisedmegreatlywastofindshewassuchafineswimmer.使我大为吃惊的是,我发现她竟是一位优秀的游泳选手。
9.适当使用插入语。如Iguess,Ithink,Ibelieve,however,inmyopinion,inotherwords,thatistosay,generallyspeaking,believeitornot,totellyouthetruth,tobehonest,asweknow,what’sworse等。
即时练习
使用上述润色技巧,合并或改写下列句子。
1.IrealizedtheimportanceofEnglishwhenIenteredseniorhighschool.(强调句)
2.Wecanliveahappylifeonlybythismeans.(倒装)
3.Hefellasleep.Thelightswerestillon.(with结构)
4.WhenIheardthat,Iwasmuchmoved.(非谓语动词)
5.Theycarriedoutasurveyamong260students.(被动语态)
6.Theywerefacedwithmanyproblems.Theydidn’tloseheart.(非谓语动词)
7.Itwasgettingdark.Anditbegantorain.(插入语)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801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