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2012届高考生物教材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复习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选修本
第2课时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知识精华
来源排出调节
水的平衡和调节
饮水、食物物质、代谢由肾、皮肤、大肠排出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钠盐的平衡和调节
主要来自食盐主要经肾、其次由汗液、粪便排出醛固酮(盐皮质激素)调节
钾盐的平衡和调节
食物主要经肾、其次未吸收的随粪便排出醛固酮调节
意义:水和钠盐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某些疾病(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会丢失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影响血压、心率的稳定。
钾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稳定方面、心肌舒张、兴奋性上具有重要作用。
水在溶解代谢废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水、盐调节的几个问题:
1)尿激素的释放和分泌。
2)醛固酮的效应有三:促进钠的重吸收、促进钾的分泌排出、促进水的重吸收。
题例领悟
例1:某人患急性肠胃炎,严重腹泻,并且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四肢发冷等症;要缓解以上症状,应:
A、输入生理盐水。B、口服生理盐水。
C、口服钾盐水。D、输入醛固酮。
解析:题意中出现的症状是缺少水和钠盐,其次输入比口服效果快。
固答案:A
例2:人体内K和钠离子的排出特点相比,不同之处是:
A、多吃多排B、少吃少排C、不吃不排D、不吃也排。
解析:钾离子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钠离子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答案:D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人体内的水的主要来源及排出主要途径是:()
A、来自饮水,食物和由肾排出。
B、来自饮水,食物和由皮肤排出。
C、来自饮水,物质代谢和由肺排出。
D、来自饮水,物质代谢和由大肠排出。
2、离子态的无机盐(如血液中的钾、钙离子)的生命作用不包括:()
A、细胞结构物之一。
B、维持细正常生理功能
C、维持细胞的形态。
D、调节细胞内的PH值。
3、下列有关人体内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
4、调节无机盐平衡的重要激素是:()
A、抗利尿激素B、醛固酮C、肾上腺素D、甲状腺素。
5、下列仅属于水分排出的途径的是:()
A、肾排出B、大肠排出C、皮肤排出D、肺排出。
6、不能对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起促进作用的是:()
A、渗透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D、醛固酮升高。
二、简答题:
7、下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过咸的食物时,通过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促进()和()对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
2)当血钾升高或降低时,可直接刺激,使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和()对的重吸收和对的分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3)通过显微镜检查发现构成肾小管的细胞线粒体较多,起生理意义是。线粒体所需的能源物质和氧气由()提供,产生的二氧化碳由()________带走。
自我评价答案
一、选择题:
1、A2、A;3、C;4、B;5、D;6、A。
二、简答题
1、抗利尿激素1肾小管2集合管
2、肾上腺醛固酮1肾小管2集合管钠钾
3、提供能量,有利于纳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分泌3肾小管毛细血管血液3肾小管毛细血管血液
第三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___________,使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__受到刺激。这时,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一方面产生_________并传至_________,通过产生___________来直接调节水的___________;一方面由______________分泌,并且_____________释放的_____________增加,从而促进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______________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______________趋向于恢复正常。当人体受到寒冷等刺激时,下丘脑会分泌____________,促使垂体分泌____________,进而促使甲状腺增加_______________的合成和分泌。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范围广
C.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是通过体液传送的
4.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A.下丘脑和上丘脑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和大脑皮层D.上丘脑和下丘脑
5.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觉战栗,这时
A.温觉感受器兴奋B.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
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D.皮肤血流量增加
6.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7.在动物的行为中,与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越发达的动物,其行为的表现也就越复杂
B.在动物的行为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
C.激素调节处于主导地位
D.大脑皮层越发达的动物,其学习的能力就越强
8.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
A.汗腺B.肾C.大肠D.肺
9.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分别在
A.大脑皮层、下丘脑B.下丘脑、下丘脑
C.大脑皮层、大脑皮层D.下丘脑、大脑皮层
10.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11.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A.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D.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12.人体体温调节的机制是
A.只有神经调节B.只有体液调节
C.主要是神经调节D.主要是体液调节
13.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皮肤的血流量增多②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③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
④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4.下图是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①~⑦的变化原因或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
(2)由③引起的行为变化是通过主动饮水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产生的生理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这两种方式分别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调节。
血糖调节
a考点复习目标
1、知道:糖类是能量物质、人体的正常体温
2、识记:血糖的调节过程中两种激素的作用、人体不同部位的体温
3、理解:血糖调节的过程和意义、体温调节的过程和意义
4、应用:糖尿病及其防治
5、通过对血糖调节的理解,能够分析一些糖代谢紊乱所导致的疾病。
b知识要点提纲
c重点难点突破
1、糖类代谢
糖类代谢是以血糖为中心进行的。血糖是供给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血糖浓度的正常变化范围是80mg/dL~120mg/dL,如果血糖浓度低于这个范围,就不断地将葡萄糖补充分到血液中,此时血糖的来源可以是消化吸收来的,也可以通过肝糖元分解释放,还可以通过其它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补充到血液,提高血糖的浓度。如果高于这个范围,则血糖通过血糖的氧化分解,血糖转化成糖元或血糖转化成其它物质,降低血糖的浓度。血糖的这个变化过程是受多种激素调节的,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种激素。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是促进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糖中,抑制血糖分解,促进糖的异生,提高血糖浓度。在人体内,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下降,促使血糖浓度降低。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素的分泌量下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使血糖浓度增高。通过这两种激素的协调作用,使血糖浓度稳定在一个正常的范围。
2、低血糖
如果一个的血糖浓度长期过低会得低血糖症,临床表现为: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严重时还引起人休克,称为低血糖休克。原因是人的脑组织一般不贮存糖元,必须不断地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氧化分解供给能量,当血糖浓度过低时就会因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发生功能障碍,出现低血糖症状。急救的办法是及时给患者补充糖。
3、糖尿病
如果一个人的胰岛(胰岛B细胞)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量不足,血糖浓度过高,超过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就会有部分葡萄糖进入尿液,因尿液中有葡萄糖,故称这种病为糖尿病。不过一次性食糖过多,也会造成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尿液中也有葡萄糖,此现象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称为糖尿。
4、体温调节
恒温动物包括人,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在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时,通过调节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例如,在寒冷环境下,机体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在炎热环境下,机体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复杂的调节过程,涉及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通过有关传导通路把温度信息传达到体温调节中枢,经过中枢整合后,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皮肤血流量、竖毛肌和汗腺活动等;通过躯体神经调节骨骼肌的活动,如寒颤等;通过内分泌系统,改变机体的代谢率。体温调节是生物自动控制系统的实例。
5、温度感受器
对温度敏感的感受器称为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分为外周温度感受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在人体皮肤、粘膜和内脏中,温度感受器分为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它们都是游离神经末梢。当皮肤温度升高时,温觉感受器兴奋,而当皮肤温度下降时,则冷觉感受器兴奋。此外,温觉感受器对皮肤温度变化速率更敏感。
内脏器官也有温度感受器。
中枢温度感受器在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中。
6、体温调节中枢
根据多种恒温动物脑的分段切除实验看到,切除大脑皮层及部分皮层下结构后,只要保持下丘脑及其以下的神经结构完整,动物虽然在行为方面可能出现一些欠缺,但仍具有维持恒定体温的能力。如进一步破坏下丘脑,则动物不再具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能力。这些事实说明,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
d典型例题讲解
(2001年上海高考试题)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胰蛋白酶B.胰淀粉酶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
吃糖1小时后,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上升,机体为了保持血液中血糖浓度的平衡,胰岛细胞会分泌胰岛素从而来降低血液中的血糖浓度。所以,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会发现胰岛素含量明显增多。
C
(1997年上海高考试题)动物在饥饿状态下,组织内首先可能降低含量的物质是
()
A.糖元B.氨基酸C.血糖D.脂肪
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细胞内氧化供能的葡萄糖主要是由血液运输而来,即血糖。当动物处于饥饿状态下,血液中的葡萄糖由于不断供细胞氧化利用,而动物因饥饿又未进行消化吸收以补充血糖,因而使血糖浓度下降。其他选项中的糖元、氨基酸、脂肪在动物饥饿状态下含量也会下降,但不如血糖体现的快。
C
血糖的主要来源是()
A.食物中的糖类B.肝糖元C.肌糖元D.脂肪
糖类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必然消耗大量血糖以获得所需要的能量。为使生物体生命活动能持续正常进行,必然对生命活动中被消耗的血糖加以补充,而这种补充的血糖不可能主要来源于B、C、D三项所包括的储能物质,只能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
A
胰岛素分泌最直接的调节因素是()
A.血糖含量升高B.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增高
C.生长激素的含量增高D.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的调节
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有直接调节因素和间接调节因素。前者为:当血糖含量升高时,可直接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后者为: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A
某学生一大早还没来得及吃早餐,就参加了长跑锻炼,结果晕倒了。同学们把他抬到校医室后,校医的处理措施很可能是()
A.注射0.9%的生理盐水B.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
C.口服氨基酸营养液D.喝特浓纯牛奶
本题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特殊事件入手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能够关心生活、关心健康,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没吃早餐就参加长跑锻炼,结果晕倒了,说明该同学出现低血糖症,此时应补充血糖。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是最好的办法。
B
当人的血糖浓度为150mg/dL时,机体会作何反应()
A.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B.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
C.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D.副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
人的血糖浓度正常值为80~120mg/dL,当血糖浓度过高时,会引起副交感神经的兴奋,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能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浓度下降恢复正常。
B
下图四个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正常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本题考查胰岛素对人血糖浓度的调节。正常人进食后,由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会导致血糖浓度的升高。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下,胰岛素的分泌量上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糖浓度下降,胰岛素的分泌量随之而下降。
B
缺氧和低血糖都可能引起昏迷,试分析原因。
脑组织消耗能量较多,在通常的生理情况下,脑组织所消耗的能量均来自糖的有氧氧化,因而脑组织对缺氧非常敏感。加之脑组织细胞中糖元的储存量极少,代谢消耗的糖主要依靠摄取血糖来补给,所以脑的功能对血糖水平有较大的依赖性,血糖水平过低,可引起昏迷甚至抽搐。
见解析。
人在饥饿状况下,组织内含量最稳定的物质是()
A.糖元B.血糖C.氨基酸D.脂肪
人在饥饿初期,组织内血糖含量会首先降低,但肝糖元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并进入血液,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如果饥饿状况持续时间较长,组织内的脂肪也可转化成糖类,氨基酸也可通过脱氨基作用转化成糖类来维持血糖含量,使其稳定在80—120mg/dL。所以人在饥饿状况下,组织内含量最稳定的物质是血糖。
B
糖尿病患者有“三多”,其中之一是“尿多”。下列对其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发生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
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
C.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得多了,尿就多了
D.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具有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缺少胰岛素,导致血糖浓度高,这样就造成了尿液中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
B
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会出现骨骼肌不由自主地哆嗦的现象。其意义是()
A.促进血液循环以便供热
B.肌肉运动使产热量增加
C.一种自我保护信息,告知已处于不良环境,应速采取措施
D.是一种“温度感受器——中枢——效应器”反射弧完成的先天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意义等知识。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流血量,从而使皮肤散热量减少。与此同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产生不由自主地战栗,使产热量增加以保持体温的稳定。
B
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腿部受伤时,医生常喷洒一种液体物质,使受伤部位皮肤表面温度骤然下降,减轻伤员的痛感,这种物质是()
A.酒精B.碘酒C.氯乙烷D.氟里昂
本题是一道常识题。酒精和碘酒不可能使受伤部位皮肤表面温度骤然下降,氟里昂是一种禁用物质,因它对大气的臭氧层有破坏作用。
C
下图是正常人的糖代谢途径及其调节的示意图,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肠、胰______酶和肠、胰________酶,以及_______淀粉酶。
(2)胰岛素注剂给糖尿病人一次注入过量会使病人休克,原因是胰岛素可使血糖浓度_________。人在饥饿情况下,胰岛素的分泌量会_________。
(3)图中B过程所需的能量主要是______呼吸产生的,其次是由_______呼吸产生的,前者反应如图中[],后者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_____。
(4)图中D代表_______________。一次大量吃糖以后,图中[]过程会增多。
(5)F过程是何种运输方式?__________。血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前者需图中[]提供______。
(6)血糖到达各种细胞是通过__________系统的[]________作用。
(7)G和B共有的中间产物是________,其中B过程比G过程的产物多了。
(8)如果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其直接原因是,发病的器官或部位是。这种病称为糖尿病。
(9)G过程主要发生在中,其产物中的水是由氢______给____合成的。
糖代谢的中心是血糖,在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代谢去向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1)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必须要在两种酶的催化下才能完成,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酶有三种,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和肠淀粉酶,淀粉消化的场所在口腔和小肠,但主要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麦芽糖被消化成葡萄糖需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酶有两种,胰麦芽糖酶和肠麦芽糖酶,消化麦芽糖的场所是小肠。
(2)胰岛素是由内分泌腺胰岛分泌的,其生理功能是促进血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总体效应是降低血糖浓度,与胰岛素功能相拮抗的是胰高血糖素,也是由胰岛分泌的,其作用与胰岛素相反,是升高血糖浓度,在人的血液中,血糖浓度稳定在0.08%~0.12%之间,是依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实现的。单就胰岛素与血糖浓度的关系而言,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含量也升高,血糖浓度下降,胰岛素浓度也下降。人在饥饿的状态下,由于吸收不到葡萄糖,血糖浓度由于消耗而开始下降,此时胰岛素的浓度也相应下降。
(3)根据运动生理,骨骼肌在剧烈运动时的供能系统有三个: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在剧烈运动时一般只能维持30秒左右的时间,接着依靠无氧呼吸供能系统再维持30秒左右,在此过程中,由于人体内ATP的大量消耗,产生了大量的ADP和NAD+,这两种物质对有氧呼吸有强烈的促进作用,大约1分钟后有氧呼吸的速度大大加快,甚至达到有氧呼吸速度的极限,为剧烈运动提供大量的能量,这时无氧呼吸和磷酸肌酸提供的ATP在整个能量供应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剧烈运动过程所需能量主要是由有氧呼吸提供的,其次是无氧呼吸。
(4)一次性糖吃得太多,就会出现糖的过剩,糖就开始转化成脂肪,糖转化成脂肪的过程主要是在肝脏内完成的。肝脏是人体的代谢中心。
(5)消化道中的葡萄糖转变成血糖是一个吸收过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此过程要消化呼吸作用产生的ATP。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一个协助扩散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6)血糖到达各个组织细胞是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各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也要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才能到达相应的排泄器官将其排出体外。
(7)图中G表示的是有氧呼吸过程,B表示在剧烈运动过程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所以G和B过程共同的中间产物是丙酮酸。B过程还包含有无氧呼吸,所以B过程的产物中有乳酸,而在G过程中没有乳酸产生。
(8)尿液含葡萄糖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血糖浓度过高,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原尿中也有较高浓度的葡萄糖,原尿的葡萄糖浓度与血糖浓度是基本相等的,当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最大极限后,在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因尿液中有葡萄糖,这种病就称为糖尿病。但发病的部位不在肾脏,而是在胰岛,是胰岛不分泌胰岛素或分泌得很少,导致血糖浓度升高所致。
(9)图中G过程表示组织细胞内的有氧呼吸,有氧呼吸过程除第一阶段的糖酵解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外,第二阶段的三羧酸循环和第三阶段的氧化磷酸化过程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三羧酸循环主要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氧化磷酸化过程主要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呼吸作用产物中的水是在第三阶段中生成的,是[H]传递给氧生成的水。所以有氧呼吸过程中一定有水生成,而无氧呼吸一定没有水生成。
(1)淀粉麦芽糖唾液(2)降低减少(3)有氧无氧呼吸[G]乳酸(4)脂肪[E](5)主动运输协助扩散[G]ATP(6)循环系统[J]运输(7)丙酮酸乳酸(8)血糖浓度太高,肾小管来不及重吸收胰岛(9)线粒体传递氧
进食后4小时测定甲、乙两人的血糖浓度,甲为0.40%,乙为0.10%。然后给他们口服100g葡萄糖,并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浓度,结果如右图所示。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两人中糖代谢及其调节功能比较正常的是,理由是。
(2)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的血糖去向是、
、。
(3)曲线CD段表示乙处在饥饿状态时的血糖浓度,此时仍能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其血糖来源的途径主要是、。
(4)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起了重要作用,当胰岛素分泌量明显减少时,就会患糖尿病,其原因是。
血糖浓度在正常情况下维持在0.1%左右,人在进食以后,葡萄糖的吸收量增加,但在人体的调节机制下,血糖浓度不会明显升高。当人体吸收葡萄糖的量增加时,人体血糖的一部分进入细胞氧化分解,一部分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还有一部分转化为非糖物质(如脂肪和蛋白质等)。当人处于饥饿状态下,吸收的葡萄糖量明显不足时,肝糖元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其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甲的血糖浓度超过0.1%,而乙的血糖浓度正常,保持在0.1%左右。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起了重要作用,胰岛素加速血糖合成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从而降低了血糖浓度。当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时,血糖浓度就会增加,当血糖浓度达到0.16%时,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
(1)乙血糖浓度维持在0.1%左右(2)葡萄糖被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非糖物质(3)肝糖元转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其它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4)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时,血糖分解减少,血糖合成糖元速度变慢,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
e课堂变式实践
1.胰岛素的作用是()
A.增加血糖的去路B.减少血糖的去路
C.增加血糖的去路减少血糖的来源D.减少血糖的去路增加血糖来源
2.糖尿病人血糖高于正常人,但却感到饥饿的原因是()
A.血糖浓度太高B.血糖大量合成糖元
C.细胞内糖含量太低D.氧气供应不足
3.糖尿病人多尿的原因是()
A.尿中葡萄糖过多B.抗利尿激素释放过少
C.喝水过多D.吃饭过多
4.人体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仅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几分钟的需要。那么,在一定时间内,能使血糖基本维持在0.1%左右的器官是()
A.小肠B.胃C.肝脏D.骨骼肌
5.出现糖尿时的血糖含量是()
A.130mg/dLB.80mg/dLC.180mg/dLD.120mg/dL
6.胰岛素分泌减少,直接引起()
A.血糖升高B.血糖降低C.胰岛A细胞分泌D.胰岛B细胞分泌
7.某科研小组为研究动物的代谢活动,给小白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及时使其复苏,可适量地注射哪种物质?()
A.性激素B.甲状腺激素C.生理盐水D.葡萄糖液
8.人体合成糖元的主要器官是()
A.小肠和胰脏B.肝脏和骨骼肌C.胃和小肠D.肝脏和小肠
9.当人体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时的有效急救措施是()
A.吃含糖多的食物B.大量食入脂肪
C.静脉注射葡萄糖D.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10.人体各部位的温度略有不同,但与体温最接近的是()
A.口腔温度B.手掌心温度C.腋窝温度D.直肠温度
11.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B.脊髓C.小脑D.下丘脑
12.进食后甲乙两人的血糖浓度,甲为0.14%,乙为0.1%。然后给他们分别口服100g葡萄糖,并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浓度,结果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两人中糖代谢及其调节功能比较正常的是,理由是。
(2)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的主要代谢途径是、、
。
(3)曲线CD段表示乙处于饥饿状态时的血糖浓度,此时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代谢途径主要是、。
(4)你认为乙的血液中何种激素的含量B点比D点高出许多?。
(5)你认为甲、乙两人血液中的何种激素的含量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种激素是由何种器官分泌的?。
(6)除在甲的血液中能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血糖浓度外,还有可能在甲的中能检测到葡萄糖的存在?这种病称为。
13.下面是人体内正常糖代谢示意图:
问:(1)人在饥饿时,胰岛素的分泌量。
(2)h过程的产物为;i代表。
(3)血糖消耗太多时,经分解可补充血糖的物质有。供选择的答案有:①肌糖原②肝糖原③氨基酸④脂肪
(4)写出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14.下图简略地表示了人的产生和散热两个体温调节机制,请根据图解答有关问题:
(1)支配C的神经属于;而支配D中骨骼肌的神经则属于。
(2)血液循环在维持体温稳定方面主要作用是和
。
(3)正常情况下,当处于炎热环境条件下时,C的反应是
。
(4)当机体处于不同状态时,产热量可能有较大幅度变化的是D中的。
(5)某人体温在12h内都处于37.2°C(±0.5°C)时,此人产生的热量与散发的热量
。
1.C2.C3.A4.C5.C6.A7.D8.B9.C10.D11.D
12.(1)乙血糖浓度稳定在0.1%左右(2)氧化分解转化成糖元转变成脂肪和蛋白质(3)肝糖元分解脂肪和蛋白质转化(4)胰岛素
(5)胰岛素胰岛(6)尿液糖尿病
13.(1)减少(2)乳酸和少量ATP脂肪(3)②③④
(4)(C6H10O5)n+nH2OnC12H22O11(麦芽糖)
C12H22O11+H2O2C6H12O6(葡萄糖)
(或淀粉麦芽糖麦芽糖葡萄糖)
14.(1)植物性神经躯体运动神经(2)缓冲温度变化传递热量
(3)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量增多(4)骨骼肌(5)相等
f能力创新训练
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神经及神经中枢是()
A.交感神经、下丘脑B.副交感神经、垂体后叶
C.交感神经、垂体后叶D.副交感神经、下丘脑
2.当人体不能正常调节血糖平衡时,出现的病症是()
A.可能是糖尿病B.可能是低血糖
C.可能是高血糖D.A、B、C都可能
3.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使用不当的是()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适当减少衣被D.用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4.人处在寒冷环境时,会出现骨骼肌不自主打哆嗦的现象,其意义是()
A.促进血液循环以便供热B.肌肉运动使产热量增加
C.细胞内糖含量太低D.氧气供应不足
5.炼钢工人处于高温环境中,身体大量排汗是为了,以维持的恒定。大量排汗又使人体丢失了和,从而使细胞内环境的渗透压变,pH值变,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6.下图为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
(1)饭前(AB段)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此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分别分泌、,其中后者主要作用于肝脏,它能强烈促进,促进,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2)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分泌增加的结果。它一方面能促进
,另一方面又能。
(3)糖尿病人出现高血糖的原因是:
。
体重减轻的原因是:。
(4)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该()
A.多吃香蕉少吃糖B.多吃粗粮少吃肥肉
C.多吃蔬菜不吃巧克力D.多吃甘薯少吃蜂蜜
7.1921年加拿大青年医生班廷和生理学家贝斯特在多伦多成功地给几条狗做了结扎胰岛管的手术,结果狗的血糖急剧升高,尿中出现了葡萄糖,7月30日午夜,他们给其中的一条狗注射了5ml胰腺提取液,结果这条狗尿液中葡萄糖消失了,请分析:
(1)结扎胰岛管阻断了血流,使不能正常随血液运输造成狗血糖含量失常,多余葡萄糖随尿排出。
(2)注射胰腺提取液使狗的血糖浓度恢复常态,证明提取液具有的功能,班廷的实验第一次证实了的功用,为此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8.下图为血糖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正常情况下,发生④过程的主要原因是;产生②过程的主要原因是
。
(2)当由于④使血糖含量上升时,①分泌会增加,其作用结果是,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水平。当由于②使血糖含量降低时,③分泌增加,主要通过促进,使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3)①的增加会通过⑤③的分泌。相反,③分泌增加会⑥①的分泌,从而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1.D2.D3.A4.B
5.散发热量体温水Na+高低
6.(1)肾上腺胰岛A细胞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肝糖元的水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胰岛素血糖氧化分解,转变成糖元或脂肪等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和在组织细胞内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肝糖元释放的和由非糖物质转化的葡萄糖增多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瘦
(4)BC
7.(1)胰岛素(2)降低血糖胰岛素
8.(1)消化、吸收葡萄糖被氧化分解、通过转氨基作用转变为某些氨基酸
(2)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肝糖元分解
(3)抑制促进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课题第二章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教学
目标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教方学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
材
分
析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程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复习一下前两节的相关内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它们的速度怎样?
3、激素的分泌有着什么样的调节机制?激素从产生到起作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1: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的。前者的传递速度非常快,后者要稍慢一些。
3:激素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激素在内分泌腺细胞中合成以后,通过外排作用分泌到体液中,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不同点。
它们的作用途径不同,神经调节通过的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途径是体液的运输。
它们的反应速度不同,神经调节速度快,体液调节速度较慢。
它们的作用范围不同,神经调节范围局限,体液调节范围广泛。
它们的作用时间不同,神经调节延续时间短,体液调节延续时间长。
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
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
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
教学过
程人体内的代谢反应是酶促反应,而酶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催化能力。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人体内的酶促反应就能稳定的进行,大大提高的人适应变化中的环境的能力。
体温的恒定对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人体安静时以肝脏放能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为主。热量的三处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吸、排尿和排便等。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体温变化的刺激被下丘脑感受到后,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产生相应反射,同时体液中如甲状腺激素等能调节体温的激素含量也会发生变化,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产热结构和散热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在这个实例中,首先起作用的是下丘脑的体温感受器,它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部分,分泌相关激素的内分泌腺就相当于效应器。所以,这个实例中体液体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它们共同作用完成对产热和散热的控制。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结果就能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这部分属于神经调节。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增加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下降,同时也会使尿量增加。这属于体液调节。
2: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减少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升高,另外也会使尿量减少。
在这个实例中,下丘脑及参与了神经调节,又作为内分泌腺参与了体液调节。请同学比较分析实例一和实例二,进一步阐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问题探讨:
1、既然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2、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那些与神经调节有关?那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生1:在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下,全身的血液要进行重新分配,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虽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但不免还是有点担心,在这种状态下,内分泌系统分泌出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使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
生2:人由于紧张,会紧握双拳、发出叫喊等,这些反应与神经调节有关;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与激素调节有关。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肾上腺、垂体等一接到神经系统的信号,就分泌多种激素进行应急。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
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
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产生()
A.电荷B.局部电场C.局部电流D.电势
2.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完成的
A.突触B.突触小体C.突触前膜D.突触后膜
3.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的数目D.效应器的兴奋性
4.在1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5.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
A.感受器B.效应器C.感受器和效应器D.协调中枢
6.关于兴奋的传导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神经纤维兴奋时产生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D.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轴突
7.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大脑受损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运动区B.大脑皮层言语C.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D.下丘脑
8.人体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通过突触实现。下列对这种传递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变成电信号
C.突触处兴奋是能单向传递的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兴奋是同步的,没有延搁
9.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灰质B.白质C.神经元D.轴突
10.关于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并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完成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CACCCCBDCB
作
业
教
学
后
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768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