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物理《时间和位移》知识点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物理《时间和位移》知识点”,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一物理《时间和位移》知识点

●时间和时刻:

①时刻的定义: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相对于位置、瞬时速度、等状态量,一般说的“2秒末”,“速度2m/s”都是指时刻。

②时间的定义: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都是指的时间。

●位移和路程:

①位移的定义: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变化,是矢量。位移用又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又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②路程的定义:路程是物体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在确定的两点间路程不是确定的,它与物体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位移与路程的关系:

位移和路程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两者都和参考系的选取有关系。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的大小。只有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是两者才相等。

1、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间隔(画出一个时间轴加以说明)。

(2)在学校实验室里常用秒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测量时间。

2、路程和位移

(1)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3)位移和路程的区别:JaB88.COM

(4)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无往返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3、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在直线运动中,两点的位置坐标之差值就表示物体的位移。

常见考点考法

这部分知识难度也不大,在平时的练习中可能出现,且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是高考中单独出现的几率比较小。

常见误区提醒

时间与时刻:时间表示一个积累过程它是由无数个连续时刻即时间点累积的结果,包含了物体运动、发展所经历的过程,对应的是一个运动过程。而时刻则表示某一个时间点没有延续更不能累积,是物体运动、发展过程中到达的某一个状态。如果我们把时间当成一个录像过程,那么时刻就只能是一张照片.

位移与路程:路程是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就接触到的一个概念,在同学们的意识中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然而为了物理的学习我们大家不得不去强迫自己接受位移这一概念。路程很容易理解也就是我们所走过的路径的总长度,而位移则表示是物体始末位置的改变,表示为始末位置之间的线段长度。在物理中路程需要考虑物体的具体运动过程,而位移则不需要考虑这些。例如:小明从家走到学校有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具体考虑小明的运动路线,但要考虑小明的位移,我们只需要从小明的起始位置(家)到小明的末位置(学校)之间做一条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就表示位移的大小,线段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而不必再考虑具体小明走的什么路线.

矢量与标量:由于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因此对与标量只需直接对其进行代数运算即可,而矢量由于存在方向性,因此对矢量进行运算时应当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延伸阅读

高一物理教案:《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物理教案:《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一物理教案:《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

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含义,初步学会对图像的分析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思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运动,教材通过汽车运行的实例给出定义,且下定义时没有用“在任何相等时间里”这种过于数学化的说法,适合高一同学的学习情况.本节的重点是由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用图像法研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本节教材没出现任何公式,而是利用图2—6形象地描述了一辆汽车的运动情况,图上还标了位移和时间的测量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位移图像为一直线,这个程序体现了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要让学生领会.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是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教材也是通过生活常识直接给出定义,本节的最后对图像法做了一个简介,能够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不多,但学习了一种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即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图像反映物理规律,这是我们通过实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要重要的基本的途径.应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自己能画出图像,并练习分析图像所代表的过程或规律.学生容易把位移图像看成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要注意强调它们是根本不同的两个东西,如果学生基础较好,我们应该尽量使学生看到物体的位移图像能想象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应该使学生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正确地画出物体的位移图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的建立.

教学难点:对位移图像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匀速直线运动:

(一)思考与讨论:

1、书中给出的实例,汽车每经过100m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大致为多少?

2、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3、如何建立位移——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如何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4、如图一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分析物体各段的运动情况?

(二)多媒体演示,加强对位移图像的理解

将教材图2—6及图2—7做出动态效果.

(三)练习:给出另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让同学自己画出位移图像.

(四)教师小结位移——时间图像的有关知识

1、图像是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

2、建立图像的一般步骤:采集实验数据,建立表格记录数据,建立坐标系,标明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及标度,描点做图.

3、分析图像中的信息:(轴的含义,一个点的含义,一段线的含义等)

二、变速直线运动

(一)提问:

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例说明.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

汽车启动及进站时的情况.

探究活动

请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车(假设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观察汽车的里程计和自己的手表,采集数据,即记录汽车在不同时刻发生的位移(实际为路程),包括进站停车时的情况,之后把你采集的数据,用位移—时间图像表示出来,并把你的结果讲给周围人听.

高一物理第一章第二节时间和位移导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一物理第一章第二节时间和位移导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区分时间和时刻,位移与路程。提高分析矢量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把抽象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的方法。
3、激情投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重点难点】
1、时间和时刻,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2、矢量与标量的理解
【使用说明】
先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的基本概念,能区分时间和时刻,位移与路程,会用位移描述物体的位置改变,。自主完成问题导学,尝试自主探究问题,用红笔标出疑问,以备上课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1.下面是同学们的作息时间“起床:6∶30、早饭:6∶40---7∶20、预备:7∶20、早读:7∶30---7∶55、……”。请指出这些数据哪些是时刻,哪些是时间?画出时间坐标轴,同时在时间坐标轴上标出上述时刻和时间,然后总结出时刻和时间的联系与区别。

2.小强从昌乐到北京旅游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汽车等。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他的运动轨迹相同吗?初、末位置的变化相同吗?我们用哪个物理量分别描述物体轨迹的长度和位置的变化?两个物理量间有什么区别?

3.请你从已学过的物理量中举几个标量和矢量的例子,根据课本第13页的“思考与讨论”,思考标量和矢量在运算时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时刻与时间(重点)
问题1.根据图1所示的作息时间表,分析时间和时刻有什么不同?

2.在如图2所示的时间坐标轴上标出:①第3S末,②第2S初,③第3S初,④3S内,⑤第3S内。

【针对训练】
1.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理解,哪些是正确的()
A.时刻就是一瞬间,即一段很短的时间
B.不同时刻反映的是不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C.时间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
D.一段时间包含无数个时刻,所以把多个时刻加到一起就是时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5秒时指的是物体在5秒末时,指的是时刻
B.物体在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
C.物体在第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
D.第4秒末就是第5秒初,指的是时刻

探究点二:位移和路程(重、难点)

思考:当你在乘坐出租车时,司机师傅是按路程收费还是按位移收费?

问题2.如图3所示,若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经B到C,求A经B到C的路程与位移?

问题3.物体按照什么方式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问题4.怎样区分矢量与标量?

【针对训练】
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
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位移不可能为零

4.从高为5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这一段过程中()
A.小球的位移大小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小球的位移大小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
C.小球的位移大小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小球的位移大小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5.甲运动的位移是-6m,乙运动的位移是5m,请你比较甲与乙哪个物体发生的位移大?
【针对训练】

6.小刚同学从A点出发沿直线到达C点后再返回到B点静止,如图4所示,已知AC=80m,BC=30m,则从A到C通过的路程为___,位移为_____;从C到B通过的路程为位移为;从A到C再到B通过的路程为位移为。

【巩固训练】
7.请你比较:“前三秒、第三秒内、三秒内、最后三秒、第三秒末”,这些描述中哪些属于时间间隔,哪些属于时刻?第三秒末和第四秒初相差多少时间?
8.如图5所示,一物体沿3条不同路径由A运动到B,则沿哪条路径运动时的位移较大()
A.沿1较大
B.沿2较大
C.沿3较大
D.一样大

9.一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了一周,则其位移大小为,路程是。若质点运动了周,则其位移大小为,路程是。

10.下列关于位移和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m,这两个位移不一定相同
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m,X乙=-5m,则X甲>X乙
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
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

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梳理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梳理》,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梳理

一、力学的建立

力学的演变以追溯到久远的年代,而物理学的其它分支,直到近几个世纪才有了较大的发展,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所决定的。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首先接触最多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其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这种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由此我们注意到,力学建立的原动力就是源于人们对机械运动的研究,亦即力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机械运动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了解了这些,可以对力学的主脉络有了一条清晰的线索,就是对于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首先要涉及到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变化和时间的关系,继而阐述张力之间的关系,然后从运动和力出发,推广并建成完整的力学理论。正是要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地引入新的物理概念和方法,此间,由“物”及“理”的思维过程和严密的逻辑揄体系,逐步得以完善和体现。明确了以上观点,可以使我们在学习及复习过程,不会生硬地接受。机械地照搬,而是自然流畅地水到渠成。

让我们走入力学的大门看一看,它的殿堂是怎样的金碧辉煌。静力学研究了物体最简单的状态:简单的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并且阐述了解决力学问题最基本的方法,如受力情况的分析以及处理方式;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和正交分解法。应当认识到,这些方法是贯穿于整个力学的,是我们研究机械运动规律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运动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物体的运动,但并不涉及其运动的原因。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为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即动力学。至此,从理论上讲各种运动都可以解决。然而,物体的运动毕竟有复杂的问题出现,诸如碰撞。打击以及变力作用等等,这类问题根本无法求解。力学大厦的建设者们,从新的角度对物体的运动规律做了全面的。深入的讨论,揭示了力与运动之间新的关系。如力对空间的积累-功,力对时间的积累-冲量,进而获得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个途径-功能关系和动量关系,它们与牛顿运动定律一起,在力学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二、力学概念的引入

前面曾经提到过,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机械运动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为达此目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引入许多概念。以运动学部分为例,体会一下力学概念引入的动机及方法,这对力学的复习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让我们研究一下行驶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怎样确定汽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为了能精确地确定汽车的位置,我们可将汽车看作一个点,这样,质点的概念随之引入。同时,参照物的引入则是水到渠成的,即在参照物上建立一个直线坐标,用一个带有正负号的数值,即可能精确描述汽车的位置。而后由于汽车位置要不断地发生变化,位置的改变-位移亦被引入,至于速度的引入在此就不再赘述。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这类问题可以说比比皆是。因此,只有搞清引入某一概念的真正意图,才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说真正地掌握了一个物理概念。而在物理中,引入概念的方法,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的研究手段,例如:用比值定义物理量。该方法在整个物理学中具有很典型的意义。

把握一个概念的来龙去脉和准确定义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一些相似概念的混淆。如功与冲量。动能与动量。加速度与速度等等。所谓学习物理要“概念清楚”,就是这个含意。

三、力学规律的运用

物理概念的有机组合,构成了美妙的物理定律。因此,清晰的概念是掌握一个定律的重要前提。如牛顿第二定律就是由力。质量及加速度三个量构成的。在力学中重要的定律定理有:牛顿一。二。三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掌握定律并非以记忆为标准,重要的是会在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如牛顿第二定律,从形式上看来并不复杂,然而很多同学在解决连结体问题时,却总是把握不好这三个量对研究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可举一例。水平光滑轨道上有一小车,受一恒定水平拉力作用,若在小车上固定一个物体时,小车的加速度要减小是何原因?常见的答案显然是:合外力不变,质量变大。然而,若回答合外力变小,是不是正确的呢?这里显然是由于研究对象的选择不同而造成的不同结果。在此,研究对象的确定和公式各量的对应性问题,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也恰恰是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时的重要环节。

运动学规律及动力学关系在解决问题时,也有许多应当注意和思考的地方。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我们似乎并未明确指出哪些公式属于运动学关系,哪些属于动力学关系,但在实际问题中却可使人困惑。例如:在一光滑水平面上用绳拴一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公式v=2nr/T可以知道,若增大速率V可以减小周期T.然而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我们却不能用增大V的方式来改变周期T,若仅在V=2nr/Th大做文章定会百思不得其解。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忽略了动力学原因,即前者与后者的最大区别是向心力来源不同。一个是绳子弹力,它可以以r不变时,任意提供了不同大小的拉力;而另一个是万有引力,当r一定时,其大小也就一定了。在这类问题上,最容易犯的就是片面性的错误。再比如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这两条重要的力学定律,我们是否了解了守恒的条件,就可以做到灵活地运用呢?我们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做功”,有些人看到某个问题中,重力没有做功,就立刻得出机械能不守恒的结论,如光滑水平面上的匀速直线运动。造成这类错误的原因是,只注意到了物理定律的文字表述,孰不知深刻理解其内涵才是最重要的。如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是在满足了守恒条件的情况下,即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合力为零,动量只是在系统内部传递,而总动量不变。

最后谈谈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观察其形式可以发现,每个定理都涉及两个状态量和一个过程量,注意到这一点应是定理正确应用的关键。我们不妨将状态看作一个点,过程看作一条线,在应用时必然是“两点夹一线”,即状态量及过程量,一定要对应,这也是两个定理的相似之处,至于它们的区别,在此就不多讲了。

由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对物理定律的应用,绝不能只满足于会用,而应当多方面地体会其深层的含意和适用条件中所包含的物理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题的目的,做到居高临下,以不变应万变。

四、逻辑推理在物理中的运用

逻辑推理在力学中可以说俯拾皆是。严密的逻辑推理,是正确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试举一例: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合外力,其逻辑推理过程如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而曲线切线方向每点是不同的,因此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是不断变化的。由于的矢量,所以曲线运动必为变速运动,必然有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必受合外力。当然,实际问题中似乎并非如此繁琐,然而细细地想来又的如此,只是思维过程较为迅速罢了。再举一例: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不为零,则物体的动量一定发生变化,而物体的动量变化,合外力对物体不一定做功。此命题依然可用逻辑推理说明其正确性。根据动能定理,当合外力做功时,则物体的动能必然发生变化,因此速率发生变化,则动量必然变化。反之支量发生变化,动能不一定变(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则合外力不一定做功。不难看出,清晰地认识概念,牢固地掌握规律,者严密正确的逻辑推理得以完成的重要前提和充足的条件补充。同学们若多留意。多用心,定会受益非浅。

高一物理《质点的运动和力》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质点的运动和力》知识点梳理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0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_o2+V_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_t-V_o)/t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_t-V_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自由落体

1.初速度V_o=02.末速度V_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_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

1.位移S=V_ot–gt2/22.末速度V_t=V_o–gt(g=9.8≈10m/s2)

3.有用推论V_t2-V_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_max=V_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_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_x=V_o2.竖直方向速度V_y=gt

3.水平方向位移S_x=V_ot4.竖直方向位移S_y=gt2/2

5.运动时间t=(2S_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_t=(V_x2+V_y2)1/2=[V_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_y/V_x=gt/V_o

7.合位移S=(S_x2+S_y2)1/2,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30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