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认识新偏旁反犬旁和爿字旁。指导写好带有这类偏旁的字。
3.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初步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戏剧尝试。
5.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难点: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复习,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被小真的奇思妙想深深地吸引了。你们还想听这样的故事吗?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63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生词,排火车读。
痒痒的椭圆形菱形鳄鱼香肠糖醋排骨丁零丁零秘密
3.排火车接读课文。
三、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状:认识爿字旁,了解爿字旁的含义。与壮字进行对比。
2.继续:强调继字的笔顺。
3.狐狸:左窄右宽,反犬旁的笔顺。
4.秘密:理解两个同音字的意思。
秘:不公开的,不让大家知道的。可组词秘方、秘诀、神秘、奥秘。
密:不公开的,不公开的事物。组词保密、密信、密谋、密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了解偏旁含义,形近字区分和同音字的不同含义来区分相像的汉字,加深学生印象。】
5.在田字格中各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
6.当堂听写。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哪些情节写得很有意思?
2.师范读课文。
3.交流写得有意思的情节。
预设:
(1)第四段
①指名读。
②哪些描写让你觉得有意思?
是啊,痒痒的和冒我把变成树的感觉写活了。
③再读,读出有意思。
(2)第五段
①生读。
②交流有意思的描写:树上长鸟窝
(3)第六段
①鸟窝的形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②还会有什么形状?
③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你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④出示句子练习: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____________!我变成了一棵____________的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孩子天生就有丰富的想象。我还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问题一抛出,孩子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仿照课文说一说,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第七段
树上都住了谁?
(5)第八段
①你觉得哪里有意思?我会弯下腰
②指导读。
(6)十三---十四段
一棵饿得肚子咕噜噜直叫的树
(7)十五---二十段
①分角色加动作扮演读。
②这水珠是什么?
4.故事里的妈妈你喜欢吗?为什么?
二、总结写法,拓展想象
1.理清故事创作思路:变树经过变树后的趣事。
2.假如你也会变,你会变成什么?又会有怎样的奇特经历呢?
3.把你想到的以《我变成了_____》为题写下来。
【设计意图:学完课文,学生头脑中一定有许多遐想不吐不快,适时进行拓展练笔,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
板书设计:
17我变成了一颗树
痒冒变树
各种形状

咕噜噜趣事
口水

编辑推荐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

2.接触和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3.根据故事内容能够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指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4.体会“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妈妈看破,又盼望着妈妈能认出自己的心情。感悟世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教学重难点]

接触和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根据故事内容能够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指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体会“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妈妈看破,又盼望着妈妈能认出自己的心情。感悟世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同学们读过不少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主人公往往具有超常的能力。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位具有超能力的动画人物,看!谁来了?(播放课件)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故事里的孙悟空神通广大!尤其令人羡慕的是他会七十二变!(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画面。)假如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话,我知道大家都非常羡慕孙悟空会变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英英,她也想变。想知道她要变成什么吗?想知道她变化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吗?想知道就和老师一起阅读一篇新的课文。(板书:17我变成了一棵树学生齐读课题)

6.介绍作者:顾鹰:儿童文学作家,出版《森林化妆师》、《站住,兔子》等绘本,作品散见于《儿童文学》、《东方少年》、《幼儿故事大王》、《童话王国》、《小青蛙》等杂志,作品多次入选各出版社的年选,获2008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1.谈话激发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得出来,大家都想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想要变成什么,更想知道她变化后发生了的有趣的故事。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更多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4.在默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1.看拼音,写词语。

húli

()

dīnglíng

()

jìxù

()

táiqǐ

()

2.形近字组词。

壮()状()

克()兄()

肠()场()

密()蜜()三、再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默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

2.小组交流,自己通过默读课文和观察课文插图都了解到了什么。

3.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1)英英厌烦了妈妈的唠叨,想变成一颗大树。

(2)英英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

(3)英英请各种小动物住进鸟窝。

(4)妈妈住进了鸟窝,把各种好吃的东西分给了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吃了起来。

(5)“我”的肚子饿了,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6)妈妈知道“我”肚子饿了。

2.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应该把课文插图和课文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全文,对照课文内容观察课文插图。

四、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狐、狸、零、秘、密”)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五、作业:练习书写会写字。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二、互相交流,质疑探究。

1.问题导学,探究交流。

(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厌烦妈妈的唠叨。

②课件出示:

“英英,吃饭了!”

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一点都不想吃饭。

“英英,吃饭了!”妈妈的嗓门又大了许多。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③指导朗读:读出不耐烦的语气。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我”想变成一棵树的愿望实现了吗?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②课件出示: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③指导朗读:读出惊喜的语气。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我”变成了一棵什么样的树?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

②课件出示: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③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语气,在朗读中表现出只有孩子才会有的奇思妙想。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4)“我”变成一棵树后做了什么?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请各种动物住在鸟窝里。

②课件出示: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③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我”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出了小动物,还有谁住进了“我”的鸟窝?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妈妈住进了“我”的鸟窝。

②课件出示: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在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你好!”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角形的乌窝里吗?”

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乌窝里。

③学生自由朗读,说说在朗读中体会到什么?(开始“我”担心妈妈发现“我”变成了树感到担心,后来发现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失望”是什么意思?(因希望不能实现而失去信心或感觉不快活。)

④“我”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矛盾)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⑤“嗵嗵”“丁零丁零”是描写什么的词语?(声音。)

⑥指导朗读:读出“我”心情的变化和矛盾的心理。

部编版三下语文《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反思(共2篇)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反思1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是本文寓意深远。课文以小树为线索,实质是写残疾男孩。小男孩成全了一棵树,母亲成全了小男孩。两条线索交织着讲述着同一个故事:成全一个生命。读完课文,你的灵魂会感到震撼:为那棵差点被夺去生存资格儿最终高大挺拔的树苗的坚韧,为那位终于成功了的残疾男孩的自信和阳光,更为那位成全了一棵树和一个孩子的伟大母亲。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立了三个目标。一是在阅读中感受孩子的坚强和乐观,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体会自信、乐观的心理情绪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培养健康心理。二是在读书中感受作品语言的质朴与含义的深刻,把握文章结构线索上明暗两条线交织着讲述着同一个内容的特点。三是从语言文字中去体会人物的情感,借助想像填补文章空白,抓住细节描写感受不同语言环境中细节描写的不同作用。感悟孩子的坚强执着和乐观,体会母爱的伟大。
抓住题目理解课文
在教学本课的开始,先抓住题目理解课文。让学生理解了成全的意思,通过课题,知道了一个小孩救活了一棵险些被丢弃的小树苗,使之成长为一棵大树。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孩子成全一棵树的同时,也是在通过自己的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成全着自己。
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课文。母亲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联系全文,让学生弄懂促使母亲作出这项重大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是什么,明白孩子成全一棵树的同时也在成全着自己,同时感受母爱的伟大。让学生理解一拐一拐在文中多次出现的用意:第一次是交代孩子是个残疾人,后几次是为了表现孩子取得成功是比常人付出了更大的努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了思维训练,在思维深刻性,广阔性上进行了尝试,尤其是两次想象环节的设计更突出体现了这点。在具体想象情节环节设计中,我有意给了孩子们一些必要的支撑,如让我们走进孩子挖树坑这个画面:看,孩子吃力地挥动着铁锹,当他碰到一块很大的石头,他(动作);当他细细的小手被磨出水泡时,他(神态),当母亲唤他休息时,他说(语言),此时此刻,他想(心理)这本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但在操作过程中,我忽视了环节的整合过程,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割裂开来,缺乏一个整合的完整过程,使想象空间不够宽广,这是最令我遗憾的一点。
全课的教学重难点设定为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自信健康的心理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学会自信面对生活。这是将语言训练与心理教育巧妙结合的训练点。语文课上要学习语言表达,进行思维训练,并在情感熏陶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启迪情智。学科渗透不是改变学科教学的根本特点,而是借助于学科本身特点,在语言文字品评过程中渗透相关心理教育,这里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这节课在这点上进行了有益尝试,不够成熟但有所收获。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常常是注重的情感忽视了内容,重视了文字忽略了内涵,侧重了朗读轻视了思维,在遗憾中尝试,又在尝试中反思。课堂永远是新鲜的,学生永远是鲜活的,动态的课堂,随机生成的教育契机,需要我们不断是思索和尝试。我深知道路漫长,但我已起行。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反思2
在以低幼儿童为读者对象的童话故事中,作家往往更倾向于强调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积极面。借助于童年特有的天真和稚趣,这种积极的关系能够得到富于童年意趣的展示。《我变成了一棵树》将人与动物、植物的彼此相遇与认同,描绘得有如童年生活中一种真实的存在,也使不同生命间的这份交流、关怀显得格外自然。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2.学习作者运用想象的写作方法。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读,所以这节课我想让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读要有一个过程,必须由浅入深,有层次的去读,因此,我设计分三步读。
第一步:朗读,这是读的最初阶段。
在指导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读,让他们在读中初步感受文本。
第二步:诵读,这一步要求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朗读节奏及情感,这一步我先范读,力求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并在随后的讨论交流中,边理解文章内涵和感情,边让学生有感情地读。把感情读出来,读到位!
第三步:悟读。激发学生深思,由作品生发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在前面学习和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体验到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进一步把握文章主旨,感受作者情感。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别人的看法,从而使思维更广阔,认识更深刻,学生之间的互议和交流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时也促进了全员参与,提高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同学想画面的同时,又让他们想心里话,后一问题响应者比较少。原因是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同学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分开进行,后一个问题,可以让同学在默读文后进行,可能效果会好一些。说自身的内心话既是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同学对语言情境的感情体验。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出示自学提示(两个中心问题),让学生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出问题答案,解决本文重难点;接着再次读文,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的精彩语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完课文后,让孩子们积累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或诗句,丰富自己的语言。最后,发散孩子们的思维,进行一次小练笔《假如我是一棵树》,抓住读写结合点,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

2022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 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 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你觉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3.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过程与方法

1.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生动再现课文所讲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妈妈永远是最了解孩子的,体会伟大的母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你觉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假如你可以变,你会变成什么?是自由快乐的小鸟,还是五彩缤纷的花朵;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还是美丽可爱的小蜻蜓……可有一位小朋友,她的想法却很奇特,她想变成一棵树,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吧,相信学完本课,你一定会为这个小朋友的奇思妙想叫好。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后鼻音“状、丁、零、肠” 。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 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状、零、巧、肠、续、抬”时,可以使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狐、克、继”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狸、秘、密”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状:大地穿新装,山峰显异状,壮美令人叹,大雪巧梳妆。

丁:原有千寻山,丁香把露含,于今再寻觅,水枯地也干。

字谜示例:

有犬不是狗,左靠瓜旁走,生性很狡猾,借虎威风抖。(谜底:狐)

同音字歌示例:

狸:一只小狸猫,想摘大鸭梨,爬上青竹篱,还是有距离。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状”左窄右宽,右部捺画伸展。

“狸”左窄右宽,“里”在竖中线上起笔。

“丁”的横要长些,竖勾要写在竖中线上。

“零”的“ “宜写得扁些,下部撇捺伸展,托上盖下。

“巧”的“工”位置偏上,下横变提,右部折笔要自然。

“克”的“口”要写扁小,撇宜长,竖弯钩要舒展。

“肠”的左部窄长,右部两撇平行,长短不同。

“继”注意笔顺,右边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

“续”左窄右宽,右边是“卖”。

“抬”左窄右宽,“口”在竖中线上起笔,写扁一些。

“秘”的“ 必”卧钩短且向右下倾斜,撇上伸且稍长。

“密”中间的“必”稍扁。

易错提示:

“狐”左部是“犭”,不是“扌”;右部是“瓜”,不是“爪”。

“零”下部是“令”,不是“今”。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犬-状(形状)-突(突然)-哭(哭泣)

瓜-狐(狐狸)-弧(弧度)-孤(孤单)

里-狸(狸猫)-童(童话)-野(田野)

令-零(零食)-铃(铃声)-冷(冰冷)

(4)多音字。

bēi:背包 背负

bèi:后背 背井离乡

mì:秘密 秘而不宣

bì:秘鲁

(5)形近字。

状zhuàng:形状

壮zhuàng:强壮

丁dīng:园丁

于yú:于是

克kè:克服

兄xiōng:兄弟

抬tái:抬头

治zhì:医治

密mì:秘密

蜜mì:花蜜

(6)重点词语解释。

希望:(多义词)

①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②希望达到的某种 目的或出现的某种情况;愿望。

③希 望所寄托的对象。

担心:放心不下。

傍晚:时间词。临近晚上的时候。

丁零丁零:形容铃声或小的金属物体的撞击声。

香喷喷:状态词。形容香气扑鼻。

秘密: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跟“公开”相对)。

(7)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明确: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而自己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 妈妈。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在段落前标注出来。

明确:共有23个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通过初步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讲述的是“我”想象变成了一棵树后发生的故事。小朋友们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吧!课后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如果你可以变成某样东西,你想要变成什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2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状态 狐狸 丁当 零食 轻巧

克服 香肠 继续 抬头 秘密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大家还记得课文讲了些什么吗?(指名回答或让全班齐答)对,讲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我”变成树后,究竟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同学们想象一下,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会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

2.第4自然段哪句话交代了“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

明确: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3.同学们,你们想想,普通的树上都会长些什么呢?

明确:花、叶、水果……

4.而“我”变成的树上又长的是什么呢?

明确:鸟窝。

5.这些鸟窝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各种形状都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6.“我”会邀请哪些小动物来住在鸟窝里呢?

明确: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

7.妈妈来了,“我”的心为什么会“嗵嗵地跳着”呢?

明确:因为“我”害怕妈妈发现这棵树是“我”变成的。

8.妈妈要求住进三角形的鸟窝,“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呢?

明确:“我”高兴是因为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可以尽情地玩;“我”失望是因为妈妈居然不认识“我”了。

9.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明确: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

10.课文是如何写“我”馋得流口水的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没有直接写“我”馋得流口水,而是先由狐狸用“下雨了”表明有水滴落;马上又用“天空中一丝乌云都没有”来说明并非下雨,引起读者思考;然后用小鳄鱼、小松鼠、小白兔的猜测来一步一步地勾起读者的好奇心;最后再由“我”自己亲自揭晓答案--“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含蓄地点明了“我”是馋得流口水。这样写能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11.猜想一下,妈妈“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明确:猜想一:因为妈妈最了解“我”,一直都知道“我”已经“变成了一棵树”。

猜想二:因为是“我”幻想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而不是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12.回顾整篇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拟声词?你还知道些其他的拟声词吗?

明确:文中有:嗵嗵、丁零丁零、啧吧啧吧、咕噜噜。

滴滴答答:形容水滴落下的声音。

咕噜:形容水流动或东西滚动的声音。

扑通:形容重物落地或落水的声音。

哗啦啦:形容撞击、水流等的声音。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 内容。

本文记叙了“我”____ ______________,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

明确: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后发生的故事 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

2.本文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请试着简要分析一下。

明确: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得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如“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一句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各种形状的鸟窝随风摆动的样子,形象生动。

3.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们有些什么感悟呢?

明确: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母爱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这种爱,温柔而深沉!我们常常埋怨自己的母亲啰唆,但如果我们用心去体会,不难感受到她们的关怀。不管是慈爱还是严厉,我们都要相信,那是她们爱的体现。这个世界上,最纯洁而又最真挚的爱莫过于此。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中的三位同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了自己对想象的认识和看法。第一个同学 是从阅读运用了大胆想象的文章的感受来谈的;第二个同学列举了课文中想象很奇特的内容,从中感受想象的魅力;第三个同学通过列举想象的情景和事物来体会想象的作用。除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如何写想象作文的角度来谈自己对想象的理解和体会。如,想象要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创造的人物、情节、环境等都要符合生活规律。想象要合理,不能天马行空地乱想。在《小真的长头发》一文中,小真想象自己的长头发可以用来钓鱼、做晾衣绳等,因为长头发辫起来之后就变成一根很粗的绳子了。虽然用长头发钓鱼和做晾衣绳是现实生活中不会发生的事情,但是却又是符合现实生活规律的,因此说这个想象是合理的。

初试身手

(一)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 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得新奇。

答案示例:

(二)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大家一起接龙编故事。

1.夏天到了,瞌(kē)睡虫王国一片沸腾。它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

2.小精怪从爸爸那儿学会了很多咒(zhòu)语。他用咒语变出玩具、花园、城堡。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小精怪念错了咒语,把自己变成了……

示例一:

夏天到了,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它们纷 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

它们来到了一座花园,花园里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成群的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瞌睡虫们想和它们做朋友,可是蝴蝶还要在花上跳舞,蜜蜂还要忙着采蜜,没时间玩耍。

于是,它们飞到一座新翻的泥土边,看见了蚯蚓,可蚯蚓忙着翻地,没时间和它们玩耍。

后来,它们飞到了小镇上。那里住着一对老夫妻,因为年纪太大,睡眠不好,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睡觉了。由于瞌睡虫们的到来,老夫妻俩睡了一个安安稳稳的觉。最终瞌睡虫们留了下来,每日陪伴这对老夫妻。

示例二:

小精怪从爸爸那儿学会了很多咒语。他用咒语变出玩具、花园、城堡。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小精怪念错了咒语,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身体虚弱的老爷爷。

小精怪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在森林里走着。小兔子看见了,一路蹦跳过来,帮他提了手中的东西。

小猴子看见了,扶着他走下了高高的山坡。

小百灵鸟看见了,给他送来许多好吃的果子。

当小精怪向小兔、小猴、小百灵鸟说“谢 谢”的时候,他们的脸上都笑得甜甜的。小精怪这时才明白,原来快乐不是藏在他的咒语里,而是藏在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的喜悦里。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颗树》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课文以一个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描述了她变成一棵树后,发生的奇妙的事情。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展开,想象奇特、有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随着情节走入那棵树中,去感受作者描述的神奇景象。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认字、读词语,了解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1.假如你会变,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文中的作者让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而且还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呢!
板书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1.交流自己想变成的事物及原因。
2.齐读课题。
3.质疑:会发生哪些事呢?
二、自主学习,自主质疑。(用时:10分钟)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说一说自己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体会。1.学生借助文中拼音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把自己认为难记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3.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在文中所连的词、多音字、优美词句,并读两遍。
4.读中想一想: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什么故事?1.我能给带点字注音。
希望()抓痒()
鳄鱼()陈醋()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变成________的感受,表现了______永远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赞美了__________的温馨和美好。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用时:20分钟)1.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展示生字词情况。1.学生在读中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说出读后的体会。
2.小组交流。(字音方面:希、痒、鳄、醋;字形方面:状、狐、狸、丁、零、巧、克、肠、继、续、抬、秘、密)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3.看拼音写词语。
xínɡzhuànɡhúli
()()
jìxùmìmì
()()
qiǎokèlì
()
四、展示汇报,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1.小组展示朗读课文。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想一想:你学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小组同学共同参与,选择喜欢的展示方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在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打破课文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象的神奇。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变成树后发生了哪些事,体会想象的神奇。
学前准备课文内容相关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师板书课题)1.学生听写词语。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4.听写词语。
形状狐狸丁零
巧克力香肠继续
抬头秘密
二、精读感悟。(用时:25分钟)1.自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希望变成一棵树?
2.细读第5、6自然段,了解“我”变的树是什么样子的。
3.齐读第7、8自然段,边读边想:“我”让所有的动物都住在树上说明了什么?
4.用开火车的方式朗读第9~12自然段,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并思考:
(1)第11自然段中,“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2)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5.默读第13~20自然段,从小动物的言行中感受想象的奇妙。思考:“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有哪些变化?
6.齐读第21~23自然段,感受妈妈对“我”的爱,思考:
“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1.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用“”在文中画出“我”希望变成树的原因。
2.用“”在文中画出“我”变成的树的样子。
3.感受“我”变成的树的神奇之处,以及“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重点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体会妈妈的爱心。
5.联系全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兴奋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失望、着急后悔觉得变成树很麻烦。
6.细细品味第21~23自然段,明白:母亲是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在母亲眼里,每一个孩子绝对不会被错认。5.仿写拟声词。
咕噜噜
__________________
哗啦哗啦
__________________
6.“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妈妈早就知道那棵树是“我”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提升。(用时:10分钟)1.联系课前的想象,说说如果你变成了其他事物,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或画一画。1.交流自己变成其他事物后发生的奇妙的事。
2.仿写一篇想象作文或画一个场景。8.写想象作文或画出自己想象的一个场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想《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片段
◆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教学拓展点)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想象非常奇特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生1:作者想变成一棵树,就很快感觉到树枝从身上冒出来了,真神奇!
生2:作者变成的树上还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我从来没想过会有这样的树,太让我惊喜了。
生3:作者想得真周到,担心小动物们上不去,还会弯下腰让小动物住进自己喜爱的窝里。
生4:更奇特的是妈妈带着好吃的也住到了树上,她不担心妈妈把树枝压断了吗?
生5:作者居然能听懂小动物们的语言,真是太神奇了。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感受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如果给你一次变的机会,你会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生1:我想变成一栋可以容纳很多人的房子,让人们居住。因为我想让我们班的同学、父母一起住在一个大房子里,那样我们就可以每天一起玩耍,还不用离开爸爸妈妈。
生2:我想变成空气清新剂,每天早晚把周围的空气清洁一遍,让每个人都在清新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并且能根据生活实际,变成人们最急需的事物,老师为你们的爱心点赞!
象的奇特,最后安排的写或画的内容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1*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朗读感悟、思考和交流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这句话,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联系生活实际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运用默读、朗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这句话,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透过对话和动作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名人小时侯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去信用)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要守信)
2.课题质疑:我指的是谁呢?是说她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
3.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出示资料袋,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有效沟通情感与认知、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创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感知信。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学生齐读:
①借助拼音读课文。
②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③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开火车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同时出示本文生词及几个难读的词学生认读:照耀、早餐、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
3.小组探讨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提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出示课件)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c.事情的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怎样?
4.填空概括故事内容。(出示课件)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时间),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很想去,可是她突然想起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不失信决定留下来,最终,小珍没有来,妈妈心疼庆龄一个人在家没意思,庆龄却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她并不后悔,因为她没有失信。(人物、事情经过、结果)
告诉我们
【设计意图:创设对话交流的氛围,沐浴人文关怀。在民主、轻松的谈话氛围中,凸显主题信。】
三、读悟结合,品味信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语句看出宋庆龄守信用呢?划出相关语句,在旁边简单批注感受。
(根据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宋庆龄的这种品质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并相机板书:语言、动作。
学法指导:读文时,可以将自己的思考、感受体会或者疑问在相关语句旁边做简单的标注记录,这就是作批注,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交流:
(1)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他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宋庆龄说。
(2)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3)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
面对妈妈的提议,庆龄觉得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4)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回家后,妈妈知道了小珍一上午也没来,庆龄白等了非常心疼。而庆龄却仰起脸回答到:生接读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想象一下庆龄说这句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和态度?根据理解朗读语句。
(5)加入人物对话,根据对话你能否在宋庆龄说的每句话中恰当地加上一个表示语气的词?
学生默读思考,作批注。交流
教师指导朗读。(揣摩人物当是心理,读出相应语气。)
(6)三人分角色朗读对话内容,父亲、母亲,宋庆龄。
4.除了对话,还有哪些语句能看出宋庆龄守信用呢?
A.送家里人出门后,庆龄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心的等候着。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小庆龄本来是想留在家里的吗?从课文中找出理由。(第一自然段)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了!
指导朗读。
体会:此处通过联系前后文以及人物的动作描写说明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B.师生接读宋庆龄守信用的语句。
小结: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和动作,一个坚持守信的小庆龄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本单元的习作就是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要想使你写的人也能像宋庆龄这样特点鲜明,大家一定要注意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
【设计意图:在朗读的氛围中,打开学生的思路,通过读悟结合,使他们丰富对信字内涵的理解。深化学生透过语言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这个学习难点。】
四、讨论交流,深化信。
1.最后小庆龄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你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对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行讨论交流,由课堂延伸到生活,达到由知到行,规范自身行为的目的。】
五、总结
一诺值千金,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六、布置作业,延伸信
课外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俗语记在日记本上,找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21我不能失信
宋庆龄遵约定守信用
(语言、动作)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可按照板块依次进行教学,注意版块内容难度方面的梯度上升特点,注重举一反三,实践运用。
梯度上升特点:从整体上看,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内容按照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段落这样的一种梯度上升的。
举一反三,实践运用:1.识字加油站都是形声字,可以让学生再列举一些和这一板块中的生字有着相同偏旁的汉字。2.词句段运用可以让学生运用习得的写作方法描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交流平台
1.品味本单元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做到边读边想象。
2.在朗读中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设计意图:品读优美语句,尤其是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既能让学生掌握品读语句的方法,又能深刻体会祖国语言的美妙之处。】
识字加油站
1.引导学生把字音读正确,注意援前鼻音发音,贡后鼻音发音。掷、资的音节是整体认读音节。
2.学会按汉字偏旁识记生字,并根据偏旁初步认识生字的意思。
3.认识形声字的特点,何为形旁,何为声旁,各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根据偏旁对汉字进行归类,既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形声字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识记形声字的规律。】
词句段运用
1.能区分形近词的意思。
2.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
3.从课文片段中提取写作方法并加以实践。
【设计意图:认识形近词,目的是为了正确运用这些词语。从具体文字中提取方法,体现学习由浅入深的层次性。】
日积月累
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这首词,并熟读成诵。
2.能通过画面想象,感受江南春天的美好。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将抽象的文字还原成具体的图画,加深对整首词的理解,感受词中所描写的江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正确识记形声字。习得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并进行练笔。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相关PPT。学生搜集扌、纟、贝这三个偏旁的生字,搜集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熟读精思品佳句
1.自学预习
读一读下列语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2.检查自学成果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交流平台中的三段文字。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花骨朵儿,其中骨读为(ɡū),整个词应读出儿化韵。顺顺溜溜的溜读为liū。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学,一方面快速回顾本单元优美语句,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巩固与提高。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将这三段文字读通,读熟,真正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3.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指导学生再读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这句话。
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1)一只活泼的小燕子在空中飞翔
(2)小燕子身体特别轻盈,与水面的接触只是轻轻地一点。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把这种画面描述出来,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然后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学生读得越出色,说明他的想象越丰富,感受越深刻。
学生读完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朗读方法边想象画面边读书。
【设计意图: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只要学生的描述做到了细致,生动,那么就意味着他已经读懂了这段文字,当学生能做到带着自己感受读文本的时候,他就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4.运用方法尝试自学
(1)引导学生运用边想象画面边读书这一新掌握的方法,自学交流平台的后两段文字。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展开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
(3)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在此基础上,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画面:这朵荷花马上要绽开了,花骨朵儿已经包不住花瓣了。
感受:作者把花骨朵儿写活了。
学生通过朗读把脑海中的画面描述出来,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画面:一只轻盈的小瓢虫在收拢自己的翅膀,非常可爱。
感受:作者描写瓢虫的动作很细致。
学生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可以检验学生对新习得的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反馈进行指导。这样强化了学生的朗读方法,也能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分门别类识生字
1.预习自学
在___上写出下列生字的偏旁,在()中给它们注上音节。
援___()掷___()捞___()
缚___()缭___()络___()
资___()贡___()贷___()
2.检查预习
教师指名公布自己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对于出现的错误进行订正。
援扌(yun)掷扌(zh)捞扌(lāo)
缚纟(f)缭纟(lio)络纟(lu)
资贝(zī)贡贝(ɡnɡ)贷贝(di)
提醒学生注意以下汉字的读音:
援前鼻音发音,贡后鼻音发音。掷、资的音节是整体认读音节。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汉语拼音知识和偏旁知识。但学习方式为学生自学。】
3.归纳整理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一板块中的三行生字,说一说每行三个生字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以第一行的援、掷、捞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预习单,从而得出结论:这三个字有着相同的偏旁扌。
以此类推,第二行和第三行的生字也都有相同的偏旁,分别为纟和贝。
(2)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给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仔细观察这些词语。
教师提示学生:救援、投掷、打捞,做这些动作都需要身体的一个部位,那就是手。
师生小结:援、掷、捞这三个字的意思都与手部动作有关。
学生拓展提升:拍、打、挑、挖的偏旁也是扌,这些字的意思也与手部动作有关。
师生总结:偏旁为扌部的汉字,其意思与手部动作有关。
(3)按照总结第一行生字字义的方法,借助文中词语,尝试总结二三行生字的意思。
缚、缭、络的偏旁都是纟,因此其意思都与丝线有关。类似的还有纺、织、绸。
资、贡、贷的偏旁都是贝,因此其意思都与金钱有关。类似的还有财、购、贩。
教师指导为什么以贝字作偏旁的汉字与金钱有关。
夏商时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所以当时造字时便以贝字作为与金钱有关的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利用偏旁来识记生字,理解字义,教师首先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获取新知识。这样就实现了课堂学习的高效率。】
4.总结提升
教师指导学生再次仔细读一读这九个生字,找一找,每个生字的读音和它的组成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以第三行三个生字为例:
资(次)贡(工)贷(代)
以上每个汉字都有一组成部分与整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
第一行和第二行的汉字也是如此
援(爰)掷(郑)捞(劳)缚(尃)缭(尞)络(各)
师生总结:这九个生字,其偏旁与字义相关,另一部分与它的读音相同或接近。这样的字在我们的汉字系统中称为形声字。
教师明确形声字定义:形声字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学生举例说明:
拍:扌是形旁表字义,白是声旁表读音。
纺:纟是形旁表字义,方是声旁表读音。
购:贝是形旁表字义,勾是声旁表读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总结提升,教师不仅帮助学生明确形声字的定义及实际规律,还应给学生实际体会的机会,学生通过举例说明,会对形声字这一类型的汉字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二课时
一、精挑细选析词句
1.布置预习
查字典,查找以下四组词语的意思。
(1)清香浓香(2)荡漾飘荡(3)轻巧轻快(4)灵活灵敏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明确词语意思。
清香:指清淡的香味。
浓香:浓郁的香气。
荡漾:水面等起伏波动;形容起伏动荡。
飘荡:在空中飘浮,飘摆或飞升。
轻巧:轻便灵巧,简单容易或操作轻松灵巧。
轻快:不费劲儿。
灵活:指敏捷,不呆板。
灵敏:反应迅速。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词的辨析能力,因此应首先明确这些词语的意思,不过学生既然已经掌握了查阅字典的方法,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
师生合作,在具体语境中区分形近词
(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清香和浓香的意思,找找二者之间的异同。
相同:都是表示嗅觉的词语,都和香味有关。
不同:它们所表示的程度不同,清香的程度浅,浓香的程度深。
(2)提示学生回顾课文《荷花》,想一想,荷花的香味属于哪一种?
结论:荷花的香味比较淡,所以,第一句选择清香。
(3)总结方法:形近词的运用是需要具体的语境的,因此,要区分形近词的差别,就要将这些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要提高学生对词语的分析能力,首先要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步骤,即查找词义,对比分析。然后再此基础上总结学习方法。当然,这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
3.学生运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1)学生运用在具体语境中区分形近词这一方法通过自学解决这一板块剩下的三个句子。
(2)师生共同验证学习结果。
二、由表及里悟方法
1.布置预习
(1)安排学生借助文中拼音将以下两段话读熟: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独角牛的甲壳铁黑色,很硬,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2)找一找这两段话中分别描写了燕子和犀牛的哪些部位。
2.检查自学成果
(1)指名朗读这两段文字。
指导学生将似的读正确,似读为sh,甲壳的壳读为qio。
(2)描写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
描写独角牛的:甲壳、角
【设计意图: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的第二部分的学习目标是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要达到这目标,前提是充分领会例句的写作特点,要领会写作特点,首先要将文本读熟,这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完成。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
3.深入体会写作特点
(1)剥丝抽茧寻找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成果二,找一找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分别有什么特点。
羽毛黑色的
尾巴剪刀似的
翅膀轻快有力
(2)层层推进总结方法
要将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描写生动,首先应明确它由几部分构成,然后从颜色、形状、动作等方面明确每部分的特点是什么。
(3)巩固强化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按照寻找燕子外形特点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总结独角牛的外形特点。
独角牛:甲壳铁黑色,很硬
角像犀牛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要掌握描写动物外贸的写作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需要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指导,而由具体的文字到抽象的方法是需要一个递进过程的。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领会写作手法。】
4.尝试写作
学生运用刚刚掌握的写作方法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描写它的外形特点。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写作。并当堂检测学习成果。
三、日积月累读经典
1.布置预习
正确朗读《忆江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谙的读音,借助资料查阅谙、蓝的释义。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对个别字进行读音指导。比如谙读为ān,它在词中的意思是熟悉,蓝的意思是蓝草,叶子可制青绿染料。
解决了字词障碍后,学生再读整首词。
2.在朗读中想象画面
(1)指导学生反复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找出词中所描写的景物,诗人提到的颜色。
景物:江花,江水
颜色:红,绿
(2)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这两句的意思
日出江花红胜火: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还红。
引导学生根据意思想象画面,把这种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学生再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刚才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的方法品读春来江水绿如蓝。
(3)再读整首词,想一想,作者在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师生合作交流:因为作者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表达了对江南美好春天的向往。
【设计意图:经典作品需要反复诵读,因此,这一板块的学习离不开读,学生在读中才能领会意思,感受经典之美。进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标也就轻而易举了。】

《演一棵大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11个新部首走之儿;B、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借助拼音阅读课文的能力;B、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C、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A、认识阿海真诚善良的心灵;B、学习阿海对待事情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二、内容分析:

《演一棵大树》是语文出版社S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主体课文。它讲了是阿海在表演小红帽的故事时,把主角大灰狼让给阳阳演,自己只演一棵作为布景的大树,而且演得十分认真。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做任何事都要服从整体需要,不可单纯追求个人兴趣;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你认真对待,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

三、学生分析:

通过上册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能借助拼音进行阅读课文了,认字能力和阅读能力也相对提高了,但在交流和评价能力等方面上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还须多锻炼。

四、设计思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特点,将本课设计如下:

(一)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

(二)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结合对课文的朗读和感悟,相机出示小红帽等词语卡片,并引导学生进行认读。)

2.生字的识记(注意引导学生从以前学过的字中发现认字的规律,学会认记新的生字。)

3.生字的巩固(利用开火车和给生字找朋友的游戏方式来巩固识记生字)

4.写字指导

(三)朗读指导

1.引导和鼓励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自读两遍以上,做到读通顺,读准确。

2.对于文中旬式较长且含义深刻的句子,老师要有重点地进行范读、领读或引读。

(四)感悟、理解

这是本课的重点,因此老师要抓住文中赢直地站手举着轻轻地摇摆等写阿海动作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阿海真诚善良的心灵,学习阿海对待事情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五)实践活动

老师可组织学生排练小红帽的故事,同时,司以评一评,比一比,看哪个角色演得最好?并说说为什么?

教与学的过程:

一、谈话引题,导入新课

1.师:喜欢童话故事的小朋友听说过小红帽的故事吗?(生齐:听说过)你们还记得故事中都有哪些角色吗?

生:有小红帽、大灰狼、奶奶

师:看来大家都有去读这些课外书,真棒!

2.现在,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排练小红帽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并认读生字演。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找出本课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在小组内说说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如:读半边帽、部首比较法浪~狼等)。

3.开展开火车和给生字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

4.利用课后词语花篮,可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词语补充在词语花篮内,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地读课文,根据你的理解完成填空。

阿海演一棵大树,演得很()。

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填空,再引导用课文的语句来说明。在此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朗读(范读、领读或引读)。

生1:可填认真,我是从阿海表演时的动作中知道的。

生2:我认为要填精彩,可以从大家对阿海的夸赞中看出来。

师:说的真好!这说明大家也和阿海一样认真!

2.引导学生思考:阿海表演的大树只是布最,为什么大家都说他演得好呢?

生1:因为表演那天,他穿着绿颜色的衣服,看上去很像一棵大树,说明他很认真。

生2:他在表演时是直直地站在台上,而手中举着带叶的树枝,还轻轻的左右摇摆着,说明他对表演很关心。

师:是啊,我们平时在做什么事时,也应该向阿海那样认真对待。

4.小组讨论交流:如果班里表演小红帽的故事,你愿意演一棵大树吗?为什么?

(在小组内说说,并派一位代表上能汇报。)

生1:我愿意演,而且我也要向阿海那样演。

生2:我不愿意演,因为那只是一个布景而已。

生3:我要演一棵大树,也要很认真地去演,让大家看一看我这棵大树的作用。

生4:我也要演这棵大树。

五、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排练小红帽的故事,同时,可以评一评,比一比,看哪个角色演得最好?为什么?

教学反思:

1.我把课堂导入的环节和调动学生的兴趣紧紧结合在一起,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刨设轻松的学习情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学习驱动器,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就会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小红帽这个故事小朋友基本上都读过,因此学生也比较喜欢学习。

2.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我就尽量多地刨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言,例如:在引导学生先自由地读课文,后根据理解完成填空。阿海演一棵大树,演得很()。我就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填空,再引导用课文的语句来说明,学生的思维已真正打开了,但在评价上,本课只呈现出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其他评价的方式来能落实到,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3.本节课,我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

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还不是很深入,只存在表面而已,特别是在讨论如果班里表演小红帽的故事,你愿意演一棵大树吗?为什么?这个问题时,小组只是那几个平时爱动脑的同学说,而其他人就只是坐着昕,那么如何更好地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4.在理解课文时,老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朗读指导,如:范读、领读和引读等,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悟出了阿海真诚善良的心灵,学习阿海对待事情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并在悟中读,从而使情感达到一定的升华。

《一棵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与日俱增、居高临下、妄自尊大、不可一世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读、找、悟、批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这棵橡树的骄傲情绪。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骄傲的人将失去朋友,无助的人必然失败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将自己的感受、体会、感悟等批注在课文旁边。

2从橡树成长、骄傲、无助、失败的过程,明白骄傲的人将失去朋友,无助的人必然失败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运用工具书识字解词;橡树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橡树,引入新课

师:(贴图片)这是一棵高大的橡树。橡树的种类很多,黑橡、白橡、栗橡等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开花植物。橡树之老,高寿竟达400多岁,叶子比手掌还大,果实坚硬,是松鼠等好玩动物的上等食品;橡树树冠有多大,树根就有多广,地下风光和地上风情可以媲美,人们把橡树看作壮悍强大的象征。是啊,橡树是挺拔威武的,这使它渐渐变得骄傲起来,并且随着身材的长高和枝叶的繁茂,橡树的骄傲情绪也与日俱增。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骄傲的橡树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生字新词,并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重点抓住与日俱增、居高临下、妄自尊大、不可一世、独一无二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些什么,并跟同桌交流。

3检查初读情况,抽生谈谈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这是怎样的一棵橡树呢?(骄傲)它几次砍掉周围的树木?体现在文中的哪些段?

2由点及面,逐步感悟。

(1)示范引路,掌握方法(学习课文第2段)。

(读)

自由读课文第2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谁干什么?态度怎样?(找)课文哪些词句体现了橡树的骄傲、蛮横?请找出来作上记号。(生能找出居高临下、轻蔑、大声喊等明显的词,师相机板书;生找出橡树的语言,师给予肯定并指出这是较为含蓄地体现了橡树的骄傲、蛮横,指导读出蛮横的语气。)

(悟)

从这些词句中,你觉得橡树怎样?有怎样的感受,想说点什么?

生1:我从大声喊感受到橡树变得脾气暴躁,目空一切。

生2:我从丑陋、收拾两个词可以看出橡树心胸狭窄、唯我独尊。

生3:我从可怜体会到榛子树的无辜、无奈、无助。

(批)

学着书上的批注,把你刚才的体会、感受写在右边的批注栏里;写好后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师总结学习批读文的方法:读、找、悟、批。

(2)运用学法,多向互动(学习课文第3~5段)。

①小组合作,互动学习。学生以四人为一合作小组,按照学习批读文的方法批读课文的3~5段。

②教师深入课堂,及时点拨,相机指导。

(3)师生互动评议,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师生互动评议:从脾气越来越大的橡树、橡树并没有就此罢休、大吵大闹的橡树把它周围的树木都一棵棵斩尽了体会出橡树思想上一天天发生着变化,骄傲情绪也与日俱增。从命令妄自尊大不可一世斩尽等词体会橡树的唯我独尊、目空一切(师相机板书。)

3有感情地朗读第2~5段,边读边想象橡树的神态、动作。

4橡树为什么会这么骄傲呢?勾画出描写橡树特点的词语。(粗壮高大、挺拔威武、亭亭如盖)

批读第1段后交流。

5橡树骄傲的结果是什么呢?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可悲的下场?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批读第6段。

(1)勾画出狂风肆虐和橡树被狂风折磨的词语。批注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小组交流后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骄傲的人将失去朋友,无助的人必然失败。)

五、拓展练笔,生命对白

1这棵高大的橡树本来可以不被狂风吹断的。同学们,你们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对橡树说吧。

2在你的身边有这样类似的人和事吗?你想对他说什么?请大家任选一个话题写下来吧!

附:板书设计

27

一棵橡树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教学设计


14蜜蜂
教学目标:
1.认识概、减、阻等9个生字。会写辨、试、检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纸袋、大概、减少、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
3.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4.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教学难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蜜蜂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出示作者法布尔的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昆虫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
2.检查生字
试验、证实、阻力、、推测、沿途、尽管、尽力、陌生、准确无误、闷热、纳闷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3.检查句子,
课文中出现了好几个多音字,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你注意到了么?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三、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蜜和蜜:无论蜜蜂还是蜂蜜都和昆虫有关,不要写成密。
辨和辩:用手分辨就是辨,言语辩论就是辩。
检和捡:用木尺比着检查就是检,动手捡起就是捡。
1.笔顺讲解
试的第四笔是横;阻和陌的双耳旁是两笔写成的。
3.小组合作给字组词
4.练习书写,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
3.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4.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听说一词的含义,特在此环节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联系实际的深刻体会中感悟听说所蕴含的法布尔求实的作风。】
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2-5自然段,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设计意图:对于较复杂的内容,交给学生用一定的句式组织语言,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把语言的实践与内容的感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通过同桌互说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了训练提高的机会。】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
(1)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
(2)那二十只左右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这两句话中画横线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准确的表达)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之一。也是充分体现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的段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可以让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中,逐步学会阅读。】
4.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同学讨论)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5.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6.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
【设计意图:抓住朗读训练点,充分地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在读中感悟人物内心。】
7.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8.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法布尔的严谨)
四、联系前文拓展延伸
1.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关注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每日免费领取教学教辅资料
【设计意图: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结论并没有在文章中直接呈现,此时,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改读,及在教师引导下的一句三读,使学生从中得到了感的迁移,情的激发,智的启迪。从而体察作者透过文字传递的感情。】
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设计意图:资料的适时补充,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距离孩子年代久远的事实,从而更好地感悟法布尔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五、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善于思考
做试验认真严谨
得出结论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小虾》教学设计


15*小虾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正确读一口缸、空隙、掀开、背上、末端、一副、钳子、搏斗、较大、腹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用关键句概括段落大意。
3.体会文中细致生动的描写的好处。
4.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用关键句概括段落大意,体会文中细致生动的描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前文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刚刚学过一篇写鸟的文章《翠鸟》,它的作者是
菁(jīng)莽(mǎng)。
2.作者简介:
菁莽,本名陈益清笔名菁莽,男,1936年生,广东揭西人。文学创作有儿童文学、散文、诗词等多篇入选发表。散文《我看见了鲤鱼跳龙门》、《翠鸟》等先后入编小学教材。
3.菁莽写的翠鸟令人印象深刻,他不但擅长写鸟,也擅长写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5课,去看看他笔下的小虾。(板书课题:小虾)
2.请同学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前为我们出示了相关要求,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这就是本课对我们的要求,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读一遍
(1)朗读课文。
(2)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
(3)把课文中细致生动的语句抄下来。
有了目标,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这节课就让我们用自己发现美的眼睛,用我们充满智慧的大脑一起走进课文,一起去看看作家笔下的小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要读好课文,得先扫除拦路虎,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都认识了吗?
出示:一口缸、空隙、掀开、背上、末端、一副、钳子、搏斗、较大、腹部
(1)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读一读。
(2)指生读: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应该注意哪个字的读音?
(3)齐读
2.把这些词语放进课文,你还认识它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们先来看其中的第三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看看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一:
生1:这是你对这一段的理解。
生2:你在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段的意思,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我们在学习《花种》一课时学习了关键句,这一段有吗?)
预设二:
你真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是怎么找的这么快呢?(能够学以致用,你真棒!)
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
3.作者是怎么写出小虾的自在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把表现小虾自在的句子用画出来。
4.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确实很自在。同学们,你们想成为这样的小虾吗?下面就让我们也到水中自在地游一游吧!(出示海底图片并配冒泡泡的声音)不过去水里可有个规矩,就是老师说什么动作你就做什么,说停你就停,不然水里会有危险的,好吗?)
5.多么悠闲,多么自在的小虾啊,这时要是有人用小竹枝去动你你会怎么样?
(蹦、生气、)
你生气时是什么样子?
脚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样子还挺可怕的,可我从你的语气中没听出生气了啊!你的脾气不大。
再找个脾气更大的小虾。
预设一:你也挺温柔,小虾的脾气都是这么温柔吗?他们搏斗起来会怎么样?
(蹦出水面,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这么厉害的小虾生气了,谁再来读它的样子。
预设二:看样子是真生气了,听出了你的愤怒。如果这时碰见闲游的同伴说不定要打起来。
6.我这只虾也生气了,可我生气的样子和你们有点不同,你来听一听哪不同?
师:脚末端那副钳子张着,胡须也翘着,连眼珠子也突着。
7.指生答,原文是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师板书)
除了文字不同,这两种生气的样子还有什么不同吗?
预设一:生能答出来,动的和静的。(师板书:动)
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我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体会两种样子的不同。
预设二:生答不上来。
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我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体会两种样子的不同。
指生答(师板书:动)
请同学们看黑板,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是写什么的?(板书:钳子、胡须、眼珠子)这些都是小虾的细节。作者通过描写观察到的细节,用生动的语言将小虾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叫细致生动的描写。
三、默读课文重点品悟
1.其实文章中这样细致生动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用~~~画出认为作者描写细致生动的句子,读这个句子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可以记录在句子旁边。
2.小组交流
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画的句子,交流时用上这样的句式
我画的句子是,读这个句子我仿佛看到了。
3.汇报交流
(1)夏天,积了大半缸雨水,从葡萄架的空隙下漏下的阳光,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
这样的画面美吗?/多美的画面啊/美美地再读一遍。
(2)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生:我画的句子是,读这个句子我仿佛看到了。
小虾是什么样子的?你也是一个细致观察的孩子。你喜欢这样的小虾吗?来读。
谁还想说说你看到的小虾?
生:我画的句子是,读这个句子我仿佛看到了。
(3)有一天,我从缸里捉起几只较大的虾,发现它们的腹部藏着许多圆圆的卵。
生:我画的句子是,读这个句子我仿佛看到了。
你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四、总结升华体会情感
我们通过品味作者细致生动的描写看到了那一只只可爱的小虾,作者之所以能观察得这么细致根本原因是什么?(喜爱)
师总结:是啊,这是由于这份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才使得作者能如此细致生动地描写小虾,才能让我们看到这样一篇好文章。
喜欢虾的不止作者一个,我国还有一位老人不但喜欢虾,而且以画虾闻名,他就是齐白石老人。老人一生画虾无数,但每幅都不同。为什么能画出虾的这么多样子,还画的惟妙惟肖呢?(细心观察)
所以,同学们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我们也会有与众不同的发现和成就。
五、作业布置
1、把课文中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在笔记本上。
2、观察熟悉的小动物,并进行细致生动地描写。
板书设计:
15小虾
钳子:一张一张
自在胡须:一翘一翘细致生动
眼珠:一突一突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守株待兔》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认识折、冀等5个生字,学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株、耕两个字,木和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预习寓言。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学过寓言故事吗,有什么特点?下面考考你,根据图片、能不能猜出故事名称?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寓言故事出发,通过看图片猜寓言故事名称从而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2.出示图片。(守株待兔),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咱们都了解过,今天咱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株待的写法。
(2)提问株什么意思?守株待兔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五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句。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折颈而死:折,做一做折的动作,提手旁。颈,应读三声。
(2)冀字正音。冀与翼对比识字。出示:羽翼、希冀。
(3)身为宋国笑。出示:[wi]1.做,行,做事2.当做,认做3.变成4.被
[wi]1.替,给2.表目的3.对,向。
师提问:在本句中,为读哪个音?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熟字换偏旁等方法来识记生字。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株。提示木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提示株、待、耕、折、颈、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指导书写守和宋。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异同。
第二课时
一、理解句意,疏通文意
1.再读课文
(1)结合注释再读课文
(2)在读文的过程中,你能读懂哪个问题?
出示:谁在等兔子,为什么守着树桩等兔子,等到了吗?
2.学习第一句
(1)谁在等兔子?
(2)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
3.学习第二句
(1)图中除了有农夫还有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4.学习第三句
(1)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为什么会被农夫得到?
(2)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
(3)强调颈字读音,再读一读。
(4)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的快?
5.学习第四句
(1)白白捡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后,农夫是怎么做的呢?
(2)耒字教学。
这句话里,耒是生字,它的意思是什么?出示耒的图片,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它是翻土用的农具。想一想你认识的字中,哪个是以耒做偏旁的?(随机板书耕耘)
观察字形,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你发现了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对于耒这种工具较为陌生,通过耒的图片教学帮助学生熟悉,拉近课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同时通过耒字演变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以耒做偏旁的字,拓宽了知识的宽度,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
(3)耒的字意已经了解了,释其耒呢?原文中是怎么说的?(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4)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读懂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出来。
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
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农夫却
寒风呼啸,地里的庄稼仿佛在哭泣:我们要冻死啦,谁来救救我?这个农夫仍然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好断句,同时理解农夫的懒惰、不劳而获。】
(5)出示断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像这样读一读。
6.学习第五句
(1)他这样一直等,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收获)
(2)课文里怎么说的?
7.疏通课文
(1)让我们把这几句话送回到原文中,好好读一读。
(2)谁能试着像读第四句一样读出节奏感?(配音乐)
三、写话表情,总结寓意
1.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农夫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简单写写吧。
老师也有两句话想送给他,(补充板书)谁来读一读。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2.兔子是经常撞在树桩上吗?所以还有一句话,想要送给农夫,谁来读一读。
出示: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
四指导背诵,拓展阅读
1.背诵课文
(1)课文填空形式提示背诵。
宋人()。田中()。兔走(),折颈()。因()而(),冀()。兔(),而()。
(2)出示五幅图片,看图片背诵。
(3)闭眼感受,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因学生能力差距,所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进行背诵,分层、逐步进行,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2.拓展阅读
(1)生读《南辕北辙》,先读通顺。
(2)根据问题再读文,《南辕北辙》中坐车的人犯了什么错误?
坐车的人想去(),()在(),他却往()走。
小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做守株待兔故事中的(),也不要做南辕北辙这则寓言中那个()的人。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外读一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5.守株待兔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句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2.学会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多识字。
3.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仿写句子。
4.了解和背诵日积月累中的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一句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仿写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这个模块,一起来交流学习。
二、交流平台
1.本单元课文有很多段落,是围绕一个意思写
如课文第11课《赵州桥》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把各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活现。
三、识字加油站
生活中,你见过这些标牌吗?
税务局、防疫站、咖啡馆、学生公寓、废品收购站、农贸市场。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电脑屏幕上出现:新湖南路小学、人民医院、锦绣川风景区、电影院、超市等标牌,提醒和巩固学生要从日产生活中学习识字。
四、词句段运用
对照流程图阅读下面这一段话,照样子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如剪纸、捏泥人、拼装玩具、编花绳。
剪碎或切断浸铺晒揭
电脑屏幕上出现剪纸一段话,学生照样子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首先,老师把剪纸准备的材料:剪刀、彩色纸拿出来,做了剪纸的示范。老师先把粉红色的纸剪成正方形,把纸对着角折三次;再用剪刀顺着纸顶端边上剪成锯齿形,或半圆形;然后,在折叠的边上剪成波浪形,或花草,或鸟兽;最后,展开来就是一朵栩栩如生的花。
剪折剪展开
五、日积月累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艺: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通过讲解和背诵,让学生们感知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800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