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本课的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导入: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作者
著作
价值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学生总结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如: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宋应星对只知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见卓识(《天工开物》书名就体现了这种认识)。徐光启利用外国传教士采用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笼络统治者以换取传教有利条件的做法,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三、古典小说的高峰

学生概括古典小说的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中期
《西游记》
吴承恩
唐僧取经的故事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清朝
《红楼梦》
曹雪芹
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学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不仅着意于战争场景的描写,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曹操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统治阶级自私、贪婪、奸诈、残暴的种种表现,而诸葛亮的形象,则成为民族智慧的象征。

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的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英雄传奇小说)。以“官逼民反”为主题,通过塑造的一百零八将形象,对农民起义的正义性和梁山英雄的抗暴除恶,作了充分肯定和热情颂扬。

在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吴承恩以虚幻的神话故事形式,寄寓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着意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无所畏惧的叛逆形象孙悟空,并赋予他巨大的神威。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批判主义文学巨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既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又是封建社会的缩影。《红楼梦》的成就,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青年男女的叛逆形象。他们对功名利禄、封建礼教的轻蔑、讽刺和猛烈抨击,以及对个性解放和爱情的执着追求。同时,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糜烂、腐朽生活的无情揭露,全面展示了封建社会已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没落的历史趋势。

四、戏剧的繁荣

1、明朝后期最负成名的戏剧家:汤显祖,其代表作为《牡丹亭》。

2、京剧的形成:在徽剧、汉调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五、书画的成就

1、书法:

董其昌: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绘画

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徐渭:善于泼墨

“扬州八怪”

精选阅读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学案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学案
学习目标
1.明清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甚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骄傲。
2.以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成就。
3.分析比较明清小说,戏曲在思想上得共同点,反映明清时代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古典小说戏剧
难点: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这时期的文化特点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
著作年代作者意义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提问:1、《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实际是否相符?罗贯中是否犯了歪曲历史的根本性错误?

2、《水浒传》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3、《西游记》中作者赋予孙悟空怎样的性格?其用意是什么?

4、《红楼梦》中贾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红楼梦》的主题是爱情吗?

二、戏剧的繁荣
1、明朝:是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
2、清朝:19世纪中期,以、为基础,融合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三、书画的成就
明朝:书画家的字,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兼有“”之美。
明末著名画家,善用泼墨。
清朝:进一步发展徐渭的毛笔纵横手法。

我国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见解:“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请问你知道这种见解的理由吗?你认为这种见解对吗?


1、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施耐庵创作了《三国演义》B、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
C、徐渭是“扬州八怪”之一D、董其昌是著名的小说家
2、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唐僧取经、孙悟空降妖伏怪的故事出自于小说 ( )
A.《三国演义》B.《水浒传》 C.《西游记》D.《红楼梦》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等重要著作。

2.通过对科技成就中反映明朝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代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古建筑(建造时间、用途、风格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音像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3.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设计图表,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巨著,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4.知识的拓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地方古建筑,掌握简单的探究历史的方法,学会协作学习。

5.组织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历史学习和研究能力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6.重视教学过程的全程评价,遵循激励性评价原则,评价标准多元化,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如搜集资料多、信息价值高、回答问题语言表达好、声音洪亮、有独到见解、回答较全面、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笔记好、参与讨论热烈、活动有创意、本课中学习有进步,尤其对积极思维能主动提出问题的给予嘉奖……)都作为加分的理由(而不追求单一的回答问题的正确性),设计一张从无锡到北京累计100分的“长跑竞赛”表,对学生的每次学习活动参与,挖掘其优点给以加分(如上述),看谁先“到达”北京,以鼓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2.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科学巨匠和巨著。

难点: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教法学法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2.学生自主学习与分组讨论学习法相结合。

3.探究性学习方法。

教学资源

1.音像资料:

a.《中华文明之光》

(其中的长城)

b.《中国七大古都》

c.《首都北京》

d.《故宫博物院》

e.《明清时期的文化》

2.多媒体设备

3.图片《秦长城》《明长城》《明朝北京城》

课前准备

1.将音像资料进行删选。

2.将《秦长城》《明长城》用扫描仪输入电脑(或从CSC备课系统中获取)。

3.制作多媒体课件。

4.对所教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以利于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时把握好难度。

5.给学生推荐选学课文《故宫博物院》及一些有关故宫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

6.鼓励学生上网搜查有关信息。看课后自由阅读卡。

7.请学生在平时的读报活动中关注收集历史信息,潜移默化中培养历史素养。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上课前出示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法)

音像资料:故宫建筑群介绍。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出现故宫建筑群及解说)

师:设问刚才看到的故宫,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你看后有什么感想?

师: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个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看音像资料。

生答:

(1)明成祖时修建的。

(2)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过的地方。

(3)故宫建筑风格:

?①造型雄伟。

?②布局严整。

?③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建筑左右对称,是古代传统的城市建筑的杰作,突出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④内外装饰精美豪华……介绍自由阅读卡“琉璃瓦和汉白玉”小常识。

?⑤让游览过故宫的同学作介绍。

课前读语文课《故宫博物院》,通过看故宫的影视资料,增加了对故宫建筑的情感体验。

由于预先给同学阅读《故宫博物院》与资料,一般能答出故宫建筑的特点(可以各抒己见,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或启发或补充或小结)。

老师要明确故宫(又叫紫禁城)是北京城最中间的一部分,以防止学生误以为故宫就是北京城。

师:除故宫以外,明朝长城也是世界奇迹。用多媒体技术将《秦长城》《明长城》出现在同一屏上,上面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大致位置、走向。

请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师:放长城音像资料。

①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绵延万里的长城,同学们看后有何感想?

②分组讨论,历朝修长城的目的、作用,我们如何来评价历代修长城这件事?

③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以上问题。

师:(在学生讨论并充分发表意见后)

所以长城被称作建筑史上的奇迹。有位外国友人说:“建造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不能克服的民族。”所以长城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

为抵御北方蒙古族南下,从十四世纪(明太祖初年)至十六世纪中期(明亡前夕),花了将近200年的时间,陆续修建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反映了明朝社会什么时代特点?(请学生从明清几个时代特点如君主制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闭关自守等来考虑。)

学生看教师出示的秦、明长城。回答:

①秦、明两朝长城地理位置不同。

②明长城更长一些。

生:看音像资料。讨论回答。

①长城雄伟、壮观,像一条巨龙。它是古代人民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的建筑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②工程浩大,难度极高,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③修长城的目的是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

④明代用修长城的办法来抵抗北方蒙古族的进袭不可取,如果用这些钱物来发展科技、增强国力和改进军用技术,也许效果更好。

生:让到过长城的学生来介绍。

学生讨论回答:

反映明闭关自守的特点。

由于多媒体技术将秦、明长城制作在一张图上,学生很容易看出位置不同,明长城更长一些等不同点。

教师充分引导,给学生思考问题的视角。

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从长城的气势、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可以得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充分显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让学生讨论如何看长城,目的是启发思维,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老师要启发学生,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视角。

从老师给出的答案中选择一个降低了问题难度,学生回答中可能会有错,老师要鼓励他,说出道理,切勿简单地说他错,打击积极性。

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取代这一措施?

师:建筑本身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科技水平和思想文化内涵,刚才我们从北京城及长城两大建筑看到了明清文化成就,下面,请同学们再看看明清文化其他方面的杰出成就。

学生看书时,老师画空白表

(作者)

(著作)

(朝代)

(评价)

注:()中内容暂时不出现。

师:①我们往往将学的知识列表归类,那么,表中要有哪些要素呢。

②请学生先自学这部分内容。

③请一同学上黑板填表。

师:让同学推荐三个代表上来介绍三部巨著。

师:在学生介绍完后设计问题:

①这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时代特点?(也可以从书上去找答案)待学生回答后,师总结:由于明朝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宋应星《天工开物》就反映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因为明中期以后,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这对宋应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也为他写书提供了基础)例如,他的书中介绍了很多当时的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生产技术。请看课本上第115页的一幅《天工开物》插图,这就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生产技术,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让学生猜)

师:这是我们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时已能排除瓦斯这种气体的技术,这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师:另外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还有体现宋应星的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思想。让学生看书上史料,并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意思。书上有两位同学对宋应星的这一观点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你们认为呢?

师:和宋应星同时代的徐光启(学生对他的著作已作过介绍,这里老师可适当作些补充),他是中国古代对于西方的科学技术接触较早较多的一位科学家,他已觉察到了欧洲的水利技术等比中国先进,能关注别人的长处,虚心接纳外国的科技成果,这在闭关自守的明清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他和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这是欧洲数学传入中国的第一次。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明朝三位科技巨匠以及他们的著作,那么,在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①学生自己设计表中各项内容。

②学生自学。

③同学上黑板,填表上内容。

④三位同学上来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三部著作(略)

⑤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说明。

生:充分讨论这一问题。(如天工开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书上插图讨论,可作猜测。老师提醒同学注意:

①是采煤时煤矿中用的。

②竹筒是空心的。

生:看书上《天工开物》史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①首先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含义。

②对两种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可畅所欲言。

生:在教师鼓励下,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明朝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而科技上却出现了总结性的三部巨著?从网上他们会了解当时欧洲处在文艺复兴时期,中国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与西欧相比,是否有共同的东西?《天工开物》等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明朝的考试制度对中国科技发展有哪些负面影响?……

这一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一般能从书上的介绍中找到答案(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学生自由发言,答案是开放性的。

(1)老师先设计一张空白表和同学一起商量:我们往往把一些相关知识用列表方式来归类,那么,这表中需要反映哪些要素呢,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学会归纳知识的方法。

(2)表格设计好后,再看书,使学生明白看书的重点(有目的地学习)。

(3)请一同学上墨板填表,避免会说不会写。

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组织学生讨论。老师充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错了也要找理由予以表扬,以鼓励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对这两种观点的赞同与否,反映了他们的世界观。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举一些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必须遵从自然规律的道理。

学渊于思,思起于疑,小疑是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问,而不要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要确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其次,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上他能提出一个问题要比他“接受”到几个知识点重要得多,这是他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

学生挖掘的也许不止这些,只要有道理,都应予以肯定。

课堂总结

师:请同学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师:布置探究活动,寻找家乡的古建筑。

生: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完成课内作业。

生:谈自己在这一课学习中的感想、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或困惑,还有什么需要表达的,师生平等、相互探讨。

给学生们自由拓展的空间。

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老师要作适当辅导:

①帮助学生根据住址分若干小组,调查最近的古建筑。

②调查内容、方法介绍。

③提醒学生重视口述史,采访知情老人,也可请你们的亲友帮忙。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

①指导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③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④明清文化是明清政治、经济的反映,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上层建筑)对文化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获得的已有认知,进一步了解四大古典名著的成就。

(2)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四大古典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

(3)通过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绘制脸谱、学唱京剧选段,使学生对初次学习的新剧种产生兴趣,增加了解。

(4)通过自主阅读,列举明清时期书法、绘画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这些小说多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骄傲。它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卓越的创造才能和文化素质,我们应努力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二、教学思路

1.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方法

(1)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①通过让学生制表归纳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解决重点;②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与反封建的关系等问题的细致分析,突破重点;③通过“罗贯中是否犯了歪曲历史的根本性错误?”、擂台赛:谁知好汉多、《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提高认识、延伸重点。

(2)难点: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著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①通过提前预习、查找资料化解难点;②将影视音像资料、图文资料和学生已有认知巧妙结合突破难点。

2.课前导学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生:(1)分组导学:依照个人兴趣,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搜集四大古典名著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资料。

(2)全体导学:①预习课文,标出疑难问题。②推荐学生借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学生读本)。③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制作四大名著的表格。

3.教学渗透点

(1)小说中人物名字很多,指导学生学习“自由阅读卡”,了解名、字、号的区别,丰富知识。

(2)分析古典小说、了解明清戏剧、鉴赏书画作品,并思考其独有的时代特色,将历史与文学、美术、戏剧相结合。

(3)如何看待历史剧、历史小说、历史的差距。

4.板书设计

教学资源

书籍、文章:刘敬圻《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对京剧的综述

录像资料:《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京剧片断。

歌曲:《说唱脸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导入新课:

导语一: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导入,可播放电视剧主题曲、讲述其中一个小故事、分辨小说人物造型导入新课。

导语二:由教师讲述明清时期文学成熟和繁荣的原因导入新课。

导语三:提问明清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作用?这一课将介绍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和特点。

导语四:复习概括已经学习过的不同时期突出的文学成就。

学生认真听讲并参与

回答

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调动学生通过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对本课内容获得初步认知,激发求知欲。

深化一定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的认识。

横向联系同一时期的知识,全面把握时代特征。

纵向联系同类知识,形成系统认识。

学习新课: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的内容,从中找出明清时期古典小说进入高峰的表现、特点。

请同学们看书,你能用表格来概括四大名著的成就吗?

1、《三国演义》

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相关片段。同学们,刚才看到的关于《三国演义》的片段里,显现了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物。请根据你自己的感受,说说你对他们的看法。

由于这部小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长期以来深受群众的喜爱。它的出现,对后来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有人说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有强烈的“拥刘反曹”的倾向,对曹操的描述重在突出他欺君罔上、窃国谋逆、玩弄权术、残暴不仁、虚假伪善、奸诈狡猾的“乱世奸雄”这一负面,而忽略了他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这一正面。这和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的曹操出入很大。罗贯中是否犯了歪曲历史的根本性错误?

现在我们以曹操为例,讨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是什么?

教师小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是不同的领域,方法不同,两者不可相互替代。强调以后假如写历史论文,不能用历史小说中的史实来证明你的观点。

2、《水浒传》

《水浒传》是和《三国演义》同时代的作品,它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北宋下层官吏和劳动人民,在权贵、贪官和恶霸地主的欺凌压迫之下,进行武装反抗,从开始到失败的全过程。我想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梁山108条好汉和他们极具特色的绰号。

3、《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长篇神话小说,书中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去天竺(古印度)取经,不畏艰难,克服重重困难,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取回佛经。孙悟空更是世界级的名人了。

你知道哪些孙悟空的故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作者在创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时,用意是什么?

4、《红楼梦》

课本上第117页,左面有一句十九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说明《红楼梦》的地位、影响,那么它又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

为什么说《红楼梦》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悲剧的描写,有力地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

如果再联系大观园内奴隶犯上作乱和大观园外农民阶级抢田夺地的斗争,就不难从这副封建末世的画卷中,看到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而曹雪芹的名字也可以列于世界伟大作家之林而毫不逊色!

过渡:《红楼梦》第23回中提到“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惊芳心”,这里面说到了两部我国戏曲史上的杰作,你知道吗?

二、戏剧的繁荣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118页图,从图中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明朝最负盛名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怎么?反映了哪些内容?

对汤显祖及《牡丹亭》作品作简要介绍

明清戏剧的另一个成就是京剧的形成。播放歌曲《京剧脸谱》

京剧为何姓京?

它是如何形成的?

京剧被誉为中国国粹,它是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表现手段于一体的特殊戏剧形式。

让大家共同分享你所了解的京剧吧。

京剧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为各国观众所倾倒。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对京剧发展很重视,曾题词写道“振兴京剧艺术,弘扬民族文化”。

小结: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戏剧有哪些共同点?

三、书画的成就

明清书画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书画家?

大屏幕出示董其昌书法,徐渭、“扬州八怪”的画。?

在这些书画作品中,你喜欢谁的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认真看书后回答:

明清时期小说进入高峰的表现是:成熟、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点是:反封建传统;突出个性;反映现实问题。

教师选择概括全面的表格展示并让该生讲解。(利用实物投影)允许其他学生补充。

著作

作者

时代

题材

内容

学生踊跃回答,发言要点:

曹操奸诈狡猾、阴险凶残有治国才能,又是一个实干家。

刘备仁厚、宽宏大量、善于收揽民心,但又有点假仁假义。

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高瞻远瞩,具有惊人智慧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品格。

罗贯中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拥刘反曹的鲜明政治倾向贯穿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他的观点和立场就是天下者汉家之天下也。汉家即使不行,皇帝也应该由姓刘的做。所以他认为刘备是正统,而曹操的崛起就是篡权、窃取汉室江山。 

分组讨论后回答

擂台赛:谁知好汉多。分小组把梁山好汉的名号写下来比较,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学生踊跃发言:大闹龙宫、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智取芭蕉扇等

孙悟空神通广大、嫉恶如仇、智勇双全、热心助人,对唐僧忠心耿耿等。

作者借助神话故事,曲折地反映了人间的现实。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罪恶,借孙悟空的形象,反映人民蔑视封建统治权力,敢于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

学生看书后回答

贾宝玉痛骂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封建道学,连一个孱弱女子林黛玉对封建科举制度也是嗤之以鼻;贾宝玉与林黛玉冲破封建礼教的专制牢笼,大胆的自由恋爱,最终遭到封建旧势力残酷的扼杀。但他们的行为却不断撼动着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

《红楼梦》不仅具有很好的思想性,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全书规模宏大,人物众多,语言优美生动,刻画人物细腻传神,塑造了许多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后人对它的喜爱和评论经久不绝,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答:《西厢记》《牡丹亭》

答:(1)明朝戏剧兴盛,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

(2)使用舞台布景,增加了戏剧的艺术感染力;

答: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它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学生看书后回答

有学生介绍京剧的表现形式、代表剧目、著名京剧大师等;有学生出示绘制的脸谱;还有的现场清唱一段。

(1)在思想内容上反映了反抗封建统治的主题;(2)在时代背景上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特点。

生看书后答:

(1)书法:

①明朝书法,比以前普及,有人形容说“明代三尺童子就能挥笔作书”。

②当时的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

③著名书法家有董其昌等,他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绘画:

①明代的绘画,以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②代表人物有以泼墨画见长的著名画家徐渭。

③清代“扬州八怪”继承徐渭,又各有特色。

各抒己见。还有学生拿出自己临摹的作品介绍。

锻炼归纳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明清小说的概况

训练制表、填表的能力;通过提炼快速掌握本子目知识要点,培养自学能力。

了解影视剧中的三国人物,学生兴趣浓厚。

调动语言智能,从评价人物中了解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潜入深出。

激发探究欲望。

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合作式学习;锻炼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史学素养。

鼓励学生通过史书去了解真正的历史。

对学生写历史小论文进行指导。

重点强调“官逼民反”,为作品“反封建”的基调作铺垫。

“擂台赛”的形式,调动手脑嘴功能,气氛热烈。激发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好奇心。

感受施耐庵对不同人物的生动刻画。

学生对孙悟空是了解较多,也是最有兴趣的,这可以加深对《西游记》内容的理解,并为分析孙悟空做准备。

由人物形象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

突破学生对《红楼梦》思想性理解的难度。

拓展内容

理解《红楼梦》的价值与地位。

巧妙过渡,承上启下。

锻炼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了解明朝戏剧的发展。

学生对《牡丹亭》反封建礼教思想有理解上的难度,所以需要教师作适当介绍以突破。

多方面展示,多层次了解京剧的魅力,提高学生素质。

了解京剧的地位,增加民族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突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点明课题;培养归纳分析能力。

自由发言,课堂气氛民主。锻炼列举知识的能力。

学生经过原来的学习,已有初步的鉴赏能力,所以让学生自主说明对书画作品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有哪些疑难问题需要和大家沟通?

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何启发?

学生总结

鼓励学生发问,师生、生生平等探讨。

发散思维,畅所欲言。

让学生自主归纳本课知识;

体现师生、生生互动学习。

把所学知识与学习生活结合起来,明确“学史以明智”。

布置小论文写作:任选一题

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或故事赏析;

《从看京剧的魅力》

使学生在课外继续探究学习与历史、文艺相关的知识,注重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477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