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险峰(fēng)胆怯(què)容颜(yán)敞开心扉(fēi)
B.跫音(qióng)攀援(yuán)单调(diào)聊以慰藉(jí)
C.眷属(juàn)接触(chù)炫耀(xuàn)痴情不改(chī)
D.山岚(fēng)虹霓(ní)雾霭(ǎi)硕大无朋(shu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窗扉扉页绯闻翡翠
B.春帷帷幄惟恐维新
C.霄汉销魂硝烟宵禁
D.炫耀眩目炫晕泫然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朦胧诗是中国现代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B.舒婷顾城北岛梁小斌等都是朦胧诗的代表作家。
C.诗歌可以分为旧体诗和新诗,古代诗歌都是旧体诗,“五四”以后的诗歌被统称为“新诗”。
D.从总体上说诗歌在所有文学题材中是思想内容最抽象的一种。
4.对《错误》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仅两句话就点明了“游子”与“深闺”的主题,以“莲花的开落”比喻女子红颜的消退。
B.“东风不来”是“三月的柳絮不飞”的原因;“跫音不响”是“三月的春帷不揭”的原因。这些诗句点明了闺中有待人这一主题。
C.第二个诗节中的第三句点明了时间——向晚,地点——青石的街道,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气息。
D.“错误的美丽”这一矛盾的诗句,是全诗的“诗眼”,它既引人同情,又保持了全篇的婉约之美。
5.对《错误》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莲花”“柳絮”“春帷”“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形成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使诗歌具有古典美。
B.第二节以连续几个比喻刻画了少妇寂寞闭锁清幽闲适的心境。
C.第二节极力渲染少妇在春光时节的等候和期盼。其实,春天早已来了,但因为人没有来,所以在她眼中“柳絮不飞”,“春帷不揭”,春天因为人物的感情而失去了光彩。
D.这首诗首尾呼应,把情境寓于故事情节中,结构严谨,耐人寻味,有着较高的审美趣味。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国当代诗三首”,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中国当代诗三首
错误
教学目标:
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认识诗人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婉约是唐宋时的一种诗词风格,与之相应的是豪放派。这碍难感种风格不仅并列于唐宋这两个诗词顶峰的朝代,并且至今仍被人们发挥得淋漓尽致。《错误》正是现代婉约诗之典范。朗读诗歌
二、总体把握
1、诗歌内容
这是一首极为抒情的诗歌,也未尝不可以看作是一首叙事诗,因为它叙述了一个凄美幽怨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是怎么样的呢?谁来转述一下给我们听听?明确:见《教师用书》
2、诗歌特色你觉得本诗有什么特色?请说说你的总体感受。
明确:
(1)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委婉地抒发了离愁别绪。(2)诗歌的意象都是很传统的、中国的。诗人从中国诗歌的浓厚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用杨牧的话说:郑是“中国的中国诗人”。这是对郑在西化之风劲吹的台湾而坚持中国民族特色的创作个性的极好评价。(3)短小别致,“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4)比喻新奇鲜活。等等。
三、具体赏析
1、题目是“错误”,这是指什么错误?
讨论明确;大致有:(1)女子错误地以为来人是归人;(2)我错误地“打江南走过”,捉弄了女子的感情;(3)“我”确实是女子日日夜夜盼望的归人(心上人),但是“我”“过家门而不入”,令女子错误地以为“我”回家了。
2、“错误”是“美丽”的,这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1)女子以为,“答答的马蹄声”可能是归人回来了,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所以说“答答的马蹄声”是美丽的,但是……(2)“我”无意识中破坏了女子的心情,使其由兴奋跌入失望,这虽然是个“误会”是个“错误”,但是从审美的角度看,是“美丽”的。(3)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情节美丽,因此“错误”也成为一种美丽。
3、这是一首美丽而忧伤的诗歌,叙述的是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请你从诗中一字、一词、一句或一节加以体会,说说它的美丽或忧伤。学生自由讨论。
四、再读诗歌,小结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
沁园春长沙同步测试题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一、1.A(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沁园春雪毛泽东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娇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莽莽”,本指草木茂密的样子,这里形容大雪无边无际的样子。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竞”,争着。“折腰”低头弯腰,与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意思相同。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稍逊”,稍微差一点。“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采。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在一定的时代中,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诗中指当今时代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描写,情景交融,动静相济,词韵俱佳,构成了一幅极妙的北国雪景图。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过渡句,传统称为“过片”,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个“惜”字,表达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史功绩的否定,他们远远不能与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相比。
D.这首词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写景、抒情、议论紧密融合,构成雄浑博大的意境。
二、2.B(18分)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词后习题
沁园春长沙1925年
毛译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看”字是领字,它领起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下阕起到领起作用的字是“忆”字。
B.“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的“廖廓”,原意是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里“峥嵘”原指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引申为不平凡的意思。
D.“挥斥方遒”,挥斥,奔放。方,正。遒,强劲。这句意思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作者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曾经和许多共同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学一起来橘子洲游览,他们评论国家大事,写下了批判黑暗社会,宣传革命真理的文章。
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观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文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三、3.B(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烈”,猛烈,劲厉。“长空”,广阔的天空。“霜晨”,有霜的清晨。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咽”本意是声音因梗塞而不顺畅,这里用来描写军号声在清晨的寒风中听起来时断时续,呜呜咽咽。“咽”在这里读“yè”。
C.“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伟险要的关口,这里指娄山关。“漫道”,不受约束地说,随便地说。“真如铁”,真像钢铁铸成的那样牢不可破。
D.“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表面是说红军从山头上越过。深层含意是革命遭受挫折,在遵义会议以后,革命斗争要从新开始跨越艰险,夺取胜利。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炼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军娄山关的时间、气候和环境,而且为下面进军的壮行演染了气氛。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这里“碎”字表现了马蹄踏在结了霜冻的岩石上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咽”字表现军号声在寒冷的西风中抖动振荡,时高时低,时断时续,犹如气咽难喧的实况。用字之妙,深得词学家赞赏。
C.“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深刻内涵是:虽然革命力量被“右”倾错误葬送殆尽,但我们要以遵义会议为新的起点,再从头走起,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D.词中晨景雄浑凄清,黄昏景色壮阔悲凉,加上行军的艰难和战斗胜利后豪迈之中兼有的历史沉重感,构成了深沉厚重、悲壮慷慨的意境,十分耐人寻味,具有英雄史诗般的格调。
4.B(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望断”,望尽,望极,一直望到再也看不见了,表示望的久远。
B.“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长城”,这里指秦始皇修筑的长城。“好汉”勇敢有为的人。“屈指”,弯着手指计算。“行程”,指长征已走过的路程。
C.“红旗漫卷西风”,“漫卷”,随风翻卷。
D.“何时缚住苍龙”,“苍龙”,太岁星的别名。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为太岁星象征凶神恶煞。这里喻指以将介石为总头目的国民党集团。
原文:也许
----答一位读者的(甲)
也许我们的心事(乙)没有读者
也许路开始已错结果还是错
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
也许燃尽生命烛照别人,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
也许泪水流尽,士地更加肥沃
也许我们歌唱太阳,(丙)被太阳歌唱着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
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也许由于不可(丁)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题目:(1)理解诗意,为甲、乙、丙、丁处分别选入最恰当的词(c)
问题总是同时回避
寂寞全是而不抗拒
寂寞总是也抗拒
孤立完全也推辞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鄙视生活中弱者的思想感情。
本诗以促膝谈心的方式来抹去“读者”心中的孤独寂寞感,并回答“读者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困惑。
本诗承认生活中的某些缺憾,但更看重有信念、有责任感的人生。
这首诗运用反复、排比的修辞方法,;在反复中增加抒情的浓度,在排比中增加语势。
(3)对“肩上越是沉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过重的工作量
过重的家庭生活负担
过重的精神负担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分析:这道题目的设计主要是检测对现代诗歌内容构思与抒情对象的理解程度。从诗句中,我们并不难看出这是一首人生哲理诗,它表现了积极面对生活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赏析这类诗,要从朗读入手,进行联想想像,再现作者的艺术创造境界,领略诗歌表达的情感。
七.现代诗歌的赏析要点
1.揣摩诗的意境。意象包括两方面的范畴:客体描写对象,主观感受体验。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诗人写诗总是通过某种景物或事件,表现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或托物言志,或借古咏怀。我们欣赏诗歌就是要理解诗人如何借助抒情个体来表现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的,表现自己爱和恨、痛苦与欢喜、希望与追求的。
2.深入解剖诗的形象。不同的时代因素给了抒情主人公特定的时代影响,因而欣赏新诗中的抒情对象就不能不注意时代的亮色。同时还要注意抒情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因为诗人写诗时,感情的涌发、提炼和倾注总是以个人为基点的。欣赏中,我们既要看到风采豪放、气度飘逸,也要看到沉郁深厚、苍老悲凉。一句话,不同的主人公有着各自独特的精神个性。
3.充分分析诗的感情。
4.细细品诗的语言。从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抒情性进而分析语言的音乐性和图画美。找警句---诗眼。例《周总理,你在哪里?》中的“找”字,就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人民对总理的怀念之情。
探究活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理解在于理解海子,海子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带有神话色彩的人物,这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海子的材料,提供给学生可以学习探究的问题。如:海子的朋友骆一禾、西川都是现代诗坛的著名诗人,可以在与他们的诗作比较中理解海子。又如:海子是现代诗坛上璀璨的一点,那么可以把他的诗作与同时期著名诗人的作品比较,等等。学生的学习结果在课堂上交流,这比常规的教学更有效。如果这种学习真正展开,那么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就是丰富无比的。
文章来源://m.jab88.com/j/6477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