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设计说明课文以一个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描述了她变成一棵树后,发生的奇妙的事情。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展开,想象奇特、有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随着情节走入那棵树中,去感受作者描述的神奇景象。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认字、读词语,了解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1.假如你会变,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文中的作者让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而且还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呢!
板书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1.交流自己想变成的事物及原因。
2.齐读课题。
3.质疑:会发生哪些事呢?
二、自主学习,自主质疑。(用时:10分钟)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说一说自己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体会。1.学生借助文中拼音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把自己认为难记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3.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在文中所连的词、多音字、优美词句,并读两遍。
4.读中想一想: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什么故事?1.我能给带点字注音。
希望()抓痒()
鳄鱼()陈醋()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变成________的感受,表现了______永远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赞美了__________的温馨和美好。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用时:20分钟)1.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展示生字词情况。1.学生在读中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说出读后的体会。
2.小组交流。(字音方面:希、痒、鳄、醋;字形方面:状、狐、狸、丁、零、巧、克、肠、继、续、抬、秘、密)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3.看拼音写词语。
xnɡzhunɡhli
()()
jxmm
()()
qiǎokl
()
四、展示汇报,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1.小组展示朗读课文。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想一想:你学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小组同学共同参与,选择喜欢的展示方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在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打破课文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象的神奇。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变成树后发生了哪些事,体会想象的神奇。
学前准备课文内容相关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师板书课题)1.学生听写词语。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4.听写词语。
形状狐狸丁零
巧克力香肠继续
抬头秘密
二、精读感悟。(用时:25分钟)1.自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希望变成一棵树?
2.细读第5、6自然段,了解我变的树是什么样子的。
3.齐读第7、8自然段,边读边想:我让所有的动物都住在树上说明了什么?
4.用开火车的方式朗读第9~12自然段,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并思考:
(1)第11自然段中,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2)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5.默读第13~20自然段,从小动物的言行中感受想象的奇妙。思考: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有哪些变化?
6.齐读第21~23自然段,感受妈妈对我的爱,思考:
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1.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用在文中画出我希望变成树的原因。
2.用在文中画出我变成的树的样子。
3.感受我变成的树的神奇之处,以及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重点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体会妈妈的爱心。
5.联系全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兴奋?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失望、着急?后悔?觉得变成树很麻烦。
6.细细品味第21~23自然段,明白:母亲是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在母亲眼里,每一个孩子绝对不会被错认。5.仿写拟声词。
咕噜噜
__________________
哗啦哗啦
__________________
6.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妈妈早就知道那棵树是我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提升。(用时:10分钟)1.联系课前的想象,说说如果你变成了其他事物,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或画一画。1.交流自己变成其他事物后发生的奇妙的事。
2.仿写一篇想象作文或画一个场景。8.写想象作文或画出自己想象的一个场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最后安排的写或画的内容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片段
◆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教学拓展点)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想象非常奇特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生1:作者想变成一棵树,就很快感觉到树枝从身上冒出来了,真神奇!
生2:作者变成的树上还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我从来没想过会有这样的树,太让我惊喜了。
生3:作者想得真周到,担心小动物们上不去,还会弯下腰让小动物住进自己喜爱的窝里。
生4:更奇特的是妈妈带着好吃的也住到了树上,她不担心妈妈把树枝压断了吗?
生5:作者居然能听懂小动物们的语言,真是太神奇了。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感受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如果给你一次变的机会,你会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生1:我想变成一栋可以容纳很多人的房子,让人们居住。因为我想让我们班的同学、父母一起住在一个大房子里,那样我们就可以每天一起玩耍,还不用离开爸爸妈妈。
生2:我想变成空气清新剂,每天早晚把周围的空气清洁一遍,让每个人都在清新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并且能根据生活实际,变成人们最急需的事物,老师为你们的爱心点赞!M.JaB88.com>

小编推荐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

2.接触和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3.根据故事内容能够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指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4.体会“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妈妈看破,又盼望着妈妈能认出自己的心情。感悟世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教学重难点]

接触和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根据故事内容能够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指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体会“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妈妈看破,又盼望着妈妈能认出自己的心情。感悟世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同学们读过不少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主人公往往具有超常的能力。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位具有超能力的动画人物,看!谁来了?(播放课件)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故事里的孙悟空神通广大!尤其令人羡慕的是他会七十二变!(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画面。)假如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话,我知道大家都非常羡慕孙悟空会变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英英,她也想变。想知道她要变成什么吗?想知道她变化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吗?想知道就和老师一起阅读一篇新的课文。(板书:17我变成了一棵树学生齐读课题)

6.介绍作者:顾鹰:儿童文学作家,出版《森林化妆师》、《站住,兔子》等绘本,作品散见于《儿童文学》、《东方少年》、《幼儿故事大王》、《童话王国》、《小青蛙》等杂志,作品多次入选各出版社的年选,获2008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1.谈话激发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得出来,大家都想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想要变成什么,更想知道她变化后发生了的有趣的故事。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更多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4.在默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1.看拼音,写词语。

húli

()

dīnglíng

()

jìxù

()

táiqǐ

()

2.形近字组词。

壮()状()

克()兄()

肠()场()

密()蜜()三、再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默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

2.小组交流,自己通过默读课文和观察课文插图都了解到了什么。

3.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1)英英厌烦了妈妈的唠叨,想变成一颗大树。

(2)英英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

(3)英英请各种小动物住进鸟窝。

(4)妈妈住进了鸟窝,把各种好吃的东西分给了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吃了起来。

(5)“我”的肚子饿了,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6)妈妈知道“我”肚子饿了。

2.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应该把课文插图和课文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全文,对照课文内容观察课文插图。

四、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狐、狸、零、秘、密”)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五、作业:练习书写会写字。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二、互相交流,质疑探究。

1.问题导学,探究交流。

(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厌烦妈妈的唠叨。

②课件出示:

“英英,吃饭了!”

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一点都不想吃饭。

“英英,吃饭了!”妈妈的嗓门又大了许多。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③指导朗读:读出不耐烦的语气。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我”想变成一棵树的愿望实现了吗?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②课件出示: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③指导朗读:读出惊喜的语气。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我”变成了一棵什么样的树?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

②课件出示: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③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语气,在朗读中表现出只有孩子才会有的奇思妙想。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4)“我”变成一棵树后做了什么?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请各种动物住在鸟窝里。

②课件出示: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③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我”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出了小动物,还有谁住进了“我”的鸟窝?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妈妈住进了“我”的鸟窝。

②课件出示: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在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你好!”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角形的乌窝里吗?”

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乌窝里。

③学生自由朗读,说说在朗读中体会到什么?(开始“我”担心妈妈发现“我”变成了树感到担心,后来发现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失望”是什么意思?(因希望不能实现而失去信心或感觉不快活。)

④“我”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矛盾)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⑤“嗵嗵”“丁零丁零”是描写什么的词语?(声音。)

⑥指导朗读:读出“我”心情的变化和矛盾的心理。

部编版三下语文《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反思(共2篇)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反思1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是本文寓意深远。课文以小树为线索,实质是写残疾男孩。小男孩成全了一棵树,母亲成全了小男孩。两条线索交织着讲述着同一个故事:成全一个生命。读完课文,你的灵魂会感到震撼:为那棵差点被夺去生存资格儿最终高大挺拔的树苗的坚韧,为那位终于成功了的残疾男孩的自信和阳光,更为那位成全了一棵树和一个孩子的伟大母亲。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立了三个目标。一是在阅读中感受孩子的坚强和乐观,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体会自信、乐观的心理情绪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培养健康心理。二是在读书中感受作品语言的质朴与含义的深刻,把握文章结构线索上明暗两条线交织着讲述着同一个内容的特点。三是从语言文字中去体会人物的情感,借助想像填补文章空白,抓住细节描写感受不同语言环境中细节描写的不同作用。感悟孩子的坚强执着和乐观,体会母爱的伟大。
抓住题目理解课文
在教学本课的开始,先抓住题目理解课文。让学生理解了成全的意思,通过课题,知道了一个小孩救活了一棵险些被丢弃的小树苗,使之成长为一棵大树。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孩子成全一棵树的同时,也是在通过自己的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成全着自己。
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课文。母亲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联系全文,让学生弄懂促使母亲作出这项重大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是什么,明白孩子成全一棵树的同时也在成全着自己,同时感受母爱的伟大。让学生理解一拐一拐在文中多次出现的用意:第一次是交代孩子是个残疾人,后几次是为了表现孩子取得成功是比常人付出了更大的努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了思维训练,在思维深刻性,广阔性上进行了尝试,尤其是两次想象环节的设计更突出体现了这点。在具体想象情节环节设计中,我有意给了孩子们一些必要的支撑,如让我们走进孩子挖树坑这个画面:看,孩子吃力地挥动着铁锹,当他碰到一块很大的石头,他(动作);当他细细的小手被磨出水泡时,他(神态),当母亲唤他休息时,他说(语言),此时此刻,他想(心理)这本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但在操作过程中,我忽视了环节的整合过程,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割裂开来,缺乏一个整合的完整过程,使想象空间不够宽广,这是最令我遗憾的一点。
全课的教学重难点设定为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自信健康的心理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学会自信面对生活。这是将语言训练与心理教育巧妙结合的训练点。语文课上要学习语言表达,进行思维训练,并在情感熏陶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启迪情智。学科渗透不是改变学科教学的根本特点,而是借助于学科本身特点,在语言文字品评过程中渗透相关心理教育,这里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这节课在这点上进行了有益尝试,不够成熟但有所收获。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常常是注重的情感忽视了内容,重视了文字忽略了内涵,侧重了朗读轻视了思维,在遗憾中尝试,又在尝试中反思。课堂永远是新鲜的,学生永远是鲜活的,动态的课堂,随机生成的教育契机,需要我们不断是思索和尝试。我深知道路漫长,但我已起行。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反思2
在以低幼儿童为读者对象的童话故事中,作家往往更倾向于强调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积极面。借助于童年特有的天真和稚趣,这种积极的关系能够得到富于童年意趣的展示。《我变成了一棵树》将人与动物、植物的彼此相遇与认同,描绘得有如童年生活中一种真实的存在,也使不同生命间的这份交流、关怀显得格外自然。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2.学习作者运用想象的写作方法。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读,所以这节课我想让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读要有一个过程,必须由浅入深,有层次的去读,因此,我设计分三步读。
第一步:朗读,这是读的最初阶段。
在指导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读,让他们在读中初步感受文本。
第二步:诵读,这一步要求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朗读节奏及情感,这一步我先范读,力求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并在随后的讨论交流中,边理解文章内涵和感情,边让学生有感情地读。把感情读出来,读到位!
第三步:悟读。激发学生深思,由作品生发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在前面学习和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体验到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进一步把握文章主旨,感受作者情感。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别人的看法,从而使思维更广阔,认识更深刻,学生之间的互议和交流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时也促进了全员参与,提高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同学想画面的同时,又让他们想心里话,后一问题响应者比较少。原因是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同学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分开进行,后一个问题,可以让同学在默读文后进行,可能效果会好一些。说自身的内心话既是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同学对语言情境的感情体验。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出示自学提示(两个中心问题),让学生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出问题答案,解决本文重难点;接着再次读文,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的精彩语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完课文后,让孩子们积累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或诗句,丰富自己的语言。最后,发散孩子们的思维,进行一次小练笔《假如我是一棵树》,抓住读写结合点,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

2022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 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 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你觉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3.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过程与方法

1.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生动再现课文所讲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妈妈永远是最了解孩子的,体会伟大的母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你觉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假如你可以变,你会变成什么?是自由快乐的小鸟,还是五彩缤纷的花朵;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还是美丽可爱的小蜻蜓……可有一位小朋友,她的想法却很奇特,她想变成一棵树,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吧,相信学完本课,你一定会为这个小朋友的奇思妙想叫好。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后鼻音“状、丁、零、肠” 。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 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状、零、巧、肠、续、抬”时,可以使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狐、克、继”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狸、秘、密”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状:大地穿新装,山峰显异状,壮美令人叹,大雪巧梳妆。

丁:原有千寻山,丁香把露含,于今再寻觅,水枯地也干。

字谜示例:

有犬不是狗,左靠瓜旁走,生性很狡猾,借虎威风抖。(谜底:狐)

同音字歌示例:

狸:一只小狸猫,想摘大鸭梨,爬上青竹篱,还是有距离。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状”左窄右宽,右部捺画伸展。

“狸”左窄右宽,“里”在竖中线上起笔。

“丁”的横要长些,竖勾要写在竖中线上。

“零”的“ “宜写得扁些,下部撇捺伸展,托上盖下。

“巧”的“工”位置偏上,下横变提,右部折笔要自然。

“克”的“口”要写扁小,撇宜长,竖弯钩要舒展。

“肠”的左部窄长,右部两撇平行,长短不同。

“继”注意笔顺,右边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

“续”左窄右宽,右边是“卖”。

“抬”左窄右宽,“口”在竖中线上起笔,写扁一些。

“秘”的“ 必”卧钩短且向右下倾斜,撇上伸且稍长。

“密”中间的“必”稍扁。

易错提示:

“狐”左部是“犭”,不是“扌”;右部是“瓜”,不是“爪”。

“零”下部是“令”,不是“今”。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犬-状(形状)-突(突然)-哭(哭泣)

瓜-狐(狐狸)-弧(弧度)-孤(孤单)

里-狸(狸猫)-童(童话)-野(田野)

令-零(零食)-铃(铃声)-冷(冰冷)

(4)多音字。

bēi:背包 背负

bèi:后背 背井离乡

mì:秘密 秘而不宣

bì:秘鲁

(5)形近字。

状zhuàng:形状

壮zhuàng:强壮

丁dīng:园丁

于yú:于是

克kè:克服

兄xiōng:兄弟

抬tái:抬头

治zhì:医治

密mì:秘密

蜜mì:花蜜

(6)重点词语解释。

希望:(多义词)

①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②希望达到的某种 目的或出现的某种情况;愿望。

③希 望所寄托的对象。

担心:放心不下。

傍晚:时间词。临近晚上的时候。

丁零丁零:形容铃声或小的金属物体的撞击声。

香喷喷:状态词。形容香气扑鼻。

秘密: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跟“公开”相对)。

(7)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明确: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而自己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 妈妈。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在段落前标注出来。

明确:共有23个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通过初步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讲述的是“我”想象变成了一棵树后发生的故事。小朋友们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吧!课后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如果你可以变成某样东西,你想要变成什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2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状态 狐狸 丁当 零食 轻巧

克服 香肠 继续 抬头 秘密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大家还记得课文讲了些什么吗?(指名回答或让全班齐答)对,讲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我”变成树后,究竟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同学们想象一下,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会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

2.第4自然段哪句话交代了“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

明确: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3.同学们,你们想想,普通的树上都会长些什么呢?

明确:花、叶、水果……

4.而“我”变成的树上又长的是什么呢?

明确:鸟窝。

5.这些鸟窝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各种形状都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6.“我”会邀请哪些小动物来住在鸟窝里呢?

明确: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

7.妈妈来了,“我”的心为什么会“嗵嗵地跳着”呢?

明确:因为“我”害怕妈妈发现这棵树是“我”变成的。

8.妈妈要求住进三角形的鸟窝,“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呢?

明确:“我”高兴是因为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可以尽情地玩;“我”失望是因为妈妈居然不认识“我”了。

9.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明确: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

10.课文是如何写“我”馋得流口水的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没有直接写“我”馋得流口水,而是先由狐狸用“下雨了”表明有水滴落;马上又用“天空中一丝乌云都没有”来说明并非下雨,引起读者思考;然后用小鳄鱼、小松鼠、小白兔的猜测来一步一步地勾起读者的好奇心;最后再由“我”自己亲自揭晓答案--“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含蓄地点明了“我”是馋得流口水。这样写能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11.猜想一下,妈妈“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明确:猜想一:因为妈妈最了解“我”,一直都知道“我”已经“变成了一棵树”。

猜想二:因为是“我”幻想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而不是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12.回顾整篇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拟声词?你还知道些其他的拟声词吗?

明确:文中有:嗵嗵、丁零丁零、啧吧啧吧、咕噜噜。

滴滴答答:形容水滴落下的声音。

咕噜:形容水流动或东西滚动的声音。

扑通:形容重物落地或落水的声音。

哗啦啦:形容撞击、水流等的声音。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 内容。

本文记叙了“我”____ ______________,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

明确: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后发生的故事 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

2.本文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请试着简要分析一下。

明确: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得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如“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一句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各种形状的鸟窝随风摆动的样子,形象生动。

3.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们有些什么感悟呢?

明确: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母爱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这种爱,温柔而深沉!我们常常埋怨自己的母亲啰唆,但如果我们用心去体会,不难感受到她们的关怀。不管是慈爱还是严厉,我们都要相信,那是她们爱的体现。这个世界上,最纯洁而又最真挚的爱莫过于此。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中的三位同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了自己对想象的认识和看法。第一个同学 是从阅读运用了大胆想象的文章的感受来谈的;第二个同学列举了课文中想象很奇特的内容,从中感受想象的魅力;第三个同学通过列举想象的情景和事物来体会想象的作用。除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如何写想象作文的角度来谈自己对想象的理解和体会。如,想象要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创造的人物、情节、环境等都要符合生活规律。想象要合理,不能天马行空地乱想。在《小真的长头发》一文中,小真想象自己的长头发可以用来钓鱼、做晾衣绳等,因为长头发辫起来之后就变成一根很粗的绳子了。虽然用长头发钓鱼和做晾衣绳是现实生活中不会发生的事情,但是却又是符合现实生活规律的,因此说这个想象是合理的。

初试身手

(一)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 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得新奇。

答案示例:

(二)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大家一起接龙编故事。

1.夏天到了,瞌(kē)睡虫王国一片沸腾。它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

2.小精怪从爸爸那儿学会了很多咒(zhòu)语。他用咒语变出玩具、花园、城堡。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小精怪念错了咒语,把自己变成了……

示例一:

夏天到了,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它们纷 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

它们来到了一座花园,花园里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成群的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瞌睡虫们想和它们做朋友,可是蝴蝶还要在花上跳舞,蜜蜂还要忙着采蜜,没时间玩耍。

于是,它们飞到一座新翻的泥土边,看见了蚯蚓,可蚯蚓忙着翻地,没时间和它们玩耍。

后来,它们飞到了小镇上。那里住着一对老夫妻,因为年纪太大,睡眠不好,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睡觉了。由于瞌睡虫们的到来,老夫妻俩睡了一个安安稳稳的觉。最终瞌睡虫们留了下来,每日陪伴这对老夫妻。

示例二:

小精怪从爸爸那儿学会了很多咒语。他用咒语变出玩具、花园、城堡。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小精怪念错了咒语,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身体虚弱的老爷爷。

小精怪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在森林里走着。小兔子看见了,一路蹦跳过来,帮他提了手中的东西。

小猴子看见了,扶着他走下了高高的山坡。

小百灵鸟看见了,给他送来许多好吃的果子。

当小精怪向小兔、小猴、小百灵鸟说“谢 谢”的时候,他们的脸上都笑得甜甜的。小精怪这时才明白,原来快乐不是藏在他的咒语里,而是藏在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的喜悦里。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颗树》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课文以一个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描述了她变成一棵树后,发生的奇妙的事情。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展开,想象奇特、有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随着情节走入那棵树中,去感受作者描述的神奇景象。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认字、读词语,了解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1.假如你会变,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文中的作者让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而且还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呢!
板书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1.交流自己想变成的事物及原因。
2.齐读课题。
3.质疑:会发生哪些事呢?
二、自主学习,自主质疑。(用时:10分钟)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说一说自己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体会。1.学生借助文中拼音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把自己认为难记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3.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在文中所连的词、多音字、优美词句,并读两遍。
4.读中想一想: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什么故事?1.我能给带点字注音。
希望()抓痒()
鳄鱼()陈醋()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变成________的感受,表现了______永远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赞美了__________的温馨和美好。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用时:20分钟)1.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展示生字词情况。1.学生在读中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说出读后的体会。
2.小组交流。(字音方面:希、痒、鳄、醋;字形方面:状、狐、狸、丁、零、巧、克、肠、继、续、抬、秘、密)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3.看拼音写词语。
xínɡzhuànɡhúli
()()
jìxùmìmì
()()
qiǎokèlì
()
四、展示汇报,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1.小组展示朗读课文。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想一想:你学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小组同学共同参与,选择喜欢的展示方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在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打破课文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象的神奇。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变成树后发生了哪些事,体会想象的神奇。
学前准备课文内容相关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师板书课题)1.学生听写词语。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4.听写词语。
形状狐狸丁零
巧克力香肠继续
抬头秘密
二、精读感悟。(用时:25分钟)1.自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希望变成一棵树?
2.细读第5、6自然段,了解“我”变的树是什么样子的。
3.齐读第7、8自然段,边读边想:“我”让所有的动物都住在树上说明了什么?
4.用开火车的方式朗读第9~12自然段,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并思考:
(1)第11自然段中,“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2)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5.默读第13~20自然段,从小动物的言行中感受想象的奇妙。思考:“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有哪些变化?
6.齐读第21~23自然段,感受妈妈对“我”的爱,思考:
“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1.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用“”在文中画出“我”希望变成树的原因。
2.用“”在文中画出“我”变成的树的样子。
3.感受“我”变成的树的神奇之处,以及“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重点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体会妈妈的爱心。
5.联系全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兴奋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失望、着急后悔觉得变成树很麻烦。
6.细细品味第21~23自然段,明白:母亲是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在母亲眼里,每一个孩子绝对不会被错认。5.仿写拟声词。
咕噜噜
__________________
哗啦哗啦
__________________
6.“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妈妈早就知道那棵树是“我”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提升。(用时:10分钟)1.联系课前的想象,说说如果你变成了其他事物,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或画一画。1.交流自己变成其他事物后发生的奇妙的事。
2.仿写一篇想象作文或画一个场景。8.写想象作文或画出自己想象的一个场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想《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片段
◆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教学拓展点)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想象非常奇特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生1:作者想变成一棵树,就很快感觉到树枝从身上冒出来了,真神奇!
生2:作者变成的树上还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我从来没想过会有这样的树,太让我惊喜了。
生3:作者想得真周到,担心小动物们上不去,还会弯下腰让小动物住进自己喜爱的窝里。
生4:更奇特的是妈妈带着好吃的也住到了树上,她不担心妈妈把树枝压断了吗?
生5:作者居然能听懂小动物们的语言,真是太神奇了。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感受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如果给你一次变的机会,你会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生1:我想变成一栋可以容纳很多人的房子,让人们居住。因为我想让我们班的同学、父母一起住在一个大房子里,那样我们就可以每天一起玩耍,还不用离开爸爸妈妈。
生2:我想变成空气清新剂,每天早晚把周围的空气清洁一遍,让每个人都在清新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并且能根据生活实际,变成人们最急需的事物,老师为你们的爱心点赞!
象的奇特,最后安排的写或画的内容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说课稿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不能失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不能失信》讲述的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个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迁移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抓住描写宋庆龄的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自主阅读、自主品味、自主感悟宋庆龄的可贵品质。然后引导学生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的能力,从而达到自能读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学生字、词语,自读自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并就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获得做人启示。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主动探究、品词析句、展示交流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人物的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五、说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自读诚实守信的小故事;教师制作本课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分五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据题提问。
同学们,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们知道哪些诚实守信的小故事?请你概括地说一说。学生概括地介绍诚实守信的小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名人小时侯诚实守信的小故事。老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课题。然后指导理解“失信”的意思,找“失信”的反义词。教师追问:看了课题,你还有那些疑问?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概括介绍诚实守信的小故事,为学习本文做了情感铺垫。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围绕题目质疑”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这一环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二)课前反馈,整体感知
1.开火车读文,纠正字音,指导难读的词、句。读后引导学生交流:预习提纲中的第五个问题。教师点拨、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共同补充介绍宋庆龄(即完成提纲2、3、5)
2.检查生字词语,教师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提纲4在展示交流过程中完成。
预习提纲:
(1)明确阅读要求。
(2)利用资料袋和搜集的资料了解宋庆龄。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把课文读通读顺,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带拼音的字词和难懂句子多读几遍。
(4)利用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懂的问题记在文中。
(5)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根据他们之间的联系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认为宋庆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预习,感知课文内容,并学会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课前师生共同交流,学生互相学习,查漏补缺,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迁移学法独立学习能力。)
(三)精读感悟,展示交流
1.精读品味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描写宋庆龄诚实守信的语句。
(2)交流描写宋庆龄诚实守信的语句。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反复读一读,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简要批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小组交流:
交流要求:
(1)先朗读自己画的句子,再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
(2)讨论怎样读才能读出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格。
(3)交流时要认真倾听,能听出好在哪里,哪地方说得不够完美,能够补充。
3.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以下句子:灯片出示句子
这里我以第一句为例,说一说我是如何引导学生展示交流,品味小庆龄伟大人格的。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1)学生首先朗读句子谈感受。
(2)其他同学补充感受。
(3)想象说话:同学们想象一下,此时此刻小庆龄心理可能在想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追问:那你们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4)指名感情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评一评哪地方读得好,为什么?教师点拨、指导朗读。特别指导读好三个叹号,(这里如果学生读得还不到位,教师可以范读)学生自由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5)教师追问:这段话是通过描写小庆龄的______和______来展现小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的?生:动作、语言(教师板书语言、动作)
(6)继续展示交流。(教师板书表情)关于展示交流其他句子的过程,在这里我就不再详说了。
4.分角色朗读课文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问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
(3)挑两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5.师生共同质疑解疑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重点朗读、品味、交流了描写小庆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小庆龄诚实守信的品格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本单元的习作就是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那么,要想使你写的人也能像宋庆龄这样特点鲜明,大家一定要注意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在体现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真正的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抓重点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自悟,展示交流感受、分角色感情朗读,轻松地感悟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宋庆龄说什么?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一段感悟,一首歌曲、……
首先学生自我酝酿,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交流。
总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争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对宋庆龄崇敬,渗透语文的人语性,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受到启发,明白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从而转化内在的行动。)
(五)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名言记在采蜜本上。
2.读一读课外诚实守信的故事。

我不能失信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不能失信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说明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与同学合作探究,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
学前准备1.收集宋庆龄的相关资料。(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3.懂得诚信的可贵,力争在生活中做一个重信用、守诺言的人。
学习重点从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诚信的可贵。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直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2.出示课件,认识宋庆龄。
3.解释失信。1.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如我指的是谁?我遇到了什么事情,不能失信等问题。
2.互相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宋庆龄的资料。1.课题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感知,自读自悟。(用时:10分钟)1.安排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文中有哪几个人?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学生首先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本课生字,并将生字多读几遍。
2.按照老师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2.给生字注音。
耀()
庆()
盼()
叠()
歉()
三、角色朗读,感悟品质。(用时:15分钟)1.给学生划分四人小组,自由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宋庆龄的举动,感悟宋庆龄是一个怎样的人。
3.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
(1)宋庆龄走到门口,为什么要停下脚步?
(2)爸爸妈妈是怎么劝她的?她是怎么说的?
(3)你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是怎么处理的?1.学生分小组,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交流问题,体会人物心理,学习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3.宋庆龄不去伯伯家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朗读宋庆龄的话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宋庆龄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讨论深化,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1.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你想对她说什么呢?
2.当你遇到这类事时,应该怎么做呢?
3.拓展延伸:说说其他类似的名人故事。1.交流对宋庆龄做法的评价。
2.结合实际谈体会。
3.讲名人的故事。(如: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等)6.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文是略读课文,因此,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给学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不能失信》教学片段
◆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教学重点)
(学生自读对话内容)
师:庆龄和父母的对话,主要说了什么呢?
生:主要说了她不能去大伯家的原因是她不想失信于小珍。
师:我们一齐读读庆龄的话,体会她诚实守信的品质。
(课件出示: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
师:庆龄知道改天再教小珍叠花篮是可以的,但是她怕小珍来了会扑空。这说明她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当妈妈劝她时,她又说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
生1:庆龄认为如果自己假装忘记了这件事,不仅是失信,更是欺骗的表现。
生2:这种明知故犯的行为,比无意中失信更不对。
师:是啊,这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宋庆龄。如果在你身上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办呢?
生1:现在通讯很发达,我会给小珍打电话,征求她的意见。
生2:我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也会像庆龄那样做。
师:你们说得真好。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
(师生齐鼓掌)

赵州桥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赵州桥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设计说明生活在现代的三年级学生,关于古桥的认识有限。因此,在导入部分,我让学生观看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各样的桥,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然后再通过对赵州桥的特点、外观、历史地位的学习来充分认识赵州桥。最后通过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做纸桥明白建造一座桥的不易,特别是在识记生字时,更让学生体会到坚固的含义。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2.收集赵州桥的资料。(师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自学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赵州桥。
学习重点识字、读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2.收集赵州桥的资料。(教师)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1.你见过哪些桥?说说这些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播放图片,展示从古代到今天的桥。
3.板书课题。
4.介绍赵州桥的相关资料。1.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桥。
2.学生谈对桥的认识。
3.了解赵州桥的相关资料。1.你知道的世界闻名的桥梁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文识字。(用时:15分钟)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3)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1.自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注意多音字爪的读音。
3.说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共同探究。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多音字组词。
三、初步了解赵州桥。(用时:10分钟)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认真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第一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1.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学生汇报交流。
位置: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
建造人:李春
建造时间:一千四百多年前3.按照原文内容填空。
赵州桥在我国()县的()河上。它是隋朝的()设计和参加建造的。这篇课文从()()()这三个方面介绍了赵州桥。
四、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语。(师范写,生仿写)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认真仿写,把字写规范、写漂亮。
教学反思用自读课文的方法能使学生熟悉文章,分段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层次,为深入学习课文打好基础。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有效指导,针对学生易出现的字词问题,进行重点教学,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深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了解赵州桥的特点,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入。(用时:5分钟)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引导复习本课的词语。
2.点名学生介绍赵州桥的位置及建造者。1.学生复习、认读词语。
2.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简介赵州桥。4.看拼音,写词语。
jishěnɡshjinɡ
()()
shjchunɡjǔ
()()
zhhulshǐ
()()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时:15分钟)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赵州桥闻名于世,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赵州桥的雄伟?
(3)哪些句子写出了赵州桥的坚固?
(4)理解创举一词的意义。
2.整体观察,从桥长、桥宽等方面观察。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观察课件中的图片。
3.交流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没有桥墩、小桥洞。
4.品读描写赵州桥雄伟和坚固的句子,全班交流。
5.交流创举的意思。5.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马车,两旁走人。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用时:15分钟)1.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画出体现赵州桥美观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1.自读课文,交流回答问题。
2.课件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子。图文对照,欣赏图案的精美。
3.对照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6.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1.读最后一段,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学生相互交流我国闻名世界的建筑。7.假如你是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赵州桥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重在引导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精巧,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数字说明的感受,二是图文对照使其形象更直观,欣赏赵州桥的美观,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做最后的拓展,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赵州桥》教学片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突出重点、难点。
师:赵州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这是桥的内在体现坚固。请大家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想一想这句话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表明这一段是要说桥的另一个特点美观。
师:请大家默读这一段,写桥的美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生:整段是围绕着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写的。
师: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生1: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
生2: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生3: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体会赵州桥上图案的精美)
师:请同学们看这一段内容。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第2、3句)
师:精美图案后面的冒号是什么意思?和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生1:这里的冒号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生2:冒号后面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一句式列举出来的龙都属于精美的图案。
师: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来做个练习,边看投影边朗读。当读到有的有的还有的时,看老师翻出的是什么内容就读这一内容,思考标点符号的作用。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朗读相应的描绘龙的句子)
师:同学们,这样读了以后,你们明白了用分号的道理吗?
生:这里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是不分先后的,可以先说中间一幅精美图案,也可以先说后面一幅精美图案,中间用分号,最后用句号。
师:请大家齐读这一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齐读)
生:是按照总起、分述、小结的顺序写的。
师:作者在文章中着重介绍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是为了什么?
生1:是为了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生2:是在赞美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因为这座桥是在隋朝建成的,距今已有1400多年了。这样古老的设计精妙的石拱桥,在当今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荷花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荷花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设计说明本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的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陶醉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时,我利用文中插图,让学生细心观察,感受荷花的美,再通过读文,从文字中感受到这种美。最后两个自然段结合配乐朗读,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荷花的美,把作者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情感。
学前准备1.收集荷花的图文资料。(学生)
2.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积累优美语句。
学习重点1.认识生字,读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学前准备1.收集作者叶圣陶的资料和荷花的资料。(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1.教师课件出示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荷花)请大家交流对荷花的了解。
2.让学生齐读课题,交流作者叶圣陶的相关知识。
3.设疑导读: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荷花与我们见到的是一样的吗?1.学生交流汇报。
(1)展示荷花的图片资料。
(2)荷花的生长特点。
(3)描写荷花的诗句。
2.学生交流作者的相关资料。
3.学生带着疑问,自由诵读课文。1.填写与荷花相关的诗句。
(1)接天莲叶无穷碧,
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小组自学,互助合作。(用时:25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出示自主学习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读出你体会到的美。1.小组内依据学法指导开始自学,教师巡视掌握小组学习情况。
2.学生自主学习。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可以边读边在段落的旁边写下读书体会,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学生汇报学习收获。结合自己的读书感受,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2.听写词语。
花瓣、莲蓬、饱胀、破裂、姿势、仿佛、随风飘动、舞蹈、停止
3.多音字组词。
三、展示汇报。(用时:10分钟)1.教师引导小组展示朗读课文。
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学生可用男女生读、分段落读等形式来展示朗读。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写一句话。
仿佛: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翩翩起舞: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来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体会到作者对荷花的各种优美姿态的描写和想象,表达了喜爱荷花的感情。
2.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习重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预习交流,质疑促学。(用时:5分钟)引导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活动卡(课文内容填空)。1.小组展示,全班交流。
2.互帮互助,交流质疑。5.内容我最熟。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看看这一朵,();看看那一朵,()。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那画家的本领可真()。
二、读议结合,合作探究。(用时:10分钟)1.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把描写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读出荷花的美。
2.品读描写“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并置身其中的段落(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怎么理解“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3.置身于荷花池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1.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中“”一词反映出“我”的迫切心情。这个词还可以换成。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作者急切的心情。
2.学生通过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变化,读出荷花长势不同的特点。
3.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认真研读,互助合作,交流意见。
(2)全班交流,达成共识。6.内容我知道。
(1)作者描写了不同形态的荷花,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2)“饱胀得马上要破裂”的意思是说荷花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精讲点拨,共同提高。(用时:15分钟)1.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
2.重点引导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教师用课件演示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的白荷花图片)
3.引导学生想想作者站在荷花池边的感受。
4.如果你也是站在荷花池里的一朵荷花,心里会想些什么?1.学生结合课文重点词语,回答问题。(从荷花的颜色美、姿态美、动态美入手展开探究)
2.合作探究。
通过词语的替换来体会“冒”字的表达效果。(“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等等)
3.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想象美景,试着模仿作者的表达方式,创造性地学习这种写法。7.发挥想象,填一填。
如果我也是池中的一朵洁白娇嫩的荷花,穿着雪白的裙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太阳照在我身上,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我,我感觉________。蜻蜓、蝴蝶飞过来了,它们找我______;小鱼在我脚下游来游去,它们在__________;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它告诉我__________。
四、总结写法,提升自我。(用时:10分钟)1.小结写法: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荷花的?
2.(教师用课件演示多姿的荷花)引导学生说说: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赞美荷花?1.结合课堂上的学习,思考回答。(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地写出了荷花的美)
2.学生可以模仿下面的句式赞美荷花。
荷花!你美丽的姿态让我入迷,你清香的气息让我沉醉。8.小练笔。
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呀!我们也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语感的养成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本课借助电脑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了描绘的情境中,抓住课文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看着图片读、闭眼想象读、教师范读、引读……)来品赏美文之美,从而达到激活、领悟、积淀语感的目的。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高,能读中悟、悟中读,能从画面中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荷花》教学片段
◆品读课文,感受荷花的姿态美。(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自读第二、三自然段,想想荷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简单概括。
生:美。
师:红花还需绿叶衬,花美,那么叶子呢?
(课件出示荷叶及第二自然段第2句话)
师:请同学们看图,再读读这句话。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哪些特点?
生:多,碧绿。
师:对。荷叶挨挨挤挤,说明荷叶多,很挤,很茂盛。(板书:多,碧绿)
(课件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你们认为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作“冒出来”呢?
生:快速地、使劲地、急切地、争先恐后地……
师:对。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也写美了。大家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呢?
生: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作者细致观察了哪几种姿态的荷花?
生:三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花骨朵儿。
(课件出示各种姿态的荷花)
师:作者笔下的荷花这么美,谁能读读这段文字,读出荷花的美呢?
(点名学生朗读。然后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我们来看看第三自然段。“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
生:也很美。
(课件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师:画家是谁?
生:是大自然。
师:(小结)第二自然段是作者近看荷花,能看清每朵荷花的不同姿态;第三自然段是抬头向远处看,是整体看荷花。我们学习时不仅要从文字中感受到美,还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为自己的写作打好基础。

燕子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说明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和文静的休息场面,都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注重朗读,感受文字的优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索的方式来学习,激发学生对燕子、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学生)
2.收集有关燕子的图文资料。(师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1.认识并读写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
学前准备1.收集燕子的相关资料。(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用时:5分钟)1.(播放儿歌《小燕子》)导入: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
2.板书课题:燕子。1.学生初谈对燕子的感受。
2.齐读课题。
3.学生读了课题后,提出自己的问题。1.写一写燕子的外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用时:15分钟)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注音的生字,画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2)把你认为难写的字认真写几遍。
(3)自由读课文,容易读错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学效果。教师指导区别形近字:“拂”和“佛”、“掠”和“凉”、“偶”和“遇”。
3.教师指导写字。1.小组内根据自学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1)学生读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听写认为难写的字。
(3)自由读课文,根据拼音读通句子。
2.分组交流、汇报。
(1)分组朗读新学词语。如,“偶尔”两个字都读三声,“沾”字读第一声。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2)运用联系上下文及查工具书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生看老师范写,然后自己在本子上对照书写,并分享根据字形规律记忆生字的心得。2.用“”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伶俐(línlínɡ)
翼尖(yìjì)
荡漾(yánɡyànɡ)
闲散(sǎnsàn)
几痕细线(hénɡhén)
3.看拼音,写词语。
chuīfúɡǎnjí
()()
jùhuìlüèɡuò
()()
ǒuěrxiānxì
()()
三、再读课文,质疑解疑。(用时:15分钟)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在议答燕子每个方面的特点时,可让学生谈一谈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4.学习第1自然段。
(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燕子外形图,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边叙述边演示)“一身乌黑的羽毛”(使图中燕子浑身乌黑的羽毛闪动),“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个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一个“凑”字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2)指导感情朗读:谁能把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3)引导学生背诵第1自然段。1.议答: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
(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平添生趣、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小组交流,汇报。
3.全班交流。
4.(1)“我非常喜欢小燕子的外形,因为它有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看起来是那么活泼可爱。”“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
(2)有感情地朗读。
(3)根据提示背诵第1自然段。4.词语巧搭配(填入恰当的词)。
()的羽毛
()的尾巴
()的翅膀
()的小燕子
5.按要求填空。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这句话抓住了燕子的__________特点来写。
四、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背诵第1自然段。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插图再现课文里的美丽春光,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教学伊始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音乐视频《小燕子》,将学生带进充满生机的春天,并巧用课文插图,使燕子的形象和明媚的春光更具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描写生动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事物,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入。(用时:5分钟)1.听写词语。
2.检查背诵第1自然段。1.学生听写词语。
2.点名背诵。6.听写词语。
吹拂赶集聚拢
形成掠过偶尔
沾水纤细痕迹
二、学习课文。(用时:25分钟)1.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烂漫无比”“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3)在学生议答中,教师完成板书。
(4)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着重理解“横掠”“沾”这两个动词。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
(3)指导感情朗读。
3.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读。
(2)交流,重点赏析“闲散”“几痕”等词。
(3)最后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1.(1)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学生体会“聚拢”“烂漫无比”“平添”的意思,然后试着融入自己的感情朗读课文。
(3)学生通过自己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将课文有感情地读出来。
2.(1)哪些词语表现出了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找出相关词语后自己练读,而后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情感,最后全班齐读。
3.(1)学生自己读文,体会“痕”的妙用。
(2)一边朗读一边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3)学生尝试朗诵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齐读第5自然段。7.读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1)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2)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8.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燕子斜飞于天空。
燕子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
(1)阳光照耀着草地。
阳光照耀着______草地。
(2)草地上开着小花。
草地上开着______小花。
(3)燕子掠过湖面。
燕子______掠过湖面。
三、总结全文。(用时:10分钟)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1~3自然段。1.学生自由讨论,谈感受。
2.根据提示,学生尝试朗诵全文,并尝试背诵第1~3自然段。9.课文围绕燕子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的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燕子》是一篇精读课文,篇幅短,借对燕子的描写赞美可爱的春天。第2自然段的教学侧重于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一句,感受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第3、4自然段,学生提出几个很有价值的字词:“斜飞”“横掠”“沾”。通过对这些字词的品味,使学生理解了燕子飞行的特点:轻盈、欢快、敏捷。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很有诗意的段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同样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为什么用几‘痕’细线,而不用几‘根’?”全文的教学体现了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燕子的美,配乐的朗诵让学生入情入境,重视朗读和对语言的品味与积累。学生学得比较投入,多数学生已经能在当堂背诵重点段落。
《燕子》教学片段
◆创设说话情境,锻炼创造思维。(教学重点)?
师:我们知道了第一自然段写出了燕子的外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为什么作者只写了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就凑成了可爱活泼的小燕子,那燕子的头呢?肚子呢?你觉得作者这样写完整吗?(教师故意设下圈套,以疑促思)
(学生思考回答)
生1:我觉得这样写不完整。我认为应该改成“一个轻巧的头,一身乌黑的羽毛,雪白的肚子,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才完整。
生2:那还有爪子呢?
生3:那再加上“细小的爪子”。(有学生笑)
生4:我觉得这样写太啰唆了。
师:那你们认为怎样写才好呢?再读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以读释疑)
生1:还是课文里的好,因为作者抓住了燕子的特点来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最能体现燕子特点的部位。
生2:对,燕子小巧的头、细小的爪子与麻雀等许多鸟类都一样,不能体现燕子的特点,可以略去不写。
(学生通过探讨,自己钻出圈套,真正理解了这种写作方法)
生3:是呀,我们写人也不是每个部位都要写的。
(联系平时的作文理解,很好)
师:你们说得真好,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燕子特点的部位写,并没有面面俱到。你能用这种写作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吗?
(学以致用,鼓励学生举一反三)
生1:一顶红红的鸡冠,一个高高昂起的头,一身光彩夺目的羽毛,凑成了骄傲的大公鸡。
生2:一对长长的耳朵,一双红红的眼睛,一身雪白的毛,加上短短的尾巴,凑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
生3:一对灵敏的耳朵,一身光亮的毛,加上四条腿,这就是我家的大花猫。
生4:我觉得他没说出猫的特点,这样也像在说狗,应该在四条腿前加上走路轻无声。
(学生不仅利用写作方法来说,还会评,这真是一大进步)
生5:还可以在耳朵前加上“三角形”的,因为猫的耳朵是三角形。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动物的外形,说得非常好。

漏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说明本文是一个很有趣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下着雨的漆黑的夜晚,老虎和贼不约而同地去偷老两口家的小胖驴,因老婆婆的一个漏字,老虎和贼东窜西窜,几乎丧命,也使得小胖驴幸免于难。一个漏字贯穿整个故事,虽然它在故事表述中只占了极小的部分,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因为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学前准备1.收集民间故事。(师生)
2.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的趣味。
学习重点认识重点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自制生字卡片。(学生)
2.制作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故事引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教师讲《咕咚》的故事引入本课《漏》。
(一只成熟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小动物们都以为是可怕的东西,四处逃窜,最后野牛帮小动物们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2.板书课题。
3.引导学生联想漏的含义。1.听教师讲故事,交流咕咚的意思。
2.齐读课题。
3.学生质疑问题预设:漏是什么意思?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1.漏是什么意思?漏在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13分钟)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序号。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脊背(jǐj)
颠倒(diāndin)
旋风(xunxun)
3.一字组多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7分钟)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1)老婆婆说的漏指的是什么?
(2)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什么?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全班交流思考题。4.老婆婆说的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虎和贼认为漏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导书写,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1.教师范写,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生字。
2.学生书写,老师检查书写情况。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读生字、新词。
2.注意易写错的字。
喂:不能多写一撇。
贼:不能少写一撇。
3.学生自由书写,巩固生字词。5.看拼音,写词语。
luyǔmfēi
()()
lhɑipiānxīn
()()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由讲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课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读文,对漏有不同的理解,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讲讲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
3.借助课文插图和示意图按顺序复述课文。
学习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按顺序复述课文。
学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提示,自主探究。(用时:2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2.指导学生讲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
(学生边讲教师边出示对应的课件内容,增加故事的趣味)
3.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2.学生分别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教师相机点拨。
3.学生分角色朗读。6.整个故事中你最喜欢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握内容,复述故事。(用时:15分钟)1.课件出示课文叙述顺序示意图(课后习题3),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2.教师评价,师生共同评出故事大王。1.学生读课件出示的故事示意图。
2.小组内复述故事,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7.按顺序复述故事。
三、小结,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布置作业。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读故事、讲故事,不仅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还激发了学生学故事、讲故事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漏》教学片段
◆品味故事情节,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师:老婆婆的一句话,让老虎和贼吓得魂飞魄散,在逃命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好笑的事,让故事更加有趣。你觉得哪些情节最有意思呢?读文后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默读课文,感受最有意思的情节)
生1:听了老婆婆说就怕漏,老虎和贼都没搞清楚漏为何物,就吓得浑身发抖,他们还自认为自己见多识广呢,真是既讽刺又好笑。
师:说得真好。那请你来读一读描写老虎和贼的内心想法的句子。
(生1朗读)
生2:我觉得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的这一情节最有意思,他们都把对方当成了漏,都想互相摆脱。
师:这一情节设置确实很有意思。一系列的巧合让他们互相以为对方是漏,都疲于奔命。还有哪些情节大家觉得很有意思呢?
生3:我觉得老虎和贼清醒了以后的做法最可笑,他们都不甘心,还惦记着小胖驴,但当他们又一次相见时,又是相互被吓倒,刚清醒一会儿,又吓昏过去了。
生4:文章结尾对漏的明释,也极大地讽刺了老虎和贼的自以为是,让读者捧腹大笑。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
(同学们掌声响起)

小虾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虾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设计说明本文介绍了小虾的外形、生活习性、繁殖情况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小虾的样子、打架等细节,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课文比较浅显易懂,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以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小虾的特点,感悟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学前准备1.课前观察小虾。(学生)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的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样子和打架时的有趣,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学习重点会认本课生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观察图片,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1.出示小虾的图片,学生观察,交流。
2.说说你对小虾的了解。
3.板书课题:小虾。1.学生交流与小虾有关的知识和见闻。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用时:10分钟)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认读生字。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认读生字。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小虾的什么特点?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水缸()空隙()
掀开()末端()
钳子()搏斗()
比较()腹部()
三、精读探究,了解特点。(用时:15分钟)1.自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小虾的外形特点。
2.默读第三自然段,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
3.自读第四、五、六自然段,体会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1.画出相关语句,了解小虾的样子。(有的有的)
2.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从小虾的活动中体现小虾的有趣。
3.我对小虾的喜爱:
采金鱼草,捡石块;发现小虾产卵。2.连线。
钳子一突一突的
胡须一张一张的
眼珠一翘一翘的
3.请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说结合,训练表达。(用时:10分钟)1.课件出示小虾各种表现的图片和句子。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特点。1.交流小虾的各种表现。
2.小组交流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再在全班交流。4.抓住特点,说说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因为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本次教学我主要是采取学生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独立品悟的基础上彼此交流,相互补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习效果不错。
《小虾》教学片段
◆观察细致,描述具体。(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生1:这个自然段是围绕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这一句来写的。
师:说得对。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虾的有趣的?
生2: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一个排比句写出了小虾在缸里不同的状态。
生3:作者观察了活动的小虾和休息的小虾不同的表现。
师:说得很好。那休息的小虾和活动的小虾有怎样的表现呢?
生1:休息的小虾受到打扰时会很生气。作者观察很细致,用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这些词语写出了小虾生气时的表现,很有趣。
生2:作者还观察了打架的小虾,小虾的搏斗很激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师:如果没有对小虾的细致观察,就没有文中这么具体的描写,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那样细心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写下观察日记。

蜜蜂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蜜蜂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说明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片段的学习是阅读的重点。所以本课在设计上,重点抓住作者的实验准备阶段,以及实验结论的表述几个部分,通过作者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等问题的提出带动全文,深入品味,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品析句子等方法深入研读体会,进行文本细读,从而达到体会人物品质的目的。
学前准备1.根据法布尔实验的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了解关于蜜蜂更多的知识;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本能现象。(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第1、2自然段。
学习重点掌握生字、词语,弄清我做实验的原因。
学前准备1.收集有关蜜蜂的图片、资料。(学生)
2.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1.课件出示蜜蜂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蜜蜂的资料。
2.课件出示法布尔的图像及简介,引出新课。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蜜蜂的资料,如蜜蜂的生活习性、赞美蜜蜂的诗句等。
2.了解法布尔。1.请你摘抄一些描写蜜蜂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2分钟)1.引导学生读课文。
2.出示词语:蜜蜂、辨认、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陌生。
3.组织学生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4.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5.引导学生说出课文大意。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内读词语,互相正音。
3.在小组内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4.小组内活动:组员逐段读文,读后互相评价。
5.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用时:13分钟)1.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
2.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3.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
4.指导学生画出能说明实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5.引导学生质疑:你怎样看待我的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6.引导学生再读第2自然段。1.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学生评价。
2.小组讨论我做这个实验的原因。
3.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实验做法的词句。
4.小组内交流:我这样做有没有必要。交流时要从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和做记号两个方面入手,体会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5.接力读第2自然段。
3.把第1自然段中的听说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为了证实飞回来的蜜蜂是自己放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练习,落实基础。(用时:10分钟)1.教师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观察。
2.教师示范写蜜、蜂。
3.教师检查书写情况。1.学生先观察这些生字,然后交流写字时要注意些什么。如结构、写法、布局等。
2.学生先认真观察教师书写,然后练习书写,注意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协调。
3.互相评议书写,接纳合理的建议,重新书写。5.读拼音,写词语。
mfēnɡbinrn
()()
jiǎnchbāoku
()()
yntzǔl
()()
教学反思本节课出现的问题有:1.学生预习不充分,大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生字词的预习上,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按老师的要求读通课文并收集相关的资料。2.小组合作学习只能停留在文章表面,不能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学习法布尔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
学习重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学前准备准备生字词卡片,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新旧衔接。(用时:5分钟)1.识字小游戏:我说你猜。
2.法布尔的实验非常有趣,请你讲一讲实验的做法。1.一名同学说出词语其中的一个字,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词。
2.同桌之间交流,看谁说得最有条理,其他同学评议。6.请你说一说法布尔的实验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用时:17分钟)1.引导学生学习第3、4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找一找描写小女儿神态、语言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3)引导学生思考: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描写小女儿神态和语言的句子呢?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5-7自然段。
(1)引导学生理解第7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2)引导学生想象:后飞回来的蜜蜂可能会遭遇什么?
3.引导学生读第8自然段。
引导学生质疑:你同意法布尔这么说吗?谈谈你的看法。1.学生自由学习第3、4自然段。
(1)学生大声朗读第3、4自然段。
(2)找出推测一词,体会我此时的心情。交流这个词的作用。
(3)找出描写小女儿神态、语言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
(4)学生自告奋勇,用激动的心情来读这部分。
2.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5-7自然段。用接力读的方式读。思考第7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每组选一个学生交流,其余学生做补充。
4.全班齐读第8自然段。交流中自由表达合理看法。7.从小女儿的话中你体会到她做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认真读第8自然段,你同意法布尔的看法吗?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实践,拓展积累。(用时:18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十五只蜜蜂飞回来了,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2.组织讨论:什么是本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是本能。
3.引导学生交流: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1.默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
2.同桌交流。
3.全班归纳总结:
(1)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4.全班交流讨论:如鸭子天生就会游泳;蜘蛛不用教就会织网;人生下来就会哭
5.学生交流,总结。9.作者从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意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实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课文的描写处处体现着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作者严谨的作风体现在:课文的开头,作者用了听说一词。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既成了我做实验的原因,也体现了我不轻信盲从的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理解听说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捉自家草料棚里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给蜜蜂做上记号,是为了与其他蜜蜂进行区分;走了四公里路后再放飞蜜蜂,路程远了,更能测试出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是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等。这一系列实验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做事严谨的品质。
《蜜蜂》教学片段
◆感受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难点)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本文的内容以及作者实验的过程,请同学们再回顾课文,仔细阅读实验的部分,针对作者的实验做法,你还有什么发现?从哪儿发现的?
(学生细读作者做实验的部分)
生:我发现作者很细心。他为了确定飞回来的蜜蜂是自己放飞的,给它们做了记号。
师:的确很细心,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你也很细心,所以才有这样的发现。
生:我觉得作者很严谨,为了使实验更有说服力,他选择在四公里外放飞,路远而且刮着狂风,避免了偶然的发生。要是放飞蜜蜂的路程太近的话,可能就说明不了问题了。
师:周密的考虑确实说明了他的严谨。你能想到这一点,说明你的思考也很周密。
生:老师,作者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说明他想掌握准确的数据,我从这一做法中感受到了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他是不是想知道蜜蜂最快要多长时间能飞回去,也许他想到了有蜜蜂最快要比他回来得快,说明他对听说的蜜蜂能识别方向还是有点相信的,再一验证,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师:你真了不起,分析得有理有据,听了同学们的汇报,看得出同学们真会学习。从作者的实验中我们能更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生物学家。
生:老师,我还有个发现,也能说明这一点,但不是实验过程。
师:说说看。
生:第一自然段中因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所以作者想要做实验,说明他很严谨。
师:嗯,那么从听说一词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是什么心理?
生:我能体会到作者不是很相信蜜蜂能辨别方向的说法,想验证一下。
师:理解得真好,你能将作者的这种将信将疑读出来吗?
生:我可以试一下。(生朗读)
师:读得很不错。
生:老师,结尾也有,作者说靠的是无法解释的本能,他没有实验去验证这种本能,所以他说是我无法解释的,可见作者的实事求是。
师:掌声送给这几位同学。你们做得很好,能举一反三,不仅从实验中发现了法布尔的严谨和求实,在行文中也发现了这一点。我们要学习法布尔这种善于观察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433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