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案(含答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案(含答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课题1分子和原子(1)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
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形成正确的微观想像,即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二、课堂导入
1、一杯水若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继续分下去最终会怎样?(个人思考,组内讨论)
2、敞口容器中的水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加热会减少更快。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个人思考,组内讨论)
三、学习研讨
【观察思考】
认真实验,细致观察实验①品红在水中扩散;②氨分子扩散使酚酞变红;③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1+1<2”。做好记录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思考。
1、
实验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现象
原因

2、这三个实验说明分子具有怎样的性质?(小组内交流讨论)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47页至48页、图3-6、7后,得出物质微粒性的结论。引导对下述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1.试从化学的角度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

2.一般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的微观理解。

3、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实验完毕忘记盖上酒精灯的灯帽,结果下一次使用时很难点燃。试用分子的观点对此进行解释。

根据教材第48页“活动与探究”进行实验探究。然后思考讨论设计出更进一步的探究方案。
【找出需要共同讲解的问题】

四、达标测试
一、填空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___________。分子在不断地____,分子之间有_____.
3、分子是由______结合而成的,如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____原子和一个____原子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水在液态和气态时,分子在不断运动;当水在固态时,分子是不运动的。
很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盛满水的水缸被“冻”破,是由于水结冰时体积膨胀。这说明水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三、选择
1、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水全部变成红色。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会增大。
C.1体积黄豆和1体积小米掺在一起后,总量少于2体积。
D.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2、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宏观上看静止状态的物质从微观上看则是永恒运动的。
C.分子虽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D.夏天雨后天晴,路面上的水渍很快变干,这时水就不存在了。
四.试用分子的知识解释
(1)湿衣服在日光下干的快。
(2)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

五、本节小结:
六、拓展提升
某同学在家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的水,向水中放人一块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不见了,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分子有哪些性质?请你重新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

七、作业:
必做题:课本P53第1、3题
选做题: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过程
课题2(课时1)
四、达标测试
一填空题1、分子、原子、离子2、微粒运动间隔3原子氢氧
二、判断正误
错误,水分子是永恒运动的与水的状态无关系;水结冰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所以体积膨胀
三、1、C2、D
四、⑴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⑵气态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大所以容易压缩
探究:可以探究食盐溶于水后食盐的消失、水的变咸、水的体积的变小。

相关推荐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学案(含答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学案(含答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课题3元素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重点:元素及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意义
二、课堂导入
1、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三、学习研讨
(一)元素
【自主学习】
1、观察、比较下表中两种碳原子和三种氢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名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碳6612
碳6814
氢101
氢112
氢123
2、你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同桌交流)
3、阅读课本73页,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填空: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细胞中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学习】
1、讨论课本73页的问题,思考: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2、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补锌”、“加碘”的广告,这里的“铁”、“钙”、“锌”、“碘”指的是什么?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元素
区别
联系
(二)元素符号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74页—76页,完成下列问题:
为什么要使用元素符号?国际上对元素符号是怎样规定的?

1、识记课本75页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写一写记住了几个。

2、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什么?
3、一个元素符号能表示几个涵义?

元素可分为几类?你能通过元素名称确定氧、铁、硫、氦四种元素分别属于哪一类吗?

【思考交流】1、P、5P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下列两组符号能组成几种元素的符号?
Ⅰ:ABCMNⅡ:auelg

(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76页,完成下列填空:
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个横行叫做一个__________,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_________,________
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阅读小故事“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
【交流学习】
完成课本76页“活动与探究”中的内容。

【交流研讨】
同桌互相检查元素符号的记忆情况。

四、达标测试
1.表示4个氢原子的符号是()
A.4H2B4HC.2H2D.H4
2.“博士伦”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是H202(双氧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02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H20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H202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H202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
3.“H-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一种新元素B.跟氢原子相同的原子
C.是氢元素的另一种原子D.与氢元素不同类的原子
4.将右列与左列对应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⑴纯净物A.由同种元素组成(1)---()
⑵混合物B.由不同种物质组成(2)---()
⑶化合物C.分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原子(3)---()
⑷单质D.由一种物质组成(4)---()
⑸氧化物E.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5)---()
5、下列各组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的是()
A.铁、锌、钠B.钙、铝、铜C.铝、银、镁D.碳、钙、氯
6、大多矿泉水瓶的标签上印有如下字样:Ca≥4.0mg/L、Mg≥0.5mg/L、K≥0.35mg/L、Na≥0.8mg/L等,这里的Ca、Mg、K、Na是指()
A.元素B.分子C.原子D.都不是
7、(用元素符号填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迷惑的问题?

六、拓展提升
若将铝、铁、氯、硅、氢、氧、锌、硫、磷、铜、氮、碳、银、钙等分成A和B两组,且A组中必须包括氧,应该如何分?试把分组结果用它们的元素符号表示出来:
A组:;B组。
七、课后作业:课本P77习题是必做题选做题P76活动与探究

课题3
四、达标测试
1、B2、B3、C4、⑴D⑵B⑶C⑷A⑸E5、D6、A7、OAlSiNO
六、拓展延升
A组:OClSiHSPNCB组:AlFeZnCuAgCa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构成学案(附答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构成学案(附答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课题2原子的构成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二、课堂导入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原子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呢?如果不是,那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呢?(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三、学习研讨

(一)原子的构成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第70页原子的构成一段文字,观察图4-1后同桌互相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提示:可从位置、电性、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

2、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想象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观察教师播放的动画——原子内部的运动,概括原子的结构。

3、分析教材第70页表4—1、4—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部分?

⑵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⑶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⑷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

⑸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交流学习】

你对原子的结构了解了多少?小结后板书。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71页第一段,体会原子的体积之小。

(二)相对原子质量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71页的相关内容。结合下表体会为什么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表1

原子种类原子质量(单位:㎏)

氢1.670×10-27

氧2.657×10-26

碳1.993×10-26

铁9.288×10-26

2、请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3、运用这个式子,计算一下表1中任意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思考交流】

1、相对原子质量有没有单位?

2、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何关系?

3、分析表2,思考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

表2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氢1011

碳66612

氧88816

钠11121123

氯17181735

铁26302656

【交流学习】

同桌互相提问,从附录中查出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四、达标测试

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的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

2、碳和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2和24,则碳和镁的原子质量之比为()

A.12:1B.2:12C.2:1D.1:2

3、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由于所带电量和所带电量相等,但,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一般是由、构成的,质子带,中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

4、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5、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B.3C.4D.7

6、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5)带正电的粒子是;

(6)带负电的粒子是;

(7)不带电的粒子是;

(8)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

(9)质量最小的的是;

(10)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7、我国已于2007年发射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含有()

A、3个质子,没有中子B、2个质子,1个中子

C、1个质子,2个中子D、3个中子,没有质子

五、小结

本节学习后你对原子的构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六、拓展提升:

1.已知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40,下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和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原子核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氢(H)1011

氦(He)2224

氮(N)77714

氧(O)88816

铁(Fe)26302656

讨论:通过此表可以总结出如“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结论,请你再总结二条。

(1)(2).

2、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轰炸南联盟时,广泛使用了美制贫铀弹,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已知贫铀弹中含有铀236(236是铀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其质子数为92,则这种铀原子里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3、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原子学说中,包括以下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化学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从现代的观点来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断中,不确切的是(填序号)。

课题2

四、达标测试1、B2、D3、正原子核负电子质子电子电性相反质子和中子正电不带电原子核4、125、B6、3、⑴分子⑵原子⑶分子、原子⑷质子中子⑸原子原子核⑹电子⑺分子、原子中子⑻质子、中子⑼电子⑽质子电子7、B

六、拓展提升

1、⑴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⑵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2、523、①②③

课题2分子和原子(A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课题2分子和原子(A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课题2分子和原子(A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2、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粒子。

【实验准备】品红的扩散氨分子扩散实验二氧化氮气体在空气中扩散

水和酒精的混合压缩水和空气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问题情景】投影四幅Flash动画画面

1、小明站在阳台上想: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2、路过花店时,小丸子对小英子说:我闻见了花香,你闻见了吗?

3、冲糖水时,小刚感到迷惑,把白砂糖放入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

4、小强指着马路问爸爸:马路为什么要隔成许多小泥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何不一样宽?

【引入课题】以上四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相信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

【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

【想一想】你看见了什么?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拓展】结论1: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播放动画】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投影】1、苯分子的照片2、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活动与探究】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到小烧杯A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请你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学生猜想】

1、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红,与B烧杯无关。

2、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的溶液中,使A溶液变成红色。

【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1、用洁净烧杯C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

2、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溶液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B烧杯,观察现象。

3、小心闻B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获得结论】

1、氨水能使酚酞试剂变红。

2、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A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

【分组实验】

A组:一杯开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品红,观察现象。

B组:下面一个集气瓶盛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上面一个集气瓶盛空气,抽走中间玻璃片,观察现象。

C组:(1)50ml水与50ml水混合(2)50ml酒精与50ml酒精(3)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

D组:各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汇报实验结果】你有何发现?

【拓展结论并投影】

结论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结论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小。

【考一考你】1、苯分子照片中两个相邻苯分子间黑色的部分是什么?

2、“酒香不怕巷子深”、水烧开后在壶口处能看见白雾,说明了分子具有什么性质?

【投影】1、几种常见分子模型

2、空气的自白(模拟空气中的氮气分子、氧分子、水分子、氦原子等微粒模型以及运动情况)

【讨论与交流】

1、解释四幅Flash动画中的问题

2、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感受……

3、P523(2)(3)(4)(6)

4、动动手,制作几种分子模型

【知识梳理】我已知道: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分子是在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分子是由两个及以上的原子构成的

第二课时

【实物展示】

请几名同学把亲手制作的分子模型展示给大家。(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分子里的各个原子可以拆开)

【问题情景】投影

1、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2、观察P49氢气与氯气的反应的示意图,仔细分析在此变化过程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小组讨论】1、教师也参与讨论2、小组交流观点

【模型演示】

1、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一人演示一人解说)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同上)

【分析】

水的蒸发:水分子未变,分子间隔增大……物理变化

电解

水的电解:水氢气+氧气……化学变化

(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

【获得结论】1、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发生改变。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质疑探究】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

【投影】1、水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2、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小组讨论】你有何发现?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小组讨论】发现各自观点

【获得结论】

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反思小结】

1、你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有哪些收获或感受?请你说出来。

2、P523(1)(5)、4

【点评】

“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是九年级化学课标实验教科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探究点,本课题在教科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两课时的教学设计,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体现了课改的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探究氨分子扩散实验时,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第二,问题情景真实,实验设计巧妙,资料准备充分。特别是在介绍分子的性质时,给出了鲜活的、真实的情景材料,达到了质疑激趣的目的。增补的实验直观性强,现象明显,穿插的也很到位。

第三,教学过程设计紧凑,环环相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不过,有些地方设计过于冗长。素材获取应不拘泥于教科书,还应更生活化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745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