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赵普》”,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译课文,圈划疑难。
课堂学习:
一导课: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称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我们在评论他们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
二学生举例,教师可适当补充,并引出赵普。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再齐读课文,然后请学生个别朗读。
四翻译全文
1学生自译课文,质疑,师生解疑。
2请学生全文翻译,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
(注:教师在这一环节可将文言文翻译的常识渗透给学生,如保留法、补充法、调整语序法,并突出词类活用的字。)
五细读课文,思考: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赵普的哪些性格特点?
2本文刻画人物语言简洁,且善用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
六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
七过渡语: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及“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分别举出一二,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吗?
八学生交流
九总结:侧重鼓励大家胸怀天下,努力学习。
十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整理有关刻苦学习的成语、名言、故事。
《赵普》课堂掠影
江苏金坛社头中学213231沈芸霞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赵普》中“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以下是该课的一个片段:
师:“古代诸侯或大官死叫做‘薨’。”那你还知道对死的其他别称吗?
生:驾崩是称天子之死。
生:还有称太史之死的卒,称诸侯之死用赛。
师:看来同学们的积累还是很多的。这些都是社会某一阶层的特定用词,那对普通人又是如何说呢?
生:一般人死都称逝世,去世。
生:寿终正覆。
师:什么人才如此说?
生: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死才用寿终正覆。
生:未成年人死亡称做溺。
生:用“长逝”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称年高的长辈之死用“百年”。
古称成仙为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
生:登仙,旧时称老年人之死。作古:旧时称年长者之死。
生:有人被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叫遇难。因意外之事而死称遇害。
师:以上称呼从词的感情色彩上讲都是中性,那对死之称可有带褒义或者贬义的呢?
生:见阎王指做过坏事的人之死。
生:上西天也指做过坏事人的死亡。
生:就义:称为了正义事业被敌人杀害者。
生:称那些为国难、为国家民族利益而献生的人为用殉国。殉难同样也是这个用法。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是丰富,只要如此积累下去,再凭同学们的钻研精神,相信你们能一定能成为知识型的学生。
本处教学细节,并不是刻意追求语文知识,而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赵普》2”,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教材分析:《赵普》导学案苏教版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请同学们初读课文:(1)自读二遍——字音准,节奏对,句子通。(2)组内读——组长指名,大家倾听,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三.注意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阖户()箧()既薨()龌龊()牍()掷地()
四、翻译课文
1.个人自学,对照书下注释,试译课文。(要求:叫准会的,运用评注法标明不会的。)
2.二人合作,研究自学中“不会”的。(要求:运用评注法记号出二人合学的成果,标记出不会的和新发现的知识活问题。)
3.小组学习:集中问题,并研究解决,进行小组展示。(要求:组长掌握组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进展。)
五、质疑答疑,点拨精讲。
六.小组学习:探究问题:
1.课文写了赵普的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课文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你从中可看出赵普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七,师生小结。
八.作业布置: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寡学术()(2)手不释卷()
(3)每归私第()(4)阖户启箧()
(5)既薨()(6)发箧视之()
(7)龌龊()(8)碎裂()
(9)及为相()(10)卒用其人()
(11)颜色不变()(12)明日复奏其人()
(13)处决()(14)深沉()
背诵课文。
【资料链接】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典故,出自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身上。
赵普,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后来又罢免了他。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宋太宗准备重新起用赵普任宰相,有人就劝说:“赵普学识浅薄,没有什么学问,只读过一本《论语》。”
宋太宗就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回答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赵普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论语》一本书。
这个故事记载在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宋史》记载赵普:“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的来历。
“半部《论语》”是什么意思呢?是指没有读完《论语》,只学了一半,或是说没有认真领会《论语》,只领会了很浅的一半内容呢?还是说《论语》的学识分为两部分,一半是得天下的学识,一半是治天下的学识。
在这里,赵普的话可以做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赵普没有把《论语》读透,只参透了一半学识,他用这一半学识过去帮助宋太祖平定了天下,现在还用这一半学识来帮助宋太宗治理天下。也就是说这半部学识既可得天下,也可治天下。
另一种解释是说,赵普的确只读了《论语》一本书,而且把这本书读透了。他用这本书的一半学识帮助太祖取得天下,现在将用另一半学识帮助太宗治理天下,使国泰民安。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883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