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视频导入
【课件展示】播放物体运动视频,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你看到的哈雷彗星、豹、蜗牛等物体都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宇宙和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观看,感受物体的运动。
在好奇中讨论回答问题,激起求知欲望。【问题(1)答案预设:他们都在运动】
二、新课讲授
1.机械运动
(1)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
(2)认识机械运动的普遍性
(3)其他运动形式
2.参照物
(1)参照物的概念
【提出问题】你是根据什么判断他们在运动?
【归纳总结】: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提出问题】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做机械运动的例子吗?
【课件展示】运动物体图片
【归纳总结】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树木等随地球自转、公转也在运动,整个太阳系、乃至银河系及宇宙,也都不停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提出问题指导自学】阅读课本,你还知道哪些运动形式?
【过渡问题】确定一个物体是否运动似乎很简单,下面的列车你能知道是谁在运动吗?
【课件展示】播放模拟教材“想想议议”情况视频,播放至两列列车并列时暂停,创设情境,设置悬疑。
【课件展示】继续播放,直至另一节列车驶离,画面出现站台等物体。
分组讨论、回答问题,逐步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问题(2)答案预设:根据他们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学习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
思考,举例:
观看图片,直观感受各种物体的运动,深化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问题(3)答案预设: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九号”飞船……】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观看图片加深机械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感受)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找到答案: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感知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观看视频,交流回答:
【问题(4)答案预设:有的学生说拍摄者乘坐的列车在运动,有的学生说另一列车在运动,不能统一】
在争论中继续观看视频,交流回答:【此时答案预设:另一列车在运动,拍摄者乘坐的列车是静止的。】
【提出问题】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另一辆列车在运动,拍摄者乘坐的列车是静止的?
【引导提问】此时我们把谁当成了判断这两列列车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标准?
【归纳总结】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如果被研究物体的位置相对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
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提出问题】为什么刚才有的同学说摄者乘坐的列车是运动的?
【强调】(1)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2)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树木、建筑物、高山)作为参照物。(3)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变化该物体是运动的;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无位置变化该物体是静止的。
【总结并引申】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2)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思考,讨论,交流回答:【问题(4)答案预设:另一辆列车相对于站台的位置变化了,而拍摄者乘坐的列车相对于站台的位置没变。】
交流回答:【问题(5)答案预设:站台】
讨论交流:以对面行驶的火车为“标准”,拍摄者所乘坐的火车相对作为“标准”的火车位置关系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学生的体验是理解参照物的基础。)
理解记忆
感受理解,深化认识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件展示跟踪典例】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
为什么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得到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呢?
交流回答:两个不同的观察者以各自选定的不同参照物来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孩子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司机、乘客前进得真快;司机以汽车为参照物,认为乘客都没有动.
【课件展示】收割机与车辆图片
【提出问题】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为什么?
【知识拓展】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创设情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提出问题】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的子弹?
讨论回答:选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卡车以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都是静止的,即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相对静止。
思考交流:子弹飞行的快慢与飞机相同(相近),子弹与飞机运动的方向相同,子弹离飞行员的远近不变,它们相对静止。
课本“想想议议”讨论
引导学生回答、发言。
讨论交流回答:
(1)自动扶梯上的人选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选自动扶梯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2)战机选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选加油机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见附件1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四、课堂检测老师巡视、讲评完成检测题
见附件2
五、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第2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性: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运用教学视频把宏观的宇宙现象变得可视,再现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直观感受,便与学生分析总结。
2.、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探究自学法,把观察感受、讨论展示、练习巩固有机结合,既让学生循序渐进理解所学知识,我又能及时诊断教学情况,及时进行二次备课。
3、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利用视频、图片再现问题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小组讨论协作,总结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同时,将教学活动变成学生的创造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学生被视频图片吸引,或忙于争论结果不能集中精力认真思考,课堂失控。
2.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少部分学生只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而不知道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
3.在课堂检测题第4题中,有些学生对乙车的运动情况分析的不全面。
附件1:
知识框架
附件2:
课堂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2.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
3.一个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北运动B.向南运动C.静止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
4.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5.如图所示,有风的夜晚观看天空的云和月亮,有时感到云把月亮慢慢盖住,我们是以为参照物,有时我们感到月亮往云里钻是以为参照物。
6.神舟十号飞船搭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再次实现手动操作与天宫一号对接,对接前神舟十号飞船向天宫一号靠近时以“神十”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的,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航天员是的,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的。
拓展.电视、电影中利用了运动的相对性原理,拍摄出了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孙悟空“驾云飞奔”,是先拍摄出孙悟空在“云朵”(布景)上的镜头,再拍出天空上的白云、地上的山河湖泊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和山河湖泊。我们看电视是以白云和山河湖泊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孙悟空腾云驾雾飞奔的效果。
想想看,如何拍摄人坐在开动的飞机和火车里观看沿途风光的镜头?如何拍摄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镜头?
答案
1.【解析】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其中A、C、D三个选项中的物体位置都发生了变化,而B选项不是。
【答案】B
2.【解析】本题选了一句古诗,描述了一幅美妙、生动的画面,这看似矛盾的情境,蕴涵了丰富的物理知识。前一句“看山恰似走来迎”,这是诗人身在船上,以船为参照物,山相对于船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山是运动的;后一句“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仔细一看,山与山之间、山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对照题中所给的选项,B是正确的。
【答案】B
3.【解析】本题关键是看研究的物体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的位置如何变化.骑车人和汽车都由南向北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汽车“疾驶而去”,说明汽车比人运动得快,现以汽车为参照物,骑车人在后退,即向南运动.
【答案】B
4.【解析】图中房子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烟向左飘,说明此时有风向左;对于甲车来说,甲车上的旗子向左飘,有三种可能的情况:一是不动,二是甲车向右运动,三是甲车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对于乙车相对讲情况简单,只有乙车向左运动且车速大于风速.
【答案】D
5.【解析】感到云把月亮慢慢盖住,我们把月亮作为参照的标准,我们感到是月亮往云里钻,是把云作为参照的标准。
【答案】月亮、云
6.【解析】此类题的关键是看研究对象相对所选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没变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若变了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神舟十号飞船向天宫一号靠近时宇航员坐在神舟十号飞船上,相对飞船的位置没有变,所以宇航员是静止的。而宇航员和飞船一起向天宫一号靠近,与天宫一号的距离减小,说明宇航员相对天宫一号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宇航员相对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答案】静止、运动、相对
拓展.【答案】(1)拍摄出“人在火车或者在飞机里的镜头(布景)”上的镜头,再拍出“沿途的风光”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沿途风光”。我们看电视是以“沿途风光”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坐在飞机或者火车里看风景”的效果了。
(2)先拍摄出“武艺高强的人在道具场飞的动作”的镜头,再拍出“房檐”等需要在上面飞的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房檐等”.我们看电视是以“房檐等”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效果。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学习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方式
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min)
〖师〗上课前大家先看一下课本第16页的图1.2-1,大家一起来想一想:我们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呢?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讨论]
[总结1]今天,我们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问题。为什么它们会运动或静止?(板书本章课题)
[总结2]我们首先看物体的运动该如何描述?(板书本节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机械运动(10min)
1.现象
[问题]大家观察周围的物体,你认为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
[回答](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2)走路的人是运动的;(3)飞出的足球是运动的;(4)地球是运动的;(5)分子是运动的;……(6)黑板是静止的;(7)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8)公路是静止的;(9)大桥是静止的;……
也可能回答出一些其他的问题:(1)星星是静止的;(2)太阳是静止的;……
[分析](1)我们身边有运动的物体。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
(2)宇宙是运动的。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太阳公转,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同理,银河系也是运动的,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动,所以从宏观上看,宇宙上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
(3)微观分子是运动的。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这些分子也是在运动的。
[总结]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2.概念
[问题]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
[观察]大家观看[播放视频1]:运动的自然界。
[总结]
凡是运动的物体,它们的位置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15min)
1.概念
[问题]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讨论]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房屋、树木说它们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而言的。
[总结]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播放视频2]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
2.特点
[问题](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
[分析]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做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
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如选汽车司机中靠椅,则会判断小汽车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3.练习
(1)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①某车站并排停放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过了一会儿,甲列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起来,然而,乙列车内的人通过窗口看甲车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上述表明。
②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车匀速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当时刮的是风。甲、乙、丙三个骑车速度最大的是,最小的是________。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的参照物。
①(2005年温州中考题)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A.桥B.河岸C.水D.岸上的树
②在一条东西取向的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向东行驶,乙知甲车比乙车快,比丙车慢,则以为参照物时,三辆汽车均向西行驶。
(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0min)
[问题]同一情况,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会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讨论]
[结论]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图片展示]空中加油机;高空观缆车。
[播放视频4]航天器的起飞和降落。
[播放视频5]联合收割机。
[播放视频6]生活中运动现象举例。
[播放视频7]同步卫星,火箭起飞和降落。
[类比]1.说某一同学个子高,是不准确的,应该说,它与谁相比个子高,同理说某一位同学矮,也是不科学的。
2.某人问路,到某地要用多长时间,该人不答,待问路人不耐烦开始走时,该人才说1小时左右,问路人不解,该人答曰:不知你走多快,如何判断用多长时间呢?这里的参照就是走路人的快慢,可见,我们表达话语时,一定要说话严密些。
(四)思考与练习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虽然运动是绝对的,但我们平时为了研究方便,仍然说某个物体是静止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平时我们判断某个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选择了一个作标准的物体,这个物体我们叫做参照物。
对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而言,参照物的选择不止一个,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却并不一定相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叙述严密,说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一定要加以参照物。如果没加,一般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言的。
四、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的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
二、参照物
1.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反思:
再一次进行“参照物”的教学,不禁联想以前的教学方式,但讲过之后学生总是很模糊,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在单纯的记答案。自己要改变教学的方式,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决不能让教师代替。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探讨“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什么而言的?”“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在头脑中形成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小组进行学习、交流,要求人人放开包袱畅所欲言,教师在各组间巡视点拨,看到同学们举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去说明上面问题,课堂气氛活跃的情况下,教师给每组发下一张表格,让各自归纳这节内容的知识要点。全班通过汇报、总结、教师作简单概述,并纠正交流中出现的片面认识。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就说它在运动”这种说法的不完整性,鼓励小组内争论“怎样描述这话才具有准确性”。学生从实例中得出答案。学生掌握了重点问题后,教师继续拓展、延伸。为什么“飞机怕鸟”?让学生接个今天所学的知识讨论解决,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学生积极讨论,这样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节课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学习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课题:运动的描述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导学方法:观察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什么是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选取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飞机、船只、太阳、房屋、树木:
运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观察教材图12.1-1,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1)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是宇宙中的__________现象。
4、讨论:既然运动具有普遍性,为什么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是运动的?
归纳:(2)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____,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都一致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物体__________。
由上面的内容归纳:(3)如何选择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的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呢?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看着窗外路边的白杨树,它们正急速地向后退去____________________。
(5)清晨,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铁轨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C、车窗D、路边的树
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沙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根据歌词中描述的情况,先后选取的参照物是()
A、竹排、青山B、青山、江水C、青山、竹排D、江水、青山
5、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湖岸B、湖水C、游船D、岸上的建筑物
6、小明骑自行车在长江沙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向是()
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沙对岸D、从对岸吹过来
7、蹦极是一种极富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
A、他自己B、地面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跳者D、跳台
8、孝感谢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静止原位置不动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9、观光电梯从1楼上升到6楼的过程中()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额是运动的B、相对乘客来说,楼房的窗口是向上运动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口是静止的
10、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一句应理解为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A、水B、桥C、人D、地面
课后反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293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