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1节生命的起源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1节生命的起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M.jAB88.Com

第7单元生命的演化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第1节生命的起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2.了解地球的演变。

通过对“演示”实验投影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通过人类起源的教学,达到对学生的无神论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雷迪实验和巴斯德实验;
2.化学进化过程和米勒实验;
3.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化学进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地球上现在存在的生物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每一个生物的新个体都是由上一代个体经过生殖过程产生的。那么最早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第一个生物是怎样形成的?
这些问题是这一章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我们首先要讨论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曾有一个学说,称为“神创论”,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最初创造了多少种生物,地球上现在就有多少种生物;而且生物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我们是否能接受这一观点。如果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是谁创造的?
如果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地球上的生物又是从哪里来的?
古代的人们认为:生物可以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变而来。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萤、白石生羊等。
这就是“自然发生论”。讨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怎样推翻这一观点?
17世纪意大利医生雷迪第一次用实验证明腐肉不能生蛆,蛆是苍蝇在肉上产的卵孵化
形成的。雷迪的实验严谨而且有说服力,说明较大的动物不能自然发生。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做了一个最令人信服却十分简单的“鹅颈烧瓶”实验。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以无阻挡地进入。巴斯德将瓶中的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没有出现微生物。若打断曲颈管,一段时间后,瓶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巴斯德的实验彻底推翻了生物可以由非生物直接转变形成。于是“生生论”产生了。
如果生物不能由非生物直接转变形成,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如何产生的?天外来客?
经过人类不断的研究探索,现代科学家认为:在今天的地球条件下,生命不可能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变形成,但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的自然条件与现在不同,那时的地球具备形成最简单生命的条件。根据研究认为原始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这时的地球温度极高,原始大气中无氧气,也无臭氧层。
提问:在这种环境下,会不会有生命存在?
在这种条件下,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可以直接作用于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经过长期的作用,原始大气中的一些气体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以后,地球表面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集成雨降落到地面上,汇集在地球表面的低洼处形成原始海洋。原始大气中的有机物也随着降雨汇集到原始海洋中。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原始海洋状况:含有有机物,营养丰富;有一定温度;没有多少盐分、矿物质(矿物质是长期冲刷岩石由江河带来的),所以有人称原始海洋是一锅营养丰富的热汤。在原始海洋中,有机物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其中的一些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所以现代科学认为,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年代,由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有机物演变为原始生命。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以上认识,有些已经在实验室中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实验获得了一定的证据(比如米勒设计的实验),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假说阶段,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关阅读

第2章探索生命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


第2章探索生命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
教学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4、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教学重点:
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
1、规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教学准备:
1、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干净的纱布,叶片,自来水等(分组);放大镜,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量筒,天平,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角匙;
2、实验前制度、纪律、安全教育;
3、学生实验分组;
4、投影仪、制作投影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揭示课题: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那么如何探索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呢,这就是下面几节课要学习的第2章《探索生命》。
三、新授:
(一)引导生阅读本章学习目标
(二)首先学习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
(三)引导生阅读本节学习目标
一、认识显微镜
1、师简介显微镜后,引导生对照教材图2-1,观察显微镜。
(1)、打开显微镜箱,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从显微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对照图2-1认识显微镜
(2)、分别观察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
(3)、分别转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观察镜筒的升降情况。
(4)、观察反光镜,识别平面镜和凹面镜。
(5)、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
2、师指示显微镜,让生回答其结构及作用。
3、思考:p19
二、使用显微镜(实验)
1、引导学生看教材,自学明理。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师提示:
(1)轻取、轻放。
(2)不得用手触摸目镜、物镜和反光镜。
(3)安装物镜切勿损坏螺纹。
(4)压放玻片标本,注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5)观察时,镜筒先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后上升。
(6)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7)先转动准粗焦螺旋,看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看到清晰物像。
四、讨论:显微镜的使用规则有哪些?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五、总结:各组实验情况(成功与失败)。
六、整理:
1、各组学生清理实验用品,物归原处;
2、值日生打扫室内卫生,关好门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三、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
1、引导生阅读教材,观察图2-3。
2、师演示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
3、师提示:安全事项。
四、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实验)
1、引导生阅读教材,自学明理。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提示:
(1)、玻片标本及盖玻片要擦试干净。
(2)、盖玻片下不以有气泡。
(3)、生物材料要薄而透明。
三、讨论: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应注意什么?
四、师小结:
五、课堂训练:《课课练》P5、6
六、整理。
教学设计:
第2章探索生命
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
一、认识显微镜(观察)
结构与作用
二、显微镜的使用(实验)
1、目的;
2、器材:
3、方法和步骤;
三、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
1、观察器具;
2、解剖器具;
3、计量器具;
4、加热器具;
5、通用器具。
四、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实验)
1、目的;
2、器材;
3、方法和步骤。

生命的起源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命的起源”,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生命的起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观察米勒的模拟实验,预测产生的有机小分子类别。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相关资料交流生命起源研究史上几种重要学说或假说的主要观点和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关注和兴趣
2、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学习重点]
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学习难点]
探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可能性。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原料————————氢气、氨、甲烷、硫化氢————————。
2、条件:原始地球的内部构造极不稳定————————频繁、—————————————雷电作用强。
3、场所————————————————————————————————
4、过程:原始大气中的————————物质在————————闪电等条件的激发下,形成一些————————物质,随降雨汇入————————
二、学海导航[自主学习]
1、原始大气中的气体成分有————————————————————————————————————————
2、目前比较认同的生命起源学说是————————学说,它是由————————提出的。
3、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逐渐演变而来。其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①————————②————————③————————。
4、原始生命诞生的前提条件是:独立的体系必须实现————————和————————。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
5、化学进化学说的有力实验证据是————————实验。米勒实验支持了生命进化过程中的————————阶段。
三、[学习任务]
观察分析米勒的模拟实验(小组合作)
基础训练P4页12题。
四、[探究深层之妙]
1、原始地球条件下,最初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和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场所依次是()
A.原始海洋、陆地B原始大气、原始大气
C原始海洋、原始海洋D原始大气、原始海洋
2、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的模拟实验说明原始地球()
A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B不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C地球深处的放射线和陨石引起的冲击波D包括以上三项。
3、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烧瓶”实验结果告诉我们()
A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B肉眼看不见的小生命是可以自然发生的
C非生命物质绝对不可能产生新生命。
D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它星球队
五、[品生物之美]
总结归纳:如果有人问你,生命是怎能样形成的?是女娲创造的人类吗?你应该怎样向他解释?
六[领悟创新之道,分组讨论]
请阅读,分析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发现月球表面的许多环形山的陨石坑。这是在月球刚形成时被大量天体撞击而成的。这说明太阳系形成初期,天体碰撞频繁,地球也不例外。可以推测,那时地壳比较脆弱,到处火山爆发,地球表面温度极高,即使有少量甲烷和氨放出,也会立刻被高温和极强的紫外线裂解为氢气、氮气和三氧化碳。
20世纪70~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35亿年前由多细胞组成的、结构比较复杂的化石。由此可以推测,生命起源可能在40亿年前就已发生,那时地球刚形成不久。
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数十种存在于星际空间的分子,它们大多是有机物。1969年坠落在澳大利亚麦启逊镇的陨石中含有氨基酸……
(1)从这些资料中可以得出与课本的米勒实验不同的结论吗?
(2)新闻记者分析相互矛盾的事实和资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能力目标:

1.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明确地认识到:科学的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科学推测不仅需要有严密的逻辑,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2.引导学生真正地认识到科学研究和人的认识是逐步深入、不断发展的一种过程。

二、教学重点:生命起源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生命起源的过程。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方案一:

1.在上课的两个星期之前,教师可与部分学生一起,按照技能训练的方法完成两个肉汤的对比实验。

2.由学生代表在课堂上介绍肉汤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提出问题:请解释肉汤腐败和未腐败的原因?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客观事实的能力。
3.教师补充说明肉汤实验的来历,从而顺其自然地引出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课题。

4.组织学生观看《宇宙与人》等与地球上生命起源有关的科教专题片片段,从而激发其探索的兴趣。

5.让学生根据平常积累的有关生命起源的知识和科教片中的内以及教材中提供的材料,以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起源的?在这个问题上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2)专题片是怎样演示地球上生命起源的?与教材中的哪种学说相同或接近?

(3)教材中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4)你还了解到哪些观点?

教师在学生全班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补充和归纳和适时评价。

教学方案二:

1.导入新课:现在地球上的生物能通过生殖产生新的个体。

提出问题:最早的生物从哪儿来呢?即原始生命是哪里来的?生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2.介绍中国古代的女娲造人传说和神创论的有关内容。

引出问题:女娲、上帝是谁创造的呢?若不接受传说和“神创论”,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哪里来的呢?提问:看到过蛆吗?蛆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指出这是古代人们提出的一种“自然发生”的说法。

3.按照教材50页的技能训练,引导学生运用证据和逻辑推测得出:大小生命都不能自然发生的结论。

4.设问:地球上的原始生命那里来的?放原始地球状况投影片或看教材资料分析1。

提出问题:

(1)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2)你认为原地球上存在生命吗?

5.介绍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教师作适当的补充后讲述原始地球为物质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提供的条件。

(1)提出问题: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

(2)提出问题: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

6.教师小结原始生命的形成,并指出这过程是科学家的猜测,并通过实验证明这个猜测有可能是对的。另外,科学家认为原始地球产生于46亿年前,原始海洋形成于38亿年前,而原始生命发生在35年前。所以,我们说生命是通过化学进化诞生的。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74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