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8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2018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2018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四表内除法(二)
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课时安排:5课时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课时安排:5课时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7×8=56
56÷8=(7)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口诀:七(八)五十六
第2课时
目的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重点: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视算
6×312÷435÷74×45÷51×714÷21×16÷342÷62×68÷23×36×47×41×230÷549÷76÷121÷34÷24÷47×73×1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42÷6=?15÷5=?
二、练习:做练习十一5~12题
第5题:说说可以怎样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先算出结果,再把除法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9、11题:(1)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找出并分析关键句,
(3)列式计算。
第8、10、12题:计算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三、总结。
第3课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6=21÷7=18÷6=42÷6=4×6=
4×7=49÷7=5×5=6×6=35÷5=
2、口述算式并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3、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教学例2
1、指导学生摆小棒,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学们的小棒是老师的6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个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板书,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1)摆好两行三角形。
2)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3)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三角形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一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二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18是3的几倍?18÷3=6
15是5的几倍?15÷5=3
第4课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15里有几个3?14是7的几倍?
15是3的几倍?14里面有几个7?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
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
3、说明: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
板书:35÷7=5
(二)完成“做一做”
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
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二
四、总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
例3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35÷=5
第5课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三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6×24(人)(2)6×4÷3
24÷3=8(人)=24÷3
=8(人)
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jaB88.coM

编辑推荐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二)课本P48~66页。
第一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课本P48~50页,例1,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练习
4×55×87×99×4
7×36×89×58×8
7×83×69×96×7
2、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
()八五十六三()二十七六()五十四
七()六十三二()一十八()七二十八
3、计算下面各题。
24÷615÷3
二、合作探究
1、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快解决吗?
2、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2、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49页做一做。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50页第1、2题。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54~56页例2、3,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苹果有5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梨有多少个?板书:5×3=15
(2)喜欢跑步的有6人,喜欢跳绳的人数是跑步的2倍,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
板书:6×2=12
2、组织学生说一说“倍”的含义。“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就是说梨的个数有3个苹果的个数那么多。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例2.
(1)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用小棒摆的飞机。数一数用了几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
(2)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并说说他们摆的小棒是教师根数的几倍?
(4)如果学生再摆一架飞机这时飞机的根数是老师的多少倍。
2、教学例3.
(1)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该问题。
(3)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式,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4)引导学生完成第55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56页1、2、3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必要时进行讲解。
四、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两步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P59~61页,例4,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依次出示两幅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观察第一幅图。得到他们在划船。每条船上有4人,一共有6条船。还有5条船空着。岸边有2个人。
(2)观察第二幅图。得出碰碰车每辆可以坐3个人。问题是这么多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解答。
(2)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小结算法,板书算法。
从刚才大家的讨论中我们知道要解决图上的问题必须要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人?”板书:6×4=24
然后用24÷3=8(板书)
(4)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你们能将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自己试一试。
(5)讲解综合算式的递等格式。讲清书写过程与完整的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60页率1、2、题。
2、引导学生完成第3、4、5题。
四、课堂总结
第七课时练习课(四)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62页练习十三6~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让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图片、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456÷732÷86×5
2、6的3倍是多少?3个9是多少?72是9的几倍?
16里面有几个2?
二、展开学习
1、投影出示第61页第6题
(1)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问题?
(1)仔细说说看到了什么?要我们算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
(3)交流解答思路。
3、解答第8题
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要我们求什么?你会算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思路,再集体校对。
三、拓展应用
解答思考题: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后,再对折,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画出示意图,使之明白“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以后”它的总长度与每折长度之间的关系,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四、课堂总结:

第八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1题,练习十四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以及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1)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2、游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3、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
4、做第65页中第5题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五、随堂练习

第九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2题,练习十四第7~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利用混合运算并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并用多种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2、学生自我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出示第66页第8题的主题图)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学生做第64页的第3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7题
3、第66页的第9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
4、做第66页中第10题
四、课堂小结:

2018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备课教案


2018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备课教案

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教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一些食品的价格。小红为春游活动准备了午餐,她想买3盒牛奶和1包饼干,一共要花多少钱呢?你能帮小红列式计算吗?把你的想法写在本上。
学生1:2×3=6(元)67=13(元)
学生2:2×3+7=13(元)
学生3:7+2×3=13(元)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学同意吗?这三种方法都很好。
教师:三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和第3个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二、新授
(一)乘加问题。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
①2×3+7
②7+2×3
学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钱数。
教师:7+2×3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2:虽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请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教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种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先计算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与一包饼干的钱数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总钱数,你们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了吗?
教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了小红出游准备午餐的价钱,现在你想不想为自己的出游准备午餐呢?任选2种食物试着买一买,数量不限,想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一个同学说他列的式子。
教师:快结合这幅图猜猜这位同学想买什么?这个综合算式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乘减问题。
教师:相信同学们也计算出了自己买东西要花多少钱了吧,小明也准备了午餐,但是小明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想帮助他吗?
教师: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小明带了20元,想买4个面包,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他还能剩多少钱呢?你们会列示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20—4×4=4(元)
教师:观察这个算式,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先算买4个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减去用去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你的思路真清楚,那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先算4×4=16,也就是4个面包用去16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钱减去用去的16元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同学们你是这样想的吗?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刚才我们通过为春游准备午餐,一起认识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现在请大家再来看看这些综合算式,(出示)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记算哪一步呢?
学生: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三)除加、除减问题。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结果。
28-6×3=5×9-40=54÷9—4=2048÷6=
教师:通过3、4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教师: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学生:在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板书)
三、练习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6×44=25—3×7=72÷8—4=20—63÷9=
2.当小老师,判断,并改错。
69÷3=55÷55=69—3×2=1248÷8—4=2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题
一、用脱式计算
(1)(37–28)×4(2)8×6–30(3)42–30÷6
======
(4)196×5(5)35÷(28–21)(6)5×(28÷4)
===
===
二、列式计算(文字题只能写综合式,然后脱式计算)
(1)21加上24,再减去45得多少?(2)8乘以3的积再除以6得多少?
三、应用题
(1)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还剩多少米?
(2)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做短跳绳用去8米,还剩多少米?
(3)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去60元,还剩多少元?
(4)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60元,剩下的买了4根跳绳,每根跳绳多少元?
(5)菜站运来60筐黄瓜,一个食堂拉走30筐,剩下的分给6个副食店,平均每个副食店分到多少筐?
(6)水泥厂一天生产了98袋水泥,上午运走50袋,下午运走23袋,还剩多少袋?
(7)自行车厂要生产80辆自行车,已经生产了50辆,剩下的每天生产6辆,还需要多少天?
(8)要修一条90米长的水渠,修好了60米,――――――――――?
(把它编成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解答出来)。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第1课时
目的目标: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成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7×8=56
56÷8=(7)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口诀:七(八)五十六
教学反思: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作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效果不错。
第2课时
目的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重点: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视算
6×312÷435÷74×45÷51×714÷21×16÷342÷62×68÷23×36×47×41×230÷549÷76÷121÷34÷24÷47×73×1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42÷6=?15÷5=?
二、练习:做练习十一5~12题
第5题:说说可以怎样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先算出结果,再把除法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7题: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第9、11题:(1)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找出并分析关键句,
(3)列式计算。
第8、10、12题:计算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三、总结。
教学反思:注重数学说理的训练,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正确运用。
第3课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6=21÷7=18÷6=42÷6=4×6=
4×7=49÷7=5×5=6×6=35÷5=
2、口述算式并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3、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教学例2
1、指导学生摆小棒,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学们的小棒是老师的6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个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板书,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1)摆好两行三角形。
2)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3)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三角形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一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二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18是3的几倍?18÷3=6
15是5的几倍?15÷5=3
教学反思: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第4课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教师强调书写格式,特别是等号的位置。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三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6×24(人)(2)6×4÷3
24÷3=8(人)=24÷3
=8(人)
教学反思: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能在熟记口诀的基础上,准确计算
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小组为单位,最内选适当的题目列出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教学反思:通过整理与复习,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能在熟记口诀的基础上,准确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13.星星的新朋友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及以下词语:夜空、神气。

2、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几种人造卫星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及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及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你有朋友吗?天上的星星也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并且它的朋友还在不断的增加呢,想知道它又有哪些新朋友吗?

2、板书课题:13星星的新朋友

3、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准字音,对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思考:星星又有哪些新朋友?

3、认识生字

①出示生字

管(guǎn)预(yù)另(lìng)奥(ào)运(yùn)

通(tōng)矿(kuàng)产(chǎn)恐(kǒng)介(jiè)

绍(shào)挥(huī)导(dǎo)航(háng)造(zào)

②和字宝宝打招呼,同桌之间相互识字

③交流识字方法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你觉得这些小星星的语气该怎么读?

自由选择卫星进行朗读。

①晴朗的夜空里,仰望天空,你看到了什么?

理解:群星闪烁

②星星都有哪些新朋友,指名分段朗读。

③师生赛读,指导朗读。

A、小星星问话时的惊奇

B、气象卫星的自豪,通讯、资源卫星的自豪神气

C、理解“争先恐后”并说一句话

④侦察卫星、导航卫星、营救卫星话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你知道它们想说些什么?⑤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

(1)引导理解:“侦察、导航、营救”等词。

(2)想一想,猜一猜,侦察卫星、导航卫星、营救卫星都有什么作用。

(3)如果小星星还有朋友,你希望它有什么样的朋友?

(4)交流查阅的资料

板书设计:

13星星的新朋友

人造卫星

气象卫星侦察

通讯导航

地球资源营救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认识生字词

奥运矿产介绍导航夜空神气世界等

三、指导书写

产(chǎn)“?”字横中线

界(jiè)笔顺字中间的撇捺要写得长一些,下面是一撇一竖

世(shì)第二笔是竖,不要写成竖折

神(shén)伸与“神”,神仙、神气围(wéi)包围、围住

另(lìng)“力”字“”压横中线

介(jiè)撇捺的收笔压横中线奇(qí)“大”变捺为点,上面要小点

①来和这些生字宝宝打个招呼吧!

②你都记住了哪些字呢?

③有要给同学提醒的字吗?

④你认为哪个字最不容易写号,你怎么写,教师师范写。

⑤学生访字,描红。

⑥组词。

四、课堂小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谈谈你学了课文后的想法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教授这堂课时,因为注重了课堂效果,所以忽略了板书设计。

14《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冷、冰、江、坏、极、常、冬”7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

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读出认读字,指导书写“常”、“冰”和“冷”三个字,认识新部首“小字头”。

了解水的不同形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友可有意思了,它不告诉我们它是谁?它说:“你们猜猜,我是什么?”(板书:我是什么)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14课就知道了(板书:14),大家一起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同学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看拼音,多读几遍。

同桌互相检查,互相帮助正音。(老师巡视)

有针对性地检查复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再读读课文,尽量读流利,读完以后,标出自然段。

学生用手势表示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指名5人读,其他同学想:我们的这位朋友是什么?

这位朋友是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很可能都认为是“水”。板书:水)大家都认为是水,你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请你们再读读1-4自然段,看看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是水呢?一边读一边用笔画下有关的词句。(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小组里进行讨论。

四、深入学习全班交流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是水的?(板书:汽↑)

2.课件1:(水变成汽,又变成云的过程,板书:)

(天空中那些极小极小的点儿,就是特别特别小的水点儿,有时是极小极小的小冰晶,它们连成一起,就是我们看到的云。)

3.课件2:(三种颜色的云)

这是什么云?(白云)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这是什么云?(乌云)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再看,这又是什么云?(红云)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你们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看到过这三种颜色的云?

5.课件3:(句子)课文用了有时候┅┅有时候┅┅这样的句式,把三种颜色的云连在了一起。自己读一读。

师生配合读。

6.我们的这位朋友一会儿变成这个儿,一会儿变成那个儿,有时穿这种衣服,有时又穿那种衣服,多神奇呀!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语气。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云”又有什么变化呢?小声地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水的。

2.你们看见过冰雹吗?(教师说自己见过的冰雹)

3.你们都见过雪花吧!雪花什么样呀?

4.出示词卡:(雨、冰雹、雪)它们要从空中到地面上[板书:(地面)]完成一次旅行,它们是怎么下来的呢?做找朋友的游戏。出示字卡:(打、落、飘)指名把卡片贴在对应的词卡下面。

5.说说为什么这么贴?(雨点比较轻,是落;冰雹比较硬,是打;雪花最轻,是飘。)

它们是这样从空中到地面的。(拿下字卡画上“↓”)

同桌互读,看谁能把它们的不同读清楚,可以加上动作。

指名读,评议。

学习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从哪儿看出来是水。

2.我们的这位朋友真是无处不在,五湖四海都有它的足迹。学到这儿,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在池子里说是睡觉?在小溪里说是散步;在江河里说是奔跑;在大海里说是跳舞、唱歌呢?)

我们来亲眼看看海洋里的水是怎样跳舞、唱歌的。课件4:(海洋录像)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学大海的波涛声。(轰、哗)

指导朗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从哪儿看出它是水。

水还有哪些用处呢?我们先看看学习伙伴是怎么说,看63页。(指名读)

学生说还知道水有哪些用处?

(我们人类和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水这么重要,我们要节约用水,爱护水。)

可是,有时候水也做了坏事,于是,我们人类想了许多办法,叫水听从人的指挥。你们知道人们想了哪些办法吗?(利用气象卫星来预报天气;建成了三峡水电站,防止水灾和旱灾;多植树,保护水土,也防止泥石流的发生等,这都是我们人类想的办法。)

师生配合读。

五、总结全文

指名有语气地朗读全文。

通过我们仔细地学习课文,确定我们的这位朋友是水了吗?(擦去“?”,结合板书总结水在自然界的不同形态。)

学生说学了课文,有什么收获。

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六、指导书写

这课书有7个生字要求会写,本课时先写3个。课件5:(三个生字)

以下指导书写(略)。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在识字教学时,采取集中随文识字和分散随文识字,把生字最多的第四自然段作为重点细读。

15《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读12个生词,借助拼音读准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识字认读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诱发兴趣。

1.观看有关植物的影片,教师声情并茂地作介绍,把学生带到植物的世界中去。

2.谈话:你看到了什么?孩子长大了,就要离丌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施行靠的啥办法?是呀,植物的孩子没长脚也没有翅膀,怎样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出示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错的地方。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的方法。

4.检查认读字词。

①个别读。师问:你认识了哪些字?怎样记住?

②请小老师带读。师问:你教同学学会了哪些字?

③师随意点击学生个别读词语。

④开火车读词语。

⑤去掉拼音读。

5.再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喜欢的段多读几遍。

6.分个人读全文,谁喜欢第一节?谁喜欢第二节……每人读一节。(评读)

7.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他们各自用什么办法来传播种子?

①师范读(配音乐),学生边听边画出末。

②汇报学习情况。(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

三、赏读课文,入情悟趣。

(一)自荐读第一节(评读)。

1.谁能用一个词来换掉“啥办法”中的“啥”字?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二)导学二、三、四节中其中一节。学生最喜欢哪一节就学哪一节。

过渡:你们最喜欢哪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和同桌说说,抽说时相机追问:

(1)“降落伞”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插图),这降落伞多美呀!有了它,蒲公英妈妈就能靠什么传播种子了。(板书:风吹)只要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能乘着风纷纷出发。(课件演示这一动作)怎样理解“纷纷”呢?(再看课件,“降落伞”一个接一个出发的情景。)

过渡:蒲公英的孩子多快乐呀!你们美美地把这一节读出来,有没有信心?

(2)自由练读(入情入景,读中感悟)

(3)指导朗读。

(4)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再看看画面,然后夸一夸她,再随意地加上动作、表情站起来读。

2.合作学习其余两节。

(1)分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小节。喜欢苍耳的就学习第3节,喜欢豌豆妈妈的就学习第4节。(出示学习方法)

方法:①读一读课文;

②说一说办法;

③演一演情景;

④夸一夸妈妈。

在四种方法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2)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质疑。

“铠甲”是什么?(课件出示铠甲,边解释),那课文中“带刺的铠甲”指的是什么?把课前采集到的苍耳种子实物让学生摸一摸,体会苍耳布满刺的外壳。问:妈妈为什么要给孩子穿上它?(这样就容易挂住动物的皮毛。板书:动物皮毛带)(课件演示这一动作)。这个办法可有趣了!你认为怎样读更有趣就怎样读。

①自由练读;

②抽读、择读;

③分小组比赛读。

豌豆妈妈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豌豆宝宝离丌妈妈时心情怎么样?(课件演示豌豆宝宝离丌妈妈的动作)看后回答(板书:太阳晒。)你们能通过朗读体会他们的活泼和快乐吗?

①抽读、评读;

②即兴创作动作自由读;

③全班加上动作、表情朗读夸夸豌豆妈妈。

3.小结: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蒲公英妈妈靠风吹,苍耳妈妈靠动物的皮毛带,豌豆妈妈靠太阳晒传播种子。

四、深化内容,拓展延伸。

l.植物传播种子只有这三种办法吗?你还知道多少?怎样才能知道?

①全班齐读第五小节;

②画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应该怎样读好;

③诚读;

④抽读,评读。

2.植物妈妈还有哪些办法?让我们一起去野外观察吧!(一边看一边唱,课件显示美丽的草原、田野、树林等等。)

①你发现了什么?

②像课文那样夸一夸这些植物妈妈。

③为自己最喜欢的植物编儿歌。

五、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过渡:植物妈妈的办法真有趣呀!它们的智慧可真了不起!让我们再用背诵的方式夸一夸她们吧!

1.学生反复朗读。

2.比赛背诵。

六、布置作业,积累知识。

查看课外资料,把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写在采集本上。

板书:蒲公英(图)

苍耳(图)——靠

豌豆(图)

风吹

动物的皮毛带

太阳晒

教学反思:兴趣是创造一些快乐的重要途径,学生对课文有了兴趣,自然就想去学课文,想走进课文,有想去了解的积极性。

16、邮票上的齿孔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合作交流识记方法,游戏巩固,正确书写。

2.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趣揭题。

1、出示连张邮票复印件:请大家想办法把邮票一枚枚地撕下来。

2、生说办法,给予表扬。

3、大家知道这枚邮票上的齿孔是谁发明的吗?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

(板书:邮票)(撕开邮票)你们看,这些撕开了的小孔象什么?这就叫做:齿孔(板书)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齐课题)。

二、自由读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指正。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3、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你指我认——看口型猜字——做动作识字。

三、学习课文,合作感悟。

1、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谁发明的?是怎么发明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生自由发言。

4、师归纳,生把教师未说完的话补充完整。

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在小酒馆里喝酒时,被一位先生用的举动所吸引住了,从中得到了启示,发明了。

5、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石:带齿孔的邮票用起来真方便,我们应该感谢谁?

生:两个人――――――

6、师: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生:――――――

7、师小结:对,小小的齿孔邮票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说明了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我们养成观察、分析的好习惯,就一定会有所创新。

四、拓展思维,动脑实践。

1、师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启发学生思维。

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

2、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发现有哪些不方便?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感悟。

第二课时

一、练习

1、填空

一位(先生)一位()一台()一台()

一张()一张()一把()一把()

2、书写

(1)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仍、使、便)是新认的字。

“使、便”二字可以与“仍”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书写。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

(2)学生观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难写的字。

(3)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3、实践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学习伙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收集一些邮票。

(2)故事会。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小资料:

1、邮票的齿孔:

齿孔是邮票外观的一个重要特征。早期邮票的齿孔基本可分为线齿和孔齿两类。线齿又细分为占线、弧线、蛇形、矩形几种孔齿则有圆形、菱形等区别。根据打孔设备和程序的不同,打孔方式主要有线式、梳式、整式三种。根据打孔外观效果,又可以分光齿、毛齿、盲齿三种。

2、目前我国使用的邮票种类: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文”字邮票、编号邮票五种。

3、我国最早发行的有水印邮票是“大龙”邮票,其水印图案为太极图。

作业设计:

1、抄写课文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6、邮票上的齿孔

别针刺小孔

留心观察、乐于发现

发明打孔机

教学反思:在课文教授部分,采用老师少讲、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领悟。

《识字二:读读词语识汉字》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前9个会认字,初步认识后7个会认字,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24个词语。

2.会写“语、枫、杨、桃”4个会写字。能够姿势正确地书写,并能把字写得正确规范。

3、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

1.“枇杷、银杏、猕猴桃”3个词的读音。

2.“杨”的字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课件:北京植物园外景图)植物园的园长给我们寄来了什么?(课件:邀请信图)邀请我们一起参观一个新型的植物园,你们想去吗?现在,咱们就一起参观吧!

二、第一部分的学习

1.老师先带你们到花园里去看一看,如果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就大声地说出来。(课件:荷花、菊花、山茶花的彩图)

2.再看看我们又来到什么地方?(课件:草莓、菠萝、紫葡萄的彩图)

3.我们再到蔬菜园里去瞧一瞧。(课件:莲藕、蘑菇、卷心菜、茄子、葫芦、青豆角的彩图)

4.看来,这个植物园里的鲜花、水果和蔬菜真不少。有的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真了不起!有的还不认识,怎么办?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识字二——读读词语识汉字,大家就知道了。(出示课题)

5.课题里有一个生字,是要求会写的,谁说说这个字(在“语”字下点红点,加拼音)你怎么记?还能组成什么词?

6.这课书的词语比较多,请你们先自学前4行的词语。

要求:

(1)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看清哪个字是轻声,注意它的读法,多读几遍。

(3)最后试着不看拼音读读词语。

(学生自学时,老师将生词卡随意贴在黑板上,然后指导学生的自学)

7.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采摘”游戏,我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其他同学看屏幕,屏幕上出现了什么,你们大声地告诉他,这两位同学谁找到相应的词语卡片,就举起来大声地读出来,他找对了,大家就跟他一起读。这次采摘就算成功了。

8.读时强调:“紫葡萄、蘑菇、茄子、葫芦”轻声的读法。

9.指名读、齐读(顺读、跳读)

10.这些词语你们都认识了,离开词的单个字你们还认识吗?(出示卡片认字)。

11.把这些字放在句子里,你们还能认识吗?(课件依次出现,并配上插图帮助理解句子的意思)。

我爱吃花卷儿。

荷花的种子叫莲子,可以吃。

妈妈买来了藕和菠菜。

duānbēi

我给爸爸端来一杯茶水。

三、小结过渡:

同学们,我们一起参观了花园、水果园和蔬菜园,认识了这么多的植物,会读了这么多的词语,真是增长了不少的知识。下面,老师准备让你们自己去树林里和另一个果园里参观,那些树和水果上都有标签,你们参观完,把它们的名字告诉大家,行吗?

四、第二部分的学习

1.参观要求:这些标签就在我们的课本上。

(1)把字音读准确。

(2)然后试着背一背这些词语。

2.谁能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什么树木了?(桃树、松树、梧桐树、红枫、银杏、大叶杨)

3.谁能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什么果子了?(柑橘、枇杷、开心果、柿子、鸭梨、猕猴桃)

4.下面,我们做一个点树名的游戏,屏幕上出示一种树名,如果你们读对了,树就出现了。(课件出示词语,读对了,就显示相应的彩色照片课件)

5.树名点对了,我们来点果名(“枇杷”可出示实物)。

五、小结过渡:

现在我们参观完了,到底看到了多少植物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六、指导读课文。

分组读,数一数认识了多少植物?

七、指导书写:

1.(课件)请同学们看屏幕,这4个字要求会写。大家自己读读,指名跳读。这3个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杨桃枫语

强调:桃:右边的笔顺

枫:横折弯钩的写法

杨:横折折折钩的写法

2.(课件)仔细看看这3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3.看这4个字,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4.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占格的位置)

5.学生仿写1个,独立写1个。随机点评。

6.默写反馈。

八、总结:

今天,我们参观植物园,你们有什么收获呀?

板书设计:

识字二

读读词语识汉字

杨桃枫语

教学反思: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2)》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2)》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2)》教案

课题:口算乘法(2)

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教材第42页例2及“做一做”,第44~45页练习九第5~12题

备课安排:xx(主备人)许xx(参备人)

学习目标:

学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地进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难点:正确处理在积的末尾添0的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复习旧知

12×8=24×3=

120×8=240×3=

5×16=25×4=

5×160=250×4=

2、并任选一组说出口算过程。

3、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一起帮助买草莓的阿姨解决了问题,在这个水果超市里我们还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板书课题:口算乘法(2)

4、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

课件出示例2第1个问题情境图,观察后出示:橙子每盒6个,10盒有多少个?

(一)问题一

1、自主学习

(1)自学指导

列出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2)学生独立思考

(3)全班交流:

列出算式6×10,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

方法一:利用表示乘法计算6×9=54,54+6=60。

方法二:6×10可以看作6个10,6个10是60,所以6×10=60。

学生在汇报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这样想呢?要求学生进一步说清算理。

(4)2.计算下面的四道计算题,你发现了什么?

5×10=9×10=

18×10=40×10=

口算后可知5×10=50,9×10=90,18×10=180,40×10=400,发现一个数与10相乘,口算时直接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上1个0即可。

(5)点拨:一位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二)问题二

课件出示例2第2个问题情境图,观察后出示: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

1、自主学习

(1)自学指导

列出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2)学生独立思考

(3)全班交流

讨论交流口算方法:根据两位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把20看成2×10,然后先算12×2=24,再算24×10=240。

2、共同总结交流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两位数和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

3、检测:做一做

三、当堂训练

练习九第5、6、7、8题

四、作业布置

《学习之友》

板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1)》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1)》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1)》教案

课题:笔算乘法(1)

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教材第46页例1及“做一做”,第47页练习十第1~5题

备课安排:xx(主备人)许xx(参备人)

学习目标: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难点: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复习旧知

35×9=48×8=58×4=26×7=

请学生说出乘的顺序和算理。

2、谈话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今天我们要学习更复杂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3、板书课题: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4、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

出示情境图,王老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该怎样列式?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14乘2,我们已经会算,14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1、自主学习

(1)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6页,例1,思考:

看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把1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什么知识?

(2)学生独立思考

(3)全班交流

方法一:14×4=56,56×3=168,14×12=168。

方法二:14×10=140,14×2=28,140+28=168,14×12=168。

思考:哪种算法更简便实用?

2、自学指导(2)

列竖式计算,想一想:两个因数怎样对齐?从哪一位开始乘?每次乘得的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怎样算出得数?

(1)学生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

展示学生竖式,组织学生交流计算过程。

刚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旁边注明14×2的积)

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1,得10,但这个1不是表示1个十,10乘1得到的10应该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所以这个1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边注明1×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28和140加起来,得168)

HAPPY10A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3、点拨提升

讨论: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的末尾要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检测:做一做

三、当堂训练

练习十第1、2、3、4、5题

四、作业布置

《学习之友》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进位)

HAPPY11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1)》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1)》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1)》教案

课题:口算乘法(1)

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教材第41页例1、“做一做”及第43页练习九第1~4题

备课安排:xx(主备人)许xx(参备人)

学习目标:

学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难点: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复习旧知

20×5=30×6=

100×5=3×200=

50×4=500×3=

2、让学生观察上面的算式,说说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及自己的算法。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板书课题:口算乘法(1)

4、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

出示水果商店情境图(见教材第41页例1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每筐装15盒草莓,3筐草莓有多少盒?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列式为:15×3。

(一)自主学习

1、自学指导

你能口算或者计算出15×3的结果吗?

2、学生独立思考。

3、自由汇报。

生1:10个3的和是30,再加上5个3是45。

生2:20个3相加是60,再减去15就是45。

生3:5×3=15,10×3=30

L8

……

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10×3=30(盒)

5×3=15(盒)

30+15=45(盒)

答:3筐草莓有45盒。

列竖式计算:5×3=15,10×3=30

L8

学生在汇报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这样想呢?要求学生进一步说清算理。

4、点拨:两位数乘一位数,可以将两位数变成几十加几,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后相加。

(二)共学探究

1、对比思考:将150×3与15×3的结果进行比较,说说你的发现。

2、点拨: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乘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再在所得的积末尾添上1个0,也可以把几百几十数分成整百数和整十数进行口算。

3、检测:做一做

三、当堂训练

练习九第1、2、3、4题

四、作业布置

《学习之友》

板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进位)》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进位)》教案

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教材第49页例2及“做一做”,第50页练习十一

备课安排:许xx(主备人)xx(参备人)

学习目标:

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

2、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轻松导入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20×1491×4081×60

72×3050×3162×3070×21

2、笔算。

35×7=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3、揭示课题: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4、板书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怎样列式呢?48×37=?我们先估算一下。

48≈5037≈4050×40=2000(盒),大约有2000盒。

(一)出示自学指导:

怎样列竖式计算呢?

自学提示: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列竖式计算,看看怎样得出得数。

(2)学生独立思考

(3)全班交流

展示自己的算法,并从以下方面交流。乘的顺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遇到进位时的处理方法。

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观察对比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呢?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现了进位,计算时要加上进位的数。

(5)检测:

练习十一第1、3题

四、共学探究

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小组讨论总结,试着说出计算方法。

五、点拨提升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六、当堂训练

1、16251824

×16×13×17×19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用14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有36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4、商店特价出售成套茶具,每套茶具里有6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售价34元,今天工作人员共卖出38套这种茶具,一共买了多少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七、作业布置

《学习之友》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新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新苏教版)

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课题: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数的认识”教学十分重要的一段,也是学生数
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本单元之前,学生接触的都是比较小的数,这就限制了他们对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和生
产劳动的认识。在本单元,学生将学习新的计数知识,用较大的数描述、交流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里的事件与现象,他
们的数感会有明显的发展。
我国的计数,习惯把数位分成个级、万级、亿级,每一级都是四个数位,每一级上的数都是万以内的数。读、写多位数
一般都分解成两个或三个万以内数在不同数级上进行读、写。从这点来说,本单元对以后教学多位数有十分重要的基础
作用。
学生在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万以内的数,是一次较大的跨越:他们需要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千”和“万”以及相
应的数位,需要学会读数和写数的基本方法以及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写规则,需要依据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需
要从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得出求近似数的方法。
万以内的数是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内容。虽然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教学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教学难点。本单元教材遵
循人类认识较大数的一般规律,尊重儿童的认数特点,编排九道例题,循序渐进地教学万以内数的知识,具体安排如下
表。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直观认识几百和几百几十几例2三位数的意义(组成)
直观认识一千例3三位数的读与写例4认识算盘,在算盘上表示三位数练习三
练习三位数的知识,重点是数的意义和读写(续表)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5认、读、写整千数,四个数位上都不是0
的四位数,末尾有0的四位数例6直观认识一万
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例7认、读、写中间有0的四位数例8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例9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练习四
练习四位数的知识,重点是数的意义、读写与求近似数单元复习整理并应用全单元教学的主要知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
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比较少,因此缺乏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是他们认识大数的主要障碍。从上表里可以看到,全单
元的新授内容大致分成三段编排,例1~例4集中教学三位数,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千”的观念。例5~例7集中教学四位数
,让学生初步认识“万”。例8和例9则把三位数和四位数结合起来,教学比较数的大小与求近似数。这种知识结构与过
去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把三位数和四位数的认、读、写分开安排,降低了学生认知的坡度,有分散教学难点的作
用。比较数的大小和求近似数,三位数和四位数的原理与方法是一致的,都是依据数的组成作出判断,合起来教学,避
免了不必要的重复,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算盘曾经是十分常用的计算工具。发明和使用算盘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统文明。由于计算器的普及,珠算已越
来越少,离开小学数学教学也有较长时间了。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中使学生“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本单
元编排例题帮助学生认识算盘,并在算盘上表示万以内的数,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既弘扬了优秀的民
族传统文化,又解决了认数教学缺少计数器的困难。算盘的1个上珠表示“5”,用它表示数,比计数器稍抽象些,但更
方便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好处。
1.教学千以内的数,调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设计符合儿童认数特点的教学线索与方法。
在前几册教科书里,学生陆续经历了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11~20各数、认识100以内的数等过程,初步积累了利用数珠
、小棒、计数器等表示数的经验,初步形成了联系数的组成理解数的意义,以及读数与写数的经验。这些都是教学万以
内数认识的可用资源。教材设计的认数教学线索与方法,遵循儿童的认数特点,使已有资源得到开发利用。
(1)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三位数,用教具和学具表示三位数,让学生直观感受三位数的意义。
直观认识三位数编排两道例题,例1里的数是整百数和几百几十几的数,例2和“想想做做”里出现几百几十和几百零几
的数。这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例1利用女孩量身高和介绍电风扇价钱等实例,把学生带进学习三位数的情境中。利用教具、学具表示三百和三百二十
四,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两个数的组成,体会其意义。
在教学100以内数时,小棒是最主要的教学和学具。因为小棒容易数、容易摆、容易捆,1根小棒表示一,10根小棒捆
成1捆表示10个一是1个十,几捆或10捆小棒表示几十或一百。这种方式表示数,形象具体,有利于学生形成100以内数
的概念。然而,教学万以内的数,如果再用小棒做教具和学具,就不太方便了。为了直观表示万以内的数,教材选择小
方块为教具和学具。具体地说,1个小方块表示一,10个小方块连成一条表示1个十,10条小方块拼成一片表示1个百。
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方块表示的数,教材指出每一片都表示一百,3片是3个一百,即三百。在教学100以内的数时,已经
在计数器上建立了百位,并且用百位上的1个珠表示一百。现在表示3个一百,很自然地应在百位上拨3个珠。学生看着3
片小方块和计数器百位上的3个珠,能够体会到3个一百是三百。这就直观形象地体验了三百的意义。
例1接着呈现由3片、2条和4个小方块合起来的图,要求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他们已经知道3片是3个百,而2
条、4个表示多少还不清楚。教学时要帮助学生这样想:1片小方块平均分成10条,也就是1百平均分成10分,得到1条小
方块,所以1条小方块表示1个十;1条小方块平均分成10份,也就是1个十平均分成10分,得到1个小方块,所以1个小
方块表示一。学生看懂图画里的3个百、2个十和4个一,就能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教材里“蘑菇”卡通的讲述“3个
百、2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三百二十四”,是学生对这个数的直观认识,是对几百几十几的意义的初步概括。
例2在计数器上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直观认识几百几十和几百零几的数。
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比用小方块表示数方便,而且比小方块抽象。所以,例2直接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学生可以一边拨珠
,一边说出所表示的数。其中第(1)小题是“一十一十地数,从三百五十数到四百六十”,所涉及的都是几百几十的
数。教材用计数器图给出开始的三百五十和结束的四百六十,让学生注意到计数器的个位上没有拨珠,所表示的数都是
几百几十。当数出三百九十以后,接着的数是多少?应该让学生多些思考和交流。计数器的十位上再拨1个珠,这时十
位上就有10个珠,10个十是1个百,这个数是四百。
例1和例2后的“想想做做”第1题,在计数器上拨珠,一个一个地从七百八十六数到八百零五,其中有几个数是八百零
几。认识几百零几的数,是这道题的主要内容。在拨珠与数数的过程中,七百八十九添1是多少?七百九十九添1是多少
?八百如何添1、添1以后是多少、这个数怎样说?这些都是教学要注意的地方。
(2)设计认识一千的两条线索。
一千是一个数,“千”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学生认识三位数以后,有条件认识一千,他们继续学习更大的数也必须认识
一千。例2引导学生直观认识一千,编排了两条认数线索,让学生体会一千有多大,学会用学具表示一千。
一条线索是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地数,九百九十九添上1是一千。教材画出的计数器上,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有9个珠
,表示九百九十九。如果再添上1,个位上是10个珠。已有的经验是10个一变成1个十,十位上就是10个珠;10个十变成
1个百,百位上就是10个珠。这就需要建立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为此在百位的左边新增加一个“千位”,这个数位上
的1个珠表示一千。
另一条线索是看着小方块一百一百地数,1片小方块表示一百,几片小方块表示几百,10片刚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这
个大正方体表示一千,由此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
上述的前一条线索,是逐一计数,即一个一个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有助于学生体会相邻自然数之间的关系。后一条线索
是按群计数,突出了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安排这两条认知线索,使“千”的教学更加丰满。
(3)拨数、写数、读数融为一体,进一步强化数的概念,让学生探索读写数的方法。
例3主要教学三位数以及一千的读、写。由于读数与写数都离不开数的组成,而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最本质的内容,所以
例3紧紧扣住数的组成,把拨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联系读写100以内数的经验,主动探索三位数以及一千
的读法和写法。
学生通过前面两道例题的学习,已经会在计数器上表示三位数和一千。例3以此为起点,在计数器上分别呈现五百、五
百三十四、一千等三个数。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也拨出这三个数,体会并讲述各个数的组成。教学应注意到,这
里既要求学生用学具表示数的意义,也要求他们说出数的组成,以表达自己对数的理解。
“读数”是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连贯地说出数的组成。例如,5个百、3个十、4个一组成的数读作“五百三十四”。
学生应该能读出学具上表示的数,也应该能读出用数字写出的数。
“写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比照着计数器上拨的珠写出相应的数,一种是根据数的组成写出数。例3注意到这两
种情况,让学生先在计数器的下面写数,再根据数的组成写数。写数的要领是“哪一位上有几个单位,就在这一位上写
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0”。学生比照着计数器上拨出的珠写数,能够体会到这些要领。他
们在根据数的组成再次写出这个数时,对要领的感受会更加深刻一些。
5个百是五百,1个千是一千,这些整百数和一千的读写以及几百几十几的读写,安排在例题中教学,有助于学生体验读
数的方法和写数的要领。而几百几十的数和几百零几的数,在“试一试”里读写,只要运用例题里的读数方法和写数要
领。无论例题还是“试一试”,教材都把读数与写数留给学生完成,使他们有条件进行这些尝试,这是因为学生有读写
100以内数的经验可以利用。
例3后的“想想做做”第1题在数轴上整理整百数和一千,要让学生注意到两点:一是1000排在900的后面,是10个100;
二是排在500后面的数离1000比较近,接近1000。第5题的每个数里都有一个“3”,但各个数的“3”所在的数位不同。
“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即3),“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即30),“3”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即300)。要通过这
道题,让学生体验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规则。
(4)在算盘上表示三位数和一千。
从表示数的角度来看,算盘和计数器有相似之处,它们上面都能确定数位,都是用“珠”表示数,都能直观显示数的组
成。最大的不同是计数器的每一个珠只表示1个单位,而算盘的每一个下珠表示1个单位,每一个上珠表示5个单位。
教材引进算盘表示数,一方面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多了一件教具、学具,多了一种直观表示数的方法。
让学生认识算盘,可以体会历史文明;让学生在算盘上表示数,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强化数的概念。
例4向学生介绍算盘,并在算盘上表示三位数。
①介绍算盘的结构。算盘由框、梁、档、珠四个要件构成。教材在算盘图上指出这四个要件。其中,梁上面的珠叫上
珠,梁下面的珠叫下珠。
有些算盘的每档上是2个上珠和5个下珠,有些算盘的每档上是1个上珠和4个下珠。教材选择后一种算盘,它比较适合低
年级学生使用。
②介绍算盘上表示数的规则。规则之一是:算盘上记数,算珠要靠梁。即上、下珠靠框则不表示数,上珠往下拨靠梁
,下珠往上拨靠梁,才表示数。规则之二是:1个下珠表示1,1个上珠表示5。利用下珠能够表示1、2、3、4,利用上珠
能够表示5,上珠和下珠同时使用,能够表示6、7、8、9。
学生初步接触算盘,难点就在于它的1个上珠表示5,表示6、7、8、9既需要上珠,也需要上珠,需要上、下珠的结合使
用。
③在计数器上表示三位数和一千。首先要在算盘上确定数位,可以任意选择一档作个位,也可以把算盘最右边一档作
为个位。从个位起,向左依次是十位、百位和千位。其次要从高位到低位表示数。三位数一般先拨百位上的珠,再拨十
位上的珠,最后拨个位上的数。然后在算盘上拨珠表示三位数。
教材在算盘图上分别表示出四、三十七、六十、八百零二、九百等数,里面有一位数、两位数和三位数。要求学生说出
算盘上表示的这些数,并在自己的算盘上拨出这几个数,帮助他们逐步适应1个上珠表示5,学会在算盘上拨珠表示数。
“试一试”要求这生在算盘上一边拨珠一边数数,有助于学生深入体验两、三位数的组成,形成在算盘上表示数的技巧
。学生进行这些活动的速度不要太快,应一边拨一边看,想数的组成并说出算盘上的数,在下珠已经满“4”,继续添1
时,想一想怎样拨?在一档已经拨了9,继续添1时,想一想怎样拨?体会算盘上的“5个一是1个5”“10个一是1个十”
“10个十是1个百”“10个百是一千”。
练习三配合例1到例4的教学,着重练习三位数的组成与读写。其中第4题是口算几百加几十以及相应的减法,应该结合
数的组成思考得数。例如,300+20是3个百与2个十合起来,得320;320-20是从3个百与2个十里去掉2个十,得300;
320-300是从3个百与2个十里去掉3个百,得20。第9题在计数器上拨5个珠表示三位数,这是一道很有趣的题。能表示的
三位数有几百几十几、几百几十、几百零几等,有一百多、二百多、三百多、四百多以及五百等。这些数各不相同,其
原因是各位上的数都不相同。学生明白这点原因,对十进制计数法就多了一分体验。用5个珠在算盘上能表示更多的三
位数,如果学生有兴趣,不妨试一试。
2.教学四位数和一万,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给他们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
例5~例7在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四位数的知识,教材有两点变化:一是把算盘作为认数的主要教、学具;二是压缩进程
,把直观认识数、理解数的组成与读数、写数等内容同步教学。
(1)在算盘上拨出四位数,让学生体会数的组成,试着读数和写数。
教材分两段教学四位数,先认识整千数、四个数位上都不是0的四位数以及末尾有0(个位上是0或个位、十位都是0)的
四位数,再认识数中间有一个或连续两个0的四位数。
整千数是四位数的最基础的知识。例5教学的第一个数四千是整千数,四位数的教学从整千数切入,有三点原因:第一
,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千,理解了它的意义,掌握了它的读写,接着学习整千数,理解几个一千是几千,写出和读出整千
数应该是很顺的。第二,几千是四位数里的新知识,而四位数的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都是三位数里已经认识的,让
学生认识几千,并与三位数联系起来,就掌握了四位数的知识。第三,在计数器上表示四千,分析其组成和学习其读写
方法,都要把注意集中在千位上,从千位拨起、从千位说起、从千位写起,蕴含了从高位起的读写规则,这是认识非整
千数时十分需要的习惯。
照教材的样子在计数器上拨一拨,是认识四位数的关键。例5和其后的“试一试”教学七千二百五十三、六千三百五十
和二千七百,这些数都用算盘图呈现。教材要求学生照样子在自己的算盘上拨一拨,引导他们分析数的组成。学生体会
到数的组成,就理解了数的意义,也感受了数的读法和写法。
照样子拨数,必须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进行。例如,拨七千二百五十三,依次在千位上拨1个上珠和2个下珠,表示7个千
;在百位上拨2个下珠,表示2个百;在十位上拨1个上珠,表示5个十;在个位上拨3个下珠,表示3个一。像这样一边思
考一边拨珠,数的组成就很清楚了,把这个数写成7253,读作七千二百五十三,也不会有困难了。
(2)按两条线索教学一万,形成数位顺序表。
例6安排三次在算盘上拨数和数数的活动。第一次从三千六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四千三百,涉及的都是几千几百的数
。第二次从七千五百五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七千六百二十,涉及的都是个位上的0的数。第三次从九千九百八十九起
,一个一个地数到九千九百九十九,涉及的数的各位上大都不是0。上述各数都是例5教过的四位数,但巩固并发展了例
5所教学的知识。
例6的重点是教学一万,它既是一个数,也是一个计数单位。教材像教学一千那样教学一万,也编排了两条认知线索。
第一条线索是在算盘或计数器上,给九千九百九十九添1,依次把10个一变成1个十,10个十变成1个百,10个百变成1个
千,10个千变成1个万。学生从中能体会到一万和九千九百九十九是相邻的两个数。
第二条线索是看着表示一千的正方体,一千一千地数出“10个一千是一万”。学生从中能理解“千”与“万”之间的进
率。
在教学一万以后,例题整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这是小学数学教材里第一次出现的数位顺序表。在此之前,数位顺序
一般表现在计数器或算盘上面,计数器上的“千”既有那一杆是千位的意思,也有那一杆的计数单位是千的意思。现在
出现数位顺序表,把数位顺序作为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教给学生,让他们知道已经学习了哪些数位,数位之间是怎样的
顺序,并把这些知识牢固地保存在自己的认知结构里。
(3)认、读、写中间有0的四位数。
例7教学的数,中间(百位、十位)有一个0或两个0,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材仍然让学生在算盘上,照例题的
样子拨出四千零六十和七千零三,在拨数时了解它们的组成。学生先对照着算盘表示的数,从高位到低位写出每一位上
的数,再依据数的组成写出数,能够体会到写数的要领:哪一位上有几个单位,就在这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
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0。教学时要适当帮助学生读中间有0的数:数中间的“0”应该读出来,无论数的中间有一个0
还是有两个0,都读一次“零”;数末尾的“0”一般不读。
例7后的“想想做做”第2题,对齐着数位顺序表的各个数位写出三个数,要求学生对照着数位顺序表分析数的组成并读
数。这比看着算盘上的数抽象一些,但有利于提高学生读写数的能力。其实,对照着数位顺序表读数和写数,也只是一
个过渡。学生最终要把数位顺序想在脑子里,并自主进行认、读、写,这才是教学的目标。第5题口算几千加几百和相
应的减法,能够强化对几千几百的认识。要引导学生联系数的组成思考得数。
3.在开放的情境里比较数的大小。
把比较三位数的大小和比较四位数的大小结合起来教学,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和比较两个四位
数的大小,原理和方法是一致的。只要在比较两个百以内数大小的基础上,完善比较方法、丰富比较经验,以适应各种
情况。合起来教学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如果把比较三位数的大小与比较四位数的大小分开教学
,容易遗漏一个三位数与一个四位数的比较,造成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里的一个空白点。现在合并成比较万以内数的大
小,以比较四位数为主,兼顾三位数,能弥补这个空白。
例8设计开放的情境,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主动开展比较活动。
首先,例题的题材是开放的,分别提供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器四种商品的价钱,依次是2530元、980元、
2350元和3180元。这四种商品的价钱可以两两相比,先比较电视机和空调器的价钱,再比较电视机和电冰箱的价钱,然
后由学生任意选择两样商品比比价钱。这些比较里,有千位上数不同的四位数、千位上数相同的四位数、三位数与四位
数等各种情况,有利于完整地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其次,比较的思路和方法是开放的。学生可以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和个性特点出发,设计自己的比较方法。正如比较2530
和3180的大小,有人会想2530是2千多,3180是3千多,得出2530小于3180。有人根据两个数的组成,直接比千位上的数
,得出2530小于3180。学生中还可能有其他想法,在班集体里,方法一定是多样的。教学应该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方法,
尊重他们的思考。
另外,自己选两种商品比较价钱也是开放的。有人会仍然比较两个四位数的大小,重温前面的比较方法,有人会选择一
个三位数和一个四位数,体验“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
最后,各人积累的体验是开放的。例题问学生“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引导他们反思并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
教学时,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几个要点,例如,两个数的位数不同如何比较大小?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如何比较大
小?另一方面不要以条文式的方法去限制学生,要允许学生保持自己的想法,使用自己的方法。
例8后的“想想做做”里,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很多”“少一些”等词语描述数与数的大小关系,生动形象,
便于理解,便于交流。这些词语曾经在100以内数的范围里用过,现在应用于万以内的数。随着数的范围扩大,词语含
义的相对性越来越大,学生对此会有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体会,他们的数感也会随之得到发展。
4.初步认识近似数。
日常生活中往往不需要十分精确的数,只要知道大约多少就够了。例如,某小学大约有1000名学生中午在学校用餐,学
校食堂每天大约用大米150千米。这里的1000名学生和150千克大米都是近似数。近似数是接近精确数的数,通常是整十
、整百、整千、整万或整亿的数,读、写都比精确数简便。使用近似数方便了描述与交流,便于解决问题。善于使用近
似数是具有良好数感的表现之一,也是以后进行估算所需要的基础。
小学数学分两次教学整数的近似数。本单元是第一次,仅是初步认识。教材里没有出现“近似数”这个词语,也不用“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只是通过某些三位数接近几百、某些四位数接近几千,得出这些数的近似数。同时,让学生认
识约等号,并用它来表示近似数。
例9分三步教学近似数的初步知识。第一步给出龙岗小学有学生695人,东山小学有学生703人,提出问题“这两个学校
的学生各接近几百人”,从而创设认识近似数的情境。第二步要求学生联系三位数的知识,得出两个学校的学生数都接
近700人,通过“比700少一些”“比700多一些”,初步体会“接近700”的含义,体验找到“接近700的数”的思考方
法。第三步教学约等号的知识,指出这个数学符号的名称、写法、读法和用法。
“接近几百”既是三位数的近似数的含义,也是求三位数的近似数的思考方法,这个方法也可以迁移到求四位数的近似
数上面。“试一试”让学生写出2016人大约是几千人,就要想“2016最接近几千”。
教材希望“接近几百”是学生的体验,不是强调使用某种方法的判断。“想想做做”第1题,在数轴上表示出500、510
、520…600,让学生体会哪几个数接近500,哪几个数接近600。虽然不讲“四舍五入法”,学生仍然能体会到510、520
、530、540都小于550,接近500;560、570、580、590都大于500,接近600。他们从这里获得的体验,将会有效支持他
们求三位数或四位数的近似数。
教材十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时求近似数,让学生感受近似数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配合例9的“想想做做”第4
题给出四个村的植树棵数4095、3880、3016、4980,要求学生先说出每个村大约植树几千棵,然后寻找哪两个村植树的
棵数差不多,并把四个村植树的棵数从小到大排列。显然,这里利用近似数,找差不多的两个数,以及按大小次序排列
四个数会方便许多。又如,单元复习第7题,给出书店四天售出书的册数5015、5972、3107、4890,要求学生寻找第几
天售书的册数与第一天差不多,第几天售书的册数比第一天少得多,如果利用近似数解决这些问题,自然也会方便些。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连乘问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连乘问题)》教案

课题:解决问题(连乘问题)

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教材第52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二的1、2、3题。

备课安排:许xx(主备人)xx(参备人)

学习目标:

1、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能理解每一步算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轻松导入

1、复习一步乘法的计算问题

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3、板书课题:笔算乘法(连乘问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主学习

打开课本第52页,阅读例3,思考下面问题:

1、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怎么分析与解答?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几个几)

(一)出示自学指导:

怎么样列式?试着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

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540×5=2700(元)

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12×5=60(个)60×45=2700(元)

四、共学探究

1、请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45×12×5=2700(元)或者12×5×45=2700(元)

2、讨论: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3、检测:做一做

五、点拨提升

关键:找准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六、当堂训练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

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

七、作业布置

《学习之友》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连乘问题)

2018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8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2018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14、秦兵马俑

文本解读: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要想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来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好像有点难度。而因特网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学生可通过集音、形、色于一体的专题网站来感悟课文。

教学构想:

本课的教学,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时,为了避免枯燥的讲解,可先让学生充分浏览专题网站中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的语言,领悟课文的特点。课堂上可采用“分组交流、代表发言、组员补充、感情朗读”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一点是,这课的教学还应比较注重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以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表现出来,使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

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资料的搜集。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2、思考: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3、指名交流。

三、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3、说说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四、指导写字。1、老师示范。2、学生描红。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

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兵马俑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勇猛善战

兵车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4、学习第10节引读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6、齐读课文第1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三、归纳小结。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14、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15、埃及的金字塔

文本解读:

整篇文章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代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爱心行动教案(新青岛版)


第四单元爱心行动
---图形与拼组

[教学内容]
1.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2.图形的拼组。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继续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两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第二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多边形。教学重难点是探究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大森林里,各种小鸟在林间飞来飞去,高兴地唱着歌
儿。瞧,她们在欢快地忙着做鸟巢呢!(出示情境图)
谈话:你知道每个鸟巢是什么形状的吗?我们把这个长方体的面画下来,(板书)你知道它叫什么图形吗?关于长方形你都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关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从而引入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观察猜测。
谈话: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认识“对边”并适时板书特征)
(2)操作验证。
谈话:你能想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吗?
①学生独立操作。
②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长方形边的特征
③小结特征,认识长、宽。
谈话:经过同学们自己猜测、验证,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征?长方形的长边叫“长”,短边叫“宽”。
(3)找生活中的长方形。
谈话: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学生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认识长方形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中体会长方形的特征。]
2、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1)观察猜测。
谈话:仔细观察正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操作验证。
谈话:你能想法验证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吗?
①学生独立操作。
②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正方形边的特征
③小结特征,认识边长。
(3)找生活中的正方形。
谈话: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3、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
谈话: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对比交流。
(二)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认识多边形。
1、认识五边形。
谈话:我们知道这个鸟巢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做成的,你知道蓝色的鸟巢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操作交流,认识五边形)
2、认识六边形。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能用钉子板围一个长方形或
正方形。
2、自主练习第3题。
四、自我评价:(看情境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将今天学习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特征,提出合理的建议。)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活动中,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会到了猜想、验证等数学方法,发展了空间观念。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判断题。(引导学生在辨析中,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2)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3)所有的四边形都是长方形。
(4)五边形有五个角、五条边。
2、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自主练习第4题。(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
(1)教师说条件,学生猜,系统整理。
(2)学生说条件,学生猜,巩固提高。
二、综合练习
1、自主练习第5题。
(1)独立解答。
(2)班内交流。
2、自主练习第6题。
①学生动手尝试。
②班内展示剪法。
3、聪明小屋
①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②班内交流解题方法。
四、自我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愉快吗?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练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综合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练习构建起了新的认知结构。
信息窗2:《图形拼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用各种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中情境图呈现的是用平面图形拼成的一幅美丽的壁画。壁画中包括学生认识的各种平面图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该图与信息窗1相呼应,构成了一个爱护鸟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爱心主题。由学生的提问“它们都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引入对本信息窗的知识点——图形的拼组的学习。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够说出壁画上的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难点是能够利用各种图形进行拼组设计与众不同的图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图形的拼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
2、在实际的情境(欣赏、拼摆、创作粘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以爱为主题,启发学生爱护小鸟升至珍爱一切生命,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奖励牌
学具准备
学具盒中的七巧板、各种图形的纸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谈谈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肯定孩子的爱心)。
2、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小动物?
活动一:欣赏壁画
1、导入新课:
老师喜欢的小动物是“小鸟”,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因为“鸟是人类的朋友”。
2、创设情境:
春暖花开的季节到了,各种小动物都活跃起来了!小鸟也飞回到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为了倡导大家都来爱护小鸟,小朋友们做了一幅画,咱们一起来欣赏吧(展示信息窗2画面)!
3、欣赏:
此时此景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现在再请你用奇妙的数学眼睛来观察能发现什么?
生交流。
4、揭示课题:看来这些美丽的图案都由刚学过的图形拼组成的!(出示课题:图形的拼组)
同学们有自己最感兴趣的图案吗?
小组内交流。
每组一名学生介绍本组最感兴趣的图案。
[设计意图]以优美的画面、优雅的音乐引入新课使学生首先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想,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爱心以及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激发孩子们的爱心。然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唤起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回顾,充分感知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二:玩七巧板
1、引入:壁画中用图形拼成的事物就在我们生活中,学具盒中有一种玩具也能拼出美丽的图案,它叫——七巧板。你们能用七巧板拼出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图案?
2、交流。
3、各自动手拼摆。
4、各组推荐一名有创意的同学上前展示。
5、展示与评价。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创意是否与拼成的图案相吻合,是否每个学生都能拼出图案。既面向全体,又为下一步“创作大赛”作好铺垫。
活动三:创作大赛
引入: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的孩子!假如把你们的智慧团结起来会更了不起!想不想用你们集体的智慧来创作一幅画?咱们举办现场创作大赛。
1、出示比赛有关事宜
⑴材料:使用学具盒中各种图形的纸片。
⑵作品:美观而且有一定意义。
⑶展示时说明设计意图。
另外本次大赛设有:创意奖(三角形的)、文明奖(六边形的)、智慧奖(五边形的)、爱心奖(圆形的)。
2、小组讨论:准备用哪些图形创作一幅什么有意义的作品?
3、汇报交流。
4、(播放音乐)各组在优雅的音乐中动手创作。
5、展示作品并说明设计意图。
6、评价并颁奖:
⑴各组的作品已经展示完毕,各个奖项该花落谁家呢?让我们一起来评一评吧?
⑵师生交流评价,达成一致意见。
⑶颁奖:获奖小组说明该奖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具,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将所学的平面图形融会贯通于创作大赛之中,引起学生盎然的兴趣。尔后,让学生介绍将数学知识蕴涵其中的有意义的作品,教师和学生给予及时的评价,将课堂气氛推至另一高潮。
活动四:课堂总结
1、学生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又熟悉了学过的平面图形,同时老师觉得小朋友们都有一颗善良而又智慧的心,希望在生活中能用你们的爱心去关心和爱护一切生命,为它们撑起爱之伞!用你们的慧心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是世界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教师富有艺术性的结束语,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整理,又使学生的智慧与心灵得到了升华。
教学反思
一、给了学生创新的空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每个学生,理解他们异想天开甚至无理取闹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有一个自我表现、施展创造力的空间,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在学习形式上,注意到合作交流。
以学生为本,教师不单纯地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不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将知识简单地一塞了之,而是更多地为学生创设合作探索的空间,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设计、创作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密切了同学间的关系。
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就数学本身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我们的数学课堂就应该利用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在本教学设计中提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想不想用集体的智慧来创作一幅画?咱们举行创作大赛。”给了学生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而创作大赛,是多么乐于让人接受,并令人跃跃欲试的一件事呀!由此唤起了学生追求美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从各种平面图形的拼组中,学生肯定会联想起生活中的许多物品,不但进一步让学生感知到图形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存在,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的和谐、统一、简单的美,从而使学生神往而探索之,图案设计的巧妙、新奇、别致,更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我学会了吗?——图形拼组图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这是一节复习活动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安排的,既是对本册“空间和图形”部分知识的巩固,也是对本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学好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巩固对平面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教材安排了“请你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这一要求并给出一个设计的方格纸,来帮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漂亮图案规范地设计在纸上。教材安排这一内容,是想借助一个具体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实践操作,来切实感知体验图形的特征与图形拼组后的美。
教学目标: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等图形的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它们规范地画出,拼出漂亮的图案。
2.经历拼组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运用“图形百宝箱”复习旧知。
1、引出“百宝箱”。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做鸟巢”的活动又认识了许多的图形,这节课咱们就利用认识的图形来当回设计师,好吗?瞧,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有许多我们认识的图形。
要求:
1、摸出图形。
2、说说特征。
2、小组讨论汇报。
在你的小组中与伙伴合作摸一摸,问一问,说一说。
(小组合作,在摸、问、答的过程中复习本单元图形的相关知识)
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都摸到并获得了哪些图片?
(学生汇报结果,根据学生汇报的图形)
随机全班一起复习一下本单元的图形特征的知识,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百宝箱”、当回“设计师”既引出课题,又引出了有趣味的数学活动的序幕,学生在活动中既复习了本单元的知识,又激发了学习热情,激励着学生的创新想法。
二、整体设计并布局图案,获得拼组图形的形象体验。
1、教师引领,出示图案。
刚才同学们说得都不错,瞧,刚才老师课前也从“百宝箱”里摸出了一些图形,将它设计拼组成这个样子,你能说说它都用到了哪些图形吗?
2、学生探索注意事项。
将这个图案设计到方格设计纸上,应注意什么?
学生通过交流可能想法:
记住这个图案中所用图形的特征。要用尺子将线画直,画规范。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先让学生感知老师的示范图案,对自己的设计既是启发也是在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之前,对操作活动中应注意问题进行讨论。达到探索方法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参与拼组图形,体验图形的美。
1、学生自主布局设计。
刚才大家提的建议都很有价值。你也可以在方格设计纸上设计自己心中漂亮的图案,事先一定要想好图案的整体布局。先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看看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
学生可能的想法:
(1)我们在讨论中认为可以用自己摸出的图形摆一摆,照样子画到表格中。
(2)我们在草稿纸上先画了一个草图……
2、动手实践,教师指导。
拿出尺子,并翻开书本第80页,开始在方格设计纸上设计你心中的漂亮图案吧!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图案,教师对画平面图形的规范性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真正使用方格纸之前,再将自己设计的图案与小组同学
讨论,明确要根据图形的特征来规范设计自己的图案,学生经历了从充分感知图形特征到具体实践操作拼组图形的过程,在这一活动中获取了数学知识也发展了空间想象能力。
四、展评作品,感受图形美。
1、展示作品。
哪位同学愿意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
(学生用实物投影及板贴的形式,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加以介绍用到了哪些图形,学生互相评价,选出最佳设计奖)
2、感受图形美。
今天大家当了回设计师,有什么感想?
(学生谈感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展示及互相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图形拼组成的图案的美,同时在获取数学知识及乐趣的同时,还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复习活动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对平面图形的特征有一个进一步理解,在操作拼组的过程中对它们的特征加以巩固。
1、运用“百宝箱”、“当回设计师”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把握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在开课中进行了“百宝箱”、“当回设计师”的激趣,在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了环节上的创意,使得这节课贯穿成一个有趣的数学活动。在教学环节中,体现了对学生创意图形的拼组由浅入深的指导,学生学会了“如何准备”,“应注意哪些事项”等问题解决的方法,真正让学生在“摸、问、答、议、拼、展“的活动中感受图形的美,加深对它们特征的理解。
2、在动手操作探索中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美、丰富数学体验。
学生喜欢这样的动手操作课,他们在活动中不仅感受、欣赏了图形的美,而且还发展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运用已有知识获取体验,将实际活动与自己的内心感受结合起来,丰富了他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

二年级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二年级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12年秋季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5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利用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概括的能力。
3、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教学重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导入新课
1、摆学具,说算式
2、卡片出示算式:
4х33х36х53х7
为了使乘法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可以根据两个相乘的数和它们的积编乘法口诀,你们有兴趣吗?
二、自主探究
1、5个5个的数,数到50。
问:一只手,是几个手指?是几个5?能不能写出乘法算式?
学生汇报师板书:1х5=55х1=5
能不能试着编一句话记住这两个算式?
在两个算式的中间写上“一五得五”
2、同桌之间握握手,你发现了现在是几个5?一共有多少手指,写出乘法算式,试着编一句口诀。
学生写算式编口诀。
3、学生汇报师板书:2х5=105х2=10二五一十是什么意思同桌合作,编出3个5、4个5、5个5的口诀。
两个人一组,共同借助手探究另外3句口诀。
汇报: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5、学生汇报,师板书出来,
指板书明确,这就是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三、当堂训练
1、开火车。老师说出口诀的半部分,学生补充口诀的后半部分。(先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口诀,再打乱顺序。)
2、教材51页《做一做》3、教材52页3、4题。
3、在□里填上正确的数。
3+3+3+3=□×□6×3=□+□+□=□+□+□+□+□+□
4、让学生做练习十的第l~3题。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2018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260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