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1.通过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大一统。
2.思考和探究汉武帝大一统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汉武帝的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阅读76-77页“文景之治”一目,思考:
1.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2.什么原因造成了西汉初年的这种经济形势?
3.面对这种形势,汉初的几位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二).阅读77-78页“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思考:
1.汉武帝如何逐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的?
2.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谁的?哪一主张?又是如何去实践这一主张的?
3.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有何意义?
(三).阅读78-79页,了解东汉的统治

背景:

“文景之治”措施:

意义:

大一统的汉朝
背景:

政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思想:
意义:

1.文景之治是指()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2.汉武帝为了提高儒家学说地位采取的措施是()
A.巩固中央集权B.建立了明确的人才举荐制度
C.颁布了推恩令D.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
3.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汉高祖B.光武帝C.周文王D.汉武帝
4.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A.剥夺王国的封地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C.分割王国的封地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5.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A.太学B.郡学C.国学D.府学
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
7.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是接受了谁的建议()
A.董仲舒B.刘濞C.晁错D.主父偃
8.按先后顺序排列汉初的几代皇帝应是()
①汉景帝②汉武帝③汉高祖④汉文帝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
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的关系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C.董仲舒的学说适应实现政治统一的需要D.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思想

扩展阅读

13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13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3课大一统的汉朝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初统治者采取比较宽松政策的原因及措施。
2.掌握文景之治的含义,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史实理解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
2.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组讨论,探究秦亡汉兴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汉初高祖、文帝、景帝时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原因、措施和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2.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鼎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认识到中华民族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重点
“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法与学法
1.联系法:让学生运用联系回忆的方法,分析出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的原因,掌握历史发展的因由规律。
2.讲解法:教师运用讲解法来解决汉武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等问题,达到学生全面、系统理解的目的。
3.讨论法:指导学生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是怎样形成的?”并用图示小结,旨在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的思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导入框汉高祖宴群臣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怎样治理天下?)你认为汉高祖的话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板书课题)
请阅读课本,5分钟后回答以下问题。
自学指导一:
西汉建立后,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是怎样造成的?
汉统治者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后教点拔: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引导学生从回忆旧课中得出结论:这种形势是秦的暴政、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造成的。
(口述:西汉初年,有三大社会问题非常突出,一是经济凋敝,二是边境不安,三是诸侯王割据称雄。其中,经济问题最大。秦朝每年服徭役的人不下三百万,繁重的徭役迫使大量农民脱离农业生产,后接连发生秦末农民战争,使社会经济濒临溃的边缘,再加上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影响,就出现了以上的社会问题。)
分组讨论:面对这种情况汉初统治者该怎样进行统治?假如,你是汉高祖,你会怎么做?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定其中两组的同学讲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吸取历史教训。)
只有采取措施尽快恢复经济,才能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达到长治久安。于是,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以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措施。
2.汉高祖以后的几代皇帝,特别是文帝、景帝时期(前180-前141)推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景象。
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一起互相交流、质疑,归纳出文景之治时采取的主要措施:
轻徭薄赋
奖励农桑
提倡节俭,
重视“以德化民”。
讨论探究:什么是“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对我们当今社会经济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在生讨论的过程中师予以点拔,引导学生对比秦修建阿房宫、骊山陵与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停建露台的做法有何有同。得出结论:得出“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过渡小结:文景之治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厚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我们来认识一下汉武帝。
自学指导二:
1、说说你所知道的汉武帝。
2、阅读P77页课文小字,说出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3、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两项措施?有没有达到他的目的?
后教点拔
1、学生自由发言。得出结论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
2、通过阅读引出汉武帝重视选拔人才、善于使用人才的结论。正是因为汉武帝善于用人,这就为汉武帝打造一个“大一统的西汉盛世”提供了一个条件。
(口述:汉朝实行中央集权的条件已经具备。汉武帝雄才大略,重视选拔人材、善于使用人材是主观条件,文景之治的出现,为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物质条件。)
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政治上: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教师分析:
⑴阅读关于梁王的课文,引出“武帝时诸候国仍有相当的势力”的认识,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使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又找借口,一次就消去当时半数的侯国。使诸侯国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汉武帝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⑵设计问题,层层深入,在充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口述:汉武帝在政治上的措施引起了当时诸子百家的非议,对于汉武帝的做法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和意见。
汉武帝采纳了谁的建议?实行什么政策?
什么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是如何推行儒学教育的?
议一议:“董仲舒的建议为什么会被汉武帝接受?(学生各抒已见)
小结:讲完“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引导同学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用以下图示小结:
1.原因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大一统
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
2.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3.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4.分组探究,说一说俗话说,功过自有后人评。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但是秦二世而亡,而汉朝经历了百余年后才走向衰亡,你怎样看待这两位皇帝?(多媒体图片)
(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来回答,只要不太离题便可)
〔说明〕这个小练习的确定主要是巩固这课的小知识,以达到学与练的结合。
过渡:汉武帝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但是,百余年后,西汉逐渐走向衰亡。重新建立的汉朝,定都在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
自学指导三:
西汉灭亡,东汉建立,简要交待清楚即可。尤其是“东汉的统治”一目,全为阅读内容,不展开讲述。了解几个简单的问题即可。
A、西汉何时灭亡的?
B、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人,都城?
C、东汉光武帝在位时期经济怎样?历史上称为什么?
D、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怎样的黑暗局面?
学习小结:你知道今天讲了几个历史人物吗?你能谈谈对他们的看法吗?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汉朝由“文景之治”到“汉武帝大一统”,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这节课我们主要收获的不仅仅是这样一些基础的知识,还明白了守业更比创业难和祖国统一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我们无论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应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强盛昌荣。
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
1.西汉第一个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
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B.重视“以德化民”C.经济困难D.人心思安
3.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4.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
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B.平定“七国之乱”
C.颁布“推恩令”D.发行五铢钱
5.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武帝D.光武帝
二、论从史出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到这个时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1)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
(3)你认为出现这一治世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
材料2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何不同?
(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呢?
三、百家争鸣
8.汉代前期,由于统治者采取相对宽松的政策,诸子百家的思想虽然经历了秦朝的劫难,但到汉武帝时,已经重新活跃起来。假如一天,儒、道、法三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各自阐述着本家的观点,汉武帝对谁情有独钟呢?为什么?请你设计一个他们的谈话方案。儒家代表简称儒,道家代表简称道,法家代表简称法,汉武帝简称武。
法: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人能阻挡它的步伐,今胜昔,我们必须跟着时代的变化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拘泥于古法,不就像守株待兔一样可笑吗?
道:但我看来,有为还不如无为的好啊。秦始皇就是你们法家的知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结果怎样,还不是二世而亡吗?
儒:我觉得做事不能太绝对,对人民实行残酷镇压实在是应该吸取的教训,但一味的“无为”,很多事情也无法解决呀,所以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长治久安啊。
武:(心想)对呀,如果只是无为,与民休息,可边疆地区何时才能安宁呢?我又如何建功立业呢?而他们几家争来争去,对我的统治也不利呀!于是汉武帝采纳了_________家的建议,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命令,从而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登上了至尊的地位。
参考答案
一、1.A2.C3.B4.C5.C
二、6.(1)汉景帝时期。
(2)“文景之治”。
(3)他们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又注意节俭。
7.(1)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意节俭。
(2)秦对人民实施暴政,而汉朝统治者以此为戒,轻徭薄赋,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注意节俭。
三、8.(根据各家的主要思想,言之有理即可)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汉的兴衰,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和政治及思想上的措施,记住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
2、过程与方法
自学和分组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提高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与学的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文景之治
教与学的难点:理解“大一统”的含义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一:阅读课本导入框内的故事,将注意力带入西汉建立庆功宴的喜庆氛围。思考: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如果你是汉高祖,你会怎么做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探究一下西汉的历史。
方案二:课件显示电视剧《汉武大帝》片段,说明: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秦王扫六和》一课,认识了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历史上和他并称的帝王就是富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今天,我们将步入西汉的历史。
也可以利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通过学生回答秦皇、汉武及他们的历史功绩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1、西汉建立后,汉高祖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文帝和景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经济?这些措施实施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3、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汉武帝能实现大一统的客观及主观条件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㈠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3分钟)
㈡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于本课的重点知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在学生看书后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或)让学生分类(政治、思想等)明确答案,并给予学生3分钟的记忆巩固时间。
1、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要联系前面所学知识综合分析:①引导学生把汉文帝与秦始皇进行比较,引出“成由奢,败由奢”。②要说明“以德化民”中的“德”是仁德,政德。③通过引导分析,应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一个认识:分析历史问题要“让史实说话”,论从史出。
2、汉武帝实行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大一统。理解“大一统”的含义。
“大一统”在《辞海》中解释为:“大,犹言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统一于周天子。后世因称封建王朝能统治全国为大一统。汉武帝时期,政治上一统于皇帝,思想上一统于儒家思想。此外,汉武帝在经济上、军事上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而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大一统”的含义并非单纯指领土上的“统一”,它还有着更广泛的内涵,包括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此处应该提示学生联系董仲舒的主张理解大一统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联系并思考:比较一下,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大?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共同形成答案。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比较问题。评价历史人物要抓住其事迹一分为二的去进行,既要肯定其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A秦皇和汉武在历史上都是有功有过,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和汉武帝的丰功伟绩。C此处可延伸至:比较秦汉在地方和思想上的不同措施。此处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对历史进行纵横比较和归纳。
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整个西汉的历史,好比一场登山接力赛。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中笑到最后,创建了西汉王朝,跑了第一棒,之后,汉文帝跑了第三棒,并且成绩斐然,和他的继承者景帝共同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其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把西汉的统治推向鼎盛时期,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盛极而衰,到公元8年,西汉被外戚王莽篡权,西汉灭亡。不久,起义军推翻其政权,刘秀建立东汉。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㈠知识再现:
1、西汉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第一个盛世局面,史称“________”。
2、西汉鼎盛时期在位的皇帝是______。他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了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______。
㈡精挑细选:
3、今天我们采用“以德治国”的方略,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A.高祖时期B.文景时期C.汉武帝时D.光武帝时
4、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是()
A.商、西汉B.西周、秦C.商、秦D.西周、西汉
㈢综合运用:
5、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雪》的诗词中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你能否结合我们评价秦始皇的方法查阅资料,也给汉武帝一个全面的评价?
七、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中的大一统不好理解,通过讲解知识,再配上图示解释,使学生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讲课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书写:主父偃、董仲舒。上课时间应让学生多读重点知识并加以背诵,另外课上要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附:问题和练习答案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一片荒凉景象。原因是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的。
2、文景之治是的主要措施:奖励农桑,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文景之治使汉朝迅速发展起来。
3、政治上: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
4、作用: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1、文景之治2、汉武帝,太学3、B4、D
5、综合题: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通过在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西汉进入
鼎盛时期。不过在其统治期间也曾连年征战,大兴土木,造成财力困乏,激起多处农民
起义。但他晚年悬崖勒马,宣布“罪己诏”,除去暴政,使西汉王朝转危为安。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097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