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一次函数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一次函数”,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y=kx+b(k≠bk、b是常数),其中是x自变量,y是因变量,读作y是x的一次函数,当x取一个值时,y有且只有一个值与x对应,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值与x对应,那么这个函数就不是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表达式求解:
一次函数也叫做线性函数,一般在X,Y坐标轴中用一条直线来表示,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答出另一个变量的值。
一次函数的表达方式一般都为y=kx+b的函数,叫做Y是X的一次函数,当常数项为零时的一次函数,可表示为y=kx(k≠0),这时的常数k也叫比例系数。常用来表示一次函数的方法有解析法,图像法和列表法。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般分为点斜式,两点式,截距式。
解答一次函数的作法最简单的就是列表法,取一个满足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两个点的坐标,来确定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还有一个描点法。一般取两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道理,也可叫“两点法”。通常情况下y=kx+b(k≠0)的图象过(0,b)和(-b/k,0)两点即可画出。

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一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的必考知识点,新课程标准把三部分的关系提到了十分明朗化的程度。因此,应该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知识点进行辨析。
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成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数的角度);从图像上来看,就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的值(从形的角度)。
利用函数图像解方程:-2x+2=0,可以转化为求一次函数y=-2x+2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而y=-2x+2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1,所以方程-2x+2=0的解为x=1。
注意:解一元一次方程ax+b=0(a≠0)与求函数y=ax+b(a≠0)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是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是前者从数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后者从形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从数的角度来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是何值;从形的角度来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从而使方程组得出答案。

相关推荐

初中数学复习知识点:一次函数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初中数学复习知识点:一次函数”,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复习知识点:一次函数

一、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即:y=kx(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和y2=kx2+b……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

2.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g=S-ft。
六、常用公式:

1.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
2.求与x轴平行线段的中点:|x1-x2|/2
3.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
4.求任意线段的长:√(x1-x2)^2+(y1-y2)^2(注:根号下(x1-x2)与(y1-y2)的平方和)

初二数学上册第六章一次函数教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初二数学上册第六章一次函数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六章一次函数
总课时:7课时使用人:
备课时间:第八周上课时间:第十一周
第1课时:6、1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看成函数;
2.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的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
3.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2.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概括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3.通过对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善于观察、乐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会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是函数关系。
教学难点:
1.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教具:教材,课件,电脑
学具:教材,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欣赏图片,思考问题)
内容:
展示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图片,如心电图片,天气随时间的变化图片,抛掷铅球球形成的轨迹,k线图等,提请学生思考问题。
第二环节:展现背景,提供概念抽象的素材(10分钟,学生思考问题,感受变化的量)

内容:
问题1.你去过游乐园吗?你坐过摩天轮吗?你能描述一下坐摩天轮的感觉吗?
当人坐在摩天轮上时,人的高度随时间在变化,那么变化有规律吗?
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与旋转时间t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右图就反映了时间t(分)与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米)之间的关系.你能从上图观察出,有几个变化的量吗?当t分别取3,6,10时,相应的h是多少?给定一个t值,你都能找到相应的h值吗?
问题2.在平整的路面上,某型号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将滑行S米,一般地有经验公式,其中v表示刹车前汽车的速度(单位:千米/时).
(1)公式中有几个变化的量?计算当v分别为50,60,100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是多少?
(2)给定一个v值,你都能求出相应的s值吗?
问题3.如图,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按图中方式,动手做一做,完成下表:

正方形个数12345
火柴棒根数47101316

表格中有几个变量?按图中方式搭10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若搭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第三环节:概念的抽象(7分钟,得到定义,学生理解知识)
内容:
1.引导学生思考以上三个问题的共同点,进而揭示出函数的概念:
在上面的问题中,都有两个变量,给定其中一个变量(自变量)的值,相应的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因变量)的值.
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2.点明函数概念中的两个关键词:两个变量,一个x值确定一个y值,它们是判断函数关系的关键。
3.再通过对上面3个情境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三个情境呈现形式的不同(依次以图像、代数表达式、表格的形式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函数常用的三种表示方法:
(1)图象法;(2)列表法;(3)解析法。
第四环节:概念辨析与巩固(10分钟,强化训练一对变化量的理解,学生小组讨论)
内容:
1.介绍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
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指出下列关系式中的变量与常量:
(1)球的表面积S(cm2)与球半径R(cm)的关系式是S=4R2
(2)以固定的速度V0(米/秒)向上抛一个球,小球的高度h(米)与小球运动的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式是h=V0t-4.9t2.
2.概念应用举例
1.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速度是15千米/时,你能表示出他走过的路程s与时间t之间的变化关系吗?S是t的函数吗?路程s随时间t的变化的图像是什么?
略解:S=15t,是函数,图像略.
2.如果A、B路程为200千米,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行驶的速度v与行驶时间t是怎样的变化关系?V是t的函数吗?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的图像是什么?
略解:,是函数,图像略.
3.若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面积y与边长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y是x的函数吗?面积y随边长x的变化的图像是什么?
略解:s=x2,是函数,图像通过课件展示给同学们
第五环节:课时小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全班交流)
内容:请同学们针对本节的内容进行自我小结,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后;最后教师总结。
最终总结了下面的内容:
1.初步掌握函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的关系。
理解函数的概念应抓住以下三点:
(1)函数的概念由三句话组成:“两个变量”,“x的每一个值”,“y有确定的值”;
(2)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有函数关系不是看它们之间是否有关系是存在,更重要的是看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3)函数不是数,它是指在某一变化的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在一个函数关系式中,能识别自变量与因变量,并能由给定的自变量的值,相应的求出函数的值。
3.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1)图象法(用图像来表示函数的方法);
(2)列表法(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格来表示函数的反方法);
(3)解析法(用代数式来表示函数的方法,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式子叫做函数关系式,函数关系式是等式,在书写时有顺序性,一般写成:“函数=函自变量的代数式”的形式)。
4.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的看待一个问题。
5.本节课用到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归纳等过程获取数学知识.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A组(优等生)习题6.1和创新设计
B组(中等生)创新设计
C组(后三分之一生)习题6.1
教学反思:

初二数学上4.4一次函数的应用1导学案


课题:4.4一次函数的应用(1)
学习目标:1.能熟练求出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问题引入】
正比例函数的一般表达式是一次函数一般表达式是,
【我来尝试】
1、若正比例函数经过(-1,2),求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2、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1),求这个的函数关系式.

3、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2,-3),求这个的函数关系式.

4、如图,直线是某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1)求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2)点是否在该函数图象上?

5、如图,直线是一次函数的图象,
(1)求这个的函数关系式.
(2)当时,求y
(3)当时,求

【想一想】
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需要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呢?

【我来应用】
6、某物体沿一个斜坡下滑,它的速度v(米/秒)与其下滑时间t(秒)的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v与t之间的关系式;
(2)下滑3秒时物体的速度是多少?
7、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厘米)是所挂物体的质量(千克)的一次函数,当不挂物体时弹簧为5厘米;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3千克时,弹簧长8厘米.写出与之间的关系式,并求出所挂物体的质量为7千克时弹簧的长度.

【晚间训练】
8、如果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1),那么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9、已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当时,的值为4,求这个函数解析式

10、若一次函数y=kx-3k+6的图象过原点,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11、已知一次函数,当时,,且它的图象与轴交点的纵坐标是3,求这个函数的表达式

12.已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2,3)与(a,-3),求a值。

13、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看图填空:
(1)当x=0时,y=____________,当x=____________时,y=0;
(2)k=__________,b=____________;
(3)当x=5时,y=__________,当y=30时,x=___________.
14、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①b=②求这个函数解析式;
③求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④求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15、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射一个物体,在落体之前,物体向上的速度是运动时间
的一次函数。经测量,该物体的初始速度为25,2s后物体的速度为5。
(1)写出,t之间的关系式。
(2)经过多长时间后,物体将达到最高点?(此时物体的速度为0)

16、已知直线l与直线y=-2x平行,且与y轴交于点(0,2),求直线l的解析式。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013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