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关雎》教学设计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雎》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关雎》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诗经。2、了解比兴手法。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2、采用小组合作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句子,理解意境。3、朗读背诵,积累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1、对每句诗的理解。2、体会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及音频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的文明与辉煌。《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个小组为我们介绍介绍?(学生介绍)善于查阅资料,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二、诵《关雎》:
1、出示学习任务及要求。
2、学生自读(查工具书、看注释)。
3、小组内交流读。
4、全班展示。(小组先评价,再朗诵)
三、说《关雎》:
1、出示学习任务及要求。
任务: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求: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出来。)
2、学生自学。
3、小组交流。
4、全班展示。
四、品《关雎》
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美在哪儿?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起到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时,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时而雌雄相对和鸣,发出“关关”地叫声,看到此情此景,让我浮想联翩。我觉得这首诗美在意境。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学习任务及要求品味《关雎》之美。
人物美:
我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大家看这几句诗写出了采荇女的勤劳能干,心灵手巧,是热爱劳动的淑女,谁说这样的女子不美呢?
我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这几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诗中的年轻人对爱情非常执著,他爱慕、追求美丽的采荇女,求之不得时,日思夜想,辗转难眠,可见,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我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些句子中,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诗中的君子在追求淑女而不得之后,不是意志消沉,陷入痛苦不能自拔中,更不是割腕自杀或去跳楼,而是采用了非常高雅文明的方式,在梦幻中去把她继续追寻。你说这样的君子不可爱吗?这样的人物不美吗?
语言美:
我从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语言美。如整首诗压韵,如第一单的“洲”、“逑”压韵,第二单、第四章、第五单都压i韵,读起来好听。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句式大致相同,听起来悦耳,这就是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这样一唱三叹,循环往复,抒发感情,同时刻画出了采荇女的勤劳能干,使采荇女的形象深入人心。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也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可以看出君子对采荇女的爱慕之切和君子对爱情的执著专一。
《关雎》的语言美还体现在用词的准确传神上。如“流”、“采”、“芼”这三个动词,“流”是“捞取”的意思,“采”是“采摘”,“芼”是“挑选”,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采荇女劳作时的情形,严谨有序,一丝不苟。
如“参差”二字修饰“荇菜”,写出了长短不一的荇菜在水中漂流的具体情态。
如“窈窕”用得好,刻画了淑女的美好品德。
如“悠哉悠哉”的“悠”用得好,“悠”,“长”的意思,这个词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小伙子长夜难眠、辗转反侧的情形。
情感美:
君子初见淑女时,心中充满着喜悦和爱慕之情,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看出来;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一定是焦虑、苦闷、失望的,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来,情极生幻,睡梦中、向往中,出现了和淑女相亲相爱的愉悦情景,此时此刻,君子的内心一定会满溢着陶醉和幸福之情,“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以为证。因此,我认为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生动细腻、健康明朗、质朴直率的。
意境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写了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洲,还有参差的荇菜,美丽的采荇女,多情的君子,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有情感,交织融合,意境优美。(介绍诗经的表现手法:由景及人,触景生情,这就是《诗经》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起兴”。)
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还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难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现在,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来一次合作朗读,共同演绎《关雎》之美。男同学要读出阳刚之美,女同学要读出柔情之美。
(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参差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再轻声朗读前四句。)
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演唱的《关雎》?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延伸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关雎》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关雎》教学设计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诗经》中的爱情诗歌,大部分表现劳动人民纯洁、朴实、健康的思想感情。而《关雎》则是《诗经》中较为优秀的爱情篇章。那么在教学《关雎》的时候,我们究竟该教给学生什么呢?

1、赏古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让学生明白诗歌的内涵,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像《关雎》这首诗,它在韵律上有这样几个特点:①双声叠韵。如窈窕、辗转等词。②重章叠句。这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各章句法基本相似,只是在中间更换少数几个词语,达到回环往复的作用。③两两停顿。《关雎》每句四字,两两停顿。读起来非常有节奏感。

所以在带领学生读这首诗歌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体会这首诗歌的韵律特点,要让他们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同时还告诉学生朗读这首诗歌的一些方法。比如在读两两停顿的时候,中间要做到气断声延,声音要稍微延长点。关关—雎鸠。也可以让一个学生范读,其他同学点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体会评价诗歌朗读。

2、体会情感。古语有云:诗言情,诗言志。在诗歌精炼的语言背后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所以在教学诗歌的时候带领学生体会蕴含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在第一堂课的时候我就犯了一个错误,没有依据诗歌的特点进行教学。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赏析君子和淑女这两个人物上,而且还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两个人物贴上了固定性的标签。当学生的回答超出这个框架范围的时候,我就想方设法把学生拉回了自己设定的框架。其实诗歌贵在它的多义性,贵在它所展现的一种朦胧之美。像我这样过于强调诗歌的形象性,等于是把诗歌给上死了。

教学诗歌要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那教师应该如何带领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呢?我认为还是借助语言这个载体,通过品味里面的语言来带领学生体会情感。但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这个方法应该是多变的,这样可以避免课堂的单调。根据诗歌本身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①图画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句诗或某一节诗给课文添加插图。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平台,同时又丰富了学生对这句诗或这节诗的理解。②改写法。让学生将诗歌改写成散文,从而将自己的理解寓于散文之中,在改写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情感。③换词法。这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换词比较,体会诗歌中某个词语所蕴含的丰富意蕴。

3、了解诗歌本身的特点。诗歌虽然有共同的一些特点,但每一首诗歌都有它自己的一些特性。同样是《诗经》当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优秀诗歌,《关雎》和《蒹葭》的特点就不一样。《关雎》比较大胆直白,比较质朴;《蒹葭》则比较含蓄朦胧。所以我们在教学诗歌的时候,应该让学生体会这首诗歌本身的特点。《关雎》这首诗选自《诗经·周南》,是周南这个地方的民谣,这首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直白通俗,表现得是劳动人民纯洁、朴实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这首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特有情感。但体会情感的过程不应该教师直接讲述给学生,而应该渗透在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和引导性语言中,从而将课堂教学内容引向深入。比如在导入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现在的一些民歌导入,让学生体会民歌的特点,这样既为接下去的教学作了铺垫,又渗透了一些民歌的相关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关雎》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关雎》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记住《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理解《诗经》中“兴”的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形式在本诗中的运用

3、品味诗歌的音韵美

2学情分析

九年级1班和2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可是语文基础知识和素养还很不够,因此课堂要多以讲解和朗读活动为主,加深学生对诗歌理解,对优等生可适当提高要求。以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为主,提升学生对美的语言和美的情感的认知与感受力。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中的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难点:1、品味与鉴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2、理解诗歌主题的多义性和主要的思想情感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情景导入

由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导入新课。

同学们肯定听过不少由古诗词改编而成的歌曲,刚才大家听的那首歌曲就是由一首诗改编而成,同学们知道是哪首诗吗?(《蒹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蒹葭》这首优美的诗歌。《蒹葭》是选自《诗经》的一首作品,也是我们在中学阶段学习的第一首《诗经》中的作品,因此在学习《蒹葭》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一个关于《诗经》的概念。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活动2【活动】整体感知

感受《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

1、请一位同学朗读全诗,然后请同学思考: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诗歌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四言,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复沓。

明确:四言是诗歌产生之初最主要的形式,《诗经》作为早期的诗歌,其虽杂有三、五、七、八、九句,但以四言为主。五言诗在东汉时期才出现,而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则为曹丕所创《燕歌行》。

重章叠句是《诗经》的主要形式。

举例《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2、这首诗每一章节重章叠句的同时,个别语词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找出诗歌中变化的部分

蒹葭:苍苍——凄凄——采采。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伊人所在地:一方——中央——湄——涘——坻——沚

道路:长——跻——右

3、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全诗采用重章叠句,而又在每章相同位置变换语词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使得诗歌具有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而且使得诗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诗中还运用了不少叠词,使得全诗声情兼备。

活动3【讲授】重点理解

讲授诗经中的创作手法:赋、比、兴

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即铺陈、排比。举例:《小芳》:“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

比:即比喻,“你是风儿我是沙”、“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兴:为了引出自己想要说的事物,往往先说另一个与原本的事物不一定有关的。举例:《达坂城的姑娘》:“达坂城的石路硬又硬啦,西瓜大又甜呀,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

给三首《诗经》作品,请同学们判断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

赋:《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chí)蹰(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yì)女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比:《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兴:《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请同学们判断:《蒹葭》这首诗运用了赋、比、兴中哪一种手法?

明确:兴,本诗每一章的前两句写景,以蒹葭起兴,同时运用了赋的手法。

活动4【活动】探究质疑

1、本诗每一章的前两句写景起兴,请同学们概括下诗中所写景的特征

明确: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

2、写景是为了抒情,那么这样的景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诗中哪几句是具体抒情的?

明确: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总结:

①诗中通过写蒹葭和白露,塑造了一种清虚寂寥而又略带凄凉哀婉的境界,对诗中所抒写的求佳人而不可得的爱情,和虽不可得而情不散的执着追求,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②蒹葭是飘零之物,随风而荡,正如诗人缥缈恍惚、若有若无的思绪。然而蒹葭最终止于其根,诗人的思绪最终也牵挂于相思之情。白露瞬息消亡,而相思之情也是虚幻而无形,不可捉摸。

活动5【讲授】主题把握

同学们对这里的“伊人”是如何理解的?

预设:诗人的心上人;贤人

明确:我们一般是以爱情诗的角度来解读《蒹葭》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然而亦有不同观点:

如:

①“人生哲理说”

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

②“明志说”

“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

总结:“伊人”是一个具体而缥缈的目标,他(她)或许是诗人思念追寻的爱人,或许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或者是明君寻觅的贤臣,或者是一种天下归心的政治理想,或者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似可知但又不得而知。这种主题的多义恰恰是诗歌所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

活动6【活动】拓展渗透

情感的拓展与渗透

1、请同学们运用已学过的诗歌或相关的歌曲,来赞美我们所拥有的亲情、友情,乃至我们以后所憧憬的爱情。

2、将学生分为三组:一组谈友情,一组:谈亲情,一组谈爱情,分组交流与合作,归纳出相应的诗词与歌曲,在课堂上进行全班交流。(老师给予合适的评价)

活动7【讲授】课堂小结

小结

一首首诗词,陶冶了我们的情操;一曲曲乐章,升华了我们的灵魂。是呀!诗让我们博学多才,诗让我们潇洒多情,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吟诵关雎>>和蒹葭>,再次领悟一下“思无邪”的艺术魅力。

活动8【作业】课后作业

一,必做题:课后第一题,写一段赏析短文,练习册。

二,选作题:课后二三题,以诵读背读为主,加深对语言美和意境美的感受。

关雎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关雎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情景导入

由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导入新课。

同学们肯定听过不少由古诗词改编而成的歌曲,刚才大家听的那首歌曲就是由一首诗改编而成,同学们知道是哪首诗吗?(《蒹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蒹葭》这首优美的诗歌。《蒹葭》是选自《诗经》的一首作品,也是我们在中学阶段学习的第一首《诗经》中的作品,因此在学习《蒹葭》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一个关于《诗经》的概念。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活动2【活动】整体感知

感受《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

1、请一位同学朗读全诗,然后请同学思考: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诗歌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四言,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复沓。

明确:四言是诗歌产生之初最主要的形式,《诗经》作为早期的诗歌,其虽杂有三、五、七、八、九句,但以四言为主。五言诗在东汉时期才出现,而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则为曹丕所创《燕歌行》。

重章叠句是《诗经》的主要形式。

举例《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2、这首诗每一章节重章叠句的同时,个别语词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找出诗歌中变化的部分

蒹葭:苍苍——凄凄——采采。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伊人所在地:一方——中央——湄——涘——坻——沚

道路:长——跻——右

3、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全诗采用重章叠句,而又在每章相同位置变换语词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使得诗歌具有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而且使得诗意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诗中还运用了不少叠词,使得全诗声情兼备。

活动3【讲授】重点理解

讲授诗经中的创作手法:赋、比、兴

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即铺陈、排比。举例:《小芳》:“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

比:即比喻,“你是风儿我是沙”、“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兴:为了引出自己想要说的事物,往往先说另一个与原本的事物不一定有关的。举例:《达坂城的姑娘》:“达坂城的石路硬又硬啦,西瓜大又甜呀,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

给三首《诗经》作品,请同学们判断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

赋:《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chí)蹰(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yì)女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比:《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兴:《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请同学们判断:《蒹葭》这首诗运用了赋、比、兴中哪一种手法?

明确:兴,本诗每一章的前两句写景,以蒹葭起兴,同时运用了赋的手法。

活动4【活动】探究质疑

1、本诗每一章的前两句写景起兴,请同学们概括下诗中所写景的特征

明确: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

2、写景是为了抒情,那么这样的景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诗中哪几句是具体抒情的?

明确: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总结:

①诗中通过写蒹葭和白露,塑造了一种清虚寂寥而又略带凄凉哀婉的境界,对诗中所抒写的求佳人而不可得的爱情,和虽不可得而情不散的执着追求,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②蒹葭是飘零之物,随风而荡,正如诗人缥缈恍惚、若有若无的思绪。然而蒹葭最终止于其根,诗人的思绪最终也牵挂于相思之情。白露瞬息消亡,而相思之情也是虚幻而无形,不可捉摸。

活动5【讲授】主题把握

同学们对这里的“伊人”是如何理解的?

预设:诗人的心上人;贤人

明确:我们一般是以爱情诗的角度来解读《蒹葭》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然而亦有不同观点:

如:

①“人生哲理说”

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

②“明志说”

“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

总结:“伊人”是一个具体而缥缈的目标,他(她)或许是诗人思念追寻的爱人,或许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或者是明君寻觅的贤臣,或者是一种天下归心的政治理想,或者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似可知但又不得而知。这种主题的多义恰恰是诗歌所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

活动6【活动】拓展渗透

情感的拓展与渗透

1、请同学们运用已学过的诗歌或相关的歌曲,来赞美我们所拥有的亲情、友情,乃至我们以后所憧憬的爱情。

2、将学生分为三组:一组谈友情,一组:谈亲情,一组谈爱情,分组交流与合作,归纳出相应的诗词与歌曲,在课堂上进行全班交流。(老师给予合适的评价)

活动7【讲授】课堂小结

小结

一首首诗词,陶冶了我们的情操;一曲曲乐章,升华了我们的灵魂。是呀!诗让我们博学多才,诗让我们潇洒多情,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吟诵关雎>>和蒹葭>,再次领悟一下“思无邪”的艺术魅力。

活动8【作业】课后作业

一,必做题:课后第一题,写一段赏析短文,练习册。

二,选作题:课后二三题,以诵读背读为主,加深对语言美和意境美的感受。

第六单元诗经《关雎》


(一)材料搜集(包括文章出处及相关内容介绍;与《诗经》有关的相关知识;重点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性活用词等)材料1关于《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也称“诗”“诗三百”,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2、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诗六义”。 《诗经》的编排分类《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又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的艺术特点以写实为主,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即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赋”即直接铺陈叙述,详加描述;“比”即比喻;“兴”指的是一种先写某一事物并以此发端引出所要表现对象的手法,具有联想和象征的意味。《诗经》的特色和影响《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 《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材料2关于《关雎》《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总体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声情并茂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该文(3)通译文义,并关注文章中重点字词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结合注释)2、读准字音、读对节奏。把握语速、读出情感。(小组合作完成)3、读读看——在品读中体会诗歌的美好意境。4、翻译《关雎》,概括诗歌主内容(结合提示和课下注释,翻译诗歌内容,掌握加点词语的含义) 提示:诗歌重在体会,对于字词意义不必落实到每一个字词上,可以通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好。注意一些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及通假字。

点击此处免费下载本资源

()优秀的教学资源网站,本站所有资源免费下载,欢迎您下次再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238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