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六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4、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学习准备
课前阅读抗日英雄故事等有关书籍,或组织学生观看《狼牙山五壮士》电影。有条件的可让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
三、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概括各部分内容(小标题)。(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4、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的基础上,画出使自己受感动的句子,然后反复地诵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并说出自己受感动的原因,还要加以适当的评点,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第二学时
1、听写词语。
2、交流画出使自己受感动的句子。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判断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朗读时,要体现出五壮士的战斗豪情。)
3、阅读第三自然段,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完这个自然段;不必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可以一行一行地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准备转移,有两条路可选,决定走第二条路,把敌人引上绝路)。读后交流这样读书的体会,谈谈自己是怎样提高阅读速度的。
4、在搜集描写英雄人物成语的基础上,看课文插图,描述五壮士的动作、神态,并用上积累的成语。
5、回答思考练习4时,可以先找出课文描写两次胜利完成任务的部分,然后加以比较,明确第二次是重点。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五位壮士虽然第一次已经完成了任务,但是他们如果当时就去追赶部队,敌人有可能尾随而来,使群众和主力部队重新陷入危险境地。为了更好地保证群众的安全,他们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并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思想准备。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五位壮士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6、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谈话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板书课题
狼牙山在哪里?壮士指什么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一)默读预习要求,联系课前预习,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放录音,听课文,感知课文
1.这五名战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结果怎样?我们一起听录音。
2.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3.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精神?什么精神?
(三)自学课文
1.投影表示自学要求,指名读。
2.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练习说段意。
5.学生自学课文。
6.分小组学习,讨论重点词语和分段情况,练习说段意。
7.交流学习情况。
8.指名读准生字的字音。
9.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10.画出你认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11.分段,说段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指名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哪些段落写得详,哪些段落写得简略。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五壮士?
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三)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四)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五位壮士的勇敢和壮烈表现在他们引敌上山、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上。
(1)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2)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词句,从他们不同的神态和动作你感到了什么?
(3)同学们带着满腔的仇恨,一起朗读课文。
2.课文的第三段也表现了五壮士的勇敢和壮烈。
(1)讨论回答: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3)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课文的第四段写五壮士在峰顶歼敌,没有了子弹,他们就用石头砸,更表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壮烈。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分层
(2)在峰顶歼敌是从几方面来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五壮士最后英勇跳崖,这是多么悲壮啊!
(1)哪些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勇悲壮?
(2)讨论回答:说说屹立的意思。
五壮士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为什么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
朗读课文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3,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难点: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2、板书课题:
狼牙山在哪里?壮士指什么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默读预习要求,联系课前预习,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2、放录音,听课文,感知课文:
⑴这五名战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结果怎样?我们一起听录音。
⑵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⑶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精神?什么精神?
3、自学课文:
⑴投影表示自学要求,指名读。
⑵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⑷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练习说段意。
⑸学生自学课文。
⑹分小组学习,讨论重点词语和分段情况,练习说段意。
⑺交流学习情况。
⑻指名读准生字的字音。
⑼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⑽画出你认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⑾分段,说段意: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4、指名读课文:
⑴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⑵哪些段落写得详,哪些段落写得简略。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
朗读课文
五、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复习提问: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2、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五壮士?
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3、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⑴五位壮士的勇敢和壮烈表现在他们引敌上山、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上。
①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②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词句,从他们不同的神态和动作你感到了什么?
④同学们带着满腔的仇恨,一起朗读课文。
⑵课文的第三段也表现了五壮士的勇敢和壮烈:
①讨论回答: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②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③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⑶课文的第四段写五壮士在峰顶歼敌,没有了子弹,他们就用石头砸,更表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壮烈:
①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分层。
②在峰顶歼敌是从几方面来写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⑷五壮士最后英勇跳崖,这是多么悲壮啊!
①哪些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勇悲壮?
②讨论回答:
说说屹立的意思。
五壮士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为什么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
朗读课文。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狼牙山五壮士》”,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狼牙山五壮士》
常言说:文无定法,有规可循。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这可循之规,使学生不仅闻一以知二还能闻一以知十。为此,近些年来,我做了一点儿尝试:即打乱教材的顺序,按文体重新组织单元。教学时,同类文章连续讲。重点评讲具有典型性的一篇或几篇文章,其它篇目与典型篇目对照讲,达到详讲一篇,通晓一类的目的。一组文章讲完后,从布局谋篇方面总结出异同点。这样,既易使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又可节约教学时间。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具体说明。一、按文体重新组织单元安排教材顺序:期初,将教材按文体重新编排单元。如:写人、写事、写活动、状物、写景、书信、诗和古文等。二、同文体文章纵向对比讲:按典型到一般、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教学。详细讲评一篇或几篇,帮助学生摸索此类文体文章的基本规律,讲其它篇目时,从与详讲篇目对比中找出特殊规律,现以写人文章为例加以阐述。统编九册教材中有写人文章11篇,确定《忆铁人》一文为详讲篇。《忆铁人》,记叙了王进喜同志到托儿所错批了一位阿姨后主动认错的事,表现他关心群众,勇于认错,严以律己的精神,不愧是在工作实践中运用马列主义和党的政策的典范。讲读时,从布局谋篇方面着重让学生读懂以下四方面:1中心思想:歌颂铁人主动认错、严以律己的好品质。写人文章就是要就事论人的思想品质或特点。2选材:所选材料是生活中一件极小、极平凡而又很典型的事,从而起到小中见大的作用。3材料组织:开头有一段概括描写,对铁人一贯关心群众,用行动实践马列主义和党的政策作了总的介绍。然后以到托儿所这件典型事例为主要内容,写他关心群众、严以律己,这件事是按一天、晚上、夜很深了的时间顺序写的,不仅层次清楚,更加体现区区小事竟然使铁人从早到晚思绪万千,无法平静,从而说明铁人对群众的事真是牵肠挂肚、关怀备至。这点和面的描写融为一体,使铁人的英雄形象更高大、丰满。铁人的一贯表现,会深深地感动读者,典型事例更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由此,使学生懂得文章不管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材料要有内在联系,共同反映一个中心。文章的开头:1965年秋,我搬到铁人房中去住,他已经担任了钻井指挥部的副指挥介绍了文章所记叙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特别介绍了铁人的身份是副指挥,他身居要职,却对不上串的小事也很关心,这对下文主动找托儿所阿姨认错的事作了铺垫。说明他是用行动在执行党的政策。结尾:熄灯的时候,夜很深了,好一阵子我还听见他在床上辗转反侧,用事件结束,自然而含蓄地表现了他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高贵品质。这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与开头身为副指挥照应,更说明他不愧是运用马列主义的典范,全篇段段相扣,首尾呼应,中心十分突出。4表现手法:抓住人物特点,正面的、细致的描写。其中以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为主,不仅刻画出人物的高尚品质,还活生生地再现了人物粗犷、朴实的气质。在精读这篇文章的基础上,再读写法与其相似的《一分试验田》。讲读时,引导学生与《忆铁人》一文对比,总结出:1中心思想也是就事论人的思想品质:彭总大公无私,心里只有党和人民。2选材:这件事对于一个领袖人物仍是一件小事,而且很典型。3材料组织:也是先概括介绍主要人物的一贯表现棗彭总一向关心群众生活,大公无私;再具体描写一件典型事例:用种一分试验田的故事写彭总对当时大刮浮夸风、践踏党的实事求是作风的人进行坚决的斗争。由面到点地写出彭总不仅关心周围的群众,更关心国家的命运。材料组织上与《忆铁人》不同之处:典型事件的层次是按种试验田的过程丈量、深翻、积肥、收获安排的。由此让学生懂得同文体的文章有可以共同遵循的一般规律,但由于事件有自身的特点,像种试验田是活动,要写得条理清楚,按活动过程
安排层次更为适宜。因此,尽管是同类文章,也不能一个模式。这就是说,文章虽然有规可循,但又无定法。所以在读各篇文章时,先读懂内容,再从知识结构上找出共性与个性。开头,也是开门见山地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人物的身份,结尾也是以事件结束,自然结尾的,语言也很含蓄。彭总说:一亩地才产了八九百斤,就算我们下的功夫不够,加一倍,亩产两千斤,顶天了!这段话中之话是对大刮浮夸风的人的无情揭露和有力抨击,表现了彭总坚决捍卫党的实事求是作风的高贵品质,暗点了中心。4表现手法:虽然也是正面描写人物,但突出了动作描写,这也说明表现手法要为内容服务。铁人认错是需要用语言表达,彭总种田自然以动作表现。之后,逐一讲评正面描写主要人物和事件的《少年闰土》、《大仓老师》、《金色的鱼钩》等。仍用对照的方法总结出异同点。同文体文章,精选一篇,带动一类,有益于学生领会布局谋篇的基本规律。之后,再讲评布局谋篇差异较大的文章进行对比,找出个性。比如,《兄弟便是朱德》一文,是以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敌人怕朱德和人民爱朱德这一中心的。为什么不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呢?应使学生懂得,正面描写朱德英勇善战、所向无敌是可以的,但复杂的情节,大的作战场面,就不是几百字所能包容的。作者用侧面描写,文字不多,描绘出了敌人闻风丧胆、尸横遍野,足以表现中心,不是更好吗?《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属于特定环境写人,因为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自始至终纹丝不动,所以无法正面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作者只能通过写自己看到烈火吞噬邱少云时内心万般痛楚,来展现邱少云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此外,本文开头没有直接写主要人物,而是用了三个自然段,交代了战斗任务和描写了环境。讲读时,引导学生前后文对照,看到这大段的铺垫与主要事件和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关系。比如,开头交代了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结尾处描写邱少云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再与前文对照,怎能不被邱少云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顽强的毅力以及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呢。本文开头曾交代一句我们志愿军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与结尾处黄昏时分,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相照应,前面的交代很重要,否则读者就要问:为什么战友们看见烈火吞噬邱少云却见而不救?以上两例的讲解,使学生懂得,特定环境写人记事,就要从内容出发,选取适当的布局谋篇的方法去表现中心。一组文章讲完后,使学生感受到文无定法,却有规可循;有规可循却又文无定法。因为写文章时,无论结构、语言、还是写作方法,都要服务于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为了便于学生摸索规律,用表格的形式将主要篇目总结于后:教案实录三、审题(一、读课文。二、质疑。略):师: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生:狼牙山告诉了我们地点:五壮士告诉了我们人物。师:为什么不叫《狼牙山五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生:壮士表示了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对他们很尊敬。生:因为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敢于献身,所以他们就是豪杰,是壮士。师:说得好!不是一般的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生:壮就是勇敢的意思。师:谁还有补充?一般的勇敢的人能不能称为壮士?要勇敢到什么程度?生:一般的勇敢不能称为壮士,勇敢得为了胜利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才能称为壮士。(板书:勇敢,不怕死)师:勇敢地献出生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同学们看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看得出来吗?生:还暗含着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师:很好!那这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就知道要写五壮士什么高贵品质啊?生:从课题上可以看出五壮士勇敢,为人民不怕死。四、理文章脉络:师:很好,歌颂了他们的勇敢精神。现在咱们看一看,这篇文章从层次安排上,是不是围绕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写的。现在看提纲(老师指黑板上的提纲)从文章层次的安排上,这篇文章写了几件事?生:写了一件事。师:一件什么事?生:五壮士英勇杀敌的事。师:谁再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五壮士一件什么事?生: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师:就这么一件事。按什么顺序写的?生: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写的。师:哪是发生啊?生:接受任务是发生。师:哪是结果啊?生:跳下悬崖是结果。师:那剩下的三段是什么。生(齐答):是经过。师:题目叫,主要写的是五壮士,这五段里哪几段直接写的是五壮士,谁看出来了?生:诱敌上山、引上绝路、跳下悬崖这四段是直接写五壮士的。师:好!五段里有四段都直接写五壮士,再看这四段里哪段最突出他们是五壮士?生:最后一段跳下悬崖是直接写五壮士的。师:后面一句没说准,应该说四段都是写五壮士的,而跳下悬崖这段是最突出他们的勇敢不怕死精神。再问大家剩下三段,联系课文想,有哪几段是写五壮士和敌人面对面斗争的,表现出来勇敢不怕死的精神。生:这三段中第二段引上顶峰是写五壮士和敌人英勇斗争的经过。师:这是一个,还有没有写面对面斗争的?生:第一段诱敌上山也是写五壮士和敌人面对面英勇斗争的。五、讲读课文:师:四段里有三段都突出地写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现在咱们一段一段地看。第一段没有直接写五壮士勇敢不怕死,为什么要写这段?看看课文,(学生翻开书,看课文)第一段有没有用呢?生:有用,第一段是作为介绍情况的一个开头。师:介绍情况的开头,干嘛要写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把日寇的猖狂劲儿写出来呢?生:写了这些更能突出五壮士的勇敢不怕死,面临这么多的敌人一点儿也不害怕。师:好,还有补充的吗?生:敌人大举进犯,和六班英勇歼敌是对比写的。敌人大举进犯是说敌人人数非多,六班只有五个人,说明五壮士是勇敢不怕死的。师:很好,敌人数以千计,反动气焰非常嚣张,我们就五个人,他们最后是生(齐答):以少胜多。师:对!更能突出他们是壮士,所以这段非常重要,不是没用的。现在大家来看第二段诱敌上山一共分几个小层?生:第二段分三层,第一层从为了拖住敌人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这层说的是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第二层从他们利用险要地形到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层是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第三层从战斗进行很久一直到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这是写五壮士消灭了很多敌人。师:很好。这三层,有几层是直接写五壮士的?生:有两层是直接写五壮士的。师:哪两层?生:第一层和第二层。师:好,这两层是直接写他们什么,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生:这两层直接写五壮士怎样把敌人引上山,怎么歼灭敌人。师:再说得明确点儿。生:写五壮士英勇杀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表现了五位壮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师:对,这两层是写五壮士英勇杀敌,表现他们不怕死的精神,可以概括成:(板书:英勇杀敌)第三层没正面写五壮士怎么英勇杀敌,这层有用没用?生:有用,因为第三层写敌人死得很多,说明五壮士非常顽强勇敢。生:我也认为这层有用。因为这层说敌人死的特别多,横七竖八的,都数不过来了。这说明五壮士英勇顽强,杀了无数敌人,更能说明他们是英雄。师:很好,第三层实际上就是他们英勇杀敌的结果,更突出他们的勇敢精神。那前两层都写英勇杀敌,写法一样不一样?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既然都写英勇杀敌,为什么写两层呢?写法哪儿不一样?生:第一层写他们英勇杀敌,是概括写,是写他们怎样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而第二层写他们英勇杀敌,是具体地描写他们每一个人怎么样打敌人。第二层写他们对敌人刻骨仇恨,狠狠地打敌人。师:很好,她刚才说了第一层怎么写的?生(齐答):概括地写集体。师:第二层是具体地写了每一个人。那么,哪一层最能突出他们是五壮士呢?生:第二层。师:现在咱们就来看第二层。第二层共几句话?看书!(学生看课文。)每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生:第二层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是他们利用险要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这句话是概括地说他们狠狠地打敌人。第二句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从这开始是具体地写每个战士英勇杀敌。师:好,她说第一句是属于概括地写这五个人英勇杀敌,然后分述每个人怎么样勇敢杀敌人的。前面是总述,后面是分述,很清楚的。后面分别写五壮士的四个句子都描写了五壮士的什么?第一句写班长什么?第二句写副班长什么?第三句写宋学义什么?第四句写两个小战士什么?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平时咱们常讲:描写人物用各式各样的方法,看看用了什么方法?谁看出来了?师:我找同学读一句说一句,是描写人物的什么?是语言?心情?还是动作?神态?读一句分析一句。生: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这句主要描写班长的动作,说明班长师:主要描写动作?谁有不同意见。生:描写班长马宝玉的神态。师:神态,哪点儿是神态?你说!生:从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的沉着表现了他非常镇静,不慌张。师:很好,坐下。第二句谁分析一下?生: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这句是写副班长葛振林的动作和语言。师:语言在哪儿。生:没有语言。师:别的同学再说。生:描写了副班长葛振林的心情。师:是动作为主还是心情为主。生:我同意的意见,写心情多。师:什么样的心情?你说!生: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这儿细致地描写了副班长葛振林愤怒的心情。师:第三句写什么?生: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写了他的动作。师:很好,坐下。第四句呢?生: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句写的是表情和动作。师:表情为主还是动作为主?生:以表情为主。师:这四句话有的描写表情,有的描写动作,有的描写心情。通过这些描写,你能不能看出五壮士心里想什么?生:他们想一定要把敌人死死地拖住在狼牙山上,拖不住敌人,大部队就要受到很大的威胁。生:五壮士想的是一定要狠狠打击敌人,掩护好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师:好。生:五壮士这时候想的是:要把敌人死死地牵制在狼牙山上,不能让他们乱动一步,好给大部队创造转移的时间。生:这时五壮士想的是:把敌人多杀几个,好拖延时间,让大部队安全转移。师:五壮士这时候一心想消灭敌人,充满了对敌人的什么?生(齐答):仇恨!师:那我们读这段时,应该读出五壮士是什么样的心情?生:应该读出五壮士对敌人刻骨仇恨的心情。师:把这四句读一读,读出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来。生: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满腔怒火。师:应该是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我找四个同学一人读一句,看谁能够把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读出来。(生读这四句)师:好。这一段大家读得还比较好。咱们现在看看第三段写的是什么?生:(齐答):引上绝路。师:什么叫绝路?生:就是死路。师:绝路就是死路。第一段写五壮士的句子有几句?(学生看课文)生: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师:她找得很好。这里一共写了两句话,一句写了谁?生(齐答):班长。师:一句写的班长,另一句写那四个战士。写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这个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生:形容说话时态度特别果断。师:那是这个词的意思,在这儿为什么要用斩钉截铁地说呢?生:这就说明班长的话非常坚决、果断,不是犹犹豫豫地说的。师:是指在什么面前毫不犹豫?生:面临着死亡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师:怎么知道面临着死亡?生:因为课文说了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绝路就是死路,他们明知道走这条路是死路,走上去就下不来了,可是他们还是斩钉截铁地说,表现他们勇敢不怕死。师:勇敢不怕死。好,是指在生与死的面前,选择哪一条路?班长丝毫不犹豫,这是一种不怕死的精神。那四个战士怎么不一个一个写啊?生:因为那四个战士跟班长想的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想把敌人引上绝路,并且决不能暴露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方向。师:从哪儿看出想的一样。生: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从这句可以看出战士们和班长想的一样,因为课文里说了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和班长一样,毫不犹豫地把敌人引上绝路。师:热血沸腾,这说明其他四个战士也怎么样?生:情绪激昂。师:情绪激昂想干嘛?生:想和班长一起为了祖国献身。师:好,跟班长想在一起,行动一致吗?生(齐答):一致!师:哪个词说明一致?生:紧跟在班长后面的跟。师:光用一个跟,其实这话也通,你们看课文,我念念战士们热血沸腾,跟在班长后面。可以吗?生(齐答):可以!师:可是文章不用跟,而用生(齐答):紧跟。师:为什么要加一个紧字呢?你说!生:加一个紧字,更说明其他四个战士心里想的和班长想的是一样的。师:他们想的一样,面临牺牲,他们准备什么?生:他们都想把敌人引上绝路,掩护人民群众。师:那自己呢?做了什么准备?生:准备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师:他们已经准备献身。(板书:准备献身)谁把描写五壮士准备献身的英勇气概读出来?生: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把敌人引上绝路。师:很好,坐下。那个走字应该怎样读?生(齐答):重!师:读得重,那个感叹号,表示什么?你说。生:非常宏亮,非常重!师:那是读法,表达什么感情?生:非常果断,非常坚决。师:谁为读?生: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师:谁再读一遍。生: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向莲花瓣走去。师:很好,这一段写班长的语言就一个字,写五壮士的行动的词就一个紧跟。虽然描写得很少,一个字一个词,把五壮士那种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写出来了。读的时候要感情充沛。谁能再读一遍。点评近几年来,张光瑛老师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些探索、研究。她改变了过去孤立地一篇篇讲解课文的做法,从不同文体文章的特点出发,进行归类比较,帮助学生认识同一类课文的共性与个性,引导学生探索作者在布局谋篇方面的基本规律,以达到详讲一篇,通晓一类的目的。这样教给学生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既减轻了过重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我想张老师的教学是符合叶老所谈的精神的,是可取的。张老师是从文体知识入手,教学生布局谋篇的基本规律的,但她并非只注重文章的表现形式,她认为无论结构、语言还是写作方法,都要服务于内容和中心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她注意正确处理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关系,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出发,理清脉络,把握作者的思路,从语言入手,理解内容,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为什么这样表达。如讲第三段时,老师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哪几句是直接描写五壮士的?(学生回答有两句话:一句写班长,一句写另四个战士)老师提问: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这个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体会到班长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态度果断、毫不犹豫,决心牺牲自己,掩护人民)再问:那四个战士怎么不一个一个写啊?(学生回答:因为他们与班长的想法一致,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接着问:从哪儿可以看出四个战士与班长想法一致?(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最后老师又问:为什么不用跟,而用紧跟?(同学回答:这说明他们心里想的和班长想的完全一样,决心为人民献身)这时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只用了一个走,一个紧跟就把五壮士那种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展现出来,可见一字一词的运用都是经过作者认真思考才写上去的。这样,不仅做到了语言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还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读学写,把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张老师从文体知识结构入手,教学生布局谋篇基本规律的尝试,初步取得了成果。它有利于把握规律,提高自学能力;有利于减轻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在比较中鉴别,帮学生加深理解;有利于从读学写,读写紧密结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狼牙山五壮士”,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狼牙山是一个美丽的风景区,可时光退回到1941年秋天的时候,就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有五位壮士给我们带了一个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家想去感受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播放课件)
二、新授
(一)检查预习。
1.齐读课题:
2.检查生字词。
日寇 晋察冀 进犯 转移 掩护 崎岖 尸体 坠落 仇恨 眺望
满腔怒火 热血沸腾 昂首挺胸 壮烈豪迈 斩钉截铁
(1)解释词语。
(2)指导书写。
3.解释课题:
师:你从课题上看出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解释: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因其奇峰林立,非常陡峭,形状像狼的牙齿,所以叫狼牙山。
预设:
生:故事发生在狼牙山。
生:五壮士是哪五个战士?(等)
师: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壮士?(初识壮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读正确、读通课文)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3.再读课文,完成课后第二题。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4.根据5个小标题,给课文划分五个段落。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节。
1.指名读课文第1节。
2.自由读课文第2节。
师:为了拖住敌人,为了引敌人上山,五个战士是怎么做的?划出句子。
(随机指导)
板书: 马宝玉 沉着、走近、狠狠地打
葛振林 大吼一声、满腔怒火
诱敌上山 宋学义 抡圈、浑身的力气 英勇奋战
胡德林 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
胡福才
师:从战士们身上,你感受到什么?
三、练习
教师听写重点词语。
四、总结
这就是狼牙山上的五位壮士。课文中还有很多感动的故事,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 狼牙山五壮士》”,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长江小学邹太平
1、知识目标:
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能力目标:
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的培养。
3、德育目标:
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二、教具准备:
课件
三、教学过程:
㈠、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写课题,同上节课一样,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拿出笔来和老师一起写。(板书课题)
2、出示课件:(狼牙山险峻的山势)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五位壮士胜利完成掩护任务,正准备转移。此时,它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通向连队主力方向的路,走这条路可以很快地追上连队,可是敌人却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绝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么,究竟走哪条路呢?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马宝玉的身后,把敌人引上了绝路。(简笔画)到了狼牙山顶峰,五位壮士是怎样英勇歼敌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学习课文第四段和第五段。
㈡、学习第四段,以情促读,总结读法
1、先请同学们初读课文第四段,一边读,一边想象五壮士在狼牙山顶峰歼敌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读书方法:初读想象画面)
2、学语文,就是要好好读书,边读边想想画面。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把这一段话再读一遍,其他的同学闭上眼,静下心来,想一想,你脑海里浮现出五壮士怎样的形象?
3、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五壮士用石头砸敌人那种英勇豪迈的样子了吗?对了,只要你能想出当时的情景,你就能把书读好。不信,这次你再读一读这段话,肯定能读好。
4、下面,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再朗读一遍,然后告诉同学们,你读到哪些地方最感动,可以把最受感动的句子划出来好好地品读品读,体会体会感情。(出示读书方法:品读体会感情)
5、指名读感动处。
划的和这位同学一样的请举手。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同志们!用石头砸!”
指导朗读: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把你读好这句话的成功经验给大家说说?(指名回答,并再读)
教师指导:同学们,你们瞧!烧杀抢虐、无恶不作的敌人这时正攀着山壁爬了上来,现在你就是班长马宝玉,面对着这样的情景,你怎么读?谁来试试。
自由读(教师穿插: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到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同学们想读这句话吗?把这句话读给你的同学听一听。齐读
6、还有哪些感动的地方?出示“马宝玉嗖地一声……扔向敌人。”
①、还有那一位同学想读这句话。这么一读,你读出了什么?
②、此时,班长马宝玉,把对敌人的仇恨全部寄托在这颗手榴弹上,他的面前一大群敌人扑上来了,现在你做着动作再读一读这句话。
③、指名上台做动作读。同学们,你们看刚才这位同学是怎样拧盖子的。对了,这个动作就叫做“拧”。上节课有一位同学不明白什么叫“拧开”,现在明白了吧!
④、齐读。经过这么一读,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7、这一段主要讲了五壮士顶峰歼敌,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五位战士无限崇敬之情,带着五位战士坚强不屈,仇视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课文第四段,把五壮士的情给读出来。
8、总结读法:
学完第四段,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通过读来理解这一段的?
(“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
㈢、学习第五段,运用读法,读中感悟
1、运用读书方法读一读课文第五段。
2、指名读读感动之处。
3、刚才,同学们找出的语句都是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情景,实际上五壮士英勇跳崖前的神态和动作更为感人。不信,你们读一读这几句话。
出示画面:“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4、同学们,这幅画面就是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感人情景。上节课,有一位同学提出不明白什么叫“屹立”。请同学们对照这幅图(出示课件),你心里感觉到“屹立”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他们昂首挺胸,神态自若,显示出一副坚定不可动摇的样子)对了,只要你心里明白就行了。下面,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教师指导:五位壮士望着山下已安全转移的群众和战友,对他们充满了无限深情。请同学们带着深情好好地读一读前面这句话。(指名读)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读一读后面一句话。敌人啊,敌人,你们已经上当了,我们的群众和连队都已经安全转移了。瞧,你们还在向上爬,你们真可笑。五壮壮士充满了对失败者的轻蔑。读这句话要读出对敌人的蔑视。读一读。(指名读)
5、下面请小组合作,边看图边读一读第五段,在脑中想一想当时五壮士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6、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学生接读),所以课文结尾说──(学生接读)
7、读了这句话,你们知道是什么“气壮山河”、“惊天动地”呢?(指名说)对了,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五壮士的口号声,能读出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吗?
8、这一段主要讲了五壮士英勇跳崖(板书)有许多地方描写的很感人,如何把它给读出来呢?刚才同学们都做了尝试,下面让我们再回到那硝烟迷漫的战斗场面,一起去感觉五壮士英勇跳崖的豪迈场面。(放音乐,出示挂图)
9、五壮士虽然跳下了万丈悬崖,但是他们奋勇歼敌,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们那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同学们,让我们再去读一读第五段,再去细细地体会体会五壮士坚强不屈,英勇豪迈的伟大精神吧!
10、五位壮士英勇地跳下了山崖,同学们你们想对五位壮士说些心里话吗?想说些什么?(指名回答)看得出同学们的心情非常复杂,想通过朗读把自己的心情给表现出来吗?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让我们带着对五壮壮士无限崇敬之情,带着对敌人无比痛恨之情一起朗读课文第五段。
11、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12、这一段,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一定有人熟读成诵,也就是说能背下来了吧?是不是不相信自己?自己背背试试,这么感人的文章,该背下来。(学生练背)
13、指名背诵。
㈣、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1、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了解了五壮士痛歼敌寇,英雄跳崖的经过。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还学会了“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这种读书方法,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运用这种方法去读书。
2、布置作业:上网查找、浏览抗日战争的资料,使学生爱英雄、学英雄的感情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英
诱敌上山勇
接受任务跳
崖
《狼牙山五壮士》说课材料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九册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本组课文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老师通过激昂感人的语言和逼真的课文演示,将学生带入了战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体会革命先烈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深化了主题。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作业布置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能力目标:
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的培养。
3、德育目标:
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合作,小组交流,朗读体会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还采用了课件,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朗读体会,阅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进行教学。
一、运用电教,激发兴趣,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明理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为了调动学生学可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老师巧妙播放狼牙山势险峻的片段,学生如身临其境,怀着浓厚的兴趣开始了本课的学习。
小学生情感易受感染。在课文重点处,运用电教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内容
明理是阅读的重要阶段。为了突破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这个难点,特别是五壮士当时的心情及内心感受,老师出示了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片段,使学生理解五壮士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和对祖国无限依恋,对人民无限热爱之情,体会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二、以情促读,总结读法,运用学法,读中感悟
老师先指名朗读:
初读想象五壮士的形象。体会五壮士与敌人作战到底的目的,是为了部队和人民,更加为了祖国,所以,学生对五壮士无比崇高敬的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这时我们及时总结:品读体会感情。
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学法,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英勇跳崖”部份,这样既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又体现了从扶到放的教学特色。
三、自主释疑,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在这课里,要引导学生提问,把学生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生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老师多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如运用学法合作探究英勇跳崖部分,老师先让学生初读并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在学完本段后,再讨论:同学们,看到五壮士应英勇地跳崖后,你们想对五壮士说些心里吗?
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室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
四、整合资源,课堂延伸,情感升华
语文资源十分丰富,充分整合课内外资源,以点带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水平。我们在学习顶峰歼敌的片段中,让学生用成语汇报脑海中出现的五壮士形象,丰富学生语汇。在学完课文后,老师提供网址,让学生浏览抗日战争的资料,使学生爱英雄、学英雄的感情得到升华。
五、板书设计直观形象
这节课的板书既形象又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发展脉络,中心突出。
六、作业布置大胆创新,体现个性
在学完整篇课文后,老师让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浓厚的学生兴趣,又体现了个性思想,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读课文。略
二、质疑。略
三、审题:
师:《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狼牙山告诉了我们地点,五壮士告诉了我们人物。
师:为什么不叫《狼牙山五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
生:壮士表示了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对他们很尊敬。
生:因为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敢于献身,所以他们就是豪杰,是壮士。
师:说得好!不是一般的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生:壮就是勇敢的意思。
师:谁还有补充?一般的勇敢的人能不能称为壮士?要勇敢到什么程度?
生:一般的勇敢不能称为壮士,勇敢得为了胜利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才能称为壮士。
(板书:勇敢,不怕死)
师:勇敢地献出生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同学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看得出来吗?
生:还暗含着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很好!那这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就知道要写五壮士什么高贵品质啊?
生:从课题上可以看出五壮士勇敢,为人民不怕死。
四、理文章脉络:
师:很好,歌颂了他们的勇敢精神。现在咱们看一看,这篇文章从层次安排上,是不是围绕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写的。现在看提纲(老师指黑板上的提纲)从文章层次的安排上,这篇文章写了几件事?
生:写了一件事。
师:一件什么事?
生:五壮士英勇杀敌的事。
师:谁再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师:就这么一件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写的。
师:哪是发生啊?
生:接受任务是发生。
师:哪是结果啊?
生:跳下悬崖是结果。
师:那剩下的三段是什么?
生(齐答):是经过。
师:题目叫《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写的是五壮士,这五段里哪几段直接写的是五壮士,谁看出来了?
生:诱敌上山、引上绝路、跳下悬崖这四段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师:好!五段里有四段都直接写五壮士,再看这四段里哪段最突出他们是五壮士?
生:最后一段跳下悬崖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师:后面一句没说准,应该说四段都是写五壮士的,而跳下悬崖这段是最突出他们的勇敢不怕死精神的。再问大家剩下三段,联系课文想,有哪几段是写五壮士和敌人面对面斗争的,表现出来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生:这三段中第二段引上顶峰是写五壮士和敌人英勇斗争的经过。
师:这是一个,还有没有写面对面斗争的?
生:第一段诱敌上山也是写五壮士和敌人面对面英勇斗争的。
五、讲读课文:
师:四段里有三段都突出地写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现在咱们一段一段地看。第一段没有直接写五壮士勇敢不怕死,为什么要写这段?看看课文,(学生翻开书,看课文)第一段有没有用呢?
生:有用,第一段是作为介绍情况的一个开头。
师:介绍情况的开头,干嘛要写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把日寇的猖狂劲儿写出来呢?
生:写了这些更能突出五壮士的勇敢不怕死,面临这么多的敌人一点儿也不害怕。
师:好,还有补充的吗?
生:敌人大举进犯,和六班英勇歼敌是对比写的。敌人大举进犯是说敌人人数非常多,六班只有五个人,说明五壮士是勇敢不怕死的。
师:很好,敌人数以千计,反动气焰非常嚣张,我们就五个人,他们最后是
生(齐答):以少胜多。
师:对!更能突出他们是壮士,所以这段非常重要,不是没用的。现在大家来看第二段诱敌上山一共分几个小层?
生:第二段分三层,第一层从为了拖住敌人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这层说的是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第二层从他们利用险要地形到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层是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第三层从战斗进行很久一直到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这是写五壮士消灭了很多敌人。
师:很好。这三层,有几层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生:有两层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师:哪两层?
生:第一层和第二层。
师:好,这两层是直接写他们什么,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
生:这两层直接写五壮士怎样把敌人引上山,怎么歼灭敌人。
师:再说得明确点儿。
生:写五壮士英勇杀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表现了五位壮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师:对,这两层是写五壮士英勇杀敌,表现他们不怕死的精神,可以概括成
(板书:英勇杀敌)
第三层没正面写五壮士怎么英勇杀敌,这层有用没用?
生:有用,因为第三层写敌人死得很多,说明五壮士非常顽强勇敢。
生:我也认为这层有用。因为这层说敌人死的特别多,横七竖八的,都数不过来了。这说明五壮士英勇顽强,杀了无数敌人,更能说明他们是英雄。
师:很好,第三层实际上就是他们英勇杀敌的结果,更突出他们的勇敢精神。那前两层都写英勇杀敌,写法一样不一样?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既然都写英勇杀敌,为什么写两层呢?写法哪儿不一样?
生:第一层写他们英勇杀敌,是概括写,是写他们怎样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而第二层写他们英勇杀敌,是具体地描写他们每一个人怎么样打敌人。第二层写他们对敌人刻骨仇恨,狠狠地打敌人。
师:很好,她刚才说了第一层怎么写的?
生:(齐答):概括地写集体。
师:第二层是具体地写了每一个人。那么,哪一层最能突出他们是五壮士呢?
生:第二层。
师:现在咱们就来看第二层。第二层共几句话?看书!(学生看课文。)每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第二层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是他们利用险要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这句话是概括地说他们狠狠地打敌人。第二句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从这开始是具体地写每个战士英勇杀敌。
师:好,她说第一句是属于概括地写这五个人英勇杀敌,然后分述每个人怎么样勇敢杀敌人的。前面是总述,后面是分述,很清楚的。后面分别写五壮士的四个句子都描写了五壮士的什么?第一句写班长什么?第二句写副班长什么?第三句写宋学义什么?第四句写两个小战士什么?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平时咱们常讲:描写人物用各式各样的方法,看看用了什么方法?谁看出来了?
师:我找同学读一句说一句,是描写人物的什么?是语言?心情?还是动作?神态?读一句分析一句,
生: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这句主要描写班长的动作,说明班长
师:主要描写动作?谁有不同意见?
生:描写班长马宝玉的神态。
师:神态,哪点儿是神态?你说!
生:从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的沉着表现了他非常镇静,不慌张。
师:很好,坐下。第二句谁分析一下?
生: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这句是写副班长葛振林的动作和语口。
师;语言在哪儿?
生:没有语言。
师:别的同学再说。
生:描写了副班长葛振林的心情。
师:是动作为主还是心情为主?
生:我同意的意见,写心情多。
师:什么样的心情?你说!
生: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这儿细致地描写了副班长葛振林愤怒的心情。
师:第三句写什么?
生: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枪一圈儿写了他的动作。
师:很好,坐下。第四句呢?
生: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句写的是表情和动作。
师:表情为主还是动作为主?
生:以表情为主。
师:这四句话有的描写表情,有的描写动作,有的描写心情。通过这些描写,你能不能看出五壮士心里想什么?
生:他们想一定要把敌人死死地拖住在狼牙山上,拖不住敌人,大部队就要受到很大的威胁。
生:五壮士想的是一定要狠狠打击敌人,掩护好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
师:好。
生:五壮士这时候想的是:要把敌人死死地牵制在狼牙山上,不能让他们乱动一步,好给大部队创造转移的时间。
生:这时五壮士想的是:把敌人多杀几个,好拖延时间,让大部队安全转移。
师:五壮士这时候一心想消灭敌人,充满了对敌人的什么;
生(齐答):仇恨!
师:那我们读这段时,应该读出五壮士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应该读出五壮士对敌人刻骨仇恨的心情。
师:把这四句读一读,读出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来。
生: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满腔怒火。
师:应该是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我找四个同学一人读一句,看谁能够把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读出来。
(生读这四句)
师:好。这一段大家读得还比较好。咱们现在看看第三段写的是什么?
生:(齐答):引上绝路。
师:什么叫绝路?
生:就是死路。
师:绝路就是死路。这一段写五壮士的句子有几句?
(学生看课文)
生: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她找得很好。这里一共写了两句话,一句写了谁?
生(齐答):班长。
师:一句写的班长,另一句写那四个战士。写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这个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说话时态度特别果断。
师:那是这个词的意思,在这儿为什么要用斩钉截铁地说呢?
生:这就说明班长的话非常坚决、果断,不是犹犹豫豫地说的。
师:是指在什么面前毫不犹豫?
生:面临着死亡的情况下毫不犹豫。
师:怎么知道面临着死亡?
生:因为课文说了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绝路就是死路,他们明知道走这条路是死路,走上去就下不来了,可是他们还是斩钉截铁地说,表现他们勇敢不怕死。
师:勇敢不怕死。好,是指在生与死的面前,选择哪一条路?班长丝毫不犹豫,这是一种不怕死的精神。那四个战士怎么不一个一个写啊?
生:因为那四个战士跟班长想的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想把敌人引上绝路,并且决不能暴露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方向。
师:从哪儿看出想的一样?
生: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从这句可以看出战士们和班长想的一样,因为课文里说了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和班长一样,毫不犹豫地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热血沸腾,这说明其他四个战士也怎么样?
生:情绪激昂。
师:情绪激昂想干嘛?
生:想和班长一起为了祖国献身。
师:好,跟班长想在一起,行动一致吗?
生:(齐答):一致!
师:哪个词说明一致?
生:紧跟在班长后面的跟。
师:光用一个跟,其实这话也通,你们看课文,我念念战士们热血沸腾,跟在班长后面。可以吗?
生(齐答):可以!
师:可是文章不用跟,而用
生(齐答);紧跟。
师:为什么要加一个紧字呢?你说!
生:加一个紧字,更说明其他四个战士心里想的和班长想的是一样的。
师:他们想的一样,面临牺牲,他们准备什么?
生:他们都想把敌人引上绝路,掩护人民群众。
师:那自己呢?做了什么准备?
生:准备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师:他们已经准备献身。
(板书:准备献身)
谁把描写五壮士准备献身的英勇气概读出来?
生: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很好,坐下。那个走字应该怎样读?
生(齐答):重!
师:读得重,那个感叹号,表示什么?你说。
生:非常宏亮,非常重!
师:那是读法,表达什么感情?
生:非常果断,非常坚决。
师:谁来读?
生: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师:谁再读一遍。
生: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向莲花瓣走去。
师:很好,这一段写班长的语言就一个字,写五壮士的行动的词就一个紧跟。虽然描写得很少,一个字一个词,把五壮士那种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写出来了。读的时候要感情充沛。谁能再读一遍?
◆
狼牙山五壮士: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成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寇尸崖豪
3、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三)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
板书小结: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壮烈跳崖
(四)练习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问题。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狼牙山五壮士》练习设计”,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一、我能感受。
我读了()遍课文。我想说()。
二、不同的qi。
()驱不平
琴()书画
()自行车
各得()所
()心合力
红()飘扬
误入()途
()形怪状
三、动词串串烧。
掷()
掷()
掷()
跳()
跳()
跳()
打()
打()
打()
四、挑战理解力。
1、从班长夺过胡福才手里的手榴弹,命令用石头砸这个材料中,我感受到()。
2、从跳崖前,班长把那枝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这个材料中,我感受到()。
五、填上合适的词。
()地瞄准
()的怒火
()地撤退
()的声音
()地打击
()的山路
()地指挥
()的地形
六、信息窗。
1、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挂在半山腰的树枝上而活了下来。葛、宋两位同志苏醒后,忍着剧痛,坚持赶路,经群众帮助,最终回到了部队。
2、聂荣臻司令员给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题的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赵燕英雄光荣传统。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札记》,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同样的教材《狼牙山五壮士》,以前的教学和现在却有不同的感受。以前的我费力地分析着故事情节,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平静得如死水一潭。而今,我轻松地和学生在一起学习,兴致勃勃地探究着,回味着,激动着,课堂上智慧的火花四处飞溅。课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成功的原因:
首先熟备课文。它使我在课堂上前后贯通,游刃有余。课前并非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框架,只要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完全可以随机应变,以学定教。例如,我事先并不知道学生首先会汇报跳下悬崖这部分内容,由于我能够把握住课文的骨架,将各部分内容了然于心,因此这部分内容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其次,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如教学完跳下悬崖这部分内容后,让学生质疑、答疑后,我问: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是五壮士喊的,为什么说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你们能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吗?学生当老师,自然不愿被自己的学生问住,于是他们互相补充,争相回答我的问题。(五壮士的声音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五壮士的声音,就是中国人民的声音。)在以上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花的理想场所。
除此之外,这节课我做到了四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有机会问;让学生能经常议;让学生能自由讲。如片断中我让学生观看课文插图后,提问大家看了这幅图想说点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触图生情,纷纷举起了手。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既表达了心声,又张扬了学生个性。
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教法。该片段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生伙伴有疑难需要帮助时,我们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引导。只有老师把时间、空间慷慨地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其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狼牙山五壮士》词句教学》,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师: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这里用了一个屹立,屹立是什么意思?
生:屹立就是矗立的意思。
师:还有别的意思吗?
生:屹立就是稳固地立着。
师:还有吗?
生:坚定,不可动摇。
生:像高山那样高耸的样子。
师:对,像高山那样高耸地立着。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是什么意思?
生:他们很顽强地站在狼牙山顶峰,坚强而不动摇。
生:他们屹立的姿态就像五个巨人。
生:他们昂首挺胸,站在狼牙山的顶峰。
生:他们屹立在山峰上,就像五座山似的。
生:他们屹立的样子就像五棵青松。
师:很好,同学们想得很好!像五棵青松,像五个钢铁巨人。后一句写他们看人民群众和部队远去,用了什么词?
生:眺望。
师:为什么用眺望呢?
生:由于他们拖住了敌人,群众和部队已经安全地撤离,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看远去的人群,所以用眺望。
师: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看敌人,这里用的是望望。为什么用望望?
生:是轻蔑地看。
师:有轻蔑的意思。还有什么意思?
生:非常藐视,因为敌人在五壮士眼里不算什么,被他们打退了无数次。
师:这是一方面。敌人在什么地方?
生:敌人在离他们不远的山下。
师:看近处不能用眺望,所以这里用了望望,望望表达了五壮士藐视敌人的感情。此时,五壮士心里想什么?
生:五壮士心里想:我们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的顶峰。
生:我们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任务,你们来得太晚了。
生:五壮士会想:上来吧!敌人。上来也是扑个空。
生:五壮士会想:中国人民是不会屈服的。
师:敌人就在眼前,也就是说,五壮士自己到了什么时候?
生:到了马上就要牺牲的时刻了。
师:马上就要牺牲,可他们不是心理难过,而是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这说明什么?
生:他们脑子里想的是任务完成了,很高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师:五壮士完成了任务,眺望除了用来说明是看远处的部队和群众外,还有别的意思吗?
生:向远去的部队和群众告别。
师:一种什么感情?
生:是悲喜交加的感情。
生:他们喜的是部队和人民群众已经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悲的是要和壮丽的山河、伟大的人民永别了,所以又高兴又悲痛。
师:用悲喜交加合适不合适?他们悲痛吗?
生齐:不悲痛。
师:这是一种惜别的感情,他们热爱祖国和人民,留恋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心里想什么?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他们眺望部队主力远去时,一定想说: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祖国!我们是你的儿女,我们要为你献身。
生:我想他们会这样想的:再见了,祖国的亲人们!我们没有辜负你们的希望,我们胜利地完成任务了。
生:他们还可能想:祖国啊,母亲!为了您而死,我们也高兴!
师:很好,同学们想得对。这时五壮士是满怀深情,看见战友和人民群众远去了,安全了,他们完成了,所以心里非常高兴。
【评析】
使学生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这几个词所表示的概念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其中的屹立一词生动地刻画出五壮士的高大形象,透过眺望、望望可看到五壮士的内心世界,反映出他们为革命甘愿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引导学生确切地理解词语的概念,而且有意识地利用它们进行想象力的训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英雄的思想感情。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四》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4990.html
更多