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统计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计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P105~10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直尺、铅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统计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
(出示课件)
2、这是一张甲乙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统计表,为了能让同学们更清楚的了解统计表中的信息,老师把制成了一张统计图,(出示课件,并让生说出是什么统计图,并出示板书卡片:复式条形统计图)。
3、同学回忆一下,在制作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4、除了这种统计图,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种……统计图,(板书:横向)横向条形统计图制作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那同学们能试着把这张统计图改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出示一张甲乙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统计表,让同学们想更清楚的了解统计表中的信息,怎样比较更加清楚,有没有别的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生动手制作。
2、展示作品
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制作的?
3、刚才通过同学们作品的展示,老师觉得你们已经掌握了怎样制作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那在制作过程中,你想提醒大家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4、的确,制作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还真不容易,老师再和你们一起制作一张好吗?(边演示边说过程和注意点)
5、解决问题
请同学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从中又能获得哪些信息呢?请同桌交流交流。
6、汇报。
看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7、小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标题、数据、种类、图例都是相同的;不同点——只是形式上的不同,一个是横向另一个是纵向。
【设计意图: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作品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亲身去体验,感悟学习无穷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自己绘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就能提出自己想要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巩固与练习
1、看课件第1题,比较甲乙两个地区的降水量问题,那个地区的降水量好,为什么?
比较1985年甲乙两个地区的降水量,那个地区的降水量多,为什么?2000年呢?
2、看课件第2题,体重35千克以上的有多少人?你还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3、看课件第3题,收到电子邮件多还是普通邮件多?两种邮件有什么变化趋势?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尤其是培养同学们对统计图中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拓展与应用】
1、我们祖国的日益强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才逐渐提高,也正因为我们祖国的日益强大,所以我们中国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知道在哪举行吗?
2、小结:同学们,只有我们自己的祖国强大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大中等城市比较繁荣富强了,才能在自己的国家举办奥运会。同学们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设计意图:通过“中国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这一个例子,进行爱国教育,情感教育,渗透德育思想,正是因为我们祖国的日益强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才逐渐提高,也正因为我们祖国的日益强大,所以我们中国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五、【课外延伸】
老师刚来到大楼小学就发现,四(1)班的男生比女生多,这是一种特殊情况还是普遍现象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调查一下四年级的男女生人数情况,绘制成一张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整理出一份分析报告,到时候寄给老师,老师把它发在学校的校园网上,相信你们一定行!
【设计意图:老师布置这个作业,主要是培养细心观察问题的能力,遇到身边的事,有时可以用我们的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比如本题目同学们可以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也可以培养学生搜索信息;整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延伸阅读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二年级《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东升镇同乐小学汪声桦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5~9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深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合进来,巩固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突破重难点
重点、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索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突破重点。
难点、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是难点。
突破方法、通过交流讨论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师生齐准备
图、表。
学生、常规学具。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出示练习二十二第一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1、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二十二第一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二、自主探究,巩固知识。
教师出示晴天、多云、阴天、雪天的气象标记,这几种气象标记谁认识?这是一个地区11月份天气情况,出示97页第二题统计图:你们能帮助老师把这份结果用统计表表示吗?
教师提问:从这份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展示统计表,并说说四怎么涂的?为什么涂半格?
让学生进行讨论。
1.出示:97页的第三题。将小组的统计整合成班级统计表,教师统计并登记。
展示,师生互评。
2.第97页的第4题。
教师出示4种玩具。
你喜欢什么玩具?分小组统计。根据统计图回答:本班喜欢()的人数最多。
从统计图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根据同学的提问进行回答。
学生活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学生分组先做,让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上来收集数据,共同进行统计,然后独立完成填表。
学生观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整理统计表,全班制成统计图。
2.学生独立看图,理解题意,再提出问题。学生独立填写,做完集体订正。
三、总结归纳、拓展知识。
1、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2、课外延伸:
课下统计咱们班同学家里有电脑的用户/有电动车多少户/有小汽车的多少户?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共4课时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利生小学梁红英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初步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角和射线、直线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猜想发现法2、分析比较法3、合作探究法4、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每个知识点,都是在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和多边互动,合作探究这两个环节,学生通过“读一读”、“说一说”、“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自己发现并总结出来的。)
1、谈话引入:今天这节数学课老师和你们去认识几位数学朋友,你们愿意去吗?
(1)介绍第一位朋友。(出示直线)让学生说一说直线有什么特点?
师板书:直的、有限长、有2个端点。
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直线。
学生汇报。
(2)出示线段(让学生回忆在哪年级认识的数学朋友)说一说线段的特点。
师板书:直的、无限长、没有端点、是直线的一部分。
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线段。
学生汇报。
(3)(3)介绍第二位朋友。(出示射线)让学生说一说射线有什么特点?
师板书:直的、只有1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射线。
学生汇报。
(4)学生先说一说,师再总结并出示表格
名称图形端点个数延伸情况相同
直线
没有无限长都是直的
线段
2个有限长
射线只有一个无限长
(5)巩固练习
(当堂反馈,做到堂堂清。习题设计要由易到难分层次练习,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获得成就感。)
(一)、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
(二)、判断
1、一条直线最长是1亿千米。()
2、小明画了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3、直线比射线长。()
(三)、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2、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引导小组内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相互帮助、相互探讨。)小组交流时可以先2人或3人互相说一说,再互相质疑评议,如果有不同意见和看法的可以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
(四)、小组展示,全班互动
(1)、各小组派代表来汇报,其他同学可以加以补充,还可以根据这位同学的发言来提建议与想法。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1)学生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2)巩固练习
六、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又认识了哪些数学朋友?(板书课题)
你能再来说说它们的特征吗?
2、课外延伸
(1)下面的图形一共有多少条线段?

(2)下面的图形一共有多少个角?

七、课堂评价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八、板书设计
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

名称图形端点个数延伸情况相同
直线
没有无限长都是直的
线段
2个有限长
射线只有一个无限长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利生小学牟进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已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自已的探索、实践、总结出量角器量有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能联系操作结果,发现三角尺的三个内角特点,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使学生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建立1。角的表象,能分辨量角器内、处圈刻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量角器、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认识,那现在老师想考一考大家。这是什么?(线段)
2、如果我要知道这条线段有多长,应采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呢?(用直尺)
3、那怎么样来测量呢?(用直尺开头的那部分对着线段的第一个端点,量一下看它的第二端点在直尺的什么地方,就知道它是多少厘米。)
4、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的时候用直尺的0刻度线与线段的一端对齐,再看线段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它就是几厘米。再请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图形?(这是一个锐角)
5、是的,这是一个角,而且是一个锐角。如果我要知道这个角的大小,那我们应采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呢?(可采用量角器)
6、我们在量角的大小时候要采用专门的测量工具——量角器。我们一起读一下“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
7、那应该怎样测量,以及测量以后应用什么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运用趣味性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创造性地对教材加工,使学生怀着一份愉悦而又好奇的心理不知不觉地走进数学的殿堂。】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量角器
(1)同学们,你们也准备好量角器了吗?请拿出你们的量角器,仔细观察一下,量角器上有什么?
(2)谁愿意告诉大家,在量角器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量角器上有很多数字。
生2:我看到了量角器上有很多刻度线。
生3:我看到了量角器的中心有一个点。
师:对,其实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3)还有没什么别的发现?
生1:90比其它数字要大。
生2:0到10之间有10个小格。
(4)对,量角器的右边一条0刻度线,而且左边也有一条0刻度线,我们仔细看看0分别在里面还是在外面?
生1:右边的0刻度线是在里面。
师:所以我们把右边的0刻度线叫做内0刻度线。且从内圈从逆时针方向看这些数字越来越大,我们把这些刻度叫做内圈刻度。
师:我们再来看看左边的刻度,0在外圈,我们就把这条0刻度线叫做外0刻度线,且从左边0刻度线开始,顺时针方向看,数字越来越大,我们把外面的这些数字叫做外圈刻度。我们又把连接中心点和数字之间线叫做刻度线。
【让学生自由发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2、说明计量单位“度”
老师还要告诉你“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0来表示(0要写成一个小圆圈,且要靠上面一点)。而且人们规定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0。”板书1度=10
3、观察10的大小
(1)10到底有多大呢?(课件出示10的角,并说明这就是的10角)10的角很小。
(2)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量角器,看一看300、450、600、900、1200有多大。
(学生自由观察)
(3)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现在老师考一考大家(课件分别出示开口分别向左向右的300、450、600、900、1200的角)
(4)通过刚才我们的练习,我们可以发现在看角的时候如果0刻度线在右边我们就要读内圈的刻度,如果0刻度线在左边我们就要读外圈的刻度。
4、学习量角
(1)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P37,小组合作讨论应怎样测量这两个角的度数。
(学生小组合作,试着测量这两个角的度数)
【放手让学生直面课本,留给学生充裕的学习空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2)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测得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生:第1个角是60度。
(3)你是怎么测量的?
(学生汇报后,总结①用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②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③再看另一边对着刻度几,它就是多少度。并板书:①点点重合;②线边重合;③分清内外,读准度数。)
(4)第2个角是多少度?
生:第2个角是120度。
【小组学习、交流、讨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沟通情感,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
5、练一练
(1)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个角80度,对吗?(同时出示课件)
生:不对。(因为量角器的中心点没与角的顶点重合)
(2)这个角是120度,对吗?(课件)
生:不对。(因为角的一边与左边的0刻度线对齐,我们应读外圈的刻度)
(3)这个角是70角,对吗?(课件)
生:对。
(4)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着P39第3题,读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再量出时针和分针所组成角的度数。
(学生动手测量)
(学生汇报:第1个钟面是2时,60度;第2个钟面是3时,90度;第3个钟面是4时,120度;第4个钟面是5时,150度)
6、教学例1
(1)接下来老师要与大家玩一个变角的游戏。(出示教具)这是一个角,现在老师先剪一刀,再剪一刀,角的大小变了没有?(没有)老师再剪两刀,角大小变了没有?(没有)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并板书。)
(2)现在老师把这个角的两边张开,再张开,再张开,角的大小变了吗?(变了,且越来越大。)现在老师把这个角的两边合拢,再合拢,再合拢,角的大小变了吗?(变了,且越来越小。)这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并板书。)
7、欣赏生活中的角
因为角具有这些特性,所以它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十分的美丽,十分的谐和。(边出示课件边解说)
(1)这是挖掘机,它的铲斗臂上的角能大能小,帮我们人类完成很多和很多的工作。
(2)在部队里面,军人两脚之间的夹角成60度的时候最标准,最威风。
(3)音乐课使用的钢琴,当背面与水平面成45度角的时候,音色最美。
(4)我们家里的沙发,当靠背与水平面成120度的时候,人坐在上面感觉是最舒服的。
(5)在体育赛场上,投掷标枪,当标枪也水平面成45度角左右的时候,它能投掷得最远。
同学们,你们课后也能用你们的眼睛,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它有什么特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你们课后会去观察吗?
三、总结反思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反思)
四、板书设计

【通过上面的板书,把有关角的度量角的技能逐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反映了整堂数学课的精华,让学生从板书中,掌握知识的纲要。】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利生小学梁言平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1页例2、例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3、通过观测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三、教学用具:活动角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前段时间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画角的方法和度量角的方法,下面哪位同学来说说画角的方法?度量角的方法又怎样?
2、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角。通过以往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一些有关角的知识,那你们还想不想知道其它角的有关知识呢?
那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学习其他角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1、认识直角。
(1)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
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量一量这个角有多少度?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直角等于90度
(2)你能说出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角是直角吗?
2、认识平角。
(1)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了。)
(2)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3)这个角是多少度?
(4)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度。
(5)请你们用自己的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
(6)你能说说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吗?
板书:1平角=2直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
(1)教师演示。
先出示直角,然后把角的一条边向右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比直角大还是小?也就是说它小于多少度?(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
再把角的一条边向左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比直角大还是小?也就是说它大于多少度?能不能把这条边一直向左移动?为什么?(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
2、学生操作。
利用自己的活动角,同样把角的一条边向左、右移动,观察移动后角的大小。
3、通过操作,移动角的一条边后,这些角的度数与90度角相比,你可以分成几类?
引导学生归纳出:一类是小于90度的角;一类是大于90度又小于180度的角。
教师明确指出:大于0度而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
问:判断一个角是否锐角必须符合什么条件?钝角呢?
反馈:
观察周围哪些平面上的角是锐角或钝角?(如:三角板上有两个锐角;红领巾有两个锐角,大的角是钝角……)
4、认识周角。
(1)教师演示:把折扇慢慢打开,让学生看清扇子把转动了一周,也就是两条边重合了。
(2)教师示范周角的画法,让学生明白: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这样的角叫做周角。
(3)学生操作。
(4)老师指出: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知道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多少度?(板书:周角是360度。)
让学生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条边重合了。
(5)你能说说周角、平角、直角有什么关系吗?
引导学生明确:1周角=2平角=4直角
(6)讨论:你能把学过的几种角,按照角的大小排列吗?
得出: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把课题板书完整。)
(7)练习:
A、判断下面的角各是什么角?
B、说出下面度数的角是什么角。
C、看图说说时针与分针组成的是什么角?
(8)打开书P41,指导学生看书。
(9)我会算:让学生完成书P41右下方的题目。
(三)巩固练习。
1、我会算:完成书P41第4题。
2、我会填:学习辅导书P14第1题。
3、我会连:学习辅导书P14第2题。
4、折一折: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
90度45度135度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
(六)作业: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些角。
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

名称角
类别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图形
特点大于0度而小于90度等于90度大于90度而小于180
度等于180度等于360度

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认识半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难点:通过对比,认识整时与半时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拍手游戏(不用说,用拍手的方式表示下面的时间)

9时3时6时12时

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半时。

二、新授(以“守株待兔”的故事为线索展开新课)

1.观察时钟由8时走到8时半的过程。

师:小朋友想不想听故事,不过有一个要求,必须正确回答出时间,才可以继续听下去。

(1).从前有一个农夫,每天早上(8)时就到田里干活,太阳下山才回家。

(2).有一天,干活不久,时间刚好是(8时半),他看到一只兔子撞到一棵大树上死了。

(3).他想:我何必辛辛苦苦地种田呢?只要每天来这里捡上几只兔子就够了。

(4).于是,农夫不再种田了,他放下了锄头,守在大树下。

(5).他等到下午(2时半),晚上(10时半),还看不到兔子。

(6).他还是不甘心继续等待,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田里的庄稼全都枯萎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讨论:半时的时针和分针与整时的时针和分针指向有什么不同?

打开书本93页,看看书本是如何用两种方法表示半时钟。

3.把每一面钟表所表示的时间,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

4.老师说时间,学生拨钟。

4:008时半10:3012时

二、学习体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自我测试

1.根据钟面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2.连一连。

9:3010时半7:301时半

3.根据钟面下的时刻,填上漏掉的时针或分针。

3时半11:304时30分9时半

4.说一说过1小时候,钟面上是几时,并画出来。

板书:认识半时

8时8时半2时半10时半

8:008:302:3010:30

认识整时教学设计

龙瑞小学蔡结洪

一、导入新课

1.齐读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2.说一说。

(1)钟表有什么作用?

(2)你了解钟表的哪些知识?

二、自主探索

1.介绍钟面。

师:想认识钟表得先了解钟面!请学生拿出学具钟,互相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讲学稿第2题。

3.师生对答案。

师:请小朋友把钟面上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

师:你知道时针和分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走的吧?小手比画一下。

谁来指一指这钟面上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同桌互相在学具钟上指一下)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钟表的各组成部分,大家会看钟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出示P91学生起床图)

4.认识整点时刻。

(1)(放铃声)听,哪儿的钟表响了?哦,原来是晶晶的钟表响了。还不起床,上学要迟到啦!快告诉她现在几时了?(出示放大的钟表)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

(2)强调:先看时针指着7,再看分针指着12,这个时间就是7时。

板书:7时(带读: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读作7时)

(3)独立完成讲学稿第4题“连一连”

讨论:小组同学一起观察、讨论这四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像这样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我们把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补充板书)

师:刚才这些同学说×点、×点、×点是生活用语,在数学中我们说×时、×时、×时。

5.认识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

(1)出示:7:00。

师:你见过这种时间吗?认识吗?你在哪里见过?

师: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种电子表示法是怎样表示7时的。

小结:在两点右边写两个0,左边写几就是几时。

(2)练习。

师:你能把第3题的×时、×时、×时用电子表示法表示吗?

(集体订正,做对的同学请画面小红旗表扬自己)

三、巩固练习

1.讲学稿第4题(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2.学生尝试拨钟。

请学生把钟面放在实物投影上边拔边说。

师:这些时刻都属于整点时刻。

3、完成讲学稿第6、7题

4、怪现象(完成讲学稿第8题)。

钟面上为什么都是9时呢?

生1:一个是早上的9时,另一个是晚上的9时。

生2:一天有24小时,要转两圈,所以有两个9时。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机动)(完成讲学稿第9题)

师:时间是宝贵的,合理地安排时间显得非常的重要。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请小朋友做个小小设计师,设计、安排出你双休日的作息时间表。

上午()时起床上午()时吃早饭

上午()时做作业上午()时吃饭

下午()时看书下午()时运动

下午()时看电视下午()时睡觉

结束语:一节课这么快就过去了,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我们不但要珍惜时间,还要合理利用时间,准确掌握时间,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不浪费时间,做个遵守时间的好学生。能做到吗?

附: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整时

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认识整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分针。

2、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整时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的时间,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钟面,能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认读整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无时针、分针的钟面图。

学具准备: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没嘴会说,没脚能走,发出指令,人人遵守。猜猜看是什么?

生:钟表。

师:对,是钟表。谁能告诉大家你都见过哪些钟表?(生自由回答)

2、展示各种各样的钟表。

师:钟表的群体真大呀!看!(课件出示各种钟表)这些钟表有的是带有指针的;有的是显示数字的电子表。你别小看它,它的作用大着呢!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钟表。(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二、借助经验,认识钟面,感知钟面。

1、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钟面模型。看看钟面上有什么?

2、小组交流。

3、师:请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钟面上有什么?

4、汇报评价。

5、师:你们发现什么了?谁知道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什么针?(出示钟面模型)你是怎么知道的?那谁知道这根又粗又短的针叫什么针?(生汇报的同时并让学生在钟面模型上指一指,摸一摸)

5、师:你是怎样区分时针、分针的?

7、师:拨动按钮,小朋友们还发现了钟面上的时针跑的慢,分针跑的快,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转动的?请小朋友们用小手比一比。(生按顺时针用手比划。)

8、师生小结。

师:请看大屏幕,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表。(课件出示钟表)

钟面的特点:

(1)有12个数;

(2)有长针和短针;(课件出示:又粗又短是时针,又细又长是分针)(3)有12大格;

(4)每大格里有5小格。

三、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整时的教学

1、学生拨出1时

(1)师:调整好你的钟面模型,使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学生学生动手调整)

(2)师:现在拨动指针,使分针转一圈,还指着12,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生拨)拨好了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谁知道钟面上现在表示什么时刻?(7时)你是怎样知道的呢?(多让生说)

(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书:7时)

想一想,7时在电子表上是怎样显示的?(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生说后师板书:7:00)

(4)学生拨出2时

师:请小朋友们继续拨动,使分针再转一圈,还指着12,现在钟面表示什么时刻呢?(2时)

师:2时的时候,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课件出示后板书:2时)2、认识整时

(1)课件出8时

师:再看大屏幕,现在钟面上是表示几时?(板书:8时)

(2)课件出示3个整时时刻:12时、4时、6时

四、巩固运用

1、练习一:找朋友。

(1)部分同学拿着钟面,部分同学拿着头饰,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可千万不要找错呀。(教师带学生唱“找朋友”)

(2)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握手做个好朋友吧。

2.练习二:智慧老人出难题。

(1)这儿是游乐场的聪明屋,有精彩的表演,可是老爷爷不让我们进去,他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2)(课件演示:过一小时是几时)请大家举起小手,用手势告诉老师。

(3)智慧老人让我们进去看表演了。(课件演示动物表演:小狗做算术)

3、开放题:1小时前是几时?

五、总结

互相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设计理念]: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方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本节课,注重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思考、测量、判断、验证的活动过程。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数学书第3页例2和练习1的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教具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物体长短难以说清楚,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测量的不便。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一下: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接着出示课本图(幻灯机出示)提问:图中出示的数学课本短边与铅笔盒长边一样长吗?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数学课本短边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铅笔盒长边有5把小刀那么长……。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对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的规定,量较短的物体如:粉笔、小刀、文具盒、铅笔等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设计意图]: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简单问题的能力。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一)、认识厘米
1、课件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
师: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1)、在尺子上有很多数。(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师:有数。你们按顺序自由地读一读。
(2)、尺子最左端的数是几?(是0)。
师:0咱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生思考回答)。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课件闪烁0刻度并板书)
(3)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尺子上还有字母“cm”)。
师:“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
(板书课题)
2、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1)感受1厘米的长度。
师:(出示课件一厘米的正方形)你们看,正方形的边是多长?
学生们交流
师引:同学们,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你知道小正方形的边多长。(学生说方法)
师:请你们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同桌可以相互验证。
师:你们再看看,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1厘米长呢?学生汇报验证。
师引导学生发现尺子上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来认识。
(2)身边的1厘米。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学生自主探索发现:
小纸条的短边长是1厘米。
图钉的长是1厘米。
小方块每边条的长是1厘米(全体验证小方块每条边是不是1厘米长)。
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厘米,之后汇报,投影反馈。)。
3、巩固1厘米的表象。
师:用手比画一下,1厘米是多长呢?
(学生比画出1厘米的长度)
师:互相看一看。记住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呀?(生闭眼想像)
4、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是多长呢?(出示课件2厘米纸条)你们看,这一段是几厘米长?
学生说长度,并说认得方法。
师:(出示课件4个1厘米小正方形)那4个1厘米是多长?
学生说方法。
师:你们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长的一段吗?
(生指出后汇报是怎么指的)
(二)、用厘米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通过先估计再测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估测能力。
1、估几厘米
师:请你们把蓝纸条举起来。咱们先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几厘米长?
(二)量几厘米
师:究竟是几厘米长呢?咱们用尺子来验证一下。
(学生试着用尺子进行测量,量好了的可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师:请大家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然后在括号内填数字。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4、深化练习。
⑴你们还想测量什么?
⑵让学生把没有测量的物体拿出来。(分小组进行)
⑶小组讨论,根据本组要测量的对象,怎样测量?
⑷小组讨论后动手测量。
⑸汇报。
5、开放练习。
出示一张学生成绩通知单,提出问题,要印50张成绩通知单,请你去购买白纸。怎么办,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⑴用估计方法,估计要买的白纸的长和宽。
⑵用测量工具量出白纸的长和宽。
①用手指比一比。②用眼估计。
四、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课堂结束之际,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对知识起到概括的效果,再一次让学生清晰地对知识进行再现。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
学会了用刻度尺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总结了测量的方法,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是几,就是几厘米。在生活中,见到较短物体时,我们应先估测它的长度,再用刻度尺实际量一量,比一比,看谁估测的准。

《认识长度单位—米》
——人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对于二年级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来说,学习起来会感到有点抽象。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1厘米和1米、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学习中并不感到困难,但是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单位时,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全单元分4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估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米用M表示,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认识米的长度单位,知道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1米长的纸条八条、米尺

【设计理念】
因为长度单位的选择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提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厘米:
1、在尺子上分别找出1厘米、5厘米、10厘米的长度。
2、用自己的尺子测量一下数学书的长度。
【设计意图】对旧知识的回顾,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3、教师过渡语:小朋友真棒,对厘米的认识真好,那谁能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帮老师一个忙呢?
二、量一量讲台的长度,看谁量得又快有准确。
1、请一名学生上来并用自己的学生尺跟老师(用米尺)比一比,量一量讲台的长度。
2、提问:谁快点?(老师),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快吗?(可能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老师用的尺子长或老师用了米尺)
3、引出米尺并认识米尺:请学生观察米尺是怎样的?与学生尺有什么不同?
4、小结:米尺与学生尺一样都是用来测量物体的,上面都有数字和刻度线,都是从0开始(0是起点),量物体时都是把尺子的起点(0)对准物体的一端,并与物体平衡,然后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米。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进行比赛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求知欲望,对于米尺更感兴趣,渴望认识学习的情感。
三、学习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1、米尺从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吗?
2、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并感知1米=100厘米。
3、汇报交流学习结果:请各组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得出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在建立米的观念时,由于长度较大,个体不易完成操作,就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让学生在小组里利用自己的学生尺,合作测量1米长的纸条有多少厘米。(学生利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1米长的纸条进行测量,纸条上有10个大格,要求学生测量出每个大格之间有几厘米长,然后再数数一共有几个格,是几厘米。
四、练习巩固:
1、请出一名学生,教师用长纸条测量该学生的身高,并估一估该生大约多高?
2、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测量各自的身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里利用自己刚才测量出来的长纸条为组里其他同伴测量身高,让每个学生动手测一测,量一量,用眼看一看,用口说一说,用脑想一想,估一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的始终。

五、知识运用:
1、课件出示练习:
(1)填写长度单位:厘米或米。(要求学生用手比划)
【设计意图】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单位时,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长度单位的选择需要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有所经验积累。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用手比划出厘米和米的长度,切身感受实际的长度,对区分厘米和米单位的机会,注重学生个体参与的过程性与实效性,让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有效参与,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完成练习纸上的练习:
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②1米=()厘米100厘米=()米
5米=()厘米200厘米=()米
③测量较长的物体是,我们一般用()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用()作单位。
【设计意图】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六、卷尺(简单介绍)
七、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要测量物体时可以用学生尺或米尺,如果要测量较小的物体,我们就用()尺方便些,如果测量较大物体时我们就用()尺比较方便。
《认识长度单位—米》
——人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身边物体的长,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并能运用。全单元分4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尺、米尺

【设计理念】
因为长度单位的选择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提高。
【教学过程】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回顾梳理
1、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2、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3、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4、教师进行小结,并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节课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进行练习。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学生活动)
3、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
三、复习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1、米尺从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吗?
2、做一做
(1)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厘米。
(2)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3)细心算一算
7厘米+8厘米=()厘米30厘米+6厘米=()厘米
100厘米–40厘米=()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3、知识运用:
(1)抢答题:(课件出示练习)填写长度单位:厘米或米。
黑板长约4()我们的身高约130()
旗杆高15()橡皮擦长3()
小红的手臂长约40()床长2()
爸爸的鞋子长25()我们的房子高3()
4、思考性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来量。
【设计意图】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三、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到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物体,如果要测量较小的物体,我们就用()作单位,如果测量较大物体时我们就用()作单位。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第二课时《猜一猜》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页例题2、例题3。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
探索数学的兴趣。
三、重、难点与关键: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语文数学英语书本、小卡片等。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游戏:盒子里面放的是苹果还是雪梨?
(1)“犹豫”猜
问:盒子里面放的是苹果还是雪梨?
学生犹豫地猜。
(2)“确定”猜
提示:里面放的不是苹果。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2、引出课题:“猜一猜”。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一猜盒里放的是苹果还是雪梨,既活跃了学生思维,拉近了师生距离,又在无形中让学生经历了简单推理的过程,感受到生活中经常要应用推理,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探究新知
设计“森林运动会”情景,探究新知。
1、探究两个条件的推理
(1)情境图(第一场比赛):马和猎豹分别参加跳高和赛跑,猜猜哪
支队伍参加赛跑的?哪支队伍参加跳高的?(不给提示先让学生随便猜一猜,接着给出提示,学生猜出结果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情境图(第二场比赛):跳远比赛的冠军和亚军已经产生了,他
们是兔子还是青蛙呢?(让学生明白给出提示才能确定结果)
(3)小结推理方法。
(4)猜两个物体游戏。
(左右手分别拿着什么卡片)师生互猜、生生互猜。
2、探究三个条件的推理
(1)情境图(第三场比赛):马拉松比赛开始了,乌龟、蜗牛、蚂蚁之战敬请留意?他们谁跑得更快?谁是比赛的冠军呢?
提示一:看!最后一位选手蜗牛也到达了终点!
提示二:唉!乌龟不是最快的!
师生小结推理方法。
(2)例3的学习。请两个同学和老师一起上台表演。
(3)猜三个物体游戏。(猜猜三个同学分别拿着什么书)老师说明活动要求,小组内分角色活动,最后小组上台展示与全班交流。
(4)小结推理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聚中时间短的特点,安排互动猜一猜游戏,既可以渗透数学知识,又可让学生进行片刻的放松,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巩固拓展
(1)第一关:猜一猜。猜两个物体。(例1)
(2)第二关:连一连。书本101.3
(3)第三关:填一填。书本101.4
(4)趣味数学题:唐僧四师徒每人分得一种水果,分别是桃子、梨子、橘子和苹果,你能根据他们说的话,判断出他们四人分别分到的是什么水果吗?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推理的学习,学生练习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解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1)谈谈你的收获吧!
(2)儿歌:猜两种物体时,不是这种就是另一种。猜三种物体时,已经知道先确定,剩下还按两种去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谈收获,读儿歌,让学生在有趣的儿歌中感觉推理的趣味。
(五)作业布置
回家后,请跟你的爸爸妈妈玩玩“猜一猜”的游戏吧!
【设计意图】通过回家后与父母进行游戏,让他们及时学以致用,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猜一猜
两种不是就是
三种确定不是就是
【设计意图】能体现教学意图,提炼出一堂课的精华。

人教课标版《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学习这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的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人食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生病自然要看医生,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医生,他是谁呢?请听下面的故事.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师: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干什么职业的?

用我们平时的一个词语我们叫扁鹊:(神医)

用我们书上的一个词语我们叫扁鹊:(名医)

(由神医引出课文中的名医一词,并板书)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请同学打开书,轻声读课文。

2、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字,词,句,并做好批注。

人教课标版《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1)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

(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人教课标版《扁鹊治病》教学设计(2)、对于蔡桓公的死,名医扁鹊怎么解释解释?

1、(大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可以采用个人读与齐读想结合的方式)

2、名医似乎名不虚传,但是蔡桓公确实死了,想一想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你是怎么找到的?

读词的方法: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好----只能等死

读标点的方法:(分号)

把这几个词放回文章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病不及时医治会成大病)

把这几个词放在生活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的错误不及时改正会酿成大错-----防微杜渐)

(这里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寓意,同时介绍读书方法:由此及彼地读书,孩子们会越来越聪明。)

3、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前后不过月余,他的病就发展到无药可救,虽悄然不觉,却来势凶猛,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谁?(蔡桓公)(以下分析人物的性格:扁鹊---医德高尚;蔡桓公---固执)让我们的眼球再次聚焦蔡桓公,看看他的表现怎样?请同学们拿起笔,仔细地读,边读边勾画。(学生很容易找到下面一些句子)

(1)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蔡桓公对扁鹊的话不以为然,嫌他胡说自己有病而生气、愤怒。

(2)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派人去请扁鹊。

奇怪,是奇怪扁鹊的行为不同以往──掉头跑了,不再讲自己有病,直到听了扁鹊的解释,也无动于衷,病入膏肓后再找扁鹊,是说他开始相信扁鹊说的话了。

(3)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体会扁鹊的医德高尚)

(4)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蔡桓公病死了。这些带有时间的句子,隐含着写出了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前后不过月余,蔡桓公的病就发展到无药可救。虽悄然不觉,却来势凶猛,暗含了要防微杜渐的道理。并且,从扁鹊在月余时间,不管蔡桓公的态度怎样,几次来提醒蔡桓公的病情,劝戒他及时治病,足见其医德的高尚。

从蔡的一言一行中你读出了什么?(固执)

固执是他的思想,真好,你从一个人的言行看到了(思想)。

(同时介绍写作方法:在我们作文的时候一个人的思想可以通过他的言行来表现)

4、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好。(扁鹊的话--诚恳耐心。蔡桓公--固执,傲慢。)

(四)拓展

如果你就是2000多年前的见证者,你就是蔡桓公的左右手,看到眼前发生的一幕又一幕,你会向蔡桓公进言什么?请你拿起笔在书上写下来。(学生汇报)

(五)交流受到的启示。

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

(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己见等道理。)

(六)结束语:

孩子们从这篇课文里懂得了这样多的道理,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寓言的魅力。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二)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的特点,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熊出没》的主题曲。

2.出示天气情况记录表,认识天气符号。

3.每种天气各有几天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单上表示出来。

二、亲身体验,主动探究

1.分类对比,体会优点。

师:老师挑选了几位同学的作品,咱们一起来看看。

(1)观察用数表示天数的作品,体会到用数表示的方法很清楚。

(2)观察用圆圈的个数来表示天数的作品,体会到用图形表示的方法很直观。

2.结合优势,学习新知。

(1)结合优势,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①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②这幅条形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小结:一个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包括横轴、纵轴、直条、统计的名称、制图的日期。

(2)分析数据

(3)再次对比,凸显优势

同学们,这三种表示方式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联系生活,了解横式条形图

三、联系实际,感受价值

1.完成书本上的"做一做"------基本练习

(1)完成数据收集,填写统计表。

(2)学生绘图,并进行数据分析。

2.蛋糕销售量中的统计。

师:观察这两个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哪种蛋糕最受欢迎?想想可能是什么原因呢?下次进货时你准备给光头强提什么建议呢?

四、总结回顾,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呢?

师:"小数据,大作用",让条形统计图成为我们的朋友,探究生活中更多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清晰 直观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十)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十)”,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统 计

南平镇中心小学校 王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导学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知道我们自己所在的南川区有多少人吗?老师告诉大家: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今年的《世界人口状况报告》统计显示,目前世界总人口约为65亿,中国约有13.67亿人,我们南川区约有64万人,要了解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去收集和统计生活中的数据,这就是统计的知识。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习了那些有关统计的知识?生回答后,老师课件展示有关统计的知识。

下面是某地区1985~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并把相关数据制成了复式统计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想: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就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物成对进行对比,例如,男生和女生、(1)班和(2)班等,使学生发现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同时表达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合作交流。

(1)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得到提升。

(4)独立完成例题后的第(1)~(3)题,第(4)题全班交流。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前3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一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让学生在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统计知识和观念上加以提升:通过对这样的统计图的描述和数据分析,发现了很多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与意义。

(5)同学们其实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老师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你们也能制作这样漂亮的统计图吗?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01页的"做一做"。

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1)、(2)、(3)题,第(4)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然后通过整理,再完成统计图,交流信息。

2.实践活动。

①调查班上学生喜欢吃的蔬菜,收集数据完成统计表。

②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③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后汇报、展示、评价。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四、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三)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三),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条形统计图

主备人:张丽萍

一、教学内容: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

难点: 动态数据的收集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早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P96例2中四(1)班同学喜欢的一种早餐统计表。今天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在书上画出统计图,教师巡视。

2.思考:

(1)书中有两幅条形统计图,每幅图的1个格代表几个人?

(2)最喜欢哪种早餐的人最多?

两种图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可以反映出同一结果。

(3)你认为哪幅图表示数据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4)如果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呢?

一个格表示2人,那么半个格则表示1人。

3.教学例3

(1)出示例3: 想一想1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合适吗?为什么不合适?每个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太麻烦,数据太大,怎么办?

(2)出示条形统计图。在书上完成。并回答问题。

(3)学生展示画图结果,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当数据较大时,每格代表的数据也应该相应增大。如(3)可以表示10个单位。

(三)巩固练习

1.P97 做一做 独立完成后订正

2.P99 做一做 独立完成后订正

教师指导:因为周末销售量增加,因此好的建议是,周末进行促销活动,增加销售量。

(四)拓展延伸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1格表示2个单位

1格表示5个单位

1格表示多个单位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十一)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十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格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我班有12名学生,总的来说,班上的同学成绩较为平衡,只有几个不合格现象。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太爱举手发言,另外学习方法不当,或者学习习惯较差,上课有时也不能及时跟着老师的思维进行思考,致使学习效率不高,造成作业不能及时上交的现象,从而导致学习基础薄弱。

3重点:

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

: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统计表,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从这张2012年8月份的日历表中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

指明学生回答。

师:怎么才能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2012年8月份的晴天、阴天、多云、雷阵雨的天数分别有几天呢?(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1、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数据。(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请同学们举手示意来为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表示结果。

2、学生展示表示方法。

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并揭示课题,进行板书。

3、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统计图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同学们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指明学生回答。

4、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师:引导学生得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进行板书。

5、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知道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知道每一格体表的数量。

师:让我们再次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你能看出它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几吗?

指明学生回答。

活动3【练习】三、练习设计

根据课前调查的本班学生出生月份的实际情况,完成统计图。

活动4【活动】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自由发言总结自己的收获。

活动5【作业】五、作业布置

调查本班学生上学方式,画出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九)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九)”,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今天你们的早餐吃得饱饱的吗?你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呢"?

2、师:"针对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四(1)班调查了一下,制作了一个统计表,让我们看一下吧"。

师:"统计结果除了用统计表表示外,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条形统计图)

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1、师:"这里有两个统计图,让我们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分组完成条形统计图。

3、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4、完成例题第1-4题。

5、(第4题拓展)如果最喜欢的牛奶是5人呢?--半格表示1。

板书:条形统计图--以1代2

6、练习巩固,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出示四(2)早餐统计表,用以1代2的统计图来表示。

发现比较麻烦,还要添格子。--以1代5

2、出示四年级早餐统计表,拓展练习以1代10。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条形统计图--以1代2,以1代5,以1代10 ,以1代多。

板书:

条形统计图--以1代2

以1代多

简洁

快速 半格表示1

方便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五)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五)”,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的特点,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学习单。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播放《熊出没》主题曲。

师:同学们,这音乐熟悉吗?

生:熟悉。

师:是哪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呢?

生:《熊出没》。

师:会唱吗?

生:会。

师:跟着旋律大声唱出来吧!(15秒后课件出示光头强图片)

师:这是谁?

生:光头强。

师:他天天想着什么呀?

生:砍树。

师:对,可天气会影响他砍树啊!所以他就老想着明天是晴天,还是下雨,他特别想知道这个月能砍多少天的树,于是就找出他收集(语气重点) (板书:收集)的狗熊岭去年11月天气情况记录单,(课件出示)可是那些天气符号他看不懂,谁愿意帮他?

生:……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相信光头强能看懂这些天气符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张表记录的是每一天的天气情况,可他想一眼就看出每种天气的天数?行吗?怎么办?

生:数一数。

师:你明白他的意思吗?

生:把每种天气的天数分别数一数。

师:哦,就是对这些天气进行整理整理(语气重点),对吗?(板书:整理 )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在学习单上,开始吧!(切换)

二、亲身体验,主动探究

1.引导比较,体会优点。

(师巡视搜集作品)

师: 老师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咱们一起来看看。

(1)观察一下,①这是XX 同学整理的(正字法),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统计的?②XX同学,你是?(直接写数)③还有XX同学,你用什么方法来统计?(统计表)统计的天数是多少?和你们的一样吗?

师:用统计表表示天数,你觉得怎么样?

生:不用一个一个地数

师:看来,用统计表表示天数,非常的清楚。(板书:清楚)

(2)下面,我们来看课本上小红同学表示的方法!

师:她是用什么方法来统计的?

生:用画圆圈来表示天数。

师: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1:还得数一数才能知道有多少天。

生2:这种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若学生体会不到,教师通过手势比划高矮,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通过看它们的高矮,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师:看来,用图形表示的方法能够直观的进行比较!(板书:直观 )

2.结合优势,学习新知。

(1)结合优势

师:整理成统计表,数据非常清楚;用图形表示又可以直观的进行比较。能不能想个办法,既有清楚的数据,又可以直观的比较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表示方法。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①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我们把圆圈变成方块,它们像不像几个人在比身高?它们到底有多高呢?还需要一把尺子!为了清楚看出数据,再加上一些线,最后还要一些文字说明。)

师:像这样用方块的高矮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板书:条形统计图)

②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条形统计图,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呢?(稍作停顿)好,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吧!

③汇报

【预设:1.横轴(天气)、纵轴(数据)、方块(直条)、统计图的标题,制图日期。2.每一格代表1。3.直条的位置】

小结:一个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包括横轴、纵轴、直条、统计的名称、制图的日期。

(3)学会读图

师:从这个条形图中,你能发现那些信息?

生1:多云的天数最多。

师:多云最多,有多少天?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上屏幕前演示方法。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2:雷阵雨的天数最少。

师:有几天?几个格?说明一格代表几天?

……

师:刚才我们对这副条形统计图进行了分析(板书:分析),接下来,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光头强有个习惯,他喜欢在晴天砍树,你能预测(板书:预测)今年11月有几个晴天吗?

(4)再次对比,凸显优势

师:同学们,这三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吗?

师:小红的方法和条形图哪种表示更清楚?统计表和条形图哪种表示更直观?

师:也就是说条形统计图能更清楚更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大小。(板书:/ \ )

3. 联系生活,了解横式条形图

(1)师: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你们看,老师收集一些。(课件演示)统计公报上的条形图、股票分析图、彩票分析图、

(2)(横式条形图),仔细观察这幅四年3班学生喜欢吃蔬菜统计图,它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三、联系实际,感受价值

师:(课件出示光头强)关于光头强爱砍树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生:光头强爱砍树,这样不行,要是能先植树,再砍树,那就更好了。

师:是的,光头强自己也认识到这样不好,所以,他决定改行开蛋糕店。

1.完成书本上的"做一做"------基本练习

师:光头强准备了一个大蛋糕,想在我们班举办一场生日联欢会,在哪个月举行比较好呢?

生:哪个月出生的人数多,就在那个月举行。

师:那就要统计全班同学的生日月份。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师手指板书"收集")

生:举手数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请看大屏幕,还可以这样对着月份把同学的名字一 一填在表格里来统计。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快捷?

生:举手数数。

(举手时要注意,每个人都要举手,而且只能举几次?待会儿举得高一点,让老师看得到)

师:好了,数据收集完成;接下来还要对数据进行整理,把它制成条形图;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完成下面的三个问题。

师: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5页,完成做一做。

学生绘图,汇报交流。

师:老师也来提个问题:如果我们班今天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在哪个月份出生的可能大?一定是在哪个月份出生吗?(切换)

2.蛋糕销售量中的统计。

师:光头强做事情真用心!为了了解顾客的口味需求,特地跑到美味蛋糕店做了调查。瞧,这是8、9月的蛋糕销售量统计图。

师:观察这两个统计图,你能发现那些信息?

生:冰淇淋味卖得最多,最受欢迎。

师:那到了本月份,你有什么建议呢?

四、总结回顾,课外延伸

1.梳理知识。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提炼方法。

师: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统计的?

生:我们先收集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接着通过分析,知道了统计图中的一些数学信息,并能进行合理的预测。(收集 整理 分析 预测)

师: "小数据,大作用",让条形统计图成为我们的好朋友,探究生活中更多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清晰 直观

收集 整理 分析 预测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统计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4676.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