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语文《桂枝香金陵怀古》复习学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语文《桂枝香金陵怀古》复习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二语文《桂枝香金陵怀古》复习学案

【原文欣赏】《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翻译: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简介: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背景: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这首词可能作于当时。

字词: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仿效追逐。M.jAB88.COm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漫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商女:歌女。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练习题: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3)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试题答案:

(1)①“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②“故国”点题(或“扣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⑧“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2)①运用了比喻、拟人(“如簇”是好似争相聚集在一起之意,应属拟人手法)、借代等修辞手法;②远近结合(或“由远而近”);③动静结合(或“静中有动”);④注意描画景物的色彩。

(3)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精选阅读

高二语文下册《京口北固亭怀古》复习学案


高二语文下册《京口北固亭怀古》复习学案

【原文欣赏】《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翻译:

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勐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à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

简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

背景: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字词: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赢得:剩得,落得。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练习题:

1、甲词中的哪一句,与乙词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在内容和情调上是相和相应的?2、乙词“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与甲词中的哪个词含义基本上是相同的?都是指的什么地方。

3、甲词是用“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来赞颂孙权的,乙词赞颂孙权的是哪几句?

4、翻译下面的句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对比分析甲、乙两首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词,都是气魄弘大,意境雄浑,创作风格完全一致。

B.两首词都有哀叹壮志未遂的消极情绪。

C.两首词都写登上北固悼念古代英雄,以讽喻南宋统治者,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D.两首词都是灵活自如的使用典故。

6、.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怀之作,怀念的是三国时雄踞东南,不向对手低头屈服的孙权。

B.词的上阕由景生情,下阕重点写人,借古喻今,讽刺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

C.上阕末句巧妙的化用了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D.全词写法多样,有用典,有设问,有倒装,可见辛词艺术的特点之一斑。

答案: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望中”的“中”,指的是“中原失地”。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生子当如孙仲谋”。

4少年孙仲谋率领大军,占据东南争霸天下,天下英雄谁是他的敌手?曹操,刘备。生的儿子就应该像孙仲谋一样智勇双全。

5.B。

6.C提示:1.D.“少”当“年轻”讲,应读shào5.此题关键在“兜鍪”“坐断”的解释。兜鍪:头盔,这里指士兵,坐断:占据。

高二语文下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复习学案人教版


高二语文下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复习学案人教版

【原文欣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翻译: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勐!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简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

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中佳作。

字词:

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消息”此调有平、仄两体。此体为双调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十一句四仄韵。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北固亭:晋蔡谟筑楼北固山上,称北固亭,原址位于今江苏镇江,北临长江,又称北顾亭。

孙仲谋:孙权,字仲谋。孙权(182-252年),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曾建都京口。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舞榭(xiè)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寻常巷陌:极窄狭的街道。寻常,古代指长度,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形容窄狭。引伸为普通、平常。巷、陌,这里都指街道。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金戈,用金属制成的长枪。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都是当时精良的军事装备。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

元嘉草草:刘裕子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元嘉,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

练习题:

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一句有何深刻含意?试结合全词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句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处在群雄纷争的时代,而吴国能出现承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家不受外敌侵犯。“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忠义之心耿如日月。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折射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词人以廉颇自况。这一年词人已经65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他猜想很可能会像当年赵国名将廉颇一样,被执政者弃置不用。他的这一猜想很快变成了事实——韩侂胄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

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一句有何深刻含意?试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这一句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处在群雄纷争的时代,而吴国能出现承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家不受外敌侵犯。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忠义之心耿如日月。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学案

师:哪位同学说说苏轼?
生:苏轼是宋代词人。
生:苏轼是八大家。
师:应该说是八大家之一。哪八大家?说说。
生:苏洵、苏辙……
生(插话):欧阳修、王安石……
生(插话):韩愈、柳宗元、曾巩。
师:他们是什么方面的八大家?
生:文学。
师:当然是文学方面,他们应该是散文方面的八大家。
师:他们谁是唐代,谁是宋代?
生: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剩下的是宋代。
师:回答不错。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念奴娇”和“赤壁怀古”,哪个是题目?
生:“赤壁怀古”是题目。。
师:题目和词牌,哪个与内容相关?
生:题目与内容相关。
师:看看注释,这首诗是苏轼在什么境况下写的?
生: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时所作。
师:也就是说,是苏轼在人生的得意还是在失意时所作?
生:失意时。
师:请一个同学把全词读一下。
(一生读)
师:读的非常流畅。可是有个字读错了。
生:“羽扇纶巾”的“纶(guān)”,他读成lún了。
师:另外,我提点意见,还应该读出点气势。(示范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故意说)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
生:不对吧?
师:怎么不对?
生:“浪”应该是比喻吧?
师:比喻什么?
生:比喻时光。
师:对了。这里不能把浪解释为江水中大浪,应该是时光。你还知道用水比喻时光的句子吗?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
生:“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
师: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江,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
这句,很少有人能够比,能够写得出来。苏轼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想起这句“大江东去”。
如此的气势、如此的磅礴,让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写黄河的,―――
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二者是一样的,都是大气磅礴的。苏轼和李白都不是“人”,我是说,他们不是凡人。他们都是“仙”。
生:李白叫诗仙。
师:李白或者叫谪仙,天上下凡的。苏轼叫坡仙。只有仙人才能写出如此超凡脱俗、鸟瞰大地.。
这两句似乎很熟悉,(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学生响起了掌声。)
生:是《三国演义》的插曲。
师:是片头曲。这段歌词就在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大家看看,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样不一样?
生:一样!
师:一样呀,好,那么,咱们就用《三国演义》的这两句来代替、来改写苏轼这两句吧,看看行不行。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学觉得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师:你说说,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
生:“风流人物”就是“英雄人物”,都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
师:大家是否同意他的意见。
生:同意!
师:我不同意!我觉得,如果“风流人物”就等同于“英雄人物”,那么,苏轼何必不干脆用作“英雄人物”呢。
生:可能出于音律考虑吧!
师:读一读,“英雄”和“风流”,分别是几声?
生:都是一声和二声。
师:音律上一样,苏轼就是不用“英雄”!一定有原因。
生:“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就是不一样.!
师:反正就是不一样。(生笑)
(在苏轼的心中“风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样不同,我提醒接着往下看)
师:“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里已经把前三个小句子具体化了,怎么具体化的?分别看看。
生:“大江”具体化为“故垒”,
生:“千古”这里具像化为“三国”,
生:“风流人物”这里具像化为“周郎”。
师:如果说,前面是大场景、远景,而这里就是……
生:是小场景、近景了,如同镜头拉近了。
师:“故垒”是“旧战场”,“赤壁”就不是周瑜跟曹操打仗时的那个赤壁了。那个“赤壁”在哪里?
生:在湖北蒲圻。
师:那么,也就是说,苏轼游览的不是真赤壁。不是真赤壁,苏轼还怀想什么古人呀,这不有点做伪吗?不对,实际上,苏轼是知道他所游览不是真正的赤壁的,“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不是“我以为”。
师: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生:不能,“周郎”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
师:“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赤壁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不闻名。
生: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
师:反过来说呢?
生: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师:非常好。那么,“赤壁”是一种什么景观呢?接下来就进行具体描写了。我们一起来读、背。
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大家考虑,这三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譬如,“乱石穿空”是从形角度写的,写出了石头那种奇形怪状,那种参差交错。只有这样来写石头,才能写出战场的景观特点。
生:“惊涛拍岸”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
师:“惊”的繁体字怎么写?只有知道繁体字才知道这个“驚”的意义,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惊马一样的波涛,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这是一江怒涛。
考虑,这两句分别从什么视角来写的。
生:“乱石穿空”是仰视,“惊涛拍岸”是俯视。
师:一个往高处写,一个往低处写。而“卷起千堆雪”是往深处写,写颜色。
穿空、惊马一样的波涛、浪花如雪,都是往极处写。 
这样,由岸边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处。“赤壁”古战场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画面就形成了。
所以,紧接着一句――“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
“如画的江山”是一个舞台,是风流人物活动的一个舞台,在某种程度上,是如画的江山蕴育、塑造了风流人物。“一时”,指的当然是三国这段时期,而下片就集中笔墨描绘周瑜。
上片描绘了一种雄奇壮丽的景观,下片主要塑造的是周瑜这个人。
我们还是把上片一起来背诵一下。要读了豪情,读出气势。
(接着)再试着朗读、背诵下片。
师:试着修改一下原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我们能否把“公瑾”换成“周郎”,能否把“初嫁”换成“出嫁”。
生:不能换。公瑾是字,这里带着尊敬的态度去写。
生:而且再用“周郎”就与前面重复了。
生:初嫁,是刚刚出嫁,而“出嫁”则没有这种刚出嫁的意思。
师:有句话,新婚新婚燕尔!这里就突出强调小乔的年轻,刚刚嫁给周瑜,周瑜还在度蜜月呢!
(学生笑)
师:如果用“出嫁”,那就体现不出是小乔,而是老乔了。(学生更笑得欢)可是,我要告诉大家,这里,苏轼是真的“错”了,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并不是刚刚嫁给周瑜,而是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而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已经真的不是小乔,的确是老乔了。
生:啊!(学生惊讶)
师:大家主要考虑一下,此处,苏轼恐怕不是真的不知道小乔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那么,苏轼为什么非得那样写不可呢?
生:是不是还是强调周瑜仍然沉浸在热恋当中。
(学生大笑)
师:情感如火,十年依然,十年不减。(学生还笑)―――这种理解,贴近但是不准确。
其实,苏轼这里是故意为错,有意如此去写。大家是否忘了开头我提的4个字,为什么苏轼偏偏用“风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
生:我知道了。“风流人物”就是跟美女与英雄有关,是用美女来陪衬英雄吧,说明周瑜是特别懂得情感的,是懂得爱情的。
(有学生又笑)
师:这就对!
师:在苏轼心目中,只会冲冲杀杀的,不能算作“风流人物”,“风流人物”须得有儿女情长。正如刚才同学所说,懂得感情,懂得爱情,他不仅仅是勇武有力“风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胆,还得要有柔肠。如果说,美女陪衬英雄,也不能说错。
所以,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
“英雄人物”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坚忍不拔,那样一种豪气,一种气概。就如同词中四字写英雄气概英雄气概。
生:“雄姿英发”。
师:是。“雄姿英发”描写的又是风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气概的一面。
那么“羽扇纶巾”说的是“风流人物”的哪一面呢?“羽扇纶巾”实际不是武将的装扮,而是文臣的装扮。
生:是不是说周瑜有文采的一面?
师:说正是!这里表面上写周瑜的外在装扮,其实以此来写周瑜智慧与聪明的一面。
如果说,前面两句“雄姿英发”和“小乔初嫁了”,写周瑜既有刚,又有柔的话,那么,后面两句,“雄姿英发”与“羽扇纶巾”,就是写周瑜什么呢?
生:既能武,又能文。
师:好。同学们,这样,我们就已经把“风流人物”解释清楚了。苏轼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样的刚柔相济、文武双全“风流人物”!
大家再拓展开想想,我们在哪里,还曾经学过“风流人物”?
生:在初中,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里面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大家想想,毛泽东诗词里的“风流人物”,能不能这样理解?
给大家一段时间,回忆一下毛泽东的原词,认真对比二者提到的“风流人物”是否一样。其实,这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大家可以试一试,不怕说错,只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
(约两分钟后,有学生举手)
生:“风流人物”,都不能解释成一般理解中的“英雄人物”,那样解释,都是一种简单化。
毛词中的“风流人物”,当然不能等同于苏轼词中的“风流人物”,毛泽东的词中的“风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是指才能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毛泽东在词中也一一列举历史上的“唐宗宋祖,略输文采”“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说他们够不上“风流人物”,也就是说,他们这些人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韬。所以,毛泽东才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老师非常同意你的见地!
师:接下来,苏轼仍然围绕着周瑜进行细致描写,“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如果说前面几句属于正面描写的的话,那么,这一句就应当属于……
生:是侧面描写。用“樯橹灰飞烟灭”来衬托他的指挥艺术。
师:这么说,这句还有衬托对比啦?
生:“谈笑间”与“樯橹灰飞烟灭”就是对比。前面十分轻松,跟玩似地,后面就出现了那么强烈的效果。
师:跟大家的讨论,很长见识。
(我突然想到一个决定:剩下的下面几句话,就交给大家自己讨论辨析。)
(下面的几句是“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还有刚才的“樯橹灰飞烟灭”,存在着争论,我把学术界的一些?争论的观点公布给大家。我提醒大家认真思考,择善而从,能够展开交锋和争论。
第一,由于版本不同,“樯橹”有的版本作“强虏”。这两个词,你觉得哪个更好?
第二,“故国神游”,“神游者”是谁?周瑜还是苏轼?
第三,“多情应笑我”,这句怎么理解?存在两种理解:
一种理解是,“应笑我多情”,即苏轼在人生失意、人生低潮、年华老大的时候,还怀想什么“风流人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说,是苏轼“多情”。
第二种理解是,“多情应笑”后面应当是逗号,“我”应当归属下面,形成“我早生华发”。“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
第四、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首先讨论,“樯橹”好,还是“强虏”好。)
生:我觉得“强虏”好,强调了人的强大,恰好与“灰飞烟灭”形成一种强烈的效果,敌人非常强大,但是,在周瑜的镇定自若的指挥下,强大的敌人“灰飞烟灭”,变成了烟云。
生:我也同意用“强虏”好,直接写了人的强大,并且“樯橹”这个词太不自然,太小了,“樯橹”不是代指舰船吗?让人想不到人,想不到全副武装,想不到铠甲,想不到精锐武器之类的。
生:我不同意,“樯橹”更巧妙,更含蓄。大家都知道,文章的用词,直接好呢,还是含蓄好?当然还是含蓄更好。樯橹,这里不应该只指舰船,更应当指曹操的所有八十万水军。樯橹,更能够体现曹军的“水军”的特点。樯橹,更可以让我们想起曹操的武装,就如同现在的什么驱逐舰、巡洋舰、鱼雷艇之类的……
(学生笑)
生:那时候,哪有什么驱逐舰、巡洋舰呀!
生:(还是刚才那位同学)我只是比方,反正看到“樯橹”二字,更含蓄,更让我们想到水军,想到曹操的舰艇等各种全副武装的武器。
师:让我发表意见,我更倾向于用“樯橹”,理由就是刚才这位同学说的,体现“水战”特点,又含蓄,而“强虏”过分直白了。(仍有同学表示不同意)
不同意的同学也好,我不主张,同学们轻易改变自己已经深思熟虑的观点。如果你不满意,请把你的意见写成文字,写在周记本上,一边是“樯橹派别”,一边是“强虏派别”,呀,请别误会,我不是说你们是“强虏”呀!(同学们大笑)
(接下来,讨论“神游者”和“多情者”。请发言)
生:我觉得,还是同意课本上的解释。“神游者”应当是苏轼,苏轼从上片的来到大江边,描写长江的景观,“乱石穿空”什么的,然后又怀想英雄豪杰,怀想风流人物,也就是怀想周瑜,想做周瑜那样的风流人物。这些,都是苏轼在“神游”吧。就是苏轼的精神在这个旧战场上巡游。
师:你同意课本上注释中“故国”二字就是“旧战场”的意思。
生:是。
师:同学们,这里关键是“故国”二字怎么解释,如果当成“曾经的故土”讲呢,那么,这里显然不是苏轼的“曾经的故土”,而只能是周瑜曾经领兵打仗的地方。
生:老师说得正是。我不同意课本上的解释。我同意把“神游人”理解成周瑜。因为,这里的“故国”只能是周瑜的故土,不是苏轼的故土。
师:可是你还讲不通呀,如果是“神游者”是周瑜的话,周瑜死去了,怎么神游呀?
生:(学生有点急)是周瑜的灵魂嘛!苏轼是假设周瑜死后还有灵魂。苏轼是假设如果周瑜的神灵还在旧战场上的话,知道苏轼在怀想他,那么苏轼就想,周瑜会笑他,并且,“多情”二字正好扣合着前面“风流人物”,周瑜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师:这样说来,你把第三个问题也回答了,你认为“多情人”是周瑜,是“多情人”周瑜笑苏轼。你再具体谈。
生:我是这样想的,“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就是“多情人”,是名词。如果理解成“应笑我多情”,那么,就是苏轼“多情”,“多情”就是动词了。
师:他非常有见地。很新鲜。你的意思是苏轼的“多情”二字与柳永的“多情”二字是一个意思,都是“多情人”的意思。
联系柳永词来理解,可贵。如果“神游人”是苏轼的话,那么,他就不会写成“故国”了,而是写成“古国”,“古国”才能是“旧战场”。而“故国”一般应解释成“故土”“故乡”,或者引申解释成“故地”,即曾经到过的地方。此地是周瑜的“故地”而非苏轼的“故地”。
生:老师,你同意把“神游人”解释成周瑜?
师:不是下结论的时候,而且最好别轻易下结论。何况大人们还没有一个定论,学术界的争论还在继续。我觉得,你们争论是有益的,说的都有些道理。
我只是倾向于把“神游者”理解成周瑜。我的道理,从句逗得出的。我看过一个资料,有人查阅了统计了几百首《念奴娇》词,当然是不同人写的,这两句的句逗90%都是前四后五式,就是上句是四字,下句是五字。只有一首例外,是前五后四式。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在填写《念奴娇》词时,在这里是用前四后五式。
我还有一个逆向的推法。就是,即使句逗按照前五后四式,“多情应笑我”读成“应笑我多情”,太牵强,理解起來别扭,不自在。
我的看法,只能是我的看法,希望你们继续思考争论下去,可以写成小论文,题目就是《“神游者”是谁?》《谈谈“多情”与“神游”》。
继续讨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也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生:我同意第一种。
师:具体说。
生:我是从整个诗的格调来理解的。全诗比较格调比较昂扬向上。
生:我也同意。苏轼还是比较积极的。
师:没有不同意见?都同意苏轼比较达观的说法。
如果谈我个人的意见,我个人觉得,两方面都得顾及到才好,不能过分强调哪一方面。不是老师折衷。大家想想,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别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
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的消极,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
下面我们一起背诵全诗。
响起背诵的声音。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词两首,首先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来一起回忆了解苏东坡的生平诗作,理清词作内容,欣赏佳词好句。并最终对比学习《莫听穿林打叶声》,体会苏东坡旷达豪放胸怀。
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了苏东坡很多的诗、词和文章。有什么啊,像《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可以说对于苏轼的一些基本信息和生平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了。现在我们需要更细化一些。
这是苏轼在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的活动情况。
1068年娶王闰之(王弗之堂妹)
1069年返京;任职史馆
1071年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年任密州太守《江城子》《明月几时有》
1076年任徐州太守
1079年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年谪居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
1084年往常州
1085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可以说在密州黄州是苏轼创作的高峰期。
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功绩高,诗作也很高产。我们今天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写在被贬黄州时期。
据传说,据传说,也就是野史记载,苏轼被贬黄州,和当时的黄州太守徐太守关系不错。两人儿经常聊聊天下下棋,喝点小酒什么的。就在一天,苏轼在徐太守家喝多了,天挺晚了,当时也没电话,要是有电话王润芝就可以打个电话问问,喂,徐太守我家东坡回来了么,回没回来就知道了。可恰恰是没电话。王润之以为苏轼留宿在徐太守家了,可他恰恰是回来了,结果被关在了门外,没给他留门。苏轼这个郁闷啊,就有了内首词: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关键在哪啊,最后一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什么意思啊,坐着小船走了。到哪了?到哪了?哎,据野史记载,他就到了赤壁,当然史学家说,苏轼到的是黄州赤壁矶,而并非当年的赤壁古战场,考证来考证去也没有个定论。咱们呢不管苏轼到了哪,总之看见这大江东去,就有了这样一首传唱千古的词作。
苏轼来到赤壁,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哎,大江东去,浪涛去,千古风流人物。给你什么感觉呢。壮阔。为什么壮阔呢?大江东去是眼前之景,浪淘尽,大浪冲刷的是什么啊,千古风流人物。那么老师要问了,大江与千古人物是同一时间维度上的吗?不是。是同一空间上的吗?也不是。也就是说,这两句话是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个错位。大江东去是眼前之景,是现在,是空间上的感觉。而千古风流人物,则是时间上的历史沧桑之感。所以说这句,从空间的阔大写起一直写到历史的沧桑,又有了历史的沉重感,时空交错,在这里是一个重要的手法。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空间上的感觉,流啊流啊流,这就到了什么,时间上的维度。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918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