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钱塘湖春行》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钱塘湖春行》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钱塘湖春行》八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一、导入

大家对《白娘子》的故事都很熟悉吧?那么,白娘子与许仙初次相遇在哪里啊?(答:西湖断桥)对,是西湖。风光旖旎的西湖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有着山川秀丽的景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同学们积累的有哪些描写西湖风光的古诗词?给大家分享一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师:还有没有?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风光的确令人陶醉,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师: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目标导航: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首先,学习古诗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会感情朗读和背诵)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其次,古代诗歌讲究炼字,所以要用心品味诗歌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准确体会作者情感)

三、检查作者预习及课下积累

西湖赏景,怎能少得了导游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其他同学补充。

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时: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

地:今山西太原人。

评: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作: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品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创作背景: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四、读一读领略诗之韵(7分钟)

1、师:有了目标,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但旅途中我们也不能闲着,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在朗读之前谁能告诉大家朗读诗歌有哪些要求啊?

一、读准字音;二、读准节奏;三、读出感情。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老师想补充的一点是:朗读七言律诗可以按照四三或者二二三的节奏朗读。下面请选择你喜欢的节奏自由大声朗读本诗。

2、点名朗读。请按四三节奏朗读的同学举手展示朗读。你读出了诗人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读出了诗人急于欣赏美景的期盼。

请按照二二三节奏朗读的同学举手展示朗读。你又读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呢?

读出了诗人欣赏美景的过程与赏景的喜悦。

3、齐读诗歌

师: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首先请戴眼镜的同学一起按照四三节奏读一遍,要求随着文字想象画面。

再请不带眼镜的同学一起按照二二三的节奏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要求随着文字想象画面。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同学们无论用哪种节奏读这首诗歌,老师都希望你们能够读的抑扬顿挫、读

得跌宕起伏、颇有味道,读出七言律师的音律美。

五、析一析通晓诗之意(用抢答形式引导学生完成)

(一)接下来,老师再考察一下你们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怎么样?今天我们不用逐字翻译的老方法,我们采取“分组抢答积分制”的形式,来考察你们对诗歌的理解,并评出获胜组。怎么分小组呢?这样吧,短头发的同学一组,扎辫子的同学一组,老师当评委和记分员。问题出示后,谁先站起来谁回答。获胜组有奖励哦。预备,抢答开始。

1、诗人游览的地点?钱塘湖

2、季节:春

3、具体是指春季的哪个阶段?初春、仲春还是暮春?(仲春指春季的第二个月份,因为在春天的中间,所以也叫仲春。)

4、诗人游西湖是用什么方式呢,什么交通工具?步行、乘船、还是……?

是骑马。

5、从哪看出来的?

因为后面说的“没马蹄”。

师: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点了。我们可以想像诗人在西湖边上信马由缰。

6、那么诗人的“行”踪(也就是说游览路线是如何的?从文中找出词语)jAb88.com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7、行程找到了,现在我们看看写了什么“春景”?

春景-------水、云、鸟、树、泥、花、草

8、哪些属于初春之景?(点拨:这些景物一年四季都有的呀,怎么就属于初春之景了?它们有什么特点?)

初春之景(细节描写)-----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9、看来,我们在描写景物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其显著特征才行。我们继续,诗中哪句诗流露出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悟诗情)“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体现了作者游览西湖的愉悦之情,对早春西湖的喜爱(留恋)和赞美之情。

同学们,比赛进行到这里,此处是不是应该有咱们优美的朗读啊?请两组各派一个代表参赛。

找一生评价,谁读得好,为什么?(从有没有读出作者喜悦、赞美的情感角度评价)或者找听课语文老师客串点评(用在两组都认为本组选手读得好的基础上)。

(二)可以啊,同学们,十道题目之后难分上下啊,不怕,我这儿还有杀手锏---拔高题,看看哪个小组答得好!

11、颔联两句诗歌,如果让老师写,老师会这样写的:处处早莺争暖树,家家新燕啄春泥。同学们觉得是老师的好还是白居易写的好呢?为什么?

白居易的好,因为还是初春季节,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由春的歌手和春的信使来展现出大自然刚从沉睡中刚苏醒过来。

12、“争”和“啄”两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黄莺争相栖息,新燕辛勤啄泥,在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生动的表现出来了。

13、颈联中的“乱”和“浅”写出了初春花草的什么特点?

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14、参考本单元学习的其他写景古代散文和诗歌,同学们来合作概括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写作特色?

(1)选取典型意象,抓住景物特征。

(2)远景近景相结合。

(3)静态与动态相映衬。

(4)仰视与俯视相结合。

(5)直抒胸臆,寓情于景。

(6)拟人的修辞手法。

(7)色彩搭配。

同学们,到现在好像我们胜负已分,获胜的同学该接受奖励了。请输掉的小组同学举起右手,竖起大拇指,跟着老师说:谢谢你!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希望我们共同进步!

六、画一画,写一写,领略诗之美(8分钟)(播放歌曲《钱塘湖春行》)

1、师:同学们说的很真诚,老师衷心的希望你们在学习上能够互帮互助。在同学们热烈的抢答和讨论中,不知不觉我们竟随着诗人的足迹逛完了西湖。西湖的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可是,既然是天下美景,那当然要共赏了。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把生活体验融入诗歌中去,画一画西湖春景图,拿回去给家人欣赏讲解。或者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自己从诗中所欣赏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语言描绘出来。(二选一)

2、学生展示散文作品:

钱塘湖春行

首联: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骑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的西边。雨后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同水面连成一片。

颔联:……

颈联:……

尾联:西湖的美景令人陶醉。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的景色。这里绿柳成荫,白沙堤静静地躺在湖边,那么安闲,那么自在,真让我流连忘返啊。

生: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湖岸边,不知是谁家新来的小燕子,呢呢喃喃地忙着衔泥筑巢。

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的花儿渐渐的开了,一丛丛,一簇簇,摇曳在春风中,尽情地吐露芬芳,快要让人眼花缭乱;绿茸茸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刚能遮住马蹄。

师:哦,同学们描绘的春景太美妙了,让我们再次陶醉其中了。其实,诗人

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呢。

2、学生展示西湖春景图,并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充当小导游解说诗中的画面。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老师为你们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现在我们为本首诗歌进行小结。找同学总结中心思想。《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副春意盎然、色彩明丽、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的愉快心情和对西湖的喜爱、赞美之情)。

八: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的“钱塘湖春行”就要结束了,请不要忘记风光秀丽的西湖;不要忘记妙笔生花的白居易;更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欢聚一堂,共同学习。谢谢大家!下课!

相关阅读

《钱塘湖春行》教案分析


《钱塘湖春行》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用心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都歌颂过春天,表达对这个季节的喜爱之情、留恋之情等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咏春的诗歌,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节奏。
2、学生自读,培养语感。(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3、点名朗读,同学纠正。
4、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思考:(1)通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信息?
(2)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三、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师巡视,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2、指明学生描述诗歌景象。
3、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四、三读课文,品味探究:
1、齐读诗歌。
讨论:(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2、本诗中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
4、师生共同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六、课堂训练
1、朗诵诗歌。
2、以本首诗为例说说律诗的特点。
七、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2.用自己的话对《钱塘湖春行》进行描述,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游踪)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景)早春之景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景)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情)喜爱之情

语文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教案及教学反思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语文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教案及教学反思”,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作者创作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西湖十景的图片,请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图片上的美景。

进过几轮互动,教师点出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1语句啰嗦,用词不讲究;2叙述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描述没有情感渗透。然后教师引题:“美景之所以美,是因为有好的诗句清晰细致地描述。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中唐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如何描述美景的。”

2.用多媒体出示白居易个人信息如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用多媒体出示“律诗”的相关知识:律诗是一种中国诗歌体裁,体诗的一种,兴盛于唐。律诗对格律要求非常严格,每句有几个字就称几言,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称一联,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颔联、颈联的两句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二)整体感知

老师设置如下问题,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全文,并找出诗中所描绘景物的地点。

从孤山寺的北面来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第一句作者即点明地点,即孤山寺北贾亭西。

(三)深入研读

教师继续设置如下任务,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

1.本诗的前两句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观察景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描写了水、云、莺、树、燕、泥、花、草。这些景物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组:

水、云、花、草______________远景,静景

莺、树、燕、泥______________近景,动景

则,此处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再到远,由静及动再到静。

此处教师须着重解释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是写愿景。因为近看看不到太多的花和草,只有远看,才能看到繁多而多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的花,才能看到绿荫连绵犹如水一般的草。

2.这样写有何好处?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从距离上讲,由远及近再到远,突出了景观优美而丰富,远近四处都是美好的景色,也侧面写出了景色太美让人目不暇接的感受;从动静上讲,由静到动再到静,体现了观察的真实性,远处的景观体现静态的美感,近处的景观鲜活生动,符合真实生活的逻辑;远近结合,动静交叉,使整首诗既富有整体上的画面美感,局部又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既描述了美景,又写实地体现了客观存在,呈献给读者一副非常真实,具体的西湖春景图。

3.颔联中的“争”和颈联中的“没”两字可否“啼”“遮”?为什么?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不可以。此两处都是在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突出了景观的特点:首先,“几处早莺争暖树”是将“莺”拟人,用人争先恐后的样子描述早春的莺鸟成群结队地在树上鸣叫的场景,若将“争”换成“啼”,使“群莺鸣树”的样子不够形象生动,也缺乏动态的活泼感;其次,“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将“草”拟物成水,只有水才能“没”,而春天的绿草还不是很茂盛,被风吹也不会显现出剧烈的摇动,就像是刚刚没过马蹄的水湾一般,清浅而柔顺。此处若是将“没”换成“遮”,读者就失去了将草和水相关联的想象空间,语言表达就会略显平淡,不够真实生动。

4.本诗中除了比拟,作者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除了比拟,还有对仗,每联上下句之间不但字词对偶,平仄和押韵也都达到了律诗的要求;另外首联下句还使用了夸张,用云水同低夸张地表现了春水初生,白云低垂,水天一色的场景。

(四)拓展延伸

教师再次用多媒体出示“西湖十景”的图片,请学生任选一张再次进行口头描述,注意描述的顺序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可使用一些修辞增加画面的真实感,遣词造句是否有美感又富逻辑。

(五)小结作业

总结文章内容,请同学将上述口头描述写成一篇200-300字的习作。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名家名作,用真实生动的语言高度还原了真实的西湖美景,朗朗上口,可读性强,在课程中加设更多朗读的环节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语感和学生对诗词的感悟能力,这个部分应该改进。另外,在解释修辞手法时,应多多举例,不但要举本诗中的例子,还可以举一些学过的诗文中的例子,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修辞使用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主动使用修辞。

中考语文常见诗歌:钱塘湖春行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考语文常见诗歌:钱塘湖春行”,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中考语文常见诗歌: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备考点一文为考生朋友们提供了钱塘湖春行原文、译文、注释以及作者简介、中考练习题等。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诗歌结构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原文展现

钱塘湖[1]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2]北贾亭西,水面初平[3]云脚低。

几处早莺[4]争暖树,谁家新燕[5]啄春泥。

乱花[6]渐欲迷人眼,浅草[7]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8]行不足,绿杨阴[9]里白沙堤。

注释

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⑷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⑸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⑹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⑺浅草: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够上。没(mò):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⑻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⑼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作者详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186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