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用乘法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次上的课不是新授课,而是复习课,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基本上都会,最重要的是教他们方法,帮他们总结,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使学生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有序整理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构建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小组成员自己整理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出示题组:
(1)小明从家里步行到学校500米用了12分钟,平均每分钟
走几米?
(2)运动鞋每双88元,250元可以买几双?
(3)一把椅子价钱50元,一张桌子价钱150元,是椅子的几
倍?
(4)摩托车价格6750元,是自行车的15倍,自行车每辆多
少钱?
说出每题的数量关系、再列式
反馈: 500÷12 250÷88 150÷50 6750÷15
观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引出:这节课就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
二、理清脉络 归纳整理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结合书本和平时的笔记,把本单元的知
识点整理归纳。并把整理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1、 学生分组进行整理(师参与其中)
2、 汇报整理结果
(1)大括号式
(2)集合图式
(3)表格式
(4)树形式
(5)其他形式
3、 反馈评价:
三、练习
1、 基本练习
(1)列竖式计算 287÷41 351÷39 205÷26
集体做、个别板演
说说这几题试商时有什么特点,要注意什么?
生讲师板:
四舍法 商太大 调小
五入法 商太小 调大
口算法 15、25等的倍数要熟记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48÷48 5107÷17
3488÷32 1352÷26
划线的要验算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
你认为做这些题目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选择合适的试商方法进行试商,提高计算准确率;要检查自己计算得对不对要验算。
2、 选择练习
(1)54□□÷78商最高位是( )位。
①个 ②十 ③百
(2)下列哪个算式商是两位数( )。
①64□□÷64 ②64□□÷7□ ③64□□÷5□
3、 提高练
根据1924÷37=52 ,仔细观察被除数的变化,推算出各题的结果。
1925÷37=( )
1927÷37=( )
1929÷37=( )
1961÷37=( )
1887÷37 =( )
四、小结:这样的复习课你喜欢吗?针对复习课你还有什么好的提意?
五、作业:课堂作业第49页。
板书:贴学生的作品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理与复习”,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1-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第3册,第六单元课本第90--91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乘法口诀表,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每一句的含义,能较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
3、能根据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解决有关乘法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能较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
解决有关乘法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独立学习支架
整理与复习(1-9的乘法口诀)
一、学习目标:
我已经学习了第六单元,今天我就来回顾一下这个单元我学会了哪些知识。
二、学习准备
1、我在第六单元中学会了以下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还会整理出1-9的乘法口诀表
(二)、课堂合作学习
1、组内交流课前学习结果,初步沟通学习收获。
2、组间汇报,互动质疑。
3、用口诀。
(1)做课本91页第1题。
以比赛的形式展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又好,就能赢得一朵红花。
教师“开始”令下,学生同时动笔计算。算完后,四人小组订正。
组长汇报情况。
教师小结:在做这些题目的时候,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既要看清运算符号,又要看清数,书写应整洁、美观。
(2)完成91页第2题。教师出示蛋糕图。
让学生在课本中独立完成。
指名说说题意,确定算法的理由。
(每个蛋糕切成6块,有8块蛋糕可以切成多少块?就是求8个6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完成91页第3题。出示水上芭蕾图。
激趣: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运动吗?(水上芭蕾。)你们觉得怎么样?(很美。)你们能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吗?你们能解决问题吗?
学生独立在课本中完成。
订正时,指名说说确定算法的理由。
4、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出示以下信息。
学校评选优秀绘画作品,一年级评选出4份,二年级评选的是一年级的2倍,三年级评选出6份。五年级评选的是三年级的4倍。
小组交流:根据给出的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计算?说明道理。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在解答时,让学生着重说清“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意义。
(2)、90页第2题。
出示第2题题目。
小组交流:一辆小汽车最多可乘5人是什么意思?一辆大客车最多可乘的人数是小汽车的9倍。是什么意思?怎样进行计算?说出自己的思路。
指名汇报,说出想法。
(3)、做91页第4题。
出示第4题题目。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重点解决“参加乒乓球小组的人数,就是4个6人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
(三)、综合练习。
1、对口令。
同桌互对口令。
师生对口令。
生生对口令。
2、把口诀补充完整。
()六十八六()五十四
三四()七()五十六
()五二十五()四得八
八()七十二二()十四
学生将口诀补充完整后,让他说清每一句口诀的意义,说出两道相应的乘法算式。
3、你知道吗?
指导学生阅读90页“你知道吗?”
布置学生回家寻找有关“九九歌”的资料,在课后交流。
4、创新练习
自己编出自己心中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总结质疑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理和复习”,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6页整理和复习第1~3题,练习十二的第1~4题、第6题,整理和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提示:
这节课主要是复习整理11~20各数的分成、意义等,有关计算不是重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巩固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 巩固认识个位、十位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算式。
3. 初步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熟练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练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人准备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回忆法、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谈话法: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下这几天我们都学会了什么?指名说。
师生补充评议。
师:这节课,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复习一下这些内容,这样能让大家更熟练的掌握这些知识,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这是复习课,暗示他们体会复习课和新学课的不同处,体会复习整理课可以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是一种学习效益很好、非常重要的课型。
复习导入法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也可以学生看书,回忆本单元的内容。
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的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一部分内容:认识11~20各数。教师板书:整理与复习
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
师: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刚才xxx同学的说他一口气吃了19颗糖,妈妈说她吹牛说大话。你们觉得这是真的吗?
学生猜测。教师回答:他吃的是一种很小颗粒的糖,你看,(教师展示)一小袋有10颗,另一小袋是9颗,一共是多少颗?
师:xxx同学的回答又准确又完整,我可以送你1袋糖。请下课后到老师这里来领取。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二、探求新知
1.教学课本66整理与复习第1题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出示第1题的图,学生观察,这些同学他们都会什么?你会吗?你还会些什么?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明了学情。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的情况,师适当增加一些内容。
例如
师:谁会从20数到11? 11和20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小于号怎么用?1个十3个1组成什么数?1个十7个1组成什么数?16是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3+6怎么算?17-4怎么算?
练一练: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的第1题,第2题,第3题。
第1题的第(2)小题难度大一些。师提示,哪两个数之间差2?再让学生完成。
完成后让师生一起订正。
【设计意图】教学中尽量提供学生思考时间,表达机会,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有良好发展空间。
2、教学课本整理与复习第2题:拨一拨,说一说。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很少出错,你们真聪明。
现在我们来解决第2题。
师出示计数器:问这是什么?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这个位置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
谁来拨出12? 谁来说一说12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谁来拨出14?谁来说一说14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
完成课本67页第4题。
师介绍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设计意图】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完成这样类型的任务,速度快,效果好。而如果让学生分角色合作来做的话,师不怎么好组织,耗费的时间更长,感觉没有必要。
三、巩固新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这些知识我们更熟悉了,是吗?不过学会了,我们还要会使用他们解决一些题目。
完成课本67页第6题。
第6题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师指导合作过程:学生甲说一个十几的数,学生乙说4到算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觉得哪些同学值得你学习?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布置作业
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你的家长出几道题给你完成。
【设计意图】加强家长和学生的联系,给予家长更多的了解自己孩子学习情况的机会。次作业可以通过qq群来布置。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整理与复习(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进行归纳,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
2.让学生经历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过程,体会确定标准按规律排列的必要性,了解标准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整理办法。初步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整理的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不仅让学生经历“观察―排列―归纳”的数学学习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更要让学生体验在互相鼓励与帮助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是快乐的事情。
教学重点: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进行归纳,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排列―归纳”的数学学习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朋友――精灵兔,他给大家带来了一封信,谁愿意打开信?
老师带来卡通玩具,请一位小朋友打开一封信,教师读信。内容是:小朋友们新年好,我是数学王国里的精灵兔,听说你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数学知识,我是来请教小朋友的,首先请大家计算几道题好吗?
8+49+47+68+5
2+94+77+96+8
……
2、出示36个算式卡片,学生边算教师边随意贴在黑板上。由于算式过多,适当算8~10道,其他的直接粘在黑板上,
3、小朋友们算得真快!这些算式是小朋友们前段时间一直学习的,它们的计算结果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知道吗?
4、引导学生思考:精灵兔带来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整理算式。
1.独立观察思考,探索整理算式的方法。
教师选几位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出现:按加数整理,例如9+2,9+3,9+4,……;按结果整理,例如先写结果是11的,再写结果是12的,……;按加数交换位置的方法整理,例如2+9和9+2,3+9和9+3,……
2.小组讨论,整理算式。
通过交流比较,先确定一种自己小组的整理方法,再明确每位小朋友的分工(谁说算式、谁找算式、谁摆算式、谁检查排列得是否正确),最后打开信封拿出36张算式卡片开始整理算式。
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巡回各个小组,指导整理的方法及小组的分工,帮助需要支持的学生完成任务。请一个小组集体上讲台在大黑板上整理算式。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时间和整理时间。
3.全班交流整理结果。
以展示“小组整理作品”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展示作品边讲解整理的方法。
4.根据整理结果探索加法表中的规律。
(1)组内交流:学生整理完,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加法表,你能发现什么?
(2)组间交流:每组选派1个代表,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每组的加法表。)
(3)集体总结:出现一个完整的加法表,从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方面展示规律。(配合课件演示。)
教师拿出精灵兔的信接着读:小朋友们太棒了!会动脑,善于合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你能告诉我这节课中你的收获吗?……
收获真多呀!我还有一份神秘的礼物等着你来找呢!赶快看看你们的课桌抽屉里!祝你们快乐!再见!
学生可能有这些收获:整理算式要按规律;把算式排列得整齐能发现更多的规律;我发现了加法表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的规律……
三、游戏。
学生找出礼物――糖葫芦每个糖葫芦背后都是口算题,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先计算,再按算式的结果排成队,最后按顺序:结果是11的出教室、结果是12的出教室,结果是13的出教室……结束整节课的活动。
板书:整理与复习(二)
(加减法的表格)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整理和复习(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78-8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整理乘法口诀,进一步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况下运用乘法口诀,通过自
习方向与位置知识,学会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体会数
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把乘法口诀归类,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
诀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乘法口诀的能力和观察物体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在整理乘法口诀表的同时,观察乘法口诀表的特点与规律,能对乘法口诀进行熟练地运用。
教学手段
1、教材第79页的乘法口诀表一张。
2、1-9的乘法口诀的卡片共81。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整理口诀。
1、吸引学生注意力,进入课前准备。将学生按位置分
成三大组,向每组发放已打乱的乘法口诀卡片各27张。
2、结合教材第78页上的要求,向学生讲明意图:同学们手上所拿到的是被打乱了的乘法口诀卡片,下面我们将两个相乘数中所有含有2的卡片归纳出来。
3、请同学们数一数共有多少张,然后想一想为什么。
4、积极点评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激励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要善于动脑,就像刚才一样,多思考问题,然后让学生继续找出两个相乘数中含有3的式子。
5、总结学生的观察,指出:在完整的1-9的乘法口诀卡片中,两个相乘数中含有1-9的任何的一个数的卡片都有18张。然后要求学生找出两个相乘数中含有4的式子,且4在式子的最前面。
6、让学生将这次归纳结果交到讲台前面,然后组织学生按上面的要求把1-9的都归类,全班汇总后交上来。
7、在学生中巡视他们的归类,并不时指点。当学生上交完毕后,总结各小组的情况,鼓励学生间的合作。
二、动手动脑,整理乘法口诀表。
1、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我们学过了哪几个数的乘法口
诀。
2、引导学生思考:1的乘法口诀该如何编写?
3、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加上1的乘法口诀,我们
就有9个数的乘法口诀,同学们算一算它们总共有多少句口诀?
4、出示乘法口诀表。
5、将剩下的卡片打乱,根据全班同学的人数,每人发
给两张。按照坐次,组织学生先后上讲,依照老师刚才的示范,将卡片贴到表格中的相应位置。
6、在贴卡片的过程中,积极在一旁辅助学生贴到正确的位置,并鼓励他们动手能力。
7、积极评价学生刚才的表现,向学生展示大家一起完成的“乘法表”,引导学生分组来观察讨论表格,你们从中能够发现那些特点或规律。
8、把握,当各小组讨论基本结束时,鼓励看哪一组先来汇报,最后看看哪一小组观察得最好?
9、表扬各小组的发言,并总结:这说明只要我们愿意去观察去发现,就或多或少的能够得到一些知识。
10、引导学生根据表一起来说一说乘法口诀,然后闭上表格,同学两人一组练习对口令,强调练习时要随意性,不要按照表格上的顺序。
三、成长的足迹。
1、到现在同学们已学过数学上的很多知识了,有数
字,有加法、减法、乘除法,以及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比如观察物体、认识时间等,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觉得自己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2、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引导学生业展示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或作品,谈谈自己最感到自豪的一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完成练一练第1-5题。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二)
一、同类寻找
二、整理乘法表
三、我们成长的足迹
[复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的整理与复习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和梯形等内容形成知识点。
(2)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图。
[复习难点]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整理归纳知识点的能力,对于如何创作一幅精美的知识结构图是可以胜任的,最主要是教师引导他们怎么充实知识点,当然一幅图的位置不能容纳所有的知识点,但是可以指导他们选择重点来归纳整理;另外中年级的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设计一些闯关运动对激发他们内心的需要是非常有用的。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卡纸贴,平行四边形图、纸条做的长方形。
[学具]学生课前整理好的结构图,练习纸
[复习过程]
一、小组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整理归纳有关空间图形的复习知识结构图,现在以四人小组交流分享,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整理归纳的能力,因此,放手让他们小组之间先互相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借鉴,其实这一过程既肯定了每个学生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可以借他山之石来不断地完善自我,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结构图
(一)交流课前整理的知识结构图
师: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他们的作品。
[实物投影展示]
生1:展示了表格整理知识结构图。
生2:展示了板块整理知识结构图。
生3:展示了动物为背景的整理知识结构图
师:这三位同学帮我们整理归纳了哪些内容?
生:线段、射线和直线;垂直和平行;角;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生一边说师一边粘贴在黑板上)
师:黑板的知识有点乱,谁能分一分。
(设计意图:安排个别学生上台展示,一方面是提供一个更大的舞台来展示学生的才华,另一方面是这三位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和画图能力比较强,在全班同学中起了榜样作用,当然他们的展示几乎包括了本节课所归纳整理的内容,但是由于内容比较多而且凌乱,所以等他们都展示完后,再考一下学生有哪些知识点,并让他们帮忙分类,就更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了。)
(二)智勇大闯关活动
1、游戏规则:每闯过一关都可以获得金蛋一个,每个金蛋里藏着一份神秘礼物哦!比赛开始吧!
(设计意图:如果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做练习题,他们认为这是机械地做题,没有激情和动力去完成,所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性,设计了有奖品赠送的闯关活动,让他们在完成做题的同时得到合理的评价,因为礼品的设计都是一些学生平时很喜欢的东西,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
2、第一关:火眼精金辨真假!
师:下面的题目先用手势判断对错,并说明错的理由。
(1)一条射线长是60米。()
(2)大于90°的角是钝角。()
(3)角的两条边画得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会互相平行。()
(设计意图:空间与图形中的知识点所涉及的定义比较多,学生很容易出错,所以通过判断对错并说明错的理由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把握,本题考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射线的特征、钝角的定义、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平行线的定义,这样学生们就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深入理解有关的知识点。)
第二关:精心挑选我精明!
师:刚才同学们顺利通过第一关,现在我们接着第二关。
(1)、直线和射线的共同点是()
A、不可以度量B、一个端点都没有C、不可无限延长
(2)、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相交的角一定是()
A、钝角B、直角C、锐角
(3)、在两条平行线间能画()条垂直线段。
A、1B、2C、无数
(4)、延长梯形上底和下底,它们是()的。
A、永不相交B、相交C、互相垂直
(设计意图:主要通过四道选择题让学生在选择比较中找到线、角它们之间的特征和联系,特别是第三题,在两条平行线间能画多少条垂直线段,此题学生比较难理解,除了教会学生理论上的理解外还要与生活密切联系,如生活中的铁轨等,让学生从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把握。)
第三关:动手操作我最棒!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接下来这一关难度比较大,是考同学们的操作能力哦,有信心吗?(学生独自完成,教师巡视并抽出几位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做一下小老师来帮这些同学评一评,并指出错误的地方。
1、利用量角器或三角尺分别画75°、150°的角。
2、过A点画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A
(设计意图:本学期空间与图形中需要操作的地方比较多,而针对中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弱这一特点,我安排了画角、垂线和平行线来检测学生对操作能力的把握程度,特别是全班同学做小老师这一环节,其实就是让学生能在别人的错误中找到平时自己的影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
第四关:出谋划策我能行!
师:这一关是终极大关,以下有三种类型的题目都是同学容易错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来分析。
A:用3倍的放大镜看60°的角时,这个角也会放大!
B:平行四边是对称图形!
C:用四根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用两手拉住它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的周长会大于长方形周长!
(设计意图:这一关的题目的设计是由平时学生的典型易错题中找来的,这三类题目对于学生来说理论理解上是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结合实际操作的话,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并得出结论,就很简单了,所以A题可以借助班里的实物投影说明放大镜的作用不会影响到角的大小,而B和C就通过教具让学生边说边操作让其它同学认真地观察并形成结论,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学生更能深刻地体会这些题目的实际内涵。)
三、反思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进行了课堂练习,巩固概念,最后交流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复习乘法和除法》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复习乘法和除法》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正确熟练地计算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 180÷60= 360÷40=
240÷60= = 800÷40= 420÷60
54÷3= 60÷30= 250÷50=
130×5= 2×380= 150×6= 18×3=
23×4= 7×13= 460×2= 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 710÷92≈ 543÷90≈ 350÷68≈ 455÷70≈ 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 ≈ 720×12≈ 315×72≈
408×18 ≈ 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 2496÷47=
4325÷48= 3276÷84=
2)245×27 = 530×48=
509×50= 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4--8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够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2.通过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归纳、整理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一)课前准备
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对比一下,自己想的和教科书上安排的顺序一致吗?
2.再看例题。看看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
例题之间有哪些练习?你认为哪几个例题是解释同一个内容的?这些内容你理解了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班级进行交流,教师寻找整理的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再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然后大家对展示的作品给于适当的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3、.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以向同伴介绍的?”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师:看来大家把这单元的知识能够系统的掌握了,下面请大家用你所学的知识来帮帮裁判员,同时也解决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吗?大家在解决问题时可要注意你的方法,同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啊!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复习表内除法竖式及余数的含义。
(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2.计算复习。(用竖式计算)
56÷750÷683÷978÷8
(1)指4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2)集体订正。指名讲算理。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我是用表内乘法来想商是多少的。
生:余数要比除数小。
生:写竖式时注意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特别是商的位置。
余数要比除数小。
3.解决问题的复习。
(1)我班有51人,平均分成8个组,每组几人?还剩几人?
(2)我班有51人,每组8人,平均分成几个组?还剩几人?
学生独立完成后,学生汇报。
师:同桌交流以上两题有什么异同?
生:相同点:都是用的除法计算,都有余数。
不同点:第一小题的商和余数的单位一样,
第二小题的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3)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复习
(4)用规律解决问题复习
三、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一)、判断对错。
1.28÷5=5……3()
2.如果△÷6=○……□,那么□最大应是5。()
(二)、想一想,填一填。
1.64÷7=……51÷6=……
3.5除48,商是,余数是。
3.按要求把算式写在□内。余数是2余数是3
8÷315÷411÷2
(三)计算题,要细心啊!
用竖式计算。
88÷9=30÷7=26÷3=
(四)解决问题,你真棒!
(五)游戏题:“猜猜看”
按红、黄、绿、蓝排列的一串气球,第30个你知道是什么颜色吗?
四、小结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笔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
余数<除数
进一法,去尾法
找规律,看余数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复习乘法和除法(3课时)”,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54÷3=、60÷30=、250÷50=、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2496÷47=、4325÷48=、3276÷84=。
2)245×27=、530×48=、509×50=、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4——8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的意义整理和复习”,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25-129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学会均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结合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和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课件展示:(信息报道)据统计,去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0元,实际增长6.4%.
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通过验收的人口地区覆盖率达到85%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为比去年增加1.4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3又9/20平方米提高到6又13/25平方米。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公布,我国总人口数为1295330000人,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3.44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2.从这组信息报道中,同学们主能感受到什么?你是怎么看出的?
3.揭示课题: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数的意义.
二、复习整理,形成网络
1.分组合作,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把信息中的数据分分类。(用展示台展示反馈)
2.分类整理,沟通联系。
(1)整数。
①请同学们举几个用整数表示的例子。
②哪些数属于整数呢?(自然数、0、…..)
③自然数的意义和单位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看书回顾。(师板书复习步骤)
④介绍自然数的产生,引入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名言--数起源于数
(2)分数、小数。
①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整理复习分数和小数,看看你们打算从哪几方面来整理?(分组讨论)
②根据同学们讨论的结果,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书回顾、分类整理。
③小组分类汇报结果,并围绕整理结果提几个问题,随意点同学回答并作出评价。
(3)百分数
①现在我们还有什么数没有复习?
②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
③请同学们举几个用百分数表示的例子。
④介绍几个百分数实际应用的例子。(课件展示)
胶东乡粮食产量比去年增加三成。
百货大楼的帽子按八五折出售。
某针织厂抽查了50件针织内有衣,其中49件为合格产品,合格率为( )。
200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
⑤分组讨论: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形成网络。(课件)
意义(略)
(2)复习计数单位、数位、进率等概念。
(3)让学生自由看数位顺序表提问质疑。
5.小结板书
三、综合运用,拓展提高
(课件展示)..
1.填空:『··
(1)最小的自然数是()
(2)把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把3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
(3)1又5/7的分数单位是(),它至少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就成了整数。
(4)40.04整数部分的"4"在()位上,表示(),小数部分的"4"在()位上;表示()个()。
(5)最高位是百万位的整数是()位数,最低位是百分位的小数有()位小数。
(6)最小的四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它们相差()。
2.选择:
(1)十万位上是6的数是()。
a.166023 b.6123412 c.36659571
(2)下面各数中,()是循环小数。
a.5.888 b.0.13939 c.3.1415926……
(3)三成五号百分数表示是()。a.35% b.3,5% c.350%
(4)分数单位是1/9的最大真分数是()。
a 7/9 b 8/9 c 9/9
(5)把一根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段,每一段长是这根铁丝的()
a 1/7 b 3/7 c 3/7米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1.34的计数单位是0.010()
()1/4吨可以写成25%()
(3)自然数既可以表示"有多少个",又可以表示是"第几个"。()
(4)大于2而小于6的数只有3、4、5ρ()
(5)因为4/5比6/7小,所以4/5的分数单位比号的分数单位小。()
4.想一想:用0、1、9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是(),组成一个最小的三位数是(),组成一个最小的小数是(),组成一个最大的真分数是()。
四、总结
1.小组质疑、评价(自评、互评)全课学习情况。
2.师做总结。
附: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数的意义
复习步骤:
1.看书回顾。
2.分类整理。
3.综合运用。
教学设想
"数的意义整理和复习"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的内容,是毕业总复习中的第一节整理复习课。是对学生小学阶段所学划过的数的概念的一次概括和总结,次沟通和联系。由于要复习的内容较多,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设计时我作了如下设想: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课前预习中我就布置学生收集?如一些用整数、百分数等表示的例子,让他们感受这些数就在自己的身边,并不陌生和抽象。还让他们知道数学能具体、鲜明地反映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用了一组信息;报道作课前引入。学生从信息报道中二能找到以前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等,还从信息中的数据看出国家形势发展变化。
2.尊重学生主体,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自主探究。首先我让学生从信息中的数据着手分类,根据学生自己的分类来分几块进行整理和复习。在分数和小数这两块整理复习时,我放手让学生与设想从哪些方面来整理,然后让学生严去按自己所想的进行整理和复习,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3.查漏补缺,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由于这节课中出现的概念是学生以前陆续分段学完的,因此在这节整理复习课中除了着重复习数的意义、单位和分类外,还让学生去初步了解数系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让学生的知识有序、系统化。
4.创建活泼、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造一种民主、轻松的新型师生关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参与,敢想敢说。在复习完分数小数及数位顺序表后,我都让学生尝试自己提几个相关的问题,考考其他同学,并作出评价。老师把发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5.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意识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一节整理复习课,除了有归纳总结,必定有应用提高。我设计国了一系列综合练习,旨在让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和延伸,并抓住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我还注意有机地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和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6.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得当,能使学生学得主动,教师教得轻松,静止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这节课我从引入到知识网络到综合练习,设计了一套生动、美观、实用的双课件,给课堂教学增添了一股活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性环境。
7.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让学生可以得到持续发展的教育。正是从这个教育理念出发,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坚持向学生"授之以渔",而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这节课是节整理复习课,当上完课后,三个复习步骤已清晰地印入学生脑海中,为后面的复习课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逐步积累,学生就能脱离老师这个拐杖,学会自己主动学习了。
8.加强合作交往,注重学生情感、价值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个培养社会性的绝好机会。正因如此,这节课我设计安排了三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间,让学生与组内的同学交流合作。一节课的设想可以从多角度考』虑,但必有轻重之分,才会有层次起伏之感。在信息时代的新世纪,在教导育改革争鸣的今天,希望能以此文抛砖引玉,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教材第54、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归纳、总结课本本阶段的知识技能、思维和方法,以利于更深入地理解。
2、通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体验成功地喜悦,增加教学地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归纳、总结本阶段地知识
教学方法:
交流合作法、观察法
教学手段:
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忆这一阶段你雪到了什么知识,向大家汇报,老师适时板书:2---5的乘法口诀。(投影出示口诀表,学生背)
2、学生用口诀求商。(请学生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3、倍的认识。(请学生说说对倍的理解)
4、投影出示教材第54页的内容“丰收图”。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到了一个阶段,知识丰收了,同学们很高兴。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果园里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1)仔细观察,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果园里公有24可桃数,我还知道了每篮能装6个桃。
生2:我看到地上没有装入篮子的的桃子是18个。
生3:我知道了要一是4箱桃子,有4摞。
生4:我还看到了一辆汽车装了12箱桃子。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该怎样解决?
生1:地上的桃子能装几箱?
18÷6=3(篮)
生2:3辆汽车能装多少箱桃子?
12×3
生3:每行有几棵桃树?
24÷3=8(棵)
……
5、与同伴说说以下的内容
(1)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2)最满意的数学问题……
(3)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
学生可以到投影下展示自己得意的作业等。
(二)基本练习
为了更好地巩固,下面我们进行一些练习。
1、填表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表格略)
2、口算。(第55页“练一练”第1题、2题)
(三)思维训练
1、教材第55页练一练地第3题。
2、找规律,填空。
(1)2、4、6、()、()、12、()、()。
(2)()、()、12、16、20、()、()、()。
3、填空。
4×5=3×5+()2×8+2=2×()
3×9-()=244×8=5×8-()
4、教材第56、57页地4——6题。
5、老师指导学生做教材第57页第7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地表现怎么样?有什么收获?(对学过地知识掌握地更牢固了,对学数学更有信心了!)
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一)
1、你学到了什么?
2、我的成长足迹
3、练一练
文章来源://m.jab88.com/j/6498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