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燃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m.JAB88.coM

第五章燃料

一、氢气

1、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溶于水、密度非常的气体。

2.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化学反应方程式:

利用该性质的氢气用途:

3.氢气具有还原性:

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标明该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

氢气还原氧化铁:

利用该性质的氢气用途:

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到明火时可能会发生爆炸。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点燃前一定要。

检验氢气纯度的力法是: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

二、单质碳(一)单质碳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金刚石和石墨的比较物理性质

用途

组成

元素

颜色状态

硬度

熔点

导热性

金刚石石墨

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颜色状态

用途

木炭作燃料,制黑火药,做吸附剂

活性炭有性,做防毒面具,做吸附剂

焦炭冶炼金属

炭黑油墨,墨,油漆,鞋油,橡胶制品填料

C60分子是一种:

以上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不同,因此它们的存在着差异。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高温下

可燃性1.氧气充足:2.氧气不充足:

说明了相同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产物可能不同

还原性1和CuO反应:现象:2.和CO2反应:

三、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元素和组成的化合物,但其性质差异很大,其原因是:。

(一)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比,溶于水。降温条件下,会变为体,称作“”。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CO2既燃烧,也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CO2与水反应:

若在水中先加入紫色石蕊,观察到的现象是: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3)CO2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

现象:

该反应的用途:

应用:

用石灰浆抹墙一段时间后变硬的原因是:

在刚抹过石灰浆的室内生一盆炭火,墙壁变得更湿的原因:

实验室里久置的石灰水上层会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3.二氧化碳的用途

用途

相关性质

灭火剂干冰作致冷剂,保藏食物,人工降雨作温室肥料化工原料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

怎样防止温室效应:

4、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A、研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

B、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

C.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原料:和

2.原理:

3.实验装置(请画图)

4.收集方法:

5.验满方法:

6.检验方法:方法:

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比,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

燃烧现象:

(2)还原性:

现象:

(3)毒性:

四.几种无色气体的鉴别方法:

(一)CO2的鉴别:

1.鉴定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否是CO2的方法:将该气体通入中,观察现象。

2.检验某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物中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可用内壁附有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3.检验某些液态或固态物质燃烧是否生成CO2的方法是:可向燃烧后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观察现象。

(二)CO的鉴别: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没有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变,证明被检气体是CO。也可将其通入灼热的CuO:

(三)H2的鉴别: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变,证明被检气体是H2。

(四)CH4的检验: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变,证明被检气体是CH4。

(五)O2的检验:

(六)N2的检验:

五、煤、石油、天然气

1.、、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们都是再生能源。

人们常把称为“黑色的金子”和“”;把称为工业的“”。

2.煤和石油

石油

形成形态特征组成元素物质类别加工

应用

干馏变化冶金工业原料

加热

分离变化化工原料重要的燃料3.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其主要存在于

等处;产生于。

CH4是已知最简单的有机物。

(1)CH4的物理性质:色、味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2)CH4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现象是:

(3)CH4的用途:

4.CH4中组成元素的检验:

(1)通过点燃气体的方法:

(2)计算的方法:例,如果1.6克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4.4克,水3.6克,确定甲烷的组成元素。

解:

精选阅读

化石燃料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化石燃料”,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5.3古代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1课时)
一、主要内容
①化石燃料及不可再生、资源现状、;②缓解化石能源紧张的措施;③不合理使用化石能源的危害、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及意义。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的种类及主要成分(了解)。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储量有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了解)。
3.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化石燃料及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理解)。
4.知道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一些主要产品(了解)。
5.了解我国能短缺的国情,认识化学燃料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理解)6.能说出几种新能源(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石油常见馏分的某些性质的探究活动,提高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
2.通过交流讨论使用化石燃料及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交流讨论选择污染小的燃料和开发新能源的意义,交流讨论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等,提高学生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石燃料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等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通过化石燃料储量有限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燃料完全燃烧重要性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通过新能源开发和解决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等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主动参与社会决策意识,树立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化石燃料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难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关键: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基本思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形成→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化石燃料使用面临的问题(资源、环境)→开发利用新能源、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新课导入可采取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你知道的燃料有哪些?这些燃料从哪里得到的?由煤、石油、天然气的来源引出课题。引出课题后,直接可导出化石燃料的相应种类,然后讲解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讲解化石燃料形成过程可借助于教材139页上面的图5-20,有条件的可做成课件(或录像片),讲解化石燃料的形成要使学生感觉化石燃料不可再生,为后面有关能源的利用和保护等奠定基础。
关于我国化石能源的发展及现状(教材139页中间内容)可通过投影、图片、录像等向学生介绍。
接下来投影教材140页上边的表格,并让学生进行计算,并思考:通过此表格计算结果,你自己有什么感触(或受到什么启示)?可以让学生讨论。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化石燃料储量有限,不久将枯竭,从而形成珍惜资源、保护资源意识。
化石燃料的无节制开发利用,不仅会使资源枯竭,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指煤)教学通过观察图5-22,讨论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
这时让学生思考,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不仅造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说出办法,然后导出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在学生说出的解决办法的基础上,归纳出三点出路。
关于煤和石油及综合利用,通过投影图5-23和图5-24进行(或讲解,或师生总结)解决。

燃烧燃料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燃烧燃料》,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4章燃烧燃料学案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知识归纳
1.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
2.一般情况下,使可燃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叫着火点。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⑴,⑵,⑶。
3.可燃物燃烧可以分为和。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和;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
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的物质。
4.一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它有,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结合,使其丧失功能。,,
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5.在内,如果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集,使气体的体积,就会引起。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6.灭火的方法有:、、。当被困火灾区,应用捂住口鼻,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
方法研习
1.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C.电路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木柴是可燃物
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D.散热快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们选用细铁丝并卷成螺旋状,这是为了()
A.铁丝不易燃烧B.散热快
C.温度达到着火点D.使铁丝和氧气充分接触
4.下列爆炸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B.蒸汽锅炉爆炸
C.气球爆炸D.车胎爆炸
5.夜间发现煤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打开排气扇,把煤气抽走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处
C.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
6.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火柴梗潮湿
7.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这是因为()
A.舱内氧气不够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舱内温度过低D.没有达到着火点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9.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
甲: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乙: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
丙: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做功。
这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
A.甲乙丙B.丙甲乙C.乙丙甲D.甲丙乙
10.白磷应保存在里,白磷露置在空气中会因而引起,
此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11.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

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设法把煤与水蒸气在较高温度转化成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煤气厂常在家用水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
12.图4–1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水的作用是。

拓展研究
1.图4–2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人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人空气的作用是。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面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
2.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
一端也可以点燃。
(1)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2)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小鹏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
小芳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3)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
(4)现象与结论: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5)如果用CnH2n+2表示蜡烛的主要成分,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知识归纳
1.无数实验证明,的质量总和等于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和不变。镁条燃烧时,参加反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质量,故生成的固体质量燃烧的镁条质量。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由此可知水由组成。
3.叫做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所遵循的原则是:,。
4.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二氧化碳通人澄清石灰水,使其变浑浊:。
(3)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以上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5.在4P+5O2=2P2O5反应中,份质量磷与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物质的质量比m(P)∶m(O2)∶m(P2O5)=。
6.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方法研习
1.在化学反应前后①原子的数目;②元素的种类;③分子的数目;④物质的总质量,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一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下列各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食盐逐渐溶解在水中
B.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C.空气液化后再蒸发得到气态的氮气和液态氧气
D.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O2=CO2
B.CuSO4+2NaOH=Cu(OH)2↓+Na2SO4
C.Fe+O2=Fe2O3
D.2H2O=2H2↑+O2↑
4.Ag高锰酸钾加热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Bg,则生成氧气质量为()
A.(A+B)gB.(A–B)gC.(B–A)gD.无法判断
5.某物质R在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是()
A.FeSB.Fe2S3C.FeOD.FeS2
6.将A、B、C各10g混合后加热,A完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gD,同时增加了8g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
A.1∶5B.5∶1C.1∶4D.4∶1
7.将mg硫在ng氧气中燃烧,所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下列答案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m可与n相等,也可不相等)()
A.一定等于(m+n)gB.一定小于(m–n)g
C.可能是小于或等于(m+n)gD.以上答案都正确
8.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5COI2+5CO2。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等于生成物I2的质量
B.反应物所含分子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分子种类相同
C.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质量比
D.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物CO2中的氧原子总数
9.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元素,还可能含有元素。
10.海洛因、鸦片、大麻都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毒品,其中大麻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21H30O2,在空气中焚烧大麻,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水,大麻主要成分在空气中焚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⑴C3H6O+O2——CO2+H2O
⑵NH3+O2——H2O+NO
⑶Cu+HNO3——Cu(NO3)2+NO+H2O
⑷KClO3——KCl+O2
12.科学家正在研究在太空建一座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的装置,然后利用激光照射添加了催化剂(TiO2)的水,水就能有效地分解,即:2H2O2H2↑+O2↑。某同学看到此化学方程式,即想到两点:①水在激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能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②每36g水可以分解成4g氢气和32g氧气。你还能想到更多吗?请将你的想法填写到下面的空白中。(再任写两点)

拓展探究
1.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真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支持燃烧吗?”这一问题时,他们设计了下列实验:①将燃着的镁条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发现镁条仍在燃烧,大家十分兴奋。观察生成物,除白色物质外,还有黑色物质。②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中插上一支燃着的火柴棒放人二氧化碳中,发现立即熄灭。请根据同学们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条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同学们做铁丝在CO2中燃烧的实验目的是;
(3)通过镁、铁在CO2中燃烧的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

(4)通过镁可以在CO2中燃烧这个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为探索物质在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关系,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1673年,英国物理学家波义耳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将金属放在密闭容器中煅烧,煅烧后他立即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结果发现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该实验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闭玻璃瓶内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的质量守恒。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某研究小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1)交流讨论: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呢?
(2)提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由于
的缘故。
(3)实验验证:
已知:钠在空气中受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固体。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简答
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塞紧橡皮塞,称量,用砝码使天平平衡称量前需
②取下锥形瓶,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角架上微热,观察到金属钠着火燃烧,冷却后,再称量称量时观察到
③将锥形瓶瓶塞取出—会儿后;盖上瓶塞,再称量称量时观察到
(4)得出结论:假设成立。
(5)依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

3.密闭容器内装入某混合气体,用电火花点燃,恰好完全反应。此混合气体可能是H2、CO、O2三种中的两种或三种混合而成。
(1)此混合气体组成可能有三种情况:
a.若由H2、O2混合而成,则氢分子与氧分子个数之比为;
b.若由CO、O2混合而成,则一氧化碳与氧分子个数之比为;
c.若由组成,则。
(2)若此混合气体肯定由O232g和其他两种气体组成,讨论各成分气体间的质量关系。
a.在混合气体总质量为62g这一特定情况下,H2、CO、O2三者质量之比为;
b.在混合气体总质量不作规定的情况下,混合气体中其他两种气体质量的取值范围及相应限制条件是什么?
取值范围:;
限制条件:。

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知识归纳
1.、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2.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既要节约和综合利用现有的能源,还要研究和开发新的能源。如:、、等。
3.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方法研习
1.大庆开采出来的石油(原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在分馏塔中给石油加热,不同温度时分别有液体汽化出来,再冷凝分离,这种操作称为分馏。石油分馏可得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由此可判断,石油是()
A.化合物B.纯净物C.单质D.混合物
2.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蒸馏B.煤干馏C.干冰升华D.天然气泄露
3.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不能得到下列物质中的()
A.焦炭B.水煤气C.煤焦油D.焦炉气
4.不是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的是下列中的()
A.煤焦油B.汽油C.柴油D.煤油
5.点燃某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出现,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向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可能是()
A.CH4B.H2C.COD.O2
6.下列物质在点燃前不需验纯的是()
A.氢气B.硫C.一氧化碳D.甲烷

拓展探究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由水和天然气形成的冰态物,主要分布在海底和陆地冻土带沉积物中。经勘探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存储量巨大,有望成为主要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水合物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4和少量的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因此天然气水合物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可燃冰”是一种晶体,平均每46个H2O分子构成8个笼,每个笼内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的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有6个笼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则“可然冰”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A.3CH4H2OB.CH43H2OC.CH46H2OD.CH48H2O
(2)若将天然气从其冰态物中分离出来,有三种方法:
①在一定温度下,使气体从水合物中分离出来;
②在一定压力下,使气体从水合物中分离出来;
③通过加入甲醇或盐类等物质,可降低水合物的凝固点。

第4章整理与归纳
【内容提要】
l.燃烧发生的条件: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物质必须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物质周围的温度必须达到其着火点以上。
灭火的方法:可燃物与火源隔离,可燃物与氧气隔离,可燃物周围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以下。
2.化学方程式
(1)原则:
a.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b.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步骤
①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画一条短线;
H2O2——H2+O2
②配平化学方程式,并加以检查;
2H2O2——2H2+O2
③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点燃、加热、催化剂),标出生成物状态(气体、沉淀等),把短线改成等号。
2H2O22H2O+O2↑

【专题讨论】
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提出假设】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1)。
【确定研究方法】
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刚设计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4–3A所示,小洁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4–3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实验结论】
小刚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小洁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你认为(2)结论正确,请谈谈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3)

【结论分析】
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4)

【思维启迪】
某同学用如图4–4所示的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将锥形瓶倾斜,使稀盐酸与锌粉充分接触生成氢气,待充分反应后,发现天平指针向(填“a方向”、“b方向”或“O”),其原因是:。
解题思路:本题是一道典型的综合学科题,既用到了化学知识,同时也必须运用相应的物理知识。很多学生在解题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即反应前后天平左盘上物质的质量不变,但忽略了产生得到氢气使气球鼓起后使它所受空气浮力增大,故最终天平指针向右偏。
启迪:化学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不要为学化学而学化学。学科与学科的渗透已成为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趋势。

第4章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常见的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B.电灯发光C.瓦斯爆炸D.食物发霉
2.“西气东输”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点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气体化石燃料,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一氧化碳
3.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味,这时应该采用的应急措施是()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汽B.打开所有的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让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增加了
C.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在一起后,质量等20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H2和O2形成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其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5.2004年11月,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空难震惊世界,它警示人们要时刻注意安全。下列几种消防安全标志中属于易燃物的是()
6.下列物质发生泄漏时,再遇到火源,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N2B.CC.H2D.CO
7.在化学反应中,4NH3+5O2=4R+6H2O中,R的化学式为()
A.N2B.NOC.N02D.N203
8.相同质量的下列单质分别与足量的氧气反应,消耗氧气最少的是()
A.镁B.炭C.氢气D.铝
9.下列燃料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液氢
10.下列做法不会给空气造成严重污染的是()
A.在春节为增加节目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B.用甲烷做燃料
C.以含硫的煤做燃料D.柴油车的排气管后面喷出一团团的黑烟
11.配平化学方程式FeS2+O2——Fe2O3+SO2后,化学计量数之和为()
A.27B.25C.14D.18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燃烧
B.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
C.在有易燃易爆的工作场所,严禁化纤类服装
D.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13.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杆着火点高
C.火柴杆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杆接触的氧气少
14.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发现家里煤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15.学校的图书馆在购买书库的消防器材时,应选择哪种消防器材比较合适()
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B.消防水龙头
C.干粉灭火器D.泡沫灭火器
16.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2H2O=2H2+O2的理解完全不正确的是()
A.每两个水分子通电分解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B.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C.每两份质量的水通电会生成两份质量的氢气和一份质量的氧气
D.每36份质量的水通电会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17.下列各项,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质量,④物质总质量,⑤分子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⑦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④⑤⑥⑦
18.将物质A、B、C各10g混合后加热,生成3gD,同时增加9gC,若再增加A40g,B正好完全反应。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A.1∶5B.1∶4C.4∶lD.5∶1
二、填空题
19.作为能源的化石燃料中,常用的固体燃料是,液体燃料是,气体燃料是。化石燃料在利用的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燃烧时产生的、
以及所造成的。能源危机迫使我们开发新能源,你认为可开发的新能源有
、等。
20.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按要求归类: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3)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4)碳酸受热分解
以卜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21.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图4–5所示。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是由于
,从而使木头燃烧起来。
22.物质的某些性质,可能有利于人类,也可能不利于人类,请仿照示例填写下表。
物质有利的一面(用途)不利的一面
氢气理想的燃料不纯的氢气点燃可能爆炸
氧气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23.其物质3.2g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元素。
24.有报道说,使用天然气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如下好处:
(1)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
(2)可以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3)因为是一种清洁能源,泄露不具有危险性
你认为上述不适合宣传的是(填序号),原因

三、实验探究题
25.小明和小吴进行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如图4–6。
(1)小明同学用A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他在锥形瓶底部放了一些澄清石灰水,目的是
如忘了放(注:装置气密性好),则会造成后果。
⑵小吴同学与小明的实验设计有一些不同,如B图,他将锥形瓶倾斜,使大理石和稀盐酸充分反应,则反应后称量时天平指针指在(填“中间”、“偏右”或“偏左”),为什么?

26.将一块光亮的纯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对黑色物质的来源,提出你的二个预测(假设),并设计一个或几个实验来证明你预测的正确性。
预测序号实验步骤和方法现象和结论
预测1:可能来源于
预测2:可能来源于

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27.62g红磷完全燃烧需要多少克氧气?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为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29g/L)

28.实验室用30g石灰石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待完全反应后发现生成了二氧化碳11g,求此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燃料及其利用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燃料及其利用》,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教材分析: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解释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料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形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注意通过活动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难点: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教学思路:本单元每一课题内容呈现方式上几乎都主张实验、活动与探究等教学清静的创设和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学习时要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实验、讨论]调查等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本单元设计了4个演示实验、4个探究活动、8处讨论及3处嗲查研究,涵盖了本单元的每一课题,这写轰动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对培养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方法、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考分析:本单元的知识和现代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所站分值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命题趋向有:(1)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研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及防火措施,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依据课本知识进行迁移,考查对某些防火、防爆安全措施的理解程度;(3)各种燃料的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等;其中合理开发与节约使用资源、新能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将是开放性试题及研究性学习题命题的热点,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及简答题。由管本单元的试题,只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并结合运用获取的有效性,就能比较顺利地加以解决。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
三、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四、教学方法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一些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引入新课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学生活动;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一:
1、分组实验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2、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
(2)
(3)
3、交流与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
4、活动小结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燃烧时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
(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
(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板书: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板书: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分组实验: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提问:(1)你如何熄灭蜡烛?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4、观看幻灯片及F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
板书:三、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题2燃料和热量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学习情景]展示柴草、煤、塑料片、布料等实物。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回答]如:1.它们都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可燃物。
2.它们在外界条件,如氧气、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都可以燃烧。
3.想告诉大家,平时生活中注意安全。
4.想知道煤、塑料等物质是怎样形成的。
……
[新课引入]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物质都能发生燃烧反应,从最早使用的柴草。到煤、石油和天然气,发展至今天,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型燃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燃料和能量。
[板书]课题2燃料和热量
[设问]燃料的燃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学生回答、交流]
[讲解]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在使用燃料,正是因为燃料的燃烧,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火,是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起初,当他们面对熊熊大火时,祖先们不知所措,惊恐万状。但原始人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战胜了恐惧和胆怯,慢慢地他们学会了用火来烧烤食物。熟食增强了入的体质,为身体发育提供了更多的营养,熟食使咀嚼机能减退,于是牙齿变小,颌部短据,面貌变得愈来愈像现代人。
[过渡]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以煤、石油和天然气最为常见。因为它们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所以我们称之为化石燃料。下面,我们就以天然气为例,来对化石燃料进行学习。
[“煤和石油”放在拓展性课题中]
[板书]一、化石燃料——天然气
[讲解]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下面,同学们注意按照课本P134页[实验7—3]进行活动探究,做一做甲烷的燃烧实验。探究内容如下:
[投影]
1.观察甲烷颜色、状态。
2.在实验结束后,烧杯上出现了什么现象?
3.迅速把烧杯倒转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后,振荡,又出现了什么现象?
4.在实验开始时,点燃前为什么要先检验甲烷的纯度?
5.在实验中烧杯的条件“冷而干燥”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吗?为什么?
6.这个实验说明甲烷含有哪些元素?
7.你能写出这个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总结、思考、讨论]
[结论]1.甲烷是无色气体。
[思考]1.甲烷在水中的溶解性怎么样呢?
2.甲烷的密度和空气比较起来怎么样呢?
[答案]1.甲烷极难溶于水。
2.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设问]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特点,给我们在收集甲烷气体时,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呢?
[回答]收集时,可以用排水法,也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
[评价]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板书]1.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结论]2.甲烷燃烧时火焰明亮并呈蓝色,可以看到,烧杯内壁上有水滴生成。
[设问]有水滴生成,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回答]说明甲烷的成分里一定含有氢元素。
[结论]3.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后,发现烧杯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设问]这一现象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回答]这说明甲烷燃烧时有二氧化碳生成,也就是说明了甲烷的成分里一定含有碳元素。
[教师讲解]甲烷是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CH4。它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板书]2.甲烷的燃烧
CH4+2O2CO2+2H2O
[结论]4.点燃甲烷和氧气或甲烷和空气的混合物都很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要先验纯。
[延伸]煤矿的矿炕里经常有甲烷逸出,由此,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
[回答]1.煤矿里必须采取通风设施。
2.煤矿里一定要严禁明火。
[结论]5.“冷而干燥”是这个实验成败的关键。“冷”有利于水汽的凝集,“干燥”可以判断是否有水滴生成。
6.这个实验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介绍]在池沼的底部常常含有甲烷,通常也称池沼中的气体为沼气。在我国农村,利用沼气可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
[投影]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了解沼气的制取和利用]
[过渡]人们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然而,化石燃料的形成并非那么简单。
[投影]
[介绍]从这两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它要经过数百万年才能形成。但人类目前掠夺式的开发,会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组数据,大家估算多少年后我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将被牦尽?
我国1998年化石燃料储量及年产量
探明储量年产量
石油32.7吨1.6亿吨
天然气1.37×104亿立米217亿方米
煤1145亿吨12.4亿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过渡]化石燃料被人们广泛使用,是因为它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热量。那么,是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燃烧才能得到热量呢?下面我们来做两组实验。
[投影打出实验内容]
[实验7—4]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盐酸,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实验7—5]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将小烧杯事先放在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再加入约10g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搅拌,使氢氧化钡晶体与NH4Cl充分反应。观察玻璃片上的水是否由于结冰而将玻璃片与小烧杯粘在一起。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现象]实验7—4,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冒出,试管壁发热,实验7—5,由于结冰,玻璃片与小烧杯粘在一起。
[设问]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回答]化学反应中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有些化学反应中有热量放出,有的则从外界吸收
热量。
[评价]回答得很准确。
[讲解]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类似于可燃物燃烧,镁和盐酸这样的反应,我们称之为放热反应。像碳与二氧化碳:氢氧化钡晶体和NH4Cl的反应,称之为吸热反应。
[板书]
吸热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
[介绍]在当今社会,人们利用化学反应,有时主要是为了制取所需要的物质,有时却主要是为了利用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同学们能举出一些利用化学反应的热量和能量的实例吗?
[学生讨论,举例]
[介绍]目前,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同学们认为怎样利用能源才可以使它的使用期限得以延长呢?
[学生讨论,回答]
[讲解]总体来讲,如果我们能提高煤等燃料的燃料利用率,就相当于延长煤的使用期限。要使燃料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要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设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怎样来克服这些困难的呢?我们来看投影。
[投影]
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不能直接燃烧固态煤,如汽车或拖拉机等;或者虽然能够直接燃烧,但效率很低,如蒸汽机车热利用率只有8%,一般民用煤炉只有20%左右。所以在石油、天然气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把煤加工成为气态的、液态的或固态的高级清洁燃料的问题,以提高煤的热量的利用和减轻环境污染。煤在加工过程中,本身的潜在能量会受到一些损失。但由于加工成的气态或液态燃料的热利用率高,因此在一些情况下,煤经过气化或液化而取得的热效益高于直接燃煤。
现在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锅炉直接燃烧煤。对低硫煤可以采用粉煤锅炉,但需加烟道脱硫装置。对高硫煤,要用沸腾床燃烧系统,掺石灰实行炉内脱硫和降低氧化氮的生成。以上方法都是为了减轻污染、保护环境。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化石燃料,我们还知道化石燃料已经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应合理开采,并节约使用。
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

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3.能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及当地空气质量周(日)报或相关信息,能初步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
4.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同重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同学们,你们家里做饭时用的是什么燃料?我们烧水时为什么要开窗或开换气扇?
走在路上,一辆汽车从你身边经过你有什么感觉?
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带来方便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复习引入]
1.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煤中含有哪些元素?
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
[导课]
我们来做个实验:
[组织小组实验]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组织讨论、观察]
原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当溶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我们看一组图片:
这些都是煤的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组织观察]
2.请同学们再看一组图片:
[组织讨论]
在市区内几乎不使用煤作燃料,可我们的生活环境为什么也会如此恶劣?这是什么引起的?
目前,多数汽车都使用什么作为燃料?
汽油和柴油作为多数汽车的燃料,它们燃烧时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危胁着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我们的健康。
我们如何才能减少有害气对空气的污染呢?
正如同学们所说,解决空气污染的根本方法就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组织讨论]你所知道的清洁燃料有哪些?
[讲解介绍]
1.乙醇(俗称酒精)
是由高梁、玉米和薯类经过发酵、蒸馏等过程得到的。
(多媒体出示乙醇的化学式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组织讨论]
乙醇作为燃料有哪些优势?(放热量大,无污染,可再生)
[组织讨论、归纳]
2.氢气
你对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的认识有哪些?
(氢气本身无毒、极易燃烧、放热量大、燃烧产物是水)
[讲解介绍]
氢气虽然是最清洁的燃料,但上于氢气的制取成本主和贮存困难,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目前,对氢能源的开发已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终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
[组织阅读]
其实,我国在许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努力寻找新的办法同时开发新的能源来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了。比如著名的“西气东输”。
[组织讨论]
3.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我国各地区及世界各国也都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你知道有哪些能源是可被人类利用的吗?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水能、潮汐能等)
[出示能源图片]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希望同学们将来长大了,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开发和利用更理想更实用的清洁能源方面,为人类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反思:科普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学生查资料、竞赛等形式进行!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749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