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追求这样的语文课堂
曾经,新课标理念扑面而至,忽如一夜春风来,带来强烈的冲击,带来欣喜的期盼,高唱赞歌者有之,奉若神明者有之。是的,对于一颗尚未准备好的脑袋,一颗没有自己的思考的脑袋,除了不假思索地全盘接收,似乎也找不到第二条好走的路。曾经,我就是这样一名师。
几年的实践运行下来,新课标的真正落实遇到了一些困难,理论站得高实际运作难的缺陷浮出水面,彷徨者有之,困惑者有之,锐意改革创新坚持走自己的路的也有之。将新课标理念与自己的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脑髓,我坚信语文学应当让学生学会感悟语言、运用语言,应当自由灵动、诗意盎然,语文课堂应当是一次次精神的旅行,一次次灵魂的飞跃,并藉让学生看得更高、走得更远。为,我追求这样的语文课堂
二、自然生成的课堂
第十三课《早》学手记片段:
《孩子,请跟我一起飞》
今天学习第十三课《早》。这是吴伯萧写的一篇游记,围绕自己在三味书屋的所见、所闻、所感,指出人要事事早,时时早,做东风第一枝。
早读课已经让学生听了课文朗读录音,并让他们自己也读了一遍课文。
午第一节课,我先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初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有的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明白了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还有的回忆起以前学过的《三味书屋》一文。
我又问:那么你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
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提问:
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天哪,真想不到他们在五年级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后竟然还会有这样的疑问!)
鲁迅的老师寿镜吾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学生无知,有这样的问题很正常)
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这个不错,是全文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以早为课题?(与一个大同小异,比较好理解)
三味书屋今天还保存得好吗?为什么它能保存得那么好?(学生不能明白为什么一个若干年前的普通书塾今天还能让这么多人津津乐道)
面对学生抛出的这些问题,我理出了今天课的主要任务介绍鲁迅。只有让孩子们先初步了解鲁迅其人,获得对他的一些最起码的肤浅的认识,才有可能理解课文中作者提到鲁迅所流露的敬意,以及这一个早字蕴含的真正的深意。
以往一节语文课,尤其是要好一节公开课,备课真的是一件很令人头痛的事。因为认真,备的都是详,环环相扣,字斟句酌,力求天衣无缝;因为担心课不知道自己应当说些什么,连学生的回答、回答之后老师的评语都一字一句写下却没有考虑过,学生一定会这样回答吗?于是当剧本完成,表演开始,便十分吃力(还要貌似轻松)地、想方设法(还要不露痕迹)地将学生往自己事先设好的毂中赶去,步步为营,着着紧逼,手中的那根线越收越紧,紧到不但让学生喘不过气来,师自己也呼吸困难、辗转无策。
一连几次的失败,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学,如饥似渴的学习,让我渐渐懂得课堂无需预设的精彩,开始追求不可复制的高峰体验。
走进课堂,师心中应当有最起码的预设,粗浅的,大概的,有一个轮廓即可,无须精致细密,因为课堂本来就是自然生成的产物,不是你想它怎样它就会怎样。当一场对话即将展开,当一次思想的旅程即将开始,风景就是我们所未曾见过的,精彩也是无法期待和预料的,也许会翻山越岭,也许会跋山涉水,也许有小桥流水,也许是大漠荒烟,有多大的力量,我们就能够走得多远,有多会欣赏的眼睛,我们就能够领略到多美的风光而这一切,我都无法预设,我只能和学生一起,身不由己地向前走去。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五年级语文下册《早》知识点复习苏教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下册《早》知识点复习苏教版
【原文】
深冬,酿雪的天气。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从新台门走几分钟,过一道石桥,踏进坐南朝北的黑油竹门就到了。
三味书屋是三间的小花厅。还没进门,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细想又都不像,因为小寒前后,桂花早已开过,兰花却还要迟些日子才开。是什么香呢?据说“三味”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菜、点心的,也许这就是书香?三味书屋是几十年前的书塾,当年“诗云”“子曰”,咿咿呀呀的读书声,街上都能听得到。
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现在所有书桌旁边的椅子当然都是空的。想到几十年前若是遇到这种情形,寿镜吾老先生该会喊了吧:“人都到哪里去了!”默默中我仿佛听到了那严历的喊声,同时记起鲁迅在文章里写过书屋后面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许多蜡梅。
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来源:是蜡梅花。
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早啊!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
这个字还有这样一段来历: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字词学习】
字:踏、匾、描、遇、喊、盛
词:酿雪、纯净、蔬菜、朴素、戒尺、花瓣、书塾、珍惜
【重点句子】
1.三味书屋是三间的小花厅。还没进门,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细想又都不像,因为小寒前后,桂花早已开过,兰花却还要迟些日子才开。
2.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
3.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4.这个字还有这样一段来历: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
5.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主要内容】
《早》介绍了三味书屋,重点交代了书桌上“早”字的来历。教育人们“珍惜清晨,珍惜春天”,学习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Ⅰ、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
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Ⅱ、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Ⅲ、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四、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第二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
三、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四、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5.做练一练的第1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
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三)巩固练习
1. 做练习一的第3题
2.做练习一的第4题
3.做练习一的第5题
Ⅳ、教学结束:
全课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Ⅰ、教学内容:
教材第30~51页的例1~例12以及练习五~七。
Ⅱ、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因数和倍数,以及公因数和公倍数等内容。本单元内容大体分三段安排:
第一段,认识因数和倍数,学习在1~100的自然数中有序地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以及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学习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同时认识奇数和偶数。
第二段,认识质数、合数和质因数,学习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第三段,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最后,安排了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Ⅲ、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亿以内的数,以及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本单元内容,又为后续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Ⅳ、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非0自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知道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知道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了解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2. 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 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发展数感。
4. 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倍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的特点合理灵活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根据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Ⅵ、课时安排
因数和倍数1课时
,2和5的倍数的特征1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1课时
因数和倍数练习1课时
质数和和合数1课时
分解质因数1课时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课时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课时
因数与倍数整理与练习2课时
和与积的奇偶性1课时
第一课时 因数和倍数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例1、例2和试一试、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第35页练习五第1~4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
认识因数和倍数。
四、教学难点:
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同桌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六、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认识意义
1.操作交流。
引导: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拼一拼,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想想有几种拼法,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来。
学生操作,用算式表示,教师巡视。
交流:你有哪些拼法?请你说一说,并交流你表示的算式。
结合学生交流,呈现不同拼法,分别板书出积是12的三道乘法算式(包括可以板书除法算式)。
2.认识意义。
(1)说明:我们先看43=12。根据43-12,我们就可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要求学生看算式模仿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倍数,再指名多位学生说一说。(如果交流中出现除法算式,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的除法算式说一说因数或倍数关系)
让学生集体说一说,体会因数和倍数关系。
(2)启发:现在让你看另外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同桌互相说说看。
交流:根据62=12可以怎样说?(指名多人说一说,再集体说一说)根据121=12呢?
要求学生看后两个算式集体说一说因数和倍数关系。
(3)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整数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O的自然数。[在课题下面板书:(指不是0的自然数)]
追问:想一想,上面12的因数都是怎样找到的?
你能根据上面的想法说说12的因数一共有哪几个吗?
说明:从上面算式可以看出,如果要找12的因数,只要想哪两个整数相乘等于12。因为112、26和34都等于12,所以12的因数有1、2.3.4、6、12这6个。(板书:12的因数有:1,2,3,4,6,12)
3.做练一练第1题。
先要求分别看乘法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再让学生把乘法算式改写成除法算式,(分别板书除法算式)然后分别看除法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提问:能单独说8是因数,72是倍数吗?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乘法和除法是有联系的算式,根据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都可以知道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因数和倍数是根据整数乘法或除法算式确定的,表示数与数之间的一种关系,不能单独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应该表达清楚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二)导探究,学会方法
1.找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例2,要求学生找出36的所有因数,并思考是怎样找的。
让学生自己找36的因数,并把所有因数记录下来。有困难时可以和同学商量。
交流:36的所有因数有哪些?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根据学生的交流,呈现各人找出的因数,并按交流的方法板书所有因数。
比较:你认为这里每人找因数的方法,哪个比较好一点?为什么?
追问:想一想,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说明:找36的所有因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想哪两个数的积是36,一对一对地找,也就是这样想:先想1和36,写在因数的两端;(板书)再想2和18.3和12.4和9、(5可以吗?为什么?)6和6,相同的只要写一个。中间还有吗?(结合说明板书成:36的因数有:1,2,3,4,6,9,12,1 8,36 。)
追问:你能说说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时,怎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吗?
让学生按这样的方法把例2里36的因数补充完整。
提问:现在你能说出36的全部因数了吗?(指名按顺序说一说)
说明:一个数的所有因数,还可以用一个圈表示,请大家看课本上的表示方法,看看是怎样用图表示的。
追问:这个圈里表示的是什么?(呈现36因数的集合图)
(2)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找出1 5和16的所有因数,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15有哪些因数,按怎样的方法想的?16呢?(按一对一对的顺序板书结果)
(3)发现特点。
引导:请大家观察这里写出的12、36、1 5和1 6的所有因数,找找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能不能发现有什么特点?和同桌一起观察、交流。
交流: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交流、归纳,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启发:除了最小的因数都是1,还有什么共同点吗?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那因数的个数会有什么特点呢?)
指出: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个数是有限的. 书呈现)
2.找一个数的倍数。
(1)引导:我们已经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呢?现在请你找出3的倍数,把它们记录下来。大家独立试一试。
学生自己找3的倍数并且记录下来。
交流:你找到的3的倍数有哪些?说说怎样找的o(根据交流,板书学生找到的3的倍数,并发现可以写出很多很多)
你认为哪个找倍数的方法比较好,是怎样找的?
说明:3的倍数是3和一个数相乘的积,我们可以从3的1倍开始按次序列举出3的倍数,31=3,32=6,33-9,这样3的倍数有多少个?为什么会有无数个?那要怎样表示呢?(板书:3的倍数有:3,6,9,12,)
提问: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为什么会有无数个?
说明:我们可以用列举的方法,从3的1倍开始依次列举出3的倍数。因为所乘的自然数1,2,3是无限的,所以3的倍数有无数个。在写一个数的倍数时,要用省略号表示出来。
让学生用列举的方法补写例3里3的倍数。
提问:你能按顺序列举3的倍数吗?大家根据填写的倍数集体说一说。
要求学生把3的倍数在课本上的图里表示出来。
交流:这个圈里表示的是什么?在圈里写3的倍数要注意什么?(省略号)
(2)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找出2和5的倍数,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2的倍数有哪些?这是按什么方法找的?5的倍数呢?写一个数的倍数时要注意什么?(按顺序板书2和5的倍数,并注意用省略号表示)
说明:找一个数的倍数可以从乘1开始,依次列举。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最后要注意用省略号表示。
(3)发现特点。
引导:请大家观察这几个数的倍数,能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
指出:一个数的倍数,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个数是无限的。(板书呈现)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第2题和第3题。
让学生填写因数和倍数。
交流:这两题你是怎样填的?(呈现结果)
提问:能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和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吗?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最小的倍数呢?
说明:求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从小到大按顺序找哪两个数的积是这个数;求一个数的倍数可以从乘1开始,依次列举出这个数的倍数。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
2.做练习五第1题。
引导学生了解题意,明确把24人按排数和每排人数填表。
让学生独立完成填表并交流,说说怎样想的,结合呈现表内数据。
提问:这里的排数和每排人数都是24的因数吗?为什么?
指出:依次对应的排数和每排人数相乘的积都是24,所以排数和每排人数都是24的因数。说明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可以依次想哪两个数的积是这个数,这样的两个数就是它的因数。
3.做练习五第2题。
让学生明确要求,完成填表。
交流结果并呈现,结合让学生说说怎样填的。
提问:每人应付4元,应付元数都是4的倍数吗?你是怎样得出这里的应付元数的?
说明:这里的应付元数都是4的倍数,因为这些对应的元数是把4依次乘1,2,3得到的。把一个数依次乘1,2,3所得的积,就能得出这个数的倍数。
4.做练习五第3题。
让学生在圈里填上合适的数。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呈现结果)
说明:因为4的倍数是无限的,所以依次写出4的一些倍数后,需要用省略号表示;但50以内7的倍数最大的不会超过50,个数是有限的,所以这个圈里不写省略号。
追问:为什么一个要写省略号,另一个不需要?
5.做练习五第4题。
出示第4题。
让学生按要求用相应符号圈出相应的数。
交流并呈现结果。
提问:观察直线上表示出的6的因数和6的倍数,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指出:6的因数都不大于6;6的倍数都不小于6 . 6是6最大的因数,也是6最小的倍数。
追问:6是6的因数,也是6的倍数,这个说法对不对?8是8的因数,也是8的倍数呢?
6.填充。
(1)7的倍数最小是( ),7的因数最大是( )。
(2)一个数有因数3,它一定是( )的倍数。
(3)8是2的( )数,2就是8的( )数。
(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知识,学到了什么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早》备课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五年级语文下册《早》备课教案
4.早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有顺序、有条理介绍建筑房舍内陈设的方法,体会作者叙述描绘的精巧细腻。
2.引导学生体味课文蜡梅花的清香纯净与“早”字的来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人格品质的精妙之处。
三、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有顺序、有条理介绍建筑房舍内陈设的方法,体会作者叙述描绘的精巧细腻。
2.引导学生体味课文蜡梅花的清香纯净与“早”字的来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人格品质的精妙之处。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标注小节,拼音.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纯净疏淡冰清玉洁二十四番花信风
3.查阅有关鲁迅的生平资料名言,读读鲁迅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认识周杰伦吗?认识蔡依玲吗?我知道他们都是你们的偶像,那么你们知道鲁迅吗?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
2.学生交流有关鲁迅的生平、故事、名言等。引导学生看课后的“作家卡片”。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这是吴伯萧爷爷写的一篇散文。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酿雪朴素默默花瓣寿镜吾笔墨纸砚纯净疏淡润泽透明冰清玉洁品行方正
形近字区别:历厉励墨默瓣辫辩辨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诗云、子曰:云、曰,表示说的意思。“诗”是古代“六经”之一,“子”是对孔子等人的尊称,“诗云”、“子曰”是“四书”、“五经”中常见的话。
二十四番花信风:古代认为应花期而来的风。风应花期,其来有信,故称花信风。有小寒到谷雨有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梅花风最早。
3.指名分节读课文。学生评价。你想对哪位同学赞美一下,或者给哪位同学提一下建议。
4.理清课文思路。
(1)同座讨论。
(2)集体交流。
课文分几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每段写什么?按访问三味书屋的顺序,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深冬,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
第三段(第5~8自然段):有腊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课文主要写什么?(“我们”访问三味书屋,看到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并由后花园)的腊梅花想到了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搜集鲁迅的名言及他的一些小故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有顺序、有条理介绍建筑房舍内陈设的方法,体会作者叙述描绘的精巧细腻。
2.引导学生体味课文蜡梅花的清香纯净与“早”字的来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人格品质的精妙之处。
三、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有顺序、有条理介绍建筑房舍内陈设的方法,体会作者叙述描绘的精巧细腻。
2.引导学生体味课文“早”字的来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人格品质的精妙之处。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二段,了解三味书屋。
1.导入: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早》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伴着一阵不知名的清香走进了——三味书屋。出示:三味书屋的图这就是鲁迅小时侯就读的书塾三味书屋。
2.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走进三味书屋。指名读。请大家也来读读书,同桌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默读第2段,画出有关句子。
(1)指名读。
(2)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介绍了哪些陈设?
(方位顺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
(匾、画、先生座位、学生书桌)
找一找鲁迅的书桌
(3)教师引读:(书屋朝西……东北角上……用过的一张。)
(4)生看图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5)指名说。
(体会作者叙述有条理,语言简洁)
3.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作者在这段中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些内容?
(还写了闻到的清香和想到的)
过渡: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腊梅的香味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个究竟。
4.三味书屋,一个蕴育了伟大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的地方;一个古朴、雅致、有着深厚文化气息的地方。(出示:当年----许多腊梅)引读:我们的思绪随着作者一起翻飞,我们仿佛看到了鲁迅正在-----仿佛听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的喊声------
5.良久良久,我们沉浸在想象的空间里,感受着鲁迅早年的生活。忽然一阵淡淡的清香沁入心脾,这时,我们突然想起还没进门时,迎面扑来的一阵不知名的清香,原来,这是---梅花香呀!(板书:梅花)
过渡:伴随着这香气,推开斑驳的院门,迈进园子。
(二)精读第三段,体会描写梅花和鲁迅的关系。
1.我们眼前顿时出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呀!(音乐停,出示:“迈进后园------开得最早。”)自读
2.读了这节,你知道了什么?
A.交流(美/早)
B.面对这冰清玉洁、高雅脱俗的梅花老师不禁心生敬慕,也想来读一读
C.师范读(配乐)
D.齐读
F.多美啊,梅花不仅美,开得也最早。二十四番花信风,梅花是第一候,开得最早。板书:开得早
3.过渡:哎!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板书:鲁迅
请同学们默读6、7、8自然段,看看这个早字的来历。
4.谁来说说“早”字的来历。
5.再读第7节,你有什么想说的?(鲁迅严格要求自己/严师出高徒/该不该刻字)相机指导读
6.小结: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的,但他还是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数学五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练习八的第1~4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单位1。
五、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法、讲解分析法、练习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合作探索,理解意义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创造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第2题,观察直线上是把哪个部分看作1的?直线上表示3(1)是怎样想的?
引导:分数也可以在直线上表示。这里从0起到1是1个单位,同样地从1到2也是1个单位,这1个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就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让学生在( )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三)巧妙联系,深化理解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2.做练习第2、3、4题。
第2题先读出每个分数,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第3题让学生填,交流时说说是怎样填的。
第4题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四)全可总结,延伸拓展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设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张扬个性,激发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心态,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快乐地回忆童年的有趣活动,把童年中难以忘怀的事情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童年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说趣事使学生表达童年的美好,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2、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3、指导学生学会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说出自己明白的道理。
【教学准备】
1、《童年》歌曲。
2、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照片、物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启发谈话,生活导入
1、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童年》。师:同学们,你的童年生活有趣?你愿不愿意把你的有趣故事介绍给大家?今天咱们要开个小小的座谈会,主题就是《说说我难忘的童年趣事》。
2、谁来说说什么是有趣的事情?(学生自由发言)
二、教师示范,介绍一件趣事。
1、老师讲述一个童年有趣的故事。
2、学生评议有趣在哪里。
三、自由交谈,介绍自己的童年趣事。
1、教师提示:把自己的有趣故事说给大家听,大家一定会很快乐的。你愿意让大家快乐一次吗?
2、提示方法:要注意把故事说完整,把有趣的生活细节说出来。让大家听了十分开心。如果能说出自己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就更棒了。
3、学生默想自己的童年趣事。
4、小组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5、小组评选谁说的最棒。
四、集体交流、评选最佳
1、教师引导激励:下面由各小组选出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同学都是评委。交流完之后,我们要评选一次故事大王。看看是今天的故事大王,好吗?最后,老师要根据大家的评议,选出最佳评委若干人。
2、教师提示方法:①要注意把故事说完整,把有趣的生活细节说出来。②要注意说的表情和姿势,可以带上动作。
3、代表交流。
4、学生评议。说说谁讲的好,好在哪里?你明白了什么。
5、评选故事大王。
6、评选最佳评委。
[设计意图]本设计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大胆述说,教师示范引路,以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评选故事大王和最佳评委,激励大家敢说会说。有效地引导学生快乐地回忆童年的有趣生活,把童年中难以忘怀的事情说出来。
习作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设计引导学生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
【教学目标】
1、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2、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3、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通过叙事写出自己明白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范文一至两篇。
2、学生准备: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童年是那会飞的梦,是那一串串有趣的“冰糖葫芦”上的笑声,是那一朵朵飘舞的雪花……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好吗?
2、教师提示:在头脑中过一遍“电影”,想一想,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师激励:比一比,看谁说的事情有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故事,激发学生习作热情,使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到了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细心读一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出示习作要求:
①写看图作文。②如果你不想写看图作文,也以写童年趣事。③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④写完后把作文念给他人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3、今天,我们就围绕“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这个中心,记童年的一件趣事,好吗?
4、指导理解“趣”。
(1)、同学们,你觉得哪些事是趣事?
(2)、其实啊,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
老师友情提示:
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
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
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
傻趣。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纯真的心。
5、我们正处于童年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谁没有趣事呢?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6、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打雪仗,可以是做游戏……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理解“趣”字,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捕捉生活的有趣素材,使习作化难为易,使学生乐于习作。
三、充分交流,开拓思路。
1、小组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
2、在小组内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
教师提出要求:谈的时候,要尽量讲清楚你是怎样发现的?发现了什么?然后按平时惯例,小组内每个同学轮流发言,当一个同学讲完后,其他组员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等一下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来发言。
3、学生谈自己的童年趣事,教师相机点拨,拓宽思路。
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以后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4、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
教师强调:在习作时,想想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如何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完整,写清楚。要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写出自己心里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3、再读习作提示,拓展思路。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使学生易于表达。
四、范文引路,激发兴趣。
1、范文引路(教师出示范文)
童年趣事
童年是由纯真、幼稚的故事串成的美丽珠链那充满幼稚和欢乐的珠链中,一件件有趣的往事,就像一朵朵开放在我的心中,无比艳丽,无限诱人。
那是在我家院子里的晚上,“决来呀,我们来捉迷藏,快来,快……”我一边喊着院里的小香出来,一边寻找着藏身之地。小香闻声赶来,你藏我捉,你捉我藏,玩得不可开交。
这回又该我藏了,我东看西望,突然眼前一亮,咦?那是什么,我好奇地走近一看,咦?月亮怎么跑到脸盆里去了,我一定要做一次好事,把月亮捉住让大伙看看我的本领多大。说干就干,于是我小心地把另一个脸盆猛得盖在那个盆上,高兴地叫:“小香,快来,我捉到月亮了,快来呀!”小香急忙跑来,“月亮,在哪里呀!”我把脸盆搬进房里,慢慢地打开脸盆。咦,月亮呢?月亮怎么没了,我没有打开过脸盆呀!我哭着闹着要月亮,奶奶答应,明天晚上再给我捉一个……
瞧!这就是我的有趣的童年生活,是多么欢乐幼稚呀!
2、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教师点评和小结: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点评习作的示范作用。
[设计意图]范文引路,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范例;指导评说,使学生从范文中获得写作的智慧,酝酿写作的情趣,打开写作的思路。
五、自由拟题,点拨写作。
1、教师指导:写童年趣事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要详细写,特别是有趣有意义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
2、指导学生阅读自己搜集到的成功范文,体会别人的表达方法。知道学生体会别人成功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具体描述生活细节的方法。
3、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①、发生在你的童年的许许多多的事情中,哪一件你觉得既有趣又有意义?
②、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哪些人参加?经过怎样?
③、这件事是怎么有趣的?有什么意义?
4、自主拟题,打开习作思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习作内容,尝试个性化拟题。(例:《难忘的──》《××,您好吗》、《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哈哈!想起来我就想笑”》《童年趣事》、《××(指物)的故事》……)
③交流自拟的题目,欣赏及评点。
④总结点拨写法:如写《留在我记忆深处的》题目,可这样指导:宜采用倒叙方法。藏在记忆深处的往事,可借助一条线索将它引出,它可以是一句话、一首歌、一件日常用品、一幅照片等,引出一段生活经历的回忆,写出自己的一片真情。这种睹物思人、借物写人的文章,在叙述往事时一定要动真情,要重视自己心理活动的展示,在叙事基础上结合描写、抒情,篇末宜点题。再如写《××的故事》,可这样点拨:这样的文章,一般适用第一人称来写。人和物的关系,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比如人和物发生了什么联系,这一联系后来又有什么变化,最后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等等。“故事”要写清楚。“物”的形状、来历、特点、作用也应写具体,能给人一个鲜明的、使人的情感有所依傍的基础。要注意“物”的特殊作用,作些必要的铺垫、渲染,挖掘出这个“物”的精神价值、情感因素。写作时要物人一体,活色生香。在情感表达上,应力求含蓄、蕴藉,让它慢慢地从物体中渗透出来,做到浑然一体。
[设计意图]既给学生松绑,引导自由作文,又把有效的指导融入在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情感表达上,慢慢地从生活中渗透出来,做到浑然一体。
第二课时
一、再次激励,激发写作激情。
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你和周围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很多事情,请你选择一件印象最深无法忘怀的事写下来。
二、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指导学生挑选自己认为最能表达自己成功的内容,尝试写作。教师再次提示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30分钟内完成文章初稿。
三、教师在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设计意图]①要学生乐于作文,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人地位。写什么事,怎么写这个事,让学生做主,而不应由教师的情感来决定。②学生习作的时候,正是个别化教学最好的时机。教师应该提高巡视效率,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一、深情提示,激励交流
把自己的作文与大家一起交流,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果你写的有趣的故事能够给大家带来快乐,你自己也一定会开心的。
二、交流佳作,评议修改。
1、自行选择伙伴进行修改,找出习作中值得学习的文句,用波浪线划下来。写出好在哪里和为什么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设计意图]学生相互修改习作,是一个发现他人闪光点,弥补自己不足,取长补短的过程。也是一个现时的作者与读者交流,及时反馈,共同提高的过程。
2、推荐习作全班交流,并陈述推荐的理由,教师作及时的点评。找出亮点,放大亮点,激励评说。使学生明白别人写的好处,为什么好。引导学生借鉴长处,重新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要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快感。可以是欣赏自己,也可以是欣赏同学;可以欣赏全文或比较出彩的一个段落,也可以欣赏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
三、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学生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四、评选最佳,成功激励。
教师进一步评点,张扬写作个性,表扬有独特体验的亮点。尽可能多表扬。组织评选班级最佳(最佳小作家、最佳小先生、最佳小编辑、最佳小……)。
[设计意图]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人在认识别人的品质时,就开始形成了对自己的评价能力。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自评,而且让学生互评。开始,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评价别人的习作,有时会在评议中甚至引发正义和冲突。教师应抓住每一个机会,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
2.积累名言警句。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弄清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在四人小组内,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例子来讨论。
2.学生汇报:略。
3.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师: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生再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者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句子,读通顺、流畅。
2.指名朗读、齐读。
3.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背的句子多。交流评比。
4.谈理解:学生自由读背后,对句子会有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谈对句子的理解。教师适当评价,不要讲得太多,学生有疑则答。在各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弄懂大致意思即可。
5.生交流:我在哪里见过这些词句?我曾经用过这些词句吗?师生集体评议。
6.诵读练习:这些句子能背了,能诵吗?引导学生诵读。
7.课外要求:课外看看这些名句出自哪篇文章,找来读一读。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满江红》,课外读一读《满江红》全文。
三、课外书屋
1.教师诵读,激情引入: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关链接。
童年(节选)
高尔基
星期六之前,我也犯了错误。
我对大人们巧妙地给布料染色的技术非常感兴趣,黄布遇到黑水就成了宝石蓝;灰布遇到黄褐色的水就成了樱桃红。
太奇妙了,我怎么也弄不明白。
我很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雅可夫家的萨沙。
萨沙是个乖孩子,他总是围着大人转,跟谁都挺好的,谁叫他干点什么,他都会听命服从。
几乎所有的人都夸他是个聪明伶俐的好孩子,只有姥爷不以为然,斜着眼瞟一下萨沙说:“就会卖乖取巧!”
萨沙又黑又瘦,双目前凸,讲起话来上气不接下气,常被自己给咽住。
他总是东张西望地,好像在窥伺什么时机。
我挺讨厌他的。
相反,我挺喜欢米哈伊尔家的萨沙,他总是不大爱动的样子,悄没声的,从不引人注目。他眼睛里的忧郁很像他母亲,性格也温和。
他的牙长得很有特点,嘴皮子兜不住它们,都露在了外面。他常常用手敲打自己的牙取乐,如果别人想敲一下也可以。
他总是孤零零的,坐在昏暗的角落里,或是在傍晚的时候坐在窗前。和他一起坐着很有趣,常常是一言不发地一坐就是一个小时。
我们肩并肩坐在窗户前,眺望西天的晚霞,看黑色的乌鸦在乌斯可尼耶教堂的金顶上盘旋。
乌鸦们飞来飞去,一会儿遮住了暗红的天光,一会儿又飞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剩下一片空旷的天空。看着这一切,一句话也不想说,一种愉快,一种甜滋滋的惆怅充满了我陶醉的内心。
雅可夫家的萨沙讲什么都是头头是道的。他知道我想染布以后,就让我用柜子里过节时才用的白桌布试试,看能不能把它染成蓝色的。
他说:“我知道,白的最好染!”
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桌布拉到了院子里,刚刚把桌布的一角按入放蓝靛的桶里,茨冈就不知道从哪儿跑来了。
他一把把布夺过去使劲儿地拧着,向一边盯着我工作的萨沙喊道:
“去,把你奶奶叫来!”
他知道事情不妙,对我说:
“完了,你得挨揍了!”
姥姥飞跑而至,大叫一声,几乎哭出声儿来,大骂:
“你这个别尔米人,大耳朵鬼!摔死你!”
可她马上又劝茨冈:
“瓦尼亚,千万别跟老头子说!尽量把这事儿瞒过去吧!”
瓦尼亚,在自己五颜六色的围裙上擦着手,说:
“就怕萨沙保不住密!”
“那,我给他两个戈比!”
姥姥把我领回了屋子里。
星期六。
晚祷之前有人叫我到厨房去一下。
厨房里很黑,外面下着绵绵不断的秋雨。昏暗的影子里,有一把很高大的椅子,上面坐着脸色阴沉的茨冈。
姥爷在一边摆弄在水里浸湿了的树条儿,时不时地舞起一条来。嗖嗖地响。
姥姥站在稍远的地方,吸着鼻烟,念念叨叨地说:
“唉,还在装模作样呢,捣蛋鬼!”
雅可夫的萨沙坐在厨房当中的一个小凳上,不断地擦着眼睛,说话声都变了,像个老叫花子:
“行行好,行行好,饶了我吧……”
旁边站着米哈伊尔舅舅的两个孩子,是我的表哥和表姐,他们也呆若木鸡,吓傻了。姥爷说话了。
“好,饶了你,不过,要先揍你一顿!”
“快点快点,脱掉裤子!”
说着抽出一根树条子来。
屋子里静得可怕,尽管有姥爷的说话声,有萨沙的屁股在凳子上挪动的声音,有姥姥的脚在地板上的磨擦声,可是,什么声音也打破不了这昏暗的厨房里让人永远也忘不掉的寂静。
萨沙站了起来,慢慢地脱了裤子,两个手提着,摇摇晃晃地趴到了长凳上。
看着他一系列的动作,我的腿禁不住也颤抖了起来。
萨沙的嚎叫声陡起。
“装蒜,让你叫唤,再尝尝这一下!”
每一下都是一条红红的肿线,表哥杀猪似的叫声震耳欲聋。
姥爷毫不为所动:
“哎,知道了吧,这一下是为了顶针儿!”
我的心随着姥爷的手一上一下。
表哥开始咬我了:
“哎呀,我再也不敢了,我告发了染桌布的事啊!”
姥爷不急不慌地说:
“告密,哈,这下就是为了你的告密!”
姥姥一下子扑过来,抱住了我:
“不行,魔鬼,我不让你打阿列克塞!”
她用脚踢着门,喊我的母亲:
“瓦尔瓦拉!”
姥爷一个箭步冲上来,推倒了姥姥,把我抢了过去。
我拼命地挣扎着,扯着他的红胡子,咬着他的胳膊。
他嗷地一声狂叫,猛地把我往凳子上一摔,摔伤了我的脸。
“把他给我绑起来,打死他!”
母亲脸色刷白,眼睛瞪得出了血:
“爸爸,别打啊!交给我吧!”
姥爷的痛打使我昏了过去。
醒来以后又大病一场,趴在床上,呆了好几天。
我呆的小屋子里只在墙角上有个小窗户,屋子里有几个装圣像用的玻璃匣子,前头点着一个长明灯。
这次生病,深深地铭记于我记忆深处。
因为这病倒的几天之中,我突然长大了。
2.师:刚才的文章怎样?知道是谁写的吗?待学生回答,教师点明: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童年》。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童年》这本书。大家有兴趣读吗?本周,我们将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主要就围绕这部书来进行,现在我们就分头准备吧!
3.我们先集中看看这部书的精彩片段吧!老师用课件呈现《童年》的四-五则精彩片段。
4.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待学生分头读书后,组织开展读书交流评比活动。注意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交流收获与体会。如果学生没有这本书,交流其它反映童年生活的书籍也可以。
【课后反思】
课堂即生活。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宽松,愉悦,融洽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自身极具亲和力。教师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生命体,而不是认知体,如同是自己的朋友一般去尊重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言行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可亲近的大姐姐。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人人都全身心地投入,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在看,听,说,读,改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习作实践;在兴致盎然的习作实践中,感受习作成功带来的乐趣;在具体形象的习作实践中,初步了解和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这里得到了印证。
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书写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与人交往,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地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2.伟大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独特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二、明确主题,出谋划策
1.今天我们要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去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必要时向对方献上一片爱心。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2.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2.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诗文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李白)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大家已经学过了他的不少诗篇,同学们能背诵出来吗?
(学生有表情地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静夜思》《赠汪伦》)
二、揭题释题,指导方法。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著名诗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
3.你们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样的吗?老师这里有张白帝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
4.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一路上,他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指导自学
三、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阅网站,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2.正确、流利朗读本诗,体会诗中诗人的心情;
四、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组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登陆古诗文专题学习网站,查阅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用自己喜欢方式诵读古诗,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出示课件“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同学们看到画面有什么感受?
7.诗人站在船头,耳边响起猿猴的啼叫,这一处的叫声还没有停,由于小船飞速而下,诗人又听到另一处猿猴的叫声,两岸猿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真快。在这一行诗里,诗人间接地用“啼不住”突出船快。同学们能体会到这一点,真不简单!船真的像诗中描述的那么快吗?
(是诗人的感觉,诗人觉得船走得很快。)
8.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老师给同学讲个故事吧:公元759年3月,诗人因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夔州白帝城时,传来皇帝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诗人欣喜若狂,拨转船头,放舟东下江陵,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9.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10.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弄懂诗句的意思后,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流利地朗读全诗。(学生朗读古诗)
11.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感情,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从“彩云间”我体会到,诗人得到免罪的消息后,十分兴奋,因此觉得环绕在彩云之间的白帝城特别漂亮。
(猿声悲啼本来是使人很不舒服的,但是此时诗人却觉得猿猴的啼叫是在为他欢呼,向他辞行,可见诗人多么高兴。诗人此时的心情,不但兴奋、激动,而且舒坦,他乘坐在轻快的小船上,欣赏着祖国美丽的山河,想到就要回到家乡,见到亲人,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真是妙极了。)
12.重获自由的诗人心情无比愉快,他已顾不得描写两岸的山光水色了。在这愉快心情的映衬下,江水流得特别快,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到达了;小船也显得特别轻快,在猿猴的叫声中,越过了万重高山。
这首诗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感情丰富。来,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试着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愉快心情。(学生自由感情朗读)
13.指名读,评议。
14.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诗人愉快的心情吧!(播放音乐)背诵。
六、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七、作业
1.读一读其它描写三峡的诗篇。
2.给《早发白帝城》这首诗配一幅画。
施教日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3.早
共几课时
2课型
新授第几课时
2三维目标1.学习第5-8自然段,了解“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学习第5-8自然段,了解“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难点:引导学生体味梅花与鲁迅的联系。
教学资源相关资料:鲁迅的生平介绍、鲁迅名言同第一课时
学生经验:有赏梅的经历,对鲁迅的作品比较陌生。
教学用具准备:小黑板、挂图预习设计
1.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三组。
2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部分的1,2,3.。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鲁迅先生。例如《语文练习册》知识窗,语文书作家卡片,及配套的《补充阅读》。在阅读时找出描写鲁迅“事事早,时时早“的行为的句子。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与反思【板块一】导入
1.说说由梅花图想到了什么?
【板块二】学习第五自然段,研读梅花的“早”
1.出示梅花图,学生欣赏
2.你觉得梅花的什么吸引了你?
【学习单1】
轻声读读第五节,看看梅花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沉下心读读,觉得特别好的词句也可以圈画一下,写下感受。
4.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
重点理解:韵致
【学习单2】
那你们觉得文中腊梅的韵致又是什么?请同学们先轻声读读这节想想,再和前后桌讨论讨论。
那你觉得它最独特的韵致是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作者是什么时候去三味书屋的?
【板块三】学习“早”字的来历,研读鲁迅的“早”
1.默读第七自然段,想想鲁迅为什么要刻“早”。
3.那他为什么会迟到呢?
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象鲁迅每天早晨所做的事情读好这句。
生活的重担虽然压在他瘦弱的肩上,面对老师严厉的话语,他什么也没说,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心里想些什么呢?
【板块四】梅花精神与鲁迅精神的联系
1.作者参观三味书屋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2.为了这份早,梅花要经历哪些磨难呢?(风、雪)
引背毛主席《卜算子咏梅》
3.有人说鲁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你能结合课文、结合你所收集的资料说说他在哪些方面体现“早”的精神吗?
4.鲁迅从小时的上学早,到以后时时早事事早,他又要经历哪些的考验呢?谁能结合你所收集的资料说说?
5.当年,作者在三味书屋游览时,在品味梅花那独特的韵致时,也感受着鲁迅那“早”的精神,他的精神也像梅花一样铭刻在人们的心里。让我们学梅花,学鲁迅,把早的精神铭刻在心,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板块一】导入(2分钟)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一张美妙的图片,看——出示一幅梅花图:你由这幅图想到了什么?谁来说说?
2.看来,美妙的东西总会让人产生美妙的联想,难怪面对梅花,诗人们能写出那么多的优美诗句。其实生活之中,我们也随处可以见到它美丽的身影。三味书屋的后院里,就种着梅花,我们来欣赏。
【板块二】学习第五自然段,研读梅花的“早”(13分钟)
1.出示梅花图,学生欣赏
2.许多同学都陶醉了,你觉得梅花的什么吸引了你?[板:梅花]
3.从图片中同学们就已经感受到了梅花的颜色、形态、精神,下面我们走进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再来感受梅花。
请打开书本,轻声读读第五节,看看梅花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沉下心读读,觉得特别好的词句也可以圈画一下。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4.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
*多*颜色的美,三种颜色是那样和谐地融成一体。*琥珀玉石这些都是珍贵美好的东西。说明梅花像它们一样珍贵。*冰清玉洁,冰玉都是清白高洁的象征。
能读好这句吗?你来试一试。
韵致
(1)这个词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张老师也学贾岛推敲了一番,
出示:韵,古代是指声音的和谐,后来,指由和谐产生的各种内在美。致在古代是指到达目的地,后来引申为极致,就是到达极点。比如说,精致就是精美到了极点,雅致呢?那韵致呢?
(2)在我眼里,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是充满韵致的,在你眼里,什么是充满韵致的?菊花:秋菊能傲霜
(3)除了花你还能想到什么?比如音乐、绘画作品
学生回答:a悠扬的歌声,动听的旋律,能不能说充满韵致?这些处处流淌着音乐的韵致。b中国的汉字也是充满韵致的。那一撇一捺,一横一竖,都方方正正,就像我们堂堂正正的中国人。c能不能说书法作品充满韵致?当然可以,你知道谁的作品吗?
王曦之的《兰亭序》,那可是天下第一行书啊!字里行间中充满着韵致。
有人说,画的韵致就是画外有音,音乐的韵致是乐外有画。那你们觉得文中腊梅的韵致又是什么?请同学们先轻声读读这节想想,再和前后桌讨论讨论。
交流
梅花的韵致在于它——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它——和谐的颜色;在于它——冰清玉洁;在于它——香气袭人;在于它——开得早,预示春天的到来
(4)这些都是梅花的韵致,那你觉得它最独特的韵致是什么?[板:早]从哪里体会到的?
[出示]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指名读。
指导: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作者是什么时候去三味书屋的?
(深冬)天气怎样?(酿雪的天气)那么冷,当作者看到梅花却感觉——(暖)你再读:梅飘香而送暖
梅花开的时候,春天还没有到来。它在报告春天的到来呢!再读: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从什么时间计算的?是小寒,是深冬啊!梅花开得早啊!再读:
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同学们,也许水仙花也是那么清香怡人,也许菊花也是那么冰清玉洁,但谁也没有梅花那份最独特的韵致——早,让我们再读读这两句,感受梅花的最独特的韵致。齐读。
【板块三】学习“早”字的来历,研读鲁迅的“早”(12分钟)
1.作者站在三味书屋后院的梅花下,也像同学们一样,品味着梅花最独特的韵致——“早”,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鲁迅
[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课文。文章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鈥溌仙值茆€澱庖恢行睦窗才挪牧稀N恼掠镅酝ㄋ滓锥愦吻宄训厍蚝突鹦羌认嗨朴钟胁钜煺庖簧畎露丛拥目蒲У览硪遭€溌仙值茆€澋谋泶锓绞秸故驹诙琳呙媲埃扔腥ぃ稚?/p>
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弄明白把火星称为鈥溌仙值艿牡览恚⑼ü识撂寤峥挝氖窃跹徊揭徊桨训览硭登宄摹?/p>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鈥溌仙值茆€潱靼琢秸咧涞南嗨朴氩钜熘Α<し⒀剿饔钪姘旅氐男巳ず团嘌劝蒲а芯康闹鞠颉?/p>
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鈥溌仙值茆€潱し⒀剿饔钪姘旅氐男巳ず团嘌劝蒲а芯康闹鞠颉?从理解题目入手,理解课文内容及说明顺序,透过相关词句,理解课文用词准确严密、通俗易懂的特点。
教学方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2、带着问题读课文,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鈥溌仙值茆€潱靼琢秸咧涞南嗨朴氩钜熘Α?/p>
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资源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导入新课
1、板书鈥溌仙值茆€潱该邓岛濉2谷翁忖€湹厍虻拟€濃€溁鹦氢€潱ㄌ饽恐衅普酆牌鸾馐秃统薪幼饔茫┘蛞得鞯厍蛴牖鹦堑墓叵怠?/p>
2、地球和火星的图片比照。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成为孪生兄弟?请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出示生字词:干涸 钻孔 彗星 证实 蒸发 携带 陨石 熔岩 渺茫 (指名读、齐读) 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词语。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地方。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组织交流
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指名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找出两者的相似点,用鈥湥撸哜€澔隼春笮∽榻涣鳌?/strong>
1、汇报交流相似点(出示:同样有鈥炩€炌锈€炩€炌锈€炩€炌氢€炩€炆踔菱€炩€灒┱舛位爸校昧怂母鲡€溚€潱庋峁拐耄馑枷嘟木渥优疟染洌得骰鹦呛偷厍虻南嗨频愣唷?/p>
2、指名朗读火星和地球一样的语句。
3、正因为火星和地球相似点多,科学家们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鈥溚撇獾贸鍪裁唇崧垅€潱浚ɑ鹦呛偷厍蛏隙加兴┧邓道碛伞#ǜ珊院哟?钻孔试验)
4、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起)
5、齐读第一自然段。
轻声读第二至八自然段,思考:课文哪些自然段围绕火星上的水展开,哪段围绕火星上的生命展开?
(第二至七自然段介绍的是火星上水的知识;第八自然段介绍的是科学家对火星上生命的推测。)
1、第二至七自然段一共讲了几个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2)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上的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讲解设问句:自问自答的句子,先提出问题,下面接着回答。)
2、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讨论交流。
(1)也许:彗星、陨石碰撞火山爆发 送去了水
(2)可能:潜藏于矿物中
3、鈥溂页1惴光€澥鞘裁匆馑迹浚ê芷匠#舜酥涞呐鲎簿7⑸?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它?(习以为常、十分寻常鈥炩€灒?看来,替换近义词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鈥溂页1惴光€澩ㄋ滓锥有蜗蟆#?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能说明当时太阳系内大大小小的碎片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鈥溇!⑼蝗缙淅础⑽奘⑺拇Γ?/p>
4、出示句子,比较;
(1)就是这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2)也许是这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十分肯定说地球和火星上最初的水是彗星和陨石风暴送去的;第二句用了鈥溡残礅€澅硎净鹦巧系乃赡苁清缧呛驮墒绫┧腿サ模部赡懿皇恰#?/p>
5、为什么在一些句子里,要用鈥溡残怼⒖赡堋⑷绻€澱庋恍┍硎静豢隙ǖ拇视锬兀?/p>
(这就是科学,科学的用词一定是准确、严谨的,没有证据进行充足的证明时,就不能用肯定的语言来表述。关于火星上水是怎么来的这个过程只是科学家根据现有的资料作出的推测。读书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提炼出重要信息。)
6、为什么火星上的水没能留住?
(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一结果)
7、理解鈥湷中欢系幕鹦瞧寮宕筇油觯沟没鹦潜砻娴囊禾岩猿て诖嬖阝€潯?/p>
(把气体脱离火星的情形比喻为鈥溂宕筇油鲡€潱蜗笊馐潜饶獾氖址ā#?/p>
8、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呢? 理解鈥溈蠢础⒖赡堋⑷绻€澋燃偕栊源视镌擞玫淖既沸浴?/p>
9、从课题中,我们知道文章说明的中心事物是火星,有关火星知识的介绍是重点,但是题目中又说它是地球的孪生兄弟,所以还得兼顾介绍地球,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最初,这兄弟俩鈥炩€灒值芰┧腿プ畛醯乃€炩€灒谛值芰┑踱€炩€灒鹦堑幕肪秤氲厍蛳嗨柒€炩€灒?/p>
四、课堂练习,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来自火星的图片吧,看着它们,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40多亿年前,一幕幕怎样的情景?
(想象说话)我的眼前仿佛﹍﹍﹍﹍,我的耳畔仿佛﹍﹍﹍﹍。
2、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看到在创造生命的历程中,火星、地球兄弟俩 原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他们几乎同时诞生,也都拥有能孕育生命的水资源,所以人们称鈥斺€敚ㄔ俣量翁猓罄此堑拿巳词墙厝幌喾础5厍蛞蛭兴鹦侨匆黄奈叱良拧;鹦巧系乃裁戳舨蛔∧兀肯嘈拍忝堑男闹幸欢ㄓ行矶嗟囊苫螅饩托枰蠹掖有∪劝蒲а芯康闹鞠颍窈笕梦颐且黄鸺绦ヌ剿骰鹦堑陌旅匕伞?/p>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你给地球的孪生兄弟鈥斺€敾鹦巧杓埔徽琶?/p>
板书设计:
火星鈥斺€數厍虻拟€溌仙值茆€?/p>
相似:同样有鈥炩€炌锈€炩€?同样有鈥炩€炌氢€炩€?/p>
差异:火星上的水没能留住
施教日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3.早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三维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
2.通过阅读、思考,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在阅读中初步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学习课文有顺序、有条理介绍建筑房舍内陈设的方法,体会作者叙述描绘的精巧细腻。
教学资源
相关资料: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时署名“鲁迅”。据说,取“鲁迅”二字为笔名有以下原因:1.母亲姓“鲁”;2.“周”、“鲁”是同姓之国;3.“鲁”,含有“愚鲁”、“愚笨”的意思。“鲁迅”二字便是“愚鲁而迅速”的意思,如同常说的“笨鸟先飞”。
鲁迅名言: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了。2.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3.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4.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与时间》
学生经验:有赏梅的经历,对鲁迅的作品比较陌生。
教学用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预习设计
1.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
2.自学生字、新词,自己不能解决的做好记号。。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在感受深或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号。
4.收集关于梅花的诗句三组。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与反思
【板块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说说对鲁迅的了解。
2.读题
【板块二】检查预习
1.默写词语:
2.集体批改,讨论生字书写的注意点。
3.指名读词。
4.重点读准“绍兴、停云小憩”的读音。
5.开火车读,相机指导理解。
学生质疑。
6.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7.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板块三】访问三味书屋,学习作者的写法
1.仔细看图,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学习单1】
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默读第2段,画出有关句子。
① 指名读
② 讨论
找一找鲁迅的书桌
③ 生看图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4.学生用作者的这种方法,介绍我们的教室
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分小组练说,最后全班交流。
5.再读描写三味书屋的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课后用这种方法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的书房。
【板块四】小结
1.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作者在这段中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些内容?
【板块五】学习生字
1.说说生字的注意点。
2.做《习字册》。
【板块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2分钟)
1.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吗?
2.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
3.板书课题:早
【板块二】检查预习(13分钟)
1.默写词语:
酿雪朴素笔墨纸砚寿镜吾哪里默默花瓣
2.集体批改,讨论生字书写的注意点。
3.指名读词。
绍兴纯净疏淡书塾诗云子曰停云小憩琥珀润泽透明、冰清玉洁二十四番花信风
4.重点读准“绍兴、停云小憩”的读音。
5.齐读,相机指导理解。
学生质疑。
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
诗云、子曰:云、曰,表示说的意思。“诗”是古代“六经”之一,“子”是对孔子等人的尊称,“诗云”、“子曰”是“四书”、“五经”中常见的话。
二十四番花信风:古代认为应花期而来的风。风应花期,其来有信,故称花信风。有小寒到谷雨有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梅花风最早。
6.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7.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画出路线图:新台门——石桥——三味书屋一后园
第一段(第1自然段):深冬,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
第三段(第5~8自然段):有腊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板块三】访问三味书屋,学习作者的写法(15分钟)
1.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三味书屋去看看。
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
这就是鲁迅小时侯就读的书塾三味书屋。请仔细看图,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2.指名说图中的陈设,师评价: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说,语句是否通顺、简洁。)
3.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默读第2段,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
① 指名读
② 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介绍了哪些陈设?
(方位顺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
(匾、画、先生座位、学生书桌)
找一找鲁迅的书桌
③ 教师引读:(书屋朝西……东北角上……用过的一张。)
④ 生看图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⑤ 指名说
(体会作者叙述有条理,语言简洁)
4.让学生用作者的这种方法,介绍我们的教室。
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分小组练说,最后全班交流。
5.再读描写三味书屋的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课后用这种方法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小书房。
【板块四】小结(3分钟)
1.作者采用了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也应该学习作者的这种方法。
2.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作者在这段中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些内容?(还写了闻到的清香和想到的)
3.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腊梅的香味呢?让我们下节课跟随作者去看个究竟。
【板块五】学习生字(2分钟)
1.说说生字的注意点。
2.做《习字册》。
润泽透明可联系图片理解。纯净疏淡可以联系文章语境。冰清玉洁要理解比喻义。
增加一个多音字当。
在朗读时提醒注意《补充习题》二上出现句子的标点。理解顿号的用法。
作
业
设
计
☆完成《习字册》田字格。
☆☆熟读课文,读出感情。
☆☆☆用作者的这种方法介绍自己的书房。
《早》对对子
《早》中有一句话说:“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秀像。”为了帮助学生体验鲁迅当年读书生活,进入课文情境,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现在,我们站在“三味书屋”里,我成了寿镜吾老先生,你们成了鲁迅,坐在东北角上的桌子上。该上课了,这节课的内容是对对子。老师出词,你们来对。听好了!(说的都是本课中的词)深冬。
生:初夏。
师:坐南。
生:朝北。
师:石桥。
生:小溪。
师:还有呢?
生:泥路。
师:三味。
生:五谷。
师:书屋。
生:书塾。
师:对对子最好不要有同样的字。
生:琴房。
师:诗云。
生:子曰。
师:四面。
生:八方。
师:笔墨纸砚。
生:琴棋书画。
师:早到。
生:迟来。
师:横眉冷对千夫指。
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师: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
《苏教版语文五下《早》交钱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878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