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完成写景作文
自然是人类之友,我们也常常为许多作家笔下描绘大自然的美景而陶醉——其景致描写之形象,之逼真,之活灵活现,令人赞不绝口。虽然各自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也许不同,观察景物的角度和切入点迥异,甚至作者笔下的自然风光和融入的思想感情也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来临摹大自然。那么,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表现自然风物呢?
1、学会观察,多感官并用,感受事物特征。要走进自然,留心观察大山河川、花草虫鱼、城乡各地的风土人情等。但观察不是单纯地去看、去寻找,而要把自己融到观察对象里去,在生活中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品尝,把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融进去,获得新鲜的感受和印象,从而获得对景物的深入理解。有了这样的观察,写作时就可以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加以描写。如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就是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等多种感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绘声绘色,描形摹状,让荷塘月色和月下荷塘具有立体感,构成了宁静、朦胧、淡雅的意境,具有令人陶醉的美感。
2、巧取主体,全方位辐射,选择描写重点。瞄准绘画框,选好主体,调好聚焦,找准切入点。如一同学描写江南:“江南的最美,便是绵绵不断的雨水之间的悠然。柔情似的雨,点开清澈的流水,一圈圈地荡开,升腾起似有似无的水雾,如烟似梦。一株株的垂柳,沐着雨水,倚着轻柔的风,斜着身儿立在河道旁,在碎了的明镜中寻找自己的倩影。长长的柳枝还时不时地抚过行船的蓬顶,似调皮,又似怨恼,只为打扰了她的梳妆。”(《小桥流水人家》)写江南的美,小作者巧妙选取“江南的雨”作为描写的主体,再辐射开去,写流水,写涟漪、写水雾,写垂柳,写柔风,还写乌篷船,于是就写出江南富有独特神韵的美来,让人很是神往。
3、展开联想,多角度描摹,构建美妙境界。好的写景状物,往往由眼前之景联想,延伸开去,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增强文章的美感,还便于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自己的感情,从而达到深化作品主题,突出作品主旨的目的。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蓝天衬着高矗着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百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幅由蓝天、雪峰、白云、溪流、浪花等构成的优美画面中,加进了作者丰富而美妙的联想。通过联想,突出了天山雪峰的雄奇壮观和天山溪流的湍急奇美,给人以色彩明朗的美感和立体的空间感,从而创造了优美的意境,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还可借助美丽的梦境和传说来增强自然风物的神奇魅力。如《鼎湖山听泉》中,作者“枕泉而眠”的梦境描写:“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当然描写中还要不断变换角度,远近高低,正面反面,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美妙境界。如《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写眼前景,有远看,有近观,有仰视,有俯瞰,有静景,有动景,作者以短短几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集中表现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盎然生机,勃勃活力,和整首词的意境极为吻合。
4、融情入文,“着我之色彩”,产生情感共鸣。自然景物是客观的,是无生命的,一旦融进作者的情感,就“一切景语皆情语”,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近代学者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成功的写景状物,都是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但是由于作者的心境不同,感触最深的地方也有不同。如《故都的秋》和《沁园春·长沙》写的都是秋景,却表现了不同的景致,但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引起作者感悟的那一面。
此外,要抓住特征写好自然风物──“画山绣水”,还必须在谴词造句上下功夫,尤其灵活巧妙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引用等,使要表达的景物更具有艺术魅力。如梁衡《夏》中的一段:“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的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段文字,作者紧扣景物,通过恰切的比喻,展现了由暮春到初夏、盛夏的次第变化;从不同的侧面准确表现了夏天的特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景作文的好方法
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包括描写大自然的各种景象,如云雾雷电、雪雨风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树木……描写人类社会环境中的各种设施和物体,如城镇街道、村庄住宅,学校工厂……景物描写,就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象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要写好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首先要选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描写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任何景物,都要有个立足点。立足点可以固定,也可以变换。写时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写看到的东西。其次,要按一定的的顺序写出。写景物可以按方位写,如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前至后,或从后至前;从近而远,或从远而近。也可以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或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或先描述局部再描写全景。还可以按时间的顺序写,可以依据白天、黑夜或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的先后顺序来写,也有的按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顺序来写。第三,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重点地写,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征,即使同一类景物,尽管具有共同的特征,但是也各有许多差异。只有对描写的景物了然于胸,才能笔墨传神。如果抓不住景物的特点,泛泛地描写或者堆砌词藻、过分雕琢,都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第四,要充分运用修辞手法。古今中外著名作家成功的写景片断都是非常具体、形象的。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之一是,许多作家不约而同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准确、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得具体、形象、真实感人。
1、描述自然景物:
自然景物包括日月星辰、雨雪风霜、春夏秋冬、山川花鸟等。描述自然景物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 要注意选“景”与抒情。写景不能像拍照那样,镜头对准什么地方,就把那里,就把那里的什么东西都拍摄下来。这就需要选择。选择,要抓住特色。
写绘景为主的记叙文,还应该注意思想感情的表达。一般说,写景,往往为了借景抒情,或表达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或是赞颂大自然的奇观……总之,不能这写景而写景。只有做到情景交融,文章才能扣人心弦。
⑵ 要注意符合客观事实。自然界中的景物,往往既和时令相关,又和地域相关。一年四季,一日之内,时间不同,景色就不一样;天南地北,山川田野,地方不同,景色也不会一样。即使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有时由于自然现象的互相影响,景物也会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写景,要符合当时当地的真实情况。有一个小朋友写了一篇描写夜景的文章,用上了“月圆如镜,繁星满天”这样的语句。其实,这是不符实际情况的,因为自然现象中,“月一明”了,“星”自然就“稀”了。写景不真实,不仅会闹笑话,还会使人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产生怀疑。要想把景物写得真实可信,平时就要留心观察,以免出现不必要的笑话。
⑶ 写好静态和动态,展开丰富的联想。自然界的景物有静有动,在绘景时如能动静结合文章效果就更佳,感染力就更强。
3、描述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就是对人物活动或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状态的描写。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陈设,住宅内外的装饰布置,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等。
记叙社会环境,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 要把最能反映时代或场所特点的东西,用准确恰当的语言写出来。
⑵ 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写。
⑶ 要作必要的说明和介绍,从而使读者了解人物生活或事件产生的背景,了解事件的作用。
3、记叙游览经过:
记叙游览经过,就是写游记。游记是把记叙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融为一体的记叙文。
写好游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 要抓住特点,精选材料。涉足名胜古迹,往往步移景换,目不暇接,风光人情,处处诱人。如果写作时不分主次,不加选择地逐一罗列,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势必平平淡淡,如同一本流水帐。所以落笔之前,务必把观赏来的景物来一番比较和鉴别,去粗取精,辨明主次,确定需要重点写的有关景物。一般来说,可以着重记叙那些特色鲜明的景物,写自己印象特别深刻感受特别强烈的景物,在记叙描述中,要尽力表现出事物的特点来。
⑵ 要把游踪写清楚。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游览一个地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行文的时候必须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写清楚游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
⑶ 要结合历史文物或遗迹展开联想。
4、描述可爱家乡,可以描述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土特产品,甚至一草一木。
描述可爱家乡,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要写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家乡人人都有。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家乡“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呢?这就需要小作者们对家乡作一番深入细致的考察,并认真思考一下:家乡的哪些景物是最有代表性的?抓住了家乡中最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就往往能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⑵ 要善于以小风大,抒发真情实感。家乡的可爱,并不是只有通过写大事物大场面才能表现的。人们对家乡的认识,对家乡的情感往往是从身边的细小事情开始的。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荷塘月色》的写景艺术》,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抒写内心愁绪和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寻求排解忧愁的散文名篇。其感情是真挚动人的,其文笔是精致优美的。朱自清先生说,写景,就是以文字作画(《山野缀拾》)。即写景是用文字像绘画一样将所写之景物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有声、有色、有情、有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给人以美的熏染和感动。因此,在创作中,他经常很精细地用造型性强的语言营构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来传达自己的情感思绪,可谓文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荷塘月色》可谓是以文字作画的写景艺术典范。
1、清幽的画面基调与苦闷的情感基调相统一:
绘画犹如音乐,讲究一个基调。它是艺术的一种氛围,是艺术境界或风格的基础。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精心营造了一方宁静、美好、自由、舒展的艺术天地。他将荷塘月色的景致描写得像一首美妙的小夜曲,轻柔、舒缓、深情、动人;又像一幅清幽淡远的水墨画,宁静、优美。荷叶是田田的,荷花是零星的,荷香是缕缕的,夜风是微微的,月光是淡淡的从而显得别具风味,恰是到了好处。在细节表现上,作者将荷塘上的月色以及月光照在荷塘和周围景物上形成的明暗色调写得细腻而富有层次感,但整幅画面的基调是素淡、调和的。由于作者又是怀着颇不宁静的情绪来观赏月下荷塘美景的,心中总是或浓或淡地萦绕着落寞、苦闷、矛盾的心绪,因此,外在环境的宁静与作者内心的不宁静构成了艺术审美的张力,给人以丰沛的审美感受。作者为了排解内心的不宁静而追求宁静,来到这满月下的荷塘边,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这样的宁静是短暂而不稳定的。作者在尽情受用美景的同时,又不时流露出烦恼的影子: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起江南采莲的胜景和趣事,又感慨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清幽的画面基调与苦闷的情感基调相映照,显现出平和、淡雅而忧郁、感伤的氛围。
2、画面的主体性和层次感突出:
在描写荷塘月色时,作者首先简约勾勒了一条曲曲折折的小煤屑路,把读者引向荷塘,然后迅速勾勒了荷塘的主体,再精细入微地展现主体的美。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荷叶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的,荷叶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仪态万方的荷花,荷叶底下是脉脉的流水,加上荷塘周围蓊蓊郁郁的树木和天上流水一般的月光,构成画面的主体。由叶子到荷花到流水,再到如水的月光视觉的流动与文字意象的展开显得自然而和谐。而画面主体又在反复不断的描写中得以强化和突出: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影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面的其它景致也都围绕荷塘这个主体来聚焦或展开的: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漏出一两点路灯光,从而构成了高低、远近、浓淡等极富层次感的立体画面,主次分明,境界深幽。
画面主体景物不仅具有多样的形态、高低层次,而且充满了色彩的斑斓和深浅层次: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像刚出浴的美人;绿叶、白花、青雾等,色彩鲜明而突出。
3、动静结合的画面描写:
朱自清素来不满足于对客观景物作静态的摹写,他说:若能将静态的变为动的,那当然更乐意。(《欧游杂记自序》)他通常采用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的方法来写景。如月下的荷塘是静的,他抓住的是风: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一阵风过,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月光是静的,但在作者笔下,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在荷塘的宁静中,作者捕捉到了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形象生动地传达出月下荷塘的风韵和神态,而且将动物的感受与作者本人的心情相对照,达到更鲜明的抒情效果。另外,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袅娜地开着和羞涩地打着朵儿;这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等等,作者采用拟人修辞,化静为动,寓动于静,静中显动,从而把荷塘写得富有生命感,生动而传神。而这与作者内心的不平静和渴望宁静的情绪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水乳交融。
炼字炼声,增强语言的动感和节奏感是朱自清写景的又一特色。作者大量运用叠音词,绘景状物,使景物栩栩如生,带有绘画艺术的强烈直观感、立体感和具体感。叠音词的运用不仅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写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层层、密密、亭亭的荷叶,一粒粒明珠、星星般散发着缕缕清香的荷花,脉脉的流水,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阴阴的树,有弯弯的杨柳和峭楞楞的灌木,有淡淡的、静静的月光,薄薄的青雾,还有隐隐约约的远山等等,不仅描画出清幽淡雅的月下荷塘的情态,更传达出深远缅邈的美的韵味。
4、以文字突破彩笔的时空局限:
优秀的散文家都深懂绘画的道理,只不过绘画用的是色彩和线条,而散文用的是语言。语言在表现画面感和意境美时,尽管不像绘画那样直观,但语言也有自己的个性优点,即它可以突破画面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文字展现更为广阔深邃的艺术空间。
首先,《荷塘月色》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描写自然景物,使得喻象和喻体相互映照,如荷叶与舞女的裙,绿叶中的荷花与一粒粒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路灯与瞌睡人的眼等等,大大拓展了读者想象和审美的空间,而这是绘画所难以做到的。老舍先生说,比喻的目的是把印象扩大增深,用两样东西的力量来揭发一件东西的形态或性质,使读者心中多了一些图像(《言语与风格》)。骆小所先生认为,比喻的喻象扩大了认识过程中知觉的意义,使感觉因素具备了丰富的内容(《语言美学论稿》)。
其次,语言可以描述和展现视觉看不到的事物。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显风致了,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而这些是绘画所无法表现的。
再者,语言可以对物象作多角度、多层次和动态的描绘。绘画属于瞬间艺术,是凝固的,而语言艺术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既可以展现瞬间景物,又可以展现景物变化色调和姿态的过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荷叶与荷花在作者笔下不仅具有色彩、姿态,在微风吹拂下颤动起来而传来浮动的清香,荷叶由本来密密地挨着而具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如此,景物不仅具有动感,而且呈现出多维的立体感。
另外,语言可以直接抒发作者的情绪和感受,增加作品丰厚的蕴涵。如果说绘画语言是具象的,那么文字语言则是一维流动的。文字语言可以描摹物象,借形象来抒情言志,也可以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思。朱自清在流连、品味荷塘月色时也有直接抒发自己感受的: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从议论和抒情的角度看,绘画是无法与文字匹敌的。
如果我们观察《荷塘月色》的开篇,就会发现作者一开头就简要勾勒了一幅更深夜静的月下纳凉。画面的基调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和夜晚的宁静,主体是我坐在院子里乘凉,相关的景物是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润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而作者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片段和民歌《西洲曲》里的句子同样也具有画面感和意境美。
总之,《荷塘月色》的绘画美正在于作者以文字绘声绘色,引领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读者感受、体验到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并融入到优美的意境中,获得强烈的审美感染力。荷塘月色的美景既是作者高洁、恬淡、达观心性的表白,也是作者排解烦闷、舒展心灵的理想寄托物。
怎样写好写景文章
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的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记叙文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记叙文,是小学生经常练习并要求掌握其方法的重要作文类型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写景作文是接触得比较多的。但是怎样才能把景物写出特色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著名诗人苏轼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写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庐山的样子。又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2、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第一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
3、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只黄鹂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就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林海》一文中,作者从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此句将大兴安岭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认识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切、舒服”之感顿涌心头。
4、注意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比如:《林海》一文,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告诉我们,大兴安岭不仅是良材产地,也是科研基地。人们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这说明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兴国安邦”的意义,其结束句,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543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